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5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有关幼师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有关幼师论文

篇1

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发展与方向教

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分三个层面:How:授课———方法;What:授课———学生;Why:上课———目的。传统教学方法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被动地位,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情况,我就旅游管理教学发展方向提以下意见。

1.充分应用高科技教学手段。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和其他的课程有所不同,在其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声、影等多媒体资料,才能够把有关知识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缺一不可。在这个传递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才能有效完成。现在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一些旅游景点的宣传资料、相关纪录片以及旅游景点做的旅游营销广告灯等资料来展示所要讲授的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恰当运用实地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有这方面的条件。针对这种情况,在条件不允许的地方还是要适当运用实际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去进行实地考察、介绍、演示等等,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实际的情况反思旅游资源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本身所学理论知识的印象,又提高了学生思考的能力,更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2

1.概念内涵

“城市自由民”是指:无固定单位、无固定住所,或虽有单位、住所,但已失去职业,难于受到各级政府行政管理约束的小商小贩、劳工和社会闲散人员。

2.主要特征

(1)流动性大。“城市自由民”由于职业的非固定性及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在改变生计和变更经营场所中谋求所得,流动性很大。他们一段时间在这个市场做买卖,一段时间又去那个市场经营某种商品;今天在这里打工,明天又会在另一个地方出现。更有一小部分人在无可奈何下到处游荡,也有一些人步入歧途,小偷小摸,流窜于城市的小区、公交车和商场等处。

(2)无固定住所。“城市自由民”中大部分没有固定住所,居住地一般随临时性工作场所而动,或以家庭租房,或与同伴租房;有些虽在近郊有住房,但在市内无住房,白天或夜晚在市内打工,休息时回到家中。也有极少数人有活干时住工地,无活干时流落街头,睡在车站、码头或收费较低的洗浴中心。

(3)无具体管理单位。“城市自由民”一般处于三不管的状态下。一是工作不固定而没有管理单位;二是住所不固定而没有管理社区;三是自由职业造成没有固定劳动力市场管理。

二、“自由民”的产生

“城市自由民”虽然自从有城市以来就存在,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层次的城市中并不多见,没有形成大气候,因而对本来就不十分注意形象的城市来说影响并不大,况且那一时期诸如户籍、暂住登记等管理较为严格,所以极少的“自由民”对城市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城市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速度加快,“城市自由民”的队伍不断壮大,时至今日,在各个城市中都已形成了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城市文明进步的一股势力。

“城市自由民”队伍发展壮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可从它的主要构成成分中看出。

1.成分之一: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

失去土地的城郊农民可分为两种情况:

(1)城市扩建占用土地。城市发展扩建,必然占用大量的近郊土地,虽然这种计划内占用土地是有偿的,但造成的结果是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部分人利用地价款做小生意,一部分人则在流动中打工。无论他们现在从事什么职业,基本上都脱离了当地乡(镇)、村的有效管理,融入了城市管理的薄弱部位,成为“城市自由民”。

(2)联产承包失去土地。联产承包经营土地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城郊内未被占用的土地,随着各种种植、养殖业基地的形成不断集中在少数生产能手手中,这样就出现了将自家土地租给他人耕种和使用,而自身处于无农活可干且日子过得并不宽裕的农民群体。这些人中的绝大多数利用离市区较近的条件,为了更好地生活,以“游击”形式进市区打工,所从事的职业多半是个体或小集体式的服务业。这一群体的人们,由于来去自由(只受雇佣者对劳动质量的管理),城市管理难以进行,因而也成为“城市自由民”。

2.成分之二:下岗、失业工人

经济体制改革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成果的显著性国人有目共睹,且令人欣慰。但是,由于企业改制、破产、重组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下岗和失业工人增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下岗、失业工人成为“城市自由民”的情况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下岗后无劳保待遇的工人。国家虽然制定了各种劳动保护条例,并尽财力允许范围而为之,但部分企业因种种原因无法按规定交纳下岗工人的劳保金,致使待岗工人生活无着落,他们不得不自谋职业。这一部分人与原单位的关系因单位无暇顾及而基本脱离,而能够找到的新工作单位一般除付劳务报酬外,根本不去过问其他事宜,因而他们几乎全部融入“城市自由民”的行列。

(2)下岗后另谋职业的工人。下岗工人中绝大多数都享有一定的劳保待遇或能拿到城市最低保障金,但生活一般都很拮据,他们大多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关键时期,不能待在家中休闲,必须重新寻求工作。从理论上讲,这些人虽有单位和社区管理,但一般除领取应得款项外,对单位和社区的依靠程度并不大,处于自主地位,成为城市自由民的组成分子。

(3)买断工龄的工人。让部分工人买断工龄是企业改制中的一种做法,不论工龄年价值高低,其明显结果是部分职工在拿到了一定数目款项后,失去了原有的工作,成为失业者。由于买断工龄时没有年龄限制,因而除少数年龄较大者外,大都要重新进入工作人员行列,而所到之处,从管理的角度讲,几乎全部处于干活拿钱,不愿干就走人的境地;少数人选择经商,但不论生意大小,除纳税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无拘无束,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自由民”。

3.成分之三:外部流入人员

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使原有城市居民拥有市区的基本格局被打破,各种自认为在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人纷纷拥入城市区域,他们中90%以上的人都处于城市自由民的行列。

(1)各种形式的生意人。商品流通加快,物品齐全是城市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而生意人的增多是这一标志的有力支撑。生意人中物资贩运者流动性大,难于进行有效管理;即便是一些确定了生意方向、设有固定摊位的个体户,在缴纳了应缴的各种款项后,也基本上处于各自为阵、我行我素的状态。更有一些小商贩在流动中谋生,工商、城管部门对他们的管理除发现后罚款或没收经营工具和商品外,别无他法。可见,绝大多数生意人在城市内处于自由状态。

(2)进入城市的农民工。社会的发展,使农村变革加快,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资料促使农村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中的主成分已超越了他们的先辈,思想开放并大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很少有人待在家中过不富裕的生活,惟一可选取的出路是进城打工。农民工中除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务工队外,多数是自由打工族,而其工作一般无固定区域,哪里有活就到哪里“上班”,三天两头更换务工和居住的地方,因而,现有城市管理部门根本无法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管理。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城市自由民”的阵营也日见扩充。

