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0: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航空服务专业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开设的目标是培养能服务于航空服务以及其他相关服务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的确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来源和依据:一是学生特点和学生需求状况,二是社会需求状况。高职航空服务专业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具备如下特点:
2.1开发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需求为依据。岗位划分及分析、岗位能力需求分析不是由学校教师单方面完成的,而是在行业企业的帮助下共同完成。学校以专业群为单位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主要来自行业企业,也有兄弟院校,协助学校开发课程、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重要职责之一。(表一)
2.2课程设置遵循“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高职民航服务专业严格执行国家“双证书”教育制度。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除了获得大专文凭外,还应获得以下职业资格证书之一才可顺利毕业,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包括大学英语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助理物流师、物流师、公关员、安检员、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导游师、茶艺师、调酒师以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颁发的其他职业资格证书。为了配合学生考证,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2.3构建与职场无缝对接的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培养的人才怎样才能顺利融入职场、与职场无缝对接?实践课程的开设在最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实践课程占所有课程的一半或以上,它的开设优化了课程结构,使整个课程体系更科学合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表二)
3高职航空服务专业课程的有效组织
根据泰勒的目标课程模式理论,学习经验组织包括垂直组织和水平组织两种方式,垂直组织指的是在不同时期或阶段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水平组织是指不同领域的学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学习经验组织有三个准则:第一,连续性,是指课程要素或内容的重复出现。第二,顺序性,是指先得知识成为后得知识的铺垫,并在某些方面更广泛、更深入。第三,整合性,是指课程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应能把所得知识有机整合,形成自己一致的思想和观点,并能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当中去。②(图1)从以上流程图可以看出,课程在时间安排和顺序上体现了能力和知识目标达成的衔接性、循序渐进性和学生认知的特点。在专业理论课的安排上,第一学年注重学生基础技能和人文素养的达成,要求学生对专业有一个基本的全面的认知。在第二学年,则要求学生在对专业认知和具备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加深对专业核心技能的掌握。因此,重要的专业课程一般都集中在这一学年。而在第三学年,所开设的课程则是为学生即将走入社会、迈向职业岗位做准备,同时也注重了技能和知识的拓展。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李东颖,路紫.我国本科空乘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以国内21所开设本科空乘专业的高校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4).
[2]李玉梅等.航空英语——ESP教学新视点[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3]李广春.空乘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02).
[4]刘宇.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5(06).
[5]WangAiguo.AResearchandDiscussionNote:TeachingaviationEnglishintheChinesecontext:DevelopingESPtheoryinanon-Englishspeakingcountry.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2007.
[6]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黄泰霖.语言素质与语言环境[J].1999.
[2]刘宇.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策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5(06).
[3]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5.
[4]严文婷.空乘技能培训的质量管理探讨[J].内江科技.2015(08):15-17.
[5]严文婷.空乘职业技能培训的满意度分析研究[J].内江科技.2015(09):132-133.
[6]张洁.从行为习惯养成看高职空乘专业学生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06):45.
空乘论文中参考文献:
[1]胡爱英.空乘专业学生人性化管理及其实现途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2]梁梦婕.广西空乘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空乘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探析[J].校园英语(上旬),2014(5).
【关键词】飞机租赁;风险;特征
一、飞机租赁的一般理论及主要形式
飞机租赁,也称航空器租赁,是指出租人在一定时期内把飞机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照租赁合同向出租人定期支付租金。出租人拥有飞机的所有权,承租人拥有飞机的使用权。
从租赁的范围上可分为干租和湿租。所谓干租是指仅租赁飞机的使用权。而湿租是指航空公司不仅要提供租赁的飞机,而且还要提供相应的机上的机组人员、空乘人员及机务维修人员,从而提供飞行服务。从出租人的资金来源及付款对象,可分为转租和售后回租转租赁。转租,指的是出租人从另一家租赁公司或航空公司租赁飞机后,将飞机再D租给承租使用人的一种交易。售后回租,指的是由航空公司首先将自己的飞机出售给融资租赁公司(出租人),再由租赁公司将飞机出租。从性质上可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融资租赁是指承租人从租赁公司租得自己所需要使用的飞机,按期支付租金的交易方式。经营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通用性较强的飞机,供承租人(航空公司)选择租用的租赁方式。
二、飞机租赁的特征
(一)飞机租赁的国内外现状
