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演奏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39:3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钢琴演奏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钢琴演奏论文

篇1

钢琴音乐的发展如同其他器乐的发展一样,随着音乐创作水平和演奏技术、技巧的不断提高,音乐表现力越来越丰富,音乐组织的对比手段也越来越多样。然而,作为传统表现手段之一的踏板的合理运用,往往不被一些演奏者所重视。踏板是任何钢琴演奏中极具个性的部分,没有演奏者会用完全相同的踏板法,而同一个演奏也不会在演奏中用完全相同的踏板法。往往两位艺术家会在同一段落用截然不同的踏板法,然而每个人在演奏当时都能同样具有说明力。这种灵活性可由许多因素来解释,如速度、力度、声音、奏法、声部的平衡、作品的风格和时代、音乐厅、乐器等可变因素,甚至还包括演奏者当时的情绪,有时也常会影响踏板法的选择和使用。

现在,国内外经常举行大型或小型的钢琴比赛,在这类比赛中,赛手们都将谱子弹得很准确、完整。面对这种情况,进一步区分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踏板的运用。在演奏中踏板运用不好,就意味着你的演奏没有灵魂,没有血肉,更没有了竞争。针对国内外音乐评判的标准越来越高,大家都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简单音符的串联,只有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才能让自己演奏的音乐成为真正的可以欣赏的音乐。所以,踏板使用得好坏,直接影响弹奏声音、色彩和风格。

一、踏板的历史

在踏板的发展史上,先是有用于控制移开止音器的装置,又后改变为用膝部控制。直到1783年,英国人布伦德伍德发明了用脚控制止音器的装置,以后又经过了乐器制造家们一系列的改进。不过,脚踩踏板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始自1783年的布伦德伍德。

二、踏板的种类

大多数家庭使用的踏板即有三个:1.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踏板之所以能够成为“灵魂”,也主要依赖于它。2.左踏板,在钢琴中运用很少,只是在少数曲子在需要时起着用其减少音量、改变音色的作用。3.中间踏板,这个踏板是为避免影响邻居或隔壁房间人而设的,这样别人可以听不到练琴声。而在正常乐曲弹奏中,这个踏板通常不用。

三、踏板的正确使用

1.脚的位置

脚跟着地,与踏板的距离正好能使用前脚掌中部置于踏板的圆端之上。脚尖不要太靠近钢琴或几乎顶着琴板,也不能用脚心踩踏板,这样不灵便;脚尖的位置也不要偏远,如果是用脚趾踩踏板,这样不踏实。

2.脚的动作

脚跟不离地,以“脚腕子”为主要动作部位,用前脚掌将踏板踩下去、抬起来,也叫做放开、放掉踏板。放掉时,脚掌可以一直不离踏板,也可以离开一点点,即把脚掌抬得稍高,那是为了“放得干净”。

3.脚的灵活

脚腕子应该保持灵活、自如,小腿任由其牵动,毫不用力。由于脚天生不如手那么灵活,所以脚腕子的敏捷是需要练习的。要达到能够慢慢地踩到底,慢慢地抬起来,或突然踩到底,猛然抬起来;也还要学会轻轻地“点一下”,或快速持续地点下去的动作,这样的做法叫“碎踏板”,也叫“抖动踏板”或“颤动踏板”。

4.脚的深度

可以理解为踏板的深度。将踏板从原位踩到底是踏板深度的整个距离。假如把这个距离作为数值1,踏板还有1/4、2/4、3/4等不同的深度。这既可以从上往下计算,也可以反过来从下往上计算。即往下踩时,根据音乐的需要,可以踩下1/4、4/2、3/4或到底。到底后的抬起脚(放踏板),可以抬起1/4、1/2、3/4或全部抬起放掉。

四、踏板的踩法

1.跳音踏板法

跳音踏板法,又称节奏踏板法或重音踏板法。练习跳音踏板要注意:①手脚密切配合,不可同上同下;②用耳朵听检验声音是否连接、干净;③右脚贴在右踏板上,踏板上下完全要在脚的控制下,忌似换非换、踏板失控等杂音。在演奏中,踏板与所弹的音应同时下,同时起。这种踏法适用于强调节奏特点的乐曲,可以产生增强音量,获得洪亮共鸣的效果。这种手与脚同步下去的踏板用法,比较易于掌握。右脚放开踏板的时间一定要根据音乐的需要,当后面不需要加强的音或不同和声的音一出来,右脚一定要让踏板起来,有控制地起来,不猛放,以免弄出杂音。

而重音踏板法的使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写明重音的踏板使用法

踏板往往可以用来给一个写明的重音增加色彩强调,只要它不改变作品中另一声部的奏法。在贝多芬的《奏鸣曲》(OP.31,NO.2)的例98种踏板,是不需要用来连接而只是为加重突强的和弦。

②未写明重音的踏板使用法

即使作曲家没有写出重音,踏板也可以用来强调一个恰当的拍子或节奏脉搏。和舞曲形式有关的乐曲尤其适用于这种踏板法处理。肖邦《D大调玛祖卡》(OP.33,NO.2)的典型玛祖卡节奏,要求在第一和第三拍上有一个具有特点的重音。

③踏板的松开作为重音的一种形式

一个节奏不但可以通过在一个音符上加重音来使之突出,也可通过休止前把一个音或和弦上的踏板准确的、突然的放掉。这样就变成一种独有的“键击”。在贝多芬《奏鸣曲》(OP.109)第二乐章的选段中,每个和弦的声音必须准确得有同样的时值,很快碰一下踏板是为了丰富音色。

④避免反面的踏板重音

正如同接触踏板可突出一个重音,因此突然没有踏板会产生一个反面的重音。如肖邦的《即兴幻想曲》,自然的诱惑是在每小节后一半上把踏板抬起来,以适应于低音部的分解和弦从亘因位置到第一转位的位置变化。把踏板晚一个十六分音符更换,会减少由于准确的在小节中间更换踏板时,因强调了升D而造成的过于沉重的效果。

2.连音踏板法

连音踏板法也称切分踏板、跟随踏板,它是最常用的踏板技巧。主要用于旋律需要连接的乐句或乐节中也用于和声需要连接的乐句中。练习连音踏板关键在于手和脚的配合,即手指触键的一刹那,脚要抬起来,等声音发清楚后再踏下去,手和脚正好是相反的动作。连音踏板并非每个音都换踏板。在处理踏板效果时,要仔细看谱,根据旋律音程的协和与不协和、音程距离的远近、乐曲色彩的明暗来换踩踏板。连踏板的另一功用就是将和弦连接起来,就是按和声和变换来换踏板,用踏板来连接,使乐曲和声旋律连贯。如:《嘎达梅林》的演奏,左右手旋律和伴奏几乎都用八度及八度和弦,手指无法在琴上奏出连音,加上这首乐曲是歌颂我国蒙古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更需要一种雄伟、饱满的音响,没有连音踏板是达不到音响效果的。如果想要清楚地换好踏板,没有以前和声的遗留,并在声音中没有裂缝,以下步骤是必要的:①弹奏,并用踏板抓住第一个和弦。②接着,当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抬起弹板。③听新的和弦的声音。在锤子重新打击琴弦的一刹那,制音器应该已制止了原来和声的声音。④当手指继续按住琴键时,重新踏下踏板。再仔细听,要肯定没有以前的和声被留在新换的踏板中。⑤每个新的和弦重复以上过程。

