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8 15:08:1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写作训练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思维训练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最终形成,而客观生活又是那样纷繁复杂,且有曲折变化,这一切都影响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需要他人引导,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生活呢?
1. 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面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负面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体,如果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就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的错误。
2. 要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所谓联系的观点,就是必然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孤立地看问题的错误。
3. 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否则就会出现静止地看问题的错误。
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议论文之所以难写,就是因为“它的思维要求高,已脱离了具体的形象的依托,是在理性概念的范围内对某一道理进行抽象思考”。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提高议论文写作水平。世间的任何道理,往往是隐藏在一定的事物之中,要想把这些道理发掘出来,需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等能力。下面着重从分析与综合两方面来谈。
讲分析,就应该讲综合,因为“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分析与综合贯穿于思维的整个过程”,并且“只有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再综合起来把握其矛盾的总体,才能真正深入到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1)分析,就是把一个较为复杂、庞大的事物或问题分割开来认识,肢解开来考察,从而将大化小、将难化易、将暗化明、将隐化显,以便于掌握事物、把握问题。分析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也是挖掘道理的一种方法,表现在论证中是:通过对论据的分解、比较、发掘其中蕴含的规律,找出其中隐藏的道理来。
如何来分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a. 从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来分析。它是将事物发展的纵向过程分割成若干阶段或若干部分,然后一一认识、辨别和考察的方法。例如同志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在分析了人的认识过程之后,从而阐明了人的正确思想是如何产生的。
b. 从事物本身或与其周围联系上分析。这种分析方法,既包括将一事物本身分割成若干部分来进行考虑,也包括将这一事物与其他事物联系起来再分割若干侧面来认识,从而很好地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例如同志的《反对自由主义》,为了认识并批评自由主义这种无政府意识,首先指出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并且对每一种表现都做了分析,其次指出了它的危害、产生根源和克服办法,这种分析是科学的、深入的。
c. 从事物的由表入里中分析。这就是将一个事物或一个问题,从外向内、从表面向中心逐层分割、逐层考察,渐次加深认识,以至最后发现本质的一种方法。如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如此,对马克思一生所从事的科学与革命事业所进行的科学而精辟的分析,就是由表入里,层层加深。
论证借助分析的穿透力和辐射力,能将隐藏在事物内的道理发掘出来,将那些不易被人发现的规律提取出来,上述的三种方法,在具体使用时常常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相辅相成。
(2)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分析的结果概括和归纳,剥除其表面现象,排除偶然因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将分散的个别的认识集中起来,最终得出科学的结论。在论证时,借助综合能力,帮助人看清事物的本质、问题的要害,将很深刻的道理,用简明、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综合时应注意以下方面:
a. 综合要自然。就是在综合时,要做到合情合理,不牵强,不生硬,顺乎自然,令人欣然接受。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的结尾:“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乎!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种综合,是在蒋氏以及村人的悲惨遭遇的基础上做出来的,自然、合乎情理。
b、综合要科学,少而精。就是说综合要合理、恰当、科学,要抓要害,揭示本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韩愈的《马说》一文,在分析了千里马的品质,并指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样的事实之后,颇有感情地写道:“策之不以其道,食者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其真不知马也”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样的综合一针见血、一语破的,这样的综合促人深思,令人回味。
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应注重分析与综合的区别,又要注重它们的联系。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
新颁《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a.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训练创造性思维的首要环节,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学生,往往顽强勤奋,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b. 倡导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求答的思维。善于发散思维的学生,其思维应是流畅、变通、独特三个特点兼备,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产生独特的思维成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使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应注重改进评分标准,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的见解。
c. 鼓励逆向思维。这是由目标发出,往回推理,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逆向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在人们普遍认可的事物或现象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校里,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叛性,他们对书本上的内容、教师的权威、已成定论的东西,通过逆向思考,往往会提出不同的看法,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富有创造性的逆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学生钻“牛角尖”与逆向思维分开来。
以上是笔者对思维训练与议文写作的一点粗浅看法,有不足之处,请指正。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62页.
[2]王宝大.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中国青年出版社,1990年版,第20页.
[3]文艺研究,1985年第1期.
[4]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321页.
[6]睢文龙.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6页.
