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30 11:40: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促销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促销管理论文

篇1

如何以更少的精力和成本更频繁地接触更多潜在客户?本文介绍的交叉营销,通过寻找和你服务同类顾客的其他企业,建议双方能合作的方式,以更好地吸引现有和潜在的顾客。当前许多企业动辄斥巨资进行广告营销,却收效不大,交叉营销为他们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原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KareAnderson在文中用实例演示了交叉营销的营销方式,并提供了交叉营销的基本原则。这些介绍为中国企业的行政总裁和营销经理人实施交叉营销提供了价值不菲的帮助和指导。

斑尼顿(Benetton)和摩托罗拉(Motorola)推出一名为“时尚饰品”的精美传呼机系列。他们的远景是将这一新款机演绎成一种时尚,让顾客根据穿着选择相配的传呼机佩带。摩托罗拉说服斑尼顿准许使用其企业名称作为新款机的名字,并为摩托罗拉生产新款机的部门提供“创意咨询”。

微软(Microsoft)和CoveyLeadershipCenter交叉营销Windows95操作系统的一个软件程序MicrosoftSchedule+与Covey的SevenHabits,将它们结合到MicrosoftOffice及MicrosoftExchange软件中。为了与Covey的“最中之最”和目标制订原则相统一,这个程序将支持日常的日程安排功能,包括输入编辑个人信息、制定及平衡生活目标等功能。

斑尼顿和摩托罗拉、微软与CoveyLeadershipCenter合作的例子说明,交叉营销不愧为省钱省时、颇有成效的营销方式。交叉营销是在瞄准同一市场,但没有构成直接竞争的企业间进行战略整合。交叉营销通过把时间,金钱、构想、活动或演示空间等资源整合,为任何企业,包括家庭式小企业、大企业或特许经营店提供一个低成本的渠道,去接触更多的潜在客户。

交叉营销方式确有不少优点。它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保持销售旺淡季现金流的平衡;激发人们更多购物的动机;费用相同或减少的情况下,能更频繁地接触更多潜在客户;培养与客户和社团间的信任。

两个企业建立交叉营销伙伴关系,能使各自的潜在客户量翻一番。三个合适的战略伙伴将能使各自的客户量增长4倍,而且都无需额外费用。

互利互惠

交叉营销不仅仅是营销工具,它更是一种大胆构想。它不是想方设法让人们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而是寻找和你服务同类顾客的其他企业,建议双方能合作的方式,以更好地吸引现有和潜在的顾客,更好地开拓共同的市场。

一家加油站在其油泵上放了一个盒子,盒子正好处在人们的水平视线上,里面放着交叉营销伙伴的广告宣传单。他们也想通过发放优惠劵来吸引顾客。实践证明他们的合作大获成功。更多的企业加盟成为合作伙伴,他们能为顾客提供更多价值,从而降低了各自的成本,也提高了人们对企业的认知度。

合作伙伴的优惠券在其老客户中建立起忠诚度。这些优惠券可以出现在其竞争对手毫无踪影的地方。他们不用为广告位付款。这是互相交换得来的。

战略伙伴为你产品不同的特色美言美语,最能建立你产品的可信度。战略伙伴可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借助他们早已发展的销售商这一强有力的方式,把潜在客户引荐给每家企业。充分利用合作伙伴的丰富创意、对其顾客的熟谙和正确的交叉营销方式,他们就比那些有着巨额广告预算的企业更胜一筹。

建立交叉营销的关键战略是寻找机会,和银行、加油站和零售店建立伙伴关系。它们都是众所公认的强力合作对象。它们是人们最常光顾的地方,至少每月一次。三者都在变,都在进入各自的领域。

无论它们怎么变革,这是三个最有价值、最值得争取的战略伙伴。这样你才有可能接触到你的大众化顾客。如前面所述的加油站就是例子。

基本规则

建立交叉营销的第一步应是充分了解客户。比如说,了解最有可能接受你按摩服务的顾客,他们如何决定使用你的服务,怎么安排他们的生活。一旦你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你就知道应该与哪一类商家建立交叉营销关系。比如说,通过了解,你就会发现许多老客户可能有些共同点,如年龄、性别、阅读爱好、喜欢的去处和穿着等。

下面这些问题将帮助你更详细地掌握你顾客的情况。有了这些资料,你就能寻找令你最受益的伙伴,建立最有价值的交叉营销关系。

你的顾客住哪里,在哪里做事?光顾你店前后,一般做什么或去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职业或行业?他们是怎么知道你的?会否光顾其他企业?为什么使用你的服务?为什么他们不选择你对手的服务?他们看什么地方刊物?最常抱怨或称赞什么?什么时候他们最有可能选择你的服务?光顾你的企业时,还会买什么、用什么,使你的服务更令人愉快、更方便、更富成本效益或带来其他益处?

既然你想以更少的精力和成本更频繁地接触更多潜在客户,提供丰富的信息或优惠,以吸引人们购买你服务,你就得寻找最能帮你忙的伙伴。选择合作伙伴时,应多考虑对方的信誉和他们服务的顾客群,而不是他们实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最好的交叉营销伙伴应具备下列特点:

服务于相同的顾客群,但不存在竞争;伙伴企业中有相识的经理,有利于共事;服务企业想争取的顾客;双方的商业淡旺季互为对补,一方淡季时,另一方恰好是旺季;一方的客户群至少同另一方现有的客户群一样大;拥有与对方不同的资源,包括高访问量的网站、邮件列表、专家技能、场地、不同的细分市场等;双方有可互相捆绑销售的产品或服务;相兼容的价值观念。

简单技巧

与潜在合作伙伴接近时,先说明自己想探索一种新办法,使他们以相同或更少的费用和时间接触到更多的顾客。然后自己可试着描述一种打算尝试的简单方式,要清楚阐明交叉营销的好处及责任。

篇2

[关键词]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团队绩效绩效提升措施

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企业内部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在企业外部代表着整个企业的行为。他们的决策影响一个企业的兴衰,他们的执行决定企业的命运,高层管理团队由于负责整个组织的经营决策,因此团队绩效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绩效。因此,提升高层管理团队绩效从而促进公司绩效是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项战略任务。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团队结构

高层管理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它的素质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单个成员的素质;二是团队结构,即内部成员的构成;三是各成员间的动态协调配合能力。高层管理团队绩效的提升也取决于这三个因素,也就是一个成员合理构成、默契配合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提高团队绩效。一个合理的团队结构应包括下述几方面的内容:

1.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年龄结构应合理、高效

对于成长性企业应选择年轻高层主管占较高比例的团队结构,保持高层管理团队整体旺盛精力和冒险精神;对于成熟稳定型企业则可能保持年长者居多;衰退企业中团队应增加中年高层主管。年轻人思想敏锐,敢作敢为;中年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老年人阅历丰富,处世稳健,各有优缺点,可以形成互补。

