时间:2022-11-23 03:0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信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网路系统可能因多种来自各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系统失灵,进而使其对风险的监管受到阻碍。相关设备设施可能因监管不到位或被损坏、或被盗窃、或更新不及时、或设备过于陈旧而引起相关信息的丢失泄漏。同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如断电等各种突如其来的故障,而对信息安全产生威胁。
2)网络传输架设缺乏保护。
网络传输和架设中极易引起安全隐患,而当前公安网络信息安全中无论是传输和架设过程中,都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网络数据的传输中因不具备相关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数据信息很容易被攻击、窃取。同时,高科技时代技术高快发展,而不法分子也借由高科技技术来窃取网络信息。在网络架设过程中,各种相关设备的使用造成了信息的隐患。
3)网络系统防范不足。
网络系统和各应用程序的升级换代速度很快,然而在技术不断改进的同时,相关的安全防范技术却始终停滞不前,而这些不足使得各种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安全系数低下,病毒因此乘虚而入。此外,在系统和应用程序中所存在的恶意插件不断增多,由此而来的犯罪层出不穷,需要我们更为关注。
4)人员管理不合理。
各行各业的发展均离不开对人员的管理,而对人员的管理也是贯穿于整个公安网络信息学安全的关键环节。当前对公安网络管理人员的配备而言,还存在人员不够专业、不够负责等问题,而这些不足也无疑给信息窃取者制造了机会。
二、公安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1)技术安全防范。
对于公安网络信息安全而言,最为关键的一个质的原因即为“技术”,只有技术加强方可从根本上降低相关安全隐患的产生。安全防范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隔离技术、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和备份技术。公安信息网路本为区别于互联网且与互联网隔离的公安内部网络,然而因工作的需要使公安网络无法与互联网隔离,由此造成安全隐患。而物理隔离技术便是解决这种隐患的途径,物理隔离利用网络隔离网闸为第三方,使公安网络与互联网络相互隔离,而通过此第三方进行数据传输。防火墙技术包括数据包过滤、服务与状态分析技术,是对可信任网络与不可信任网络的访问的监控技术。其中,数据包过滤技术用于检测可信任网络或不可信任网络,是防火墙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加密技术是通过特定的算法和处理将原有的数据或者文件转换为一种不可读的加密的代码,这种代码只有通过密钥处理方可解密。备份技术较为简单却十分重要,是对数据和软件的及时备份,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2)管理安全防范。
管理安全防范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知识培训、网络安全知识考核、物理隔离制度的管理及对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等。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是对公安人员的计算机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培训与讲解。公安部门需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安排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考核制度以建立好的规定制度为基础,一方面考核相关人员对网络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考核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对物理隔离制度的管理主要是对内外网的切换的管理,要求内外网的切换必须经由书面形式批准;同时,对于新装的物理隔离设施,需在经过检查并符合规定之后方能投入使用。对移动存储设备的管理主要是对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设备的管理,主要包括“两禁止”和“一必须”,禁止在没有保密措施的时候,将同一移动存储设备在不同网络中交叉使用;禁止将个人移动存储设备接入内部网络或机密网络;对与公安机密或其他重要资料的存储必须进行登记、编号,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和上级指示完成。
3)机制安全防范。
机制安全防范主要通过实施安全评估机制来完成,安全评估机制主要由开展安全评估与检测、制定相应政策、对制成政策进行审计和改进等步骤组成。首先,在建立安全评估机制之前全面地测试并评估公安网络的状态,分析其中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其次,根据分析出的风险和隐患,制成相关的安全政策;为保证制成的政策是安全且合理的,需要对此进行安全审计,不仅包括来自公安机关的内部审计,还需要来自第三方的审计,以达到客观真实的效果。此三个步骤使安全评估机制基本建成,而后为延迟此机制的生命力,需根据当前形式等变化的元音对制成的政策等进行改进,以期更加客观合理且与时俱进。
4)人员安全防范。
人员安全防范可从管理人员、普通人员和人才培养三方面进行。首先,各公安部门应设立专职与专人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并将相关的管理职责进行明确。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其有很重大的责任使命来保护公安网络信息的安全,不仅要完成日常的管理工作,在发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时候更应该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隐患进行治理和解除。对于普通人员而言,更多的是对公安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而非管理,而普通使用人员往往缺乏专业知识,由于其错误的操作所带来的隐患也值得重视。由此,各公安部门应加大对普通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其明白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能够正确无误的操作,从而有效的将此方面的信息安全问题大大降低。除此之外,对信息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也是创设安全网络环境的可行方法之一。在人才培养中主要培养对信息安全防护技术精通的专业人员与对信息攻击防御技术精通的复合型技术人员,通过对此二类人员的培养大大加强公安信息安全防范的成效。
2软平台集成系统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汽车车型中80%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工艺制造出来的,利用模具进行统一品质规模化生产的程度是制造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性指标。上海三贝、上海美特、上海神力等企业依靠科技信息在各自研发领域中均取得了许多实质性成果。以软平台集成系统为例,企业在获得整车企业新车型开发计划书后,对涉及各自的产品细化分解、分析“目标价值”,第一选择就是进入软平台集成系统中的查询功能块,通过专用链接工具窗口访问中国专利权威部门的网站,浏览国内外关于此类产品的各种专利,经分类筛选,为研发工作聚集设计思路与技术参数。例如上海神力2008年入围配套上海市重点创新工程“绿色环保混合动力汽车(下称HEV)项目”,在产品立项前针对2L排量、水平对置发动机类型进行专利检索,该公司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中的“行业专利快速检索、专业信息分类搜索功能”快速收集到30个有借鉴作用的国内外专利,其中甚至可以追踪到细节部分。经对高价值专利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编制产品可行性调研报告,定性分析专利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产品开发难度与风险,使得产品立项科学严谨,各项数据真实可靠,便于企业决策领导层拍板定夺。整个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从以前需花费两周,精简压缩到3d,效率提高80%,专利信息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与“虚拟货币化经营模式”在组织经营生产与日常管理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企业规范化运营、科学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上海美特2007年从唐装式轿车车身覆盖件产品立项开始,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快速检索各类标准与专利,借鉴其研发理念,利用模板化产品特征数据,高效快捷地完成了产品图纸研发设计,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与精益生产。整个产品从研发设计到调试组装,原先需半年时间,缩短为35d,效率提高81%。二次创新的叠加作用大大促进工作效能。
3网络信息与档案二次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启示
1)科技信息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是不可替代的要素。汽车零部件成千上万个,涉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约占新车型研发、设计、生产周期2/3的时间。在汽车关键六大部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为打破长期主要依靠进口模具的局面,我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为此有效利用相关科技信息是一条捷径。以专利的情报价值为例,专利具有内容新颖、广泛,技术实用、详尽的特点,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在企业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可以调查先行成果,了解有关技术的水平与现状。汽车专利文献几乎涵盖其各应用技术领域,能反映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其次,可以预测技术的发展动向。通过分析专利文献可以把握专利中涵盖的技术动向、技术水平,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空白点,从分析专利申请时间中把握技术发展的时间序列与趋势。第三,可以借助专利催发新的发明。通过专利文献可以在专利夹缝中寻找空白点,或对引用专利进行杂交、延伸发明思路,或改良引用发明,以催发新的发明,充分利用引用专利信息是进行技术开发的捷径,推广有关资料介绍,技术研发中利用专利文献可以节省60%的科研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2)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与能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上海美特等企业先后推行了一套符合国际通用服务管理标准的,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产品立项、研发设计、组织生产、流转衔接、成品检验等整个企业经营工作流程中。软平台集成系统作为服务管理的有力保障工具,倡导每个环节都以电子版文件与图档来互相沟通与交流,并依靠软平台集成系统来整合全部科技档案资源进行二次创新。企业利用高端的车身模具实施高品质经济规模化生产后,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不断代替了昂贵的进口模具,节约大量的外汇,而且摆脱了外国资深企业对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使国内企业获得了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使得中国企业告别了简单模仿阶段,真正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制订了全院性学习培训计划,主要内容有“安全上网5个习惯20条守则”、“电脑常识”、“键的组合”、“电脑常见故障处理”、“Of-fice文档使用”、“物资网上请领请修操作”、“药房操作规程”、“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操作说明”、“供应室系统请领操作说明”、“医院电子处方操作规程”、“医院电子病历操作规程”、“BS危重护理记录使用说明书”、“报告打印操作说明”、“病区护士工作站操作规程”等涉及到各领域、各科室的5项公共培训、20项专项培训,时间一个月。通过培训,使用人员熟悉了计算机的性能和维护方式,熟练了相应的操作,使计算机故障大大下降,网络信息的运转得到了保障,为病人服务的效率提高。
