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8 15:08:1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教学艺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教学艺术论文

篇1

二、创新创业园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一)采用“全过程双导师”教学

“全过程双导师制”即在学习的全过程中为学生配备2名实践指导教师的制度。2名实践指导教师中1名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另1名是校外企业的指导教师。2名实践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的专业实训、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艺术设计专业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线的工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需要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外,更需要具有丰富社会行业经验的校外企业指导教师进行实践指导。“全过程双导师”教学理念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时间上要贯穿于大学的3年间,空间上要拓展到未来的职场。在大一阶段,从入学教育开始,安排企业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给学生开设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环境、参观创业工作室及创新创业园,使学生初步了解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大二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实训,使学生初步体验专业实践的大致过程;大三阶段进入社会顶岗实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就业岗位的实践能力。这些实践教学不是孤立进行,始终与其所学课程紧密相联,期间既有校内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也有校外企业教师的实践指导。创新创业园的建立,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校外企业实践导师”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园又名“信息产业园”,是由20余家企业组成的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2011年7月被常州市科技局认定为“常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训、项目孵化的重要基地。创新创业园内安排1名企业资深人士担任校外实践指导老师,学生的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可以在创新创业园中进行。校内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和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分工明确,各有职责。校内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专业理论指导,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创新创业园内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实践期间职业能力培训指导,把企业成功经验和设计理念传授于学生,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行业发展要求,找出自身差距,弥补课堂理论学习的不足。通过“全过程双导师制”与创新创业园结合,让学生在创新创业园的工作环境中接触企业资深人士,使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提高职业道德观,增强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篇2

(一)积极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从备课内容上来看,首先要“备教材”。作为一门课的主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教材,弄懂本门课程必须讲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学科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然后编写教案,这样才能自如地驾驭好课堂。其次要“备学生”。近年来,由于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招生政策放开等原因,许多学校已顾不上学生成绩和素质,一再降低门槛,扩大招生数量,大批未被其他学校或高中录取的自费生几乎未经任何考核就“涌入”校园。这些学生大多基础差,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加上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学习水平和能力,使“备课”工作成了许多教师头痛的事情。为了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课堂,我认为作为教师要充分与学生交流沟通,这样才能做到有目的、有方向,上课时就能很好的掌握节奏,驾驭课堂。

(二)注意掌握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影响,所以说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将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尤其是课堂的开端,可以说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开课技巧,创设良好情境,使学生尽快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例如,上课伊始,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登上讲台,在观察学生的情绪及缺席情况的同时,要把自己对学生的期待及对教材的情感,尽快融入教学的情感中,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并积极配合。此外,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听课情绪,控制课堂教学纪律。当发现有学生听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以借助语调的变化作出提醒和警示,或举出一些富有情趣的实例活跃课堂气氛,甚至可用隐含针对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此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中的不合理现象消灭于萌芽之中,达到“无声胜有声”的目的。

(三)尽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内容呆板、枯燥的黑板等工具进行教学的方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厌倦心理,影响课堂纪律。为改善这一状况,作为教师必须扬长避短,尽量将一些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颜色、动画等多种信息高质量、高速度地介绍给学生,并把一些问题转变成互动图像,以此丰富教学信息,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时,有些内容还可以重放。这样,既让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不易产生疲劳感,还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应用

对于教师来说,语言是在课堂教学中驾驭教学的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使用好教学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使用激励语言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对学生适当进行有益评价,用激励赞美之词可引起学生良好的心理反应,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从中受到教师语言的感染和启发,这样既能使学生以百倍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去努力学习知识,又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和在教学中的一切参与活动,二要客观对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积极实践得出的一切结论,三要肯定和赞扬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活动。

(二)使用幽默语言

教学幽默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与创新能力的展示,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教学中,教师适时地幽默一下,对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均有好处。如上课伊始,教师几句幽默的开场白能很好地调节气氛,创设出一种风趣动人的情境;上课之中,教师可运用幽默的语言来刺激学生的大脑,驱除学生的学习疲劳,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具生命力,并在潜移默化下影响学生幽默性格的养成,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幽默”的方法带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活学生创新的欲望,其课堂教学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体态语言的应用效果

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的无声语言。当教师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如能“形神”自如、“意音”到位地运用体态语言,使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将能很好地促进教学效果。如课堂上出现学生听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等情况,教师可稍稍放下面孔或抿动嘴唇等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手势是紧随着口语和眼神而作出暗示和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力量,它既能示意肯定,也能摆手否定,还能表示一定的节奏和力度。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充分使用手势动作的发挥和眼睛的神情,均可填补有声语言的不足和空白,从而为教学增添艺术魅力。

