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外贸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9 09:27:0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传统外贸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传统外贸论文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42-02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各类外贸企业迫切需要既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又有扎实的国际贸易方面理论基础,且能够熟练操作进出口业务的应用型人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外贸专业学生缺乏足够认识和利用知识的操作平台,理论知识并没有转化为实际技能。多数毕业生工作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探索建立符合专业实际和市场需要的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在“做中学”和在项目实践中提高CDIO各项能力尤为重要。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2001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的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皇家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共同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是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针对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判断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方面的欠缺,CDIO教育模式探讨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项目学习,在“做中学”。在CDIO教学模式中,项目是学生能力培养的载体,不单单可以传授专业技术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极大地调动和开发。通过模拟真实环境,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等综合素质,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思考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协作等各项产业需求能力也相应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CDIO号角在中国各高校纷纷吹响。基于CDIO教育模式,黑龙江科技学院确立了“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新形势下,外贸英语专业以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为基础,制定了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

外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熟练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自工作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能够胜任英语商务贸易、谈判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符合现代各类经贸活动要求,为外贸企业部门所需,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构建外贸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培养CDIO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对学生CDIO重要能力的要求,包括外语沟通能力、外贸领域内的职业能力要求,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产业需求能力的要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学院定位和专业自身特点,外贸英语专业在CDIO能力培养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该专业革新了现有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确立了“3+1”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理论课程学习时间为3年,实践活动累计为1年),强调在“做中学”,构建系统的专业实践体系。通过实践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明确了以学生CDIO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专项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基于项目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为核心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导他们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

1.CDIO外语沟通能力培养与专项语言技能训练。CDIO能力中,人际交往技能包括团队协作和交流,外语交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专业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应能够熟练运用英语沟通交流,并能使用第二外语(如:日语、俄语、德语等)进行简单交流。专项语言技能训练主要设置了英语语音技能训练和英语翻译实践技能训练两项内容,通过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多说多练,在“做中学”,切实提高外语沟通能力。(1)开设英语语音技能训练。英语语音面貌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门面,字正腔圆,圆润的发音给学生就业增加了成功的砝码。专业语音训练开设在第二学期,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学期的语音理论课后开设的,时间为一周。指导教师通过建立学生语音档案,通过把学生英语发音中语音、语调等具体问题记录成册,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纠正,最终评定成绩等方式,帮助学生对比发现自身语音问题,循序渐进取得进步。大量的语音训练、教师的监督指导和定期开放的语音实验室保证了语音实践的效果和质量。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良好的语音面貌。(2)开设英语翻译实践训练。翻译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涉及到诸多语言和文化因素,是对学生能力的较高要求。通过为期1周的英汉、汉英两个阶段的专项翻译训练使学生贯通以往学过的翻译理论知识。选取小说、科技文章、外贸函电不同文体的翻译实例操练,帮助专业学生熟练应用常见句式和词语,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专项的翻译实践既可以考察学生的翻译动机等情感因素、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查阅工具书以及翻译实践能力,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使学生们认识到与职业翻译工作之间的差距,通过翻译实践有意识的改进沟通能力。

2.CDIO职业能力与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除了针对提高外语沟通能力设置的语音和翻译实践训练外,专业实践体系还通过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如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实习、职场模拟和实践等实习活动强化对学生CDIO职业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在应用型理工科院校,外贸英语专业学生应强化工程意识。在“大工程”的教育理念下,学生初期接受工程教育,之后参与工程训练,基本了解工程对环境、社会、知识和经济体系的影响,具有全球化的视野和一定的工程思维,弥补了文科专业学生思考能力的缺憾。

基于一定的工程思维能力,学生在外贸英语领域实践活动中职业能力得以改善和提高。实践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专业导论课明确了英语技能和业务水平的要求。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专业知识,为以后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开设4周的认识实习和7周的专业实习。在认识实习中,将学生分组结对,将实习教室分别模拟为机场、酒店、工厂等工作场景,学生通过四周的外贸业务工作流程的模拟,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接待和商务谈判。以外贸业务流程为导向安排认识实习,有助于整合学生语言实践技能和外贸业务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在国际贸易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专业实习我们采用的是部分集中,部分分散实习的方式。学生在熟知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后,在企业真实演练具体外贸业务(如撰写外贸函电、价格核算,合同操作、信用证操作等)。在实习过程中,同时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和考核。另外,职业生涯规划和职场模拟补充课程,有针对性的弥补了实践活动的空白,使指导性更强,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态度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

新培养方案还确立了实践环节与技能证书的考核挂钩机制。明确规定外贸方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须获得外销员证书、报关员证书、报检员证书、单证员证书、跟单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货运、物流员、商务英语等证书之一,方准予毕业。这些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表现,获得证书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增加核心竞争力。

3.CDIO产业需求能力培养与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针对毕业实习浮于表面,论文脱离实际、缺乏实践支撑的现象,实行顶岗实习、毕业论文、就业一体化的实践方式。在顶岗实习和论文环节,以项目为导向,按照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进行CDIO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创新能力等产业需求能力培养实践。根据外贸专业的实际情况,选取其中20人参与CDIO项目,以便今后进一步推广。具体做法如下:(1)构思,即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启动前的系统规划。在毕业论文选题前进行必要的设计和规划。部分教师经过前期的挂职锻炼已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比较熟悉企业情况,可以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外贸专业实践题目。同时,邀请外贸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根据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对选题进行补充和优化,避免论文选题脱离实际。

