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31 13:54:0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信息系统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43-03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经济学等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和主干课程。这门课程既有特定严密的理论体系,又有规范的技术操作要求和很强的实践应用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严谨厚实的电算化基础理论知识、规范的技术要求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后备人才,是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及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将这一目标贯彻到《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实践中,教学模式的适时选择与创新至关重要。本文拟从研究《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教学要求入手,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探讨。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体系严密、技术要求规范、实践操作性强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ERP和经济学等科学于一体。这门课程的教学涉及到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相关课程的学习,在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中起着前后承接的重要作用,是理论结合实践程度较高的重要课程。其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强,适用层面广,教学内容涉及面宽。《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和经济学等科学于一体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会计电算化》必须以会计学、财务会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作为前导课程,同时又要紧密结合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ERP等课程的学习,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前后承接作用。它被确定为高职院校经济信息管理、会计等多个相关专业知识结构、技能结构体系中的专业必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适用层面广的课程。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需要涉及的知识面也要求宽广。
2.理论体系严密,技术要求规范,教学要求较高。会计电算化的实施,除了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的条款外,还要求遵循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会计准则、信息技术管理等相关规范,是一项原则性很强的工作。这些法规准则、理论方法、规范办法构筑成会计电算化最严密的理论体系,使得《会计电算化》课程在理论讲解上要求体系严密、在技术操作上要求严谨规范。相应地,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专业理论娴熟,业务操作精准、综合素养优秀等较高的要求。
3.实践操作性强,教学资源要求相对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旨在实现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后备人才的目标。这种复合型后备人才应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经验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须较好地结合实验、实训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加深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规范、准则的掌握与变通。这种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在教学资源上也比单纯理论教学要求更加完善。除了要求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设施、软硬件等,还要求具有与工作环境对接的模拟场景、顶岗实训的校企合作基地等。
4.更新速度快,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中国目前正处在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新信息,新业务不断涌现。以“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复合型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要求与时俱进、速度更新,以全面适应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首当其冲的缺陷是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培养能力定位层面过高或者过低。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学内容因而缺乏针对性,课程与课程之间衔接度差,进而影响到该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规划,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具备何种能力失去了导向和依据。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尽理想。现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在课堂中讲授的方式,理论和操作技能的传授变成纯粹的“灌与输”。由于过分注重教师本位,相对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主观能动作用。教与学逐步演变成《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对立端。教师日渐失去教学热情,学生缺少独立思考,教学效果不尽理想。
3.轻理论讲授,片面追求实践操作,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差。随着中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呼声四起,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也出现“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趋向。《会计电算化》应有的严密的理论体系,是指导正确实践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准绳,片面重视该门课程的实践操作,轻视对指导操作的理论学习,学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无法积累相应的实践操作经验,在不断变化的实务环境中,不知变通,实务独立操作能力差,不能较早地独当一面。
4.教学资源不充分,技能培养渐成空。教学资源不充分,一方面体现在教学实践条件欠缺上,不具备实训所需的软、硬件;另一方面是教学实践的教材不尽合理,课时安排不充分。这两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取向偏离该门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影响到学生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素养的形成,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应用能力不规范,实践操作水平低。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复合型后备人才的目标日渐成空。