一般人认为,议论文写作是高中学生的主要练习方向,初中应只练习记叙文,而且在现在的学生教材中也只编选了一个单元的议论文,更是使一些人误以为初中训练议论文没什么必要。不过,我认为,从中考指导意见来看,加强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是一个大趋势,这其中也应包含议论文的训练。而且,一些同学容易受到记叙文的影响,把握不住文体特点,常写偏了题,或是文体杂糅。这也更说明初中开始议论文训练的必要。许多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付出了不少心血。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谈一下我在这方面的一点体会。
首先,我们得明确,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病有以下几点:
1.论点不明,模糊难辨。有的同学虽然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之后却漫无边际地杂谈,所叙述的事例和所讲的道理不能很好的证明自己的观点,让人难辨其真正的论点。这便是主题不集中,论点不突出的表现。
2.论述详尽,偏离文体特点。议论文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是有区别的:议论文的记叙一般是概括表述的,作为事实论据论证论点,是为议论服务的,没有必要像记叙文那样详细展开、具体描写,更无需把“六要素”都交待清楚。
3.罗列事例,缺少分析。一些同学写议论文很容易犯的毛病是以叙代议,“观点加例子”。这样的议论文不能讲明观点,讲清道理,说服力也不强。
4.空洞说教,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任何时候都是写议论文具体分析和说理的一个好方法。只是笼统的泛泛而谈,就事说事,甚至在写驳论文时以骂代驳,搞人身攻击,就把“理”给做歪了。只有在充分说理分析的基础上,把中心提高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使文章更深刻,更有意义。
其次,要注意论证的一般结构、论证方法的多样性、事例的典型性、语言的严密性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题目求新颖精当。
“一语为千万语所托命”(刘熙《艺概》)。题目是作品的窗口,犹如人的脸面,非常重要,有个新颖精当的题目,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题目怎样才能新颖?办法是:找“冷门”避熟套,翻新名言俗语。
古人讲求“善避”之法。避熟,避俗,自然能新人耳目。但古人同样提倡“善犯”,“作文者以善避为能,又以善犯为能”(清.毛宗岗《三国演义-读法》),即利用原来的基础、框架,进行翻新,改造。
题目求新,应先求精当,必须内容自然先发的结果。做到文如其题,题文相副。如不顾内容需要与否,一味在设题上故能玄虚,硬戴上一顶怪异的帽子,哗众取宠,近似“搞笑”,使人看了全文后,有上当被愚弄的感觉,那就不是出新,而是走到歧路上了。 转贴于
2.见解求深刻独到。
文学所在认知上给人提供一些新的东西,使作品有较高的思想价值。这当然珍贵,但学生所见所知甚少。更多是阐述以有的常理。“明理之文,大要有二,曰: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清.刘熙载《艺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讲“常理”也是必要的,但讲常理须附丽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营造出与别人不同的艺术境界,而且力求讲的比别人透彻一些,这样,常理才会“常讲常新”,得到大家的认可。
3.布局求和谐匀称。
作文的结构布局犹如人的身躯骨架,其高矮胖瘦均须适中,否则即有损美感。因此,作文要美,必须在结构上讲求和谐匀称。
中学生作文一般六百字左右,宜以小见大,言近旨远,尺水兴波。因此,题目切忌宽泛、笼统、概念化。所讲问题不宜于多而杂。否则,篇幅有限,面面俱到,说不清,讲不透,“贪多嚼不烂”,等于挖了一些“浅坑”,使作文看上去像一个头大身矮的“胖子”。反之,题目小一点,立意单纯集中,写起来收放自如,可以避免“矮胖”病。
当然,作文过于单薄枯瘦也不好看。有的作文给人以干巴直露的感觉,即与结构上枯瘦单薄之病相关。克服此病,古人也有提示。“作短篇之法,不外婉成章”,具体一点叫“孤者辅之”,“枯者腴之”(《艺概》)。所谓“婉”,就是在谈一个问题的时候,先不要“一竿子插到底”,急着把观点亮出来,这样就是“直线”发展了。怎能不单细?而是绕几个弯,一步步地廊清背景,刨根问底,把各种可能都想到,或正面剖析,或反面驳论,使文章曲线发展,这样就打开了一条比较宽的“通道”,作文的蕴涵就会丰满许多。力避平直追求曲折,才有峰回路转,层层登高之妙。
此外,结构上还应追求一种疏密有致的境界。这主要是就议论文的引用论证说的。议论文引用一些名言,典故与事例,的确能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但处理不当,就会形成“事障”,作者的情感流泄受阻,读之如行进于乱石横陈的山道上,使本该活泼的文章几近沉闷的学术论文。
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对所引典故、事例,在不失其真的情况下,加以精细“打磨”,然后根据行文需要。“景碧裁红点缀匀”(元好问《论诗三百旨》),或“整引”,或“散引”,或“直引”,或“意引”,安排妥帖,这样凹凸不平的“乱石”就成了光滑平坦的“水磨石”了,又像盐粒入水,只觉咸味而不见盐粒,避免了板结涩顿。
4.语言求清俊畅达。
议论文主体段的基本结构是:观点句+阐述观点+论据+分析+结论。其中,阐述观点和结论常常视情况而有取舍。平常要求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要有主体段意识,可以有意标出观点句、论据、分析句和结论句(熟练后可省略),其中,论据有道理论据、事实论据。例证法就是要求论据中使用事实论据,训练上可使用单个事例、多个事例的主体段训练。教师启发学生围绕观点,选择单个或多个事例都必须是所述的“道理”一致,可借助一些优秀文章的段落示范,先进行分析,再动手训练,这种方法类似小学生读写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明确例证法文段写作要求。
例1: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再心存疑虑。(观点句)人与人之间总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怀疑和担忧,学会宽容,我们便能放下思想包袱,真心待人。(阐述观点)魏征曾经拥护过李世民的哥哥,与他为敌,但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并没有因此记恨他,反而委以重任,与他同商国事。面对魏征一次一次的犯颜直谏,也没有丝毫怀疑他的忠诚,反而赞赏有嘉。留下君臣相得的千古美谈,也开创了震铄青史的“贞观之治”。(论据 单个事例)魏征那在很多人看来似乎罪大恶极,不可饶恕的事,却因为唐太宗的宽容而消逝于无形。宽容,消除了唐太宗的疑虑;宽容,打破了他们之间的隔阂,让他们携手走到了一起。(分析)疑虑如同心门上的一把锁,而宽容正好是打开这把锁的钥匙。(结论)
例2:勤出成果。(观点句)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20岁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有关的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论据,多个事例)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结论)
以上例1、例2中,分别引用单个事例、多个事例作为论据,叙事时都紧紧扣住观点句的含意来概述,分析、归纳语言准确简练。(这一点要求要落实)反复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分析法和归纳法说理的能力。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要强化学生运用例证法的能力训练,即引用、转述论据(事实论据)的能力训练,因为学生常常一味寻求事例“全面”,造成“叙述”冗长,文体特征不清晰的问题,就是论据过长,也是学生习作中出现最多、最常见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将“事例”加以概括、压缩、提炼。
以上二例,教师应该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作为重点,反复训练,经常强化,切实解决学生在例证法中存在的“叙”的问题,让学生写出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二、议论文主体段要学会因果分析法
万事万物,皆存在因果联系,我们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够通过因果分析挖掘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那么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因果分析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主要步骤可以分解为;1.直接点明观点,并阐释观点;2.引述事例;3.追根求因;4.得出结论。
例3: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观点)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憾人心灵,(材料)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写出人类的心灵之歌;(因果分析)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材料)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毁谤讥笑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因果分析)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材料)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到,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因果分析)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有勇敢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结论)
