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2:2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工业工程概论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工业工程课程体系的优化路径
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知识结构设置为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四大类。对比专业培养计划与调研后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现:第一,专业课学时只占总学时的15%;第二,实践环节比例不到10%;第三,知识面不够宽泛。这些都使得IE毕业生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于工业工程人才的需求。
线条是造型的基础,物体的骨架,其好坏决定了型的成败。应每日加强各个方向直线,任意弧度曲线,同心、偏心、透视圆的练习,并在此基础上进入透视直线,曲线及圆的练习,因为未来造型时几乎全部是透视线条。练习初期应养成线条拖拉快,线条不互相交错或上下重叠的习惯。
1.2真实世界的产品光影及透视
尽管我们身处在现实世界里,但却忽视了身边物体的光影,以至于学生无法建立起物体的体量关系,从而无法真实地反映现实物体,结果也就没有物体的感觉。课程进行到这里再追究前导课程素描是否学得到位已无实在意义。关键是如何弥补:利用身边已经坏掉的数码产品,将其置于一个光源下,认真观察各个面、边缘光影及产生的透视,并将其用素描的光影表现出来,然后拆解各个零部件,观察各个零部件的大小、材料、工艺及连接方式,再将其以爆炸图的形式排列,同样进行绘画。反复进行加强训练,以加强学生对现实物体的感知。
2讲步骤
2.1构思图
构思图就是体现设计思维过程的一种方法与形式。从根本上说,构思图可能并不是图画,而是对设计题目思考过程中随手记录下的一些文字片段,帮助我们记录思考内容、完善逻辑思想、激发设计灵感。当这些文字通过一定的手法被适当美化后,就变成了具有设计感的图画,即构思图。构思图的形式多种多样,树形图、发散图、网状图、漫画等都可作为构思图的形式。
2.2设计雏形图
确定了设计方向后就进入了实际设计阶段。设计雏形图通过简练的线条或几何形体快速提炼所思考产品的造型,勾画大概结构形体,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随意性。设计雏形图是设计概念直观而感性的表达,较少经过理性思考,能够提供灵感以深入设计。
2.3设计草图
设计草图介于设计雏形图和效果图之间,是在确定产品大体造型后对设计雏形图的进一步深入表达。设计草图的复杂与精细程度要比雏形图高,也更为严谨。同时草图也应考虑产品的结构、细节等诸多方面,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着淡彩加强草图效果。
2.4设计效果图
设计效果图是产品手绘中绘制精细程度最高、最能够表现产品效果的图,是一幅画面的主要部分。设计效果图在草图基础上继续深入刻画,特别注意表现产品的细节、结构、材料等。效果图要严谨、规整,避免出现模棱两可或表达模糊不清的情况。这就要求在画效果图前要通过草图等方式对产品的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然后再动笔,做到胸有成竹。效果图着色要细致、精美,表现出恰当的光影效果。在着色完成后要对效果图进行强调结构线、描边、提亮高光、加强阴影等处理,进一步完善细节,使效果图更加丰满、生动、立体。
2.5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是对产品补充以说明性文字,对一些难以通过图示表现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通常可以包括的内容有产品设计理念、创意来源、使用方法、材料、适用人群、设计点等。设计说明的文字可为成段落、成块状的形式,也可以配合箭头用简练的词语在产品的细节处解释说明。
2.6情景图
情景图可看作特殊的设计说明,是对产品应用过程细节的描述,能够表达出文字所不能的很微妙的使用情况。情景图绘制应清淡、透气、活泼,着淡彩色,常采用彩铅或很淡的马克笔。情景图数量不宜过多,3个以下最佳。情景图经常会使用到人物躯体、手部等来表现产品使用情况,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人物绘制方法。
2.7设计三视图
三视图是能够正确反映物体长、宽、高尺寸的正投影工程图,分为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个基本视图。这是工程界一种对物体几何形状约定俗成的抽象表达方式。产品手绘中的三视图一方面要严格按照机械制图的要求绘制,尺规作图;另一方面,产品手绘的三视图不必绘制得过于复杂,表现出产品的主要轮廓线和结构线即可。三视图可以根据画面情况上着淡彩色,适合布置在画面角落的位置。
3求效果
3.1色彩
产品的色彩需要通过效果图来展示,但效果图所传达的颜色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产品的真正颜色,更多的是一种设计性的、概念上的传达与展示。以马克笔为例,效果图的着色有几个原则:(1)效果图应同时具备黑白灰的无彩色和有彩色。无彩色能够突出表现光影、稳定画面;有彩色可以提亮产品效果,增强产品表现力。二者之间配合能够使画面沉稳,同时凸显有彩色,使整幅画面明快,易于引起观赏者兴趣。有彩色和无彩色的比例以3:7或4:6最佳,着重表现产品色彩效果时比例可以对调,但尽量避免5:5的情况出现,这样易使产品显得呆板。一种颜色的着色区域尽量集中且成块状,若色块过于分散、面积较小或成条状就无法良好地体现产品颜色效果,给人凌乱、破碎的感觉。(2)主体有彩色,色系尽量单一。通常情况下一个效果图内主体采用同一色系的有彩色,可在按钮等细节处采用第二种色系的颜色加以点缀,但数量和面积都不易过大。主体有彩色的单一使用能够避免大红大绿同时出现在一个效果图中给人艳俗、杂乱感觉的情况出现。(3)注意色彩的过渡效果。过渡是马克笔着色时一个重要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同一色系邻近色的配合使用,无论是有彩色还是无彩色都能表现出细腻的过渡效果。黑白灰的过渡能够细致表达产品光影效果,有彩色的过渡可以生动表现产品的色彩状况。过渡增强了效果图的设计感、细腻感和柔和性。着色时应由浅及深,层层叠加着色,注意浅色层的保留。(4)光影效果要一致。对于整体,一整幅画面的光影效果要一致;对于局部,一个效果图上产品的各个部位光影要一致。这要求在着色前理清光影关系,确定暗部和两部,注意留白,可在画线稿时通过排线确定暗部范围,便于着色。
3.2材质
表达材质是效果图绘制的更高水平的体现,需要在颜色、线条、纹理、高光和辅助装饰上共同配合才能生动表现产品材质,具有一定难度。若无能力一些特殊的材质可不刻意表达,转而通过文字解释说明。现对几种常见产品材质的画法作简要说明:(1)塑料。塑料是目前产品中最为常见的材质,画法也较为简单,按照一般马克笔着色的方法即可。通常情况下尽量避免出现黑白灰等无彩色的塑料,多用有彩色的塑料,易于表现。(2)金属。表达金属材质常采用冷灰色系的马克笔,单一地使用无彩色铺出过渡效果,笔法上采用常规着色方法。注意金属的高光较为强烈,着色时注意留白,后期可用高光笔加强高光表现。金属材质着色时要特别注意光影关系,清楚区分表达出亮部、暗部与反光。若金属表面覆有涂层,应按照塑料画法来表达。(3)木质。木材常选用深黄色或暖灰的色系,颜色层次上单一,常采用浅色平铺、深色表达暗部。木质留白较少,后期可用高光笔、色粉来表现高光。木质的表现笔法上较为柔和、慢速,不表现清晰的笔触。后期需要用速写笔在着色区域绘制木纹,体现纹理效果。木纹绘制的方向应与材料最长边的方向一致,且符合透视。(4)玻璃。玻璃的手绘表达没有金属、塑料、木材那样具有很强的表现效果。相反,玻璃材质往往占据较大的空间且表现力弱,给画面空洞的感觉,因此在产品材质中尽量少用或不用玻璃材质。表现玻璃常用几种特定颜色的马克笔,多为非常淡的蓝绿色,且着色面积比例较小,大面积留白。若效果图中玻璃材质的后方还有别的材质,考虑到玻璃透明的特性也需要表达。透过玻璃的材质绘制时在原有的基础上选择邻近色中更浅的颜色,着色面积不宜过大且不要与表现玻璃的笔触重叠,常作溜边处理即可。玻璃材质也可在着色完成后用高光笔、色粉等来加强高光的表现。(5)织物、橡胶、石材等。这几类材质的表达与前者区别较大。线条上较为柔和、随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代表着绘制这些材质的线条时故意矫揉造作、画得歪歪扭扭,而是一种严谨但较为轻松随意的线条,流畅程度上不及硬质的工业产品。常采用暖灰色系的马克笔,常规方法着色,注意画出褶皱感且留白较少。在完成着色后需要绘制一些装饰性的线条来突出材质效果:织物需画出缝纫线和褶皱线,石材需画出石纹等。
二、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对挂号业务进行改进
