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项目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7: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环保项目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环保项目论文

篇1

一般情况下项目建设中环保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施工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土建工程、钢结构工程、机械设备工程、电气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以及自动化工程等,并且各分项应用范围不同,如排水、供暖、通风以及电气等。正是因为涉及到的工程范围比较广泛,相应的施工工期也就比较长,如电气设备安装就需要在土建、钢结构及相关附属设备安装到位后才可以安装。并且环保工程尤其是污水处理工程中采用生物法,其调试周期一般在三至六个月。

1.2技术水平要求高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工程建设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环保工程来说,对此方面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逐渐有更多新型技术与工艺被应用到工程建设中,但是相应的施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项目施工精准度的需求,需要更进一步地做好安装项目管理,提高工程安装技术水平。

1.3质量验收严

环保内容多,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这样在施工时就需要各个部门的相互协调。另外,因为工种相对复杂,并且各项资源呈现多样性,如果各部门之间协调管理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与质量。很多环保工程不仅要通过甲方制订的验收指标,而且还要通过当地环保主管单位组织的验收会议。无形中,也增加了环保工程质量验收的难度。

2环保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2.1进度管理

环保内容众多,涉及到的环节也比较多,整个安装施工的过程相对复杂,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因此,在对环保工程进行项目管理时,应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故而影响项目进度,保证项目可以按照要求顺利施工。通过对项目进度总目标的分析,来对项目管理以及进度管理来进行控制,各部分之间相互协调,将环保与土建工程、机电安装工程等相结合,合理控制工程项目进度。

2.2质量管理

环保工程质量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原材料质量、施工工序、技术以及工艺选择等,施工时一般在工序确定后不会再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来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质量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阶段,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施工阶段、调试阶段、验收阶段等,并且涵盖的内容要全面,包括施工技术、工艺、设备、资源、人员以及环境等方面,通过对各方面的合理管理控制,将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2.3成本管理

环保工程成本管理工作主要影响了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合理地控制施工成本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环保工程成本管理来说,管理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他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应加大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为其他项目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针对成本管理工作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成本计划,对成本项目内容进行详细分解,采用价值工程或限额设计等方法,寻找降低成本的措施,制定完善的成本计划与控制方案,并将其落实到位,对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进行调整。另外,应做好项目所有收支费用的详细记录,定期进行结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保证成本管理体系更加完善。

2.4安全管理

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日益严格,安全管理工作已经成为环保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部分。因为环保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与项目众多,在施工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针对此为保证环保人员安全,需要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做好安装人员安全意识与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将安全施工落实到位。另外,还应全面展开安全施工责任课程,不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防护水平,提高其紧急处理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预知危险并做好处理工作,为其提供安全保障。

2.5财务管理

环保工程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一个动态管理过程,需要通过较高的管理水平来实现。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贯彻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并与成本管理以及质量管理等工作联系起来,尤其是在工程进入竣工验收阶段时,财务管理工作会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编制竣工结算报告,对项目筹建、施工、竣工以及交付等阶段所用建筑费用以及财务状况进行总结,对所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与总结,完成工程竣工财务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6技术管理

安装技术的选择是影响设备安装效果的关键因素,在新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强对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管理,选择合适的技术应用到环保工程中,不断提高工程安装的技术水平。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材料在环保工程中的应用,想要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功能,需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素质,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各项技术的要领以及操作方法,建立完善技术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

3环保工程项目管理难点建议及方法

3.1加强项目组织管理

一方面,应结合环保工程特点制定管理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和全员参与动态性管理机制,将岗位责任制贯彻到底,明确每位员工所要负责的内容,通过明确其岗位职责的方式来促使其不断前进,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人才创造环境,鼓励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必须建立约束机制,遵守党纪国法,按市场规律守法经营;必须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规避组织风险。

3.2加强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因为绝大部分环保工程属于配套工程,但是根据建设部的“三同时”原则要求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这样就会造成施工现场比较混乱,如:施工机具使用管理混乱、安全管理不到位,措施经费投入不足、现场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不深、专业技术不精,不重视相关的操作规程的学习。企业应该通过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现场施工机具调配和构件设备等的管理;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3.3加强持续性技术

创新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并且实现市场价值。环保工程的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在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为体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篇2

2陆上风电项目建设主要的环境影响

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特别是山区风电场项目建设主要的(也是直接的)环境影响是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如果在动植物物种丰富地区,可能引起生物多样性下降,甚至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问题,主要源于进场及场内道路、风机基础和平台、升压站、送出线路占地的影响。山区风电场一般植被覆盖较好,交通条件较差,建筑材料及设备的运送往往需要修建较长的运输公路。由于风机叶片较长(约50m),进场及场内主要运输道路宽度一般不低于5m,道路转弯半径一般不低于35m(采用特种车辆运输时道路转弯半径可降低至25m左右)。以山区风电项目常见的50MW风电装机(2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为例,项目总占地约50hm2,新建道路占地约3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60%。风机平台建设需满足风机叶片、轮毂吊装要求,风机平台及送出线路施工占地约10hm2,占项目总占地的20%。我国南方山区风电场植被条件好,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丰富,在风电场场区或周边区域很有可能分布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部分分布有高山湿地、鸟类迁徙通道等特殊生境,或者施工影响区域分布有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古(大)树等。对于这些风电项目建设,除关注常规的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影响外,还要特别关注对这些特殊敏感区、敏感对象的影响。某些风电场风机点位或升压站距离居民较近,对于这些风电项目,运行期的噪声和电磁影响评价也是一个重点。

3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规划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规划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国家层面的风电规划属于指导性规划,一般只提出全国或某个区域在规划水平年的风电装机规模,不涉及具体的建设项目,也不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各省(市、区)编制的风电规划属于能源专项规划,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59号,2009年8月)要求,应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然而,目前各地区一般按照《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5月)或《近海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试行)》(FD005-2008)要求,编制环境影响篇章,基本上未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有些规划报告在环境影响篇章中对项目选址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项目选点没有很好的避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区,从而一开始就埋下了生态破坏的“种子”。

3.2可行性研究阶段

风电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阶段主要的环境管理是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同步开展环境保护措施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论证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于一些大型风电场项目,有些地区要求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五条要求编写环境影响评价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主要的环境制约因素分析未做明确要求。风电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主要依据《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该办法第十六条要求编写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篇章,但篇章编制要求简单,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中的环保、水保措施设计的衔接关系未予明确。对于风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的编制,目前我国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规范出台后,将有利用评价单位抓住风电建设项目的工程特征,突出重点,做好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3.3微观选址阶段

风电场微观选址是对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进行现场确认的关键阶段。实际上,随着现场调查的深入,本阶段可能发现上一阶段未调查到的环境敏感点,如珍稀物种、古(大)树、少量居民点、用地和坟地等。对于这些分布范围较小的敏感点,通过机位的微观调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对这些敏感点的环境影响。但由于本阶段缺乏环境保护专业机构的监督,设计单位往往只考虑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如何降低工程造价,忽略了对这些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最终确定的不合理的风机布置给后期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困难。

3.4施工图设计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在开展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同步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目前,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滞后,甚至没有开展同等深度的设计。

3.5施工和运行阶段

风电建设项目施工和运行阶段的环境管理主要监督相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并进行专项验收。目前,大多数地区要求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同步开展环境监理和水土保持监理。但一些建设单位对风电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监理、水土保持监理不够重视,迫于环保、水保专项验收压力被动开展监理,常常出现监理工作滞后或流于形式等问题。

4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的建议

加强风电项目建设环境管理关键是如何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1加强“同时设计”管理

各省(市、区)编制风电规划,应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规划报告报送审批前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同时,建议能源行业主管部门参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致总纲》(HJ130-2014),修编《风电场工程规划报告编制办法》,明确风电规划报告中环境影响评价篇章的编写重点和要求。根据国家简化前置审批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风电项目核准建议取消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同时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参考《海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FD007-2011),编制《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细化陆上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篇章编制要求。目前,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正在编制风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规范。笔者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应依据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开展同等深度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措施上有优化(或变更)的需要补充说明。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投资必须纳入工程投资概算,并保证专款专用。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核准的必要文件,项目核准单位应明确项目开发企业申报核准项目时,必须附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在开展风电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与主体工程同步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设计依据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对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其审批意见的要求进行复核。

4.2加强“同时施工”管理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环境监理和水保监理工作。建议环境监理在微观选址阶段就开始介入,并贯穿微观选址、施工图设计及工程施工全过程。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及批复中的监测计划,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风电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将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环境监理监测落实情况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风电场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重大变更,应当编制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变更文件。

4.3加强“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管理

在工程试运行前,建设单位应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自查工作,全面检查工程各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在项目整体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要求,及时开展工程竣工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验收工作。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工程竣工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和水土保持技术评估报告。严格环保执法监督。风电项目运行期,建设单位应采取措施确保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正常、稳定运行。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由此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由环境保护和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项目核准机关可对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进行专项巡查,发现相关问题及时移交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处理。其他单位和个人可将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举报。

