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7: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测绘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测绘管理论文

篇1

1. 信息化程度低。测绘工程早期的档案大部分采用的是纸质材料,档案资料往往是孤本。这种材质的档案资料对管理要求很高,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出现纸张破损、字迹模糊、图像失真等现象,并且在借阅过程中,极其容易丢失或破损,影响了档案材料的使用周期,同时影响了测绘工程资料的再利用。

2.管理手段效率低。初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主要是采用的手工管理模式,档案管理手段采用的是台账式操作;档案资料的查询体系以人工查询为主。这种管理模式,制约了对档案资料的查询频率,使得档案资料的再利用率非常低,信息资料保存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

3.数据管理混乱。早期的测绘工程档案的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档案在进行归档过程中,没有一套完善的归档制度,没有严格的归档流程规范可以依循。这种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对档案材质、数据翔实情况、备份种类、保存环境等都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出现很多难以应对的问题。

二、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测绘工程档案管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再利用的功能,其价值在于更好地为以后的测绘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工程信息,从而提高测绘工作质量。因此,做好测绘工程档案管理十分重要。

1.测绘工程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信息化管理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测绘档案管理同样要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具有简单、快捷的优点,能够利用计算机快速找到需要的测绘资料,所以测绘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信息资源共享的需要。

2.计算机应用推动了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对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工程工作对测绘工程档案的需求趋向于精细化,计算机能够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因此,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被应用到测绘工程档案管理中。随着计算机能够对档案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形成。

3.电子介质资料保存的需求。测绘工程资料的材质已经不仅仅限于纸介质,很多测绘工程资料已以电子文件形式存在,对这些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保存时,就要有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网络的建设,能够对电子介质的资料进行有效保存,对资料的保持和使用带来方便。

三、测绘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性措施

1.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第一步,数字化建设。测绘工程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最重要,主要针对档案资料进行扫描、数据采集等工作,完成数字化储存,再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网络化共享。第二步,标准化管理。随着档案管理的发展,其领域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现有资料的简单存储,而是涉及资料的形成环节。测绘工程资料具有明显的技术性特征,对标准性要求严格。信息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者要及时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数据库资料的补充,然后提供符合标准的电子资料。第三步,网络化建设。实现网络化档案管理指的是测绘工程资料的构成、归纳、管理、审定等全过程系统化的网络管理,整个流程的信息资料整理都要进行信息化管理。

2.加强系统功能作用的发挥。系统功能结合供应类别,从子系统功能框架中可以得到很多资料信息,其中包括查找图形类别、资料供应情况以及测绘工程结果的查询,每一个子框架下面又包含更小级别的信息查询系统。这种框架构成,可以为查询者提供更加翔实、直观的资料显示方式。

篇2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技术,由于其具有的高测绘精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化信息化管理中,而且采用该技术还可以快速掌握各级待检测控制点的所在位置。在开展快速静态确定及测量工作时,已经不需要继续采用点间通视技术就能够得到精确度很高的测量结果。目前我们所采用的RTK技术进行定位测量,由于其具有的及时定位性及定位精度较为灵活性,仍然被应用于各项测量领域中,例如地形的测图、地籍的测量以及界址点的点位这些许多方面。而对于高精度的控制测量领域,则更多的会采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已获得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

1.23S技术

现如今,3S的技术主导是把GPS作为信息的来源,经过户外的调测获得遥感影像来作为科学参考,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地理信息的平台来进行图样的迅速绘制,然后就可以将各个地区的实际状态进行综合清晰的标记,然后再直接并且迅速的完成对广阔的土地资源的实践和调查的管理。最后,我们就可以将遥感信息材料凭借数字化的工具和软件完成迅速的处理,还可以直接处理地理信息,经过数字化的处理把它导入到数据库当中。

1.3遥感RS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中能够获得为高分辨率的数据资料,尤其是在土地调查、更新以及监测等方面运用更为广泛。从30m到0.61m的分辨率信息全都可以在各个土地资源的调查和管理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通过采用遥感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机交互式边界的提取产生一些影响,使得测得的面积存在0.01~0.1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另外还会存在0.1~0.3之间的自动提取相对误差。(2)可以和遥感相结合来实施土地应用和类型的分别,人体交叉式的分辨的科学性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百,其自动分类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五上下。

1.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就现在来看,各个信息处理以及数据的采集都是在向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方向来发展的,在土地信息测量工作中,由于测绘数据和信息的量非常庞大,再加上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测绘人员会通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土地信息化管理的效率。而GIS技术是集多学科、多技术于一体,主要涉及到空间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测绘遥感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等多个领域,因此GIS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包括实现地理数据的采集、存储、整理以及分析,可以通过三维可视化进行数据的显示和输出,并且还可以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决策辅助和提示。

