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6:5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金融统计分析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
严格遵照教育部对经济统计学专业的要求。主干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其中核心课程为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金融学,会计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含基本统计分析软件应用、统计实务模拟等),社会实践(含经济社会统计调查、统计工作实习等),科研和论文写作(含毕业论文、学年论文、科研实践等)。专业实验包括计算机基本技能实验、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实验、经济计量分析软件实验、数据挖掘技术与应用实验。
2.参照其他院校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财经院校(如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金融学院、 河南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和山东工商学院)和综合类院校(如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和云南大学)以及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参照院校。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在统计学经济统计、商务统计、金融统计方向中,财经类院校主要突出经济学课程,招生偏重理科生。综合性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主要课程为理学类,招生偏重理科生。
综上所述,经济统计学专业应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熟练掌握现代统计理论和经济数量分析方法,具有扎实的统计学、经济学和金融学基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外资企业和大中型公司等从事经济统计分析、管理咨询、市场调研和商务数据分析等管理工作。
3.与学院培养方案形式统一
新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整个学院的形式保持了统一,以便于教务人员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 经济统计学培养方案专业课的设置
经济统计学的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和招收对象为理科生,设置了保险精算、金融统计和商务统计三个方向。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并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由于经济统计学对统计学和经济学知识的要求较高,我们提高了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注重主干学科和专业课程的开课顺序和教学周学时分配,强化实训实践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并行。
培养方案确定了5门学科基础课程,分别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C语言程序设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管理学。确定了5门专业基础课程,分别为基础会计学、经济统计学、货币金融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确定了9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为国民经济统计学、多元统计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与应用、应用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计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投资学、数据挖掘。
1文献计量分析在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文献计量学是借助于统计学和数学方法等定量研究方法来评估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预测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运用文献计量法可对总量达13万多的经济学与商学文献进行精细分析,实现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态势的全面了解,也可实现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近距离细致分析。关于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经济学研究状况的我国已经有文献报道,万珊珊对2005-2014年期间ESI数据库中经济学与商学高被引论文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分析[2],罗润东以CSSCI经济学期刊为数据源计量分析了2015年我国经济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了十大研究热点领域[3],顾海兵基于中国知网对1995-2017年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揭示了中国经济安全研究的文献特征和结构特征[4]。但国内对于经济学与商学全部国际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的还很少,将基于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SCI、SSCI数据库中近五年经济学与商学国际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挖掘出世界范围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机构、学者和刊物,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密度和发展轨迹。
2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
基于WebofScience数据库平台检索近五年数据库核心合集SCI、SSCI数据库中的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具体方法是在高级检索中检索全部经济学与商学相关大类即Economics;Business;BusinessFinance;AgriculturalEconomicPolicy等四大类中的全部文献,文献类型包括ARTICLE、REVIEW、LETTER,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18年,共得到文献133318篇,其中中国论文有11913篇,下载全部133318篇国家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题录信息,并借助Excel对全部论文的所属作者、机构、国家地区、来源期刊、资助基金、学科方向、关键词等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统计分析,并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和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
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论文现状分析
3.1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分布
为考察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的研究力量分布,对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高产国家和研究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第一作者地址对全部机构进行甄别、合并和统计。按发文数来讲,2014年至2018年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46387篇,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论文总数的35%;其次是英国和德国分别为17046篇和12186篇,占总数的12.79%和9.14%。中国经济学与商学研究成果数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为11913篇,占总数的9%。就发文数量而言,美国一枝独秀,发文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金融领域研究成果的最大产出国;英国、德国和中国发文量位居第二梯队均为1万多篇,是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的重要研究力量所在国度;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荷兰六国位居第三梯队,发文量在5000~10000篇之间,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力量格局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根据第一作者单位进行统计发现,国际产出经济学与商学论文量前10名的机构依次是伦敦大学(3400篇)、加利福尼亚大学(3993篇)、国家经济研究局(2637篇)、弗洛里达州立大学(1687篇)、国家科学研究中心(1567篇)、美国联邦储备局(1546篇)、格鲁吉亚大学(1500篇)、哈佛大学(1498篇)、德州大学(1407篇)、伦敦政治经济学与商学院(1404篇),详见图2。产量前10名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8个,英国的有2个,说明美国和英国的拥有研究力量强大的研究机构,并且许多研究机构内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研究团队,其中英国的伦敦大学是世界产出量最大的研究机构,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紧随其后。我国经济学与商学国际研究论文发文总量排名世界第四,产量可观,但中国没有研究机构进入前50强,说明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中国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未形成较集中的强势研究团体。另外,伦敦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国家经济研究局、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美国联邦储备等高校或研究机构排位靠前,可以作为我国学者访学和取经的首选单位,同时也可以作为我国学者合作研究的优选单位。