2.保持高层管理团队的任期相对稳定性

这有利于高层管理团队进行有效沟通,容忍冲突,积极谋求和目标一致。

3.根据企业规模,合理聘用具有良好教育背景的高层管理人员

因为良好的教育背景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社会视野、更前沿的社会动态、更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更良好的内外互动氛围。

4.争取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多样化的知识技能结构匹配

实践表明,合理的知识技能结构有利于企业高层合作、高效完成组织的战略决策工作。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角色的衣钵最后往往落在技能较全面的成员手中。高层管理团队的职业背景和相应工作经验匹配则是同成员间知识技能合理结构安排等效的设计。

5.高层管理团队应保持合理的决策规模

目前各国企业高层管理团队规模普遍在5人~10人之间,事实上,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深化,这个集体决策团队人数可能有增加的趋势。

二、创建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企业文化是孕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土壤,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培养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塑造良好的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企业文化的推行者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表率起主导作用。从这个角度上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文化。一个富有特色的团队文化应具有如下特征:

1.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团队凝聚力强,团队成员对团队具有高度的忠诚,有着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把自己的前途与团队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个人利益自觉地服从团队利益,愿意为团队的利益和目标尽心尽力;团队发展出有力的团队规范,团队精神的价值观深入人心;团队精神的文化与舆论在团队氛围中占统治地位。

2.持续高涨的团队热情

团队成员身心愉快,充满了活力与热忱;团队成员的参与愿望强烈,团队既强调团队精神,又鼓励个人完善与发展;团队成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士气高昂,不畏艰难,对达到团队目标具有很强的信心;对挫折具有较强的承受力,时刻保持旺盛的斗志。

3.和谐创新的团队氛围

团队成员彼此信任,相互依存,通力协作,彼此关心和爱护,信息共享,积极参加团队活动;坦诚、开放、平等地沟通和交流,人际关系和谐;团队中民主的管理作风、自主的工作环境,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卓越高效的团队业绩

在机制平台基础上,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应具有不断地进取和创新精神,将用心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强化和提高,使领导者真正做到事事用心,处处用心,不断提高绩效。

三、实施有效的团队冲突管理

高层管理团队是由繁忙的经理们组成的,他们极少有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且,他们必须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领导他们在组织中分工负责的那些人身上。他们作为一个高层管理班子聚到一起,在一起的时间一般较少,交流互动时间很短,互动、默契和交流缺乏为冲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在年龄、职业生涯、教育背景、经验和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这些差异是导致冲突的重要因素。对冲突进行管理就是要坚持权变的观点,正视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的客观存在,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冲突的积极作用。

1.正确认识高层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

由于高层管理者在成员构成方面的差异性和层级结构上的特殊性等原因,团队成员意见不一致是肯定存在的。允许多种观点并存,能够避免做出冒险的决策,促进创新思考。所以当他们产生不同观点是聚焦于任务问题时,这种任务导向的认知性冲突是建设性的,会使高层管理团队做出更高质量的决策,并取得更佳的业绩。

2.开发高层管理团队冲突管理的预警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冲突严重而又不能有效解决,会引起高层管理危机,甚至企业经营危机,所以开发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具有现实意义。确定一个有威信的高层管理团队领导者,训练和保持成员对团队氛围的敏感性,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认知和感情,是高层管理团队预警机制的重要方面。

3.确立任务、目标导向的机制

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应共同参与企业共同愿景和目标任务的设计和确认。高效的高层管理团队因为有共同目标,就会用更宽广的视野讨论企业未来的目标,怎样取得更高的绩效,总是能把工作重点放在和核心问题有关的难题和事情上,虽然彼此在相关议题上有异议,但本质上是建设性的,认知性的,不会产生相互憎恨的情绪。

4.营造公开交流的氛围,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高层管理团队的领导者要营造一种不但能够提高绩效,还要促进成员的积极参与,公开交流,团结协作的氛围。公开的交流使得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能够真诚地参与,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加强了高层管理团队的共识和认可。这种公开、坦诚交流会导致一些争论和冲突,但是,如果团队成员认识到冲突是任务导向的,是为了提高团队绩效的,他们就能够积极的对待。那些鼓励讨论、争论和协作的高层管理团队比那些忽视这些的高层管理团队能够使团队成员获得更高水平的满意感。

5.维持平衡的权利结构

要想维持权利结构的平衡,在高层管理团队中创造一种公平感非常重要,因为如果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感觉到整个讨论的过程很公平,就比较容易就某项议题达成一致。比较理想的权利结构是,最高领导者比其他管理者多一点权威,但是每位团队成员都有实质的权力和策略性的位置,特别是在他们负责的领域内,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实质的权力,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作出贡献。

6.激发认知性冲突,提高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

高层管理团队的创造性来源于团队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并能以新的思维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认知性冲突是高层管理团队创造性的源泉。通过鼓励不同的意见和促进创造性的提议,可以激发认知性冲突。团队成员差异的好处之一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冲突将会激发创造性,针对问题产生有创新的提议。

四、制定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工作绩效,是决定该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建立和完善企业高层管理团队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精神、情感方面的教育、引导外,最重要的是要从制度建设方面解决团队成员的收入分配问题,即建立健全一套有机联系的能激发高层管理团队实现自身价值、鼓励高层管理团队不断取得业绩、合理约束高层管理团队行为的一种制度安排。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利益激励机制方面

包括:①个人报酬激励。主要的激励手段有工资年薪、福利津贴、年度花红、承包提成、动态累积递延奖金、期股、认股权、实股等。②“职位消费”激励。职位消费是指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除货币收入之外的按其职位所享受的企业给予的待遇。建立职位消费激励机制,就是通过界定不同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可以享受的相对称的职位消费层次,明确职位消费的具体指标,成功的成员将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享受层次越来越高的职位消费,而经营不善的成员将失去一切职位消费。

2.声誉激励机制方面

成功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和社会声望及地位,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这是他们从事职业生涯的本钱和获得较高有形报酬的筹码,并通过企业经营成功来确保自身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声誉机制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激励约束作用是和经理市场的竞争选聘机制紧密联系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机制是经理市场上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质量信号,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着高层管理团队成员声誉机制作用的有效性。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声誉既是他们长期成功经营企业的结果,也是他们拥有的创新、开拓、经营管理能力的一种重要证明。

3.创造新平台

对于高层管理团队成员来说,除了常规物质薪酬激励之外,也许更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可以独立演台大戏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自己可以参与商业剧本策划和导演,亲自担任主角,而不仅仅是企业中的一个执行经理人。由于高管职位在一个公司总是有限的,因而导致许多优秀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长期晋升无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给予他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让其参与决策并亲自督导执行,是企业能否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其发展欲望的关键因素。没有新的平台给他,他就会受到压抑,时间长了,心生厌倦,最终造成优秀高管人才流失。