文段中解决了“叙”为“议”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论证时,采用的事例都带上了因果关系来“叙述”,列举了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观点,就采用因果分析法,并为结论搭桥。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事物“因”与“果”的分析,必须证明其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三、议论文主体段要学会假设分析法
假设分析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这种论证方法的思路模式是:反面假设――结果展示――正面强调。
例4: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观点句)当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和当初在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大胆起用冯坤等新秀,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世界杯,登上了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论据)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的建议,不相信自己,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和关键时刻相信自己,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假设分析)
这个文段先是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论证。在列举材料后,作者作了一个反面的假设,大胆推理,使论据强而有力,自己的观点再次得到肯定。在指导学生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我们要提醒学生,如果所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四、议论文主体段要学会正反对举法
议论文的论据有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我们根据需要,适当选用。可以选择反面论据进行论证,也可以选择正面论据进行论证。例5就是在论证过程中,适当选用反面论据,进行正反论证,使论证逻辑严密,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写意”,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本是中国画技法名称。属于简略一类的画法。要求通过简练概括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意态神韵和抒发作者的情趣,故名。在粤语中,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这里转借而用于写作,就是指用借助文字把自己对某种情况(物、事、人)加以自由的表现,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和要抒发的情感的一种写法。实质是一种对材料进行理解、加工以至再创作的一种方法。
二、什么是微格训练
微格训练,即微格教学。它的特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训练课题微型化,技能动作规范化,记录过程声像化,观摩评价及时化”。“微”,是微型、片断及小步的意思;“格”取自“格物致知”,是推究、探讨及变革的意思,又可理解为定格或规格,它还限制着“微”的量级标准(即每“格”都要限制在可观察可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微格训练就是把复杂的训练过程分解为许多容易掌握的单一技能训练。
作文的“格”,就是规律、格式、章法。从写作角度讲,就是共同的技法、技巧。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知识的学习与获得,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起步的。“微”则是强调作文教学中“小步走”的原则。作文微格训练,是弄清作文的“格”,帮助学生有路可寻地一步一步地入格。只有入了格,才能达到合格,只有合格了才可能有破格的成就和出格的成长。在诗词写意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微格训练是中小学诗词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一个支点,既能把诗词教学与作文训练紧密结合起来,体现语文教学整体文化素养养成的基本宗旨,又能解决学生作文中语言表达的实际问题。正是基于这种考量,我们在诗词写意作文教学中进行了微格训练。
三、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系统
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作文训练系统,可以和诗词教学结合起来分为诗词鉴赏,意象、诗人、名句积累,写意作文技法,篇章结构等一级指标。当然,这里既有诗词鉴赏这类阅读能力的交叉渗透,也有其他文体写作的体现。我们写意作文训练重点放在“写意作文技法”这一二级指标的落实上。
如,“写意作文技法微格训练”这一级指标中,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句微格训练”“叙事抒情诗句微格训练”等。下面就“叙事抒情诗句微格训练”进行一个说明:在这个指标的训练中,具体在感悟诗句的构思、写作技法的指导、多维修改的方法、反思提高五个层面上进行微格训练;在“写作技法”上又可分为“添枝加叶法”“ 心理描写法”“景物烘托法”“ 拆分组合法”“ 心理描写法”“ 巧用修辞法”等指标进行微格训练。具体如下表:
叙事抒情诗句微格训练 1.感悟诗句 1.读诗句,明要素
2.析要素,构框架
3.找因果,想心理
4.用扩展,巧串联
2.扩展技法 1.添枝加叶法
2.心理描写法
3.景物烘托法
3.连缀成文 根据主旨筛选整合成段,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4.多维评改 1.自评:“格”点是否落实,找到相关佐证
2.生评:“格”点是否落实,找到相关佐证
3.组评:“格”点是否落实,找到相关佐证,指出修改办法
4.师评:对小组评价准确度进行考量,指出优缺点
5.反思提高 每次训练点评后进行自我反思,便于下次训练中落实
四、诗词写意作文中微格训练的优点
(一)局部性和强化性
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的重点是就某个单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它针对的只是写作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说是写作的某一种能力,不一定是全篇的训练。它遵循的是由局部到全局、由点到面的螺旋上升中能力形成规律,它的特点是小步走、多回头,通过局部问题的各个击破最终提高整体写作水平。
(二)针对性和系列性
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的针对性和系列性,首先取决于诗词写意作文训练目标确定的科学性,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有语文素养培养的全局观。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目的是把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转化为作文能力,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写作的难点进行单项突破,对写作失误进行强力矫正,每一项训练都是针对学生写作中失误的常态问题,因而训练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并对之进行强化。每一项训练所针对的问题或训练的目标就是一个“格”,每一个格相对独立,格格相连就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训练系列,学生在一个又一个“格”的训练中体会和认识写作的规律与方法,逐步提升写作的能力。
(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微格训练可有效地解决一线教师在作文训练中最感头痛的可操作性问题。写意作文微格训练具有每一次训练的目标明确集中,形式具体,方法简单,同时训练系列网络也给教师有一个系统的作文复习蓝图,只要教师结合诗词鉴赏教学精选写意素材就可以进行教学并且卓有成效。学生也会在简单有效、目标明确的训练中增强写作信心,提高写作能力。使作文教学实现课堂化,提高训练的实效。
(四)知识渗透性和方法的开放性
诗词写意作文因为和诗词教学紧密结合,微格训练可以让学生的减少学习的难度,做到知识相互渗透,既能提高诗词鉴赏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而教师也可以因为学生能力的高低不同而改变训练的目标、难度和强度,教师也可以根据学情的变化来充实、变化、完善微格训练方法。
(五)学习合作性和评改的多维性
