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7:5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一英语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以课前指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的。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尤为重要,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实施差异教学,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就要体现出差异性。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要考虑到学生潜在能力的发挥,潜在能力是指学生待发展的能力。英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根据学生差异性,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性教学目标,提高性教学目标,挑战性教学目标。基础性教学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必须达到的,而提高性教学目标主要是为那些成绩中等的学生制定的,挑战性教学目标是为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制定的。例如:在“比较级”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制定为:
(1)基础性教学目标。
a.学生能够掌握新学的重要的单词;
b.掌握more,better,—er的基本运用。
(2)提高性教学目标。
c.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灵活说出含比较级的句子。
(3)挑战性教学目标。
(4)学生能够根据比较级推测出最高级的运用规则。在教学目标制定中,相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教师应更注重学生潜在能力的发展。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为每一层次学生制定一个“最近发展区”,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得到发展,有所收获。
1.2运用差异性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与方法。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照顾学生差异的有效途径。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讲某一个知识点,由于学生的差异性,会出现有的学生已经完全掌握,有的学生掌握得不透彻的情况,如果重新讲一遍,就会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如果不兼顾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会造成后进生越来越差的情况。因此,为了兼顾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英语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笔者看过一个案例,英语老师使用同伴竞争的方式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这位老师的班上有一位英语成绩特别差的学生,每次考试,那位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排在学校的后几名,严重拉低整个班级的英语成绩,那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极低,然而这位老师并没有放弃那位成绩差的学生,而是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提高该生的成绩,激发该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该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该生在班级还有几位要好的朋友,都属于不爱学习且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位英语老师突发奇想,让那几位要好的学生进行竞争,当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后,也许是出于新奇,那几位学生都表示愿意配合。由于英语基础都较差,这位老师从基础抓起,每天放学后让他们办公室背诵英语单词,从初一第一单元开始,谁背得最快、最熟练最先过关,谁就能早点回家,不过关的要继续背直到达到标准为止。有的时候在课堂上,这位教师也会让他们去黑板听写单词,看谁正确率最高。这样一来,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快提高,英语成绩也提高了,提高之后,就让他们开始背诵句子、情景对话。
在我国的出口贸易实践中,最常用的贸易术语有FOB、CIF、CFR。选用不同的贸易术语,买卖双方所承担的责任、费用和风险各有不同。究竟使用哪种贸易术语对出口更为有利,并不能一言以蔽之,每个出口企业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外进口商的信誉状况来慎重选择。但是,近些年来在出口贸易中由于使用FOB贸易术语,而使出口企业蒙受损失的案例略有上升的趋势,在此有必要论述一下在出口时使用FOB贸易术语的弊端,以向广大的出口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贸易术语选择得恰当与否,将会对贸易双方当事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为它关系到贸易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一、FOB贸易术语的本质
FOB贸易术语原意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英文为FreeOnBoard(…namedportofshipment),是指在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即完成交货义务。买方从该时起承担有关货物的一切风险及费用。在FOB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各自应承担的主要责任、风险和费用概括如下:
卖方必须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单证;自付费用办理出口许可证及其他有关货物出口手续,缴纳出口税费;并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舶;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和费用。
买方必须支付货款并接受卖方提供的交货凭证;自付费用取得进口许可证并办理进口手续;自费租船订舱并将船名、交货港口及时间,及时地通知卖方;承担在装运港货物越过船舷之后的风险和费用。
FOB贸易术语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距今约有180余年之久。它仅适用于以船舷作为风险分界线的海上运输及内河运输方式。近年来,随着国际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方式已成为国际贸易运输的主流,FOB贸易术语已不适应现代的运输方式。为此国际商会(ICC)反复强调如果当事人不打算将货物越过船舷交付,应使用FCA术语。尽管如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贸易商,仍然执著地使用FOB贸易术语,可见FOB贸易术语在实物界人士心目中根深蒂固的程度。
FOB本质上是在装运港船上实际交货的一种贸易术语,其结汇时间本应该是以交货付款为原则。但在国际贸易中由于买卖双方相距甚远,难于完成在卖方交货的同时买方支付货款的“实际付”操作,更多的是通过运输单据进行“象征付”,即卖方将包括海运提单在内的运输单据通过银行交到买方时,买方相应地对其付款赎单。在实际业务中,FOB贸易术语项下也常常采用这种信用证支付方式。
出口贸易采用FOB贸易术语时,由于买方负责租船订舱,使得卖方不能有效地控制象征货物的运输提单,这便给卖方留下了风险隐患。
二、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风险类型
1.卖方面临市场行情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一单出口业务一经签订,直到履行完毕,不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操作环节,还要受市场行情变化因素的影响。买卖双方如有一方不恪守信誉,就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出口时采用FOB贸易术语,卖方更容易受市场行情的左右。现举一实例说明。
2002年江西T进出口公司向韩国Y公司出口3000匹手工夏布,以每匹FOB深圳28美金价签订,交货期为4月15日之前,付款条件为即期信用证。卖方在4月10日把货物运至深圳的笋岗仓库,等候买方的装船通知。可是临近装运期,买方却迟迟不来装运通知,卖方多次致电催促,但直至信用证装运有效期逾期,买方也无任何反应。据了解由于当时韩国市场行情不好,此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买方便打了退堂鼓。因为夏布是季节性较强的商品,卖方唯恐积压,迫不得已地将货物降价转售他人,使其蒙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租船订舱的装运主动权掌握在买方手中,一旦市场行情有变化,买方就可以种种理由拖迟装运,直至信用证过期,有的甚至反过来逼迫卖方降价出售。当然这种情况纯属买方违约,根据合同可以向买方索赔,但此类买方本身就无信誉可言,即使要向他们索赔,通过友好协商大多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通过国际法律机构来解决。但是,我国一般的贸易公司觉得打索赔官司即费人力又费物力,大部分只好自认倒霉。
2.卖方面临无法结汇风险
