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分析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像分析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图像分析论文

篇1

工程图纸扫描图象的识别与理解是目前学术界和工程界研究的热点,在机械、电子、建筑及地理信息系统等应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图样中有两部分信息,一是图形,由几何图素组成,用来表达产品形体;二是文字,用来定义产品尺寸及描述其它信息,有的附于图形,如尺寸数字等,也有独立存在的,如技术要求等。文字是图样中非常重要的信息。因此,工程图纸扫描图象的字符提取与识别是一个重要问题,对进一步的尺寸理解、图像理解等高层次理解都有较大作用。工程图样中的文字包括多种字符,如汉字、数字、字母及符号等。字符情况较为复杂,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字符多为手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不同于印刷体;具有多种方向,不仅有水平书写,而且有的垂直放置,还有其它各种角度的斜向;有直体与斜体;有时字符与字符及图形粘连,增加了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的难度;位置分散,大小不一。上述情况在字符的分割及识别时都必须考虑。所以,工程图样字符提取及识别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鉴于工程图样字符的特点,其处理方法与光栅文档具有很大差别,一般的处理过程是:先标识连通体,从中选出字符域,再根据字符域邻近和共线来生成字符串域,并判断方向,然后分割字符域,最后进行字符识别及校正。经过多年研究,工程图样字符的分割及识别算法已有多种:一是基于连通体[1];二是基于轮廓跟踪[2],利用同步边缘特性检测进行轮廓跟踪,分离字符轮廓,采用邻域搜索来生成字符串,最后通过分类树进行字符识别,并根据专业知识作校正;三是行程编码匹配法[3],采用图分割集方法来分割与字符及图形粘连的字符。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义域邻接图的图文分割方法,在二值图象水平黑游程编码基础上,以相关游程线宽和拓扑的一致为约束生成条形域,对其中多义域作分裂获得单义域:线段域和圆弧域,并建立其邻接图。字符笔划可以表示为一个或多个单义域。字符笔划的长度较小,线宽一致。根据这些特点,从单义域中筛选字符笔划域,进行初步图文分离。字符笔划多是邻接的,以字符笔划域为起点,通过遍历邻接图搜索邻接的字符笔划域,来提取字符域。字符结构与图元差别较大,根据字符域特性实现字符进一步筛选。采用字符域外接矩形来标识字符的大小和位置。根据字符域外接矩形相交来判定字符邻近,再加上字符共线为判据来生成字符串域。图样中字符串多是附于图形的,单义域可以很容易获取方向,即可得图形方向。利用共串字符外接矩形中心及所附图形对字符进行定向。然后将非水平字符域旋转至水平,并重新进行水平黑游程编码,以单义域邻接图来表达字符的结构特征,为后续识别作准备。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2图象的单义域邻接图描述

在工程图形中,既有图元又有字符。图元有多种,如线段、圆弧、圆、箭头等,而且图元多为相交。不同图元需要用一种结构来统一描述,然后通过分析其几何与拓扑特征确定类型来进行矢量化。交点信息对提取同一图元及不同图元之间拓扑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字符是由笔划组成的,在提取笔划的基础上进行识别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笔划的提取难度较大。现有对图样字符的识别多是处理数字和字母,较少涉及汉字,而我国图纸均有大量汉字信息,还有数字及字母等。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模型,既能表达几何数据,还可以描述拓扑关系,便于各种特征提取。

现有图文分离算法多是以象素为单元,进行连通体生成。而连通体对后续识别贡献较小,尤其是对图元的识别。这就要求采用一种模型能够统一描述图形和文字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基于单义域邻接图的描述模型,可以统一描述图元和文字,不但能提取图元,还为字符识别的笔划特征提取提供启发。下面给出单义域邻接图的建立方法。

对图象作水平黑游程编码,这时对图象的分析单元由象素变为游程,游程连通性反映了图形拓扑关系。如图1.b所示。通过分析游程的拓扑关系,可以获取具有转折意义的游程[4]。这些关键游程为图元分割提供线索。相关游程基于宽度和拓扑一致性可以聚合为一个集合,来表达某一几何与拓扑意义,称之为条形域。条形域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宏观性[5]。但是,有的条形域具有多义性,即由线段域和圆弧域组成,对多义域需作分裂得单义域。这时,图象的表达单元变为单义域,如图1.c所示。而单义域首末游程的拓扑则表达了单义域的拓扑关系。单义域邻接图可以完整地表达图象中图元与字符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如图2所示。

3字符提取

图文分离算法已有多种,主要是基于连通域。多数字符是一个连通域,数字、字母及汉字多是连通的,或是由几个连通域构成的,而且字符域具有许多与几何图元域不同的特征。在实际中多以象素八邻域来进行字符提取,且辅以多种字符属性判断,确认是字符域而不是图形域,并生成其最小外接矩形,用以标识字符域的大小与位置。上述算法主要是分析连通域的特征来确定字符,在生成连通体时,对于图文粘连情况,势必形成一体,需要后续分割或造成图文误分。这主要是因为在形成连通体时只是基于象素。如果能够在确定笔划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则毫无疑问会提高分割及提取效果。

根据制图规则,图样中的汉字、数字、字母的字体均有规定,在一定扫描率下,可以确定字符的范围阈值,从而确定字符笔划的长度,而字符笔划线宽又是基本一致的,根据这两个条件从单义域中选取字符笔划域。邻接的字符笔划域为一个字符,或是一个字符的部分笔划。字符提取是以字符笔划域为基础的,遍历邻接图搜索邻接的字符笔划域来完成。下面给出具体算法:

(1)取出未访问字符笔划域,设为当前域,新建字符域及其外接矩形,将当前域插入字符域。

(2)如果当前域无邻接的可访问域,则转到(4),否则,取当前域邻接的未访问字符笔划域,设为当前域,插入字符域,字符域外接矩形生长。

(3)返回(2)。

(4)得一字符。

字符结构与图元差别较大,根据字符域特性[1]实现字符进一步筛选。图3.a给出图1.a的字符提取结果,采用外接矩形标识。

4字符串生成

工程图纸中字符多以串的形式存在,组成字符串来表达语义。分析字符的字符串归属能够为字符识别提供方向及上下文等信息。由于图样字符的多向性,字符的方向确定也需从字符串中获取。对于小象素群究竟是小数点还是噪声,只有置身于字符串的上下文中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字符串的组合是继字符提取之后的必然要求。

字符串成组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利用Hough变换进行共线检测[6];另一种是相邻检测,即字符串的生成就是将邻近字符组合在一起。第二种方法有多种作法:一种是以字符外接矩形的中心距为判据的,与某一阈值作比较,若小于阈值则将其归为同一字符串。一般先进行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字符串搜索,再进行斜方向,以字符外接矩形的中心距为判定值,对不同方向采用不同阈值[2]。另一种是以字符外接矩形的角点距为判据的,与某一阈值作比较,若小于阈值则将其归为同一字符串[7]。阈值与方向的关系较大,有时需要同时处理多种情况。

上述方法即使对同一字体由于方向不同(水平、垂直、斜向)需采取不同阈值,对方向较为敏感。本文采用一种矩形求交方法来进行字符邻近判断,可以较好地解决字符邻近判断问题,无需预先设定方向。

4.1字符组合

在图样中,不同大小文字之间的行列间距是不同的,文字列间距与其大小具有一定对应关系。本文根据字符域外接矩形自适应求得字间距,通过膨胀字符外接矩形,即字符外接矩形按字列间距扩大生成膨胀矩形,对膨胀矩形进行求交运算来判定两个字符是否邻近。同一字符串的字符不但是邻近的,而且还应共线(第三个字符起)。下面给出字符组合步骤:

(1)取出未访问字符域i,设为当前域,新建字符串域,将当前域插入字符串域。

(2)如果当前域无邻近且共线的可访问域,则转到(4),否则,取当前域邻近且共线的未访问字符域,设为当前域,并插入字符串域。

(3)返回(2)。

(4)得一字符串。

图3.b可以看出,矩形求交方法可以较好解决字符组合问题,在字符串的生长中无需预设方向。

4.2字符串定向及旋转

工程图样中字符是多向的,其定向问题直接影响识别精度。字符串的方向为其书写的基线方向。多数方法以字符中心连线来确定方向,但,如果字符较少,则误差较大。在工程图纸中,多数字符串附于图形,尤其是线段,而其基线方向与其所附线段的方向一致,如机械图样中的尺寸数字。由于采用单义域邻接图来描述图象中图形和文字,从单义域中可以很容易获得图形的方向信息。对于附于图形的字符串定向,可以采用比较字符串中心线与所附线段来确定字符串的基线方向。如果字符串邻近的某一单义域(线段域)的方向与字符串中字符域中心连线方向一致,则采用线段域方向作为字符串方向。而独立字符串的定向问题可采用文献[1]方法。

对于水平字符串,可以直接取出每个字符进行识别。而对其它方向的字符串,需先对每个字符根据其方向旋转至水平然后进行识别。图3.b给出字符串标识。图3.c给出旋转后结果。

5字符单义域表示

我国图纸多是中西文混合,字符识别的特征提取必须考虑汉字特点,笔划特征明显。字符识别的特征提取方法很多,如果能够提取笔划,则必定会大大提高识别效果[8]。采用单义域邻接图可以较好地提取、表达字符的几何与拓扑信息。图4给出字符单义域表示实例。

6结束语

本文采用单义域邻接图来表达图象信息,在确定笔划域的基础上进行图文分割及字符提取,整体性很强。本研究算法已被应用于我们开发的工程图纸扫描图象识别与理解系统之中,字符提取效果较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各种复杂情况,以提高字符及其笔划特征提取精度,尤其是研究各种结构汉字,进行以笔划为基础的中西文识别。

参考文献

[1]邹荣金,蔡士杰,张福炎等.字符粘连及字线相交的分割与识别方法.软件学报,1999,10(3):241-247

[2]胡友兰,黄树槐,常明.工程图中字符分离和标注字符串生成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25(3):30-33

[3]陈勇,朱林,常明.工程图中粘连字符的提取与分割.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24(4):23-26

[4]S.DiZenzo,L.Cinque,andS.Levialdi.Run-BasedAlgorithmsforBinaryImageAnalysisandProcessing.IEEETransactionsonPatternAnalysisandMachineIntelligence,1996,18(1):83-89

[5]王金鹤.基于条形域结构的扫描图样识别理论与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9.6

[6]江早,刘积仁,刘晋军.工程图纸图象图文自动分割工具SegChar.软件学报,1999,10(6):589-594

[7]李伟青,彭群生.一种新的字符提取和组合算法.工程图学学报,1997,No.2-3:38-45

[8]L.Y.TsengandC.T.Chuang.AnefficientKnowledge-BasedStrokeExtractionMethodforMulti-FontChineseCharacters.PatternRecognition,1992,25(12):1445-1458

篇2

乌溪江电厂位于浙西乌溪江流域内,分上下2个电站,是浙江省电网主力调峰梯级电厂。

电厂生产基地、办公大楼设在衢州市区内,距离黄坛口电站16km,距离湖南镇电站34km。全厂共11台机组的梯调中心设在黄坛口电站内。乌溪江电厂设备多、分布面广、相距距离远,运行检查和保安均极为不便。为适应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改革的需求,在实现了计算机监控基础上,又投入运行了远程图像监视系统,大大提高了监视控制系统的灵活性,增强电厂的监测水平,改善电厂的运行环境,减轻运行及有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设备安全和经济运行水平。

1系统特点

(1)采用IP组播和RTP/RTCP技术,多个监控终端可同时监控一个终端。图像监控主机可自动检测网络流量,根据网络上的负荷,自动控制上网图像数据流。在有太多的图像需要发送到MIS网上时,可根据用户优先级调整图像数据带宽,并控制图像数据进入同组网络的路数,从而避免了网络拥塞。

(2)单向图像编码方式采用MPEG-1国际图像压缩标准,即VCD的图像压缩标准。其帧率为25帧/s,纯图像数据码流为1.15Mbps,分辨率达到352×288。该编码方式图像清晰,色彩丰富,无延时,无动画感。

(3)双向图像编码方式为H.261国际图像压缩标准,是一种用于会议电视的图像压缩方法,其帧率为25帧/s,纯图像数据码流为384k/s~768k/s,分辨率达到352×288,该压缩方式图像清晰,色彩丰富,无动画感。

(4)音频编码方式采用G.711PCM编码方式,码流达64k/s,该压缩方式声音清晰,无失真。

(5)监控终端将编码后的视频数据,通过IP网络转发到监控中心或监控终端,采用Multicast组波技术和先进的网络管理技术,将MIS网上的图像监控用户按地址分组,若组内没有用户调用某一路图像,则该路图像数据不会发到这一组用户的网络上,只发有人调用的组,从而大大减少网络阻塞的可能性。

(6)由图像监控管理服务器负责整个监控系统的配置,状态管理等,它是整个图像监控系统的交互中心。

(7)采用多级、多路分控方式。利用两站三地之间均已建立的100MMIS网和光纤2M口高速通道作为视频信号、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的通讯通道。正常情况下同时在MIS网络上通讯有7路图像。

(8)该系统有三个分控站,六个监控站。各个分控站所管辖的监控点,近距离的监控点视频信号通过同轴电缆送至其分控站矩阵,而一些距离较远(距离>1000m)的监控点视频信号由差分传输器通过双绞线差分方式送至其分控站矩阵。湖站新厂房分控站的视频信号先通过光缆送至湖站控制室,然后通过HUB上100MMIS网。湖站和黄站两分控站的视频信号则直接通过HUB上100MMIS网。所有分控站和监控站都可以通过本地主机或MIS主机控制前方任何一台摄像机。所有摄像机云台、镜头和灯光控制都采用RS485控制方式控制。

2系统结构及硬件配置

(1)视频监控服务器安装在梯调中心,包括有一台系统管理服务器和一台显示器及相关设备。该服务器除转发视音频数据外,还完成对整个监控系统的管理,如优先权、用户权限、日志、控制协商、报警记录等等。

(2)在黄坛口梯调中心和湖南镇电站共安装了3个分控中心。主要设备有:监控主机、显示器、视频切换矩阵、一台九画面分割器、双向音视频监控套件、网络型视频解码器、视频传输编码器、交换式HUB、UPS、图像监视墙等相关设备。

(3)各监控站设备利用原MIS主机,装上相应的软(硬)件,经过授权就可以监控各分控站的所有的摄像机。

这次湖黄两站总共安装了111台摄像机(包括前二期工程安装的),其中湖南镇电站58台,黄坛口电站53台。摄像机安装地点遍及全厂所有设备安装地点。在梯调中心的电视墙上最多能同时显示24路不同的实时图像,在湖站站调监视器上最多能同时显示10路不同的实时图像。这一切为运行人员巡回检查带来很大的方便,也为运行工作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系统功能概述

这套系统包含以下功能:

(1)遥控操作功能。通过梯调中心或中控室计算机的鼠标器即可对所有现场安装点设备(包括湖、黄两站的所有摄像机)进行遥控操作。比如:转动云台、调整焦距、变倍长短、打开照明(包括开关站本身的照明系统和摄像机本身所带的射灯)等功能。

(2)本地和远程摄像机切换与控制,远程灯光控制(黄站对黄站摄像机、湖站对湖站摄像机、黄站对湖站摄像机、湖站老厂对新厂摄像机、湖站对黄站摄像机)。

(3)多级分控功能。系统采用多级、多路分控,系统调用控制有优先级之分。

(4)与MIS系统接口,有关人员能通过MIS系统的计算机操作控制前端设备,可进行可视对讲,保卫部能对部分前端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具有多点对一点和一点对多点的监视功能,系统具有双向会议电视功能。能在湖黄两站之间、湖黄两站与衢州基地会议室之间进行可视对讲;可视对讲视音频同步,且声音清晰,图像清楚。

(5)图像丢失检测。当前端设备因故障或被盗等原因造成图像丢失时能在多媒体操作站给出“××部位视频故障”语音报警,并弹出电子地图(实际立体图形),并显示所在地的位置,以颜色或闪烁指示。

(6)视、音频切换。每一台监视器(CRT)可观看任何一路图像信号。同时,每一台监视器能自动切换图像、定时、定点扫描功能等。在梯调中心设立的八个监视器组成电视墙,电视墙画面具有切换功能,电视墙上任一监视器能切换到湖黄两站任一摄像机图像。

(7)控制权协商功能。当不同操作者控制同一摄像机,系统只允许其中一个操作者行使控制权,控制权在不同操作者之间转移按优先级协商。优先级较高者可以接管优先级较低者控制权,而仅在低优先级终端上给出提示;优先级较低者要取得控制权时,需要取得优先级较高者同意;只有后者同意的条件,才能取得摄像机的切换和控制权.

(8)报警自动处理功能:

1)对于重要监视点,系统有报警信号(视、音频)、自动录像、CRT图像自动切换并且备份等功能。

2)对报警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在就近岗亭发出警铃声,并通过指示灯确定具体报警位置。能自动将其前端摄像机快速跟踪到报警点,同时在保卫部显示器上快速推出界面,保卫部录像机自动启动录像。

3)对于电厂的开关、闸刀变位信号,能自动将与其相关的前端摄像机快速跟踪到相关的变位点,梯调和相关的站调主机显示器推出电子地图,实现报警点闪烁,并能快速便捷进入故障点画面,同时在梯调中心电视墙上自动推出相关变位点画面。

4)能实现对开关站部分电气设备的发热报警自动巡检,发现某点过热能自动报警并弹出电子地图,实现发热点闪烁。

5)水位自动报警功能。对电厂的集水井水位过高,能自动给出报警信号,并在监视器上推出实际图像.

(9)在梯调中心和湖站中控室的计算机和电视墙上能对图像实现九画面分割,九画面能实现任意组合,可以由湖黄两站任意摄像机组合成实时画面。

(10)多层次电子地图功能:显示各监视点周围的环境、设备、模拟地形图等信息。比如鼠标器触发电子地图中的摄象机图标即可在显示器上显示该路图像。

(11)具有手动本地、远程录像及录像回放和本地、远程摄像机循环切换显示功能。

(12)系统操作、登录、报警及系统错误事件在服务器上有详细记录,通过事件记录系统管理员对整个工业电视系统运行情况有全面认识。对任一用户,系统可以据生产需要给予或删除各种权限,便于系统管理。并且操作人员可对事件进行分类检索、保存及删除

(13)系统服务器具有统一授时功能。

篇3

由于掺入聚丙烯纤维改善了混凝土的品质,使混凝土的综合使用性能得到提高。美国联邦公路战略计划(SHRP)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经验总结后认为,可将聚丙烯纤维等有机纤维增强混凝土当作路面高性能混凝土的一种〔1〕。但作者通过和施工、设计人员的现场交流,发现一些工程技术人员对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的效应认识不足,认为聚丙烯纤维的功能仅是阻止混凝土发生塑裂,而对硬化混凝土的性能无积极作用;或者将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增强效果进行对比,以掺入纤维对混凝土抗折(抗拉)强度的提高程度作为评价标准。经分析后认为,有关人员对聚丙烯纤维功能认识上的片面性,主要源于现行混凝土试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和长期形成的以硬化混凝土静载强度为目标的思维定势。本文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并阐述作者的看法。

2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

同常用的钢纤维相比,聚丙烯纤维的特点是细度高(当量直径0.02~0.1mm)、数量多(常用的0.9kg/m3的掺量充分分散可获得700~3000万根纤维单丝)、在混凝土中的纤维间距小。上述特点使聚丙烯纤维能有效限制早期(塑性期和硬化初期)混凝土由于离析、泌水、收缩等因素形成的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而原生裂隙通常是混凝土破坏或性能劣化的起源。从此角度理解,可认为聚丙烯纤维的上述阻裂效应的意义,不仅在于有效地阻止了早期混凝土塑性裂缝的发生和发展,其意义更在于通过提高材料介质的连续性,能使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对于路面和桥面混凝土,由于所承受的弯拉荷载和反复冲击荷载,对混凝土内原生裂隙数量和尺度的敏感性较高,原生裂隙在数量和尺度上的减小对提高其使用性能是非常有利的。

存在的问题是:①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是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同时处于变形受限和失水收缩的状态,而这样的条件室内或现场制作的小试件并不具备。这种差异实际上体现了用小试件评定实际结构物中混凝土强度或耐久性的不足之处,对聚丙烯纤维混凝土这种倾向性更为明显,其结果造成了对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作用的低估。②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尚很难通过试验进行定量的评价。虽然有关人员模拟现场条件制作了各种试验装置,进行聚丙烯纤维阻裂效应的研究,但受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试验结果的再现性不佳。以上因素造成了对聚丙烯纤维使用效果的低估和认识上的模糊。

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材料最初的目的,就是针对因混凝土抗拉强度不足造成的易裂问题,纤维在混凝土中的阻裂效应实际上正是提高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表现。但不同品种纤维因弹性模量、抗拉强度、长径比、掺量等不同,在混凝土中阻裂效应的作用机理和效果也不相同。钢纤维的阻裂效应体现在阻止硬化混凝土破坏时的裂缝扩展上,是通过使硬化混凝土在裂后仍能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实现的,阻裂效应作用的结果是提高了硬化混凝土的变形能力,使混凝土基材在破坏后仍保持一定的延性(假延性),因此,钢纤维的阻裂能力和纤维弹性模量、界面粘结强度和自身的抗拉强度有关。而聚丙烯纤维的阻裂效应主要体现在消除或减轻了早期混凝土中原生裂隙的发生和发展,简单的理解可认为,是通过聚丙烯纤维提高了早期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实现的,进一步分析结果是,聚丙烯纤维钝化了原生裂隙尖端的应力集中,使介质内的应力场更加连续和均匀所至。由于早期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很低,因此,聚丙烯纤维的阻裂能力和纤维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并不明显相关,而随纤维细度的增大、混凝土中纤维间距的减小而增强。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的阻裂效应不可相互替代,因分别改善了不同时期混凝土的性能。对于路面桥面混凝土,钢纤维在混凝土裂后方能发挥的阻裂效应并无实际的意义,而混凝土在早期易发生塑性开裂的性能缺陷,却可通过掺入聚丙烯纤维加以解决或改善。