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根据其“微”的特点,一课一得,在训练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自评、生评、组评和教师点评的评改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多次明确“格”的内容过程中体会“格”的应用,教师的点评一方面可以减少教师评改作文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的点评会事半功倍,用反思进行强化,从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
综上所述,诗词写意作文是连接诗词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桥梁,而微格训练是其中的接榫点。诗词写意作文微格训练是一种把学生诗词鉴赏能力转化为作文能力的有效的训练法,也是一条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近几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在总体上呈现下滑趋势,抄袭、拼凑、等现象时有发生,已经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和反思。
原因何在?表面看来,论文质量变差是学生主观能力差、态度不端正,或是老师指导不力而造成的结果。然究其根源,症结存在于教学培养体系的不合理、不完善诸方面。本文标举的三级训练模式针对的正是当前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训练不够,尤其缺少系统的过程训练而提出的一种综合培养体系。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本科生论文写作训练模式,并将这一训练模式融入到本科课程教学中。
归纳而言,三级训练就是本科生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三个训练步骤:第一,学科论文训练;第二,学年论文训练;第三,毕业论文训练。三个步骤体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过程,鉴于此三步训练思路以非实验性学科为实践依据,故本文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具体内涵及操作方式如下:
1 学科论文
以写小论文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考核,尤其是文科专业使用此方式由来已久,且较为普遍。在本文构建的训练模式中专门予以提出,且以学科论文的名目将其列为训练的第一个环节,理由如下:首先,该体系所要求的学科论文与往常或当下不少高校在课程考核中要求的小论文有学术性的高下之别。以文学专业为例,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学期课时,常常根据所教学的章节内容给学生布置论文题目。但一般情况下,题目设定的范围比较确定,有些相当于中学阶段的命题作文,由于受知识面所限,大家的思路基本趋同,往往写成问答式或感怀式文字片段,学术性特点十分欠缺。既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考查的结果一般雷同者居多,有独到之见的文章少有,而且会助长了学生之间互相抄袭的风气,这样训练的成效十分有限。其次,平常的小论文考核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考核课程及学期段设置比较随意。哪些课程适合以写论文的方式考核;哪些课程适宜其他方式考核,严格来说是专业培养计划设定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但由于限定不严,在以论文考核的方式上就显得不够严谨和科学。比如:对于文学史上尚无定论的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等有待进一步加以思考求索,或者须要思理融汇进行综合论证的问题则比较适合论文式考核;如果仅是一般知识性的问题,在教学大纲上强调以记忆为主的内容,则适宜问答式考核,我们可以通过“古汉语”课程的几个问题来加以说明,如:(1)汉语史分期的标准有哪些?王力、向熹是怎样给汉语史分期的?他们概括各时期的语言特点是什么?(2)什么是“古无舌上音”、“古无轻唇音”?举例说明。(3)传统的三十六字母代表什么时候的声母系统?写出这三十六个字母。
严格来说,这些问题是不适于论文写作的,原因是以上问题学界已给出了较为公允的结论,学生除了记诵外,自己发挥的余地十分有限,基本无创新点可言。
学科论文的训练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外,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将来能够适应毕业论文的写作,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解决现实问题打好基础。因此,在重视论文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要在文章形式的标准化问题上加以强化。
2 学年论文
学年论文是以一个学年为时间单位,在此期间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论文训练,它是学科论文训练的延伸,是更具有知识总结性的论文写作,相对来说论文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在本训练系统中,由于将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内涵纳入其中,因此探讨学年论文必然涉及本科生导师的指导作用。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对象的本科生导师制,所执行的一个核心工作就是围绕学生的文学阅读所进行的指导,学年论文的训练与写作就是本科生导师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具体来说有两方面联系:第一,论文的选题与学生平时的文学阅读范围直接相关,不同于学科论文普遍是由任课老师要求或规定。第二,论文选题、质量与导师平时的阅读指导关系紧密,甚至是在导师与学生长期对某问题的探讨与交流中形成论题。当然,导师对本科生的读书指导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把学年论文与本科生导师制工作结合起来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这既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而且在阅读中获得方向性引导,进行学年论文的构思和写作。把阅读、思考、写作三者有机结合,这一培养模式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上意义不容忽视。
最后,相比课程考核所要求的学科论文来说,学年论文还具备以下特点:一、思考和写作周期更长;二、篇幅规模更大,学术性更强;三、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获得更充分的指导;四、考核性相对减弱,训练性更为凸出。
鉴于以上几点,学年论文已具备毕业论文的主要特点,学生可以在学年论文的基础上扩充或深化,进一步发展为毕业论文。如果选题角度好,研究的领域有可持续深入的意义,那么,学年论文还可成为今后学术研究的起点,不断拓宽和深化。
3 毕业论文
在前两个环节的训练和指导基础上,多数学生已积累了必要的论文写作经验,有了写毕业论文的能力保障。毕业论文写作是该训练体系的终点,与前面两个环节相比较,毕业论文写作既是一个理想的训练契机,同时,它的检验性、考核性意义也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检验本科生经过理论学习后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的好坏决定着毕业生质量的优劣。
从前后三者的关系来看,毕业论文不是孤立于前二者之外的部分,而是前二者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写作内容来说,毕业论文完全可以在前二者的训练中确定写作方向,甚至可以沿着其中某个已进行过初步探讨的论题继续深入下去。就能力的保障,或知识的前后延续来说,学科论文、学年论文训练都为毕业论文写作创造了条件,也为毕业论文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除了学生个体自身能力的提升外,毕业论文本身的质量保障体系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鉴于篇幅,本文着重对以下两点提出观点和看法:
高中生写作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能力。议论文文体的写作难度对高中生而言是最大的。因为议论文的写作无论在内容和思想上都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国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作文教学情况的研究比较多,但对学生议论文写作的研究还非常少,迄今还没有人专门研究深圳市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存在问题,本研究采用调查法对此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
选取深圳市三所公办高中(分别为重点、普通、职高选取)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420份,回收有效的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98.5%。
2 研究工具
