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设备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物资设备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物资设备管理论文

篇1

2目前电力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采购流程不规范

现在在有些电力物资管理中,由于采购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出现了采购权限交叉混乱的情况。在有些电力企业中,出现采购物资权力随意使用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些非管理人也享有采购物资的权力,这样就违背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采购人员对其所采购的物资并没有进行分类工作和及时记录,这使得电力物资管理的数据造成缺失,因而其准确性可靠性也非常有限。如果电力企业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很容易造成所需物资没有得到,而不需要的物资却又出现积压的的状况。这样浪费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人力资源。造成工程建设超出了预算成本,重要的是这种不良的风气使得许多工作人员都受其影响,这样一来,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必然会受到制约。

2.2采购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没有经过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在许多电力企业中,缺乏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物资采购价格的标准体系,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就容易发生“乱”的现象,而这些“乱”的现象重要归咎于外部监督与制约的缺失。除此之外,在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中,工作的分工还不是很明确的,经常出现一个采购部门多种职能的情况,采购部门在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同时,还要负责进行采购,这样就会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漏洞情况,造成物质采购工作受到影响。其次是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不仅缺乏相关供应商的信息,也没有为与供应商进行合作而建立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的信息不全面就导致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的质量相对较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获得完善的必要性。

2.3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不仅存在着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且其现有的管理体制的中也时常有着自相矛盾的地方。尽管许多电力企业都在反复强调,要提高库存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闲置物资,但是这一措施在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其首要原因是仓库的容量是有限,这就使得电力物资的仓库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也正因为仓库的闲置物资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就使企业的物资堆积积少成多。由于一些物资有着硬性的规定,使得物资使用单位宁肯开销再去买新的物资从而达到硬性的规定,也不去用那些闲置物资。相对许多电力企业来说,减少和限制物资与达到资金完成率是相矛盾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把限制物资合理应用与资金完成率的提高,这两项要同时完成的难度是很大的,必须舍弃一种才能达到另一种,这样的情况就加大了电力企业的闲置物资管理难度,要想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在电力资源的实效性上严格把关。

3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效性的措施

3.1有效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有效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能够提高其实效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立足点就是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它需要做到的是全局兼顾,因此资产的规划、建设、采购和技术改进等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这些问题都是作为全局的基础存在的,应该运用优质的管理理念把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到最低范围。电力物资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进行成本的分析和决策工作,最后确立适当的技术标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也需要进行计划,唯有此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电力运行设备急需一个完整的判别制度,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益处,它能准确判别其电力设备的回收价值和再利用价值,为电力物资管理实效性提供依据,

3.2强化物资仓储管理能力

应制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岗位责任责、物资仓储管理流程等。将企业项目所涉及的物资材料详细的列明其中,按照分类录入物资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化出入库管理,建立物资软件信息共享平台,在系统中工程管理人员能随时了解物资存放地点、仓储状态、出入库数量、责任人等情况。在进出环节上,保管员应该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每天对物资进出、耗用情况与存量进行详细的核对,了解各种物资的实际耗用量与存量。定期组织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现代的库存管理关注的重点是存货地点、存货内容、货物种类和储存方式以及仓库如何搭配等内容,其根本目标是谋求-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使得总成本最低。现代企业运作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保证企业物料的供应和产品的分配像流水线一样顺畅,使库存周转迅速。在电力建设中,由于工程工期紧,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保证供应,通常增加库存量,库存量的增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对企业资金的极大浪费和不能有效节约成本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极易造成物资积压,增加了资金占用,使资金周转不畅。逐步推行零库存管理方法。生产企业请供应商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库存物料,既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及时供应,又可以大大减少物料库存资金占用。利用这种寄售库存,企业力求把维护库存的费用转移给上游供应商,而仍将保持同样的安全库存,即实际上供应商“拥有”库存。

3.3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采购、运行、维护、技术改进、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通过确立适度的技术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达到最优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电力设备的运行、检修、故障等台账资料,为鉴定退出运行的电力设备是否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以及评级定价提供依据。