5.课程考核主体单一,方式机械,评价指标单一,与培养目标不匹配。目前,对该门课程考核的实施主体仅锁定在院方,主体单一;且多采用笔试考试,不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能力的指标就是试卷的一纸分数,与《会计电算化》课程应该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社会适应性不匹配,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要求
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通常被理解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管理需要、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既具有良好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和会计信息系统管理技能、职业道德高尚的复合型人才”。因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后备人才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就要承担起培养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终身自我学习的技能,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在教学活动中,既要重视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讲解,又要重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同时,有关国家关于会计、会计电算化、信息化执业中的政策法规、管理办法、职业道德等的教育也是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要完成如此艰巨的教学任务,则要求高职院校中《会计电算化》课程克服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创新教学模式
鉴于上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征,针对现有教学模式的缺陷,本文拟结合《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以教学模式五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手段、评价)为主要内容,构建“基于理论+基于项目+基于平台+基于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以满足《会计电算化》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复合型后备人才的要求。该模式主体内容如下:
1.以“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创新教学模式。基于《会计电算化》课程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本文借鉴“行为主义教学理论”中的“刺激―反应”要素,运用到该门课程的教与学中,即针对课程特征,为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人才提供特定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的特定学习反应,从而系统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根据这一教学理论,本文提出了适用于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基于理论+基于项目+基于平台+基于实践”的四基教学模式。
基于理论,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首先要立足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法规准则、理论方法、规范指南等。它是指导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实践,规范实践的基本和具体政策面。
基于项目,即对该门课程的教学要由点到面,循序渐进。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分解成功能独立且完善的功能模块,同时,把教学内容相应设计成一个个特定的课题项目。将功能模块与对应课题项目相结合,从项目入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逐步渗透到整个课程的系统学习。
基于平台,明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不只是局限于掌握某种财务软件。它是整个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在系统学习功能模块的基础上,要以会计信息系统平台为面,比如以企业资源计划(ERP)为面,延伸到掌握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管理。
基于实践,理论是实践的导向,实践则是理论的载体,两者相倚而生。《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无论基于项目还是基于平台,实践操作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既是检验理论知识掌握与否的手段,也是运用会计电算化知识解决会计信息系统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信息系统管理能力,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中对这四个基于的实施,既要有计划、分阶段,也要恰当融合、适时跟进。
2.精确定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具体化。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不能过高,也不能定位不足,否则导致课程设计缺乏针对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究竟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何种能力?教学目标究竟定位在那一个层面?以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求意愿为导向,根据上述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本文提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要实现为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培养合格的复合型后备人才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结合课程特征和教学要求,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进一步分解为可操作性强、具体化的能力目标。这些具体化的能力目标包括: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两到三种财务软件七八个功能模块的运用、掌握ERP的运用与管理、通过相关认证资格考试、参加一至两项信息管理类职业技能大赛等。
3.教学程序要合理安排,理论先行,实践跟进,升华理论,理实一体。教学中,针对四个基于,以模块和平台为载体,要做到理论先行,实践跟进。即以法规准则、理论方法、规范指南的教学作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起点,实践跟进,共同作用于模块与平台的教学。以法规准则、理论方法、规范指南为会计电算化的理论体系,合理安排学时充分讲解,并借助于对项目与平台的教学,设计一些案例项目,引入符合这一理论体系的相关实训、实践。理论为指导实践的规则、不断完善实践,实践的开展又进一步强化对理论的掌握与应用。两者相倚而生,体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程序。最终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学手段讲科学、有策略,变教师本位为项目趋动。为发挥“四基”教学模式的效力,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必须科学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变教师本位为项目趋动。项目趋动,即以项目为教学中心,教师和学生共同围绕项目协作、讨论、实践、解决存在于既定课题项目的实际问题。其实施的关键是:首先要做好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整体教学规划,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条件,遵循一定原则,制定针对该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能力目标的实施项目;其次根据选定的实施项目科学设计教学步骤、创设仿真于工作场景的教学情境;再次就是要有策略、有技巧地组织实施项目教学,转变教师本位为项目中心;最后是以项目问题为导向,进一步落实实践环节,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理实一体。该手段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5.课程考核体系多元有效。根据《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目标,制定出多元有效的课程考核体系。一是考核主体多元化,由学生、教师、实践专家共同参与。二是考核方法多元化,实施阶段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如认证考试)相结合。三是考核标准多元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等。多管齐下,共同保障《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结论与建议