4.建立和完善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高额退休金制度

在有条件的企业中实行股票期权,以建立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长期化行为。尤其是对相当一批在国有企业任职时间长、收入一直不高而又即将面临退休的国有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给予高于一般职工平均水平数倍的退休金和较高水平的养老、医疗保障。

强化高层管理团队监督约束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举足轻重。因此,应从总体上对不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各方面进行调整和改进,主要有:一是建立和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同时注意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企业会计的作用,实现对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有力监督。二是建立和健全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制度。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上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行为的监督,把着力点放在个人素质的提高上,抓紧对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道德约束和舆论监督。高层管理团队应提高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充分认识职业道德是他们的立业之本,重视个人品质的修养,使自己成为职业道德的完美体现者;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使职工群众对高层管理团队成员的监督约束作用得以发挥与实现,真正形成强有力的民主管理监督约束;重视发挥银行对企业高管的债务约束作用。

在企业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需要的团队成员,各种激励方式都能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需求的个体的作用有差异。除了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还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林浚清黄祖辉孙永祥: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J],经济研究,2003年第4期

[4]英理查德·黑尔,彼得·特拉姆著,张亚非译.高效世界知名企业提升绩效的整体方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6

篇3

素质教育在党“十五大”精神推动下,已在全国和各地实施和发展,深受社会、家庭、学校和师生的欢迎。怎样才能保证素质教育顺利实施和发展,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宽进严出”,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宜从教学管理模式入手,狠抓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的学习、工作实效性,加强学校的全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一.树立良好领导作风,加强教学全程管理

良好的领导作风,是学校办学好坏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学校的行政领导必须做到“爱、破、耐、严、公、恒”六个字。爱,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尊重师生,乐于接近,动之以情,关心师生的生活;破,就是破除官僚、唯我独尊、家长式领导方法;公,就是处事公正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赏罚分明;严,大胆管理,严而有格,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耐,就是对师生的思想工作要有耐心,应采取循循善诱,启发自觉,采取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方法:恒,就是促进转化,推动革新,持之以恒,稳步奋进。治校之道,除了靠这套从实际出发的管理规章外,还应提高自身的素养,做到“以言号其令,以本立其信,以德建其成,以诚取其情”。

同时,学校领导还必须练好内功,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具体做法有: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实际,科学地编制教学工作计划,对每学期各学科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的前后内在联系等都心中有数,做到教学目标准确,教学进度适当,具体措施扎实。

2.认真实施教学指导。对教师不仅要压担子,还要出点子、教法子,实行“三分析、五指导”。即开学初的教与学的状况分析,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考试后的情况分析;制定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艺术指导,教研活动指导,资料信息指导,会议指导。开展“两课一讲一交流”活动,即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听课、评课、举办教育理论专题讲座、组织教与学的经验交流。

3.认真进行教学检查。检查要做到四个字:一是“常”字,即常抓不懈,不一曝而十寒,把定期检查和平时的随机检查常规教学及教育任务结合起来;二是“严”字,即严格按照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办事,不敷衍了事;三是“细”字,即踏实细致,“下马观花”;四是“导”字,即积极引导,改进工作。

4.认真开展教学考评。教学考评能鞭策和鼓励教师努力搞好教学工作,同时又是执行奖惩制度的重要依据,其过程是:听汇报,看资料,查实绩,议得失,评优劣,树典型。

5.认真搞好教学总结。通过总结,力求找出教学规律,并按照规律办事。同时又可以吸取经验教训,扬长避短,使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可采取“四结合,四体现”的办法:时间上,平时小结与期末总结相结合,体现经常性;形式上,口头小结与书面总结相结会,体现灵活性;类型上,专题总结与综合性的总结相结合,体现多样性;人员上,领导总结与师生总结相结合,体现民主性.

二.改革用人制度,发挥各自特长

彻底改革用人制度,招聘自愿加入的教育行家。进入学校的教师,学校应进行全面摸底和考查,掌握教师的实际文化素质和专长,通盘考查,合理安排,要求每个教师除教好主课外,还应负责指导好1-2门充分发展学生独特才能的活动课程。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研究教材,大胆改革,勇于探索素质教育规律,造就一班思维敏捷,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

一个教师,要使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各自专长,校长就应认人为贤,因材善用,秉公行事,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和爱好,合理分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各人专长.只要校长能以身作则,一视同仁,教师就会敢于吃苦,乐于奉献。

三.革新陈旧教学模式,推行全新教学体系

打破传统模式,推行全新教育教学体系就要求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开发学生智力,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革课堂结构,革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体制。实现“四个转变”,即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变客体教育为主体教育;变继承教育为创新教育;变君子教育为动手实践教育。

在教育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不要默守成规,要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根据学生个性和特长,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特长,彻底废除用单纯的考分衡量学生的标准。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他们的专长和技能.使学校成为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材的摇篮。学校应设立教育科研奖、教改实验奖、教学效果奖和学生技能奖。使每个教师积极投身于教改实验中,发挥创造性思维,走实干兴校和科研兴校之路,争做素质教育行家。

四.完善育人领导系统,实施育人工作措施

学校要始终把育人(即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放在首位,建立和完善育人工作领导系统,形成合力网络。

1.校长挂帅,成立相应领导小组,由学校政教处主任具体负责;

2.建立完善由分管德育副校长牵头,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合署办公,年段长、班主任、值周教师、保卫人员、住校生管理人员协调一致,通力合作的纵向育人体制;

3.形成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教研室、教研组、科任教师的横向育人体制。纵向育人体制在合力网络中的作用是:从学生一跨进校门起,不管是学习或生活,课内或课外,住校或不住校,都有人负责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作育人的工作。横向育人体制在合力网络中的作用是:从横向调动各学科育人的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全体教职工从校长到工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人员落实到位,组织落到实处,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每周一次校长办公会和行政例会,每周一次班主任会,专题研究育人问题。学期有计划,月月有安排、有检查、有评比,任务落到实处,促使全方位育人合力的形成.

4.围绕育人目标,在操作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形成育人合力.