三、把握课堂教学的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把意外的小插曲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学会为课程注入更多的活力和魅力,以达到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追求目标。

(一)理性对待学生的课堂错误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课堂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很多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往往是自己被气得乱了方寸,接着便毫不客气地将学生训斥一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青少年的知识面不广,生活阅历不够丰富,生理、心理还不成熟,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正确的人生观,正是需要我们去引导、教育的时候。而学生的错误,正是直接反映学生行为习惯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用理性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用智慧去化解、点拨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思维障碍,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基础性因素,不同的师生关系和不同的课堂气氛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能否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作为教师,应立足自身教书育人的本质,在教学中不但要对学生做到多观察、多关心,努力成为学生的挚友,建立和谐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要充分掌握每位学生的心态和压力,并以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觉得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向自己无私地奉献真挚的爱。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可爱处,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更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进行正面启发诱导。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教师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情操。我相信,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持一颗包容、平等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及师生关系就一定会更加的和谐、融洽。

篇3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前提是教师必须是这方面的楷模。正所谓为人师表,如果老师行为不端,怎么可能教育好学生。平时,老师就要注意自己的举止、谈吐,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加强自己各方面的素质。面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不要过分地指责学生,要和他们像朋友一样的相处,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感。只要教师受到了学生的喜爱,那么教师的话语才具有权威性,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

1.2确定班级奋斗目标

若想让一个团体更有凝聚力,就必须制定出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行。有了目标,大家的劲往一处使,这样的团体才会迸发出巨大的能量。而在目标的制定上,教师不应该行使决定权,而应该把这个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经过讨论确定奋斗目标。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对新融入的集体特别有热情,所以教师应该趁热打铁,召集学生探讨未来的目标,尽情地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让他们把想说的全都表达出来,最后运用集体的智慧进行归纳总结,筛选出最终的奋斗目标。

1.3日常的考核要加强

处于叛逆期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所诱惑。为了能够让学生成长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教师可以采用道德评判规则。例如:如果某名学生为班集体作出贡献,那么可以累积10分;得到同学的肯定,也可以得到10分等等。一个月总结一次,看谁的得分多,谁就是“道德模范”。长此以往,很容易激发学生的道德观念。

1.4利用大型活动深化集体主义教育意义

教师如果想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利用学校举办的活动是非常好的机会。一些中职学校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运动会、体育比赛等等。如果教师能借此比赛,锻炼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导他们若想取得胜利就必须需要整体而非个人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战斗力会增强,而且还会从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团队的重要性。

2利用家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1抓好家长工作

目前,家长和学校方面沟通不够,由于家长并不能经常到学校,所以很难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反之也一样,教师也无法知道家长平时如何教育学生。因此,在家长和教师面前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家长举办见面会,充分地向学生家长灌输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家长也可以聊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经验。只要双方在理念上达成一致,双管齐下,就可以更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2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让学生家长主动地投入到对学生德育教育的行动中来才是最关键的,毕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例如,让家长时常走进校园去参加一些活动,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对学校、学生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后,就会引起重视,这样更有利于家长对子女的道德教育工作。当然,也可以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让家长了解学校的道德教育理念、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在有的放矢的情况下,家长才能够更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只要做到学校、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教育形式,就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自控能力。

3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是教师的自身形象要良好,无论是穿戴还是谈吐都要在学生面前有一个良好的表现。教师在各方面做到位了,自己的一言一行才会对学生产生权威性。基于此,学校也要定期地对教师开展培训工作,加强教师的道德水准。只有教师的水准上去了,才会更好地完成道德教育的工作。

