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艺术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学校情景式教学。
积极发展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改进职校美术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设备质量,组织多种形式且与艺术素养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定期做好教学后期的总结和检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2.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研究型、兴趣型、综合型等多种形态的艺术教学体系,将传统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培训等课外的柔性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中能够达到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素养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有关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美学》、《艺术考察》等。并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掘出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
二、综合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促进职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美术知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考虑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及美术课堂所具备的特点。现阶段,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极具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高的新型人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现当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之一。所以,积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是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将美术教育作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科学的综合,逐渐形成以美术教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美术,将美术教学的特征、美术表现出来的相异性、美术发展的规律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同的学科资源有联系的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创作的。这就有机的结合了数学和美术两种学科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美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首先,理论知识丰富美术修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基础。在职校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对美术的学习和艺术熏陶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开传统教学模式,泛泛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亮点和艺术魅力,并将其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发展、学习我国和外国的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了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美术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为培养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同美联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绘画方式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通过自己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也在不断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课堂外培养艺术素养。美术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活动中去,去观看画展、参加美术比赛、拜访一些名家倾听绘画心得,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在编制与设计上的针对性
1.选择适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容我国的美术教育大约集中在童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这三个阶段。我国的初中生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称为少年期。这个时期他们对各种颜色比较敏感,分析与综合能力,探究新奇事物的主动性,对抽象材料的使用能力都有所加强。记忆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从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发展,记忆中情绪来体验材料的兴趣也增强。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渐发展,这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也变得空前的广阔。但在很大程度上,具体形象思维仍起到重要作用。在南通葫芦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校本课程中,本着以采风为基础,带领学生们去参观传承人的种植,采用雕刻彩绘和镶嵌,并巧妙利用松针,草,羽毛,植物纤维,藤蔓,树叶等材料与葫芦本身结合,分析和比较各个地区的葫芦艺术特点。
2.选择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内容通常初中美术开设的教材,看重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美术创作与应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艺术作品不仅局限于形式美法则,还在于技术美及艺术功能性。现在的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创造性,不仅在于加强教学中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教育内容,还在于课程安排的教学内容。因此,南通葫芦艺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在这方面的内容给予加强。
3.选择能够拓展文化视野的内容南通葫芦艺术的开发和利用将进一步挖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由学生运用现代的形式和题材进行创作。时代的不同因而孩子们的思想也有所不同,运用葫芦这个载体,使孩子们发挥想象,拓展思维,从而使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二、规范准确的知识讲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有选择性,这是体现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性的最为直观的一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选用的教学语言一定要准确规范,对于概念教学语言要清晰直观,对于规律的教学选用的语言则要准确明了.这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于新接触的知识形成更为准确的认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时,数列的定义为“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有的学生对“一定次序”四个字产生了疑惑:什么叫一定次序?一定次序的标准是什么?教师可以通过举例阐释的方法,使学生对这四个字有清楚的了解.“1,1,1,1,…;1,2,1,2,…;10,9,8,7,6,…,1;1,2,3,4,5,…,10,这四组数字是数列吗?”教师可以列举这样的有代表性的数列范例,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要搞清楚它们是否为数列,那么就要看它们是否按照一定次序排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几个例子,你们能看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这个教学过程,不仅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些例子的对比也让知识的呈现更为直观,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化了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体会.