下面从五个方面具体说明连音踏板法的使用。

①连音踏板法

在要求特殊音色或气氛性洪亮度的段落里往往最需要最连音踏板法效果。在被适当地运用时,连音踏板法可创造出一个和声从另一个和声里面产生出来的效果,并尽量减少尖锐的打击并避免声音的音断。

②低音区的连音踏板法

低音和声的一部分有时偶然持续到后面的和声中并与其相撞。为保证使这样的踏板换得更干净,制音器必须停留在弦上足够时间,以便完全止住前面和声的响声。在低音变换出使用踏板时,直到耳朵能听清楚新的低音或和声发声后清晰的洪亮度之前,不能再踩下踏板。

速度越快以脉搏和必须更快的移动到下一组音符时,要获得同样清楚的连音踏板更换得更加困难。在肖邦的《叙事曲》(OP.23)的段落中,这里的速度只可能让演奏者把每个强拍上的低音八度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便使踏板能换干净。在放掉和再踩下之间稍有空隙,使制音器可以弦上停留足够时间,以便制止前面和声所有声音。在这没有踏板的短暂时间里,左手必须保持在强拍上的低音八度直至踏板再次踩下去,然后它必须很快移到下个和弦以维持节奏。

③连音踏板中把踏板提前抬起

当不可能把低音的每个新的变换保持足够长的时间以确保踏板的清楚更换时,必须用一种新的踏板处理。踏板必须在和声的每个新的变化之前的一刹那间放掉,然后精确地弹新的和声的瞬间再抓住。如用恰当的速度弹奏时,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间断,因为制音器需要时间去制止前面和声发出的声音。为了连接并使和弦增加色彩,甚至要求更快地换踏板,在肖邦的《波兰舞曲》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④左手的大琶音和弦

在弹奏低音部分的琶音和弦时,要在每次更换踏板时,明确地抓住每个琶音的最低音。在舒曼《幻想曲》(OP.17)中,琶音应很快地弹在每个右手和弦之前,而右手要刚好在弹奏每个琶音底下的音时放掉。在结尾跳跃部分中,踏板要在每个十六分音符上踩下去,然后在每个休止符上抬起来,以便在每个新的踏板中使整个和声的声音保留。

⑤右手的大琶音和弦

假如琶音的所有音符可保持住直至新的踏板更换,通常把琶音弹在拍子前更好,而踏板在琶音最高音上换。如果一个分解和弦的所有音符不能保持到最后音上新的踏板更换,那么,在拍子上开始琶音会证明是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肖邦的《船歌》(OP.60)中,拍子上开始大的琶音和弦,右手的升D与左手的升F八度同时弹,然后很快继续把琶音弹至最高点。任何情况下不能在最高的升G处重新换踏板,要在弹升F八度和升D时开始一个干净的踏板。

3.抖音踏板法

踏板抖动法又称颤动踏板法,它是一种快速的、比较浅的动作,它使制音器碰擦琴弦,从而不使声音完全闷住,又使琴弦不能完全的震动。制音器的抖动动作应该越快越好,以避免声音中阻塞或被砍断。任何时候,都不能让踏板再被提起或完全踩下时发生碰撞。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抖动踏板法的使用:

①为音色而使用抖动踏板

在肖邦《奏鸣曲》中(OP.35)的最后乐章,为表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坟墓上的风”的效果,必须使用抖动踏板,来表现它的轻薄的、不规则的模糊感。

②用抖动的踏板减少洪亮度

有些情况下,一个织体必须比正常情况下更快地减少声音的洪亮度。如肖邦的《船歌》(OP.60),必须有一个迅速的减弱。贝多芬的《奏鸣曲》(OP.109)第一乐章,当做出渐弱时抖动踏板可以减少声音,使得在到达弱时,整个踏板不至于产生力度层次的突然下降。

③把手指和抖动踏板法结合起来

手指和抖动踏板法同时使用会有较好的效果。如肖邦《练习曲》(OP.25,NO.2),有的演奏家不用踏板,其他的用只松开1/4到一半的制音器。手指和抖动踏板的结合是第三个可能性,只要演奏者的左手有一个相当大的指距。

五、踏板在作品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和声变化

弹奏一个强奏需用踏板帮助,使主要有共鸣,更加响亮,但要注意在不同和弱的更换上,踏板一定要换得干净,以免影响下一次和弱的和声色彩。

2.作品风格

①巴洛克时期的风格:欧洲巴洛克时代的乐团,大都是变调音乐,要少用,慎用踏板(但并非不使用)。如果用不好,很容易把曲调线弄模糊,而这种音乐主要是由同时进行的几条曲调线组成。

②古典音乐时期风格:在这个时期,主调音乐为主,踏板的使用量则大为增加。

③浪漫时期的风格: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几乎没有不用踏板的。

④现代时期的风格:在这个时期的音乐,徐缓、悠长、抒情的风格,大都要使用踏板。

总之,踏板的历史性发展,是一个模跨150多年的复杂演变过程,它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不仅由于它的历史性影响,而且也由于它为那些希望以高水准来演奏早期作曲家音乐的演奏者提供演奏实践的洞察力。

俄罗斯伟大钢琴家鲁宾斯坦说:“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也有人说,踏板的作用相当于歌唱家或弦乐演奏者的颤吟和揉弦。可见,钢琴踏板的运用在演奏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完全掌握踏板的技巧,只有善于用耳朵听辨,才是艺术性演奏的最终指导。只有努力提高音乐修养和对作品的理解,才能实现“踏板是钢琴的灵魂”。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班诺维茨著.朱雅芬译.钢琴踏板法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2]魏廷格著.钢琴学习388问.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3]F·泰勒著.吴一译.钢琴艺术.艺术科学出版社,1950年版.

[4]音乐本质特征及创造思维探索.音乐探索.1992年第2期.

篇2

在弹奏每一组音或每一个乐句时,需要来自手腕的重量补充,重量补充的多少,都是由乐曲的内容和风格所决定,它要随着乐句力度色彩的变化而变化。伴随着旋律的变化,重量补充越敏锐,演奏就越能丰满而鲜明。音乐中由于力度的变化是连续不断的,通常需要提供重量补充的就是把较大的乐句或片段以腕为轴自上而下统一起来进行弹奏,而不要将重量淤塞于手腕、手腕的某个部位,手腕的重量或多或少都能通过手指而全部送入琴键,弹奏出或丰满淳厚或清新悦耳的声音。

手腕在弹奏中的状态和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其动作方式以上下和左右两种为主。其中有些是手腕独立完成的,比如力度较小的跳音、断奏的双音、和弦等.有些是以腕关节为主、控制手部的上下左右动作,比如较强的跳音和断奏双音、和弦等,以及左右移动的音阶、琶音、音程较大的震音等。还有一些是和手臂结合起来的动作,这一动作方式多存在于较近距离、较快速度地在琴键上移动手位,是以手腕为主,带动手臂的弧线运动。

一、手腕要有弹性

弹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是对手部上下动作的控制,即在手腕持平、前臂稳固不动的状态下,灵巧自如地抬起手掌、随后又自然地将高出手腕的手掌和手指向下弹去,这其中就包括手腕的弹性。比如手腕非连奏,即利用手腕灵巧的上下运动、运用手的自然重量、奏出比肘部非连奏灵活、富有弹性的柔和声音。

