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文化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古城文化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古城文化论文

篇1

2在环保行业中的应用

2.1废气处理方面

活性炭填料床反应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赵康[24]等建立了海藻酸钙凝胶固定化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丙酮废气的数学模型。由引入颗粒调整系数的概念以解决模型假设与真实情况的差异。在流量为1100mL/min、反应器进口丙酮质量浓度为3051mg/m3时,测定4个采样口和出气口的丙酮浓度,对反应器模型参数进行了校正,得到微生物最大比生长速率为4.17×10-5mg/mg·s,丙酮半饱和常数为76900mg/m3,氧气半饱和常数为273mg/m3,颗粒调整系数为195,丙酮分配系数为0.0024。曹桂萍[25]等考察了在固定床生化反应器中使用海藻酸钠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对废气SO2的去除能力,结果发现,当细胞量为0.3g时,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3%,氯化钙质量浓度为4%,固定时间为14h时,在无喷淋液体、气体停留时间为5s,入口浓度低于7mg/L时固定化细胞对废气SO2的净化效率达90%,最大生化去除量为240mg/L·h。徐健全[26]使用固定化混合菌进行油烟废气降解的研究,结果发现,当油烟入口浓度小于400mg/m3,气体流速小于0.6m3/h时,降解效率可达90%以上。以上研究结果从不同方面佐证了固定化技术在去除或降解废气中的应用效果。

2.2废水处理方面

固定化技术因其抗逆性、抗毒性强、对环境适应性强、系统内微生物或酶的浓度和纯度高、反应迅速、固液分离容易,以及可以减少反应器堵塞等特点,使其在废水处理方面应用广泛[27]。周珊[28]等研究发现,使用竹炭固定化假单胞菌在处理高浓度苯酚时具有效率更高和处理量大的优势。竹炭固定化假单胞菌对苯酚的降解效率在pH5~8范围内,以200mL水样中固定化假单胞菌添加量为20g时最高。李二平[29]等研究发现,利用聚乙烯醇-硫酸铵包埋法对硫酸盐还原菌污泥进行固定,采用上流式厌氧反应器对含锌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Zn2+去除率达98%以上,出水Zn2+达到国标要求。于光[30]等研究发现,固定化溶藻菌对藻细胞和藻毒素的48h溶解率和降解率分别达到了85.68%和60.16%。司伟磊[31]等研究发现,固定葸醌的聚氨酯泡沫经10次循环使用后,偶氮染料的生物脱色速率仍保持在90%以上。李正魁[32]等研究发现,辐射聚合固定化反硝化菌对污水中硝酸盐去除率可达到78%。其他研究人员开展了固定化微生物对苯胺、甲醇、二氯酚、总氮等污染物的去除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结果。这些研究为固定化技术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在生物制氢方面的应用

固定化制氢微生物主要有发酵制氢和光合作用制氢两大类。在发酵制氢微生物方面,罗欢和黄兵研究发现,使用海藻酸钠固定微生物进行发酵制氢,其最大累积产氢量为496mL,平均比产氢速率为15.8mL/h·g。在光合作用微生物方面,陈明等研究发现固定化技术能够提高产氢率,并且以海藻酸钠作为载体时的效果最好。同时,在对乙酸、丙酸、丁酸等底物的转化率进行考察时发现,乙酸的最大氢转化率最高,达到65.3%。廖强等研究发现,光合细菌代谢底物为产氢提供还原力氢。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和进口流量的增大,固定化光合细菌光生物制氢填充床在产氢速率和底物降解速率呈递增趋势。刘双江等用海藻酸钠固定sphaeroidesH菌株进行豆制品废水产氢实验,氢含量在60%以上,废水COD去除率达41.0%~60.3%。研究还表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平均产氢速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均高于低浓度有机废水,但H2含量较低。朱核光利用琼脂固定R.sphaeroides进行豆腐废水产氢实验,50h连续产氢,最大产氢速率达2.1L/h·m2,TOC去除率达到41%。Yokoi等人对产气肠杆菌HO-39菌株采用多孔玻璃为载体对菌体进行固定时,产氢率提高到850mL/L·h(HRT=lh),较非固定化细胞的产氢率提高7倍。这些研究成果开辟了生物制氢的新路径,为生物制氢新工艺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4在生物柴油方面的应用

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醇用量小、产物易分离及无污染物排放等优点,尤其是对原料要求低,有望降低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因此,酶法生产生物柴油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固定化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酶法生产生物柴油的研究。吴茜茜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20mL正己烷、加酶量7.5g(12U/g)、脂肪酸10g、酸醇摩尔比为l∶1.2、含水率4%条件下,分3次加入甲醇,40℃反应8h,反应体系酯化率达到了82%。在王学伟的试验中,其同样以正已烷、固定化的脂肪酶、脂肪酸(大豆油)、甲醇为反应物,最终得到脂肪酸甲酯的质量分数高达91.87%。高静等的研究表明,自制的固定化假丝酵母脂肪酶99~125可以较好地合成生物柴油。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反应体系采用石油醚(60~90℃)为溶剂,底物有机溶剂与油的摩尔比为1∶4,反应体系加入油质量的10%的水,采用2次流加甲醇,反应6h,油醇摩尔比1∶3,反应转化率最高可达92%,酶使用7批后,其反应转化率仍然能够达到70%。张媛媛等研究了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ldaantarcticalipasc)的新方法,在固定化酶同时加入聚合物PEG(polyethyleneglycol)进行非共价修饰,可显著提高固定化酶的转酯活力。PEG修饰的固定化酶转酯比活是未经PEG修饰的固定化酶的4.1倍,转酯酶活回收率为604.8%。高静等研究发现,使用木糖对脂肪酶进行保护,其变性温度为144.3℃,比未保护的酶提高了83.8℃。魏作君等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固定化离子液体进一步应用于脂肪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正己酸乙酯产率均在90.0%以上。王珊等用活性炭固定产脂肪酶的发酵性丝孢酵母细胞,结果发现,在100mL发酵培养基中(250mL摇瓶)添加1.0g活性炭、于160r/min吸附培养48h,可吸附较多发酵性丝孢酵母细胞。将固定化细胞于4℃保存30d固定化细胞的脂肪酶活力无明显下降。用固定化细胞催化大豆油转酯化反应,连续催化5批后酯化率仍超过50%。但是筛选高活性脂肪酶、对介质耐受性好的脂肪酶,以及提高脂肪酶的使用寿命和转化率仍然是长期的研究课题。笔者有理由相信,随着脂肪酶法合成生物柴油技术的发展与产业化进程的推进,脂肪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将会以其高效、安全、节能、环保、低成本等优点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5结论与展望

虽然固定化技术在诸多领域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在特定行业中,距离其大规模应用还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5.1酒精行业

首先,载体材料或固定化所用的试剂有时会对细胞产生比较大的生理毒性,进而影响目标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其次,固定化技术使细胞密度过高,导致营养和代谢产物的传质效果较差,影响细胞整体活性,进而影响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最后,载体固定化细胞的大规模制备过程复杂,容易引起杂菌污染。而且固定化载体材料的使用和不断消耗也带来了附加成本,使其在酒精行业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在酒精行业,新型、低成本、无毒害或低毒害载体与固定化试剂的筛选与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同时,大规模固定化细胞制备过程及固定化细胞连续酒精发酵过程中的染菌控制也值得重视。

5.2环保与制氢行业

废水、废气中的成分都比较复杂,单一的菌株无法完全降解,因此研究人员需进一步筛选高效率的、通用的菌种,使一种微生物能够降解多种污染物或者是几种微生物能够联合降解不同的污染物;另外,研究人员需开发出适应于工业化复杂体系的具有高强度、高传质性能、低成本特点的载体、适应于工业化的高效固定化反应器。

篇2

中图分类号: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8-0033-03

济南自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近20年,我们一直在探索着一条适合泉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道路来。随着济南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步伐加快,出现了诸如有传统特色的城市文化与特色风貌在逐步消失;历史文化遗产及周围环境遭到建设性破坏;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缺乏等问题。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处理好社会和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已迫在眉睫。