篇3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用煤炭资源基地,也会使山西省成为中国最大的焦炭生产基地和世界最大的焦炭出口基地。2000年世界焦炭贸易量2510万吨,中国出口1520万吨,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60%。其中,山西焦炭出口占中国焦炭出口量的80%,占世界焦炭贸易量的48%,山西焦炭是世界焦炭行业的龙头,其焦炭产量占到全国的40%,约占世界焦炭产量的20%,焦炭出口量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80%,并且天津口岸的山西焦炭价格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基准价。可见焦炭对于整个山西省的重要性。而进行煤炼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焦炉煤气,如何有效环保的对焦炉煤气进行回收利用,如何对新上项目的综合价值进行评价,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对待上新项目的环保性能、经济性能进行评价,从而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使我们所关心的。

一、NPV评价方法

净现值法(NPV):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利用净现金效益量的总现值与净现金投资量算出净现值,然后根据净现值的大小来评价投资方案。净现值为正值,投资方案是可以接受的;净现值是负值,投资方案就是不可接受的。净现值越大,投资方案越好。净现值法是一种比较科学也比较简便的投资方案评价方法。我们知道传统的项目评价中对于投资决策分析而言,主要是采用这种净现值法,这种方法也曾经被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资本资产投资管理学院的DondleL.MeeDer提出并且利用这种方法用于投资决策具有严重局限的概念中,因为它是以投资决策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还原为前提的,也就是说项目的投资在市场条件恶化时,能够以某种方式还原,如果不能还原,则是一个要么投资,要么永远都不投资的决策,而如果公司现在不进行投资决策,那么它将永远失去投资机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净现值法利用现值可加性原理,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演绎计算,应该是一种最理性、最科学的分析方法,是投资决策分析中的法宝。

但是就我们所要研究的环保类项目的投资决策而言,净现值法只是用于静态的投资项目分析,对于动态的多投资阶段的项目显得有些不足,得到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焦化产业中的焦炉煤气利用技术的选择与比较中,关键是如何确定折现率,这也是一大难题,可以说,到现在为止,这不得不依靠我们的主观判断,其道理就像任意多的已知数与一个未知数相加其结果还是未知数一样简单,在净现值为零的情况下,向左向右稍微调整某个因素,净现值就能变成或正或负。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的产生过程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和特点。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气中经过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对于单一焦化企业的主营业务就是焦炭生产和销售。而对那些利用焦炉煤气生产其他工业产品是由于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故其计算时,当其净现值为零或者是负数时,也都可以投资。但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投资需要新的算法和条件,这也就是本文最终所要传达的信息。

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实物期权分析法是指企业或者是个人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拥有的、能根据决策时尚不确定的因素,改变行为的权利(期权)进行投资可行性分析的方法。麻省理工学院FaimoK.Lamalain分析:如果投资者对某个投资项目进行首轮投资后,若该项目盈利前景良好,将能降低投资者进行第二轮投资的成本,而如果第一轮没有投资,今后想再投资该项目或进入该投资领域就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在进行投资时还要考虑应用动态规划中的整数规划进行投资时机的选取。可以看出,期权法强调了投资是分阶段进行的,投资资金往往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投入先期部分资金,生产销售该产品,同时继续对产品的性能、技术进行研发和改进,这可以减少投资者的潜在损失,其价值远远大于一次性投入的情况。这种方法就是针对项目的发展动态过程,根据项目开始投资后,管理者能够收集到更多的关于项目进程和最终产品市场特征的信息。后继的商业化过程是在前期的成功基础上实施的,是可以选择的;当新的信息不断到达,项目投资回报率不确定性逐渐消失时,管理者可通过修正最初投资策略,提高项目的价值和限制损失。如果项目成功,企业能从中获得巨大的投资收益;如果不成功,企业至多也是损失项目投入的沉没成本,相当于期权的成本。

对于期权定价模型而言,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中,只有以焦炉煤气作原料生产甲醇这项技术可以进行下一步投资,可以利用甲醇为原料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等化工产品。而其他的投资项目成为最终的消费品。期权的投资前提是筹资的无限可能性,但是在实践中难免有种种困难。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我们在进行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中不能够简单的依靠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三、灰色关联分析评价方法

灰色理论概述与于1982年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所提出。邓教授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清清楚楚的白色系统,又非一无所知的黑色系统,而是略知一二的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理论主要研究“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问题”。以往用白色的思想处理问题,要找到因素间明确的映射关系,然而确定性作用原理在社会、经济、农业、生态的等领域都没有物理原型,虽然能知道某些因素,但很难明确全部因素,更不可能建立明确的映射关系。比如影响物价的许多因素,如心理预期、政府导向等是无法量化的。一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又缺乏详细的资料,因此对物价的定量预测具有一定难度,若不考虑这些因素,只将可以得到数据的因素考虑进去,必然带来预测结果的不准确。就白色系统常用的回归分析工具而言,在应用过程中具有其缺点。比如:要求样本有大容量,是正态分布,平稳过程才能得到统计规律,计算工作量较大,不容易分析复杂系统等等。而对于以上困境,灰色理论应运而生,它处理问题另辟蹊径,不是找概率分布,求统计规律,而是用生成的方法求得随机性弱化,规律性增强的新数据序列。这一新的数据序列既能体现原数据序列的变化趋势,又消除了其波动性,它可以较好的解决某些参数已知,某些参数未知的系统问题。

在我国焦炉煤气的利用技术上既有新的技术也有些不被淘汰的旧技术,当然对于现在的生产而言,这些技术是相当成熟的,而要将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进行有效结合不是件容易得事情,更何况环保技术创新项目的投入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需要我们对项目的各方面进行综合性考虑,这就涉及了灰色系统关联评价方法。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方法,这种方法在对白黑两种情况的考虑是相当充分的,即使实际中技术和经济都存在不确定性,我们也是能进行相应决策分析的。就焦炉煤气的利用上来说,可以根据项目的各种经济性参数和项目的技术参数来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论

由于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环保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我们在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之后,发现在进行单一的项目评价时,如果考虑的因素不是很多,可以采用NPV方法来进行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可是这种方法又不能摆脱静态性,而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项目的投入具有动态性,可以提高决策的效果。但是如果我们在进行一个项目的开发时,如果所要考虑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那么影响我们做出最终投资决策的就不能用NPV方法进行简单的评价,必须借助于系统工程理论中的综合评价来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决定我们待上项目的未来。

通过对三种评价方法的说明,结合文章的背景,山西的焦化产业环保技术创新项目决策时不仅要考虑投资性指标,还要考虑到技术投入指标和环境保护指标。只有将这三者考虑周全,才能做出正确的评价结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这也是作者今后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利用净现值法和实物期权方法对经济性指标进行先评价,然后通过这一步整理好的经济参数与技术指标、环境保护指标进行结合,利用灰色系统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方法对待上投资项目进行最终综合价值的评价,依据综合价值最高原则可以选择出优先进行开发的投资项目。这样就实现了我们的决策分析。

总之,在今后的研究中,努力将技术创新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光考虑项目的经济特性、也要考虑项目的技术创新性和环境保护特性。充分利用项目评价中的各种评价方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评价工作,从而有效的指导实际工作。文中提到的综合评价方法灰色系统关联理论只是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今后将其他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再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结合数学模型来分析这种投资决策评价方法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白思俊等:系统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叶义成等:系统综合评价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篇4

 XX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07年组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以来,“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民族科技振兴和发展高端产业为己任;以其为母体,全面整合多方面的研究开发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努力打造成为跨企业的公共性研发平台。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动态,展开全方位论证,从当今科学普及的程度,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消费理念的转变,对绿色、生态、环保、健康产品的追求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系统分析,确立了通过企业挖潜改造,研发创新适应于未来市场需求的产品,把研究绿色、环保、生态、健康产品做为研究主题定位。

二、“中心”的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情况

大力完善“中心”运作平台,履行依托单位的义务和责职,重点突出环境条件、队伍结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项目研发和参与制定行业国家标准等方面,努力打造为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XXX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投资4000万元新建高标准现代化的花园式的厂区40亩,共建有科研大楼、生产厂房及附属设施1.4万平方米,于2009年完工投入使用,为“中心”建设项目奠定了基础,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心”拥有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分析和检查设备:瑞士Mettler Tolsdo 公司的DE40 RE40密度折光联用仪、美国惠普公司HP5973N色-质联用仪、梅特勒-托利多全自动检测仪等;08年-2011年又新购进了设备:反应釜气质联用仪(色谱)气质联用仪(质谱)制氮机、气相色谱仪共14套,完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各项硬件配备,进一步提升我公司新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香精产品的更新换代能力,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人才是企业第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技术创新人员、产品研发人员的培养和引进。“中心”在团队建设方面付出很大的努力,调集和新聘请了从事多年香精合成、化工分析、生物技术等领域的研发人员53人服务于“中心”日常运作,其中中高级工程师24、初级工程师23人、国外资深调香师6人。设由技术主管兼任中心主任,置有: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重大项目研发方向、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建议,制订年度技术创新计划,并对技术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专家委员会:负责对重大研究课题确定、重大技术问题、投融资决策、市场商业策划、项目进展情况等咨询评估,为公司或董事会决策服务;市场信息部门:主要负责跟踪整个XXX行业发展的前沿科技、市场动态及企业信息管理等;技术部门:负责技术攻关,XXX的产品分析、应用实验等;产品开发部门:主要负责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中试系统:包括产品测试、工艺设计、物料技术认证、生产专用设备开发、产品数据、批量试制验证、实用的可靠性分析与试验方法;质检部门:主要原料及产品成分的分析、质检工作。全面实行科学规范管理和建设,综合参照国内外先进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制定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管理规定、《技术创新奖励办法》、《技术业绩考核制度》、《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研发经费管理规定》等科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确保中心正常运行,切实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使企业走上良性循环、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加快企业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从而带动和促进香精香料行业的整体协调发展,增强中国XXX行业在国际的竞争力。

