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29 09:28: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初中科技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教师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对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氛围进行良好的创设,对提问情境进行精心设计,提出带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主动参与欲望得以充分的激发,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积极性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与人交流的能力。
1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差的原因
(1)教师有着学生要升学的巨大压力。面对校方要提高学校升学率等个方面的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都尽可能的把所有知识点、题型灌输给学生,多讲解重点、难点,没有时间运用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之间有着竞争的压力,导致教师要把学生逼出成绩,还以此来作为努力奋斗的目标,使学生的作业量加大,延长了学生做题的时间、学生的听课时间变短了。
由于物理在升学考试中所占分数不高,每周安排的课时很少,而教师的教学量又大、教学任务重,致使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课堂提问。
(2)有些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狭窄。一是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不能在短时间内对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很快理解;二是教师缺乏综合性的知识,使物理课堂没有活力过于呆板,没有创新性问题提出,使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三是教师对教育科学知识的缺乏,使教学缺少预见性,导致盲目性增加,对课堂的驾驭不够灵活,对学生的提问抽不出一定的时间来。
教育观念落后,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论知识,使教师认为学生掌握知识、能够取得好成绩、考入重点中学就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更是忽视了课堂提问的作用。
(3)课堂有效提问技能的缺乏。好的课堂提问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加强师生交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很多初中物理教师却少有效提问的技能,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差。
2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1 减小教师的压力,改变评价制度、增加课时
(1)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评价制度,落实素质教育,用素质发展评价取代升学考试评价,在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状况,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对教师工作实绩评价的重要依据,使教师从升学率中解脱出来。
(2)改变以往的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成绩这一单一的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转以教师的综合能力为评价标准,使教师在师德师表、教学、育人、教研、合作、管理等多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减少教师的压力,使其能够积极、自信。
(3)适当的增加一节物理课教学课时,使教师可以有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2.2 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教师知识
(1)学校要组织教师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使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2)教师要加强自学意识,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学,不断增强学科知识,开阔学术视野,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充满自信,游刃有余。
2.3 有效物理课堂提问技能的掌握
(1)提问的目的和目标要明确。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拥有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提问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了解,能够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很好的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提问的目的要能帮助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应偏离教学目标,不能成为无效提问
(2)要具体精心设计合适的问题。一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在关键要害处设置问题。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范围不能有随意性,要以教学需要为提问设计的客观依据,需要进行提问的要问不可少,还要精心设计确保提问的效益,不必要的提问就不用问了,以免画蛇添足;二是要保证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应该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梯度,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的创造性;三是问题的设计要做到清晰简明,使学生听了以后,就能了解其内容,把问题记住,通过和综合知识信息的思考做出正确回答;四是问题的设计要在新颖、奇特中包含疑点,能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矛盾,造成他们的认知失衡,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努力搜寻信息来解决疑问。
(3)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提问。一是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提问。如学生在因旧知识的影响不能顺利的把知识迁移过来时,学生疑惑、一筹莫展时,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胡思乱想时,当学生有所感悟、跃跃欲试时;二是根据教学视角、教学的进行状况来加以把握,进行提问。
缺少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学主体作用挖掘得不好。目前较有影响力的目标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都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都不能切合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特点,难以顾及语文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有不少教师也探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点拨法、五步教学法,部分教师运用是适合的,但是否有大面积推广的意义尚需研究。