2土地信息化管理中针对测绘技术应用的需求分析

新测绘技术应用于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能够控制整个工作获取全面精确的土地数据资料,提高土地信息化管理效率。测绘技术的应用能够确保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得到详实的数据,可最大程度的获得更加精确的土地面积资料、所在土地资源分布情况以及权属分界等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创建地籍资料、绘制地图以及建立数据库系统等,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另外,测绘技术的应用还有利于保护耕地,充分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现代测绘技术能够更加迅速的发现土地状况的变化,能够第一时间开展土地调查工作。除此之外,测绘技术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还可以为计税控制及土地产权管理等提供依据,因此,测绘技术应用于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及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3土地信息化管理中测绘技术的应用与提升方法

3.1在土地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与提升

现阶段,在我国土地信息管理工作中,土地规划设计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规划设计的内容相当之多,主要包括土地资源的所在位置、数量以及实际价值的评估等。因此,要想做好土地规划设计工作,就需要先要掌握土地的收集与整理方法,并明确土地的性质及质量,以便提供更加全面精确的数据,完善土地的规划和设计内容,为日后土地的利用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而遥感集成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准确的获取土地信息,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后,得到土地可视化图片;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进一步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我国土地的利用及变更状况提供全新的数据信息,及时对变更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自动生成实时的土地利用信息库,这就对土地的结构和设计的优化以及运用状态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3.2在土地的利用状态动态的监测当中的应用和提升

在土地的信息化管理中,对土地利用状态进行监测,可以实时了解到土地的利用和变化情况。在遥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解译的矢量数据一般情况下都会标明土地的所在坐标,然后结合全球定位技术,对该坐标进行精确定位,可以破译位于该坐标建筑物内的作业情况,有效提高了遥感技术对土地信息解译功能的可靠程度。所以,在土地信息化管理工作中,通过结合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遥感技术,可以非常明显的提高土地利用者的动态监测效率,对土地发生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得到新的土地数据,为制图工作提供便利。

3.3在土地的利用和执法检查当中的应用和提升

在土地信息化管理中,通过对其利用情况进行执法检查,以便及时获取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掌握土地的变化。而通过遥感技术测得的数据通常都会显示地理坐标,再加上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增加了定位的精确度,加大了室内作业的破译成功率,以此来提高遥感技术在土地信息管理应用中的可靠性。增强地理信息技术、GPS还有遥感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来进行实时的监视。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得精确的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再加上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对当前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进行精确定位,更加深入的对土地发生变化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此来获得变化后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在土地执法检查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土地进行“可视化”管理,及时掌握土地的变化,更新数据库信息,为下一阶段的制图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测绘技术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执法工作人员对违法的土地位置进行定位,为违法惩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一旦问题得到解决,还可以利用数字执法方式协助执法检查。

篇3

2成立房地产测绘管理机构,加强对房地产测绘的监督管理

各地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房地产测绘行业行政管理,实施房地产测绘单位和个人的资质、资格管理,在资格备案、房地产测绘计划、成果检查验收、成果鉴定等方面行使管理职能,健全测绘执法监督体系,大力加强房地产测绘管理、监督机制,搞好房地产测绘市场的宏观调控,加大房地产测绘成果管理的力度。

3建立新建项目备案制度,对重大测绘项目进行统一招标

城市新建项目应在立项后向房地产测绘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由房地产测绘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房地产测绘计划,对重大测绘项目进行统一招标,统一监督完成。

4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审核、验收,确保质量

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2000)规定的房地产测绘成果最终验收制度,实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即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由委托人(开发建设单位)对房地产测绘产品组织实施最终验收,验收人员可由委托单位邀请的有关技术专家组成,也可委托由国家认定的房地产测绘成果鉴定机构鉴定。验收的主要内容有:测绘成果的适用性、界址点的准确性、面积测算的依据及方法等。