篇2

(2)从医院所扮演的角色来说,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属于社会公共卫生服务,为患者解决各种疾病,而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则是医院进行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医院只有不断加强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提高药品物资设备的可靠性和高质量,才能有效为患者解除各种疾病;反之则有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的根本权益,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加强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对策措施

在当前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医院要进一步从多个层面入手,来加强其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的水平,笔者认为,医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采购人员基本素质

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人员直接从事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工作,其责任感、职业道德、安全采购的意识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的质量高低。因此医院首先要提高医院物资科等专门从事医院药品物资采购的科室领导的观念,首先提高其领导安全采购的意识,然后再对采购工作人员进行安全采购的教育、宣传,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医院安全采购的文件、规定等,不断提高采购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敬业精神。

(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完备系统的采购规章制度是有效保证采购工作流程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医院有关部门应该真正完善当前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的规章制度,例如关于审批制度,要严格做到所有的药品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必须得到医院有关部门的审批,未经审批不得私自进行采购工作;关于药品物资设备采购计划制度,为加强医院采购药品物资设备等的针对性,提高有关采购资金使用率,防止浪费的情况,应进一步严格药品物资设备等的采购计划制度,各个科室应该按月或者按季度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汇报有关物资或者设备、药品等的使用情况,以增强医院采购部门进行后续物资采购的针对性,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率;同时,设立专门的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管理专门机构,层层把关,实际工作中要将责任切实落实到每个科室每个人,做到各尽其职、人尽其用。同时要提高该部门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该部门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三)完善药品物资设备采购过程中的监管体系

完善的监督体系对于有效加强医院药品物资设备的采购质量来说不可或缺。医院应该成立由有关领导亲自牵头的采购监察小组,对任何一项采购工作要进行从计划制定、论证到合同签订、合同履行等全过程的监督,要严格把关采购药品入库时的质量,坚决杜绝将假冒伪劣产品入库,对入库的药品以及物资设备要严格记下有关信息,以方便事后核查;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采购工作,遇到紧急情况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进行汇报,自觉接受采购监察小组的监督,要严格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能有据可查,实现财务管理的透明化、高效化。

(四)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对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的过程进行信息化控制

众所周知,人为控制医院药品物资设备采购入库很容易发生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良事件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医院药品物资设备等的入库,也就是说人为控制下很难彻底做到对采购回来的药品、物资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医院药品物资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医院药品物资设备准入质量审核系统,建立医院内部药品物资设备管理数据库,对药品物资设备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利用这些信息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医院有关物资采购管理的水平。

篇3

2.国际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的特点分析

已有的工作经验证实,从国际项目的角度上来说,设备物资管理工作开展中由于受到了地域的限制,且往往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除了具有国内设备物资管理种类繁多、规格复杂等方面的特点以外,还受到管理地点特殊性的影响,呈现出了大量的全新特点。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当前所负责建设的国际项目大多处于经济条件不发达或欠发达的地区,项目建设期间相关设备物资供应回旋余地较小。2)由于项目所处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决定了项目施工期间大量设备都需要通过国内采购并运输的方式供应现场施工。在国内、国外物理距离的作用之下,管理难度明显增大。3)由于我方工作人员对于项目建设地区的环境条件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导致设备运行期间的故障原因分析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容易发生故障的配件以及物资数量以及需求时间难以得到准确的预测。

3.提升国际项目设备物资管理的主要措施

3.1对设备物资的合理配置

在对设备型号进行选择以及设备配备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遵循工程项目的工作性质不同,工作量以及施工条件,对各种品牌、不同型号设备在一般使用过程当中的性能优劣,以及可适用的工作条件进行全面审核,使设备的型号与品牌选择更加的切合实际。避免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因所选择的设备型号不合理,数量不充足,或者结构配置不科学等问题,而造成施工期间的缺陷。例如,在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具有点多面广、结构分散、以及战线较长的特点,为了遵循这一特点,就需要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设备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满足现场工况,操作维修简便,且价格适中的设备,而不能一味的追求先进,智能,或者是价格低廉的设备,避免造成隐形浪费的问题。