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严重影响课堂效率。这里排除因课堂教学形式而造成的因素。学生课下的预习准备和课后巩固时间较少,尤其是对目前的长篇目,造成课堂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有不少学生课本已经学完,竟然有不少课文还没完整地读过一遍。大部分学生只是上课记记,下课背背。这样如何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课堂效率怎么提高,又可能学到些什么呢?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一道数学题,学生经过思考解出了,马上产生价值实现的愉悦感,从而培育出持续的学习兴趣。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是课本,课下还是课本,加上本来学生可阅读的时间和书籍就很少。愉悦之感难以激起,长此以往,自然会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在评价方式等相对客观因素短期不可能变化的情况下,唯有从建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问题。建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创新的课堂学习环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兴趣、创新习惯及创新能力。从而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和能力。
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分达标类任务和提高类任务达标任务是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合作、思考、讨论、研究;然后用灵活新颖有创新性的方式进行评价。这类学习目标,一是要达到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的基本要求,二是要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是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方式、思考过程、理解分析步骤,不做具体的要求,让学生自主总结学习规律和方法。四是方式自由,并尽量把学习目标在课前就公布,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准备时间。四是教师在进行检查学习效果中,要让学生有时间相互质疑,相互讨论,让他们在辩驳中认识到对错,体会到周密思考、认真准备带来的快乐。这种检测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
提高类的任务由学生自主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所知所学,特别是课后收集的资料,由课文内容向外发挥和延展,内容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作者、体裁、思想内容、社会作用及相关人物、事件等等方面,学生依据兴趣,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一方面是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本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
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
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讨论的魅力在于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相结合,学生刚学到的知识在讨论中即被运用,而在讨论中学生又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同步进行的行为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一新型的教学方式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这一新型教学中,师生间的互通交流有所增加,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的有效传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语文这门学科与数学、英语这些学科不同,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均有一定的理论性,由于一些学生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很难深入了解名人文章,从而很难揣摩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很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进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一些学生会有这样错误的认知:语文中的一些文言文以及名人名作不仅很难理解,而且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最后语文考试中基础知识所占分值较低,所以没必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理解文言文、名人名作。这样错误的认知会导致学生解题能力的下滑,从而使得成绩有所落差。
二、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的讨论教学
1.讨论前引导学生对课好充分的预习
如果在开展课堂讨论教学时,学生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就会导致学生在讨论时出现不知道该讨论什么的情况,会直接影响讨论教学的成功开展。因此,教师在讨论之前引导学生对即将探讨的课好充分的预习,这样有利于讨论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背影》这一课文时,这篇课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在学习中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开展有效的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教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身穿长袍马褂的父亲,灵活地翻过月台买来新鲜的橘子,一股脑揣给儿子,这其中运用动作的描写,刻画出父亲怎样的形象?当看到这些情景时,“我”忍住了快要流出的泪水,但在父亲的背影渐渐消失在人群中后,再也忍不住,眼角泛起了晶莹的泪水,这时候“我”会有怎样的内心想法?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教师先让学生独自先进行思考,之后再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之间相互交换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彼此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活跃班级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2.教师需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开展讨论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主导角色,在开展讨论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围绕课堂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思考、探究的时候,对课堂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进行讨论时,教师可以按照分组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换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交流中意识到自己想法中所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改善,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在讨论的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预习的不够充分或者思维能力的薄弱,会在思考中遇到一些阻碍,教师就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点拨,让学生的探索有了思路,有利于讨论教学更顺利地进行。