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和韩国是国际租赁业的五大强国,其中美国金融租赁市场规模近200亿美元,占美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30%,并以40%的份额在国际租赁业中独占鳌头。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门类齐全、产品多样,具有航空科研、试验、生产制造能力的航空体系,并成为世界上第四个生产出干线客机的国家(其余三个为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但在航空租赁业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国内银行和航空企业无法占有飞机的第一所有权,而且大多数飞机都需由国内银行对外方提供担保。因此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飞机租赁市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国有或合资的航空租赁公司。
(二)飞机租赁的功能
飞机租赁的出现使航空公司拥有更多融资渠道的选择。在省去巨额购机费用的同时,航空公司只要按时支付租金就可以获得飞机的使用权,不仅提升了运力,也能缓解对购机资金的需求。同时,也是对国内飞机制造业的发展产生源生动力。租赁具有一定的促销作用,若能借鉴国外航空器租赁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家相关的航空产业扶持政策,培育和发展民航、货运、航空快递、旅游、商务等不同市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便能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抢占国内支线飞机市场。飞机租赁还有助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同时降低航空公司使用飞机的成本,从而也就提高了航空公司对飞机的需求数量。
1.我国飞机租赁的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是航空公司面临的飞机融资租赁中最为重要的风险之一。对市场风险的分析应从外部环境对航空公司的影响,如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来分析。就航空公司而言,其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三大方面:一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各航空公司的价格发生变化,降低了盈利的能力;二是全球经济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对航空市场的影响;三是航材市场、航空燃油价格等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航空公司成本增加。
另外,在航空租赁的制度保障方面,我国融资租赁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尽管我国目前有一些较完善的法规,如《担保法》和《航空法》,但这些法规缺乏详细的实施细则来针对融资租赁业务的运作和实施进行解释和;;二是我国目前还不是《日内瓦飞机权利国际承认公约》的当事国,国内法律制度与国际公约内容无法对接,在国际租赁活动中,这将不利于我国航空公司在飞机租赁过程中的对外融资;三是我国的航空公司在融资租赁过程中需要到国际市场上进行融资时,由于国内法规与国际惯例的差距,造成国际融资贷款人总是担心其权利能否得到保障,国际融资贷款人往往会额外提出一些限制条件和要求以保护其自身的利益。
同时,我国飞机租赁中还存在例如利率风险、税务风险、飞机租赁残值风险等,再加上航空公司内部缺乏风险管理意识,我国的飞机租赁业还存在业务上的瓶颈。现代飞机融资租赁作为一种特殊的融资方式和交易方式,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文化、高素质。但是部分航空公司并没有对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员工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培训,造成他们缺乏融资风险管理、金融、保险等知识,又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够,对融资渠道调查不够,欠缺合理的调研、考察融资租赁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性能。专门人才的缺乏给航空公司融资租赁飞机业务埋下安全隐患。
三、改善飞机租赁业发展现状
首先,要改善飞机租赁业的环境应加快立法与相关经营规则制定。主要涉及经济法律、税法、财政和会计法中有关租赁的规定。在此基础上,对税法和会计法,涉及航空租赁方面的条款,修改执行细则。为融资租赁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创造良好的促进的法律环境。同时,还应该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外汇管制门槛。迫切需要国家能简化审批程序,如将飞机引进批文和外债批文审批合并处理、减少对外付汇的审批等。
当然,大力培养租赁专业复合型人才也是当务之急。飞机融资租赁不仅是资金密集型,还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业务。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具备金融、保险、信托、法律、国际贸易、税收、财务会计以及飞机性能等领域的专业知识。
总之,有重点改进市场环境,发展航空租赁是当前产业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推进航空运输业的大发展,对于重振航空制造业,对于金融服务业的全面发展。对于多角度的内需挖掘意义重大,机不可失。
参考文献:
[1]王婷婷.飞机融资租赁发展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16
[2]吴永良.我国民航业飞机租赁模式研[D].硕士学位论文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10]谢泗薪,郑燕磊:航空物流绿色化发展的战略思维及路径选择. 空运商务,2012(18):32-40
[11]余润:中国航空货运业的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3:5-13
物流园区开题报告篇二 上海物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在现代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快,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由于商品经济的主导因素已从商品的制造转移到商品的流通,所以物流过程是否通畅、高效,物流功能是否完备,将直接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率。要发展我国的物流业,有必要分析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中国物流业现状透视
建国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在不同程度上也得到提高和发展。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国民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促进了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但是囿于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的影响,人们只重视生产过程,而忽视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所引起的物流过程,致使物流状况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薄弱环节。目前,物流业发展现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业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
(1)运输业