在顶岗实习前,公布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选题计划,要求学生毕业论文选题与所从事顶岗实习内容密切相关,同时要求学生自主安排毕业论文和实习计划。按照课题内容的相关性和兴趣分组,将参与者分为4组,每组5人。选出每个项目组的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开展顶岗实习,相互监督。经过前期富有成效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学生在相关课题老师和实习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视野开阔,具备一定的系统思维能力,逐步形成写作思路,为之后的毕业论文开题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设计,即研究方案的优化。学生带着选题去顶岗实习,目的更明确。在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的内容与选题密切相关,学生更有兴趣。通过实习单位开具证明的方式,确认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与实习内容的相关性。同时,采取校内与实习单位双指导老师合作培养的模式,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系统地思考问题。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差距,对论文题目认识逐步清晰,不断地调整论文的研究方案,保证了论文修改质量的提高。(3)实施,即任务的实现。经过研究方案即毕业论文的充分分析、论证、优化后,论文预期的研究任务已接近完成。这一阶段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给予他们一定自由度。学生遇到问题可以查阅相关文献,参与小组讨论,发挥头脑风暴的作用,集思广益。也可以回到实习单位请教实习指导老师或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得到启发。论文指导老师通过定期的研讨、引导与不定期的网上、电话交流等方式,保证了对学生有效监督和指导。选题贴近实际,学生的参与性增强,这样,学生论文中引用的内容少了,空洞的内容少了,取而代之是更多自己的语言,实际、实用的东西,创新性也充分体现出来。(4)运作,即成果的展示。阶段成果除了通过上交顶岗实习报告、论文开题报告、论文一、二、三稿外,学生可以通过职场答辩、实习答辩、开题答辩和毕业论文项目小组答辩充分展示自身的能力水平。借助幻灯片演示文稿,学生可以将自己和团队的设计方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的展示出来,英语表达清楚、规范,论文内容阐述的透彻和论证充分,也具备在外贸实际操作现场做简明准确的技术讲解和指导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外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导入CDIO能力培养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语言技能训练、系统的职业技能实习,提高了学生的CDIO外语沟通能力、职业能力。产业需求的能力通过以项目为主线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4个环节的训练,充分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以培养CDIO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特色,有助于实现学生语言实践技能与外贸业务能力的整合,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Crawley,E.F.;Malmqvist,J;Ostlund,S & Brodeur,D.R.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 CDIO Approach[M].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7.

2.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丁杰,陈桂琴.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4.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顾佩华,沈民奋,陆小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2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wwW.133229.Com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疑;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看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3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内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经贸的变化和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框架下,一种新的价值取向正在国际贸易领域内悄然形成,即贸易的人文化(即人文贸易)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体现,它通过以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的制度安排,特别是“贸易与环境”等问题纳入wto新一轮多哈发展议程,使国际贸易活动不仅重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问题,而且关注人类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在传统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国际贸易的指导思想以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和对物质财富的最大限度占有为目的。不管是重商主义理论,还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和h-o原理都只是重视贸易的总量,很少顾及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另一方面导致人类发展与自然发展的对立,使人类社会在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贫富分化等。 

现代人文主义思想从根源上改变了传统人文主义思想对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错误价值导向。以1995年建立的wto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旗帜鲜明地将可持续发展写入前言,作为一个重要宗旨,这是对gatt宗旨的重大发展。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牢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目标,是着眼于全球的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幸福,防止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的倾向,防止由于一味地追求某一时期生产与贸易的发展,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以至从根本上动摇国际贸易的基础,降低人类的生活水平。从gatt对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演变成wto对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反映出wto寻求的人类对资源利用能力的扩大主要表现在对资源利用质的提高,而非对资源利用量的扩大;从更深层次上讲,也是现代人文主义思想在国际贸易的体现,是贸易人文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的动摇 

第一,对指导国际贸易理论价值取向的哲学思考。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是现代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假设,是现代经济学产生、发展和研究工作的核心与起点。经济学研究主要建立在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做出理性决策的假设基础之上。现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在国际贸易内形化的新价值取向。人文贸易的哲学基础现代人文主义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其哲学价值取向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是完全不同的,对谋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严重挑战。 

第二,对传统自由贸易能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质疑。关于自由贸易可以改善经济福利的论断是经济学中最古老和最广泛接受的原则之一。它在构造国际政治、政府和制度框架(比如,单一市场地区,如欧盟和wto)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自由贸易理论论证的条件假设中都没有把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负面影响计入生产成本。没有考虑环境成本的“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其实是一种“虚拟”、“现时”的增长,其增长的背后忽略了“现实”、“延时”的补偿成本,如果考虑环境成本带来的财富和福利的损失,传统的自由贸易会增进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增长的结论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 

(二)国际贸易人文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如何协调环境与贸易的关系,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许多基本原则提出了挑战。如生产过程和方法(ppm)问题和双重环境标准的争论对现有国民待遇原则提出了质疑;环境补贴和与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关的生态倾销问题使得人们重新思考公平贸易原则;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能否享有特殊待遇等。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发展,将从新的角度思考两者的协调问题。 