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课文时,由于鲁迅先生在描写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相关的背景描写,这样给学生在思考孔乙己这一人物的形象和鲁迅先生所要表达的思想带来了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在封建时期所写的作品,鲁迅先生是严厉反对封建落后思想的文学家。通过这样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从而为学生的深入了解作铺垫。因此,在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这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语文课堂开展有效讨论的实践与探索,很好地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不足,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以及在课堂上的专注度,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讨论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所要面对的最主要的问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讨论教学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最终促使教学的成功开展。
自1993年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以来,广大教师已经逐渐地熟悉了新的课堂教学步骤"五步教学法"。五步教学法在对教材的处理上,练习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且富有变化,使课堂容量加大,节奏加快,时间紧凑,气氛活跃,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我们也不难发现,在练习方面,几乎每节课都会有同桌两人一组的"对练"(Pair work )和前后三、四人一组的"组练"(Groupwork)等小组活动方式,这成了课堂上不可缺少的练习方式。那么,这些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究竟起到哪些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穿插、实施和控制小组活动呢?本文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来探索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小组活动的实施方式
小组活动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操练方式,这些活动主要可以穿插在以下几种教学步骤之中进行。
1.在"呈现(Presentation)"环节后
在"呈现"新的语言项目后,就转入操练(Drill)这一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熟悉新的语言项目的书面和口头形式。此时的操练难度一般不大,以教师控制式的机械性练习为主。教师可以出示一些图片、幻灯、实物、提示词等"指挥"学生进行练习,这时最好穿插Pairwork(内容简单的话不必让学生先准备,反之,事先作些准备),直接以快频率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对地(pair by pair)、一问一答地进行下去。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口头表达,很快地掌握新的语言项目。这样做的特点是节奏快、密度大、频率高,使学生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兴趣浓厚,人人参与,差生也跟得上。
2.在"练习(Practice)"阶段
"练习"阶段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的语言项目的理解,巩固新的语言习惯,为在实际中进一步自如地运用作好准备。练习的内容应该具备一定的难度,学生在问答时有较宽的选择余地。这时适宜穿插"对练"或"组练"方式,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看图、看物问答,模仿对话,表演课文对话等等。教师要巡视监听,对有困难的"对"或"组"进行一些必要的指导,充当"助手(helper)"或"引导者(guide)"的作用。练习结束后一定要抽查几对或组当堂表演,以了解练习情况,并对表演出色的组进行适当的表扬,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节奏放慢,频率放低,但密度大,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意识强,有利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3.在"巩固(Consolidation)"阶段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多种模拟日常生活的背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语言的各种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作答,答案是多种多样的,不可预料的,学生的自由度较大,有充分发挥创造的机会和余地。这时候最好以"组练"方式,如进行角色扮演(一般用学生真实姓名为好)、会谈、讨论解难、模拟采访、扩展对话、补充想象性结尾等等。教师要提醒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注意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场合。教师往往扮演裁判(judge)、评委(commentator)的身份。这时的特点也是密度大、气氛热烈活跃,学生们有充分发挥、表现自己的机会。随着课堂语言实践量的增加,学生获得了充分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为获得"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组活动通常穿插在以上三种教学步骤中,然而,教无定法,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小组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对绝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避免或消除消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是外语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小组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1.小组活动在课堂上起到操练语言、有目的地实践语言项目的作用,从而达到当堂巩固的效果。
17岁少年小新,沉浸在网络里,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初中还没有毕业便辍学。因担心儿子整天沉迷于网吧,家里不再提供上网的钱,于是小新就想到了偷。2017年6月上旬,小新偷了爸爸2000多元在网吧呆了一个星期。父亲的一顿打骂对小新来说已经起不到任何作用。仅仅几天后,上网的欲望又像虫子一样噬咬着他的心。他想起爸爸曾给过爷爷4000块钱,就想去偷爷爷的钱。晚上,看爷爷奶奶都已经睡了,就去翻,可一想怕把奶奶吵醒了,竟然将奶奶当场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
多么令人毛骨悚然!这是为了上网,居然能做出这样的事!所以,我们在了解这把双刃剑时,不仅要发现好的一面,也要留意它的弊端:
1.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2.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3.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再来看看近来备受关注的华为天才少年。姚婷,来自湖南益阳,现在是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直博五年级学生,即将完成论文答辩离校,现入选华为“天才少年”项目,年薪达156万,是颠覆人们认知的“天才少女”。在高中学习时,姚婷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高考成绩出来后,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她参加过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物联网大赛。2018年、2019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2017-2018年在美国天普大学访问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具学科。它除了发挥自身的学科功能外,还将成为各种教育渗透的重要载体。如今的语文教本更加注重自然科学类范文的收录,为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使语文课堂同步实施科技教育成为可能。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体会,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语文学科渗透科技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贯彻
纵观中学教本中的课文,有不少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文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适时、适度地挖掘课文中的科学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探奇心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寓科技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如在教授初中语文第三册的《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挑战者”号追思》两篇课文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手段,再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历史影像、图片资料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同时联系介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系列航天飞机概况,让学生对航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世界以及我国的航天科技发展状况有了感性的认识。
在中学课本中,像这类具有相当“科技含量”的课文还很多,如《向沙漠进军》《漫话小行星》《月亮上的足迹》等。
(二)在课外阅读中普及
根据当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取向状况,引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汲取科学知识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必须要求我们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多个方面入手,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养成关注科学的习惯。
(1)报刊
在日常的课外阅读安排中,笔者非常重视科普报刊的纳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的资源,依托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奥妙》等报刊,并且细化阅读任务,明确阅读要求,及时抽检阅读效果。
(2)电视
当前,电视已成为最新科技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经常性地组织学生观看《科技博览》《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是非常必要的。而且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这样目的性就更强了,效果也更佳。
(3)网络。
我校校园网的建成,城区学生家庭电脑的普及,使学生的网络阅读成为可能。笔者就适时地为学生提供一些国内以及本地知名的科技网站网址,如、.cn、(科技日报电子版)、kepu.cc等,让学生通过网络体验科技世界的精彩纷呈。
(三)在写作训练中提高
写作训练是锻炼学生科技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确定适合学生实际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得到科学合理的科技思维锻炼。
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写作水平也有一定的局限,侧重于科技小品文的写作。确定与科技有关的主题,如《我在月球的一天》《我家的保姆――机器人BIBY》《我的一次化学实验》等。学生的科技想象思维着实让人吃惊,同一主题,不同的作者,文章内容多种多样,奇思异想令人惊叹。
(四)在实践活动中强化
学校是推动科技教育的主阵地,班队活动、科技兴趣小组、科技文化节等有效地保证了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而语文学科理应在这些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语文实践活动中科技知识的渗透更是学校科技实践活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科可以结合学校科技文化节,开展以科技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指导学生做科技专题手抄报,组织、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知识竞赛,指导学生完成科技小论文等,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还能够让学生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中实现与科技零距离,实现双赢。
二、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分清主次
语文学科渗透科技教育的实践中,要把握好渗透的度的问题。教者应明确语文教学是主,科技渗透是辅。实践中,要依照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技课,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
(二)要注重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要选择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课文,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语文学科中科技知识渗透,切不可不着边际的牵强附会。
(三)要注重针对性
研究小组利用一个可以将鼻压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设备,成功地令“闭锁”综合征患者在不依赖刺激物的条件下书写信息,并能令截瘫患者有效地操纵电子轮椅。
这种“鼻息控制器”通过一条橡皮管戴在鼻子上,这与医院病人用于吸氧的管子没有什么不同。但并非所有人都能使用这种鼻压装置,因为研究发现在健康对照组中有1/4的人对软腭的控制不足。软腭是鼻腔通道的一部分,可以让你控制吸气强度。但对那些有着足够软腭控制能力的人来说,鼻息控制器能让试验对象享受到新的自由度。
研究者先对36位健康者通过控制鼻压来玩电子游戏的反应时间和精确度进行测试,同时测试他们使用鼠标和游戏控制杆的能力。研究小组发现,对软腭拥有良好控制的人,其鼻息控制的可靠度与熟练使用鼠标和游戏控制杆的可靠度相当。
研究小组对3名“闭锁”综合征患者进行试验,这种疾病使患者只能通过眨眼睛来和别人交流。其中2人很快就学会利用字母选择和组词程序进行沟通和表达。
对那些有着行动或交流障碍的人来说,鼻息控制器能为他们提供一种使用各种设备的方式,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小腿粗老人患心脏病几率低
法国科学家发现,小腿粗并非坏事,这可能预示着心血管功能良好,发生血栓和心脏病的危险也越小。