5推行房地产测绘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一是房地产测绘管理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对商品房面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及有关规定进行宣传普及,让广大房地产开发企业、购房人熟悉面积计算方法和面积纠纷处理方法。二是为了切实保护相关权利人的知情权,起用于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资料目录在政务信息网上予以公布,公布的内容包括房地产项目名称、坐落、房地产开发建设单位、测绘责任单位名称、测绘成果编号和通过审核的日期等。实行测绘成果资料目录通告制度使各相关权利人特别是购房业主,能够及时了解到新购房屋的楼盘竣工后是否及时委托房产测量、测量成果是否通过核准,以便到开发建设单位查阅测绘成果资料详细情况,催办产权证。三是建立房地产测绘机构及相关人员的信用档案,将各类房地产测绘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基本情况、经营业绩、经营中违规、违法劣迹及受到的处罚等情况记入测绘机构及个人的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6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创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房地产测绘成果涉及房产权属管理,直接关系到房屋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房地产测绘行政管理部门要不定期开展房地产测绘市场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无证测绘、超级测绘、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房地产测绘管理体系,推动房产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篇4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总量不断攀升,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形势不景气,但我国外汇储备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年增加量均超过4千亿美元。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21316亿美元。近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有密切关系,说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同时巨额的外汇储备也带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一是增大了外汇储备安全的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外汇储备无法规避的两种风险。由于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冲击最为严重,美元资产最容易遭受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美国央行为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10次降低利率。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自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1年期国库券利率持续走低,截至2008年12月22日,收益率降到0.39%。截至2008年10月,美元对人民币已贬值高达9.5%,当时我国外汇储备额大约是1.9万亿美元,仅此汇率风险一项损失就已高达1300亿美元。我国的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美元资产,不论是美国国债价值下跌抑或是美元汇率大幅贬值,都会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二是加大了外汇储备成本。超额外汇储备的存在增加了外汇储备管理的成本,有研究表明,向国外进行国债投资比向国内发放贷款所获得利息要少,向国外商业银行借款的利率又比一般的存款利率要高,要多支付利息。超额外汇的巨额存在所造成的少收的利息和多付的利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二、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以加强我国外汇储备的安全管理

当前情况下,我国外汇储备要加强安全管理,必须要积极推行“一控二调三转变”的措施。具体说来一是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二是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三是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1.要控制外汇储备规模

哲学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那么关于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控制也不能有一个固定数量的额度,而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外汇规模。一方面认清国际经济形势非常重要,从国际经济形势的走向来考虑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例如国际经济形式对做为世界工厂的我国没有太多影响,因此商品与服务项目仍将长久保持顺差,那么从总体上分析就不需要增加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我国国情。承前例从国际环境来看不需要增加外汇储备,但考虑到我国进出口规模巨大,季节性影响和大宗商品升值的趋势,需要一些流动性外汇储备来满足需求,那么就可以增加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的规模还要考虑外汇资产的成本与收益。开放经济条件下,储备作为一种干预资产可以平衡国际收支、稚定汇率,是一国实现外部均衡的重要手段,其收益主要体现在减轻解决内外经济失衡政策的成本。判断外汇储备规模是否适度,主要的是看本国经济是否在实现外部均衡的同时也实现了内部均衡,还要使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相对最小。

2.要调整外汇储备结构

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主要是指调整外汇货币储备结构,因为货币储备在我国外汇储备中份额较大,且流通性强,应该是调整的重点。从策略上讲可以逐渐减少美元在外汇资产中的比重,并逐渐提高增加欧元比重。根据推测,当前美元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约为60%。近年来,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正逐步下降,而欧洲经济实力相对上升,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虽占主导地位,但己经不具有绝对优势。另外,美国的外债及国际收支赤字,越来越引起人们对未来美元价值及稳定性的怀疑。欧洲经济的发展速度在近年来石头迅猛,欧元的稳定性大大加强,中欧之间政治关系稳定,经济贸易合作更是日益密切,鉴于政治环境的稳定和经济交往的密切,可以预见中欧贸易合作在今后势必会加强。适时地对外汇储备中的增加欧元储备,既能达到分散外汇储备风险,均衡实现外汇储备的安全性的目标,又有利于今后中欧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所以从长期来看,以欧元作为首选货币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3.要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

转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角色就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使人民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使其作为货币的职能(部分或全部)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可,最终演化成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国际货币化既能顺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又可降低金融危机下我国高外汇储备的风险。如果人民币跻身成为国际货币,那么其自身既是一种计价货币又是一种储备货币,我们就可以减少外汇储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外汇储备过多而导致外汇占款过多造成的被动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有助于内外均衡;在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信贷紧缩,外汇储备大量缩水的时期,还能有效地减少因外汇贬值造成的损失。: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人民币汇率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正被周边国家和地区所接受。目前中国已与越南、蒙古、朝鲜、俄罗斯、老挝、尼泊尔等国家签订了双边结算与合作协议,而人民币在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中的结算量更是逐年稳步提高,成为与这些国家边贸结算中的主要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等国家,人民币同本地货币和美元一样可以用于支付和结算。在菲律宾,2006年12月1日起已经将人民币纳入其官方储备货币。2008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宣布签署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该协议提供的流动性支持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至此,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3个周边贸易伙伴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额高达460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目前还只能说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要实现国际化定会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篇5