三、灵活恰当的提问用语课堂提问
在实际教学中非常普遍.在提问过程中,教师所选用的教学语言应当有一定的倾向,灵活恰当的提问语言往往能够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一方面,教师应当借助灵活多样的提问语言给予学生更多启发,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另一方面,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借助恰当的语言给予学生一些引导与点拨,尤其是在学生的思路或者理解上出现偏差时,教师要有技巧地指出学生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对于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准确.例如,在讲“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时,在讲解几何体的基本结构特征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质疑答辩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排难解惑,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有的学生由于思维定式,认为是棱柱,并拿出教材中的例子来证明,看似非常在理.而有的学生却持不同的意见,认为其不一定是棱柱.此时,教师不必急着说明谁对谁错,而是鼓励学生拿出相关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间的讨论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领会到不同的思维模式与分析角度,问题的答案也十分明显.这种灵活恰当的提问方式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设计,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深化了学生对于相关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
二、分析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艺术原则
结合当代的舞蹈教学发展历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真正的热爱上舞蹈。
(一)舞蹈教师必须要有严格的自我控制力,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通过每一个舞蹈动作和舞蹈表演情节培养学生对舞蹈表演内容的感知能力,在一点一滴中,使学生在对舞蹈动作和舞蹈理论都能完全掌握,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以自我为主体的、系统的、完整的表演体系,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二)舞蹈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舞蹈,更要鼓励学生在舞蹈领域要大胆创新,舞蹈艺术学科和其他的学科不同,支撑舞蹈艺术逐渐进步的力量是不断的创新和改革艺术内容。因此,舞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的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态度,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创新是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三、探析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在舞蹈领域中,拥有坚实的舞蹈基本功是练习更高舞蹈动作的基础,没有最基本的舞蹈技术也就谈不上舞蹈表演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力度,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等。基础的舞蹈训练是一个乏味的过程,而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表演力,可以使学生领悟到每个基础动作所拥有的情感,使每个舞蹈动作都能拥有独特的灵魂,最终使学生能够将舞蹈动作做得完美,加强基础舞蹈动作的训练在培养学生艺术表演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创新能力运用到舞蹈表演中:舞蹈艺术的魅力来源于舞蹈动作,而舞蹈动作又是舞蹈表演者利用对舞蹈的独特理解所编排的,因此,舞蹈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的创新力和想象力,将自己对舞蹈动作的认知情感与舞蹈动作相结合,就重新组成了独特的舞蹈内容,舞蹈教师应该多开设一些类似舞蹈创编之类的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对舞蹈表演的兴趣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发艺术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再加上对学生的情感认知培养,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表演力。
(1)黑板板书地图艺术性教学。黑板板书地图是教师为学生呈现地图、传授知识的最常用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灵活易操作等优点,教师要善于勾画粉笔图,例如:常见的七大洲、四大洋的简笔图,中国各省份形状的粉笔图勾画等,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参照板书的位置、教学需求等在合适的地方勾画展示,使知识讲解与图画地图勾画同步进行,绘图过程中,要注重线条的虚实、色彩的轻重,将静态的地图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要确保能为学生清晰地呈现出地图形态与形状,为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另一方面则对应将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呈现和讲解。例如:在学习“长江”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将粉笔画与文字讲述结合起来,利用流畅的虚实曲线勾勒出长江的大体形状、流向、途径省份和地区等,使学生不仅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长江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掌握中国地形、地貌状况。例如:在学习“地形雨”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弯折性箭头来描画风向、并画出云朵和雨水、借助斜面梯形等来为学生形象地展示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向学生呈现地形雨的成因、变化状况等等。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读图、识图热情,为学生创造形象的思维与想象空间,获得全新的学习感受。
(2)教材地图的艺术性讲解。教科书地图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依托,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图片进行深加工,注入艺术性元素,使其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艺术魅力,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首先,简化处理,逐层分解。地理教材中的许多地图信息全面烦琐,因为是针对不同知识点来综合设计的,教师应该对其进行简化处理、知识分层讲解,启迪学生利用白描、线描等艺术手段来对这些图表等简化、分类、分析等,分层离析知识点、讲解知识项目。例如:在认识中国几大山脉和山系时,可以组织学生用颜色各异的水笔来线描这些山脉,一种颜色对应一类山脉走向,经过多重线描,一幅中国境内山脉框架图就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从中发现了山脉的分布特征。