1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济南社会、经济发展关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就是促进城市全面发展。王景慧先生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中非常精辟阐明:“城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有上千上万人在那里生活和工作。城市的经济要发展,设施要改善,生活水平要提高,要实现现代化,不能把历史文化名城当成博物馆使之凝固起来。所以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既要使城市的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又要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善居民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们既然承认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那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揭示了“适者生存”的道理,任何有机生物必须适应生存环境向前进化,而且有机生物进化不可能抛弃原有基础,而是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进化,有机生物的进化既要适应环境、也不可能超越环境,城市作为有机整体,其发展如同有机生物进化一样,既不抛弃原有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进行有机的新陈代谢,又得适宜地持续发展。而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载体。

济南的发展既应该是对历史有机的继承和延续,更应该是适应现代趋势对旧城市的更新和完善,一句话既要继承和延续济南历史的文脉,又要按现代化的要求适宜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肯定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隔裂历史的突变对历史是一种伤害,对未来也是一种损失”。

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表明,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越重视保护其历史文脉,越是历史文脉深的城市越有魅力,因此,保护好济南历史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现代济南人的生活质量,就是保护好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源。

济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从开始只是简单的维护不利用或者只是按原使用功能利用,比如千佛山的兴国禅寺、洪楼教堂等;而后是将部分历史文物改变其使用功能,比如建立李清照纪念馆、山东大学西校区内的近代建筑用于教学设施等;再后是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为济南创造效益;现在济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应该有新的用途一“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作为城市建设的‘文化名片’。……以吸引外来投资”。济南要持续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也要逐步发扬光大,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这一特殊资源,使其成为体现城市特色的重要途径,将会促进济南的社会、经济发展。

2 济南的历史文化遗产现状,保护中的主要问题

济南虽然有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但因地处交通要塞,上世纪50年代以前受战争影响,历史文化遗产遭破坏严重,又经“”摧残,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建设性”的破坏就更加严重;近几年来,济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领导、市民都从不同角度对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诸多探讨,取得了一些共识,在实际做法上也有一些新的举措和慎重的行动。但是目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2.1传统特色文化与城市特色风貌逐步消失

几十年来,代表济南特色的传统文化逐步消失;“中华老字号”称号的商家,至少有三成已经消亡,最具特色的城市风貌诸如:“齐烟九点”、“佛山倒影”、“鹊华烟雨”等也在遭到破坏,“九点”中有的被当地“靠山吃山”开垦的面目全非,视线走廊也被一座座高楼遮挡;而“一城山色半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也基本见不到“四面荷花”了。

2.2历史文化遗产及周围环境遭到建设性破坏

全市现有的历史及传统建筑、街巷、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等的总量,随着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损毁和使用单位的不合理使用等,已有较大幅度的减少;旧城改造密度过高,开敞空间缺乏,绿地减少,个别新建建筑高度、容量及功能与周围古城环境缺乏有机协调。部分传统特色建筑和院落被拆掉,对古城格局的保护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已失去以后可能保护、利用的机会。

2.3历史文化街区、地段内人口稠密、房屋破旧,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尤其是在古城区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地段中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口稠密、民居破旧不堪,同时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这在全国也是普遍现象,因此制约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4历史文化保护区产业及用地结构不合理:历史文化遗产长期被其他单位占用

在历史文化保护区内以民居最多,且缺少必要的生活配套设施,像停车场、配电设备等,商业网点也十分缺乏,街头绿地更是少的可怜。一批价值较高的文物保护单位多年被使用单位占用,而使用单位长期不履行法定职责,致使这些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失修严重。部分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因使用单位、使用人乱拆乱建,已破坏了其原有的格局及风貌。

2.5泉水渗漏区、泉脉得不到良好保护和利用

做为重点的泉水直接补给区的南部山区和玉符河地区,因当地过度开发建设和过度的开垦荒地,造成水土流失时有发生、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地面硬率提高,从而水源涵养与补给能力减小: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也不同程度对地下泉脉造成破坏,同时市区内还存在对地下泉水的过度开采,以上现象都严重影响对泉水、泉脉的保护。

3 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启示

3.1国内外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概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谓可持续发展,是~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既把握今天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从自然资源的保护角度立论的,但持续发展不仅关系

到自然资源的保护问题,还有更为重要的人力、科技、文化、教育以及行政管理等社会资源的开发变革与保护问题。

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阮仪三先生提出的保护原则应遵循“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这一理论是总结了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3.2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实践

3.2.1法国保护文物的实践

法国在历史文物保护方面是有相当好的经验可以借鉴的,首先成立了管理负责建筑保护的国家建筑师团;其次是政府与各级地方管理部门分工明确:第三是对全国文物进行调查并建立相应的分级档案;第四是文物业主承担义务,即便对文物进行维修也必须报国家建筑师团同意;第五是政府给予资金支持,一般文物保护费用政府承担50%,而且对业主的文物保护投资免于征税。

3.2.2前联邦德国保护历史街区的实践

在上世纪70年代初,前联邦德国在解决居民的基本住房后,为了适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将二战保留下来的有着百年历史街区进行改造,把改善提升旧城区基础设施和提高其环境质量作为旧城改造的中心内容。该国旧城改造的方式有以下特点

(1)改善交通状况,将旧城区主要道路改变为步行街,把小汽车“挤”出旧城区,积极发展公共交通。

(2)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例如把分散供热改为集中供热、将现代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引入旧城区内等。

(3)调整用地、产业结构,提高旧城区环境质量。将有污染源的工厂、企业搬迁至郊区,开辟绿化空间,为居民提供休憩、游玩的场所。

3.2.3巴黎、苏州保护城市空间历史格局的实践

城市空间格局的保护,首先是在城市规划中确定战略发展方向,在这一点上法国巴黎和我国苏州就是做的非常好的例子,巴黎的做法是新城围绕老城发展,在老城区内严格控制新建建筑,即使允许建设的新建筑,其高度、外型等必须与周围环境协调。苏州在城市空间发展中,很早就确定了在古城东、西两侧建设新城,较好地保护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空间格局。

3.2.4潍坊保护城市传统文化的实践

由冰雕想到哈尔滨、由泼水节想到西双版纳的景洪、由牡丹想到河南的洛阳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城市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的特殊资源,比如山东潍坊市每年的风筝节都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05年第2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不仅提高城市知名度,也为城市带来了社会经济发展增长点,在会期间签约40个项目,总投资达113.8亿元。

3.2.5德国柏林历史文化保护资金多元化、多渠道

德国柏林市政府在筹集历史文化保护资金措施有以下几方面作法,首先是政府的投人,从联邦政府到市政府每年都有一定比例资金投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次是政府各级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投入;第三是私人捐赠;第四是企业投资,凡是企业投入到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项目,均可享受免税待遇。

根据上述国内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描述,对济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启示一:一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机制;二是政府分工明确;三是文物业主承担保护义务;四是政府应给予文物保护单位、个人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

启示二:一是调整历史街区内用地、产业结构;二是改善古城区周边交通状况,街区内以步行为主;三是提升历史街区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环境。

启示三:一是另辟新区、建设新城:二是控制建筑强度、密度、高度;三是新建建筑必须与环境协调。

启示四:一是根据城市传统特色,塑造城市意象;二是创建有影响的文化项目:三是将传统历史文化转化为城市发展资源;

启示五:一是政府及其各职能部门有一定比例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二是广开保护资金渠道,接受企业、个人捐赠;三是给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企业、个人予以税收上的优惠。

4 古城区历史文化遗产及泉城特色的保护与发扬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的发展,既要保护城市历史传统特色风貌,又要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城市。必须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旧城中的人口密度,改善城市的市政设施条件,控制建筑容量,优化城市环境。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产生的观念、思想和方法手段,引导和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名城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个多学科交叉渗透领域,需要政府职能机构、社会科学工作者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密切合作,通力参与。

4.1探讨济南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措施

根据济南的现状,在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坚持保护与合理利用结合的原则,形成和谐的人文与自然相依存的整体,建议按以下措施执行:

4.1.1提高保护意识,加强保护与合理利用知识教育,让广大市民热爱泉城的历史文化;

4.1.2政府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成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督机构(可以是松散机构或委员会),形成对历史文化遗产动态保护;

4.1.3在新形式下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法规,形成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相适应的政策、法律保护体系;

4.1.4转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按“原真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等原则,对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须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4.1.5形成广泛群众参与机制和广泛开展群众监督制度,对破坏历史文化遗产行为给予严惩:

4.1.6积极广泛筹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适当减免保护与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单位和个人部分税费;

4.1.7借鉴国内外经验建立科学的历史文化遗产经营策略,比如整治历史街区、地段可与新城区用地进行捆绑进行市场化运作;