一方面上海发展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我国周边地区聚集了众多的离岸金融中心,比较成熟的就有香港、东京、新加坡三个。这些市场在金融机构数量、政策环境、服务水平等各方面都较上海有明显优势,对境外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在这种背景下,上海试行严格分离型离岸金融业务的成效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上海市目前已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部分公司地区总部、财务中心也设在上海。在日常经营中,这些跨国公司产生了对离岸金融服务的强烈需求。我国目前对外汇资金划往境外还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跨国公司内部化的采购、生产和销售方式与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模式产生了冲突,一些合理的资金汇出要求由于当前外汇管理对交易真实性的审核标准与跨国公司的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难于调和的矛盾而难以实现,他们只能借助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实现其资金结算及调度管理功能,如果允许跨国公司在上海开立离岸账户,把它们的一些资金转移到离岸市场,能够迅速扩大上海市离岸市场规模,有利于发挥资金的集聚效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离岸金融业务规范发展的前提下,发展有限渗透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是监管部门能否对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业务实行有效且到位不越位的监管。

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切入

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

一是国家层面。即对离岸金融市场所在东道国的风险。这种风险是多方面的:(1)外汇资金运动中的风险。渗透性离岸金融管理的失控将会对国家经济金融带来相当的风险。(2)金融体系扩张经营的风险。银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会享受免缴存款准备金以及不受流动性要求限制等待遇,因此经营离岸金融业务的主体在受到外在约束减少的情况下,如再缺乏审慎经营意识的内在控制,则极易造成经营主体的自身风险,从而波及该主体母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二是微观层面。即对经营主体的风险。离岸金融业务对其经营主体—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由于金融机构经营规模过度扩张风险外,还需面临比在岸业务更大的经营性风险,如离岸客户的信用风险(离岸客户大多为远距离客户,进行有效信誉评估和管理的难度较大,可控性较低)等。

我们认为无论是国家宏观层面还是主体微观层面,只要监管的切入点把准,其风险还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关键是渗透的通道设计以及监管的有效执行。那么,离岸与在岸之间会发生些什么样的资金渗透呢?我们可把渗透途径归纳为账户渗透和产品渗透两方面。账户渗透是指银行自身账户资金的渗透以及开立在银行的客户账户之间的资金渗透。产品渗透是指借助金融产品进行的渗透。另外,金融机构本身作为经营主体也可能会发生各种渗透,如经营离岸业务的金融机构有内部在岸头寸和离岸头寸之间的相互弥补会导致资金在离岸与在岸间的渗透。

由于经济金融活动的多样性以及金融在监管与创新矛盾运动中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上述渗透经常是立体多维发生的,但渗透的最终结果应该是导致资金上的渗透。所以我们认为渗透通道的设计与管理层最终的监管切入点是对离岸金融业务外汇监测与管理。

发展有限渗透型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与管理

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外汇监测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离岸金融业务必须纳入东道国的国际收支统计监测,其业务规模应反映在该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以及国际投资头寸表中,否则在整个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中将会出现非常大的遗漏。具体的监测可按以下方面进行:

一是对银行离岸金融业务监测。这项监测应以审慎经营为目标开展。应制定统一的离岸金融业务会计标准,要求金融机构定期报送离岸业务的各项报表及临时要求的特殊报表,使当局及时了解离岸金融业务的规模,并监督各项管理规定的执行情况。在外汇管理上则采用国际投资头寸表要求的相关因素由银行通过BSPL(资产负债及损益)申报。

二是对资金在离岸与在岸之间渗透的监测。这项监测可以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为前提开展。由于离岸账户资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在岸,对国内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在岸资金也有可能离岸化,因此当局应严密监测资金在离岸与在岸之间的流动,要求主体进行资金账户间流动申报,全面了解离岸资金的流向和规模。

三是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随着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资金跨境流动的规模必将扩大,流动方式也会复杂化。应在现有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体系中相应增加离岸与境外之间资金流动监测内容。

篇6

2土地开发管理对于土地测绘的具体要求

2.1测图比例尺的选择

在进行土地测绘工作时,第一步就是确定合适的绘图比例尺。如果测绘目标是地形起伏大、地势比较崎岖而导致通视度差的地区,需要布置高程网点,以测量其高程点。而如果是在地形起伏相对来说比较平缓的平原地带进行测绘工作,一般应该将网格间距定为一米以内,以满足多个用途的使用要求。

2.2对关键点测量的精准度

土地测量中的关键点,应当包括高程趋势变化点、标高,窑等比高及量注面积和坎脚、坎顶线的位置等一系列关键数据。在实地测绘时,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测量出上述关键点的具体数据信息。此外,在测绘图上除了要体现沟渠、居民点、园地、农田等信息外,还需要体现旧村复垦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的林木面积和种类,以及建筑面积和人口密度等信息。为了给随后的工程施工活动提供便利,测绘工作结束后应当用标石标注关键点的高程和坐标。

