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化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1:01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会计文化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篇1

1.1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根本措施

会计人员有意识的对会计账目进行修改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进而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例如,会计人员通过作假账、偷税漏税等来非法获取金钱。若要在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必要的:首先,加强高校培养过程中的诚信教育;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尤其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更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诚实守信,坚决杜绝作假账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建立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在平时的工作中尽量多让会计工作人员接触正面的信息,尤其是刚刚从事会计工作的毕业生,避免他们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再次,建立信用档案;目前我国的信用档案建立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信用档案机制的逐渐完善,应该将那些违反诚信的单位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且个人能够通过网络或是相关单位进行查询,进而增强个人和单位的诚信意识。

1.2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即是个人或是单位的道德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会计诚信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经济活动中,应该加强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会计诚信是会计发展和生存的根本。

1.3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

会计诚信文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是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会计诚信受到破坏,市场经济运行的环境必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度将严重下降。而且,市场经济越是发达,诚信就显得更为重要。会计信息是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则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并有可能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因此,会计诚信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关键,要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1.4增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有利于企业养成诚实守信的观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增强企业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首先,如果企业能够对所有的合作以及即将合作的企业诚实守信,必定会赢得良好的,甚至是极高的社会信誉度,进而可以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也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到诚实守信,除了对外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对内更是应该如此。其次,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将企业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质传播下去,有利于在整个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有助于企业员工养成强烈的责任心,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进而有助于培育诚实守信的企业精神。

2建设良好的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上面论述了加强建设会计诚信文化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做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关于建设良好会计诚信文化的措施。

2.1在会计诚信建设过程中,逐渐完善相应的法律规定

会计诚信文化的建设仅仅依靠道德的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来指导和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针对那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员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罚,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同时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得到广泛的弘扬。

2.2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通过诚信档案的建立,使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在会计行业。由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尤其是诚信程度直接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监督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等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会计人员的不良、违法记录以及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和管理。

2.3强化会计诚信文化的教育力度

在加强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诚信教育是关键之一。第一,可以将会计诚信文化纳入到会计从业考试内容中,并将个人的平时诚信消费或是其他诚信相关内容也列入到考核范围内。第二,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文化教育,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观念。第三,加强会计人员会计诚信文化的培训,要尽可能地将会计诚信文化建设的概念、内容、内涵等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过程中。社会各界可以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或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来逐步完善会计诚信文化建设。

篇2

高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毕业论文

一、高校要充分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是管理部门的重要生命线。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将会计数据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到使用的信息集成,是一个集多学科于一体的人机交互的智能型管理信息系统。它涵盖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经济统计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给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会计信息化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部分。运用信息技术,极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了科学规范化的管理,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推进高校民主理财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推进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创新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延伸和突破,实现会计信息化,彻底打破了以往高校 “闭门造车”的传统格局,突破了会计信息输入输出的局限性,促使会计职能由“核算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有效地推进了高校财务工作的多样化创新。

(一)推进了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革新

网络化财务管理的推行促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目标不断深化,并逐步向高层次演变,学校财务原来的目标追求仅仅是记好账、算好账、报好账。信息化的普及,促使高校认识到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形势,如何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取得持续健康发展,是高校财务管理目标的出发点。为此,全面高效、先进的管理方式为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目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促进了财务工作方式的全面创新

网络信息传递技术创新了高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也改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方式。高校财务已普遍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办公电子化,财务工作都能通过网络适时进行,一改传统的会计处理方法,快速处理、及时传递各种会计信息,极大提高了服务效率。财会人员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实现正常办公,可以实时查询学校的财务信息和资金状况,工作方式有了更高层次的改进。

(三)推进了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在当今的E时代互联网络下,任何物理距离都转化成了鼠标距离,高校的财务管理能力在空间范围上得到了极大延伸,财务管理模式也呈现出了新的格局:引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数据一体化的飞速传递,网络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全校财务信息资源的高度集成和共享,使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转变为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实现了对分校、分处机构数据的异地处理、异地报账、异地查账、异地报表等远距离的财务实时监控,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利用网络化的管理平台还保证了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

(四)推进了财务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的管理机构和管理职能都随之发生了变化。为了全面推行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高校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网络建成后,对会计人员分工进行组织协调,促进管理机构体制突出客观实际、更趋合理,减少了人为主观随意性,预防了违规舞弊行为的发生,使得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如今,很多高校已基本实现了财务处统一的核算技术平台和会计信息化网络,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流程,建立了以“资金集中管理、会计分级核算、全面预算控制、数据集中分析”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新体制。 三、目前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了高校财务管理发展,对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升人员队伍水平和管理素质,促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高效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施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网络安全问题是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