三、建立以人文贸易为基础的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初步探讨 

(一)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目标 

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必须以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对外贸易的人文化发展。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应与人文化发展方向内涵是一致的。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跳出传统意义上的片面追求贸易额的“可持续”增长,而是在关注贸易总量的同时还应关注贸易的实际质量,从以物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从追求短期利益的可持续发展到追求长期综合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立可持续贸易发展模式的主要措施 

第一,重新审视对外贸易效益来源,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外贸的增长方式,必须重新审视外贸效益来源。首先必须建立人文贸易的评价体系,在衡量外贸效益的经济指标体系中增加生态指标和社会指标,客观评估外贸对国家经济、生态、社会带来的整体影响。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外贸效益的来源,对资源投入与贸易收益严重失衡的产业进行技术革新,减少其负外部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贸收益的现实增长。 

第二,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建立贸易与环境的有效协调机制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贸易与环保法规、政策的协调,充分考虑贸易政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环境政策对贸易的扭曲代价,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双赢;其二是建立人文贸易措施保护体系,推行绿色贸易行动计划,合理建立中国产品绿色标准体系,既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产品的实际竞争力,又可以实现以人为本,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的保障体系。 

第三,构建应对国际贸易“人文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国际贸易的人文化发展伴随着“人文壁垒”的产生,为了防止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构建相关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对人文贸易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引起的“人文壁垒”的变化因素进行监测、识别、评价、预测、预防控制并及时矫正不良发展的趋势,以保证国际贸易人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看文献 

[1]ota sik, fred eidlin, william graf:for a humane economic democracy,journalof economic literature [m]vol, 24, no, 3 (sep, 1986), pp,1233-1234 

[2][美]理查德t德乔治.经济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9-0058-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4年,来华留学生人数一致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每年平均增速为13.19%。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留学生输入国。面对越来越多的来华留学生,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国际学生进行专业课教育。毕竟拥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课程教育才是吸引并留得住国际学生的关键。本文拟以暨南大学为例,对国际学生专业课教育的方法与方式进行探讨。

暨南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华侨学府,也是“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办学理念与目标是“侨校+名校”。暨南大学是目前拥有外国留学生最多的中国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大学的校训是“忠信笃敬”,在此校训的引导下,暨南大学注重对华人华侨子女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进行培养,因此受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极大关注与欢迎。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从建校到目前为止,总计培养了来自全球五大洲160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二十余万人。在其“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下,暨南大学拥有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二、国际学生专业课教育现状

接下来,将以我在国际学院所从事的全英教学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为例,来对国际学生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其特点进行研究。中国对外贸易课是专业选修课,其对象是经过相关的专业基础课(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培训后的大三学生。该课程共有36个学时,分为九个部分,包括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及其演变、中国与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中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中国对外贸易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分析等内容。由于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特点与趋势,是一门现实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因而采用课堂讨论加论文的考试方式,更便于考察学生搜集数据资料的能力、对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力以及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理解力。其中课堂讨论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论文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课程论文题目由老师命定,均是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对于英文的课程论文评分,主要侧重于学生能否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内容应用到所给的当前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出现的问题分析上。

从课程论文分数对比的情况来看(见图1),内招生获得9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明显大于外招生,79分以下的学生则都是外招生。这表明,通过大陆高考入学的内招生在对课程教学理解上、论文写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要高于外招生。

再看课堂讨论分数的情况。这个分数的评定,主要依据是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和案例讨论。从分数结果对比上来看,外招生在90分以上的学生比例高于内招生,中间水平两者接近。由于外招生在口语表达上具有优势,并且喜欢参与灵活的、随意的课堂讨论,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获得课堂讨论分高分的相对较多。

三、原因分析

之所以出现内招生与外招生在分数上有如此大的差异,依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际学生的语言优势,另一个是国际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劣势。在专业课教育上,国际学生和大陆学生由于背景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导致他们在学习方式、思维模式、学习效果上存在着很大差异。具体来说,国际学生有着较好的英语语言背景,因此,在全英授课的课堂上,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相比之下,大陆学生则因英语表达不流畅,不敢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导致其平时成绩低于国际学生。

但是,国际学生就读暨南大学时,并没有接受过中国的高考,而是有相应的特殊入学考试。他们往往是在华文学院接受一定的中文基础训练后,再来申请大学入学。其对中国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了解有限,对于专业课之前的系统学习也不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这使得他们对中国对外贸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特点没有明确的认识。比如,我曾在课堂上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特征之一,空间分布的不均衡: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又进一步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我让大家讨论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中国对外贸易空间分布不均匀?国际学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但通常是从地理的直观角度来分析,认为东部地区靠近大海,所以国际贸易过程中运输成本较低,这种地理优势促使了中国对外贸易集中在东部地区。大陆内招学生则能够通过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来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例如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

另外,国家经济体制、文化差异也会导致国际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例如,当我们讲到在改革开放之前,包括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国有企业从中央和地方政府那里获得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因此其对外贸易占中国总体对外贸易的大头,并且还出现了很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而民营企业由于在体制上没有得到充分的认可,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很艰难,必须通过外贸公司来进出口。国际学生对此很难理解,他们认为企业应平等对待,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待遇差异。而且他们也很难想象,这种对外贸易的政策差异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由于存在以上原因,在论文考试上,内招学生能够很好地对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应用到当前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分析中去,因此所得成绩要高于国际学生。

四、结论与启示

意识到国际学生与大陆学生的上述差异,对于我们在专业课程设计上、内容构建上、教学方法方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两类学生应有差异地对待。对于国际学生,应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分析能力;而对于大陆学生,则应鼓励促进其课堂讨论发言,培养其观点表达与陈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戴晓霞.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外国学生政策之比较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5):11-16.