通过对以上结果原因的分析,发现首先是因为工作人员办公场所设备放置的不合理,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动作不合理。下面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一)设备重新摆放
工作人员拿到病例粘贴标签时,右手先拿起粘贴单送到左手,然后右手再撕下粘贴单并粘贴。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标签单直接放到左手边,用左手拿起标签单,右手撕下并完成粘贴动作,此时左手同时放下,这样就省掉了第4步、第6步和第7步。工作人员要拿起卡进行刷卡操作,由于刷卡机在左手侧,工作人员拿到卡之后要转动身体在左侧进行刷卡,根据动作经济原则,为了减少身体扭动,将刷卡机和打印机的位置互换。同时,由于患者充钱时一般是整数,在出院退款时计算机上会显示余额,所以计算器一般很少用到,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将计算器与印章的位置互换可以减少右臂的移动距离。
(二)作业顺序重排
由于打印机和刷卡机的位置互换,当工作人员用左手撕下票据的时候右手可以同时伸手拿取印章,然后工作人员可以同时放回印章并将病例、卡以及票据送至窗台,这样经过简化合并之后可以节省2.5秒钟的时间。另外通过表1可以发现打印机打票的时间是7秒钟,时间较长,而此时工作人员完全处于等待状态,根据重排原则,工作人员此时可以向患者收取费用,即将第23步、24步以及25步提前到第16步,这样可以减少6秒钟的等待时间。
三、改进效果
(1)挂号工作人员工作时间节省10s,工作效率提高了13.6%。
(2)按照医院年急诊量300万计算一年可节省8333.33小时。
2.注重特色本教材在对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电能的产生及电力系统负荷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首先讲解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一次系统,其中着重讲解一次设备及主接线的基本形式,然后讲解系统的稳态分析、短路故障的短路电流分析及计算。由于有了前面的相关分析及计算,接着进行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二次系统地讲解,最后进行接地与防雷的讲解。有效地避免了以往学生在学习中由于章节安排的内容不连贯性而感到杂而乱的问题,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对课程有不断加深及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基础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突出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计算方法。如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中,以往学生感觉掌握起来有难度。针对潮流计算,本教材在对重点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参数及等效电路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就开式电力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的经典算法进行讲解,举出典型例题,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明确算法,清楚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力求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注重电力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通过典型例题,介绍电力工程计算的基本方法,附录中给出了工程设计常用的一些技术数据,方便学生学习,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工程的相关概念、理论及应用,提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深化教学改革
随着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地扩大,对电气专业人才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日渐重视。为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电力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工程实际能力,为此对工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及研究。
1.精化授课内容,进行启发式教学由于“电力工程”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广,对教学的组织要求较高,因此授课时应注意与基础课和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与配合,着重讲清基本原理,减少繁琐的理论推导。在基本概念的阐述中,采用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讨论和说明,力求做到严格、简明、清晰。针对重要、有难度的章节要进行细致的讲解,而对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根据学生课堂反映和表现,适当增减内容,灵活调整,使学生获得充足、有效的课堂时间。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点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讲清关键问题,注意启发、诱导、激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可采用提问、介绍一些实例等方式。如在讲解“雷与防雷”中,通过列举一些实际的雷电事故,启发学生对雷电的进一步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防雷的讨论中,使学生不仅感到雷害的危险性,而且自觉地激发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渴望。
2.加强实例讲解,扩充新知识在课堂上讲解工程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工科类学生的积极思维。通过课堂上多给学生讲解实际工程中的例子,能够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看到繁琐的数学推导会产畏惧感这一问题,注重问题思路分析,重点强调结论与方法,公式推导详略得当,把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将一些实例作为例题讲解,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在有限的学时内,为了使学生了解电力系统发展前沿的有关知识,在相应教学环节中应穿插能够反映电力系统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等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所没有提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及学科前沿问题,则适当补充,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的目的。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对所涉及到的知识应用有立体化的认识,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培养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把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引入教学中,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学生清楚社会需求。