实施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实现一体化,管理活动依赖于网络系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水平不高或疏于管理监控,一旦网络系统遭到攻击引起崩溃瘫痪,将严重影响部门的整体运作。因此,必须对网络财务系统的安全性给予高度的重视,并采取相关对策。首先,要逐步完善现有的网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的管理维护和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多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制度;其次,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级次的安全防范体系。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复合型会计人才来实践

会计信息的传递与处理都靠网络工具实现,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系统软件的操作及开发、设计、维护和保养,同时又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经济师,只有自身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够完成信息方面的系列工作。近几年,高校财务逐渐在引进和培养这类人才,但需要时间、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加之,财政部最新修订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考试大纲》中要求,会计人的八项职业道德之一是参与管理、提高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提高会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

为此,高校财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财会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加强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分层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成为既懂计算机技术又熟悉财会知识的复合人才,积极推进网络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事实表明,财会人员通过不断更新信息科学与网络技术,汲取新知识并与经济财会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有利于在信息化建设中实现财务管理的优化创新。

(三)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严密的管理体制作保障

篇3

第二,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了著名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指出了人类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需求出发探索如何进行激励。作为一种以会计主体为核心的亚文化,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鼓励会计人员实现会计目标,实现会计人员的自身价值,先进的会计文化通过一种非理性的情感因素维系并达成会计从业者的自我实现,激励其始终保持一种自信和自豪感,保持积极和高昂的精神状态,把工作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和手段而非仅仅工作本身。

第三,会计文化的导向功能。会计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是通过会计文化来引导和规范会计人员的心理、价值观、思想和行动,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理念,自觉地使个人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服从和服务于会计事业的总体目标和价值取向。会计文化为会计人员构成一种天然的、宏观的、感性的价值取向,面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人们通过对优秀的会计文化的法理性认同和依赖,诱发集体行动,维护会计事业的良好声誉和发展,降低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概率。

第四,会计文化的约束功能。有别于会计制度性文化对会计人员的规章或准则性规定,会计精神性文化是一种非正式的心理契约体系,从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上对会计人员进行软约束,它将行业共同的价值观、道德观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内化为会计从业人员个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使人们在观念上确立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在会计从业者中形成一种大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会计人员的个体需求与经济秩序和会计秩序所需的“角色要求”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一旦有人的某项行为违背了该准则或规范,其本人心理上会感到内疚,并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使其不敢触碰这一无形的“带电高压线”,避免滑向错误的深渊。相对于制度性的约束,会计文化是一种“不需要管理的管理”。

高校既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也是传播普遍学问和培养人才的场所,高校在会计文化建设上应该有自身的特色,做出自身的贡献。高校建设优秀的会计文化,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第一,营造尊崇共同会计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营造尊崇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首先要从人员的选聘抓取,将会计职业道德纳入新入职员工的考核,对应聘人员进行甄选。其次在新职工的入职培训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相关内容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宣传活动,使其在新职工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每年一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其真正在思想深处打下深深的烙印,内化到日常具体工作的点点滴滴。最后将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人员职务晋升考核的内容,诚信度缺失等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将作为职务晋升的减分项。

篇4

二、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柔性化建设措施

1.合理设置课程柔性教育的思想是个性培养、因人而异,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宽松环境。因此,在具体的柔性教育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求职目标、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体系,使学生根据自身能力、事业目标选定学习课程。在企业电算化会计中,多设置有财务报告、财务处理、销售核算等岗位。例如,对于一般会计岗位而言,需要岗位人员的office能力,需要配置办公自动化柔性课程,而主管会计岗位需要岗位人员的电子报税、财务ERP等电算技能,需要配置会计电算化柔性课程,根据专业设置课程,确保柔性课程的可选性、可组性。

2.建设教材建设会计电算化柔性课程,需要配套的课程教材,传统的课程教材无法满足课程需求。根据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制定适合课程,教材内容为课程服务,合理教材理论、实际操作内容,以实际应用操作为主、以以理论够用为度,以会计岗位电算能力培养为目标对教材框架进行合理构建。建设使用的教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提供依据,可使学生具有更加适合自己学习需求的工具。同时,教材应适度兼顾会计电算化初级合格证、ERP认证考试需求,突出软件应用实际操作能力[3]。例如,《会计电算化应用教程》便以软件操作能力培养为主,适合学生的会计认证考试,分为会计ERP认证篇、财务软件应用篇等,满足柔性课程需求。