我校与其他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证明,“基于理论+基于项目+基于平台+基于实践”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是能够满足于教学要求,彰显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在《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培养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的复合型后备人才的教学目标。但是,应该看到,在该模式的实施中,还需要重点做好教学总体规划、具体能力目标设计、教学环节紧密衔接、实训场景及资源设计、实践基地筛选建设、教学效果实时反馈总结等具体工作,以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很多应用型高校都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但是,在教学中,如何能够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解决的事情。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课程性质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其实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跨学科的课程,它是融合了会计专业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的产物。他的前身是由会计电算化课程演变而来的,而最初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是把重点放在了操作上。而现在的会计电算化已经转变为会计信息系统课程。
开设课程的目的,是想培养学生成为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应用会计软件,使其不再是单纯的操作者,而是一个知道如何进行事务处理,如何进行信息管理,和能够应用决策支持层的综合型人才。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我们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利用会计的理论知识应用各种不同的会计软件,使其不但能够用计算机来替代手工账务的核算,还能够通过软件的不同模块来实现对公司未来的预测,内部的控制,远期的规划和帮助公司进行决策的技能。
二、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
对于现在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在开设本门课程时基本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教材问题,另一个就是教学方法问题。
现在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还有市面上能够买到的各种会计信息系统的教材,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有操作部分,而没有针对会计业务的讲解。也就是说,把信息系统当成了计算机类课程来编写教材。岂不知,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是要在会计学原理的基础上才能应用的。
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第一、由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教材作为辅助,教师很难将此课程进行系统的,横向的讲解。第二、讲授本课程的教师的构成,一般情况下,讲授本课程的教师都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和教学经验问题,又不能很好的将本课程进行系统的重新的归纳整理,只能按照书上的内容来讲解,所以这就导致了,学生只能学操作,而不能利用操作去解决问题,理论和实践已经脱轨。
三、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的几点具体措施
现今很多高校都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和改进这门课程的教学。但是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大多还是停留在最初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验和摸索,提出以下几个改革措施:
(一)完善教学资源的建设
应当全面和及时的掌握会计软件的最新成果,之后进行筛选和总结,编写适合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建立一套完备的,适合本学校学生的,符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的教学资源文件,包括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库等。此事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一定时期的经验的积累和改革的决心。
(二)改进教学内容
教师在讲授本门课程的时候,要注意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何为知其然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在主流会计软件界面中进行无阻碍的操作。知其所以然就是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来应用会计软件,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且经过多次的实验,只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完全能够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将书上的实验完成。这个时候作为教师,我们没有必要利用更多的时间去讲解如何操作。只需要把经济业务安排下去,之后讲解这些经济业务在常规下是如何进行核算的,之后在操作的时候注意哪些就可以了,剩下的由学生自己去操作。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1、课时安排上。按照本课程的性质,本门课程在实验环节上应该占的比重很大,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学生在做练习。但是做一遍练习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一个内容做两遍。第一遍是熟悉过程,按照书上的操作步骤做,第二遍是消化过程,当书上的步骤都弄明白了之后,学生就会自己主动的想为什么要这么做。下一步应该做什么。什么样的实验内容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块来操作。这就在潜移默化的让学生自己主动思考了。
2、应该积极推广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培养其合作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理论能够联系实际,增强其综合素质。
笔者曾经在一次本课程实训时,让两个班的学生自己分组。每组任务就是虚拟出一套公司的数据来,包括:期初余额、固定资产、员工的薪资、等等。之后由小组成员自己虚构各种业务进行核算,最后要把自己的作品成果做成PPT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利用这种方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是相当好的一个方法。当时交代任务之后,笔者下班时,会看到很多学生都自主的在实验室进行操作。其实,这不就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达到的目的么!