采用FOB出口时,由于买方负责签订运输合同,所以往往要求在提单的托运人栏里,注明买方的名头,这种情况如果是在买方付清货款的条件下未尝不可。但如前所述,国际贸易很难实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际交货”方式,只有通过递交代表货物物权的包括海运提单在内的运输单据,完成“象征货”。如果在提单的托运人栏里,注明买方的名头,那么在整个提单中找不到卖方与货物有任何关系。这样的提单一旦签发,卖方的风险之大不言而喻。
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卖方不能接受提单的托运人栏里,注明买方名头的要求。卖方持有此类提单去结汇,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要求在提单的托运人栏里打上自己名头的买方本身不值得信赖,带有这种条款的合同及信用证不能接受。
3.卖方面临欺诈风险
采用FOB出口时,由买方指定的船务公司或其的资信状况良好与否,直接影响着卖方的利益。近年来大量采用FOB出口的合同,买方往往不指定船务公司接货,而是指定境外货代公司在装运港接货。一些境外货代公司在国内设立办事处,不仅不具备实际装运能力,有些甚至根本未经注册。此类货代公司为了赚取费,根本不恪守海上运输法规以及履行承运人的职责,这样就给不法买方以可乘之机。
当卖方将货物交给买方所指定的货代时,货代签发给卖方的运输单据是货代提单(HOUSEB/L),这种货代提单并不具备海运提单“物权凭证”的性质;由于货代公司没有实际运输货物的能力,而为了运输货物,只能再与具有运输能力的船务公司签订实际的运输合同,此时货代所获得的这张单据才是真正的海运提单。按理说,货代应把此提单交给卖方,但是有些货代并不按规则操作。这样,在运输一笔货物时,就会产生两套运输提单。买方委托此类船代,目的就是为了从船代手中套取货物的提单。买方在开立信用证时,又往往增加一些苛刻条款,使得卖方制单时稍有不慎便无法结汇。卖方虽然掌握货代提单,但由于货代提单并不具备海运提单“物权凭证”的性质,这样实际上已经货款两空。事发后,当卖方追究货代责任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因此,以FOB出口时,为防范此类情况的发生,卖方应坚决杜绝接受货代提单,以确保货款的安全回拢。
4.卖方面临货船衔接不顺风险
在出口货物时,船舶经常会受台风等天气状况的影响,而不能如期到港。当买方信用证规定的装运期临近,而买方所指定的船舶又未如期到港时,卖方要承担货物在启运港的仓储费以及在此期间货物灭失损坏的风险,直到货物上船为止。如果船舶能在信用证装运有效期内到达还算万幸,假如船舶逾期到达,那么卖方不仅要与买方磋商修改信用证装期及有效期等事宜,而且还要承担更长一段时间的货物在启运港的仓储费,以及在此期间货物灭失损坏的风险。这样会大大地影响卖方的资金周转,在市场行情不佳时,还有可能造成货物的积压。
在出口贸易中使用FOB贸易术语的弊端,不仅限于上述四种,在此不一一枚举。出口贸易中应尽量避免使用FOB贸易术语。
民办英语学校总体上推动了地方英语基础教育的发展
弱化修饰词使用频率研究结果与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17个弱化修饰词在CJ和EJ两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是具有可比性的。在CJ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弱化修饰词为rather,enough,almost和relatively,其中折中词rather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544次,占17个弱化修饰词出现总频数的36%;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弱化修饰词占出现总频数的70%。在EJ语料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弱化修饰词为rather,relatively,slightly和somewhat,其中近似词almost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118次;折中词rather在每百万词里出现了570次,占17个弱化修饰词出现总频数的36%,四个使用频率最高的弱化修饰词占出现总频数的71%。
通过计算log-likelihood值,可以看出17个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里的使用上存在着显著差异(log-likelihood=1.545E2a,p=0.000<0.05)。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两个语料库中折中词rather和减弱词relatively的使用频数都很高,说明这两个词是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的常用词,而最低程度词barely和scarcely在语料库中的出现频数明显低于其他弱化修饰词,说明了这两个词并不常用于期刊论文写作中。此外本研究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论文写作中过多的使用了折中词e-nough和近似词almost,而少用了减弱词slightly;英语本族语学生在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减弱词somewhat的频数相当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两倍。笔者随后通过log-likelihood值的计算来对比每个弱化修饰词在语料库里的出现频率,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使用上显著性高于英语本族语学生;而在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的使用上显著性低于英语本族语学生。以almost一词为例,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论文写作中使用almost的频数为168次,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学生的使用频数,其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母语迁移的影响,梁茂成(2005)的研究中也发现由于almost一词的中英文用法一致,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容易过多使用它,他同时还指出另一个中国英语学习者超用almost的原因在于这个词是在英语课堂里最早被教与学的,因此中国英语学习者习惯于在他们的写作中使用这个词。
弱化修饰词搭配研究结果与分析在研究了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里的出现频数之后,笔者选择了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八个弱化修饰词almost,enough,alittle,hardly,virtually,slightly,relatively,somewhat进行搭配研究。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CJ语料库里出现了80种搭配,而在EJ语料库里出现的搭配只有63种,也就是说在CJ语料库里的搭配词比EJ语料库里多出了27%,由此可见,英语本族语学生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多的使用了弱化修饰词搭配。通过分别对比每个弱化修饰词在两个语料库的搭配情况可以看到,almost一词倾向与表示整体性概念的词语搭配,如exclusively;本族语学生在学术写作中经常使用“virtually+identical”这个搭配,而这一特点并没有在中国期刊论文库中找到;英语本族语学生与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期刊写作中都经常使用enough搭配,这表明了enough搭配在学术写作中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词语结构;同时研究结果还显示alittle常与表示否定的词语搭配,如unhappy,shy,uncomfortable;中国英语学习者倾向于用slightly修饰比较级的形容词和表示肯定意义的词语,如superior,smaller,lower,high-er,larger,better,different;在CJ语料库中大多数与relatively搭配的词是描述性的形容词与副词,如low,weak,short,easy,high等,这一点同EJ语料库中的情况相同;此外在CJ语料库中somewhat的搭配词没有显示出相应的语义特点(见表2)。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英语本族语学生的期刊论文写作中对于弱化修饰词的使用是有固定的语义和语法特点的,而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一些弱化修饰词搭配的特点掌握和运用的很好,但在学术写作中还是会超用或少用一些搭配,英语本族语学生在学术写作中通常会直接选用一些简单但合适的形容词,而中国英语学习者用一些弱化修饰词来修饰形容词、副词以掩盖自己的词汇缺乏,另一个中国学习者超用一些弱化修饰词的原因则是他们受到母语的影响或者不能准确的理解某些弱化修饰词的语义域。
较好地运用弱化修饰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调节语句中的词语表达程度。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弱化修饰词fairly,slightly,hardly,merely的教学,指导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学术写作中正确的使用rather,enough,almost,relatively。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弱化修饰词搭配的使用是相当有必要的,这样会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地道地用英语进行表达。中国英语学习者也应当在英语课堂内外增加自己的语言输入,减少在母语环境下,母语对英语表达的影响。