自编调查问卷,共设计23个调查题目。在自编调查问卷以前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议论文写作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拟定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1)学生的背景资料,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和所在学校的基本信息;(2)学生对议论文的兴趣和认识;(3)学生的议论文的写作看法和写作情况;(4)学生对教师评改议论文的情况的评价。
3 统计工具
使用SPSS16.0软件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1)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
从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喜欢议论文的为22.5,而喜欢小说的占23,记叙文的占28.5,散文的占26。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没有特别好感”为40.7,对议论文“没有感觉,感到头痛”的占11.5,“能够表达观点,很有意”仅占46.5,其他的占1.3。上述结果体现出五成多的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的麻木茫然甚至是痛恨的态度,这些学生比较排斥议论文写作,这是一个不容乐观的现象。
(2)深圳市高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
深圳市高中生对杂文随笔评论的喜好占53.8%,另外喜欢消遣小说的占40.5%,网络快餐文学的占5.8%,数据显示出近六成高中学生有阅读经典文学或者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的渴望,近三成学生钟情于以情节娱乐取胜的文学,极少部分学生钟爱快餐文学。
(3)深圳市高中生课外活动的情况
课外活动是学生学议论文的另外一种方式,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展示自我才气、开阔眼界,是丰富学生生活经验和提高其思辨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表2的数据可知,深圳市高中生的语文课外活动更倾向于剧本表演和辩论赛,读书汇报会周期长,娱乐性质低,所以更多的学生热爱剧本表演和辩论赛。
(4)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的情况
我们从两方面对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看法进行了调查:
一是深圳市高中生对写作难度的调查。本调查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的写作普遍感到困难。他们认为材料型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30.3,难度一般的占58.5,很容易的占7.5%,“无此经历”的占3.8%。认为命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5.7,难度一般的占67.8,很容易的占15,“无此经历”的占1.5%。认为话题作文写作很有难度的占17.5,难度一般的占68.5,很容易的占12.5%,“无此经历”的占1.5%。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一般的材料作文主体对象不止一个,材料的情感倾向的不确定性,出题者的出题意图的不好把握,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对材料作文的畏难心理。
二是对深圳市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应该具有的学习方法的调查。本研究发现,有近六成的高中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主动进行课外相关素材论据的积累和模仿练笔”;有50.75的高中生认为,必须“得到专业科学的议论文写作方法技巧、策略的主题训练”;另有43%的学生认为,要写好议论文必须“经常进行课堂内议论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指导训练”;“在写作前,适量进行与论题相关的辩论式思维活动训练”,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期待教师能够加强读写训练的愿望。
上述调查结果反映出深圳市高中生急切需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加强对他们的思维训练,根据本研究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教育对策:
1.改进教师的教学,加强对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对议论文写作的兴趣不高。因此,教师要着手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兴趣。
首先,教师要选好议论文的写作题目,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对议论文写作题目的选题要遵循以下的特点:一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选议论文的话题是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范畴之内,才能使学生有想表达想创作的愿望;二是所选议论文写作题目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有个性化的见解和思考,期待以成人的眼光去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教师需要选择有个性化有思辨色彩的题目。
其次,教师要提高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教师议论文讲评课的针对性、时效性要做到:
(1)讲评课少批评多鼓励,设身处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畏难情绪;
(2)教学目标有的放矢,教学重难点突出,争取让学生能有收获;
(3)选择有思想和有内涵的范文来点评,让高中生在阅读优秀范文中揣摩好作文的妙处,以获得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熏陶;
(4)要让作文有时效性必须缩短作文的批改时间。教师单枪匹马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困难的,因此能让高中生参与进来并高效地完成任务,要做到:①布置评改任务提供评改方法。②小组讨论巡回指导。③小组合作,互动评改。评改工作结束后,教师的讲评课要针对凸显出的问题,对症下药。
2.扩大高中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的阅读面比较狭窄,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教师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1)是立足课本。学生首先接触的是课本素材。语文教材及语文读本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要鼓励学生提取精华创建自己的素材库,《史记》中各种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诸子百家中的亘古不衰的智慧哲理,现当代作家中充满理性智慧的文字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充满生命活力的素材。,三鼓励的导师的知识)本中生议论文写作兴趣的培养。
(2)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外阅读是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不仅能夯实课本知识,深化课本内容,对开阔眼界和写出个性化的议论文是很有益处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为学生营造一个大的课外阅读的环境。让学生到图书馆去, 到阅览室去,将课内读书与课外读书结合起来。②帮助学生读有价值的书。教师可定期开出一些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如拥有广泛读者群的《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等。③指导学生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下的阅读方法:a.略读:快速阅读,不求细枝末节,锻炼议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思维――归纳;b.精读:把握微观细节,关注值得推敲研究的的局部内容;c.总结概括人物生平事迹,每天阅读一两个历史人物( 如孔子、孟子、庄子、屈原、刘备等) 的生平事迹, 并且对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提炼概括,然后再从不同的角度来比较辨别,分析人物的独具特色的一面。 ④指导学生做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一些优秀的文章,摘抄其中的有内涵的句子和提取事例精华。⑤要求学生背熟名句,提升文章的文化品味。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对语文课外活动持积极的欢迎态度,尤其短期性的集体性的活动(如剧本表演和辩论赛)更受高中生追捧。诸如开展辩论赛,通过选取值得论辩的社会焦点问题,做好论辩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论辩指导工作,安排好论辩双方论题。
4.向学生传授议论文写作的策略
本研究发现,深圳市高中生认为不同的高考题对议论文的写作有影响,其议论文的写作思维水平不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
