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11:40:24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民用建筑监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我国宏观经济和城市民用建筑的发展情景设定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部署,即要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基本实现工业化”。
这个宏伟的发展目标必然对我国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
1.1经济结构
在今后15年中,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增长迅速,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将出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13.6%;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2.9~46%;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20年为41%~43%,2050年51%~56%。
1.2按名义汇率计算的GDP
按照我国总体经济战略规划,到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7.88万亿元RMB,2020年达到26.82万亿元RMB。两个阶段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和4.14%。需要指出,近年以过度投资拉动的超常规增长使得资本形成所积累的一系列低效率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重复建设形成的无效资本、大量库存积压、国际反倾销对我国企业的打压、企业利润率的下降,以及高速发展对资源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将呈下降趋势的重要因素。
1.3人口
预计我国人口总规模为:2010年14亿左右;2020年15亿左右。
1.4人均GDP
人民币的汇率政策正在调整,人民币不再紧盯美元。因此,今后我国的GDP统计必然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购买力平价(PPP)标准。如果按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2003年人均GDP(按PPP计算)已经达到4990美元,已经超过当年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4320美元),这显然是高估了。而如果参照中等收入国家购买力平价计算所得人均GDP比名义汇率计算所得高出1.9倍的比例计算,2010年和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分别达到2932和4104美元,2020年我国将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1.5城市化
我国城市化水平从由1985年的22%上升到2004年的41.8%,城市化速度是世界同期的两倍。但2000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47%,其中中等发达国家为50%,高收入国家为79%。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率从36%提高到60%属于加速期,因此,中国的城市化率还将不断提高。如果按1985~2004年间城市化率的平均增长速度计算,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在50%以上。而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当在60%左右(58.7%)。
1.6房屋建设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镇房屋建筑总面积达140.91亿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11亿m2,占房屋建筑面积的比重为63.24%。
图1我国城镇房屋建筑面积的增长(10亿平方米)
根据建设部小康社会居住目标,可以分析得到2010年和2020年的建筑面积。
表1我国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预测
2010年
2020年(情景1)
2020年(情景2)
城市化水平%
45%
50%
60%
城镇人口总数亿
6.3
7.5
9.0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m2
26.5
30
35
城镇住宅建筑总面积亿m2
166.95
225
315
城镇人均公共建筑面积m2
8.06
10.75
12.5
城镇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0
80.6
112.5
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亿m2
217.75
305.6
427.5
表1中2020年的预测之一是按城市化率的低限设置的情景;而预测之二是按城市化率的高限和小康居住目标设置的情景。
2我国空调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
2.1住宅空调发展现状
我国房间空调器生产开始于1978年。1991~1993年进入了起步阶段,1994~1996年步入加速发展期,1997~2003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生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4~59%。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房间空调器产业已经拥有了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的生产规模,成为名副其实的房间空调器世界第一生产大国。
根据日本空调采暖和制冷新闻(JARN)预测,2004年全世界对房间空调器(RAC)和单元式空调机(PAC)的总需求量为5600万台,其中中国为2000万台,占36%。从图2可以看出,中国一国的产量实际已经超过全世界的需求,我国家用空调器的产能已经过剩。
图2我国房间空调器产量的增长
图2中显示,我国房间空调器的生产年均增长率为40.5%。而图3中则反映了我国城市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拥有量的增长情况。2002年,我国仅有10个省市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在50台以上,而到了2003年,便增加到16个省市。增长势头很猛(见图3),但年均增长率为27.04%,还是赶不上生产量的增长。
图3我国每百户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台)
研究发现,家庭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与人均GDP的增长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图4是笔者以上海的情况分析得到的相关关系。当人均GDP达到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得到普及(达到户均1台)。
图4每百户家庭空调器拥有量与人均GDP之间的相关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我国小康社会的住宅,将从满足生存需要实现向舒适型的转变。良好的室内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空调的普及是必然的趋势。
2.2集中空调的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制冷与空调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0年到2003年全国制冷空调行业经济年均增长速度高于我国GDP增长速度。
表2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主机生产量(台/套)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活塞式冷水机组
4,000
2,517
2,493
4,645
螺杆式冷水机组
3,056
3,910
5,663
8,977
离心式冷水机组
481
698
947
1,240
蒸汽/温水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1,194
1,460
1,268
1,053
直燃式溴化锂冷热水机组
2,091
2,385
3,052
2,785
风冷式冷热水机组
15,000
20,800
26,000
——
户式集中空调用冷热水机组
——
——
——
36,372
总计
25,822
31,770
39,423
55,072
年平均增长速度
28.9%
注:2003年风冷式冷热水机组的统计归并在了螺杆式、活塞式冷热水机组和户式集中空调的冷热水机组三项统计中。
2000(销量)
2001
2002
2003
组合式空调机组
10,495
25,853
29,492
36,505
新风机组
33,066
77,281
47,880
50,602
风机盘管机组
684,684
1,281,517
1,387,072
1,719,557
总计
728,245
1,384,651
1,464,444
1,806,664
年平均增长速度
39.8%
表32000-2003全国集中空调系统末端设备生产量(台/套)
根据历年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及重点生产企业调查汇总,在1993~2003年间我国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年均增长幅度13.4%,吸收式冷水机组产量年均增长幅度16.2%,其中直燃机产量平均增长幅度高达18.7%,高于电力驱动冷水机组产量的增长幅度。总体来讲,1993~2003年间我国制冷机组总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2.3住宅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根据笔者的分析,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这两个因素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28和0.9681。因此,将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作为因变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作为两个自变量,可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可以得到2010年我国城镇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百户,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2.33亿台。
房间空调器的使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0年,2000年前居民购买的房间空调器到2010年将不得不更换,若考虑这部分的设备报废和更换数量,则2004~2010年间我国国内房间空调器的销售总量将达到17826万台,平均每年销售量为2500万台左右。
当平均每户居民房间空调器的拥有量达到一台以上时,其购买的欲望将逐渐降低,而空调器的使用时间将延长。此时,每百户城镇居民房间空调器拥有量将不再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用电量呈线性相关关系,笔者认为2010年后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的饱和趋势将与总人口数量的饱和趋势相符。因此可以预测2020年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90台,届时房间空调器的保有总量将达到4.2亿台。
2.4集中空调的发展前景预测