3.2对设备物资配件的管理

国际项目开展过程当中,设备物资的完好率将直接对设备运行性能产生影响,设备完好率的提升决定了相关设备是否能够在性能理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投入到项目建设的过程当中。结合以往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若项目建设所在国家对相关设备的配件购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则在设备采购的同时,除了需要做好对设备供应商所提供随机配件的登记与保管工作以外,还应当额外配置一定数量的配件(特别是项目所在地难以直接取得的设备)。除此以外,三滤和易损件也应当作为配件管理的重点内容,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定的采购配置比例。一般来说,建议按照8.0~12.0%×设备采购总价款的标准来制定设备配件的采购计划。同时,在二次采购工作当中,可以根据设备物资的现场使用情况做灵活的调节与补充。若易损件发生损耗或使用,则需要尽快采购相对应的易损件,补充库存。除此以外,在对项目设备以及关键配件进行维修管理的过程当中,为了遵循信息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建议设备物资管理人员在国际项目的整体管理框架下,建立专门的管理数据库,以便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与设备配件相关的库存信息,对不同类别配件的使用范围,使用频率,以及使用寿命进行系统分析,量化各类设备追加库存的数量与时机。这些指标的选取与日常工作中所积累的工作数据密切相关,会对整个项目的设备管理工作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开展质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3对设备物资的保养记录

由于当前国际项目的建设市场当中,公司大多要求在职工选择上尽量遵循就近化工作原则。因此,项目设备物资管理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操作人员以及维修保养人员大多都是雇佣项目所在国的当地员工。这一规定下,当地员工难以培养其对机械设备操作、维修保养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致使相关工作的完成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此问题,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改善国际项目设备物资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我方设备维修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对机械设备的主动性维修,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机械维修工程师担任项目设备物资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岗位。除此以外,还需要建立一对一的维修工作档案,将维修档案与机械设备对应起来,记录该台机械设备在使用期间的保养信息以及维修信息。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落实与设备运行工况相关的统计工作。若设备管理期间出现操作人员的更换现象,就需要完善相关的交接手续。同时,我方所派遣至项目施工地区的设备管理人员还需要集中了解项目建设地区有关设备、配件、以及维修的资源,结合设备构成情况以及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周期,综合比选,形成最优化的设备维修保养方案,确保设备性能达到理想状态。

3.4对设备物资出口退税的管理

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为了能够进一步鼓励我国国产品牌走出国门,通过外部销售的方式实现出口创汇,同时达到提高我国国产机电产品以及机电物资设备国际竞争力的目的,在国际项目物资设备管理中还需要重视对出口退税的管理工作。在现行规范性条款当中有明确的规定:我国当前对出口的国产机电产品以及相关物资可依法实施出口退税,遵循的出口退税税率在14%左右。同时,按照国内设备物资占项目总工程造价20%的比例来看,退税部分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整体工程造价的近3%比例,由此可见,对于国际性的工程项目而言,在设备物资管理中重视出口退税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从设备物资出口退税管理的角度上来说,可以通过改变设备物资采购支付地的方式,在采购方退税以及销售方退税两个层面中进行选择。若项目建设方自身就具有对外经营的权利,可以在与乙方签订施工合同的过程当中,直接计算受到出口退税因素影响后的价格,并将其作为合同最终签订时的工程价款。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利用退税时间与支付时间上的差异,节约财务费用,另一方面能够解决项目建设初期投资紧张的问题。

篇4

关键词:

设备管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现状;对策

近年来,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各种先进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成为医院各类诊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硬件设施。可以说,临床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疗设备的发展,甚至是决定性作用[1]。医疗设备数量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设备管理工作,如何指导临床医技人员正确使用医疗设备、如何进行设备的保养维护与故障维修,如何及时做好设备更新与升级,保证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助推医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成为设备管理部门面临的重点工作,也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新课题[2],而医院从事设备管理的人员在其中则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大多数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发展并不乐观,学科建设以及人员培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等,导致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处于滞后状态,严重影响医院发展。