4.1.8深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

4.1.9认真研究泉城特色的传统城市风貌和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名片”,发展文化产业,为城市的社会、发展服务;

4.2要防止新的现象

4.2.1防止新的“建设性”破坏、“旅游性”破坏,重点是拆真建假;

4.2.2防止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过度商业化;

4.2.3防止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贵族化;

4.3济南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实践探讨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也是一种保护方法。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应坚持利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原来的功能使用优先的原则、使其更加富有生命力原则、在严格的保护规划和法规指导下实施有效合理利用的原则。

以曲水亭――芙蓉街为例探讨具有泉城特色的历史街区保护与合理利用

曲水亭――芙蓉街历史街区包括:曲水亭、府学文庙、百花洲、后宰门、珍珠泉、王府池子、芙蓉街等街区,是济南传统民居、泉池园林等特色精华所在,这里泉水穿流于街巷与民居之间,最能体现“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地方特色,因此对该历史街区需要进行整体保护与整治,而不是大拆大建,合理利用该历史街区特色打造泉城特色名片。

篇3

我们认为,之所以在检察文化建设开展到一定阶段后,要开展检察文化建设成效的评估工作,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阶段性必然选择

前文我们已经述及检察文化建设所要培育的文化,和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措施,这些,是对检察文化建设做什么,怎么去做的思考与实践。在此之后,毋庸多言,自然就应该是检察文化建设做的怎么样的追问。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为:做什么(提炼文化的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等)怎么做(采取具体措施推进文化的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等的落实)做的怎么样(检验文化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等的落实情况)。因此,检察文化建设做的怎么样,也就是对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是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要考虑、选择的工作方向。

(二)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检察文化建设向前发展

对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估,能反映出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措施、机制是否恰当和有效。通常而言,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在作出某一个具体的推进措施或者机制的时候,都会有预先设定的目标。如果没有开展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工作,这些推进的机制和措施的效果怎么样,预定的目标有没有达到,至少就会缺乏系统性的回答,不利于检察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反之,如果开展了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工作,就可以地将检察文化建设的情况适时反馈,检察文化建设的推进者也就因此而能够及时准确地知悉检察文化建设的走向,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完善推进检察文化建设的机制和措施,把检察文化建设进一步地推向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也可以认为是深化检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三)能够催生检察文化建设蓬勃的生命力

我们认为,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不仅仅是对检察文化建设开展情况的检验,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个检验,反过来让检察文化建设的主体——检察人员产生深刻的,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检察文化建设开展到一定的阶段后,检察文化建设有哪些成果,对业务工作和个人成长有没有帮助等等问题,相信每个参与检察文化建设的检察人员都会去寻找自己的答案。如果检察人员在现实中得不到这些问题的肯定回答,那么,检察人员对检察文化建设产生期待观望和观察失望抱怨甚至讥讽这样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过程就会在所难免,也就是理念和行为“两张皮”。反之,如果通过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建立,使检察人员能清楚明白地看到、感受到干事氛围、人际关系、个人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变化,那么,心理行为变化的过程则会呈现出期待观望和观察满意认同和践行这样的正向变化趋势,从而催生出检察文化建设不断向前的蓬勃生命力。

二、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几个基本要素

一般来说,“评估是由评估主体、评估客体、评估中介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1]也就是说,一个评估工作应当包括评估什么(评估客体或对象),谁来评估(评估主体),怎么去评估、以什么为依据评估(评估中介)这么几个要素,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也不例外。

(一)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

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任务在于审视和检讨检察文化建设的开展情况,相应地,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对象就应当为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至于什么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有观点指出:“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是检察人员在检察活动中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结晶。”[2]不过,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并不妥当,混淆了检察活动或者检察业务工作与检察文化之间的关系,过于宽泛。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其实应当就是检察文化,是“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在检察工作中创造、发展和传承的,体现检察工作职业规定性的检察观念、检察伦理和检察形象等精神成果。”[3]我们既不能把一切检察活动的成果都归属于检察文化,也不能把检察文化和检察活动本身予以等同。因为,虽然任一检察活动,都能体现出检察文化,但这两者之间仍然有着可区分的界限。比如侦查监督、审查是检察活动,但侦查监督和审查活动本身并不是检察文化,侦查监督和审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执法理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工作作风等精神及精神的外在表征才是检察文化,也即是不是批准了逮捕,提起了公诉并不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在侦查监督和审查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为民执法的理念、专业的执法能力、富于效率的工作模式等检察精神和检察精神的外在表征才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再比如,我们的2000式检察制服,制服本身并不是检察文化,制服所体现出来的检察官的亲和力和检察职业的威严与严谨,所强调的司法公正和文明执法,才是检察文化。

(二)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主体

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主体可分为内部评估主体和外部评估主体。内部评估主体,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是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为目标的推动者,通常是开展检察文化建设之初成立的全院性的机构,比如东莞市检察院成立的负责推进全院检察文化建设的东检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第二个层级则是内设的各个科(处)室,按照全院检察文化建设的要求,配合推动自己科(处)室的文化建设。第三个层级则是践行检察文化建设的全体检察人员,他们既是检察文化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客体。外部评估主体,是指检察机关外部的社会群体、机关和组织,包括人民群众的评估,党委和政府的评估,上级检察机关和其他检察机关的评估,他们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检察院工作成绩的满意程度,对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的主观印象方面。

(三)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类型

从评估主体的评估向度而言,我们可以将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类型划分为自评和他评。自评,是作为内部评估主体的检察人员按照检察文化建设的要求和目标,对自己是否符合检察文化建设所倡导的精神和核心理念进行评定。他评,是检察文化建设内部评估主体对其他检察人员,对科室和全院是否形成了检察文化建设倡导的检察精神,是否践行了检察文化建设倡导的核心理念的感受和观点,以及检察文化建设外部评估主体对检察机关的印象和看法同检察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否契合的评估。

此外,从评估的性质角度划分,我们又可以将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划分为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是主观评估,是“建立在经验和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的,主要是依靠个人主观经验和直观材料进行分析,确定未来事件和趋势的发展性质、发展程度。”[4]就检察文化建设的定性评估而言,是指评估主体对检察文化建设情况的主观感受和看法。定量评估则是客观评估,是是检察文化建设成果对检察业务工作的驱动力的量化分析,通常应借助检察文化建设成果的载体——具体的检察业绩来进行体现。也就是说,定性评估是对检察文化建设成果的直接评估,定量评估是借助检察文化建设成果载体,检察业务数据来进行评估。不过,由于检察文化建设强调的是检察文化对检察业务的驱动力,因此,对检察文化建设进行量化评估,其着眼点应在于开展检察文化建设前后的检察业绩的对比。

(四)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评估指标

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类型不同,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指标也会因此而有所区别。就定性评估而言,我们认为由于定性评估是主观的评估,因此可通过调查问卷,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在评估指标上可按照自评和他评的角度分别设定问题,并且问题的设定应清楚简单,比如可设定诸如“你认为科室协作补位意识强不强?”“你在遇到工作困难的时候是否可以期望从领导同事处获得帮助?”“你觉得自己的专业学识是否满足业务工作要求,需要哪些提高?”等等之类的问题。就定量评估而言,评估指标可参照检察业务考核指标,比如《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第4条指出,检察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检察人员职业信仰进一步坚定,检察职业精神进一步弘扬,检察职业素质进一步提高,检察职业行为进一步规范,检察职业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文化理论体系逐步确立,为推进检察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成效明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各项检察工作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那么定量评估的指标按“各项检察工作健康发展”的要求,就可以参照检察业务考核的指标来设定,从这个意义上说,业务考核的指标和检察文化建设的定量评估之间会有一定的重合,只是检察文化建设的定量评估更多地是动态的对检察业绩的比较分析,以判断检察文化对检察业绩的驱动力如何。

三、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目标和过程设计

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目标要明确。要认识到,检察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评估检察文化建设,不仅不意味着检察文化建设的结束,反而是意味着在新的起点上的又一个开始。二是对评估过程要讲求科学简便,评估结果要讲求真实准确。在开展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时,评估组织机构、流程、对象、内容等方面都要有合乎工作实际的考虑,即要以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推动检察文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驱动检察业务工作的向前发展,而不是相反。