注意在课后给学生提出一些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在学生积极地思考和开拓思维的同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适应当前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工作竞争力。科技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知识创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2.注重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体制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与理论教学环节的有机衔接至关重要。尤其在生产实习中,实习环节使学生有机会站在工程实际的角度来审视所学内容。由于在课程安排上,本课程结束后,学生就进入生产实习,在这个环节中,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对常用的电气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等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增进对电力系统的全面了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充分利用实习环节,采用布置相应企业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习,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实习效果。让学生与工人师傅们多交流,对常用的设备不仅仅有直观认识,而且清楚它的实际使用,掌握对部分故障事件的处理方法。鼓励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大量查阅相关设计手册和资料,针对实习地的具体设备结构及使用情况,结合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提出对应的改进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2CDIO模式下的课程改革探索
2.1教学定位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座谈与对本地小家电企业的调研发现,企业需要的工业设计师应该具有:对产品工艺和结构等技术方面的了解、熟悉与外形设计有关的国家标准以及满足产品造型安全性的检测等。由此确定了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电子电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需要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技术,了解常见电子产品的结构,为该类产品造型设计提供必要的工程依据。
2.2教学内容制定
根据调研结果和企业需求,将教学大纲作了相应的调整,制定了符合工程的教学内容。其中,课堂授课部分的内容作了如下调整:将以往的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进行压缩(约占总课时的1/2),增加与电子类产品造型相关的标准,例如3C、UL等常用标准(约占总课时的1/4),电子产品安全性测试方法与产品造型设计安全性原则等内容(约占总课时的1/4)。同时还会根据调整过的教学内容,编制一本能够适用于该校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电子电工》教材。实验教学方面,基本思路是“从模仿到设计”。即将实验教学的场所由学校搬移至产学研合作基地,学生通过学习已有产品(例如灯饰、小家电等)的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经验等,让学生对实际电子类产品的结构设计与造型设计的方法、思路、经验等有了足够的认识后,再将学到的这些实际经验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去。将验证性实验的教学由实验教师完成变为由企业中的特聘教学完成。这样可以将课堂的抽象理论学习转化为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2.3教学实践
依据CDIO理念,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习该课程,增强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实践”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堂教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础专业知识的讲授,由工科的教师担任,主要是建立学生对电子电工技术中常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的使用原则;第二部分,工程实践的讲授,这部分以讲座的形式授课,邀请相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以企业实际项目为例,系统全面地剖析产品造型与产品结构、工艺之间的联系,同时,解答学生在实验或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验教学部分,改“学校———学校”的训练方式为“学校———企业———学校”的训练方式,安排学生深入产学研企业,通过对企业中各类电子类产品开发周期的了解,学习其开发经验,开发的方法。回到学校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观到的某一具体产品作为训练项目,仿照学习到的开发过程,重新完成开发过程。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在课程中将学习和实际应用相配合,能够充分了解工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动机;从基础学习阶段深入到实际应用与技巧的使用,切身体验实际项目的经验与专业设计知识的均衡发展,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设计理念的真谛及实践教学的真正意义;由于实际设计项目的参与,使学生日后的设计相关工作经验更为丰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看到的和学到的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具体完成过程如图2所示。除此之外,还将这门课程学到的内容与工业设计专业其他课程进行“嫁接”。比如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课程、产品包装等课题联合,形成综合性大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这些综合性项目对工程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很好地结合与应用,锻炼其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2.4综合评价
根据CDIO理念,针对《电工电子》课程改革的目的,对学生评价方法也做了调整。改原来的纯理论考试为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查各占50%,其中,在实验环节的成绩又分为几个方面:学生在团队中起的作用,与团队的合作与交流占10%,综合利用工程方法能力占30%,作品展示期间,由参与评价的其他老师和同学的打分占10%。这样一来,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工程实践的认识,加强学生人际技能、团队与沟通能力。