作者:程钰琼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实质上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纲,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税、实行环境构想制度,以及保证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另一类是非政府引导型的绿色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主要包括环境进口附加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准、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是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由于西方国家的公众和政治家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服务于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武器,而且成为在国际贸易谈判中讨价还价的筹码。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理过程。绿色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1.绿色关税制度
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
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或环境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
发达国家制定的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
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环境保护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
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实施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由于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环保的标准和认识往往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运用绿色保护来实施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和歧视行为,使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世界市场之外。我国处在发展阶段,绿色保护对我国产品出口已经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有:(1)缩小出口产品市场范围;(2)增加出口产品成本;(3)引发出口贸易摩擦;(4)高污染产业的转移。
三、应对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幌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因其发展较早在环境方面的标准和措施远远超越了发展中国家。所谓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形成了歧视性,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出口贸易。1.正确认识绿色贸易壁垒
要对绿色贸易壁垒有一个客观认识。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着有利于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一面,也有阻碍国际贸易发展一面。以保护环境为目的而采取的绿色壁垒措施,一方面限制甚至禁止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产品的国际贸易与投资。另一方面也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使这些产业成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新的增长点,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要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绿色产品和技术走出国门,离不开财政金融部门的扶植。财政部门应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的鼓励政策,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应在信贷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3.实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出口不仅要追求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劳动条件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4.发展环保产业,推行绿色管理
以环保产业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政府应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环保产业培育作为提升出口产业结构的重点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设立绿色银行和绿色产业基金,为环保产品的开发与出口提供专项贷款和信贷担保基金。
对我国的出口企业而言,应积极推行绿色管理。绿色管理是指将环境保护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这一思想可概括为“5R”原则,即研究(Research),将环保纳入企业的决策要素中,重视研究企业的环境对策;消减(Reduce),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再开发(Reuse),变传统产品为环保产品,积极采取环保标志;循环(Recycle),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保护(Rescue),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洁活动,对员工和公众进行环保宣传,树立环保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海闻.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N].经济研究,2004,(7).
[2]郭芳.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J].晋阳学刊,2002,(6).
[3]王继祖.近年西方新贸易理论浅探[J].南开经济研究,2003,(5).
[4]李湘等.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上海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5]黄立新.绿色壁垒及我国的应对策略[J].外向经济,2000,(1).
习语是指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是一种受文化影响而形成的语言形式,经过千锤百炼,言简意赅,意象鲜明生动,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一、汉、英习语语义的不对应性
由于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观念体系差别很大,汉、英习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不同,而读者由于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对习语产生的联想意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样就形成了汉、英习语语义上的不对应性或不完全对应性。
1.汉、英习语指称意义的不对应性
中西文化差异可以导致两种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指称意义:译语文化中不存在原语中的指称对象;译语文化中的可比对象与原语中的指称对象有明显的不同。
例如,汉语中的“阿Q精神”和英语中的“Shylock'''',分别来自鲁迅的《阿Q正传》及莎士比亚的MerchantofVen-ice(《威尼斯商人》)。阿Q是“精神胜利法”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自我安慰,说自己是“胜利者”;而“Shy_lock''''坝纽是个极度吝音的高利贷者。这两个人物在各自文化中家喻户晓,因此人们赋予了这两个词以指称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但是对于其他民族的人们来说,这种指称意义并不存在。
再如,莎士比亚将情人比作夏日:"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fsday"。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不可理解的,因为与中国的夏日相连的是酷热和骄阳,怎可以用来与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相比。实际上,英国的夏日不同于中国的夏日,它是温和、惬意的。这是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深处内陆,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英国是四面环海的岛国,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就形成了对夏日的不同理解。
2.汉、英习语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
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汉英习语联想意义的不对应性体现在三方面:具有联想意义的指称对象不为另一文化所熟悉;两文化具有相同的指称意义,但一个有联想意义,一个却没有联想意义;两文化具有相同的指称意义,但联想意义不同。