(一)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目标

对检察文化建设的评估,实际上是对其成果之有无,作用的评估。目标应有两点,一是要通过评估检察文化建设,使检察文化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的工作业绩。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成果,对检察文化建设成果在这两个层面的转化毫无疑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时,能够使检察文化建设成果和现实的检察业绩之间形成显性的连接。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本身即为工作驱动力,但这种文化上的驱动力和客观的工作业绩之间的联系通常而言是隐形和自发的。而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成果——无论是主观上的再次反思评估还是客观数据业绩的展示说明,都能够显性的说明文化驱动力和工作业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通过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成果,使检察文化对检察工作的驱动力从隐性转为显性,使检察人员能自觉而不是自发地用检察文化引导检察工作。这样,检察文化建设成果的转化效果也自然就更好。二是通过评估检察文化建设,将评估工作本身继续转化为深化检察文化建设的手段,即实现结果和手段之间的否定之否定式发展。要注意通过评估检察文化建设成果,使模糊的,意识上的文化成果——正向的观念、立场和态度得以清晰和固定。并且,通过这种固定,旧的检察文化建设的成果转变成为新的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的手段也就成了可能——这毫无疑问会使检察文化建设步入到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发展境界。

(二)检察文化建设评估工作的过程设计

检察文化是检察精神和检察精神的外在表征,不可能不涉及到主观的看法和感受,因此,如何在评估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使主观的评估和客观的文化建设成果之间趋向一致,是我们首先要考虑和注意的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认为,一是注意评估方式的综合运用。也就是要综合运用各种评估方式对检察文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既要有自评,也要有他评;既要有定性评估,也要有定量评估;既要有内部评估,也要看外部评估。比如,在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上,要“在数据比较充足,可以量化的情况下,以定量考核为主,辅以定性考核;在难以量化的情况下,这以定性考核为主,辅以定量考核。”同时,对收集到的各种评估结果,还要注意做好数据分析和比较研判工作,确保最终评估结果的全面和客观。二是评估程序上要科学。评估程序的科学性设计主要是就内部评估而言,这要把握好两点,一方面,评估程序要以简便性为原则,以不造成评估主体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为限。比如在评估组织机构方面,可考虑由全院性的专门检察文化建设组织机构来完成具体的评估工作,在评估内容上,评估选项的设置应尽量的清楚简洁。另一方面,则是要注意在程序上保证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能够把自己对检察文化建设真实的看法和观点顺畅地表达出来。唯有如此,才能使评估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检察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实现检察文化建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良性互动。

注释:

[1]肖新发:《评估要素论》,载《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5期。

篇4

Abstract:WithmoreexploitationandutilizationofGynostemmapentaphyllum,peoplehavelearnedmoreaboutchemicalingredientsinit.Inthispaper,somenewachievementsinchemicalingredientresearchwereintroduced,whichisfavorabletofurtherresearchofchemicalingredientsofGynostemmapentaphyllu.

Keywords:Gynostemmapentaphyllu;Chemicalingredients;Saponin;Polysaccharide

绞股蓝Gnostemmapentaphyllum(Thunb.)Makino又名七叶胆,为葫芦科绞股蓝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及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资源丰富。绞股蓝中含有皂苷、多糖、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绞股蓝能够有效地保护心、脑、血管和肝脏,降低血脂、降胆固醇、降转氨酶、调节免疫和抗诱变,而且在抗衰老、抗疲劳、抗辐射和消除自由基的同时,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抗溃疡、抑制胆结石形成和调节内分泌活动[1~3]。因此,研究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有利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绞股蓝,明确绞股蓝中的药理活性成分。本文主要介绍了绞股蓝皂苷和多糖等成分的研究进展,为绞股蓝的开发提供参考。

1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现状

1976年日本人永井正博等在绞股蓝中分离得到了人参二醇和2α-羟基人参二醇,首次揭示了绞股蓝中含有达玛烷(dammarane)型皂苷类成分。随后,人们对绞股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迄今发现的绞股蓝皂苷(Gyp)总共达136种,其中有绞股蓝皂苷(Gyp)Ⅲ、Ⅳ、Ⅷ、Ⅻ与人参皂苷(Gin)-Rb1,-Rb3,-Rd和-F2完全相同,此外还分离得到了人参皂苷Rd3,K,其余为人参皂苷的类似物。由于绞股蓝的产地不同,其中的皂苷成分和含量也有很大的不同。覃章铮[4]等曾经对1990年以前发现的84种皂苷成分进行过综述性报道,但由于绞股蓝皂苷具有较好的药理疗效,因此,对绞股蓝皂苷成分的研究一直是热点。1990年后,又有52种绞股蓝皂苷被相继报道。根据苷元结构相近的程度,本文将这52种皂苷分为11类。

第1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01[5]C47H76O172-ara-glc-rha(S)2[5]C47H76O17

2-ara-glc-rha(R)3[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S)4[6]C49H78O18MeCO

-glc-rha3|6|2xyl-H(R)5[6]C47H76O17-glc-rha3|2xyl-H

(S)6[6]C47H76O17-glc-rha3|2xyl-H(R)7[6]C48H78O18-glc-rha3|2glc-H(S)8[6]C51H80O19MeCO

-glc-rha6||43|2xylMeCO-H(R)

第2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2α3β20(S)9[7]C54H90O23-OH2-glc-glc6-glc-rha10[7]C53H88O23-OH2-glc-glc6-glc-xyl11[8]C54H90O20-Hrha

-glc-rha3|2|6rha-H

第3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20(S)2112[7]C48H80O192-glc-glc-CH2OH-glc-H13[9]C55H92O22CH3CO-glc-rha|36|2xy1-CH3-H-O-glc14[9]C54H92O22-glc-rha3|2rha-CH3-H-O-glc15[9]C53H90O21-glc-rha3|2xyl-CH3-H-O-glc16[9]C52H88O21-ara-rha3|2xyl-CH2OH-H-O-glc17[9]C53H90O22-glc-rha3|2xyl-CH2OH-H-O-glc18[10]C54H92O222-glc-glc-CH2OH6-glc-rha-H19[10]C54H90O222-glc-glc-CHO6-glc-rha-H20[10]C47H78O172-ara-glc-CHO-glc-H

第4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32421[11]C41H70O132-xyl-glcH(S)22[11,12]C42H72O142-glc-glcH(S)23[11,12]C41H70O132-xyl-glcH(R)24[11,12]C41H70O142-xyl-glcOH(R)(S)25[13]C41H70O142-glc-xyl-OH(S)(S)

第5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23(S)26[9]C46H78O18-glc-xyl6|2xyl-OH27[9]C47H78O19-glc-glc6|2xyl-OH28[9]C41H70O142-xyl-glc-OH29[9]C41H70O142-glc-xyl-OH30[9]C42H70O142-xyl-xyl-OAc31[9]2-glc-xyl-OAc32[9]C48H80O19-glc-xyl6|2xyl-OAc

第6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33[14]C49H82O18MeCO-glc-xyl2|6|3rha-CH334[14]C46H76O17-ara-xyl2|3rha-CHO

第7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2135[14]C46H74O17-ara-xyl2|3rha-CHO-OH36[14]C47H78O17-glc-xyl2|3rha-CH3-OH37[14]C49H80O18OAc-glc-xyl2|6|3rha-CH3-OH38[14]C48H78O17-ara-xyl2|3rha-CHO-OEt39[14]C49H82O17-glc-xyl2|3rha-CH3-OEt40[15]C47H78O16-lyx-glc3|2rha-CH3-OH

第8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21920(S)21252641[5]C53H90O222-ara-glc-H-CH3-rha-H-OH-glc42[9]C52H86O23-ara-xyl2|3rha-H-CHO-H-O-glc-OOH-H43[13]C46H76O18-ara-xyl2|3rha-H-CHO-H-OH-OOH-H44[9]C53H90O242-glc-glc-OH-CH3-xyl-glc-H-OOH-H45[13]C53H90O21-glc-xyl2|3rha-H-CH3-H-O-xyl-OCH3-H

第9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2α3β121920(S)212446[5]C52H88O22-H2-ara-glc-H-CH3-H-O-glc-rha47[9]C52H86O22-H-ara-xyl2|3rha-H-CHO-H-O-glc-H48[16]C36H62O10-OH-H-OH-CH3-glc-H-H

第10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序号分子式C-位3β1949[14]C49H80O18OAc-glc-xyl2|6|3rha-CH350[14]C46H74O17-ara-xyl2|3rha-CHO