得利于公司的人才资源和国际最先进的科研设备,自主研发创新的“XXX”和“XXX”等两项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内高校进行产学开合作,与省科学技术厅签订了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形成了产品研发、工艺技术创新等全方位技术革新局势。申报知识产权获得授权公布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X项、外观设计X项。“中心”主任XXX高级工程师带领技术团队作为主要单位参与制定“XXXX”国家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批准号《GB/T 22731-2008》获得国家标准委批准通过,引领行业发展新流向,提高产品品质,也体现出“中心”起到的规范和带头作用。

三、工作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香精香料市场需求逐步向绿色环保产品发展,为了紧跟国际形势,使企业能与国际发展形势接轨,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中心”着重从无公害环保型化工香原料的合成、绿色天然环保型的植物香原料提取等方面项目的研究开发。发挥强大的技术平台效应,整合与连结的各方面技术资源,将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校、研究机构的产、学、研的合作,不断地提高公司的研发水平,逐步缩小与国际间的差距,瞄准行业发展亮点,积极搞活技术创新项目和产学研结合项目。

1.先后主持实施了企业自主创新的项目《XXX》,该产品长期由日本公司所垄断,国内未见其它公司的同类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本“中心”研发的“XXX”产品,正好填补国内的空白;

2.由“中心”主任XXX高级工程师主持研究的《XXX》项目,经省科技情报所查新报告,目前“国内未见综合本项目查新点研究的‘XXX’的文献报道”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XXX》产品达到上千个品种,全方位满足市场各领域的需求;

3.项目《XXX》整合本公司自有技术和实力的资源优势,大胆采用电子信息化与XXX自动化相结合的创新工艺,由我公司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创新,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产业化发展效益,成为我国XXX制造业发展的一大亮点。经综合调研,本项目在国内XX行业中尚属首创,其技术程度为国内领先,缩短了与国际同行先进企业的距离;

4.项目《XXX》,随着项目的深入研究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将促进香料植物种植业、加工业、制造业的共同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互动发展,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提高“中心”的技术实力,增强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加快“中心”的发展步伐,对新技术、新科技的投入、引进和应用,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

1.与XXX大学合作研发项目《XXX》,本项目采用传统的民间验、秘方,运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检验提取有效的药物成分,组合功能性的XXX配方。将XXX产品应用于,美容美发行业,受到极**注。在08年金融危机后,市场普遍疲软。我公司以产学研合作研发创新的XXX产品投放市场,以其独特的首创性占居香精市场,使公司在金融风暴中,生产销售不受严重影响;

2.与XXX合作研发项目《XXX》将从XXX产品。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性的试验阶段。

3.与XXX学院合作研发项目《XXX》,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资源,经化学加工生产附加值较高的XXX,不仅提高了它们的经济价值,而且也为我国日化工业创造了新的XXX。经筛选,选择目前国际上新颖和消费量较大的XXX作为本项目研究的目标XXX。通过文献检索,上述产品国外均有生产厂家及质量指标,国内尚未见有研究与生产的报道。项目完成后能填补国内空白,推动行业的发展,另外该项目对于日益溃乏的珍贵的XXX资源有积极保护作用,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积极意义。

四、取得的成绩和效益

1.自“中心”组建以来,实现的各项销售、税收、利润等经济指标以及投入“中心”建设各项费用如下表:

单位:万元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1.全年总收入

 

 

 

2.实际上缴税费

 

 

 

3.企业净利润

 

 

 

 

用于投入建设“中心”各项费用表:

单位:万元

序号

支出项目

计划支出金额

实际支出金额

1.          

基建投入

 

 

2.          

仪器设备购置

 

 

3.          

试验测试费

 

 

4.          

原料费

 

 

5.          

管理费

 

 

6.          

知识产权

 

 

7.          

委托研究开发

 

 

8.          

其他

 

 

9.          

合计

 

 

 

2.在承担省市科技攻关科研课题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百强创新型培育工程示范企业”、“2010年中国XXX行业10强企业”。2)“中心”的技术团队参与制订《GB/T22731-2008XXX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通过。3)《XXX、《XXX》、《XXX》等项目的研发,直接带动新增就业的大学生45人,自身培养经上级评审晋升的高、中级职称14人;共申报国家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XXX》获得授权、《XXX》初审合格;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项目论文《XXX》、《XXX,于2009年10在全国轻工业香精香料行业举办的“首届上XXX专题学术论坛》会议上,分别获得二、三等奖;项目《XXX》经XX省科技局、XX市科技局鉴定为省、市科技成果,并被评为XX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产品《XXX列》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4)“中心” 新研究开发的 “XXX”、“XXX”、“桉叶精油”“XXX”共计2030多个产品,广泛应用于XX领域的XXX等工业;以及XXX等工业,共新增销售6000多万元,占总销售35%。

五、遇到的问题及今后发展思路

1.《XXX》项目,由于项目选用XXX作为研究材料,由于少部分XXX受地域气候等条件限制,拖慢整个项目系列产品全部完成的结题时间;2.《XXX》项目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部分已经完工,软件部分由于项目所有技术均由本公司自主研发,部分关键技术节点,尚未攻克。公司已加大财力、人力投入,组成专门研发小组对部分技术节点攻关开发;3.“中心”在自我管理和运行机制,颁布了相关的制度,由于“中心”刚组建,公司在各方面的经验尚且不足,将在今后不断的摸索和积累经验中逐步完善各个环节。

今后“中心”将继续研发以新型的、绿色的、环保为总方向。今后将大力开发本企业在技术上有优势的产品《XXX》、《XXX》、《XXX》、《XXX》,扩大其系列产品数量,大科研创新力度,致力研究开发适用于XXX产品;以及长远的主要攻关科技计划,将充分利用产学研横向资源,在原合作的高等院校基础上增加有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的科技创新项目合作,着重从XXX等方面项目的研究开发: 1.与XXX学院合作研究开发的XXX的合成技术及应用,研究项目侧重于“XXX应用”;2.与XX大学合作研究开发XXX; 3.XXX应用。

总之,只有持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完善和强化“中心”运作机制,促进高新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积极争取把“广东省XXX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企业、行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智囊价值和示范作用。保持公司在XXX生产平均能耗指标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的要求,力争建设国家级清洁生产企业,做有效益、有社会责任的大型企业。同时为行业及相关行业提供分析、测试、检验、咨询平台,起到促进相关行业的共同发展,以提高整个行业技术水平,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且不断努力的方向。

 

 

 

 

 

 

 

 

 

 

篇5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文及相关数据资料,而获取全面的水文信息对水资源系统特征进行科学分析,是合理制订水资源管理方案的依据。开都河水系是我们巴州水系的源头,为了进一步了解它的来龙去脉,探索水文科学的奥秘,我校水文科技兴趣组开展了“探索水文奥秘,研究水文特征”的科技实践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学习水文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水文与水源、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了解水文的作用。学习水文科学,了解当地水资源的来龙去脉,学习认识水文观测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究当地水资源的水文特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和搜集处理水文数据的能力。通过活动,分析水文要素,得出结论,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

以兴趣小组为龙头,用实际行动带动全校行动起来,参与到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行动中,引导大家强化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

试图通过研究活动和节水护水实际行动,促使有关部门科学地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努力恢复和维系流域的生态系统,更加科学地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科学精神,让他们感受科学研究的艰辛,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活动对象及学生背景分析

在全校召集对水文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水文科技兴趣组,经过筛选组成40人的水文兴趣小组,其中初中学生20人,高中学生20人。这些学生都是在有兴趣的基础上自愿参加活动的,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学生,考试压力不是很大,能抽出较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活动充分利用同学们在学校里已经掌握的各学科知识和相关的实验技能,引导学生通过水文调查与分析,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和钻研科学的精神,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和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为2011年4月—2012年5月,地点包括学校实验室、图书馆及计算机房、巴州水文局及实验室、巴州水利局、巴州水管处等市内地点和开都河上游所有的水文站。

活动组织机构

我校设立了固定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吴立龙任组长,组员分工负责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等事务,班主任及各科教师积极配合;巴州水文局专家、工程师给予指导,巴州水文局提供实验室。

活动过程与方法

查阅资料

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资料,请教专家、老师和家长,收集相关研究内容的基本资料。

