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现代物流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现代物流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现代物流管理论文

篇1

在当前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下,现代物流行业成为了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系统,它强调功能的整合。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1.2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多,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由于物流行业具有的一系列特点,要求物流行业的信息传递必须及时准确,计算机在物流行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现代物流主管使用计算机的时间约占其工作总时间的30%,不仅如此,普通的物流管理和操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操作,例如office软件、网络通讯工具软件、数据库软件等。

1.3不同职位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

依据工作性质和所从事工作在物流系统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可将物流人才划分为管理决策人才、理论研究人才、理论应用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等。1.3.1管理决策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管理决策层在企业中负责的是制定宏观上的具有全面性和方向性的整体物流方案,他们是拥有一定决策权和承担相应责任的人群。他们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对本单位的整个物流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而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1.3.2理论研究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理论研究型人才主要是在各种院校和研究机构工作,从事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培养更多物流人才的人才。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部分物流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觉悟、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1.3.3理论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物流理论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主要负责制定具体物流计划,进行物流作业流程控制和资源调度的工作。这一层次的物流人才既要面向实际操作,又要实际运用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4实际操作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实际操作型物流人才,主要是进行物流工作中的现场作业和具体操作,这就需要掌握相关的、具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例如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的技能。

2.基于岗位专业能力培养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1课程体系构建中应遵循的原则

2.1.1职业导向性原则培养人才的目的不是束之高阁,而是要使其能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创造更多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能够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坚持职业的导向性。2.1.2能力本位原则竞争的残酷性要求竞争者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未来的物流行业必然也是一个竞争极其激烈的行业,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能力要求必然更高。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根本目标,体现能力本位原则。2.1.3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全面人才的培养要求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实行素质教育。在实行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能力的要求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2课程设置上应突出的特点

2.2.1适应性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学制,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亦或者职业院校,培养的都是较高层次的物流人才,因而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包括公共基础课(如哲学、政治经济学、大学语文、高等数学等)、学科平台、专业平台、集中实践环节和课外科技与实践活动五大模块,这五大模块应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特点。2.2.2实用性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整合了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综合性、交叉性强的新兴行业,它包括了仓储、运输、包装、装卸、等多个领域,对于知识技能的要求更高更复杂。针对现代物流行业的这些特点,为物流行业培养人才的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加新兴交叉课程,从而使课程的设置更符合实际需要,增强课程的实用性。2.2.3可操作性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的是物流行业中的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不能脱离实际,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应当增加实践科目的学时。通过实践科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增强实际操作能力。2.2.4先进性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中,应当较多的利用当下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先进物流工具和手段的技能。

篇2

当前我国的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市场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很多的物流企业力求在物流业务上的全面化发展,缺乏对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经营,只追求短期的业务增长,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当前的物流企业没有较为明确的市场定位,缺乏对物流市场的细分研究,对其业务功能没有相应的战略定位,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物流市场的发展。

2.营销资源条件不足

物流企业想要制定营销战略和开展营销活动,需要有相应的软件、硬件资源作为支撑,但是,纵观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大多都对物流设备设施等硬件投资较少、专业化技术水平不高,对于营销团队的建设投资力度不够,影响了物流企业的营销能力。在物流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软硬件的共同投入和发展,但很多物流企业忽略了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建设,比如对于人力资源团队的建设力度不够,会使得营销人员流动性大的物流企业缺乏人才,难以形成较强营销力的营销团队,影响了营销的管理水平,进而束缚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和物流市场的进步。

3.营销管理水平不高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多物流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缺乏对物流企业的长远规划,整体的经营管理及营销管理水平都较低。基于管理水平的制约,很多物流企业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不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规范化的物流服务。在物流业的发展中,其营销水平不高致使企业缺乏清晰明确的战略指导,在用户中没有知名度,继而会导致行销过程中的执行能力差、效果低等等问题。所以,营销管理水平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

二、基于物流市场发展现状的市场营销战略探讨

1.分析和挖掘物流市场机会

物流市场是物流企业发展的主体,想要改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率,应先分析和挖掘物流市场的机会。当前物流业竞争激烈,随着Fedex、DHL等国际大型物流企业进入中国物流市场,我国物流企业更应审慎分析物流市场,寻求符合自己的市场机会,进而根据物流市场及客户的需求变化,发掘并应用市场机会。