中国现有铁路6万公里,线路长度仅是美国的1/6,印度的4/5,按国土面积拥有量排居70位之后,按人均铁路拥有量排居世界第100位之后。不仅铁路数量少,而且装备陈旧,技术落后,能力低。近年,铁路运输密度高达2500万吨/公里,居前苏联之后第二位。但是我国铁路的装备水平,包括复线率(占32%)、电气化率(占20.4%)、机车功率和通讯信号设施也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据铁路部门统计,全路有1/3的路段和2/3的主要编组站目前已处于超负荷运行;1.3万公里路轨和占半数的机车及客车超期服役。因此,铁路已出现高负荷、高磨损、大密度、大运量的状态,设备使用周期缩短而养护时间越来越少,事故隐患增加。
公路运输问题也很严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国,公路长度只有111.5万公里,每平方公里只有116米公路,其中一、二级公路只占2%。在60多万公里县乡公路中,90%以上是雨天无法行车的土路,绝大多数柏油路面超期服役,好路率不足60%。同时,全国尚有20%的乡村未通公路。另外,在用货车大多数技术落后,效率低、能耗高。更由于公路上自行车、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与汽车混合行驶,使汽车的平均时速只有20)30公里,不及经济时速的一半,繁忙路段发生长时间堵塞已司空见惯。低速、堵塞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在10亿元以上。
水运突出表现在港口吞吐能力严重不足,沿海15个主要港口完成的吞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的16%,压船、压港、压货的现象十分严重,高峰时每天压船500多艘,一些船只在港滞留长达两个月之久,年滞港损失赔偿金多达2亿美元。船舶老旧、能耗高、技术性能较差,船龄在10年以下的只占32%,20年以上者占26%,个别船龄已高达50)60年。此外,内河航道大多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应有的整治。
(2)仓储业
我国现有储运设施老化,仓库多是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到九十年代已有20%属于危房。仓库内的装卸搬运设施自动化程度低,很多作业还是靠人搬肩扛去完成。仓储能力分布不尽合理,仓储功能单一,技术装备落后。
(3)包装业
由于忽视商品包装和为了单纯降低包装费用而忽视商品安全,从而造成物流费用上升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包装技术和包装管理差造成的商品损失每年已超过了140亿元。近几年来,全国水泥由于散装率低(13.9%),仍以袋装为主,在物流过程中的破包率平均在18%左右,损失量相当于产量的5%,直接损失4.5亿元;平板玻璃由于常年采取木制包装,破损率达8)10%,每年破损玻璃100多万箱,相当于大型玻璃厂一年的产量;化肥的破袋率达8%左右,直接损失达4.2亿元。
2.物流业管理分散化、行政化。
我国生产社会化、专业化有很大发展,但物流社会化、专业化水平还不高。其主要症结在于物流业管理上的分散化、行政化。
目前,我国有许多部门涉及生产资料的物流管理。如铁道部门的货运管理系统,内贸部、供销总社的储运管理系统,对外贸易部的外运管理系统。此外,机械、冶金、化工、轻工、石油、煤炭、城乡环保、军队后勤系统,也都有自己庞大的储运机构。人们尽可以举出种种理由来证明这些各自独立的物流系统有存在的必要性,但无可否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片面强调局部的合理性造成了宏观上的管理混乱和极大浪费。主要表现是,自我封闭,多头领导,政出多门;内部一应俱全,仓库林立,车队繁多、运力分散;外部互不衔接、互相封锁、各行其是、很少协调。这割断了宏观物流系统的内在联系,许多需要整体协调配套才能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而出现了在物流能力极度紧张、严重短缺的同时,却又普遍存在
大量的浪费,物流本应具有的整体功能被大大削弱,综合效益低,物流成本高。同时,大家各搞一套,物流能力分散化也限制了物流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
与分散化并存的是物流管理行政化。如果说我国经济运行普遍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话,那么生产资料物流领域则是突出的典型之一。物流管理行政化的主要特征是各自为政的领导部门采用行政手段和行政方式直接干预、调节物流活动。在行政化运行格局中,政企不分非常严重,物流企业缺少经济利益上的内在动力机制,也缺少自我发展能力,物流行业普遍处于低效率状态。
二、上海物流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大力推动下,全国开启了现代物流业发展之河,上海物流业也从传统物流迈向了现代物流。进入十二五,上海物流业又开始研究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变化、新的物流发展方向。当下我们又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的建设背景下,展望全球投资贸易发展新格局,探索上海物流业。
目前,在上海物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一直面临向全球开放的问题。2013年上海物流业的增加值是26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19.5%,2013年上海商品销售总额突破6万亿元,保持多年来的两位数增长。全社会零售总额突破8000亿元,货物进出口贸易达到4400多亿美元,全市商业的增加值3847亿元,占三产28.6%,电子商务去年超过1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品有十万余种商品,累计实现1200亿元。在这样一个经济运行的状态下,港口货物吞吐量去年依然保持世界第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总量为15%,上海的A级物流企业已经达到132家,55%以上是4A级物流企业。
十二五是上海深入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外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既为本市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上海市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促进新型贸易发展、开展航运中转集拼等业务,这些都需要坚强有力的物流体系支撑。上海加速调整产业结构,也为提升供应链管理服务带来了有利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结构发生深刻调整,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方式加快向智能化方向变革,国内外跨地区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一体
化进程加速,这些为物流技术革新和拓展供应链管理服务空间带来了契机。
物流业对满足消费需求起到基础保障作用,上海城市化进程加快和配套举措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应明显发挥,居民消费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网络购物等电子商务新型消费方式迅猛发展,这些,对通过改善运营方式来扩大物流规模创造了条件。
强化节能减排约束,对转变物流运行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发达国家逐步推行碳关税等绿色壁垒,我国逐步推进各领域合理使用能源消费总量方案,把节能减排作为硬约束,这些,对物流业发展向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上海必须切实转变物流运行方式,节约集约利用物流资源,发展低碳物流。
物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措施的完善。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出台了调整振兴规划和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并选择上海率先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这些,对上海市促进社会化、专业化物流发展提出了明确任务。
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框架