篇4

美术是一门艺术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小学阶段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是将学生塑造成一个美术家,而是要让他们在绘画与创作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让他们享受绘画创作的乐趣。因此,要想在美术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美术课堂的教学艺术。下面,我就美术趣味课堂的教学艺术方式谈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一体机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体机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主要载体,它是完成教学多纬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桥梁。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一体机辅助教学,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他们的情绪、思维和兴趣。运用一体机教学是现代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利用一体机的针对性、交互性、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大容量性等种种优势,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使学生画有所托、想有所依,以最佳的状态进入美术教学活动中。例如,在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从三原色到三间色再到复色的调配,我运用了三维动画课件。首先,我设计了红、黄、蓝三个福娃,在三个福娃互相碰撞玩耍的过程中,很快产生出橙、绿、紫三个福娃,再由三间色的三个福娃相互碰撞产生了多种复色。这种形象、生动、富有趣味的课堂,不仅降低了美术基础知识的抽象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的多纬目标,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一体机教学,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创作欲望,开启他们的思维大门,唤起他们的灵感,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学科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活动应以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来划分美术学习的领域,加强学生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美术趣味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进行学习。例如,在三月“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中,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雷锋图片、资料的任务,让学生调查在生活中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然后让他们出手抄小报、画绘画日记等。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搜索网络新闻、收看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对自己影响最深刻的新闻;观看动漫片,学画动漫故事画、科幻故事画、卡通画等;观察大自然中的某种现象,画日出、看日落;背诵经典古诗文,画古诗配画;搜集当地的文化、资源,关注家乡历史及发展等。尤其是每年的书画展评活动,从布展到开展再到撤展,学生出谋划策、装裱张贴、组织参展,综合素质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得到了提升。

篇5

2.体育舞蹈教学中艺术感染力的培养

2.1体育舞蹈的兴趣培养若是学生对体育舞蹈没有浓烈的兴趣,那么艺术感染力培养就是空谈。想要培养兴趣,首先需要建立的就是良好的师生关系。若想让学生喜欢你,就必须做到主动了解与迎合学生心理,知其所好,对症下药。另外需要增强学生体育舞蹈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体育舞蹈的学习动力就是学生对其的学习动机与认识程度。教师可以抓住新时期学生对美的追求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其认识到体育舞蹈是集合音乐美、动作美以及服装美为一体的体育竞赛与文化娱乐内涵的运动。常练习能够让其身心愉悦获得阳光健康美,从而引导学生由心理上主动自觉的学习体育舞蹈,逐渐热爱这门艺术。首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年龄等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相符合的教学方法。动作教授需要做到由简单到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并且突出重点难点。其次对学生主体进行强调,将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出来,尊重其体验与情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能够更好的缓解学习压力,加强自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2.2加强身体姿态与表演技能在体育舞蹈动作中,姿态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其能够给予受众直观的情绪感染与视觉感受。人类的肢体语言是表达其节奏感以及舞姿造型是否具有感染力的主要渠道。目前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其由于接触体育舞蹈时间较少,因此无法准确的把握整个舞蹈的感觉,尤其是表演技能与身体姿态,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舞种的特殊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如在拉丁舞教学中,由于其实拉美民族在生活中衍生出来的舞蹈,其具有舞姿活泼欢快,动作奔放刚柔并济,柔美抒情的特点,在教学时则需要注重表现腿部和脚步的爆发力以及肩、胯等部位的柔韧性、手臂挥摆的相关练习。另外,头部的面部表情、眼神等与身体其余环节的配合训练也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在学习中,眼神是最容易忽略的地方。在体育表演中,眼神不仅是舞伴双方情感交流的纽带,更是整个表演的灵魂所在。因此可以说,若是学生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展现出标志着美感、健康、和谐、礼貌的身体姿势和表演技能,其舞蹈也就具有了艺术感染力。

2.3加强对音乐节奏感的把握俗话说,舞为乐之容。不难看出,舞蹈的灵魂就是音乐,一旦离开了音乐,舞蹈就成了体操。体育舞蹈的音乐风格不同,节奏鲜明,在旋律优美的音乐伴奏下,舞者能够自如的舒展动作,尽情的抒感,从而使得音乐、情感与动作达到完美统一,提高艺术感染力。在教学中,常常能够看见音乐节奏感稍差的学生不如音乐节奏感较好的学生表现出的情感语言,舞蹈动作以及表情的流转性与感染力强。这就充分说明了表演者艺术感染力水平高低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良好的音乐节奏感。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实际操作与讲解结合,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节拍才能够全面掌握,并强化对音乐理解能力的训练,分析节奏类型,从而培养并且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