3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聚丙烯纤维的弹性模量低(约为混凝土的1/10)、具有一定的增稠作用和弱界面效应,都是对混凝土强度不利的因素,但由于聚丙烯纤维在混凝土中常用的体积掺量很低,以上不利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许多试件的测试结果也表明,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强度无显著影响或使混凝土的强度稍有降低。一些习惯于以试件的抗压或抗折强度判定材料性能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聚丙烯纤维虽能阻止早期混凝土发生塑性开裂,但对硬化混凝土无增强作用。

以上认识是广泛存在的,其片面性在于:①小试件强度并不能代表实际结构物中混凝土的强度,当混凝土中掺入聚丙烯纤维后这种倾向性可能更加显著,因为小试件测试结果不能展示聚丙烯纤维阻裂效应带来的好处。②路面桥面混凝土主要承受车辆反复冲击造成的疲劳作用,因此,抗动荷载能力的强弱更接近真实的材料使用性能水平,而小试件抗压或抗折强度则是在试验机加载速率下测得的准静载强度。有关试验结果表明〔2〕:虽然掺入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准静载强度无显著影响,却能使混凝土的抗冲击能力和抗疲劳能力显著提高。

纤维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和纤维在混凝土中的体积率有关,由于价格和工艺等原因,常用的纤维掺量一般较低(体积率一般不大于2%),且纤维处于三维乱向分布的状态,增强的效率很低,因此,正常情况下纤维均不能使混凝土裂前的抗拉强度有明显提高。混凝土基体裂后,可通过纤维继续承担荷载。当钢纤维掺量达到一定水平时,纤维能在混凝土裂后承担超过混凝土裂前的荷载水平,表现为提高了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而在进行抗折强度测试时,由于混凝土在裂后通过纤维保持了一定的抗拉能力,使受试小梁的中性轴得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折强度由此得以较大幅度的增长。通常测试的结果是,钢纤维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提高幅度高于抗拉强度。聚丙烯纤维常用的体积掺量比钢纤维要低得多(9kg/m3的掺量相当于体积率011%),这样的掺量对混凝土裂前、裂后的强度和破坏形态几乎无影响,且由于聚丙烯纤维自身的弹性模量较低,即使通过提高纤维掺量使混凝土裂后保持一定的抗拉强度,但过大的变形也使其实用的意义很小,因此,通常不采用高掺量聚丙烯纤维来提高混凝土抗拉(抗折)强度的作法。由于路面桥面混凝土的刚度要求,事实上无论何种纤维对混凝土裂后强度的提高作用对此类工程均无实际的意义。

由以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对路面桥面混凝土,通常情况下,纤维对混凝土静载或准静载强度的影响作用,不会对实际的使用性能造成明显影响。而大量工程实践证实的纤维混凝土优良的使用效果,实际上是纤维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冲击、抗疲劳能力所致,这是通过掺入纤维使混凝土板的整体性、连续性得到改善的结果。在这点上聚丙烯纤维和钢纤维虽有相同的功效,但作用机理却不尽相同。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消除或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使材料介质的连续性得以提高,以及有机材料对冲击能的吸收能力,使混凝土的抗冲击、抗疲劳性能得以改善的。聚丙烯纤维自身较低的弹性模量,使其对荷载的传递能力和约束硬化混凝土裂缝扩展的能力相对较弱。同聚丙烯纤维相比,钢纤维由于在混凝土中的数量相对较少,不能有效消除或减小原生裂隙的数量和尺度,但较高的弹性模量使其具有很强的传递荷载的能力和约束裂缝扩展的能力。钢纤维的以上功能使路面混凝土板承受车辆的冲击作用能在更大的板体范围内扩散,局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得以减轻,路面桥面混凝土的抗冲击和抗疲劳能力由此得到提高。

纤维混凝土的以上使用功能是无法通过小试件进行评定和衡量的,但大量的工程实践已对此给予了证实。在美国的一些公路和机场道面中,正尝试采用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制作超薄白色罩面,对旧路进行改造,正是利用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优良的抗冲击、抗疲劳性能。

4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也有一些工程技术人员认为,聚丙烯纤维主要是一种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材料,如果将抗疲劳性能看成是一项路面桥面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上述理解当然是正确的。除此之外,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作用还包括:通过减少混凝土的泌水,使表面混凝应、以及对纤维使用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对纤维混凝土的质量得以改善,从而使混凝土的耐磨性能得以提土的研究方法,也应更注重观察实际工程的应用效果,高,以及阻裂效应能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漏性能等。而非单纯通过室内小试件进行性能评价。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其他耐久性指标诸如抗渗透由于聚丙烯纤维是通过消除或减少原生裂隙的数性、抗冻和抗盐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也并无不利的影量和尺度来改善混凝土的品质,从而实现对混凝土使响,但改善程度尚待进一步研究。用性能的改善,因此,可将掺入聚丙烯纤维作为实现混凝土高性能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进行深入研究。

篇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图书馆面临着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挑战,信息技术不断改变着社会的文化,图书馆也随之改变管理与服务方式。无论是为促进社会的发展还是为自身的生存。图书馆都应该认真审视周边变化的环境,明确自身的定位和任务。引入知识管理.建立一个实时、开放的知识共享系统。总之。实行知识共享是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

1、图书馆知识共享的内涵

图书馆知识共享也是图书馆开展的知识共享。这不仅包括图书馆内部人员之间的知识共享,还包括与图书馆紧密相连的外部机构之间、图书馆和图书馆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图书馆内部人员知识共享是指图书馆内部人员个人的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与其他成员所分享从而转化成组织知识的过程;图书馆外部的知识共享主要是图书馆与图书馆用户与其价值链上的组织的知识互补性和协同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知识转移的过程。其中图书馆内部人员的知识共享和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共享的主要方面,而图书馆与外部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图书馆知识共享的次要方面。

2、目前国内图书馆知识共享实践的障碍

2.1部分读者和馆员提供隐性知识的被动性

图书馆馆员作为知识拥有者,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物力、精力和财力。对于个人来说,馆员对图书馆的价值取决于自身所知道的而其他人并不知晓的知识。个人拥有的独特技能使自己改进工作效率,提高个人在团体中的地位,而共享之后的知识不再为个人独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减少。

2.2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由于对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对隐性知识的研究和有效管理,图书馆知识共享管理大多不健全。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贮存在头脑中,是否贡献出来供其他人共享,完全取决于馆员的意愿。所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促进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极为重要。但目前大多数图书馆采取的分配制度明显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缺少由物质、精神等多方面激励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得不到有效管理的一大障碍。

2.3图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图书馆对知识的组织和整序是其基本功能,而知识的组织和整序需要的是特殊的专业性技能。因其组织和整序的日益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的检索和利用。这是造成用户利用图书馆难度的根本原因。因为从用户查询利用来说.尽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专业化色彩已经淡化,但仍然会带来不少麻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条件下,随着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推进。图书馆利用的复杂性和难度没有降低。资源的丰富和复杂性,检索查询的复杂性,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复杂性,这些都给用户的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图书馆对用户的培训、咨询实际上是把自身的个人知识和技能拿来与用户分享,这种个人知识和技能不是显性知识,而是主观化的隐性知识。

3、解决图书馆知识共享障碍的主要途径。

3.1通过宣传教育广泛达到共识

由于知识共享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企业中,知识共享对提高组织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图书馆的知识共享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结构,长期以来一直受财政拨款的扶持,因此竞争意识不强。随着中国加入WTO,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职能受到商业机构或信息咨询公司的挑战越来越大,图书馆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住脚跟,就要重视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增加知识资本,提高工作和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服务效果。图书馆利用教育、培训活动以及通过领导示范、业绩考评等手段把知识共享与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相联系,打破部门思维.帮助成员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种学习、合用、开放的文化环境,激励人们以内在的力量和他人进行知识共享。