例如,汉语有体现中国传统思想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和“多子多福”等习语,这源于中国的宗族观念、家庭观念非常强烈。对于以个人为中心,家庭观念比较淡漠的西方人来说,这是很难理解的。
再如,“这里没有什么油水了”这个习语,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导致中国人好油,中国人烹饪的大部分菜肴中离不开油,因此油就有了“值得一取的东西”的内涵意义。而对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人们认为油可以使人发胖,因此他们的饮食以清淡为主。对于他们来说,无论如何也无法将油与“值得一取的东西”联系起来。
在英语中有“aswiseasanowl"这一习语,可见猫头鹰在英语民族中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国文化中,猫头鹰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认为猫头鹰会带来厄运。这种语义的不对应主要是由于观念体系的差异造成的。
二、习语翻译的错误类型
习语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是语言的核心与精华。习语翻译实际上是如何在译人语中处理由译出语的习语表现出的各种不同的文化特征的问题。中西文化的差异导致对习语理解上的障碍,以致出现三种翻译错误,产生语义非等值:文化信息错译、文化信息欠额和文化信息超额。
文化信息错译即错误地传达了习语的文化信息,是译文读者对文化内涵习语产生错误的联想意义。例如,有人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译为“Ofthethirty-sixstrate-gies,thebestistoquit"。如果了解该习语的历史文化背景,就可以知道这种译文是错误的。“走为上策”是计策的名字,是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说的是处在劣势的时候,“走”是上策,并不是说“走”是三十六计中最好的或最高明的一计。正确的译文应该是"Thebestthingtodonowistoquit",
文化信息欠额是指译文没有揭示出原语符号所提供的文化信息。例如,“布衣蔬菜”在中国标志着生活俭朴。但在英美国家,蔬菜并非穷人专用,而是西方医生给饮食过量的百万富翁开的药方。因此,将其译为“wearcottonclothesandeatvegetablefood”不能体现出原文所含的文化信息,容易使译文读者对译文产生错误的联想意义,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汉英辞典》(CED)译为“coarseclothesandsimplefare"。
文化信息超额则指译文提供了原文所不具有的文化信息。例如英国翻译家DavidHawkes在翻译《红楼梦》中刘姥姥说的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时,将其译为“Manpro-poses,Goddisposes",尽管译语流畅,符合英语行文习惯,然而超出了原语“成事在天”的“天”一词的文化内涵。刘姥姥是中国人,在Hawkes的笔下却成了基督教徒,显然与原文不符,应该将“God”换成“Heaven",这样,既符合刘姥姥的身份,英语国家的读者也看得懂。(朱耀先,1997:4)
三、跨越习语翻译障碍的途径
1、直译
直译是指按原来的意义和结构直接把原语的词句转换成译语的词句。(周流溪,1995;632)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不同译本中.杨宪益及其夫人所译的译文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质。如“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先生将其译为“Truly,`Stormsgatherwithoutwarninginnature.andbadluckbefallsmenovernight"'''',充分保留了源语文化因素,保持了原文想象生动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汉语中也不乏外语直接译人的习语,如,"mldway''''''''(冷战),"Timeismoney"(时间就是金钱),"astickandcarrotpolicy"美国的大棒加胡萝卜政策),"AllroadsleadtoRome"(条条大陆通罗马)。直译可以传播源语文化,并丰富目的语的表达方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直译时不能生搬硬套,应该做到以不引起目的语读者误读误解为前提。
2、意译
意译即着眼于传达原文意义的翻译。(周流溪,1995)劳陇先生认为,翻译就是意译;维奈和达见尔内提倡的“间接翻译”也即意译。如,“走狗,,可译为“anevilfollower"。又如,克林顿在访华的演说辞中曾巧妙地引用了中国的成语“实事求是":seekingtruthfromfacts。翻译,无论是汉译外,还是外译汉,需要意译时,我们必须根据源语民族的文化传统、心理积淀来理解、把握,不能按照自己母语的惯性思维进行类推,否则便会造成误解,导致翻译中出现败笔。
3、直译加注
直译加注的方法在论及翻译方法的专著中很少提及,或未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列举出来。但是笔者认为,为使文化色彩浓厚的习语由源语进人译人语,并保持音、形、义、美的和谐统一,直译加注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佳方法。如,"Oheart,losenotthynature;letnitever.ThesoulofNeroenterthisfirmbosom.”(Shakespeare:Ham-let)心啊!不要失去你的天性之情,永远不要让尼禄的灵魂潜人我这坚定的胸怀。(朱生豪译《哈姆莱特》)
“尼禄”是谁?为什么Shakspeare在此用这个词?为了使目的语读者能了解西方的文化,译者在译文中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义的同时,用脚注的形式对其加以诊释,即“尼禄,曾谋杀其母”。这一注解诊释了该典故的由来,目的语读者通过此典故的提示,便可以理解Hamlet既恨其母负情负义,却又不愿轼之的矛盾心理。
汉译英的典型例子如:
“难道这也是个痴’(头:又像擎儿来葬花不成?”因又笑道,“若真葬花,可谓‘东施效擎’了……”(《红楼梦》第30回)"CanthisbeanotherabsurdmaidcometoburyflowerslikeTaiyu?"hewonderedinsomeamusement."Ifso,shesTungShihimitatingHisShih""…”HisSihwasafamousbeautyintheancientKingdomofYueh.TungShihwasanuglygirlwhotriedtoimitateherway,(ADreamofRedMansions,1994)(杨宪益译)
2记忆规律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词汇学习的主动性
首先要有长远的记忆目标和意图。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黄金阶段,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词汇的累积是成段表达的基础和条件。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引导学生制定合适的记忆目标和计划,以促使其英语能力得到长足的提高。其次,记忆的时间意图应准确和明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已开始学习英语,但因英语属于表音文字,与汉语的表意文字体系相差甚远,许多学生深受遗忘困扰,很难将教材中出现的词汇进行识记。长此以往,生词越积越多,以至于许多学生开始主动放弃英语学习,并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英语。但心理学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人的记忆能力都处于中等水平,能进行基本的学习生活活动。所以学生要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层级对英语词汇进行归纳,将记忆的重点放在需要短时记忆的词汇上。最后要培养学生直接和间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点。例如许多女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具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能短时间记住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且能通过课外阅读增加其他词汇。另外,教师还要通过鼓励、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之爱学习、会学习。
(2)音意结合
意义记忆的材料保持时间长,利用提取快,受干扰少。在学习中,要以意义记忆为主,机械记忆为辅,发挥两种记忆各自的长处,从而提高整个记忆的效果。首先,有效利用前缀与后缀词素。如面对“unlike、unhappy、unlock、unmarried、unnatural”“impossible、impolite、immoral”等词时,可有效利用“un-”“im-”前缀,从而快速记忆同类词汇;面对“useful、awful、careful”“careless、hopeless、workless”等词时,可有效利用“-ful”、“-less”等后缀,从而轻松记忆。英语词汇量巨大,逐一记忆无异于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词缀进行归纳记忆。其次,有效利用同根词。积累大量词汇的目的是成段表达,而英语的时态变化都依赖于不同的词性。所以在词汇记忆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由一个词扩展到多个词。以“use”为例,我们可以联系“useful、useless、usedto、user、usefully”,这几个词虽然拼写不尽相同,但都含有词根“use”。所以当学生学习某一词时,可引导其联想该词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短语等形式,从而扩大词汇量。最后,有效拆分合成词。有时,一个单词中往往含有多个独立的单词。如掌握了这一规律,学生可有效拆分单词,从而理解单词大意。例如class+room=classroom、world+wide=worldwide、police+man=policeman。这样,学生就能在英语单词的拼写中做到游刃有余。