2.1研究内容
2.2研究框架
第三章 上海物流业现状与问题
3.1上海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3.2上海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3.2.1物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
3.2.2物流人才稀缺
3.2.3企业物流外包受到限制
主管单位:湖南省国防工办
主办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1-9654
国内刊号:43-1396/Z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1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2015年,民航运输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51.6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全行业运输飞机期末在册架数2650架,比上年增长280架;颁证运输机场210个,比上年增加8个。迅速发展的行业和相对滞后的专业教育使得民航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产生了较大的偏差。民航企业看重专业技能、动手能力、适应能力等,而传统单一的教学体系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行业的要求,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 民航运输专业传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分散。传统实践教学往往以课程为单位,以学期为单位,内容相对较为分散,无法与企业和岗位对接,也无法体现各实践项目之间的关联性;其次,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主要体现为课程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实践目标不够明确,实践内容不够丰富,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最后,传统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传统的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形式,主要作用是对理论知识的解释、验证或者简单的延伸,并未结合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建立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民航运输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具备现代民航运输管理知识、具有良好政治、人文、身体、心理和专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具备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航空公司运营管理、适航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安检等方面专业能力,从事民航运输组织、生产、商务营运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理论教育,构建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
2.2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因角度不同、立场不同,各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艺复兴之后,大学的专业教育在被推向极端之时,产生了一种宣扬自由发展的教育,这种教育在近半个世纪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愈来愈被更多专家学者所重视。民航运输专业的定位使得其在实践环节需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以注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培养民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充分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配合与促进,考虑各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民航企业各岗位的具体需求为基本模块,由简单操作到综合实训,遵循基础技能到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创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如表1所示)。
第一环节是基础实践。主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背景和知识结构开展诸如军训、思想政治实训、英语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以及民航企业认知实训等基础性的实训项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
第二环节是专业实践。考虑到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足够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行业背景也有了基本的认知,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行业岗位的分工和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细分为客运服务、货运服务、机场服务、安检服务以及专业拓展五大模块。
第三环节是综合实践。主要包含暑期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综合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在高年级的W生掌握了相对完善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相应的专业实践后,将其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实践。
第四环节是创新实践。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积极响应“大众穿心,万众创业”的号召,推进创新实践。主要包含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课程,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方案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或者专题的调研,旨在培养学生的调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3.1 建设配套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民航客运实训中心。民航客运实训中心主要包括民航客运计算机订座、 民航离港控制、 民航值机服务、民航安全检查和飞机载重平衡等实训室组成。
民航货运实训中心。民航货运实训中心包括航空货物收运、货物仓储、货物检测、特种货物、报关报检等实训室。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 民航旅客服务中心由模拟机场贵宾室、模拟特殊旅客实训室组成。
3.2 加强系列实践慕课建设
由于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加了受众范围,提高了课程吸引力,进而也增强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正全面的崛起,也给传统的教学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以精品课程或者精品视频课程为依托,录制相关实训项目视频,便于学生及时巩固实践项目,根据个人对实践项目的掌握程度随时控制项目演示的进度,并开发交互式平台,以便及时解决学生在观看慕课时遇到的问题。