第11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第12类绞股蓝皂苷结构通式及特点:

glc=β-D-吡喃葡萄搪基,xyl=β-D-吡喃木糖基,rha=α-L-吡喃鼠李糖基,ara=α-L-吡喃阿拉伯糖基,lyx=β-D-来苏糖基,Ac代表乙酰基,Me代表甲基,键上的数字代表键合的位置

随着人们对绞股蓝皂苷成分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的绞股蓝皂苷的不断发现,且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差别。第1类、第4类、第5类、第6类、第7类、第10类和第11类在二十位碳上成环,但是在其成环的类型上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第11类所成的环为含氧的双环。第1类、第4类、第6类、第7类和第10类所成的环为五元环,而其中的第1类、第4类和第7类为含氧的五元环,第6类和第10类为不含氧的五元环,而且即使在含氧的五元环中氧所在的位置也有所不同。第5类为含氧的六元环。此外,碳碳双键的有无和位置也有很大的区别,第4类、第5类、第6类和第11类不含碳碳双键,其他的几类都含有碳碳双键,第1类、第2类、第3类、第7类和第12类的碳碳双键在24和25位碳上,第8类的碳碳双键在23和24位碳上,第9类和第10类的碳碳双键在25和26位碳上。

2绞股蓝多糖的研究现状

多糖也是绞股蓝中含量比较多的化学成分,在研究皂苷的同时,对多糖的研究也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王昭晶等[18]对碱提绞股蓝水溶性多糖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一种粗多糖AGM。经葡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检测其糖分布情况,表明AGM可能由两种多糖组成,其中一种含有结合蛋白质。而且经高效液相色谱确定了AGM的单糖组成为:鼠李糖∶木糖/岩藻糖(其中至少含有木糖或者岩藻糖中的一种)∶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2.43∶1.00∶3.02∶2.59∶3.46。宋淑亮(《绞股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药理活性研究》,2006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对绞股蓝多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共分离出了3种绞股蓝多糖GPS-2,GPS-3和GPS-4,并对其中的两种GPS-2,GPS-3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确定了GPS-2的分子量为10700Dal,GPS-3的分子量为9100Dal。GPS-2成分中含有鼠李糖和木糖,GPS-3成分中含有鼠李糖、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果糖和葡萄糖。

3其它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绞股蓝中除了含有皂苷和多糖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萜类、有机酸、生物碱、多糖、蛋白质等以及锌、铜、铁、锰、硒等微量元素,但是,在最近几年里对这几方面的研究都比较少,对黄酮化合物的研究也只是对其含量的测定和精制上[19,20],目前,除了20世纪80年代报道过的商陆素、芦丁、商陆苷及丙二酸等十多种黄酮类物质外,未见有新的化学成分的报道。

4结束语

研究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绞股蓝的药理活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绞股蓝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在绞股蓝皂苷的成分研究中,发现了多种新绞股蓝皂苷,这些发现将有助于进一步对绞股蓝的开发和利用。此外,对绞股蓝中多糖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重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近几年对绞股蓝中黄酮化合物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由此可见,对绞股蓝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成分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张瑞哲,张常胜,于慧敏.绞股蓝药理及临床作用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00,13(5):295.

[2]任颖,王秋玉,吴泽民,等.绞股蓝皂甙的药理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1,14(5):988.

[3]侯慧丽,傅童生.绞股蓝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6,27(Z1):59.

[4]覃章铮,赵蕾,毕世荣,等.绞股蓝的皂苷成分及资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4(1):83.

篇5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古代文学课程是本科院校中文系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传统课程。从长期发展看,虽然古代文学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但不能否认的是,由于古代文学课程本身的非功利性,不与学生就业发生直接关联,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有所下降。不少学校以此为依据,大量缩减古代文学学时。以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为例,2013年上学期前,《古代文学作品选读》开设了两个学期,每学期48学时,但2013年下学期后,古代文学课程缩减至一个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不仅湖南科技学院如此,其他一些本科院校,甚至以文科为主的本科院校,古代文学课时也大量减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合并,大多数院校将原来分开的《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合并为一门课程,而在学时的分配上,却没有做相应增加,这实际上导致了古代文学课程的减少;二是授课学时的直接减少,在上个世纪前十年,不少院系古代文学开设在四个学期以上,进入本世纪,大多数本科院校缩减至三个学期。但即使如此,许多学生仍然认为古代文学课程太多,希望进一步缩减。

一味地迎合学生的要求,不一定会带来好的教学效果,不少人发现中文系学生不像中文系学生,没有应具有的文气。他们进入工作单位后,也开始面临一系列问题,师范类学生教不好古代文学,文秘类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文采。忽略了中文系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导致了学生参加工作后后劲不足。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矛盾,一方面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兴趣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又要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其实也就是要解决这一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不少学校开始对古代文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改革的结果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复旦大学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现简单介绍如下:复旦大学目前从事古代文献或文献学研究的教师有22人,《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课开课三个学期,合计118学时,6学分。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学科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但在基础课程的开设上,似乎名不副实。实际上并非如此,它除了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大量与古代文学或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主要有:《唐代政治与文学》《中国文学史料学》《文化新诗学》《屈原与世界文化》《中国古代游侠文化与文学》《商人与文学》《中国古典传记文学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论》《中国古典美学》等,另有《东亚古代文学关系史》《东亚汉文学史》《女性文学研究》《中外文学比较研究》等选修课程与古代文学紧密相关。这样的改革,无疑极大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有所专、学有所长、学有所好。

南京大学也是如此,在开设四学期《中国古代文学》之上,又开设了《古代文化史专题研究》《校雠学》《近代学者治学方法》《唐宋笔记研究》《石刻文献学》《佛道二藏文献研究》《辞赋研究》《诗经研究》《楚辞研究》《史记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杜诗研究》等。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也开设了四个学期,另外还开设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先秦韵文研究》《汉赋研究》《研究》《六朝诗歌研究》《陶渊明研究》《宫体诗研究》《唐诗传播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古典文学学术史》等。这两个学校在开设《古代文学》时,同时开设相关选修课程,做到基础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极大加深了学生对所授课程的理解。湖南师范大学则把《文献学》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结合起来,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些高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对于我校中文专业古代文学课程的设置具有一定借鉴和启发作用。湖南科技学院古代文学学科有教师16人,学科建设分四个方向,即先秦汉魏与舜文化研究、唐代文学与柳宗元研究、宋元文学与周敦颐研究及明清文学与潇湘文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作为基础课程,开设了五个学期,除此之外,还开设了专业任选课《中国古代诗词专题》《柳宗元研究》《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课程。古代文学教学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与一些重点院校的中文专业相比,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与地域文化结合不紧密。湖南科技学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所处地永州地方文化丰富多彩。古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四个方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从研究层面看,舜文化研究、柳宗元研究、周敦颐研究、潇湘文学研究在省内乃至国内都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课程的设置却处于滞后状态。除开设了《柳宗元研究》外,其他与地方文化结合紧密、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能与《中国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却没有开设,古代文学的地域特征得不到彰显。

其次,课程重复开设现象严重。《中国古代文学》在本校开设了五个学期,每个学期48学时,合计240学时。这一学时量,是复旦大学和湖南师范大学的2倍多、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1.7倍,《中国古代诗词专题》《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散文专题》等课程虽在这些学校有所开设,但由于他们基础课学时较少,开设这些,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但我校基础课学时充足,所授内容与选修课程重复严重,如《诗经》《红楼梦》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都作了重点讲授,再开选修课程,学生受益不大,故学生在选修课程时,开设的课程学生选课率不高。

再次,应开设的一些课程没有开设。由于师资的缺乏或其他原因,一些基础课程讲授较少,而目前国内研究已经成熟的一些课程得不到开设。如文献学在许多重点本科院校中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立学科,有专门的教师队伍,但在本校,文献学不仅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甚至连课程也没开设,结果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写作论文时所引文献错误百出,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思维条理是否缜密也有重大影响。

针对本校古代文学课程设置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加强与本土文化紧密相关的课程建设,对于已具备开设条件而未开设的的课程,应及早开设。就本校中文专业而言,《舜文化研究》《周敦颐研究》都已具备了开设的条件。《潇湘文学研究》《永州摩崖石刻研究》稍显薄弱,但也可以以教促研,只要有老师愿意开设,就应及早开设。这些课程的内容,基础课程涉及较少,又与永州本土文化紧密结合,可以把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培养学生较好适应永州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是对基础课程的一个有益补充。