对集中空调的预测采取未来能源可供量倒推的预测方法,可得到如表3的结果。
表3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制冷机组的发展预测
2010
2020
一次能耗可供总量(三种情景平均值)/亿吨标准煤
21
29
建筑能耗所占比例
20%[1]
28%
空调能耗占建筑能耗的比例
40%[2]
40%
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1.01
1.81
空调冷热源一次能耗/亿吨标准煤
0.29
0.521
空调冷热源耗电量/亿kWh
782.5
1404.8
空调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亿kW
5.26
10.71
公共建筑总面积/亿m2
50.8
80.6
单位面积装机冷量/W/m2
103.6
132.9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所占比重
10.0%
15.0%
燃气空调装机冷量/万kW
5263
16063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
47371
91026
直燃机保有量/台
29241
8924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台
394754
758548
全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装机冷量总计/万kW
52634
107089
综合以上预测结果,到201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总装机冷量将达到1.5亿冷吨左右,2020年总装机冷量将增加到3.05亿冷吨左右。
3民用建筑空调的发展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3.1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所谓建筑能耗,是指建筑使用能耗,即维持建筑功能和建筑物在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包括照明、采暖、空调、电梯、热水供应、烹调、家用电器以及办公设备等的能耗。除非特别指明,现在一般提及的“建筑能耗”都是指使用能耗。
根据某些文章和媒体的报导,2001年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即已达到27.5%,与当年日本的此项比例(29.2%)相差无几。并据此得出我国建筑节能的紧迫性。
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反映了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气候条件、生活质量,以及建筑技术水准。发达国家在进行能源统计时,一般按照四个部门分别统计:即工业(或产业,因为在发达国家农业已经产业化)、交通(在发达国家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和私人汽车都十分发达)、商用(办公楼、旅馆、商场、医院、学校)和居民(住宅)。一般可以把商用和居民两项作为建筑耗能看待。比如金融、贸易、商业和咨询等第三产业,几乎没有什么工艺能耗,但对于室内环境品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第三产业的主要能耗形式就是建筑能耗。商用部分的能耗实际就是第三产业的能耗,即建筑能耗。因此,发达国家的耗能部门实际上就是产业、交通和建筑三大家。
我国的能耗统计方式,并不是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而是按照行业统计。如果我们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生活消费和其他行业的能耗算作建筑能耗的话,那么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的建筑能耗比例只有18.2%。如果再加上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和建筑业的能耗,也只有26.9%,还是到不了27.5%。但很明显,交通运输的能耗帐无论如何也是算不到建筑使用能耗的头上的。
另一方面,欧、美和日本都是第三产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因此,它们的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除日本外都在30%以上。而我国则是一个处于工业化前期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很低。200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1.8%,而1998年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即已达到47%。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略高于30%,低于国际上同收入组别国家近20个百分点。因此,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较高比例的外在条件并不存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是在向重型方面转化。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例在2002年达到顶点之后,一路下滑。而第二产业比重在经历多年平稳发展之后,从2002年开始反弹。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钢铁、有色金属、焦炭、水泥、彩电、冰箱、房间空调器等数十种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2004年钢产量达到空前的27279.79万吨。但与此同时,我国生产吨钢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出20~30%,中国超过10%的能源被钢铁业“吃”掉。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能耗不可能在总能耗中占有很高比例。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大致应在20%左右,其中10~13%是采暖能耗,7~10%是其他能耗。大致相当于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建筑能耗的比例越大,经济发展就越是合理和健康。
我国建筑用能还处在很低的水平,但有很大的增长潜力。以上海为例,2003年上海人均耗电量为5245kWh,是2002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人均水平的65.2%,是世界人均水平的2.21倍。但上海人均生活耗电量只有617.62kWh,占总耗电量的11.8%,约为同年香港人均生活(住宅)耗电量的44%。上海家庭平均人口数为2.8人,2003年上海家庭平均年用电量应为1730kWh,而1997年美国家庭平均空调用电量就达到1555kWh。因此,住宅能耗的增长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另外,我国现在的依靠低劳动力成本、高资源消耗、高资本投入、没有附加价值的传统制造业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我国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目前这种工业化初期落后的经济结构中。中国要和平崛起,必须向新型工业化社会过渡,必然会像当今的发达国家一样,产业结构的重心将从工业转到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从工艺过程能耗转到保持环境的建筑能耗中来。因此,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使用能耗在全国总能耗中比例的增加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建筑节能的目标是提高建筑物对能源直接使用的效率,用少许增加的能耗满足大量增加的需求;同时尽量减少间接能耗和无谓的浪费,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建筑使用过程中,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
3.2民用建筑空调是形成电力尖峰负荷的主要因素
2003年以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拉动下,能源和电力的需求快速增长,大部分地区出现电力供应紧张,26个省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尽管从2000年开始,我国仅用5年时间,发电装机容量便从3亿kW增加到4.4亿kW,但能耗(电耗)增长的速度更快。从2002年到2003年,我国GDP增长9.1%,而电力消费却增长了16.5%。
有人把电力紧缺归咎于我国民用建筑空调的超常规发展。这是混淆了电力和电量的概念。根据笔者在上海的调查,尽管上海住宅空调的普及率(96.8%)已经超过了美国(72%,1997),但居民使用空调的时间全年平均仅为800~900小时,也就是说,尽管空调用电开支在家庭能源开支中占了最大比例,但总体消耗的电量并不很大。这种低水平消费主要是由于我国居民经济水平还不高。因此,在城市或地区全年电力消费的尺度上,民用建筑空调并不是“耗电大户”,但却是造成夏季(冬季)电力负荷高峰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民用建筑空调使用的季节性、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特点,造成夏季供电峰谷差的进一步拉大,形成对电网安全的潜在威胁。图4的尖峰负荷与最高气温的关系曲线很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上海,当气温在33℃以上时,每升高1℃,电力负荷将增加12.7万kW(工作日)。同样,在北京市也有非常相似的情况,当气温在32℃以上,每升高1℃,电力负荷增加12.9万kW。
日益增长的空调用电负荷已经造成了城市电网难以承受的高峰用电负荷及巨大的电力缺口(2005年估计为2500万kW)。这种电力供需之间结构性的矛盾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000-2003年,国内空调器销售量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47.65%,而同期我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增长率只有6%左右,远远低于房间空调器销售量的增长速度。我国的住宅空调产品形式单一,无论是窗式、分体壁挂式还是集中式,几乎全部是电力驱动。致使房间空调器(国内销售)的装机电力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比例已经高达10%。
图5北京市近年来夏季最高电力负荷和空调电力需求的增长
从图5可知,北京市的空调电力需求的比例逐年提高。2001年至2003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了29%,占全社会用电总量的比重也持续攀升至17.32%。2001年,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量为542739万kWh,2003年则增至700726万kWh,增幅高达29%。同时人均年生活用电量也大幅增长,2001年人均年生活用电483.57kWh,2003年则达到609.96kWh,增幅为26%。
3.3民用建筑空调的能源需求预测
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可以预测,2010年全国每百户城镇居民空调器拥有量为125.8台,所形成的装机电力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28.7%。到2020年,每百户居民空调器拥有量将达到190台,占全国发电装机量的比例为37.4%。
