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服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40:1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计算机服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计算机服务论文

篇1

(2)对多台电脑进行同时维护时需要多个移动硬盘。

(3)部分电脑不能识别移动硬盘。

(4)容易感染病毒。

(5)经常移动使用损坏。除了以上问题,还有就是有大量电脑需要维护的地方,需要大量的人手,比如电脑维修服务站、网吧、医院、宾馆、学校的机房、实验室、网络维护中心等等。通过笔者的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在一台电脑上搭建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实现,来对在同一局域网内的电脑进行维护,而且所有的电脑都支持DHCP服务。也就是说,不管是不是能进系统的电脑,就可以通过网络来故障电脑进行诊断、维护。

2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原理及部署过程

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原理。首先,说说PXE启动。PXE是由Intel公司开发的启动技术,工作于Client/Server的网络模式下,支持工作站通过网络从远端服务器下载镜像文件,并由此支持来自网络的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目前,电脑的网卡几乎都支持PXE启动,我们只要在服务器上配置好启动参数,客户端启动后通过网络映射即可实现访问计算机维护系统。下面以客户端启动算机维护系统原理:

(1)客户端开机后,BootROM(自启动芯片)获得控制权之前先做自我测试,然后以广播形式发出一个请求FIND帧。

(2)如果服务器收到工作站所送出的要求,就会送回DHCP回应,内容包括用户端的IP地址,预设通讯通道,及开机映像文件。否则,服务器会忽略这个要求。

(3)工作站收到服务器发回的响应后则会回应一个帧,以请求传送启动所需文件。

(4)之后,将有更多的讯息在工作站与服务器之间作应答,用以决定启动参数。BootROM由TFTP通讯协议从服务器下载开机映像文件,这个映像文件就是计算机维护系统。

(5)工作站使用TFTP协议接收启动文件后,将控制权转交启动块,引导进入计算机维护系统。计算机维护系统成功运行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既然是通过网络传输,那么计算机在启动时,它的IP地址由谁来配置;通过什么协议下载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通过DHCPServer解决,由DHCPserver来给PXEclient分配一个IP地址,DHCPServer是用来给DHCPClient动态分配IP地址的协议,不过由于这里是给PXEClient分配IP地址,所以在配置DHCPServer时,需要增加相应的PXE特有配置。至于第二个问题,在PXEclient所在的ROM中,已经存在了TFTPClient。PXEClient使用TFTPClient,通过TFTP协议到TFTPServer上下载所需的文件。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部署过程:

(1)配置DHCPServer、TFTPserver、bootstrap。

(2)制作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包括封装的操作系统、pe系统、内存扫瞄工具、硬盘扫瞄工具、驱动安装程序、软件自动安装程序等软件集成到根文件系统。

(3)启动DHCPServer/TFTPServer。

(4)启动客户端电脑,网络引导。

3服务器端软件安装及配置

(1)普通方式安装WIN2003操作系统,安装好网卡驱动程序、协议及服务。

(2)在“TCP/IP属性”中,指定IP地址。

(3)假定计算机名称为:DHCPSERVER,工作组名为DOMAIN。

4基于DHCP服务器的计算机维护系统优势

(1)这个系统可以部署在任何能够安装windowsserver操作系统的电脑上。

(2)可以一人对多台电脑同时进行维护,对机房和实验室、维修量大的地方,优势就很明显,也克服了U盘和光盘的缺陷。

(3)维修电脑很方便,故障电脑只需一根网线与服务器相连就可以了。

(4)维护工具,由于全是自己制作,方便升级更新,不受制于人。

(5)能有效的避免病毒攻击。

5基于DHCP服务的计算机维护系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篇2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呢――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办公室环境也能提供同样甚至更多的服务。

典型的办公室环境包含很多服务,主要有DNS、电子邮件、认证服务、联网以及打印等等。这些服务非常重要,一旦没有了这些服务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它典型的服务还包括各种远程接入方法、网络证书服务、软件仓库、备份服务、连接因特网、DHCP、文件服务等等。如此多的服务确实令人厌倦,但这也证明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所创造并维护的服务是如此之多。你给用户的每一个技术支持都包含了系统管理员团队提供的服务在里面。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系统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这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工作的开展,用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结果系统管理员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设计并创建新的服务,创建的新服务的质量决定了以后系统管理员们对它们提供技术支持时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多少,同时也决定了用户的满意程度。