3.2最具影响力研究机构
发文量仅仅反映研究产出量,为了从质量或影响力的角度来反映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影响力分布,我们综合了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论文被引百分比、高被引论文数量、h指数、引文影响力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学科规范化引文影响力(CNCI)为论文实际被引次数除以同年、同学科、同类型论文被引次数的平均值,通过标准化来减弱不同学科引文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学科间差异,CNCI在不同学科之间具有可比性。筛选出排名靠前的20所学术机构详见图1。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伦敦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伯克利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得克萨斯大学系统、牛津大学等。这些学校在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的学术和研究水平在世界上是先进的。综合各国研究产量、质量和影响力等多方面表现来讲,美国在世界经济学与商学研究中独占鳌头,英国位列第二,美国远超过其他国家。英国的伦敦大学和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产量和影响力均位列前两位,是世界研究力量分布中实力最强的研究机构。另外,新加坡国立大学位列综合影响力前20名中是亚洲地区的领先研究机构。
3.3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重要作者
近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约有10万名作者,产量最多的前50名作者发文量占了文献总量的13.76%。发文最多的作者分别是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ofPretoria)的RANGANGUPTA(143篇)、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的SHAWKATHAMMOUDEH(85篇)、诺森比亚大学的NICHOLASAPERGIS(70篇)、逢甲大学(FengChiaUniversity)的TSANGYAOCHANG(张仓耀54篇)、莫纳什大学(MonashUniversity)的RUSSELLSMYTH(54篇),他们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力量。
4国际经济学与商学研究热点及前沿
关键词表达了文献的主题内容,通过作者关键词词频统计能够分析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分别采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和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五年整体分析和分年具体分析。首先,采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年~2018年五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图6是国际经济学与商学论文的关键词图谱,分析图6可以看出,国际经济学与商学关于模式(15351)、绩效(10225)、市场(9216)、影响(8148)、行为(6185)、增长(6069)、信息(5947)、风险(5542)、公司(5356)、管理(5023)、政策(4999)、改革(4905)、视角(4549)、价格(4333)、决定因素(3954)、竞争(3906)、工业(3646)、投资(3633)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绩效、市场、模式、行为、工业、增长等关键词的中心性较高。另外,运用VOSviewer对2014~2018年国际经济学与商学领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主题密度视图进行逐年分析后发现,近五年核心研究热点为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五年中这三个关键词均列前三位,且研究热度持续上升,说明近五年国际经济研究主要围绕改革创新、经济增长、企业管理展开;另外,年度的次要研究热点是渐进改变的,2014年次要研究热点为货币政策、金融危机、公司治理;2015年次要研究热点为公司治理、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2016年次要研究热点为教育、人力资本、新兴市场;2017年次要研究热点为社会媒体、不确定性、信任;2018年次要研究热点为企业社会责任、气候变化、公平性研究。可以说,五年主要研究热点不变,次要研究热点从货币政策、金融危机、企业管理逐渐转移到人力资本、新兴市场、社会媒体、气候变化等经济发展带来的新问题上。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9-0074-03
一、引言
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经济类本科生对该类方法的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助于经济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的计量经济类课程是培养学生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重要工具。高校开设的计量经济类课程主要有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数理金融学、数据模型与决策等。由于计量分析类课程对相关数学和经济学知识基础要求较高,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难教”和“厌学”,但该类课程在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时被广泛使用,起到重要的研究性作用。
以往文献极少以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对计量经济类方法的使用现状作为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效果的反映,而这正是本文分析的切入点。本文基于对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能力的现状分析,发现该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二、经济类本科生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的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学位论文,能够较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计量经济类分析能力,也是该类课程研究性教学效果的体现。本文以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2016—2018届金融类专业(包括金融工程和金融学)毕业生共377份学位论文为样本(其中,2016、2017和2018届毕业生论文数量分别为78、108和191份),详细统计了这三届毕业生学位论文采用研究方法的结构分布(见表1所示)。
(一)本科生计量经济类方法使用的特征
由表1呈现的数据结构特征,能够客观地反映经济类本科生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的比例逐年提升。定量分析方法比例由2016届的67.07%逐渐上升至2018届的86.54%,即绝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论文fZu5CHyufTN5Yy/ie48E1w==中加入了经济数据的分析,使分析结论更加科学。相对来说,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撰写毕业论文的学生比例大幅下降。
2.定量分析中,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的比例大幅提高,但计量经济分析仍以简单回归为主。在2016届毕业生中,采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生仅有7.32%,到2018届,该比例上升至51.92%,即超过一半的学生采用计量经济建模的方式撰写毕业论文。在采用建模分析的学生中,绝大多数仍以简单的回归分析(包括协整分析、滞后变量模型)为主,对VAR模型、面板分析等较复杂方法的使用较少。
3.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比例逐渐下降,该方法中以描述统计分析为主。该类论文中大多通过绘制线性图表现数据的时间序列过程,通过绘制饼图或柱状图对比数据的结构,通过绘制表格对比数据的均值、标准差等统计量。描述统计方法是最简单的定量分析,严格来说不属于计量经济类课程的内容,只是初级的统计学内容。2016届有57.32%的学生采用统计学方法撰写论文,在随后的两年,这一比例逐渐降低。值得说明的是,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掌握该方法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另外,个别同学通过自己设置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调查、获取、审核和清洗,以此为基础做描述统计分析是非常值得鼓励的。
(二)计量经济类分析在本科阶段广泛应用的原因
经济类本科生对计量经济类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快速提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1.系统在毕业论文审核中的广泛应用。随着高校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众多高校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考核中采取了先再答辩的管理模式。例如江苏师范大学要求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率不得超过25%,申请校级和省级优秀论文的重复率分别不超过15%和10%,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如果仅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理论层面阐述经济问题,并且要保证較低的率,这对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难度极大,因为经济理论是很难创新的。而通过自己查找经济数据,结合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每个人的思路、查找数据的途径和范围、选择模型的指标,以及构建模型的框架都各不相同,所得到的结论也具有独立性,因此极大降低了与以往论文的重复率。