3、利用成绩进行教学的制约
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在应用型本科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目
标还不够凸显传统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某主流的ERP软件操作流程,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来验证操作一遍,只是学会这个软件的菜单及操作,对流程、原理等知识缺乏了解,很可能出现换一个软件就不会使用的情况。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只是照搬照抄,而且学生遇到问题往往首先是想着寻求教师的帮助而不是独立寻找办法解决,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谈创新能力。此外,在传统教学中,课上时间除了教师的演示,就是学生埋头完成自己的作业内容,学生合作的机会较少。而当前很多单体企业都是基于网络环境下使用ERP软件进行会计业务处理,集团企业更是采用财务共享处理模式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缺乏这种团队合作的机会,导致其进入工作岗位,不能马上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脱离用人企业实际需求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会计信息系统只开一学期,课时在48—64学时之间,由于课时的不足,传统教学大多只讲财务模块的知识及应用,而对供应链模块不做介绍。但是从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企业在实施ERP软件时都要使用供应链模块,这部分知识是不可或缺。另外从ERP的发展现状来看,它不仅涵盖了总账、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工资等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软件部分,而且涵盖了采购、销售、库存、生产制造、质量监控等业务,几乎包括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而只涉及财务的教学内容显然与企业的人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
(三)教学方法陈旧影响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演示案例,学生验证练习,一次课下来,教师演示占去了一半时间,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多,一学期下来学生学习内容也较少,而且只是被动学习,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此外,传统的教学中还会出现教师很流畅地演示完,学生当时能看明白,但事后练习时不知道如何在电脑上进行操作。为此,需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教师从重复繁琐的知识讲解中解脱出来,将学生放置于实验学习系统的中心位置,让实验课的时间得到解放,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在不断的练习与思考中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和效果。
三、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是ERP软件的操作,运用翻转课堂的模式可以将教学软件操作过程通过录屏的方式制作成微视频供学生课前学习。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课外自觉地盯着电脑屏幕学习却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此还需要改良。在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学生在强烈的任务驱动下,会积极地学习在线视频等学习资源,从而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应的能力,但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的质量。下面以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来进行具体说明。
(一)课前设计:
自主性学习1.课前教学资源的设计。课前教学
资源设计包括微视频、PPT等资源设计,这些都要根据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碎片化其知识体系,从而形成与之对应的知识树结构。教师对碎片化后的知识点进行录制相关的操作视频、PPT课件等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一定要有微的特点,时长一般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展开自主学习。另外,针对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微视频不能像传统视频教师出现在屏幕中讲解某个流程,而是要以操作视频的形式展现,授课教师不在画面中出现,屏幕变为软件操作界面,这样操作过程更明晰。2.任务单的设计。任务单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通过构建“技能树”结构将之前知识体系碎片进行系统化。只有知识系统化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既要考虑尽可能多覆盖知识点,贴近企业实务,还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拓展性。这样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自主地学习教学资源并搜索相关知识点,把散乱的知识点组合起来,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任务单的设计中还要注重团队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学习,来互相交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3.课前学习流程设计。课前学生要求独立观看课件或微视频,根据任务单要求,分组讨论制作流程图及职责分工描述表。在此过程有疑问的地方学生记好笔记,提交给教师,教师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课中设计:强化式学
学生课程中的任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对课前学习内容的验证实训,另一个是对验证实训内容的演示说明。具体根据课程内容进度安排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完成验证实训,然后安排某次课程进行演示说明。在验证实训中,小组成员要按事先设定的岗位分工和流程图,互相合作完成实训任务,如遇到问题可互相讨论得到解决办法。如果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求助于教师,但教师注意指导过程中不要直接告诉结果,而注意要以引导为主。在小组演示中,各小组首先汇报业务处理流程设计,然后演示软件操作流程,其他小组成员指出其问题并进行打分。教师点评各小组实验情况,回答学生问题,并为其打分,最后各小组成绩由学生平均打分和教师打分综合得出。
(三)课后设计:反思性学习
每次演示任务完成后,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实验报告,并完成思考题。实验报告格式如表1所示。
(四)考核评价:翻转课堂
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按需学习,实现了个性化的分层次教学,因此需要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考核模式。1.考核方式多元化。期末可以采取无纸化教考系统进行考试,同时更要注重过程性考核。可以采取在线学习平台来统计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定期在平台上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过程性评价。2.考核角度多元化。改变传统教师单一评分的方式为软件自动评分、学生互相评分和教师评分相互结合的方式,不仅仅考核学生对ERP理论和实践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全方面地评价学生,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宝贵的课堂时间得以真正的“解放”。同时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完成实训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问题进入课堂,在教师引导的课堂活动中、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诚然,翻转课堂效果取决于学生自律性、微视频制作质量好坏等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是当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适应时代改革需要的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其与我国实际教育情况相融合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作者:许捷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参考文献:
[1]齐励,康乐.“翻转课堂”下“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4,(21):126-127.
