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6: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医学信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作为整个信息链的起点,事实就是事物在人类视野(感观/逻辑)中的原始映像[1]。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包括事物、事件、事态,即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与现象、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局势及情况的变异态势[2]。事实也是人类知识的起源,人类全部知识的最初信息基础就是事实。
1.2数据(Data)
通常认为,数据是对事物纯粹的、客观的记录,是原始的未经解读的数字、文字、图像、符号、声音、计算机代码等[3]。而数据本身缺乏关联和目的性,但当数据结合一定的背景、规则、意义之后,就会形成信息。
1.3信息(Information)
作为整个信息链中的中心链环的信息,它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属性的,上游是面向认知属性的。“信息”既有物理属性也有认知属性,因此成为“信息链”的代表称谓。
1.4知识(Knowledge)
知识来自于信息,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融合才能转化为知识,它比数据或信息更接近行动。知识必须经过学习或研究以及从信息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加工才能够获得[4]。
1.5情报(Intelligence)
情报是为实现主体某种特定目的,有意识地对有关的事实、数据、信息、知识等要素进行加工后得到的产物。情报既包含有信息的成分,也包含有知识的成分。从信息层面看,情报所包含的信息是与人类社会有关的;从知识层面看,情报是与知识的利用价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情报是知识的子集。1.6智慧(Wisdom)智慧是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人类基于已有的知识,是针对物质世界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对比、演绎,找出解决方案的能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智慧是属于知识层面的,是人类大脑运用知识活动的产物———即运作和应用知识的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识。知识只有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价值。
1.7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情报、智慧之间的关系
数据是客观事实的记录,信息是有意义的事实和数据,知识是系统化的信息,情报是进入人类社会交流系统的运动着的知识,智慧是运用信息和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由事实(Facts)数据(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识(Knowledge)情报(Intelligence)智慧(Wisdom)层层递进,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见图1[5]。
2.1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三种导向
2.1.1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定义侧重于技术和工具,即通常强调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临床计算”、“医学中的计算机”、“医学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在医学中的应用”等认识比较常见[6]。
2.1.2以角色、任务或面向领域为导向定义侧重于组织内部信息人员的角色。例如,护理信息学、牙医信息学等通过医学信息学分支学科来定义。
2.1.3以概念为导向定义侧重于如数据、信息和知识这些概念在医学领域中的特定内涵。从总体上来看,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是朝着形成基于数据、信息、知识的医学信息学定义方向发展的。
2.2中国医学信息学定义的两种倾向
2.2.1基于字面拆分后的概念解析
第一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偏重于方法论层面。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信息学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同时确定医学信息学的范围是“医学”和“信息学”之交叉。前者指其应用领域,后者指其方法学。第二种拆分是将“医学信息学”拆分为“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onscience)———侧重于学科体系层面(即理论与技术方法统一的学科体系)。把医学信息学定义为研究“医学信息”的一门科学,即研究医学领域中的信息现象和信息规律的一门科学。
2.2.3基于国外医学信息学定义的翻译与重组
此类定义大多为将国外医学信息学的定义翻译成不同形式的汉语语言并且进行重组,与国外对医学信息学的定义无太大区别。
3医学信息学研究中的信息链
3.1“数据信息”链
这一环节的重点在于对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当下全球大量的公共卫生信息、电子病历信息、用药信息、住院信息、图像信息、管理信息、基因信息、医学知识库信息以及实验室数据等构成了医疗卫生大数据[7]。随着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日益紧密的结合,大数据对卫生及生物医学的研究与应用也将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数据便成为信息技术与卫生及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大数据在医疗行业可应用于临床、研发、公共卫生和创新商业模式等领域,在健康领域的终极应用是疾病诊断和预测性治疗。虽然医疗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如火如荼,但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数据的存储、数据的整合、数据的挖掘利用和保护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也就需要我们在利用医疗大数据的同时,变革数据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探索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等等各种措施,利用创新的方法和模式,发挥大数据在医院行政管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卫生信息服务和疾病的控制预防中的作用和价值。
3.2“信息知识”链