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的・苏里克博士及其同事共同完成了这一研究。
专家调查了法国第戎蒙彼利埃及波尔多的6200多名居民,其年龄在65-84岁。
结果发现,与小腿细的老人相比,小腿粗的老人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几率要低29%。
专家指出,小腿的粗细与向大脑供血的关键通道颈动脉密切相关,小腿越粗,颈动脉出现斑块或阻塞的危险就越小,发生血栓和心脏病的危险也越小。
专家已将小腿周长作为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新指标。
上班路途遥远易出现疼痛焦虑等健康问题
上下班路途太远,耗时太长,是许多大城市上班族面临的问题。一项调查指出,上班路途远近,与健康密切相关。
研究者调查了近千名公司雇员,结果发现,上下班时间单程多于90分钟的人,超过1/3经常出现脖子疼或背疼。而交通时间短于20分钟的人,只有不到1/10的人会出现此种情况。此外,上班路途遥远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失眠等问题。对此,研究者建议,上下班时最好先步行一段路,再乘坐交通工具。(李姜)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
(2)课外活动的组织。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一、渗透探究意识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产生探究的源动力和内在需要。同时,教师适时提供化学探究的场景也十分必要。当前我省采用的初中化学教材,近些年来教研部门和教改部门已经进行了多轮次的改版和修订,现在它已经发展地很成熟了。笔者仔细研读了初中化学新教材,认为新版初中化学教材着重突出了一个“探究性教学”的特点,这在以前的版本教材中所不常见的。这种具有“探究性教学”特点的化学教材,对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而言,简直如同大洋航海的灯塔一样,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化学教师的备课指南,而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就能本着老师的教学指南,开创“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从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角度分析,教师能深入挖掘具有“探究性教学”特点的初中化学教材,过程本身就是我所倡导的初中化学教学的革命性创举。循着化学教材的“探究性教学”特点出发,教师的“教”才显得活泼生动,高屋建瓴;在此环境中,学生的“学”就会呈现乐此不疲,遍地开花。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过程需要教者积极地突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探”化学知识一个“究竟”。
当然,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应该主动和实验室做好课前沟通,共同为学生新的化学知识提供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这种全方位的准备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和重要的。
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的探究方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讨论为途径,实验探索为形式,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笔者在此共享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倡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开辟化学课外活动,充分发挥化学课外活动的独特优势,从而独辟蹊径地培养学生探究化学世界的能力,当然教师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2.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资料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2)课外活动的组织。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③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3.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l.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美国化学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布里斯罗指出:科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科学在为全人类提供衣食住行,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资源短缺和改善健康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科学理论从发现到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大量高科技产品的涌现,特别是人类遗传基因密码的破译,科学中的化学起着关键作用。
一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学科分支越来越多,但是,科学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却是越来越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其实,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是综合性的,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才能圆满解决。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
如初中化学有一道常用的练习:如何鉴别蒸馏水和食盐水。特别方法除了化学以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试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从初中的知识层面来看,应该找出近十来种方法。
再看下面的实验题:广口瓶中盛有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U形管的a、b两端液面有什么变化?这道题目,与NaOH的性质有关,同时也涉及到植物的呼吸作用和气压变化等问题,打破了单一的学科界限。通过练习,有利于学生摆脱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局限性,提高了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2.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往往注重概念和定理的教学,并将科学描述成中立的、客观的和不受个人偏见影响的学问。事实上,科学脱离人类社会就可能被歪曲。也许就因此而使那些对人类和与自身有关的东西感兴趣的学生,失去对科学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努力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使科学学习更接近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
质量守恒定律最初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通过在密闭容器中煅烧金属锡的实验发现的。然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德国化学家朗多耳特及英国化学家曼莱,又相继重复或改进了上述实验,用更精确的实验数据(相对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1860年确立的原子——分子学说,也从物质结构的观点,支持了这一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对化学实践的正确指导。以质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化学方程式,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为人们的判断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质量守恒定律也为我们解释一些生活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