一、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是什么"比"怎么样"更重要,否则在具体执行时很容易就会陷入泥潭而失去目标。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和性能。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大多数服务都依赖其它服务,通过进一步理解服务是如何进行的,会使你洞悉这个服务所依赖的其它的服务。例如,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域名服务(DNS)。要给一个服务配置机器名或域名,要靠DNS;要想在日志文件中包含所使用服务或服务访问过的主机名,要用到DNS;如果你进入一台主机通过它的服务联系别的机器,也要用到DNS。同样,几乎所有的服务都依靠网络,其实网络也是一种服务。DNS是依靠网络的,所以所有依赖DNS的服务也依靠网络。有一些服务是依靠email的(而email是依赖DNS和网络的),还有别的服务依靠访问其它计算机上的共享文件,也有许多服务也依靠身份认证和授权服务来对人们进行区分,特别是在那些基于认证机制而又具有不同级别服务权限的环境中。某些服务如DNS的故障,会引起所有依赖DNS的其它服务的一连串的失败。所以在构建一个服务时,了解它所依赖的其它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

为了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服务器的访问权限应当进行限制,只有系统管理员才能具有访问权限。使用机器的人和机器上运行的程序越多,发生内存溢出或突然出现其它故障、服务中断的机会就越大。用户使用计算机时总喜欢多装点东西,这样他们就能方便的存取自己需要的数据和使用其它的服务。但是服务器应该是尽可能的简单,简单化可以让机器更加可靠,发生问题时更容易调试。服务器在满足服务运转正常的前提下应当安装最少的东西,只有系统管理员们具有安装权限,而且系统管理员们登录服务器时应该也只是为了维护。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服务器比普通的台式机更敏感。入侵者一旦获得了服务器的管理员权限,他所能做的破坏比获得台式机管理员权限所能做的破坏大的多!越少的人具有管理员权限,服务器运行的东西就越少,入侵者获得权限的机会就越小,入侵者被发现的机会就越大。

系统管理员在构建一个服务时必须要作几个决策,比如从哪个厂家买设备、对于一个复杂的服务用一台还是多台服务器、构建服务时要留多大的冗余度。一个服务应该尽可能的简单,尽可能小的依赖性,这样才能提高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另一个使服务易于维护的方法是使用标准硬件、标准软件、标准配置以及把文件放在标准位置,对服务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在一个公司中,用一个或两个大的主要的打印服务器比零星分布的几百个小服务器使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在执行一些新服务时,服务所在的机器在用户端配置时最好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而不是用真实的主机名,这样服务才会不依赖于机器。如果你的操作系统不支持这个功能,那就去告诉你的操作系统销售商这对你很重要,同时要考虑是否使用别的具有这个功能的操作系统。

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简直就是在浪费精力。

很少有服务不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而建立的,DNS就是其中之一。其它的如邮件服务和网络服务都是明显为了用户的需求建立的。用户需要他们的邮件用户端具备某些功能,而且不同的用户想要在网络上作不同是事情,这些都依靠提供服务的系统设置情况。其它的服务如电子购物系统则更是以用户为导向的了。系统管理员们需要理解服务怎样影响用户,以及用户的需求又如何反过来对服务的设计产生影响。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系统管理员们还要考虑怎样规划一个服务,因为随着公司规模的增长,所需要的服务当然也会比当初预期的有所增长,所以系统管理员们还得想办法在增长服务规模的同时不中断现存的服务。

一个相对成熟的方法是升级服务的路径。一旦有了新版本,如何进行升级呢?是否得中断现在的服务呢?是否要触及桌面呢?能不能慢慢地逐渐升级,在整个公司发生冲突之前先在一些人中进行测试呢?所以要尽量把服务设计得容易升级,不用中断现有的服务就能升级,不要触及桌面而且能慢慢地逐渐升级。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系统管理员们需要考虑到由服务主机位置和用户位置而引起的网络性能问题。如果远程用户通过低带宽、高等待时间连接,那这样的服务该怎么完成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各个地方的用户都获得好的或比较好的服务呢?销售商很少测试用他们的产品连接时是否高等待时间的――即RTT值是否比较大――每个人从程序员到销售员都忽略了这个问题。人们只是确信内部测试的结果。