考察研究内容的确定

经过对水文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从水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另辟蹊径,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新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具有可行性的研究内容。

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考察开都河(开都河是巴州地表水的源头)流域水文站。

对开都河流域的水文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制订活动计划

在活动前,要定出具体行动计划,让活动按计划实施,数据要准确,记录要细致,确保实验准确无误。对可能产生的问题应及时预测,积极作好应对措施,使活动顺利实施。

研究准备

活动前,应对活动地点、时间、参加人员、设备、记录表格的设计与制作、个人生活和防护用品、安全措施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保证活动安全有效地进行。

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活动准备(2011年4月)

过程包括:搜集整理有关水文资料,访问相关专家学习水文科学知识及研究方法,学习了解水文的概念及特征,了解研究水文的方法,联系水文局组织学生开展去水文站实践活动,实地考察重点活动区域的情况,与学校沟通确保学生安全等。

他什店水文站学习考察活动(2011年5月)

在专家的引导解说下,学习了数字化水文站的概况、工作原理、特点、自动监测、查询系统等。认识对比水文观测设施及超声波水位计工作原理,对比测流设施及ADCP测流仪工作原理,进行测流操作,小组整理归纳数据。认识气象观测原理并进行操作,整理数据。

宣传水文科学知识,开展节水护水活动。(2011年6—8月)

首先在全校范围内,利用广播、展板、班会等形式进行水文知识的宣传学习。全校召开了“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动员大会,在全校发起“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的倡议书。在暑假组织了专题学习水文知识的活动。在全校收集短文“我的节水习惯”。

开都河流域水文特征的研究(2011年7—10月)

兴趣组成员分成4个小组进行“开都河流域水文特征的探究”活动,分别去野外开都河流域水文站考察、观测和去实验室实验,查阅有关水文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进行水文站考察活动:在此期间小组先就近对6个水文站进行了考察,观察了地理位置,进行了泥沙含量测试,了解了测流过程,观测了水位等。

了解了水文站代表站基本情况。

确定了开都河流域水文特征的探究课题。

研究方法有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等。

活动成果及呈现方式

科研成果

每个小课题精选考察研究报告,依据4个子课题报告汇总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

提供开都河水系分布图各一份。

提供水文观测数据。

提供开都河水文特征分析结论。

成果展示

开都河流域水系图,水文站分布图、各种观测图片各1份。

收集和整理学生活动资料,进行专题讲座,展示影像资料和活动图片。

编辑出版本科技实践活动优秀论文集,包括优秀论文,本项目的活动设计方案、活动目的和意义、考察研究内容与方法和活动日志等。

学生提供相关的项目论文,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市、自治区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

根据活动内容编写一套适合本校通用的校本教材。

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调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方案活动周期较长,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广,学生能否长期坚持;同学们在活动过程中会遇到不懂的问题,该怎样解决;怎样处理好课题研究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如何解决试验项目中仪器设备、数据计算问题。

对此,我们制订了对应的解决方案。对每项活动均制订安全预案,每次外出必须有向导和带队领导,教师全程参与;每次出发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准备好各类必备品,同时请专家和工作人员现场指导。定期集中学习,了解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活动效率,不断培养学生对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坚忍的毅力,不致半途而废。在校长和书记的领导下,教师的辅导工作层层落实,保障活动顺利进行。尽可能地将活动内容、研究与实验分析方法等与课堂学习相结合。与相关科研单位合作,聘请专业专家,解决专业实验仪器设备、数据计算问题。

活动的教育作用

学生们把在课堂上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活动中,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探究工作。

培养创新意识。通过活动计划的实践,同学们能够从开都河水文考察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合作能力大大提高。通过活动计划的实践,同学们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了合作的方法和技巧。

全校学生保护水资源意识均有很大提高。经过本次活动,全体学生表示能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保护水资源,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通过各种活动的积极展开,为学生提供了野外实践机会,锻炼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学会了野外考察的科学方法。

篇6

 

农业综合开发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突破口,建设优质、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田,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为重点,加强项目区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区农民综合素质,促进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1]。自1995年以来,芜湖县先后在易太、六郞、陶辛、方村、花桥、红杨等14个乡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对芜湖县农业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1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 

1.1加速了新品种的应用推广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抓好良种引进和试验示范、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是提升优质粮油产业,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程度的基础。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实施平台,紧紧抓住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这根主线,积极与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大的种业集团协作,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新品种开展不同层次的试验,对试验中表现突出的品种,进一步扩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15年中,先后引进水稻、油菜品种近400个,开展粮油新品种生产展示近800 hm2。根据大田生产用种统计,自2000年以来,全县95%以上的推广品种是在综合开发试验示范中筛选出来的。目前芜湖县水稻品种每2~3年就更换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优质率达96%,油菜良种覆盖率100%,优质率达99%以上。由于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和引导,芜湖县新品种推广工作扎实有效,品种优良率和产量稳步提高,2000—2003年连续被安徽省农委评为优质良种示范推广和新技术应用先进县,2003年获省“农产品优质化创建十强县”称号,2006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优质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示范县。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的基础上,2008年芜湖县实施芜湖市1.33万hm2超级稻推广工作,当年推广超级稻3 000 hm2,2007—2009袁隆平院士连续3年来芜湖县考察,目前芜湖县超级稻推广已过6 666.67 hm2。 

1.2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 

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启动下,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有限资金,先后引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技术,1996年后进行改良推广,年推广面积8 000 hm2,最高年份应用面积1万hm2以上;1995年起示范推广软盘抛秧技术,并开展了水育旱管方面的技术研究,年推广面积3 333.33 hm2以上;1998年起重点推广水稻免耕直播技术,年推广面积达6 666.67 hm2;1998—2002年开展了优质双低油菜综合技术运用与高产攻关,年应用面积1.67万hm2,并获农业部一等奖;2004年起开展水稻集成技术的应用,2005年应用面积达2.67万hm2,2006年3.33万hm2以上;2005年引进无盘抛秧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2006年推广面积1 013.33 hm2;为适合集约化生产需要,2003年起与农机管理局协作,开展水稻机插秧技术研究与示范,2005年全面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006年全程机械化应用率达90%以上;1997年实施推广油菜“一杀一封”免耕移栽高产配套技术,全县化除率已达98%以上,同年实施无草害、无螟害工程;1998年起开展测土配方精准施肥技术示范推广,同年引进推广农作物秸秆速腐技术、沼液肥料和有机肥增施技术;2000年起引进农业专家系统并在水稻、油菜生产上应用,累计应用面积达5.33万hm2;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动下,2005年起芜湖县全面开展了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4万hm2。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更改进了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普及,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 

1.3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注入了活力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15年来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根据芜湖县耕作制度特点,在加强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在项目区对主要农作物进行有效的组装配套,并开展高产高效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先后开展了“油-瓜-稻”三杂配套、“油-瓜-棉”立体种植、“早白菜薹-早熟毛豆-秋延西瓜”、“早白菜薹-土豆、西瓜-杂交水稻”、“油-棉套栽”、“烟叶-稻”一年两熟轮作等为主的高效栽培模式的研制与示范推广,2000年这些模式被县委确定为“傻瓜技术”,力倡在全县范围内应用推广,年推广种植面积达1万hm2以上,经济和社会效益极为显著。高效模式运用推广,有力地推动了芜湖县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粮经作物的协调种植[2],提高了全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推动了种植水平提高 

开展高产攻关示范是推动全县整体种植水平提高的有力保证。多年来,芜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利用综合开发科技措施,在涉及到的项目乡镇坚持开展“百、千、万”高产攻关示范,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粮油无公害生产基地。15年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先后开展粮油高产攻关511.9 hm2,高产栽培示范近4 000 hm2,已建立镇级无公害生产基地5个,面积1.33万hm2。在抓攻关示范上,农技中心组织工作队进村驻点,高级农艺师主抓万亩示范基地建设,农艺师负责千亩示范片的具体指导;每个高级农艺师抓好1个66.67 hm2高产攻关点,在示范区内,县镇技术人员协助高中级农艺师抓好示范片、攻关点及上门入户的技术指导,不留技术推广死角。此外,在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每年每名农技人员联系10~15个科技示范户、3~5户种植大户、2~4个示范村,达到点面结合的示范效果。15年中,已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2 502个,种植大户668户,开展现场观摩91场,观摩1.94万人次。高产攻关示范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种植水平的整体提高。 

1.5提高了农民素质 

农业科技措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这也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在项目实施结束后,为造就一批稳定的土专家队伍,芜湖县农技推广中心从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了科技培训“讲师团”,编印有针对性的乡土教材,在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技术培训,并根据农时季节特点,灵活机动地开展关键性技术应用培训,年办培训班100场次以上,培训咨询近2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15万~20万份。此外,利用项目实施契机,以乡镇为单位,县镇两级组成联合技术指导组,在农作物生产的关键时节,深入田间地头,在全县开展巡回指导,指导农民科学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素质。