这一环节主要关注医学知识库的建立。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系统中的一种专门管理数据资源的系统,它有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数字及声音等多种形式。而知识库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计算机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联系的知识集合区别与联系[8]。知识库的概念来自两个不同的领域,一个是人工智能及其分支———知识工程领域,另一个是传统的数据库领域。人工智能和数据库两项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知识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建立医学知识库,需要一支多学科人才的专业队伍,并且要能够适应数字化医疗向智慧化医疗的转变需要,构建大型的一站式通用智能医学知识库。建立知识库,要以本体为建设思路和方法,不仅要构建西医学科的知识库,更要构建中医学科知识库,且重视与“大数据”医疗的整合,更好地利用临床信息,将有用的信息知识化。
3.3“知识智慧”链
这一环节的着重点在于智慧医疗的实现。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医疗”的概念。早期的智慧医疗强调物联网的作用,设想把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医疗领域中,以实现医疗的信息互联、共享协作、临床创新、科学诊断以及公共卫生预防。而未来的智慧医疗将是以卫生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为基础,以患者为中心,以个性化、智能化医疗服务为核心的医疗服务体系[9]。智慧医疗包括了智慧医院、区域医疗、家庭自助健康监护等多种服务方式,它将成为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的主要潮流。智慧医疗可以创建一个更加合理的医疗产业链,并且使用户体会到更加智能化和协调化的医疗服务[10]。
4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4.1学科体系的协同融合,加速了生物医学信息学的形成与发展
医学信息学(MedicalInformatics,MI)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BI)虽然产生背景不同,但是进入后基因组时代之后,生物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学的边界趋于模糊,互相渗透和结合的趋势明显。其目的就是要提供新的生物医学知识的开发和共享框架。正是两者的协同融合加速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生物医学信息学(BiomedicalInformatics,BMI)。可以预见的是,基于相同的学科理论基础和彼此交叉融合的研究内容,生物医学信息学一定是医学信息学和生物信息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4.2学科研究向促进“转化研究”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信息链的研究视角下,医学信息学的发展会更加注重信息链中的要素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链环转化;其次,在医疗领域,医学信息学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成果快速、可靠地转化为现实可用的临床解决方案。同时,医学信息学出现了新的分支学科,即转化医学信息学。转化医学信息学通常被认为是以转化医学中的相关信息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信息科学、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服务于转化医学的研究,其目的是促进基础医学研究成果顺利向临床应用转化[11]。转化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医学信息的标准化和医学数据的组织与存储等。它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加快基础研究变为临床应用,有力地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4.3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4.3.1个性化
个性化意味着卫生信息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的状态、需求乃至兴趣爱好来采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服务。可以设想,在未来每个患者都将拥有自己的个人健康中心。
4.3.2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着通过对既有信息的分析,挖掘其中的规律,利用获得的规律来处理新的信息,并给用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4.4新技术支撑和引领着医学信息学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发展中,许多崭新的技术可以有效地促进医学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的发展。远程医疗(Telemedicine):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与医疗技术结合。移动医疗(MobileHealth):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提供医疗服务。健康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利用物联网进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健康云(Healthcloud):以SaaS的方式向医院和医疗机构提供医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方面的服务。医疗大数据(Medicalbigdata):大数据技术与医疗行业结合,充分开发利用医疗数据蕴含的信息与价值。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建立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间更为直接便捷的联系。智慧医疗(Wisemedical):使用物联网技术打造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平台,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和医疗设备的互动。
4.5我国医学信息学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医学信息学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学科研究体系不够完善和成熟、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比较薄弱、标准设置滞后、系统规划和人才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1亟需解决学科正名和专业名称规范化问题