3.开放的体系结构

一个新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可能,就应该建立在使用开发式协议和文件格式的体系结构上。特别是那些在公共论坛上记录成文的协议和文件格式,这样销售商才能依据这些标准生产出通用的产品。具有开放体系结构的服务更容易和其它遵循相同标准的服务集成到一起。

开放的反义词是私有,使用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服务很难和其它产品共同使用,因为私有协议和文件格式的改变可以不通知,也不要求得到协议创造者的许可。当销售商扩展到一个新领域,或者试图保护自己的市场而阻止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时,他们会使用私有协议。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商业上使用开放协议的例子很简单:它使你能够建立更好的服务,因为你可以选择最好的服务器和用户端软件,而不必被迫地选择,比如在选择了最好的用户端后,又被迫选择不是最理想的服务器。用户想要那些具有他们需要的功能,而又易于使用的应用程序,而系统管理员们却希望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易于管理,这两个要求常常是冲突的。一般来说,或者用户或者系统管理员们有更大权利私下做一个另对方惊奇的决定。如果系统管理员们做了这个决定,用户会认为他们简直是法西斯,如果用户做了这个决定,这会成为一个难以管理的包袱,最终使得用户自己不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使用开放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和其它系统连接时不再需要额外的网关。网关是不同系统能连接在一起的黏合剂。虽然网关能节省你的时间,但使用开放协议的系统彻底避免了使用网关。网关作为一项额外的服务也需要计划、设计、监测以及本章所讲的其它关于服务的每一样东西,减少服务可是一件好事。

当下次有销售人员向你推销一些忽略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标准和其它工业标准的产品,如日历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等的时候,想想这些教训吧!虽然销售商会承诺再卖给或者免费送给你性能优越的网关产品。使用标准协议就是使用IETF的标准,而不是销售商的私有标准,销售商的私有协议以后会给你带来大麻烦的。

4."简单"的价值

在建立一个新服务时,简单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能满足所有要求的解决方案中,最简单的才是最可靠、最容易维护、最容易扩展以及最易于和其它系统集成到一起的。过度复杂将导致混乱、错误、使用困难以及明显的运行速度下降,而且使安装和维护的成本增加。

当系统规模增长的时候,还会变得更复杂,这是生活常识。所以,开始尽可能的简单可以避免系统过早出现"太复杂"的情况。想一想,如果有两个销售人员都打算推销他们的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有20个功能,另外一个有40个功能,我们就可以认为功能多的软件可能会有更多的错误,它的销售商就更难以有时间维护他的系统代码。

有时,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的一两个要求就会使系统的复杂度增加很多。如果在设计阶段遇到这样的要求,就值得去寻找为什么会有这种要求,并估价其重要性,然后向用户或系统管理员们解释,这样的要求能够满足,但要以降低可靠性、支持水平和可维护性为代价。根据这些,再让他们重新决定是坚持这样的要求,还是放弃。

三、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以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有些服务和网站每时每刻的功能都集成在一起,所以它们在网站建立的早期就做到充分冗余了。别的仍然被忽视,直到网站变得很大,出现了一些大的、明显的故障。

名字服务和认证服务是典型的、首先要充分冗余的服务。这么做的部分原因是软件就是设计得要有辅助服务器,部分原因是它确实很重要。其它重要的服务如邮件服务、打印服务和网络服务,在以后才能被考虑到,因为要为它们作完全冗余会更复杂而且很昂贵。

在你做每一件事的时候,都要考虑到在哪儿作完全冗余才能让用户最受益,然后就从那儿开始吧。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篇4

一、创设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提供新知识的现实前景,激活与新知识有关的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活动氛围。美好的事物不但能唤起学生愉悦的情绪,还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由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发展间接兴趣。

运用动画置疑设疑,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小浣熊和小熊猫在热闹的商店中购买文具,小浣熊买了一捆铅笔(十支)后,店里还剩15支铅笔,熊猫要买9支铅笔,请每位售货员(指操作电脑的同学)想一想,店里还剩几支铅笔?为什么?你怎样拿给他?多媒体计算机在人机交互的良好界面上,提供充分感知对象,扩大了学生直接经验的范围。学生得到信息,不断探求问题,思维积极活动起来,为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找到落脚点,能快捷准确地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点。学生不但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还将认识与情绪联系起来不断加强,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电脑也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与桥梁。

