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7 16:50: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输配电线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2.1做好自然天气的应对措施
要提前对不同季节风力大小和方向的发生规律做充分准备,总结规律,方能做好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于杆塔根基沉陷、土质松软的状况,务必及时尽早堆土夯实,在农村,杆塔的作用对于电网是十分重要,定期做根基维护可防止雨水冲刷。雷雨季节来临前,对避雷设施需做逐个检查,一旦发现不合要求的避雷器应当立即更换。耐压等级高的绝缘子要进行及时更换、安装,对于受害严重的线路可适度使用20kV电压等级的绝缘子,以便增加其抗雷击能力。
2.2防外力破坏措施
杆塔设置在交通道路中,则需涂有明显的反光油漆做警示,拉线需要包裹上红白反光的标识管,以便驾驶人员可及时发现,避免过路车辆撞到杆塔。积极宣传,让周边群众有充分的意识,不能在高压线的附近放风筝或进行违法操作施工,否则存在危机生命的危险。对于故意损毁高压线路网器材设施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定期巡视检查维修1OkV线路设备。完善埋地电缆标志,有针对性的做一些警示牌,以便引起人们的注意。
3.施工及运行维护管理措施
架线施工时,有关负责人员务必重视质量把关,不合格的工程一定要重新进行,确保质量,消除线路接触不良等问题。线路运行时,实时监控线路的负荷,如遇不合理的负荷要及时做好调整措施,超载运行的情况务必杜绝。在配变运行中,一定不能发生超负荷运行的状况,有关监管单位需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维护计划,对线路进行定期检修,如此能尽量减少电路安全隐患。为确保企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还需对检修工作人员做技能方面的定期培训,使他们在理论及实践方面都可以不断进步。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对于电力的总的需求不断增大,同样对于输配电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也更加严格,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成为电力部门非常重视的问题,文章讲述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详情,讲述了目前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策略及应用。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着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着,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王邦志,林昌年,蒲天骄.变电站集中监控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网技术.2004(8)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概述
目前我国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参与人员数量较多,但是这些人员的能力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操作人员的各方面知识水平和素质也需要提升。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操作人员的培训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就难以替身操作人员的实践能力,参加培训的人员因为实践比较少,所以技能就比较差,正是这种原因使得人们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设计现状
(一)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概况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对现实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系统的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实践者对现实世界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问题做出决策。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然而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一种先进的实施培训手段,提高培训的效率,强化培训效果。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是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发,通过Internet 软件平台及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综合设定,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具有实用性和可维护控制性。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开发,主要是首先起源于国外对于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应用,尤其是西方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大型企业开发计算机仿真系统,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样参加培训的人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具体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经验,其技能可以与在现场工作2年的人员比,因此很多国家都看到了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优越性,计算机仿真系统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目前我国对于仿真系统的应用也是在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领域,例如大型的锅炉装置、化学化工及变电站的应用中,后来有人提出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但是目前仿真系统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中应用仅仅停留在提出的阶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出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
(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目前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的思想越来越统一,即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必须能够便于施工技术模型的调试和输配电线路画面的构造,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还应采取先进的运行软件和保证运行数据相分离的一种设计思路。
关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功能设计应该分成培训师和受培训者两个方面的功能,对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功能应该是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集成操作,其主要功能是可以控制受培训者的机器,包括受培训者机器的开始暂停关机等功能,另外可以准确知道受培训者机器是否有事故及分析事故产生源,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功能还应是控制受培训人员考核的现场等具体状况。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学员机器功能设计,首先要依附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的功能下,即能够受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培训师机器的监管控制。在这种模式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受培训人员的机器可以提供参家培训人员的操作画面,主要包括操作的流程图、、控制组、趋势图及操作记录等具体的监控画面。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将电网仿真系统和输配电线路仿真及配电站系统仿真等有机结合进行设计,该系统应该具有的特点是确保在硬件使用上采用了以局域网应用为核心,利用工作站、开放式系统及微机构成的分布式,以便于以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此外,在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软件上采用了软件相互支持系统技术,这样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系统更加便于修改和维护。再者,在功能上要更加完善,即充分考虑了仿真电网和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及仿真变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使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更加具有真实性。最后,还应通过采用了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多媒体技术,逐步实现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图像化和可视化,比较完整的反映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情况,同时也使仿真的对象更加便于更改和进一步扩充,这样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就会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通过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作业人员提供了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手段,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培训模式,它的设计及应用可以提高整体的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技术,进一步确保电网安全,同样也大大提高了作业者的劳动生产率,为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三、结论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仿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供电有限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和时间等用于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考核,着力开发完善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使得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的仿真系统能自由安排培训项目,并且允许人员在培训中发生各种错误,同时演示出因为操作错误造成的种种后果且不带来任何实际危害,不受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此外还可以人为制造各种故障来综合培训操作人员处理操作中故障的能力。