篇6

二、组织、优化课堂

我上学时有个音乐老师,歌唱的很好听,但是她上课的时候课堂纪律总是乱哄哄的,很多学生不好好唱歌,乱唱,导致我们也听不清老师的声音,最后我们也很难学好音乐。备课是在思维中上一节课,而课堂则是思维上课的具现化。很多备课中预想不到的情况会在课堂中发生,很多预备的环节也许在课堂上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更多时候需要老师丰富的经验及随机应变来化解课堂危机。上好课需要具备一定的基本功,包括教学语言、板书、组织课堂等。语言是有力量的,同一句话,不同的人说出来能起到不一样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求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生动,具有启发性,针对性,要能够与学生发生情感上的交互。板书是一节课知识的直观体现,板书一定是精心设计的,设计板书时要有目的性,准确、简洁,并且有条理,能够起到示范的作用。课堂组织是上课的基础,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才能上好一节课。如果老师没有组织好学生,不学的学生会干扰课堂,而要学的学生也没法投入课堂,这样的课堂是致命的。优化课堂就是要让老师在课堂上调控好,组织好,安排好,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

篇7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情感促进学习

由此可知,要使中学生学好英语这门科目,中学英语老师就要多与中学生交流,多关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自己的耐心、爱心、‘巨心感动中学生,赢得中学生的爱。只有这样,中学生才会由此生发英语学习兴趣和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方法,自然学好英语。

三、创新教学手段,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

篇8

教和学是培养人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全人的概念。人本主义属于后现代范畴的一部分,主要目标是把学习者引入到学习过程的情感参与中来,每个学习者都被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情感参与与英语教学艺术性关系很大。学生增加感情投入,激发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仅为了分数或名次而学习,而且是为从内在和本质上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而学习,发展和完善自我,以跟得上时代和社会前进的脚步。学生唯有懂得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追求什么,才不会对生活与学习产生无谓的迷茫或误解。就英语教师而言,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和实现和谐发展,也不能仅仅把教学或课堂当成简单的工作任务或工作场所,应从内在的情感因素出发,挖掘英语教学的各种美及魅力所在,以更为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来,从简单的教书匠成为工程师、艺术家。讲课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语言的艺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需要注意仪态外,还要根据教材的选择,进行合适的教学设计,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其中,语言的运用除了简单的语音、语调、书写外,在传递知识文化时还要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们自主性、主动性发展的需求,循序渐进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学习兴趣和热情,结合和谐、积极、正面的学习心理来营造丰富、生动、富有美感的教学氛围。

(二)艺术美的体现

教学就是一门艺术,艺术美随处可见。与其他科目的教学相比,英语教学的确存在着个性,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共性。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模式,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四个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学习者、任务以及环境。由此可见,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环境来营造美的氛围,追求美的境界。所谓任务,除了最常用的课本外,现如今网络等外部资源也日益彰显其地位,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知识的扩充学习。所谓环境,除了最主要的教室之外,课堂之外的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学术环境等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有机地将这几种环境结合起来,追求最大化的产出。英语教学作为一门文科类学科,拥有不可动摇的美学意义和地位,它可以和语文或者国学教育放在一起思量,合理把握权重,可以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效果。美的外在显现有很多不同的划分标准,依据教学的统一性和英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英语教学的艺术美表现为以下两点。

1.英语教学的形态美

优雅的形态能够给人带来美的陶醉和享受,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人的修养和素质。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的形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教师的形态多指教师身体语言的具体体现,比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穿着打扮等。出于语言的特殊性,教师可在很大程度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教师的情感因素也应纳入考虑。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教师乐观和热情的教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尤其是对于那些英语语言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简单说,英语教学的形态美包括美的姿态、美的情感和美的板书等视觉感受方面。

2.英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美

英语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美是和英语语言本身密不可分的。英语属于印欧语系,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是由26个字母构成的非表意类语言,其形式不代表意义,因此这也给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些困扰和难题。英语本身虽然只是符号,但它包含很多美的事物,如感情上美的共鸣,逻辑上美的展现,艺术上美的启迪等。同时,“教无定法”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形成属于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在形式上,教师可以利用修辞手法和认知概念来阐释具体语言现象和问题。在内容上,教师可以从教学材料的选取和组织上入手,进行改进,突出体现英语语言的艺术美感。就英语语言本身,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语气、语趣等,更加和谐地体现形式和内容美。

二、概念隐喻及其应用

上述英语教学的艺术美体现中提及了认知和隐喻,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与人类的认知、思维方式、想象力等关系密切,如何利用其基本原理和理念,来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话题。

