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39:0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项目化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项目化教学论文

篇1

2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结合天水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对企业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大量调研,总结规律;通过了解往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生的切身感受,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见图1,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具有生产意义)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2.1选题

探讨如何从模具制造类企业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能体现教育认知发展的设计项目选题。从企业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研究理论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完成,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转型,为模具企业的实际项目保证科学的理论支持。

2.2毕业设计形式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毕业设计应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是生产管理的革新等等,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以往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交织,匆匆而过,质量难以保证。项目化毕业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处理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交融。

2.4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按照前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为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现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模式。(5)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在前期选题、综合指导方式模式基础上,改变从前学生讲、老师听,提问的单纯形式,结合学生设计的不同特点,采用企业技改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前面的研究,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关注企业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

3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点

3.1思路创新

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增加就业砝码。

3.2方案创新

从模具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应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养方式为指导,改变以往理论过重,走过场,脱离实际生产的毕业设计方案,建立操作性强、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工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采用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主动积极性高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技改创新,服务社会。

篇2

选择性成为电力市场主要标志

东西部之间,平原与山区之间,发电成本差异较大地区之间的电力输送往往通过高压输电网络或者超高压输电网络完成,这样既能有效减低电损,还能实现不同电网区域之间或者发电区域之间的充分竞争。高压输配电系统日益成为多地区电网互联的大电网,甚至成为国家电网或者跨国电网,使得各个地区出现了经济功率交换——由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和电力负荷水平低的区域将电力送往相邻电网或者高负荷电网,来完成售购电网之间的电能转供任务。公平竞争原则使电力供应的各个环节能够自由选择贸易对象,因此选择性转供成为了我国电力营销的标志。

发电环节开放性与竞争性共存

我国在深入电力企业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分开运行,在相同电网、相同电质、相同电价的情况下,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这也使得我国的电力市场出现了发电和供电具有不同的技术经济特性。说明电力行业虽然是自然垄断行业,但内部竞争依旧激烈,尤其体现在发电企业之间。

发电与供电之间计划性与协调性共存

由于电力的生产、输送和使用具有瞬间性,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不能完成一次电力销售,都会对电力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电力销售的各个环节相互紧扣,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就要求系统必须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包括发电企业与供电企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发电企业之间的协调。

电力营销客户具有能动性

在传统的电力销售过程中,电力企业属于绝对垄断地位,这种销售属于行政性销售,电力用户处于被动地位,丝毫没有选择权。电力系统改革后,竞争元素进入电力企业,使得电力市场营销发生了质的改变,电能使用者不再被动,取而代之的是电力选择权和能动性,同时被称为客户。

篇3

从生物化学学科性质上看,《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技能较强、基础理论较深的课程。但作为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却又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这门课程自身抽象性较强,不少学生感到难懂、难学。尤其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知识点多,课时设置又少,特别是对一些高中文科班考入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上难度更大,这就迫切要求任课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本门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出发,将护理岗位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与《生物化学》相关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制定出与真实工作环境更加贴合的项目任务,培养学生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定位是将概括性的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化,使之成为有教学实际操作意义的“行为指南”。学生在通过本课程的项目学习后,能够对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化机理进行分析,逐步建立对代谢性疾病的肝功能、血样及酶学等生化检验结果进行解读的能力,解释生化指标的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分析代谢性疾病与酶、肝功能等生化指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生化角度探索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和诊断治疗的机理,从而较好地配合医疗开展整体护理工作。在通过对护理岗位能力的分析后,获得以下三大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①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指出六类代谢性疾病的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②正确解读六类代谢性疾病的生物化学检验结果;③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正常范围;④解释六类代谢性疾病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临床意义;⑤分析六类代谢性疾病与临床检查生物化学指标的联系;⑥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的生物化学机理;⑦利用生物化学知识合理解释代谢性疾病病情变化的生物化学机理;⑧能举例说明生物化学知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⑨能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对日常护理工作提出合理建议。2.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目标:①了解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功能的关系;②熟悉酶的作用特点和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③掌握常见中毒与酶、生物氧化的联系;④掌握脂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⑤掌握氨基酸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⑥掌握糖类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紊乱对机体的影响;⑦熟悉肝脏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素质目标。①通过对临床病案的汇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传递能力;②通过对临床病案的分析,形成对综合信息进行处理分析的习惯,加强职业认同感,体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过程和团队合作的精神;③通过对代谢性疾病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解读,树立实事求是、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④通过解释生物化学指标正常范围和临床意义,锻炼护患沟通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⑤通过分析代谢性疾病与生物化学指标的内在联系,养成查阅资料和自主学习的习惯;⑥通过对病案和化验报告单的认识,体验数据和外语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⑦通过解释代谢性疾病发生、变化和诊断治疗生物化学机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⑧通过认识生物化学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锻炼评判性思维和合理推断能力。