输配电线路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重复性集中培训,从而使的操作人员在短期内接受较多的培训项目,缩短总的培训周期。可节约大量的培训时间与经费。所介绍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目前已经投入运行,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极大地提高培训的质量,在短时间内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很多设计成果效果较为显著,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应用水平,还需要更好的完善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争取达到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永生,郝小欣.分布交互式仿真技术在变电站仿真中的应用[J]. 电网技术.2000(9)
[2] 汤晓青,周林,栗秋华.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四川电力技术.2007(2)
[3]姜芳芳,来文青,龚庆武.虚拟现实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应用[J].高电压技术.2005(7)
一、10KV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分析
1、雷击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24次,占跳闸总数的57.1%。
2、鸟害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9.5%。
3、外力破坏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1次,占跳闸总数的2.4%。
4、用户自管设备检查维护不到位造成的跳闸9次, 占跳闸总数的21.4%。
5、其他原因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9.5%。
针对这些事故我们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引发配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因素,输配电线路设备的防雷害、大风等自然灾害措施不够坚强有力,雷区的确定不够准确、范围小,防雷设备投入少、量不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了预防整改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线路、设备运行维护水平,防范事故于未然,进一步保证农电配网供电可靠性。
二、雷过电压的影响
通过对上面的输配电线路遭雷击造成的跳闸进行分析,发现同样是被雷击,可是出现的结果却不一样。在雷击过程中破坏性最大的是过电压,它不仅造成设备中敏感电子器件损坏,同时引起线路保护、线路监控系统误动作,甚至会造成停机的严重后果。可是,雷电引起的过电压也是有分别的。具体有以下两种:
1、感应雷过电压:雷闪击中电气设备附近地面,在放电过程中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而使未直接遭受雷击的电气设备上感应出的过电压。感应雷可由静电感应产生,也可由电磁感应产生,形成感应雷电压的机率很高,对输配电线路威胁巨大,这也是输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重点。
2、直击雷过电压:雷直接击中地线或绕击到导线上,雷电流在接地电阻上或导线的阻抗上的电压降叫直击雷过电压,其值可达几百万伏以上。直击雷一般通过避雷针将雷电安全导入大地中去。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
从2003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投资以来,包头地区电网发展迅速,截止2007年已达到户户通电。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显露出配电线路管理上的不足,特别农村配电线路,受地理位置影响,地区开阔,时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事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农村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为保证村民的生产、生活用电,提高供电可靠性,农网安全运行的重点正慢慢转移到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上来。
1、配电线路加装硅胶绝缘子
在配电线路中瓷绝缘子更换成硅胶绝缘横担是全面提高线路绝缘水平的重点。只有加强线路绝缘、降低杆塔的接地电阻,使雷击后不发生闪络,雷电也因爬距加大而无法建弧,有效的提高了线路的绝缘水平。
优点:不用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提高配电线路的缘绝水平。
缺点:造价高,在防止绝缘导线断线方面效果不明显。
2、保护间隙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灭弧装置,在雷击过程中将电弧拉长,使电网电压不能维持电弧燃烧。
缺点:必须借助于自动重合闸配合来切断电弧;间隙电压扰动将影响电能质量;间隙放电可能导致线圈形式的设备陡波击穿。
3、防雷金具和悬垂线夹闪络保护器
它们在原理上是相同的:防雷金具绝缘导线固定处剥离绝缘层,加装特殊设计的金属线夹,避免烧伤绝缘子和熔断绝缘导线。
采用悬垂线夹和其它装置作为闪络保护器。
缺点:防雷金具的绝缘导线影响机械拉伸性能,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所降低。悬垂线夹抗震性能较差,尤其包头地区风沙大,在大风天气里常发生故障,对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有所降低。
4、增长闪络路径
只要绝缘路径足够长,就可以阻止工频续流建弧并切断工频续流。
优点:投资成本较低,免维护。
缺点:在保待距离方面很难解决,间隙电压影响电能质量。
5、限流消弧角
将放电线夹穿透绝缘导线的绝缘层,当线路出现雷电过电压时,间隙首先放电,其次限流元件截断工频续流,防止了绝缘线路在雷击时断线的事故发生。
6、安装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农村地域广阔,很适合使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安装时,一定要在配网设备的柱上开关、配变、电缆头等处须安装。
缺点:保护范围较小;长期承受运行电压加速了电阻片的劣化而损坏;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如果发生避雷器击穿,将会造成接地。
7、自动重合闸。
一般线路缘绝都会有自我恢复性能,大多数配电线路在雷击后造成的绝缘闪络在线路跳闸后都能够自行消除,因此一定要配置智能开关。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的设置开关的动作电流。这样不仅减少了瞬间冲击电流影响跳闸的次数,还避免了不同位置上的开关同时动作的同情发生,大大缩小停电的范围。
四、取得效果
1、鸟害造成的跳闸2次,占跳闸总数的11.8%,与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2次。
2、挂异物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5次,占跳闸总数的29.4%,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5次。
3、电缆击穿造成的跳闸2次,占跳闸总数的11.8%,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加2次。
4、用户设备原因造成的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23.5%,与2008年同期相比减少5次。
5、其他原因造成输配电线路跳闸4次,占跳闸总数的23.5%,与2008年同期相比持平。
通过有计划的组织职工进行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培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生产现场到岗到位规定》。加强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管理,严格执行《生产设备责任化管理制度》,将线路、设备、台区落实到人,明确责任,对出现的责任性故障严格考核。组织一次线路、设备接地电阻的测量工作,对个别时间较长的接地网进行开挖检查,不合格的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加大配电线路防雷设备的投入力度,在划定的雷害区安装间隙避雷针240组,避雷器80组,以此减少因雷害造成配电线路的频繁跳闸。在线路初设时,按照气象条件、地形、划定的雷害区加装防雷设施。雷击跳闸事故明显降低,说明上述措施还是有效可行的。
五、结束语
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与用户直接相连的重要环节,它的运行环境比较复杂,运行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提高配电线路的运行水平,我局生产部门不断的摸索、学习,对配电线路的防雷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配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位全面地考虑问题。现在,面对电力体制深化改革的形势下,电力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运行维护水平,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这是获得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配网的管理,因地制宜,制定良好的防雷保护措施,使之有效地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加强供电能力,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参数文献:
[1] 齐文高,2011.基于供配电系统的研究.科技信息.