3.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高校会计电算化柔性化课程建设,需要多样的教学方式为途径。在同一课程教学目标下,柔性课程使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发展余地,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整理资源、组织教学,并在教学中运用合理、多样的教学方式,整体设计课程,满足课程需求,提高课程效率。例如,在多项目串行教学模式中,了,可利用探讨法、演示法、自主式网络学习法、理论实践融合法等形式开展课程教学。同时,这些教学方式是相互联系的,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综合运用,如可在课前进行自主式网络学习法,在新课讲解时应用演示法,然后通过探讨法使学生相互讨论,提问,最后通过实践、课后自主式网络学习进行课程练习、技能操作培养等。

篇5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59-02

哲学认为,动机与效果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说良好的动机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途径”。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对于实现会计文化建设上的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主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亦即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另一种类型为载体型,其所承载的是会计文化建设的手段和保障,亦即间接用以满足会计文化发展变化的条件要求。

探索会计文化建设的途径、应该充分考虑会计文化建设条件要求的类型特征,科学整合两种分别负有不同使命特征的途径资源,使所采取的会计文化建设措施,既有充实和明确的内容及目标指向,又有具体和完备的手段及保障体现。

一、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型特征,以直接的措施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主体性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会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目标开展工作,直接满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坚持以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为依托。会计物质文化包括办公、交通、通信、后勤等设施,是会计文化的物质形态。马克思曾说: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生产满足其生存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会计物质是会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由此决定了会计物质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地位。加强会计物质文化建设,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建设较为完善的会计基础设施,为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工作提供物质保证;二是要努力提升会计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的拥有程度,不断提高会计的现代化水平;三是要时刻关注会计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安排好会计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和改善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

2.要坚持以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会计制度文化是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法律意识的总和。从社会学制度理论关于制度对于事物存在和发展所具有的规范性,稳定性等属性特征,可以看出会计制度文化在整个会计文化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会计制度文化建设,要求我们要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和增强会计组织、会计人员的规范意识的基础上,把会计制度同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有机地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会计制度在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方面所具有的强化性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方面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

3.要坚持以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为主导。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组织中的会计人员所共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活动,包括会计价值观、会计伦理、会计道德、会计风气、会计思维等,是会计文化中起主导性作用且相对稳定的内核。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方针,具体做到:用政治理论教育人,促进会计人员政治思想觉悟的提高;用明确的目标感召人,引导会计人员把本职工作与远大理想有机地联系起来;用反面的例子警示人,增强会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用健康的情趣熏陶人,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生活品位;用模范的作用带领人,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引导群众的良好行为。

二、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以间接的手段作用于会计文化的健康发展和变化

突出会计文化建设途径的载体型特征,要求我们要紧紧围绕构建会计文化建设的中间环节开展工作,间接地满足会计文化建设的条件要求。

1.要努力提升知识水平。知识不仅是文化的结晶、代名词,而且是文化的载体,始终是与文化溶为一体的。知识融汇在物质文化中,体现出来的是民族的智慧;知识融汇在制度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水平;知识融汇在精神文化中,体现的是社会道德和风尚。就会计文化建设而言,会计组织和会计人员知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文化兴衰的基本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知识水平的提升。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人员而言,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要充分认识正确的会计价值观,具备科学的会计思维方式,培养高尚的会计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会计精神状态,只有在学习中才能得到;要充分认识人生有限,知识无涯,追求知识是永无穷尽的,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应成为每个会计人员的自觉行动。

提升知识水平,对于会计组织而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组织。要积极借鉴特,罗伯特・哈钦斯的“学习化社会”、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等国际现论观点,加强学习型会计建设,使整个会计组织置身于强烈的学习气氛空间中。总之,要通过不断丰富学习内容、不断拓宽渠道、不断完善学习机制,努力学习政治理识、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等,从而提高会计组织的整体素质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会计文化建设。

2.要积极营造浓重的氛围。宇宙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和条件下发展的,会计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必须依赖于适合会计文化的环境和条件。

(1)要提高全员文化自觉,积极打造人人参与的局面。要引导全体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认真分析会计核算客体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进而使会计人员清楚地看到,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会计核算客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会计主体所面临形势的必然要求,从而高度自觉地置身于会计文化建设之中。

(2)要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打造齐抓共管的局面。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会计文化建设,健全会计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运行协调体系,制定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具体方案,实行严格的会计文化建设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切实将会计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和贯穿会计工作始终,做到上下齐管,左右联动。

(3)要搭建工作平台,积极打造相融共进的局面。会计文化是与会计相生相长的,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就必须与会计各项工作相伴而行。要把会计文化建设同会计业务工作、会计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党务党建工作、工青妇团工作等相结合,不断拓展平台,为会计文化建设插上凭风借力的翅膀。