在钢琴演奏中,我们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状态:手指轻放琴键上,手腕放松,弹奏的动作是腕部猛然地弹射而起,在同一瞬间,手指触键并同时被弹射出去,即琴键对手的反弹力。利用手腕的反弹力奏法,能解决许多声音不集中和手腕不放松的问题,尤其是相对孤立又很强的跳音,不管是单音还是和弦,利用好这种反弹力,会有震撼心魄的艺术效果,同时又能很好地使腕部得到及时的调节。

二、手腕能快速转动

转动即手腕的腕关节转动,要求手型、小臂稳定、以腕关节为发力点、做腕部本身的左右转动,类似“摇拨郎鼓”,这种持续、松弛的反复动作,此外,分裂八度的某些练习也用到了手腕的转动。

转指、跨指时,虽然手指做主动“拐弯”和“跨跃”动作,但若没有手腕的积极配合及手腕灵动、自如的左右转动,转指、跨指的动作则不会顺利完成。所以手腕灵巧的转动机能会使所有的音阶、琶音、快速乐句、华彩乐段更流畅,让长气息的旋律既平稳又富有动感。

三、手腕要有瞬间的爆发力

在弹奏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手腕完全需要它本身的爆发力量,以及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动作幅度将力量最大限度集中的能力。腕关节在瞬间要承受巨大的重力,承受自小臂以上,乃至全身的身体重量,这些力量在触键的一刹那都要经手指指端注入琴键,这时腕关节呈高度集中的坚固和稳定的状态,丝毫的松散,都会使力量散失,达不到手指指端,无法弹出集中、有力的强音。不少人在弹奏连奏的双音、和弦、尤其是八度时,整个身体和手臂都处于极不自然的僵硬状态。其根本原因,是手腕本身缺乏锻炼,缺乏对腕关节支撑的训练。

四、手腕要有灵活的调节能力

手腕在弹奏前的动作状态也会影响手指的触键,进而改变声音的效果。比如快拨、慢抹、轻碰这三种触键方式。

对于断奏来说,统一动作的作用与连奏是一样的,在音阶的弹奏中,统一动作的作用尤为明显。各个音区的音阶都是以长句或短句的形式存在于音乐当中的,如果在弹奏时因音域的扩展而不断重新配置新的弹奏动作,会破坏音阶或长乐句声音的均匀和统一,使音阶融合成为一个完整的音乐整体,才有可能达到均匀和良好的音响。

来自腕部的重量必须随音乐的变化做细微的处理,使腕部的力量畅通无阻地传递下来。因此腕的状态永远是自如、随意、下沉的感觉。当然在实际弹奏中,特别是在强奏时,腕部也会有瞬间的高度集中、高度凝聚的时刻,只不过这个瞬间极为短促,极为迅捷,像“闪电”一样将力量传递向下调节做出新的弹奏动作。“闪电”之后,腕部即刻要恢复自如、随意的常态。

在钢琴弹奏中。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需要我们在平时的练习中,去完成每一次发音,身体的整体配合动作的协调性需要长期演练,也完全由动作的特点所制约。手腕的技巧的利用直接关系到手指,只要掌握了手腕力量和技巧,手指的技巧也就自然的得到了应有的提高,弹奏出一首出色的曲子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不平的摸索。手腕动作的柔软和坚挺是和所需要的声音有直接的关系。某种动作肯定是跟某种声音效果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达到演奏技巧的真正提高。

篇3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人类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键盘音乐作品,都是为钢琴的前身——“古钢琴”或“羽管键琴”所作。巴洛克原指一种建筑风格,特点是细致的雕琢,精心的装饰。音乐上也反映这一特点,作品有讲究的装饰音,复杂的声部。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复调音乐作品时,要把握好纵横两方面的关系。横向的要点是声部清晰、连贯、特征鲜明与自然歌唱。纵向的要点是不协和与协和之间的矛盾、对比和解决。

巴赫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佼佼者,他的音乐艺术是世界文化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苏联的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说:“巴赫是这样的伟大,他使人感到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强大的创作实验室,其中锻炼着当时所有音乐上的创作技能、风格、倾向和尝试。”由于他卓有成效的继承和概括了十七世纪以前欧洲各国的音乐体裁形式、具体写作技巧和各国音乐风格等音乐现象,所以创造了永恒的音乐艺术。而巴赫也被人成为“欧洲音乐大师”、“古典大师”。

巴赫的钢琴复调作品非常多。对于他的复调作品,评论家们这样评论:“谁要是不研究巴赫,那么对他的音乐中蕴涵着的那种用来表达我们最深思想和情感的巨大可能性,是不可能理解透彻的。”“没有研究过巴赫,就不能理解欧洲音乐,没有深入的研究过巴赫的复调作品,一个严谨的作曲家、钢琴家就不可能精通他的专业”。

若想演奏好巴赫的作品,关键是掌握好巴赫的作品风格。具体的说,有以下八个方面:

1.巴洛克的速度,相对的缓慢:它是决定风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弹奏平均律中速度应当和当时乐器(古钢琴等)相吻合,与当时的时期(巴洛克时期)想吻合。十八世纪属于节奏较缓慢的时代,如果我们在钢琴上把这套曲目弹的很快,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平均律的弹奏应当是相对较缓慢的。

2.严谨的节奏,适当的自由:巴赫作品以节奏严谨平稳而著称。由于作品属于巴洛克时期音乐范畴,所以不能允许有类似浪漫派演奏手法常用的自由地、时慢时快的节奏。巴赫作品从开始到结束,都应处于一个基本节奏之中。但严格的说,在巴赫的作品中有严格节拍与自由节拍的两种不同形态。严格的节拍需要自始自终的统一律动。不能忽快忽慢。另一种则是自由而即兴性的部分,这部分音乐因突出其炫技的性质,因此需要适当的自由速度。

3.存在的线条,自然的流动:这是巴赫作品中又一极为重要的特点。在弹奏巴赫的复调作品前,我们应该对线条在脑中有一个初步的设计,使其自然而流动。当然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线条起伏不能像浪漫主义音乐中的线条起伏那么大,但它一定是存在的。正确的使用渐快与渐慢往往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滥用则会另人厌烦。

4.清晰的声部,条理的展现:平均律属于复调作品,也就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我们要通过这些曲目的训练使手指控制声部和耳朵辨别声部的能力得到大的提高。在学习中,要强调保持声部层次的清晰,主题声部要尤为突出,而其他各声部要让位于主题声部,手指要做适当的控制。

5.不同的触键,相同的典雅:钢琴的触键方法有许多不同,但在弹奏平均律时,触键应和巴赫作品的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在快速乐曲中,用非连奏法或手指断奏来模仿古钢琴上的清脆效果比较合适。而在缓慢的抒情歌唱性乐曲中,则要把力量由肩部传送到指尖,手腕平稳,音与音的连贯要均匀,贴键出声,保持音色的圆润饱满,这样才能获得古朴典雅的音响效果。

6.分层次的力度,细致的变化:总的来说,巴赫作品的力度变化幅度较小,基本趋于平稳。但是这并不排除某些段落里的强弱力度的变化。另外,巴赫作品的力度应在按照乐曲的内容、结构来改变的同时,也要把力度总体放轻。著名德国钢琴家吉泽金说:“所有的巴赫作品的力度记号都要按比例降低一级,绝不要超过中强,因为当时的乐器与现在是大不相同的……”无论如何,强弱分明的格式决不能用到所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上去。