(3)对单词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单词的理解
为了解记忆的材料,需要对材料进行分析,把它的逻辑标示出来,然后进行概括并正确叙述出来。精加工的材料组织得好,提取的线索多,利用也更容易。首先,合理归纳同义词。每种语言的同义词都相当丰富。一定程度上,同义词的数量决定了学习者的词汇拥有量。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不断联想到相同或相近的词。例如记忆“nice”这一单词时,可联想起“good、kind、fine”等一系列同义词。其次,合理归纳反义词。例如,教师在讲解“big”这一单词时,学生要积极参与记忆,并能正确拼读、书写、理解单词。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要由“big”联想到其反义词“small、tiny”。这种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还便于教师进行单词讲解。再次,合理利用归类法则。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并逐渐接近成人。教师可让学生对各名词进行合理分类,如动物类、植物类、生物类、水果食品类、运动类、职业类等。经过归类,学生的词汇量将得到极大丰富。最后,对容易混淆的单词进行比较。一方面,找出在拼写上相似的单词,区分其意义。例如window与widow、hour与our、fake与flake。另一方面,尽管学生记忆力强,能记住大量的生词,但却并不能正确运用这些生词,无法学以致用,这源于学生在单词的意义上出现了混淆。例如right与correct,in、on与at。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对材料的组块化实际上就是把若干的组块组合成数量更少、体积更大的组块的心智操作,它能使输入信息有效地进入长时记忆。常见的组织加工方式是类别群集,把一系列项目按一定的类别来记忆。按照短时记忆的规律,人在记忆的过程中既不能囫囵吞枣,一次性记住所有的内容,也不能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进行逐一记忆,应将材料分成5~9份。所以教师在讲解生词时,要启发学生,使之一次性记忆多个单词。例如面对“clothes/line/whose/blouse/dress/shirt/trousers/skirt/dark”,教师可按“whose/clothes/dress/line/dark/blouse/skirt/shirt/trousers”顺序引导学生巧妙记忆,使学生将这些单词联想成一句话“谁的衣服有深色线条/属于女衬衫、女裙子/属于男式衬衫和裤子”,经过整合,原本零散、毫无规律的单词间有了紧密的联系,学生的记忆效果也必将提高。
(5)多种感官参与,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对中国学生而言,英语是其第二语言。真正使用这种语言需要经过学习与习得这两种方式。学习是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获取英语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习得是学生在目的语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为快速了解英语表达及其文化,我们要在记忆的过程中手、脑、耳、眼并用,从而全面掌握英语知识与文化。如看到“eat”这个单词,学生要将其正确拼读出来、写出来,且放到句子中辨别出来,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头脑中要展现出一幅画面:“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方人端坐在餐桌前左手拿刀,右手拿叉,正吃着披萨、培根……”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力自古就有。作为拥有人口数量位于世界第一的中国,语言的传播和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文化影响语言,语一言反映文化。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也是不可分的。语言学习在文化学习中进行。没有语言作为正规非正规的学习手段,就决不可能学到任何文化。任何人习得一种语言的同时,也该学习该语言的文化,因为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承载形式,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该民族的语言。所以我们说,学习英语就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式英语最早产生是在文化传输的输入中产生的,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西方文化知识引起的。绝大多数的中国学生都是在汉语言文化这个环境下学习英语,中西方文化差异就成为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学生在说英语或在写英语作文的时候所犯的语言错误有不少其实是“文化错误”。所谓“文化错误”,是指学习者所使用的目的语不为口的语国家的人们所理解或接受。以两个最为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这种情况。
首先是打招呼。用英语打招呼最常用的的是用“hello","goodmorning","howareyou”等用语,随便的一点可以用“Hi"。但是很多外国友人或者外籍教师都发现中国学生不太习惯使用这些打招呼的方式。当那些学生在校园里碰到的时候,更多的是会lb]诸如:"Haveyoueaten?,,或者“Whereareyougoingto?”一类的问题。这些问题让人很尴尬,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事实上这些就是中国式英语的表现,中国人见面了,都会用这样的问候语来互相打招呼。中国人无视国外保护隐私的习惯,也把这种打招呼的方法用到交流中,势必会造成误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在面对别人的赞扬的反应。当英语国家的人们听到自己的赞扬的时候,多数是回答“thankyou"。但中国人听到赞扬的时候,如果回答谢谢,别人多会认为这个人不怎么谦虚,甚至觉得太自夸了,所以中国人一定会对别人的赞扬表现为自谦或者自我否定。如果不知道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就来了。很多学生在听到别人的赞扬的时候,肯定就会说,"No,Iamnotgoodasyousay.”等等,初到中国的不了解文化的外教也会觉得不知所云。
因此,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导致的中国式英语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一方面说明了在外来语的学习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还相当欠缺。用汉语思维来进行英语交流时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英语老师在讲解英语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时候很熟练,但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时候,就会出现文化知识不够丰富,语用能力随之较弱的情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尊重和接纳他国文化就成为交往中不可回避的内容。
在英语学习中,教师应强调英美文化的导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该逐步积累,意识到学习语言不应该只学习语法句法,更重要的是了解不同的文化,用所学语言传承文化和表达文化,让文化融解于语言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学开设《英美文化》等课程,对学生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更有效的使用语言。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日益与世界接轨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与中国人的接触中开始慢慢的接触中国式英语,并且认可中国式英语的语法规则和意义的表达。
语言习得的完成,是某种思维方式形成的标志。德国语言学家,哲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不仅有表达功能,而且还有认知功能,是“一个民族进行思维和感知的工具”,每一种语言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因此当中国式英语在表达中国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时候,不可避免的由操汉语的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影响,在英语中夹带中国特点,这也是中国式英语的一种特别的表现形式。
要使英语和中国特有的社会和文化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国环境有的东西要想单纯通过语言让对这一环境一无所知得人了解,往往还是要费一番周折,人们只有通过语言表层,了解其深层的社会文化内涵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沟通和相互了解。这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在的社会文化介绍并传播的一个有效途径。
从词汇角度出发,中国式英语这时是一种输出性语台,但不可避免的将文化渗透其中,是英语带上明显的中国特色。诸如气功,地方戏曲,传统习俗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许多名称或术语,很多是通过音译在英语中使用。事实上,很多的汉语借词早已进入英语辞典中,如:wushu,kungfu,quyi,erhu,yamenmahjong等等。
我国还有丰富的成语,谚语,典故和警句等,怎么样将它们翻译成英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比如如果硬将"papertiger"翻译为“scarecrow"就失去了“纸老虎”这一词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底蕴。这种情况很多,汉语在外来语的吸入中也注意到了。比如“特洛伊木马”,“潘多拉盒子”,“鳄鱼眼泪”之类的。这样的互相渗透,不仅是思想的交流,也是语言的交流。