1.6以项目实施为基础,组织开展订单农业生产 

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提升了芜湖县优势农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为增加农技推广服务功能,做好农业综开发工作,2000年县农技推广中心以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为依托,创建了533.33 hm2六郞专用品种示范区,在专用品种示范区内单一品种区域化种植,做到一村一品、一乡一品[3],同时积极与加工企业合作,为企业与种植农户牵线搭桥,开展订单生产。在技术服务上,为他们筛选品种,通过测土配方,开展精准施肥,通过增施有机肥,进行科学水肥管理,达到健身栽培,通过植保技术承包,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在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力推动下,自2000年以来,先后与企业协作,创建无公害生产基地8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个,累计面积达1.87万hm2,创建无公害大米品牌8个、绿色食品品牌3个、无公害蔬菜和茶叶品牌6个,开展水稻订单生产近9.33万hm2、油菜订单近6.67万hm2。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品牌的创建,提高了芜湖县农产品市场的竞争水平。 

1.7促进了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 

运筹项目资金,在项目区创建和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一供种、统一栽培与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机收、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在项目实施中芜湖县共组建配方肥销售网点36个,年供肥能力5 000~6 000t,直接供应配方肥1.33万~1.67万hm2,辐射采用配方施肥面积1.33万hm2,累计年采用配方施肥面积2.67万~3.00万hm2;创建机耕机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在水稻播栽与收获季节对全县水稻开展全程机械化服务;以全县668个生产大户、40个农资经营户为依托,组建了16个植保统防统治技术承包社会化服务队,年实施和辐射水稻病虫草害统防统治面积2.67万hm2以上,辐射带动清水、火龙岗两镇面积1万hm2,统防统治年累计面积3.67万hm2。利用协会+企业抓主推品种应用和提升粮油品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粮油订单生产超过20万hm2,其中开展水稻订单9.33万hm2,油菜订单6.67万hm2,小麦订单4万hm2。 

1.8提高了农技人员服务水平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锻炼了农技推广队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技推广资金的不足,使得一批先进的实用技术得以运用推广。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以来,县农技推广中心先后引进先进实用技术12项,同时也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这期间先后获得省部级一、二等奖4次,市县级科技进步奖19项,有1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和3人获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获安徽省学术和学科带头人称号,1人获安徽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4人获农业部先进个人,1人获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标兵;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中心技术人员15年中先后有92篇学术论文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50%的专业技术人员能独立编写项目论证,承担项目实施和撰写实施总结,并具备承上启下接纳培养后辈人才的能力,提高了农技人员为农服务的整体水平。 

2发展对策 

2.1提高农业科技资金比例,建设展示中心 

农业及科技推广措施在整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所占比重过小,每年在项目实施面积、良种良法配套及新技术运用方面推广有限,建议提高农业科技措施资金比例。农业综合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展示每年随项目实施镇的变化而更替,虽然扩大了示范展示范围,但新技术的应用从农民接受到熟练应用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断的变化地点,不利于项目区农户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巩固和提高。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另辟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建设一个稳定的、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展示中心,重点展示新品种、新技术及新的科研成果。 

2.2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继续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开项目中对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及科技成果缺少应有的支持,建议在农开项目中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鼓励农技人员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对引进农业科研成果给予资金支持,对在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将成果进行成功转化并取得显著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2.3创建社会化服务意识 

加大对协会的扶持,利用项目实施契机,创建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在项目区扶持成立一些协会,如粮油种植协会、棉花生产协会、植保社会化服务协会、产业化协会等,构建“协会+农户+企业”的平台,开展“统一良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统一收购加工”的“五统一”措施[4],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2.4提高农民素质 

狠抓农民素质的培养,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农业综合开发是综合性的,在农田基础设施上投入较大,在项目区核心农户培育上缺少应有的奖金扶持。建议在项目实施中把造就农业生产第一线专家,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技推广中心从种子、栽培、植保、土肥、环保等专业站所抽派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科技培训“讲师团”,对项目区内农民集中与分季节开展技术培训,对核心农户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培训,加强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高农民种植素质。 

3参考文献 

[1] 徐世明.搞好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新农村建设[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0):31-33. 

篇7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57-02

高职教育以培养人的职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因此,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推动产学研合作成为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大任务。

产学研合作的组成元素是高职院校、企业、政府,而院校与企业是产学研合作运行的主体部分,校企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是建立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的基础。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应该坚持以地方支柱产业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采用重构课堂、联通岗位、校企互动,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建立政府、企业、院校三方联动机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与发展共赢的目的。

地方政府的战略支撑作用

重视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和发展中的统筹和协调作用 可由政府牵头,建立由行业主管、行业协会、教育、财政、税务、劳动和科技等部门联合工作或执行的机构,协调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产学研合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负责执法检查,分析和实用性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和需求信息,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促进产学研融合的顺利进行。

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 从政策法规上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责任。具体规定对参与合作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材料的费用享受利益补偿,让企业切实感受到参与职业教育既是履行社会责任、又是在从事对本企业发展有益的工作。

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保障体系 逐步将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健康稳步发展。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取得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高职院校及个人予以奖励;制定“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严格制定和全面推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调动教师参与合作的主动性。

地方高职院校产学研融合平台的开发

地方高职院校作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主体,为了适应企业的需求,其自身必须建立与经济社会完全接轨的主动适应和自我调节机制。

设置校企共同体协调机构 设置高职院校的校企共同体协调机构,负责协调处理产学研合作中的相关问题。在学科建设上,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顾问委员会的咨询作用,咨询顾问应具备“双师结构”的特征,吸纳企业成员参与,使产学研与市场紧密融合。校企共同体协调机构的管理人员应具备“双师结构”的特点,在工作安排与协调管理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改革工学结合的教学制度和课程安排 (1)重构课堂。实行弹性学制和3~4个学期的学年制度,为学生自主安排学习和工作时间创造条件,切实解决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发展的“瓶颈”问题。(2)联通岗位。要采用完全学分制和模块式课程设置体系。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学内容许可和职业需求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3)校企互动。以“定向培养、保障就业、共同管理、责任分担”为原则,实施“就业直通车”人才培养模式,直接解决学生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所需技能之间的矛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以竞技大赛为纽带,促进产学研融合 建立“工学结合”模式运行的制度保障体系,尤其应该将国家、省市政府组织的专业竞技大赛纳入相关学科的工作内容。政府组织的竞技大赛密切跟踪行业企业生产实际,是真刀真枪的实际操作,是高技术与高效率的结合,能够真实反映比赛选手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企业主导并实质性参与赛项设计,能突出先进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制造技术、工艺设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流程管理优化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重视质量与成本意识、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意识、社会责任与服务意识的体现。由于企业的直接参与,使参赛院校的实习实训设备能够与生产实际对接,明确当前自身差距,凸显“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推动高职教育全面改革。

项目研究驱动产学研融合发展 产学研项目既是对教学与专业的深入研究,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企业对接产生的产学研项目,使高职院校专业与企业需求之间形成稳定的链接,从而达到“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互动效果。应该建立考核评价与监督机制,努力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作为产学研项目论文质量的考核指标,同时加强在建的教科研经费管理,对论文版面费、学术会议费、调研资料费等予以年度审计,还原项目开支的本来面貌,真正实现由项目驱动的产学研融合发展目标。以产学研合作推动质量工程项目的实施,拉伸教学宽度,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项目研究的开展促进专业深度,使师生突破学科限制、院系限制,通过产学研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产学研项目的合作提升办学高度,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驱动,真正实现“教、学、做、考”一体化。

主动构建为企业与社会服务的技术平台 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将院校的项目研究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相结合,通过产学研项目的深度对接为社会服务。将产学研项目带进课堂,设置基于工作仿真的电子工作室实验环境,采用电脑、网络、仿真工具软件、实验器材,电子工作室的学院指导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与实验指导,从理论验证、综合应用到开发研究,让学生边干边学,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使教学和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到为企业服务的技术平台具有“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特色:技术开发合作,尤其是强化仿真工具软件的教学,使学生可以实现定向就业。维修服务突出强化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师资的互补交流、共同学习与提高,让学生通过仿真实践环境实现与企业维修服务的无缝对接。努力将服务企业的技术平台实验室与政府职业技能考核基地合二为一,完善国家职业技能考核的理论与实践题库,制定考核规范、配置考核设备,让学院指导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同时受聘担任政府职业技能考评员,实现资源最大化共享。

企业介入高规格人才培养

企业应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与资源优势主动寻找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交汇点。

企业应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课程设置中来 企业在人才培养前期就应加入到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以及课程设置工作中来。学院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开发以及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确定等方面强调企业的介入,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企业要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机会 应该让学生到企业做准员工,也应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让教师熟悉相关产业的实践流程,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不仅能解决教师课堂上讲课缺乏生动实例的问题,也能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指导更具针对性,还能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学习机会。

企业需要提高对产学研合作的认识 把企业的研发实验室设置到学院进行产学研合作,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节省人员招聘费用,缩短员工工作适应时间,降低人员使用的风险,保持从业人员稳定,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不断激发企业对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

结语

芜湖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作为安徽省教育厅电子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基地,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尽早熟悉产学研工作流程,与芜湖比翼鸟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在院内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开放式电子测控实验室,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努力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现已建成为产学研合作示范性实验室,培养的学生先后在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省高职院校竞技大赛、全国行业协会组织的竞技大赛中屡获优秀的成绩,大大提高了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缩短了学生从事研发工作的适应时间,为企业贮备了技术力量。促进产学研融合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责任,也是企业用工的需求,更是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政府应努力扮演好协调学校和企业利益的协调者角色,同时在政策、资金等保障体系上给予大力支持,以提高学校和企业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的主动性;而学校和企业应不断拓展共同利益的结合点,采用重构课堂、联通岗位、校企互动的有力措施实现优势互补,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华.校企共同体: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J].职教论坛,2010(30):19-21.