二、参与活动

篇5

2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

公共服务平台的整个框架由物理资源、资源池、管理中间件、软件即服务组成,如图1所示。其中资源池将经过虚拟化的测试资源、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管理资源和数据资源以基础设施即服务的方式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使用和管理。为了能够实现高层次的资源管理逻辑,必须对资源进行抽象,也就是对硬件资源进行虚拟化。虚拟化的过程一方面需要屏蔽掉硬件产品上的差异,另一方面需要对每一种硬件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管理中间件层包括用户管理组件、任务管理组件、资源管理组件、安全管理组件等。资源管理主要包括资源部署、资源监控、负载均衡、故障恢复等。用户管理主要提供计费管理,云计算倡导“按使用计费”的模式。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公共测试服务云,主要的计费模式是依据某个时间段内所使用的测试资源以及所消耗的存储、网络、内存等资源向用户收费。安全管理主要提供身份认证、访问授权、综合防护和安全审计等功能。最顶层为软件即服务层,是整个公共服务平台的一个门户,对用户开放测试申请功能以及面向行业领域的测试应用;为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内容管理功能,以供其管理或维护其货架上的测试资源。关键技术包括支撑测试云建设的桌面虚拟化技术、桌面显示协议技术、基于视频压缩的远程显示核心技术。(1)支撑测试云建设的桌面虚拟化技术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是在服务器侧为每个用户准备其专用的虚拟机并在其中部署用户所需的操作系统和各种应用,然后通过桌面显示协议将完整的虚拟机桌面交付给远程的用户,其实现基础是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主要有完全虚拟化和部分虚拟化两种方法:完全虚拟化能够为虚拟机中的操作系统提供一个与物理硬件完全相同的虚拟硬件环境;部分虚拟化则需要在修改操作系统后再将其部署到虚拟机中。基于VDI的虚拟桌面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完全虚拟化技术构建用户专属的虚拟机,并在其上部署桌面版Windows、Linux用于提供服务。采用基于VDI的解决方案,用户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桌面操作系统环境,与传统的本地计算机的使用体验十分接近。用户虚拟桌面能够实现性能与安全的隔离,并拥有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带来的其他优势,服务质量可以得到保障。(2)桌面显示协议桌面显示协议是影响虚拟桌面用户体验的关键,当前主流的显示协议包括PCoIP、RDP、SPICE、ICA等,并被不同的厂商所支持。传输带宽要求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远程服务访问的流畅性。桌面显示协议采用具有极高处理性能和数据压缩比的压缩算法,极大地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图像展示体验反映了虚拟桌面视图的图像数据的组织形式和传输顺序。其中PCoIP采用分层渐进的方式在用户侧显示桌面图像,即首先传送给用户一个完整但是比较模糊的图像,在此基础上逐步精化,相比其他厂商采用的分行扫描等方式,具有更好的视觉体验。虚拟桌面视图内容以图片方式进行传输,所以视频播放时的每一帧画面在解码后都将转为图片从而导致数据量的剧增。为了避免网络拥塞,可以获取用户侧设备的处理能力,自适应地将视频解码工作放在用户侧进行。(3)基于视频压缩的远程显示核心技术服务端使用视频编码技术把桌面图像信息进行视频压缩处理,极大地减少了网络带宽,实时地将桌面图像信息传输到远程终端;终端使用带有视频解码的嵌入式处理器实现桌面图像信息的实时、快速及高效解码;终端的键盘、鼠标、U盘等USB设备,采用输入输出重定向虚拟映射技术可以映射到服务端。

篇6

2建设思路与目标

高性能计算平台作为校级公共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全校相关学科提供科学计算和模拟服务.良好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是使这些昂贵的设备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国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经过长期的实践,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通过学习和借鉴这些宝贵经验,高校在新建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误区.

2.1合理设计,统一规划,重视安装环境

校级平台应保证持续的计算能力,合理的建设方案需要考虑到经费、场地,相应的附属设备,以及总的耗电量.根据预期建设规模,统一规划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安装环境建设,包括电力供应、空间、散热等基础设施,保证硬件设备在提供持续服务和更新的整个过程中,无需进行大规模改造.