(3)无业游民。无论什么样的城市,无业游民处处可见,成分虽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来自外地。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游荡,给城市形象以污点,也给城市管理造成混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人是地地道道的“城市自由民”。

三、管理办法探讨

“城市自由民”的大量存在和增加势头是社会变革发展的必然。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这一部分人的参与,城市的建设、物流、家政服务等都要受到严重制约,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对这一群体在有效管理上的缺陷,将从各个方面影响城市的形象。因此,必须探讨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1.近郊失地农民的管理

(1)原乡镇管理。近郊失去土地的农民中的一部分因欠缺某种重新寻找就业的能力,以土地赔偿款在银行的利息或亲戚朋友有偿使用部分款项所得维持生计;也有一部分人早出晚归打工,但其居住条件不变,有事依靠的支柱仍然是原属乡、镇和村。对于上述人群的生活状况、问题解决以及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等,都应由原乡、镇、村各个相关部门进行义不容辞的实质性的服务管理,使他们成为文明的“市民”。

(2)社区管理。失去土地农民中的一部分人,利用得到的土地补偿款或租住或购买市区内某一社区的住房,很少返回原居住地,因而无法得到原属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对于这一部分人,由于现从业单位的管理只是上班期间的劳动合同管理,对其他问题很少过问或根本不去过问,因而广泛意义上的管理应由居住社区负责。而每一个社区都有责任把他们作为新“居民”纳入到实质性的管理渠道中,绝不能认为他们不是社区原居民而不管不问。

2.农民工的统一管理

正如前述,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大量“解放”,进城务工的农民快速增加,要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登记工作。登记工作是对农民工进行有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做好了登记工作,才能心中有数地实施管理。因此要出台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相关规定,对所有的农民工(有组织的、个体的和群体的)要求进城后必须到指定地点、部门免费登记,并发放从业许可证,待找到工作后电话通知登记部门,填充登记内容;工作、住址变动后要及时进行变更登记,以便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事宜。农民工离开打工城市时应将手中持有的从业许可证退回登记管理部门,以便注销相关信息。

(2)录用单位凭证用人。农民工录用单位是否凭登记证用人,是农民工有效管理的第二关键点。若不规定按证录用,首先会使登记失去意义和价值;其次会使管理落空;三是使用工处于混乱状态,如童工使用等。规定了按证录用后,对非凭证用工的单位和个体要有相应的处罚条例,其力度应以用工者不敢再擅自用工为准绳。

(3)必要的检查落实。制度建立后要进行经常的检查落实,发现使用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的农民工时,要在对使用单位和经营者按章处罚的同时,教育农民工遵守登记规定。对那些经教育不改的人要按情节进行诸如罚款(轻度)、不准在本市务工等处理,以便使管理落到实处。

(4)管理责任落实到从业单位。经过登记和凭证从业手续后,绝大多数农民工的从业情况都可以掌握在登记管理部门,因此对他们的管理可通过从业单位进行。这样,一方面可减轻登记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使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企事业以及个体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身上,农民工的生计、权利主张、社会公德教育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就会落到实处。

(5)无从业单位人员管理责任分解。无从业单位人员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进城后各自为阵的自由务工者,二是失去原工作后未重新找到工作单位者。对于前一部分人可规定每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到登记处报到,说明有关情况,也可由登记管理部门推荐(登记管理部门可掌握一些劳务市场人员需求信息)从业单位供这一部分人就业务工。事实上,从发展的观点看,农民工登记管理部门应逐步向综合管理部门过渡,这样会更有利于农民工的生计。对于第二部分人员可责成原用人单位管理过渡期(一般不超过30天),其后由新用人单位管理或交由登记管理部门按前述办法管理。

3.下岗、失业工人的管理

(1)原单位管理下岗工人。一般下岗工人的原属单位仍然存在,它们理应成为这一部分人的服务管理单位。各单位应该充分发挥内部从业培训和再上岗指导部门的积极作用,妥善安置已下岗工人的生计,并加强相关管理工作。如果有意、无意地把单位内的下岗工人推向社会,使他们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应视其行为为不作为、不道德的,上级管理部门应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如果单位确无精力管理,应拿出一定的资金,委托相关单位和社区进行实质性管理服务,并专款专用,单位定期过问管理成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单位认为委托部门管理不善时,可另行选择代管部门。下岗工人若自行解决了工作时,必须在原单位进行登记,或办理必要的调动手续。

(2)政府管理失业工人。失业工人是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应在享受社会低保的大前提下,各级政府全权负责他们的生计和管理,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从业的信心,靠劳动改变生活现状。应在统一管理下,采取如下主要方法:①政府“输血救助”,疏通发展渠道,引导他们向利于自我生计的方向迈进;②成立免费再就业培训中心,从劳动技术、技能上完善他们的从业能力;③成立自救委员会,在发挥部分个体特长的同时,带动群体再创业;④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领取适度补贴,提高生活质量。各级政府在关心失业人员生计的大前提下,将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贯穿其中,使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特殊社区创建

对于绝大多数“城市自由民”的管理,最有效的管理办法是建立起特殊社区。这种社区的主要功能是服务前提下的针对性管理。

(1)划地修建简易住宅区。由于“城市自由民”存在的永久性,各个城市都应规划建设一些简易住宅区,供经济收入低的“自由民”低价位租住,且这些简易住宅区的每一处都应成为一个完整的社区。这样不仅可解决一部分“自由民”的居住问题,而且可对他们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教育管理,从而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的有序生活范围内,减轻管理部门的过重负担。

(2)提供必要的服务。特殊社区除为城市文明建设管理好入住域内的群体外,还应针对群体的特征提供必要的服务。其中最主要的是:①必要的生活需求服务,这可由区内人员有组织地完成。②就近解决子女入学,这可责成附近学校完成,或创建社区新学校(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③进行简单就业技能培训,这可由社区组织并低价位收取培训费来完成,也可发动区内具有特长人员利用休息时间义务培训。④提供必要的身体锻炼场地和简易器材,这可在社区建设时列入计划,部分器材可由企事业或个体经营者捐赠。其余如休闲娱乐设施等应视城市经济发展和入住社区人员总体收入水平而定,逐步完善。

5.互助资金的设立与筹措

“城市自由民”在生活上的最大困难是,遇到重大疾病住院和子女上学费用的支付,若仅靠政府救济和个人捐款是不现实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设立互动资金,创造以自救为主的绿色通道。这在特殊社区内尤为可行。互助资金筹措渠道主要有:

(1)自愿交纳,离开时结算。这是互助金筹措的主渠道。管理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在低起点(例如10元/户)的基础上自愿交纳,由社区(未入住或没有特殊社区的人可由登记管理部分统管)管理并专项使用。若交纳人长期离开时,按一定比例结算使用情况后退还剩余部分,超支部分由其他方面筹措资金补充。

(2)政府救济拨款。解决这一部分人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除政府的责任外,实际上也是解决城市特困户和农民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政府应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钱进行救助。拨款数量应按城市级别和市内人均生活水平确定,一般控制在每人5元~15元(按登记人数计)。

(3)企业捐赠。城市内效益较好的企业,应积极关注城市健康有序地发展,帮助有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和其他“自由民”渡过难关。其实,有绩效的企业只要把“有意”节约的款项拿出来捐赠于上述人群,就能起到大作用。

(4)个人捐献。现今社会的变革发展,无论怎样调控,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状况很难缩小,而收入高者中一些人本身就有捐献心愿,而一些人可在宣传动员后有捐赠行动。这样,就会筹集到一定数额的资金为特殊社区和特殊人群使用。

6.有力的监管机制

要想把“城市自由民”的管理工作做到较为理想的程度,各级城市政府管理部门的有力监管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根据发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自管委员会。

篇3

一.华东地区智能建筑的发展概况

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智能建筑市场(包括大厦及小区)启动早,市场大,今后将有更大的发展,是WTO以后国外企业必争之地,也是国内企业必争之地。由于华东地区资金雄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厦四百多幢,智能小区二百多个。其中已建成的优质工程有上海博物馆、金贸大厦、上海期货大厦、久事复兴大厦等号称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东国际机场,上海大剧院,上海科技城也都闻名天下。江苏省迄今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区一百五十多个;南京中信大厦,总医院新病房大厦及江苏省政协大厦都为优质工程。聚福园、天地小区是建设部小区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灵,是我国东南沿海技术和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一个建设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报社大楼,在浙江省首次开通了楼宇自控系统,堪称是浙江省第一座达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楼,从而揭开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设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经贸联建大厦和华浙广场都是代表当时浙江省先进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华浙广场还代表浙江省参加了建设部组织的优秀智能建筑评选活动。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楼主要有浙江世界贸易中心、杭州电力调度大楼、浙江省建行大楼、杭州铁路新客站、浙金广场、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检大楼等约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宁、温地区。

二、入世对中国智能建筑业的要求

我国已加入WTO,进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完全融入国际化市场,必须遵守WTO的原则和规定。根据WTO协议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将使我国智能建筑技术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加剧烈的市场竞争。而我国现行的建设事业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体制与WTO的规则和国际通行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调整改革完善现行体系和体制的任务相当艰巨,形势紧迫。

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必将对各种建筑,尤其是办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仅对新建的办公楼,而且对量大面广的已有的办公建筑的改造也带来了智能化需求。

WTO对我国智能建筑要求具体表现在:

1.根据《建筑领域加入WTO后的对外承诺》,我国加入WTO后五年,允许外商成立独资企业,取代外商在我国现有的办事处机构,他们可以直接在我国签定内贸合同,从而使产品和工程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障。

2.按WTO取消数量限制和关税减让原则,我国将降低对外市场准入程度,届时会有更多智能建筑产品和系统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为我们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并得到更多的实惠。

3.随着国外企业参与我国智能建筑行业的竞争,他们会把国外成熟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程序和操作技巧带入中国,有助于提高中国智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

三.华东地区优势

1.学会健全,学术活动活跃。

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温伯银总工为首的上海专家,在全国率先于1994年成立上海智能建筑工程研究会。这是全国第一个智能建筑学会组织,成员有高校、设计院及企业技术人员几百人,它集中了上海智能建筑界科技精英。在组织报告会、展览会(上海历届智能建筑大型展览会)、验收评估上海甲级智能化大厦(如上海久事复兴大厦等)起了巨大作用。温总和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正副会长)的贡献已载入中国智能建筑历史,功不可没。以陈众励、瞿二澜、赵济安、王东伟高工及上海大学赵哲身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骨干专家已经成长,在国内也有较大影响。

1996年,以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改为南京工业大学)建筑智能研究所、江苏省建筑设计院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在国内也是较早成立的智能建筑学术组织,成员有二百多人,每年举办学术年会,奉行“技术开放,市场开放”方针。常年举办学术报告会及国内外厂商新产品报告会。自办了省内杂志《智能建筑信息》。

2001年以浙江省建筑设计院为主体成立的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虽成立时间不长,但青年一代学会领导骨干力量成长很快,成员已发展到几百人。在组织浙江省智能建筑报告会、展览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2.编写出台智能建筑标准。

1995年上海市出台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它是以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内部标准修改而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智能建筑标准,为全国规范智能建筑设计市场起了示范与指导作用。2000年在建设部领导下,以温伯银总工为首的编制组率领团结全国专家编制出台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开创了中国智能建筑新纪元,填补了空白。评审专家认为该标准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

1998年,在江苏省建委领导下,在温总关心指导下,江苏出台了江苏省建筑智能化设计标准(DB32/181—1998),1999年获得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又出台了三个标准:

(1)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

(2)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及验收标准DB32/366—1999

(3)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评估标准DB32/T367—1999

构成了整套标准,促进了省内IB的发展;2001年中信实业银行南京分行大楼(28层4.2万平方米)通过检测验收与评估获得江苏省首幢甲级智能化办公大楼称号。

3.撰写论文、编写著作,成果丰厚。

1995年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院首先汇编出智能化建筑论文选,其中温总、瞿二澜、赵济安高工等论文在国内影响很大,开创了全国建筑建筑论文的先河。1996年上海华东设计院温总为首的编写组又出版了大型经典著作—《智能建筑设计技术》。目前正在修订将出第二版。上海举办了历届高水平智能建筑报告会,如中国超高层建筑技术研讨会具有国际影响。

上海同济大学程大章教授等编写出版了《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6)以及《智能化大楼的建筑设备》(中国建工出版社1997.11)。

上海九海金狮物业公司诸建华总经理在总结上海久事复兴大厦兴建及物管经验与陆伟良教授合作于2002年8月编写出《智能建筑物业管理》一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