3.2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协议

图书馆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有工作关系维系的供需链,图书馆与书商、行政管辖部门、社区、用户、本行业及其他文献信息服务部门、技术支持行业及部门,同样也包括其他图书馆。图书馆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为其用户扩大知识的获取、各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共存共荣的互助协作关系。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身处异地的图书馆员知识交流和共享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图书馆知识共享是有可能的,主要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协议,这是深度合作和长久合作的必要措施。由于各馆知识资源分布不平衡,所以共享具有差异性。为平衡各馆之间的利益,有必要建立合适的补偿机制。可以对贡献知识的数量、知识的受认可度及运用到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进行大致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决定补偿力度。利益平衡是知识交流和共享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石。

3.3建立图书馆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3.3.1激励用户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使用户既能获得实际的利益又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激发用户的知识学习、创新及知识共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知识交换的意愿。

(1)共同创新机制

创新并不总是来自图书馆内部.很大部分是来自用户。图书馆可以积极地加强与用户的联系,使用户成为图书馆良好的合作者.共同进行信息服务的开发和革新。

(2)共同学习机制

这是一种突出图书馆无形的社会文化价值创造和利用的方式.重点在于促进图书馆和用户之间以及不同用户之间的团队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图书馆可以在与用户的互动中创造价值,甚至可以利用用户的知识创造一种全新的价值链或者进行组织结构及流程的再造。同时促进图书馆与用户进行显性和隐性知识的共享。

(3)智力资产共享机制

共享智力资产是图书馆与用户关系最为密切的知识共享方式。把用户视为图书馆的“所有者”,图书馆与用户共同分享双方的智力资产,并且创造出新的智力资产,以获取智力资产的最大收益。用户不仅参与参考咨询服务,还同图书馆一起共同开创图书馆的未来。

3.3.2激励馆员知识共享的主要措施

(1)知识(成果)署名并定期公布制度

对图书馆员工个人或团队的知识成果都加以署名。其它的知识(成果)都定期在图书馆内部公开,并在指定的地方加以公布。这样做一方面是图书馆对员工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辛勤劳动的肯定和尊重,他们由此也会产生一种自我价值实现感,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更加努力地自觉创造出更多的成果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要求图书馆员申报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个月)以来的知识成果,汇报与其他馆员交流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将多少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了。

(2)知识薪酬支付制度

篇5

关键词:识别文化目的风险风险管理项目方法管理

在国外,文化活动被定义为“特殊活动”的一种,是面向所需要的资源和事先界定的目标所做的有组织的工作,一种有预算和时间进度的独特(因而具有风险)事业,具有与项目共同的特点,如明确的目标、确定的范围、一次性、受特定的资源约束等。当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的特殊、支出的集中与失败的不可挽回且负面影响大等。在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把某些基本活动设定一个模式,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活动行业,并且还有相应的共同体,如国际节日与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FestivalandEventsAssociation,IFEA)、国际特殊活动协会(InternationalSpecialEventsSo?鄄ciety,ISES)等。

文化活动项目如果有着良好的组织与运作方式,将会在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如从2000年在舟山举办的国际沙雕节,就吸引了来自美、欧、日等国的许多沙雕爱好者与艺术家,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的举办并不是事事如人所愿,还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甚至是灾难性的问题:密云游园会因游人拥挤而发生的特别重大突发伤亡事件;“法兰西巡逻兵”北京飞行表演由于天气原因被取消;“中国陵川2004年户外运动邀请赛”因参赛选手死伤而紧急停赛;“2004上海金茂大厦国际跳伞表演”发生运动员摔伤等,都已经成为我们心中的梦魇。所以,如何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识别出其中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应该提上研究与实践的日程。

1文化活动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类型

风险就是活动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人们说所有项目管理都是风险管理,文化活动项目也是如此,特定的场地、拥挤的人群、狂欢的气氛都是风险潜在的地方。可以说,风险存在于文化活动项目的各个部分,具体而言有:①政治文化与宗教民俗风险;②商业运作风险。如资源供应、资金问题、活动质量、新艺术形式的不明前景等;③管理的风险。项目决策不当、中途仓促进行各种变更以及变换负责人,导致项目范围项目计划的变更。项目目标不明确、缺乏沟通、组织机构不当、后勤保障管理不当等;④运输风险。运输、停放和公共交通都存在潜在的风险,如运输中意外事件的发生,演出设备在运输途中可能受损等;⑤健康和安全风险。拥挤的观众、嘉宾、演艺人员的活动地点,临时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工作经验不足,数量少而又年久失修的安全设施、陡峭的桥梁和复杂的地形等都是安全风险存在的地方;⑥不可抗力风险。战争、恐怖袭击、传染病的爆发、天气的突变等;⑦履约风险。合作双方缺乏经验、双方权责不明中可能存在纠纷,因意外事故导致对方不能如期履行合约等;⑧环境风险。工作人员不按照卫生环保的要求,不按环境卫生标准执行工作、大型活动产生的污水与废物对当地环境的破坏。

2目前我国文化活动风险管理情况

我国文化活动项目的风险管理基本处于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状态,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风险管理方面的标准化文件虽已形成,但主要应用在企业和银行系统中,在活动项目中运用不多。活动项目管理的第一套丛书于2002年10月第一次出版,包括《国际性大型活动管理》、《项目筹资活动管理》、《大型活动项目管理》等,对活动项目管理有开创之功,但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政府部门对活动项目的风险承担主体实行的是“谁审批谁负责”的制度。整体而言,我国活动行业在现代风险管理思想和技术的运用上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还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管理体系。相对于国际上对活动管理机构内控体制的要求,还显得落后。

(2)风险量化管理的不足。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风险管理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活动行业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

(3)管理人才严重匮乏。活动项目风险管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非常复杂的新兴管理学科。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4)我国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能承办活动项目,并能有效进行风险管理的机构不多。

3文化活动项目风险应对措施

风险管理是使活动组织者在风险最低的前提下,追求收益最大化;或在收益一定的前提下,追求风险最小化。它也是一种机制,通过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发现、评估主要的风险,然后制订、实施相应的对策,使风险控制在所能接受的范围内。风险管理是文化活动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活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基础。

3.1风险识别与评价

风险识别包括确定风险来源、风险产生的条件、描述其风险特征和确定哪些事件有可能影响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首先便是信息源问题,信息源有主观和客观两种:客观的信息源,包括过去活动项目中记录的经验和表示当前项目进行情况的文件,如WBS计划分析等;主观的信息源是基于有经验的专家的经验判断。风险识别方法代表性的有如下七种:

⑴征询意见法。征询意见时可采取座谈会方式,运用“头脑风暴”,鼓励参与,阻止批评,漫谈项目风险,而项目经理应对此全面的记录并加以冷静的思考,综合的分析,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可采取专家调查的方式,但为避免项目经理听到的仅限于一两个专家的意见的弊端,最好和座谈的方式结合起来。

⑵流程图法。流程图方法首先要建立一个工程项目的总流程图与各分流程图,它们要来展示项目实施的全部活动。流程图可用网络图来表示,也可以用WBS(工作分解结构)来表示。

⑶现场视察法。在风险识别阶段,风险经理对现场的视察非常重要。它能察觉到一些技术分析所不能预测到的风险。特别是文化演出项目,风险经理应通过直接观察现场的各种设施及各种操作,以能够识别更多、更细致的潜在风险。