2.立足自身,选择目标物流市场

物流企业的发展,要在充分分析和挖掘物流市场机会的前提下,依据自身的硬件、软件等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目标物流市场,选择运输配送、仓储、流通加工等等中的某一方面,进行重点业务的强化,形成一定的专业化水准,打出品牌,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3.强化物流渠道及物流促销

当前的物流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企业必须要有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为客户提供快速迅捷的服务。当前物流发展中,小批量、多品种的物流需求大量存在,需物流企业应设计合理的运营途径,快速完成物流的需求,满足散、小客户的物流需求,物流发展中营销战略的运用要具备很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为达到此目的,可以建立高效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平台操作,对货物的库存情况、在途情况以及接收情况等等信息合理掌控,保证物流渠道的畅通,通过营销战略的运用,促进经营效率的提高。

4.从竞争营销走向共生营销,提高物流效益

当前物流业的发展中,除了物流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外,可以选择合作竞争,以竞争促合作,依靠合作来竞争,通过这种优势互补的方式,形成资源共享、成本降低以及价值链增值等合作竞争效益,在供应链上的供应商、生产中心、配送中心、零售商等环节实现相互依存,共促发展,提高物流效益,带动物流行业发展。

5.实施共生营销战略,培育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对客户的争夺是现代物流的竞争目标,赢得客户,物流企业才能更快更好发展。物流企业可通过选择全方位的服务定位,根据企业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各层次的需求,树立起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的企业核心文化,使客户对物流链的各个环节都满意,将企业品牌打造成用户认可、认知品牌,提高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进而提高产品服务及竞争优势,实现功能的创先与完善,巩固物流企业的市场地位,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篇3

1.2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获得竞争优势。随着各种物流技术的提高,新式的交通工具及保鲜储藏技术的出现以及各种废物的实时处理技术的成熟,极大的促进了绿色物流的发展。根据调查显示,物流成本几乎占据整个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绿色物流通过对资源的节约利用,对物流网点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可以大大降低物流运作中的原材料成本和燃料成本,降低环境成本风险,从而拓展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使企业获得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2绿色物流的发展思路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还面临着政策支持不到位、运输网络规模小、物流费用高、第三方物流企业需求不足,以及安全保障机制不到位,价格混乱、超载,运送违禁物品等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2.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绿色物流的全新运作理念。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推动思想解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主动适应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发展模式的深刻变化,奋力冲破各种陈旧观念、思维定势、体制束缚、利益藩篱,持续推动思想大洗礼、观念大更新。大力弘扬绿色物流的理念,敢为人先大胆试,敢于担当大胆闯,向规模总量要实力,向质量效益要合力,向优势特色要活力,向奋进提速要动力,努力走在现代绿色物流改革的前列。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适应和引领新常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形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

篇4

1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成本估算和控制

篇5

(二)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社会学、计算机学科、经济学、机械学、管理学等,同时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仓储业、工商、金融业、海关、零售业、税务、海陆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因而物流管理专业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物流设备、技术,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三)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篇6

物流管理是一项操作性强的管理活动,其运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坚固的理论知识与方法,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确保有一定的能力解决实际工作问题。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物流管理的实训力度,提高学生对相关物流管理基础理念与基本要求的掌握,使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为今后学生可以较好地适应企业采购、仓储、运输组织、配送、理货及信息处理等环节工作当中。

(二)专业性强,涉及范围广

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学科较多,如社会学、计算机学科、经济学、机械学、管理学等,同时也涉及到各行各业,如仓储业、工商、金融业、海关、零售业、税务、海陆空交通运输业、通讯业等,因而物流管理专业包含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较为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各个学科专业术语,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到各种物流设备、技术,由此可见,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具有十分强的专业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三)物流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过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学科及各行各业的知识,因此,存在部分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增加学生对其的理解难度,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且有些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学生对其学习的态度并不积极,而对于很多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而言,当物流管理课程中出现微积分学、运筹学等理论知识时往往遇到颈瓶。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物流教学的现实重要意义