2.教学水平提高与教学内容拓展。高校教师的学历层次与研究水平不断提高,计量经济类研究方法也在陆续更新,为了让课程与时俱进,计量经济学类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拘泥于讲授简单计量模型,以往研究生阶段掌握的计量模型也陆续向本科生进行讲解,甚至DID等更加复杂的计量经济模型也可以对学有余力的本科生有所启发。当然,研究生阶段必须掌握更高深和前沿的计量经济模型,这是计量经济类知识不断外溢的结果,也是经济类科研环境的发展趋势。
3.经济软件教学的有力支撑。随着计量经济模型的不断更新,对应的分析软件也在快速发展,以往众多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Eviews软件和SPSS软件,而近年来,为了让学生接触更新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并辅助考研的学生更好地衔接研究生阶段学习,很多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加入了State软件或R软件的教学,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对计量经济分析软件的掌握程度。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研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有畏难情绪。计量经济类课程是数学、统计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该类课程的所有模型都以数学和统计学为基础,但教学中应更多地强调对原理的理解而非推导,重视构建适合的模型,再借助软件对模型进行估计并解释。部分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把计量经济类课程学习等同于数学公式推导,弱化其应用性,内心产生抵触,很难学好该类课程。
2.数据收集过程粗糙,数据质量不高。可靠的经济数据是计量经济建模的重要原料,一个有研究价值且有趣的主题需要科学且高质量的数据,收集工作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而且为保证经济模型的质量,数据审查、清洗、筛选等整理过程也很费时。很多本科生论文中的数据收集过程本着省时省力不问质量的态度,更多地通过百度而非源于官方和权威的网站及数据库,数据质量得不到保障,且样本量较小,分析价值有限。
3.建模过程缺乏推敲,大多选择简单模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是一门艺术,模型不深究对错,只关注哪个模型更好,这就注定建模需要多番比较和权衡,经过一次次对变量的筛选、剔除和添加才能确定最终变量和模型的结构。但多数学生没有细致思考,仅通过最易获得的变量建立最简单的模型,完全没有筛选和比较过程,因此估计结果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模型质量不高。
三、计量经济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向
1.从问题导向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培养学生对于计量经济学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类课程的第一节课,就建议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选题未必紧扣专业,只要能与建模相关即可。老师可以对每个选题进行建议和讨论,梳理变量选择。例如,爱美的女生可以关注“容貌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甚至变通为“整容是否有助于劳动者获得更高的工资”。学生通过课程的深入学习,自行查找对应的指标和确定模型的选择,每一节课学生都可能考虑新模型是否有助于解决自己的选题。经过一个学期的深入学习,学生学会了将计量经济类方法用于解决这类有意义且有趣的问题。此外,对有价值的论文选题,老师可以更多地引导,帮助他们获得本科生科研项目资助,最终在学术期刊上进行发表,这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成就感,也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果。
2.教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案例,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教师研究成果中的模型必定经过多番筛选和细节处理,学生通过了解这些模型,能够深刻体会从论文选题,到变量选择,再到模型确定的整个流程与细节处理,不仅能学到建模的技术,还能深刻体会设计思路,这比学习教材中缺乏前因后果与细节介绍的短小案例更有效。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自己在研的课题,让学生体验具体的研究过程。
3.重视通过板书讲解模型原理。现阶段高校讲课均以PPT讲解为主,教师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但讲解计量经济学模型原理时,通过板书更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因此教师应重视板书的使用。随着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可以更多地利用电子板书,即使用数位板进行书写,使板书随时放大和多彩呈现,也能在PPT或PDF上随时标注,并在课后将板书保存后发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整理电子笔记。
一、国内外金融统计教学的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1、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缺乏
当前的教学型本科院校中开展金融统计课程大多只注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进行的比较少,而发展成熟的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更是寥寥无几。大多金融统计实践教学还只是流于形式。因为实验和实践性的操作随意性都很本文由收集整理大,更多的是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实践考核而实践,所以,这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设置明显不足。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而言,由于缺乏有序的、系统的实践设计安排,并且对于学生的管理大多都是松散式的管理模式,在校外实践的内容上也是规定不明确,导致校外实践的专业性不明确,实践效果不理想。
2、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待提高
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以具备完善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证的。由于各大学的办学时间、办学质量还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大多数的院校存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一是对于理论教学团队建设而言,总体的教师水平都比较薄弱。通过走访调查,在各大院校中的金融统计专业中,具有高学历、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开展的不太顺利。二是实验室资源有限,教学软件的研发和使用滞后,尤其是金融统计的实验软件研制滞后。
3、缺少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系统
目前,各大学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通过设置实践课程、建立实践组织、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但是却忽略了对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的监控。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主要使用的依然是理论课程的考核方法和考核标准,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指标,这种考核办法不能对千差万别的实践教学做出客观而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养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金融统计创新实践教学的目的
1、让学生及时了解金融系统的新变化与金融市场的新发展
在过去20年里,金融系统发生巨大的变化,创新步伐的急剧加速已经极大地改变了国际金融体系。由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等多方面因素推动的金融创新最终都可以落实到金融工具的创新上。金融统计工作应如何应对这些新情况?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实习以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才能拓宽视野,为培养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2、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劣是能否培养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所以,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来,并且按照金融行业的用人标准来构建金融统计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我们可以在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有目的性地进行相关内容的实践,满足金融行业的需求,以求适应市场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3、以实践教学为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金融统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把基础理论、统计方法和分析能力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师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相关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金融问题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机统一。
三、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途径及措施