节能减排是我们国家的国策,各行各业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降低电能损耗是电力部门的重要的工作,也是重要的经济指标。本文通过对配电网主要电能损耗设备的电能损耗计算,阐述了如何降低配电网的电能损耗。
1.电能损耗的计算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主要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两部分。对供配电系统电能损耗的理论计算是降低电能损耗、加强电能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计算能够对降低电能损
耗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1.1输电线路电能损耗
电力线路的运行状况和线路的电能损耗随时间而变化,如一年内某一条线路的电能损耗,即是若干更短时间段内电能损耗的总和,由电能损耗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线路的电能损耗与输电线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平方、线路电阻成正比关系,与输电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1.2变压器电能损耗
在电力传输过程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造成功率损耗,因此,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也包括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两部分。变压器的电能损耗与变压器的空载损耗、负载损耗、空载电流百分比、阻抗电压百分比成正比,与功率因数的平方成正比。
2.输配电损耗分配方法
输电网损耗的分配,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免费论文。已有的研究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比例分配法,思想简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将输电网损耗按节点发电或负荷有功大小成正比分配。没有考虑发电和负荷在电网中的相对位置,没有考虑无功对损耗的祸合影响和交易间的相互作用,要人为指定分配给发电方和负荷方损耗的比例。
2.2 MW-MileMethod(简称MWM法)
它基于DC潮流求各交易引起的线路功率,按与被传输功率的大小和路径长度的乘积成正比分配电网损耗。它只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比例分配法无法计及电网结构的缺陷。因此,没有考虑无功潮流对损耗的影响,也没有考虑交易之间的祸合作用。
2.3 微增损耗法(Incremental TransmissionLoss Meth-ods,简称ITL法)
由于ITL在电力系统经济运行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因此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方法。其中基于最终潮流解的ITL以边际微增系数)求得的损耗分配结果通常会导致收益盈余口,因此需要做规范化处理以确保收支平衡,同时这种分配方法不具有唯一性。基于ITL积分给出了将损耗分配给Pool中的发电和负荷方的方法,采用分散平衡节点来消除计算结果对平衡节点的依赖性,但需要人为指定负荷分配系数与损耗供给系数,当损耗同时分配给Poof中的发电机和负荷时还需要指定两者的分配比例。
2.4功率分解法(Power DecompositionMethods,简称PD法)
基于电网总损耗表达式或支路总损耗表达式,结合阻抗或导纳矩阵方程(即按电路定理所得的方程)进行推导,以求取以交易有功或发电有功或负荷有功为变量的损耗分解表达式。注入功率着手分解有功注入,得到了有功注入的总和(总损耗)与节点阻抗矩阵及节点注入电流的关系,从而得到将各节点注入功率分解为损耗和负荷的两个分量,数学上这种分解是不唯一的。配电网损耗分配方法原则上与输电网损耗分配方法相似,但配电网有它的特殊性,对配电网损耗分配的研究,目前国内国际研究较少。归结起来,现有损耗分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1.分配比例问题。上面各种方法不能将输电损耗同时、自然地分配给电网中的所有电源和负荷,都必须指定电源和负荷的网损分配比例,难以适应含有Pool.和Bliateral交易的任意复杂的电力市场模式。2.基于电路方程推导的方法对平衡节点的选取具有依赖性,且平衡机不分配损耗;它们缺乏经济学意义。3.反向潮流与分配负损耗问题。在电力系统输电网络中,市场中的任何一个交易都会产生损耗,但在某些情况下,某交易的存在实际上却减少了系统总的输电损耗,原因是这一交易在系统中某些线路上所引起的潮流与这些线路的主导潮流的方向相反。反向潮流是电力系统中的一种客观存在,交易的最终输电损耗分配结果中应当反映引起反向潮流的作用。免费论文。是否真实地反应交易提供反向潮流的情况是评价输电损耗分配方法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反向潮流的存在,损耗分配结果就有可能出现负值的情况,究竟是否应该给引起反向潮流的交易分配负损耗没有明确的说法。
3.减少网络电能损耗措施
减少电能损耗,就是减少线路和变压器中的电能损耗,具体措施如下:1.使无功功率合理分布,无功功率在电网中的传输,会使功率和电能的损耗都增加,导致电压下降,因此应在受电区域装设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补偿设备。目前有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无功功率计算来实现无功功率经济调度和随机补偿的,应用比较普遍。2.合理选用电力变压器和使之经济运行,电力变压器的容量不得过大。免费论文。否则,变压器空载或轻载运行,会消耗较大的无功功率。而这些无功功率是由电力系统供给的,既增加了初次投资,也使功率因数降低,电网损耗增加,因此必须合理选用电力变压器的容量。选择的原则是:(1)既要考虑变压器的额定容量足以满足全部用电负荷的需要,又不使变压器长期过载运行,同时在能耗最小的情况下使变压器经济运行。因此,变压器的容量不宜过大或过小。装有两台和两台以上变压器的变、配电所,应考虑有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其余变压器能满足一、二级负荷的需要;(2)选用的变压器,其容量等级应尽量少,以达到运行灵活、维修方便和减少变压器台数的目的;(3)变压器的经常负荷以大于其额定容量的60%为宜。3.减少电压变换次数每进行一次变压,大致要消耗1%~2%的有功功率,所以应尽量减少变压次数。4.合理布设线路,在输、配电线路的布局方面,应避免对负荷重复或迂回曲折布线,以减少线路中的电能损耗,变压器应尽量放在负荷中心。
4.结语
输、配电损耗分配是电力市场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降低电能损耗也就是节约了电能,既为国家的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贡献,也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降低电能损耗不但是电力部门的一项工作,也成为部分拥有自己配电网络的各行业的当务之急,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必须坚持降低电能损耗。不断采用新技术,利用配网自动化,数据无线远传等先进技术,提高配电网降低电能损耗的管理水平,争创企业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 戴彦,倪以信,文福拴,韩祯祥. 基于潮流组成分析及成本分摊的无功功率电价[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18) .
