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7:3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学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学教育论文

篇1

 

探索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教学新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我们通过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一、与时俱进,转变

1、树立正确的人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工作,教学是培养人的具体教育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不但需要

2 、树立多维的教

传统的教学观,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灌输书本知识的过程,是以传授静止的知识为特征,把育人渠道仅限于校内、课堂上、书本中,是一种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新的教学观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把课堂教

二、开展实践探索,优

1、调动主体性,培养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主体

2、强化实践性,培养学生

强化实践性的教学就是给学生本源的学习空间,将学生的两个世界——生活

实践性教学就是让学生了解现实中各种要素的基本关系,克服时空的限制,真正达到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目的。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个案分析等方式进行

3、强调个性化,开发

每一个体都有相对的优势智力领域,教学中必须尊重每个个体的智力特点,让每个个体的特殊才能得到充分展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个性的表现,是关注人的个性化发展的体现。教育的责任在于每个人的智能得到更好地发

三、探索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

1、以“自主——合作——探究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也将成为自我调节的学习。(1)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并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给学生需要或渴望的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要有以下条件:(1)有吸引力的主题;

探究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的,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解决问题。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

2、以活动为中心的同

所谓“以活动为中心的同时学习”是指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促进多种才能同时发展。其结构可以简单地表述为“活动——发展”模式。“活动”属于课堂的基本组织形式,一是课堂中可以以一种活动贯穿始终,也可以几种活动有机组合。活动的形式可以有

四、改革评价机制,增强

1、改革学生的评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分为课业知识掌握效果和智能行为发展效果。课业知识掌握效果是学生掌握的内容,它容易用各种测验、考试的办法进行评价。而智能行为发展效果是学生智能思维、

2、改革教师的评

教师的评价内容包括德、勤、能、绩四个方面。德指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等方面的表现。师德的核心是爱: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勤指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的表现。能是指教师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

3、强化实施考评

实施考评制,即通过课程作业、单元测验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观察记录、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测、学生自己命题、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4、推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注重全面素质的测评素质教育论文,充分体现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全面性和广泛性。因此,采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单形式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素质发展。素质发展报告单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实践技能、思维能力、道德品

推进素质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发展学生多种才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质、行为习惯、身体、心理、观念、态度、特长、兴趣、社会交往等方面免费论文下载。以概括性、实质性的、贴切的词语进行描述性评价,使考试的区分功能得到淡化,以减少学生、教师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在宽松环境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报告单制度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评定。尽可能给学生创设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在轻松、欢快气氛中得到充分的张扬。

实际工作水平及胜任本职工作的业务能力,包括管理学生能力、思想工作能力、教学能力、教改和科研能力。绩指工作实效,学科教师指的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标准差、学生素质的培养及教科研成果的价值、参加各类比赛成绩和论著发表情况。

行为习惯等素质发展效果能力。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较大,这些能力很难用一纸试卷加以检测,因而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生活过程、思维过程,对这种过程的评价就十分重要。

素质教育实效

模拟式、实践式、表演式、创作式、探讨式等等。二是多种才能同时发展,努力追求一举多得的成效。该模式的教学形式是立体的,过程中学生参与的情绪、形式,活动的内容都比传统教学更加丰富、生活,发展的不仅是传统的学习才能,还有表现才能,沟通才能,创造才能等等。

时学习

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大目标。

(2)可分解的任务;(3)有凝聚力的稳定的团队;(4)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5)合作学习经常需要延伸到课堂之外。

额外帮助;(3)以建设性,激励的方式给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4)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联系和被尊重;(6)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为主的合作学习

的课堂教学模式

挥,使每个人更具特色。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涉及多个智力领域,提供各种智能展示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智能展示的方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个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完全挖掘潜能。

学生潜能

研究,学会了分析与综合,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等三者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真正将所学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世界与学习世界统一于学习过程之中,还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

的多种能力

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促进其学习能力的发展。

自我教育能力

化教学过程

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把对已有知识的学习与未来的创造发展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工作与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开放的多维网络系统,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地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学观