2.2持续投入,分步建设,保证计算能力不间断地稳定增长

通过长期投入,分阶段地建设具有不同运行环境的多个主计算平台,保证计算能力持续稳定地增长.如图1所示,第一年建设1个完整的主计算平台,随后每两年建成1个主计算平台,五年可以建成3个主计算平台.第六年开始,每两年退役1个主计算平台,同时建成1个主计算平台.因此,五年之后,平台将持续拥有计算能力大致相当的3个主计算平台.平台提供不间断地服务,硬件及系统的更新平稳地体现在每年定期的设备更新维护中,持续更新,维护只会引起用户难以察觉的短暂服务中断.在整个服务周期中,用户只会感觉到系统资源的增加和使用环境的微调,丝毫不会影响其科研进度的安排.同时,根据实际需求,不同平台可以配置不同系统(体系架构),通过多平台、多系统满足老师们多样化的科研应用需求.

2.3建立高水平的管理和运行团队,提高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重视软件与应用的扩展和开发

实验技术队伍是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核心力量,是平台日常运行的枢纽和保障.通过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薪酬待遇等方面对平台给予倾斜,吸引高性能计算领域高素质专业人才组建管理和运行团队.通过定期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团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平台的服务作用.重视软件和应用的扩展和开发,根据实际需求,组织软件和应用的购买、安装和调试,并协助老师们解决运行中的各种问题,甚至能够针对老师的科研创新需求进行开发,从而突破现有软件对科研的限制.

2.4优化机时分配机制,提高运行效益

用户预交机时费,建立机时分配账户以年为单位进行一次性分配,适当优先大规模并行计算用户,用完为止,不累积.向平台投入资金的老师分配与其投资额度对等计算设备5年满负荷运行的机时.类似于中山大学“股份制”的建设模式[12,13],学校出资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基础设施后,引导拟自购计算设备的老师将资金投入校级平台,由平台统一规划采购,以机时分配的形式回馈投入资金的老师,形成用户与学校共建的模式,既能避免分散投资、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又能保证校级平台长久、有效地运行.举个例子,课题组5年有20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高性能计算设备,经费分期到帐,第一年120万元,其余每年20万元.假设第一年向其他课题组预借经费一次性投入200万元购置服务器,除掉管理节点、存储、网络、机房改造等支出,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大约可以购买800核的主流计算能力,经过方案设计、论证、招标采购,半年后开始运行服务.服务器的使用周期一般为5年,5年总计4000核年的计算能力,考虑到运行中各种问题导致的服务中断,实际使用的计算能力约为20~80%,甚至可能更低.若委托科研人员兼职管理,5年的成本约为300万元(年均电费20万元),还要附加1间机房和1个科研人员,而收益仅为800~3200核年的计算能力.若采用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只需投入200万元,可收益4000核年以上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系统的技术支持,以及更多应用软件的使用权限.

2.5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模式

学术委员会监督下的主任负责制是能够保证平台公平、有序、高效运行的管理模式.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监督平台的各项工作,并对平台建设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设主任1名,负责在学术委员会指导下把握平台的发展方向,保证其对相关学科的支撑作用,聘请专职主任工程师,作为技术负责人,总体负责平台计算系统、存储系统的持续运行,网络的安全与稳定,软件、应用的调试与开发.

2.6积极开展与国家级计算中心的合作

由于高校高性能计算需求的多样性,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用户要求,因此,鼓励学校老师转移部分计算需求,充分利用国家级计算中心的计算能力.根据用户的需求分类,由校级高性能计算平台牵头与国家级计算中心合作,建立学校用户组,提供针对国家级计算中心的服务支持,从学校层面解决老师在使用过程中诸如互联带宽、软件调试、授权共享等服务支持问题.

篇7

由于电子商务是在Internet等网络上进行的,因此,网络是电子商务最基本的构架;电子商务还强调要使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参加交易的买方、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和所有合作伙伴,都要在Internet、Intranet、Extra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从事在网络计算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

一、电子钱包

电子钱包是顾客在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是在小额购物或购买小商品时常用的新式钱包。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的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可以直接使用与自己银行帐号相连接的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器上的电子钱包软件,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采用各种保密方式利用Internet上的电子钱包软件。目前世界上有VISAcash和Mondex两大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其他电子钱包服务系统还有MasterCardcash、EuroPay的Clip和比利时的Proton等.