(一)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物流管理知识的兴趣

总所周知,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动力源泉,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一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探究其本质。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跃学生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神经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传递多样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主体地位,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这种灌溉式教育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严重限制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网络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相关物流方面的资料,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与理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习的开放性,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及师生与网络媒体技术之间的交流。通过网络技术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物流管理知识制作,如PPT制作,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物流管理学习的乐趣,还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的意识,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互动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教学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涉及到的范围过广,故其相关专业概念与专业术语较多并且较为抽象,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无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盘点、分拣、出入库、配送、流通加工及装卸搬运等作业流程,而通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建设一个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在这个实训基地中可以让学生操作相关系统软硬件设备,如电子标签拣货、第三方物流软件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关物流管理技能锻炼。

(四)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学质量,可以地解决相关实践教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发现问题,并利用教育技术解决问题,在总结教训的同时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通过这样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缺陷。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物流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健全完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顺利应用的前提与基础是拥有较为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施建设,因此,应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建设,主要有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两大方面内容。加强对物流管理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物流管理实践活动当中,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应做好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建立规模齐全的资源库,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同时还应鼓励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多利用资源库进行课件制作,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师综合业务素质

为了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应加强对其业务及技能的培训,提高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性。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学生学习情况及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培养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不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多关注市场动态,做好相关物流行业的探究与分析工作,确保掌握最新物流行业动态,使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的技术。

(三)采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

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物流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动当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明确每个项目目标及相关任务,按照相关步骤开展(目标—计划—实施—评估),让学生一一进行探究与解决,进而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开展“物料采购计划与组织”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学时,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辅助作用,正确引导学生紧绕项目任务制定相关项目计划并予以实施,明确物料管理与采购管理目标,构建有效的物料管理与采购组织结构,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购计划,做好相物料与采购成本分析,完善相关细节工作内容,通过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进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计划与采购管理”相关内容。

(四)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采用适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理论知识。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指每门专业课的课内实践与学期集中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如物流实验中心软件实训、单元实训、典型物流企业参观实习、综合实训等。)进行教学,该模式主要突出整个业务流程的综合实训目的,基于工作过程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根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实现重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实践教学是使学生认知与行动、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散式实践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流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带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将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而集中式实践教学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篇7

2.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他们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发展,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则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供应链系统作为一个有目的性的功能,是拥有着复杂的操作性的,不同的链条之间拥有着各自的特征,参与者共同受益的共赢模式也是在当下时展备受推崇的获利模式,因此,随着物流管理因素的逐渐发展壮大,各国也更加注重起在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功能了。这也就使得供应链系统变得更加的引人注目,使得物流管理更加得被重视。但是,随着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的不断发展,各国对其的利用不断加大,从而一些随带的问题便被渐渐的暴露出来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客户所产生的物质要求不仅仅只是仅限于我国的物质条件,人们更加注重国际物流的发展状态,虽然有部分企业紧紧跟随时代潮流发展的脚步,但是,仍然有一些“古板”的企业,他们沉睡在以往的发展状态中,不知道改变与更新,于是便渐渐落后于世界的脚步,这对其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发展的暂时落后会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发展的长期滞后便会导致其经济环境的破坏,甚至是最后被迫退出商业的发展市场,这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结果。

3.传统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大量的资源便会被白白浪费在不值得运作的生产方面,从而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客户多样化的要求无法被满足,便会产生负面的经济效益,全球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而长期滞留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懂得更新与改进,不懂得接纳新思想,不敢去接触新事物,于是便与时代隔了一道鸿沟,企业的上下游无法连接,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不充分,客户的售后反馈无法及时传达等等,这些可能会出现在供应链系统下物流管理中的各种问题便会显现出来,最终使得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风险。其次,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也是企业发展的必备因素,很多企业仅仅只是注重供应链系统的完善以及物流管理的条例措施的改善,而忽略了最基本的改进措施,忽视了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了企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落后于其他竞争对象,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的物流管理需要,便会制约物流企业的持续发展,人才技术的单一也使得企业无法拥有自身的工作优势,与世界的脱轨,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处于劣势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致使企业不能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自身发展状态的劣势。