各方面的高级人才,而且迫切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和其他受过良好训练的劳动者。

才观

教育观念

篇2

二、抓好德育活动的开展

德育活动是德育工作的展现形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就是在相关的活动中不断形成的,学校每学期要精心策划几次有意义的主题教育活动,抓好活动的过程管理,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的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机,真正起到一次活动让学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会激发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趣极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学校还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校园内的宣传橱窗要定期更新,要结合实际抓住当前的热点话题进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开展德育教育,设立中心内容,围绕习惯的养成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祖国建设成就等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工作。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家乡的变化,学生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视野,发展了自身素质,同时又培养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丰富的活动促进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把传统美德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

在德育教育中,学校可以请老或身边感动人的事迹人物请进校园,让先进人物把感动人的事讲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以此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先进感人的人物事迹却不能全部代替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时只会停留在表面,当学生离开校园后无时无刻都在接受来自社会上的现实教育,而当前社会的德育环境还存在着一些消极腐败现象:有些娱乐场所,虽然经营者在门口树着醒目的“谢绝学生入内”牌子,学生却仍可长趋直入,无人阻拦;有个别小店铺老板,昧着良心赚黑心钱,还有一些不健康电子游戏软件的出现,也正在污染着孩子的心灵,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与社会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就很难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篇3

二、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必要性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赏识教育要求教师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成长,走向成功。一位诗人说: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是的,我们的教育应该是赏识教育,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育。教师应尽力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通过口头或书面的鼓励性评价、肢体、创设表现机会等方法给予学生及时表扬。赏识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通过教育者的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从而调动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的一种教育方法,在学校的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己,赏识教育是学生个性塑造的有效手段,也为学生的自我教育,终生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学校实施赏识教育的必要性。体育教学因其学科特点:社会性、竞争性、协作性、差异性,创新性。实施赏识教育就更具紧迫性。

(一)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当有机体出现某一种行为后给予积极的强化,会增加行为的频率。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也是如此,当一个学生跳过跳箱、投进一个篮、完成长跑任务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大拇指的竖起,对学生而言,那是最好的奖赏,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动力。

(二)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水不流不活,人不激不跃”,体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可以让每个学生敢于表现自我,由于每个学生身体、生理和心理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区别对待,从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入手,好学生要鼓励,后进生只要他有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当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他被认可,那么他的自信心就会油然而升。

(三)体育教学实施赏识教育能克服学生的自卑心理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施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一个好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有热爱教育,尊重学生的素养,世上不存在绝对地聪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他的闪光点,对待那些素质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降低要求,比如跳高教学,可以降低高度,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无形中可以克服他的自卑心理,建立起自信心。

篇4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安全性和无污染性。注重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从而不断进行探索和发现;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安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获得知识、开发自己的思维,还能保障自身的安全;重视化学实验的无污染性突出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些化学试剂是存在一定的污染性的,如果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器具等乱丢弃就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危害。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的。

1.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凸显探究性的特点

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是鼓励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塑造良好的创新意识与科学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的传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是整个实验的操作者,学生只是围观教师的整个操作过程,对整个实验的过程和其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很少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在自己动手操作时也只是简单模仿,目的是获得与教师一样的实验结果。这种单纯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着重凸显探究性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

1.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应当强化应用性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有紧密联系。但是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仅仅是被当做巩固“双基”的手段和工具,其应用性基本上是被忽视的,这就导致学生认为化学实验仅仅是在化学实验室里进行定理验证和假设的,造成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缺失。因此,《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强化化学实验的应用性,将化学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产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化学实验,从中获益提高。”

篇5

课堂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渠道,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既可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又可以让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之中,主动、活泼地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课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内产生的一些问题,能够在课外解决,如实验室在课外活动时为学生开放,或组织一些课外发明小组等。

2.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正确的教学方法不应让学生不伸手即可摘到桃子,而应让他们只有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让学生的身心发展从现有水平提高到最高阶段,让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例如,在讲“滑轮”一课时,在讲完定、动滑轮的优、缺点后,让学生组装一个既省力又能使工作方便的轮滑,从而让学生的创造“火种”燃烧起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创新精神