使用电子钱包的顾客通常在银行里都是有帐户的。在使用电子钱包时,将有关的应用软件安装到电子商务服务器上,利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就可以把自己的各种电子货币或电子金融卡上的数据输入进去。在发生收付款时,如果顾客要用电子信用卡付款,例如用Visa卡或者MasterCard卡等收付款时,顾客只要单击一下相应项目(或相应图标)即可完成,人们常将这种电子支付方式称为单击式或电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钱包内只能完全装电子货币,即装入电子现金、电子零钱、安全零钱、电子信用卡、在线货币、数字货币等。这些电子支付工具都可以支持单击式支付方式。

在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设有电子货币和电子钱包的功能管理模块,称为电子钱包管理器,顾客可以用它来改变保密口令或保密方式,用它来查看自己银行帐号上的收付往来的电子货币帐目、清单和数据。电子商务服务系统中还有电子交易记录器,顾客通过查询记录器,可以了解自己都买了些什么物品,购买了多少,也可以把查询结果打印出来。

二、电子商务服务器

在网络上开展实际电子贸易和交易业务,首先要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设立电子商务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通常采用客户/服务器的工作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在客户机一端通常可以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电子商务交易活动。有关使用电子钱包的软件可以向有关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索要,一般也都不用付费,也可以从Internet上调出来,也就是说,电子钱包的应用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使用起来也很方便快捷。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服务器也使用了相应的密码加密算法,用来保护数字化的保密数据,例如对数字化签名的保密服务等。在服务器一端的服务器软件称为电子商务支付系统,也称电子商务出纳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公司已经建立了传统银行和Internet之间安全可靠保险的联系,在电子商务服务器上通常采用三种付款方式,即电子信用卡与电子银行储蓄卡、电子货币与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客户持有的电子信用卡,可以用来购买各种“硬”货物,例如购买衣服、各种用品和水果等。利用电子商务服务器对于每天都要发生的上万笔的信用卡帐务往来,当天都能及时处理,顾客利用电子货币、电子支票和电子现金等电子商务支付工具不仅可以购买传统的硬货物,也可以用来购买“软”货物,可以转让他人,也可以送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如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商品,几乎所有花费都可以使用。使用电子零钱(也叫安全零钱)还可用于进行多媒体信息服务,如洗一张照片等。有人用Java语言编写游戏程序,例如编写一个像日本人玩的中弹子游戏等,这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电子零花钱去玩游戏;可以用来购买一张贺卡送给朋友,也可以用来发送给朋友一份电子贺卡等。

三、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交易前的准备。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和参加交易各方在签约前的准备活动。(1)买方根据自己要买的商品,准备购货款,制订购货计划,进行货源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反复进行市场查询,了解各个卖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反复修改购货计划和进货计划

,确定和审批购货计划。再按计划确定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规格、价格、购货地点和交易方式等,尤其要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寻找自己满意的商品和商家;(2)卖方根据自己所销售的商品,召开商品新闻会,制作广告进行宣传,全面进行市场调查和市场分析,制订各种销售策略和销售方式,了解各个买方国家的贸易政策,利用Internet和各种电子商务网络商品广告,寻找贸易伙伴和交易机会,扩大贸易范围和商品所占市场的份额。其他参加交易各方有中介方、银行金融机构、信用卡公司、海关系统、商检系统、保险公司、税务系统、运输公司也都为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做好准备。

2.交易谈判和签定合同。

这一阶段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进行谈判,将双方磋商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即以书面文件形式和电子文件形式签定贸易合同。电子商务的特点是可以签定电子商务贸易合同,交易双方可以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经过认真谈判和磋商后,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所承担的义务、对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期、交易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全部以电子交易合同作出全面详细的规定,合同双方可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进行签约,可以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签名。

3.办理交易进行前的手续。

篇8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绝大多数(81.5%)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共占18.5%(见表8)。调查表明,由于上市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门槛相对较高,多数企业还是很难通过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的。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样本中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有7.7%的小型企业拟上市或已上市,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重已达到52.5%。调查表明,目前小型企业很难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随着全国统一、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逐步完善,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见表8)。

表8企业上市情况(%)