3.3 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
民航运输专业实践课程模块既各具特点又包含着有机的联系,以模块的各自特点为出发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以民航运输专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为背景,通过运用任务驱动式、体验学习式教学法,头脑风暴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对当前教学中不适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变革。同时要提升专业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以保障教学方法的运用。
3.4 强化科研训练
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方式强化科研训练。如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并提高教师科研项目学生的参与程度。
3.5 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
一、引言
机场作为航空交通运输的重要地面运营载体,现有的服务模式提供的是单向的线,无线网络覆盖率不断增加和消费市场逐渐激活,用户对机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机场的信息传播,而是更愿意主动去选择或参与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服务模式也从简单的线性推送模式向个互模式转变,创新机场服务模式的提出具有充分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典型的机场服务模式
在保障航空安全的基础上,机场服务内容众多,机场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作为平台让人们接收与航空飞行业务的相关信息,带给人们众多航班信息资讯、娱乐休闲购物等享受活动。总结出以下三种以航空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2.1集成服务模式
当前不同信息源(例如航空公司、航旅纵横、飞常准、携程、微信微博等)有各自的使用特点及功能导向,根据客户对机场不同业务类型的的需求进行整合,将航空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类型业务进行内容及形式上进行集成,并将使用便的集成业务为航空消费者提供服务。但此模式下,如何对不同信息源进行有效链接,实现各终端的整体化,需要技术支持,存在一定的难度。
2.2专业业务服务模式
专业业务服务模式可以按照航空器相关类业务服务和非相关类业务服务,重新组织机场业务内容,针对航空消费者群的不同类型的移动业务需求,按照不同类型的业务提供给航空消费者。专业业务服务模式主要难点在于机场服务商如何及时的掌握航空消费者群的需求,保证不同需求的航空消费者可以获得其所需的业务资源。
2.3综合服务模式
综合服务模式既要考虑业务内容集成化、专业化,又要从航空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来驱动服务。综合服务模式首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内容进行集成,再对集成的业务按照航空消费者所需的专业业务进行分类,分类好的专业业务内容提供给不同的航空消费者。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也可以接受航空消费者的制定业务内容,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航空消费者服务体系,如图1所示。
三、机场服务传递过程分析
机场服务的传递过程是机场服务提供商将业务产品从服务提供商的手里通过机场这一平台载体传递到航空消费者的过程。影响机场的服务传递主要涉及的部门有:机场企业管理层、各运营及保障部门、服务标准制定部门、市场部门、业务部门、基层服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服务支持部门。因此,这些部门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航空消费者的感知质量。结合目前机场的业务流程,得到构成机场服务过程的几个构成要素:
(1)各运营及保障部门。大多数机场企业都是将运营及保障支持性部分分离,部门与部门的协调运作直接影响了服务过程的传递效率。
(2)机场候机厅。机场候机厅是直接与旅客接触的区域,其服务质量受机场企业的服务标准的制约。
(3)多平台投诉中心。随着云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呼叫中心\微博\微信\手机智能APP的新媒体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航空消费者业务的订单、意见反馈等功能,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到航空消费者感知的服务质量。
(4)服务支持系统。服务支持系统主要是指机场服务过程中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离港系统、航显系统、广播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集成系统、机场协同决策系统等)、服务传递系统等。强大的服务支持系统能保证机场服务及时、准确、高效地传递到航空消费者手中,满足航空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需求。
四、机场协同服务优化蓝图
通过对机场服务过程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机场业务的服务蓝图被划分为4个部分,如图2所示。
从整体上看,购票过程、服务订单、服务生产和服务使用的有形展示是影响旅客感知机场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购票过程和购票申请环节的有形展示主要为直接与旅客接触的服务人员(航空公司或)的穿着、语调、语气、申请表格、网络购票的服务流程、服务时间等;服务需求环节的有形展示主要为广告宣传人员的宣传方式、优惠活动、服务承诺的实现度以及信息屏的展示、引导准确性等;服务享受环节的有形展示主要为旅客的使用满意度。图2所示的服务蓝图是可调整的,机场服务企业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应该注重解决内部支持部门的业务流程问题,对任何步骤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和深入,从而保证可见的服务的顺利进行。
五、机场协同服务模式
要解决机场服务在时间、空间以及服务需求等多维传递与交互融合中的动态性问题,实现机场链上的网络服务商、服务提供商、合作伙伴、终端制造商以及最终航空消费者群体的协同服务,结合协同的核心思想中关于相互共享的研究,协同一体化是机场服务的发展趋势。
机场协同服务模式包括服务主体、运营机制、渠道整合三方面,是协同一体化理论的应用和延伸,主要是机场利用自身在区域性、政策性、航空消费者市场上的优势,根据信息和价值链的流动路线,分别从横向和纵向来实现机场服务的协同一体化。从产业链的横向延伸,从对产品或业务或服务上的纵向扩展,加强与竞争企业的合作,实现信息源、硬件、软件等资源的共享,以跨企业间和产业内企业间相互协同为发展目标。
随着4G时代和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与日、韩、新加坡、香港服务商成熟的产业服务模式相比,现有国内机场服务商的服务模式较为单一,不能充分满足机场服务商未来的发展要求。机场服务商需要平衡好上、中、下游环节间关系,提供各项业务或服务以丰富业务类型和扩展增值业务;通过产业链成员多元化,满足航空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需求。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需要建立起新型合作关系,机场链的均衡发展是机场移动数据业务发展的关键,提出机场协同服务模式,是适应机场整个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基础。