1设备管理部门与人员现状分析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主体是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全院医用设备的维修、维护、保养以及使用监管工作。医学工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在大多数医院的定位不是很统一,有的定位为医技科室,有的定位为行政职能科室却未能充分发挥管理职能,有的则直接定位为后勤保障部门[3-4]。以某三甲医院为例,该院将全院除药品外的各类医用、民用设备与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成立设备、物资管理部门,负责全院设备维修维护、采购以及物资保管、配送等工作。目前该院实行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医学装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具体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牵头,党院办、财务部、医务部、护理部、信息中心、人力资源与发展改革等多部门共同参与。但该委员会较为侧重设备的购置管理,对于设备购入后的使用、保养、维修并未给予充分重视。

1.1设备管理部门在医院的整体地位不高,不受重视一直以来,设备管理部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家普遍认为医院的主体是医疗技术与医护人员,认为医用设备仅是医疗事业的补充[5],而忽略了其作为医疗技术载体的重要作用,致使设备管理工作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设备部门仅负责简单的定期保养与故障维修,忽略其管理职能。长此以往,设备管理规划、专业人员配置、先进技术培训、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等得不到充分重视与规划,重医轻工的思想势必会影响设备管理从业人员积极性。

1.2设备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在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属于辅助科室,其业务人员的配置与补充远远不及全院各类设备的购置与更新速度快[6]。据统计,该院目前拥有总价值超过8亿元的医疗设备,仅配置医学工程技术人员13名。这13名工作人员承担了全院临床、医技以及与科研教学相关的全部医用设备维修维护工作,以及全院电脑、打印机、电视、冰箱等民用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其中,有5人分别专项负责计量管理、手麻设备管理、制冷手术净化气体管理以及电视维修,其余8人负责其他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并有一人兼任维修配件采购,平均每月记录在案的维修工作量近500台件。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工作处于超负荷状态,不利于保证工作质量。

1.3设备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医院对临床医护人员的招聘要求相对较高,而对设备管理类辅助人员的招聘重视不足,招收门槛较低,用人标准相对宽松。例如,该医院设备管理人员中,医学工程专业出身的人员仅1人,其他均为相关专业或电工、机修工转行。学历构成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6人,约占2/5,2人正在攻读工程硕士学位;大专与中专学历5人,约占1/3,其余学历较低。这些技术人员大多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其业务能力主要是靠日常工作中边干边学,积累经验锻炼出来的。随着医院不断发展,对设备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设备管理较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不再仅仅满足于设备维修维护,要在全院设备统筹管理上下工夫,保障设备安全、有效运行,降低故障率,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目前该院现有的设备管理人员仅限于掌握一定的实践知识,能基本做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发展后劲不足,暂时难以具备全院设备统筹管理意识与能力。

1.4工程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机制欠缺目前,多数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仅限于工作福利、考勤管理、职称晋升、人事调整等,而非员工智力资源的培养与开发,在为医院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方面缺乏作为[7]。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多重视医院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对于设备管理等辅助学科基本不在规划范围。加之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少、任务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得到很好的进修、学习机会,其技术更新速度远不及医用设备技术更新和医院引进先进设备的速度,人员学习培训的投入与设备更新升级的投入严重不成比例。工程技术人员无法独自完成大型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而需借助厂家工程师,从而增加了维修成本,也阻碍了技术人员的进步与发展。

2对策与建议

2.1医院加强对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视程度医院要对设备管理部门给予充分重视,真正认识到设备管理人员在现代医院管理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现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类医用设备在临床诊疗、护理以及科研上的使用价值越来越高。要充分发挥医用设备的作用,医院应重视设备管理从业人员的进步与发展,从人员招聘到继续教育,从学科建设到科研投入,从工资待遇到职称晋升等,缩小与临床医护人员的差距,重点加强人才培养,防止人才流失,提高管理水平[8]。

