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好数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5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如何学好数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如何学好数学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070-01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 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 “情感”为教学开道。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读一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使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利用“想一想”,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开发思维、培养兴趣有极大的帮助。

利用“试一试”,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教材的试用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暂时难以理解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编排会产生一些困惑。按照新课程标准,每学年的教学难度不是很明确,教师只能以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的程度,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本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新教材的习题配备,并没有注意按难易程度排列,有些练习、习题中的问题,比章节复习题中的问题还难。

篇2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充分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篇3

 

新课程标准的观念强调我们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写,其逻辑严密、高度抽象概括、知识环环相扣,使学生感到惧怕。在教材的“指引”下教师把知识源源不断地硬塞给学生,然后通过强化训练而达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过去历来学生数学期末考试平均分均不合格,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而在新课标的观念下所编写的新教材将数学知识形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贯穿始终,教师善于发掘出新教材优点,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法。

一、新教材从学生的身边出发,让学生产生对知识的浓厚兴趣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在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材每一章开始,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引入,体现整章的核心,而每节课开始,也安排生活中的例子。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材创设电影院的情境。在电影院内如何找到电影票上所指的位置?此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而有的同学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即使平时考试成绩很差的同学也不陌生,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作适当的鼓励,学生的热情就更高了。并顺势引出,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和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呢?(5,6)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引入学生学起来不容易混淆,应用不着教师费心的讲解了,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就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又如,学习旋转知识中,举出生活中钟、车的方向盘等,观察它们在转动过程中其形状、大小、位置是否发生改变,从而导出旋转的概念,化抽象为直观,教师点出有的知识虽然抽象但有可直观理解,消除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恐惧心理。

二、根据教材内容的安排,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空间

教师按照教材编排上述的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教师组织学生主动获取、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家思维能力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如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时,教材设计了“想一想”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教师不要急着下结论,给出定理,而是组织学生展开思考。有的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因为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那么夹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有的同学则反搏说,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也即它们的距离是不变的,要是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此时课堂成了学生的辨论台,然而教师作适当引导,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学生一点即明。同学们开心的笑了“哦!”,“我早说了吗!”等声一遍,再转入下面的学习就从容多了,也体现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掌握知识。又如“议一议”:举出生活中的几个实例,反映“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处处相等”的几何事实。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交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学生举出多种多样的例子,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教师“教”的难度

传统的数学教材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呢,它们有用吗?”而现在教材举也很多实际的例子,不用教师费心说,学生看题或在学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九年级下册“船有触礁的危险吗”这一节内容,它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路线或物高的内容初中数学论文初中数学论文,本是难度大而又枯燥无味的内容,但因其实例,学生生活中会应用到的知识,学生很感兴趣,并且再加上美丽的实物图,把学生感官也动员起来了,那学的劲就不用说了。而教师也不用把知识“形象化”了才去让学生理解,相对来说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多了。

四、充分延伸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读一读”的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只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如有“矩形、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一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非常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学、阅读的情感和兴趣。要是学生弄不明又想知道其因由,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探究,和学生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并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4

二、存在的问题

以多年来指导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为基础,结合华东理工大学数学系近年来本科毕业设计的现状,作者发现(理工科院校)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指导教师不够重视本科毕业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其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再深造关系不大,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过关即可,没有认真对待。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考核不严格,也是学生、指导教师忽视该环节的原因之一。

(二)学生的基础不扎实

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比较强,因此要想学好必须付出努力。然而,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觉得可以完全放松了,没有目标,学习懒散,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从而没有学好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以至于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文献看不懂,理论分析、数值实验都有困难。

(三)本科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时间冲突

本科毕业设计大多从第七、八学期开始,此时正是学生找工作、考研的关键时间。学生真正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

(四)选题不适合学生

有些毕业设计的题目太难或太简单,太难的题目学生很难完成,太简单的题目不能有效地培养、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此外,毕业设计的题目大多是导师指定的,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不感兴趣。

