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2: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林业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林业管理论文

篇1

1我国林业资源发展的现状

1.1森林资源发展空间大

我国森林资源总的变化趋势是:森林面积逐年增加,每年以200万hm2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加WTO后冲击的重点虽然是林产工业,但竞争的焦点却在于林业产品,而林产品的关键原料在于森林资源。

1.2竹资源丰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为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为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hm2,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t。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在世界上我国均为首位。竹林中的竹笋和竹荪是天然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资源。

1.3盛产松香和林副特产品我国松香每年产量在40万t左右,居世界首位。除供应国内市场外,也是大宗出口商品。我国脂松香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声誉,占据重要地位。近几年出口量均在20万t左右,年创汇均在1亿美元以上。我国芳香油年产量2~3万t,其中桉树芳香油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

我国林副特产品资源丰富,其中不少是名特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信誉,具有较强劲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基本垄断了港澳市场,在东南亚、日本、德国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

1.4国内市场需求旺盛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对林产品市场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近年来我国在建筑业、室内装饰、家具等方面以及对纸产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其木材、人造板、纸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这就为我国林产工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1.5森林资源存量小、质量低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其特点是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量不高。

2、整地、造林的一些程序、方法

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在造林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直接投射到地面的透光度;还可以改变小地形,使透光度增加或减少。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道工序,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以及采伐迹地上的枝丫、梢头、站秆、倒木、伐根等清除掉。分为全面清理、带状清理和块状清理3种方式。

清理的方法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割除清理可以是人工,也可以用机具,如推土机、割灌机、切碎机等机具。清理后归堆和平铺,并用火烧方法清除。也可以采用喷洒化学除草剂,杀死灌木和草类植物。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全面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全面整地是翻垦造林地全部土壤,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造林地部分土壤的整地方式。包括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

带状整地是呈长条状翻垦造林地的土壤。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

块状整地是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的整地方法。山地应用的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2.3造林方法播种造林法: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施工容易,便于在大面积造林地上进行造林。但是这种方法造林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严格,造林后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也较高。播种造林的适用条件:适合于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如橡栎类、核桃、油茶、油桐和山杏等大粒种子。其要求造林地土壤水分充足,各种灾害性因素较轻,对于边远且人烟稀少地区的造林更为适宜。

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播和撒播等。播种前的种子处理包括消毒、浸种和催芽等措施,对保证春播,早出芽,增强幼苗抗旱能力,减少鸟兽等危害极为重要。

植苗造林法:又称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用根系完整的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较强,生长稳定,因此,对造林地立地条件的要求相对地说不那么严格。但是,在造林时苗木根系有可能受损伤或挤压变形和失水,栽植技术要求高,必须先育苗,却也节省种子。总之,植苗造林法受树种和造林地立地条件的限制较少,是应用最广泛的造林方法。

篇2

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等县,E95~99°,N28~34°)位于藏东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中上游,全区山川骈列、南北纵贯、山高谷深,特殊而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森林、野生动、植物及中药材等林业资源;全区人口29.9万人,土地总面积

6.31万km2,林业是支柱产业之一。本文以实地考察(1996年)和收集的材料为依据,从林业、经济、生态等方面对该区林业的综合发展进行探讨。

1林业资源现状

1.1林业用地

全区的林业用地面积据统计为217.8292万hm2(表1),占昌都地区林业用地面积的71.0%,其中林分和疏林面积分别为86.4564万hm2和16.5843万hm2,占昌都地区林分面积及疏林面积的73.1%和73.7%;灌木林面积为89.9325万hm2,占昌都地区的70.5%。采伐和火烧迹地及宜林荒山荒地分别为3.85万hm2和21.35万hm2,分别占昌都地区的62.3%和65.9%;经济林和苗圃面积分别有5904hm2和9hm2,各占昌都地区经济林和苗圃的97.8%和100%。全区(6县)森林的复盖率为16.20%。

表1林业资源概况

Table1Situationofforestresources

(单位:万hm2,万m3)

项目林业用地

面积合计林分

面积疏林

面积灌木林

面积经济林

面积苗圃火烧、采

伐迹地宜林荒

山荒地林分蓄

积量疏林蓄

积量活立木总

蓄积量

洛隆35.378523.80982.41688.49410.0150--0.26990.37292042.097333.9702376.067

昌都44.592619.03654.770212.82100.10130.00011.43826.42533909.04845.9843955.032

八宿45.20314.65671.747333.34070.1576--0.25415.04971086.515149.750236.266

左贡32.608614.51611.761610.86180.15310.00040.75664.55902650.620214.4952865.115

芒康50.059021.83053.979418.60250.05910.00010.99484.59263669.749494.1534163.901

察雅9.98741.67241.91205.81240.10430.00030.13760.3484171.129130.500301.629

合计217.829286.456416.584389.93250.59040.00093.851221.347913529.1581368.85214898.010

占昌都

地区%71.0073.1073.7070.5097.80100.0062.3065.9073.8069.0073.30

1.2活立木总蓄积量

全区的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4898亿m3,其中林分蓄积量有1.3592亿m3,疏林蓄积量为1368.852万m3,分别占昌都地区活立木总蓄积量和林分以及疏林蓄积量的73.3%、73.8%和69%(表1),其总量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第二。