毕业设计(论文)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安排适当的毕业设计(论文)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进一步学习、掌握并应用新知识的能力,为毕业参加工作或者进一步深造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目前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很多问题,如选题范围窄、重设计、轻论文,缺乏创新性,指导教师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经验,指导不到位,过程管理形式化,学生不重视等。基于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对上述问题从选题、指导、过程管理、答辩以及其他方面提出具体教改措施,以期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更好地发挥毕业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性质、难度、分量必须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综合训练和培养目标的要求,选题应具有现实价值和理论意义。1.充分论证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时间提前至毕业设计(论文)前一学期,各指导教师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上报教研室或系,须经教研室全体教师充分论证后再实施。2.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在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方向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商务标、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往届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拓宽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范围,例如可行性研究、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以及BIM技术相关方向。此外,要求书写论文的同学结合在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保证论文的质量与创新。
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
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部分年轻指导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缺乏足够工程实践经验,指导毕业设计力不从心,难以指导出质量高、创新性的毕业设计。针对这个问题,学校采取以下解决措施:指导教师根据自己擅长领域选择毕设指导方向,学生根据第七学期专业实践方向进行选题;针对部分教师毕业设计指导经验不足以及相关实践技能缺乏等问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校内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人员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毕设质量以及毕设实践性。
三、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
在往届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中存在部分学生以就业、公务员考试等各种理由应付指导教师检查,拖延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过程管理流于形式化。为了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视晨读,可适当加大平时成绩比例,针对平时成绩制定详细的阶段性考核方案。阶段性考核方案要求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指导期间下发每周进度要求,学生按时提交周进度文件,指导教师认真进行检查并从进度、内容以及出勤三方面给定每周的平时成绩,最后汇总的平时成绩与毕业设计最终成绩挂钩。平时成绩较低的同学必须返校参加中期答辩,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以确保毕业设计质量。
四、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
尽管学校制订了专门的毕业设计(论文)书写规范要求,但由于学生对办公软件的掌握不够熟练,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后,指导教师在说明书格式检查方面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重复性检查工作。鉴于这种情况,答辩前可召开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讲座会,会上对规范要求进行详细讲解,统一要求,给出样例,减少学生以及指导教师在规范要求方面的工作量。
五、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根据诸如基于BIM技术的建模以及应用等部分选题的需要,增加成果展示、汇报的答辩形式,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参加,对毕业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指正,增强毕业设计的实践性。
六、毕业设计(论文)反馈
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以及政策的制定不能盲目,在毕业设计(论文)结尾,根据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制定调查问卷,问卷范围应该涵盖选题方向、选题内容、教师指导、平时成绩考核、答辩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实现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不断调整,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七、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
以赛促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校BIM毕业设计大赛,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促进毕业设计与行业新形势相接轨。毕业设计来源于大赛成果,以比赛的形式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及创新。以上提出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改革措施在本校2017届工程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中实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调查问卷调查中,学生对上述教改措施给予了充分认可。在毕业生答辩中,企业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今后,我专业还会继续改革和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注重实践性,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二、专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总是机遇并存,新办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发展适逢建专业以来最好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为了配合我省提出“粮食增产百亿斤”计划,我省计划在全省开展六项水利重点工程:中部城市松花江调水工程、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工程、老龙口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四湖沟水利枢纽工程,从而对水利人才的需求大增。(2)我院于2011年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学校增大了对各专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
三、教学和实践的改革