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课。教师给每组同学m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粉末,要求制取尽可能多的氧气,并做氧气性质实验。每组同学基本上都收集到三瓶多四瓶不到的氧气。利用装满氧气的三个集气瓶,完成了三个氧气性质实验。这时,教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能否利用本次实验的数据,来测出氧气的密度?课后思考方法和原理,下次再进实验室来解决学生。学生意犹未尽地下了课,实际上又进入了一种新的“愤悱”状态。求算气体的密度,必然要知道气体的质量和气体的体积。而实验中氧气质量的求算,就要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把学习引向深入,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下节课,当学生算出自己的“氧气密度”时,对照氧气的实际密度,又会进入新一轮思考。
二、注重实用性
初中科学新教材以科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为背景,以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为主线,注重知识的综合性,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与旧教材相比,在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等方面有很大进展。我们不妨试试让学生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下列问题。
用自来水直接注入金鱼缸,不久,金鱼的鱼体会发生溃疡;时间长了,金鱼还会死亡。但是,如果将自来水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金鱼缸,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为什么?中国家庭一般都使用铁制的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铁锅有益健康,向全社会推广使用铁锅,为什么?家中热水瓶长期使用后,在瓶胆上会沉积水垢。用微热过的食醋倒入热水瓶,浸泡一段时间后,水垢便能除去。什么原理?到菜场买菜,怎样才能买到新鲜放心的肉食品呢?有一种非常简便实用的方法-PH试纸法,只要将肉的渗出液滴到试纸上1秒钟,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若显橙色或淡绿色,说明是鲜肉;若是蓝紫色,则已变质,不能食用。什么道理?这些知识很实用,又联系了科学中的水、NaOH、酸、PH等内容,使科学知识在学生面前少了几分乏味感,多了几份生活的亲和力。
三、注重开放性
首先,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开放,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主从关系,建立起互动的交流关系。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打破一味闭门造车的老框框,做到既有课堂,又没有课堂。教学方法上,要让学生能体验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探讨中,相互诱导,相互激活思维。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多媒体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充分沟通学科与世界的联系。网上与网下结合,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其次,要设计开放式教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开放式教学问题既可以是实验题型,也可以是情景题型。这类问题开放不封闭,问题材料立意新颖,条件充分,问题的切口相对比较宽泛,给学生从多角度打准切人点提供更多的可能和机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样性,能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多个层面审视。选择最佳途径,获得正确结论。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可能呈现不同条件下的不确定性。看下面例题:
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1980年我国已制成了燃氢汽车,该车可乘12人,以每小时50公里的速度行驶了40公里。
1.为了有效发展民用氢能源,可否利用电解水或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作为氢气的来源?较经济的可供开发的制氢方法有哪些?
2.由于氢气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的化学性质,制得的氢气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和______。
显然,解决这类这种内涵具有发展性、思维无约束性的教学问题,需要学生查阅一定资料,联系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开放式学习。
再次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开放式教学评价模式,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注意设计开放式试题;答案尽量多元化,减少标准答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都给予肯定、鼓励,提高学生成功的概率。对学生参与课外科学兴趣活动,科学竞赛,撰写科学小论文等,也给予相应的评价,客观地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注重实践性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科学实验是实践性的最重要载体,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脚”的机会。例如:1.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扩大实践的空间和容量;3.把某些实验习题改为操作实验。例如:量筒为什么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可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将一定量的热溶液倒入量筒,冷却后,发现溶液的体积将有所变化,道理也出来了;4.加强第二课堂,开展课外活动;5.增强作业实践性,布置家庭小实验。如:用牵牛花或月季花的花瓣来试制酸碱指示剂。
学生通过实践,发现一些客观事物的规律,培养了思维的直觉性。在这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避免会遇到某些反常现象,出现与理论的某些差异,造成认知冲突的失衡,受到心理受挫的考验。适时抓住这种挑战机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矫正负面的心理影响,以促进其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解决得好,挫折的经历将带给他们强烈的甚至是终生难忘的感受。
五、注重创新性
近代科学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在创新理论指导下层出不穷的历史。以化学药物的合成比例来说,无论是已有百年历史,曾被美国宇航员带上月球的阿斯匹林,还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癌症、艾滋病的许多药物,都是由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合成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