管理育人的措施。首先,建立良好的育人管理体制,“校长负责、总支保证、分层管理、责任包干、民主监护”,制定完整的育人管理条例。第二,加强育人队伍的建设管理,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有特色的教师,形成教艺精湛、师德高尚、团结向上的教师育人集体。强化教学管理,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教学技能、教学艺术水平与教学科研水平。如“老带新、新促老”,拜师结对活动;开展“校教坛新秀评选”和“青年教师献课活动”,承担市、地学校的育人科研课题,“创建优秀班集体的科研活动”。第三,狠抓常规,建设好“三风”,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努力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求实”的校风;“敬业、爱生、精湛、广博”的教风;“活泼、文明、刻苦、向上”的学风。

教书育人的措施。首先,坚持开展以“三心两爱”和无私奉献精神为重点的育人道德教育,提高育人意识和育人思想水平。“三心”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两爱”是爱事业、爱学生,要求教师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性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去感染、去影响教育人,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第二,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具体做法有:一是党、团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中要经常强调。在备课的检查和多种考评,如年度考核、晋级和职称考评,各级先进的考评都必须考查其育人的方面。二是教学中以学科渗透德育为主,寓教育于课堂内外。三是每年都进行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服务育人措施。首先,全校教职工应牢固树立服务育人思想,特别是总务处、后勤组、生管组、教务处、政教处的同志更要直接为学生服务,给学生,特别是寄宿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最佳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共财物、节约水电的良好习惯、以及关心公共服务的思想品德教育。第二,从硬件上,努力优化育人环境。加快校园的总体规划建设、绿化工程及现代化教学器材、设备的添置,形成具有绿化、香化、美化的育人环境。

五.实行全新量化管理,健全科学管理模式

篇4

 

随着我国城市间公路设施和城市内部道路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公路货运量在整个货运行业比重将越来越大,以公路货运的机动灵活特性与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更显优势。却在公路货运行业内,许多货运公司在组建自己的车队进入货运市场竞争中,与其他运输企业和货运展开货源的竞争,与货主间进行价格、服务质量、运输质量等成交条件的讨价还价显得无能为力。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创新调整,根据各企业经营的业务项目,在不同的岗位上,构建、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道路。

一、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

(一)投资不足,规模不大,资金紧张的现象普遍存在。据统计, 2009年中国经营公路货物运输企业超过512万家,拥有营运货车642万辆。其中:拥有10辆以上汽车企业不到2%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类似;普通载货汽车占比重95.16%,零担车、集装箱拖挂车、冷藏运输车及厢式汽车等专用汽车占比重偏小,仅为4.84%。大多中小型公路货运企业在开拓运输网络化、多式联运业务中需要规范的合同交易和定期结算,因欠缺足够的周转资金被迫止步。

(二)在企业内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专业岗位人员配备不齐造成整体性管理团队不健全。人才是企业的重要资源。要发展公路货运企业,既需要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也需要操作型人才,更需要管理型人才组成团队。目前大多公路货运企业这几方面的人才都很匮乏,特别需要这三种类型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匮乏现象已到了影响生存问题。

(三)制度管理不到位造成流程运作不经济,操作风险过大。随着运输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公路货运业务运作过程中,因企业制度管理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流程控制、人为的错误、制度失灵以及外部事件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过大,造成运输服务质量差,因操作失误,可能带来很大的甚至是极其严重的后果。

二、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运行条件

货运企业运营管理存在主要问题是行业特点造成,但货运企业可主动地通过创造条件,构建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实现改变内部管理环境与市场接合,是每家货运企业求得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必由之道。构建公路货运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运行条件:

(一)推行“单车核算”的保障制度。“单车核算”是指以从事公路运输营运业务的单台车辆的收支和配比综合费用,求取营运利润的核算办法怎么写论文。单台车辆是公路货运责任单位最基本的构成单位。能适应货运市场多变的环境和符合货运企业采用不同的经营方式要求。为企业提供多种管理数据资料,是推行责权利管理的有力保障制度措施。

(二)形成内部交易价格与完成货运量任务的双行控制办法。内部交易价格是企业内部交易结算和责任结转所用价格。内部交易价格可作为部门之间合作,作业活动时空协调,经济责任承担的约束标准,更有力地推进责权利管理;同时,促使各责任单位以多种方式完成货运量任务,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价量双行控制管理目标。

(三)执行“谁负责谁承担”的分配方式。调整负担运输产品成本是“业务”,转变为承担责任成本的是“部门或岗位”。为了实现责权利协调统一,调动各环节的责任人的积极性,在整条物流供应链里,做到责任明确,量化细化到不同业务流程和责任单位上与效率,效益,效果挂钩,充分体现“按时空责任分配”。

从管理模式应用角度上说,构建、运行每一种管理模式关键在设定运行必备条件和选用环境下才能顺利地开展执行,才具可行性。

三、在不同业务或岗位环境下,企业选择公路货运运营管理模式

(一)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该模式以岗位发生的费用支出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建立成本中心,把发生收入全额上交,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在创新调整资源思维下,由于公路货运企业供给固定成本高,设施和设备专用性强,不同运输产品之间有独特的成本要素不同,加之运输需求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衡,只能适应公路货运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社会生产、流通、消费方式的改变,当公路运输的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和高附加值货物的比重不断增长时, 企业必然选择零担公路货运业务来满足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运输产品,建立一套对小批量、多品种、高时效的运输产品适合的一站式完整的运输单证,流程,解决一次运输过程中要与多方承运者发生转换成本,同时,处理在一定范围内不确定性成本划分标准。除了重视流程管理外,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按完全成本法提供的会计资料越来越不能满足预测、决策、考核和分析的需要。因此,对货运企业的管理层要求会计提供更广泛、更有用的信息,以便加强对经济活动的事前规划和日常控制,运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加强对运营成本事前预测、决策,及时地调整运价和运营标准成本,适应对零担业务和各种新开发的运输产品管理变动需要。更灵活,更实际应对竞争对手的变化。

(二)公路货运企业以运营利润中心管理模式

在公路货运行业,许多货运公司都在选择组建自己车队或建造营业网点的发展路向。当它们进入运输市场参与竞争,除了与其他运输企业开展的争取货源的竞争外,事实上面临着与货主间在争取对自己有利的条件成交的竞争,也同时面临与其它的运输方式的竞争、宣传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运输质量的竞争和价格的竞争。其实价格是竞争核心,在运输服务方式相似的情况下,运价便宜者就有可能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运价是货主选择承运者的主要因素;服务质量的竞争和运输质量是竞争基础,在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保证运输质量水准时,也就是增加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当价格与质量、服务实现有效地平衡,最终运营利润低于投资收益,影响投资者信心和扩张发展计划的实现。

在考虑价格与质量、服务有效地平衡为出发点,凡建造每个营业网点都作为物流利润中心,让其成为既负责物流收入,又负责物流支出,并负责管理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使用一定数量资产的物流责任单位,亦即对物流成本收入的发生都能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该物流利润中心的领导者具有控制物流价格、物流业务和所有相关费用的权力,每个营业网点与货运企业的各操作部门之间提供货源、物流服务,其收入按内部转移价格结算,物流成本按其实际发生额转移,虽则其收支都是虚构的,但对于物流系统内部的某个部门来说,本来可能是一个成本中心,通过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将其确定为一个内部人为利润中心,这对于责任中心的成本控制来说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高每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意识,也了解物流成本的节约对本部门业绩的重要性,从而促使改善本部门的物流管理水平,降低自身的物流成本。此外,对货物运输质量事故所发生的货物丢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坏、误期、错运以及由于失职、借故刁难、敲诈勒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或经济损失归入各物流利润中心承担,通过制定货物运输质量考核的指标和标准对接,杜绝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严控货运质量事故频率,货损率,货差率;奖励达标的完成运量及时率,实现货物安全优质送达,承托双方都受益,各方经济利益得到维护。