(4)要拓宽宣传渠道,积极打造社会关注支持的局面。要通过会计工作上的各种会议、各种活动,向党委和政府请示汇报工作的各种机会,提交会计信息、会计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张旗鼓、广泛深入地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宣传会计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步骤,以取得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取得社会各界的良好回应,取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云.浅谈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财会通讯,2009(6)

篇6

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资文化。企业会计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就是利用其文化属性来有效的指导企业会计行为与经营管理活动,从而为企业经济发展起到引导,凝聚、激励、约束等作用,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水电施工企业而言,由于施工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利、人员流动频繁等固有的特点,从而导致行业会计文化发展水平与我国其它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就水电施工企业而言,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显得尤为紧迫。

会计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会计人员思想观念、价值准则、行为规范、职业理念、专业素质、道德情操为核心和主要内容。它由三个部分组成:⑴会计精神,是企业会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⑵会计制度文化,是把企业会计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是企业会计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⑶会计物质文化,是企业会计文化的层的东西,包括会计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员工服饰等,它是会计文化的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我们要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就是围绕以上三方面内容进行开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体会,就水电施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措施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一、水电施工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会计人员会计精神有待提高。水电施工行业施工场所大多远离城市,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恶劣的施工环境影响,导致该行业会计岗位竞争不强,会计人员进入门槛较低,会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一些会计人员没有真确的价值观,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和上进心,会计专业知识更新滞后,专业技能不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安于现状,会计工作缺乏一种向上的、积极会计创新精神。

2、会计制度文化方面,企业往往偏重于会计制度的建设和各种会计法规的学习,而忽视各种会计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没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在企业会计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上,往往仅限于财务人员,企业其它人员参与的力度不够,从而影响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效果。

3、企业会计监督的独立性不能有效保证。会计作为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其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反映是指会计通过一定的方法对经济活动的过程加以记录和反映。监督是指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控制和评价。其中,合法性是指企业会计工作对会计法规的遵循,它是政府监控的对象。有效性是指企业经营的效果和效益,它是投资者和相关利益主体关注的对象。决定企业会计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是会计主体是否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监督权的独立性是会计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4、会计机构尤其是施工项目上不健全,办公条件简陋,会计人员薪酬水平不高等也是水电施工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需要提高的地方。有些施工项目会计机构就设置1个会计人员;有的还一人多岗,从事一些非本职工作岗位的事务。会计办公场所投入较少,会计人员在施工企业的地位普遍不高,会计监督职能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

二、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企业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努力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帮组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计精神文化是会计文化的实质和灵魂。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家授课、定期集中地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观看一些思想教育影片等形式加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企业应该把会计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会计文化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始终不能防松。

2、在会计制度文化方面,通过完善和健全企业会计制度,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企业可以通过财务激励制度提高员工工作激情和上进心;通过会计制度和规范约束员工的行为,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在会计制度执行方面,企业要加大执行和监督力度。企业可以通过加大会计制度宣传、定期检查等形式,加大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因此,在会计制度文化方面企业应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会计制度的执行上。

3、在会计物质文化方面,企业应确保必要的物质投入,这是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企业可以在会计机构的健全上加大人力投入,满足会计内部控制要求,确保会计工作健康运行。在施工项目会计办公环境和条件上,企业应配备一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保险柜、防盗门等设置,保证会计工作安全进行;在会计办公用品配备上,要满足会计电算化要求,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项目办公室还可以订购一些财经杂志、法律法规以及健康向上的书籍,让员工在业余生活时间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有助于会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有助于陶冶员工的道德情操,有助于帮组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计物质文化建设是企业加强会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宗旨。

总之,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施工企业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全体会计人员积极性,不断克服现有会计文化的不足,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服务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实质上并未突破手工会计核算的思想框架。会计电算化与会计信息化虽然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处理会计业务,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但企业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相比,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次质的飞跃,两者的内涵大相径庭。

(一)历史背景不同

会计电算化产生于工业社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量日渐增大,会计工作的处理方法日渐落后,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加强信息处理力度,采用电子计算机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

会计信息化则产生于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有一个公式:”企业的财富=经营+信息“,可见信息之重要性。信息社会要求社会信息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社会信息化必然要求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化。

(二)目标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是基于手工会计系统发展而来,其业务流程与手工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主要是为了减轻手工操作系统的重复性劳动,提高了效率;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从管理者的角度进行设计的,能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核心作用。

(三)技术手段不同

现行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由于开始设立时的环境束缚,主要是对单功能的计算机设立的,后来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和改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设计的,其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计算机网络及现代通讯等新的信息技术。