[2]李新荣.地方高校社会服务的特点及其实现策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7(3):63-64.

[3]陈慧敏.当前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失之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2(5):137-138.

[4]王旭东.论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拓展[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6-17.

[5]高丽玲.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培养适用性高职技术人才[J].职业,2009(3):63-64.

篇8

一、基本情况介绍

邵阳市境内水系发达,溪河密布,全市有5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595条。流经市区的河流主要是资江,资江干流的主要支流有邵水、石马河、大洋江。资江为长江中下游支流,属洞庭湖水系,我省四大水系之一。资江是自西南向东北呈“Y”字型流贯邵阳市全境,遍及全市九县和市区,流域面积14788.6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70.8%,是邵阳市的母亲河。

邵阳市区资江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河流从上游侵蚀了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到了下游后因流速减缓而不再足以携带,结果这些泥沙和矿物质便沉积在下游。尤其当河流发生水侵时,泥沙在河的两岸沉积,冲积平原便逐渐形成。冲积平原的主要特征为地势平坦,面积广大,堆积深厚,富含矿物质而土地肥沃。河流冲积平原是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邵阳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照充足,水雨丰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夏少酷热,冬少严寒。种植业品种繁多,苡米、百合、黄花、辣椒等久负盛名;黄豆、花生、生姜、大蒜等出产颇丰。邵阳是湖南主要的蔬菜、粮食产地,邵阳市区人口众多,居民对新鲜蔬菜、粮食的需求量大。邵阳市区虽处资江冲积平原,但由于邵阳现在城区的发展,可种植的土地日趋减少,由此看出对邵阳市区及其周边的土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对种植业规划的建议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河流地貌及其河岸土壤性质出发,研究邵阳市郊区种植业的最佳区域。

二、植物所需矿物元素分析

随着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肥料投入的增加,中、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中、微量元素成为制约种植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已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中、微量元素对作物的生长存在重要影响。

营养元素缺乏症状

1、钙素缺乏症状:植株矮小,组织老化,病症先发于根及地上幼嫩部分,植株呈未老先衰。幼叶卷曲、干枯。定型的新生叶片前端及叶缘枯黄,老叶仍然保持绿色,结实少,秕粒多。

2、铁素缺乏症状:植株黄化,叶片脉间失绿,中下部叶从叶舌部分开始略向下倾斜。

3、硫素缺乏症状:返青慢,不分蘖或分蘖少,植株瘦矮,叶片薄,幼叶呈淡绿色或黄绿色,叶尖有水浸状的圆形褐色斑点,叶尖焦枯,根系呈暗褐色,白根少,生育期延迟。

4、镁素缺乏症状:初期叶尖、叶缘呈浅绿或浅黄色,逐渐绿叶会枯萎黄化。有时也可见枯萎黄化区域不规则地分布于全叶,间杂着灰白色的斑点,最终整片叶子发黄。

5、锰素缺乏症状:缺锰的症状与缺铁的症状相类似,叶片出现枯萎黄化,但缺锰时的症状与其它元素(尤其是铁肥)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叶脉仍保持绿色,又称圣诞树病。

6、硼素缺乏症状:从外表看来症状较不明显。通常在初期顶芽枯死,侧芽发育不久便死亡,导致枝条丛生。因叶片细胞壁发育不完全,叶片变厚卷曲。

7、锌素缺乏症状:当小麦缺锌时,叶子边缘卷曲呈凹凸不平,叶子包括叶脉出现坏死斑点,叶子变厚,叶柄变短,植株生长节间受阻出现矮化。

8、铜素缺乏症状:缺铜时幼叶叶尖坏死,蔓延至全叶变黑枯死,幼芽顶端变黑,并影响正常发枝,严重时叶背出现紫红色斑。

9、钼素缺乏症状:缺钼时幼叶叶缘卷曲焦灼,叶脉仍为绿色,脉间有不规则杂色斑点,而且老叶易脱落。

2)中微量元素的离子带电分析

根据资料,分析农作物籽粒中包括的中微量元素现实主要是铁、锌、锰、铜、钙、镁等矿质元素;例如铁和锌等,在自然界大多以盐的形式存在,因为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它容易丢失电子而形成阳离子,呈正电性质。而植物通过根系吸收的营养元素也只有离子形式才能被交换吸收。因此,对于种植作物的生长,起限制作用的中微量元素只要是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三、矿质元素的分布受地磁力影响

1)作用机理

根据溶液水解电离作用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出,盐类物质在河水中会以阴阳离子的形式存在,在本研究项目论文《地球磁场力对河流流向偏转的影响》中已经得出相关理论依据: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和地球磁场力的影响而发生流向偏转。根据这个理论成果可以得出河流矿物质离子在流动过程中会发生偏转。

以北半球河流为例,地球磁场的磁感线方向为大致向下,河水中的阳离子的运动方向(河流流向)与电流方向一致,根据安培定则得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河流左岸盐类和矿物质等适宜作物生长的中微量元素会慢慢增加,相对右岸来说,左岸的土壤中的矿物质元素会比较多,更适合作物的生长。

2)实验测定

根据理论推导的相关结论,我们课题小组采取了丘林法,对处在河流的同一切面的左右岸取一定的土壤进行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以及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其原理是用酸钾-硫酸溶液,在加热条件下与土壤矿物质盐类发生氧化反应,多余的重酸钾以邻啡林或二苯胺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滴定,以耗去重酸钾的量计算出各元素的含量。由于河流的宽度可以决定河流河水的流速,河水流速不同的地方,有机质的堆积程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河流河面宽度不同的几个地点采取土样测定实验结果得出数据如下:

类别

含量

()

试样

有机质

左岸1 10.076 5.102 3.089 1.076 0.028 0.034 0.023 9.824

左岸2 9.869 4.983 3.076 0.968 0.025 0.044 0.031 8.675

左岸3 11.072 4.861 3.085 1.094 0.034 0.041 0.028 9.212

右岸1 7.951 5.138 4.194 0.512 0.012 0.031 0.009 6.325

右岸2 8.062 5.425 3.984 0.646 0.009 0.027 0.007 5.986

右岸3 5.047 5.768 4.102 0.465 0.018 0.019 0.012 4.298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河流左岸有机物、盐类以及适宜作物生长的矿物元素相对右岸有多,适宜作物生长的中微量元素明显相对右岸含量丰富,更适应于农作物的种植。

四、结论和建议

由实验测定的数据表明地球磁场力以及河流流速等因素共同作用,使河流流岸所含营养成分形成差异。现就该原理对我市区资江冲积平原郊区的土地合理利用以及种植业规划提出相关建议:

1)良田保护

对邵阳市区相关土地进行测定,实行良田保护。设置良田保护范围,其内禁止建造房屋,对已建、在建房屋实行登记严格管理,使大量良田不致被房屋侵占;对保护范围内非法采砂、石、取土进行严格限制,防止人为破坏优质土地;做好防洪疏导、堤防加固、水环境保护等工作,防止自然灾害破坏原有土地;采取引导耕种轮作以及农化肥结合使用,保护土壤肥力。

2)种植分区

根据土地富含的各类微量元素差异,保证各种土壤优势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使现有土地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1、种植产业分区。根据不同农作物受到限制的微量元素的具体情况,对土地实行分区域种植各种不同的农作物,并及时检测土壤的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实行轮作,保持土壤肥力。

2、实行土地集体承包管理。使具有相关技术的农产品企业承包进行农业生产,达到技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原有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更多经济价值。

3)城市区域规划

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应该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河流左岸的城市郊区,尽量规划为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城市的建设和扩张尽量向其他地方延伸,避免大片良田的侵蚀和占用,使用肥力和土地产量比较差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

4)加强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邵阳市是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300年间,共发生水灾73次,平均4.1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52年间,洪灾年份就有17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1979年的“6.27”洪灾,淹死87人,伤550人,其中洞口县死亡56人,伤466人;1996年的特大洪灾具有全局性、毁灭性的特点,资水干流邵阳市区洪峰水位达222.21米,超出警戒水位8.21米,全市8县1市3区全部遭灾,196个乡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灾害,其中重灾有71个乡镇,占总数的36.2%。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我们提供了历史的教训,我们应当总结历史的教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达到和谐发展,使良好的土地免受自然灾害的侵蚀。

5)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主要包括河流水质监测、污水监测、珍稀保护鱼类监测等。在规划区域内,根据土壤富含矿质元素进行的测定结果,进行定期监测,对河流土体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做好各项环境监测跟踪评价是保证资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时了解河道的环境现状,以便出台相关应对措施等。