三、项目内容设计

学习项目内容设计是项目化课程实施的“行为手册”,是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设定具体任务将三大课程目标融会于实践操作,实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齐头并进。根据分析护理岗位所需技能及相关课程间的知识结构,遵循“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针对课程特点,结合护理专业及其后续课程对生物化学的要求,并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特点,精选课程护理专业针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项目分为A线项目和B线项目,A线项目主要在课堂上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B线项目则是在课外开展,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制作幻灯片进行汇报。在A线项目下又分为入门项目(急性中毒患者生化机理分析,8学时)、主导项目(糖尿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及综合项目(肝胆疾病患者生化机理分析,10学时)3个子项目。教师借鉴其他课程项目化教学经验,根据从易到难、由简入繁的学习逻辑,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所熟悉的信息和认知规律,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病案解读指标确定指标分析(实验)病机分析后续拓展6个过程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展开教学实施。每个子项目的设计都按照能力目标、知识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相关支撑知识、相关的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教学设计,并以项目成果作为佐证材料。以下是参照表1对子项目1.1进行的设计举例。

四、项目内容实施

第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要求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整体课程有个鲜明的印象,对课程充满兴趣。具体设计如下。1.教师和学生相互介绍与认识,告知学生联系方式(QQ、手机、微博)。2.课程简介:告知学生本门课程为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介绍本门课程的总体安排、课程目标、课程主要内容,强调以“项目化教学”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说明本门课的考核方式,如不能达到项目考核要求就不能成为人民医院护士,延长考核期。3.情境设计:假设本班为乐山人民医院病房会议室,全班学生按4~6人的规模组成团队,作为护理工作小组,每组设有责任护理组长(负责人),教师为护士长,学生为护士;每周进行一次教学查房,查房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完成任务书。

五、项目内容评价

本门课程采用项目考核法,即强调过程性考核。在项目完成后,通过对项目的验收进行结果考核,考核由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组成。对完成项目的每个过程都要适时地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含了技能、知识和素质。期末理论考核采用闭卷方式。各类考核都设计有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表。

篇4

在学习英语人群中,相当一部分来自非英语国家。这些地区的语言文化在他们的学习学习过程中,展示了持续且强大的影响力。研究母语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对于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一、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差异

首先语言与文化间密不可分。文化决定了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一般来说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在文化上都具有亲缘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一族群通过语言进行思维和交流,语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以英语来区分,英语国家和非英语国家在文化上呈现巨大差异。

首先在信仰上,英语国家主要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有罪,需要通过忏悔、祈祷才能赎罪,认为人性本恶,主张仁爱、宽恕。基督教徒非常依赖上帝的作用,期待上帝拯救众生。与其他语言地区相比,比如汉语国家多信奉佛家。佛家强调自我修行,注重来生,重伦理而轻法制。这些显著区别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许多词汇都具有宗教含义。由于英语国家多处于西风带,英语中都有赞颂西风的诗篇,又地处海洋周边,多有与海有关的俗语。相比较而言,地处内陆的蒙古语地区就缺少这些表达。地理因素也影响着语汇。在语言特征上说,英语是曲折语,有词形的变化,思维是联想的、演绎的,善于理性思考。汉语则是孤立语,缺少形势变化,中国人倾向形象思维和直观感受。英语本身是一种表音文字,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字母符号没有会意作用,不会引起形象联想,因此英语是一种充满暗示的语言,这也引导了英语国家注重逻辑思考,善于发现事物内在联系的文化传统。