(四)功能范围和会计程序不同

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会计系统的改进,是在手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其会计程序也模仿手工会计程序而进行,也是以记账凭证为开始,最后实现用计算机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转账和提供报表等功能;而会计信息化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根据现代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实时性的特点而产生的,它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设计,具有业务核算、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等功能,其会计程序是根据会计目标,按照信息管理原理和信息技术重整会计流程。

(五)信息输入、输出的对象不同

会计电算化系统主要是为财务部门设立的,设计时只考虑了财务部门的需要,由财务部门输入会计信息,输出时也只能由财务部门打印后报送其他机构;而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企业业务处理及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其大量数据从企业内外其他系统直接获取,输出也是依靠网络,由企业内外的各机构、部门根据授权直接在系统中获取。

(六)系统的层次不同

会计电算化以事务处理层为主。会计信息化包括事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和决策层。

/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一)简化流程

由于电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运算功能,网络会计系统执行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全过程的信息处理,人工干预大大减少,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诸多环节。同时,又承担起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繁杂的核算工作。因此,相对于手工会计而言,网络会计的技术性及其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

(二)集成信息

会计信息化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财务业务的协同成为可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信息采集点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大量的数据通过网络从企业各个管理子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直接采集,并通过公共接口,与有关外部系统(如银行、税务、经销商等)相连接,使会计系统不再是信息的“孤岛”,绝大部分的业务信息能够实时转化,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

(三)数据共享

数出一门,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决策,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也由微观逐步转变为宏观数据运作。企业集团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的网络财务软件对所有分支机构实现集中记账、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和集中资金调配等处理。集团企业总部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分析,使企业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四)动态反馈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数据实现在线输入,电子货币自动划转,业务信息实时转化,自动生成会计信息,省却了手工方式下将业务资料输入到会计账簿的过程,使得会计核算从事后核算变为实时核算,静态核算变为动态核算,实现财务的在线管理,财务信息搜集处理的动态化也使得财务信息的和使用实现了动态化。信息生成后将通过财务软件实时反映到企业公共信息平台上。

三、影响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因素

(一)硬件方面

硬件技术是保证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平台,离开了硬件技术的支持,会计信息化将无法开展。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网络,将企业的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货款结算等项业务处理与电子商务密切结合,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

(二)软件方面

随着会计准则的标准化,企业间会计系统的差异逐步缩小,会计软件也逐步从单纯核算型软件向管理型、知识型软件方向发展。管理型、知识型会计软件除了注重本身的技术特征外,更强调技术的先进性,侧重于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融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通过会计信息的先进性带来企业管理水平的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拉动或开拓用户的需求。如今,软件设计更成熟、更先进,性能更稳定,版本更新速度更快,功能扩充能力以及售后服务质量更好。

(三)人员方面

篇8

目前,我国林业正处在一个由以木材利用为主的传统林业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现代林业转变的过渡时期。林业的地位特殊,在国家生态建设中居首要地位,其性质特殊既是基础性产业,但又是公益事业,生产活动的公益性突出;生产过程特殊,如林木生产期比较长;资产性质特殊,如林木资产属于生物性资产;资金构成及运转方式特殊,除了企业资本金、社会公共财政资金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企业经营目标特殊,即首先考虑的应该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才是经济效益。

林业会计区别于农业和其他行业,有着特殊核算内容的会计核算。需要在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针对林业的特殊性制定一个专门的会计核算办法,即林业会计核算办法。目前林业会计核算的范围相对较窄,林业经营单位四套会计核算制度并存在仅适用于特殊林业经营单位和特定的经济业务,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完整也不够充分。

一、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林业部门的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目前,林业部门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领导的决策和林业效益的评定。

1.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孤岛”日渐突出。当前,林业会计还沿袭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在传统的林业会计模式上,会计的管理目标是站在国家的角度反映营林生产单位的行政绿化任务和森林覆盖率目标的完成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所定的报表和数据,既不考虑经济效益,更不重视生态和社会效益。会计部门核算的营林资金耗费的数据与营林部门的营林数据互不交流,造成内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不能共享,从而失去了对营林生产全过程的反映和控制职能。营林生产周期长,每年不断投入多年后一次产出,短期内不能形成产品,成本得不到及时补偿,林业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部门外部信息系统隔离,林业部门不能主动、直接从外部系统获取信息,林业部门以外也不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获取信息,影响林业企业的市场化建设。

