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混凝土施工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2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产生裂缝是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施工人员需要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一般来讲,裂缝会降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同时还会为混凝土和杂质物质接触,造成混凝土的腐蚀,从而影响整个建筑结构。通过研究表明,混凝土会产生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过大,由于较大的热胀冷缩,使混凝土结构产生不均匀的收缩和舒张从而产生裂缝。当然,由于地基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也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从具体的施工过程来看,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混凝土的配比比例不合理以及搅拌不够均匀,这就造成混凝土水泥浆的大量流失,会使模板表面没有清理完全,出现麻点、凹坑,甚至模板局部出现蜂窝状的窟窿,这种模板是不符合标准的,在较大的昼夜温差下,就会出现严重的裂缝。裂缝会对混凝土设施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要密切关注混凝土的开裂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3管理问题施工中的管理问题也是工民建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就当前混凝土施工现状来看,某些施工方确实存在质量低下,施工技术欠缺的问题。同时监督管理人员未按行业规范进行施工验收,特别是对重要施工部位检查不力,给整个建筑工程留下了很严重的隐患。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在准备工作不够充分,有些建筑结构设计单位一位追求经济效益,并不看重施工质量。建筑施工监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不能发现建筑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隐患。不能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提出解决方案,对施工工程质量不能严格把关。单位领导不够重视施工监管工作,致使很多监管人员消极怠慢,甚至出现消极渎职的违法行为。
2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措施
2.1加强对混合料的制备的控制在混凝土配置过程中,搅拌是一个十分重要配置环节。从搅拌的过程来看,搅拌机的优劣决定了搅拌结果的好坏,由于不同类型的搅拌机其搅拌的程序和规定也不同,质量过硬的搅拌机在搅拌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提高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所以施工单位必须委派专人监督混凝土的搅拌工作,完善混凝土的搅拌制度,把握搅拌料的先后投放顺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因此,施工人员在惊醒混凝土搅拌工作时要首先确定搅拌物料的投放顺序,控制搅拌时间,采用次数投料法和次数加水法,来不断提高搅拌机的搅拌效率,提高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从具体的搅拌技术来看,在搅拌和混合时,严格控制搅拌物料的粒径,首先出去搅拌料中的过大颗粒,这就需要合理调整振动筛的震动速度和孔径,保证经过筛选后的物料符合标准。在物料搅拌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搅拌时间,较少矿粉的用量,及时控制搅拌温度,减少混合料中的花白料的产生。同时在搅拌过程中,要根据物料的品种来使用不同的搅拌方法,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搅拌机的数量。这样可以有效节省开支和混合料的浪费。
2.2提高混凝土的配置技术混凝土的配比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也是施工准备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混凝土主要是将水泥、石砂、添加剂和水进行混合搅拌形成的。在混凝土配置前,要根据混凝土的品级严格检查,保证配置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安全性。在混凝土配置中,严格检查各个混合料的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在配比过程中,不能依据经验进行配比,要依据相关规定,根据不同混合料的各项性能,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再进行配比,保证配置的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强度、耐久性和防坍塌度。
2.3加强施工监管工作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来规范建筑行业的发展,所以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进行混凝土施工,所以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及时进行工程项目验收,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这就要求广大混凝土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严谨认真,全面考虑建筑物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点,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和验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物中的安全隐患,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
混凝土用水要符合设计要求,一般正常的饮用水皆可使用,但工业废水不能用于混凝土,对于水质一些物理指标要符合混凝土的用水标准,水中所含物质及pH值等要确保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及强度产生影响,也不能引起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