2加强管理,提高网络信息运转效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提高网络信息运转效率,信息中心根据医院实际,结合网络信息维护与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制订出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应用科室计算机操作规定”“信息设备管理规定”、“网络设备管理规定”、“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计算机设备维修管理规定”、“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培训制度”等15项规章制度,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发文全院。对于需要修改信息系统软件的科室,由使用科室提出系统修改要求并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填写“软件需求修改申请表”,由分管院长审核签批后,信息科根据需要进行整合、修正。
3分工合作,达到人员资源配合
最优化信息科4位工作人员,分工合作,每个区域,每个科室落实专人,两两交叉,负责巡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在《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本》,并及时予以解决。对于运行时间较长的科室密切查,一般运行科室定期查,长时间开机的计算机如果运行时间达到16h,管理、维修时会建议保存好程序重启一次,延续计算机使用寿命。并定期进行电脑主机的除尘,一般地每一月一次。建立易损件和常用耗材的备用库,保证已损坏的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换,以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
2如何构建网络信息的安全防护体系
2.1对网络的防火墙功能进行完善
网络层防火墙被看作为既是分离器,又是一种在底层的TCP/IP协议堆栈上运作的一种IP封包过滤器,同时又是一个分析器,它能够确保内部网络不被侵害的同时可以行之有效的监控内部网和Internet之间的所有活动。它为了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运行,不被外部网络干扰可以把互联网方面的风险区域和安全区域有效的隔离。另外,网络防火墙除了起到对某些禁止的业务进行封堵、对进出的访问行为进行管理以及发现网络攻击时能够及时的进行检测和报警的作用,还能够在有信息内容和活动通过防火墙时,做到及时的分析和记录。
2.2加强杀毒软件的安装
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对于保护好网络信息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杀毒软件还可以叫做防毒软件,还可叫做反病毒软件,其作用是一种安全防护软件,可以查找并消除电脑病毒、恶意软件和特洛伊木马。杀毒软件是把许多功能集中于一体,主要包括对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对病毒的扫描与清除、自动更新病毒库以及自动更新等,目前有一些杀毒软件还带有数据上传与恢复的功能。防火墙、杀毒软件、恶意软件查杀程序和入侵防御系统等构成了计算机的防御系统,杀毒软件是计算机防御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2.3加强虚拟专用网络
隧道技术、加解密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构成了虚拟专用网络。在使用一些不同协议的数据包或帧隧道传递数据的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就是隧道技术,隧道技术已经允许授权了一些移动用户,加上已授权的非移动用户,他们在浏览企业网络数据信息时,没有时间和IP地址的限制。加密技术作为一个相当成熟的数据通信,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互联网数据传递中。为了保证未授权的用户不能获得相关的网络信息,加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密钥管理技术有效保证了在网络上传递的数据的安全性以及不被轻易窃取。密钥管理技术在现阶段主要可以被分为两类—ISAKMP/OAKIEY和SKIP。其中前者有公用和私用之分,后者则主要是在网络上传输的密钥。
2.4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网络信息安全机制的主要作用
是从管理上和技术上保证网络安完整准确的安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在完善网络安全机制的过程中,除了要做到建立良好的网络数字签名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安全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以外,还要对鉴别交换机制、公正机制、通信业务流填充机制以及路由控制机制等进行不断的完善。
2.5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
从日前的数据来看,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信息安全出现了问题都归咎于管理方面。职责分离原则、任期有限原则以及多人负责原则是安全管理网络信息系统上的三个原则。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不但要求管理网络的人员提高其监督意识,既要加强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要设置计算机的系统口令,非专业人员不得访问。网络管理人员也要做到尽职尽责,按照自己的职责与权限,对不同的系统设置不同的口令,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其合法性,严格限制有些用户对网络资源进行非法的访问和使用。
2.6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在现阶段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我国有一百多条正在使用的国际国内信息安全相关的准则。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是在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的,保证了政府能够对网络进行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目前,信息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安全便得不到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有利于产品实现互相操作和互相连接,是网络安全产品更加可信。现如今,由于网络不安全所产生的问题越来越多,网络违法的行为时常发生在我们身边,有些甚至因为网络纠纷而闹到了法庭。因此,必须加强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保证网络能在健康的环境下运行,切实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得以实现。当我们遇到网络信息安全的纠纷时,必须走法律的途径,用法律的手段维护自身利益,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电力企业很少为信息管理部门专门设置机构,因而缺乏应有的规范的岗位及建制。大多信息部门附属在技术部、科技部或总经理工作部门下,甚至仅设置一个专责人员负责。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没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是不能满足现代企业信息化安全的需求的。
1.2企业管理阻碍信息化发展
有些电力企业管理办法革新缓慢,大多采用较落后的、非现代信息化企业的管理模式。这样的企业即便引入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最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也只能受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所制约,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3网络结构不合理
电力企业大多将公司网络分为外网和内网,两种网络之间实行物理隔离措施,但很多企业的网络交换机是一台二层交换机,决定了内网和外网用户在网络中地位是平等的,导致安全问题只能靠完善管理系统去解决,给系统编写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困难。
1.4身份认证缺陷
电力企业一般只建立内部使用的信息系统,而企业内部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层次员工有不同等级的授权,根据授权等级不同决定各部门和员工访问的数据和信息不同。这类授权是以身份认证为基础的信息访问控制,但在当前的企业身份认证系统中大多存在缺陷和漏洞,给信息安全留下隐患。
1.5软件系统安全风险较大
软件系统安全风险指两方面,一是编写的各种应用系统可能有漏洞造成安全风险,二是操作系统本身风险,随着近期微软停止对windowsXP系统的服务支持,大量使用windowsXP系统的信息管理软件都将得不到系统漏洞的修补,这无疑会给信息安全带来极大风险。
1.6管理人员意识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员工网络安全意识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时代的迅速发展导致较年轻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较高,而对网络接触较少的中老年员工网络安全意识较为缺乏;另一方面也有电力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忽视对员工进行及时培训的原因。在这种人员背景下,如果管理人员配备不当、信息管理系统设置不合理都会给企业信息埋下安全隐患。
2、电力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措施
要建立完善合理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各企业认清企业现状,根据实际进行统一规划,分部建设,保证建设内容能科学有效的运行。
2.1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
不论计算机程序有多么先进多么完善,如果操作管理人员素质和意识不足,那也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安全。因此,实现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根本在人,可以根据员工职责分层次进行培训,一方面提高安全管理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安全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将网络信息安全变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支柱的一部分。
2.2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电力企业要把网络信息安全管理视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合理而完善的管理制度,比如:加强网络日志管理;对安全审计数据严格管理;在企业网络上安装病毒防护软件;规定不能随意在内网主机上下载互联网数据、不能在内网计算机上随意使用来历不明的移动存储设备等。
2.3不断更新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
大力推进信息安全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可以围绕数据库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网络服务完全、病毒防护系统的应用、数据加密技术及数据传输安全等方面建立一个多方面多层次联合的技术安全体系,从而提高信息系统安全防护能力,确保企业信息安全可靠。
1.网络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是指广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可以满足广大的用户,但是要想获取有用的信息资源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详细的说是指所有可以满足用户有用的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光盘、磁碟等不是纸介质的载体上,并通过计算机呈现出用户有用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通信或者是终端等方式将用户有用的信息资源呈现出来。