(一)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文化美

隐喻是语言中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和促使语言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实体隐喻和结构喻。顾名思义,空间隐喻来源于人类直接的身体体验,运用自身和外界事物的空间方位等关系来表达其认识。实体隐喻则是指人们对实体或物质的看法,若将某种抽象的现象、特征、概念等隐喻为实体时,就可对其进行描述和量化剖析等。而结构喻是用一种相对具体的、熟悉的概念结构去建构另外一个相对抽象的、陌生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相似的结构体系。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与文化一致性两大特点。隐喻与语言实质上是相互渗透依存的统一体,而文化本身就是综合复杂的隐喻。中英文在概念隐喻上存在着文化差异,小至动物、植物、颜色,大到教育、医疗、福利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合理利用这些文化差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每一单元部分,都提出了供学生思考的问题,英语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地修订或补充,开发学生对文化美与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探索。

(二)概念隐喻与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

英语教学的基本技能包括五点,即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忽视其中任一点,都谈不上掌握了完整的英语能力。某一词语或语法结构的特定选择是基于一定意义的,这里的意义多指语言表达和语言使用者心理表征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1.词汇的习得

认知词汇是以词汇的原义为中心,通过隐喻认知模式中的原域,投射到其他不同的认知目标域中,形成了词汇的引申义。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进步,今天的社会涌现出了很多新兴的词汇,任何一种语言都要与时俱进,此现象不可避免。英语词汇的语义也在不断扩展,英语词汇经历了共时和历时的演绎,产生了一词多义、同反近义词和词的语境等变化。英语词汇从基本范畴的词汇到引申词汇,此间的过渡可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获得。基于英语词汇的这一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此特征进行词汇教学,由一个词的记忆可以引申联想到很多其他词,有利于提高词汇习得的效率。

2.基本技能的提高

基本技能的提高基于词汇的掌握认知水平,语法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听说读写译,都和图式的概念相关。而不管图式如何,又都与概念隐喻密不可分。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注意到大脑储存的信息,在已知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理解建构。在听说方面,运用已知信息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解码的过程,是背景知识与听说材料互相作用的过程。大脑中通过概念隐喻建立起来的单词、词组和句型能够有助于学习者紧扣主要信息,过滤掉无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听说记忆负担和焦虑,更能促进他们对关键信息的把握,对听说的内容进行迅速解码。在读写译方面,要熟透脚本,脚本是指“专门为经常出现的事件序列设计的知识结构”。语篇阅读中,有时隐喻表现为一个贯穿其中多次出现的喻体,有时是一个基本隐喻与其他衍生之间的照应,因此,要合理地理解事物的相似点及相应的一系列关系,并利用隐喻思维层的扩充来完善理解。

篇9

新课程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居于思想品德课程三维目标之首。教学实践中,教师越来越注重评价一节课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情况。其实,情感体验本就是思品学科的特性。但纵观传统印象中的思品课程,似乎一直与枯燥乏味联系在一起。思品课阐述的道理学生大多明白,却难以内化于心,更不必说真正外化于行了。究其根本,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艺术的缺失是不可回避的原因之一。教学呼唤以人为本的情感教育,情感上认同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互动,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它就像是一架桥梁,连接着学生的知与行,有利于促使教学达到情理交融、知行统一的理想境界。本文从三个方面的意识培养探究情感教学艺术的新天地。

一、创境意识,从教材与生活资源探情感之源

再丰富的情感教育仍应立足于课程与教材,不能天马行空。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从教材中探寻情感之源,培养创境意识,即努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形成激发学生情感认同的场,这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原动力。思品课程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教材虽然不如语文教材那样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但不乏丰富的情感元素。如教材中上述四大板块处处彰显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怀之情;在心理教育中,蕴含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等正能量;即使是在初三略显深奥的国情教育中,也不乏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这样的情感元素。教师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元素,培养创设情境的意识,在课堂上寓“理”于“情”,创设有“理”的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认知。翻开苏人版教材,你会发现教材中有许多名人名言、寓言故事、社会新闻、漫画图片、美文小品,等等,这些都是转化“理”创设“境”引发“情”的好抓手。特别在课堂,恰当采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这些素材,辅以有效设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投入学习,投入互动。挖掘教材资源的同时,不应忘记思想品德课程本身正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生活这本教材中更有取之不尽的资源,教师注重关心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生活,将鲜活的生活与教材的有机结合起来引入课堂,这样的情境更能打动人。比如,教师在今年讲授“磨砺坚强意志”一课时,选用9月3日胜利纪念日阅兵式的视频素材,将士们英姿飒爽,步伐整齐,学生虽然可能在纪念日当天已经看过现场直播,但是重温视频时仍然能不由自主地被激发出敬佩之情,随后教师再出示将士们刻苦训练的图片,如长期训练鞋底被磨穿、用锋利的针尖辅助训练等图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自最新热点,来自学生关注的生活,借助多媒体成功地将“坚强意志”诠释到位,也一定是触及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个课例中,教师捕捉到的正是情感之源,在教材与生活中探寻到了情感教学艺术的一个触发点,成功创设情境达到教学目的。