1.2骨料
混凝土骨料主要是由一些砂石组成,总体可以分为细骨料及粗骨料,对于不同的骨料要分别堆存,严禁混杂在一起,且不能混及泥土,对于骨料的选用要按设计要求,在经监理人批准的料源生产上,一些含有活性成分有骨料,要经过试验进行论证,符合设计要求才可以使用。细骨料要求细度模数在2.4~3.0区间内,砂料级配良好,坚硬干净。粗骨料一般都在大粒径料,有两种级配,二级配骨料粒径是由5~20毫米和20~40毫米两种骨料组成,三级配则是在二级配的基础上加40~80毫米粒径的级配骨料,二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40毫米,三级配最大骨料粒径为80毫米。级配的选择应通过试验确定,但必须要满足设计的抗压、抗冻、抗渗标号和其他一系列技术要求。
1.3外加剂
外加剂是混凝土施工中常用的一些化学制剂,主要是强化混凝土的一些特性,根据不同的功用,包括减水剂、加气剂、缓冲剂、速凝剂和早强剂等。在使用中要根据工程的施工需要合理添加,结合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及配比情况,通过试验后,确定外加剂的用量,不可随意增减用量。
2组料配合比的控制
2.1配比试验控制
混凝土的各种组料因其生产时间、各自的性质、施工工艺、自然环境等条件都是动态的,所以每个工程项目,甚至同一项目的不同工序及施工时段所用的混凝土配比都不尽相同,混凝土配合比必须通过试验选定,试验后一周,要把试验数据报送监理人。施工人员按设计要求进行原材料确定,在监理人的现场监理下,完成原料取样,然后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试验后达到工程的设计要求,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
2.2配比调整及坍落度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觉得配比不合适,需要改变配比关系时,必须要重新得到监理人批准后方可进行,不得擅自改变组料的配比。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要根据项目的性质、钢筋量、施工工艺、环境温度等条件综合确定,尽可能采取小坍落度。
3拌和过程
控制拌和过程中,要严格按配比进行配料,不得随意更改,对于各种组料的配比,要进行准确的计量,按体积或按重量标准进行计量时,标准要统一,不能一时用体积,一时用重量。另外对于拌和过程中不定期抽查,严控搅拌时间、上料顺序、混凝土坍落度、混凝土是否离析等情况。较大工程中,尽可能采用电脑计量搅拌站,确保计量准确,避免人为干扰过多。
4浇筑过程
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前期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浇筑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浇筑前要检查地基处理、模板、钢筋、止水、预埋件和观测仪器等设施埋设和安装这些工作都是否准确到位。另外监理人员还要对人员配备、水电保障、振捣器械等进行检查,确保准备充足,气候、温度、运输等一些都无差错后才可以进行浇筑。
5养护
浇筑后的混凝土要做好养护,养护期间要做好保温和保湿,如果高温大风天气要保证浇筑后的混凝土表面不干,及时浇水,一般用饮用水即可,但不得用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如果外界温度在冰点,则要进行保温,避免外冷内热,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产生。养护周期一般在两周以上,但如果混凝土中掺有较多的混合材料,则养护周期要适当延长,要在3周以上才可以。
6混凝土的质量检查
主要包括施工中及施工后检查,施工中主要检查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材料的质量及用量、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的坍落度等内容;当混凝土配比由于外界影响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对混凝土搅拌时间也应随时进行检查;施工后主要检查外观质量和强度;对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要进行抗冻、抗渗性能检查。
在土建施工中对混凝土原料进行选择时,应尽量选择诸如水泥、外加剂及活性掺和料等能使混凝土绝对温度降低的建设材料,上述材料能明显降低水泥水热化,进而不断延迟水化的进程。若降低水泥放热速度及其降温后的收缩,可使出现的温缩裂缝减少,节约建设成本,并提高经济合理性。
2混凝土配合比
在土建施工中,应注意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采用具有经济适用型的一些建设原料,并配置合理通过有关测试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并使其应用成本降低。
3改良混凝土和易性
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改良混凝土和易性能够明显降低泌水率,避免发生离析情况。在设计时还应避免发生配比与沙石含水率之间存在的差异,对砂石含水率进行检测,劲儿才能确保土建施工质量。
4应用活性掺和料和外加剂
将一些活性掺合料和比较优质的外加剂加入到混凝土中,可明显提高水泥与集料交界位置结构状态的协调性,使界面粘结增强,进而混凝土抗拉极限可能获得最大值。
二.对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规范
在浇筑混凝土时,因此项工作相对较为复杂,要提高施工质量,就应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有关规定,才能使浇筑混凝土质量不断提高。在浇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有关参数进行检查,特别是钢筋所处位置、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垫块个数及预埋件安置表面与模板间相贴是否紧密等一些问题,与浇筑混凝土的质量都具有重要关系,因此应严格进行检查。还要及时把检查后的结果记录下来,以利于这些信息的应用。另外,还应将钢筋上污渍及模板上的杂乱物品及时进行清除,等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浇筑混凝土的相关工作。对于发生移位或变形的模板、预留孔洞、钢筋及支架等构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证其模板上预留孔洞及缝隙确保其严密性,以避免发生堵塞。尤其是浇筑竖向分布混凝土结构物的结构特性方面,应严格按照自低至高原则,采取分层方法进行浇筑。也就是说,先浇筑在底部以确保水泥砂浆与混凝土具有完整性。在土建施工中,一起完成浇筑混凝土。针对应该暂停的情况,就要尽可能将暂停时间缩短,必须在底层没有完成混凝土前,将浇筑上层混凝土工作完成,保证混凝土运输、浇筑及暂停时间短于其初凝时间。针对暂停超过初凝时间的情况,应将施工缝预留,但此位置是新旧混凝土结合点,造成不良结合的效果,在构造物中形成薄弱点,因此应对施工缝预留位置,使其位于较小受剪力且容易施工,并在浇筑前根据设计要求,明确标识在施工技术方案中。在浇筑的混凝土入模后,就要及时振捣充分,使混凝土在新入模时将模板各个角落填满,并利用对分层下料及振捣的要求,严格控制每层厚度不超过规定数值。振捣上层混凝土应在初凝下层混凝土之前实施,保证混凝土上下层结合成一个整体,使混凝土密实性不断提高,浇筑时应制定由专人进行检查,对正浇筑位置的墙柱模板经常敲打,将对混凝土中造成影响的气泡排除,进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具有正确外形,平整的表面、强度及其它性能与设计要求相符,进而使浇筑的混凝土质量提高。