二、调整已有课程机构,优化课程设置。对于选修课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现象,可以采取两种办法进行调整。或者缩减基础课学时或学年,或者减去与基础课重复严重的必修课。这样,既能为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以选修其他课程,又能有效避免因授课内容重复而导致学生选课率不高的现象,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在优化课程设置时,要注意师范方向和文秘方向的差别,这不仅要体现在专业限选课上,同时也要体现在基础课的授课上,要适当把握好不同方向的学生在史集作品的讲授上时间分配的不同,从而有效培养出具有不同技能的不同方向的学生。

三、增开专业选修或必修的课程,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一些与古代文学学科关系紧密,与《古代文学》相互补充的课程,如果在师资力量具备或可以具备的条件下应及早开设。如《文献学》《校雠学》等在条件成熟时应及早增设。另外,基础课程较少涉及,但在国内已经成熟的课程可以增设。如《老庄哲学研究》《文选研究》《文心雕龙研究》《敦煌文献研究》《历记小说研究》《禁毁小说研究》《域外汉文学研究》等都是可以增设的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将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6

2内衬筒体鼓包原因

氨合成塔是在高温高压下反应介质为H2和N2中运行的,塔体筒体材料为16MnR时,在高温高压条件,氢和低合金钢种不稳定的碳化物能够反应生成反应,生成甲烷,(FeC+2H2CH4+3Fe)可能在非金属夹杂处发生聚集,使钢的韧性和强度发生劣化,严重的会使晶间断裂,造成钢材的表面脱碳。氢腐蚀会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增加而增高。在高压氢中250℃以上就有可能发生脱碳现象,实际证明,温度对其的影响大于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主要会使氢蚀的作用加速。氢蚀一旦发生都是经过一定的孕育和性能变化过程的。在孕育阶段,仅仅是延展性有所下降,筒体本身的机械性能并没有更加明显的变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此时的延性下降是可逆的。当氢蚀继续加深的时候,钢体的脱碳将变得更加明显,高压甲烷将逐渐扩展成为裂纹,此时就会造成不可逆的变化。一旦钢材中的碳已耗尽,筒体的机械性能会发生急剧下降。氢和碳化物的反应可能表现为脱碳,也可能表现为氢蚀。脱碳仅仅会造成表面硬度的下降。氢蚀则会造成内部脱碳以及开裂。在氢蚀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材料的外观就可能直接观察到破损的迹象。在一定的氢分压作用下,钢中的渗碳体受氢破坏存在着一个最低温度,即钢材发生氢蚀的起始温度,当温度低于起始温度时,氢蚀的反应速度极慢,以至于度过氢蚀孕育期的时间将超过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筒材料在长期承受高温高压过程中存在超温现象、材料本身存在过热情况以及设备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过热必然造成材料性下降。对于筒节而言,并未出现裂纹,在高温高压氢腐蚀环境中,母材较焊接接头发生氢腐蚀的损伤小。当筒体纵缝中的裂纹惯出后,内筒高压介质进入内筒与第一层层板的贴合间隙后形成压力腔,此时内筒也受局部外压作用,由于层板厚抗变形能力远大于内筒,在局部外压作用下,使内筒在该部位发生向内变形,产生鼓包。

3高压筒体鼓包检查情况及原因分析

由于合成塔有外保温层,而鼓包大多发生在合成塔内。为此,实际生产中判断筒体是否鼓包,一般是在更换触媒时发现的。一旦发现氨合成塔高压筒体鼓包后,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对塔体进行全面检查。首先应该测量筒体外壳厚度以及硬度,看筒体外壳在高温材料是否已经发生明显下降。其次是采用磁粉、超声波测温仪来进行详细的测定合成塔的损坏程度。通常情况下,鼓包部位都可能伴有过热现象,如果鼓包处的外壳的颜色已经变为红棕色,那么说明筒体已经发生现过热现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冷却后。相关技术人员进入炉内进行查看时,要仔细观察鼓包附近测温点是否出现了裂缝。同时,应对查阅氨合成塔运行以来半个月的相应操作记录,仔细核对合成塔的压力、温度是否存在很大的波动,一般出现鼓包情况,都是在整个系统的各类参数变化都极不平稳的情况下出现的。经分析,我们能够判断出,高压筒体发生鼓包的原因是由于氨合成塔运行时间较短,生产流程中的各项参数波动值很大,塔内的压力、温度波动氛围超过临界值,化学反应脱碳等综合原因造成了高温高压气体穿过绝热层到达塔壳,过压造成高压筒体部分产生鼓包。

4高压筒体鼓包现场的检测及处理

篇7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49-01

引言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了的诗,其实,建筑比诗更华美,更厚重,更感人至深。建筑不仅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还渗透着由历史积淀而来的人文情怀。任何建筑,反映的不仅是那个时代的建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水平。还折射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审美情趣,立体的反映出时代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古代帝王与宫殿的恢宏精致凸显了皇权的威严与伦理的咄咄逼人;陵墓与坛庙的庄严肃穆昭示着古人对“慎终追远”的重视;叠山理水的山庄、园林,把山、水、石、树融汇一体,又是中国文化追求适意自然与诗意自然的表现;中国古代建筑不张扬的个性,而以建筑群体的和谐为至境,也是中国文化追求有序、和谐的绝佳体现。

1 我国古建筑的历史与现状

我国古建筑大部分采用木、砖瓦和土为主要建筑材料,尽管可以就地取材,但是很容易损坏,特别是木结构的建筑,其具有易燃、易腐蚀的特点,使得古建筑一旦受到火灾及长时间的腐蚀,就会整体倒塌,所以木结构的古建筑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于公元782年建造的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大殿是目前保存下来最为久远的地上建筑,但是此建筑规模很小,而且不能代表唐代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我国木结构的历史相当悠久,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浙江余姚河姆渡的木结构构件,但是大部分比较辉煌的木结构建筑比如秦朝的阿房宫、唐朝的大明宫等均剩下了一些难以辨认的土台。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我国的古建筑被大量的毁坏,比如山西境内的纯阳宫、三清殿、关帝庙、大佛寺,山东的寺庙、古塔等均被毁坏。而且在期间,在战争期间保留下来的古建筑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又被毁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古建筑对于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开始对一些毁坏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我国有名的园林城市苏州在得知常州将对荷花池地区的老街区进行改造后,及时的购得几处古建筑,并进行编号绘图,然后再苏州进行异地复建,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以看出,我国的古建筑正在从被视为破旧而拆除,到被视为新的资源而加以利用开发,实现了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利用,这为我们保护古建筑提供了新的思路。

2 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的古建筑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五千年来形成的建筑形式、建筑装饰等都是中国古建筑历史文化丰富的营养元素,为当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的规划建设、城市环境绿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的源泉。我国的古建筑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沉淀的载体,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的特征,需要我们用科学和发展的视角对其进行继承和保护。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迅速的时代,要研究并充分利用我国古建筑的文化,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以为建设中国特殊的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服务。我国的古建筑总结起来主要体现了如下几种文化:

2.1我国的古建筑一般都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比如依山傍水、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且尽能用丰富的风格和外形表达一种不强求、不攀比的一种地域性建筑历史文化。比如在黄河中游的黄土地带,由于土层厚,土质松软,且雨量比较丰富,曾经遍布森林,这使得古代人用木材和黄土架构房屋得以定居下来,这些房屋大多以木材为构架,以黄土为墙壁,屋顶铺有草泥;而在中国的南方,房屋的建筑材料除了土木外,多采用竹子和芦苇;而我国的山区则广泛运用石材,以条石筑壁,片石敷顶。我国古代这种因地制宜的这种建筑历史文化,对当代的价值就是借鉴古代的这种思想,实现丰富多彩的城市风格。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保护自然环境外,更主要的是根据当地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依据当地的建筑审美和生活习俗进行建筑的建造工作,避免出现在城市建设中千城一面的现象。

2.2我国的古建筑历史文化中讲求秩序,这与我国几千年来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其是当时社会秩序的一种体现。而在当代这个经济和社会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我们借鉴中国古建筑这种秩序的特征的关键是构建科学有序的城市空间。对于当代社会来说,主要的是一个城市要有一个合理的建设规模、适当的城市密度及严格的城市管理制度。也只有在这种科学的秩序的约束下,城市各项生活才能有序的进行,比如,在城市的功能区划定下来后,我们必须服从;区域的容积率确定了,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容积率去进行建设活动,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和谐社会和宜居环境提供必要的保证。