暂无

上市计划

拟上市

公司

上市公司

的母公司

上市公司

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

总体

81.5

13.1

1.0

3.1

1.3

东部地区企业

82.0

12.0

1.3

3.3

1.4

中部地区企业

79.1

16.1

0.7

3.2

0.9

西部地区企业

81.8

13.1

0.8

3.3

1.1

东北地区企业

83.9

13.2

1.5

1.5

大型企业

47.5

22.1

10.1

12.6

7.8

中型企业

75.8

19.0

0.4

3.6

1.2

小型企业

92.3

6.5

0.0

0.9

0.1

国有独资企业

77.4

7.3

7.6

6.6

1.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81.7

13.6

0.5

2.9

1.3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69.2

12.0

5.2

10.4

3.1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86.2

12.1

0.4

0.8

0.5

农林牧渔业

83.3

15.6

1.1

采矿业

70.9

14.5

3.6

9.1

1.8

制造业

80.9

14.1

1.1

2.8

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0.3

15.6

12.5

1.6

建筑业

84.4

7.8

1.8

3.6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4

16.5

2.2

5.5

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8.8

22.1

5.2

3.9

批发和零售业

88.8

5.6

0.4

4.6

0.7

住宿和餐饮业

75.7

24.3

房地产业

87.5

7.8

3.9

0.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2.3

7.7

从不同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高于民营企业,调查样本中,81.7%的非国有独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在国有独资企业中这一比重是77.4%;86.2%的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的这一比重是69.2%(见表8)。

调查表明,长期以来,政府在上市资源的分配方面有向国有企业倾斜的现象,这使得民营企业要获取上市资源相对来说更加困难。不过近年来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迅速发展,逐渐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机会。此外,内在动因也是导致这些差异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对上市带来的风险存在一定程度的顾虑。调查发现,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上市后会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3.58)、“股价非理性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决策”(3.51)、“控制权被稀释毕业论文论文格式,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3.47)、“存在退市风险”(3.32)和“信息披露增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3.3)等(见表9)。

表9民营企业家对上市风险的认知(认同程度,5分制)

评价值

经理人控制风险增加

3.58

股价非理性波动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决策

3.51

控制权被稀释,存在控制权争夺或转移风险

3.47

存在退市风险

3.32

信息披露增加,可能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

3.30

诉讼风险增加

3.27

篇9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加调查的4256家企业中,绝大多数(81.5%)的企业暂无上市计划,而拟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上市公司共占18.5%(见表8)。调查表明,由于上市仍然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门槛相对较高,多数企业还是很难通过这一直接融资途径来获取经营发展所需资金的。

从不同规模看,调查样本中已上市和拟上市公司的比重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差别很大。其中毕业论文论文格式,有7.7%的小型企业拟上市或已上市,而在大型企业中这一比重已达到52.5%。调查表明,目前小型企业很难通过上市这一直接融资方式来获取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随着全国统一、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的逐步完善,这一问题将有所缓解(见表8)。

表8企业上市情况(%)

 

 

 

暂无

上市计划

拟上市

公司

上市公司

的母公司

上市公司

的子公司

上市公司

总体

81.5

13.1

1.0

3.1

1.3

东部地区企业

82.0

12.0

1.3

3.3

1.4

中部地区企业

79.1

16.1

0.7

3.2

0.9

西部地区企业

81.8

13.1

0.8

3.3

1.1

东北地区企业

83.9

13.2

 

 

1.5

1.5

大型企业

47.5

22.1

10.1

12.6

7.8

中型企业

75.8

19.0

0.4

3.6

1.2

小型企业

92.3

6.5

0.0

0.9

0.1

国有独资企业

77.4

7.3

7.6

6.6

1.0

vs 非国有独资企业

81.7

13.6

0.5

2.9

1.3

国有控股公司和中央直属企业

69.2

12.0

5.2

10.4

3.1

vs 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

86.2

12.1

0.4

0.8

0.5

农林牧渔业

83.3

15.6

 

 

1.1

 

 

采矿业

70.9

14.5

3.6

9.1

1.8

制造业

80.9

14.1

1.1

2.8

1.2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70.3

15.6

 

 

12.5

1.6

建筑业

84.4

7.8

1.8

3.6

2.4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71.4

16.5

2.2

5.5

4.4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8.8

22.1

 

 

5.2

3.9

批发和零售业

88.8

5.6

0.4

4.6

0.7

住宿和餐饮业

75.7

24.3

 

 

 

 

 

 

房地产业

87.5

7.8

 

 

3.9

0.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2.3

7.7

 

 

 