[2]邓晖,来华留学,哪些信号值得注意?[N].光明日报,2015-04-08.

[3]李联明,吕浩雪.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制约国际学生流向的主要因素[J].比较教育研究,2004,25(6):71-75.

[4]王军.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4,(8):88-92.

篇5

目前,网络教学以其教学资源的多样化及全球共享化、学习内容时代化、学习的主动化和社会化、教育名师化、能力培养优先化等优势已经在许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显现。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所有经济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特别是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有所改观,但由于教学理念、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依然比较单一,综合能力的培养依然比较薄弱。针对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基本现状,结合当前学校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以网络为基本载体,把无限的网络资源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多种网络教学手段的综合优势,必将是一个突破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局限性的可行而有效的途径。

一、以网络为载体构建多角度、全方位、宽路径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

1.以课程网站为支撑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传递

课程网站由于涵盖了教学过程的全部环节和内容,因此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为了增强课程网站的粘着力和吸引力,必须要丰富网站内容,并及时更新。除了必备的教学课件、教案、习题之外,更应该增加一些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选择途径和入口,给学生提供研究探索的空间。如经常针对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提出论题,要求学生经过研究提交专题论文,或者组织专题讨论,使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也可以提供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供学生探讨,或者鼓励学生定期一些可供讨论的话题和案例,使学生成为主动学习的发起者、组织者、实施者和受益者。

2.以多样化的网络交流工具实现师生间的无障碍沟通

随着科技的发展,QQ、微信、飞信、电子邮箱等多样化的网络交流工具使得师生之间的沟通变得无比地通畅。这些实时的通讯工具让课堂不再局限于课上的五十分钟,教师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学生答疑解惑。这种无障碍的沟通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变得更有动力,方式方法更为得当,学习效果也更加明显。但这种学习方式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这要求教师的课堂要无限延展,随时随地要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答和回复,教师的付出将远远超过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教师必须要熟练运用各种交流工具,以使交流真正达到实时、无缝、顺畅。

3.以专业外贸论坛实现实践知识的积累和补充

目前外贸领域比较著名的外贸论坛有福步外贸论坛(http:///),阿里巴巴社区(http://),精英外贸论坛(http:///),九九外贸论坛(http:///),合众外贸论坛(http:///),TOXUE外贸论坛(http://)等。这些论坛大都涵盖了外贸知识、外贸英语学习、外贸单证、外贸防骗常识、国际商务礼仪、外贸考试、外贸采购商信息、外贸合作、外贸招聘求职、电子商务、外贸急救等板块。用户登录论坛后不但可以拓宽视野,还可以就各种专业问题进行提问,从而获得权威的解答。同时通过浏览外贸经验帖获得在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宝贵实战经验和一些实战技巧。为了激发学生通过论坛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论题的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引导,以保证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连接,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支撑。

4.以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平台为载体,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目前专门针对国际贸易专业传统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而设计的模拟实训软件在互动性、仿真性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校内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基本需求,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如: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硬件设施的不完善、教学计划的调整和学生主动性不足等,导致软件购置之后的利用效率往往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目前如何发挥现有模拟实训软件的功效,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要把以前可有可无的实训变成专业必修课,并通过科学的考评系统,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其次,对指导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指导水平;再次,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外贸职业能力比赛。通过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获奖证书将成为学生就业时强有力的佐证,这也客观上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动力。最后,要对每一次实训进行全面总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训练,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5.以专业网站为依托,实现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高低更多地表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所以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针对目前在实习实训阶段和毕业论文撰写阶段普遍暴露出来的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的问题,需要在平时的课程教学中通过课程论文、专题研讨、社会调研等方式鼓励学生去发现、去研究、去总结。引导学生以国家统计局网站为依托锻炼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以商务部网站为路径获取最新的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实现专业知识的拓展和专业能力的积淀。以其他与外贸领域相关的行业网站如:运输、保险、海关、贸促会、质检、外汇管理局等为支撑,熟悉外贸业务及操作流程,了解最新资讯,为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定位,构建全新的师生合作关系

以网络为载体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对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定位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新环境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单一角色定位,要从单一的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教学的参与者和融合剂,建立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核心的可变式角色定位。

在课堂讲授环节,利用网络资源尽可能地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更多的学生可以参与的环节,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兴趣点并进行适当启发,从而充分发挥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能。

在课后学习阶段,变旁观者为引领者。改变过去教师完成课堂教学即完成教学任务的传统教学观念。为了激发学生课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必须在课后就学习方法、手段、内容、途径等各方面给予学生以全面的引导和科学的评价。通过设置课后探讨的论题、推荐专业的学习网站、鼓励参与各种外贸论坛、查阅市场信息和行业数据等丰富学生课后学习的内容,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使机械记忆变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深植入每个同学的脑海中。科学的引导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牵引力。

在实习实训环节,变监督者为参与者。目前,利用课程软件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校内模拟实训是解决岗位实训机会缺乏的最有效的手段。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变监督者为参与者。通过参与一笔业务的操作,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掌握他们知识的薄弱点,帮他们分析遇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是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理念的革新再辅之以科学技术提供的便利条件,教学才能够真正取得突破,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王润兰,等.大学生网络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J].电

化教育研究,2010,(10):56-59.