7.柔和的装饰,自由的表现:巴赫的装饰音种类繁多,有回音、逆回音、颤音、下波音、上波音等等,他们各有自己特殊的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判断,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每种装饰音往往可以用好几种方法来弹,而且都是正确的,可以被接受的。巴洛克时期演奏家们在弹奏所标出的装饰音时必须有一定的自由来发挥想象。今天我们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也可以根据前人总结出的规则在一定范围有所变化,这取决于我们对特定时期的演奏风格和装饰音运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适合于古钢琴轻巧、柔和音色的装饰音,并不一定适合现代钢琴上较厚实的声音,所以,巴赫的装饰音切不可弹的太急、太强、太断和太华丽。

8.节约的踏板,恰当的使用:一般来说,巴赫的作品中很少用踏板,所以有不少人都认为踏板在巴赫的作品中似乎是不重要的,但事实上极为重要而且极难把握的,由于踏板没用好而导致演奏失败的例子随处可见。在巴赫的作品中,踏板用的多了,会使声音含糊不清,用少了又会使声音干涩无味,这两个极端都有损于巴赫的风格。我认识踏板的运用应当根据乐曲的不同来决定。著名前苏联钢琴家捏高兹就认为:“弹奏巴赫音乐时应该运用踏板,但要用得恰当、小心、极其节约,当然有很多地方是不适宜用踏板的。但是,如果再我们现在钢琴上弹奏巴赫的作品而完全不用踏板,那么比起羽管键琴来,钢琴在声音方面多么贫乏啊!”所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在弹奏中遇到手难以连接或慢乐曲中需要延长的地方等,是可以使用踏板的,但我们要用耳朵仔细的倾听,然后小心的进行。:

掌握好以上八点,我想,对我们弹好巴赫作品是有很大帮助的。

总之,在我们学习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过程中,无论在速度、节奏还是触键等各个方面都要严格按照巴赫的风格来学习,在每一首曲子中都要通过刻苦、严谨、细致的训练。一定可以演奏出好的作品。对于巴赫钢琴复调作品的理解与学习,我所知甚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深入的研究,定会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更先进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晓生.时空重组.上海音乐出版社.

[2]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

[3]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人民音乐出版社.

[4]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篇4

太极“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灵。”钢琴被人们称作“乐器之王”,它是乐器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而太极以其深、长、匀、静而囊括世间万物,笔者试想把太极理论运用到钢琴演奏之中,使钢琴演奏也能做到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让人听不出有“涂改”“雕刻”的感觉。这样在钢琴演奏中就要在“放松”中去舒展,激发人们对乐曲的充分想象力;太极的“势断意相连”,是“势断”而非断,断而不断,用意贯穿于演奏的全过程并充分展示钢琴演奏中的优雅变化;人与钢琴随着乐曲的展开融为一体,太极的境界使乐曲能够雄浑、铿锵、远古、悠扬,让人们沉浸在钢琴音乐的王国之中。

一、太极的“放松”与钢琴演奏中的舒展

太极中的“放松”讲的是自然舒展地放开,松中有动,动中有静。演奏者要把紧张的状态松弛下来,达到放松,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更加舒展优美。其一,要做到思想和肢体的放松。思想上要去除杂念,忘掉与演奏无关的事情,无论是一场什么样的音乐演奏,演奏者都应在思想上有一个放松意识,这样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其二,舒展是钢琴演奏的要求,无论是演奏西洋曲目还是中国曲目都应特别强调这一点。舒展能使音乐之美浸润心灵,能使人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的热情。如演奏中国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最后的主题再现,只有做到舒展才能营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三,舒展与放松是紧密相连的,是在放松中的自然舒展。旅美钢琴博士茅为惠女士来讲学时,就非常强调这一点。她在示范快速音群的演奏时,特别强调手臂、手腕的自然放松与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音符清晰、明快。

二、太极的“势断意相连”在钢琴演奏中的变化

太极中“势”指的是趋向,“意”指的是想象。在太极中“大势”好像要结束,但更深层次的想象与哲理往往还贯穿于“大势”之中,这如同钢琴演奏中的气质和气韵,它们是音乐演奏中的灵魂。其一,气质是演奏者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自然流露与必然反映,犹如“字如其人”“曲如其人”“乐如其人”。演奏一首乐曲,最终要把气贯通,开始往往句断意亦断,音分神亦分,也就是势断意也断,但如果能把太极中的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意念中逐步使音乐真正连贯,随之做到句断意不断,音分神不分,最后达到一气呵成、一气贯通。其二,气韵是钢琴演奏诠释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把握气韵的全过程,就要深刻领会作曲家的用意。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共五乐章,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到乡村时的愉受;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溪畔小景;第三乐章表现的是乡民在一起欢乐的集会;第四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的情景;第五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如果领会透彻,就能很好把握气韵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其三,气、韵本为二义,气为内质,韵为表征,韵由气所决定,气贯而后可以韵足。我们要把握好气与韵的关系,有气之韵如同零散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演奏者呼吸贯通一体,没有半点衔接拼凑的痕迹,而无气之韵就像散落的珍珠,无法串为一体。如在演奏李斯特的《夜莺》时,我们就要在大的乐句中划分小的乐句,在延绵的呼吸群中,使气息首尾贯穿,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有起伏变化的效果。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在大和弦和连接中可换踏板又可不换的时候,在最后几个音符中,采用碎踏板的方法,使呼吸均匀、流畅,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

三、太极的境界给“人琴合一”的启迪

《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本原生万物,万物合一,天人合一,乃太极的境界。“人琴合一”是人琴回归自然,人琴寻找其物质本原的过程,而钢琴演奏的完美境界就是“人琴合一”。首先,“人琴合一”是思想的合一。人是演奏的主体,钢琴是发音的客体,发音客体由人去控制。钢琴演奏家不仅要掌握演奏钢琴的技术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掌握一些哲学、人文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其次,“人琴合一”是艺术的合一。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钢琴作为最具表现情感的乐器之一,它能陶冶人类的情操,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钢琴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直接利用张弛变化的音响形式与生命运动产生同构效应,去表达人的瞬息万变的情感状态。再次,“人琴合一”是情绪的合一。所谓情绪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情感状态,没有情感,也就达不到“人琴合一”的效果。如在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小调)中段时,要用明朗胜利的旋律,去表现欢乐、喜悦的气氛。在处理最后的乐章时,用的是胜利凯旋的进行曲,要用饱满的钢琴演奏,使这一主题具有英雄的光辉。演奏者要充分了解作曲的时代和乐曲的内涵,才能完美表达作曲者的情感。每一次钢琴演奏都是对人心灵的一次洗礼,音乐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从琴弦的振动中得到震撼,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来源于生活,钢琴演奏也一样。只有深入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我们才能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再度创作作品,创作出的音乐才能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产生天籁之音,让人们沉浸在钢琴音乐的王国之中。

参考文献:

篇5

太极“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唯人也得其秀而灵。”钢琴被人们称作“乐器之王”,它是乐器王冠上的一颗明珠,而太极以其深、长、匀、静而囊括世间万物,笔者试想把太极理论运用到钢琴演奏之中,使钢琴演奏也能做到刚柔、虚实、动静、快慢、开合、曲伸,让人听不出有“涂改”“雕刻”的感觉。这样在钢琴演奏中就要在“放松”中去舒展,激发人们对乐曲的充分想象力;太极的“势断意相连”,是“势断”而非断,断而不断,用意贯穿于演奏的全过程并充分展示钢琴演奏中的优雅变化;人与钢琴随着乐曲的展开融为一体,太极的境界使乐曲能够雄浑、铿锵、远古、悠扬,让人们沉浸在钢琴音乐的王国之中。

一、太极的“放松”与钢琴演奏中的舒展

太极中的“放松”讲的是自然舒展地放开,松中有动,动中有静。演奏者要把紧张的状态松弛下来,达到放松,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更加舒展优美。其一,要做到思想和肢体的放松。思想上要去除杂念,忘掉与演奏无关的事情,无论是一场什么样的音乐演奏,演奏者都应在思想上有一个放松意识,这样才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其二,舒展是钢琴演奏的要求,无论是演奏西洋曲目还是中国曲目都应特别强调这一点。舒展能使音乐之美浸润心灵,能使人充分发挥想象力,激发人们对美好未来不懈追求的热情。如演奏中国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时,最后的主题再现,只有做到舒展才能营造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三,舒展与放松是紧密相连的,是在放松中的自然舒展。旅美钢琴博士茅为惠女士来讲学时,就非常强调这一点。她在示范快速音群的演奏时,特别强调手臂、手腕的自然放松与舒展,只有这样才能使音符清晰、明快。

二、太极的“势断意相连”在钢琴演奏中的变化

太极中“势”指的是趋向,“意”指的是想象。在太极中“大势”好像要结束,但更深层次的想象与哲理往往还贯穿于“大势”之中,这如同钢琴演奏中的气质和气韵,它们是音乐演奏中的灵魂。其一,气质是演奏者个人的性格与品质的自然流露与必然反映,犹如“字如其人”“曲如其人”“乐如其人”。演奏一首乐曲,最终要把气贯通,开始往往句断意亦断,音分神亦分,也就是势断意也断,但如果能把太极中的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在意念中逐步使音乐真正连贯,随之做到句断意不断,音分神不分,最后达到一气呵成、一气贯通。其二,气韵是钢琴演奏诠释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把握气韵的全过程,就要深刻领会作曲家的用意。如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共五乐章,第一乐章表现的是到乡村时的愉受;第二乐章表现的是溪畔小景;第三乐章表现的是乡民在一起欢乐的集会;第四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的情景;第五乐章表现的是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如果领会透彻,就能很好把握气韵在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其三,气、韵本为二义,气为内质,韵为表征,韵由气所决定,气贯而后可以韵足。我们要把握好气与韵的关系,有气之韵如同零散的珍珠串起来的项链,演奏者呼吸贯通一体,没有半点衔接拼凑的痕迹,而无气之韵就像散落的珍珠,无法串为一体。如在演奏李斯特的《夜莺》时,我们就要在大的乐句中划分小的乐句,在延绵的呼吸群中,使气息首尾贯穿,演奏出的乐曲才能有起伏变化的效果。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在大和弦和连接中可换踏板又可不换的时候,在最后几个音符中,采用碎踏板的方法,使呼吸均匀、流畅,达到优美、动听的效果。

三、太极的境界给“人琴合一”的启迪

《易·系辞上》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本原生万物,万物合一,天人合一,乃太极的境界。“人琴合一”是人琴回归自然,人琴寻找其物质本原的过程,而钢琴演奏的完美境界就是“人琴合一”。首先,“人琴合一”是思想的合一。人是演奏的主体,钢琴是发音的客体,发音客体由人去控制。钢琴演奏家不仅要掌握演奏钢琴的技术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一个优秀的钢琴演奏家,不仅仅要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还应当掌握一些哲学、人文科学,甚至是自然科学知识。其次,“人琴合一”是艺术的合一。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钢琴作为最具表现情感的乐器之一,它能陶冶人类的情操,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钢琴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它可以直接利用张弛变化的音响形式与生命运动产生同构效应,去表达人的瞬息万变的情感状态。再次,“人琴合一”是情绪的合一。所谓情绪就是演奏者在演奏中的情感状态,没有情感,也就达不到“人琴合一”的效果。如在演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c小调)中段时,要用明朗胜利的旋律,去表现欢乐、喜悦的气氛。在处理最后的乐章时,用的是胜利凯旋的进行曲,要用饱满的钢琴演奏,使这一主题具有英雄的光辉。演奏者要充分了解作曲的时代和乐曲的内涵,才能完美表达作曲者的情感。每一次钢琴演奏都是对人心灵的一次洗礼,音乐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从琴弦的振动中得到震撼,让人回味无穷。

艺术来源于生活,钢琴演奏也一样。只有深入地体会生活、感受生活,我们才能与作曲家产生共鸣,再度创作作品,创作出的音乐才能在演奏者与听众之间产生共鸣,产生天籁之音,让人们沉浸在钢琴音乐的王国之中。

参考文献:

篇6

专业技术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钢琴教育家应诗真曾指出:“钢琴演奏技术是从属于音乐表现的,是手段;但同时它又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它,想完美地表现音乐形象就成为一句空话。”由此可见,技术既从属于音乐,又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无论是清晰、明朗、均匀、快速的弹奏,还是歌唱性的弹奏,都是手指和琴键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技术发挥的结果。比如,莫扎特的钢琴音乐流畅细腻,则需要均匀透亮的声音;巴赫的作品宽广浑厚,具有管风琴效果,则需要演奏者手指具有弹性和独立能力;贝多芬的作品热情洋溢,充满了情感的冲动,则需要排山倒海般雄伟的气势。伟大的前苏联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有多少音乐就有多少技术问题”。可见,钢琴技术种类繁多。不管音乐表现的是光明、黑暗、斗争、胜利、喜悦、柔情等错综复杂的情景和情感,必须是在克服相关技术的情况下,才能演奏出好的效果来。

音乐技能的掌握对钢琴演奏则起着更实际、更明确的作用。音乐比其他艺术形态更具有严密的内部结构,这就要求演奏者对音乐作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对作品了解得愈全面,分析得愈深刻,演奏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如曲式、和声、织体、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等,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当我们学习一首钢琴作品时,它的音响的组织形式所包含的对比、矛盾、逻辑、统一等等的原则;紧张、舒缓、收束、开放的情绪特点;旋律、和声、节奏等等的风格特点;音响发展的力度起伏、速度变化以及声部之间的音色力度对比等等的表情要求,都是指导我们使用相应技术手段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学习奏鸣曲、赋格曲等所谓纯音乐作品时,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起绝对作用的。

钢琴演奏的文化修养

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它包括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宗教、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和运用多少的程度。人创造了文化,而文化又影响着人、渗透着人,所以,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都必须格外注重文化修养这一问题。说到钢琴,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产物,钢琴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要想驾驭这门艺术,就必须有强大的艺术能力,而这强大的艺术能力,除了要具有专业的技能技术修养外,主要来源于演奏者的文化修养。