医学信息学在国内的学科地位的确很尴尬,主要表现在国内的三大学科体系(目录),即“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国家标准的学科分类与代码”(简称国标法)、“教育部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简称教育法)中均没有“医学信息学”的类名。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确立“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名称及其在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医学信息教育在国内看似很火爆,其实是乱象丛生。此前教育部只批了中南大学、南通大学、徐州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专业,但国内很多学校都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后面加括号注明“医学信息学方向”,然后对外宣称是医学信息学专业。与此类似的还有一种叫“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显然这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宏观指导与调控力度,规范医学信息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教育。首先,在学科及专业目录上设立独立的“医学信息学”,既不要让“医学信息学”依托(附)于其他学科/专业,也不需要在别的学科/专业后面的括号内出现“医学信息学”。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建议将“医学信息学”纳入到“特设专业”中的“1010医学技术类”。其次,成立全国医学信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规范指导医学信息学的专业教育。再次,协调指导“医学信息”类的学术组织,整合医学信息学的学术研究力量和研究队伍,指引医学信息学的健康发展。
4.5.2加强学科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的确立
我国医学信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比较落后,学科的课程体系不完善且专业教材缺乏,不同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差别很大,体现不出学科的重要性和交叉复杂性。故要求科学合理地加强学科的课程设置,正确处理好计算机科学、医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关系,参照国外已有的教学方案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去充实教学计划,扩宽教学范畴,使整个医学信息学的教育更加合理。4.5.3实现专业教育体系化,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没有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重要意义,医学信息学地位不高,所以学科的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养都面临难题,教材和师资的缺乏也导致了专业教育规范化和体系化不足。为此,要深刻认识到医学信息学教育的意义,推动专业教育向规范化和体系化迈进。医学信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发展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在专业教育中实现,只有通过规范科学的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信息学人才,培养医学信息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和对在岗人员进行进修培训,才能适应医学信息学的快速发展。
1.2模拟头脑风暴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模拟头脑风暴会议的自由思考、自由联想和自由讨论的训练活动,使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唤起发散和自由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发展学生个性,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才能和潜能;教师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去感染、带动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刺激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10]。鉴于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头脑风暴法,先观摩第一财经的《头脑风暴》节目。模拟头脑风暴会议具体方法是以班为单位,1学时的讨论时间;教师拟订会议议题,提前1周告知学生,让学生有一定准备;课堂由教师担任主持人,只主持讨论,对学生的设想不作任何评论;由2名学生自荐担任记录员,认真地将大家的每一个想法,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教师要注意掌握节奏,调动气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大胆发言。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实事求是、客观地做出评定,并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加入团队化竞赛考试方式大学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趋向多样化,课程考试也应该从期末闭卷笔试为主的单一考试方式向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转变。《医学信息分析》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灵活性极高的课程,仅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不能有效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情况。另外,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体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精神,笔者采用了“团队化竞赛考试40分+期末闭卷笔试60分”的考试方式,结果表示这种方式能够较好地体现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表2)。
2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前四届的学生进行了教学评估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问卷100份。课程教学效果调查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医学信息分析》这门课程教学方式新颖、教学内容深浅合适,大部分学生认可“竞赛型考试+期末笔试=总成绩”这种考试方式。学生普遍认为,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带着问题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研课题,感受团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各种数据库查找必要的专业资料,收获非常大,视野得到扩展,多方面的技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有38%的学生建议可提高团队化竞赛考试分数比重,与期末闭卷笔试分数比达1:1,以更好地体现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56%的学生认为38学时不够,希望可以增加如科研立项、SPSS统计软件、调查法等章节的学时数;3%的学生表示,由于医学生本科专业学习任务较繁重,这种以科研立项贯通整个课堂教学并结合团队化竞赛考试的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太大,不太认可。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笔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将继续探索,追踪本课程的长期效应,对辅修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研究状况进行跟踪,以便更好地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