中式英语比较成熟,直接了当地说事,不拖泥带水,早就得到国际承认,最著名的当属longtimenosee。英国作家萧伯纳当年曾说过,中国的洋注洪英语nocan(不能)比正宗英语unable(不能)要清晰明了,值得仿效。类似的例子还有“你问我,我问谁”=Youaskme,measkwho?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大学教育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面临着离开家长单独生活的考验、考试和考研的压力以及就业、交友、经济等方面的各种应激源的刺激,使得这个群体常常因为心理应激反应而产生诸多的身心健康问题。过度的心理应激给许多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压力、紧张、焦虑,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有许多研究,得出的结论都认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方面研究的比较少,而且不全面。而选取福州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考虑到福州大学城大学生的特殊环境状况。由于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可能引起的心理应激源也会不尽相同。对福州大学城大学生进行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的相关性研究,能够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大学城地区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以及体育锻炼情况。了解大学生心理应激与体育锻炼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相关。体育锻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
2.对象和方法
2.1对象
在福州大学城师大校区抽取文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低年级高年级男女学生共16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低年级81人,高年级79人,男生75人,女生85人。问卷发放180份,回收175份,问卷回收率为97.22%,剔除无效问卷之后,有效问卷为160份,问卷有效率为91.42%。
2.2方法
2.2.1采用“大学生应激事件评定量表”
大学生应激事件采用“大学生应激事件评定量表”该量表共60道题目,分四个因子,包括学习、社交、家庭、发展。根据事件量表的计分采用主客观两种评分方法,分为事件有没有发生、心理影响程度、影响持续时间三个方面。心理影响程度分为无影响、轻度、中度、重度、极重五个等级。分别计分为01234分,而持续时间分为三个月内、三个月到半年、半年以上分别记分为123某事件的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得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得分。评分中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与重测信度是衡量量表的重要指标,本量表α系数为0.86说明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结果与调查期限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调查期限越短,重测结果也越一致。国外的一些著名量表12周内的重测信度多在0.80左右,信度较高。从国外资料来看,使用scl-90指数作效标对多种量表做了准则关联效度研究,得到相关在0.34~0.54之间。效度已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2.2.2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一3)”
大学生体育锻炼情况,采用梁德清等人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一3)”_3进行评定,本量表主要调查被试者上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从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心率3个方面来考察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心率,每个方面各分为5个等级,时间从l~5等级分别记0~4分,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记1~5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运动量评定标准:≤19分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分大运动量,pars一3的重测信度为0.82。
2.2.3施测与数据处理
以宿舍为单位集体施测,当场填写、当场回收问卷。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
3.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以及运动量的比较情况
表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分与运动量均分(m±sd)
性别n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运动量
m±sdm±sdm±sdm±sdm±sd
男7513.93±.10.8023.33±15.235.36±5.2512.13±7.0536.48±23.6女8520.41±.13.3332.71±18.139.94±9.8115.41±9.6614.52±12.19
[注]p%26lt;0.05,p%26lt;0.01
3.1.1
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情况统计显示(见表1):从男、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应激4个因子均分比较来看,除了男生的发展因子均分低于女生,且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外(p%26lt;0.05);男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因子均分均远低于女生,与女生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1.2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大学生运动量均值的比较情况:显示,男大学生的运动量均值明显普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遍高于女大学生,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以及运动量比较情况
表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分与运动量均分(m±sd)
年级n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运动量
m±sdm±sdm±sdm±sdm±sd
低年级8123.81±12.4434.39±19.169.44±9.4116.08±9.3322.71±19.95
高年级7910.77±8.8122.08±12.856.10±6.6411.60±7.3326.97±22.74
[注]p%26lt;0.05,p%26lt;0.01
3.2.1
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情况显示(见表2):从低年级、高年级大学生生事件应激4个因子均分比较来看,低年级发展因子以及家庭因子均分高于高年级,并有显著差异(p%26lt;0.05):而低年级学习和生活社交因子均分远高于高年级,并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p%26lt;0.01)。
3.2.2
从表2可以看出低年级、高年级大学生运动量均值的比较情况:显示,低年级大学生的运动量均值稍微低于高年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
3.3不同运动量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比较分析
表3不同运动量的男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状况(m±sd)
运动量大中小
(n)(14)(40)(21)
m±sdm±sdm±sd
学习9.66±8.7613.95±7.7320.28±17.15
生活社交16.33±10.6522.02±8.7537.57±24.78
家庭4.95±4.405.40±5.735.85±5.33
发展10.28±6.1211.67±6.6116.21±8.35
注:大小运动量间比较:%26lt;0.05;大、小与中运动量间比较
p%26lt;0.05.p%26lt;0.01
3.3.1
从以上表3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均分状况,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值之间普遍存在显著差异。以中等运动量男大学生应激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男大学生的大、中、小运动量之间的心理应激均分,除了家庭因子均分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均分之间均达到显著性差异(p%26lt;0.05);而且不同运动量男大学生的生活社交均分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表4不同运动量的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状况(m±sd)
运动量大中小
(n)(14)(29)(42)