当然,在利用利润中心管理来进行物流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几个责任中心共同承担的费用,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受益多就多负担,受益少就少负担的原则分配。一定要避免共同费用不合理分配挫伤各部门的积极性。

(2)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要合理。这是合理评价各物流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促进各单位努力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保证。合理制度在内部转移价格,是加强物流系统内部资金、成本、利润管理的有效措施,使客观评价各利润中心的工作业绩的重要手段。物流内部结算价格是指运输、装卸、包装、仓储等人为利润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物流的结算价格。一般可分为成本定价和利润定价两大类。成本底价是依据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一般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定价,因为实际成本定价下供方可能向需方转移不利成本差异,不利于分清责任。而按标准成本定价可以克服这个缺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但它不符合利润中心要考核效益、评定利润的要求怎么写论文。所谓利润定价法是指各利润中心之间结转物流业务是除成本之外,还要加之以一定比例的利润确定转移价格;另外,也可以参考市场价格来制订内部转移价格。

(3)除了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度和对费用计划标准控制外,公路货运企业还需要衡量在不同产品、不同区域、不同渠道和不同促销规模等方面的实际获利情况,主要环节是进行赢利能力分析。赢利能力分析就是借助于有关财务报表和数据的处理,把所获利润划分到各运输产品、货源地区、促销渠道、顾客群等方面以便比较每个因素对企业最终获利的贡献大小以及其获利能力的高低,一般主要是用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物流服务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

(三)公路货运企业以“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

市场是第一位的,客户也是第一位。“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模式的经营理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灵活多样、盈利最大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对于一个多环节、多工种的联合作业系统的整车货物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来说,需要参与运输生产的要素包括劳动者运用运输车辆、装卸设备、承载器具、站场设置等,通过各种作业环节,将货物这一运输对象,从始发地运送到目的地的活动过程。而制造企业的产前产后物流多采用整车运输,公路货运企业对于整车运输业务的组织作业管理应充分发挥主动发现、创新、整合市场需求的设计能力,及时了解市场的终端和供应链的始端变化信息,通过整合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如生产企业、运输企业、配送企业、仓储和加工包装企业、货代以及消费者可用需求信息资源,能够为物流链上的企业提供最佳的管理咨询服务,实现物流链上最佳流程。

当今的物流活动是一个社会化的活动,涉及行业面广,涉及地域范围更广,所以它必须形成一个网络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其效能。“运量—运力平衡”业务管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选网络组织结构,打破单纯企业或集团内部的“运量—运力平衡”做法。推选主要有两种网络结构,一种是大物流中心加小配送网点的模式,即:“两头小中间大”;另一种是连锁经营的模式,即:“链条式”。前者适合商家、用户比较集中的小地域,选取一合适地点建立综合物流中心,在各用户集中区建立若干小配送点或营业部,采取统一集货,逐层配送的方式,充分利用零担,整车,空运(或铁路)运输方式特点,优势构建零担联运快速干线。后者是在业务涉及的主要城市建立连锁公司,负责对该城市和周围地区的物流业务现代企业管理论文,地区间各连锁店实行合约,性协作,该模式适合城市间或全国性物流,连锁模式还可以兼容前一模式。第三方物流大大扩展了物流服务范围,对上游生产商可提品、管理服务和原材料供应,对下游经销商可全权为其配货送货业务,可同时完成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灵活的综合,以降低社会运营的总成本,最终让需求者成为最终收益者并得到满足为目标,实现相对“运量—运力平衡”结果,让供物流链上的所有企业实现一种共赢的局面。 四、结束语

由于公路货运企业存于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客户个性需求变动大,而企业自身资源贫乏之下,企业管理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为此,笔者认为,通过创造条件构建稳健性企业运营管理模式;根据企业不同的业务,岗位,创新调整企业可利用的资源选取运行运营管理模式,扬长避短,创造合理运营管理环境为公路货运经营服务,适应货运市场变化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物流运输管理》王风刚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流运输管理》张敏黄中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篇5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论文关键词:绿色营销;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论文提要绿色营销在中国起步较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面临着全社会性绿色消费需求尚未形成、绝大多数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仍未确立、生产管理方式滞后、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以及政府措施不力等障碍。必须采取相应对策,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使绿色营销逐步成为本世纪中国市场营销的主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篇6

一、绿色营销及其特征

绿色营销是在绿色消费的驱动下产生的。所谓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意识到环境恶化已经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生活方式,要求企业生产、销售对环境影响最小的绿色产品,以减少危害环境的消费。所谓绿色营销,是指企业以环境保护观念作为其经营哲学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力求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的营销策略。绿色营销是现代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传统营销的延伸与扩展。绿色营销的目的是可持续发展,绿色营销进行的前提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与传统营销相比,绿色营销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

1、绿色消费是开展绿色营销的前提。消费需求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绿色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人们的温饱等生理需求基本满足后,便会产生提高生活综合质量的要求,产生对清洁环境与产品的需要。满足绿色需求,是绿色营销的出发点。

2、绿色观念是绿色营销的指导思想。绿色营销以满足绿色需求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损害健康的产品。绿色营销所追求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与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企业经营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力求实现人类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发展。

3、绿色体制是绿色营销的法制保障。绿色营销是着眼于社会层面的新观念,所要实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必须有完善的政治与经济管理体制,实施环境保护与绿色营销的方针、政策,制约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短期行为,以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维护全社会和全人类的长远利益。

4、绿色科技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技术进步是产业变革和进化的决定因素,新兴产业的形成必须要求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如背离绿色观念,其结果有可能加快环境污染的进程。只有以绿色科技促进绿色产品的发展,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可再生、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的开发,才是绿色营销的物质保证。

二、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障碍

绿色营销是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虽然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尽管理论上已具备了可能性,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国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从政府方面看,主要采用经济手段来保护环境,执行过程中,以权代法、以言代法、有法难执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经济手段标准模糊,行政干预手段难以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一些地方政府从局部利益出发,忽视环境保护,使企业没有外部压力去实施绿色营销。同时,由于绿色产品的营销涉及到供应、生产和销售等各个环节,涉及的环节多,内容复杂,最终导致政府不能从客观上有力调控企业实施绿色营销。

第二,从企业方面看,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落后。我国企业由于生产方式滞后,投入高、产出低,不仅浪费能源,同时还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如果继续沿用这种旧的生产管理方式,必然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所生产的非绿色产品也将逐渐失去市场。