2、从教师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MOOC背景对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应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借鉴MOOC的理念,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2.1提高教师对开放教育资源的认识为适应MOOC大潮的冲击和教育技术化程度的提高,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MOOC,引导学生更新学习思路,培养其自主寻找学习资源及自主发展的能力,更新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主动学习新教育技术,及时将最新教育技术纳入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中,以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工作。
2.2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教育能力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要熟练掌握医学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文水平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并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学生的求知和认知的需要[7];要不断汲取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有针对性地接受再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可通过自学、进修、培训、函授、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也可通过参与研究课题提供信息服务,提高研究能力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2.3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师的角色必须要由单纯的“教授”转变为教学信息的收集者、处理者和信息的转化者,要大量搜索和浏览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站和书籍,并将其制作成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小视频,跟踪学习者的互动学习,包括各学生与教学资料间的互动、学生间的互动,满足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要。可借鉴MOOC,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导向为基本方式,注重发展学生高级思维能力[5-8]。教师创建医学信息检索课程视频,学生基于网络化学习平台,预先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自学或通过讨论掌握信息检索知识点,再在课堂上和老师交流,由教师主导开展关键问题的研讨,安排相应的课程实践。
3、从学生角度看MOOC背景下医学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改革
3.1改变学习习惯在传统的医学信息检索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学习,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低下[3-7]。借鉴MOOC的开放性,可整合国内外高水平的医学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课程内容。学生还可依据兴趣或发展需求选修其他相关课程,以建构更加完整的医学信息检索知识体系。
3.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借助MOOC的交互性,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5]。
3.3鼓励相互辅导借鉴MOOC实践,可将所有学习医学信息检索课的学生同时设计为学习者和辅导者,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相互支持,让有经验的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作为初学者的参考[9]。将学生随机分组,学习一段时间后,安排小组成员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将对信息的认识发送出去,实现信息的交流,并在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中实现合作学习和终身学习。
我院是鲁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医院,当前医院领导班子8人,医务人员2800人,感染控制专职人员8人,开放床位2200张。
1.2方法
①唤起医院领导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对医院有关领导进行培训,培训时间为3天,培训形式主要以专家座谈会、讲座和参其他医院为主,培训内容重点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与医院医疗质量之间的关系等等。②提高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知识水平。通过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一般工作人员为一周,感染控制人员为两周),提高医院一般工作人员感染控制的意识以及提高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培训和学习的方式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员,讲解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院感染管理控制人员:专家讲座、交流学习、现场参观以及实践指导等。③定期对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考核和培训,针对常见问题或者疑难问题开展座谈会进行信息共享和答疑接难工作。④定期根据感染质控评分表对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情况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2]。
1.2.3评估方法
综合干预完毕后对医院相关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等,满分100分,得分以实际得分为准。
2结果