m±sdm±sdm±sd
学习7.00±4.6514.68±8.3228.83±12.35
生活社交14.42±5.5427.79±15.2242.21±16.80
家庭3.19±3.194.93±3.5115.45±11.13
发展8.35±3.6711.96±6.5820.14±10.45
注:大小运动量问比较:p%26lt;0.05;大、小与中运动量间比较
p%26lt;0.05.p%26lt;0.01
3.3.2
从以上表4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运动量女大学生的心理应激均分状况,不同运动量女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均值之间普遍存在显著差异。以中等运动量女大学生应激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大、中、小运动量之间的心理应激均分中,除了中运动量与大运动量之间的家庭与发展因子均分间呈显著性差异外(p%26lt;0.05),其他因子均分之间均达到非常显著性差异(p%26lt;0.01)。
3.4.大学生的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情况
表5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分析(m±sd)
性别(运动量)学习生活社交家庭发展总应激值
m±sdm±sdm±sdm±sdm±sd
男-0.328-0.451-0.059-0.27-0.463
女-0.648-0.576-0.516-0.491-0.689
[注]p%26lt;0.05,p%26lt;0.01;运动量指标是指大、中、小运动量的总平均值
3.4.1
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与生活事件的心理应激相关情况。对于男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家庭因子与运动量指标呈不显著负相关外;其中,发展因子与运动量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5);而学习、生活社交以及总应激值与运动量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1)。
3.4.2
对于女大学生运动量指标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运动量指标与各心理应激因子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26lt;0.01)。
4.讨论
4.1不同性别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比较情况
女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普遍高于男大学生。这一结果说明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要比男大学生承受更大的来自学习、生活社交、家庭以及发展等方面的压力。这一结果在其它相关研究中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印证。
4.2不同年级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以及运动量比较情况
无论是低年级男生还是女生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要普遍高于高年级男女生。这主要是由于大学新生在入学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所要面临的一系列新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而导致。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环境的心理适应方面。它包括面对新的学校、同学以及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而得不到及时调整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包括由于新生的人际交往对象的改变以及交往中方法的不当引起的人际交往心理问题。以及由于学习任务、发展任务、竞争对象的改变所引起的心理落差。同时,远离家人也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的提高。而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适应能力和自身调节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主要心理应激源来自于就业和发展方面。而运动量在两个年级的比较上并没有很显著差异,低年级学生运动量水平稍低于高年级学生。
4.3不同性别大学生运动量的比较
男大学生的运动量普遍远高于女大学生。而且差异非常显著。这主要由于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从生理角度说,一方面,女生的发育时间要普遍早于男生,当女生发育基本成熟,运动量也随之下降时,男大学生却处于发育的末期,各种新陈代谢还在继续。而大量的体育锻炼促进了新陈代谢的更好进行;另外,由于男女生理结构方面的差异,导致在运动能力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女生运动能力要明显低于男生。导致在运动强度、频率方面弱于男生。二、传统的观念影响所致,受传统观念影响,人们认为很多体育项目只适合男性参与。例如对抗较激烈的足球、篮球等项目,女生只适合参与跳绳、羽毛球等强度较低而又不会破坏形象的体育项目。三、从体育锻炼动机方面分析,男生更倾向于通过体育锻炼来丰富大学生活、结交朋友、锻炼身体。而女生体育锻炼的动机较为单一,表现在减肥、业余爱好等方面。
4.4从不同运动量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比较分析
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不同等级运动量水平的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一般表现为运动量越大,心理应激水平越低,具体表现为大、中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比较低,小运动量的学生应激水平较高,这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产生不同程度影响提高了有利的证据。虽然影响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因素很多。但本次研究足以证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是有影响的,而且是积极影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理应激水平。
4.5大学生的运动量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的相关情况
无论是男大学生还是女大学生,其运动量水平与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越高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应激水越平低,相反越低运动量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应激越高。所以说不同程度的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应激有积极的干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同时它可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和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功能。这些功能都能够间接减少和预防由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心理应激事件的发生。二、适当的运动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情绪和降低压力,从而降低心理应激水平。适当运动量不仅可以让人感觉心情愉悦,降低紧张和不安;同时在运动的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宣泄和释放的过程。从而对于降低心理应激水平有积极作用。三、体育活动可以改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适应。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特别是集体运动项目,不仅可以克服孤僻,暂时忘记烦恼。而且还可以在活动中广交朋友,增进交往,提高交际能力。从而提高由生活社交带来的各种心理应激的干预能力。四、体育锻炼能够提高自我效能、增强自信。当在运动中成功地完成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之后,就会无形中产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
5.结论