三.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的几点建议
1关注工程结构物受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水泥水化热放热时,放热速度与最高放热时放出的热量直接影响水泥水化过程的进度。水化过程加快时,导致温度具有较大变化,直接威胁工程结构物总体质量。因温度具有较大变化,冷热不均,十分容易发生裂缝,将明显降低工程结构物性能,造成工程结构物不具有较强的经久耐用性。
2关注施工条件对配制混凝土的影响
在制作混凝土时,由于施工条件对配制混凝土将产生影响,主要在较差的原材料质量、不规范施工、相关保障制度缺乏,混凝土配料比不同于实际设计方案等方面的表现,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具有较高的强度。
3关注多种因素对浇筑混凝土时的影响
多种因素都将对浇筑混凝土产生影响,主要在混凝土浇筑前对运输方式的选择,预埋件安置表面与模板相贴紧密度,预留孔洞、钢筋、支架等构件与工程质量要求是否相符等方面表现。因产生的影响好似不太影响工程结构物,而且也相对较为繁琐,所以应在浇筑混凝土时提高重视,以免影响整体工程进度。总之,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对于土建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工程交付后应用等方面都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应深入研究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使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道桥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搅拌和配比的要求是十分高的。在混凝土配比之前首先应该对混凝土的配比比例做相应的实验,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相应的比例。但是在实际的施工现场很多施工单位都做不到这一点,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操作人员主要根据自身的主观经验去判断,这就导致了浇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此外,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缺少人看管,导致中途停止现象十分严重。
1.2混凝土浇筑所产生的相关问题
在实际的操作作业过程中,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艺比较复杂和繁琐,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格外的小心和谨慎,浇筑过程中应该对每一个流程都加以注意。此外,在浇筑之前的运行过程中,虽然对混凝土的浇筑以及道桥的结构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是忽视了运输环节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同样会影响到道路桥梁的整体施工进度,最终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另外,混凝土应该现用现配,运输时间不应该过长,因此要求混凝土搅拌的搅拌厂要接近施工现场,方便运输。1.3混凝土水化热的相关问题分析混凝土水化直接受到了水泥水化热的放热速度以及其大小的影响。因此,从水化热这个角度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浇筑完毕之后其水化的速度越快所产生的温度收缩就会越大,而所产生的温度收缩越大就会对道桥结构整体的质量造成的影响也就越大。所以我们可以说,收缩过程裂缝的产生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整体道桥结构的质量,同时还会对结构物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道桥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应该注意的技术要点
2.1科学合理的配比
混凝土在选择混凝土过程中,应该将经济节约放在首位,并且还要保证混凝土中能够添加一定量的对降低混凝土绝对升温有利的物质,如水泥、搀和物以及外部添加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反应,进一步减缓该反应的发生进程,降低因为温度收缩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的影响,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同时在配比混凝土过程中,要进一步的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也就是要根据实际的混凝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比实验,以此来满足道桥工程施工的要求。同时,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其中会混有一定数量的砂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更换了新的混凝土应该对混凝土的砂石率和含水率进行实验室测定,然后根据测定的结果重新确定混凝土的配比。
2.2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混凝土搅拌
在理想条件下要想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出了要选择合理的、性能优良的搅拌机之外,还应该严格遵守混凝土的搅拌原则,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首先,应该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并应该将投料的量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以下,这样做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物料过多而产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其次,不同的搅拌机在工作过程中,其所要求的额定容量是不尽相同的,应该根据具体的机器容量限额对物料的配比进行合理的确定,计算出该型号机器的原料投放量和产出量,从而切实满足搅拌的需求;最后,在投料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投料的顺序进行,搅拌时应该按照原材料缴入搅拌同内容的顺序不同做出合理的调整。