参考文献

[1] 李义天 孙昭华,河流泥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2003年8月

篇9

引言

创业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创业对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技术创新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已被各国学界和政府所认可,也被近年来的发展实践所证实。中国广袤的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是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包括的关于在区位上和发展水平上具有同性质的中国西部广大区域。西部地区包含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新疆和等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相对落后状况,需要地方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通过制定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增强自身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良性发展。

创业扶持政策及其体系

学术界对于创业扶持政策的专门研究是近些年才开始的。Woolley和Rottner(2008)认为创业扶持政策包括所有以促进创业为目的的支持活动,如创业融资、培训、技术转移等。Hart(2003)认为创业扶持政策涵盖了从地方政府到国家不同层面的创业支持活动。一般而言,创业扶持政策是针对创业的基本元素进行激励、刺激与扶持的政策体系,作用是用来降低初创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影响,从促使创业动机形成到识别创业机会、增加创业机会到扶持新创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党蓁,2011)。

对于创业扶持政策的体系,在实践上和理论上也没有形成定论。国务院2008年111号文件中将创业政策划分为12类,分别是突出工作重点、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强化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创业培训支持、建立孵化基地、创业服务支持、提供用工服务、强化政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方世建(2009)把创业政策归纳为六类,分别是创业促进、创业教育、减少进出障碍、支持初创企业、初创与种子融资、目标群体措施。伦德斯特罗姆(Lundstrom)和史蒂文森(Stevenson)在2001年通过对10个拥有不同的人口数量、GDP、人口增长和创业活跃程度的国家的研究(6个欧盟国家和4个亚太国家),提出了围绕动机、技能和机会三要素建立起来的创业政策框架,这个框架所包含的六个方面是: 促进创业文化、开展创业教育、减少进入障碍、创业融资、商业环境支持和目标群体战略(高建等,2007)。

因我国西部地区的创业扶持政策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文参照史蒂文森的政策体系,来展开分析和讨论。

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现状与认识

表1仅是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部分示例,结合其他政策和创业活动实际情况,我们对西部创业政策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是创业扶持政策体系日渐成型。近些年来,创业作为全国性的共识也波及到西部。从中央到西部地方各省区,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创业的政策。从表1可以看出,按照创业政策的理论框架来分析,西部地区已经有着涵盖创业教育、减少创业障碍、融资、商务环境打造以及目标群体战略的创业促进政策。二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创业扶持政策涉及的内容逐步细化。例如,在税收减免方面,国税总局对于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按15%税率缴纳的优惠;在注册登记等程序方面,陕西省在全省工商登记窗口均设立专门企业登记“绿色通道”,提供免费的优先、预约、延时、跟踪及节假日加班服务,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予以当场登记、2日内办结。三是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创业政策,影响力日益广泛。西部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农民等群体中的促进作用被社会所接受。众多大学生(包括东中部地区)参加国家组织的各类赴西部计划,西部地区毕业生扎根本地,利用西部创业政策的优势,形成了一股创业浪潮。例如,四川广元市对于在广元创业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给予项目无偿资助5万元或10万元。云南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最高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等。四是在创业政策的扶持下,西部地区形成了一批国家创业型城市和园区。成都、重庆、西安、南宁等城市,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创业经济活跃的阵地和排头兵;在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智谷青年(大学生)创业产业园,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区、重庆信息服务创业园区、广西北部湾创业园、云南海归创业园等逐渐成为西部创业的引领者。在这些城市和园区,创业政策比较集中,效果也非常明显,政策的示范作用通过这些地方向整个西部地区扩散。

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问题与创业瓶颈

我国重视创业及其政策是近些年才开始的,加之创业扶持政策本身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西部地区在政策的制定、政策涉及内容、目标群体以及创业保障、服务等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和缺憾,具体分析如下:

(一)缺乏政策制定的主动性,自上而下政策较多

目前,众多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大多源自十七大报告对创业的重视。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随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8〕111号),全国范围内的创业扶持政策开始陆续出台。西部地区各省区也是按着这个方向和思路,基本上都制定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综合性政策,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我区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而后国家在全民创业、高校毕业生创业、创业税收、创业融资和科技型创业等领域陆续出台了系列政策,西部地方政府各部门也按照相应的政府职责自上而下制定了相应政策。所以,就总体而言,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创业的认识上和扶持政策的制定上,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状况也反映出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对创业的认识程度和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缺位。

(二)创业教育匮乏,创业文化薄弱

从社会需求和总体发展形势看,西部地区创业教育普及程度相当有限,创业文化更是非常淡薄,与发达国家和中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

尽管西部地区政府对于教育较为重视,但是整体教育体系中创业文化、竞争意识的培养十分不足。无论是中小学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课程里理论知识偏多,没有创业英雄的塑造、没有竞争文化的熏陶,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主导。众多的体制内国有培训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技校,往往只能给学员传授一门技术,例如机电维修、汽车修理,但是激发创业意识、促进竞争文化的机构少之又少。这样的氛围和环境中,很难产生大批具有高度创业意识和动机的创业群体。

目前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中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多局限于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部门主导的职业技能培训,其他少数高等院校开设的少量创业课程作为辅助,在普及程度、深度和有效性方面都非常欠缺。同时,西部地区创业教育缺乏动力,教育基础底子薄,创业方面的培训起步比较晚,高等院校在创业理论研究上欠缺,没有一套自成体系的教育方式方法。另外,创业文化因缺乏成长的社会土壤异常薄弱,社会对创业本身存在担忧、观望的态度,青年群体对体制内生存的向往和依赖,造成创业精神和冒险意识不强,创业人数比例非常低。

(三)现有政策关注创业前端多,后续扶持乏力

从企业生命周期出发,创业过程会经历4个阶段—创业前阶段、创业阶段、早期成长阶段及晚期成长阶段。从创业政策理论框架的视角,一般认为,创业扶持政策至少应涵盖动机阶段、机会阶段和企业成长的前阶段(通常被认为是创立之始42个月之内)。西部地区现有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多是处于促进创业动机和增加创业机会的阶段。各地区颁布实施创业促进就业的办法或意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创业辅导和项目技能培训以增加各类人员创业的意愿和能力,属于促进创业动机阶段的政策;而注册登记便利、税费减免、少量资金帮扶和针对一些目标群体的特定政策,大多倾向于降低创业难度和门槛,增进创业机会。在引导某些群体充满热情地走向创业、降低创业难度之后,真正的事业成长才刚刚开始,而这方面的经营环境、市场公平竞争秩序、配套的风险控制甚至退出机制等等,政策上都是非常少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现行创业扶持政策是“虎头蛇尾”,没能“善始善终”,考虑到创业的全过程。

(四)政策目标群体狭窄,惠及面有限

十报告指出“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因此西部地区在制定创业政策之时,也非常倾向于这些目标群体,如大学生、农民、科技类创业者等等。但是,广袤的西部地区,有着自身民族、宗教的特色社情,教育落后、无业人员较多、社会负担重等等情况。目前的创业政策偏向大学生和航空航天、电子等高新技术领域,政策资源投放也限于一些创业园区和大中城市,而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小手工业者、教育欠缺的少数民族群体(如新疆、的小生意群体),因个体和历史原因较少获得政府创业扶持政策帮扶。创业政策的惠及面还不够,尚不能满足广大西部地区群众的迫切需求。

(五)配套服务体系和保障不足,创业成本高

创业的配套服务体系是一系列服务构成的整体创业环境和生态。从行政审批等公共服务来看,尽管西部各省区已经做出各种努力,但是对于创业者而言,仍有着审批慢、耗时长、关卡多的顾虑。创业者初期急需的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如中介机构、会计、审计、广告宣传、法律等等,都没有形成一套便利的体系。

西部地区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很多不是社会自发演化产生的,很大一部分机构依附政府,官办色彩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创业中介服务机构很难把自己真正放在与民企同等的地位,也就难以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其服务职能就会大打折扣,两者相互信赖的关系也难以建立。在政府层面,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扶持政策不配套、服务质量低、工作人员素质差等问题。在以GDP为目标的情况下,政府更愿意将财政资金投入到各种项目中,而不愿意加大对创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现阶段,西部地区各主要城市的高新区,集中了一大批有优势的民营科技企业,但是由于创业中介服务组织缺乏,配套政策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

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社会保险还不够完善,创业者失败后面临的的风险较大,退路狭窄,从而在心理上和事实上都推高了创业成本,影响了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完善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路径与建议

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起点低,需要因地制宜、系统思考,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综合来看,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整合政府职能,增强创业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推动力量

西部地区创业政策制定执行中部门分割的现象一直存在,地方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科技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商局、教育部门、税务部门、团委等众多机构各司其职,分头制定了各自职能范围内的政策。但从社会和创业者角度,这些政策非常分散,又缺乏一个牵头负责部门,因此很多政策流于形式,执行乏力。因此,在创业政策的改善中,首要的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形成合力,力促政策科学制定、有力推动。