首先,钢琴作品的作曲家就是生活着的生命个体,他的作品是他整个生命活动的一种结果,是他对整个世界的理解、体验。演奏者要理解作品,就必须像作曲家那样去深刻地认识世界,去深切地体验人生。比如,肖邦的钢琴艺术闪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色彩,可如果我们没有对肖邦所处的时代和背景的了解,没有对肖邦的那种爱国主义的生命体验的认同,没有对肖邦作为一个特定时代中的特定的人的文化把握,那么我们就无法进入肖邦钢琴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有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的说法。那么说到钢琴演奏,我们也可以说“琴如其人”。这是因为钢琴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关于人的艺术,钢琴演奏是演奏者思想感情的表现,所以,从钢琴上流淌出来的声音,带有强烈的文化品位和文化韵味。这正如钢琴大师李斯特说的一样:“钢琴就是我的自我”。所以,我们要想让琴声打动人,震撼人的灵魂,就必须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这依然离不开文化的修养。当我们凭借着文化修养真正的成为“美”的人了,那么我们的琴声也就有了内在的魅力,富有美的生命色彩,就能撞击人们的心灵。

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钢琴大师的身上得到印证。在钢琴史上出现过众多钢琴艺术大师,巴洛克古典时期的巴赫、亨德尔;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的贝多芬、海顿、莫扎特;浪漫主义风格时期的肖邦、舒曼、门德尔松、李斯特、柴科夫斯基;印象主义风格时期的德彪西、拉威尔等,他们的钢琴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程度,代表了钢琴领域的最高艺术成就。他们之所以能达到如此辉煌的艺术顶峰,当然有娴熟超人的技术作强大的后盾,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汲取了人类文化的营养,对音乐、对社会、对生活有了自己独到的思考、体验和渴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精神的人。比如巴赫,这位钢琴艺术的巨人有着丰富广博的音乐修养,而且受过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熏陶,崇尚理性,热爱和平生活,憎恶现实的黑暗,一直没有停止用音乐追求真善美,追求内心世界的自由,这些就使得巴赫成为一个非凡的人,也就使得他能在钢琴艺术的王国里有惊人的突破和创新,成为一个时代钢琴艺术的代表人物。

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思想崇高、气魄宏大;肖邦的钢琴作品中充满革命激情和民族情感;李斯特钢琴作品中的诗人气质和民族精神等等。我们从所有的钢琴大师身上都可以看到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艺术历程。

总之,钢琴演奏中技术和文化这两方面的修养越广博越深厚,钢琴的艺术世界就越宽阔。一个钢琴演奏者必须具备上述两方面的艺术修养,才能具有深刻的洞察力、理解力,体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形成自己演奏的独特风格。只有充满无穷无尽的激情,才能在演奏中真正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篇7

二、训练方法

1.正确读谱

拿到一首适合自己的新作品之后,首先要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细心、正确地读谱,确保读谱过程中没有错误,把乐谱“吃”透,这是弹好钢琴视奏的第一关。初学者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读谱习惯非常重要,这将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中走得轻松愉快,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很好地完成一首作品,而不需不断地“返32"。尤其是不少学生一开始学琴时不注意调号、指法等基本要素,导致他们在今后多年的学习中都为这些问题所困扰,进度大受影响,学习倍感吃力。在训练过程中还应限制读谱的时间,初学时时间可稍长一些,保证读谱的细致,随后,在正确读谱的基础上逐渐缩短时间,做到用最短的时间而又尽可能细致的读谱。

在读谱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调号拿到谱子后第一眼必须看到的就是调号,而且在弹奏过程中始终注意调号!这一点极其重要。在钢琴考级视奏考试中,整曲都遗漏调号者,评分为“不合格”!调号,就如游戏规则,不守规则者可淘汰出局;调号,又如交通规则,驾驶员不能认为只要前面没有障碍就可以往前开,还得考虑是否违反交通规则(如红绿灯)。

B.旋律与和声仔细看清楚每一个音,特别是过高和过低的音及临时变化音,同时把调号考虑进去;分析和声特点,观察该作品主要由哪些和弦组成;对于过高和过低的音与较复杂的和弦可默记下来。

C.指法看见音符的同时就必须考虑指法,并默弹。指法的设定相当重要(可用铅笔在谱上注明)!好的指法可以使看似很难的乐句变得易于弹奏,且不易出错音。所以,任何作品不论难易,均须在视谱阶段就选定科学的指法,并固定下来,不要随意改动,更不能在临近考试、演出前随意改动指法,这太危险了!

D.拍号音乐作品的节拍就如人的脉搏伴随着人的一生一样,贯穿每一部作品的始终,它是音乐最基本的律动、节奏最基本的框架,就如人的脉搏或高楼大厦的框架一样重要。许许多多的学生在表现音乐时都严格遵照谱上力度记号等表情术语演奏,却忽略了最基本的“节拍感”,导致弹奏出来的效果缺乏律动感,就像人没有了骨架。

E.节奏必须从一开始就学会打拍子,准确地“唱”出乐曲的节奏(必要时可用节拍器辅助练习)。不少学生考级时视奏成绩总是不合格,主要原因就是节奏不对!音高一般都能够弹出来,但由于不会打着拍子练琴,节奏凭着感觉弹,有些学生学琴两三年甚至连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都分不清!从最原始的劳动号子开始,没有固定音高的节奏组合已经塑造了鲜明的音乐形象,直至今天还有不少音乐作品是不需固定音高的,但不能没有节奏。这一切表明:节奏,就是音乐的灵魂!

F.奏法奏法是音乐情感表达的主要“元件”,许多小同学却经常对连音、跳音都分不清。把连音弹断了则音乐欠优美,把跳音奏咸连音则音乐欠生动,尤其在“奏呜曲”等作品当中奏法的转换非常频繁,时跳时连,应特别注意细心按照谱上标明的奏法去弹奏。

G.句法句法中最容易被初学者遗漏的是分句,也就是常说的“呼吸”,它相当于语言中的标点符号,是音乐艺术处理的重要课题。许多学生片面地认为分句就是把手提起来,再简单不过了,事实上每部作品每一句旋律的呼吸都是不同的!分句就像人的呼吸一样重要,但它甚至比维持生命的呼吸更复杂,因为它是融入情感因素的,一千种情绪就需要一千种“呼吸”!有些学生摇头晃脑看似有表情的演奏,却连分句都置之不理,他真的投入了吗?

H.表情术语用心去表现谱上所有的表情术语是音乐处理中最基本的要求。从读谱开始就必须注意音乐表情术语,而并非等练熟一首作品之后再注意这一要求,否则,当你对作品失去新鲜感之后再作艺术处理已经难以弹得自然而生动。考级中很多学生都能够把音符弹得很准确,但却没有任何音乐表现,分数始终不高,原因在此。

1.难点找出难点、重复默弹,必将使你弹奏得流畅、完整,不易“卡壳”。合理安排读谱时间,不要在较简易及重复的段落上花太多的时间,需注意:“好钢用在刀刃上。”

当你觉得读谱后已经较有把握弹奏时即可正式进行视谱弹奏。

2.视奏全过程

A.心理控制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非常重要。首先,应有充分的信心,不必过分的紧张,否则,你的脑海中有可能是一片空白,你的弹奏在慌乱之中将断断续续,顾此失彼;同时,要细致但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如果你想在每首作品的第一次视奏中就达到完美无瑕,那么你可能连完整、流畅都达不到;既要有信心又不能“轻敌”,不少考生在拿到视奏曲目后总觉得很简单,便掉以轻心,不仔细读谱、认真视唱,且弹得飞快,结果丢三落四,不是丢掉了调号就是不数拍子,连最基本的节奏(尤其是休止符)都弹错,最后结果当然是“不合格”!8.确定速度合适的速度将使你弹奏得细致、完整、流畅,速度的快慢应根据作品的困难片段来确定,也就是说:困难片段你能够流畅地弹奏得多快,那么全曲就只能弹多快。许多学生考试时往往因为乐曲开头部分较简单而弹得飞快,到了困难片段就不断地“卡壳”!应该学会从较慢的速度开始练习视奏,争取一次到位地把作品弹得细致、准确、流利,必要时甚至可以打分拍(慢一倍),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逐渐加快到标准的速度。当然,过分的慢速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大脑的反应能力得不到锻炼。视奏考试不仅检验学生的视奏能力,也检验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平时不愿意慢练而不断制造错误、总是对与错循环的学生这时可是“露馅”了!