2004-2020年间,电驱动制冷机组的产量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41%,2010年我国电制冷机组保有量约为39.5万台左右,2020年将达到76万台。可知,从2010到2020年,我国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的电制冷机组的装机电力将由1.01亿kW上升到1.78亿kW,在全国发电机组装机电力中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6.2%上升到2020年的19.8%。空调电力制冷机组的耗电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从2.66%上升到2.89%,由此造成公共建筑集中式空调系统用电量在电力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由9.3%增加到10.1%。
如果国家继续推进当前鼓励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并假定2010年和2020年直燃机的装机冷量分别达到当年空调机组装机总冷量的10%和15%,则2010年,我国直燃机总保有量约为2.9万台,全国直燃机总的天然气用量将达到29.6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2.4%;而到2020年,直燃机总保有量将达到8.9万多台,直燃机总的燃气用量将进一步增加到90.3亿m3,占全国天然气总用量的3.4%(见表4)。
表4发展燃气空调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预测20102020
直燃机装机冷量所占比重10.0%12.5%15.0%15.0%17.5%20.0%
直燃机装机冷量/万kW526365797895160631874121418
直燃机保有量/万台2.93.64.48.910.411.9
电制冷机组装机冷量/万kW473714605544739910268834885671
电制冷机组保有量/万台39.538.437.375.873.671.4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装机电力/亿kW1.051.020.991.781.731.68
发电机组装机容量/亿kW6.56.56.5999
占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比重16.2%15.7%15.3%19.8%19.2%18.7%
公共建筑空调电制冷机组耗电量/亿kWh704.2684.7665.11194.01158.91123.8
全国总用电量/亿kWh264352643526435413034130341303
电制冷机组耗电量占全国用电总量比重2.66%2.59%2.52%2.89%2.81%2.72%
节省的空调装机电力/万kW117014621754357041654760
节省的电力投资/亿元130116271952397146335295
直燃机燃气用量/亿m3/年29.637.044.490.3105.4120.4
全国总天然气需求量/亿m3125412541254265326532653
直燃机天然气用量占总用量比重2.4%2.9%3.5%3.4%4.0%4.5%
4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空调将有更大的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热量带最多的国家,东部地区与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相比,夏季偏热,冬季更冷。在我国人口稠密的城市,室内既需要冬季采暖,也需要夏季供冷。当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人均GDP在4000~4500美元时,住宅空调将普及。住宅空调将从奢侈型消费品变成普及型必需品,完全脱离“家电”属性,成为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之一。我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是不可持续的,第三产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定会逐步增加。为提高生产率,第三产业必须为建筑环境消耗能量,使用空调,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总之,民用建筑空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必然的需求。从现代能源管理的思想出发,不应该也不可能去抑制这种需求,而只能因势利导,用经济与技术手段引导人们合理消费,开源节流,尽力满足这种需求。
所谓“开源”,就是在提倡适度消费与节约能源的前提下,提倡民用建筑空调能源的多元化,充分利用低谷电、淡季气和可再生能源,从时间上与空间上去挖掘“能源供应”的潜力。例如发展蓄冷技术、利用天然气的燃气空调、热电冷联供技术和分布式能源技术;同时积极研究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未利用能源”的制冷空调技术。所谓“节流”,就是改进制冷空调产品,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环境友好。
4.1蓄冷空调
对蓄冷空调的电费价格体系是推进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电力公司(或供电局)推行了分割式三段制分时电价,其中的高峰时段集中在上午8:00~11:00,以及傍晚到夜间的18:00~21:00,使办公楼与大型商场这两类商业建筑的空调冷负荷高峰时段(下午)被划入了电费的平段时间。导致大部分蓄冷量在非高峰用电时段的下午释放掉,对转移夏季高峰用电负荷并没有起到有效作用,而且也不能使用户从分时电价政策中获取最大利益。上海市从2005年夏季开始将空调负荷高峰时段13:00~15:00划入高峰电价时段,同时对用户的电力最大需求MD提高收费标准(30元/kW·月),这些政策都有利于蓄冷空调的推广。
除了峰谷电价的比值之外,低谷电价的绝对值也有很大影响。如果低谷电价能够跌破购电成本的底线(比如降到0.20元/kWh以下),相信会极大地推动蓄冷空调的发展。而这一底线恰是某些电力公司前几年在电力富余时推销电锅炉和电采暖的促销价。
2004年,我国已经批准开工的电站项目达6110万千瓦。以每kW电站投资6000~7000元计算,需要投资4000亿元。如果少建10%,就可以节省400亿元,再将其中的10%即40亿元投入对蓄冷空调的补贴(200元/kW),可以转移2000万kW空调高峰冷负荷。理想情况下可以转移电力负荷600万kW,恰好相当于少建10%的电厂。这样,电力部门实际节约了投资360亿元。而用户除了这部分补贴,还要投入160亿元去建设2000万kW的蓄冷装置。但因为有了补贴,用户可以较快地在3~4年时间里从分时电价的差价中回收这部分投资。实现电力公司和用户的双赢。
4.2燃气空调
影响燃气空调发展的瓶颈是天然气价格。制订燃气空调用气价格的依据,应该是使燃气空调的寿命周期成本能与电力空调持平或略低,从而使用户能实实在在地受益,也才能鼓励用户使用燃气空调。定义电力与天然气的比价:
这一比价越大,表明燃气空调的年度等额寿命周期成本与电力空调相比,经济性越好。国际上电力与天然气比价一般约为4:1左右,但我国长期以来该比价偏低,因而制约了燃气空调市场的开发。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初,北京、上海等城市均出现天然气供不应求的局面。据统计,2004年北京市共消耗天然气25.4亿m3,2005年预计将消耗33亿m3,超过市政府30亿m3的预算,也超过了陕京管线28亿m3的供给量。上海市预计2005年的天然气使用量将达到20亿m3,但目前落实的气源仅16亿m3(其中包括西气10亿m3和东海气田6亿m3)。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北京和上海均开始限制冬季天然气锅炉的发展。但是,对任何一个燃气空调用户,不可能只在夏季用天然气供冷而不在冬季用天然气采暖。从总量来说,发展燃气空调用户可以起到填平夏季天然气低谷的作用,但同时还会增加冬季天然气的高峰。因此,需要研究天然气冬季的削峰措施。燃气供应部门,要研究夏季储气措施和冬季可中断用户的政策。而暖通空调行业,也要研究季节蓄能的燃气热泵技术以及能燃用水煤浆和煤层气的直燃机技术。
4.3热电冷联供
在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在我国发展的诸多政策问题中,最突出的是多余电力上网的问题。因为用户所需要的热量/冷量与用电量是随着季节、气候甚至白天与夜晚等因素随时在变化,而建筑热电冷联产设备一经确定之后,其正常运行时的供热/供冷量与发电量的比例(即热电比)是大致不变的,所以总是会有富余的电能或者热能产生。为了解决多余电力的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方案就是允许分布发电的多余电力上网。
根据我国目前实行的《供电营业规则》,如果电力用户自行发电需要并网,其并网的发电机组必须接受电网的统一调度,而且热电冷联产系统的上网电价要采用竞价上网方式,没有任何优惠。建议将分布式能源电力上网按“绿电”看待。参照对风力发电的优惠政策,电网收购价应在0.40元/kWh以上。
阻碍建筑热电冷联产发展的另一个政策问题是天然气的价格。与上节“发展燃气空调的政策建议”相仿,各地应根据当地电价,将电力/天然气比价调整到4.9:1左右。
目前,各种建筑热电冷联产的原动机设备国内基本上都不能够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因此实现热电冷联产的一次投资很大。建议对建筑热电冷联产系统的投资者做政策性投资补贴,该补贴相当于设备投资的10%左右,使得热电冷联产系统的等额年度寿命周期成本能够与常规空调冷热源相比。
从中期发展来看,应积极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或区域热电冷联产系统。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有两种方式:①移动式(作为汽车动力);②固定式(又称“站式”,用于楼宇热电冷联供)。我国目前把主要的研发力量投入到前者。但燃料电池汽车由于一些技术瓶颈,难以在短时间内普及。而建筑热电冷联供所使用的燃料电池是将天然气改质制氢,不需要直接利用氢气;由于是固定式(站式)使用,省去了许多移动式应用中的麻烦(例如对体积、重量的限制)。所以,燃料电池作为分布式能源应用,相对更容易形成商业化。建议优先发展利用燃料电池的建筑热电冷联供技术,尽快建成一批示范性工程,应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中。
4.4选择较高能效等级的空调设备
作为重要的“节流”措施,我国经济发达、资源缺乏的城市,可在2005年开始实施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2004)》和《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等三个标准中,选择较高的能效等级作为市场准入条件。
根据测算,上海市如果对冷水机组采用比我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中的强制性标准提高一个等级,可以产生很好的节电降峰的效益。仅每年新增的冷水机组便可以降低电力峰荷需求6~8万kW,用户也可因此减少电费14%左右。以平均电价按0.75元/kWh计算,每年可以节约电费2800~3600万元。
5结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房间空调器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冷水机组市场。我国又是世界上房屋建筑建设规模最大的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新建筑的一半将出现在中国;中国城市商用和居住建筑中的一半将是在2000年后建造的。因此,我国民用建筑空调还会有很大的发展。当前我国的能源紧缺,确实是对制冷空调业的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推进制冷空调行业科学、健康、协调、持续发展,使中国从制冷空调大国发展成为制冷空调强国的最好机遇。
建筑工程管理中常说的安全问题主要涉及到施工安全以及建筑使用安全。施工安全问题是指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操作不当以及其他问题而造成人员伤亡以及财产损失的重大安全事故,可以说施工安全问题是影响建筑施工正常进行以及工程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建筑使用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主要指由于建筑物质量不合格而导致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等。建筑物的安全隐患不但威胁着社会生活生产安全,而且还会破坏施工企业在社会中的良好印象,从而严重损害企业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2)工程管理中的质量问题。