二、促进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改进的措施

1.培养创新型人才,紧随时展的脚步。由于地区发展的滞后性,某些地区接受新事物的时间总是会落后于其他比较发达的地区,这就会导致一些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无法被引进,或是引进的成本费用过高而无法负担,没有完备的硬件设施是导致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无法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其次,即使拥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但却没有适应技术发展的高科技人才,这也是会从根本上导致经济产生不好的效益,因此,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现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应该被作为一个物流管理功能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企业如果想要在物流管理技术方面有所发展,想要在这一专业领域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就要多多培育创新型人才,积极创造出其他企业所没有的专业技术,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立于不败之地,随时关注发达地区的技术发展程度,积极引进别的地区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工作职员都自主的接受这些先进的知识、思想,并且建立积极的工作机制,让工作职员们能够自己努力地去探索新世界的领域,积极的奖励机制也是促进职员们更加努力工作的动力。培养物流管理应用的人才,这也要求企业需要随时关注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动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紧紧跟随时展的步伐,这样才能保证不落后于潮流。

2.创新物流管理功能,促进技术改革。在物流管理发展的道路上,企业经历了从比较落后的技术发展至先进的技术,然而有些企业随时更新自己的管理系统,有的企业却仅仅满足于现状,而不懂得去更新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持续发展起来,如何用智慧的眼光去辨别事物的好坏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现阶段基于供应链系统的物流管理发展是处于上升的状态,环境适应性较强的物流管理系统被不断地更新和创新,要想在企业发展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新企业的物流管理功能,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对于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满足客户的要求就必须要促进技术改革,将陈旧落后的设备淘汰掉,引进新型高端设备,加入信息技术功能,因为信息技术在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加大信息化程度的建设,增加工作效率,努力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3.加大对于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的研究,促进企业发展质的飞跃。虽然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已经被一些学者拿出来研究,但是仍然存在不接受新技术的现象,基础设备的落后便使物流管理的研究受到更大的阻碍,因此,加大对于供应链系统下的物流管理研究,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努力降低企业的工作成本,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供应链系统是促进物流管理功能发挥的基础,因此,首先要了解供应链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它的功能和技术应用,将供应链系统的每一个节点联系起来,加强各自的工作效率,加强各部分的相互联系,降低工作的风险,做好供应链系统工作的基础。然后,将研究延伸到物流管理,促进技术创新,响应客户的要求,提升供应链系统物流管理的水平,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且加以规划,建立员工奖励制度,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创新物流服务的理念,以客户为中心,加强对客户反馈的反映,建设一个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争取为促进企业发展的质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8

随着物流成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物流的功能和作用也开始被中国企业界所认识、所重视。“物流”,不但成为当前一个最为炙手可热的名词,而且更成为企业界投资的热点。稍有实力的制造业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动辄上千万元、数亿、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地投资建设自己的物流部、物流公司、物流中心甚至物流港。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界对物流业的重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也使物流运营走入了误码区。实质上,企业物流的效益主要来自对物流的管理,特别是来自削减“物流冰山”的效应,即对物流成本的系统化管理研究、有效减少或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必的物流作业成本,也就是本文所强调的研究作业成本。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说过一句话“在企业内部只有成本。”成本是影响企业利润的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只有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获取第三源泉的利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物流运输成本分析

1.物流运输成本的构成

物流运输成本是为完成货物运输而支出的各种成本,一般以单位运输产品的营运支出表示。任何种类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成本均由两大部分构成:场站成本和途中运输成本。场站成本包括货物的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成本。这项成本的大小只和货物的体积、重量等有关,与运输距离无关;途中成本包括运输人力耗费、线路折旧、管理维修、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等。这部分成本的大小和货物运输距离成正比。

2.运输成本与运距的关系

由于运输成本是由与运距无关的场站成本和随运距增长而递增的途中成本所组成,使得运输距离越长,虽然运输总支出增加了,但场站作业成本分摊到单位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率)中的成本却越少,从而使单位运输成本降低,即运输成本率递减规律。各种运输方式中,一般场站成本低,途中成本高的运输方式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场站成本高,途中成本低的运输方式对长途运输有利。水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大于铁路运输,而铁路运输的场站成本又大于公路运输。但途中成本的情况则刚好相反,公路运输最大,铁路运输次之,水路运输最小。所以汽车适于短距离运输,而水运则适于长距离的大批量货物运输。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运输成本中各种运输方式成本构成中的比重是不一样的,反映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