第三,从消费者方面看,绿色产品由于相对而言成本高,从而价格高。由于我国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不高,再加上政府和企业对绿色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致使目前大多数消费者还没有把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缺乏环保意识,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还不能做到自觉抵制和进行有理有力的监督。同时,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素质偏低,绿色消费意识淡薄,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选择。

三、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对策建议

1、增强环保意识,积极主动开展绿色营销,培育企业的绿色文化。企业承担环保义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职责,如果企业仍然无法摆脱“外部不经济性”的束缚,不仅与绿色营销,更与时展相悖。因此,要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加强环境管理和对污染物的治理净化,促使外部不经济的内部化,积极主动出击,适时适地地调整营销战略,树立全新的绿色营销观念。

2、潜心开发研制绿色产品,加快绿色产品创新。所谓绿色产品,指对社会或环境的改善有所贡献的产品或减少对社会和环境所造成损害的产品,或指对环境及社会生活品质的改善优于竞争者所提供的产品。绿色产品同传统产品一样,具有下列三个表现:第一,主要表现——核心产品成功地符合消费者的主要需求;第二,技术表现——是指产品各种技术质量标准;第三,策略表现——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而且有利于企业实现赢利目标。绿色产品除具有上述三种表现外更重要的是加上第四个表现,即绿色表现。

从产品能否维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及从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来评价,绿色产品必须体现以下四种绿色理念:一是企业在选择生产何种产品及应用何种技术时,必须考虑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安全性,产品在消费中要考虑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三是业设计产品及包装时,要降低原材料消耗,并减少包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四是产品整体概念考虑产品的设计、产品形体及售后服务,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3、加强对绿色营销组合的研究,灵活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企业的绿色产品需求与绿色价格、绿色通道、绿色促销相互配合,才能引起消费者广泛注意。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同时注意绿色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来定价;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选用中间商,如选择则要考虑中间商的绿色信誉;绿色促销则需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要与环保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寻求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活动,以扩大企业绿色影响。

4、积极采用环境标志,认真贯彻执行国际环境公约、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和绿色标志制度。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其授权的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布的特定图形,用以表示某种商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等也符合环保标准。要想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符合“绿色标志”的拳头产品,同时认真贯彻执行ISO14000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实行清洁工艺生产,在国际上为我国企业赢得良好的海外形象。

当今,在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主题背景下,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树立企业绿色营销和品牌形象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企业顺利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泰锋.绿色营销与我国企业发展[J].上海企业,2000.6.

篇7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009-02

1 我国绿色营销存在的问题

1.1 尚未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

由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太高,加之媒体宣传、引导滞后,了解并接受了绿色营销的至今仅是少数消费者,绝大多数消费者还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意义,没有形成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需求。消费者还没有作为一支独立的绿色力量登上环保舞台, 难以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有理、有度的监督。

1.2 绝大多数企业仍未确立绿色营销理念

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在一味追求近期和微观效益的理念下进行的,对环境保护和社会长远利益考虑得很少;不少企业绿色需求导所开拓的新的市场机会等缺乏应有认识;有的企业尽管意识到绿色营销可以开辟新的市场,但由于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不敢贸然行事;另一些企业由于长期亏损,更顾不上花较高的代价推行绿色营销。

1.3 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不相适应

绿色营销对我国企业的营销组合策略提出了挑战,①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开发过硬的绿色产品的紧迫感,现有绿色产品的绿色含量有待提高;②产品的包装很少考虑所用材料的环保性;③企业缺少绿色会计和绿色审计制度,用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没有科学地计入成本而制定出绿色产品价格;④再其次,在销售渠道的选择上,还未从产品的绿色特征出发来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⑤促销方式陈旧,特别是一些先行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还没有负担起绿色信息的传播者、宣传者的责任,缺乏引导绿色消费,开辟绿色市场的时代创意。

1.4 缺乏有效的政府监督、调控机制

我国制定的环境资源政策多数仍然是行政性、计划性政策, 经济政策只是作为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的辅助工具, 尤其严重的是缺乏产业政策和相关技术政策, 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 这对引导企业自觉实施绿色营销是极为不利的, 必须进行广泛的修改、补充、调整和完善。

1.5 绿色产品价格过高,绿色需求不足

每个层次的消费者都愿意消费绿色产品,也期望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但是这种愿望在企业中得到实现时会使其产品成本上升,引起价格上涨,当价格超出了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时,产品就不会被消费者接受。受制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收入水平,消费者无力承担绿色成本的上涨,因此,绝大多数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便成为“空中楼阁”。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营销现状还不容乐观,还未能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国内绿色营销的发展态势整体表现不佳。

2 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探讨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相对薄弱的条件下,在绿色消费浪潮中,要想迅速培养发展绿色营销事业,需要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还需要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成熟,以及环保组织、媒体的参与监督和其他企业竞争者的良性参与,它们构成了影响企业绿色营销的五大力量(如图1所示),做好这五个方面,有利于推动企业的绿色营销活动,构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2.1 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

作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担负着重要责任,所以必须要做到:

(1)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绿色营销观念是绿色营销实践的指南。实施绿色营销,首先必须树立牢固的绿色营销观念,寓绿色意识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企业领导不仅自己要重视和关注环保问题,理顺企业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企业局部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树立企业长远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还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树立全体员工绿色营销意识,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和生态监测制度, 使生态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道德标准,并将其具体落实到企业营销活动的各项工作之中。

(2)增强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

资金和技术是实施绿色营销的两大物质基础,企业在政府给予足够支持的情况下,通过自身努力,加大对绿色的投资力度,并拓宽引资渠道来改变我国目前绿色营销活动中的“资金匮乏”局面,解决绿色营销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技术能力方面,我国环境科学研究成果有些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现在的关键是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技术产业化,同时使科研产业化形成有效机制,科研与营销能够相互促进,绿色营销使企业通过新产品获取相比于一般产品的绿色超额利润,绿色超额利润又使企业有了更多的资金投入绿色产品的研发, 从而促进绿色营销的发展。

(3)开发绿色产品,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品策略是市场营销的首要策略,企业实施绿色营销必须以绿色产品为载体,为社会和消费者提供满足绿色需求的绿色产品。绿色产品设计应着眼于易回收、易修理、节省、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危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等。绿色生产与制造应着眼于采用清洁技术和工艺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浪费、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三废”排放等。绿色品牌塑造应结合环保标志进行。绿色包装应着眼于采用复用、毒性小、公害少、易分解、低耗材等类型的包装材料。绿色服务提供方面应着眼于服务过程节省资源和减少污染等。

(4)积极运用绿色营销策略。

包括:①制定绿色价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以及“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等原则,把绿色行动保护环境费用计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②进行绿色促销,促销起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作用。恰当的促销可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影响面,促进企业绿色产品的销售。③选择绿色营销渠道,提高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扩大绿色产品销售量。企业可通过创建绿色产品销售中心,建立绿色产品连锁店,设立一批绿色产品专柜、专营店或直销点,来拓展绿色产品的经营。在选择中间商时,考虑其信誉的同时还应考虑其经济实力与管理状况等综合情况。