只有认清了专业的优势、特色与不足,才能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从而力争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上新台阶、新水平。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基本知识和工程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培养面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施工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校的水利水电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应以现场施工技术应用和管理等专业岗位为主,构建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调整现有的专业教学模式,对传统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把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以专业的核心知识为中心线,以能力锻炼和就业导向为本合理设置课程,构建实具有实用技术的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打破原来以学科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突出各项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根据水利施工企业一线的技术进步改革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程体系模式,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打破原有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新的课程体系模式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专业技术、专业选修及综合实训,以上五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来看,个人建议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前提至第六学期来教学,第七学期主要是选修课,这样调整才能保证重要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从2011届学生的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出于毕业找工作或考研的需要,往往在第七学期几乎放弃了与自己考研或就业不相关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同学即使在校也是心不在焉,从而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对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作出适当的调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找工作或是考研复习。
(三)积极进行实验室建设
由于本专业2011年开始招生,实验设备不足或是根本无相关的设备,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根本无法按时在实验室正常开出,有的即使能够开出也因为设备数量不足和实验环境的限制达不到实验预期效果。为此应结合“国家和省财政实验室专项”的大好时机,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的建设,使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学生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知识、培养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强化实习、实践工程能力
实习是学生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建立感性认识,并运用专业知识来对各种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再认识并深化理解、升华专业知识的重要步骤,尤其是毕业实习是水利水电工程工程专业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环节。
1实习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方面,随着近年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实习经费投入力度大大降低,致使实习地点较少,实习时间短,即使到达一个实习地点也仅仅是看与听,几乎没有让学生在实习现场动手操作,不能深入理解水利工程的特点与功用;再加上实习高水平讲解人员少,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只能所有学生一起参观、听讲,加之实习内容少,项目单一,致使实习效果不理想,没有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实习实践教学成为形式,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实践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水利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往往需要与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直接联系,作为教研室教师具有局限性,联系起来很不方便,从而影响了实习的顺利安排和实施。
二、确立并完善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参考2011年软件工程专业国家规范,明确了软件工程专业实践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依托维森公司和行业企业,联合制定新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培养目标,即培养能够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具有软件工程开发、应用、维护和工程管理能力的,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能够从事软件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如下:1.基本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优良的外语水平;具有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2.综合实践能力要求:应该具有综合分析、设计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具有知识获取、知识更新和持久学习能力。3.创新能力要求:具有追踪软件行业新理论及新技术能力;具有技术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能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项目的研发工作。
(二)培养方案