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而言,实践教学体系是由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构成的整体。大学金融统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是为了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也是为了使得金融统计学科自身不断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不仅要考虑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而且不能脱离实践教学活动,又因为金融统计是应用性课程, 金融统计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必须注重实践的特性,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完善金融相关理论。因此本科院校应针对金融统计学科的这一特点,结合金融行业发展的需求,设置科学的、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1、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把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
金融统计是融金融理论、金融数据、金融现实问题、金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为一体的学科,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清楚我国现行金融市场的数量特征,而且能够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对一些金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能够为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经常引进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大胆吸收外国优秀教材的优点,适当增加应用前景良好的统计方法,结合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并给出相应的数据,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尽可能的使用我国的真实数据作为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金融统计学应将国际统计标准规则和中国实务相结合,以分析研究货币信贷及金融运行的各种数量关系为主要内容,因此,教学素材要定期更新,足够丰富,以满足学科教学需要;课程的实践环节可以采取科研型实践模式,即通过专题调研、论文写作、课堂讨论等实践教学形式,将课堂理论教学、金融业务实践、课外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对金融现实问题的了解。
2、改进实践教学的条件
一、引言
2010年4月16日,我国正式推出以沪深股市300只成分股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股指期货是股票市场的重要衍生市场,其功能是平抑股票市场的波动,然而其作用的发挥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2014年至2015年,我国股票市场完整走出了一波牛市行情。“改革牛”也好,“杠杆牛”也罢,总之,股指期货迎来了推出之后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考核,也为研究沪深300股指期货平抑我国股市波动的效果提供了一手真实资料。本文选择对股指期货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是否发挥了平抑市场波动的正当作用进行研究验证。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数据的选取和处理
本文选取2007年牛市行情和2015年牛市行情中沪深300指数的日收盘价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大智慧股票分析软件。
由于在股票价格的时间序列中,价格数据通常不具有平稳性,而价格的收益率却相对平稳,因此,本文将采用该指数的日收益率来反市场的波动情况。将价格数据进行对数差分处理,得到相应的指数收益率样本。日收益率Rt由股票价格指数日收盘值的对数差分决定,表示为:Rt=ln Pt-lnPt-1,Pt是当日价格指数收盘值,Pt-1是前一日价格指数收盘值。
(二)股指期货推出前2007年牛市样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统计分析。对2007年牛市行情样本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图1 统计结果
从图1可知,该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为-0.450603,小于正态分布的偏度数值0,表明该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长的左拖尾现象;该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为5.293983,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数值3,表明该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统计量为210.8368,P统计量为0,表明该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该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过ADF法检验样本序列的稳定性,结果如下。
表1 检验结果
从表1可知,t值为-27.93983,远小于1%水平的值-3.437985,相对应的p值为0,说明该序列是平稳的。
2.建立GARCH模型。对样本序列进行滞后项处理,本文采用AIC准则和SC准则法判断模型滞后阶数。一般情况下,AIC值和SC值越小,表示模型越能更好的拟合实际情形。
结果如下。
表2 检验结果
从表2可知,AR(4)MA(4)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达到最小,确定均值方程为:
rt=β0+β1*rt-4+β2*δt-4
再对该序列进行ARCH检验,结果如下。
表3 检验结果
从表3可知,该序列p值近乎为0,说明残差的平方项存在ARCH效应,适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AR(4)MA(4)为均值方程的方差方程模型,根据众多金融分析的实际经验,一般情况下,GARCH(1,1)模型就能够很好拟合样本数据,所以本文先假设该序列的方差方程为:
σ=ω+α*ε+βσ
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表4 模型结果
从表4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为:
σ=1.31E-0.6+0.069417*ε+0.932959σ
对残差进行ARCH-LM检验,结果如下。
表5 检验结果
从表5可知,p值为0.173793,远大于5%的显著水平,说明该序列不存在ARCH效应,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理想。
(三)股指期货推出后2015年牛市样本分析
1.序列描述性统计分析。对2015年牛市行情样本序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图2 统计量结果
从图2可知,该序列的偏度(Skewness)值为-1.018429,小于正态分布的偏度数值0,表明该序列存在左偏特性,存在长的左拖尾现象;该序列的峰度(Kurtosis)值为5.976786,大于正态分布的峰度数值3,表明该序列存在尖峰特性。J-B统计量为144.7368,P统计量为0,表明该序列不符合正态分布。综上所述,该序列可以使用GARCH建模。
通过ADF法检验该样本序列的稳定性,结果如下。
表6 稳定性检验结果
从表5可知,t值为-6.645099,小于1%水平的值-3.435142,相对应的p值为0,说明该序列是平稳的。
2.建立GARCH模型。对该样本序列进行滞后项处理,结果如下。
表7 检验结果
从表7可知,AR(2)MA(2)模型的AIC值和SC值均达到最小,确定均值方程为:
rt=β0+β1*rt-2+β2*δt-2
再对该序列进行ARCH检验,结果如下。
表8 检验结果
从表8可知,p值近乎为0,说明该序列残差的平方项存在ARCH效应,适合建立GARCH模型。
在此基础之上,建立AR(2)MA(2)为均值方程的GARCH(1,1)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如下。
表9 模型结果
从表9可知,GARCH模型的方差方程为:
σ=1.79E-0.6+0.081185*ε+0.93163σ
对残差进行ARCH-LM检验,结果如下。
表10 稳定性检验结果
从表10可知,p值为0.690595,远大于5%的显著水平,说明该序列已经不存在ARCH效应了,表明该模型拟合效果理想。
(四)实证结果比较分析
完成两个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建立后,对最终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GARCH模型的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在GARCH模型的方差公式中,ARCH项系数反应的是最新产生的信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程度,GARCH项系数反应的是之前波动信息的影响程度,两个系数之和则是整体反映了市场的波动率。
表11 GARCH模型比较
从表11可以得到:
第一,系数和大于1,表明这两个序列波动性呈扩大趋势,是非稳定序列,恰好符合牛市样本的特征。
第二,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前2007年牛市的系数和1.002376小于股指期货推出后2015年牛市的系数和1.012815,系数和增大了1.04%,充分表明在2015年牛市过程中,股指期货不但没有发挥降低波动性的功能,反而加大了市场的整体波动性,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作用。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比分析实证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下:
在2015年的牛市行情过程中,沪深300股指期货对利好消息的非对称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得到了加强,不但没有发挥平抑股票市场波动的正当作用,反而推波助澜,加剧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性。这与我国股指期货市场推出时间短,市场不成熟,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章永哲,钱敏.基于5分钟高频数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间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5(11):103-108.
[2]涂志勇,郭明.股指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价格影响的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14(10):104-116.