(1)加大对学生审题的训练。教师要从高考考查的范围中来加强对学生的审题训练,加强审题专题训练,要帮助高中生学会审题,明确审题步骤和把握审题的关键要素。如果是材料作文那么要做到:要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整体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明确出题者的出题意图;透过表面现象,挖掘本质根源。如果是命题作文,教师要帮助高中生分析题目的语言结构,明确题目要求的重点。一般来说,命题作文的题目的特点一般有三类:以判断句为题的命题作文的题目直接点出了中心论点,对这样的题目应该着重分析它的谓语部分,因为这部分往往是题目要求的重点。以词组为题的命题作文如果题目若以联合词组为题,就要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地位;若以偏正词组构成,重点关注定语。以紧缩复句为题,就要明确句子内部的关系。
(2)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的思维能力包括形象思维、辩证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①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如写“人生的境界”为话题,写超脱的人生境界,借助于思维的相似性而展开联想的翅膀,可以想到庄子、许由巢父、竹林七贤等人的境界,这是相似联想,也是一种横向思维;对比联想,两类事物的对比可以是同向对比也可是反向对比,比如,美人与花越比越美,东施效颦只能是美人越美丑人越丑了;另外还有因果联想,由果推因等,这里就不举例了。
②是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分析和综合,筛选与概括、求同与求异、推因与论果的能力等。拥有这些能力,文章才能尽显深度和精辟。
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搞好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对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运行状况不容乐观,许多见怪不怪的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使毕业论文回归它的初衷,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传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写作周期太短,难于达到预期效果
很多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习惯于将毕业论文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写作周期约三个月。然而,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仅仅靠论文指导教师通过短时间的突击指导是很难见效的。一个完整的毕业论文实践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确定毕业论文题目,查找文献资料,写开题报告, 制定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答辩等。如此多的实践教学环节,要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完成,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况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个理解、熟悉和消化的过程。特别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训练,部分学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许多学生面对众多的参考选题茫然不知所措,处于“什么题目都可以选,什么题目又都不能选”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如何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什么,一筹莫展。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学士学位,迫不得已,部分学生只好赶鸭子上架,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抄公”、 “掺水”现象不时而生。
(二)就业压力过大,论文写作应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论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时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给毕业论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到好的工作岗位自然会把毕业论文放到从属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提前上班,致使这些学生无暇顾及毕业论文,所以无论是找到工作与否都不同程度地影响毕业论文的撰写。
(三)写作基础薄弱,撰写论文力不从心
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理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论是问题的发现和提出,还是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都需要扎实的知识和理论的支撑。没有宽厚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就很难有什么新发现。目前学生缺乏写作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毕业论文指导课,在校时各门专业课的考试又大多以试题考试为主,学生在校期间几乎没有受到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即使在毕业论文写作前,学校安排了几次专题讲座,但不少学生实际动笔时仍感觉到困难重重,不知如何展开研究工作。教师在指导毕业论文教学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非常缺乏论文写作能力,在论文写作时对于自己所论的问题、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事无巨细的将一堆材料没有逻辑联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的重构与创新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讨了“3.8.2.1”毕业论文教学新模式,具体思路就是构建一套有理论支撑,有实践基础,具有渐进性、阶段性训练特点的毕业论文教学模式。具体模式见图1:
模式中的 “3”是指开设《大学语文》、《写作基础知识》和《经济文献检索》三门课程,开设这三门课的目的旨在为撰写毕业论文奠定写作基础。其中《大学语文》安排在第一学期,《论文写作基础》安排在第二学期,《经济文献检索》安排在第三学期。这种安排既保证了课程先行后续的合理性,同时又保证时间上的衔接性,而且也体现了大学与中学知识的延续性。
模式中的 “8”是指围绕教育部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计学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或会计信息系统)等八门主干专业课程进行课程论文训练,通过课程论文写作达到毕业论文前期性专业写作训练的目的。课程论文的写作形式可多种多样,如读书体会、学习心得、文献综述、调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形式均可。具体要求可视课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确定。比如刚学习《基础会计》时,考虑是专业入门课程,要求学生写学习心得或读书体会即可;《财务管理》可考虑案例分析,等等。专业主干课程论文时间安排与课程安排同步。通过这一系列的写作,既可初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专业基础。
模式中的 “2”是指开设论文专题讲座和进行一次学年论文写作训练,时间可安排在第七学期前半学期完成。首先,安排论文指导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讲授2至3次论文专题讲座,主要是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询资料的方法、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等。随后安排5~6周时间进行学年论文写作,为毕业论文奠定基础。在写作学年论文时,可以由老师根据自己的科研和教学问题,事先拟定选题,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并通过师生交换意见,实现双向选择。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寻求学生感兴趣的科研切入点和师生之间协调的结合点。学年论文的写作目的旨在为毕业论文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此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是为后期撰写毕业论文选好题。论文选题无论来自教学或科研,都应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难度太大和太小的题目都不宜作为学年论文的选题。难度太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不成任务;难度太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达不到学年论文的质量要求。题目的难度应以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为基础。其次是深入实习单位,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学会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阶段要达到毕业论文写作前期模拟训练的目的。