3土地开发管理中土地测绘的应用

3.1土地开发管理前期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准备工作时,需要仔细调查该项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为接下来测绘工作的全面落实提供保障。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前期调查阶段,土地测绘给土地开发奠定良好基础,因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2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土地开发管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工作的实施,能够不断实时更新以往的测绘数据,帮助分析土地最初规划的合理性,不断改善土地规划,以保障土地管理能够适应形式的变化,维持其科学性。此外,在土地开发管理的过程中,土地测绘工作还可以提供在各个时期的测绘数据,帮助人们了解土地开发利用的动态过程,进而了解城镇的变迁历程。最后,在土地的开发管理过程中,现代土地测绘技术应用也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进行农村集体土地开发时,由于农村土地的测绘范围大,导致其测绘难度比较高,这是运用土地测绘中的正射影像技术,可以精准快速的对土地位置与权属界线进行勘测,从而提高了土地开发管理的效率。

3.3土地监管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管时,运用土地测绘中的卫星影像技术,能帮助政府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关于违法用地的信息,如违章建筑的方位、面积及建筑形式等,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政府土地监管部门的依法处理违法用地行为的工作效率。此外,土地测绘还是衡量最初的土地规划落实情况的主要技术手段,而且在工程的竣工验收环节也需要测绘数据的支持。

3.4土地资源检查及审批中的土地测绘应用

在我国国土资源检查过程中,通过使用RS技术,可有效的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实现了土地使用情况的实时更新,为国土资源检查工作提供了便利。此外,在土地审批过程中,通过土地测绘技术可以掌握所审批土地全面、真实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分析衡量土地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效率。最后,通过分析比较各个时期的城镇土地的测绘资料,还能够了解城镇建设土地使用情况的变迁过程,从而更加科学的分析人口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规划方案,以保证城镇土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篇7

前言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房地产测绘业的发展。同时,住房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产权的复杂化和多元化,为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顺应市场的变化,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为产权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测绘资料,是每一个房地产测绘工作者面临的任务。

 

1、房地产测绘的内容概述

 

房地产测绘是专业测绘中的一个很具有特点的分支。它测定的特定范围是房屋以及与房屋相关的土地,也就是说,房地产测绘就是运用测绘仪器、测绘技术、测绘手段来测定房屋、土地及其房地产的自然状况、权属状况、位置、数量、质量以及利用状况的专业测绘。

 

房地产测绘细分为房地产基础测绘和房地产项目测绘两种。房地产基础测绘是指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域内,大范围、整体地建立房地产的平面控制网,测绘房地产的基础图纸——房地产分幅平面图。

 

房地产项目测绘,是指在房地产权属管理、经营管理、开发管理以及其他房地产管理过程中需要测绘房地产平面图、房地产分层分户平面图及相关的图、表、册、簿、数据等开展的测绘活动。房地产项目测绘与房地产权属管理、交易、开发、拆迁等房地产活动紧密相关,工作量大。其中它最大量、最具现实、最重要的是房屋、土地权属证件附图的测绘。

 

房地产基础测绘,对测绘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单位测绘资质要求都比较高。必须是有较丰富经验的专业队伍才能胜任。相比较而言,从事房地产项目测绘比较容易一些。根据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没有取得房产测绘资格的队伍不能从事房地产测绘。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只有官方机构经过审查和特别认可,并取得测量工程师执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才能从事这具有法律效力的工作。

 

2、房地产测绘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测绘理论的不断发展、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功能更加完善新仪器的不断开发投入使用,使得房地产测绘在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成为可能。二十世纪末,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全社会各行业、各行业内部各项工作紧密的连成一个系统成为了可能。这种系统在系统理论的控制之下,牵一发而动全身。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这使房地产测绘行业的数据应用前所未有的拓展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房地产测绘迅猛的发展。

 

目前,房地产测绘的现状除了传统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和市场垄断经营依然存在外,随新技术的发展突出的现状为:科技化、网络化和市场管理日益规范化。

 

2.1 房地产测绘的科技化

 

①数据采集工作便捷化、自动化。这主要是指各种先进仪器的采用,如手持式激光测距仪,全站仪与便携电脑结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实时定位系统(RTK)等;

 