1.质疑问题的精神

自然科学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发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索性思维。如,在讲“电磁铁”时,学习电磁铁性质,有的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时说自己制作的电磁铁能吸起四个大头针,有的能吸七个……这是为什么?教师这时引导他们比较各组的电磁铁构造有何不同,实验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有的同学说可能和电池的数量有关,有的说可能和线圈匝数有关,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从而也把内容引申到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自己动脑提出问题,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篇6

在小学的舞蹈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应过多提高教学的难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受挫,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选择比较动听的音乐和比较优美有趣的舞蹈动作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投入舞蹈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学得好,并且学得开心。教师在引领学生舞蹈入门时,应该使得学习的难度循序渐进,在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并且在舞蹈基础比较扎实的前提下,再提高教学难度。

2.将舞蹈与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音乐与舞蹈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将舞蹈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身心特点。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编排一些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将音乐的旋律表现出来;在中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丰富一下舞蹈的形式和动作,加入一些具有民族特性的舞蹈,让学生从舞蹈动作中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在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比较简单的舞蹈编排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根据不同形式的音乐进行舞蹈组合的创设。这种教学方法,同时提高了小学音乐和舞蹈教学的质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3.注重对学生舞蹈感觉的培养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很重视学生对舞蹈基本功和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造成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古板,不灵活。其实,一个人对舞蹈敏锐的感觉是比舞蹈基本功重要的,这是学生入门的关键。在日常的舞蹈教学训练中,可以从简单的舞蹈出发,逐步训练和发掘学生的反应能力、肢体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表现力等对舞蹈的敏锐感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舞蹈素养之后,再进行舞蹈的教学就比较容易了。

4.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学习舞蹈本身是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不要对学生过于严苛,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舞蹈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比较差,因此,对小学生进行舞蹈教学,需要很大的耐心,教师不应操之过急,而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一步来。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记下舞蹈动作,教师可以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起一些比较形象的名字或者运用比较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既愉悦了学生,又使学生记清舞蹈的动作。

5.创编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舞蹈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年龄、舞蹈基础等实际情况,创编比较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舞蹈动作。学生对比较符合自己的心理特点的舞蹈,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从而会竭尽全力进行舞蹈动作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观察他们对不同舞蹈类型的喜欢程度。同时,教师应该注重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选取比较合适的题材,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为舞蹈教学提供成功的舞蹈作品。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学中多为舞蹈动作的创编提出建议,并积极接纳学生们的意见。

篇7

一)、歌曲的修养

1.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2.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性的理解和表现歌曲。

3.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唱歌的兴趣和爱好。

4.采用适合大学生的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歌唱的表现力

歌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因材施教,这是达到歌唱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歌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恰当的运用呼吸。

3.科学的发声。

4.清晰的咬字、吐字。

5.多声部合唱的技能。

6.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立如松坐如钟。

二、课堂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听唱法和视唱法

听唱法是很重要的,就是由教师带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进行模唱的歌唱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以听录音的形式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但是,也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这样学生会觉得很乏味和枯燥,造成“鹦鹉学舌”,歌曲虽然很快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反而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较复杂曲目的学习,特别是合唱曲目的学习。视唱法是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在钢琴或是其他乐器的辅助下能独立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但要掌握一定的歌唱基础,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努力。

(二)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新歌没有简便方法。学生首先要在钢琴上弹奏所要学习的曲目,然后随着钢琴进行模唱学习,直至熟练。在音乐教学中,首先从发声练习开始,使学生的声音能够打开。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所学的作品。其次,演唱作品,使学生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最后,对所演唱作品进行讨论。

三、歌唱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歌唱的艺术素养、艺术判断力和语言能力

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是歌唱教学的目的。音乐的素养不仅表现在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准确,就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速度、强弱、乐句等方面进行的艺术处理,使歌曲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就不会完全达到歌唱教学的目的。艺术的判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作品的判断力不够,就会导致所演唱曲目内容的变化。本来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就有可能演唱成节奏欢快的歌曲。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的判断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程度时,歌唱的语言能力也要提高。