模式中的 “1”是指在最后一学期,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撰写全过程。在操作上笔者建议尽可能围绕学年论文确定的题目作进一步的调查研究,使研究不断深化升华,使内容不断充实。理想状态应是学年论文的扬弃而不是抛弃,这样做的目的是减轻最后一学期毕业论文的压力,使研究具有延续性,将毕业论文与学年论文连为一体,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也能较好地解决就业求职与毕业论文撰写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组织毕业论文教学,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好处。其一,能较好地解决目前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利于调动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较好地解决求职与论文撰写的矛盾。其二,循序渐进,分阶段训练,有利于夯实写作基础,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达到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目的。其三,这种新模式能克服原来的毕业论文环节孤立、封闭、滞后及时间不足的弱点,将平时的专业课程论文训练、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本科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交叉性课题之一,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与学校日常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以及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形成共识,明确思路才能提出创新的教学方案。其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指导老师、学生和教学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识,密切配合,实施方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再次,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是动态的,是一个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其中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规范各阶段具体操作规程,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机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难于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赵 华,蔡晓波.关于提高财经类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根据每个专题设置了写作训练点,最大的优点是写作训练点与专题内容结合得比较紧密。不足之处是每个专题写作要求之间缺少缜密的逻辑性。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点由记叙文到议论文,层次比较清晰。审视当下江苏省高中作文课堂,很多高中语文老师作文训练“东一榔头西一棒”,一会训练记叙文,一会训练议论文,一会训练考场作文。造成这方面无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写作规律的理解、对学生的训练达到的程度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是无论如何,写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必须进行科学有序地训练,才能让学生写作少走弯路。
构建有序的作文训练课堂。作文教学首先把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区别开来,从文体训练的角度来看,高中学生先把记叙文写好,然后写作议论文。张克中先生在《中学写作教学观察》一文中说:“写作只是一种倾诉过程而已。写作教学也只是让学生逐步学会倾诉的一种过程。”笔者在平时批阅学生日记、随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这里写的作文远远比考场作文要好。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思想自由,随心所欲地抒发心中情感。整个高中阶段,贯穿写作是一种倾诉的教学思想,从记叙文训练开始,让学生会写令人心动的细节、会写构思奇妙的情节、会写真情实感的文章。记叙文训练每次确立一个重点,例如从语言、结构、构思等角度切入,每个训练点让学生反复揣摩,反复写,自然会有感悟。
记叙文训练好了,高二阶段可以确定议论文训练的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中,很多老师发现学生的作文文体意识淡薄,高考中考生写成的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散文不像散文,这是平时训练不到位导致的后果。议论文训练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观点写起,让学生学会用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此过程中,掌握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其实,学好写记叙文对于写议论文特别重要,议论文的论据就需要简练的概括、精当的选材,论据才能够为观点服务。议论文的结构,让学生从并列式结构写起,即围绕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并列关系;再到递进式结构,即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逐层深入证明中心论点,“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写作中倾诉心声。在议论文课堂教学中,可以选择提炼论据、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注重议论文结构等小的训练专题,让议论文训练有章可循。
二、作文训练读写结合不够紧凑,致使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目前很多高中都专门安排阅读课堂,让学生阅读。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阅读中,教师指导的少,阅读与写作训练脱节的现象多。例如,一周有2节阅读课,让学生进入图书馆阅览室,学生由于经验的缺乏,阅读一些时文精粹之类报刊杂志,但是阅读之后缺少教师点拨,没有转化为写作能力,所以,缺少读写结合训练的作文课堂。假如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分离,那么笔者认为两者教学效果都不会很好。
作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279-02
本科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期间所学专业知识及综合能力的最终考核,各高校对这一最后的教学环节也制定了繁多的规范条例,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每况愈下却令人高度担忧。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成为近年来本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结合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对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财会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存在种种问题。以我校财会专业(包括财务管理、会计专业)近几年的毕业论文为例,问题主要集中在选题和论文写作两个领域:(1)选题领域不均,缺乏应用研究。选题较集中在以理论分析为主的财务领域,如独立董事问题、预算管理问题、内部控制问题,即使是以新会计准则为主题的会计类选择,也多存在选题重复、研究范围过大的问题,较少联系实际案例进行创新设计。(2)写作缺乏学术论文应有的严谨和规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层次较低的学位论文,其性质依然是学位论文,依然要求选题新颖;数据处理恰当、分析论证合乎逻辑;对所分析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独到行和自己的见解;在论文书写方面要求表达通顺、条理分明、文字及图表准确清晰无误、格式符合要求;外文摘要要求语句通顺、能正确表达文章观点、语法正确。