②工作电子化。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成图,自动化、无纸化办公,电子档案技术的应用等。可以说现在房地产测绘在信息化测绘的驱动下已基本实现测绘生产自动化,测绘仪器实现数字化,使控制测量由原来的三角测量和距离测量向卫星定位测量转变;野外测图由平板仪纸质测图向数字化自动化的野外测图系统转变;摄影测量由模拟航空摄影测量向无地面控制的全数字航空航天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系统转变;地图制图由传统的手工制图向数字地图设计与制作系统转变;测绘产品由纸质形式向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地理信息数字化产品转变。因此,从房屋土地地理信息获取、处理到服务的测绘生产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和快速化。这些为房屋土地测绘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2 房地产测绘的网络化

 

①房地产测绘服务网络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Interac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类社会空间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缩小,测绘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测绘成果可分布式地存贮在各个地方,通过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一个网站、一个查询界面,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检索、访问和浏览,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务的目标。

 

②房地产测绘的网络化,各项业务一体化。主要业务可以轻松集成在一个系统中,在相同的办公环境里,信息和数据充分共享,优化业务流程,缩短办公周期,简化办事程序。项目测绘成图、基础测绘成图,数据上传更新一体化,在同一个系统中完成。

 

2.3 房地产测绘市场管理日益规范化

 

为了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引导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地发展,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规范测绘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产测量规范》、《房产测绘管理办法》、《测绘资质管理规定》、《关于房屋建筑面积计算与房屋权属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公摊面积计算标准》、《房地产测绘的基本管理原则》等法规文件相继修订或出台。这些对于加强房地产测绘管理、规范房地产测绘行为、提高房地产测绘的现代化水平、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房地产测绘的信息管理工作

 

3.1 房地产测绘技术和手段

 

目前国内市场也存在着一些房地产测量绘图软件,但这些软件大多是基于AutoCAD的Lisp语言开发的,运行效率较低,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软件中房屋单元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无法对应连接,因此,也就不能实现图形属性的交互查询,更不能自动地生成房屋分层分户平面图,房产测量绘图效率仍然不高,错误也在所难免。随着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交易在我国的发展,为房地产明确权利、发证提供服务的房地产测绘工作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城市房地产变更频繁,且许多城市房地产测绘数据的生产、管理效率低下,很难适应当前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开发房地产测绘信息系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3.2 建立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

 

建立城市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房地产测绘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能使测绘成果信息在测绘机构、房地产开发商、测绘成果监督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进行流通,同时扩大了测绘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简化房地产开发商的办事手续、为测绘成果监督部门提供战略决策的基础资料,以及方便老百姓进行查询,以提高成果信息的透明度。

 

城市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使各种操作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另一方面统一的业务流程使得各个房地产测绘部门在测绘成果的提交形式上保持了一致,使得测绘成果有了更为广泛的用处。现阶段,我国在房地产测绘信息管理方面还有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随着房地产测绘市场化的发展,这些缺陷和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单纯依靠某个测绘信息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4、结束语

 

篇8

 

利益相关方这一概念自弗里曼(Freeman,1984)提出以来,已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工具。所谓企业的利益相关方指的是受企业活动影响或者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有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如:政府、社区民众、投资者、股东、消费者、供应商、媒体、员工、竞争对手、民间组

当前工商和企业界在履行其社会责任过程中也越来越认识到:重视利益相关方关系能给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会给企业在商业及信誉上增加潜在的风险。例如,惠普公司认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可以帮助公司

利益相关方沟通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从内部看,如果管理者、员工不知道企业的社会责任理念、规划、措施和行动,社会责任的各项工作就无从开展;从外部看企业文化论文,如果采购商、供应商、投资者、政府、消费者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将利益相关方沟通定义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以增进相互理解和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的双向互动。国际金融公司( IFC)把利益相关方沟通描述为企业与潜在受影响者之间的一个更广泛、更具包容性的

实际上,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并且贯穿在企业社会责任的每个环节之中。当前,几乎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企业公民报告、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都有对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陈述。但也不难发现,有些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似乎有将宣传等同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倾向。然而在认识上,企业社会责任中有效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有别于我们传统认识的企业宣传(如表1所示)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在目标上,宣传是为了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形象,而真正意义的利益相关方沟通则是回应相关方的关注问题,或通过他们的反馈意见进行改善。在渠道上,前者是信息从企业到社会的单向流动;而利益相关方沟通则是企业与相关方之间的双向互动对话。在内容选择上,企业的宣传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所选择的信息多半是利己和正面的;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则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文化论文,有

表1 企业宣传与利益相关

 

 

企业宣传

真正意义的利益相关方沟通

目 标

提高公司声誉和外部形象

——回应相关方关注的问题

——通过相关方反馈进行改善和解决

渠 道

单向信息流动

双向互动对话

内 容

根据企业自身需求披露信息

根据相关方需求披露信息

形 式

——制作宣传册(企业介绍)