2.3缩短混凝土运输时间
在整个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合理、科学、持续的运输对于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科学合理的运输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应该尽量缩短混凝土从搅拌厂到施工现场的时间,并且还要保证运输的连续性,不能间断。因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项目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隙的混凝土结构应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持续性,同时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对其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在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保持混凝土原来的特性,同时还需要尽量降低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分层和流失的现象。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合成材料,其抗压性能好,抗拉性能差,在结构中主要用于承受压力,是主要的建筑材料,用量极大。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决定着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避免出现质量通病,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一、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从混凝土强度表达式不难看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水泥的强度成正比,按公式计算,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温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石质强度相等时,碎石表面比卵石表面粗糙,它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比卵石强,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2c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所以混凝土公式内没有反映砂种柔效,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由于施工现场砂石质量变化相对较大,因此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保证砂石的质量要求,并根据现场砂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不能把实验配比与施工配比混为一谈。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冬季要保温防冻害,夏季要防暴晒脱水。现冬季施工一般采取综合蓄热法及蒸养法。
二、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混凝土标号是根据混凝土标准强度总体分布的平均值减去1.645倍标准值确定的。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确定均有95%的保证率,低于该标准值的概率不大于5%,充分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从此推定,抽样检查的几组试件的混凝土平均强度一定大于等于混凝土设计标号,其值大小取决于施工质量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可以看出,施工人员不但要使混凝土平均强度大于混凝土标号,更重要的是千方百计的减少混凝土强度的变异性,即要尽量使混凝土标准差降到较低值,这样,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降低了工程造价。
三、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包含两个基本内容:(1)使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标准。(2)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泥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标准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除满足确定、耐久性要求和节约原材料外,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因此要实验室设计合理的配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水泥控制强度,砂控制细度、含水率、含泥量等,石控制含水率及含泥量等。只有材料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才能使施工得以正常合理的进行,达到设计和验收标准。
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按施工配合比施工,首先要及时测定砂、石含水率,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次,要用重量比,不要用体积比,最后,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原材料相符,这要求供方提供两份同样材料,一份提供给实验室,一份给工地,工地收料人员应按样本收料,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马上向上级汇报,及时更改配合比(材料不合格不收料除外)。