质量问题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这是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不但影响着工程施工安全而且对工程项目方、施工方的经济社会效益也有很大影响。工程管理中的质量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材料质量问题,这是影响建筑工程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使用劣质的材料和设备将会直接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施工质量问题,这是建筑工程中另一种常见的质量问题。由于建筑工程庞大且复杂因此建筑工程的工艺技术也比较复杂,一旦施工方操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建筑工程质量漏洞,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监督管理质量问题,监督管理是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因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疏忽而造成的监管工作质量差的问题频繁发生。世上没有无根之水,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因此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很多因素都是造成工程管理问题的“根源”,所以要想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必须要分析造成工程管理问题的诸多影响因素。
2造成工程管理问题的因素分析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主要面对着安全以及质量两个问题,并且这两个问题在某些程度上是相关联的,即质量没有保证就会导致建筑存在安全漏洞,因此在分析造成问题的因素时要将安全与质量两个问题结合起来。接下来本文从施工过程入手详细探讨了造成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
2.1决策设计阶段的影响因素
科学的决策是确保工程建设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施工设计方案作为工程建设的蓝图,其科学与否会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因此在决策设计阶段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有:
(1)项目决策过于盲目。
建筑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正式开始前需要经过大量的科学论证,然而当前一些项目方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头脑一热盲目拍板。这些盲目的决定导致工程项目根本不切实际,工程建设根本无法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2)施工设计方案不科学。
设计单位在设计施工方案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实际情况,经常出现“纸上谈兵”的问题。设计单位往往只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资料进行设计,导致设计方案严重脱离工程实际,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质量。
2.2施工阶段的影响因素
工程施工阶段是对整个工程项目建设影响最大的阶段,施工阶段的顺利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在施工阶段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有很多:
(1)材料质量问题。
当前我国建筑材料市场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大量不合格材料充斥市场,从而造成施工企业很容易采购到不合格材料,进而使得建筑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
(2)施工工艺因素。
建筑工程是一种系统而复杂的建设项目,涉及到多种技术工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工艺技术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工艺选择错误造成施工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施工操作出现失误造成施工停顿,不但会影响建筑工程质量,而且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产生很大威胁。
(3)工程监理问题。
工程监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所在,然而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监理却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工程监理失效,从而造成严重的质量以及安全隐患。工程监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监理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责任心不强无法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导致返工现象比较严重,影响了工程管理的正常进行。
2.3验收阶段的影响因素
工程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水平的最后一个手段,工程验收可以及时发现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并督促施工企业及时进行改正,因此工程验收阶段对工程管理也有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验收流程不规范,验收结果无法反应实际情况;工程验收人员,与施工企业合谋隐瞒工程质量问题,从而导致工程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3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对策
从前文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因素比较多,因此在研究工程管理对策时很难针对各个因素依次进行分析,因此从工程管理中比较重要的质量安全管理以及进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加强工程管理的具体对策。
3.1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
(1)做好设计工作。
设计单位要针对具体工程项目,对工程施工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结合该地区以往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对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设计分析,力求做到设计方案的技术性与经济性统一。
(2)做好材料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在施工前完成材料选购工作,并且要抽调专门的人员负责材料选购与管理,要严格按照材料使用计划选购材料。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还要做好材料的使用管理工作,要妥善存放材料,避免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材。同时,企业对每一批材料的提取、使用等都要进行详细记录统计,从而避免材料的浪费以及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3)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施工方要严格按照施工设计采用正确的技术工艺,严格规范各施工技术环节,避免出现工程质量安全问题。另外,施工企业要尽量避免变更设计方案,并且变更时要依照严格的规范。
(4)做好人员管理工作。
施工企业要面向社会招募优秀的人才,并且根据人才的能力特点将其安排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中,从而做到人尽其才。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内部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大力提高内部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另外,施工企业还要在企业内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观念,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总之,企业要努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安全意识强的施工队伍以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3.2加强工程进度管理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速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多数建筑工程的工期都比较紧张,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工程延期问题,因此加强工程进度管理也是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
(1)各方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各社会部门要加强协作,时刻保持交流与联系,及时发现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并且共同研究问题解决方案,从而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避免工程延期问题。
(2)确保施工资源的供应,保证工程施工持续进行。
建筑工程施工需要用到大量资源,包括设备、材料等,一旦资源供应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工程停顿,从而影响到工程进度。因此,施工方务必要确保施工资源能够及时进行供应,确保材料、设备等能够及时运送到施工现场,从而避免因资源短缺而造成的工程停顿问题。
(3)确保工程资金到位,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
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资金运转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工程建设停顿,限制了工程建设的持续进行。所以,投资方要确保工程款及时到位,并且要预留一定的储备资金以应对工程施工中的突况。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包括多项内容,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资料加强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项目资料收集工作,这样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设计方案、竣工材料、验收报告以及测量数据等等,管理人员妥善保管这些资料信息,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资料缺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在建立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建立存档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高效性。