2.2完善人才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针对设备管理部门的人员招聘,应严格制定用人标准与招聘计划,限定专业背景,尽量避免从临床或者后勤部门吸纳人员,加大引进医学工程与设备管理专业人才的力度。同时,对于新招聘人员实行试用管理,在试用期间对基础知识、动手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把关,并于试用期满后进行考核,征求科室领导及带教老师的意见,确定留用与否。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管理队伍的基础水平,为日后更好地从事设备维修、维护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3加强继续教育与学习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与管理水平现代医用设备是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物理技术、光学技术、超声技术等一系列高精尖技术的综合体现[9-10]。据报道,现代高新科技在医用设备上的应用仅次于航天技术,医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面对现代化医用设备的精密与复杂,对技术人员知识范围的要求越来越广。现今从事设备维修维护工作,应具备的技能除了熟练掌握焊接技术、各种基本元器件的性能与测试方法、测试设备的使用、设备的基本拆装、阅读原理图、维修安全知识等技术能力外,还应掌握英文阅读翻译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事件的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11-12]。为紧跟高精尖医用设备的发展步伐,更好地从事维修维护工作,医院应拓宽学习渠道,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各种学习、进修和参加专业技术培训的机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工作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维修质量与速度,保证医疗工作有序进行。此外,设备管理人员在做好日常维修维护工作的同时,还应学会事事总结并加以提炼、撰写论文,并多与临床科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3-14]。这个过程,既促进了医院设备管理的进步,也使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2.4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促进设备管理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医院将文化建设融入医院的各项工作当中,实现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转变。医院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范[15]。一群人如果具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未来、共同思考问题的途径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原则、指导思想与方法,那么所有这些共同点加起来就是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医院文化也是一种管理,可以借助文化的建设促进设备管理的提高,着眼于优化设备管理人员的价值观念、思维意识、行为习惯等。同时,将文化建设与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职责,以及日常工作过程、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充分发挥医院文化的正功能,指导设备管理健康发展,更好的地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发展的瓶颈在于人员的管理,就当前的形势看,主要应从学科建设、人才准入和学习培训3方面进行改进,这需要医院管理层面政策支持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自身不断地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16]。通过人员队伍的建设,使医院医疗设备保养和维修状况得到很大改善,以保障医院正常有序的运行,更好地促进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正祥,葛建新.浅谈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学装备,2012(3):57-59.

[2]黄剑女.加强医疗设备管理提高医院效益[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9):886-887.

[3]王芳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建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1):42-43.

[4]李帅帅,李宪军,施安,张恩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现状及对策[J].医疗装备,2009(3):50-51.

[5]王希林.浅析医疗设备维修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3(6):694-695.

[6]黄高峰,李争.关于医疗器械维修管理的建议[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63-65.

[7]易少华,唐月红,姜小明.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1(4):38-39.

[8]王波,马志军,万桐林.将医疗卫生装备纳入医院质量控制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医疗卫生装备,2011(8):109-110.

[9]唐光勋.医疗器械维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学装备,2012(8):55-57.

[10]端木俊.医院医疗器械的维修与管理刍议[J].医药前沿,2012(10):307.

[11]张际州,陆钢,万国锋.大型医院的设备维修现状与第三方服务合作模式探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3):50-52.

[12]陈雅楠.医疗仪器维修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J].中国医学装备,2012(3):44-45.

[13]张利,陈毓梅.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2(21):301-302.

[14]娄志亮,杨恩才.浅谈提高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业务素质[J].医疗设备,2013(5):60.

篇5

0引言。

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项目管理提高盈利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项目管理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力图从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角度阐述成本控制的几点看法。

1开源节流。

作为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一是要认真履行已签订的施工承包合同,完成各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争取最大收益;二是要强化物资设备管理和劳务分包管理,提高施工质量,降低物资消耗,节约开支,是为节流。

1.1开源、增收。

开源、增收措施的业务对象是业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承包合同、优势单价、技术与造价有效结合。

(1)合理利用承包合同中有利条款。承包合同是项目实施的最重要依据,是规范业主和施工企业行为的准则,但在通常情况下更多体现了业主的利益。但这并不是说成本控制人员在合同条款有效利用方面无所作为,合同的基本原则是平等和公正,汉语语义有多重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也造成了部分合同条款可多重理解或者表述不严密,个别条款甚至有利于施工企业。这就为成本控制人员有效利用合同条款创造了条件。在合同条款基础上进行的变更索赔,依据充分,索赔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建筑招投标制度的实行,施工企业中标项目的利润已经很小,个别情况下甚至没有利润。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否依据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变更和索赔,成为项目能否赢利的关键。