2.特点
1)网络信息资源的数量增长的非常迅速,但是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总是良莠不齐,在我个人认为只要求数量而不要求质量。例如,In-ternet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联结各国、各类机构成千上万个计算机网络的通信网,而且,它还是一个云集各种各样大量的信息资源融为为一体的巨大的信息资源网,但是,机构、政府、企业、个人等以各种方式都可以在各个网页上信息资源,因此就出现了无所不有的网络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资源,并具有分布在全球的各个领域全球人类都可以共享到所检索的这种资源。2)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源要求不规范,使用户难以客观的著文且录入。3)所查出的内容丰富多彩,用户难以得到准确的标示和指引。致使用户很迷茫。4)存入或获取本质是最为本质的特征。由于信息资源更新的快,信息资源内容新颖而且时效性非常强。各种网页上的信息资源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用户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处不断淘汰,不断产生和更新的状态,由于各种原因,它连接的网页,网站、网络也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任何一个网站资源都有可能在短暂时间内建立地址、更新地址、更换地址甚至都有消失网址的可能,这样致使得网页上的信息资源瞬息间千变万化。5)由于搜索引擎的快速发展,使得检索方式快捷方便。这样,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知识网络结构,但是建立知识网络结构需要利用超文本链接并且按照知识单元和知识单元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过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和检索系统,在信息检索时,我们用得更方便更快捷。6)信息资源使用的成本变低。这么说的主要原因是用户所使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大部分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然而,用户所需要支付费用主要有市话费和网络费用。就算从用户信息需要的角度来看,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拉动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的配置和合理的配置。
(二)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用户者正处在一个特殊网络信息环境下,然而,这个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用户还受到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影响,更受到了网络信息环境的催化,人们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急切。然而,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涉及到生物、数学、化学、文学、天文学、地理、历史、政治、电影、音乐、农业、法律、医疗和保险气象、航天、计算机、时尚贸易环境保护和旅游大学介绍等涉及到了几乎所有专业领域,网络信息资源是信息、知识的巨大的集合体,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网络信息资源都是人类的强烈需要的资源宝库。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划分。第一个方面,按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划分为如下内容,第二个方面,按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分为如下内容。
1.按信息内容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划分
1)全文型信息。2)事实型信息包括节目预报、天气预报、飞机航班、火车车次、工程实施的实际情况、IP地址、诚实或景点的详细或简单介绍等。3)数值型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统计图、数据图和统计数据图等。4)微信息即快速信息传播。就是需要一些媒介可以快速的传播信息,因为信息的快速传播都是需要各种各样的媒介来传播的,现在我们应用的有微博、博客、网络信息研发商研发的各种聊天软件(像我们常用的有QQ、微信等大量的聊天软件)、网络新闻组、部件讨论组等。然而,在过去电台、报纸、电视和web1.0时代的门户网站是用户使用最为普遍的媒介,在那时,使用者虽然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甚至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信息,信息也在进行着人际之间的传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需要一个可以快速可以传播信息媒介,但是,在那时人类所使用的信息传播媒介始终处在相对低速的发展阶段。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似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的媒体,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快速准确便捷的活动用户所需要的信息。5)其他类型主要包括的有图形图像、投资行情和分析、影视和广告等传播出来的信息资源。
2.按所采用的网络传输协议划分
1)WWW网络资源WWW网络资源是Internet网络信息资源主流,它使用的是http协议,它使用起来简单便捷并且功能很强大,能够将用户所需要的图像、文字、多媒体超文本信息和声音等信息方便快速的浏览和传播。2)TELNET信息资源telnet是一种远程登录协议,它包括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大量的单位机构都会提供远程登录的信息系统,例如像信息服务机构的综合信息系统、各大高校提供的图书馆的公共目录系统等。3)有关FTP的网络信息资源FTP是在Internet网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服务,FTP信息资源是需要使用ftp协议,这个协议主要用在联网的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使用者使可以传送任何类型的文件通过使用ftp协议,目前仍然是传递、软件和长文件的主要方法。因此信息资源存储在Internet网上的FTP服务器上,这些信息资源是海量的并且都是有用的。如何获取用户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也是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的一项内容。4)用户服务器组资源用户服务组资源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组、新闻组等。这些以电子邮件组的形式所传播的信息资源是最具有言论权并且是最具有开放性的网络信息资源。5)P2P应用6)RSS信息源7)Gopher
(三)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
1.网络信息资源获取的途径有以下五种途径1)通过网络搜索引擎a.中文综合型网页搜索引擎(例如:百度、谷歌、搜狗等)b.众所周知的英文关键词综合型搜索引擎(例如:Yahoo、Google等)C.中文特色搜索引擎(例如:歌曲、图片、视频等)2)通过图书馆网站(例如:国内知名高校的图书馆网址等)3)通过网址导航或网站分类目标(例如:大学生电脑主页、女性导航网、健康网址大全等)4)网络信息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知识问答类的社区进行提问的方式来获取信,还有一个获取信息的好方法就是查看别人的已经提问问题。(例如:爱问知识人、百度知道、雅虎知识堂等)5)通过百科知识网站获取(例如:百度百科、搜搜百科、维基百科等)
2.用户者可以通过何种方法将自己信息到网上去
1)信息者可以找一些大型的网站论坛,首先要在论坛上注册一个号,在所网站上进行发帖。前面所说的大型的论坛网站有猫扑、天涯、西祠等,每天登陆要搜查信息的用户数以万计,者的帖子会受到比较的影响。但是,如果者的帖子没有人浏览和借鉴的话,那么这个信息就会沉下去,者只能再发或者自己给自己留言,把自己的帖子顶起来。2)者可以联系相关的网站等,也可以联系一下网管,看网管能不能将者的直接发表在首页,这样的话出现的效果会更明显。3)者可以在大型的门户网站上开通博客,在博客上写上自己的内容。4)者也可以通过百度贴吧进行发帖。可以找到一些相当活跃的贴吧(例如:魔兽的贴吧等),在这里发帖也会常常被关注。
二、搜索引擎特点、种类和使用技巧
搜索引擎是指从因特网上自动搜索信息,提供给客户的是经过一定的整理以便于客户方便查询的系统。因特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庞大,毫无秩序而且非常混乱,所有的信息就想大海里一个个互相没有关系的小岛,然而,网络连接将这些毫无关系的小岛架起了一座座纵横交错的桥梁,然而,搜索引擎为了方便用户的随时查询,它帮助用户绘制了一幅一目了然的信息地图。
(一)搜索引擎的特点
1)数量巨大,信息新颖。2)能够检索到部分高质量的信息,也可以检索到专指性强的信息。更可以检索到部分高质量的论文和学术期刊,然而需要利用搜索引擎来进行检索。3)系统会将.相关性较高的信息资源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检索到,搜索引擎可以将其认为相关性高的检索结果排列在首位。
(二)搜索引擎的种类
1.全文搜索
全文搜索引擎是现代社会中用户广泛应用的主流搜索引擎,在国外最为代表的搜索是Google,在国内最为代表的搜索引擎是百度搜索引擎。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是从互联网提取各个网站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建立起一个数据库。用户在查询时以满足用户的查询条件找到相匹配的记录,将查询结果按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排序。
2.目标索引
目标索引只是目标分类的搜索网站链接列表而已,虽然目标索引搜索引擎具有搜索功能,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将网络搜索引擎作为真正的搜索引擎。用户不需要直接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用户要想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完全可以根据分类目录找搜寻结果。目标搜索引擎中代表性最强的有新浪、Yahoo分类目录搜索。
3.元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的英文写法为METASearchEngine,它是在网络正是接受用户正是查询请求之后,与此同时,用户需要在多个搜索引擎上进行检索,用户就可以收到检索的结果。
4.垂直搜索引擎
垂直搜索引擎是渐渐兴起的一类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与其他通用的网页搜索引擎不同,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垂直搜索引擎比较专注于特定的搜索需求,还有就是搜索领域,与其他通用的网页搜索引擎相比,垂直搜索需要的硬件成本相对要低、查询方式多样和满足用户特定的需求。
5.集合式搜索引擎
6.门户搜索引擎
7.免费链接列表
(三)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现在用户有了搜索引擎之后在查找信息时方便快捷。用户只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只要是用户想要的资料,只要利用搜索引擎,信息资料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前,但是,如果用户操作不当,搜索效率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提炼信息检索的效果呢?1)搜索关键词的提炼。2)细化搜索条件。3)用户需要用好逻辑命令。4)使用特殊的搜索命令。5)附加搜索功能。6)选择正确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一、生物神经网络系统