作者简介:倪良华(1966-),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志超(196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院长,副教授。(江苏 南京 210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工程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01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062-02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低碳化席卷全球,绿色能源利用蓬勃兴起,智能电网发展方兴未艾,电力行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发展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对具有高水平的专业背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为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结合电力行业发展与改革的大背景,为培养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主动适应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变化,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开展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从输配电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定位好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合优化现有教学资源,构造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打造新的实践教学基地及现场实习基地,促进教学科研相互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方法;同时根据学生发展特点,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和现场实践,让学生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这是目前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国家电网发展特高压输电和新能源技术,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现有输配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没能很好地与时俱进,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第二,原有课程知识体系中,理论课程中部分课程存在交叉重复现象,部分理论教材内容未能及时反映行业领域发展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滞后于现场工程实际,不利于学生学习系统知识和跟踪学科前沿知识,不利于学生从系统角度思考问题,不利于学生未来较快适应现场工作。
第三,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单一,现主要以课堂灌输式讲授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和信息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第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完善,难以全过程监控教学过程,考核手段单一,往往以一份考卷或一份报告的形式考查学生对一门课程的掌握情况,不能多元化检验、评价学生的综合水平,更无法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
“十一五”期间,通过承担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的研究和教改试点,经过多年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了一条新时代背景下输配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取得了颇为丰富的教学成果。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实践归纳总结如下。
1.紧跟电力行业发展,定位好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电力系统及自动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不断涌现,国家电网正朝着大区域、大规模电网方向发展,同时电力行业需要多种层次的专业人才。认清并明确输配电工程本科专业所培养人才的层次,是形成人才培养理念的关键。为此,深入到电力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监理公司、地铁公司等单位进行广泛调研,虚心听取用人单位对输配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意见,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目前现场方面的人才层次不高,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要求所培养的人才综合素质较高,专业方面不仅要具备完备的电工理论基础、机械工程知识、电力工程知识、输电线路工程知识,还要求具备实践动手能力强、现场适应能力强、管理能力突出、团队合作意识好等综合素质。
认清形势,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输配电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专业建设特色,采取有效可行的人才培养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个性健全、情操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面向生产第一线、工程实践能力强、能够跟踪本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端专业人才,是南京工程学院输配电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2.走校企合作之路,共建先进实践基地
打造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是进行输配电工程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目标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在增加实验室建设投资的同时,通过与电力公司和送变电公司等单位合作,在原有已建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共同建设了“输变电工程实习中心”、输电线路施工实训基地、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输电线路测量实验室、电缆故障测试实验室、输电线路金具陈列室、杆塔模型室等实践基地。实验基地及实验室配置的设备种类齐全,功能全面,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毕业现场实习问题,与地方市供电公司大力合作,设立了校企合作培训实习基地,通过校内实践基地的训练和现场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紧扣行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组优化课程体系
制定出好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因素。专业改革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教育部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电力行业对岗位职责及知识点的具体要求,以及高等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突出以理论知识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为培养主线,重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课等不同层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方面,通过开设“电气工程导论”课程,让学生初步感知电力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开设三大力学课程和电路、电机和电子技术等电类课程,将力学和电工类课程巧妙融合,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专业方向课方面,为突出专业特色,优化相关课程,将“架空线路设计”与“输电杆塔设计”课程合并,将“架空线路施工机具”与“架空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课程合并,增加“电力电缆”课程课时数和电缆故障测试技术相关内容,增加开设“配网技术”课程。专业选修课方面,开设能反映新技术、新设备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类课程,比如“特高压电网”、“远距离输电技术”、“输电线路概预算”、“GIS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智能输电技术”、“配电网灵活自愈技术”等课程,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实践课方面,利用优质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参加输电线路施工现场实训,输变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基地实习,参加一次、二次系统设计和到企业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并将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工程设计、科研项目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4.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改革教育教学方法