3.加强原材料管理,混凝土材料的变异将影响混凝土强度。因此收料人员应严把质量关,不允许不合格品进场,另外与原材料不符及时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进行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4.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2)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初凝前注入模板。混凝土入模最短时间为温度20~30℃时不超过1h,10~20℃时不超过1.5h,5~9℃时不超过2h。(3)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4)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冻结。夏季将容器漆成白色,以减少容器所吸收的阳光辐射热。在夏季宜以1h的运输距离为例,处在白色容器中的混凝土,其温度要比一般深色容器中的至少低1℃。(5)夏季混凝土拌合物需要较长距离的运输时,可用缓凝剂来控制凝结时间,但应保证缓凝剂掺量正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控制好各个环节,对每个工程进行具体分析,严格遵守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管理,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以保证企业信誉和发展。
2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层状
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试验与分析在上述进行层状砂体地质与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应力分析和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动力夯实数值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的模型结构,进行采用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的层状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试验与结果分析。试验中,以本地的大型土建公司龙湖地产的施工场地进行实地施工测试,场地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施工实现和性能测试,在完成吹砂填淤处理后对试验3区、4区、5区施工排水板。采用本文设计的基底应力附加固结法得到作用在砂土桩基混凝土施工基底沉降的不同时刻模型的接触应力场分布图。在0.5s时刻,土体上部各处的接触应力较下部稍大,砂土颗粒逐渐趋于密实,土体内部的接触应力逐渐增大。为定量分析本文构建的施工技术的性能,得到基底应力监测结果,层状砂土桩基沉降深度位移曲线,分析可见,采用本文设计的施工方案,能使得基底应力消散时间约为5~7d,能有效满足基底的排水固结处理时间,从而使得各层土的水平位移基本维持在50mm以内,避免的水平位移和基桩沉降。承压能力测试显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60kPa,满足设计要求的120kPa。layeredsoil综上试验分析,通过施工现场测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优越性能,该施工方法能准确计算和描述大型基础层状地基土的静力变形,避免基础内钢筋应力呈现交变状态,得到的施工方案有效避免了基底最大荷载作用点产生沉降,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在混凝土骨料应用过程中,进行配合比的分析是必要的,受到含水率的控制。为了提升工作的质量,需要我们定期进行骨料的含水率的分析,更好的进行施工配合比的调整,保证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进行检查性检验工作的开展,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做好筛选或者相关工作。进行进场批次及其产品抽样检验工作的开展,保证复验报告的良好落实。上述工作的开展,需要监理工程师积极进行原材料的取样,进行见证取样单的认真填写,积极的落实好试验室的相关工作,提升混凝土配合设计的效益,保证试配工作的良好开展。这里需要进行实验室的配合比单的分析,保证混凝土性能的良好检验,从而满足施工工程的不同工作要求,这里面也要进行混凝土搅拌及浇筑工作的开展,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认真鉴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提升,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混凝土拌制工作的开展,进行砂石含水率等分析,针对其实际测试结果进行配料用量的积极调整,进行施工配合比的优化,进行检查数量的确定,保证检验方法的优化,进行含水率测试结果及施工配合比通知单的落实。除了做好上面的各个施工步骤,我们也要进行模板控制的优化,进行基层及调平层的积极处理,保证杂物及浮土的良好清扫,保证立模板的确立,那些模板要与基层紧贴,并且要保证其整体牢固性,避免因为振动而出现的走样情况。如果在工作环节中,基层与模板之间存在空隙,需要积极进行模板的垫付,保证间隙的填满,从而避免混凝土的漏浆情况,保证模板的立好,这里也需要进行薄膜的铺设,避免其出现漏水、漏浆等的情况,保证混凝土板的整体平整性。要保证搅拌筒的工作环节的优化,保证混凝土施工配料的控制,更好的提升混凝土的质量,积极进行控制。在混凝土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摊铺环节的控制,保证浇筑现场的混合料的应用,保证其模板的优化,这里需要应用到人工找补环节。在摊铺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铁耙子的应用,保证混合料的分散,保证其整体的平铺性。在模板附近的材料,可以进行铲法的应用,保证混合料的深入控制,避免其砂浆的导出以及出现空洞蜂窝情况。在摊铺过程中,需要进行松散混凝土的高度控制,进行其施工时间的控制,进行其整体时间的控制。因故停工在1小时以内,可将已捣实的混凝土表面用麻袋覆盖,恢复工作时将此混凝土耙松,再继续铺筑;如停工1小时以上时,应作施工缝处理。通过对混凝土的养护,可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这里面涉及到正常范围的混凝土裂缝、收缩、破坏情况等的控制,更好的进行混凝土的养护优化。在实际工程中一般无法保证标准条件,而只能采取在经济实用条件下取得尽可能好的养护效果。混凝土从大的范围可分为自然养护与加热养护两类。
2将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两者相结合主动控制的职责是在质量控制前做好预计、预防措施,被动控制的职责是事后的质量控制与纠正,项目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偏差在所难免,为了解决此问题,尽量减少偏差,就需要被动控制来帮忙,针对问题,相应地制定方案,采取预防措施,使之最终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力量。