(二)重视多声部合唱教学

现在学生的歌唱学习,大多处在自己演唱歌曲的阶段,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差。我们学习歌唱不仅要有立演唱歌曲的能力,还要注重二声部重唱和多声部合唱的能力。演唱重唱与合唱曲目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更难加强学生的听辨能力。

篇8

其中,学科教育理论实现在职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学习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理论、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新课程模块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而设计,旨在使教师领会新课程标准中蕴涵的课改理念,提升相应的学科教学设计能力,“新课程专题研究”环节依据新课程中增设的学科专题开设,帮助教师解决在新增学科内容方面带来的困难;学科教育研究是在职教师普遍感到困难的薄弱环节,也是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过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的磨练后,这一环节的具体内容设计对有效教学将起到极大的专业提升和引领作用。

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贴近时代脉搏,体现新课程要求职后高师“学科教学论”的课程内容设置必须敏感于时代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就是要“与时俱进”。在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关注新课程、反映新课程、体现新课程。关注学习者,突出职后特点任何课程设计如果脱离学习者的具体特点,都很难较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适切性。教师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既有成人学习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师学习的专业特性。因此,在课程内容选择、呈现方式、评价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应对此特点做出回应。重难攻坚,把握教师专业化发展薄弱环节职后学习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诸多形式中的一种,必须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针对薄弱环节,设计、选择、实施学科教学论课程,把握教师职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要素,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上,为教师的职后学习搭建适宜平台,很好地起到专业提升与引领作用。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针对职后社会需求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分析,设计了主要针对新课程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新课程、学科教育研究共三个模块。在数学学科中,结合学科具体特点,设计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篇9

(2)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合作能力首先需要将观察作为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明确的观察目标,然后结合学生的特点针对性的制定一个观察记录的方法,保障学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整个观察过程中的乐趣所在。另外,教学还需要注重学生在观察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等各方面的能力,而非仅仅将观察本身作为一种目的。通过这种长期的锻炼,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思维创新水平。

(3)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让其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对所产生疑问的分析、认识、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出问题机制在学生积极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出学生认知水平的能力。为此,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出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全面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4)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该与教师、同学之间建立一个亲密合作的关系。在强调学生参与活动的丰富多彩性的同时,需要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教学原则落实到实践中去。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创造出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切身参与到探究性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另外,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按照规范性的操作进行,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应用等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素养。

篇10

2.创设语言情境,激发语感能力

英语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环境,根据课文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模拟真实的情境,提高了语言的领悟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了英语的语言魅力。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文中的故事编成短剧,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适当摆放实物和挂图,构成一个特定的语言环境,实行情境教学。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排练,大胆模仿,在活动中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生动的语言氛围之中,增强了学生的语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3.实行目标教学,增强成功意识

目标教学就是要求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明确做出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设定自己在每个阶段应达到的水平。每讲完一课就要整理出课文的基础知识、学习重点和难点;每讲完一个单元就要进行单元测验,找出差距,制订下一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用目标教学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奋斗目标下产生勤奋学习的动力,循序渐进,扬起风帆,走向成功。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听力训练,防止掉队现象的发生。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投影仪展现课文中的画面,让学生看图说话和写短文,锻炼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实行目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逐项达标,英语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建立激励机制,增强创新精神

激励教学就是用表扬和奖励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以事明理,催人奋进。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能使学生得到愉快的心境,获得成功的欢乐,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每讲完两个单元,我就把所学过的英语单词集中起来统一练习,进行单词背诵默写竞赛,实行表扬机制。也可以开展扩词比赛,比如,教师给出一个字母要求学生加一个字母变成第二个单词直到不能继续增加为止。如:a-at-hat-that/chat/what。不用分数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而是建立动态的评价模式,比谁的进步更大,比谁的基础更加扎实,使学生在学习竞赛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克服了因为分数排队而对英语产生的厌学情绪。在愉快的自身体验中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竞赛和合作精神,使其英语的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