——邀请媒体进行宣传报道

——制作简报

——网站宣传

——企业年报

——利益相关方对话会议

——媒体披露

——培训和教育

——建立网站(开展网络调查)

——第三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效 果

——可信度较低

——有效性较低方沟通战略。框架的制定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如图1所示)。首先,企业自身必须建立一套针对利益相关方沟通的识别和管理体系,形成针对利益相关方反馈的闭环管理体系,并将其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当中;其次,通过实

利益相关方沟通

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能够及时回应不同群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同时也能提高利益相关方的满意度。一个有效的企业社会责

一、建立利益相关方沟

利益相关方沟通管理体系至少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利益相关方沟通管理机构的设立。企业应设置利益相关方沟通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一般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推进部门紧密合作或部分重合。部门应定期开展如何与不同利益相关方沟通的具体工作会议,就沟通对象、议题、形式等等问题进行讨论;②利益相关方沟通规章制度的

二、其次,识别企业社会责任中的重要沟通议题——

某一议题在沟通中是否重要,可以从两方面考虑,即:企业和利益相关方。对于企业而言,需要考虑的是:所处的行业、企业战略重点、产品和服务、风险管理、股东、企业管理六个方面来确定某个具体议题的重要性。而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则需要考虑特定的利益相关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媒体等)企业文化论文,并对他们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里的关注点做需求分析,以确定重要议题。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同一议题对不同利益相关方

利益相关方识别的重要重要工具之一是实质性分析矩阵(如图2所示)。横坐标代表企业对议题关注程

横坐标系——对企业本身

?所处行业:本议题是否具

?战略重点:本议题对企业的

?产品与服务:本议题对企业的产

?风险管理:本议题是否会

?股东:本议题对股东关

?企业管理:本议题对企业管

纵坐标系——对相关方

?政府:本议题是否帮助企

?客户:本议题对客户关系

?同业者:行业伙伴是否

?媒体:在主流媒体、CSR专业媒体

?非政府组织:本议题是否是非

?员工:本议题对员工是

在实质性分析矩阵中,位于区域Ⅰ的议题,企业和利益相关方的关注度都较高,也就是所谓的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议题,企业应尽快采取

篇9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企业发展迅速,从目前状况来看,它的发展状况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很多企业由于多种原因,常常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从而使得企业管理并没有发挥出他原有的优势,这样就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影响。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看到,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并且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的会计核算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方面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发展的更好是非常关键的事情。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发现和处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为企业的高速发展铺平道路。以下文章就借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及会计核算所存在的问题,浅谈下自己的见解。

一、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内容及联系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围绕自己的经营管理目标所开展的组织财务活动、协调财务关系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资金的企业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的管理。价值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这种形式使得它能够深入到企业管理的不同层面,同时将企业管理的内容以价值量的形式连接起来。会计核算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企业的经济状况,通常以货币的形式将企业的经济业务,如:筹资、购进、生产、销售、利润形成及分配业务进行核算,旨在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系统的会计信息。由此看来,两者皆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两者的配合可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形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有效机制。财务管理要依会计核算所体现的信息资料制定各项财务计划,会计核算需要以财务管理的要求为依据,保证各项资金的有效利用。

二、企业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对财务管理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的多数企业中,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对企业财务机构定位比较低,这样就使得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发展程度较低、人们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范围较窄,也就造成了财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这样就不利于财务管理职能,比如: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等的发挥。

2、企业资金的利用率不高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其管理者往往因为自身能力的因素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低下,出现资金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比如:资金周转率低下所引起的存货过多、资产管理效率下降,从而也影响了企业经济的正常运行。

3、易受外部环境制约

我们知道,企业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银行或者其他的融资机构,这就使得一般的企业由于信用、规模等问题无法融到资金。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往往为发展业务需要大量资金,而自身有无力满足,银行也不愿施以援手这样就使得企业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

(二)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工作不规范

尽管在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的出现在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企业中实施的却很少。另外,会计活动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上述的法规、制度不可能全部涉及,这样都会给会计核算的不规范行为制造机会。此外,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单位报账人员并不进行日常帐务而会计中心只进行月报表的资料供给,这样使得企业管理人员对本单位的资金状况不能准确把握,从而为制定有利于企业的计划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2、监督制度的不完备

在实践中,我们也会发现企业、国家、社会往往会因为各自的立场不同,使得三者在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管时不能进行一定的协调,从而就不会使得三者没有形成核心力去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使得监督机制无效,企业的相关制度不能很好的贯彻。

三、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

首先,从企业员工方面讲,企业应提高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认识,在企业的管理层中加大对财务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决策能力,使得他们成为懂财务、懂管理的人才。同时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培训,从而树立他们对企业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也为企业管理提高质量提供保障。