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杨绍胤教授级高工先后编写出二本著作:《智能建筑—原理、规划和设计》(1999.2)以及《智能建筑实用技术》(2001年)。

4.华东地区具有广阔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场

目前上海正申办2010年上海国际世博会。预计2008年上海高层建筑将达2000幢,据国外某公司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可去中国上海参观。江苏目前正兴建南京地铁工程(8个站,投入72亿),南京玄武湖隧道工程(3公里),由于江苏省申办成功2005年全国第十届运动会,日前正在南京新建奥体中心。相应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将在江苏省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新建。南京市在河西新城开工投入120亿,打造十大标志性建筑。南京国际经贸广场,维多利亚国际商务中心,夏华国际广场、南京中大科技大厦、联强大厦、紫鑫中华广场、欧洲城、东成大厦、浙江国际贸易中心、东渡大厦等。南京市将兴建十大体育工程:全民健身中心、皮划艇激流回旋场地、马术赛场、中山门竞技中心、击剑比赛训练馆、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网球工程、南京中山国际公园、环湖体育带及南京足球训练基地。

目前浙江在建的智能化大楼约有上百座,市场红火,其中有杭州凯悦大酒店、杭州国际金融大厦、杭州国税局大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杭州日报大楼、杭州海关大楼、杭州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杭州滨江区行政中心、元华广场、湖州市中心医院、义乌中心医院、湖州市能源调度中心、湖州市行政中心、嘉兴市行政中心、东阳市行政中心、安吉县行政中心、永康市行政中心、温州晚报社大楼等。杭州地铁工程也已启动。浙江省智能建筑近两年后来居上,已兴建上百栋智能大厦,数百个智能小区,近期还在杭州兴建杭州大剧院、杭州市民中心、浙江电力大厦等均以大量巨额资金投入,近期新建智能工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多已名列全国前茅。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由于智能化建筑系统是多学科、多技术的系统集成整体,因而开放式可互操作性系统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就成为实现智能化建筑及其产品设备与系统的产业化技术水平的核心关键。目前国际楼宇业界公认认同较先进的开放式系统行业协议标准技术有两个:一个是美国Echelon公司的LonWorks技术的LonTa1k标准协议;另一个是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工程师协会(ASHRAE)制定的《楼宇自动控制网络数据通信协议(BACnet)》BACnet同时还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及欧共体标准草案。两者都是基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的。因此两者在开放系统技术上是可以互相补充互为依存的,前者着重现场控制域,后者着眼于信息应用域。而且BACnet的协议层次里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的五种选择中就包含有LonTalk协议。况且两者技术都正在不断地完善发展,至于我国智能化建筑在开放式互操作性系统技术发展研究上严格讲尚未真正起步,差距颇大,亟待投入。南京工业大学智能建筑研究所正在开发国产化楼宇自控新系统。

3.努力搞好学(协)会工作

按照WTO的原则和规定,加快行业协会自身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规则,调整优化行业的组织机构,成为增强行业自律的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建立一个有序和公平的竞争市场。建设部已批准即将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分会。这是我国加强管理智能建筑业的大事,华东地区作为地方学(协)会要在上级学(协)会的领导下努力做好贯彻执行工作,加强市场管理,防止低价恶性竞争,保证工程健康实施。有条件时争取成立地方行业协会。

5.华东地区拥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实力雄厚的智能建筑工程承包商

在建设部已获得系统集成和单项资质的有近百家,其中上海市27家,杭州地区20家,南京地区28家。他们都承担过上海金茂大厦、上海浦东机场等上百项智能工程,取得了营建大中型智能工程的经验,有着较好的声誉。大量外资企业生产基地及办事处均落户上海。

四.做好工作、迎接WTO挑战

1.认清国际智能建筑发展趋势,推动智能建筑健康发展。

2l世纪是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同时又是生态文明时代。从总的方向,国际先进生产力水平正在运用已掌握的建筑智能化高新技术,探寻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当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术是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在21世纪的智能建筑领域里,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含Bluetooth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等,都将会有更加深入广泛地具体发展应用。特别是开放性控制网络技术正在向标准化、广域化、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和互可操作性方向发展。

但是,智能化技术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为一个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才是2l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大方向。因而,除继续利用上述现有智能化高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等技术发展,正在渗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从而在国际上也形成所谓“可持续发展技术产业”。目前,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正在开发利用这些高新技术去处理垃圾、污水、废气、公害,节能、节水,消除电磁污染,资源可持续利用,建筑人工生态环境等等:也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有规模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智能型生态建筑,“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2.认清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

2l世纪的可持续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必须将工作、居住、休息、交通、通讯、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等各种复杂的要求,在时间空间中结合起来。

篇4

二、目前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目前存在几个弊端,最主要的还是快速核算问题。这涉及到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市场经济的完善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当然也使企业面临诸多挑战。现代石油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是仍在很大程度上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就目前来看,我国石油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尚未与现代化经济建设所要求的经济水平相匹配,未能与其他行业的财政经济部门进行及时的联络和战略上的分析与交流。尽管已经面向了市场经济环境,但财务管理的观念和模式还是无法达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国际化水平也有一定的差距。此外,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落后,所配备的基层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基层财务管理者对当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技术、方法等的了解不足,专业素质和专业修养偏低,不能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不能够跟上现代化社会快速传递、分享、消化信息的节奏,因此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三、石油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具体模式

我国的石油企业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也在不断的进步,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石油自身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所处行业也极具特殊性,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也有相当大的的特殊性。石油行业2013全年捷报连连,譬如我国成品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石油等联合中标巴西深海石油区块。在取得进步的同时,始终不能背离恰当运用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宗旨。目前来看,中下游炼化、销售领域,民资进入的情况是最好的,不仅数量多,并且有了一些活跃的龙头企业。原油仓储方面,民资也已经进入。地炼领域,民营地炼分布在广东、山东等地。近年来,民营油企占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如何合理规范民营油液,运用这些资本创造出更多的商机,归根结底也就是在探讨如何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目前我国企业由于快速核算问题使企业财务面临种种困难的现象经常发生,因此需要从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从企业的现状着入,对企业所面临的财务困难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石油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中的主要内容,将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严格化。其中包括对预算进行科学、准确的编制,完整、合理的制定;预算进行严格的执行;对企业财政的运行进行仔细、缜密的记录;对企业各部门的财务状况进行如实的反馈;并且建立健全财务审查和管理制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合理配置、有效利用、规范处置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篇5