[2]聂秀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税收筹划与税务会计实训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11):54-57.
[3]陈文芳.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税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5,(05):123-1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58-02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用计算机软件、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是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的不断变革,以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持续探索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验类课程,适应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需要。北方工业大学作为以工为主、文理兼融的综合性大学,非常重视实验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在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领域已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
一、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是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现实紧密结合的企业财务管理类人才。由于会计类软件的普及和发展,企事业单位普遍都采用了软件进行记账、核算和报告管理。会计软件操作和使用已成为会计实践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只有掌握一般会计类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学生才能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社会各类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技能要求角度,主要分为三类需求:第一类是对会计软件操作技能的需求,例如会计记账与核算、报表编制与输出、账套审计与查询等,这是对于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需要;第二类是对会计软件管控技能的需求,例如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管控、资金集中管理等,这是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技能的需要;第三类是对会计软件设计与研发的需求,例如财务软件设计与研发、Excel财务开发技术、XBRL网络财务报告等技能需求,此类需求对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是对高级会计信息化技能的需要。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四、小结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体系在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基础上,定位于服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会计理论课程,结合会计信息化前沿,规划和设计相关实验课程,并且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会计专业本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最终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信元,饶艳超.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建设与推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6-25.
[2]刘梅玲,朱学义.《电算化会计》上机实验控制点探析[J].会计之友,2010,(1):117-118.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计算机 教学模式 会计流程 模拟教学方式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一、建立会计流程
会计实习是按照会计实践性进行的一次仿真教学。教师采用企业会计资料,按照会计工作流程设计,让学生感受仿佛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实训教室,配备实训材料、实训工具、会计电算化软件等,按照工作流程分配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接受各自的工作任务,根据实训材料按照会计流程,将记账活动实习一遍,这样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个流程。
1.角色分配
将学生分两大组:①手工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总账主管1名、成本核算1名、会计1名和出纳两名,即银行和现金各1名。按照会计准则每人分工不同。②会计电算化操作组:分派会计主管1名、记账1名、复核1名、出纳1名、制单1名,进行分工,设置权限,明确其职责。
工作要求:
按照企业需求建立现金日进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各个明细账,将上期结余核对清楚,将准备工作安排就绪。
2.会计循环
教师按照企业实际材料,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流程,按照会计循环独立操作。要求准确运用会计科目、借贷方向、金额等。为确保实习效果,要求整个模拟实习真实、具体,并尽可能地发放大量原始凭证。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编写、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总账和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依次完成整个会计流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除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外,还能锻炼实践技能的目的。
3.会计电算化
结合专业特征选择会计电算化软件,按照会计流程处理相应的会计实际工作,并打印出凭证及报表。
4.总结
会计流程从月初到月底,在总账试算平衡以后,会计便可据此编制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然后将编好的会计报表,经过装订后交给任课教师,进行验收。此时,会计流程基本完成。
这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总结经验。任课教师指导评价各组的“工作业绩”,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不足。对存在的通病,任课教师统一指导,重点强调,力争改正错误,以利下一步共同提高。
二、分析会计流程实践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科目运用不够准确,容易混淆,方向经常记错,造成账面不平衡,没法结账,给月末会计结账增加了较大的工作量。
二是会计格式填写不够熟练,不注重细节。
会计模拟实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制的和企业的原始凭证,有些原始凭证一式多联,各联都有各联的用途,而有些则是单联。对此,在实习操作的过程中,学生看到只要与某一项经济业务有联系,也不核对每联原始凭证的用途,就全部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这样,有的原始凭证只有一联单,学生不熟悉其余各联的格式,影响了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
三是会计环节混淆,权限不分。
四是由于涉及税金比较单一,到社会中这方面有些匮乏。
三、改进会计实习教学的办法
1.指导学生多学多练
教师利用理论课多讲实际例子,让学生多熟悉会计科目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准确把握借贷方向。将每张凭证的用途讲解清楚,在模拟实习时尽量贴近实际。
2.增加实践学习资料
教师多联系企业及税务部门,了解会计税务更新知识,增加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了解税务登记方法,到企业可以顺利适应岗位要求。
3.改进模拟教学方式
教师将原有的模拟实习方式再扩大,多设置一些与财务关系密切的部门岗位,比如:仓库保管、销售人员、车间管理统计等。只要凭证涉及的业务,就都要有相应岗位,让学生每次实习都要轮换岗位,让学生在每个岗位上都体验工作任务及职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4.增加会计电算化课程
一、教学方面