(3)着色区分、辅助学习。图片、图像和图形都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的意向工具,因为它们往往能够使学生产生一种形象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如果这些图像、图形被着上明暗不同、色差明显的颜色,则更能突出学生的形象记忆。例如:在讲述中国不同的地形分布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应该先拿出一张空白图纸,借助重彩、着色等艺术方法来组织学生为不同的地形地貌着上差异显著的颜色,如:高原着成青色、平原则着上绿色、山地则着上灰色、沙漠地区则一片昏黄等等,学生一边绘画涂色,一边感受不同地形地貌的起伏差异和变化,获得一种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从而对中国的地形状况产生更深刻印象。
2.巧用雕刻艺术,分解地图
当今社会,只会唱歌是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音乐人的。要想成为优秀的音乐人,还必须培养优良的综合素质。例如歌唱、舞蹈,还有表演这三者是三位一体的,没有任何一种可以单个存在而发展到至高点。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并非易事,它需要三者的完美结合。可现实往往相反,例如:唱功优良的学生在加入舞蹈后便会气喘吁吁,走音严重;而舞蹈完美的学生在加入歌唱后,舞蹈动作就会严重变形。二者的完美结合已成为一个瓶颈,大多数学生都是顾此失彼。即使二者皆能很好驾驭的学生,却在加入表演元素后临阵怯场,心理素质不过关,以上种种可以看出要培养出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并非易事。
(二)老师对新兴教学工具认识不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给学校提供的硬件教育条件也越来越完善。可是,一些老师却偏执地缺乏学习心态,依旧采用传统的口述方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效率低下也毫无新意,学生很容易因为枯燥而失去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课件等一些方式让学生对声乐这个学科本身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好的艺术感受力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和开阔的思维,而多媒体的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打开思路,同时,也能在生动而趣味性十足的课堂上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整个课堂效率。因此,老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物尽其用,促进声乐教学的发展。
二、关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随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当今社会上无论是教育内容、考试内容还是教学方式,均在慢慢发生改变并不断地自我完善。音乐教育也不例外,老师应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而不再是被动地加入。同时,如果在教授过程中因材施教,因为家庭成长环境、年龄、性格等因素造成的学生知识接受率不同等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也更容易发现不同潜力的学生。而不仅仅是填鸭式地教授理论。同时作为学习的一方,中专学生们多为还尚未成年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上,因材施教的策略能让这个敏感年龄的学生觉得自己被重视、被欣赏,而更容易产生学习兴趣。
(二)加强日常训练。
上文提到,要将歌唱、舞蹈还有表演结合,完成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的加强。而无论是三个因素中的哪一个,都不能缺少日常的有序训练。例如,将歌唱与舞蹈结合,也就是边唱边跳时有一个呼吸支点,这个呼吸支点必须在不断的训练中体会,而无法通过理论知识获得。歌唱时气向下走,而舞蹈时却要求它向上提起,这就需要学生寻找到其中的平衡点,不断训练,才能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各种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老师应该利用学校能利用的条件,创造丰富而充满趣味的教学环境。将共性教学与个性教学相结合,既保证学生的独特潜能不被埋没,又可以避免重复教学与教学资源的浪费。打破传统的教师一味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嗓音的不同而进行分组,在课堂上进行有趣的小组活动。不仅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中专声乐课堂的效率。
2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设计的题目有较为广泛的进行选择的范围。在课程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去市场进行调研,根据最新的调研结果进行题目的筛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给的题目范围独立或是成组的进行课程设计并完成选题计划。教师应该积极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让其大胆的进行设计,发挥其潜能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的能力。
3合理运用软件技术,使之成为高效率的工具。计算机的应用的能力成为学生设计的所需工具,从大一学生就开始接触各种设计软件,CAD、3D等,如何可以高效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并完成设计作品,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使用工具及使用技巧,发挥其最大的绘图效果。这样可以提高绘图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4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家居设计课程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目标就是开展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并在专业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家居设计课程设计的时间为2周,时间短,任务重,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好的设计作品,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尽量加大实践的课程量,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展现其设计能力,完成好的设计作品。