[2] 黄学锦.信息技术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

篇6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宏观背景下,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是全国面临的重要经济任务。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就成为促进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外的一系列综合因素给辽宁省的外贸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为使辽宁省的外贸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竞争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也就变得尤为重要。

1辽宁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

外贸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不仅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带动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也暴露出一系列诸如外资引用、缺乏政府引导机制等制约外贸转型升级的因素。

1.1外部制约因素

1.1.1缺乏外资支持

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导致辽宁省对外资的吸引不是很强。尽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近些年来,辽宁省引进的外资规模相对很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而言还差很多,外资依存度相对偏低,质量也不是很高,投资环境相对较差,外资利用效率相对偏低。

1.1.2国际市场低迷

受欧债危机影响,中国与其它国家持续增加的一些贸易战,导致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影响很大。长期以来,美国、欧盟、日本等一直是辽宁省对外贸易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这些国家的市场需求减弱,对辽宁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全球贸易量的增长持续降低,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年份的均值,世界经济的前景令人担忧。

1.1.3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目前,全球有70%多的反补贴调查和30%多的反倾销调查都是针对中国的,而且,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极大的增加了我国外贸发展的风险。数据显示,辽宁省这些年来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和钢材等许多产品都不断遭受各国的贸易壁垒。不仅仅是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就连印度和巴西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对中国提出反倾销、反补贴的指控。

1.2内部制约因素

1.2.1企业科研能力不足

技术创新是维持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辽宁省的很多企业技术研发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弱,很少有自己的专利技术,现有专利技术占全国的比重仅在百分之四左右,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很多。如果不能进一步提高辽宁省大中型企业的科研能力,将会严重制约辽宁省对外贸易的转型发展与升级。

1.2.2出口结构不合理

2015年,辽宁省的出口机电产品达到185.5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15.6%,占同期辽宁贸易出口总值36.5%。高新技术产品约43.7亿美元,下降了9.3%;虽然机电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在辽宁出口中所占比重较高,但是与全国平均相比还是有些差距,而且辽宁高新技术产品的增长并不是完全靠技术创新拉动的,与全国各个省份比较,仍处于中下等水平。而且辽宁省所出口的产品缺少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支持,也没有真正的提升对外贸易效益。

1.2.3服务贸易发展缓慢

2014年,辽宁省全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74.2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28.3亿美元,占整体46.8%,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21.1亿美元,占第三产业整体的16.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3.3亿美元,总占10.4%;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为10.4亿美元,占8.1%。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辽宁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外资引进是不充分的,尤其在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领域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2.促进辽宁省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2.1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引导地区外贸支柱性产业发展

辽宁省的政府和外贸主管部门应当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针对辽宁省的外贸发展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扶持政策,对于知识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进一步完善出口的激励机制,巩固并且提高辽宁的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鼓励和支持知识性的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增强整体的企业竞争能力。政府应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提高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充分的尊重农户的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辽宁省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将生产、技术改造与重点出口市场需求建立关联性强的管理,向集约经营转变,对辽宁省规模经济显著或产业链长的加工制造业,要加强指导性的市场监管。

2.2提高外资引进门槛,引导外资投资方向

针对制造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可以将一部分有关制造业的外资引进到更多的不同行业,增加经济活力。而在投资经营环境方面,辽宁省除了要对一般的基础设施继续完善,还需要提高政府的治理水平和有关行政的服务能力,包括加快行政审批、放宽投资准入,继续深化外商投资的审批制度改革,等。此外,辽宁应加强对研发性外资的吸引,在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化配套等方面给予完善,吸引更多研发性机构进入辽宁,构建辽宁经济发展和优化的政策与制度平台,为外贸的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2.3优化产业结构

在工业产业结构上,辽宁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大型重工业企业都存在着技术革新、节能减排的问题,建立低碳型工业发展模式,配合在税收、财政等方面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一定可以更好的实现辽宁省工业结构的调整。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外出口竞争力,通过外向型经济实现辽宁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辽宁省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倾斜措施,对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外贸企业和产品加大鼓励和扶持的力度。

2.4增强管理部门职能效力

篇7

实际上,模式问题对电子商务并不重要。电子商务的实质是数据在流通环节的交换。这一实质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定要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并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优化和改造企业的传统生产硕士论文和流通环节为宗旨。模式其实只是一种对外的说辞,甚至只是花架子。互联网经济离不开经济的范畴,必须遵循经济的基本规律,虚拟经济必须以传统的实物经济为基础。目前,人们常用水泥来比喻传统企业,用鼠标来比喻电子网络公司,“鼠标加水泥”正是虚拟经济与传统经济结合的形象比喻,“鼠标+水泥”才是电子商务最现实的选择。对外贸公司而言,就是以自己的传统业务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