⑷计算机模拟法。这种方法应仔细研究所有选项及其不确定性,而且在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当清楚时,此方法很适应,但必须有可靠的相关量化数据。对于新建议可能给出误导性的结果,且可信度尚不确定,这是它的缺点所在。

⑸回归分析法。即根据以往经验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尽管这种方法提示风险的绝对量可能比别的方法要少一些,但可以识别其他方法所不能发现的某些风险。

⑹环境分析法。项目的环境包括

活动参加者、活动演出者、竞争者、政府管理者。在分析项目环境时,应重点考虑它们相互联系的特征和稳定性。

运用上述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后,应把结果整理出来,写成书面文件,为风险分析的其余步骤和风险管理做准备。风险识别的结果应包含以下内容:风险来源及风险产生的条件、风险的分类或分组、风险症状等,如果发现其做得不够详细则应进一步完善。同时,要进行对这个项目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价,将注意力转向包括项目所有阶段的总体风险,各风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以及对项目的总体影响,项目主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上来。

3.2风险处理对策

一般在活动项目风险管理中有四种风险处理的对策:风险回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自留。每一种都有侧重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具体采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项目风险的具体形势。

⑴风险回避。回避能消除风险因素,放弃项目是最彻底的回避风险的办法。但是彻底地放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丢掉了发展的机会,窒息了项目有关方面的创造力等。而且,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实行改变或放弃的处理,一般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极为高昂的,所以,采取回避策略、最好在项目活动尚未实施时。

⑵风险减轻。此策略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后果的不利影响,采用的方法很多,如教育法、程序法等。教育法即对有关人员进行风险和风险管理教育,这是很必要的,因为项目管理人员和所有其他有关各方面的行为不当都会构成项目风险因素。而程序法就是以制度化的方式从事项目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活动项目管理班子制定的各种管理计划、方针和监督检查制度一般都反映项目活动的客观规律性,违反了这些规律性,就会犯错误。因此,对于规章制度、项目参与人员都应认真的执行。此外,还可在项目的组成结构上下功夫,增加可供选用的行动方案数目,提高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当然这也会相应的增加项目的复杂性与成本,进而也可能增加风险。

⑶风险转移。转移风险又叫合伙分担风险,其目的是通过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项目以外的第三方身上。值得注意的是,转移风险是不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减少风险所导致的总的损失的,采用这种策略所付出的代价大小取决于风险大小。当项目的资源有限,不能实行减轻和预防策略,或风险发生频率不高,但潜在的损失或损害很大时可采用此策略。转移风险主要有出售、发包、开脱责任合同、保险与担保等。

3.3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由企业或工程项目自身承担风险,承担方式是以自身的风险自留基金来保障,所以,可以把风险自留视为一种风险的财务对策。项目风险是否自留的判断准则如下:自留费用低于保险人的附加保费;项目的期望损失低于保险公司的估计;项目有许多风险单位;项目的最大潜在损失与最大预期损失较小;短期内项目有承受项目预期最大损失的能力;费用和损失支付分布于很长的时间里,因而导致很大的机会成本。

篇6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现代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脚步,同时也为我国工程建设施工企业开发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作为现代工程项目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整体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工程整体施工质量、工程整体施工进度、施工控制与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运用现代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念开展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有效提高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促进工程项目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成为了现代工程建设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部的首要工作。针对土木工程施工特点,其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应从工程施工质量出发,对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成本等进行科学的管理,有效保障工程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一、土木工程施工的特点

1.1施工复杂性

由于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使土木工程类型多样化,在土木工程类型和使用功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土木工程施工的地理环境也会引起施工的差异,这就使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

1.2施工流动性

土建工程施工不固定在某一个地区,没有固定的生产和生活场所,土木工程施工流动性非常大,使施工工作人员的生活极为不方便!特别在一些偏远的郊区,员工的生活单调,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工程生产效益不高。

1.3施工周期长

由于土建工程的体积较大"施工具有复杂性和流动性,致使土木工程施工周期长的特点,这就要求土建工程和工作人员相对稳定,施工单位某种管理的风格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从而使土木工程施工的管理具有连续性,容易持续改进。

1.4施工环境恶劣

由于土木工程的体积较大,使得土木工程施工多为露天作业,施工环境相对恶劣,受天气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施工计划常因雨雪、风暴、洪水等气候变化被中断。使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更改施工计划。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中制定出确实可行,预见性强的施工计划非常重要!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 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2.1没有彻底落实项目法人制度

现在项目建设的投资和运行主体呈现多样化,有的是项目筹资、建设管理、运营、还贷一体化的项目法人运作。有的则是筹资建设一个单位一帮人,运营还贷又是另一个单位另一帮人。

2.2招投标管理不规范

一是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地区和行业保护主义,时常发生招投标过程中弄虚作假的现象。二是承发包的价格不合理,有的是甲方评标办法的导向致使无序竞争,有的压价超过了工程结构的成本价,导致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偷工减料,造成日后整体工程质量低劣。

2.3合同管理不规范

一是甲方方面 ,经常制定不平等条款的合同条件,由于现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不成熟,所以,即使甲方制定的合同条件存在不平等条款,施工企业也会接受。而企业为了盈利,往往会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从而影响工程质量。二是施工方方面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随意修改合同条款,严重影响工程建设的市场秩序,缺少合同的规范管理,合同违约现象严重。

2.4依然存在施工单位以包代管

非法转包的现象,有的施工企业无队伍、无机械,依靠企业的资质和各种途径揽到任务,提取一定的费用后就非法转包,这种)以包代管的现象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

三、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的预防措施

面对目前土木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以实际出发,采取及时和积极的预防措施,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的预防工作,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保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1建立完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的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施工现场的各种行为,预防土建工程出现各种问题,保证施工质量!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要采用新的施工工艺流程,科学安排土木工程施工的进度,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针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要做出相应合理科学的解决措施。还要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要共同进行相关的审查和管理工作。

3.2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意识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将土建工程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注重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提高路桥工程人员的施工质量意识,以使施工单位及工作人员,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视。同时还要注重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由于土木工程施工具有周期长、人员工种多、露天作业及环境条件恶劣的特点,这就增加了土建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针对这种问题,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意识,以保证土木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3.3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

在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以具体情况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施工管理!这样有利于预防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各种问题!做好土木工程施工问题的预防,要从土木工程施工前和施工过程管理进行。

3.4土木工程施工前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土木工程施工单位做好土木工程施工前期的施工材料、进度和技术等管理工作!施工前的管理要以工程进度的要求为根据,充分做好了解和统计各种施工材料的质量和需求状况方面相关要求的工作。同时,施工材料的供应方式要符合材料管理的要求和目标。最后,施工单位还要对现场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以使施工工程的顺利开展得到保障。

3.5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加强其施工水平,使其在施工中能正确的使用施工技术,大型机械需聘请专业人员的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安全隐患。对土木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审查,及时解决发现的质量问题。同时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还要注重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要根据合同的具体要求,来保证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具体需要。科学合理的材料管理,可以保障材料的供应!在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时,需要做好材料的现场验收工作,掌握了解工程施工的进度;适时对现场材料的供应安排和计划做出调整及加强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这样有利于避

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3.6加大土木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力度

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是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企业至上而下应该有一整套质量责任制度,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重要依据,将质量责任细化量化,层层落实、道道把关、人人有份。安全生产是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大事,施工技术员是工人的直接领导,必须十分重视安全。在施工中必须做到事事派专人负责,及时地纠正和处理违章作业行为,把不安全性降低到最低,从而确保工人有利的安全的工作环境,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后还要严格执行工程验收规范,加大监督管理工作。

结语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土木工程的施工涉及到国计民生。所以,完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推动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建设优质的建筑物。

参考文献:

[1]朱思武. 论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277.