2.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成本核算信息准确度较低。从实践看,现行林业会计未能将资源与环境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林业成本核算体系,在会计计量方面缺乏对资源与环境会计对象的有效计量,这集中反映在未能用会计计量反映、监控、控制环境资源及耗费与补偿问题。因此,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对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的信息充分披露提供的客观要求。即以成本为定价基础的木材价格中,作为原材料消耗掉的森林资源价值缺位和森林资源的消耗不能计入木材成本。信息的短缺使林业部门无法实时了解和预测资金需求,不能适时地管理,不可能实现落实到每一环节的成本核算,以有效控制成本。

3.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并行的多种会计制度制约着林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国有林区和集体林区分别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国有林区中的森工企业与国有林场和苗圃也实行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强调部门特点和经营方式的不同,这就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使同一笔经济核算业务出现不同的会计规定、不同的会计核算程度和方法,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给国家的宏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各林业会计新使用者不能了解完整的林业会计信息。

4.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不同信息化程度制约林业会计信息的交流。当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林业单位很少,而且分布极不均衡,主要是大中型林业企业采用,经济好、有先进管理水平的企业较多采用,管理水平落后的企业较少采用;会计电算化还没有在县级林业局普遍推开,县级日常财务核算仍然以手工操作为主。财务软件的开发、使用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各单位所用软件比较混乱,导致同行业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很不方便。这不仅难以适应财政改革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网络化财务监管发展的趋势,更不利于财务管理的职能的履行和效益的发挥。因此,信息的迅速传递对林业显得尤为重要,以会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有效性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会计信息化成为林业财务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林业部门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

目前,由于林业部门下属单位较多(如有林场、苗圃场、木材公司、胶合板厂、林业站等),业务流程各异,所实施的会计制度各不相同,同时,各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素质也差别较大,信息化应分阶段实施,不能一蹴而就。

1.会计核算信息化。在省、市、县林业局和部分基础较好的林业企业,可逐步利用Excel软件、通用财务软件及网络结构建立各自的会计核算信息网络,进行会计核算,处理有关财务数据,提供会计信息资源,实现会计核算信息化。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不仅包含企业单位核算,而且兼容事业单位核算,以及林业专项资金的核算。在会计核算方法上从会计科目设置会计凭证填置会计账簿登记成本计算会计报表编制,都能逐渐过渡为计算机处理。在林业会计信息提供上尤其应注重对生物资产———各种林木资产的成本会计信息的提供,有利于林木资产价值评估。因林木生产周期长,成本费用发生较高,计算机的核算和高度的数据集成化使林木资产信息更为真实可信。

2.会计管理信息化。上级林业部门将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利用网络联结起来形成单位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这样林业部门以外国家有关经济管理、监督部门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等。林业部门内部可利用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筹措和运用资金,节约生产成本和经费开支、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实施会计的基本职能,即会计预测、财务计划、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使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其他系统实现即时的信息互动,不会形成“信息孤岛”。

3.会计决策信息化。会计决策信息化是会计信息处理的最高阶段,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会计信息系统与林业其他管理子系统充分融合后,实现对林业产品的销售、定价、林木资产的成本确定、林木资产的价值评估、营林资金的筹集、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取舍等内容的正确决策,充分利用大型数据库技术,进行决策。以达到对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益,其决策内容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经营管理决策。

三、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实施的建议

1.建立基于互联网的web式会计信息模式。web式会计信息模式基于林业单位的内联网和网站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财务软件网络化模式。林业部门下属单位的分散性、边远性决定了需要网络技术来发展会计信息化。林产品的销售使得电子商务功能在财务及管理软件中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将成为会计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与传统会计软件相比,网络会计软件需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实现数据的集中化管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以及财务监控等功能,网络会计软件还需具网上支付之类的各种网上辅助功能。

2.统一开发行业特色软件,增强财务软件本身功能。目前通用的商业性财务软件满足不了林业部门多种核算制度并存核算的特殊要求。林业部门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适时配合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配套的会计软件。同时,考虑到会计信息化软件下的会计软件在设计中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开发功能强大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软件应最大限度地做到各数据信息的共享,体现出林业的生态效益信息、林业的环境成本信息、林木资产的蓄积量的信息、营林投资项目信息、退耕还林补贴信息,林业会计软件信息不再局限于财务信息,必须扩展到业务信息,做到与财务业务的协同,满足林业行业的特殊性。如在林木资产核算的会计期间就可设置与林调活动周期一致,3年~4年为一个会计期间。

3.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人员组织。在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一个精干的信息化实施小组。由林业部门主管领导任组长,成员应包括信息中心、财务、供应、仓库、销售等部门的人员和财务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要进行培训,采取离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除有针对性地进行财务软件操作培训外,还须进行网络技术、理财理念的培训,使相关人员即时掌握工作的知识和技巧,增强他们参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适应能力、创新能力。