二、生成意识,从师生与生生互动中觅情感真谛

课堂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再丰富的情感教育也是发生在人的互动中。师生或生生之间有对话互动,有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情感教学艺术应注重生成,让情感顺其自然地产生、发展、内化。老师自身的品格能感染学生,自身的素养能影响学生,适时选择或富有激情的演说或娓娓道来的讲述能拨动学生心弦;同学或主动踊跃的发言或不经意的插嘴都有可能引发思维碰撞,教师的课堂生成意识就必不可少,及时捕捉,能觅得情感教育最真之处。比如,在“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一课中,有教师创设情境“为小明同学写一封信”,通过材料中小明学习生活中的若干表现引发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一名同学积极举手,回答时一开口就让人感受到了语文功底的深厚,他全程充满感情地朗读了他的回信。尽管从本学科而言,他作答的要点似乎并没有针对题目回答完整,但是那种真诚与投入打动了所有人。聪明的老师没有立即纠正他的答案,而是不失时机肯定了学生的认真,表扬了他作为班级一员的责任担当,表达了对班级孩子们三年以来不断成长的喜悦。随后提议班级中公认的“学霸”介绍学习心得,给同为初三的其他同学分享,最后才回归正题启发原先的思考中有无遗漏之处。这样的课堂插曲值得点赞,试想如果只是粗鲁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急于引导学生走向自己所要的答案,比起这种生成效果就一定会差很多,刻意限制课堂的演变也许一时间解决了知识点的习得,但并没有真情动人。我很欣赏这样的处理,我想这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是真实的,这样的师生情感是真挚的,这样的氛围怎能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注重顺其自然地生成,巧妙地将其中有价值的最可贵的演绎出来,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展现;不刻意限制学生的思维,及时捕捉生成的火花,其实更是重视人的资源价值的体现。意识到人在教学中的不可或缺,是教师教学使命所然,更是以人为本的情感教学艺术的真谛。

三、拓展意识,从明理与课后践行中显情感之魂

课堂中得到的认识要得到检验与确认,能力要得到巩固与提高,情感要得到延续与外化,都离不开明理践行。在明理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动情感的进一步内化。因此,教师要具备拓展意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时,不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这是成功地将情感教学落到实处的表现。跳出课本,可以恰当地进行知识拓展。比如教授“保持乐观心态”,不妨拓展到心理学“情绪ABC”理论,让学生认识到情绪的产生并不因为事件本身,而是个人对事件的看法引发了情绪变化,这样的拓展使得学生的认识更科学,更有深度,增强了学科的趣味性,更易被接受。走出课堂,情感的升华就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通过走访、调查、讨论、交流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从切切实实的见闻和体验中感悟课堂中收获的道理,更好地外化于行。比如,在学校举行的“暖爱列车捐衣活动”中,通过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号召他们把多余的衣物和文具捐给山区孩子,在实际行动中体会“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使学生真正懂得关爱他人的道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在“学习新天地”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自主探究“低碳生活”这一主题,感受三种学习方式的实际运用,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如,“学会行使监督权”中,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创设了情境“对无证流动摊贩问题的监管”,探究了行使监督权的方法、意义,但课堂并没有终止在下课铃响,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会针对生活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如道路拥堵、周边环境、公共设施人为破坏等,向有关部门写一封建议书,小小的活动让课堂的所思所得在行动中得以延伸。总之,“万水千山总是情”,思品课堂可以也应该是一门充满情感的诗意课堂,思品教师不妨从自身开始改变,告别枯燥乏味的面目,试着让自己的创境意识、生成意识、拓展意识发挥作用,恰到好处地演绎情感教学艺术,让思品课堂也流淌丰富的情感之泉。

参考文献:

[1]高帆,李秀华.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10

二、平等对话,实现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灵魂,追求高效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的永恒追求。在和谐的情境中,让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与学生交流互动,在争论中启发,激发创新思维,课堂才能生成新的成果,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认真地去研读文本,看看文本讲了什么,是怎么讲的。站在与作者平等的地位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去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以“你认为詹天佑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教学难点统领课堂,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

(1)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了哪些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