2.建立健全的物资信息网。建设健全的物资信息网是非常关键的,把网络建设与物资供应系统联合在一起,首先要把网站的内容和结构策划出来,物资信息网是电子商务开放的场所,也是不同部门相互交流的良好平台。

3.加强物资管理中的物资采购。对于石油企业的日常管理和运营来说,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物资采购。要建设全面优良的物资采购体系,科学的针对石油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物资采购管理的分工,能够大大减少物资采购的环节,进而降低采购成本。

二、现代物流技术在石油企业物资管理中的应用

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工作,需要严格遵循“从复杂到简单”、“再从简单转变复杂”的内部运行规律。简单是将物资发配到需求现场,复杂是将物资进行合理、精准、科学、实惠、高效的管理,现代化物流技术在不断的优化改进,对物资管理的流程有很多促进作用。

1.当前物流的技术概况。目前的物流技术是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结果,它是在不断完善的信息技术下产生的,现代物流则是保证电子商务顺利实现的重要一环。现代物流技术,包括储存、配送、装卸、搬运、包装以及库存,是综合性运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服务模式。它的主要任务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管理信息每个环节有序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这种物流管理需要先进优化的理念技术才能形成完善的供应链,才能实现服务一体化、完善化。这样不仅可以成功地降低物流管理运作中的总成本,还可以有效的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将现代物流技术适当地应用于物资管理中,可以有效的防止物资流转过程中出现的供应中断而造成的工期世界问题,做到及时准确的物资管理和供应。

2.现代物流技术的优势。与传统的商业零售领域应用相比,石油企业的物资流动有较强的确定性,对物资的项目要求更加容易确定,使用物流管理技术更加方便,能够和供应商形成长期而又稳定的高效良好的企业合作关系。由于石油企业是大型的工业企业,其在维持日常运行和发展方面所需的物资数量大且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较高,另一方面,一般来说,石油企业的物资的体积较大,其运输和储存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说,运用合理的物流管理的技术,建立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物资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所需的运输成本,进而降低整个物资的所需成本,加速石油企业自身的资金的周转。现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石油企业物资物流运转的选择也逐渐增多,但是考虑到其物资一般数量巨大,所以大多数石油企业都选择专业化的铁路建设企业作为第三方物流,充分运用现代物流技术的优势,为企业谋求更加稳定和良好的发展。

3.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的对策。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需要建立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物资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掌握着石油企业生产动态最新准确资料,对物资使用单位的采购周期进行严格的督促,要第一时间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报备,增加计划的及时性和准确度。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制度,深化并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建立优胜劣汰的供应订货机制。创新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石油企业物资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全国物流网络优势,创新技术,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使供需双方的物流信息得以即时沟通,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得以精确衔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效率。

三、现代物流技术应用在石油企业物资管理的建议

1.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物资备料系统。现阶段,石油企业在自身的实际运营和发展中,常常会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建立高效的物资备料系统,将原有的、基础的物资供应站加以改造和革新,变成新型的物资配送中心,这样在实际的物资配送的过程中,就能够在物流配送的环节中实现质量的检验和调查,既满足了关于库存的调查和储备信息的完善,还能够实现集中备料和配送的专业化,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整个物资配送环节的高效和低成本运营,使各个环节之间既要相互独立又能快速衔接。还要调动起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将物资管理建设成高效运转的整体。

2.对物资进行全流程管理。在物资管理过程中,要将整个物资管理的流程进行细化分解,并重点对单井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通过微观控制提升石油企业的整体物资管理水平,在对整个环节进行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专业管理、集约运营、内涵发展的原则。

3.加强物资管理使用的计划性。在物资管理中,要不断完善计划的编制效率和质量,其最基本和根本的目的是要满足石油企业日常生产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应当不断的提升物资的周转的周期和速度,降低企业资金和成本的占用量。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等部门首先要积极的根据以往企业实际运营的情况,对于石油生产和物资运转的周期和规律进行总结和分析;其次则就要建立健全而完善的物资管理和运营的秩序;三是频繁的对积压闲置的库存物资进行清理,分析积压的原因,并及时向采购部门通报,调整采购的方式或者节奏。

4.构建完善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物资管理过程所使用的质量信息管理系统,要请专业的人员对物资管理的全流程进行分解,基于供应链设计合适的软件系统,借鉴现代物流技术,通过将物资管理进行信息化和电算化,全面提升石油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

篇6

本次研究以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作为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酒店实习满意度主要是基于学生的主观评价,为避免学生主观评价的随意性和从众性,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分析指标,同时方便学生的判断和选择。为此,问卷设计为三个部分,其一为实习生基本情况,包括实习生的性别、性格、年龄等指标;其二是对实习经历的评判,包括实习岗位安排、每天工作时间、实习中业余互动、实习过程中不满情绪的来源、酒店服务操作规程的掌握和实习对就业的作用评判等;其三采用5分制里克特量表的方法,来评价实体满意度(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4表示“基本满意”、3表示“不确定”、2表示“不满意”、1表示“非常不满意”)。

1.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问卷调查于2014年3月5日-4月5日集中开展,由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团委,选取了向刚从酒店实习半年后回校的旅游管理本科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采取了一人一座,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100分,回收79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79%。2.3人口统计因素分析本次被调查实习生的具体情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一是在酒店实习的大学生中,女生远多于男生,某种程度上也更适应酒店的要求;二是实习学生为大三阶段,年龄在19到21岁之间,是最富有活力同时也是自身价值判断能力初步形成的年龄;三是在自我性格认知上,50.6%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难以用外向或内向来判断,但有21.5%的学生认为自己性格内向,这对于酒店实习来说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

2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酒店实习满意度分析

学生对实习过程的评价,多是由于实习中的客观条件和自己的感受而形成。为此,对实习满意度的评价从客观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关照和培养等入手,进而得出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以及对实习价值的总体判断,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