4.建立规章制度,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内部、外部控制。林业会计信息化下的内部控制,不应只局限在财会部门范围内,也不应仅仅停留在对会计环节的监控上。可以考虑向围绕会计工作或者发挥作用的领域适当拓展,这有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实施会计信息化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如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检查管理制度;而且要严格执行管理制度,这才是会计信息化系统顺利运转的保证。对于web式会计信息模式还需从技术上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网和互联网之间架一道防火墙,防止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袭击,保证林业单位内部网中敏感数据的安全。

四、总结

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会给林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带来根本性改变,使得财务人员更注重理财、注重三效益的并存;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会计信息更为准确、及时、高效地提供,会计工作效率将极大提高;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得以更新,素质不断提高,树立良好形象;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林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可集中精力搞项目、抓落实、出效益;林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使林业单位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更为广泛,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

篇9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我国已经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所以大大小小数百个规模不等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的转变,将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花费在了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上,尤其是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虽然绝大部分的企业都已经完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但是其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却令人堪忧,建设结果不容乐观,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根据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关于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应注意的事项:1.注意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的选择。任何一个企业,做出的投资都应该要以自己企业的经济效益为考量的标准,投资的成本需要和投资中收获的回报形成正比,如果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时候过分追求先进的科技技术的话,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那么必然会对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选择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时,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管理需求以及实际的发展情况,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2.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以及质量。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以及质量,可以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和财务状况提供强大的保证,避免企业之间信息泄露的风险,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以及质量。在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以及质量的时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企业会计信息的各项数据,输入输出都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必要的时候可以建立数据共享库,但是数据共享库的建立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授权以及控制。任何一个来历不明或者是没有经过审核批准的业务数据,都不能够进入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中。(2)其次还有要加强对各项数据的处理控制能力,企业任何一个关于会计方面的数据都要及时的处理,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而在对这些企业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和控制的时候,要采用授权式和集中分散式两种方法,二者交叉融合使用,以此来降低事故的发生。(3)每一份会计数据,最好是采用双备份制度,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因为员工的操作失误,或者某种突发事件而导致信息丢失事故的发生。(4)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好是专人专岗,建立安全的系统维护机构,保证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使用。专业的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安全维护的工作原则,随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提防黑客的入侵。

二、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遇到的问题

就目前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来看,由于绝大部分的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都不够健全,而且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所以,直接导致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难以突破的瓶颈。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化,就会因为缺乏完善而且科学的体制规范,致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极其混乱,让企业的发展相对而言比较落后。就目前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几个建设问题是比较常见的:1.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起点低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发展时间并不是特别的长久,因此,国内大部分的企业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未能站在较高的高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仅仅只是停留在传统而且局限的思维模式中。始终没有办法从传统的手工核算方法,然后计算方法,事后报账的固有思维中跳脱出来,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结果不理想。2.企业内部的协调性能差企业内部部门多,人手繁杂,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过程中,能力,出现内部衔接性能和协调性能差的现象,从而直接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成果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很多企业在对财务进行管理的时候,其会先经人工核算,在录入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说简单一点就是从一个人的手里,再到另一个人的手里,两者在来回交换的过程中,如果衔接性不强,调节性能差的话,就会影响基础数据的准确性,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无法发挥它原有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加快企业信息化环境中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转变传统的思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思想的起点,不要因循守旧,固执已见,沉溺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应当从企业自身的实际采购情况,库存情况,销售情况等方面着手,及时发现并且了解企业财务的财务分析,资金管理,成本控制以及财务预测等实际情况,然后将这些情况进行有机结合,实现企业一体化的信息管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不仅仅只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对企业的财会业务进行核算而已,这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将各项财务情况进行集中化管理的模式,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只有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企业完善而且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才能够让自己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控水平得到提高,为其的腾飞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张苏馨 单位: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用事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篇10

有些人物会镌刻在我们心间历久弥新,比如爱国创业模范“铁人王进喜”;有些声音会萦绕于我们耳畔经久不息,比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铿锵之力。是什么力量让我们的记忆如此深刻?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希望,确切的说,是一种“文化”如同烙印深深根植在大家的心中。这种文化关乎发展大计,关乎传承之果,同样关乎企业经营中尤为重要的会计事业。发展企业会计事业,需要有榜样的力量、精神的鼓励和希望的支撑,需要打造富有“企业特色”的会计文化。