工作对象的最基本素材便是数据。黄国华经常和同事们说,我们的报告需要有灵魂,那就不仅仅是把数据简单地摆出来,必须要像艺术一样有创作性,要让数据出思想。
工作之初,黄国华组织完成的统计分析报告,经海关总署报国务院,逐渐成为影响外贸政策的重要依据。“成就感由此而生,组织撰写分析报告的干劲就更足了了。”
好的统计报告要不刻板、有思想而又清晰精炼,出这样的报告是黄国华的长项,这源于他“文理兼修”的学生时代的锻炼与积累。1988年,黄国华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学的是机械工程,完全的工科专业。但同时他又是学校文学社的风云人物,典型的文学青年,诗歌、小说、散文经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1992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跨专业地学了统计学。统计是经济学中与理工科较近的专业,黄国华的选择是不想彻底弃理从文,他还是要文理兼具。期间,边读书边做兼职记者。通过对企业、企业家的采访,他一方面用当下的社会现象来印证所学理论,另一方面也用所学理论来剖析社会现状。这是他理论学习尽快升华的过程。
黄国华来自湖北农村,成长的年代正是农村经历重大改革的时期,因此对农村的经济变化比较了解,但对城市相对陌生,无论是经济现状还是生活本身。通过采访,增加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对都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
和所有经历过这个时期的人一样,大学和研究生这七年,是他知识、学识与对社会认知全面成长的时期。文理并进,黄国华主动锻炼了自己既严谨又灵活的思维习惯,不散漫又不拘泥。“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视野开阔的世界观的基础。”除却年少激情和内心挥洒的需求,对文学、文字的热爱让黄国华在统计学的学习与工作中,更勇于创新、开拓,甚至漫卷不羁。
1995年,黄国华毕业的时候,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明显。市场中人才缺乏,名牌大学的硕士,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职业道路,比如出国,跨国公司、大国企,部委公务员等。对改革开放有所认识的黄国华认为,开放必将是我国长久坚持的大方向,海关系统可以接触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信息,因此,他选择了海关。
刚到海关总署统计司的时候,尽管计算机已经有所应用,但传统工作方式依然占主流,不少人单手单指在键盘上动作,做的也就是打字写报告的工作。而数据的电子化、网络化都远没有普及,查询、分析功能更是困难。不过,黄国华还是积极写报告,出研究统计分析的产品。真正能够将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与数据挖掘工作结合起来,实现人机互动,并取得显著成果,还要到本世纪之初。
1998年,黄国华有机会去日本学习。那是一个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东京举办的,面向全球招生的专业学习课程,在中国只录取了六人。当时,黄国华以满分的考试成绩,成为其中一员。国际专家授课,黄国华全面系统地接触了西方的经济学和政策科学理论,这与他在研究生期间学习的带有计划经济转型时期的经济学内容有很大不同。新知识只是收获之一,更重要的是开阔了视野。世纪初的日本正延续着经济辉煌,日本的社会以及国际化的课堂,都让黄国华斩获颇丰。
2000年,日本的学业结束。在职业道路上,黄国华再次面临艰难选择。与研究生毕业时的选择有所不同的是,这次更突出物质的诱惑。这个时期,正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迫切。像黄国华这样有外贸工作经验、有经济学专业背景,有对国内进出口企业和市场数年的了解,确实是企业需求的最佳人选。不过,最终黄国华还是放弃了留在国外和跨国公司的机会,继续回到海关统计司工作。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他更加坚信,进出口统计分析、监测预警等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愈加重大。海关统计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这是当时黄国华不断思考的问题。
监测预警,是他思考的一个火花。2002年,中国海关开始独立开发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黄国华是这一项目的组织者和主要完成人。“在项目建设之初,希望能够得到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和经验支持,但被婉拒了。”黄国华说。因此,这套系统完全由海关自行开发设计,三年后建成并运行。采集基础数据,通过统计描述、分析集成、模型运算,发出市场预警信号,准确及时有效。运行之后,迅速成为对外贸易行业最重要的数据源和权威的分析信息。对国家宏观调控和外贸行业企业来说,这套监测预警系统意义重大。目前,第二期也正在着手开发。
期间,黄国华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学历和学位,其博士论文便是《国家进出口预警理论及实践》。
在此基础上,中国海关又建立了监测预警应急机制,在全国各地建立起立体的监钡4分析网络,对外贸进出口进行实时监测,快速反应,科学预测和动态预警。
海关统计对外贸形势的分析报告独家、专业、权威,得到其他部委的广泛认可和媒体的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金融危机后,海关统计分析报告预测2009年出口将下降16%左右,一时轰动。媒体大都认为海关统计有些耸人听闻,因为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估计不足,或者认为外贸增长一般会保持与GDP同步。但事实上,最终2009年的出口确实下降了16.0%。
“今年,我们将会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就如同外贸领域的天气预报,是企业、行业、政府制定战略规划、措施政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黄国华信赖这些数据以及由此而来的分析预测。
在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期间的2003年10月,黄国华开始任统计处副处长,2006年4月升任处长。在这样的岗位上,他更强调团队的力量。这些年,全国海关培养了一支强大的“统计分析队伍”,专兼职人员达1080人,专业小组人员75,应急机制小组46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9.001
〔中图分类号〕G3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0)09-0003-06
认知科学是21世纪的前沿学科,这是一种借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思维、认知过程及认知发展的科学,关注个体用户的内在认知加工过程和机制。近些年,基于认知理论的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逐渐被情报领域所重视,该理论为传统信息查询行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希望为用户搜索行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1国外文献综合统计分析
我们采用检索式(“informationretrieval”or“informationseeking”or“informationsearching”inkeywords)and(“user”inkeywords)and(“cognitive”or“cognition”inkeywords)and(“learning”or“mental”inkeywords)and(“online”or“web”inkeywords)在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经过层层筛选,获得相关主题文献114篇,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年度分布、专题分布、机构分布及期刊分布的多头归属的综合统计分析。
1.1文献基本统计
1.1.1相关研究的年度分布
从年度统计上看,国外研究人员对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以后相关文献增长幅度比较大,具体见表1。
1.1.2主要研究机构及其研究重点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这114篇文献主要作者所在研究机构及他们的研究侧重点,在国家和地区分布上,美国、中国台湾、英国等国家和地区有大量的研究机构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见表2,尤其是美国,涉及有多所大学在研究相关主题,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荷兰公开大学的近期研究很活跃,见表3。
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现?代?情?报JournalofModernInformationSep.,2010Vol.30No.92010年9月第30卷第9期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认知的国内外文献统计分析研究Sep.,2010Vol.30No.9表3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要作者所在机构及研究侧重点