将输配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九个结合”: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校内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专题讲座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毕业设计与现场工程设计相结合;毕业实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编写或选用教材与企业培训要求相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与科研课题相结合;仿真实验室虚拟培训与现场具体实践相结合。
以“九个结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模式,常规课堂教学中辅助运用高级多媒体课件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现场知识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与师生共交流,拓宽了专业视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选自实际工程中的项目,做到真题真做,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场实训与在输配电虚拟仿真实验室培训互相结合,学生的工程实践效果明显增强。
5.重视科研进修实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
为了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应倡导教师积极参加高校进修读硕读博,积极申报并承担科研项目,并深入到电力企业现场参加工程实践活动。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大部分专业教师达到了“双师型”标准,一部分教师队伍达到了“双师型”加“科研型”标准,多名教师成为相关电力企业的特聘专家和顾问。教师的教学、工程实践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明显提升。教师先后承担省级、校级教研教改及横向纵向项目多项,发表高质量的专业学术论文多篇,指导的本科毕业设计获省级优秀毕业设计个人和团队奖励,学科研究形成了明确的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技服务方面,承担了多个变电站及线路工程二次线设计。
6.突出电力特色,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精编适用教材
为了突出输配电工程专业的特色,编写出能反映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的系列化适用教材,特地邀请企业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几年来共编写出版各类规划教材8本,其中《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输电线路设计基础》等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7.改革课程考核手段,多样化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过去仅凭一张试卷或一份报告的课程考核手段无法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和能力,不能客观、多样化地评价学生。为此,应改革课程考核办法,推行期末考试与平时出勤、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验报告、小论文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以确保更公正、更公平、更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水平。
三、总结
以上是主动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着力改造传统输配电工程专业,通过一系列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组合、先进实践基地打造、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考核方法多样化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经过改革,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就业率提高,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为培养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高级人才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宏斌,等.面向中国智能输电网的智能控制中心[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24(2):2-7.
前言
目前世界范围内掀起环境保护的热潮,电力系统是一种特定的环境,在输配电网中出现的无功功率,是电网本身的运行规律所决定,但同时它给电网运行带来了许多麻烦。无功功率是一种既不能作有功,但又会在电网中引起损耗,而且又是不能缺少的一种功率,所以在电网中要加入无功功率补偿的装置,同时对电网电压进行调整,达到电网利用效率最大化。
二、输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2.1输电网的无功补偿
电网无功补偿的基本原则是:按电压分层,按电网分区,就地平衡,避免无功功率的远距离输送,以免占用线路输送容量和增加有功损耗。输电网多数无直供负载,一般不为调压目的而设置无功补偿装置。参数补偿多用于较长距离的输电线路。具体补偿方法如下:
2.1.1电抗器补偿
电抗器是超高压长距离输电线路的常用补偿设备,用以补偿输电线路对地电容所产生的充电功率,以抑制工频过电压。电抗器的容量根据线路长度和过电压限制水平选择,其补偿度(电抗器容量与线路充电功率之比)国外统计大多为70-85,个别为65,一般不低于60。电抗器一般常设置在线路两湍,且不设断路器。
2.1.2串连电容补偿
串联电容用来补偿输电线路的感抗,起到缩短电气距离提高稳定性水平和线路的输电容量的作用。串联电容器组多为串、并联组合而成,并联支数由线路输送容量而定,串联个数则由所需的串联电容补偿度(串联电容的容抗与所补偿的线路感抗之比)而定。串联电容补偿一般在50以下,不宜过高,以免引起系统的次同步谐振。输电网中因阻抗不均而造成环流时,也可用串联电容来补偿。日本在110kV环网中就使用了串联电容补偿。
2.1.3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
在远距离输电线路中间装设同步调相机或静止补偿装置,利用这些装置的无功调节能力,在线路轻载时吸收线路充电功率,限制电压升高;在线路重载时发出无功功率,以补偿线路的无功损耗,支持电压水平,从而提高线路的输送容量。中间同步或静止补偿通常设在线路中点,若设在线路首末端,则调节作用消失。
输电网的电压支撑点与调压输电网与受电地区的低一级电压的电网相联的枢纽点,常设置有载调压变压器或有相当调节与控制能力的无功补偿装置,或者二者都有,以实现中枢点调压,使电网的运行不受或少受因潮流变化或其他原因形成的电压波动的影响,在电网发生事故时起支撑电压的作用,防止因电网电压剧烈波动而扩大事故。
电压支撑能力的强弱,除与补偿方法和补偿容量大小有关外,更与补偿装置的调节控制能力和响应速度有关。并联电容器虽是常用而价廉的补偿设备,但其无功出力在电压下降时将按电压的平方值下降,不利于支撑电压。大量装设并联补偿电容器反而有事故发生助长电网电压崩溃的可能性。采用同步调相机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辅以适当的调节控制,是比较理想的支撑电压的无功补偿设备。近年来,国内外均注重静止补偿装置的应用。
2.2配电网的无功补偿
配电网的无功补偿主要以相位补偿和保证用户用电电压质量为主。具体方法为相位补偿。
2.2.1相位补偿(亦称功率因数补偿)
用电电器多为电磁结构,需要大量的励磁功率,致使用户的功率因数均为滞相且较低,一般约为0.7左右。励磁功率——滞相的无功功率在配电网中流动,不仅占用配电网容量,造成不必要的损耗,而且导致用户电压降低。相位补偿是以进相的无功补偿设备(如并联电容器)就近供给用户或配电网所需要的滞相无功功率,减少在配电网中流动的无功功率,降低网损,改善电压质量。中国对大电力用户要求安装无功补偿装置,补偿后的功率因数不得低于0.9。
三、电网电压调整
为保证用电电器有良好的工作电压,避免受到配电网电压波动影响而损坏用电设备,配电电网需要进行电压调整。电网的电压调整方法有:中心调压、调压变压器调压和无功补偿调压。
3.1利用地区发电厂或枢纽变电所进行中心调压
这种措施简单而经济方便,但它只能改变整个供电地区的电压水平,不能改善电压分布。当供电地区的地域比较广阔、供电距离长短悬殊时,中心调压措施往往不能兼顾全区,有顾此失彼的缺点。
3.2调压变压器调压
可弥补中心调压方式的不足,进行局部调压。调压变压器有有载调压变压器、串联升压器和感应调压器三种。有载调压变压器与感应调压器一般用于特定负荷点,串联升压器则用于供电线路。
调压变压器的调压作用是靠改变电力网的无功潮流来实现的。它本身不仅不产生无功功率,而且还因本身励磁的需要而消耗无功功率。当电网的无功电源不足时,调压变压器的调压效果不显著。相反地,若调压变压器装设过多,将加重配电网的无功功率消耗,拉低全网电压水平,增大网损,降低并联电容器的无功出力,严重时有可能造成恶性循环的趋向。
3.3无功补偿调压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配电线路电气设计的划分及节能思路
配电线路设计一般分为输配电工程中的高压配电线路及建筑电气中的低压配电两个分类。从中性点到建筑配电房的配电线路一般为10kV的民用高压线路,而工业及楼宇建筑电气一般为380V或220V的低压配电设计。配电线路电气的节能设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配电线路和变压器中存在着阻抗,会消耗了一部分的电能,因此在配电线路电气设计时如果能够采取充分而有效的控制措施减少这部分的消耗,必然可以节约大量的运行成本,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
在配电线路电气设计的节能思路中,一般考虑适当加大线路导线截面和降低变压器的负载率的措施,以减少电路电能损耗来节约电能。但是这样的话,就必然造成工程初始投资的提高,往往不受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建设单位的认可。而最新的节能思路是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将电气设计中输电线路的多种节能方法进行综合调配利用,使用偿还年限回收方法对节能问题进行论述,以求出最理想的导线界面选择。