一、企业会计文化涵义解析

企业会计文化是会计机构或部门在开展会计活动过程中,经会计工作者总结、提炼而得以升华的文化理念、工作成果、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了会计部门和会计工作者的思想和精神,也蕴含着会计发展方向等动态要素。它在伴随着企业会计事业实践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并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所感知和认同。它表现出有别于其它文化的特色内涵――“发展之劲、创新之力、学习之勤、敬业之心、奉献之甘、大局之观、和谐之美、廉政之清”,以及特有的八个方面的职业特质,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

二、企业会计文化的特征

(一)鲜明的动态感

“活到老、学到老”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写照,因为企业会计是一项富有生命力的活动,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后续教育,所以说根植于企业会计事业中的文化也是一种发展、动态的文化,它具有鲜明的动态感,必须紧跟企业会计事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发展步伐。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每一个会计人员在“强技能、善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掌握新理念、新方法,以适应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达到凝练、提升企业会计文化的目的。

(二)交融的关联性

企业会计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管理活动,在企业内部,与其它多种管理活动在内容上相关联,如企业纪检部门的监察活动、内控部门的监控稽核活动,都离不开企业会计工作的支撑。这表明,企业会计文化与企业其它相关联文化具有相互交融、沟通和互相汲取经验的客观基础。企业会计文化只有不断地与之进行信息、技术和理论等方面的交流,才能吐故纳新,吸取有益成份,获得新的发展能量,以适应新形势对企业会计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

(三)特有的柔和性

开展企业会计活动所必须的首要因素是人,是有活力、有思想、有个性的群体,因此需要特定的柔和力量去引导。细酌企业会计文化的内涵,它实际表现出一种柔性的管理范式,这不是规则制度下的激励和约束,而是在“爱岗敬业顾大局、诚实守信为企业”的高尚品格中,体现出的企业会计人员致力于会计工作的无怨无悔。这种良好的会计文化不仅能够营造相互尊重、团结一致、共同进步的优良人文环境,还能够充分开发会计人员的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

三、企业会计文化的构建设想

(一)树立发展理念,制定愿景目标,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战略支持。

会计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和任务,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已成为全国各行各业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战略支持。当然,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在这先进思想指导下,加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丰富文化内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树立先进的工作理念,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会计工作愿景目标,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丰富、及时、可行的战略支持。二是激励每一位企业会计人员牢记愿景目标,并为此辛勤工作、不断进取,真正实现为会计事业愿景目标无私工作的人生价值。

(二)塑造会计特色,实施质量管理,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无论企业文化,还是军队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区别,关键是在于是否有自己的鲜明特色。企业会计文化要体现创新性、先进性、丰富性,就必须首先在会计物质文化层面显现出来。在企业会计物质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会计质量管理是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加强会计文化建设,打造会计特色,实施质量管理至关重要。一是以有力促进和帮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服务目标,加强会计质量全面管理,保证会计工作的合法合规、真实完整;二是以提高会计质量为中心,不断促进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强化会计质量个体管理,保证会计人员的诚实守信和廉洁自律;三是以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相结合为原则,重视事前提醒和事后稽核,尤其要重点强化事中敦促,体现会计工作的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职能;四是以明确影响会计质量的相关因素为目的,对可控因素实施会计质量重点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为企业会计文化构建提供能力保障。

企业会计人员既是会计活动的实施者,又是会计文化的建设者。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其素质得以全面展现,既是会计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会计文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是会计文化建设中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一是不断深入开展关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方面的教育活动,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提升会计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树立和塑造会计人员良好形象。二是开展和抓好以会计、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培育会计队伍团队意识、竞争意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满足开展会计工作的需要。三是抓好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深化会计队伍对廉政制度的认知程度,加强廉政纪律的执行力度,让警钟长鸣耳边。四是要善于发现、培养和选树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家勤奋工作,在企业会计机构中营造“见贤思齐、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五是开展和参与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精神生活,营造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四)建立规范体系,遵循规章制度,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行为保障。

企业会计规范是会计文化建设中文化背景和行业特色的外在表现。这里所指的会计规范主要包括:国家会计权力机构对会计行为提出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工作责任感和会计行为规定等。这些规范、制度的建立和遵循,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了行为保障,要求会计人员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照章行事,严以律己,树立良好形象;二是要求并引导企业会计人员热爱和尊重自己选择的职业,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以从事这一职业为荣,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企业会计工作;三是要求和引导会计人员牢记在会计活动中应当做出哪些行为和不得做出哪些行为。四是要时常对照规范,不断反省自己,改正不足,扬长避短。只有将上述规定落实到会计人员具体工作中,才能保证充分发挥企业会计文化的约束和激励作用。

(五)重视素质教育,强化自身修养,为企业会计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