依图3所示,协同工作主体主要包括:服务提供商、软件开发商、终端设备制造商、增值服务提供商、金融与电子商务等关联服务提供商、渠道建设商和终端航空消费者;协同工作平台主要包括:应用开发平台、软件开发平台、机场服务平台、渠道体系和网络平台以及业务提供平台等五大支撑平台;通过工作主体与工作平台的协同建设、双向循环交互,以实现机场服务的实时响应、开展移动交互服务。基于该模式下的机场服务,形成了“以机场运营为龙头、各服务提供商及合作伙伴为依托、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枢纽机场战略为驱动力”的产业链构建指导思想,以开放平台,通过平等合作,共同推动机场的发展,实现价值链上各方平衡发展和产业链环节上的共赢。
参 考 文 献
[1] 刘光才,龙继林.从旅客投诉内容看中国机场服务质量改进重点[J].经济研究导刊,2012,19(165):215-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服务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伴随着服务的深化和提升,服务作为商品来营销的概念已开始逐步升温,并引起众多行业的高度重视。服务营销作为现代市场营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征,将在市场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服务营销的实质是促进服务的交换,以客户满意为经营的核心理念,重视市场需求变化,通过全方位的服务来实现客户忠诚,获取最大收益,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服务营销无疑成为航空公司培育战略优势、取得竞争成功的有效途径和核心手段。
1服务营销
1.1内涵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营销是企业营销管理深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企业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竞争优势的新要素。服务营销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市场营销的内涵,而且也提高了面对市场经济的综合素质。针对企业竞争的新特点,注重产品服务市场细分,服务差异化、有形化、标准化以及服务品牌等问题的研究,是当前企业竞争制胜的重要保证。
1.2服务营销与传统的营销的区别
同传统的营销方式相比较,服务营销是一种营销理念,企业营销的是服务,而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一种销售手段,企业营销的是具体的产品。在传统的营销方式下,消费者购买了产品意味着在一庄买卖的完成,虽然它也有产品的售后服务,但那只是一种解决产品售后维修的职能。而从服务营销观念理解,消费者购买了产品仅仅意味着销售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的成功售出,更注重的是消费者在享受企业通过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的感受。这一点也可以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上理解:人最高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服务营销正是为消费者(或者人)提供了这种需求,而传统的营销方式只是提供了简单的满足消费者在生理或安全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需要的是这种产品带来的特定或个性化的服务,从而有一种被尊重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所带来的就是顾客的忠诚度。服务营销不仅仅是某个行业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必然产物。
2中国航空货运服务的特征
航空货运服务是连续性的服务,顾客和航空公司之间存在着长期的互动关系,这会为航空公司与顾客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航空货运公司一般无法承受顾客流失的损失,因为争取新顾客的费用过于昂贵。航空货运产品有其特殊性,专业航空货运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是从机场到机场的航空运输服务,既有对人的服务,更侧重于对货的服务。服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运输速度、员工服务形象、服务产品的分类、高端客户管理、信息处理能力等。
中国的航空货运由于长期处于需大于供的状态,使得国内航空企业一直处于“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服务意识相对淡泊。只要货物能运到就可以了,在如何加快承运速度、保证货物运输安全、为客户定制产品等服务创新方面考虑得很少。
即使客户对服务有所不满,但苦于选择余地较小,也只能将就。随着外国航空公司蜂拥中国市场,客户的选择余地增加,中国航空货运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国航空货运企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3引入服务营销,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策略
服务营销的核心是如何将服务的生产过程与服务的消费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顾客才能感知到良好的服务质量,也才愿意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关系,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航空货运业引入服务营销将会极大的促进航空货运业的发展。为此,根据服务营销理论和当前我国航空货运发展环境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服务营销策略。
3.1注重航空货运服务的“时效性”
客户选择航空货运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快速性,因而航空公司最根本的货运服务目标应该是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尽全力满足货主对运输时效的需求,这也是提高货运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通过提高航班运输效率和地面操作与空中运输之间衔接的紧密程度,实现“无缝隙”的一体化运输方式,以提高提高整体运输速度。
3.2注重“真诚的瞬间”,抓住“关键时刻”
所谓“真诚的瞬间”,是指客户同航空公司发生交往的那一刻,这是客户最为敏感的时刻。在这“关键时刻”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再采取更正的行动补救就为时已晚。航空货运业务典型的“真诚的瞬间”有:客户在装卸货物的时候,客户在交款的时候,客户在咨询的时候等等。航空公司要注重抓住这些“关健时刻”将真情溶入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献给客户一片“真情的瞬间”。
3.3提高航空货运工作人员的素质
服务质量是一种“感觉”的质量,无法具体衡量,因此,在服务营销中,“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它取代了“产品”本身而成为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角。航空公司开展服务营销主要是为了建立和改善与以客户为主的外部人员间的关系,而要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理顺内部关系,使全体员工真正做好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为此,就要针对员工开展一系列积极的、营销式的、协同的活动,用积极的营销式的方法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表现体现“一切为了旅客”的职业态度、服务意识和顾客导向。