三、改进措施

针对数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加强本科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数学学科的抽象性、科学性,因此要想较好地完成数学系本科毕业论文,必须尽早做好前期准备与积累。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教师在授课时,要加强对课程背景、应用的介绍,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好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为做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2.开设文献检索课程,让学生学会使用常见的中文、英文数据库查阅所需的资料与文献。3.在某些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设置Pro-ject环节,锻炼学生查阅文献、撰写小论文的能力。4.第五学期开设关于毕业设计的介绍说明会,向学生说明毕业设计的意义,基本步骤,需要的基本知识与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毕业论文,也可以早做准备。

(二)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设计大部分从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此时正值学生考研、找工作,严重占用了毕业论文的时间。因此,可以适当提前开始毕业论文的时间,在第四学期后,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始毕业论文。具体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应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介绍一些相关的科研问题以及研究状况,上课期间多引导学生思考,提出合适的问题。如果学生有兴趣,则可以此为基础,开展毕业设计。2.在三年级开设学术讲座,请各位老师尤其是研究生导师介绍相关的学科前沿问题及研究现状,有兴趣的学生则可以加入老师的研究小组,尽早开始毕业设计。3.多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数学建模活动,以此为基础,完成毕业设计。

(三)在第七、第八学期开设毕业设计课程

毕业设计期间,学生无统一管理,如一盘散沙,是毕业论文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如果开设毕业设计课程,加强平时管理,会大大改善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临时粘贴拼凑论文的现象。由于毕业设计选题的任意性,因此该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依据学科方向,每个方向选择1个老师,由这些老师共同任课。作者认为,该课程的授课内容应包括:毕业设计的意义,撰写数学论文的方法,常见的英文数学词汇,学生轮流汇报毕业设计进展。

篇5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 的开端是成功 的一 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 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 计 了以下情景 :“如 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 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刚刚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 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罗山一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 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O %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 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 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篇6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篇7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引入指数的概念的时候,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一口池塘,有一片荷叶,荷叶的生长规律是1变2,2变4。以此类推,荷叶大小一致,需要长29天才能长满池塘,问25天长满池塘的多少?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 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高庄中学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 22场比赛中得到 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高庄中学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 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 1O台以上,从第 l1台开始每台按 7O 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 85 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篇8

在日常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可以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学习材料:包括关注校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留心社会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了解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的生活化:“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在导入时注意从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引起学习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新课导人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如图,A、B两镇要在公路旁合建一所中学,经费已有着落,但学校选址上有争议,为了交通方便,决定建在公路旁,A镇人希望建在C处,B镇人希望建在D处,同学们请你们给予调解一下,应建在何处,到两镇距离都是一样的?”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教师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知识,就可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的生活化: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经常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HfJ~JJ举行的七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如果我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O分,那么我们班的胜负场数应分别是多少?”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投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3.练习的生活化:“学以致用”明确地说明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生活化。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霸州二中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O台以上,从第l1台开始每台按7O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三、课外应用的生活化

数学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相似之后,让学生分组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让学生三四人一组到十字路口去收集某一时刻的车流量,然后制成一张统计表。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间的局部布局等。

篇9

一、挖掘教学所需要的有效要素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和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数学教学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自然现象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观察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现象,探索隐藏在数学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如:多数学生都有在体育馆凭票入座的经验,这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找座位”游戏:首先,将全班同学的座位按电影院几行几号的方法编写在小纸条上,让每人抽取其中一张,并要求他们按纸条上的编号找出相应的位置;其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说出自己的位置,其他成员当场作出判断;最后,结合新课的学习,不断变换坐标原点的位置,建立相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任意说出课室里某位同学座位的坐标。在活动中让学生从熟悉的情境直接过渡到新课,使已有经验进一步升华,增强了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收到很好效果。在教学中,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实践探究的欲望,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值得关注的问题,对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动力。

二、选合适教法,促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我在讲授《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探索图象性质,再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发现本身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肯定时,都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讲课了,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三、活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于内容的不同特点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赞可夫曾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会变得高度有效。”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能否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内心体验。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教师利用放缩尺画了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教师抓住学生心情愉快、求知欲高的时机进行愉快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有效平台