二、高压配电线路电气设计节能措施
1、选用最新的节能型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
变压器的损耗是输变电线路电气设计环节中最为重要的控制环节,如果能够有效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节能效果。因此在进行变压器各种参数选择时,必须根据建筑物的能耗情况进行结算,选用厂家最新的节能型变压器,采用阻值较小的绕组。在装机容量较大需要布置多台变压器时,应尽可能选用大容量的变压器以减少变压器的数量。比如装机容量为2000kVA的配电,选用2台1000kVA变压器比4台500kVA变压器可以节能3%左右。
2、选用电导率较小的材质导线减少输电线路的能量损耗。
由于配电电气线路存在电阻,使用过程中就会产生有功功率损耗。而在进行配电设计时,选用电导率小的导线,则可以达到节能效果。一般而言,选用铜芯线效果最佳,但是由于铜芯导线价较为昂贵,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导线压降、损耗和供电距离与价格的关系,根据符合选取最为适宜的导线及截面。在工程建设中,一般在一类建筑中采用铜质导线,而一些负荷较大的二类建筑也可以采用铜导线。
3、合理布置线路路径,减少导线长度进而减少电能损耗。
在进行配电线路设计时,需要进行实际踏勘,选择合理的线路路径,减少导线的布置长度,进而减少导线过长带来的电能损耗。配电线路路径需要配合城市道路建设,甚至部分采用地下电缆进行埋设,因此必须对相应的区域负荷情况及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资料收集,在详尽的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才能做出较为完善的配电线路路径方案。
三、低压配电线路电气设计节能措施
1、配电线路电气设计以满足建筑基本使用功能为主旨,杜绝高耗及浪费。
设计人员在电气设计中务必严格依据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首先要满足现代建筑的使用功能,即照明的亮度、色温、显色指数等,满足室内的舒适卫生、通道畅通以及一些特殊场所电气设施的用电和特殊工艺等;其次要考虑建筑的实际效益,在节能与经济方面做到统筹兼顾。对建筑中的耗能因素及能耗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减少不必要的能耗,有区别的进行节能方案设计。
2、合理设置变配电室位置,减少低压配电线路能耗损耗。
在建筑中,变压器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减少低压配电线路的供电距离。当建筑物面积在10000㎡ /层左右时,至少要设置2个变配电室,才能有效减少低压配电线路的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3、配电线路应避免回头线,减少回头线路的电能损耗。
低压配电室与竖井位置在布局上应使线路尽可能减少回头输送电能的支线,以减少回头线路的电能损耗。在高层建筑中,低压配电室应靠近竖井,而且由低压配电室提供给每个竖井的干线,这样才不至于产生支线沿着干线倒送的现象,最大程度的规避回头线路的情况。
4、合理选择低压配电线路的线芯截面,兼顾技术性与经济性。
一般而言,选择配电线路导线截面时,如果是业主自用的办公室等,则应按照技术性优先来进行选择,在满足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电缆截面大于载流量的截面线芯,最大程度的减少电能损耗,节约运行过程的用电总费用。而一般的房地产项目,由于采用一户一表,电表后的配电线路损耗由客户自行承担,因此建设单位一般会按照载流量进行截面选取。但是总体而言,选择电缆截面大的导线,其增加的初期投资一般仅需2~4年即可收回,属于利在千秋的节能措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应及社会效益,应当作为优化要求列入节能设计措施之中。
5、利用非长期负荷的输电线路给长期用户作供电线路使用以减少线路损耗。
在工程实例中,经常会将空调风机、风机盘管与照明、电开水等计费相同的负载集中在一起,采用同一干线供电,这样既可便于用一个火警命令切除非消防用电,又可在春秋两季不用空调时,使用同样大的干线截面传输较小的电流,进而减少线路损耗。
6、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减少无功功率在输电线路上的传输,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系统中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变压机、线路、气体放电灯中的整流器都会产生滞后的无功功率,需要从系统中引入超前的无功相抵消,超前的无功功率会在线路上产生有功损耗。减少这部分损耗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以减少对超前无功功率的需求。②采用电容器补偿由于感抗产生的是滞后的无功功率。③就地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减少线路无功传输。
7、采用节能型金具及技能光源,达到照明节能效果。
在建筑电气的照明节能中,除了充分使用自然光源,满足照明度、光温、显色等指标以外,还应合理利用高效的人工光源,使它同室内照明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达到预期的照明节能效果。
8、采用动力设备节能、暖通节能等模式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物电气损耗。
建筑能耗是指建筑功能使用时所消耗的能源,这其中,建筑采暖与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50%~70%。暖通空调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运用是暖通空调系统、建筑系统节能的基础,通过控制中心微机上的检测,画面上随时都能显示机组的启停时间运行时间以及冷水机组的运行状态、过载报警等参数,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暖通系统的电能损耗。因此合理采用设备节能及暖通节能模式,也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建筑物的电能损耗,有效实施电气节能。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配电线路电气设计不仅仅是输配电网建设的最终重要环节,也是建筑物电气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节能概念设计,推广节能措施,对于减少电能损耗有着积极意义,不仅顺应了环保理念,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J].电气应用,2007(10)
[2]崔国柱.输配电线路采用节能型金具的研究与应用[J].山东电机工程学会论文集,2008.
[3]罗少伟.对住宅电气节能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J].民营科技,2010(6).
[4]赵丽梅.低压配电线路节能探讨[J].化工设计,2002(6).
[5]郝汝生.配电线路节能降损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J].教育科学波澜,2012(5).
中图分类号:G712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46-02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作为人才紧缺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得到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专业依托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电力工业作为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坚持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适应,以提高服务广西及周边地区电力行业发展能力为目的,建设成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特色的区域人才紧缺型专业。
一、建立“三个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
1.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产业发展与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调研论证机制
(1)成立学院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及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等各种合作事项。例如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与南宁超高压局合作共建“输电线路运行与线路检修”“线路带电作业技术”课程,南宁超高压局派出专家到学院指导进行线路检修实训项目的实施,共同编写教材。
(2)与广西送变电建设公司进行“线路设计”课程的共建合作,并在其下属企业顺能电力勘察有限公司设立教师工作站,常年提供教师顶岗实习的岗位,为“线路设计”课程等专业教师提供顶岗实习和交流平台。
(3)建设“校中企”,开展对外服务,与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共建“电气试验中心”。该中心建在学院,与企业共享设备,例如输电线路工程实训基地的电缆故障探测仪与电气试验中心共用,广西宝光明电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提供高压试验设备如智能高压数字兆欧表、盐密值测量仪等。通过共建的电气试验中心,专业教师组织利用共享的试验设备进行教学使用,也可以参加企业的生产实际现场进行工作,组织进行对电力电缆的故障测距,直接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
2.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课程体系构建论证机制
依托高压输配电专业分理事会平台,实现校企之间的技术研讨、经验交流制度化。定期召开分理事会议,研讨课程建设事宜,企业有重要的作业项目,立即通知专业教师前往参加,共同研究技术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到学院进行线路检修、带电作业、线路施工等项目教学,商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召开课程建设与改革研讨会,就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进行深入的研讨,为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支持。