一是不改变现有政府框架体系的前提下,建议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工商部门下设“创业与中小企业局”,整合各部门的创业扶持职能。这个局负责为政府创业政策的制定搜集相关信息,协调督促其他各部门出台落实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创业政策和措施,为创业者提供较为系统的技能培训、项目论证、政策指引等服务。

二是在单纯机构和职能整合的基础上,强化西部地区省级政府在促进创业中的统帅作用,增强各部门在业务职能上对创业认识和支持的高度。逐步研究制定职能部门服务创业的具体考核指标,探索审批简化、联合办公、增加便利的行政方式方法,共同促进创业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三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中央扶持政策,把创业扶持政策放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上予以重视,形成国家和地方共推创业的大好局面,才能形成高于东中部地区的创业氛围,形成更强的刺激创业推动力。

四是基于行政机构的特性和我国的领导体制,只有将某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同部门绩效考核、领导政绩考核挂起钩来,才能真正形成推动力。鉴于此,凡是有关创业政策及创业方面的职责,必须尽快在西部地区建立各级政府机关的创业考核体系,强化督促创业政策的执行力。

(二)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育自主创业文化

创业教育和创业文化是西部地区创业扶持政策的弱项,二者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的探索和完善,依赖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文化塑造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持续推动才能见效。

一是中小学教育系统植入创新、冒险、自信、独立、竞争等精神,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基础教育对人的成长和性格影响是非常大的。西部地区中小学教育大多照搬全国的教育体系,以知识灌输为主,素质教育改革因升学压力大多浮于形式。探索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以及人格独立精神的重塑,不能走僵化的整齐划一式教育道路,更多地关注个人自我管理、生活素质培育、自信、独立等个性化因素,从小培育良好的创业基因。

二是高等院校中开展专业化创业管理和运作知识及实际引导教育。西部地区有一些教育大省,如四川、陕西、重庆等,要利用现有的重点大学教育资源,一方面在商学院建设上紧追东部地区,建设一批目标导向性很强的工商教育基地;另一方面,也要在专业设置和院系调整中更加注意同创业实践相结合,更加注意发展自身特色的专业方向。

三是加强创业技能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力量。在政策的帮扶方向上,应该注重高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社会出资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培训班三支力量。要及时引进中东部社会力量培训机构以及一些大型公司设立的创业培训基金,增强创业技能培训的力量,带来新的创业理念和更好的培训方式。

四是在社会层面,要致力于营造利于创业的社会文化氛围。市场经济的不发达,使得我们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创业文化基因”比较匮乏,加之西部地区本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创业文化需要迈出更大的步伐才能突破传统的藩篱。官本位思想、体制依赖思想、大锅饭思想以及等靠要思想,都是急需破除的思想障碍。正面意义上树立一批创业个人(如新疆孙广信)和企业的典型,通过榜样的力量推动社会认知改变。媒体等各个领域,在创业扶持政策的配合下,弘扬合法追求财富、依靠个人努力创造价值、勇于开拓进取、富于冒险、充满激情和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

(三)下大力气,打造全过程、全覆盖、系统化的西部创业政策

西部地区的发展有着后发的优势,在政策制定上可以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少走一些弯路。

其一:全过程的创业政策。较为完整的创业扶持政策,在创业活动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应该有一套鼓励和支持措施。如上文所分析,西部地区的创业政策多关注创业前端,中后期的扶持措施较少。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创业中期的扶持措施,例如税收减免、产业引导、市场竞争的平等机会创造、短期融资问题的解决等等,以及后期发展壮大阶段的扩张或失败退出,都应该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和考虑。这种全过程的政策,主要是增加创业者对创业的可预期性判断,增加成功概率,减少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二:全覆盖的创业政策。西部地区目前针对大学生和科技类创业者的扶持,有不少跟风而进的成分。从长远的发展而言,覆盖到农民、小手工业者、民间小生意者以及欠缺教育的广大社会群体的政策,在惠及面上不断拓展,才能推动西部地区掀起全民创业的热潮,激活区域经济活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力量。其三:系统化创业政策。美国政策学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的渐进主义模式为政策学界广泛接受,他认为,公共政策不可能达到完全理性设计的效果,只能采取不断积累的渐进方式,最终达到根本变革的政策目标。因此,西部地区的创业扶持政策制定和完善也需要遵循层次性、连续性的基本政策规律,因地制宜,不断根据情况调整创业政策阶段目标和措施,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良性循环。

(四)创业扶持的方向上,形成富有西部特色的领域和类型

创业型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本地资源禀赋和社会风情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模式。例如,我国东中部地区在创业经济发展类型上,就明显呈现出两大基本的类型。生存型创业是在缺乏就业机会情况下的创业,具有明显的被动型,其目的是维持生计,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地区是温州和苏南,主要是家庭创业、家族创业和个体创业等;而机会型创业则是自觉自愿的创业选择,它具有强烈的主动、创新性,其目的是追逐新的商业机会,其典型代表是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机会型创业型”,其创业者多为高科技人员,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型创业。

西部地区创业政策的制定和扶持方向上,也应该结合当地情况,调整好自身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类型。从现有的创业情况和资源来看,有五个方向具有较大潜力。

一是能源资源型。西部地区地域宽广,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矿产资源储量可观,能源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目前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煤炭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的36%,石油占全国的12%,天然气占全国的53%,铬铁矿储量占全国的73%,石棉矿占98%,镍产量占全国的99%,汞产量占全国84%。但大部分产品的产量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较小,因此创业者可以围绕这些能源资源大做文章,通过产业政策培育一批典型企业。

二是旅游文化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化出西部地区的千姿百态、雄奇壮美,其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自然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上自身民俗文化、的吸引力,使得旅游创业成为便捷而环保的政策扶持方向。西部各省区近些年已经围绕旅游文化发展了不少相关服务业,创业者大有机会顺势而为。

三是产业转移型。一些制造业和科技型配套产业正从东中部转移至西部地区,在短期内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和低成本劳动力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西部地区创业者可以利用这种转移机会,缩小同其他地区的差距。

四是基地型创业。例如,在电子通讯方面,成都、西安等地的创业园区已经成为西部崛起的引领者。创业扶持政策通过集中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特色,培育出一些全国瞩目的创业园区,形成创业集聚效应,也是一个较好的发展方向。

五是民族特色型。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最主要的居住地,他们在漫长的历史融合中,形成了一些悠久的手工艺文化、特色食品、与宗教相关的产业以及小生意群体。在全国范围内这些民族特色很有希望成为品牌,通过创业政策的倾斜,完全可以形成市场化的民族特色创业方向。

(五)打造全方位的创业商务环境,完善配套服务政策体系

首先,在西部地区创业的商务环境方面,主要是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和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问题。众多创业成功者的经验表明,在国内的情况下,政府扶持和支持的产业方向,较易取得成功;在市场竞争方面,很多初创的中小企业,面临着国有大型企业垄断半垄断式的挤压,市场秩序也不稳定,因此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可以在政府采购、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工商监管、增进公平竞争等方面多着力。其次,西部地区的创业社会中介服务也急需完善功能。运作规范、服务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对于创业者的帮助很大。西部各省区政府通过逐步引入创业中介机制,强化服务机构建设,为初创公司提供技术评估、项目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政策咨询、融资指导以及管理技能和创业技术培训,提供会计、审计、法律、信息等方方面面的扶持,降低创业的运营成本和失败风险(常忠义,2008),让创业者不再是自生自灭、孤独的个人奋斗者。再者,破解融资方面,西部地区创业政策也应该做出积极努力。中国传统的融资途径一般是从血缘亲缘关系开始,其次才是金融信贷机构,最后才有可能是政府的资金扶持。西部地区由于市场经济整体开放程度有限、积累不足,创业融资非常困难,在破解思路上必须多方合作、多元途径并用。政府居于银行和创业企业中间,可以依照市场规律,与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共同携手,降低中小企业银行的贷款门槛,扩大银行放贷规模,学习创新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易贷通模式”、金桥开发区的“金桥直贷通模式”,促进创业企业更便利的获得银行贷款资金。同时在民间融资和社会资本的运作上,只要加以规范,完全可以引入基金和私募股权性质的资金。另外,西部地方政府利用从中央争取到各类扶持资金,可以设立专项资金,减少创业者的成长障碍。最后,在社会保障方面给予更全面的覆盖。很多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除了面对事业发展的压力,又要承受个人生活方面的困难,因此积极协调社保部门,提供政策倾斜,在健康保险、医疗保障、退休、养老保险方面增强保障力度,让创业者成有所获、败亦有所依,放手阔步走向市场。

参考文献:

1.傅晋华,郑风田,刘旭东.国外创业政策的主要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1(9)

2.顾旭东.吉林省全民创业政策体系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3.辜胜阻,肖鼎光,洪群联.完善中国创业政策体系的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1)

4.王玉帅,黄娟,尹继东.创业政策理论框架构建及其完善措施—创业过程的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9)

5.王艳茹.中国创业型经济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3)

6.姚毓春.创业型经济与就业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7.党蓁.政府扶持型创业体系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8.高建,盖罗它.国外创业政策的理论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