生物神经系统是以神经元为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外部形态各异,但基本功能相同,在处于静息状态时(无刺激传导),神经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膜内的电压低于膜外电压,当膜的某处受到的刺激足够强时,刺激处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出现去极化、反极化(膜内的电压高于膜外电压)、复极化的过程,当刺激部位处于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极化状态,两着之间就会形成局部电流,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等等,这样不断的重复这一过程,将动作电位传播开去,一直到神经末梢。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突触相联系的,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等处组成突触。不同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可以释放不同的化学递质,这些递质在与后膜受体结合时,有的能引起后膜去极化,当去极化足够大时就形成了动作电位;也有的能引起后膜极化增强,即超极化,阻碍动作电位的形成,能释放这种递质的神经元被称为抑制神经元。此外,有的神经元之间可以直接通过突触间隙直接进行电位传递,称为电突触。还有的因树突膜上电压门控式钠通道很少,树突上的兴奋或抑制活动是以电紧张性形式扩布的,这种扩布是具有衰减性的。
图1
一个神经元可以通过轴突作用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也可以通过树突从成千上万的神经元接受信息,当多个突触作用在神经元上面时,有的能引起去极化,有的能引起超极化,神经元的冲动,即能否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全部突触的去极化与超级化作用之后,膜的电位的总和以及自身的阈值。
神经纤维的电传导速度因神经元的种类、形态、髓鞘有无等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大致从0.3m/s到100m/s不等。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交换速度也因突触种类或神经递质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突触延搁,突触传递信息的功能有快有慢,快突触传递以毫秒为单位计算,主要控制一些即时的反应;慢突触传递可长达以秒为单位来进行,甚至以小时,日为单位计算,它主要和人的学习,记忆以及精神病的产生有关系。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瑞典哥德堡大学77岁的阿维·卡尔松、美国洛克菲勒大学74岁的保罗·格林加德以及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70岁的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慢突触传递这样一种“神经细胞间的信号转导形式”。本次获奖者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慢突触传递”,在此之前,“快突触传递”已经得过诺贝尔奖。此外,使用频繁的突触联系会变得更紧密,即突触的特点之一是用进废退,高频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后,在突触后神经元上纪录到的电位会增大,而且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可以得出一条由若干不定种类的神经元排列构成的信息传导链对信息的传导速度会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这一点对神经系统认知事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神经系统按功能可大致分为传入神经(感觉神经)、中间神经(脑:延脑、脑桥、小脑、中脑、间脑、大脑脊髓)与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三类。
生物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就必须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才能做出反应。生物的感受器多种多样,有的是单单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有的是感受器细胞;还有的感受器除了感受细胞外还增加了附属装置,且附属装置还很复杂,形成特殊的感觉器官。无论感受器的复杂程度如何,它在整个神经系统中都起着信息采集的作用,它将外界物理的或化学的动态信号反应在感觉神经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上,膜上的电位变化可形成动作电位向远端传导。
中间神经在系统中起着计算及信息传导的作用,通常感觉神经传来的动作电位经过若干个中间神经元的计算响应后在传递到传出神经形成反射弧,但也有的反射弧仅由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直接组成,如敲击股四头肌引起的膝反射。传出神经可分为躯体神经与内脏神经两类,它们都最终连接着效应器,只是内脏神经需要通过一个神经节来连接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调空肌体器官做出相应的反应。
二、生物神经网络的建立
1994年,一种被称为Netrin-1、将轴突吸引到分泌它的神经细胞的可扩散蛋白被发现,此后人们发现,同一轴突引导分子既可吸引、也可排斥前来的轴突。其中,环状AMP(也称cAMP)、环状GMP(也称cGMP)和钙离子,都可能是从参与将发育中的神经元引导到其目标上的受体中转导信号的第二种信使。新的实验表明,正是cAMP/cGMP的比例决定着Netrin-1是起一种吸引信号的作用还是起一种排斥信号的作用,这些环状核苷通过控制轴突生长锥中的L-型钙通道来起作用。
目前已经发现大量对神经轴突生长具有导向作用的分子,这些分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分子固着在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影响局部的神经纤维生长,这类因子包括ephrin,MAG(myelin-associatedglycoprotein),Nogo等;另一类是分泌性分子,能扩散一定的距离并形成浓度梯度起作用,如netrin,slit,semaphorin家族的大多数成员,及各种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轴突的前端有生长锥(growthcone)的结构起到对环境信号的探测作用。神经生长锥表面存在各种导向因子的受体,它们特异地识别环境中各种因子,并向细胞内传递吸引(attractive)或是排斥(repulsive)的信号,从而通过调节生长锥内的细胞骨架的重组来引导神经纤维沿特定路线生长(我国科学家袁小兵等研究人员发现,在脊髓神经元上,神经细胞内RHOA酶和CDC酶直接传递外界方向信号,引导神经生长方向,同时这两种酶相互作用,对生长方向进行细致的调节)。未成熟神经细胞柔弱的轴突在这些信号的引导下,试探地穿行于正处于发育阶段、仍是一片纷乱的大脑之中,最终抵达适当的目的地。一旦轴突的末端找到了其正确的栖息地,它就开始与周围神经元建立尽可能广泛的突触联系,以便传导信息。
脊椎动物出生后早期发育中的一个特征是,神经键(或神经连接)的消除。最初,一个神经肌肉连接被多个轴突支配,然后所有轴突都退出,只剩下一个,对相互竞争的神经元来说,决定胜负的是它们的相对活性。为了能准确的连接到目的地,单个或多个神经元会沿导向分子所确定的大致方向上生长出若干条神经纤维,其中总会有能正确连接到目的地的神经纤维,所建立的若干神经链路在刺激信号的作用下,正确的信息传递会使链接会变的更加稳固,反之则慢慢萎缩分离。打个比方讲:两个城市间原本没有路,如果要修的话会先派人去探索出若干条路,最后去修筑被优选出来的路,而其他的则会被遗弃。
三、神经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1、反射
自然界中,事物的发展、能量的转化、信息的传递等等各种的自然现象都包含着因果关系,只要时间没有停滞,这种关系将广泛存在,从“因”到“果”,贯穿着事物的发展过程,当过程长且复杂时我们称之为“事件”,反之则称之为“触发”。
生物个体在与外界环境或是个体自身进行物质或信息交换时,也存在着这种现象,在这里我们称之为“反射”。
反射是最基本的神经活动,现行的说法是将反射分为两种,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其中,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即遗传下来的对外部生活条件特有的稳定的反应方式,在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这种反应方式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技能,也就是本能,如: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还有一些可能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曾经有一定生物适应意义的无条件反射,如:巴宾斯基反射、抓握反射、惊跳反射(又叫摩罗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等,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等。
条件反射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对条件反射的形成、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以及各种抑制现象进行过相当细致、系统的实验研究,。
无论是条件反射还是无条件反射,从主观上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果作用关系,即都存在着触发条件,都会导致某一结果的产生,所以无条件反射其实也属于条件反射范畴。只有在成因上,无条件反射是根据遗传信息形成的神经网络结构,而条件反射是后天在先前的网络基础上,依据外界环境继续发展完善的神经网络结构。两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但从这两个阶段所形成的神经网络功能来看,对外界的刺激都具备输入、传递、输出这一处理过程即反射过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把无条件反射归类到条件反射范畴中去,或者说条件反射等同于反射。
神经系统中的条件反射具有三个要素:输入、传递、输出。其中的每一个要素既可以用单个神经元表示,也可以用一个神经群落来表示。当用少数几个神经元表示时,对应的是生物个体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当扩展到神经群落时,对应的就可能就是对某一激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了。
反射中的输入,最能使我们联想到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但在这里,它可以指单个的感觉神经元,也可以指一种感官(眼睛中的视神经群落、耳中的听觉神经中枢、皮肤中与各类感受器连接的神经群落等等),甚至可以是大脑中某一区域内形成某一表象或是概念的神经群落。反射中的输出同样可以指传出神经元(即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元),也可以指大脑中某一区域内形成某一概念或是表象的神经群落。反射中的中间传递过程是信息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可以由单个神经元、神经链路或是神经网络来承担,甚至可以直接由输入与输出的对应载体来分担。这样生物神经系统中的反射弧只是它的一个子项罢了,条件反射在主观上也对应着我们常说的“产生、经过与结果”即因果关系。
2、认知
有一个低等生物海兔的记忆试验:海兔本身具有被触摸(水管部分)后的鳃缩反射,但连续十几次的刺激后,鳃缩反应就逐渐减慢.经过研究发现,海兔的习惯化是由于神经递质发生变化所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变化是突触中的感觉神经元的Ca离子门关闭,导致递质的释放量减少所致.上述试验说明简单的记忆与神经递质和突触有关.又如大鼠的大脑皮质切除试验:用迷宫训练大鼠,如果大鼠学会并记住顺利走出迷宫的道路后,切除它的大脑皮质,记忆就会消退.不论切除的是大脑皮质的哪一部分,总是切除的多,记忆消退的多;切除的少,记忆消退的就少。
首先,认知通常强调的是结果,是神经网络定型后的结果。神经网络的定型过程就是认知的建立过程,也就是生物个体的学习过程,它同时表现了出生物的记忆过程。定型好的神经网络对触发信息的处理过程即反射过程,就是记忆的提取过程,也正是通过这一过程反映出了认知的存在。
生物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可以解释为:客观事物在主观意识中形成了表象,并且该表象与一系列的活动(生理的或心理的)相联系。换句话说,某一客观事物的信息如果经过大脑处理能够引发出一系列的动作(这是一种反射现象,符合前面对反射的定义),我们就可以说对这一事物已经认知了。
行为主义与符号主义中对认知建立过程中所显现出的记忆现象都有很详细的类别划分,其中每一种记忆类别都仅与一种认知的建立模式相对应。所以,与其用记忆类别来划分还不如用认知类别来划分更为合理,在这里由于篇幅所限,我仅将认知简单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别:物体认知、事件认知以及两种认知的衍生产物抽象事物认知。
a、物体认知
感受外界客观环境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感官直接去“接触”物质对象,并通过大脑处理,并最终导致一个或一系列的结果,这种因果过程就是对客观物体的认知。如:看到一个苹果,我们产生了拿的动作,同时也可以产生许多其他的动作如激活色彩感觉中枢、激活味觉中枢等等,当可以有这些动作产生时,就完成了对苹果的认知。