2.1综合干预前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工作基本情况比较
参加本次综合干预的相关人员平均年龄为38.9岁,负责医院及科室感染控制工作时间平均为3.6年,通过实施综合干预后,其专职率明显上升。
3讨论
通过实施综合干预手段,医院领导、相关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控制意识、相关知识和工作效率等均得到了提升,且质控评分也得到了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3.1通过座谈会、培训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和能力
在干预过程中,采取短期培训,内容主要以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暴发案例和交流参观为主;对于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培训是在保证理论体系完整的基础上,注重研讨启发、实例说明、规范医院考察、调查研究等,并且督促指导其将培训所获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即达到培训的迁移;而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建立基础概念、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为主。干预前后领导、医务人员和医院感染控制人员的成绩分别提高了[3]。
其中伴随有肺结核患者共42例,伴随有支气管扩张患者共59例,伴随有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痿患者共15例。在进行手术前均通过CT胸部扫面进行了检查,并按照相关标准对其病变部位进行了了解。所有患者的咯血量均在400到900ml/24h之间,通过2到3d的保守治疗后均没有出现好转的现象,因此安排对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
1.2 介入栓塞方法 经过常规性地消毒及铺巾工作后,再进行穿刺骨动脉后,随之将在患者的胸主动脉中插入导管,通过左右上下旋转拉动,在出现挂钩感后,将少量的非离子造型影剂碘海醇引入到导管中,若通过检查得到证实,患者若出现了出血的支气管动脉亦或者是其他异常的动脉情况时,应当将明胶海绵或者乙烯醇颗粒(PVA)在与造影剂混合后注入到导管内,最后再结合电视监控图像来进行栓塞治疗,当末梢血管出现血管后则可不再推进,若图像仅将近端主干进行了显示的情况下,则应当立即停止栓塞。
2 结果
配合有效的护理,本组116例患者均有效控制了大咯血症状的扩散,其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脊髓动脉栓塞),有1例死亡,1例瘫痪,4.支气管动脉损伤(血管痉挛、夹层、闭塞,发生有6例左右),异位栓塞(坏死性肠炎1例)。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通过对患者血液中的R\PT\ECG进行了检查,并对其进行碘过敏测试,并做好备皮工作。随之结合有效沟通技巧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该病治疗,告知该病所带来的危险情况,以及在进行介入治疗的方法及过程以及术后基本情况,尽可能地使其了解到该病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及术后可能伴随的并发症状,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各种情况,做好心理准备,并安排患者及其家属将手术同意书签订完善[2]。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当及时对其进行输血、吸氧等基本工作,同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介入手术室,防止在紧急的情况下进行抢救。同时,为确保手术进行过程中能够保证病人的生命不受到威胁,这就需要在手术前将手术中所需要的器材准备完善,并了解所有可能使用到的器材的操作方法。
3.2 术中护理
在30名患者当中,包括18名男性患者,12名女性患者,24岁到30岁的患者有7名,30岁到四十岁的患者有10名,四十岁到五十岁的患者有9名,50岁以上的患者有4名。其中有胃炎病史的有23名,病史大于9年的由10例,小于9年的有13例。
2 治疗方法
在对糜烂性胃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应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方法与心理治疗的双重方法进行,现将具体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2.1 中西医结合的物理治疗方法
在中药上主要应用的是柴胡舒肝散。主要药材是:柴胡、陈皮、香附、白芍、枳壳等几味各10g。根据不同的并发症状,再辅以其他的药材,如在发病的过程中呕吐清水的患者,我们一般加入吴茱萸3g,胃局部有灼热感的患者,我们则加入了牡丹,黄连各10g,胃部疼痛严重的患者,我们加入蒲黄5g,五灵脂5g服用。
在西药的使用上,主要服用加舒氨西林3g,并在服用此药物的同时,口服珠得乐冲剂,硫糖铝冲剂等
2.2 心理治疗
对于任何病症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态度,都会加速病症康复的速度。这一点尤其适用于糜烂性胃炎的患者。对于不少患者来说,糜烂性胃炎都是一种极为难以纠缠与康复的病症,而在病发之后,有的病人担心长时间康复不了,因而内心抑郁悲观,这样的情绪,反而会加重肝气,而肝气郁结,又会反过来加重病情。因此,在发病初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健康的态度,对于慢性咽炎的治疗也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在对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心理治疗上虽然是作为物理治疗的辅助出现,但是因为以往对于这种治疗方法介绍的并不详细,因此,在此对于心理治疗有着更多的介绍。
对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心理治疗主要在发病的初期,这个时期,患者一方面身体经受着巨大的痛苦,在精神上,也会因为糜烂性胃炎的难以治愈而容易郁闷,压抑的情感。所以,心理治疗,首要的便是对患者进行细心地开导,耐心的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使患者通过对自己病情,以及医生治疗方法的了解而获得一种心理的安全感,从而减轻患者的压抑郁闷的心理。
心理治疗的另一个阶段是在治疗的中期,这个治疗阶段,因为治疗的时间过程较长,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焦虑,所以在这个时期的心理治疗,主要目的就是以平复患者因治疗时间长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使患者能够好好地配合治疗。主要方法是耐心的知道患者,讲解治疗过程的必要性,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能够配合的完成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初期与中期两个阶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治疗过程是伴随着整个物理治疗过程始终的,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的同时,是重要保持耐心,温和的态度,使患者获得一种温馨,安全的感觉。
3 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结束之后,症状消失,经过胃镜检查,胃粘膜也由病变转为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整体30人当中,有23例彻底康复,6例明显好转,1例无效,治愈率达97%。