(2)外经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忙于解决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于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拥有计算机的外经贸企业,主要用于文字处理、统计计算。多数外经贸企业虽然己经上网,但主要用于信息查询和进出口的部分环节,建立企业网站或在专业网络平台建立企业网页的仍为数不多。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企业比例更小。目前,我国18万家各类外经贸企业中,只有10%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其中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更低。这表明中国外经贸过去讲信息化,企业往往理解为把原来人工手写改为电脑打印;现在讲电子商务,不少企业又仅仅理解为在某个网站注册网页,宣传产品、收集信息。这是非常典型的无需求市场行为,就是说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本身对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真正作用了解不深,更谈不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管理企业。

(3)管理水平问题

篇8

实际上,模式问题对电子商务并不重要。电子商务的实质是数据在流通环节的交换。这一实质决定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必定要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并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优化和改造企业的传统生产写作硕士论文和流通环节为宗旨。模式其实只是一种对外的说辞,甚至只是花架子。互联网经济离不开经济的范畴,必须遵循经济的基本规律,虚拟经济必须以传统的实物经济为基础。目前,人们常用水泥来比喻传统企业,用鼠标来比喻电子网络公司,“鼠标加水泥”正是虚拟经济与传统经济结合的形象比喻,“鼠标+水泥”才是电子商务最现实的选择。对外贸公司而言,就是以自己的传统业务为基础,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电子商务模式。

(2)外经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外经贸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正忙于解决吃饭问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于计算机网络设施建设。拥有计算机的外经贸企业,主要用于文字处理、统计计算。多数外经贸企业虽然己经上网,但主要用于信息查询和进出口的部分环节,建立企业网站或在专业网络平台建立企业网页的仍为数不多。对产、供、销,人、财、物等重要资源实现电子化、网络化管理的企业比例更小。目前,我国18万家各类外经贸企业中,只有10%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其中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更低。这表明中国外经贸过去讲信息化,企业往往理解为把原来人工手写改为电脑打印;现在讲电子商务,不少企业又仅仅理解为在某个网站注册网页,宣传产品、收集信息。这是非常典型的无需求市场行为,就是说企业并没有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本身对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真正作用了解不深,更谈不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去管理企业。

(3)管理水平问题

篇9

发达国家的保护对象主要是陷于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主要是保护民族经济,且保护的重点是幼稚产业。

加入WTO后的中国是否应该完全贸易自由?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否丧失了意义?对幼稚产业政策应该如何予以取舍?本文将通过对理论基础和现实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一、保护幼稚产业的理论基础分析

幼稚产业的理论基础是李斯特的“幼稚产业论”。李斯特发扬了美国汉密尔顿保护本国制造业的观点,以历史判断为基础,提出不同的国家由于其发展阶段不同贸易政策也应有所不同。处于落后地位的国家应该对那些面临国外强有力竞争而自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身又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幼稚产业予以高关税保护,培植它们的竞争力,直到这些产业成长起来为止。

这些新的产业能给国家带来未来收益,形成强大的生产力,而这些“生产力比财富本身更重要”。幼稚产业论一经提出便对自由贸易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现在也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般认为幼稚产业论对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提出的质疑主要在于各国国情不同,落后国家进行自由贸易最终不利于该国的生产力的提高和产业体系的建立。李斯特认为自由贸易思想是“世界主义的”。但现实世界是由各国家组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要求。

经过李嘉图完善的自由贸易理论强有力的证明,自由贸易能使世界资源优化配置、能带来各贸易国福利的增加和世界总产量的提高。

但李斯特认为对于落后国家而言,这种短期或眼前利益(可以比较低的成本换取较多的商品和劳务,增加国民福利)是以牺牲长期或未来利益为代价的。从长远来看,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将来对国民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工业产业的生产能力在国际自由贸易的环境下会受到剧烈冲击,根本没有发展空间,这种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未来利益的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而言非常不利。

所以李斯特主张:通过国家的干预对幼稚产业实施暂时的保护,这种保护应持续到该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止。幼稚产业论也认为保护可能会产生资源配置扭曲、走私、降低效率等效果,尤其是在幼稚产业的选择失误、保护措施不当等情况下。

但支持幼稚产业保护的经济学家认为受保护的幼稚产业应该具有潜在的动态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经济,在保护下只要其生产成本下降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足够快,那么保护结束后所得的收益就足以补偿保护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的保护就是有利的。贸易保护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放眼世界完全的自贸易也是不存在的。

世界各国在选择贸易政策时都要考虑与其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国际贸易环境的分析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WTO,自由贸易在更大范围得到了推进。但是在自由贸易的背后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贸易保护的潜流强有力的涌动。

首先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加剧。

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使许多国家加大了利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力度,尤其是隐蔽的灵活的具有歧视性的非关税壁垒的运用非常广泛。

由于这一时期的贸易保护特点明显不同于以往的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所以被称之为“新贸易保护主义”。

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保护具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集中的表现就是更多的更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的使用。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高标准的环境、技术等“绿色贸易壁垒”保护国内市场,其中发达国家所设置的市场准入门槛(技术标准等)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也提出了更进一步的开放市场的要求,而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自己却在农产品等领域牢牢的奉行保护主义。美欧日等国采取的农产品补贴政策拉低了全球农产品价格,而农产品出口正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支柱。目前日本对水稻的进口关税依旧高达490%。