2.1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及调整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酒店对学生的实习岗位安排主要集中在餐饮和前厅,分别达到了43%和35%。两个部门也是酒店对外接待的窗口部门。尤其是餐饮部门,多是工作时间长、消耗体力大的岗位。这类岗位实习生往往承担着相对于正式工的替代作用。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因此,通过实习能够多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这是实习生尤为看中的方面,实习中的轮岗是大多数学生的诉求。图2可以看出,71%的实习生始终在一个岗位,而实习中能够转岗的仅为25%。这一现象是酒店基于自身业务和利益的考虑,因为调研对象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对于酒店来说这一实习时段不大愿意让学生换岗,因为酒店实习区别于其他行业,实习过程也是工作过程。

2.2作息时间安排及业余活动

作息时间是学生实习中意见最大的因素之一,超出规定的8小时工作时间在实习单位中尤为普遍,仅有38%符合规定要求,而46%的受访者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另有9%为没有固定时间,详见图3。饭店服务的特殊性使得员工作息时间多变且不确定。而与工作时间相对应的是员工业余活动,业余活动质量往往能够弥补员工对工作时间较长的不满。图4显示,31%的实习单位采取外出郊游的方式安排实习生的业余时间,事实证明,这一方式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16%的实习单位采取专业技能比赛的方式,反映饭店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而体育类活动项目如羽毛球等的安排很少,这一现象值得重视。

2.3实习不满情绪的来源

实习是大学生初步接触社会的过程,实习中不满情绪的出现有许多原因。实习生认为工作中部门领导的工作水平是让他们产生不满的因素,达到了36%。其次是由于客人的原因,占24%。11%的不满原因是与同事的关系以及8%的因素是自己难以胜任岗位要求。从图5可以看出,实习单位提升管理者职业能力和实习生尽快提升自身实践能力是消解不满情绪的主要办法。

2.4对实习成效的评价

实习过程到底让学生学到了什么,是检验实习成效的重要标准。通过图6和图7可知,5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实习对酒店服务操作规程是一般了解,较好掌握的仅为37%。另从“实习对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作用”看,7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实习锻炼了社会适应能力,对未来发展很有作用,另有19%认为实习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无论是对酒店职业能力的培养,还是实习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5实习满意度的综合评价

根据里克特量表进行的指标统计,可以发现:在实习的客观条件评价方面(见表2),均值最高的指标为“与他人相处”4.01,说明了同学们有着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其次是对实习岗位的满意度,达到了3.22,说明了总体上实习岗位是较为满意的。而住宿条件和实习报酬的均值则都很低,分别为2.97和2.87,实习单位需要在这两方面有所改善。体上评价较低,但“辛苦工作得到上级认可”的评价均值为3.32,“企业培训情况”次之3.20,反映出学生对企业培训基本认可。“企业文化感知”的评价均值为3.13,这方面的认知和评价尚处于中等水平。“管理模式感知”的均值为2.82,实习生接触管理层面的几率较低,因而也难以对这方面有深刻认识。

3基于学生满意度的酒店实习管理

学生对酒店的满意度,为提升实习工作的成效提供了很好的参照。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评价,院校对酒店实习管理应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3.1做好大学生的实习引导教育

院校应对学生的实习做好引导和教育工作,实习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面临着与学校截然不同的情景和环境。酒店业与其他行业不同,每逢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往往也是酒店最为忙碌的时段,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也很难在酒店中得到贯彻。作为主要面向一线岗位的酒店实习安排,这既让学生得到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但同时也是消耗学生体力的过程,这对于年轻大学生来说,是体力上的考验。因此,院校的实习引导教育应重点在挫折教育、逆境承受等方面给学生进行心理铺垫和辅导。

3.2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

对于很多酒店企业来说,吸收实习生很大程度上是缓解用工成本压力。在实习过程中,多数实习单位不愿意让学生轮岗,主要是基于学生实习时间短而培训,培养员工需要较长周期的考虑。因此,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学校应与实习单位保持紧密沟通,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另一方面是尽可能让学生有轮岗的机会,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学生在管理助理的岗位锻炼,练就除了技能之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篇7

    中国企业管理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方管理文化的精粹都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就是要不断让科学管理的新观念、新方法冲涮。中国企业管理者的小农意识,就是用市场经济的规范取代计划经济的禁锢,就是要在民主、科学、创新的旗帜下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实施高效、科学、人性化的管理。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整合中西管理文化的精华,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建设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管理思想和文化十分必要。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石油企业正逐步推向市场,面临着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新的发展趋势。如何才能促进石油企业有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其关键是需要研究企业管理创新。

    一、中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

    我国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目前石油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主要是在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中开展。参与管理创新的人员主要是专职的管理人员,其他技术人员和基层操作人员很少,这反映了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体狭窄,不利于管理创新的广泛开展。当前石油企业鼓励创新主要集中在管理方式方法及管理模式或在一些局部领域内开展创新活动,而管理制度创新较少。这就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特点。从创新方法上看,主要是借鉴其他相邻领域知识和技能,独创较少。同西方大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主要局限于少数专职管理人员,缺乏群众性;同时创新领域狭窄,创新手段有限,整体创新能力水平低下。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石油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石油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多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企业的管理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1、国家对企业的有效监督和发挥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有效结合;2、已经进行公司化改造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规范;3、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没有建立健全;4、没有完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5、企业管理组织机构没有完善;6、成立股份公司后企业管理如何转变;7、重组改制后各个公司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企业管理创新来逐步解决。

    企业管理创新活动虽受到外部环境影响,但笔者认为企业内部环境是制约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因素。1)石油企业的自身特点石油企业属于矿藏采掘业,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具有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高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一是油气资源深埋地下,勘探开发难度大、时间长、成功率低;二是原油生产受自然规律的严重制约,企业生产的成本费用高;三是油气企业工作场地大都在野外,企业办社会负担沉重[1]。石油企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石油企业的管理创新约束条件要较普通工业企业要多,而且正是这些特点加大了管理创新的成本,从而使得石油企业很难在管理创新方面有所突破。2)企业创新本文来自中国美术高考站,免费文章请登陆cnmeishu.com查看激励政策导向企业管理创新极易受到企业内部创新激励政策导向影响。由于国内原油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为提高原油产量,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有很强的认知,其投入也很大,而对管理创新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积极性不高、成效不大的重要原因。3)企业创新氛围良好的创新意识,与拥有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密切相关。在一个好的氛围下,人就思想活跃,新点子产生得多而快;不好的氛围则可能导致人思想僵化,思路堵塞。由于石油企业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中,对市场反映迟钝,缺乏市场压力,难以形成企业创新的氛围。