在08年,我先后承担了07级XX专业《XXX》和06级XX、XX管理及06级与05级XX《XXX》的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两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中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对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介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比较枯燥的特点,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让学生尽量多动手操作;为此,我将每次三节课的上机操作延长了一节;力争做到每上一次机,学生对用友财务软件的认识就更进一步。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财务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在“会计信息系统”的上机课中,我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演示。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课后也能练习财务软件的使用,我不仅帮助学生找软件安装光盘,还多次到学生寝室指导学生安装。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系上安排下来的其他工作,本人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了06级的独立操作实验指导任务,在08年暑期带领06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分2批次完成了独立操作实验。另外,在这一学期中,我根据系上的安排担任08级会计专业3、4班新生的班主任,为了让他们对会计专业有更好的认识,我还制作了详细地专业介绍课件。在新学期中,我将一如既往的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成自己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业务进修方面
为了能上好《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数据库方面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还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提升自己。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针对自己语速较快的特点,尽量控制语速;此外,在课程安排与设计上,力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更为简洁明快。
2、对吸收能力慢的学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做好教学个人工作计划。
在年,我先后承担了07级专业《》和06级、管理及06级与05级《》的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两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中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对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介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比较枯燥的特点,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让学生尽量多动手操作;为此,我将每次三节课的上机操作延长了一节;力争做到每上一次机,学生对用友财务软件的认识就更进一步。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财务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在“会计信息系统”的上机课中,我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演示。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课后也能练习财务软件的使用,我不仅帮助学生找软件安装光盘,还多次到学生寝室指导学生安装。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系上安排下来的其他工作,本人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了06级的独立操作实验指导任务,在年暑期带领06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分2批次完成了独立操作实验。另外,在这一学期中,我根据系上的安排担任08级会计专业3、4班新生的班主任,为了让他们对会计专业有更好的认识,我还制作了详细地专业介绍课件。在新学期中,我将一如既往的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成自己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业务进修方面
为了能上好《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数据库方面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还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提升自己。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思想政治方面
20xx年于国家于百姓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思想政治上,时刻与党与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将稳定一切紧密贯穿于教育教学中。积极参加系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收听收看国家经济政治新闻,随时了解国内国际形势。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在思想政治、业务素质等各方面我都尽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素养,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教育教学方面
这学年上学期,我承担xxx工程造价专业的资产评估及其课程设计以及xxx法学本科专业的房地产评估等课程教学任务,并参加了xxx和xxx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答辩。本学期承担了20XX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工程财务和20XX级工程管理专业的会计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认真钻研课程大纲、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积极开拓教学思路,试着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能力。我认为专业教学离不开当前行业的状况及其今后的发展态势,因而我时刻关注相关行业的动态,鼓励学生积极了解行业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让其有所思有所想,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平时积极参加教研室进行的各项教研活动,与同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彼此交流教学经验,相互弥补工作中的不足。另外还担任xxx工程造价专业xxx人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情况。
三、科研方面
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对专业领域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探索,本年度先后在国家级及省级等刊物上。
在即将到来的猴年,将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2016年大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二 时光飞逝,在锦城的第一年就这样很快的过去;回首这一年,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在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中成长,非常感谢系上各位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使我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和提高。接下来,我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在12年,我先后承担了xx级xx专业《xxx》和xx级xx、xx管理及xx级与xx级xx《xxx》的教学工作。为了能上好这两门课程,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中级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学生核心课程,针对学生才学习完基会就直接过渡到中财且会计准则新修订的实际情况,我在课程准备时力求做到深入浅出;同时,在教学安排中,尽量把准则中新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对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为了给学生财务软件的使用一个直观的展示和系统的认识,我参考多所高校相关精品课程教案,自己编制了实训教程并在课件制作上将软件演示的屏幕截图融于课件中,让课件不仅有理论知识介绍还有案例演示,我希望信息系统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使用软件,更要让他们以后在实际工作中能设计出符合企业财务环境和管理要求的信息系统。为了能上好每一堂课,我在背课上下了不少功夫,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及时调整和补充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考虑到上课班级人数众多,每次课下课后,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动态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进度。介于《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理论比较枯燥的特点,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让学生尽量多动手操作;为此,我将每次三节课的上机操作延长了一节;力争做到每上一次机,学生对用友财务软件的认识就更进一步。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为了做到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我收集各种辅助资料,在财务会计的每章课程学习完后编写分章节的习题并配以详细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在会计信息系统的上机课中,我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演示。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为了能让学生课后也能练习财务软件的使用,我不仅帮助学生找软件安装光盘,还多次到学生寝室指导学生安装。