篇10

一、生产业概念

生产业的概念,最早由经济学家Greenfield提出,他认为生产业是企业、政府等组织向生产者提供服务产品的一种服务形式。随后,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生产业的认识,本文认为生产业是这样一种服务形式,它能够连接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服务对象是生产者并不是最终消费者,同时,在为生产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能把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入到服务生产过程中。

对于生产业的分类,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着不

同的看法。“十一五”纲要将生产业分为五类,分别是: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综合本省统计年鉴中涵盖的行业,本文主要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业,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和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作为研究对象。

二、辽宁省生产业现状

1.生产业发展整体状况

辽宁省经济水平近年来连续呈现增长趋势,2011年末,本省GDP达到22226.7亿元,较2010年末增加3769.4亿元,增长20.4%。相对应的服务业的发展也呈现良好的态势,2011末服务业产值达到8158.98亿元,占同年GDP的36.7%。同时期,本省生产业的产值从2006年1469.78亿元增长至2011年末3291.45亿元,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然而,生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并不高,近几年一直围绕18%水平左右波动。本省生产业所有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和金融业发展较明显、增长较快,2011年末分别为1143.17亿元、755.57亿元,较2006年增加值分别为570.91亿元、452.16亿元。

2.各地区生产业发展水平

2006年以来,本省各城市的经济水平一直持续增长,沈阳市、大连市经济水平一直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2006年沈阳市的GDP为2519.63亿元,同年,大连市的GDP为2541.71亿元。截至2011年末沈阳的GDP增至5915.7亿元,较2006年增加值为3396.08亿元,大连市相应的GDP为6150.6亿元,较2006年,增加值为3608.92亿元。同时期,发展比较落后的阜新、葫芦岛,2006年-2011年末GDP增加值分别为318.37亿元、314.71亿元,差距明显。

用区位商指标来反映本省各个城市的生产业的发展水平,区位商数值、大于1,表示该行业在本城市中具有优势,具有输出能力;相反,区位商数值小于1,表示该行业在城市中不具优势。根据《辽宁省统计年鉴2011》,沈阳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几个行业的区位商分别为0.81、1.39、1.2、1.15,这说明信息转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几个行业在沈阳市都具有优势。相比之下,大连几个行业的区位商分别为1.81、0.13、0.88、0.70,根据数据,可知大连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在本市具有优势。

3.生产业发展的问题

尽管本省的生产业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总体发展落后

本省生产业产值逐年增长,但与其他城市相比,总体发展滞后。据统计,全国生产业占GDP的比重在20%水平上下,而本省生产业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18%。其次北京、上海生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达到43%、27%,由此可知,本省的生产业发展落后,仍需加快发展。

(2)各行业发展不均衡

本省生产所有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发展相对较快,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造成本省生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制约本省服务业的较快增长。

(3)各地区发展不均衡

沈阳、大连的生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约为50%;鞍山、抚顺、营口等城市次之,尤以本溪、葫芦岛等城市生产业发展落后,本省各城市之间生产业发展差距明显。

(4)与其他产业关联度不高

生产业作为一种提供中间产品的服务形式,连接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应与其他产业进行更好的融合。生产业的发展依托于制造业的发展,然而对本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发现,本省生产业与该制造业并未呈现较高的关联程度,融合度不高,二者的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着矛盾。

三、辽宁省生产业发展对策

1.消除体制因素

辽宁省长期以来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市场中难免有些体制、制度制约阻碍着本省生产业的良好发展。因而政府应对加大力度规范市场制度,开放市场,优化省内资源配置。同时,本省在生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为此,省政府应致力于健全法规体系、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立,为生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促进生产业的发展,利于生产业集聚的产生。辽宁省发展生产业的思路应以产业结构的优化为根基,让产业结构优化带动生产业的发展,为辽宁省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加强与其他产业互动

生产业依托与制造业而发展,是制造业中间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一种较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可以促进双方的良好互动发展。本省较强的制造业发展可以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因此在实践中,本省应着力提高本省生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意识,进而将生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促进本省生产业发展。

4.发挥集聚区带动作用

沈阳市、大连市是本省经济发展重要的城市,具有发展中央商务区,成为金融中心的优势,利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同时,本省具有大连、营口、葫芦岛等港口城市,有利于物流、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本省在发展生产业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该优势的带动作用,通过扩大集聚区的带动作用,进而带动本省其他城市生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本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娟娟,吕月英,王超杰.生产业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