新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课及成组平台为主,以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为辅的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应用整体知识观的理念,采用层次网络方法构建课程体系,专业培养方案形成包括五个阶段。1.第一阶段,应用方向选择:经与维森和中软公司研讨,确定选择Java中级工程师为培养方向,同时兼顾.NET和基于图形图像处理的计算机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及软件测试方向。2.第二阶段,专业技术归纳:Java中级软件工程师主要技术包括Java程序员、JavaEE初级软件工程师的主要技术、SSH技术和Web服务器技术等。.NET和基于图形图像处理的程序设计与开发方向进行相应的规划,共同的技术点规划在Java的相关课程中讲解。3.第三阶段,专业课程规划:以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为主线,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成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选修课中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相关知识均以Java为基本工具,在专业成组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设置Java的中高级应用的课程。4.第四阶段,知识内容整合:对课程以知识点为单位进行知识内容的整合,明确知识点的前趋与后继关系和知识点的课程归属,可以避免压缩理论学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减少课程体系中知识的冗余和重复,提高专业教学的效率。5.第五阶段,培养方案体系形成:以知识内容整合为基础,在专业课程层次上建立课程体系。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技术要求、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取,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层次化课程体系与各项能力要求关系模型。
三、改革优化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对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软件工程人才的支撑力度不够,必须优化。
(一)优化原则
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由基础课程实验、综合设计实践、应用能力实践等环节组成的,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层次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训与毕业设计及课外创新实践活动:1.课程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特定理论知识点的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案例驱动和面向问题模式为主,综合运用一门课程的系统知识体系,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操作(CDIO)的能力加以强化。同时保证程序设计课程和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机房的授课率。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为若干主干课程或课程群设置的、综合性设计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设计中,让学生能够切身经历一个完整项目开发的过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3、实训与毕业设计。专业实训课程与毕业设计尤其是毕业设计作为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和技术运用能力的检验。可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担任指导老师,以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质。4、创新性学习项目与创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创新性学习活动。包括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加各级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竞赛,参加专业认证考试活动,主持或参加创新性项目等,以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二)建立多层次实验体系和各类实验的比例
实验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为此建立了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与能力体系关系模型。基于该层次关系模型,建立软件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专业基础课程层、专业技术层和应用方向层建立的,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四个层次:1.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一般与相关课程同步进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2.设计实验。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规划,培养学生设计能力,具有承上启下作用。3.综合性实验。在验证性设计性基础上,进行专项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4.创新性实验。在综合性设计性基础上进行,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加并优化了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及占相关课程比例。
(三)建立软件工程专业实践过程管理平台
软件工程过程化的管理是保证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建设并完善了软件工程专业实验、实践项目实践管理平台。该平台集各类教学资源(电子教案、课件及相关视频教程等)、讨论答疑、远程在线辅导、创新实践等于一体,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增强实践体系的最终实施效果,还建立了实践考核体系,主要包含下面几个方面:1.验证性实验。程序设计能力,代码编写及调试能力;(30%)2.验证性综合性实验。系统分析、设计、测试能力、文档写作能力;(50%)3.创新性实验。团队协作及复杂算法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0%)与此同时,实习、工程实训体系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重点考核:1.业务能力考核:完成实习(项目)进度能力;完成质量;文档的规范性;英文阅读能力。(60%)2.综合素质考核:工作积极性;自我学习能力;制度、纪律的遵守;团队协作能力。(40%)
(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
通过辽宁维森公司和中软国际两个实习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设计与实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逐步加强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工程实践的指导,提高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同时,我校电信学院还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参加每年的校级、省级、国家级各类计算机比赛,建立软件创新团队并申报成为校级创新团队。通过创新竞赛与创新团队训练使学生在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提升,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建筑装饰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已逐渐走向成熟,但区域发展特殊性较为明显,结合海南情况,具有接项目订单能力,独立设计能力,施工管理能力的人才成为大部分建筑装饰公司需求的主要人力资源。在“工业革命4.0”与“互联网+”大背景下,随着全国装饰行业整体结构逐渐发展,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将从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专业化、精细化、工厂化。海南装饰公司也逐步向“一站式”大规模平台方向发展。这些都要求高职高专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以下简称建筑装饰专业)教育与时俱进,进行系统合理的教学改革。