三、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某民用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12800m2,其属于高层综合性大楼,地上为26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130m。其开挖面距离周围建筑的最大距离为20m,而最小只有8m.该建筑由于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流量比较大,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2、施工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由于该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在南北距离不足100m2的场地中,要建立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合理利用外部场地。项目把场地内的临时设施布置得非常紧凑,临时办公室尽量精简,大宗材料堆场相对集中。经与周围业主积极协商,在离工地1km左右的地方租赁一块闲置空地,搭设6幢共60间临时活动房,并配以卫生间、食堂等生活设施。项目在工地租赁仓库作为临时堆放,在工程急需时再短距离转运。项目的成品、半成品及大型设备需求量很大。大楼采用SRC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施工量较大,平均每周的吊装量就有100多T。外墙整体玻璃幕墙面积达60000m2多,穿插主体结构施工,幕墙骨架和玻璃的用量巨大。大楼设置45台电梯、手扶梯,电梯组件进场运输量也很大。所有这些分部工程对狭小的场地都是严峻的考验,项目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协调所有垂直运输工具(2台TCT7032大型塔吊和2台京龙SCD200/200GS高速变频货电梯)对到工地大宗构件、设备实行进场24h内吊装完成。本基坑开挖10m深,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较大,出土难度较大。基坑基本上是白天爆破,晚上集中装土外运。土石方外运坡道铺设厚麻袋,并用水浇湿,黏除车轮附着的泥土。防止车轮带出工地污染道路。门口设置全自动机械洗车机,对车轮、车身及汽车底部进行全面冲洗、确保无泥土外带后才放行。车厢顶安装自动式车盖,防止土方运输过程中散落。出入口专人指导,避让过往快速行进的车辆,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1)基础:建筑最下部的承重构件,承担建筑的全部荷载,并下传给地基。2)墙体和柱: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在框架承重结构中,柱是主要的竖向承重构件。
3)屋顶:是建筑顶部的承重和围护构件,一般由屋面、保温(隔热)层和承重结构三部分组成。
4)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的水平承重构件,包括底层地面和中间的楼板层。
5)楼梯:楼房建筑的垂直交通设施,供人们平时上下和紧急疏散时使用。
6)门窗:门主要用做内外交通联系及分隔房间,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门窗属于非承重构件。
二、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1)培养创新型人才。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财富,为了建立更具创新性的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者比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念,多借鉴与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还要在管理制度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提高对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只有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才能提高施工的质量与效率,才能优化企业的施工项目管理体系。
2)对传统观念进行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管理者必须对传统的管理进行创新,增加经费投入,加强创新意识,在制定管理制度时,以市场需求为原则,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更加科学、合理。
3)对机制以及技术进行创新。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企业体制有机管理制度有着较大影响,所以,企业的管理者必须首先建立具有先进性的机制,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其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所以,技术人员要多借鉴先进的案例以及经验,对技术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先进性以及创新性。
三、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组织管理体系
民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包括多项内容,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对施工材料、技术、设备以及工程资料加强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做好项目资料收集工作,这样资料包括材料合格证、设计方案、竣工材料、验收报告以及测量数据等等,管理人员妥范文翔大庆油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善保管这些资料信息,如果由于管理不善,出现资料缺失等问题,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延误工期。所以,在建立管理体系时,一定要做好细节工作,建立存档制度,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这样才能保证管理体系的完善性以及高效性。
四、实例分析
1、工程概况
某民用建筑工程,占地面积为12800m2,其属于高层综合性大楼,地上为26层,地下为2层,建筑高130m。其开挖面距离周围建筑的最大距离为20m,而最小只有8m.该建筑由于处于商业中心,所以,人流量比较大,为了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必须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设计人员还要结合工程实际,优化与创新组织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才能提高施工的效率。
2、施工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内容
由于该施工场地较为狭小,在南北距离不足100m2的场地中,要建立结构较为复杂的高层民用建筑,必须合理利用外部场地。项目把场地内的临时设施布置得非常紧凑,临时办公室尽量精简,大宗材料堆场相对集中。经与周围业主积极协商,在离工地1km左右的地方租赁一块闲置空地,搭设6幢共60间临时活动房,并配以卫生间、食堂等生活设施。项目在工地租赁仓库作为临时堆放,在工程急需时再短距离转运。项目的成品、半成品及大型设备需求量很大。大楼采用SRC结构(型钢混凝土结构),在结构施工阶段钢结构施工量较大,平均每周的吊装量就有100多T。外墙整体玻璃幕墙面积达60000m2多,穿插主体结构施工,幕墙骨架和玻璃的用量巨大。大楼设置45台电梯、手扶梯,电梯组件进场运输量也很大。所有这些分部工程对狭小的场地都是严峻的考验,项目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协调所有垂直运输工具(2台TCT7032大型塔吊和2台京龙SCD200/200GS高速变频货电梯)对到工地大宗构件、设备实行进场24h内吊装完成。本基坑开挖10m深,土石方开挖工程量较大,出土难度较大。基坑基本上是白天爆破,晚上集中装土外运。土石方外运坡道铺设厚麻袋,并用水浇湿,黏除车轮附着的泥土。防止车轮带出工地污染道路。门口设置全自动机械洗车机,对车轮、车身及汽车底部进行全面冲洗、确保无泥土外带后才放行。车厢顶安装自动式车盖,防止土方运输过程中散落。出入口专人指导,避让过往快速行进的车辆,保证行车和行人的安全。
2应对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问题的细化措施解析
2.1强化质量规范管制体系
首先,技术支持。任何建筑工程本身都存在不同细致施工细节,实施中需要得到广泛技术支持。为了稳定工程质量效益,必须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工程师团队进行可操作性、客观性调试方案制定。其次,严格检查隐蔽工程细节。在工业与民用建筑领域中存在各类隐蔽工程现象,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管理理论与方式衔接上已经达到成熟效果,需要管理人员加大监视力度。
2.2完善工程进度管理秩序
工程进度是稳定工业、民用建筑活动秩序的前提,需要设计、施工、投资方全程交流合作,争取透过立项、预算以及竣工验收等步骤投入精力。第一,设计、投资主体需要随时与现场施工人员交流,及时掌握不同阶段工程进展状况,一旦期间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必须结合最新技术手段予以解决,杜绝工程进度因任何原因而造成滞后结果。第二,严格控制建筑材料供应渠道。任何建筑工程都不可脱离材料应用而独自运行,这部分调制器具一旦存在问题,工程进度便不可避免地遭受制约。所以,作为施工单位有必要负责材料、设备运送监督工作,及时提品合格证书与检测结果。
2.3稳定建筑工程验收环节
验收工序作为工业、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最后一道工序,可以顺势延展出分项、分部、单位工程验收等相关类别。前者主要交由施工单位相关人员负责,同时会将验收记录提交给监理单位并督促其快速核查。涉及重要的分项工程与关键节点项目,施工单位有必要在自检合格前提下,有建筑管理人员依照设计图纸与质量规范要求进行重复验收处理;而分部工程是由施工队伍在既定分项工程验收基础上,按照分部工程质量标准进行调试;至于单位工程验收,需要监理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验收申请条款后,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施工、质量监督单位人员进行共同审核,同时将提炼结果与合同、预期指标对照,最后科学判断该类工程质量是否得到要求,并通过验收。
2.4全面发挥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能效
截止至今,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已经广泛实行全新规范制度,但是其中存在不同行业科学管理模式照搬照抄现象,实际操作中未免滋生各类弊端,如若长时期放纵不管,必将阻碍建筑行业进步趋势。
(1)全面吸纳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实现我国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指标。部分发达国家建筑行业发展历史悠久,在长期管理环节中,已经达成一套完备的规范体系,我国工程管理单位需要注重外国先进管理经验的借鉴,拒绝照搬照抄现象泛滥。而是坚持取其精华原则,组合国内工业与民用建筑产业现状加以合理创新改造,进而逐步迎合目前建筑行业市场规范要求,提供有效的管制方案。
(2)建筑工程管理经验的系统整合。我国工程管理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多年的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工程管理发展与进步的基石。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更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保证工期,在工程的各个环节的施工之间要实行分段控制和动态控制的控制方式,在每一环节内部加强管理和控制,然后做好环节之间的衔接工作,将质量控制的理念在工程的每一环节都要有所体现,而且要不断的及时的进行调整和修改,以确保满足对于工程的质量和工期的要求。