下面我们将详细讲解神经网络对物体认知的描述。
一个输入集合I(触觉、视觉等的感应细胞构成的集合或是处于某一层次上的神经元集合)对之内两个不同区域(A、B)的刺激做出相应Y与X两种不同反应的神经处理过程,如图2。
图2的a、b、c为三种AB可能存在的输入情况。图2a中A、B分别对应Y、X,神经链路没有重叠,刺激A时得到Y的输出,刺激B时得到X的输出,结果不会出现问题,请注意:带有方向的黑线只是代表逻辑上的链路,在实际中,链路与链路之间有质的区别,这里只做简单的等价说明,用数量表示质量。图2b中A、B间有了交叉,在处理过程中,当A受到刺激会产生Y的输出,同时会有三条逻辑链路去刺激X,但做为X的全部决定因素,这三条相比从B到X余下的空闲联络,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它们还不足以激活X,所以分别刺激A、B仍然会得到正确的输出。对于X这种在某一层次上的输出神经元来说,是否能被激活,主要取决于所有处于不同状态的输入链路的能量对比,在这里能量被量化为逻辑链路的数量,这样每个神经元对值的判断则等价为判断处于激活状态的逻辑链路数是否过半。此类神经链路就是兴奋类传导神经网络,单纯采用此类神经链路的系统只需要根据相应刺激感受区域是否有刺激发生,就可以得出正确的输出结果,但是在图2c中,刺激区域A包含着B的情况下,如果刺激B区会有正确输出X,然而如果刺激A区则会出错,Y与X会同时有效,这时我们就需要一种链路来阻止这种错误的发生,这就是抑制类神经链路,如图2c中的虚线箭头所示,抑制类逻辑链路只起到冲减、抵消兴奋类逻辑链路数量的作用,使得X在冲减后的兴奋链路合计数小于阀值,从而达到唯一正确输出Y得目的。
在图2中列举的神经网络认知模式中,虽然只涉及到了输入与输出,但在两者之间已经包含了计算的成分,或是说承担了传递计算的功能,此外不难发现:能够对某一物体认知,必须要首先区分开其他物体,尤其是符合图2c中的情况,物体间的差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样,即使是从同一个感官传来的信息,也能做到很好的区分。
当认知的对象较为复杂时(如苹果),对象包含有各种各样的属性,其中的每一种属性的响应过程,在局部都遵循着反射的定义。当在某一时刻,与苹果相关的各种属性的神经子网络被大部分激活时,苹果的表象就成了焦点。更确切的讲是,感官捕捉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经过了代表各种属性的神经子网络,一些属性因条件不满足而停止传递,最后由可以通过的(即被确认的属性)神经子网络继续向后传递,最后再引发一系列的动作,其中反射可以指局部的传递(单个属性的确认),也可以指整个传递过程(看到苹果后,可以去拿可以去想等等)。
苹果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其实就是指感官根据苹果实物产生的电信号所能经过的神经链路,神经链路与神经网络的关系相当于行走路径与公路网的关系。此外其他的神经区域输出的电信号如果在传递过程中也能引发出与前面提到的“苹果神经链路”相同或相似动作或是功能的话,也可以说是形成了苹果的表象,这种现象可以使我们认知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或个体自身从未接触过的事物。
b、事件认知
任何事物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变动,在这里都可以被称之为事件。因果关系同样也具备事件的属性,如果能深入分析一下各种事件的过程,基本上都能找到因果关系的影子。在前面对物体的认知中,我们知道了神经网络认知物体是以因果关系的方式建立的网络链路,为了不引起混淆,下面以因果关系为认知对象的,我们用事件来代替,对事件的认知过程,近似于对物体的认知过程,相当于把事件等同于物体,由于事件具有时间性,所以神经网络就必须能够处理时间问题。
神经元的形状各异,轴突有长有短,且对信息的加工时间与传递速度也各不相同,这样对同一起点不同的传递路径,信息的传递速度可能不同。还以图2为例,现在假设每一个箭头除了代表一个神经元连接外,还代表一个单位传递时间,当首先刺激A区后并在第二个单位时间内刺激B区,将两次触发过程当作一个事件,导致一个输出Y;同法当先刺激B区,然后在刺激A区时会有另一个输出X,如图3
根据这种通过神经链路上神经元个数进行延时的方法,任何处于时间片段上的信息都可以被处理。我们再举个更加复杂的例子,单输入神经元网络对摩尔斯电码的识别与重现。
假设输入神经元为A,按严格的尔斯电码规则来刺激该神经元,最后由神经网络得出字符序列,如图4
当A收到刺激信号时,将信号广播给不同的识别群体,图4中只给出了其中的一个网络群体,给出的这个群体只能认识字符“b”即电码“—…”。为了简化说明,图4中舍弃了每个神经元的其他输入输出链路以及相关的抑制链路,所以图中的每一个指向神经元的箭头均存在着“与”的逻辑运算关系,在这里它们不表示逻辑数量。
由图4可以看出,先收到的信号经过较多的传递神经元进行延时,再连同后面收到的信号一起同时传递到结果输出上,这样处于时间片段上的信息就可以被当作是一个整体来进行处理。粗虚线上半部分为输入识别部分,下半部分为信息重现部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部分的神经链路并不是互成镜像,输入为前端延时,依次为:1、3、5、7、8、9,输出为后端延时,依次为:9、7、5、3、2、1,所以认识事物与应用事物是由两套不同的神经网络来控制完成的。图4中的两条倾斜细虚线是一个虚拟的标示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是事物的表象层,中间本应该是更加复杂的表象处理网络,在这里只简单的假设性的给出了表象输出与输入。
c、抽象概括与抽象描述
对事物(事件、物体)的认知,使我们得以在大脑中建立出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表象,作为记录事物表象的神经链路网上的每一个分支与合并都可能是事物在不同层次上的一种“特征的概括与描述”(参见图3左图)。
神经网络在认知新的事物时,输入信息总是尽可能的使用已存在的网络链路进行传递处理,当处理不足以产生正确的结果时才在信息的中断处搭建新的网络连接。在局部,如果已存在的网络链路可以被使用,那么这部分网络结构通常是一种共性的表达,当这种表达随着同类认知的增加而逐渐完善时,就可以作为一种属性的表象,这在主观上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过程。
例如,对苹果的认知,“苹果”本身是一个概括出来的词汇,它不具体指哪一个苹果,但在认知若干个具体苹果的过程中,与各个苹果相对应的神经链路的共用部分被逐渐加强,这部分神经网络就可以说是“苹果”这一概念的表象区域。此外,神经网络结构不光能实现对有形的抽象概括,也可以对无形的加以抽象概括,例如“水果”的表象,这一表象的形成可以说是用若干不同种类的水果培养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由“苹果”、“梨”等等表象的神经链路的共用部分完善而成的,后一种方式可以理解为抽象概括可以建立在另一种抽象概念之上,即对无形的事物也可以做抽象概括。换个角度讲,这些抽象出来的表象本身就是一种有形的物质,它是由若干神经元搭建起来的网络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这样的话就与第一种方式相一致了。
语言是生物间交流的工具,是生物为了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而进化产生的,在这里它包含有声音、文字、动作、行为以及低等生物的化学接触等等内容。就拿我们人类来说,每一个发音、每一个文字符号都可以说是对应着一种表象,这个表象可以是抽象出来的也可以是具体事物产生的。语言是通过触发来进行工作,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射或是因果现象。无论是说还是听,也不论是写还是看,对于说或者是写这种输出性质的处理,可以解释为某个表象被激活时,它又被作为输入信号沿着该表象至发音或是运动器官间的语言神经链路传递电信号,直至发音或是运动器官做出相应的动作。听与看也是如此,感官接收到信息后传递直至激活某一个表象区域(请参见图4)。语言与表象之间广泛存在着对等映射关系,它可以使我们能够直接去运用语言来进行思维,即便是表象与输入输出没有语言神经链路对应关系的,如果需要我们也会临时的建立起语言神经链路,如本文中说的图几图几、这个那个等等,或者用相关的有语言链路的表象通过塑造、阐述、刻画、定位等等方式来体现或是建立该表象,这种建立神经链路的过程往往体现出不同种类的记忆模式。
生物的记忆过程与机械的存储过程原理基本相同,都是通过改变载体的性状来表达的,只是生物是通过神经网络的响应过程来表达或再现记忆的内容,就是说该神经网络的连接结构就反映着记忆的内容,所以生物的记忆过程就是建立特定连接方式的神经网络的过程,而提取过程就是激活这部分神经网络的过程。一旦载有相关记忆内容的神经网络结构被确定时,能量只能体现在信息的提取与再现上,当然维持这种结构也需要一点能量,不然神经元就饿死了:)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过程”。
生物的认知过程对外表现为学习过程,对内表现为神经网络的建立及使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同时伴随着反馈过程(内反馈或外反馈),生物从外界获得信息,传递处理后再作用给外界,并同时获取作用后新的信息,周而复始的运做,这就是外反馈过程。外反馈过程是依靠外界因素帮助或是引导或是促使生物个体建立起能与环境相协调运做的神经网络系统,主观上我们称之为“教育”。内反馈主要体现在我们的思维活动上,通常外界事物在大脑中存在着对应的表象,被外反馈完善了的事物表象之间同样可以建立起互动联系,比如讲一个事物的表象被激活(输入),引发其他的表象也被激活(输出),这些被激活的表象同样也可以作为输入去激活先前的或是其他的表象,然后周而复始的运做,使得信息得以在脑内进行反复的处理。内反馈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学”的过程,但它的激发源头必定是与外界有关,并且最终要作用于外界,所以说内外反馈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在认知过程中随着内反馈的素材(表象)不断增多,生物个体渐渐能够认知自身与外界间的互动关系,自我意识也就随之产生,同时我们用以进行思维的素材及其运作方式,如概念,词汇以及由这些材料所带来的情感因素及组织方式等等,绝大部分都来源于前人或者是借用他人的经验,生物个体对这些经验素材的获取,或是由于接触的几率的不同,或是由于认同的程度的高低,个体间总会存在着差异,这样就产生了我们不同的个性特征。
3、创造
生物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可避免的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这些对环境的影响最终都是为了促使生物以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遵循优胜劣汰的法则,好的影响将会被保留继承下去,如搭窝、建巢、获取食物等等,而坏的影响会增加生物生存的风险。
神经网络在认知事物后,事物的表象往往不是特定对应着某一个具体事物,而是对应着在一个模糊的范围内所含阔的一类事物。例如,我们认知的苹果,泛指各种各样的苹果,甚至还包括那些嫁接出来的长的象其他水果的苹果等等。在我们依据苹果的表象勾勒出一个具体的苹果时,这个苹果将肯定不会与客观世界中的任何一个苹果相同,因为没有两样东西是绝对相同的。产生一个客观世界不存在的事物,就是创造,其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生物神经网络中事物的表象往往穿插交错在一起,它们以链路最省的方式构成。任何神经链路上的合并都可以说是事物的某一特征在某一层次上的概括,所以表象可以以不同的内涵层次来拆分成各种各样的属性单元(元素),而任何神经链路上的分支都可以说是事物的某一特征在某一层次上的副本,使得这些属性单元也能够隶属于别的表象或是说用于构建(表达)别的表象,当若干种属性单元在某一时刻都处于激活状态时,就等同于一种表象被激活,无论这个表象是否对应着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如果没有对应关系那就是一个较高形式的创造过程。
创造的几种主要的表达形式:联想、推理、顿悟
a、联想
当一个事物的表象被激活时,也就是说该表象所包含的若干属性单元(元素)同时有效时,我们的注意力焦点就集中在这个表象上,如果对该表象的处理(内或外反馈)使的表象被否决时,也就是说由于一些属性单元的失效(或被抑制,或处于高阻),导致该表象无法成立的时候,剩余的属性单元或许可以构成另一种事物的表象,或许还需要结合那些被激活了的新的属性(或是由外界事物具有的新的属性所激活,或是因降低了对一些属性的抑制所导致的激活)。
b、推理
联想是一种去激活与事物表象相关联的其他表象的过程,主观上是一种横向扩展的过程,那么纵向过程就是由于一个或若干个事物表象被激活,从而导致另一个表象也被激活的过程,即推理过程,其中的任何一个表象的确立(激活)都会通过反馈过程加以验证。推理与联想在神经网络结构上十分的相似,功能上也基本相同,只是在主观认识上,联想更强调相关性或是相似性,而推理则强调的是次序性或层次性。
c、顿悟
当我们思考一件事情时,或设计一件东西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发生,但有时,在某个偶然的事件影响下,我们会突然明白或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顿悟现象。
事物的表象是由若干个神经网络属性单元所构成的,我们说的“问题”在大脑中也是一种表象,是一种经反馈过程没有验证通过的特殊的表象,这个表象的属性单元可能包括具体的事物表象、抽象的事物表象、逻辑关系、公理、定律等等内容,但这些属性同时有效时,问题的表象并不能通过内外反馈的验证。作为一个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表象被反复的激活(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在一个偶然机会,一个别的事件表象被激活,或是因为此事件的某个属性单元弥补了“问题”表象的一个重要的空缺;或是因为此事件“问题”表象中的某个关键的属性单元被抑制失效,“问题”表象得以完善并能够通过反馈验证,这就是顿悟。