2.3中国的古建筑的结构形式和空间布置都是以人性化为准则,一切为了方便生活,一切从方便生活出发。我国古建筑的这种历史文化价值,对当代的城市化建设有着很深远的影响。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经济和人居,这两个基本功能之中,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居住环境。而在一个城市中要体现这种历史文化价值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上,用满足和服务人民的生活需要作为基本思想,力求创造和谐的居住环境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活环境,在进行各项建设的过程中,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和需求,严禁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人居环境。另外,在城市规划功能的定位上,必须充分考虑人居功能的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但是在城市的功能空间的划分中,人居功能是第一位的,因为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2.4我国大部分古建筑都可以用简朴这个词来形容,这不仅是中国建筑历史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反映。中国古建筑的这种文化,对我们当代仍有很大的价值。比如,在城市建设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大广场、大马路;在城市的绿化上,追求一些名花名木,有的甚至将千年大树从外地移植过来;在建筑的形式上,追求外立面的标新立异,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资源和人力,在运营和维护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违背我国几千年来的简朴的建筑历史文化,也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应严格审核,规范到我们政府倡导的节约低碳的生活上来。

3 如何能更好的继承好古建筑历史文化

我国古建筑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对我们当代社会所具有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前面已经进行了介绍,下面简要介绍更好的继承古建筑的历史文化的两点措施:

3.1对保存到现在的古建筑进行必要的保护,要在保护中进行修缮,这个修缮不是缝缝补补的概念也不是推倒了重来,是保证古建筑的原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古建筑本身,还应切实保护好古建筑周围的那种历史文化氛围。

3.2不能滥用仿古措施,对于新建的工程,除了为配合古建筑及一些个别环境的情况下,需要建造仿古建筑外,应禁止出现克隆古建筑的现象,违背了我国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也与我国政府倡导的因地制宜和简朴的建筑形式不相适应。

4 结束语

中国的古建筑不仅有外观的瑰丽华美,更具深深地文化内涵。无论是小桥流水的庭院,还是巍巍高耸的殿堂,无论是斑驳陆离的雕饰,还是长河落日的雄关,都能于其中品味到历史的沧桑,与古人进行精神的沟通。更是当时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下的一种文化沉淀,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卓新平先生认为,“道”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符号和标志,也是我们所拥有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建议,应该大力弘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道教文化,如道教养生、太极拳、道教艺术等,可以通过“庙会”、“道教文化节”等活动加强与基层社区的联系。

牟钟鉴先生认为,道教文化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它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历久弥新。应抓住历史机遇,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二是重生乐生,积累了内涵丰富的养生文化资源,能直接造福大众。

牟先生还特别提出,道教史上涌现出许多高道大德,不仅识见超群,教绩卓越,而且有大功德于民众和国家,被世人称颂。其中最令人敬仰的是丘处机祖师。他超越了民族和宗教的界域,西行雪山,劝戒成吉思汗,一言止杀,功垂千古。牟先生说,丘祖是历史上一座人文丰碑,值得我们大力颂扬。建议开展较大规模的纪念活动,使丘祖事迹及其精神为普通大众所了解,为世界所了解,以此推动世界和平事业。

刘仲宇先生认为,道教要找好“端口”,更多地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根据自身的文化提出见解和解决方式。

王卡先生建议,道教界要在媒体宣传上加大力度,要增加道教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可见度与认受度,扩大话语权,改变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不了解的人认为道教是迷信、巫术的错误认识。

道教文化的现代价值是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大家认为,道教的尊道贵德、道法自然、齐同慈爱、抱朴守真等思想,有利于减少冲突、制止贪欲、提升社会道德、缓解内心焦虑,让人们重新找回心灵的祥和、安适。

一些学者认为,道教经典的阐释和弘扬是道教文化发展的根本。有位学者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曾经有一个华裔美国人告诉我,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一所美国大学的图书馆中看到了《中华道藏》,觉得一下子找到了根。”有的学者建议,继编纂《中华道藏》和《老子集成》之后,还应进一步整理道教经典,推出更多的道教经典丛书。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和学术界的优势,将道教经典的目录放到网上,鼓励各位学者贡献力量,向其中添加内容,使之越来越丰富。有的学者呼吁,道教经典书籍应该更多地被翻译成英文,以及其他语言,让世界上的人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的学者建议,道教经典的传播应该与时俱进,配以画面、声音等效果能够更加直观地进入受众的脑海。

熊铁基先生认为,要弘扬道教文化,道教界人士本身的素质和形象很重要。他举例说,任会长在台湾讲道,尽管乡音难懂,却由于其道貌庄严、仙风道骨的形象气质,使之自然就受人尊敬。反之,道教界人士若是自己不顾形象,烟酒无度,跟信众成了酒肉朋友,那么宗教本身的神圣庄严感何在?这样的人去谈弘扬道教文化,如何能使人信服?

篇9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217-01

一、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意义分析

(一)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优势

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人层出不穷。继八怪之后,又一批杰出的艺术家登上这个城市的文坛。目前在艺术领域非常活跃的约有80位艺术家,其中扬州本土艺术家大约有60位,从扬州走出去的艺术家有20位左右。他们所从事的艺术形式多样,涉及绘画、书法、雕塑、音乐、摄影、影视制作等。这些艺术家无论从学识还是艺术修养都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他们中有的是职业画家、音乐人等等,有的则是将艺术作为提高自身修养的业余事业。但是无论是专业还是业余,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是令人瞩目的,很多作品不仅为扬州艺术领域增添新生活力,甚至走向了全国和世界,得到了很多奖项,参加过的国内、国际展览更是不计其数。

(二)扬州创建“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给扬州带来的机遇和意义

扬州“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对扬州人民的心灵、艺术感、创造力等会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作用。它的独特性也会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创意产业园区,有利于培育扬州艺术创新活力的土壤,目前扬州正在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创意产业,整合发展漆器、玉器、玩具等创意产业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城市整体艺术创意的氛围。

从扬州古城旅游的角度来说,“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实际上就是以创意产业园区为旅游目的地,依托园区企业开展的活动,以及园区创意企业所营造的创意工作氛围,来吸引游客的旅游活动。扬州是我们著名的现代都市更是历史文化名城,从这一特点出发的话,扬州应该冲破对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等问题的传统认识和狭隘理解,拓展扬州发展旅游业的视野。建立“艺术家创意产业区”会使扬州旅游产业由原来传统的观光型为主向文化旅游转变,最终逐渐成为多层次的旅游结构。相信如果建立了扬州古城“艺术家创意产业区”在未来一定是扬州古城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会给古老的扬州城的旅游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成为扬州市的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有利于古城产业结构的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强劲动力。“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将有力改变目前 “处处三把刀、遍地旅游品”的初级产业模式,为古城的长远发展提供新鲜活力。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必定带动区内其它相关创意产业和服务产业的发展,包括文化沙龙、茶吧、画廊、艺术家旅社,以及适合演艺的广场中心等。因为一个成型的艺术园区自身就具备很多的关注点,不仅可以吸引普通群众的参观,还可以吸引很多不同文化的海外人士来参观。

有利于老建筑、老厂房的充分利用:古建筑和近现代重要产业建筑是扬州古城历史发展的见证,构成城市丰富的文化遗产。目前这类建筑有很多处于闲置或不合理的使用状态。在客栈、商铺、餐馆日渐饱和的状态下,“艺术家创意产业区”将为这些老建筑提供新的再利用方式,这样改造后的艺术区,大多身处在闹市,不仅带有现展的气息,更拥有古城的印记。发展开发老建筑和老厂房是保存扬州城市风貌特色和历史遗存建筑的新模式,不仅可以实现历史文化和旧产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而且对老建筑的艺术史料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结语

“艺术家创意产业园区”可以为艺术家的交流提供最大的平台,包括吸引国内外著名艺术家的入驻、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的艺术家沙龙等。同时,“八怪文化”曾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标志着不断打破窠臼、锐意创新的艺术追求,在国内影响力具有巨大号召力,是全国艺术家所向往的精神图腾。

篇10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149-02

一、序论

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蕴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量信息。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己成为所有历史城市面临的重要课题。一方面要发展经济,进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使二者不相冲突,协调发展,这本身就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目前国家重视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确保文化古城建设有序合理的发展。

韩国虽然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半岛国家,但是却拥有9处世界文化遗产,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很好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一些历史文化古城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并且利用历史文化遗迹和传统文化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的成功保护和开发利用策略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学习。