研究机构发表文献所涉及的主要研究主题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信息与图书馆科学学院视频搜索系统用户体验评估(2009);心智模型对搜索影响(2008);用户搜索帮助系统(2007);面向法律专家的搜索软件系统(2000)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基于学习理论的用户信息搜索考察(2009);用户搜索意图分类(2008);搜索引擎用户日志研究(2006);搜索帮助系统(2005)荷兰公开大学教育技术专业中心学生信息搜索中对信息资源的评价(2009);学生信息问题的解决(2008)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图书馆与信息学学院信息搜索中的情绪、任务影响(2008);信息搜索中的任务、经验、认知风格影响(2001)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研究生院基于数字图书馆信息搜索的写作系统(2008);基于用户合作学习的搜索帮助系统(1998)美国匹兹堡大学信息科学学院信息搜索中任务排序的影响(2006);图像搜索结果用户相关性判断(2002)台湾中原大学信息管理系基于用户意图捕捉的搜索系统结果排序(2009);基于儿童偏好的界面设计(2004)
事实上,涉及信息用户行为与认知研究的不仅包括大学图书馆信息学院一类机构,而且更多的涉及信息技术研究机构,甚至包括心理学研究机构,而且跨机构合作研究很多。
1.1.3主要研究期刊及其重点分布
进一步我们对上述文献的来源期刊进行了分类统计,见表4,其中“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Computers&Education”,“InteractingwithComputers”和“ComputersinHumanBehavior”等期刊所涉及的相关文献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其相关文献在所有文献中占到了1/4左右。从表4我们可以发现不少期刊都被SSCI收录,且影响因子在相关领域排名都很靠前,由此说明我们获得的相关主题文献其质量都是比较高的。此外我们也看到相关文献所涉及的学科领域除了情报与图书馆学外,还与其他多个学科领域有关,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等,可见有关用户行为与认知研究具有多学科交叉特点。
1.2相关研究主题细分分析
我们采用多头归属方法,将114篇文献进行了研究主题细分统计,具体如表5所示。表5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题细分
年份非图书馆
领域的
信息用户儿童等
用户任务需求
理解搜索策略搜索结果
判别搜索行为
测量认知风格
学习风格
认知能力情感心智模型学习问题2000年前在这里我们首先将研究主题按照我们所关注的视角进行了细分,具体包括信息搜索中所涉及的不同环境(如图书馆以外的网站)、不同主体(如儿童等用户)、不同环节(如任务需求理解、搜索策略制定、搜索结果判断),信息搜索行为因果关系研究中的用户行为表现测量问题和认知心理因素影响问题(如认知风格、情感、心智模型等),以及行为认知的一个特定现象——学习问题。
根据表5我们发现,在用户信息搜索行为与认知研究领域里,有大量文献涉及搜索引擎、电子商务、旅游、金融、博客等非图书馆网站的用户行为研究;此外,我们还发现近期人们对儿童等用户多有关注,这些都可以看作是网络环境下用户研究的新特色。
其中不少主题往往是综合表现在某项研究中的,比如大多文献都会以网络信息搜索行为表现作为因果关系研究中的因变量,由此来观测或者是用户的任务需求理解、或者是搜索策略选择学习、或者是搜索结果判断能力、或者是用户个体的认知情感因素或者是不同的心智结构对其的影响。
表5告诉我们,有关任务需求理解的问题一直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尤其是2008年,其中大多涉及如何改善用户任务需求理解以提高搜索效果;其次,比较多的研究都涉及了用户搜索策略问题,尤其近年来人们更多在关注网络搜索中的策略特点以及如何帮助用户学习和改善;关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以及情感等因素对用户搜索行为的影响,一直是较经典的研究内容;此外,用户搜索中的心智模型与学习问题研究也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其中学习问题研究近几年比较活跃,如何在网络平台下,为用户构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由此探索用户的心智结构应该说是近期研究的特点。
总的来说,我们现在关心的一些问题应该说国外在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了,由此也看到我们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之间的距离。
2国外文献用户研究方法应用统计分析
通过对ELSEVIERScience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搜索,我们发现相关用户实验研究方法文献有120多篇,主要包括:观测法、调研法以及心理学实验方法,其中实验法是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具体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1],近年来在信息搜索领域有关实验法的应用受到了特别的关注。下面我们就当前人们对实证研究方法应用现状及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作一个梳理。
2.1实证方法应用总体呈上升趋势
我们发现在涉及到用户搜索行为的140多篇文献中,有120多篇论文都明确提到了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观测法、调查法以及实验法,通过对自1983年以来这些文献的年度统计,得到表6,其中2000年以后共有108篇,比90年代增加了5倍多,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相关文献数更是有大幅度增长,这说明信息搜索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科学的方法应用,尤其是采用控制实验法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研究。
2.2实验法应用研究特点明显
表7是对2000年以来文献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所作的分类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了7篇单独的采用问卷法、访谈法之外,其余文献均涉及实验法的应用。表7各类实证研究方法应用分类统计
主要研究方法论文数量实验法31问卷法4访谈法3实验法+访谈法13实验法+问卷法29实验法+日志分析法3实验法+作图法2实验法+问卷法+心理测量法7实验法+问卷法+访谈法7实验法+问卷法+出声思考法5
2.3实验法与问卷法、访谈法结合紧密
实验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是第二个明显的特征,事实上多方法的结合能够弥补单独实验法的不足,比如因果关系解释信息不充分。
其中,实验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论文涉及最多。该方法最大特点能够通过问卷方法补充获取与实验变量相关的信息,由此丰富实验变量因果关系的解释;比如文献[2]、[3]、[4]都在获取直观的实验数据之外,通过问卷了解参与实验的被试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以及对检索过程的满意度等用户的主观感受数据。
其次是实验法和访谈法相结合,与问卷法比较,访谈法的补充能获得更深入的定性信息;比如文献[5]、[6]、[7]在使用实验法的同时,还结合访谈,以了解被试在执行搜索任务过程中研究人员所观察不到的情绪和想法。
将实验法同问卷法、访谈法结合起来会显示出更大的优势,通过问卷可以定量定性了解用户对于实验操作行为的主观感受,进一步通过访谈可以了解被试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想的内在原因。各类方法应用的年度分布统计表明,有关实验法结合问卷法、或结合访谈法的研究是近两年用得最多的方法。
2.4一些新方法开始得到关注
从表7我们还看到,一些新方法在用户搜索行为的研究当中得到关注,例如出声思考法、卡片分类法、作图法、日志分析法等等。
出声思考法是在近些年的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被试在实验中大声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由此捕捉被试在执行实验任务每一步中的思维过程甚至是情绪,从而为用户的认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文献[8]、[9]、[10]、[11]、[12]、[13]、[14]都用到了此类方法。
关于作图法、卡片分类法有零的突破。尤其是作图法,2008年涉及两项研究,包括文献[15]和文献[16],其中北卡罗莱纳大学的研究[16]要求被试将他们对于网络概念的理解用图或表画出来,并且进行文字描述,由此归纳出了四种心智模型类型:即技术视角、功能视角、过程视角、关系视角。
实验法与日志记录法的结合,是一个新的研究动向,近几年具体涉及到该方法的文献有[13]、[17]、[18]、[19]、[20]。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学院的研究[17],该文献的作者在2008年通过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日志数据来了解有关用户对任务意义表征的情况。
3国内相关研究情况简述
为了和国外的研究情况进行对比,我们从中文数据库CNKI中查找了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相关文献,并进一步针对国内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我们所使用的搜索策略是:首先使用“信息用户”进行搜索,然后在结果中使用“网络/在线/网站/数据库/搜索引擎”等关键词进行二次搜索,最后在结果中使用“认知/心智模型/学习/实验”等关键词继续搜索;所选择的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最终确定相关文献为104篇。限于篇幅,我们将主要的文献作了简单统计,由于时间仓促,搜索难免不够全面,统计表数据仅供参考。