其次,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停滞不前。这集中体现在多边贸易体制下的多边合作进展缓慢,如国际社会普遍关注

的WTO多哈回合,在坎昆会议的失败的阴影下步履蹒跚,而个别WTO成员,特别是发达国家成员,一意孤行的实行单边主义,使多哈回合的主旨——发展问题的多边谈判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区域性的贸易合作的活跃反映了多边贸易自由化的困境。

自由贸易与保护的相互交织是这一时期国际贸易领域的一大特点,自由化是断断续续的主旋律,而保护似乎是一个无处不在的“幽灵”。不同的国家保护的重点也不同,发达国家主要在于农产品和陷于结构性危机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在于幼稚产业和服务业。这种现实反映了它们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水平,也表明了在目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国家之间利益争夺之所在。

三、外贸政策的现实环境——渐进的贸易自由化近年来,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外贸以高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在增长,进出口额在国际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

但与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外贸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如出口结构以低档产品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贸易条件持续恶化,贸易竞争力较弱,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滞后。其中,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尤其引人瞩目,1999年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出口相当于其商品贸易出口的24%,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相对于商品贸易出口的比重低于15%。这些差距折射了我国经济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发展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竞争力较低等深层次问题。中国虽然被号称为“世界工厂”,但产业竞争力仅限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高科技产业、服务业等相对落后属于幼稚产业,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路径是:渐进的开放市场——渐进的取消保护——逐渐取消保护——贸易自由化。

加入WTO的谈判过程和我们做出的承诺清楚的表明了这一点,而这种渐进的开放思想也构成了被国外学者所称道的“中国模式”精神的重要部分。实事求是的依据经济规律和发展所能承受的限度确定开放的步骤是我们理性的选择,超越式的外贸政策是非理性的。许多拉美国家从80年代起奉行新自由主义,不顾国情的实行贸易自由化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的例子应该引起我们的警醒。根据发展阶段适时调整、灵活应对才有利于向最终目标的迈进。自由贸易是世界各国理想的终极目标,但在我国工业化尚未完全实现的现实下适度的保护是必要的。这就是国情所给予我们的外贸政策环境。

四、目前中国幼稚产业政策取向的建议

根据以上的分析,在当前国内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对幼稚产业的保护是必要的,而幼稚产业论的理性的成分也给予保护以一定的理论支持。

但由于对幼稚产业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经济效率,所以必须审慎运用保护政策,尽量减少因为保护所造成的经济扭曲和福利下降。鉴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对幼稚产业实施保护的政策取向应该是:谨慎选择、适度保护、渐进开放、完善市场体制。

谨慎选择体现在要科学的选择被保护产业:主要的原则是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思想科学的选择被保护产业。一方面是根据巴斯塔布尔标准和肯普标准选择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性和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这些产业的保护在一定时期后收益应该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于保护的成本,应该是一国具有战略地位的产业同时能起到带动其它产业部门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它们的保护也应该是能弥补市场不完善所造成的企业先进入损失以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另一方面要适时的对被保护幼稚产业进行筛选。保护不是无期限的,否则会造成低效率和严重扭曲资源配置的恶性循环,李斯特提出的时限是最高30年,对于保护时间过长而至今还未成熟起来的幼稚产业应该取消保护。

适度保护体现在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保护程度要适当。

一般的保护方式是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贸易政策主要是关税和非关税,产业政策是政府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对被保护产业提供资金、信贷、补贴等产业支持。目前我们的保护方式面临着调整,原因在于加入WTO后我国承担的主要义务是关税有步骤的下降,非关税壁垒也在逐步取消。所以运用传统的关税手段来扶持幼稚产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逐渐的在缩小。

以往的以关税为主的保护措施要逐步的让位于非关税措施和产业政策。在可以运用关税的空间里就要设法提高保护的效率。

一方面要研究关税结构,争取设置对幼稚产业有利的关税结构,同时提高关税的有效保护率。除关税措施以外要适时、适度的使用WTO所允许的一些非关税措施来实行保护,并且将WTO框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用足用好。其中可以依据GATT等18条的规定来施行对重要的幼稚产业的保护。

渐进的开放体现在保护应该是开放的保护、逐渐取消的保护。

保护的目的是提高产业的竞争力,但完全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封闭的保护只会产生低效的懒惰的产业,所以应该适度的引入竞争,或者是国内市场分割的打破,或者是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外国厂商的进入。当然这要根据被保护产业的实力、国内和国际市场环境来决定。此外,要适时的引入“毕业条款”机制,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渐的弱化保护并在其成熟后坚决的撤销保护。所以保护政策不应该是刚性的,应该灵活而富有弹性。超级秘书网

sp;完善市场体制。

自由贸易思想因为其完美的市场假设与现实相去甚远而使自由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理想目标,但较完善的市场体制无疑是企业正常开展其经济活动的基础。健全的市场功能齐全的市场意味着市场扭曲的减少,这将为产业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市场扭曲消除的前提下许多保护措施也就不必要了。

但目前国内市场存在诸多问题,如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部分市场秩序的混乱,政府的职能“越位”、地区市场壁垒的存在等。所以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市场体制的完善是当务之急,是对幼稚产业逐步取消保护的前提,是进一步对外开放市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尹翔硕.中国对外贸易改革的进程和效果:1978-1998[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幼文等.外贸政策与经济发展[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