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思考老师所教授的知识,提供学生跳摘“苹果”的“起跳板”,激发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例如,学习“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在探究方程组的解法之前,先让学生解方程组,一方面用来复习巩固上一课时学习内容,一方面作为学生跳摘“苹果”的“起跳板”,教师只要在两个方程组之间的关系及变形根据方面加以引导,相信这么一“跳”学生就“摘”到想要的“苹果”了。

五、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往往能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总之,轻松愉悦的环境,会使人觉得心情愉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效率也较高。可见,构建有效和谐的教学氛围显得非常重要。因而,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讨论、班级活动等形式的活动,使得集体中各成员之间相互吸引、相互信任,让学生体会公平、宽容和尊重,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激发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索,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清惠.有效实施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策略[J].广西教育b:中教版,2013,(6):66.

篇10

摘要上课对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一定要掌握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心态,以及让学生了解这堂课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关键词 兴趣 学习 信心 培养 创造能力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在课堂上难以维持长久的注意力来听讲,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会学习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本文就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谈几点策略。

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让学生对这节课投入极大的热情。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思索问题,由此探索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一题多用之法。培养学生正确地把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培养学生解题思考的能力时,还要讲究设问艺术,多在思考的转折点上设问;在理解的疑难处设问;从旧知引入新知时设问;在有比较、有联系时设问;在学生练习时,发现带有普遍性错误的问题设问。而整堂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教材中有些内容是枯燥乏味,学生接受得很勉强,可以从问题开始,如在教学“有趣的测量”时,笔者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传说两千多年前有一个金匠要为国王打造一个皇冠,打好后,大臣们都在议论说不是纯金的,国王很郁闷,不知如何是好,便叫来阿基米德帮忙看看是不是纯金的,阿基米德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一天,他去澡堂洗澡,当他坐进澡盆里时,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悟到可以用测定固体在水中排水量的办法,来确定金冠的比重。他兴奋地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跑了出去,大声喊着“尤里卡!尤里卡!”。阿基米德找来一块和皇冠一样重的黄金,放进水里,发现黄金的密度与皇冠不一样。后来金匠也承认了国王的黄冠是铜做的”。故事讲完后,笔者让学生说说阿基米德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有趣的测量”。这样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这节课要说的重点。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教具等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例题

教师可以按照例题的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等各个角度进行全面剖析,不片面追求例题的数量,而要重视例题的质量。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和解法的基础上,启发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题多解,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用。在讲解例题时可以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造为开放型题目,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讲评训练让学生由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过渡,提高分析、灵活运用能力。在讲解时先猜结论,再进行求解的形式;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三、联系日常生活,体验学习数学乐趣

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为素材,创设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

如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学生马上来了兴致,都抢着说是开运动会时放的音乐。教师趁势说:“原来今天‘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这时学生的兴趣高涨,都争着说。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哪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多?”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每个代表队分别来了多少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最后哪个队得了冠军?”……教师由此提出一些统计的要求和做法。显然,正是由于学生爱玩的天性,又非常熟悉情境中的生活,所以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笔者创设了一个小小商店,让小朋友自己来当营业员、顾客,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体验如何取币、付币、找币,学会与人合作,体验1 元钱可以购买不同的商品。在这样的生活情景中,不仅使同学们热情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理解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缺少不了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人的遗传基因,生理条件及环境,教育等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促进各类学生基本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时,注意优中差生的搭配,让差生在组内也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学习优生的长处。布置作业时,教师可设计必作题和选作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出相应的选择,这样分层练习,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学数学的兴趣,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五、创造和谐互动的宽松课堂氛围

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产生兴趣的土壤,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先决条件。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相通,互相尊重信任是学生产生数学兴趣的心理基础,学生在心情舒畅没有压抑,思维活跃没有羁绊的情景之中,也就更易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谐互动的宽松氛围的营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作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教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学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数学之神──阿基米德”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要及时充分肯定学生的一点一滴成绩,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和自我欣赏与陶醉。对各种优点的表扬要因人而异,让受表扬者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善意批评的同时,应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学生都能面对现实,找准自己的定位,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在课堂最后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课内展开争论,从而强化学习气氛,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以达到最佳的学习心态。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数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使每个学生在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育.浅谈在数学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与培养.2007(10):22.

[2] 小学数学教育. 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享受数学.200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