(2)合理利用优势单价。优势单价是指中标项目中利润空间比较大的合同单价。众所周知,我们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中标后谋取更大的利润,会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方法,尽量提高变更可能性较大(主要指增加工程量)的项目的利润空间。这些利润比较大的合同单价就是我们的优势单价。

合理的利用优势单价,就要求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尽量利用设计变更等条件,增加优势单价的工程数量,从而谋取更大的利润。

我们知道,工程施工中实现设计意图可以有多种的方式,它们各有优缺点,常常是多选一的问题。例如基础工程,我们可以采用浆砌块石、浆砌片石、干砌块石、片石混凝土浇筑等多种方式施工,均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当然上述方案有的造价高,有的造价低,有的施工速度快,有的施工速度慢。施工企业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尽量选择利润空间大的方案进行施工,充分利用优势单价,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3)技术、经营紧密结合。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一直是成本控制领域重点强调的问题,但在实践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制度化的程度,甚至存在严重的脱节。

技术与经济紧密配合应体现在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对于如何确定项目施工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设计单位在施工经验方面与施工单位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确定合理的设计变更方案时,往往要充分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的意见,甚至会要求施工单位技术人员首先提出设计思路,这就为施工企业谋取合理利益创造了条件。而技术人员因自身工作特点的限制,所编写的施工方案偏重于考虑方案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虽然能够完成设计要求,但从成本角度考虑,却不是最优化的,甚至在完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大大地缩小了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忽视了方案是否能够实现企业的利益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控制人员参与施工方案的制订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技术人员应首先提出能够达到设计意图的几套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比较论证,并将论证的结果作为确定施工方案的量化依据。施工单位提出的施工方案,应在便于施工的情况下实现利益最大化,避免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情况出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是最为显著的。上述第(2)条中,建议业主采用片石混凝土浇筑基础的例证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1.2节流、节支。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要做到节流、节支,首先必须推广项目成本核算制度,利于降低消耗、节支增效,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从人、财、物的配置入手,据工程施工实际考察结果反馈,结合行业统一定额,制定出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成本核算定额,逐级进行部分成本核算和全成本核算。②实行多种分配方法,对主要工程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和管理费进行核算与分析,人工费管理实行基本工资、产值工资和效益工资相结合;材料费管理实行以内部核算定额消耗为基准,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③机械费的管理实行以设备运行费为基准,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率。④把主辅材料消耗水平和费用支出与完成工程量挂钩,严格进行考核奖罚,从而增强作业队的成本核算意识,做到减少超挖、节省材料、提高工效,同时,在各作业队建立利益激励机制,设立目标激励奖和安全质量专项奖。⑤在实施核算制度过程中,逐步建立成本分析的核算反馈制度。由财务部门对工程的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成本核算,分析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利润状况,反馈信息用以指导施工生产,完善成本核算操作程序。同时,应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如施工工期、进度安排等),适当调整定额,实施成本核算、定额分配等。

这样运作的益处有三个方面:一是明显降低材料消耗,直接成本减少,过程控制严格;二是实施阻力小,能够循序渐进,边摸索经验边进行,为全成本核算和采用其他成本控制方式打下基础;三是使人力、机械配合等各项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同时增加了分配的透明度,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企业理念的培养。

节流节支的重点工作是加强项目材料费用和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

(1)材料费用控制。材料费用在项目成本中往往占有很高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不低于50%。材料费用控制是指对施工项目消耗的物资材料进行数量和价格控制,将物资材料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是成本控制人员的工作内容之一,本文进行重点阐述。