篇10

高职院校采用较为普遍的专业英语学习教材是国家部委级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纺织染专业英语》,罗巨涛主编),该教材中设计的纺织工艺以及纺织材料内容较多,而有关染整工艺以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少,因此以此教材教学时需要选择重点选用章节,并且需要补充一些实用染整生产工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内容。

1.2教学模式——理论教学

目前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多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着重翻译和阅读,但是对于学生的听说训练较为缺乏,忽略了学生展示英语专业知识以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乏味的教学过程也导致了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的缺乏。同时本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约为30%,主要是到课率、作业以及课堂回答问题准确率构成;期末考试则占总成绩的70%,主要是词汇、短语以及段落的翻译。该考核评价办法较为单一,未能充分考核学生的运用专业英语的表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2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改革

2.1教学内容设计原则

染整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一方面教会学生将学习过的专业知识用英语熟练表达,另一方面则是回顾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相联系的英语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应用,而且考虑到染整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会有较多同学从事纺织品的外贸及相关工作,因此将纺织品外贸工作流程带入到教学中可以在有限的课时中提升学生的实际英语使用水平。因此外贸英语函件的学习,染整工艺流转单的英文翻译就显得较为重要。同时为了避免学生英语口语较弱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引入常用工科英语知识,例如常用的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的英语表达,常用单位的英文读法以及化学方程式的英语解释等。因此染整专业英语在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是设计原则是重视及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达到以能力为本的教学目的。

2.2教学内容的三大模块

(1)基本教学内容

基本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基础,提炼出和染整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通过课堂教学将专业词汇、工艺流程的英文表达以及相关课文的阅读、语法、翻译等进行讲解,旨在提高高职院校染整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该部分基本技能主要依靠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进行,同时尽量穿插一些短视频以及图片,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

(2)实际操作应用

该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染整相关技术的英语交流、纺织染整产品的销售及技术支持、大型展会的产品交流以及检测、常用染整设备的产品说明书以及外贸英语函件的撰写等。这些内容主要从行业职场需求以及生产实践应用角度,还原职场工作的具体情景和工作流程,在教学中设置学习背景,进入实例,将英语学习的基本能力和职场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较好的培养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3)科技文献的阅读及撰写

用专门的课时来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英语科技论文,同时讲解英语科技论文的文献检索方法以及英语科技论文理解及翻译方法,希望通过对英语科技论文的阅读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帮助他们具备初级的学术交流能力,通过英语科技论文的讲解后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用英语表达该论文的实验方法以及结论,提高其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几个模块的相关贯穿学习,让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培养技术熟练并且善于交流具备较好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3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

《染整专业英语》是门偏重实用性的且对英语有较高要求的课程,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一味采用单词、句型以及段落的翻译会使课程乏味,而且显然不能适应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要求。为了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从教学模式中入手进行改革以及寻找突破显得较为重要。

3.1穿插灵活的教学手段

除了对句型、段落的翻译及讲解外,穿插更活泼灵活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加强对学生的口语练习,根据一些外贸实务案例,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谈论教学,尝试用英语撰写进出口合同、填写有关单据以及相关的外贸函件流程。课堂上尽量避开课本的束缚,尽量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学习纤维部分时,可以首先将纤维分类,并分别举例说明,将纤维性能的词汇进行汇总,通过图表的形式强化专业单词的学习。在进行生产工艺流程讲解时,将生产流程用箭头按顺序标清楚,并对应说明每道工艺及所用设备以及助剂的英文拼写,在授课时提醒学生进行主动联想,努力在课堂内将学习到的专业词汇得到巩固和加强。

3.2任务教学法

教材上的课文排列顺序为纤维的介绍、纺织品工艺、染整工艺以及外贸实务,这样的排列顺序对于教学来说和实际生产工作并不相符,因此改变教学思路,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的典型人物组织教学,我们将教学顺序大致整合如下:

(1)对产品进行英语说明(融入纤维相关英语知识);

(2)在客户的要求下介绍产品的生产过程(融入染整工艺相关英语知识);

(3)对设备进行说明和讲解(融入染整设备相关英语知识);

(4)进入商务订单的谈判和具体合同的撰写(融入纺织品外贸的相关英语知识);

(5)相关报检报关单据的填写(纺织品外贸单证的相关英语要求)。可以从这些任务中看出,强调实践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可以很好的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为生动的实践技能,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及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3现场实践教学

由于一味的理论教学较为单一,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实验室,比如我院的校内合作企业,让学生们通过对平时比较忽视的设备标签、显示器以及说明书进行观察,可以学会设备相关的英语单词,同时进一步讲设备和染整工艺相结合,学会用英语阐述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后整理等染整工艺流程以及染整助剂的英语说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拉近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在现场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观察之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赋予客户、跟单员等身份,相互交流,教师也可以加入其中,活跃气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4评价体系改革

正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并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染整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采取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及过程考核和总结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学生考核主要是从综合英语素质考核、实践过程考核、英语口语考核以及理论考核四部分相结合,比例分别为20%、20%、20%和40%。这样可以较为公正地对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相互协作精神、专业英语使用能力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