3.4采用先进技术,缩短客户办理各种手续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客户满意的基本要求是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对于航空货运业来说,产品即是航空公司为客户为托运货物的服务,为此客户需要办理相关的手续,而手续时间的长短和简便性对客户的满意度影响巨大,因此航空货运公司要想提高客户满意的程度,就必须缩短客户办理手续时间和增加简便性。航空货运公司应当完善现有的航空货运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网络,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积极开展航空货运电子商务。增强货运销售和机场货运离港系统的功能,把货主和货运人联接起来,并提供准确、及时的货运信息、舱位预订、信息跟踪和信息服务,同时,采用新的信息技术积极发展网上航空货运业务。
参考文献:
[1]A佩恩.《服务营销》[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2。
[2](美)瓦拉瑞尔•A•泽丝曼尔,《玛丽•乔•比特纳》[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大学课程综合化既是现代社会和当代科技日趋综合的反应,又是大学与社会发展日益密切的结果,更是高等教育内部发展的逻辑要求”[1]。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民航要求建设适应民航强国需要、支撑现代民航教育体系的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为行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在此背景下,为改进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质量,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了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课程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分析
中国民航大学的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主要面向航空维修领域的特色专业。成立六十多年来,一直紧密贴近民航发展,在课程设置上也体现了行业需求,其中的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控制系统基本部件的工作原理、控制特性,以及典型民用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特点等,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控制原理,熟悉民航主力机型控制系统的工作特点。在近年来的授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主要体现在:
1.1近年来民航主力机型的控制系统已经由传统的液压机械式控制系统全面更换为全权限的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FADEC),在控制部件的工作原理、系统功能及运行模式上都体现除了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大量电子技术的引入,使得发动机控制课程融合了机械、液压、电子、流体力学、传热等多学科的知识,体现了综合化的特点,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先进发动机机型,要求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快速掌握其工作特点。这就要求在课程内容上,体现知识的广度,并且贴近民航实际,在原理讲授中要有针对性,讲解过程简单易懂。
1.3二十一世纪的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由于信息科技的大量应用,使得学生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此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课程设置一定要有利于学生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的发展[2]。
1.4行业需求导致的学生扩招带来了教学资源的紧张,而与此同时需要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课程讲授中除了要体现现动机控制的特点,也要与时俱进地在教学资源配置上,尤其是在教学实验、教学的方法手段上作出改变。
2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出现的问题,决定针对此课程开展综合化改革。关于课程的综合化,研究者形成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第一种是“学科之间的综合”说,既包括课程体系的综合化,也包括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还要从课程目标、学习活动方式、甚至从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整体分析并加以综合,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第二种是“学科、社会和学习者之间的综合”说,即课程综合化泛指课程组织结构中各要素(学科、社会、学习者)之间的各种各样的横向关系或联系。
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综合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
2.1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化。
课程的综合化就是要强调学科领域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避免由于过早或过分地强调各个领域的区别和界限,而导致的课程之间的彼此孤立、相互重复或脱节的状态。为了完成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内容的综合化,首先明确了综合化的目标是统整各相关学科知识,通过学生的关联式、研究式、体验式等综合化学习,克服分科课程的局限。之后,通过对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的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知识点的梳理,明确具体讲授的知识点,并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合并,主要是合并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对自控原理相关的内容依照实际需求进行了删减,仅保留却为授课所需的内容。另外加大了控制系统特点的总结,有意识地减少课程讲授的机型数量,减少学生负担,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内容。最终,通过知识点的整理,整个控制类课程的授课学时由原先的108课时缩减为54学时。
2.2课程与行业的综合。
行业需求一直是引领课程改革的方向标,当前的航空维修工作对机务人员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增高;此外,为了能使得大学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需要开展课程与行业的综合工作。在本课程的授课中,尤其是在典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讲授中,引入了航空公司所使用的培训教材,包括其所应用的CBT(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同时引入企业或培训单位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为学生带来一手的技术资料。此外,还注重加大学生企业实践的比例,使得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消化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当前,正在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开展,力图开门办学,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技能。