3.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和反馈机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引入麦可思公司,提供评判教学效果的科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1)建立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专业引进麦可思调研机构进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和人才培养质量分析调研,充分挖掘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学生、家长等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优势资源,指导专业建设与改革。
(2)建立有效的第三方就业跟踪体系和专业就业跟踪管理群组。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调研以及专业的调研成果,完成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报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报告等,指导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改革。
(3)利用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指导专业建设。在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学院积极进行信息化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网上评教议教指标体系的改进、利用专业网上学习空间开展就业跟踪、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将资源呈现型的精品资源课程网站改革为学习型的数字资源课程学习网站,建立教师网络课程管理空间和学生网络课程学习空间。通过丰富的信息监控体系采集数据分析,指导专业持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方向设置调整、课程体系优化、办学成本优化等。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三有四能二会”
人才培养突出三有: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四能:能胜任工作岗位,能吃苦耐劳,能遵规守纪;二会:会做人,会做事。
1.以区域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电力是广西“14+4”千亿优先重点发展产业政策,特别是高速铁路近来在广西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电气化的高速铁路必须要有相应的高压输电线配套才能运行,对本地区本产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及时修订人才培养计划,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为电力、铁路、冶金等行业,例如在2013届的高压输配电专业的82名毕业生中,有高达42人进入了铁路系统工作,满足了地方产业发展的要求,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充分显现。
2.实施“2+1”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顶岗实习规定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管理,实施共管共育。[1]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的评定成绩、平时成绩及顶岗实习报告三部份构成。大学二年级开始确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记录多时段顶岗实习情况,全程监控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学生能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施灵活的顶岗实习成绩评定办法,在每个学期的假期,学生均可申请参加顶岗实习,累计实习时间达半年以上,便可评定顶岗实习成绩。这种多时段顶岗实习时间累计制度,正是符合了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行业的工作特点,一些施工作业点不需要很多人员,所以不能大批量地接受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分散成多时段后,学生可随时选择合适的地点、合适的工地参加实习,且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学生返回到课堂后会自觉地去学习在工作中遇到的不怎么明白的东西,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人才培养过程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
针对本专业工作具有危险、艰苦、需要体力支持的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本专业注重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在实施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按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作业,填写工作任务单、列队宣读,进行作业前安全检查,向工作许可人报告,作业中进行工作监护,努力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安全意识。把体能测试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强化身体素质锻炼,逐渐培养成能吃苦耐劳、严守纪律、照章行事的良好职业素质。
4.“四结合”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构建实施线路施工实训项目虚实相结合,线路检修实训任务虚实相结合,电力电缆实训过程虚实相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岗位虚实相结合教学模式。[2]解决专业实训中存在作业面广、耗材大、不可重复的几个特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在线路施工、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岗位能力突出的毕业生。
(1)线路施工的项目虚实结合。线路施工中的铁塔组立可进行组装实训,而杆塔基础的浇制由于不可重复性只能进行虚拟的作业。
(2)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的任务虚实结合。输电线路的检修,例如更换500kV整串耐张绝缘子任务的实施,可通过线路道亨三维金具组装软件来“虚拟”实现。三维动画仿真技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画面的推进可以进行绝缘子串的“虚拟”组装。通过模拟仿真,学生可反复多次练习,熟练掌握绝缘子串组装的顺序。而500kV走导线检修间隔棒等作业通过真实的任务作业完成。
(3)电力电缆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虚实结合。在电力电缆附件制作实训过程中,先观看视频,动画模拟电缆附件的制作过程,再进行实际制作电缆终端头。
(4)线路设计的岗位虚实结合。线路设计实训室按真实工作环境配置所有设备,“线路设计”课程建设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引入设计公司到班级,用真实的任务驱动,引领团队教师及部分学生参与真实的输电线路设计项目工作,充当助手完成较简单的任务。第二阶段将实现岗位的虚实结合,即教师设置虚拟的线路设计岗位,学生在虚拟的岗位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在完成了这些任务后,学生掌握了线路设计的软件使用方法以及线路设计的相关规程规定。通过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参加真实的线路设计岗位工作,在实践中深化提高技能。
5.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还参加送电线路工、电力电缆工、电工等职业资格证考试,获得中级工证方可毕业。例如2012~2013年,本专业已毕业的两届毕业生中,双证书率达100%。
6.探索系统培养,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中职与高职教育,以自成体系的课程系统为基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3]通过对行业企业进行调研,高压输配电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分析,来构建相互衔接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从输电线路勘测、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交工和竣工验收到线路的投入使用、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各阶段课程体系中,分别构建了中职的由“电工学”“工程力学基础”“高压电器设备电气试验”“工程测量基础”“线路工艺实训”“起重实训”“配电线路”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构建了高职的由“电工电子学”“输电工程力学”“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电气设备”“线路施工”“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设计”等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实现中职教育的终点即是高职教育的起点这一要求。