C.视线的落点及提前量眼睛要多看谱少看键盘,从初学钢琴开始就必须注意眼睛尽量少停留在键盘上面,学会让每个手指自己“长眼睛”找到需要的琴键,熟悉指间距离和键盘位置,避免视线呈波浪状上下起伏(看一眼谱子看一眼琴键),同时,视线的提前量也很重要,即:在弹奏前面的音符时眼睛已经看到后面、一2小节的音符,而且眼睛与手在谱子上的距离越远越好,切记:眼比手快!做到这两点对你弹奏的连贯性将有极大的帮助。初学琴时,家长可用笔给孩子指着谱子,引导他们多看谱,同时应注意视线提前量的问题,千万不能指一个音弹一个音。

D.弹奏过程

a.先合手弹3—5次(次数根据作品难度而定),每次均有目的地重复,有着重点地训练。能够一次到位地把谱上的所有细节都表达出来当然是最理想了,但作为初学者遇到有一定难度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那么,从第一次开始就必须尽可能地细心,同时,每一次的重复都必须有目的、有侧重点。如:第一次重点注意调号、音高、指法、节奏,准确、流畅地把这四项基本内容表达出来,同时尽可能兼顾奏法、分句;第二次重点注意奏法、分句、节拍感等;第三次重点注意音乐表情术语、音色控制、风格的把握,使作品生动、准确地层现出来。

b.分手各弹2—3次合手练习之后再分手练有助于检验视奏的准确性,弥补疏忽、遗漏的细节。

c.合手弹2—3次最后阶段的合手弹奏将比开始时的合手弹奏更加细致、准确、流畅、完整而富有表情,为下一轮的学习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三、良好视奏的必备条件

A.从小开始每日训练必须从开始学琴不久就进行视奏的训练,并且坚持每天练习(5—15分钟/日,根据难度,每天练2—3首作品,有时间当然多多益善),千万不要错过培养孩子视奏能力的最佳年龄阶段和最好的时机。视奏需要眼睛、手指、耳朵、嘴巴(唱)、大脑等器官的充分合作,如能从儿童时期开始训练,这种高度协调能力便很容易形成。常说的“童子功”,不仅包括演奏者的钢琴技术基本功,其实还包括了视奏、视谱能力,这常常是被忽视的。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发现:两个学琴时间、钢琴技术相似的学生学习同一部协奏曲,他们达到熟练弹奏要求所花费的时间会大不相同,有人只需两周,有人却要两个月,究其原因往往就是两人的成长道路中在视奏训练上所下的功夫不同,有些学生一年下来所弹曲目屈指可数,那么其视谱能力一定可想而知!

每周练习的曲目必须包括精弹和泛弹:精弹——指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需要花最多的时间精心练习并作细致的艺术处理,以满足日后舞台演奏的要求;泛弹——指需大量浏览的作品,有助于了解各种作品并提高视谱能力。由于量大,不可能把太多的时间花在一首作品上面,这时只需准确地弹出谱面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基本风格即可,这时,视奏就派上用场了!在钢琴学习中,只有精弹,则视谱能力很难出色,影响学习的进度和曲目范围的拓宽;只有泛弹,则你的演奏始终不能上台,永远都显得“不专业”。

B.合适的教材如所有各种课程的教材一样,学习视奏当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训练教材。不少学生由于喜欢某类作品便不愿意学习其他作品,这种“偏食”必然导致“营养不良”。尽早学习各种作品,尤其是近现代作品(甚至是爵士乐),有助于视奏能力的迅速提高。国内系统的视奏教材不多,其中赵宋光、何英敏等编写的《钢琴视奏教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当然,所有名家的钢琴作品都可选用,但必须根据自己的能力而定。

C.扎实的钢琴技术必须重视基本技术的训练!毋庸置疑,基本技术是钢琴视奏的基本工具,没有过硬的“基本功”,视奏能力练不出来!练习基本技术(音阶、和弦、琶音等),对键盘的熟悉、指间距离的把握、手指的灵活性和准确度的提高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坚实的基本技术为后盾,要想拥有过人的视奏能力简直是不可能的。

D.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许多习琴者除了基本的读谱能力之外,对作品的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几乎一窍不通,完全没有分析能力,这也给读谱(尤其是背谱)带来了很大阻碍。钢琴作品不是单线条的,而是立体的,例如:和弦结构与和声序进等都是多声部结构的“筋骨”,只有了解其中的规律,才能更理性地练琴、更好地掌握作品。业余习琴者并不一定需要掌握非常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但对于所弹作品的调式调性及其对应的音阶、主要的和弦及基本的曲式结构等是必须了解的,这不仅可以使你更理性地练琴、更易于掌握作品,也是音乐艺术处理的必要手段。同时,有条件的学生如果能够学习一些钢琴即兴伴奏的技术,对视奏能力的提高也必定大有帮助。

篇8

二、钢琴演奏呼吸与乐句划分的关系

许多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会有十分丰富的情感蕴含其中,当然所要表现的内容也并非单一,在交错复杂的情感交织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所以在演奏这些音乐作品时,要不断地深层次地分析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深层内涵,在挖掘音乐作品内涵的过程中提升演奏水平。在演奏作品前要做―系列的准备,我们要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对时代背景、创作特点、表现内容、思想意蕴进行全方位的把握,然后对谱面进行乐句、乐段的划分,根据音乐的特点及其情绪的变化进一步对演奏的呼吸作出调整,要准确地把握呼吸的缓促、强弱,通过正确的呼吸去带动演奏的情绪,在呼吸变化的过程中进行二度创作,更加准确地反映音乐作品蕴含的深层内蕴。在高校钢琴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演奏大部分是以自然乐句为气口,或者在演奏中无意识地随意呼吸,这样就使得演奏的音乐作品缺乏生命力,当然也就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呼吸的二度创作了,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呼吸方法的掌握,教会学生用心地进行演奏呼吸的二度创作,使得演奏的音乐作品与乐曲所体现的内容吻合。学生要用心体会,要让自己的演奏呼吸变化与音乐作品乐句的情绪相匹配,教师在学生的演奏过程中要强调乐句末、乐段结束和音乐进行中的呼吸。从学生演奏时的弹奏发音的方法、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到配合呼吸的形体动作等等,都要充分表达音乐作品的内容、情绪、情感,尽可能地做到演奏者的呼吸与听众的呼吸协调在一起,让呼吸的静态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篇9