3.运输成本与运量的关系

各种运输方式所能完成的货运周转量,也影响着运输成本的水平。我们同样可以把运输成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与运量有关,随运量的增长而增长,称为可变成本;另一部分与运量无关,不随运量的增长而变化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或不变成本。如水路运输中的船舶燃料成本、港口成本、及装卸成本中的装卸机械动力成本、装卸计件工资等均为可变成本,随运量增长而变化;而船舶折旧、企业管理成本、装卸成本中的机械折旧成本等为固定成本,与运量变化无关。铁路、公路运输成本也可以同样分成这两部分。

4.运输成本与运输方式的关系

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质量,提高运输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特性的物资对运输活动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当同时存在多种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就有一个选优抉择的问题。选择运输方式是一个非程序化决策问题,要制定一个统一规定的标准是困难的,只能在组织货物运输时,按照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

二、控制运输成本的措施

1.合理选择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作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分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直达运输、“四就”直拨运输等运输形式,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2.强化运输成本的核算和考核

要树立现代物流理念,引进先进的物流运输管理和优化方法,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寻找改善运输管理,降低运输成本的最佳途径。健全物流管理体制,建立物流运输管理专职部门,实现物流管理的专门化。应用物流作业成本法(物流ABC),把反映物流运输成本的数据从财务会计的数据中准确剥离出来,统一企业成本计算的口径。在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成本管理意识,实行定额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进行成本控制目标分解,明确责任,实现责、权、利结合,加强成本核算和考核。

3.整合自身运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物流管理一直是实践领域和学术领域研究的热点。国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经济管理到机械工业、数学和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等,横跨人文社科到理工科学诸多细分领域,涉及现代物流、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国际物流、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和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管理优化等众多研究主题。目前,对物流管理的研究状况纷繁复杂,到了亟须梳理与总结的阶段。虽然有少数定性和定量的文献综述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但仍难以从海量的物流管理研究文献中廓清该领域的研究全貌。鉴于此,本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梳理和剖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可视化的形式将国内近10年物流管理研究概貌呈现在大家面前。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采用的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在共词分析基础上,借助社会网络分析软件,构建关键词节点和网络,以网络图谱形式揭示研究主题的热点[1]。

1.2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5—2014年核心期刊物流管理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作为分析载体,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系统,检索题名或关键词“物流管理”,时间范围为2005—2014年,来源期刊为核心期刊,操作时间为2015年6月9日,检索得到926篇期刊论文,共包含4207个关键词,涉及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

2数据处理

2.1高频关键词选取

为了保证期刊论文关键词的有效性,我们对所获得的4207个关键词进行预处理。首先,将相同或类似的关键词进行去重、合并,如将“中小型企业”汇总到“中小企业”,将“RFID技术”“射频识别”和“无线射频识别”汇总到“RFID”,将“供应链管理”汇总到“供应链”,“人才培养模式”汇总到“人才培养”,将“逆向物流管理”汇总到“逆向物流”,“物流人才”汇总到“物流管理人才”,将“高职”汇总到“高职院校”等;其次,删除没有实际意义的关键词,如“理念”“措施”“实现”“现状”“建议”“探索”等,将关键词简化为2161个。在这些关键词中,本文选择出现大于等于8次的关键词,共45个,占全部关键词2.08%,频次占全部关键词频次的43.71%,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确定物流管理研究热点的基础,如表1所示。

2.2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基于表1所示的高频关键词,利用相关软件,对45个关键词进行两两共词检索,并统计其在926篇文章中同时出现的频率,构成了一个45×45的共词矩阵。由于原始数据之间共词频率差异较大,本文运用Ochiia系数方法[2]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此不做描述。鉴于共词矩阵中的0值过多会导致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因此,用1与相关矩阵数据进行相减,得到表示两个关键词的相异矩阵(部分数据如表2所示)。