    三、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给企业经营环境带来了根本性变化。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以期超越一流,保持不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企业管理创新是一浪高过一浪,在管理的诸多领域中进行了大胆而又成功的创新。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营关系越来越重要,管理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我国石油企业的现状和特点,我认为在石油企业管理中需要开展创新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

    1.组织机构的创新

    组织机构是企业运行赖以支撑的架构,科学的机构设置是管理理论与规律的产物,也与企业实际管理的要求相关。目前石化集团正在进行的重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企业制度创新的过程。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组织机构必须有相应的变革与创新,才能适应全新的委托关系、集权与分权要求、管理效率的提高等等。因此,开展组织机构创新活动特别重要,否则企业制度创新就不可能真正成功。

    技术创新是管理创新的主要形态,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它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管理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因为技术创新从研究开发、形成产业化到市场推广应用,在整个过程中蕴涵着一种新的管理机理和方法。石油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科技和追求整体效益的特点,经济效益的提高依赖于技术创新。这种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充分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和高效益产出为归宿,推动石油企业发展,从而促进管理方法、管理模式的创新。

    3.经营理念的创新

    由于企业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价值观及行为存在一种惯性,这种惯性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其行为中表现出来。石油企业的这种模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式及价值取向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应该在经营理念上进行创新,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特性的经营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取向。

    一些石油企业重组改制后,石油企业主业进入股份公司,成为股份分公司,其它部分为存续公司,保留原有的名称。这是把原来的一个企业分为二个,各自有自己的法人,在经济上、行政上相互独立,但在党群组织上还是一个系统,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新的管理体制。

    5.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高新技术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交易方式已经发生了一些根本的变革,企业物资、资金流动在不断加速,企业原有游戏规则也随之在不断改变。石油企业只有适应这些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寻求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在以后的竞争中取胜。

    6.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资金、技术、专利等企业生产经营要素都可以相互转让,唯独只有人力资源不能自由转让,因为人力资本将取代金融资本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2]。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使得过去以财务管理为重心的管理体系必须进行改革,转变为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如何让职工在工作中发挥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的一项迫切任务。因此加强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活动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7.企业流程和信息技术运用创新

    流程的改革与创新,源于西方企业对传统分工条件下造成的生产经营与管理流程片断化、无人负责整个流程,只追求局部效率优化而使整个流程效率低下的再认识。流程之所以需要不断创新,是因为现代信息技术、电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原有流程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发生了很大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流程创新是石油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

    四、需要处理好的关系

    1.企业管理创新和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关系

    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是搞好各项其他工作的重要保证,是前提条件,是企业进行各项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的重要条件。石油企业若想进一步创新、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必须处理好管理基础工作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基础管理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充分搞好管理创新,探寻新的发展方法和手段,推动石油企业向前进步。

    2.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对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缩小与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加强和改善我国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习、引进、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石油企业自身的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石油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

篇8

增强项目涉及单位及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做好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前提。管理人员首先应明确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安全角度结合行业的特性加大对员工风险管理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和技能。在项目进行前的人员选择和安排上,根据工程大小、技术要求、工艺难度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人员,从而降低因管理人员自身知识、技术以及经验等的不足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同时,要对项目具体实施的可行性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组织协调各职能部门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源,对项目风险开展讨论分析,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全面识别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点

要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首要步骤是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点进行全面的识别,明确项目风险所在。其目的是为石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评估和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提供操作性依据。因此,在整个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识别,分析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有效控制、转移和管理风险。风险识别的越早越全面,防范措施越及时越合理,风险管理成本就会越低,相应的项目收益成效就越显著。风险通常是比较隐蔽的,在进行风险点识别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在石油工程项目具体操作中,可以将风险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识别。先说内部风险,顾名思义,“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发生在项目内部的风险,与参与项目的人员挂钩,常见的风险类型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人员风险以及经济风险等。尤其是技术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最大,因为石油工程项目的技术性非常强,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如果一旦因为技术不合格,而导致了风险事故发生,就可能造成人员方面的伤亡,后果非常严重。外部风险所包括的因素较多,例如来自行业的竞争、自然环境条件、石油市场变化,都可能对项目造成影响。相比于外部风险而言,内部风险对项目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但同时内部风险也是最好管理与控制的,外部风险一般都具有不可控性,往往只能尽可能的规避外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但不论是外部风险还是内部风险,都必须要在风险管理中对它们做好全面的识别工作,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具体识别进行可以将项目配套、物资采办、作业施工、工程安全、环境环保、后勤支持、对外协调以及法律事务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织起来,形成专家组,共同分析讨论项目开始实施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合理识别,提出风险防范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同时,制定出风险预案随时对项目实施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风险进行分析和识别。但需要注意,在风险点识别过程当中,必须要体现出客观性,不能主观臆断,要对项目相关的资料、档案进行大量的收集,并根据项目建设各个工作岗位的特征、经验,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确保识别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

3.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

一套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是确保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关键措施,如何制定这套方案,也是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环节。前期的项目风险点识别,是制定风险管理方案的基础条件,因为它能够为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信息,确保方案的针对性与操作性。在方案制定中需要注意,应当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风险评估经验,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来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制定风险预警、风险防范以及风险应急等方案,保证在石油工程项目进行中准确及时把握和快速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当前,我国石油系统全面推行HSE(Health、Safety、Environment)体系与内部控制管理体系。HSE体系强调的是项目与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在现代石油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指导地位。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建立的一套系统的规范、流程、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的内部管理监控体系。这两大体系在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制定和实施石油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案时,要将这两大管理体系的作用发挥出来,为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辅助与保障。

篇9

企业运行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最大化,对于石油企业来说也是如此。所以,为了取得较大的经济收益,就要对企业项目的运行成本做到仔细考究,对于相关项目的成本投入严格把关。但是反观我国的石油企业,对于成本的预测意识较为淡薄,没能把握成本支出对于企业收益产生的重大影响力,使企业在成本使用方面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比如,由于企业对一些项目盲目进行投资,在项目进行到后期时由于多方面原因出现项目终止现象,不但没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收益,还使企业损失了大量成本。这都是由于企业没能看清不切实际的成本支出对于企业运转产生的连带影响,进而对企业在未来方向的持续发展上产生不利影响。