高校大学生大都处于青年中期,这个时期是人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高峰期。其身体发育已经基本完成,但心理发展正在高速走向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与此同时,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社会责任、成就动机都比其它同龄人要高,而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进一步增加了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首先,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身体发育基本完成,身高、体重、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第二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引起了青年期学生对自己身体形态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也非常注重别人对自己体型的看法,当对自己的身体形态不是很满意,别人的评价也偏低时,这时候自尊心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来自这方面的心理应激水平也会相应提高(注:女性在这方面的表现会更突出)。其次,就心理发展而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智力、记忆、思维、情绪情感等各方面都已经成熟,但又没达到完全成熟。这主要表现在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矛盾方面。例如,心理特点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大学生心理发展已经接近成熟,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很多积极的特点,如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等等。而由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特点,又会表现出情感难以控制,自我意识、自尊心过强,情绪情感不稳定等消极特点。另外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也比较突出。这些消极的心理特点是大学生心理应激水平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再次,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已不是以往的天之骄子,但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确在提高。面对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大学生只有不断充实自己、适应社会才有可能更好地生存。其心理应激水平也会高于同龄人。
面对高校大学生的特殊心理特点以及应激源,国内外许多学者、专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解决方案。而本次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应激的影响,结果证明体育锻炼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应激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但并不是任何体育锻炼都能够起到作用,只有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才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切实可行的体育锻炼方案。健康行为学家认为:“以增强体质和健康为目的的体育活动是健康相关行为,是有利于健康的、外显的、基本的促进健康行为”。而对于运动量来说,中等运动量水平对促进心理应激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另外还需考虑兴趣、频率、持续时间等因素。但总的来说,体育锻炼只是提高心理应激干预的可能方法之一。仅仅依靠体育锻炼是不能完全解决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而其干预效果也是不稳定的。应该把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手段相结合。以期望得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剑平、朱浩亮等。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教育评论,,(04):31-32。
【2】王冰梅。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济南职业学院学报,,(8):93-94。
【3】林文瑞。大学生心理应激的应付策略研究。闽江学院学报,,25(1):138-139。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83-85。
【5】梁宝勇、郝志红。中国大学生心理应激量表的编制。心理与行为研究,,3(2):81-87。
【6】杨天庆。体育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9(6):106-107。
【7】杨金声,赵宏伟,王俐玻等。大学生心理性应激源变化趋向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5(9):853-854。
【8】汤晓玲。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的分析及应对方式。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l8(3):42。
【9】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
【10】饶永辉。论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6):617-618。
【11】马申,王白山,隋光远。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干预效果。中国健康教育,,21(3):189-190。
【12】邱远。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7(12):1640.
一、学习主体——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培养
学生的主体意识,概括的说,就是认识的能动性、实践的创造性和与“有意义的他者”良好的合作品格。这种主体意识的确立,是以主体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为前提的。对于教师来说,尊重学生,有必要重新理解“把人当做人”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的后一个“人”字有两种含义:一是实存的人的当下的状态,二是其应有的价值状态。把人当做人来尊重,对学生实存的当下状态,从“人人平等”的层面理应保持相互尊重,但学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机构,还需有从“应该是”的价值层面上的更高境界的尊重。正是这后一种尊重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尊重;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培养,就是立足这种尊重基础上的。任何卓有成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都有赖于师生两个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的培养,要求师生彼此互为“有益的他者”。如果说,学生是和有益的他者的对话,才得以进入自己的文化世界中,那么,师生间的平等、真诚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话,在加强学习主体的主体意识的培养中的作用就不能低估。
二、要正确理解基础与主导的关系
强调语文阅读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必要的,这是长期教学实践正反经验给我们的重要启示。这两“性”统一的形态应该是多样的,他应适具体文本的特征而有所不同,不能用一种模式来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侧重于工具性,强调“本色语文教学”和阅读的“本位思想”;有的侧重于人文性,凸显文本所表现的人文精神,要求学生认真体验健康的人文情怀。应该说,这些老师的实践都是有意义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搞清的,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接受语文学科属性的规定。具有人文性的学科,不只是语文,历史课、政治课同样具有人文性。这就说明,不同学科的人文性应通过各自的学科特点来体现,不能将人文性游离开学科特点加以抽象化。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如果不紧密的结合语文的词语、文本、写作特征等等具有工具色彩的扎实教学,就很可能出现“空”、“偏”“远”、“杂”的现象。有的教师提出了“品词”、“品句”、“品读”讲究阅读的“感悟”、“积累”、“运用”,这是值得大家认真思考的。
我们能否这样认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是其基础,它具有本体意义,没有这个基础,语文教学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不能称其为语文教学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主导价值取向,它的基本指向是用文本所提供的健康的人文精神,持之以恒地健全学生的文化人格。失去主导价值取向,语文教学就不可能较好的完成自身的任务。
三、要重视教学环节的构想
当下我们的教学都比较重视教学环节的优化,对一堂课的环节构想非常细致严谨,这应该给与肯定。构型教学环节有两点至得注意:一是对课本要做整体性的教学构想。课本到手,必须对课本做整体性的、富于创意的熟悉,以便把握课本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性要求;这既是为以后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环节的构想作必要准备,又是对一个学期里的语文阅读教学作有计划的安排。二是在诸多的环节构想中,要以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或人格结构为出发点。不同类型的精当作业,有利于学生将其所学、所思予以内化。上手操作最能调动学生的内部积极性,这是知识得以内化重要途径。内化的前提是作业能有力的调动学生的既得知识,能激发学生对新领域的探究兴趣,能与学生的情感愿望相关。作为一种过程的内化,要有良好的教学境遇。这种境遇的形成,有赖于:①鼓励具有创意的各类学生作业;②师生言行一致的道德风尚;③积极进取的群体心愿;④师生互助的学习习惯。当然,这样的教学境遇不能只靠语文教学来构建,但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特色,却决定了它在建设这种良好的教学境遇中有找不容置疑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