一般说来,施工企业现在对材料消耗数量控制的主要措施是“限额领料”。根据此额度分阶段控制材料消耗数量,确定材料消耗的额度。限额领料中的“额”,通常都理解为定额,即根据定额数量确定消耗数量。笔者认为,这种理解比较片面。材料消耗数量当然要参考定额消耗量,但不能完全机械套用。首先,施工项目的差异性决定了定额无法全面反映不同的工程特点,其次,定额是社会劳动力综合平均水平的表现,管理水平不同的施工企业,相应的材料消耗水平也是有区别的。定额的材料消耗数量甚至材料种类不是适用所有具体的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项目还可能差别很大。所以,作为一个成本控制人员,应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参考定额数量,合理确定材料消耗额度。

计算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量很大,对成本控制人员的要求很高,成本控制人员除了熟悉定额和现场情况外,还需要了解施工工艺,常常出现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情况。目前通常采用的解决措施有两个:一、将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工作转移到工长,这样一来解决了商务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促使工长将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施工成本方面,增强了材料节约意识。但也存在工长为避免施工材料紧张,影响施工进度,将材料消耗额度放的比较大不利于材料消耗控制的问题;二、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控制。分主要部位进行材料消耗数量计算是将工程分成几个主要部分,以这种方式对限额领料进行简化,减少了成本控制人员工作量,但控制工作不够细致,易造成材料消耗超耗,所以必须配套现场检查措施,杜绝浪费现象。

建议采用的材料消耗数量控制方式:根据项目特点分块,以块进行消耗量控制,块的范围不能过大;要求工长在提出材料计划的时候进行材料计划数量的计算,并附上计算书,供技术人员审核。成本控制人员审核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是否正确,以及材料损耗的额度是否合理。其中,损耗额度的审核比较简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工长加强协商就可以了。但审核工程数量是否正确的工作就比较烦琐。笔者建议项目成本控制人员提前抽时间集中突击计算各个部位的工程数量,并按照部位编制成表格形式。这样,审核材料计划确定材料消耗额度的工作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

当然,材料消耗数量的控制必须配套一定的奖惩措施,节约了要进行奖励,非必须原因超耗浪费要承担责任,提高节约意识及积极性。建议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制订具体的奖惩措施,并严格控制采购库存量,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修旧利废,降低库存。

(2)劳务分包费用的控制。纯粹的劳务分包费用在项目成本中的比例比较低,通常情况不超过15%。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劳务分包费用通常会包含一部分施工企业不易进行控制的小型机具和易耗材料费用,增加了一定的费用控制难度。施工企业进行劳务分包的时候,除了劳务谈判确定分包队伍外,经常采用招标方式确定劳务队伍,这样对项目部以合理低价选择优秀的劳务队伍是有利的。

在这里要强调合理低价,劳务市场现在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某些方面竞争比建筑市场更激烈,并且劳务市场发育不成熟,劳务队伍水平能力也参差不齐,许多劳务队伍根本就不具备承担亏损的能力。为生存下去,许多竞争能力不足的劳务队伍被迫进行低价投标,并且是低于成本价投标以维持运转。劳务分包本身利润空间就较小,劳务队伍在其中的回旋余地不大,低价中标后,为完成合同,或者尽力压低劳务人员工资,造成劳务人员劳动积极性低下,或者与施工单位尽力纠缠,利用一切机会提高要价。在这些措施不能奏效、出现无法承受的亏损的情况下,劳务队伍只能消极怠工,拖延进度,甚至停止施工,逼迫施工企业满足自己的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对施工企业和劳务队伍两败俱伤。施工项目进度滞后,无法保证工程进度,对企业自身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劳务队伍出现亏损,生存空间被进一步缩小,可能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一、施工企业尽可能采纳比较有竞争力、有信誉的劳务队伍参与施工;二、不要无原则压低劳务分包单价,要对劳务分包的成本做到心里有数,避免吸纳低于成本价的劳务队伍进场施工;三、可能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奖励协作队伍,规定在施工质量、进度、安全达到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协作队伍可获得奖励,以提高劳务队伍施工积极性,使企业、协作队伍达到双赢。

2严格过程控制,加强成本管理。

“过程是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人员、资金、设施、设备、技术和方法)和活动。过程管理,主要是侧重于对动态形势的活动的认识、控制和优化”。充分地利用资源,最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及时准确地克服不利因素,求得相对高质的管理效果是过程管理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