三、搭建“四位一体”实训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按照合作性、开放性、共享性、职业性、系统性、领先性的“六性”要求,建成了融教学、培训、竞赛、科研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现了教学内容项目化、实践环境现场化、理论教学实践化、学生身份员工化、教师角色师傅化的“五化”职业教育特征要求。
1.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
专业核心和骨干课程线路运行与检修、线路施工、线路设计、电力电缆技术、线路概预算、送电线路测量、高电压技术等课程,推行了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团队要求每位教师进行了所承担课程的整体设计和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选拔做得较好的教师参加学院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提升了专业教师进整体的职业能力。
2.以赛促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在高压输配电专业团队指导下,成立高压协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动,举办了第二届登高爬杆比赛,举办首届高压电工技能竞赛,组队参加第二届广西高职高专技能竞赛的测绘比赛。高压协会组队与容县电力公司、南宁供电局城西分局联合举办配电线路技能竞赛。高压协会还协助团队教师进行了电力电缆实训室建设,组织成员参加配电线路施工实际工作,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学生专业社团成了专业建设的得力助手。
3.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教学水平
第一,建设专业网站及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等三门核心课程的网站,以及互动交流平台、在线自测系统建设,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第二,校企合作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与企业签署共建高压输配电线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协议,依托专业教学资源库,企业及时上传最新的规程、规定,典型案例等,让团队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同时,专业团队开发的试题库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提供便利。
四、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实现师资队伍“双师化”
实施教师“四个一”能力建设工程,要求每个教师每年至少到一个以上企业进行调研,到企业进行一个月以上实践锻炼,参与一项以上的社会服务项目,主持或参加一项以上教科研项目的研究。
1.采取目标管理,制订完成目标责任制度
重要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团队会议,采纳有效建议,发挥集体智慧,制订合理工作方案,形成团队合力,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对每项工作,能把任务细化,责任落实到人,实行目标管理。对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给予表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及时给予劝导,并记录年终考核,这样促使团队成员能按任务和目标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尊重年长的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年轻教师,多给予督促指导。制订了传帮带的导师制度,团队2013年新引进的两位年轻教师,均有相应的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帮带,颁发聘书,实施导师制度,使年轻教师能迅速成长。
3.加强校企合作、国内会议交流,提升专兼职教师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将专业课程中的毕业论文、顶岗实习、认识实习、输电线路运行与检修、电力电缆技术等课程主要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并参与校内生产型实践指导。团队教师到广西电网公司桂林培训中心参加由广西电网公司人才培训与评价中心举办的“2012年电力电缆试验及故障查找培训班”培训学习,提升实训水平;参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系列专题――资深专家剖析教改方向,国家名师指点课改方略”高级研修班培训,提升团队教师理论水平。
4.进行技术服务与职业培训,提升专业影响力
第一,专业团队参与高处作业证、高压电工证、电工进网作业证等培训和考证服务,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值达115万元,社会效益显著。第二,专业教师校企双栖,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与南宁坤宇电力安装公司合作,承接配电线路施工及电能表安装施工工程,由专业教师带领顶岗实习学生共完成了303户居民的配电线路和电能表安装工程,社会服务值达126.7150万元。
五、结束语
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专业建设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涉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培训等内容。由于实际建设周期较短,很多成果来不及转化,质量难以达到最佳,建议适当延长建设时间,以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由于架空线路分布很广,又长期处于露天之下运行,所以经常会受到周围环境和大自然变化的影响,从而使架空线路在运行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故障。据历年运行情况统计,在各种故障中多属于季节性故障。
1 架空线路覆冰的原因
架空线路的覆冰是在初冬和初春时节(气温在-5℃左右),或者是在降雪或雨雪交加的天气里,在架空线路的导线、避雷线、绝缘子串等处均会有冰、霜和湿雪混合形成曲冰层。这是一层结实而又紧密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冰层,形成冠冰层的原因,是由于在自然界物体上附着水滴,当气温下降时,这些水滴便凝结成冰,而且越结越厚。
有时,也会在导线表面上结上一层白霜,呈冰渣性质,其重量比坚实的覆冰轻得多,但其厚度却大得多。一般当空气中有大量水分且有微风时,最易形成笛。
在湿雪降落时,湿雷一方面粘在导线上,同时又会浸透正在结冰的木,使冰层越来越厚,最厚可达10cm以上。
当风向与线路平行时,覆冰的断面里椭圆形;当风向与线路垂直时,覆冰的断面呈扇形,即在导线的一个侧面;当无风时,覆冰则是均匀的一层。
此外,覆冰还与线路走向有关,在冷、热空气的交汇处经过的线路,覆冰就更严重。覆冰在导线或绝缘子上停留的时间也是不同的,达主要决定于气温的高低和风力的大小,短则几小时,长则达几天。
2 因覆冰而发生的事故
导线和避雷线的覆冰有时是很厚的,严重时会超过设计线路时所规定荷重。如果导线、避雷线发生覆冰时还伴着强风,其荷重更要增加,这可能引起导线或避雷线断线,使金具和绝缘子串破坏,甚至使杆塔损坏。尤其是扇形覆冰,它能使导线发生扭转,所以对金具和绝缘子串威胁最大。常见的线路覆冰事故有以下几种:
1)杆塔因覆冰而损坏
一般是由于直线杆塔某一例导线断线所造成的。此时,由于带覆冰的导线在该杆塔的另一侧形成较大的张力,使杆塔受到过大的荷重,故造成倒杆或倒塔事故;
2)导线覆冰事故
如果导线在杆塔上是垂直排列的,当导线和避雷线上的覆冰有局部脱落时,因各导线的荷重不均匀,会使导线发全跳跃现象,从而使导线发生碰撞,造成短路故障;
3)线路各档距覆冰不均引起事故
由于线路各档距内的覆冰不均等原因,会使各档距内的弧垂发生很大变化。有严重覆冰的档距内的导线荷重很大,特使导线严重下垂,以致有时使导线离地面距离减小到十分危险的程度,因而发生事故;
4)绝缘子串覆冰事故
虽然绝缘子上冰层厚度所增加的重量不大,但却降低了绝缘子串的绝缘水平,会引起闪络接地事故,甚至烧坏绝缘子,其后果也很严重。
3 覆冰的防止和消除措施
为了防止覆冰所引起的故障,设计杆塔时,应考虑由于覆冰所形成的外加荷重。对经常发生严重覆冰的地区,架设耐覆冰式的线路,这种线路的杆塔较一般杆塔的机械强度大,档距较短,导线张力较小。为了避免碰线,导线应采用水平排列的布置方法并应适当地加大导线和避雷线之间的距离。
选择线路路径时,应注意避开冷、热空气的交汇处。但是在覆冰特别严重的地区,上述措施还是不够的,覆冰仍可引起破坏线路的事故。因此,在运行中必须观察导线上产生理冰的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消除。消除导线上的覆冰,有电流熔解法和机械打落法。
3.1电流熔解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加大负荷电流或用短路电流来加热导线使覆冰熔解落地,达到除冰的目的。具体做法有以下3种:用改变电力网的运行方式来增大线路负荷电流;将线路与系统断开,并将线路的一端三相短路起来,另一端用特设的变压器或发电机来供给短路电流。
当采用增大线路负荷电流来加热导线的做法时,应在覆冰开始形成的初期即加大负荷电流,作为预防措施。但是这种办法会使线路的电压降低、增大电能损耗,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当用短路法来熔化覆冰时,则应根据线路长度,导线的截面和材料,淮备好必要的设备,其容量应事先计算好,使之能够满足熔冰的要求。
在进行熔冰以前,应注意检查长时间通过短路电流的系统结线和设备。用短路电流熔冰时最好不要使用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地网,而采用单独的接地装置,以免发生危险。用短路电流镕冰时,还应派人到线路上去观察覆冰的熔化过程,当覆冰已开始从导线上脱落时,应立即切断熔冰电流,否则时间一长,会使导线过热,特别应注意导线的连接处。在一般的设备条件下,电流熔冰法是很难实现的,因此,除了在重冰区外,其实用价值不大。
3.2机械除冰法
机械除冰主要采用下列几种做法:
1)从地面上向导线或避雷线抛掷短木棍,打碎覆冰,使之脱落。也可以用木杆或竹竿进行放抓使覆冰脱落。如果线路停电困难也可用绝缘杆来敲打覆冰;
2)用木制套圈套在导线上,并用绳子顺着导线拉,便可消除覆冰;
3)用滑车式除冰器来除冰。
总之,机械除冰法是比较原始的,除冰器的样式各地区也都不相同,其种类很多。 机械除冰法主要缺点是,必须停电进行,费时、费力。采用机械除冰法时,必须保证导线和避雷线不发生任何机械损坏。
参考文献
[1]魏长喜.110kV线路覆冰防范措施及对策[J].四川电力技 术,2010(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