由于各建筑行业人流量大,新工众多,还有一部分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人进入建筑行业,导致我国的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这一行业的特点直接导致培训工作无法与人员变动情况达成一致,甚至有很多技术工作人员的本身技术以及个人素养水平偏低,不坦白自己的个人技术,没有按照施工工序操作以及施工。除此之外,一些建筑施工企业为节省开支,不顾社会及民众安危,雇佣对技术操作不专业的工人管理工地,造成安全隐患。在建立一个管理体系时,不但没有做好事前的预防工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施工方案,导致各工序之间的施工质量粗糙,当后续工序不能顺利完成时,相关人员不但不如实相报,反而蓄意隐瞒,从而施工质量风险进一步加大。
(2)选用材料的偷工减料
材料方面的因素,也是导致施工质量不合格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原材料石子、沙子、水泥的质量问题,门、窗、油漆等材料种类的选择不当,质地不过关,都对施工的质量有致命打击。倘若刚竣工的建筑外墙,由于钱财方面的节省而选用低劣产品,在墙漆施工时偷工减料,那么建筑物外墙便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脱落、毁色等状况。若饰面砖在砖施工时发现空鼓现象,但施工人员并未引起重视,不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更有可能导致外墙渗水,或出现本可以避免的结构裂缝。材料及其质量的低劣是民用建筑施工中的普遍现象,其可能导致的后果不堪想象。
(3)设计方面的问题
不少单位为了接到工程而一味地迎合开发商,在设计上过于简单化,不考虑设计的实用性,理当设计防水的地方不设计防水,理应放钢筋的地方不放钢筋等现象,又或某些不懂技术以及设计规范方面的人员设计出一些不符合逻辑的施工图,例如在对建筑地面进行处理时,预制空心板上先抹平然后做面层,按这种设计施工的地面,大多数容易有裂纹。
(4)厂地监理工程师监督不到位
施工场地监督的不到位也是造成质量问题的罪魁祸首。某些监理单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超越资质。监理机构的人员、配备不符合一系列要求,普遍存在施工场地无人查岗的现象;对材料的偷工减料视而不见或者是尚未进行严格的审查,更没有分批、分部分地对工程进行质检验收,就直接进入下道工序,缺乏工作责任感,没有专业素养,这也是造成建筑施工一个非常大的质量隐患。
2解决并且执行建筑质量问题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强有关部门的管理制度
从国家和人民还有财产安全的实际情况出发,应当借鉴各国各省以及各地区已经成熟或者完善的体系,先找到问题所在,进一步明确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制定、细化相应的法律法规,做到规范,颁布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规则并且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建筑质量的问题,为有关质检部门奠定结实完备的法律基础。还可以将建筑管理工作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对建筑管理的刻意疏忽现象采取法律的手段,从而形成良性的、真正为人民百姓着想的建筑管理法律体系。必要时还可采取加分扣分的管理制度,细化有关部门及单位的职责,更好地做好质检工作。
(2)重点把关材料、制品、设备
材料使用之前应该遵守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做到择优选购。对于生产产家不明确、质量不明的建筑材料、制品以及设备不予使用并且打压、举报,对一些新出来的品牌,或者地方上私自生产出来的品牌,更要严格进行检验,慎重选择。同时还可实施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认证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不合质量的产品、品牌流入市场。
(3)创造新技术
借鉴一些优秀的建筑,各国各省的优异技术加以创新。结合知识创造新的工艺、装备,采用优秀的新型生产以及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营造出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只有在牢固的技术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保证从开工到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在创新的同时也应保证人民及财产的安危,为高质量的建筑施工奠定坚实基础。
(4)验收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
当建筑进行到验收阶段,质检部门在验收工程质量时如若发现问题,一定要及时采取最有效的补救措施。工程质量验收的主要工作包括:对相应材料进行验收,组织自检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估。
一、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经济支柱,民用建筑施工管理是很重要的,民用建筑的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安定。抓住质量这个环节,工程施工就能顺利进行。在民用建筑施工中,无论是施工者,还是监理人都应以规范为标准,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做好施工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带来不良后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是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
二、民用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思想上对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够重视
在建筑的施工现场,有很多没有施工的安全警示牌,安全警示的标语挂的少,或者是放置的位置不够鲜明,对这些管理的不到位,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事故,造成经济损失,一旦发生事故,就会给施工的企业带来进度方面的延误,另外,还有对安全帽佩戴的不正确或者是不戴,还有在高空作业的时候没有带安全保险带。
2、缺乏规范施工的有效制度
由于在施工现场有很多的建筑材料,在现场很容易出现对材料管理的混乱,有很多的建筑材料会随处乱放,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就会降低使用的效率,甚至还会出现找不到材料,还有的因为建筑材料存放的管理不当,导致质量下降,在无形中加大了费用。
3、施工现场环境不达标
为了施工的安全,往往要设置一些围墙,但是有的施工现场出现了漏设的情况,这就起不到全面的防护。施工用的搅拌机,为了减少现场的灰尘,都要增加一些扬尘等器械的保护措施,但是这些设施有的严重不合格,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现场尘土飞扬,环境受到了污染,这样工人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另外,由于天气等原因,施工现场的路面会坑坑洼洼,有的地方会有积水,再加上一些建筑垃圾未及时清理,这就使得施工现场更加混乱,污染也会变得更加深度。
三、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问题的措施
1、提高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安全意识
对现场的施工管理采取一些措施,必须要对安全性进行责任制,将施工和安全一起进行,要对安全管理的工作系统进行专人的定期检查,另外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必须在思想上改变观点,将安意识重视起来,教育她们安全方面的一些常识,和基础的操作技术,其次,要让管理层人员学会系统的安全知识,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正常的运行。
2、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整个建设施工期间,质量的管理是很重要的,建筑施工的环节任务很大,相对来讲质量的控制任务也非常大,所以,影像质量的因素就会增加,目前,现在的所有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多数都是因为为了加快工期,建设控制方面的不利形成的质量问题,在现场质量管理包含:质量责任的制度、工程质量事故上报、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等制度,认真的做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各项技术措施,完成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做好工程质量事故的认定、处理以及工程的验收工作。要通过构建集体监督的责任制,保证建筑施工执法监督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3、对环境的现场管理标准提高
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都是建筑行业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这样就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建筑企业竞争力关键,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市场竞争力的高低,所以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都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方面。为了使建筑的质量提升,我们列举了以下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混乱的操作顺序以及施工工序造成了工程质量的降低。由于在施工之前已经对每个工序进行了有序的排列,已经良好的安排好了施工时间,因此施工工序的紊乱严重影响了建筑质量的高低。所以在实际施工中,建筑企业要良好地安排好施工工序,要严格依据计划好的施工流程来安排工人,尽量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并且由于某些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为了追求私利而降低对材料的要求,购买质量不达标的材料,甚至少用料,用差料,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施工人员不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造成了施工工艺的降低,进而无法有效地保障施工质量,无论是工业还是民用的建筑施工中都存在此类现象。我国的建筑行业主要使用了钢筋混凝土这种强度较强的材料,因此只要混凝土的质量降低了,就会衍生一系列的建筑安全问题。所以相关人员在施工时要严格保证混凝土的高质量,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这也是关系到整个建筑安全的关键。【1】由于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在混凝土的工艺选择方面存在较大缺漏,导致了混凝土质量的大幅度降低,因此建筑工程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最后,建筑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建筑质量管理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但是在我国的相关行业制度中,缺乏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在实际管理上,通常以常年施工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致使安全突发事故频发。建筑工程管理这种专业性强的工作无法仅仅依靠经验来施行,这种依靠经验的做法大大降低了建筑质量,同时也拖延了工程进度,企业也由此蒙受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对策