研究机构论文数量研究侧重点南京理工大学信息管理系35数据库网站用户学习行为实验研究、信息用户心智模型实验研究、网站用户满意度、网站信息构建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11网络用户信息浏览、信息搜索实验研究、网络用户行为研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0网络用户搜索行为中搜索语言的使用、搜索效果的评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9信息构建、交互式信息服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3基于用户认知心理的信息组织研究
表10国内信息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研究文献主题细分
研究主题论文数量网络搜索行为及其认知相关问题研究40有关网络用户的应用实验研究27基于网络用户的信息构建研究10基于用户认知的系统及界面设计10针对用户的网络信息服务研究10信息搜索中的学习问题7网站用户满意度评价6用户心智模型研究4用户实验方法研究2(注:某些文献涉及到多个研究主题)表11国内用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领域文献所涉及期刊统计
期刊名称文章数量图书情报学领域期刊69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1高校学报3学术会议(论坛)论文集2技术经济2制度经济学研究1天津科技1光盘技术1计算机应用研究1现代教育管理1科学学研究1自然科学进展1
从以上统计数字表明,国内相关研究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因此发展与提升空间还很大,但目前已经显示出向上的势头,据我们了解相关机构的一些研究团队正在加紧步伐,积极与国际接轨,努力争取将研究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健美操运动的普及,健美操运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健美操以其动感的节奏和充满青春气息的激情吸引人们来进行运动。健美操教学在职业院校的开展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随着教学的发展,健美操教学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以辽宁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健美操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促进健美操运动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为了研究健美操教学存在的问题,广泛阅读健美操教学的书籍,并浏览知网上健美操教学的论文,为本文的撰写提供参考。
2.2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电话、邮件的方式对辽宁省高校健美操教学的老师进行访谈,咨询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方法。
2.3问卷调查法
对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健美操学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分,回收195份,回收率97.5%,有效问卷194份,有效率99.4%。
2.4统计分析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健美操学习兴趣调查分析
表1学生健美操学习兴趣调查表 n=194
学习兴趣 喜欢 比较喜欢 一般 不喜欢
人数 74 65 34 21
百分比% 38.1 33.5 17.5 10.8
为了解当前学生健美操学习态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表1的结果来看有38.1%的学生喜欢健美操学习,有33.5%比较喜欢,有17.5%的学生态度一般,仅有10.8%的学生不喜欢健美操学习。分析这组数据,由于在职业院校中体育课内容开设有限,女同学可供选择的课程少之又少,因此,健美操成为女学生的体育课首选,由于健美操的健身、健美功能,学生对健美操学习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
3.2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因素分析
表2健美操教学影响因素调查表 n=194
影响因素 体育场地 教学内容 教师水平 考试评价 其他
人数 60 40 48 34 12
百分比% 30.9 20.6 24.7 17.5 6.2
对学生进行了健美操教学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从表2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其中体育场地因素排在第一位占30.9%,教师教学水平排在第二位占24.7%,教学内容排在第三位占20.6%,考试评价排在第四位占17.5%。对这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由于学校体育场馆缺乏,健美操教学通常都是在室外进行教学,由于气候的影响,健美操教学在室外的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健美操教学内容也成为影响健美操的因素之一,由于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强调一些难度动作的学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也是影响健美操教学的主要因素。很多任课教师教学手段落后,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考试评价也影响着健美操教学,由于考试的内容大多是对动作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对健美操体会的考核,没有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列入考核内容。
4、结论与建议
4.1当前职业院校健美操教学开展较好,深受师生的喜欢,学习态度积极。
4.2影响健美操教学的因素较多,主要有体育场地、教师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考试评价等因素。
4.3明确教学理念,树立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健美操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学生几套健美操动作,学校健美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培养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只有明确了教学理念,才能更好的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图分类号:C85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新知识的需求日益增加,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数量分析,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教育部也将《统计学》课程列为财经类专业本、专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之一。力图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探索各学科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并用这种规律性的解释来研究各学科内在的规律。同时,由于统计学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实事,通过调查研究用实事说话,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学习、工作和科学研究精神。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
1、内容日益丰富。长期以来,在我国存在两门相互独立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分别隶属于数学学科和经济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立包括数理统计学和社会经济统计学在内的大统计学,逐步成为我国统计学界的共识。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统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国家颁布的学科分类标准已将统计学单列为一级学科。随着大统计学思想的建立和统计学在实质学科中的应用的需要,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在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仍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平均及变异指标、总量指标、相对指标、抽样调查、时间序列、统计指数等;同时也系统的充实了统计推断的内容,如: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这一变化使得《统计学》的内容更适合相关实质学科的发展需要。