二、文化差异造成的教学困难

母语文化影响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这里可以用迁移概念来解释。迁移概念属于教育心理学范畴,是指以前的学习对于后续学习的作用。当两种学习内容具有相似点或传承性时,这种迁移就是正迁移;如果两种学习内容明显异质,那么先学就会对后学起到阻碍。比如语言,当非英语国家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首先就会被母语文化干扰。母语文化的思维范式、价值取向、用语习惯都存在于学习者的潜意识中,他们会无意识地将自己的母语习惯带入到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克服这些负面影响。

在学习态度上,大多数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动机性都非常强烈。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使用价值越来越高。学习者有很强烈的愿望要学好英语。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学习动机与学习实况的落差容易打击学习者的自信心。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才能够调试好心态,摆脱焦虑情绪,继续深入学习。

从学习方法上来说,英语与其他语言存在明显差别。英语的语调只有升调和降调,其他语言,比如汉语则具有丰富而多变的声调。这直接影响了学习英语者的口语,因为母语的影响,难以实现地道的口语。从词性上来说,英语缺乏阴阳,而俄语、法语等语言均有阴性阳性之分,这对理解英语造词汇的思维方式成了困难。从词语的搭配上来说,英语具有较为严格的语法系统,而其他语言,如汉语则词语搭配灵活,可有以有限的义项搭配出无限的意义。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交流,这也是母语文化对于英语学习造成的最大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能够得到的都是既定的、书面化的正经知识。而在实际交流中,口头英语存在大量的表达是因时而宜,因势而异。其中有关英语国家本土文化的部分,经常会有表达缺省,不了解其文化的学习者很难掌握其意义。以自己本身固有的文化知识去揣度,容易引发误解和错读。特别是礼仪方面,英语国家交际中一些所谓幽默的部分,其他文化背景的学习者,可能会因为其与自己本族语相背离而产生误解。一些交际中的禁忌话题各个语言地区也是截然不同。英语地区十分注重个人隐私,而其他语言地区可能并不将其列为禁忌。

在面对这些窘境之时,我们首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差异是绝对的,教学过程中的阻碍也是必然的。以平常的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融入教学环境中去。最重要的是理解其文化内涵,把英语地区的文化与自己的母语文化相对比,以熟悉的母语来提示、促进英语的学习。母语与外语,二者无优劣却有异同,方能收到好的效果。在教学时,不可冒进,要按照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循序推进,系统教学,努力克服这些教学困难。

三、英语教学的对于本土文化的影响

篇5

一、实施项目教学的必要性

1、社会岗位的现实需求

目前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体会到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很难完全直接用到他们的工作中,为什么呢?我认为传统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会计电算化》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对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来说,更应该注重其实践性教学,而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了广泛应用。

2、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职业学校会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教育的最大优势。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应得到广泛的应用。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自学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团队意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尤其是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项目教学法是一种教学策略,借此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深入的学习。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并能够自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项目教学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中,在专业课教学中推行项目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形成职业能力,确保职校毕业生按市场岗位要求零距离就业的有效途经,其应用已成为大势所趋。但在教师的实施过程中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1、项目教学实践教材不尽合理

目前现成的会计电算化经济业务项目教学用书在教学中极少见到,教学中使用的软件文档也仅仅只提供了一些非教学内容的说明书。因此,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会计电算化项目教学的教材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又是极繁重、精细的工作。

2、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主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任务,任务中包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习者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掌握知识点与技能点。这种任务驱动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但对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较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项目教学受社会等级考试的制约