然而,学生所写论文原创性不高、抄袭现象严重;基本理论及概念的阐释不清晰;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不明显;文字表述不够专业化和学术化;对论文的基本格式标准如文献的引用、图表的说明、字体行间距的标准不熟悉;对英语掌握程度的再检验的英文摘要多存在由电脑软件在线翻译生成。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多重成因:(1)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论文的选题、开题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下学期,面临严峻的就业、考研压力,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论文的选题工作,学校在就业率的压力下,很少以毕业论文质量来度量学生毕业的标准,指导教师在缺乏相应考核机制的氛围下,对毕业论文的写作很少严格把关,答辩环节对于学生来说视同形式,即使进入二答的学生也知道不会因为毕业论文而影响到毕业。如此,强烈的负面效应产生了,学生很难对毕业论文的写作重视起来。(2)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流于形式。虽然学校制定了从选题、文献综述、论文的质量、英文摘要等系列的规范条例,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论文的质量监控缺乏严格执行的控制点。如开题这个环节直接涉及到选题是否合适,论文的写作是否有意义,一方面,严格的开题形式有助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面,多位教师的审核判定也有助于论文写作的下一步开展,但实际执行中往往是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开题,失去了这个环节应有的硬性约束。形式上的质量监控控制点,如论文格式的规范、任务书及开题报告的一致等,并不能替代对真正影响论文质量的内容的实质性审核。(3)学生方面的因素。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重视,一方面是基于上述的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主观上的不努力;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大学期间增强科研能力的系统训练的缺乏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差,对学科前沿动态的不了解导致其选题缺乏应有的新颖性,即使选定了题目,文章论点的提出、论据的分析缺乏严谨性,文章的篇章结构层次不分明,研究重点不突出,论文的写作没有深度。而且,由于缺乏基本的论文写作技能和技巧,文章的文字表述不流畅,口语化严重,甚至缺乏基本的写作格式。
二、财会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改进建议
1.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新定位。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作为初级的学术研究行为,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该环节,一方面是达到对学生科学研究进行初步训练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考核学生发掘实际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论文的写作过程由选题、收集资料文献综述、资料数据分析、文字写作、答辩等密切联系的各环节组成,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的侧重点考核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所考核的内容是学生在整个本科阶段的学习结果。因而,单独由本科毕业论文这个环节及有论文指导教师一人来承担这个考核任务,显然是不合理的。可以考虑在应用型财会专业要求建立“理论与技能并重”的专业培养模式下,加强专业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教学的研究和应用,一方面,可以有效弥补目前财会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不同阶段具体的科研训练项目所形成的实践训练平台,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感。具体来说,是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群的建设,在专业导论课程、计算机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假期社会实践等环节加入科研训练入门、网络使用训练、初步科研训练、财务专题训练、科研综合训练等具体训练项目的内容。
2.强化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系统训练。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训练过程,单凭一个学期、一位指导教师在短期内想达到一蹴而就的效果是不可行的,可以考虑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强化科研训练。以笔者讲授的《高级财务管理》为例,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核心宗旨,我们在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等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我们提出的“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是,通过相关案例引出专题所涉及的基础理论和应掌握的知识点后,根据各模块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同时,将“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科研方法的训练与指导,结合财务专业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选题技巧、技术路线制定和资料收集等事项。在教学方式方面围绕着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力求多样性。首先,坚持理论导读。在课程授课外指定学生阅读每个专题的经典理论文献,深化对基础理论的认识;其次,突出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现实案例,通过案例的介绍、集体研讨等形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理解更为深刻;再次,突出实训教学。根据课内实验安排的相关材料,在现实中跟踪某些上市公司的现实状况,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课内实验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内容突出了技术性、可操作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实现了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训练的设计理念。
3.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目前毕业论文时间设置与学生求职冲突,可考虑提前做论文,让学生在大学三年级就准备论文,促进师生充分交流,在引起学生对论文重视的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毕业论文的写作要因人而异。对于考研、保研的学生,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兴趣和文字能力,鼓励其对具有研究价值的理论命题进行深入探讨,并尽可能地用统计软件进行大样本验证,以为后续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目前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对教师的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学生也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对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同时,对优秀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物质奖励,使得正向的引导作用缺失。因此,一方面,应强调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资格的认定,包括每学年发表学术论文的要求或一定科研经费的获取,另一方面,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包括优秀论文、进入二答论文的指导情况,并将其考核结果作为晋职晋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党传升,罗梅娟,吕廷杰.构建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2]刘冰花,徐莉萍.会计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实验教学:共生与互动[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1).
[3]李锋.科研训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析[J].商业会计,2010,(12).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