4 讨论
对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30~70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学40例。随机把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内容为心理护理、保持病室的干净、疾病宣教等。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2.1提高专业素质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变化较快,抢救工作就必须立即展开。因此,对医护人员要求严格,必须掌握专科急救常识和重症护理的知识。还要对常见病人抢救程序熟练;抢救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练;抢救药剂量作用熟练,确保分秒必争的抢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行心肺复苏,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对便秘护理
①定时排便,形成条件反射;②晨起多饮水,如凉开水、蜂蜜水、淡盐水等,可促进肠蠕动,产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类、蔬菜,含纤维素食物;④进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润肠通便;⑤每天沿结肠运动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达到行气、通便。⑥适当做一些简单的运动;⑦对于多次中风的长期卧床的患者,习惯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几分钟前用开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纵行剪开一口,插入注入直肠内。⑧粪石形成导致了肠梗阻,应戴橡胶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药排便法番泻叶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时,还可以适当的用下剂,如便乃通,具有润肠、降气、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马桶,为了防止用力过大,导致腹腔压力升高,心律加快,引发猝死。
1.2.3安全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环节,口服给药方便、安全,是预防与治疗重要手段。作为心血管科的护士,不仅要熟悉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的作用、剂量规格、给药时间、使用方法等常规,还必须高度重视其毒副反应的表现、禁忌证的种类、注意事项的规定,严格遵医嘱给药。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较多,服用的药物种类复杂。由于老年人年龄偏大,记忆力较差,护理人员必须严密监督。首先,确保患者准时服药,发药人员,监督提醒患者服药,以免患者遗忘漏服,给患者讲解正确的服药方法。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能服用自备的药物,解释擅自加服自带药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药物间不合理配搭,不仅影响疗效,还对身体带来伤害。安全用药注意事项:如使用洋地黄类药,使用前测心率,<60/min,遵医嘱决定是否减量或停用,若继续给药,必须严密监察心率变化;β受体阻滞剂使用时也要严密观察心率和血压的异常变化[2];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给予静脉使用,要严密掌握滴速,观察血压的变化;在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观察尿量及其中的电解质变化;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就要定期地测量血压、控制药物浓度、使用时间等。尤其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前,不仅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还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视新药的使用后,组织护理人员多次反复学习、讨论,力争把用药风险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药风险预见在萌芽之前。
1.2.4压疮的护理
长期卧床的病人皮肤出现的最严重的问题是压疮,压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乏营养而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响和年龄的增长,皮肤变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缩变薄,营养不良等,导致老年患者成为发生压疮的多发人群。因此,预防压疮是治疗疾病的关键之处。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加强全身的局部治疗与护理;护理人员或家属要协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动者尽量多下床走动;保护骨隆突和支持身体空隙处,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肤清洁,要经常用温水擦拭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才能有效的减低压疮的发生率。
2、讨论
(一)网络环境下服务营销构成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理论的基石
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已打破了传统的信息服务和管理理念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引进服务营销的理念和经营管理之道,同其他信息服务实体竞相争艳。
营销者将产品(服务)按照从核心到的顺序,依次是: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包括增加的服务和利益;潜在产品。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产品也可以参照此方法来划分,由此可以看出医学网络信息服务除了提供基本的核心产品和实物产品外,还要提供给用户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它们共同构成医学网络信息用户的价值层次,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为了维持和发展用户,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必须树立服务意识。另外,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也要借助服务营销理论进行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的运营和管理。