本文主要以韩国历史古城庆州为例,深入研究韩国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实践经验,探讨他们的发展策略,从中可以找到解决我国古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矛盾和难题的办法,为我国主要的古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庆州古城保护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庆州位于韩国东南部庆尚北道,属于韩国中等城市,庆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中有约一千年的时间(公元前57年至935年)是作为新罗王朝的首都,遍布着新罗时代的文化遗址。庆州是朝鲜半岛历史文化和文物最丰富的地方,具韩国国土研究院调查资料显示,庆州具有指定的国家级、道级文化遗产297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12个文化都市之一,被誉为 “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庆州的佛国寺、石窟庵、历史遗址群被指定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庆州作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其主要特色。庆州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对国内游客,也对海外游客尤其是欧美国家游客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每年都有很多外国人前去参观游玩,进行文化旅游。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又很好的保护了庆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庆州的文物古迹和空间格局得到很好的保存,同时也发挥了对市民的贡献,旅游产业的可观收入也为继续进行文物的管理和修葺提供了资金。进入了良性循环状态。

庆州在古城发展上,首先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永存,庆州是新罗长达992 年的千年古都,拥有最具韩国特点的自然景观以及新罗时代的遗址, 因此在开发中突出其“天然博物馆”的特色。同时韩国政府花费巨资修复了庆州的许多古迹,并将连同庆州及其郊区共214平方公里的地区全部划为历史保护区。为保护古迹和人文环境,庆州不准建造高楼大厦,农村和城镇居民住房多为古色古香的具有民族风格的平房或2-3层的楼房,与整个庆州的文化古迹相相得益彰。因此庆州地区基本保持古都昔日风貌。同时有形与无形资源开发相结合,民间新罗节庆习俗、传统花郎武艺、传统民俗娃娃和韩纸的制作等,很好地展示了庆州的文化旅游特色。

庆州大力保护历史文化古迹,并没有影响庆州经济发展。庆州大力发展有特色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通过召开庆州世界文化博览会、新罗文化节及韩国美酒及糕点宴会等代表韩国的庆典和国际性活动发展成为国际性文化艺术城市。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成为国际性历史文化名城。

三、庆州古城历史遗迹保护与发展规划实践特点分析

(一)国家的法律支持和庆州市政府的主导

韩国国家于2005年制定了《古城保护特别法》,将古城保护上升到法律高度,从文化遗址的个别保护上升到历史文化大环境的保护。庆州古城保护与发展得益于此法律。为庆州的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庆州市城市基本规划成五个区域,历史遗迹保护区、历史景观保护区、开发促进区、新城区、普门观光区,具有不同的城市功能。

庆州制定了具体针对庆州文物古迹保护的相关法规和条例,有“文物保护法”、“都市计划法”、“建筑法”等。比如规定保护区范围,木柱、石柱建筑,从建筑物外檐在地面投影起20-100米内为保护区,王陵、古墓等封土下端起10-100米内为保护区等。还规定了市区内建筑物高度,庆州旧市区内的建筑高度在7米至25米之间。另一方面,通过条例加强对韩国传统住宅区的保护和管理。为了传承韩国传统住宅文化,市政府要求在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几个历史遗迹区周边建造历史文化美观区,即区内各种建筑要按照古时的民宅式样建造。规定建筑物的围墙、大门、屋顶样式、色彩、材料等。这些规定都细致入微的起到对古城建设的指导作用,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另外庆州市的发展也同样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主导。在庆州制定了综合发展规划以后,韩国国家各个部门及庆州市市政府、庆州文化管理委员会、庆州主要公司等共同参与工程的推进,一个部门只负责一个任务,避免平行部门的混合管理,行政管理体制比较完善。同时庆州市古城保护和发展采取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营机制,一半以上的资金都是由政府部门投入,极大的提高了古城开发的运作能力。

(二)妥善解决开发与保护之间产生的矛盾问题

庆州在进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始终做到开发和保护并举。将旧城街区大部分地区都划到特别保护区和历史文化环境区内,强化了对旧街区的保护力度。从个别物的个别保护转向对文物系统的整体保护,旧城区原有遗迹的修复和保护与新城区建设同步进行。庆州禁止对大陵园内古坟的挖掘和开发,禁止在旧城区建设高层建筑,禁止兴建有污染的企业。而现代化高层建筑大多在市外20-30公里的地方。

庆州发展避开历史遗迹丰富的旧城区,遵循新罗王京地区遗留轮廓,营造与地区景观相配合的中、低密度的居住空间。周边的绿地、河流、文化遗迹成为一个整体,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也给居民创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庆州新区的开发成功联合了周边主要城市,如大邱、蔚山、浦项等,发展成为综合新都市。

(三)维护居民利益,引导居民自发进行古城保护

由于韩国是土地私有制,在庆州进行古城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古城很多土地都属于当地居民私有财产,由于刚开始缺乏政府主导,居民乱建房屋,开发混乱。后来在旧城遗址复原和改造过程中,庆州政府注重对居民拆迁的安抚工作,制定明确细致的补偿方案。花巨资分次集中购买居民土地,并在新区进行房屋的加倍补偿措施,很居民利益得到了保护。

另外鼓励居民根据条例规定建造房屋。如果建造的传统韩屋能够显示出传统建筑美感,并有利于保护周边地区景观时,政府则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对独立住宅每平米提供25万韩元(约合250美元),对房屋屋顶的维修每平米提供5万韩元(50美元)以下的资金。这样使得居民在利益不受损害的同时,体会到了古城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和质量的提高,因此自发的加强对古城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并积极支持政府的规划建设。

(四)开展各种节庆活动和博览会,大力进行外宣活动

庆州政府在古城发展过程中,主要是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政府为主导对当地的旅游活动进行宣传。由政府牵头,利用韩国观光公司在海外的分公司,对庆州的古城旅游商品进行企划,包装,然后通过媒体进行报道,通过网络进行宣传。并以文化观光庆典为导线,进行海外市场开发活动。庆州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庆典活动,分布于各个季节和时间,庆典有政府支援和当地居民的参与,各个部门联合对庆典进行策划和旅游商品的开发、销售。并且制作庆州市市政府和庆州文化旅游网站,设有英语、日语、中国语多国语言网页,内容详尽,设计新颖。起到很好的外宣作用。

四、给我国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一)利用先进理念进行古城建设设计长远规划

城市规划对于古城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能够减少很多开发过程中对于古城文化资源的破坏,缓解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各级政府要对相关城市进行全方位的调研与分析,制定符合该城市特点的规划,并带头执行。不仅要有短期规划还要有长远规划,同时确保换届不换规划,保证规划持续进行。合理规划好古城与新城的关系,用新城发展带动旧城的保护和改造,用新城发展弥补旧城空间和功能上的不足,起到互补作用,形成统一体。

每个古城按照自身发展阶段和特点,对于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古城环境、格局等进行不同层次的保护和维护,对老城区要坚持保护、保存和修整结合的方针,对新城要坚持科学合理规划、现代管理模式运营的方针。

(二)加强政府主导和资金的投入

要重视发挥文物部门在古城保护中的作用,多部门进行协作。要加大古城历史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与整治资金投入,同时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开拓有特色的新型产业,探索建立古城保护的补偿机制。同时加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来扩充文物古迹保护经费,从旅游收益中拿出一部分作为专项文化保护资金,既减轻了国家的负担,也实现了文物资源的长久保护。另外政府要出面进行文化产业资源招商引资,吸引港澳台和海外资金的注入。

(三)调动市民保护积极性与参与性

我国很多古城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传播还主要是政府推动,地方和民间都是配角,积极性还没有被激发出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广大民众应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古城的保护和传承。古城举办的各种旅游节和文化庆典活动,应以民众为主体,让民众找到节日文化主人的感觉,进而投身到古城历史文明对外传播的队伍中去。政府应打造广大民众对于所在城市的自信力和自豪感,使广大民众自发地调动起积极性,投身到古城保护和建设行列中去。

(四)开发各种旅游产品、加强外宣

针对古城自身历史资源特色,开发各种旅游产品、策划各种庆典活动,政府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这些产品和活动的包装、广告策划,拓宽传播途径,有效利用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体积极向国内外进行宣传。进一步扩大古城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古城的发展中。

参考文献:

[1]庆尚北道.庆北圈观光开发计划[R].2002.

[2]韩国观光资源部.庆州传统文化中心城市的观光发展构想[R].2009.

[3]王景慧、阮仪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