其次,从整个企业方面讲,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资金管理和财务的控制,我们可以在企业内部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将它落实于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从而实现企业对资金的有效管理、健全财务制度、强化财务监督,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提供有利的保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相辅相成的,企业的财务管理要依赖于会计核算才能够顺利实施,倘若会计核算离开财务管理,它也将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在企业中,我们要对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予足够重视,这样才能使得它们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不仅如此,加大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重视还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资产收益率,从而为优化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奠定基础,为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状况下健康、稳定的发展开辟道路。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D41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126-0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会力量也日益壮大,表现为企业工会数量不断增多,工会会员数量快速递增,上缴工会经费与日俱增,工会组织重要性不断显现,而工会经费是确保乡镇工会工作正常开展物质保障。

长期以来,乡镇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在上级工会财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尽心尽责,把好各个环节,使工会经费在保障乡镇工会工作正常开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前的乡镇工会财务管理与乡镇工会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不断显现。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作粗浅的分析与探讨。

一、当前乡镇工会财务管理环节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和成因

乡镇财务管理,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征收、下拨、使用和审查。在每个环节中,各乡镇工会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

征收环节――收缴不足。自从实施工会经费由地税部分代收以来,不仅减轻了乡镇工会的工作强度,而且收缴的工会经费逐年增加,对于工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近年来的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企业对工会经费申报不足。一个200人的企业,上缴的工会费仅为区区20000元;二是一些“赖皮”企业仗着有些社会关系,迟迟不建工会组织,也不交工会经费;三是一些20人一下的小企业,对工会经费干脆是“零申报”。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会组织与地税部门沟通不够,处置不力,导致上述现象存在。

下拨环节――拨款不够。目前,各个乡镇的工会经费由县(市)工会下拨,下拨的工会经费数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由于乡镇行政区划的调整和基层企业的快速增加,乡镇工会管辖的地域范围成倍扩大、管辖的基层工会成倍增加、拥有的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乡镇的工会经费停留在10万―20万之间。以一个中等规模的有20多个工会联合会、140多个基层工会、50000名会员的乡镇工会为例,每年下拨的工会经费20万计算,即使把所有的这些钱都用在会员身上,平均每个会员仅4块钱。这些钱能让乡镇工会做多少工作、开展多少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上级工会对乡镇工会的经费保障比例没有很好的明确。

使用环节――用途不当。当前乡镇工会经费,不仅要保障乡镇工会的正常办公和正常工作、活动的开展,还要应对上级工会各条线的评比、检查和验收。因此招待费用就占用了乡镇工会经费很大比例,多而挤占了和减少了工会正常的活动经费。

审查环节――监管不力。由于目前的乡镇工会经费管理体制为镇有县(市)管,各乡镇工会的经费审查委员会基本处于休闲状态,有组织无活动。而县(市)财务部门对乡镇工会的招待费比例没有明确的规定,即使超标也没有办法制约。

二、加强乡镇工会财务管理的相关对策

要加强乡镇工会财务管理,就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在工会经费的征收、下拨、使用和审查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要扩大工会经费征缴覆盖面。一是根据《工会法》的规定,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对不在规定时间内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收取工会筹备金,并对工会经费采取先全额收取后按照比例返还的收取办法。二是把工会经费由企业申报变为按照劳动统计的职工人数和当地劳动力年均劳动报酬的办法收取工会经费。三是加强与地方税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那些长年“零申报”或者瞒报、少报的企业进行执法检查,补交上年度应缴的工会经费,并处于适当的处罚,同时把企业工会经费缴纳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记录,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四是加强宣传与沟通,使企业增强依法缴纳工会经费的意识。

二要增加工会经费的下拨金额。上级工会组织要以适当的方式明确乡镇工会的分成比例,确保乡镇工会经费正常的保障渠道。同时县市工会要加大对乡镇工会工作的考核力度,奖勤罚懒,把工会经费优先保障工作好的单位。对于工会工作做得好的乡镇,适当加大工会经费下拨的倾斜力度。对工会活动开展少、工作平庸的乡镇,适当减少工会经费的拨付数量。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乡镇工会的工作积极性,也有利于工会经费的合理使用。同时加强对各乡镇工会经费征收的考核,对增收部分实行县市、乡镇按比例分成,既能促进工会经费的增长,也弥补乡镇工会经费的不足。

三要规定各项经费支出的比例。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工会经费的支出也是如此。上级工会要明确下级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合理确定支出科目和支出比例,优先确保各类活动的正常开展,把好钢真正用到刀刃上。同时上级工会要适当压缩各类评比、检查和验收,减少乡镇工会不必要的经费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