四、神经网络的相关问题
人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学习过程就是构建相应神经网络结构的过程,随着认知程度的增加,网络结构也日趋复杂,对刺激的反应过程也随之复杂化,当复杂到无法预测时,主观上就会认为反应过程是自发产生的,这是人的一种错觉。
幼年,人脑神经网络的建立过程需要大量的空闲神经元,基本雏形确定后,剩余的空闲神经元会损失大半,这样才能够给网络的发展腾出空间。余留下来的空闲神经元或是成为新建神经链路中的一部分而被确定下来;或是被用于临时搭建的某些链路;或是作为备用存在于网络的空隙当中。
青少年,神经网络属于高速建立阶段,这个阶段的神经网络可塑性极强,主要是因为针对事物的认知,即是以机械性记忆为主,对事物认知的量及内容是抽象逻辑思维建立的基础及倾向,随着量的增加抽象概括的能力会逐渐增强。
中青年,事物的认知量及逻辑思维能力的配比达到了最佳程度,不光有一套较好的能与外界交互的神经网络系统,而且神经网络还保留有发展的余地,即还保留有一定的可塑性。
中年,无论是抽象事物还是具体事物,认知量已基本确定,网络的结构已日趋复杂化,在一些局部,需要修改的或是新建的神经链路对空闲神经元的需求也已日趋紧张,使得我们的认知速度逐渐减慢。
老年,在许多的神经网络区域,空闲的神经元已开始满足不了认知的需求,另外因为无法认知新的事物,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也开始下降,连带的相关神经区域得不到激活,神经链路的健壮性开始下降,以至于一些神经链路解体,伴随的就是认知量的下降,即健忘等等现象,并且成为一种恶性循环发展下去……。
五、后记
为了能清楚的阐述它的运行机制,同时也是为了验证这套理论,根据前面所提到的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及组网方式,我通过计算机软件设计了虚拟的神经网络系统,2000年软件完成了调试,并得到了很好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现代科学育儿答疑》(0-3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陈守良等,《人类生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3陈阅增等(1997).《普通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苏珊·格林菲尔德,《人脑之谜》杨雄里等译
5陈宜张《分子神经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年2月
2软平台集成系统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
汽车车型中80%零部件都是由模具工艺制造出来的,利用模具进行统一品质规模化生产的程度是制造业集约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性指标。上海三贝、上海美特、上海神力等企业依靠科技信息在各自研发领域中均取得了许多实质性成果。以软平台集成系统为例,企业在获得整车企业新车型开发计划书后,对涉及各自的产品细化分解、分析“目标价值”,第一选择就是进入软平台集成系统中的查询功能块,通过专用链接工具窗口访问中国专利权威部门的网站,浏览国内外关于此类产品的各种专利,经分类筛选,为研发工作聚集设计思路与技术参数。例如上海神力2008年入围配套上海市重点创新工程“绿色环保混合动力汽车(下称HEV)项目”,在产品立项前针对2L排量、水平对置发动机类型进行专利检索,该公司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中的“行业专利快速检索、专业信息分类搜索功能”快速收集到30个有借鉴作用的国内外专利,其中甚至可以追踪到细节部分。经对高价值专利进行研究分析,然后编制产品可行性调研报告,定性分析专利壁垒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产品开发难度与风险,使得产品立项科学严谨,各项数据真实可靠,便于企业决策领导层拍板定夺。整个前期调研准备工作从以前需花费两周,精简压缩到3d,效率提高80%,专利信息的应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与“虚拟货币化经营模式”在组织经营生产与日常管理中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企业规范化运营、科学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例如上海美特2007年从唐装式轿车车身覆盖件产品立项开始,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快速检索各类标准与专利,借鉴其研发理念,利用模板化产品特征数据,高效快捷地完成了产品图纸研发设计,利用软平台集成系统实施网络化管理与精益生产。整个产品从研发设计到调试组装,原先需半年时间,缩短为35d,效率提高81%。二次创新的叠加作用大大促进工作效能。
3网络信息与档案二次创新在企业经营中的启示
1)科技信息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是不可替代的要素。汽车零部件成千上万个,涉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约占新车型研发、设计、生产周期2/3的时间。在汽车关键六大部件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为打破长期主要依靠进口模具的局面,我国必须加快自主创新的进程,为此有效利用相关科技信息是一条捷径。以专利的情报价值为例,专利具有内容新颖、广泛,技术实用、详尽的特点,充分利用专利信息在企业研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可以调查先行成果,了解有关技术的水平与现状。汽车专利文献几乎涵盖其各应用技术领域,能反映该领域的技术现状。其次,可以预测技术的发展动向。通过分析专利文献可以把握专利中涵盖的技术动向、技术水平,了解所在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空白点,从分析专利申请时间中把握技术发展的时间序列与趋势。第三,可以借助专利催发新的发明。通过专利文献可以在专利夹缝中寻找空白点,或对引用专利进行杂交、延伸发明思路,或改良引用发明,以催发新的发明,充分利用引用专利信息是进行技术开发的捷径,推广有关资料介绍,技术研发中利用专利文献可以节省60%的科研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2)网络信息管理人员只有强化自身的服务理念与能力,为企业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上海美特等企业先后推行了一套符合国际通用服务管理标准的,并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产品立项、研发设计、组织生产、流转衔接、成品检验等整个企业经营工作流程中。软平台集成系统作为服务管理的有力保障工具,倡导每个环节都以电子版文件与图档来互相沟通与交流,并依靠软平台集成系统来整合全部科技档案资源进行二次创新。企业利用高端的车身模具实施高品质经济规模化生产后,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不断代替了昂贵的进口模具,节约大量的外汇,而且摆脱了外国资深企业对该领域的长期垄断,使国内企业获得了一个新兴的经济增长点,使得中国企业告别了简单模仿阶段,真正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界面交互层是系统实现交互查询的重要部分,当酒店相关管理人员输入查询信息的时候,其界面交互层中包含ASPX以及HTML的文件可以有效地封装相关存储数据。对于用户来说,由于输入的信息量大,查询的页数非常多,因此很难加强对其管理,也很难提高运行效率。在Web系统中,采用一定的方式解决其查询中存在的问题,系统只需要在变更查询需求和查询条件就可以实现查询的多样性。同样,查询思路和查询形式一样的时候,其显示的页面文件一般都以文件和用户的特定要求进行,主要更新文件内容就可以达到准确查询的目标。界面交互的时间,不论查询系统和转换器有多复杂,系统的维护效率也逐渐变得简单,其维护的简单程度和成本等都会逐渐降低。
1.2业务逻辑层
业务逻辑层是查询过程的请求界面,具有逻辑。逻辑功能在应用过程中,属于逻辑算法的部分,在运行的过程中要与逻辑算法结合在一起,当系统足够稳定的时候,系统的逻辑算法在会根据所查询的信息总结进行系统规划,整体的规划过程就是一个系统运行和切换查询的过程。当应用系统信息的时候,业务逻辑层是最难利用的部分,对信息系统进行抽象和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重复以及添加修改等工作,虽然系统内部的操作多想不同,但是在利用的过程中,可以面向一类系统的内部运行进行操作测试,实现其数据的共性分享,解决了系统内部逻辑性问题。在查询的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操作对象抽象成为一个查询代码,其存储的形式以及界面的层次也在系统中被分类和认证。结合系统分类以及有效性验证,需要加强对系统逻辑性和数据界面进行处理,提升系统的扩展功能;同时,加强逻辑性在其中的应用,也能够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实现系统功能的全面扩展。
1.3数据访问层
数据访问层是数据元操作查询中的基础部分,在查询过程中主要是为了设计异构组件进行,当系统的稳定性和集成性都比较强的时候,可以利用集成有关的数据系统进行。这种组件的重要性是为了实现数据访问的透明,其集成和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和相关数据接口服务进行,其主要目标是将SQL的语句放置到服务器中,当数据操作和存储形式达到相关数据中,文件的类型和文件性质就会产生变化,采用NET的查询形式,可以实现参数的动态变化,最终达到系统以及业务需求的逐渐提升。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业务形式和查询过程都在逐渐被应用。另外,访问数据层是Web查询系统的交换层,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以查询条件作为运行的核心部分,在应用过程中,将系统的稳定性作为运行的重要阶段,系统的运行和测试,将与访问数据层作为基础,加强对该层的维护,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
2Web系统查询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1Web查询生成器
Web系统的查询技术涉及很多方面,在查询分析过程中,使用比较频繁的是查询生成器。当查询要求量比较大的时候,其使用和框架在专门的设计中一般都以控件的类型存在,组件的类型都与C语言的类型和注入的动态,都以查询条件为主,可以轻松实现查询页面和查询控件的有效提升。针对通用查询技术的主要功能在于查询操作的共性,无论业务咨询和查询控件怎样运行,都可以有效地提升系统效率。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程度,一般都将语句放置在服务器的前端,将查询结果换成XML文件的显示格式,当打开界面查询方式的时候,系统的稳定性也更强。
2.2异构类访问数据查询
异构数据访问组件属于数据类型不同的组件,其分布形式和地区都具有不同的地理为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一般都以专门设计异构组件为主,这样的设计形式可以实现开发人员的有效访问。在微软EL的基础上,可以对酒店的信息进行系统处理,系统中的异构数据空间和异构组件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复制数据组件方面,无论是哪种组件和数据形式都可以达到随时访问的要求。异构组件的访问形式,对不同数据的操作模式是不同的,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复用度,是提高系统稳定和运行效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完成系统框架设计以后,查询的重点在于找出与查询条件,总结查询业务中的共性特点。在查询系统中,为了能够提高信息的复用程度和实用方便,将查询的重点放在SQL的基本组件中,语句是查询工作的重点,以关键词相关的内容和语句都可以作为查询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可以总结查询的抽象性内容。当SQL语句在完成自身查询对象设定的时候,一般都会利用一个广泛的应用技术作为查询的重点;同时,也会将查询的结果封闭在一个特殊的XML文件中,并利用文件转换器,将文件的内容和形式转换成一个全新的模式应用到其中。整个查询过程属于利用多个查询项目综合在一起的查询方式,需要与查询的代码和查询的相关条件结合在一起。
2.3访问组件查询
访问组件查询也属于多个查询功能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应用数据组件进行查询都是与数据分布在不同位置作为查询的内容,框架的查询过程需要以访问数据作为核心内容,在专题和数据结构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会将简单的设计组件原理设计到其中,在满足日常设计数据类型的基础上,将Web查询的应用发挥到更加快速的查询过程中。酒店在应用查询的过程中,将组件访问作为基础访问内容,这样在查询系统的而过程中,无论组件中的数据有多复杂,也不管数据的代码有多奇特,只需要配置相关的连接字符就可以将数据访问应用到其中,查询人员结合查询特点,就可以访问到相关数据,系统数据部规范的情况下,可以设置相关代码,以便提升其功能的类似性质,最终提升查询的效率。不同数据的查询模式不同,但是都需要采用统计的数据进行,酒店的Web查询系统都是以组件作为查询的基础。