二、对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1.感受国外的教育理念国外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引进“真实”案例。在传授学生设计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真实项目中,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上,不能随心所欲,要学会与客户沟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2.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规定主题的框架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与此相比,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等待老师的指令,在创作上缺乏自主性,作品风格趋向化明显。在合作课题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英方师生在创作中的热情与激情,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中国学生比较擅长“单打独斗”,一旦与人合作,往往就不知如何进退、与人沟通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只有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有机会参与更多的设计项目,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尤其,在全球化趋势下,你的合作伙伴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与你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时,如何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是新时代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品牌摄影课题时间短、要求高。指导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工作强度大,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课题的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了保证双方的良好沟通,指导教师还应增强对对方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包括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陌生的合作伙伴,新颖的上课方式,有趣的拍摄主题,都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这些初次合作的搭档完全有能力在2~3天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创作。此外,项目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国内美术院校的艺术教学不仅和欧美现行的主流艺术教学模式区别极大,也和一些近邻国家或地区相异,这已是众所周知。然而,依赖于体制的学院教学却不能阻止当代艺术现实的全球化趋势。国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艺术形式和思潮不断涌现,艺术生态日益多元,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与国际接轨”已成艺术界的现实状况。2000年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首次大规模地将国内外的当代艺术家聚于一堂,意味着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艺术现实一定程度上为官方所承认。其后,双年展、三年展不断地在一些重要城市被设立和举办,当代艺术区在北京等地逐渐形成并产生巨大影响,画廊、美术馆、非盈利艺术机构等获得长足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当代艺术市场更是成为新闻不断的社会关注热点。与此同时,以学院、美协、文化馆等为代表的体制内艺术圈和体制外的当代艺术圈之间此消彼长,虽也有局部的相互渗透,但整体的融合不容乐观。在这种分化的状况下,对艺术教学(包括素描教学)产生了理解和需求上的差异,一方面,多元的艺术形式和实践更倾向于把素描看作一种便捷而多变的表达手段而不局限于写实性的形态;另一方面,学院仍强调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特别是片面地把素描的学习作为写实性绘画的基本功训练。艺术史告诉我们,绘画的现代进程起始于工业时代的开始以及摄影术的发明与流行,写实作为绘画过往历史中至关重要的记录被摄影轻而易举地胜出,绘画自此开始了对绘画本体的确认与追求,素描以绘画中最为直接的手段和形式自然被利用于开拓新的艺术疆域,现代艺术史已为今天存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素描语言形式的宝库,也为我们开启了理解传统的多元路径。如果我们的教学是尊重历史和现实的,那就必须重新审视在素描教学中贯彻的所谓规律和方法,探讨绘画基本功除写实能力之外的现实需要,容纳不同的素描观念和表现形式。一个真实状况是,绝大多数经过严格的学院美术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对艺术史的了解通常止步于19世纪晚期,对20世纪艺术完全的隔膜,乃至因陌生而拒斥,更不用说在目前遍布大、中城市的当代艺术现场的完全不知所云。所以,既对传统和教学体系缺乏理性认识与反思,又因眼光和胸怀的局限而将新的艺术现实拒斥于学院之外,这使学院素描教学愈加封闭,严重滞后于当今艺术形态和思潮的流变。
(2)急功近利,失落实验精神
学院素描教学思维的僵化和停滞在当下高校教育整体的环境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由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高校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和管控强度,教育系统加速行政化;与此同时,运行于政府和企业的一整套工作方法、模式也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并得到了彻底的贯彻。行政考核、职称评选与教学成果的绩效评估一概进入量化的序列,“发展是硬道理”在这里就体现为“教师出成果,学生出成绩”,而且这样的评估通常不须依赖时间和现实的验证,只在系统内部通过考核、打分等简单的量化手段来完成,所以,影响评估结果之优劣的重要指标不再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真实的现场来验证的品质因素,而是眼前的数量和表面的效果。于是,没有人再把成本投入到暂时没有效益的行动中,不再有真正的实验和耗时的研究,眼前的利益遮挡了教师学术和事业的地平线,也把学生的心态调动到对分数和排名的期待中来。这些状况反映到具体的学院素描教学上,就是素描教师没有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的积极性,学生也没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动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确保得到认可的最稳妥的方式就是沿袭现有的素描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把包含有不确定因素的各种尝试扼杀在萌芽状态中。急功近利加剧了困境,还把一种虚假的繁荣展现出来,使学院素描教学不仅远离了传统的质朴和纯粹,也远离了当代艺术现实的多元化需求,在体制化的冗繁、重复中持续消耗下去。
2当代学院素描教学的体系重构要走出素描教学的僵化体系
我们应重新探求素描的本义,去伪存真,以此关照素描曾有过的传统以及这些传统的延续。素描作为一种最直接的、最单纯和朴素的绘画形式,其历史远非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最早可能诞生于人类文明的发端期,形迹遍布几乎每个地域,从这样广义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素描从“造型基础”这样僵化的概念中解放出来,给予它足够的独立性———素描本身就是自足的表达形式,不必从属于其他的绘画形式,素描自有目的。视野一旦打开,我们会发现除西方“写实”绘画传统以外的各种素描遗产以及它的各种表现形式,这些形式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滋生,绝不单是“写实”可以概括的。在此基础上,重新来看狭义的素描所意指的素描传统和涵盖的范围,我们会更清晰地看到一个包容广泛、复杂多变的素描史和资源库,并可以根据地域影响和风格传承梳理出不同的谱系,在不同的谱系中,那些曾经被重视或忽视的画家会给我们带来关于素描传统、语言、风格的新认知。比如,我们可以考察“明暗”作为素描的一个表达因素是怎样发端、发展和成熟起来,“明暗”成功地融入素描语言存在怎样的线索,哪些画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影响。或者,考察线条在不同素描体系中形成的表现形态和审美特质,又是怎样契合于特定的文化和绘画传统的,如此等等。全面的、互为参照的视野会让关于素描传统的笼统认识得以细化、澄清、分门别类,可资利用的资源因此大大扩充,也使素描教学体系的重构和推施具备了理性展开的基础。