目前各所高职院校都参加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并且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专业需求及社会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但各所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制定了与等级考试相关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方法,并以此来衡量教学,这就制约了项目教学的开展。

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对学生实施完项目教学后,总结出项目任务的确定非常关键,项目任务最好具有这样的特点:1、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要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2、具体要根据学生特点和知识点的难易确定。3、项目要与实际工作或生活相关,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兴趣,有成就感。

举例:模拟企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的经济业务资料完成最后报表数据的输出,并通过上机实验不断修改完善,最后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的纸质打印文稿、电子文稿、运行项目所产生的账套以及报表备份数据等。具体的项目实施,用学生以前学过的会计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来完成从初始化工作到最后财务报表的输出。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模块分以下阶段进行:(一)、明确项目任务。

项目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特点和需要,自由组合,3~5人为一组,自行分工,成立组织以进行管理,以会计人员的心态进行建帐。首先进行初始化的设置(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然后输入凭证(当月发生的经济业务资料)并审核;最后

报表的输出。

(二)、制定完成项目计划。

各小组分工合作制定完成这个项目的计划以及时间安排

(三)、实施计划

各组开始自己动手实施计划,老师参与其中。刚开始学生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提出了很多问题,对于少数人提出的简单问题个别进行辅导,并注意收集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问题,然后集中进行讲授。

(四)、检查评估完成情况。

当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出成绩,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应用。虽然成功完成任务的学生不是太多,但讨论很热烈,完成的很有成就感,没完成的很不服气,仍在不懈的努力

四、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在以上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2、改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变为以项目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学习,而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巩固。

篇6

成本会计课程是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由于成本会计课程涉及很多种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公式、费用分配表格,这是其他会计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同时成本会计的知识点是一个前后贯通的整体,环环相扣、联系紧密,后一个知识点必须在前一个知识点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习,又主要是各种方法的计算,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克服学习难度比较大的不利条件,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力争让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下真正的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成本会计课程以工业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为核算背景,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有着相对独立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体系,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有关产品生产的各项经济数据,并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预测、分析、控制和决策。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以任务为单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在具备熟练核算能力的同时,能够结合企业成本会计实务操作,达到根据企业一定会计期间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准确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能力和岗位需求。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该课程,是我们任课教师应该着力研究的入手点。

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加工生产制造类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和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为主线,以会计行业的职业标准为参考主线,通过课程项目化教学内容来打造仿真的模拟企业情境资料,使学生深刻理解成本会计工作的理论内涵与经济实质,在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基础核算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工作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的行成。在课程设置方面,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将职业素质教育、创新能力教育和终身后续学习的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教学,力求体现超前的教学计划,并进行指导和应用。因此,我们的教学计划,课程结构,课程名称,教学时间都按照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进行随时调整和修正。在加强实践教学,体现在为社会需求而服务,以就业为导向等等,并一直在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尝试。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主要是依据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岗位招聘需求的调研,从而将教学内容整和成几个大的项目,学生通过不断变换角色、完成每个任务及子项目,来完成整个项目,从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并清楚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

成本会计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根据以下四大原则来进行选取的:1、“岗位适应”原则:通过分析成本会计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而明确正确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准确核算企业产品成本,编制并分析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2、“行业载体”原则:在设置本课程教学内容时,在以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管理与核算为主线的同时,还会兼顾其他相关行业的成本管理与核算。例如:服务行业成本核算、建筑施工行业成本核算以及交通运输行业成本核算等其他国家支柱类行业。3、“核算为主”原则:在整合每个教学项目的内容时要以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为主要内容,即课时安排、实训组织、实习设计等实务操作层面的工作均以产品成本核算为主线。4、“兼顾管理”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既要考虑以产品成本核算为主线,也要兼顾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这主要是考虑到日后岗位晋升的需要,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总的来说,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实践,技术和应用都比较强的一门课程。根据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改变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在长期的课程教学探索中,我们逐渐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从过去的书本到书本,到现在的从传统理论到仿真实践,这其中我们贯穿了大量的案例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和模拟实践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和实训领域,采用了与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紧密结合的仿真的业务实例。从实际教学关键点的角度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成本费用分配表、成本计算单、会计凭证和账簿,使学生可以利用大量的成本核算资料来学习成本核算理论,从而充分认识成本核算工作的业务流程,以提高成本会计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深刻理解课程的基本理论,运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们认识到可能遇到的成本会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能够独立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侧重于灵活运用成本核算方法和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从成本会计理论到成本会计实务的扎实过渡,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并有效地解决企业有关成本核算方面所发生的实际问题。