在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阶段,组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网络信息主体需要信息供求相匹配、利益诉求相吻合、技术水平相一致,并认同相同的运行规则,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相互匹配的节点来组建信息生态链,否则无法形成网络信息生态链。
1)网络信息主体要调查了解其他主体的相关状况。网络信息主体在与其他主体进行信息交流、组建网络信息生态链之前,可事先对潜在的、可能与之组建链的主体进行调查了解,考察这些网络信息主体的信息供给能否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或自身的信息供给能否满足其信息需求;考察这些网络信息主体的利益诉求是否与自身相吻合,能够达到利益的协调和平衡;考察网络信息主体间所使用的网络信息技术是否兼容且基本水平相当;考察这些网络信息主体是否都能够认同某一运行规则,并按照这一规则参与信息流转活动。尤其是在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阶段起主导作用的网络信息主体,一定要认真了解其他潜在节点的相关状况,选择合适的节点与之组建网络信息生态链。部分有条件的组织型网络信息主体甚至可以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来考核潜在节点,并择优与之建立信息流转关系。
2)网络信息主体之间可建立试合作关系来测试彼此之间的匹配度。网络信息主体在充分了解潜在节点的状况以后,可择优与部分潜在节点建立试合作关系,通过尝试性的信息流转来进一步考察主体之间的适合匹配程度。试合作较为成功的网络信息生态链,链上主体可考虑从试合作关系逐渐转换为正式合作关系,逐步建立一些初级的、稳定性逐渐加强的共生关系、互动关系和互惠关系,同时尝试性地吸纳新的适合匹配的网络信息主体,以壮大网络信息生态链,使其不断发展进入繁衍阶段。试合作不成功的网络信息生态链,可替换新节点重新建立试合作关系,直至选择到合适的节点为止。
1.2激发网络信息主体的信息交流需求
网络信息主体的信息交流需求以及由主体利益诉求心理所引发的信息交流需求是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直接动力和根源所在,是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重要拉动力量。因此在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阶段要注重网络信息主体信息交流需求的激发和培养,来拉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1)网络信息主体要注重挖掘和表达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每个网络信息主体都具有信息交流需求,主体要注重对自身信息交流需求的挖掘,归纳总结出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产生的动因、产生的时间、需求的内容、需求的形式等。同时,在网络上通过各种方式将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表达出来,让其他网络信息主体有所了解,使其能够与自身所掌握的信息或自身的信息交流需求进行匹配。在两者相匹配的情况下,就能激发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
2)主导型网络信息主体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其他主体的信息交流需求。与其他普通的网络信息主体相比,主导型网络信息主体作用关键且有能力去激发和培养其他主体的信息交流需求。因此,这些网络信息主体要注重对其他主体信息的搜集,并对搜集的各种信息进行挖掘分析,以了解其他主体的信息交流需求,以及产生需求的内在动因;结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节点满足其需求,并达到自身需求满足的目的,建立网络信息生态链。
1.3充分利用外力的推拉作用
促使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外力包括:政府政策、第三方机构以及网络信息技术。这些外力能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起到较大的推动或拉动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外力的推拉作用,促使、加快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政府可通过颁布各种财政税收、金融贷款、主体准入方面的优惠扶持政策措施来拉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自身质量较高的组织型网络信息主体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扶持措施,联合其他主体形成网络信息生态链。第三方机构通过制定行业规则、公布行业发展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约束网络信息主体信息活动并为网络信息主体提供各种信息,促进和拉动行业发展。网络信息主体要在相关机构制定的行业规则下,通过了解机构发展的行业状况、未来发展趋势等,结合自身的特色,主导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或主动参与到合适自身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活动中。网络信息技术是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的基础和支撑,技术的不断革新对链的形成起到较好的推动或引导作用。网络信息主体要不断革新自身所应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为新的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作好准备。
2网络信息生态链扩张阶段培育策略
网络信息生态链形成以后,开始快速繁衍,进入扩张阶段。在这一阶段,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主体加入到该条网络信息生态链中,链的规模不断扩展;节点实力要得到较大的提升,创造的价值要不断增加;在节点间需要形成良好、稳固的协作共生关系。基于此,该阶段的培育策略如下。
2.1主导性节点要注重和加强自身的发展
1)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主导性节点发展方向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节点将如何发展,也会影响到整条链的发展方向。主导性节点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因结合自身的特点、功能应用状况、已经拥有和能够获得的资源、节点的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来选定自身的发展方向。此外,主导性节点在选择发展方向时,还要考虑到链上其他节点的发展情况和方向的选择,以及所在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类型、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与之大致保持一致。如果节点之间的发展方向以及节点与链之间的发展趋势存在较大的冲突,不仅不利于节点自身的发展,使节点发展受到种种限制,而且会影响到节点之间的联盟与合作,严重状况下甚至会导致整条链的解散和消亡。此外,在确定发展方向时,节点应首先制定出发展方向的几种备选方案,然后通过反复的比较和评价,选择出最优的发展方向,并注重发展方向的可行性。
2)找准自身的网络信息生态位并不断巩固和调整。主导性节点要找准自身的生态位,并确保生态位的明确清晰。具体而言,节点首先应检查自身是否具有明确清晰的定位,如果没有则应根据自身的性质、在网络信息生态链上所处位置、链上分工的要求、自身的信息能力等,确定自己的网络信息功能生态位,然后,根据功能生态位的定位状况,结合网络信息生态链和网络信息生态环境的资源状况、节点自身的发展方向、节点的特色和竞争能力,确定节点的资源生态位和时空生态位。节点找准自己的网络信息生态位后,要在节点、链和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保持生态位的合理性和环境适应性,就必须要巩固和调整自身的生态位,以便不断完善,形成优势。其中,网络信息生态位的巩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巩固自身基础性的发展空间,注重自身角色、功能的不断完善和资源的获得和可持续利用。二是注重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通过竞争优势来巩固自身网络信息生态位。网络信息生态位的调整包括生态位的扩展、压缩和移动。生态位扩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一是随着节点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实力增强,节点可以在已有的网络信息生态位基础上开发出新的网络信息生态位,包括创造出新功能、承担新角色、引入新资源和扩展新的信息时空。二是通过节点竞争力的增强,获取或占据原本属于其他主体的资源和信息活动时间空间。三是通过节点之间的合作,通过共享来获取新的资源和时空范围。在主导性节点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态位压缩的状况。一是节点与同类节点之间重叠度较大,竞争日益激烈时,节点为了避免过度竞争而压缩自身的生态位。这时,节点应该撤销对竞争过于激烈的功能、角色的掌握、资料的占有以及信息活动时间空间的占据,取消相对劣势的功能和角色以及为这些功能角色的实现所投入的资源、时间和应用的空间,将资源、时间和空间都投入到具有优势的功能和角色中来,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当节点的某些功能角色难以实现、某些资源占有和利用的难度和成本加大、开展信息活动的某些时间和空间难以得到保障时,节点需要压缩自己的生态位。这时,节点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实现这些功能角色、获得这些资源、时间空间的利弊,去除掉一些不必要的投入,减轻节点的运营负担。节点网络信息生态位的移动一般发生在节点自身或其他与该节点联系紧密的节点或节点环境发生突变时,这时,节点为谋求新的发展,就必须抓住机遇,开辟新的生态位。总之,节点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选取适合自身的、能促进节点发展的生态位调整策略。
2.2加强集聚主体间的协作
在扩张阶段,不断会有主体集聚到网络信息生态链中,链的规模快速扩大。但仅仅是主体的集聚还远远不够,还要在集聚主体间建立协作机制,确保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正常运行,结构不断完善,并创造更高的价值。链上节点间需建立的协作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价值分配机制、信任依赖机制。合理的价值分配机制不仅是网络信息主体集聚到网络信息生态链上的前提,也是节点之间信息交流、相互协作的前提。价值分配机制的建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各种类型的价值进行分配。网络信息生态链所产生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素质价值以及形象价值4种形式,在建立价值分配机制时,要注意考虑各个形式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不同形式价值之间分配的合理性以及整个价值分配的合理性。第二,在不损害链的利益和目标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各个节点的价值需求。要尽量考虑到各个节点的价值需求并予以满足,既提高价值分配的效率和价值的利用率,又提高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和谐度。第三,要充分利用价值的共享性进行共享式分配。在4种形式的价值中,文化价值、素质价值和形象价值是具有共享性的。这些价值在分配时,要尽最大可能的共享分配,提高价值分配范围和利用率。第四,不断调整价值分配机制。在价值分配机制形成以后要根据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进情况,对分配机制进行调整和维护,使其能够不断满足节点新的需求,自身不断合理优化。节点间需建立信任依赖机制,减少节点之间的不确定性、降低节点之间交互成本、提升节点之间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第一,信任依赖机制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信任可以分为3种类型:基于制度的信任、基于认同的信任和基于信誉的信任。基于制度的信任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力,因为该强制力的存在使交易者的行为被限定在可预期的范围之内,因而值得信任。基于认同的信任指具有共同偏好和利益的人之间的信任。基于信誉的信任是指一个人为了长远利益而自愿选择放弃眼前骗人的机会。一般来说,节点之间的信任依赖机制应该经过一个基于制度的信任到基于认同的信任,再到基于信誉的信任的建设过程。第二,节点要注重自身信誉的提升。基于信誉的信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信任依赖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节点能够自愿地遵守当前的规则、制度,能够在网络信息生态链上创造一种良好的协作氛围,有利于协作的实现和稳固。