2.3课程与学生的综合。
在新世纪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四层内涵: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和自由发展[3]。传统的大学课程设置和传授都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导的,很难实现人的这种全面发展的需要,会导致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因此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中,要改变课程分割的局面,同时要大力转变传统单向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主的课程学习。具体措施除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外,还体现在小班授课和借用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和体验式的教学。通过大作业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科研课题形式的思考和研究,使得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内容。
2.4课程与教师的综合。
随着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推广与深入,教师教学能力及其结构的更新和提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总之,“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能力”[4]。在课程改革中,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个别化发展;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探究与合作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应该更为的开放[5]。综上,在实际的课程综合化改革中,除了通过培训、交流、讲义编写、课程开发等工作,逐渐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有机的结合起来,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整合相应的教学环境[6]。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综合化改革中,为了营造这种环境,专门在专业教室内进行授课,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控制部件实物等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2.5教学与科研的综合。
科研与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两个重要职能。高等学校一方面通过科学研究探索真理,发展知识,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思想库;一方面通过教学挖掘和开发人的潜在能力,为社会发展积累有知识和创造性的人力资本。但在高等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命题[7]。因此在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的综合化改革中,有意识地将教学与科研进行了综合,在教材的编写、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了教堂,使得学生能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进展;另外还通过引入科研机构的教师参与授课,将名师带入课堂,也促进了知识内容与体系的更新;同时,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有科研潜力和兴趣的学生,也适当分配了一些科研辅助工作,注重在科研过程中培养其能力和兴趣。
3综合化改革实践与分析
目前,航空发动机控制课程的综合化改革已经在试点班进行了一轮的授课,各项措施得到了落实,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综合化改革的反思,得到了以下看法。
3.1包括综合化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及教务工作者在一轮一轮的授课中动态地处理遇到的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根本性目标,才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得到更广泛的参与和支持,不仅仅是来自教师的力量,更重要的还得有行业和科研机构的支撑,才能使得课程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历久弥新。
3.2综合化改革中需要进一步地更新思想观念,打破本位意识,打破课程与课程间的孤立和隔离,打破学校与社会和行业间的距离,融合教学与科研,真正地实现课程的综合化。
3.3在改革中要不断地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说教师是主导改革进程的参与者,但更应该成为领导者,只有教师能力上去了,才能更好地建设包括教材、实验室在内的教学资源,才能在课堂上有意思的引领学生,才能真正地将改革的意图贯彻好,将改革的目标实现好。
3.4高等学校的课程改革,尤其是一些主干核心课程的改革要慎之又慎,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要量力而行,扎扎实实地推进,可以考虑的是以试点班的形式进行验证后再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茜妹,大学课程综合化研究,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姜艳萍,高校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
[3] 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解析[J],教育研究,2005(5):3-8;
[4] 戚业国,陈玉琨,学校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
[5] 喻晓东,课程综合化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对柳州市小学新课程实验教师的个案研究,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3;
[6] 王宪平,课程改革视野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峰会上,针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人才技术培训及试点合作,戴尔与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希望通过双方的合作更好地践行教育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信息化应用要求,为中国教育用户创造更丰富的信息技术应用体验。戴尔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签署戴尔虚拟集成系统(VIS)联合实验室项目备忘录,帮助教育行业客户率先使用戴尔VIS解决方案和“互联校园”教育信息化技术; 同日, 戴尔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设计并搭建的虚实共存且动静结合的云时代数据中心在北京大学正式落成。戴尔还与中国东方航空双方就长期发展签署了合作备忘。戴尔已经参与东航的虚拟化、呼叫中心、联合办公以及东航ERP e—HR系统的管理咨询和开发咨询工作,双方致力于把航空服务和客户需求紧密结合,打造出新一代完善的航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