服务营销的根本理念就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这正符合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的客观需要,即忠诚地服务用户。医学信息服务的知识化要求高素质的人员创造高质量的服务,为此,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更关注对人(包括内部员工和用户)的管理,即人本管理。服务营销就是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人是产品(服务)的一部分。[1]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的动态性要求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管理特别注重创新和服务质量的管理,而服务质量是服务营销理论研究的重点。
(二)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对服务营销理论的逆向促进
服务营销与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的关系是互相影响和作用的。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及其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服务营销在医学网络信息服务专门领域的发展,会促进服务营销理论的成熟;通过专门领域研究发现新的问题,进而以新的视角审视服务营销,促进服务营销的完善和进一步的发展。医学网络信息服务理论的发展可以拓宽服务营销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
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发展和促进的,这使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和管理理论与实践蒸蒸日上;同时,服务营销在专门领域的深入研究使得服务营销理论的研究有了新视角,体现服务营销理论的价值。
二、网络环境下服务营销对医学信息服务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一)服务营销强调顾客导向的理念对医学数字信息服务管理具有指导和影响作用
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满意度为指标,要从顾客角度,用顾客的观点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2]顾客的满意是企业未来利润的最好指标。因此,服务营销的核心是用户满意和忠诚,并通过信息服务组织战略概念的制定以及内、外部各个服务环节体现信息用户导向理念,体现每一个工作或管理环节都是下一环节的服务提供者,同时又是上一环节的服务接受者。
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从中得到启示,努力研究用户需求,用户心理,以及用户信息需求行为,学会与用户交流和沟通等,以实际的数据分析用户市场,指导医学信息服务管理,通过高质量的内部管理促进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用户的巩固和发展,切实推动医学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公益性)和经济效益。
(二)服务营销管理更注重“人”这个因素的作用
在服务营销管理理论中,人是产品的一部分,既包括用户也包括服务组织内部员工。服务营销使得用户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并且对服务质量做出最终评判,因此,管理好信息用户成为服务营销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服务绩效的好坏还取决于服务提供者的素质,这是构成服务质量的内容“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积极营造内、外部营销和互动营销的环境与氛围,创造性地激励员工和用户的潜能,这在服务营销管理理念中至关重要,以此体现人文关怀,培养服务精神,培育组织文化。尊重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对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努力吸收服务营销管理中先进的理念和观点,为我所用,在医学信息服务组织服务文化战略的驱动下,通过对医学信息服务员工的合理激励,适时培训,适度授权,充分关怀和满足其需求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以及对用户合理与互动的管理与满足,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真正体现人本原理,创建医学网络信息服务品牌效应,满足医学网络信息用户精品化和个性化需求。超级秘书网
(三)服务营销以服务质量为关键环节和要素,对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管理服务质量的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在服务营销理论中,不仅强调产品质量同时强调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同信息用户的感受关系重大,它不仅取决于预期质量与体验质量之比,也决定于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的水平。功能质量则指用户同服务人员打交道的过程中,服务人员的行为、态度、穿着等方面对用户感知的影响状况。因此,产品也反映了产品的服务和利益。
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也要特别强调信息服务产品的质量问题,医学信息服务用户对信息服务产品评价同样是通过信息用户的感知获得的。用户除了对产品核心价值、基础价值的评判外,还包括对附加价值、潜在价值的判断。因此,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的质量管理是全局性、系统性管理,任一个服务环节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整个服务的失败。对于网络环境下医学信息服务管理,应吸收借鉴服务营销的质量管理控制的先进理论,从用户的角度设计与制定质量管理、控制模型和方法。保证基于网络的医学信息服务组织从整体服务系统到每一个员工再到用户实际的感知服务整个服务过程环环管理环环相扣以及持续控制和改进医学信息服务质量。
与操作学习、反思学习、符号学习等其他学习形式相比,交往学习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功能,使个体学习和发展超出个体经验和视野的局限,是促进人的社会性素质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推动个体自我意识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在我国,流行的学习概念将学习等同于书本知识学习。这种学习概念在学习的主体上强调学习的个体性或独立性,在学习的对象上突出以书本知识为对象。事实上,人类的学习从来不是仅仅由学习者孤立、独自完成的,也不仅仅以书本知识为对象。随着信息社会的形成和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近年来,理论界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愈来愈深入,并以多维、开放的学习概念取代原来单一、封闭的学习概念。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诸如对话学习、讨论学习、合作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共同体)等利用人际交往过程促进人类学习的交往学习的倡导。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3]互联网.《怎样适应高中的学习》.中国高中生网,200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