2.3注重资源的积累
资源是网络信息生态链及链上各主体开展各项信息活动的基础,也是链和主体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网络信息生态链扩张阶段规模的急剧扩大必须大量的信息、人力和资金资源作为支撑。首先,网络信息生态链本质上是一条信息流转链,信息是链上最关键、最核心的资源,是其他一切资源的基础。信息的积累不仅为节点的信息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也是信息再生产和再创造的基础。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上各节点要注重采用网络检索、门户网站及论坛搜集、节点交流搜集、在线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日常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加强节点之间信息的共享,减少单个节点信息搜集工作量,扩大节点的信息拥有量,提升信息利用效率。其次,网络信息生态链上大多数的信息活动和创新活动都需要人来完成。人力资源是影响到网络信息生态链未来成长潜力的重要因素,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网络技术人员在网络信息生态链和组织型节点演进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网络信息生态链要注重人才的集聚,尤其是组织型节点要注重人才的招聘、培养和利用。最后,资金也是网络信息生态链演进所必不可少的资源之一。网络信息生态链上资金的积累需要组织型节点来完成。因此,组织型节点要通过各种方式争取到各种类型的融资,并对筹措到的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确保财务体系的有效运行,并能够抵御各种财务危机。
3网络信息生态链整合阶段培育策略
3.1主导性节点要注重自身结构的调整优化
在网络信息生态链整合阶段,主导性节点要注重自身结构的调整优化,不仅能在网络信息生态链整合兼并过程中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和示范作用,而且能起到优化整个网络信息生态链的作用,使网络信息生态链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尽快进入完备阶段。
1)主导性节点要合理地设置各个信息处理部门,使各部门之间不存在信息处理功能的重叠,整个主体不存在信息处理功能的缺失;合理设置各个信息处理部门所承担的职能和角色,既不能过大,导致部门工作难以开展,也不能过小,使得部门冗杂,降低信息流转效率;去掉不必要的信息处理工序和信息处理部门;采用先进、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
2)强大的主导性节点在整合阶段会整合兼并其他一些弱小节点,自身结构会发生变化。基于此,主导性节点要结合自身与链的状况、节点间合作与竞争状况、链与链之间的竞争状况等不断优化调整自身结构,直至网络信息生态链较为稳定、节点自身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止。
3.2确保节点间整合兼并的适度合理性
在网络信息生态链整合阶段,要确保节点间整合兼并的适度合理性,避免过度兼并融合,确保链结构的合理性,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不同类节点间整合兼并的合理性,确保链长度适中;第二,同类节点间整合兼并的合理性,确保链宽度适当。不同类节点间整合兼并合理性策略包括:①根据网络信息生态链所属类型、功能、结构、特点、运行效率等确定不同类节点的适合数量,即链的合理长度。②根据所确定的合理数量,在主导性节点的引导下,合理地在不同类节点之间进行整合兼并,例如由具有富余能力的、功能强大的节点兼并其上下游分工过细、不必要的辅节点等。③避免过度整合兼并,过度整合兼并会导致链的长度过短,专业化分工不明确,节点核心竞争力不强、业务活动分散,信息流转不充分,也不利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演进。同类节点间整合兼并合理性策略包括:①根据网络信息生态链上同类节点的多样化需求,每一层级节点间竞争的激烈程度,上下游节点数量、信息能力匹配的合理程度,链上信息流转速度和质量的总体要求等确定网络信息生态链不同层次最适合的节点数量,即链各层级的合理宽度。②根据所确定的节点数量,进行同类节点间的整合兼并。③避免同类节点间过度整合兼并,某一层级节点数量过少,确保当上游某一网络信息主体功能崩溃时,下游主体仍可以从其他具有相似功能的主体那里获取信息,网络信息生态链不会断裂仍能正常运行,链结构的稳定性得以保证。
3.3优化节点间关系
网络信息生态链结构的调整和节点间的整合兼并不仅不利于链上节点间关系的维持,也会影响到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稳固,更有甚者,会导致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断裂。因此,在这一阶段,网络信息生态链尤其要注重节点间关系的优化,确保链上存活下来的节点之间能保持良好的关系,进而确保网络信息生态链的顺利演进。
1)在不同类节点之间建立互利共生关系。前一阶段建立的价值分配机制、信任依赖机制,为节点间互利共生关系的建立创下良好基础。在这一阶段,除了要维护并优化这两种机制外,还需要构建不同类节点间的战略协同。各类节点战略协同是指各类节点在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资源配置方面,按照统一的计划或意图协调一致的行动,实现节点之间发展上的协同性。战略协同是不同类节点实现并维持互利共生关系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节点目标、方向不一致,必然会发生冲突,会对互利共生关系的建立产生不利影响。此外,互利共生关系的建立还要求节点不仅关注自身所获得的价值,还要关注共生节点能够得到的价值,节点间形成一种利益、价值共赢的共同体。
2)同类节点之间宜建立适度竞争关系。同类节点之间的适度竞争能促进节点多样化发展、信息流传途径的多样化,能促使节点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能力、合理配置资源、调整组织结构、注重技术创新,与时俱进不被淘汰。存在激烈竞争关系的同类节点可通过整合,减少同类节点的数量降低竞争程度,也可以通过采取生态位错位策略来降低竞争的激烈程度。采用错位策略,就是通过优化、调整节点功能、资源、时间空间生态位,将同类节点之间生态位重叠的部分分离开来,使节点之间尽可能地减少生态位的重叠。具体而言,节点要结合自身生态位的优势,以及同类节点生态位占位情况,选择自身已经占据且竞争力相对较强的生态位,放弃不具优势或竞争太过激烈的生态位,或者寻找生态位的空缺,改变自身现有的生态位,占据空缺的生态位。处于强势地位的节点适合采用前一种生态位优化策略,处于弱势地位的节点适合采用后一种生态位补缺策略。不存在竞争关系的同类节点间可以通过引入适当竞争机制使节点之间存在适度竞争关系。例如,网络信息消费者之间可能不存在竞争关系,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最容易引起消费者之间竞争的就是信息的价格,因此可以在消费者之间引入价格竞争机制如竞价销售、拍卖等方式,使消费者之间存在适度的竞争或协同竞争。其他类型不存在竞争关系的节点之间可以采用优胜劣汰、排位机制等方式使节点间产生竞争。
4网络信息生态链完备阶段培育策略
网络信息生态链发展到完备阶段,整条链成熟稳定、完备有序,节点数量和链的规模达到最佳状况,基本不再发生较大变化和调整,节点间形成良好的连续共生、互惠共生关系,在整个网络信息生态系统中发挥自身独特的价值。这一阶段演进要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使网络信息生态链维持在这一成熟稳定的状态中,不出现衰退或消亡。该阶段的培育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提高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稳定性
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稳定性是指处于平衡状态中的网络信息生态链抵抗外界环境变化和干扰并维持稳定状态的能力。网络信息生态链稳定性的提高可以通过提升链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以及恢复力稳定性来实现。网络信息生态链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负反馈是指使系统输出的变动在原变动的方向上被减弱或逆转的反馈。其作用是能够使网络信息生态链的抗干扰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使网络信息生态链在“理想状态”附近获得必要的稳定。同时,网络信息生态链不同种类网络信息主体组成越复杂、链的功能应用越健全,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在成熟阶段也要注意保持网络信息主体的丰富多样性,不断优化链的功能应用;加强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对外交互。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网络信息生态链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维持原状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节点数量种类、信息流转途径以及信息流转效率有关。节点数量种类越多,信息流转途径越多,信息流转效率越高,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在这一阶段要注意保持链上主体的多样程度、主体生态位的合理错位、节点组合的科学性、网络信息生态链层次结构的完整性以及信息流转的高效性。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网络信息生态链受到外界干扰使自身结构功能破坏后恢复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的高低与外界干扰的大小、外界环境、链的结构相关。外界干扰越小,网络信息生态链的环境条件越好,链的结构越简单,链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因此网络信息生态链在这一阶段要不断优化稳定自身的环境,查漏补缺,降低环境对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干扰强度。此外,由于链的结构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存在相反的影响,因此,要注意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链的结构保持在最合适的状态,确保网络信息生态链具有一定强度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2控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规模
网络信息生态链到了完备阶段,节点之间联系紧密并建立互利共生关系,价值分配机制和价值共享机制趋于完善;各个节点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和整合兼并,自身也趋于完善,并处于巅峰和稳固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节点不会随意退出网络信息生态链,也不会突然衰亡。但是由于处于成熟状态的网络信息生态链对于网络中的网络信息主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体可能会选择加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中。新加入的节点要融入到网络信息生态链中,不仅需要与原有的节点进行交互,而且会参与到链的价值分配和价值共享中,可能会打破网络信息生态链原有的稳定状态;新加入的节点与网络信息生态链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来相互适应,并且新加入的节点可能存在质量不高、不完善等问题,这都会加重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行负担,降低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运作效率。不仅如此,链上组织型节点规模的任意膨胀、随意扩张也可能会给链上其他节点带来竞争压力,造成链上资源短缺,打破原有的价值分配机制,从而打破网络信息生态链原有的平衡稳定状态。因此,要严格控制网络信息生态链的规模,包括控制组织型节点的规模和控制链上节点的数量。对于组织型节点来说,节点不能随意的扩展节点网络信息生态位的宽度,或移动生态位;慎重对待组织型节点尤其是主导性组织型节点的并购重组;控制组织型节点人力资源数量。对于网络信息生态链来说,网络信息生态链要严格控制网络信息生产者和网络信息传递者的数量;适量扩展网络信息消费者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