首先,实际施工必须要依照原先设计好的流程与工序,不折不扣地完成。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情况复杂多变,工程的整体质量取决于多方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工序上出现疏漏容易使整个工程的质量降低。有关人员要有看穿全局的眼光,避免由于验收单位不满意而出现工程返工的情况,这样就使企业蒙受大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对于此类事件,我们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问责制度,对影响工程质量的疏忽进行检查,其中包括了材料的种类、操作者的熟练程度、设备的选用等方面,只要在严格查处这些方面因素的有力保证下,才能有效提升建筑物的质量。上级部门也要对施工人员施压,定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其专业素养与操作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接下来的建筑工程施工;选购质量较高的施工材料,并且以实际需求为基础来调配材料,有效地保证材料选用的正确性,尤其是在材料的购置过程中,要严格依照有关规定来购买,避免出现相关人员在其中谋取私利的情况出现,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建筑材料;完善施工技术,由于新时期的建筑工程项目给施工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瞬息万变的施工技术给施工方带来的不小挑战。施工企业要以精湛的施工技术来达到较高的工程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问题;选用质量较高的施工设备,品质较低的施工设备直接降低了工程质量。【2】在工地上配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监控以保证工程质量。由于每一道工序都或多或少的导致了最终建筑物的质量,因此配备专人对工序质量进行检测,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保证了每一道工序的高质量。但在实际应用中,也要注重以工程本身为主,工序鉴定不能盲目而缺乏方向。在施工过程中,要不定期的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的范围涵盖有工序操作质量,以及产品的质量等方面,这种抽查可以是不定时的,也可以专门挑选时间进行,目的是测量实际操作与行业标准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相应更改,以控制建筑工程的质量。
其次,施工要选用高质量的混凝土。考虑到混凝土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中应用的范围之广,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避免由于混凝土质量不达标而造成的建筑工程出现瑕疵。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涵盖了骨料质量高低、水泥的好坏以及添加剂的选用。要选用质量高的骨料,就要分品种、规格、产地对骨料进行抽样检测,对没有通过检测材料要坚决抛弃不用;结合到制造工艺来选用相应添加剂,并考虑到添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谨慎地选用添加剂的种类;在施工过程中,要以施工要求为基础,选取适合的浇筑方法与浇筑时间,并严格掌握好浇捣时间,避免混凝土成型出现错误,在其成型前择机进行两次压实,将内部的气泡排出。在最后进行验收时,模板拼接要仔细缜密,防止出现漏浆的情况。【3】
最后,完善健全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并在实际施工中要严格遵守定下来的制度。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复杂性,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只有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建筑物施工的质量。因此切实有效管理制度的出台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对企业的竞争力也有较大的加成,助力了企业的腾飞。
三、总结
改革开放正在进入关键阶段,社会经济的大踏步向前带来了更大的城市建设规模,在这样的浪潮中,建筑行业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表面的繁荣下隐藏着我国落后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相信有了建筑企业的足够重视,施工单位的贯彻执行,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建筑能够拔地而起。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提高项目工程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综合效益。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项目工程建设的效益,探讨分析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建筑企业也十分重视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以加强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然而,由于受到思想观念、技术、人员配置等方面的影响,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总的来说,这些问题与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质量是工业与民用工程建设的关键,如果质量不到位,必然影响工业与民用工程的建设。然而,很多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对相关规定的掌握程度不够,缺乏相关的质量管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不能胜任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往往导致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出现问题,影响整个项目工程的综合效益。因此,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素质。
2、施工现场的质检制度不完善。完善的质检制度能够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满足工程建设的各项要求。但是,很多的施工企业缺乏完善的质检制度,影响了工程建设水平。例如,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对成品的检测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使得检测结果不真实,进而难以实现对建材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工作。项目负责人也没有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进行检测,难以保证每道检测过程质量合格,影响了后期工程建设的质量。
3、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不合理。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加强对材料的管理。然而,在材料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不到位的情况,例如,忽视对材料供应商情况的调查,使得采购的材料不合格;忽视对材料的进场检查,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的时候,没有严格执行相关的规定,往往只是出于形式,使得不合格的材料被运用到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当中,不仅影响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工作,还给整个项目工程质量留下隐患。
4、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建设被忽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建设技术水平强、业务素质高的团队是必须的。然而,目前很多建筑单位却忽视施工现场管理团队建设,难以实现对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也难以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既影响了工程建设,也影响了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三、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问题对策
为了应对当前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结合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相关策略。
1、做好对施工现场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定期对施工现场质量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重视质量管理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现场施工质量。重视对优秀的管理人员的吸收和引进工作,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队伍。此外,还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员工实施奖励,对于为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促使他们更好的完成任务,履行自己的职责。
2、完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体系。质量是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根本,也是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只有保证质量,才能提高整个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在进行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落实质量控制责任制,对竣工交付的工程进行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施工之前,应该明确质量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重视质量检查工作,强化质量监督,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克服质量通病,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现场施工质量。