一、建筑装饰专业主要课程内容及特点
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应该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具备能力设定。通过海南装饰企业的走访调查和对我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本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我们对海南省装饰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坚持“以行业为依托、职业为特色、能力为本位、质量为准则”的先进教育理念,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实际工作流程制定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育体系三体系互交互融的特色教学体系。结合行业需求培养掌握建筑装饰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会设计、能预算(决算)、懂施工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课程内容包括美术基础课,装饰制图与识图,CAD制图,建筑装饰材料,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室内设计与实训,三维制图软件与PS,装饰工程概预算,装饰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开设课程依据是从事建筑装饰工程的设计、预算、施工、监理等建筑装饰工程工作和建筑装饰公司管理工作,适应当前建筑业发展的需要。我院建筑装饰专业设置偏重于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从事工作认真,做事严谨的态度。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材料运用与制图能力,加大电脑制图学习的力度,帮助毕业生实习期间就可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行业中站稳脚跟。
二、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存在问题
由于行业特点决定了装饰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课程门类多而杂,高职高专院校的学习时间短,学生三年级上学期又要提前实习以免错过就业时机,所以现今的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时间不足5个学期。加上体育、英语、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占用的课时,专业课时间不足4个学期,公共基础课要先上完,专业课时间开设相对晚。建筑装饰专业涉及的各个门类的课程,理论知识难懂难记,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了解到:毕业生在企业通过实际工作学习的知识又快又扎实,有些知识他们自己也知道在学校老师讲过但是当时学不明白,有些知识甚至不知道老师讲没讲过。这些案例证实在校期间所有理论教学都需要结合实践教学学习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从设计理念学习到户型设计图绘制,装饰材料与家具的选用,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与阐述设计理念,再到给出相应造价预算,在预算范围内施工与监理,施工时装饰材料购买与进场,施工人员组织与管理,最后完成施工后的决算与竣工图绘制,无不需要实践教学的加强。
三、建筑装饰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适应未来海南建筑装饰行业人才需求,建筑装饰专业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1、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多少重要程度增加和减少课时数,不用一定安排1个学期结束,有些课程可以安排2个学期上,巩固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对于拓展知识,可以减少课时数,安排在临近实习时上。课程安排要反复进行企业调研,主动获得用人单位的反馈,与多家合作企业一起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的人才能用,好用。2、选用新版国家规划教材,因为很多装饰材料和装饰工艺都随时间被取代或者更新换代了,有条件可以组织师资力量与企业合作编写更为适合的教材。3、挺高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增加多媒体直观展现和动画、音视频展现。4、细分岗位教学,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自身和认知特点提供单独的培养方案,适应未来分工越来越细的岗位。同时训练学生自学能力。课堂没有的内容但必要学的知识要布置任务和考核。5、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和平台,切实管理好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放任自流。要把毕业设计在顶岗实习与企业工作内容融合,做到可查可控可评定。毕业设计就是顶岗实习的工作汇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发展方向,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学校、行业专家和企业通力合作,一同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作者:罗石 单位: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改革;思路;挑战
一、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概况与问题
1.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概况。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于一体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但是它真正起步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由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等综合而成,该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顺序多沿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板块进行,中间还会穿插有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课外实习等教学活动,专业教学内容复杂,涉及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造价管理、物业管理等知识体系。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和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也日渐细化。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一)培养目标模糊。