2.3社会网络分析

本部分内容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原理,将表2所示的关键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绘制成社会网络图谱,该图为已进行中心性分析得到的图(见图1)。(1)密度。网络密度体现了网络图中各节点之间的密切程度,数值越接近于1,说明网络联系越紧密。图1的网络密度为0.7192,标准方差为2.7878,表明在物流管理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集聚性。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除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一词只与GPS有连接外,其他词与靠近中间词之间的连线较多。(2)点度中心度。点度中心度的绝对值大小表示某个关键词与网络中其他词共同出现的频率,频率越高,越有可能是主题研究中的热点[3]。分析显示,供应链、高职院校、逆向物流、物流管理专业、第三方物流等的点度中心度较高,这反映了物流供应链与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数据挖掘、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生产物流、基于物联网的物流管理和农产品物流管理这几方面研究较薄弱,研究应该更加深入。(3)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节点对整个网络中资源的控制程度[4]。网络的中间中心度为49.81%,其中,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说明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其中,RFID、物联网、GPS、仓储管理、应急物流和绿色物流具有较高的中间中心度,但是点度中心度较低,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的焦点。

3研究热点主题探讨

3.1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这一研究主题主要包含“高职院校”“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创新”10个关键词,这些热点词反映了学者们对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及人才培养方面研究的重视。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管理专业目标定位、教学手段与方法、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其中,实践性教学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表明现阶段我国高职物流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更加趋向于实践性和创新性。

3.2物流供应链

从社会分析网络图谱可以看出,供应链处于中心的位置,且中心度较高,说明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是近10年来物流管理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该主题包含“供应链”“第三方物流”“仓储管理”“ERP”等高频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是目前企业获取竞争力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随着供应链管理快速发展,物流外包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5]。在物流外包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兴起并不断引起学者和业界关注,成为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3.3中小企业的农产品物流管理

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中小企业、农产品、管理模式、信息系统、优化、物流配送这几个关键词。由于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高效的物流管理模式和完备的物流信息系统对中小企业、农产品至关重要,可以使它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实是我国的中小企业、煤炭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等,因此未来关于这一方面研究空间还很大。

3.4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包括“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其中包含3个研究热点: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和逆向物流。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发展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物流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实践,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再制造、再循环与再使用是绿色物流与逆向物流共有的内容[6]。两者的不同在于绿色物流强调所有物流活动尤其是正向物流对环境的影响[7]。

3.5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是由“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物流成本”“信息化”“企业物流”和“物流作业”6个研究角度构成。反映了在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广泛用于物流管理,现代物流呈现出信息化、标准化、系统化等发展趋势。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结合,提高了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3.6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包含“应急物流”“物流系统”“物联网”“电子标签”和“RFID”4个关键词。应急物流提出的目的是追求时间效益的最大化,将损失及不利影响缩小到最小[8],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物流系统至关重要,而物联网技术(RFID、GPS、GIS3)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应急物流中信息化偏低导致的物资配送缓慢、配送车辆路径不合理、物资跟踪丢失等问题,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效率。

3.7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只与一个高频关键词GPS有连线,从网络分析中可以看出,该知识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远离网络核心,说明它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不同于其他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如李一波介绍了基于GPS和GIS技术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9];杨宝森通过XML软件技术构建了跨组织、跨部门的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10];张文建介绍了基于B/S模式一体化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其关键技术[11]。

4结语

本文以2005—2014年CNKI收录的物流管理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描绘出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在热点研究方面:供应链、GPS、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逆向物流、物联网和RFID等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这一阶段我国物流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其中,供应链是联结这些热点最重要的桥梁。在研究趋势的预测方面,有的高频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联系较少,也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如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其在物流管理领域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目前,国内物流管理研究主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物流供应链、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应急物流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小企业和农产品物流管理。其中,供应链、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人才培养和物联网居于核心地带,与环绕周围的其他的主题一起构成我国物流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

参考文献

[1]刘军.整体网分析讲义:UCINET软件实用指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2]张勤,马费成.国外知识管理研究范式: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2007(6):65-75.

[3]魏瑞斌.社会网络分析在关键词网络分析中的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9(9):46-49.

[4]朱庆华,李行亮.社会网络分析法及其在情报学中的应用[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2):179-183.

[5]周永祥.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2005.

[6]RogersDS,Tibben-LembkeR.AnExaminationofReverseLogisticsPractices[J].JournalofBusinessLogistics,2001,22(2):129-148.