二、工作方面
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于系上安排下来的其他工作,本人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承担了xx级的独立操作实验指导任务,在xx年暑期带领xx级会计专业的学生分2批次完成了独立操作实验。另外,在这一学期中,我根据系上的安排担任xx级会计专业3、4班新生的班主任,为了让他们对会计专业有更好的认识,我还制作了详细地专业介绍课件。在新学期中,我将一如既往的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完成自己的各项教学任务。
三、业务进修方面
为了能上好《财务分析与会计信息系统》这门课程;我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计算机数据库语言方面的知识,让自己能及时解决学生在软件使用中所遇到的数据库方面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还积极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新教师培训,在培训中提升自己。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设计与建设
1.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定位。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作为实践类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位于服务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主干课程,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实验中。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一方面要解决会计信息实验课程不够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实际动手、实际操作,促进学生不断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建构过程。因此,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应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当然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的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这些需要在大学通识课程和前设课程中予以解决,给学生打下较好的计算机基础。
2.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体系支撑平台,增加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比重,使学生从事实验课程的学时达到了总课时的30%以上。会计信息化实验课课程体系按照“分流培养、分类成才”教学理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课程,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开发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除会计信息系统作为核心基础课以外,建立操作类课程群、管控类课程群和设计类课程群。操作类课程群包括ERP财务会计实验、企业合并报表实验、审计软件综合实训等;管控类课程群包括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实训、预算会计软件综合实训、全面预算信息化实训、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实训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财务软件设计理论与方法、Excel财务软件开发技术和XBRL财务报告语言等。
3.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素质和接受情况,分批逐步建设,而不能一蹴而就,并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不断进行探索和调整。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应坚持“系统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设实验教材、实验案例和实验软件。系统性是指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由企业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综合性是要突破会计知识体系的界限,将企业管理、会计、财务等知识进行整合设计。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1)进行创新型课程的探索,从教学角度以体验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实际会计与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2)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加深和巩固会计理论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3)通过整理和收集最新的案例、经验和知识,形成以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其他实验资料等为一体的实验教材建设;(4)通过体验式教学搭建仿真教学平台,通过仿真企业环境、财务管控流程、会计核算流程、软件开发流程,在实战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的拓展与创新
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体系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拓展会计信息化实验课程的第二课堂,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管理和控制。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并最好在教师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跟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2.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创新和尝试。
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3.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与竞赛相结合。
通过组织并参加不同层次的会计信息化大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2014年由中央财经大学举办首届北京市大学生ERP管理会计应用大赛,北方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大三学生组成参赛小组,取得总分第四名和三等奖的好成绩。将教学与竞赛相结合,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将竞赛作为会计信息化实验的第二课堂。在模拟中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素质,在竞争中锻炼学生分析同行对手、应对市场变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和会计信息化知识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中,真实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一会计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认识不足