2.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成本管理需要强大的人才机制予以支撑,因为成本管理政策的制定是通过成本管理人员来制定的,因此成本管理人员的素质影响着相关政策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实施性。由于人才引进疏忽,石油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相对陈旧,导致其作出的诸多决定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这对石油企业的整体形象的建立具有不利影响。比如由于成本管理人才缺失,造成企业对先进技术引进成本的考究全面性不足,进而使成本支出不能与实际需要平等挂钩,出现成本支出不足或超额支出现象。

3.缺少成本管理监测机制

石油企业成本监测机制的空位,使成本管理政策制定的随意性较大,对石油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隐患,损耗经济收益,不利于石油企业的成长远发展。成本管理监测机制会对成本管理部门产生一种震慑作用,而且监测机制中设定的相应惩罚措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成本管理部门利用职务之便,为了个人利益而作出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因此,可以预见,成本管理监测机制的缺失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相应程度上的不利影响。

二、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措施

1.树立先进成本管理理念

只有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才能使公司的决策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能实现长时间高效益的稳定发展,所以,企业要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首先,要明确效益第一的观念,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对于不必要的投入要进行制止,严厉打击对成本投入不负责的行为,实现企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时刻确保成本管理观念的革新性,运用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进行成本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相关决策与当前社会接轨,与世界领先水平接轨,以实现石油企业在其领域内的权威性和领先地位。

2.引进成本管理人才

高素质人才是一个企业整体运行的血液支撑,是企业的制胜法宝,也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保证。石油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对于成本管理人员素质的较高要求。因此,对于石油企业来说,更不能忽略对人才的引进。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人才引进机制,对于企业所缺人才实行高薪聘请,为其提供完善的工作保障,以保证人才引进的高质量和长久性。人才的引进也应注意掌握在一个合适的程度,不要盲目大量引进人才,这样在日后的成本管理决策制定出现漏洞时会出现责任人模糊或者相互推诿责任的情况,而且对于人才的成本支出也会增加,不利于石油企业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3.成立成本预算小组

对于一个成熟的企业来说,高度科学性的成本预算管理是其稳定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针对石油企业成本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石油企业对于预算的强化步骤也应提上日程。要成立一个预算管理小组,选取在预算方面有突出能力的人来任职,以便于作出相对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强的预算系统,并能够对突发状况进行准确预测,提出相应处理措施,以保证有备无患。例如,石油企业的长久发展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在引进新技术之前,成本预算小组可依据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以及其他石头企业在此技术方面所花费资金作为参考,科学性地制定出合理的成本预算,进而使企业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4.建立成本管理监测机制

成本管理检测机制的建立,对于预算管理小组做出的预算措施进行可行性评估,确保预算措施的提出是依据石油企业的整体状况和社会实际需要来制定的,且对于成本管理小组的行为进行监督,避免出现以公谋私等损害企业效益的行为。成本管理监测机制是企业成本支出的屏障,在科学考核和计算的基础上对于实际应用成本作出预算,然后通过与成本管理小组的经费支出做出比对,以保证资源利用的最优化。这也是一个成熟企业所必需具备的企业构成,体现的是企业的前瞻意识和科学性发展的眼光。

5.根据岗位实际需要裁剪冗员

石油企业由于其国有化的运行机制,使企业中有大量员工在其位不谋其职,对企业的发展鲜有帮助,却领有高额工资,这也占据了石油企业相应的成本支出,而且这部分的支出对于企业来说是无意义可言的。因此,成本管理不能忽视企业冗员现象,要根据企业需要和人员工作绩效实行人员裁减,使企业的工作人员精英化,也对企业的成本支出作出了相应缩减,有利于实现石油企业的效益最优化。

篇10

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包括库存数据、生产计划和需求变化,这些重要的数据存在于不同的环节中,高效的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对所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反馈。但是许多石油企业的供应管理模式多采用分级物资管理模式,一些企业甚至单独设置采购和供应两个部门,这种供应管理模式造成库存管理部门的权力严重分散。石油企业在各级分别设立独立库房、物资供应站点、中心库存,物资从采购到使用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审批过程复杂,效率低下。另外,不同生产点的位置存在很大的差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大、供应周期长的问题。如果采用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有容易造成库存积压现象。

(二)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

从众多的石油企业物资供应现状来看,石油企业普遍存在对物资储备定额研究不足的问题。石油企业当的物资供应模式是“被动”的模式,它只根据需求计划安排供应,并没有主动预测物资需求。缺少主动预测物资需求则不能准确、全面地掌握生产单位的实际物资需求,库存管理只能被动的根据需求计划准备和安排物资,以应对需求计划发生变化。因此,这种库存管理只能被动应付,不能积极主动的改善。

(三)供应链的环节间的合作和协调不足

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只有各个环节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才能维持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缺少合作和协调会造成各个环节的重要信息资源传递渠道不畅,供应链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能力会遭到极大的削弱,基于供应链的供需关系也就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另外,物资供应部门与生产部门缺少沟通容易造成物资供应部门采购活动缺少目的性;与技术部门缺少沟通,如果出现技术升级或产品更新,采购的物资技术含量可能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材料浪费。最后,如果物资供应部门和市场部门的沟通不畅,物资供应部门则不能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市场形势及时调整物资供应计划,容易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石油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物资计划管理

首先,加强物资供应部门和物资需求部门的合作和协调,物资供应部门的工作人员每个季度都需要在生产现场进行办公,依据现场办公所得的数据和信息,准确掌握需求部门的物资需求计划以及需求变动情况。其次,加强物资需求信息的管理,建立和完善物资消耗数据库,逐渐形成一个由需求计划引导采购和物资供应的库存管理机制。第三,让物资供应部门参与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中,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的前期论证和设计两个阶段,不断优化和完善需求建议,提高对采购风险的预见性,以规避和降低风险,减少采购成本。最后,物资供应部门要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的管理。编制科学的统筹采购计划,并以此作为项目采购的依据。

(二)加强物资储备定额研究

物资储备定额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以金额和品种为依据将物资进行分类,并根据物资的特定进行专用和通分类。如果某种物资属于通用型物资,则可将该物资作为物资储备定额的物质。其次,总结物资消耗的情况。建立储备定额物资的消耗规律模型或消耗定额,统计通用性物质在不同年份或月份的实际消耗量,并选取订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