2.2 政府扶持

政府在绿色营销管理中的作用是主导性的,它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措施,给企业创造市场环境条件,施加足够的环境压力,从而推动绿色营销的发展。①政府要对一些耗费资源多的,对环境影响大的产品征收资源税和环境税,以刺激资源的节约和环境替代性产品的生产,为实施绿色营销的发展积累资金。②政府要加大绿色投资力度。例如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性资金,可以直接用于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或用于银行贴息间接支持这些重点项目,也可在政策性银行设立专项优惠贷款,用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良好企业的生产,以环境治理税或生态环境补偿税为主体,建立各级政府的环保基金,支持当地企业开展绿色营销。③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绿色投资,鼓励私人投资、企业自筹资金以及外商投资等,拓宽投资渠道进而改变目前绿色产品投入不足的问题。④对绿色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污染治理及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环保投资项目等免征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调节税,对新办的环保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

2.3 消费者要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营销观念

实施绿色营销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推广绿色产品,更需要开发绿色市场,培育具有绿色消费意识的消费者。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环保教育,使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现代人应尽的基本义务。企业作为实施绿色营销的主体之一,更需要在学习中建立新的经营理念。

2.4 充分发挥媒体与环保组织的作用,开展绿色宣传

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绿色营销广告同其他广告比起来要强调企业产品的“绿色特性”, 宣传企业的绿色形象, 将绿色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 刺激消费需求。

环保组织作为环境爱护的领头人应该在倡导“ 绿色消费”,“ 绿色营销”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制定相关的制度,呼吁企业的行为,并进行适当的监督。

综上所述, 绿色营销的实现有赖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全面参与和良性互动。首先, 由于环境和生态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涉及民族、国家利益和宏观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在绿色营销战略中起到先行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师东菊,常金良,赵兴艳.我国绿色消费的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选择[J].消费导刊,2007,(1).

[2]颜弘,王锋.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经营管理,2006,(7).

[3]庄晓钟.我国实施绿色营销管理措施浅析[J].经济管理论坛,2006.(7).

[4]杨春梅,陈立新.中国绿色营销的现状分析[J].现代管理科,2005,(2).

[5]杨沛.我国企业发展绿色营销浅论――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时代经贸,2007,(5).

[6]戈娟. 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研究[D]. 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

[7]何汉艺. 企业绿色营销的经济学分析[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4) .

[8]胡振华,王敏轶.绿色营销: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03 ,(1).

篇8

本课题由西华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

电子商务和旅游业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渗透并深入到旅游相关产业,旅游电子商务的产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四川景区面对国内外著名景区的激烈竞争,积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本论文重点在提出适合四川景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一、四川旅游景区概况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有230多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著名的六大国家5A级景区: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绵阳北川羌城旅游区、峨眉山景区、乐山大佛风景区、九寨沟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至2013年,旅游人次分别为3.52亿、4.43亿、4.92亿;旅游收入分别为2449.2亿元、3280.3亿元、3877.4亿元,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笔者认为四川旅游业发展态势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四川省开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

二、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四川六大5A级景区的官方网站和网络营销状况分析,发现四川景区在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网站功能发挥不充分,网站资源浪费,网站有空置区;欠缺有力的网络营销及网络推广;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缺失等。

三、四川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四川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有利于深处西部地区的四川通过电子商务信息手段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

(一)完善景区网站

充分发挥网站的作用,四川旅游景区需借鉴已有成功的网站,完善网站设计。建立引领页,提升网速;网站下方设立网站点击量统计,分析游客的点击情况;充实网站内容,充分利用网站资源,杜绝网站空置区和重复内容;完善实时交流功能,如设QQ、旺旺、微博等在线服务,引入手机客户端,便于游客实时了解景区情况等。

(二)营销与推广

1、传统营销,以特色营销服务为中心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但仅停留在游客参观欣赏的层面,游客参与度低。四川景区应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强化景区个性化服务,调动游客积极性,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游客的体验价值,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创造更多“回头客”,达到口碑营销的效果。

2、网络营销方式

(1)建立专业的营销团队

笔者认为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单独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网络营销团队,便于景区的营销与推广。整合四川旅游产品,减少单个景区的营销费用,实现景区信息化管理,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优化搜索引擎

“得搜索引擎者得天下”,搜索引擎是游客寻找网站和进入网站的主要方式。四川景区可利用百度、搜狗或谷歌等网站推广,不断更新网站内容,参与关键字广告排名,通过网站排名靠前获取网站的较高点击率。由于谷歌和百度更新和收录快,笔者建议四川景区选择在谷歌和百度搜索引擎上优化,利用高网络广告覆盖率,吸引国内外游客。

(3)微博、微信营销

微博、微信营销成为时下新兴的营销方式。四川景区选择在新浪、腾讯、搜狐等平台上注册微博、微信账户,在官网下方链接各个微博账号,电子商务营销人员用简短内容更新景区动态,与网民互动,解答游客的问题,达到被转载、被推广的效果。

(4)微电影和视频营销

景区通过与电影故事情节巧妙结合,用视听效果与观众情感交流,激发观众旅游动机。拍摄集合四川著名景区的如《爱在四川》等微电影,对微电影作进一步的视频营销,在优酷、百度、腾讯等视频网站上微电影或景区相关视频。

(5)社区营销

在人人网、天涯社区等游客量较多的社区网站加好友,发挥论坛和旅游贴吧的宣传与交流作用。营销人员需要时常管理论坛的内容,及时对游客的不满做好公关策略,消除负面影响。

四川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社区、微博、微电影、视频营销,将有关景区的微电影或视频放在视频网站和社区网站做进一步营销推广。

(6)事件营销

策划与景区相关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唤起全国媒体和游客的兴趣与关注,树立四川旅游的品牌形象,利用事件的后续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加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潜在的国内外游客,提高游客量。

3、“4PS”营销策略

(1)产品策略。根据四川各景区的资源特色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经营。峨眉山的佛教、青城山的道教、北川的大爱文化等都具有独特性,可深挖掘其旅游产品,进一步丰富四川旅游资源。

(2)价格策略。在网站上产品的价格,帮助游客做好预算,做好网上预订门票、酒店等攻略。

(3)促销策略。网站上开展秒杀、团购、打折等活动,在央视旅游电视台、旅游杂志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将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有机结合,吸引境内外游客,提高旅游收入。

(4)渠道策略。根据市场细分将游客分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离退休职工和入境游客等,针对不同市场对同一景区不同旅游产品营销,满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游客多样化需求。