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专门的音乐表演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声乐作品的内涵起到了与作品演唱者同等重要的作用;一首成功的声乐作品背后必然有成功的钢琴伴奏,钢琴伴奏与歌曲演唱是密不可分的,它参与音乐、完美音乐和升华音乐。

要完成对作品音乐形象的正确诠释,钢琴伴奏者需要了解歌曲的出处、背景和风格。这就要求伴奏者与演唱者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确立它的艺术形象,从而构成一个高度的艺术化结合。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的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与伴奏者在舞台表演时,始终配合默契,相映生辉。

一、钢琴伴奏与演唱呼吸的配合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很讲究呼吸的作用的;相应的,钢琴伴奏的呼吸也很重要。伴奏者要熟悉演唱者,从演唱者歌唱的状态到呼吸的气口,从他对歌曲的理解到演唱风格的把握,各个方面都要了解,这样就会有把握地控制全局,不出意外。在前奏结束即将引出歌声的刹那,双方要配合默契,丝毫不差。在演唱中,不能死板地弹伴奏而不顾演唱者,要留意演唱者气息的运用,双方要在演唱之前就达成共识,在特定的气口要协助演唱者换气,快速地偷气,达成同步,做到统一完美。在歌曲进入时,要与演唱者同时掀起;结束时要根据歌曲的情绪,该激昂时应激昂,该渐慢渐弱就要渐慢渐弱。

伴奏时,伴奏者不能只盯着伴奏的两行谱,而是要能够同时看三行,甚至多行谱,否则将很难与表演者配合好,尽到伴奏的职责。有些歌曲的乐句比较长,演唱者不能一口气唱下来,在中间会偷偷换一口气,这就需要伴奏者长期与表演者合作磨合,掌握他们的规律,以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贝多芬的《我爱你》。这首歌曲每一句都是弱起,而钢琴伴奏都是在正拍进,因此弹伴奏时要特别注意。如在第一行第二小节处,歌曲的分句在第三四拍之间,伴奏在这里的三四拍是一个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此时就需要伴奏者适应表演者的呼吸,将有规律的、完整的分解和弦音型分成两部分。

二、寻找恰当的触键方法,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以适应作品音乐形象的需要

钢琴的触键方法基本有两种:一种是贴键式的,手指不用抬起,只需贴着键子自然落下即可,这种方法演奏是声音柔和抒情,多用于演奏抒情优美、速度较慢、旋律性强的长的连奏性的片段;另一种方法是“高举式”,这种方法是让手指的最末端与键盘垂直上下运动,把整个手指的重量甚至手部其他部分的重量最有效地集中到琴键上。这种方法演奏的音乐片段都具有颗粒感,声音相对集中,饱满而结实,适合弹奏一些情绪激昂、速度较快的音乐片段。

再有就是伴奏者要掌握好适度的音量控制,避免喧宾夺主。既不能把伴奏弹成“独奏”,一味地表现自己,也不能简单地把伴奏看成是一种陪衬,消极应付。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及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做出快速反应,为演唱者提供丰富的音乐氛围与再创造的可能性。

三、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音乐表演艺术是需要表演者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不论是演唱者还是演奏者都必须高度协作,密切配合。在这种配合中,每一个参与者通过艺术的桥梁相互交流,以达到感情上、心灵上的沟通。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因为这一类的活动,演唱者与伴奏者都是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去感受艺术的魅力,认识理解音乐。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唱与奏的协调,培养唱、奏者的合作意识,逐渐形成和加强协作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以做到在声乐艺术实践中,两者丝丝入扣、相得益彰,使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的合作过程中不断提高合作艺术,并从中真正得到美的享受。

除了上述问题外,伴奏谱所标记的力度、速度及奏法记号都应严格按照要求弹奏出来,特别是每一个音符的时值要弹得一丝不苟。同时伴奏者需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大量曲目,要将伴奏谱视做独奏谱来研究。综上所述,一首歌曲要成为精品,靠的是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伴奏者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有感情的投入。伴奏者不仅要衬托好演唱者,还要指导、帮助演唱者正确处理和表现声乐作品的内涵,达成默契,最后达到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境界。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05-01

一、人文素养的本质含义

人文素养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概念,它主要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水平、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文素养,一般都是靠后天培养而成的,因此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优秀的演奏者应该具有高水平的知识、高尚的品质、高贵的艺术修养、独特的审美观、正确的价值观、丰富的阅历等。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者,最重要的并不是具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而是应该培养自己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因为人文素养才是最首要的。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又如何去分析一部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呢?又如何去了解其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呢?又如何更好地演奏该作品呢?

二、人文素养在钢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钢琴演奏是一门复杂的艺术,人文素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包含的方面很多,最基本的就是知识水平,其次就是道德修养,此外还有气质修养、人生阅历、审美情趣、价值观等等。因此,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可以逐渐提高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养,演奏者的知识面会不断拓宽、道德品质和气质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人生态度也会越来越乐观和积极。当钢琴演奏者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在演奏上就会更有灵感和悟性,也会更加热爱钢琴、热爱音乐、热爱人生。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艺术,而不是物质艺术,精神艺术是需要不断积累的,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艺术,才能够在创作和演奏上更加有灵感,才能将自己的思想通过音乐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来。否则,他演奏的只是别人的音乐,而不是自己的音乐,更算不上真正的演奏家了。

纵观世界的优秀钢琴家,他们都是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的,如俄罗斯钢琴家叶夫盖尼・基辛,他从小就接触音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够即兴演奏出他所喜欢的音乐。他的确有着很好的天赋和艺术感,但是他后天也是很努力的,他求知欲强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次演奏都会给听众带来新鲜感。这也说明了他能够赢得听众的“心”,不仅仅是具有天赋和技巧,更多的是他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

三、提高钢琴演奏者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丰富文化知识

提高人文素养,首先要做的就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我们可以以一些优秀的钢琴演奏者为例进行分析,如舒伯特,他的抒情歌曲是很出名的。《魔王》这一部音乐作品的创作,是受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歌德与海涅的作品的影响。此外,他的音乐也与民间歌曲和民间舞蹈有着很大的联系,追求真实的情感。舒伯特的作品之所以有这些特点,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文化知识与人文修养的关系。在钢琴演奏中,它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种能力并不是简单的演奏能力,更多的是其他一些特殊能力,平时在演奏中所要求的想象力、注意力、思维力、观察力、创造力等都是属于一般能力,这些一般能力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提高道德品质

之所以一直强调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人文素养培养中的重要部分,是因为我们可以试想,如果一个道德恶劣、兴趣低俗、气质猥琐的人弹奏钢琴,这样的琴声想必也是不堪入耳的。我们再试想,一个没有艺术感的人弹奏钢琴,那么就更加天方夜谭了。所以,要想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高道德品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远离世俗、远离浮躁,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演奏家。

(三)开阔眼界、丰富阅历

最后,开阔眼界、丰富阅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没有阅历的钢琴演奏家,那只算是愚昧自大的人,并不算是音乐家。真正优秀的钢琴演奏者,是具有丰富的阅历的,而且他能够通过音乐演奏将自己的阅历表现出来,以音乐的形式打动听众。井底之蛙是不能够得到听众的认可的。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从丰富自身知识开始,然后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此外还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眼界。当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了,人生态度、审美观、价值观等等就会发生改变,人生也会变得更加积极乐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以情打动听众。

参考文献:

[1]冯毅.论钢琴演奏中的人文素养、乐感与演奏技巧[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