[7]DeBritoMP,DekkerR.Aframeworkforreverselogistics[R].ERIMReportSeriesResearchinManagement,ERS-2003-045-LIS,2003.

[8]王宗喜.大力推进我国应急物流建设与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24):37-39.

[9]李一波,张志勇.基于GPS和GIS的可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冶金自动化,2005(5):11-15.

篇10

一、物流成本管理的涵义。

物流成本管理(Logistics Cost Management)是指企业物流活动中所发生的管理费用方面工作的总称,具体来说,是指从物流设计到物流运行再到物流结算的整个过程中,对物流成本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以及对物流活动结果的评价。物流成本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决策、物流成本计划、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分析和物流成本检查六个方面。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其实质是依据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和客户的需求,以成本为手段管理企业物流,最终目标和最基本的研究课题在于利用成本指标控制物流活动,实现物流活动系统合理化,进而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最具经济效益的物流活动达到预定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管理能够有效地把握企业物流成本的内涵和构成,合理利用物流的效益背反规律,科学、高效地组织物流活动,有效控制物流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支出,从而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

二、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对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物流概念最初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物流成本的复杂性以及其极强的关联性,我国尚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出一套适合国情的物流成本管理理论体系,而对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大多在于介绍国外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成果,尚未能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理论的战略重要性,也未能从企业竞争需求战略层面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物流成本管理。随着现代物流及其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企业“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本已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在答记者问时指出,200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高达89.89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8.1%,而发达国家社会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一般在9%~10%左右,我国高出发达国家将近一倍。这种状况表明,我国企业有很大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因此,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势在必行。

三、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目前,我国企业在对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可以表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流成本账务单独核算难度大。

长期以来,我国尚没有成型的物流成本计算标准,物流成本核算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每个企业都是分散进行的,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来把握物流成本。200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该标准明确了物流成本的构成和核算方法。

但是,由于物流成本构成的复杂性以及其核算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目前我国真正全面贯彻落实2006年新颁布的物流国家标准对物流成本单独分类核算记账的企业为数不多,大多数制造企业仍没有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单独设立物流成本项目,而是将企业的物流成本列在制造成本和其他费用一栏中,因此,企业仍无法掌握物流成本的构成,也较难对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全部费用做出确切、全算与分析,造成物流成本信息的失真,形成“经济黑大陆”和“物流冰山”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同时,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等其他会计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物流费用项日,或是有的几个项日不能全面概括物流费用。一方面,物流活动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项目,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费用被归集为诸如工资、租金、公共设施和折旧等。这种归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确认和分配运作的责任。如果将一个企业的报表细分为发生在管理责任领域的费用和发生于组织领域的费用两部分,以获得组织与各个单位相关的财务信息,这也只能是有助于而仍不能满足总成本分析的需要。而企业的损益表,更是沿着组织预算的思路,对费用进行分类和归集。它无法克服许多与物流绩效相结合,而通常又跨组织单位发生的费用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在通常的企业财务决算表中,物流费核算的是企业向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及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费用。对于企业内与物流中心相关的人员费、设备折旧费、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则与企业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计算。据有关资料,先进国家企业的实践表明: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往往要超过外部支付额的5倍以上。

由此可见,仅靠常用的会计方法,难以取得所需的足够数据来核算物流成本。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难以正确把握实际的企业物流成本。

(二)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正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对物流成本设立单独的会计科目来进行核算,而是将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各种支出列示于企业的各项费用内,或者仅仅将部分的物流成本随材料、制造费用等计入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另外,人们往往比较重视运输费、搬运费等显性成本,对于物流环节所消耗的资金利息、设备折旧、人员培训等隐性成本特别是物流活动组织不当所导致的风险和由于效率低下而增加的时间成本,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日常采用的标准会计成本法一般没有将与库存有关的成本,诸如保险和税收、租金、存货占用的资金及建设仓库所需的资本费用等计算在库存成本内,导致其被低估或模糊。而先进国家的实践证明,对于自营物流的成本支出而言,实际发生的物流成本远远高于外部支付额数倍以上。所以,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把握实际的物流成本,决策者也很难从现行的会计系统中获得物流成本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