作者:齐小琳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篇7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按照项目化教学法的要求,室内设计制图课程的教学通过一个个的项目任务进行,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训练学生的制图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内容按照技能训练的难易程度分为若干个项目任务,从基础的模型制图任务,到家具测绘制图任务,再过度到建筑测绘制图任务,最后完成室内设计制图的测绘制图任务。例如在建筑测绘制图这个项目中,首先由教师布置项目的测绘任务,明确学生在项目训练中的工作要点,任务目标,完成标准。然后教师便将室内装饰公司的招投标工程图纸、施工阶段的蓝图以及以往学生的测绘作业,发给学生观摩。要求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制图知识,对图纸进行评价。精致标准的工程图纸对学生产生了震撼。这样的教学使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没有了以往讲课的凝重,也避免了以往制图课程的枯燥乏味。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建筑图纸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课程要求的制图基础知识,诸如建筑平面图的内容有哪些,不同的建筑材料用什么线型表示,如何选择制图比例,如何进行建筑图纸尺寸标注等一一介绍,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通过实际的图纸学习到了课本上的知识。接下来由教师按照室内装饰公司制图员的工作岗位要求把测绘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学生分为三人一组,每组选举一名组长。首先进行建筑平面测量,由一名同学负责记录数据,另外两名同学用工具进行测量,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老师对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对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如何协调,如何报数据,如何记录数据等进行指导。然后是小组内部数据交底,最后是分工绘制正式图纸。课程中教师将建筑制图知识在测绘过程反复进行强调,对学生的测绘工作进行详细的指导,加强学生的印象。通过测绘项目的训练使学生们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业,改变了以往一人一桌完成作业的形式。另外不同的团队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篇8

1.教学内容的设计

课程内容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教师要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1]。按照这一要求,我们将“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体验企业经营、模拟企业经营和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综合实训3个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划分为若干工作项目,每一项目又细分为若干工作任务。从开始的体验经营、到模拟经营再到综合实训,教学内容逐渐深入,能力培养逐步提升,符合学习规律,充分体现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原则,为学生经营管理综合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载体[2]。具体设计以模块二“模拟企业经营”为例,见表1。

2.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

课程项目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载体。教师在设计能力训练项目时,要力争该具体项目中训练出来的主要的能力是可迁移的,能够解决未来职业岗位上遇到的同类问题[1]。按照这一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主要在模块二,共分为6项。它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大三学生王林到×××公司进行总经理助理的顶岗实习工作作为项目背景,通过王林接到各项目任务开始,按照基本技能训练、应用技能训练到迁移能力训练的能力递增的顺序,来培养学生在企业从事基层、中层经营管理所需的团队管理、战略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经营管理技能[2]。表2列出了该课程部分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的内容。

3.项目情景设计

教师应该为每个工作项目设计好项目情景,使学生能够从项目情景中查到这项工作的具体数据和限制条件,从而引发学生动脑动手,完成项目任务。情景是学生行动的引导,情景是教师上课实施引导的重要手段。全课程教学实施在以希望公司(虚拟企业)的经营与成长为背景展开。根据这一学习情境归纳出一个贯穿全课程的学习项目———希望公司的经营与成长,然后根据项目实施的工作过程引出若干个子情境,并相应构建了打造管理团队、规划经营战略、采购物资、组织产品生产、市场营销、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等6个子项目,在每个子项目下根据完成项目任务的需要又设置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学习情境的设计与仿真企业挂钩,具备真实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积极性,为后面项目任务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环节。单元教学设计描述了单元课堂教学实施的全过程。项目化课程的教学实施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边做边学。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辅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素质的锻炼渗透于课程教学中,最终实现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具体单元教学设计以表3为例说明。