(1)打破关于传统的认知局限
可以帮助我们对现行体系展开有针对性的反思,正视在现有教学内容、目标和基本要求上的僵硬、荒谬的规定及其给师生在教学活动中造成的束缚。丰富的素描历史认知可以破除教条主义,促成在教学中对传统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在具体操作中,意味着有足够的胆识否弃数十年流行的造型、表现方法,直接溯源欧洲素描传统,把那些形成巨大成就的主要形式、风格及代表画家作品作为参照和经典范例,对围绕形体、比例、透视、空间和线条、明暗、媒材等造型规则和手段展开的素描训练持更加包容、开化的态度,兼顾造型(再现技术)和修辞(表现语言)的训练,鼓励学生的大胆探索和个性化追求,在师生的交流、碰撞中逐渐摸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训练方式。涉及每一位任课教师,则可以凭借各人的习画禀赋和路径差别,扩大对素描大、小传统的吸纳和演练,加深对素描法则和语言方式不同倾向性的深刻理解,于其中寻找素描教学的新视域及替代方案,有计划地更新课程内容,促进课堂之间的差异化教学与课堂内部的因材施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对绘画不同传统的体认,探索素描课堂教学与工作室制的结合,既能给教师与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和选项,也利于巩固和发展富于特色的素描教学方式、方法。
二、教师应具有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叫做身体语言,是指由身体完成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口头语言而达到表达感情的沟通目的。在这里肢体语言只包括运用身体和四肢所表达的意义,不包括面部感情方面。学习舞蹈和学习文化课知识有比较大区别,必须亲自实践也就是需要亲自做动作。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意思,要求学生做怎样的动作以及动作达到的某种程度,却没有任何示范,学生常常不能比较好地领悟动作要领。舞蹈教学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示范,让学生亲眼观察并感受每一个动作以及动作之间如何衔接。肢体语言能够提供给学生最直观的舞蹈的感觉,只有找到了舞蹈的感觉,一支舞才会可能演绎的精彩。舞蹈是肢体语言,它能直接地、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肢体示范,不仅仅要求学生动作如何做到位,还要求学生把舞蹈的情感通过动作的衔接进而流畅的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要教授新的动作,还是要复习老的动作,舞蹈教师都必须要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协调运作,将规范的、科学的动作用肢体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完成部分授课环节。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肢体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任何教学内容和环节都必须通过教师的肢体动作实施完成。”舞蹈教学是一个具有动态特征的传输知识和技能等信息的过程,而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肢体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很好的运用肢体语言,对提高舞蹈教学水平有非常大地帮助。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师首要必备的条件,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该具有启发性和审美性。只有准确的肢体语言学生才能理解到正确的动作,才能进行正确的舞蹈,可以说准确的肢体语言是舞蹈教学的基础和必备条件。其次,舞蹈教师优美的肢体语言还应该达到启发学生对舞蹈的理解,让学生顿悟的目的。当然,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具有其极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是对现实生活中美的集中体现,向人们传递各种美的信息,还能够使人们的认识提升,提升理解和感悟美的品位。因此,舞蹈教师的肢体语言也应具有审美性。
三、教师应具有的表情语言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舞蹈演员的形体是舞蹈这门艺术的物质载体,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身体的动作,因此舞蹈艺术的独特性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的舞蹈技巧和身体动作来展现出的。但只有身体方面的舞蹈动作远远不是舞蹈艺术,还必须要和富于感情流露的表情相结合,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舞蹈的动作、肢体表达再到位,舞蹈技巧再高超,可如果表情呆板,那观众将会感觉非常乏味,观众也更是无法理解和领会舞蹈的感情。然而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容易被学生忽视,但是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却更容易让观众领会感受舞蹈所要表达的感情。可见充分运用面部表情,才能够提高舞蹈的舞台表现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向学生强调表情语言的重要性,动作示范之前注意提醒学生观察表情,并且在动作示范过程中注意表情语言的运用,从内心而发使其面部表情也在变化。“教师在舞蹈示范时还要注意到舞蹈表演中的眼神等表情要比生活中更夸张、更具戏剧性,表演者与观众要有一定的眼神交流,这些都决定着作品的美及观众的审美。”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尽管表情对于舞蹈表演效果的好坏非常重要,但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太过夸张,也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对舞蹈作品的整体欣赏。相比于口头表达和肢体语言外,表情语言的感彩更加丰富。教师除了在示范动作时要表情丰富,在教学的其他方面也应该具有较丰富的表情。因为面部表情往往能表达一个人的情绪,教师的面部表情能够向学生传递非常多的信息,通过面部表情也可以完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使老师的面部成为学生的视觉最容易集中的目标,教师要善于用表情语言给学生一些提示、暗示或是赞许、鼓励,因此舞蹈教师在教学时合理使用表情语言并注意适时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具有重要意义。在舞蹈教学中,口头语言让学生明白舞蹈教学的最基本的目的,明白应该掌握的动作是什么,舞蹈的感情基调如何,并且通过教师的阐述清楚舞蹈动作应该达到的效果。可以说,口头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的始终,是必不可少的。而肢体语言作为舞蹈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占有基础地位,准确的运用肢体语言非常重要。面部表情在舞蹈表演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表情语言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