会计信息化教学既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信息化,也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革新。在互联网+时代,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学显得更为突出,根据笔者多年的会计信息化教学经历来看,在传统常规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制定同一的学习目标,课堂上采用同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间在处理业务时存在学习上各自不同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在文字描述下对所有的经济业务按时完成,表面上好像体现了学生处理业务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教师们在指导、培训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的过程中觉察,教师仅停留在批改作业,校对正确答案的层面上,并未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教师们还是缺乏有效的正确引导和系统化教学设计。由此以来,教师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停留在一些肤浅的层次,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深入,无法将课程新意和创造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绝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信息化教学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阶段,教师仍居于主导地位,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忽视了不同学生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参与,没有激发学生潜能,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其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难以实现会计信息化教学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整体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变革与创新。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有待加强
在信息化热潮中,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不断充电学习,激发教师参与会计信息化课程学习的强烈意识。使教师了解信息时代技术的新发展趋势,尤其是网络教学与现代教学相互融合渗透,一方面对教师要求更高,同时也为现有教育教学带来机遇和挑战,思考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不同特性制定不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有效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在知识传播方式与效率方面具有优势,但这不意味着传统教学会被信息化教学完全所取代。因此,在当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探索和发挥各种教学方式势在必行。
(四)课程考核方式墨守成规,未利用先进的技术平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对于课程考核方式过于陈旧,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常规考核方式是把学生的结果账套逐个导出,教师挨个引入账套查看;或者要求学生对主要操作流程结果进行截图提交作业,教师根据截图中的内容进行评定考核。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考核评分点较多,使用这两种常规方式考核,对学生而言缺乏客观公正,对教师而言,批阅作业的工作量过大,效率低。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议及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应以“职业工作任务”与“会计教学”为主线,以“岗位体验”为核心的课程。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新技能,运用先进的技术平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人需求,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等建立一套适用于本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
(二)转变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方式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在上岗前掌握职业相关的技能,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形成,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效果。由传统教学模式转向“课证赛融合”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组织者。学生以掌握操作技能为目标,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改变考核方式,融“课证赛”为一体,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为例,利用团队合作的精神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小组形式,每组4-5人,每小组推选一名为组长,组长负责并监督本组同学的课堂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创新意识。在课前,教师把本次课堂实践操作所需要的相关资料,提前一周告之学生,要求学生提早预习、自主学习,自觉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课中,教师根据每个不同学习情境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把课堂任务布置下去,通过讲解、演示,教学生怎么做。学生通过完成老师下达的学习任务,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在课程考核中,采取分课堂考评,自评互评结合法。分课堂考评,也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考核即学做情况,给出本次课的考评分数,做到教学过程的良性循环。学习任务完成后,学生首先进行自评,其次由组长对组员进行考核评分,最后由教师总评。建设立“学生个人自评、组长考核、教师总评”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根据每位同学独立完成任务的进度,在小组中角色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其综合表现,给出每位同学每次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分数,小组之间可以通过每次成绩汇总计分,进行总分评比排名。得分高的小组采取奖励方式,每次课公布排名,使课堂有竞争,气氛活跃。一学期下来加权汇总,得出学生的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其中过程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过程考核:可以从纪律、参与情况、工作态度、业务能力以及组员之间的协调情况来互评;期末考核:可以通过小组汇报方式,展示实训期间各个实训小组对本组实训情况及成果进行总结汇报。
(三)提升会计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养
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过程对教师说,也是一个自身业务学习提高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会计及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在分层教学中使用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要提升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督促激励机制,强化教师主动参与会计信息化学习的迫切意识,激励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新教育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才能适应这种变化。教师必须更加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关心学生,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通过精心备课,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得到锻炼和进步。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下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师的会计信息化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路上,难免会面临一些不一样的难题和瓶颈,虽然结局不能保证一定能如人所愿,但它毕竟是一种有益的教改尝试。但如果不尝试着去改变,去面临挑战,一直保持一成不变,那永远也改变不了现状,也不能发现问题,更不能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在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弊端,找出解决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及对策,就能够发挥其优势,使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武马群.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框架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3):1-4.
[2]胡亚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6(1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