3、加强原材料的采购质量控制,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为了保证原材料的质量,从材料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进场验收、现场检查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工作。采购的时候应该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加强材料进场检测和现场验收,保证材料合格,对于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得使用。
4、加强现场管理,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防火、防雷、防点击、防意外事故等等。为了提高安全水平,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关规范,保证施工安全,预防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5、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进度控制工作。进度控制也是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编制进度计划的时候,应该对工程量和工序进行全面的了解,合理编制计划,对施工进行妥善的安排。同时,还应该确定计划工期,建筑单位在招标的时候,应该根据企业和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计划工期。最后,对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进度进行监控。进度计划编制之后,应该加强监控,保证每个阶段的进度计划目标按时完成,保证工业与命运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6、做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工作。在验收的时候,应该严格执行验收规范,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中,应该加强对每个施工环节检查,保证每个工艺流程符合相关的规定。在竣工验收中,应该加强对材料的审核,保证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四、结束语
总之,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加强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认识现阶段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策略,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前言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要点十分庞杂,我们挑选其中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做好施工前的地质勘探工作是工程顺利施工的坚定基石;做好施工建设中的质量管理问题是施工建设的保障;做好施工建设前、中、后期的监理控制,是建设精品优质的工民建设工程的保证。其最终目的都是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地质勘探
在进行工业及民用建筑的时候,地质勘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一步,任何一幢建筑首先要有的就是稳定的地形条件和坚固的基石作为支撑,如果根基都不能稳固,那势必建筑物也不能经历风吹雨打的磨练。城市建筑各种各样,其作用各有不同,但是他们还是有着基本的共同联系,正如地质勘查无论是民用还是工业建筑都必须经过的一个步骤,而且是必须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在进行项目建设时,不断要考虑经济支撑条件,还要考察地形地势,甚至是整体布局的美观性问题,后两者都是勘察的范围,在合适的地方建设合适的项目,也才能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人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安全得到保障。
地质勘查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主要的勘察项目有地形地貌特征、水文条件、地质结构以及动力地质作用四个方面。地形地貌特征的分析,来决定我们在这块土地上发展什么项目的建设,如在一块平坦开阔的土地上就适合进行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房舍建筑,这样的地方既不用动用大型机器进行地貌的休整,能节约很多额外的开销,而是地势平坦,交通也比较方便。而在地势高低相差太大的阶梯分界处,是绝对不能进行工业厂房或者是民用居室的建造的,处于两级阶梯交界处的地势是极不稳定的,很可能就出现地势塌陷,地震等自然灾害。所以再进行工程建设时是必须要进行地质勘查的,否则是后患无穷。现如见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很多工程建设之前,也会进行相应的地质勘查,但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马虎,虽然他们勘查出了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一些利益原因,他们并不重视这种理论性的勘查结果,而是继续进行项目建设,其结果也只是给人们带来一系列危害,所以我们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为人民的利益考虑。
水文条件的勘查,也是必须谨慎的一个问题,对水文条件的勘查和完全了解就可以避免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其勘查主要查明的是有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绝对标高和季节变化幅度,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以及承压含水层的水头高度和埋深,如果不掌握具体的资料,就容易造成日后的隐患。地质结构的勘查对地质基础结构、基础砌置深度,施工方法的采用以及保证建筑物日后的稳定都有比较大的影响。要想建筑物能稳定安全,经济实用,选择适宜的地质结构是关键,如果有不良的土层出现在建筑物影响所涉及的深度内,那我们就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费用来挽救损失。动力地质作用勘查就是避开泥石流、地震、滑坡、地面沉降、冻土层造成的危害,找准他们的分布区,就能避在不知情下造成的意外损失。
二、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质量监管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工程材料的质量审查
对材料的外观、性状、质量、数量、大小尺寸都要进过严格的检查核准,不能出现任何问题。特别是在质量问题上,每种材料的保真度一定要有明确的材料证明,不能出现用假材料来代替的情况。而且各种不同的材料要分工保管,存在不同的仓库中,而且是要做明确的存档的,以避免日后偷工减料问题的出现,也更加确保建筑设施的质量问题。
2、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专业性
不能随便招收一些不懂建材的打工人员,而且对员工要有明确的工作手册和职业规范,技术人员要时刻牢记,并遵守相关规定。之所以说要有专业性,是确保在建设中出现任何临时性状况,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找到缓解方案,防治事态扩张,为下一步充分研究解决方案赢得时间,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由于现在市场竞争激烈,从事建筑工作的公司多,所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赢得更好的声誉,好的技术员工也是一大保证,他们能及时变幻思想,与时俱进的改进建筑方案,坚持技术创新和思维创新,所以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3、相关负责人一定要有充分的责任心
企业单位更是要做到责任与权力的明确清楚。特别是在出席工程质量问题,甚至是工程事故问题中,一定要有第一时间的负责人来做出相应的回应,不能像大多数情况一样,把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搁置一边,自己极力推卸责任。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责任,把责权问题解决清楚也是企业质量监管必经的一个过程。
三、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监理
工程监理是伴随着我国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加之结合我国的国情需要下,在建筑行业中推行的一项科学的管理体制,其根本性的目的就是保证工程质量,目前在我国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施工中都有及广泛的运用,事实证明这项措施也是科学合理的。它的运用是值得借鉴的,也必须保证在施工建设中得到运用。
1、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前监理控制
监理企业的资质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他们本身是公正公平的去监理市场其他建筑施工企业,事前的监理主要是在业主的招标、投标程序上。业主应该坚持在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的原则下公开招标,在入围的企业中选择合适的企业与之合作,招标洽谈合适以后,监管人员要第一时间对中标企业进行资格审查,包括施工管理、质量体系与工作人员的技术素养等方面进行审查,并要进入施工现场对工地的水电,公路交通问题进行考察,一切不利于后期建设的行为都要第一时间改正。
2、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中监管控制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技术性的监管,对于招标的建筑施工中所要运用到的各种技术要给相关的监管人员交底,细化到具体的操作者、所运用到的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构配件等,要明确到每一项工程由谁做,怎么做,具体步骤的实施都会有提前的审核,以便及时发现不合格不达标之处,及时改正过来。
3、严格监理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活动
这是保证工程保质保量的关键之所在,如果出现任何纰漏,将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对每一项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活动都会有明确的记录,而且各项资料都要整理组卷,确保资料的齐全完备,并且每一项都要由相关负责人签字,只要有任何一项缺失都会被监理人员拒绝验收。最终的质量签收也是十分严格的,工程建设完以后要对地基承载力、地质状况条件、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科学的检查。
四、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事后监理控制
最后的监理控制也就是最后验收阶段,各项验收合格资料收集完毕后,最后就是审核技术文档阶段的各项处理,包括对工程设计变更、新工艺、材料技术鉴定、处理事故问题报告等全面细化的审核,目的是强化事后监管,确保工程优质完工。
结语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虽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项目实施上,却有着很多的相似点,本文宏观的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前的地质勘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工程监理三个方面来分析,从而保证以后的建筑工程都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人民的生活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