(三)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川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涉及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电子商务知识、熟练的旅游专业知识及市场营销等知识。随着互联网信息和技术的不断更新,四川景区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和旅游企业员工必须不断学习并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运用电子商务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景区的能力。培养既懂电子商务又懂旅游业务还懂营销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是四川景区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必然选择。对此,需要四川旅游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或依托四川高校大力培养适应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四、结语

通过完善景区网站,使其功能完备且操作简单,注重网络营销与推广,增加四川旅游景区的知名度,重视旅游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推动四川旅游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四川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将随着时代的潮流向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参考文献

[1]四川省人民政府网

[2]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区http:///

[3]北川羌城旅游区官网http:///

篇9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在二战后,随着世界信息化浪潮得到了很快发展。我国旅游业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21世纪,旅游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旅游管理的一个方面,我国学术界对快速发展的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检索较新的相关文献,对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作为旅游信息化的一部分,国内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学者们探讨了许多相关的概念,例如,刘文波等(2000)探讨了旅游网络化经营,曹军辉等(2001)探讨了信息化决策,傅细三(2009)探讨了旅游信息化,比较接近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讨。刘晓虹等(2001)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化管理是旅游业领导部门统一组织和规划,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利用旅游信息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加速旅游经济发展。此外,还有郑向敏(2002)对“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探讨,等等。

二、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它是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众多学者探讨了旅游信息化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田丹等(2000)、钱益春(2001)都认为旅游业的信息密集性决定了信息化发展道路。唐俊雅等(2002)认为旅游管理信息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

一些学者研究了旅游信息化中技术对经济活动的重要意义。吕宝水、王菊园(1999)分析了信息技术对铁路旅游的意义,杨丽(2002)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旅游统计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具体的地区案例研究中,一些学者分析了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说明了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陆亦农等(2000)对新疆旅游业的探讨,廖真萍等(2001)对云南旅游信息网络的分析,等等。

三、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从现状来看,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着不足之处,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探讨。

对于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孙静(2003)认为中国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化模式单一,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胡云(2004)认为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整体水平不高,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技术应用不成体系,缺乏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盘红华(2008)结合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趋势,对旅游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张补宏等(2011)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在地区案例中,石长波等(2009)认为黑龙江在旅游信息化程度及经济、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设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充分条件;王杨帆(2009)概述了西安市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廖钟迪(2011)总结广西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对于信息化网站的建设,杨春宇等(2002)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发展要解决搜索引擎、交易安全性、信用建立的问题;刘庆广等(2004)认为我国旅游网站存在总体发展水平低、信息更新缓慢、效益不高、信息库应用功能单一等问题。

四、发展对策研究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如何适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旅游的要求,众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对策。

对于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总体方面,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包括,彭滋霖等(2000),成剑英(2003),胡云(2004),孙静(2003)等。例如,胡云(2004)探讨了管理模式和思想要现代化,完善信息网建设,行业管理要规范等发展对策;孙静(2003)分析了要掌握旅游信息规律、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等发展对策。

对于网络营销管理方面,赵云昌(2001)强调要以人为本,转变管理模式的发展策略;杨絮飞(2001)探讨旅游业网络营销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组合策略;史灵歌(2004)认为中小旅游企业电子商务实应加强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政府应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以电子政务促电子商务;王嘉(2006)认为在新经济时代,推动旅游行业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信息开发,保护网络营销。在具体案例上,林卫红(2000)对广州旅游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发展进行了探讨,要理顺体制,建立权威性的旅游综合信息网。

一些学者从信息技术的角度来探讨对策,张美英等(2003)认为旅游信息化发展应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胡磊、董莉莉(2004)分析了旅游信息服务系统的数字化对策。在地区实例中,罗怡(2001)认为应结合GIS和网络技术,来设计昆明市旅游信息系统,薛亮等(2002)分析了青海旅游资源信息系统的原则、结构、设计等。

五、研究简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对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涉及的面是比较广泛的,当前的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在我国目前的研究中,旅游经济管理信息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相关概念众多,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该领域研究的多样化。

篇10

随着区域电力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滑,电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发电生产经营形势发生急剧变化,加上节能减排压力的增大,发电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电力市场压力和财务成本压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作为市场营销工作人员,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工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一、当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意识不强,沟通意识不够市场营销部门要主动及时地和各部门协调沟通,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同心协作、发挥合力的良好局面。对外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电网企业、用户的联系沟通,及早了解国家政策,及时收集市场信息,科学合理安排电量计划,争取最大效益。

2.市场营销观念落后发电企业长期形成的不重视用户需求的作风,导致企业存在着以生产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市场营销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是发电企业规划建设、生产经营的价值体现,因此,市场营销也是发展,而且是更直接、更现实的发展。要坚持企业经营以市场营销为先导,不断开拓市场,提高经营效益,强化发展基础,实现企业价值。

3.市场营销手段有限由于发电企业对用电市场及用户消费需求、用电潜力分析不够,市场开发的力度不够;对用户用电变化不能及时掌握,对用户用电潜力挖掘深度不够。营销人员应善于收集、整理、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市场信息,在竞争中寻求发展的机遇、争取电量的机会和调整电价的时机,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4.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仅局限于少数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全员营销市场营销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成效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要进一步增强全员营销意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市场营销工作。齐心协力争取电量、抢占市场、确保电价执行到位、足额回收电费,获取企业最大经济效益。

二、做好电力市场营销工作的改革策略

1.要强化市场意识,转变营销观念多年来电力企业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电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因而电力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销售,使得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传统的电力市场营销观念已经不能解决当前电力市场的矛盾,要尽快从旧的营销模式中解放出来,研究市场规律,树立新的竞争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效益观念,要尽快建立高效、有序、便捷的营销体系。要摆正与客户的关系,树立客户至上的思想,认清供电企业中生产、计划、调度、财务、销售、服务等部门都是市场营销活动的组成部分,只有各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才能形成营销工作的良性发展。

2.重视员工的素质教育,定时地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教育,定时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使职工在思想认识上更加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将电力客户与供电企业的地位平等起来。电力职工要不断注重市场研究,学习法律法规,研究国家政策,熟悉市场规则,勇于开拓市场。要树立竞争意识,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先,在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最后要主动进攻市场,扩大市场份额。在思想认识上要以客户和市场为重点,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如方便客户的电费结算和用电查询、取消人情电等。

3.以“人民电力为人民”为服务宗旨,以优质服务赢得用户服务就是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支撑点。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营销战略的重中之重,电力企业是直接为广大公众日常生活服务的窗口行业,更应把优质服务作为开创营销新局面的自觉行动,并体现在整个工作的全过程。在电能流向客户的过程中,既要提供电力产品的售前宣传和咨询服务,免费为客户提供用电规划、设计、材料运送等服务,同时又要在电力产品出售后作好定期检查和回访,对于客户在用电过程中的突况要及时作出响应,坚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实施全天、全面的服务,对突发问题做出最迅速的抢修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