2、学生的学习难度加大。首先、结合《统计学》的课程特点——概念多而且概念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等。如果学生不做必要的课外阅读、练习和实践活动,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身的专业课学习负担已不轻。其次、对于财经类专业的本、专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其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求,使得学生的数学或者数理统计的基础不是特别好,对于专科学生来说更不用说,推断统计将是他们学习的困难。再说,《统计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一般安排在一年级或二年级第一学期,在这个学习时段也是大多数专科生和本科生忙于计算机课程和英语课程的考证时段。如果以牺牲授课内容和降低要求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显然有悖于《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要求。所有这一切对于学生学好这一课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3、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授课内容越来越丰富;课程难度太大可能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在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背景下,授课时数大为减少(一般安排一个学期共17~19教学周,每周2~3课时);高等教育扩招后,由于师资力量一时没有跟上,大多数学校,授课班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一个教师跨越不同专业授课不再新鲜。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授课内容的核心和相互关系,学会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统计学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等等。作为这门学科的授课教师特别需要认真考虑该怎么办?
二、《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1、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是统计学教学的重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为什么方差分析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判断有无条件误差,而原假设又是K种不同水平下总体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计算量的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引导学生先读后写再议、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某些团队、小组或自己组织去开展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比如依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如以寝室为单位),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从具体调查对象和单位的确定,样本的抽取(不一定要很大),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数据输入与资料整理,估计与分析,一直到调查报告的编写,调查总结或体会的形成,全部由同学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三、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如何从烦琐的数理统计技巧转向数据处理的训练,同时还要使学生容易掌握并有机会辅之于实践。教师的导向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选择容易获得而且普及性比较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并在课堂教学和引导学生实践中广泛采用。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一)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无疑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PSS、SAS、BMDP、SYSTAT其功能固然强大,统计分析的专业性、权威性不可否认,但是对于没有开设统计学专业的院校这些软件并不常用,如果学生要进行自主性学习也比较难以找到相应的工具,此外专业统计分析软件的英文操作界面,也让中国人用起来不是很顺手。微软公司开发的EXCEL软件作为一款优秀的表格软件,其提供的统计分析功能虽然比不上专业统计软件,但它比专业统计软件易学易用,便于掌握。在Windows操作系统极为流行的今天,EXCEL也是随处可见。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而言,利用EXCEL提供的统计函数和分析工具,结合电子表格技术,已能满足统计方面的要求。
(二)基于EXCEL的《统计学》教学设想
1、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的函数功能、电子表格功能、数据分析功能,结合统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比如传统的统计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推断,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再比如现有统计学教材很多都讲根据整理的数据计算平均数时,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当用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进行计算。我们知道,组中值作为各组的代表值是假定各组变量值在组内是均匀分布的,如果实际数据与这一假定相吻合,计算结果比较准确,否则误差比较大。事实上实际数据往往就不是均匀分布的,因此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都是近似的,而且相同资料编制的不同变量数列计算的平均数还不相等。其实为了编制变量数列,我们必须输入原始数据,EXCEL的有关程序可以得到准确平均数,哪里还有必要按加权算术平均的方法计算近似的平均数呢?那么有没有必要编制变量数列、特别是组距式变量数列呢?有没有必要按加权的方法计算平均数呢?我们认为有必要,但是组距式变量数列的主要功能不再是提供计算资料了,而是用于表现资料的分布状况和进行分析用;加权平均方法主要是介绍和要求学生掌握加权平均的思想,用于综合评价分析中。
2、案例教学成为《统计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精选案例教学,比如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对于控制产品质量,经营决策等方面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用EXCEL进行分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也使统计学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巴就能将一门专业课程从头讲到尾。
3、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合理评定学生成绩。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对于《统计学原理》的考试,多年以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缺陷,离考试内容和方式应更加适应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之目的相差较远。在过去的《统计学》教学中,基本运算能力被认为是首要的培养目标,教科书中的各种例题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各类辅导书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计算技巧。从而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学》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财经类专业培养新世纪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是格格不入的。为此,需要对《统计学》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体现出《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以及推理能力,还注重了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在教学中用讨论、答辩和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