二、“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条件保障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成功建立在充分的条件保障基础之上。如活动场地、师资和其它必要的教学载体等。几年来,鄂州职业大学为了促使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在条件保障方面加大了建设力度。

1.场地建设

根据项目化教学改革的需要,鄂州职业大学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建设了校内和校外活动场所。校内活动场所建有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配置了1套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6套完整的物理沙盘教学工具和若干桌椅,主要用来模拟企业的运营流程。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的3家企业。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为课程提供了真实的企业场景,使学生可以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运营流程,获取完成项目任务所需的素材,以及获得企业专家对项目任务完成质量的直观评价。活动场地的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平台。

2.师资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属性决定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队伍要熟悉专业和岗位,掌握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流程和生产技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适应职业院校培养专门型技能人才的需要[4]。因此,建立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谙熟企业经营实践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近几年,鄂州职业大学通过安排教师在暑期下企业参加实践锻炼、选派教师到其它高校进修或培训、观摩来自企业一线的专家到课堂现场教学等形式,有效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为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障。

3.项目任务书的设计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一般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即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做一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5]。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好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中应该明确任务实施的目标、实施步骤和评价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指引,自主查阅资料、学习必备知识、实施和完成任务。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课程组教师根据课程培养目标结合真实的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制定了项目任务书,并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完整的项目任务书,为切实保障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奠定了必要的物质载体。

三、项目化教学改革需要改进的地方

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学效果显著。但从几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项目化教学改革还有几处尚待改进的地方。

1.任务实施前需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

每项项目任务的实施都有一套流程,在实施前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实施流程,项目任务书的设计也应更具体化,要明确告知学生该项目任务实施的目的、时间、流程。要通过项目任务书的指引,使得学生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不仅知晓做什么,而且知晓为什么做、怎样做、多长时间内做完。让学生在实施教师布置的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目的更明确,思路更清晰,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2.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方式

客观、公正、合理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检验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知识、态度、技能养成情况的重要载体。鄂州职业大学“企业经营管理”课程建立了形成式考核和终结式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其中,形成式考核着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终结式考核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态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方位的考查,符合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在评价主体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形成式考核,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来进行,终结式评价可以引入企业专家的评价[6]。此外评价标准还应更明确、具体。通过完善考核评价方式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养成情况,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科学的基础。