国内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在工程经济专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起步时间晚,在专业培养方向选择、计划制定上都深受传统基础教学思想影响,重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并且,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专业课程设置都非常滞后,那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针对性差。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涉及工程与管理多门课程知识,如工程施工、造价、建立与工程经济学知识等。只有处理好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许多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都存在交叉、重叠等现象,如许多课程中都有工程流水施工方面的知识,但是几乎所有课程中的工程流水施工知识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少针对。
(三)不重视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都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在课程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投入成本不高,许多高校都没有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缺少校外实习平台。
二、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思路
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根本目标。结合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要加快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评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应走导向型教学改革之路,要细化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步骤,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学平台构建,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实习基地工程项目横向课题为依托细化实践教学工作,并立足于外聘制和双师制师资建设规划扩充教师力量,然后在导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产学研团队,进行实践教学。
三、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如何应对挑战
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鉴于此,高校要拓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明确高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制定专业长期发展规划。其次。高校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增设更多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课程如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投资等,在工程策划、投资、评估、设计、施工、监理课程体系中增加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再则,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上也要做出一些调整,积极优化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要求和职业资格考试需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与广度,与社会机构、有关部门携手构建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复合型工程人才需求。
2.加快教学内容改革。
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是高校必须要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按照宽口径项目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使该专业教学内容朝着“少而精”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专业教材编写单位在专业教材编写中科学把握项目工程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相关内容重复出现,以构建科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则要不拘一格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新知识。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讲授,还要重视项目工程管理依据和背景知识讲授和引入,详细讲解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状况,并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教学,以拓宽课程教学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加强实践教学。
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投入,兴建校内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统一实验室管理标准、方法和措施,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与此同时,高校要以院系为单位,通过与企业、施工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合作实习机制,为师生教学实践提供平台。再则,高校还要为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师生参加专业服务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工地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赛等,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同时完善实践项目全过程考评制度,严格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评分。高校加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更要就实践内容、实践模式和实践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与业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拓宽实践交流的渠道,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方法高效得当,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但是,结合实际可知,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短缺问题越加严重,师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学历、经验足专业教师,并针对教师队伍开展专业培训,不断丰富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通过企业兼职、挂职等形式丰富实践经验,并聘请专业人员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程行业专家来校任教,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则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做好学生引导、教学总结工作,以培养学的创新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