3全面控制一个完整的工程,都是由投资前期发展到设计前期再到施工阶段直至最后的后期维修阶段,每个阶段关注的主体不同,因此控制目标也不尽相同。全面控制将会分段,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目标给予控制,从而达到全面控制的目的。
4综合性项目管理此管理模式是一种复合型的管理模式,目标是控制建设项目的实现程度,方法就是将施工过程中有复杂关联及嵌套关系的建设进行协调。
二、我国混凝土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原材料必须使用的是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混凝土中的水泥首先要达标,选择水泥时,不仅要注意其品种、包装、出厂日期、仓号等等,还要检查水泥的强度、安定性、融合性等等,确保在使用时质量能过关;混凝土中的外加剂也要符合国家标准,有些混凝土结构中,是禁止使用含过多氯化物的外加剂的,因此在混凝土中掺杂时,一定要控制量数;混凝土中矿物混合料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在掺杂矿物混合料时,需通过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再确定,切不可随主管判断去操作;混凝土中所用的水的质量也需要符合国家标准,一般都是用饮用水对混凝土进行搅拌,也可采用其它符合国家规定的水。其次对混凝土的储存也要科学合理,买回来的各类原材料必须分门别类归放好,买回来的混凝土原材料要小心存储,防火防潮,让原材料在存储过程中不会发生质量的变化,最大限度地保护其性能。
2对混凝土施工原材料合理运用平日我们所看到的混凝土材料拌合看似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就是将水跟其他原材料混合在一起搅拌,其实不然,混凝土的搅拌不是根据主观意愿随意搅拌的,需要严格按照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用量、搅拌时间、搅拌的均匀度、兑水数量的比例来配置的。水和水泥的比例,掺入的矿物质数量,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与水泥比值参考标准即是:回归系数、混凝土实际强度、水泥实际强度与回归系数和混凝土实际强度乘积之和的比值。选用的水源也尤为重要,一般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坍落度以及骨料种类,规格等等都要求选定国家规定的参考值,水泥的使用也并不是使用数量越多,建筑物就会越坚固,而是需要遵从一个原则,即水泥用量要满足工程的最小水泥用量,按规定,一般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得超过550kg,如超过此标准,需要立即提高水泥强度等级。
3混凝土浇筑振捣阶段须加强质量监控混凝土定型的一个关键阶段即是浇筑振捣,这个阶段对混凝土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做好,之前的混凝土原材料就没有作用,不仅浪费了原材料,还耽误了整个工程进度,使得工程成本增高,利润降低。因此在浇筑振捣这个阶段要严加看管,做好质量控制。因此在混凝土浇筑前做好准备工作,使用搅拌振捣机设备前仔细检查设备能否正常运转,混凝土模板仓是否整洁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严格遵从浇筑的工艺流程,防止因施工裂缝造成混凝土开裂。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2.1散装水泥使用的施工新技术
从如今的发展来看,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有比较严格的使用规定,应该优先使用散装水泥,主要原因是散装水泥自身所具有的操作简便、能够满足大批量需要的优势,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并且保证了工程的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还能有效减轻环境污染,缓解人与环境的矛盾,其如今应经是相对成熟的施工技术了。
2.2重视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应用
想要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方式也比较多,诸如改良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添加剂等。主要的操作方法是,将高炉矿渣微粉、微硅粉、煤灰粉等掺合料加入到混凝土中,以便达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的目的,来抑制对碱骨料反应,进而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减少资金投入力度,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2.3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现在我国的各类工程中混凝土施用的越来越多,混凝土在中外加剂技术的作用下,显现出了诸多优点:多功能、高效、浓缩,施工的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节水、增体、环保等功能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发挥。普通减水剂、增强阻裂粉、早强剂是现阶段经常使用到的外加剂。混凝土的和易性能够在外加剂的试用下得到极大的改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可以进行有效调整,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各项物理性能均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混凝土对施工环境很好的适应能力的终极目标。
3水利工程大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近年来,我国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加大了投入的力度,水利施工不断增多,施工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般的大型水利工程,工程的施工量都比较大、周期长,整体要求高,使用混凝土的数量比较多。作为一项施工技术,混凝土的施工中其材料配合比、浇筑温度都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很有可能导致施工裂缝,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关键所在。