篇9

(二)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情况

本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已经在我校2012级学生第二学期课程建筑与室内设计基础中实施。从整个项目化教学的完成过程来看,通过“某餐饮空间的室内设计”总项目及各任务的完成情况来看,效果基本满意,并对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了很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主要体现在:1.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使理论课程不再枯燥,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相应的职业素养;2.理论知识与实践项目的结合让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理论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起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3.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并能初步掌握该行业的工作流程;3.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能较早的接触企业文化,做出调整以适应行业要求;4.本课程与后续课程设置相联系,形成一定的课程体系套路,让学生在企业工作模式的重复强化训练下,更能适应企业职业要求。当然在本课程项目化教学完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如:1.关注项目本身还是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本课程是在第二学期开设的,前导课程主要是素描、色彩、三大构成等,缺乏专业基础课程的铺垫,因此学生在没有专业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行项目设计往往无所适从,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自暴自弃随便应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直至放弃对该专业的学习。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做好学生的专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建设工作,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逐步完成项目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自身的健康的职业发展规划。2.先完成实践项目还是先完成理论教。在教学内容的实际编排中,由于课时量有限,在原本的理论课程中,还要加入一定量的实践项目和任务,我们往往会感叹,课时不够用,教学组织比较困难,而且会面临一个问题,是先完成理论教学,在掌握知识的情况下进行项目,还是先布置项目任务,等学生遇到未知的知识点了在进行理论补充教学?理论与项目到底谁先谁后孰轻孰重。这个问题不解决,在课程教学编排中,理论与项目的编排就容易出现一边倒,一头重的现象,这就要求专任教师必须拥有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理论知识,做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游刃有余,在实践环节中适时加入理论知识,而在理论教学中也能恰当的结合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高度一体化。3.强调设计还是强调项目完成的规范。室内设计专业既具有理工科的专业性又具有人文科学的艺术性,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室内设计的同时,既要强调设计的规范化,同时也要考虑到设计本身的艺术理念,这对于刚刚接触该专业的大一学生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首先应解决学生的设计规范化要求,一方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必须让学生在最先接触专业时按规范进行设计,从而有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专科学生在行业中的职业岗位也大多是从绘图员开始,设计规范化可以使得他们在刚踏上工作岗位时更容易上手。同时,作为专科生较为缺乏的项目中的艺术设计也很重要,这时就需要专任教师积极的正确引导,要求专任教师能快速准确的在学生设计中寻找闪光点,去芜存菁,帮助提炼出学生自身的设计意识并进行艺术化设计。

篇10

二、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一)构建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前提是项目的构建。项目的构建并不是将原有的实验内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应以教学内容与工业生产实际为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将课程要求的知识点有机地融合到一个项目中予以完成。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掌握本课程传授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这些理论知识在生产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化工原理实验的各个项目对应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精馏、吸收、过滤、干燥等单元操作,其中过滤和干燥技术在化工、食品、制药等生产过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干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热质传递过程,它不仅受到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受到物料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利用现有的板框过滤和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将这两个实验项目进行组合,将板框过滤实验中的产品作为流化床干燥实验的原料,以“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为项目载体,将过滤与干燥这两个单元操作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把化工原理课程乃至化工专业所需的知识、应达到的能力、应具备的素质等培养目标融入该项目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二)分析项目项目分析就是让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本项目的总体目标,并思考如何完成项目,以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然后得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再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把总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填写项目分析表。“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就是要让学生综合运用化工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高湿高黏物料的干燥过程进行研究,从而让学生了解一个产品从过滤到干燥的全部流程。在以往的实验过程中,板框过滤实验中得到的碳酸镁滤饼,都是在实验结束后直接倒掉,这不仅造成了原料浪费,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我校实验室虽然购买了流化床干燥实验装置,但对学生尚未开设这一实验项目,致使该实验装置一直没有投入使用。因此该项目的研究不仅有效地利用了空置的实验设备,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环保和工程意识。

(三)制订方案传统的“过滤常数的测定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板框过滤机的结构及操作方法,测定恒压过滤方程式中的过滤常数,验证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碳酸镁过滤和干燥过程的实验研究”项目除了完成传统实验内容之外,还对实验内容做了进一步地扩充。譬如流化床干燥实验要求学生研究“气流速度、空气温度等操作条件对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影响”,此任务又可以分解成以下子任务:1.测量在相同工况不同物料量的情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2.当风温、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速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3.当风速、物料量相同时,研究风温不相同的工况下的干燥特性曲线。学生根据项目要求,制订出可行的实验以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化工原理实验项目化教学设计方案。

(四)实施方案“项目化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就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本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项目方案和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以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教师不再像传统实验教学中以讲授、灌输知识为主,而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跟踪,当学生遇到问题,感觉有困难的时候,才对其进行个别的、启发式的指导。

(五)检查评估学结与效果评价是项目化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特点是将素质、能力、知识的考核评价融合于项目完成过程之中。项目完成后,各组首先展示各自的实验报告,对项目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然后小组内进行自我评价或者各小组间相互评价,教师做出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完成项目的实际情况给出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应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