篇7

中国油画艺术中, 形神论这一艺术理论与佛教思想文化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中国艺术形神之说自古以来一直是艺术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 形与象二者相互关连,合二为一即为形象。 将其分开来看,可最早追溯到中国的先秦典籍《易经》。 该书这样阐述道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是最早的对形象的理解,将象等同于像。 《系辞传》则肯定了易象的来源是天上万象的写照,并提出观物取象的思想。老子也曾对象加以说明。 他所著的《道德经》中提到道之为我,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该句中对象的描述或指对象的具体形态、物象,亦或可能是对宇宙中自然万物变化莫测,气象万千的一种模糊意义上的形容。 但不管怎样,都从不同角度作出了对象的理解。由此看出《易经》和老庄哲学都蕴藏着一定的美学思想,比后来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文化要早很多,它们是中国艺术美学理论形神论形成的必要因素。 随着历史与艺术的发展,佛教思想文化在与儒道等典型文化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融合的进程中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并与儒道思想文化一起加速了中国艺术美学形神论的成熟与完善。 形象一词在佛家典籍中早已被提极过,但并非对艺术而言。 前者的《易经》与老庄哲学只提到了象,而并未将形与之联系在一起。 而佛教则很好地将二者合二为一。 《高僧传卷八》这样记载道:圣入之资灵妙以应物,体名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象以传真。 其中虽然充满了唯心主义思想,但形象一词却却诞生了, 这其中的美学思想不言而喻,而更加推动了形神论之说走向成熟的是佛教的神不灭论,其着力揭示了神是不随形灭的。 形是易朽的东西,神是精极而为灵者也,它是恒常不变的实体(无生) 可以托身异形、随物冥移这些佛教的思想文化点明了神的重要及灵性,也表明了形的暂时性,不恒久性。于此形粗神精的价值观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了,这也恰恰体现了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

2形神论之于油画创作的重要意义

形神论在美学上的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贵神贱形,即重视画面的神,形则处于从属的地位。 由此,中国艺术美学思想中的形神论理论更为丰富、成熟,集多家思想文化融合互补于一体,但佛教思想文化中的神不灭论的痕迹则尤为明显,由此,绘画艺术理论也就更为丰富多彩了。如以形写神。元代刘见孙的《萧达可文序》中这样阐述道:即神似,虽形不酷似,尤似也。 其意思是说有了神采了,尽管形象上不太吻合,也没有关系,神似则可。 《画论》中说:今人看画,多取形似,不知古人最以形似为末节。 意思是说,时下人们欣赏画作,大多通过形来评判该幅画作的好坏,岂不知古人早已将形的好坏放到了评价标准的最后。 于此同时,形神论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大量的艺术实践。 佛教传入中国后,佛画的大量绘制也很大程度地加速了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理论的成熟与完善。 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形神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形神论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绘画影响深远,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 具有一定国学基础及文人精神思想的中国艺术家在面对油画创作的时候,只是在材料技法方面稍显陌生,占主导地位的却仍然是人的思想精神,而这恰恰是油画创作标准的最高层面,即神的层面。 中国油画家受传统文化形神论的影响,在油画创作中不断探索,十分注重画面中的形与神。油画艺术对于东西方而言,确实存在着差异。 西方古典的写实性与东方传统的表现性、写意性确实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只是二者在形与神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前者在形上要求严谨性、科学性,理性的成分较多;后者则把形放到次要地位,只求似则可,把神即精神、性灵、神韵列在首位。 二者之间看似冲突,但仔细分析判断后,事实并非如此。 二者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了在油画创作上的侧重点不同,但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求以及表达一定程度的精神世界、思想内涵。 中国众多的油画家们正立足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高点上,通过不断探索研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使油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快速发展,形神论则一直被高度重视并贯穿于油画创作之中。

篇8

Key words: image analysi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 driven

0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图像分析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军事目标识别控制、智能交通、医学图像重建、社会事务管理、生物特征识别,以及互联网相关产业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更加关注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1-2]。而高等教育要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图像分析”这门课程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像分析是用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方法对景物进行分析、描述、分类和解释的技术,又称景物分析或图像理解。一般利用数学模型并结合图像处理的技术来分析底层特征和上层结构,从而提取具有一定智能性的信息。图像分析侧重于研究图像的内容,包括但不局限于使用图像处理的各种技术,它更倾向于对图像内容的分析、解释和识别。

“图像分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字图像分析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复原、图像描述、图像识别等理论和方法。该课程主要阐述数字图像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常用算法,介绍数字图像分析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能够编程实现简单的图像处理算法,能够逐渐解决数字图像分析领域的实际问题。

“图像分析”课程属交叉学科,其起点高、难度大,既有较强的理论性,又与实践紧密结合,目前的教学现状表明,学生对本课程往往入门时就心存畏惧,深入学习困难,不管是考试成绩还是实践动手能力都不理想,教学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思想观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重教学手段、灵活采用教学相长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经过对国内多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现行的教学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端。在目前的图像分析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讲授,而对于程序运行实现及实际应用部分大纲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多数教师也就只讲解理论,对程序实现则省略掉或是一带而过。而学生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没有结合相关的应用,所以随着课程内容的深人,学生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对该课程逐渐失去了兴趣。即便是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是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至于考试,只需要按照教师的授课内容认真复习就可以拿到优异的成绩。很多学生直到他们学完了该门课程,也没弄清楚这些图像处理的方法该如何具体实现,而且对于如何应用到实际生活和研究当中,也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了。该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高分低能的现象将会日趋严重。因此,图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2 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图像分析本身为交叉学科,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信号分析多领域存在密切联系,而课程内在耦合性并不强,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备的课程体系,许多教学实践难以组织。一般除了图像分析课程的基本内容,根据教材丰富程度的不同,可能还包括图像的数据结构、图像重建、图像识别、图像的小波分析,以及图像的数学形态学分析。其内容庞杂,难度也偏大,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往往难以将全部内容讲透,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以理论介绍为主,忽视实现步骤,造成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过于抽象。故有必要优化教学课程设置,精简课程教学内容。课堂讲授中,要抓住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有疑问主动讨论求教,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内容中不能只有理论知识,还要与图像分析相关应用软件结合起来,如Matlab、Opencv、Image Analyzer等,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目前较流行的Photoshop软件举例。这样和软件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可以看到实实在在的图像变化过程,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而且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图像分析的基本原理,听起来也不会觉得枯燥,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学生学会了一门语言,用以实现各种图像处理过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统教学中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的分配比例一般为3:1,高校普遍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是一种被动的单向的学习模式;而主动性的、互动式的实验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要优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加大实验教学的课时,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基础的理解。

2.2 强化实验教学

选择图像分析中最重要的算法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覆盖图像分析中图像增强、图像压缩、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图像特征描述等各个重要部分。图像的读取和显示、图像的直方图均衡化、图像的平滑滤波和锐化滤波、快速傅里叶变换、频域上的高通和低通滤波、Hough 变换、图像的阈值化、图像的膨胀、腐蚀和开闭操作、细化算法等实验完全能包含图像分析领域理论。

实验教学[3]要求学生提前阅读课程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内容,进行初步的设计分析,自己编写核心代码,自行设计实验测试用例,预测实验结果。实验课上认真演示图像处理的效果,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比较,对出现的问题耐心分析和总结,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从而加深对数字图像分析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图像分析领域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要把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具体例子相结合,将最新的科研前沿动态和信息反馈给学生。