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的水利工程施工使用了改良后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经实践证明收到的效果还是令人欣喜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得出了应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既要控制好温度,又要加强周围混凝土的约束力的结论。高质量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在保证水利施工质量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作用力。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除了要满足常规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求外,还应特别注意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级,减少施工裂缝问题的发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力和温度应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所应有的施工工艺应该更高,施工的中心环节是混凝的混合和浇筑。(1)施工前,应准确测量浇注体的温度,减少温度应力,评估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温度差值、内部速度的升降温速率等指标,以便把握好温度控制的指标和技术方法。一般情况下,混凝土入模前的绝热温度的变化值在45℃左右,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应超过30℃,降温速率为每天2.5℃。下一步就是混凝土的振捣,这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之一,先要选择好振捣的插入点,进行均匀布置,振捣速度应快慢适中,再二次振捣以便保证质量。最后,在浇筑上应采用连续浇筑的方法,也是为了降低裂缝的产生。还要特别提醒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施工技术,严格按照一定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质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和湿度的,混凝土在施工阶段常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混凝内部温度为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浇筑温度二者的叠加值,其中浇筑温度与外界温有直接关系。一般而言,外界气温愈高,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愈高,当气温下降,会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混凝土内部的温度梯度,造成温差和温度应力,使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6)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块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取保温措施;
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是:
①合理地分缝分块;
②避免基础过大起伏;
③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
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避免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新浇筑早期拆模,在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出现“温度冲击”现象。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气温为高,此时拆除模板,表面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度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拉应力,与水化热应力迭加,再加上混凝土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很大的数值,就有导致裂缝的危险,但如果在拆除模板后及时在表面覆盖一轻型保温材料,如泡沫海棉等,对于防止混凝土表面产生过大的拉应力,具有显著的效果。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使用减水防裂剂,其主要作用为:
(1)混凝土中存在大量毛细孔道,水蒸发后毛细管中产生毛细管张力,使混凝土干缩变形。增大毛细孔径可降低毛细管表面张力,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这个表面张力理论早在六十年代就已被国际上所确认。
(2)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收缩的重要因素,使用减水防裂剂可使混凝土用水量减少25%。
(3)水泥用量也是混凝土收缩率的重要因素,掺加减水防裂剂的混凝土在保持混凝土强度的条件下可减少15%的水泥用量,其体积用增加骨料用量来补充。
(4)减水防裂剂可以改善水泥浆的稠度,减少混凝土泌水,减少沉缩变形(5)提高水泥浆与骨料的粘结力,提高的混凝土抗裂性能。
(6)混凝土在收缩时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裂缝就会产生。减水防裂剂可有效的提高的混凝土抗拉强度,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7)掺加外加剂可使混凝土密实性好,可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减少碳化收缩。
(8)掺减水防裂剂后混凝土缓凝时间适当,在有效防止水泥迅速水化放热基础上,避免因水泥长期不凝而带来的塑性收缩增加。
(9)掺外加剂混凝土和易性好,表面易摸平,形成微膜,减少水分蒸发,减少干燥收缩。
许多外加剂都有缓凝、增加和易性、改善塑性的功能,我们在工程实践中应多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对比和研究,比单纯的靠改善外部条件,可能会更加简捷、经济。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①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②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使用期的稳定温度。
③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湿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