2.3 将科研引入教学

科研中的图像分析相关部分要进人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该方向的前沿技术和应用领域,这对以后的工作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灵感,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同时形成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的良性循环[4]。

将科研引入教学,开展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具体的项目,在做这些项目时要用到哪些知识点,如何综合运用它们,都是项目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项目驱动教学的关键是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开展。图像分析项目驱动教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这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重点在于师生的交流反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承担者 、实施者,老师在项目中主要起组织引导的作用。在项目驱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是直接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选择“项目”,分析“项目”,并最终完成“项目”。学生不再盲目的把学习当任务,而是以项目需求驱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强化。

根据课程的知识层次和内容体系把理论学习与科研项目相结合。譬如设计“车牌识别系统研究[5]”来展开课堂教学,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图像分析”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通过“车牌识别系统研究”这一项目组织起来。以“实施项目”的方式引入有关概念和主题,展开教学内容深入学习,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换为“兴趣驱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还可设计“脑部CT图像处理”、“运动目标检测研究”、“人脸识别系统”等项目,从而融合图像分析各方面的知识点。

整个项目的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理论学习和项目实施。在理论学习阶段,可以引入大量应用实例,授课时重点阐述诸如医学图像处理、运动目标特征提取、智能视频监控、基于图像的工业检测、图像压缩在3G通信技术中的应用等实例。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讲解,让学生对项目的理论基础有初步的了解,而这种将深奥的理论实例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项目的探索激情。在第二阶段的项目实施中,将项目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召开会议,分析项目需求,明确项目任务,进行成员分工,确定各分工的职责及项目实施计划,在此阶段,教师扮演项目顾问的角色,解答小组成员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整个过程,达到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理解学科知识、掌握综合技能的目的。

篇9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体视学学会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1482

国内刊号:11-3739/R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14-20910-02

1 引言

自古以来中医有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那就是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就是医生通过视觉来观察病人的神、色、形和态的变化。总体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舌质是舌的肌肉部分,舌苔是舌面附着的苔状物,舌质可以反映五脏的虚实,舌苔可以察外协浸入人体的深浅[1-2]。临床上通常把舌质和舌苔变化联系起来综合判断,一般是急性病重舌,慢性病重脉,因为舌象能准确及时的反映机体生理病理状况[3]。望舌诊病是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独特诊病手段。

2 舌象客观化的研究

传统的中医舌诊是由中医师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用人眼观察,并在短时间内作出判断,其诊断结果受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及诊断技巧的限制,也受光线温度等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难免会出现某些误差,把淡黄色误作深黄色,红色误作淡红色等。为了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用现代数字图像处理及分析技术和现代的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使中医舌诊从主观诊断转向客观决策[4],进行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具有较好的前沿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舌象进行图像分析的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孙立有等人,先对利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进行舌诊客观化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想法[5],建议着重分析舌象的色度变化,并且贯彻中医的辩证观及整体观思想,为国内后来的舌诊客观化研究提出了一个方向。苏开娜等首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舌苔润燥的分析,采用二分光反射模型讨论了舌苔图像上亮斑象素点在RGB 彩色空间的分布特征及亮度特征。本文主要探讨舌体区域自动分割的一种方法[6]。

3 用动态阈值法分割舌体区域

在舌体图像分割中,一般的分法是利用舌体的颜色与背景颜色的不同,把舌体区域从背景中分割出来。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蒋依吾等根据大量的观察实验指出舌体中舌尖舌边的RGB三色分量与周围皮肤由较大差异,提出了的边缘增强公式,进行舌体区域分割取得一定效果[7]。但是由于这种颜色差别仅存在于舌尖和舌边,不适用舌根部位,所以仅用颜色的差值来分割舌体是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本文参考上述公式,再利用舌体区域与背景区域存在的丰富边缘,用动态阈值的分法获取边缘并连接,在舌体图像分割中取得较好效果。

3.1 用RGB三色分量差值法分割舌体区域

设RGB色彩空间像素Vc=(r,g,b),r,g,b∈[0…1]则有:

Gate=(r-g)+(b-g)*6+(r+g+b)/3

IF(gate(i,j)

Crf(i,j)=1;

ELSE Crf(i,j)=0;

其中(i,j)指像素在图像矩阵中的位置。gate(i,j)是RGB三色分量差值,Crf(i,j)为参考的二值化图像,Crf(i,j)=1指要分割出的目标区域,Crf(i,j)=0指背景区域。这样可以得到舌体中的舌边和舌尖的边缘,再通过舌体根部与上嘴唇出现的阴影区得到舌根边缘,这样就可以把整个舌体区域分割开来[8]。

3.2 用动态阈值法分割舌体区域

上述分法仅利用了颜色信息,很难把与舌体颜色相近的唇部区域去除,但是大部分舌体与唇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边缘,用动态阈值取出图像的灰度边缘,再加上上述方法取出的RGB三色分量差值得到边缘,分割舌体,这种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具体操作是:首先定位舌中的一点,然后取出沿图像四周的点与舌中此点连线的灰度值,计算连线中的最大梯度,取为待选边缘点。梯度的计算公式是grad(i)=gray(i)-gray(i+I),其中grad(i)指在连线位置i处的梯度值;gray(i)是指在连线位置i处的灰度值。用RGB三色分量差值得到的舌体边缘点,将其记为coloredge (i)。最后比较灰度梯度得到的边缘点与用RGB三色分量差值得到的边缘点,选择最终边缘点,连接这些点,形成闭合区域,分割出舌体区域[9]。根据经验,选择最终边缘点的公式:

IF(rgad(i)

edge(i)=grad(i);

ELSEedge(i)=colordege(i);

4 结论

根据中医对分割出的图像的评价,把图像质量分为5个等级:优等,较好,中等,分割失败,未分割[10]。实验样本中基本涵盖了各种情况的舌图像,有舌面完全伸出覆盖下嘴唇的图像,也有未完全伸出的图像,也有露出上腭的图像。我们用上述的3.1和3.2方法分别对舌体区域进行分割实验。实验证明,3.1方法对于舌面伸出覆盖下嘴唇的图像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舌面未完全伸出未覆盖下唇的图像分割效果很差。3.2方法对于上述两种图像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舌边缘模糊的图像分割效果较差。两种分割方法得到的效果图如下:

5 结束语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舌诊客观化研究在方法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和临床实践的参与下,利用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对舌象作进一步的定性、定量分析,建立舌诊的客观统一识别标准,提高了舌象特征自动分析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推动了舌诊客观化系统的发展,这将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刘庆,岳小强.舌诊现代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3,5(1):66-70.

[2] 沈兰荪,王爱民,王卫国,等.图像分析技术在舌诊客观化中的应用[J].电子学报,2001,12(A):1762-1765.

[3] 朱洁华,阮邦志,励俊雄,等.舌诊客观化研究的一种图象处理方法[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01,20(2):132-137.

[4] 王爱民,赵忠旭,沈兰荪.中医舌象自动分析中舌色、苔色分类方法的研究[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0,19(3):136-142.

[5] 孙立有.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探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5(4):5-7.

[6] 苏开娜,卢翔飞.基于图象处理的舌苔润燥分析方法的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9,4(增刊):345-348.

[7] 蒋依吾,陈建仲.电脑化中医舌诊系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0(2).

[8] 沈兰荪,赵忠旭.基于图像处理的中医舌像分析仪的研究[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1999(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