1.3经济(果树)林资源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种类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杏、桑、李、柑桔、柚子、文冠果、核桃、花椒等。在左贡县玉曲河中游以下到处可见到野生的山杏、野桃及野核桃等。据调查统计,全区经济林面积为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1995年主要水果和干果的总产量为946.4t和767.5t(表2),分别占昌都地区总产量的98%以上,人均占有水果6kg,显然,这里是除尼洋河、帕龙藏布流域外的又一重要经济林产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表21995年经济林资源概况

Table2Situationofeconomicforestresource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面积(hm2)1501013157615315851043590497.80

水果产量(t)2.8021595.0437.3358.831.0946.499.90

核桃产量(t)5.0--28.5477.6252.14.30767.598.20

花椒产量(t)------4.973.81--8.7576.40

1.4野生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主要包括药用植物、淀粉植物、油料植物、纤维植物、单宁(鞣料)植物和珍稀植物资源等。本区是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区域之一,据统计,除具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的许多药用植物种类外,还有一些极其珍贵的药材种类。例如名药虫草、妇科良药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消炎杀菌良药小蘖,还有雪莲(Saussureainvolucrata)、天麻、贝母、七叶一枝花Parispolyphylla)、红景天、大黄等。

淀粉植物资源以高山栎(Quercussp.)林的面积最大,其总面积超2万hm2;另外,还有菝葜属的菝葜及葛藤属等的种类。油料植物资源以木本油料植物核桃数量为大,乔松和华山松等的种子含油率也较高。

纤维植物包括麻类植物、填料植物和造纸用植物资源三大类。常见的有滇藏荨麻、荨麻、珠芽荨麻,滇东瑞香、长瓣瑞香、滇结香、罗布麻,枸树以及云杉属、冷杉属和松属等种类的树木(如川西云杉、鳞皮冷杉、高山松等)。

鞣料(单宁或“烤胶”)和含树脂(胶)植物资源的种类有川西云杉、高山栎、合欢以及桦木属、杨属和红杉、漆树等。

此外,本区的野生药用、食用菌类资源较多,常见的药用菌有猴头菌、灵芝菌、茯苓等;食用菌有营养美味的松茸、鸡油菌、猴头菌、黑木耳、草菇、獐子菌等。

(2)本区是野生动物种类较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据资料和调查统计,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野耗牛、野牛、云豹、雪豹、长尾叶猴、滇金丝猴、白唇鹿、苏门羚、藏羚羊、盘羊、红腹角雉等。属国家二类及三类重点保护的动物有棕熊、水獭、猞猁、兔狲、马鹿、麝、藏马鸡和黑熊、石貂、豹猫、岩羊、血鸡、鹦鹉等。

2林业资源特点及其评价

2.1森林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水平和垂直分异突出

本区的森林面积、蓄积量及经济林等均占昌都地区的70%以上,仅次于资源丰富的林芝地区而位居的第二位。但是,据实际调查和遥感信息分析,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其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南部、西南部及北部的芒康、左贡和昌都县等地。据统计,以上地区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区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64%和73%,其它地区分布的森林资源仅占30%左右。

从森林的水平分布而言,东起芒康县的格良西,往西到左贡县的曲登、碧土往西直到察隅一线以南的地区,森林植被基本上分布在海拔2700~4400(4500)m;而在此线以北地区(海拔2800~3400m)以疏林灌丛为主,只在湿润的沟谷可看到小块状分散分布的森林;从本区由东往西,以川西云杉(Piceabalfouria-na)和鳞皮冷杉(Abiessquamata)以及大果圆柏(Sabinatibetica)林等山地针叶林为主,呈块状分布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支流两岸。但在左贡县和芒康县南部的低海拔地段呈现亚热带森林植被特征。

森林垂直分布在海拔2700~4500m,但位于西北部的洛隆县,林线海拔高达4600m,树线达4700m,这是我国亦是世界森林分布上限最高的地区。就总体而言,本区森林主要集中分布于海拔3000~4100(4200)m。具体而言,海拔2800~3300m多分布有高山松林及少量杨、桦林;海拔3300~4100m大多分布为云、冷杉林和高山栎林;海拔4100~4500(4600)m多为柏木林、云杉、冷杉林及高山杜鹃灌丛等。

2.2丰富的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

本区独特而复杂的自然环境孕育着种类丰富的植物物种资源。据资料及实地考察,全区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其中木本植物达600余种,隶属70多科,180多属,常见的乔木建群种类有川西云杉、麦吊云杉(P.brachytyla)、紫果云杉(P.purpurea)、鳞皮冷杉、黄果冷杉(A.ernestii)、怒江冷杉(A.nukiangensis)、高山松(Pinusdensata)、华山松(P.armandii)、红杉(Larixgriffithiana)、大果红杉(L.potaninii)、大果圆柏、垂枝柏(S.recurva)、滇藏方枝柏(S.wallichiana)、川滇高山栎(Quercusaquifoliodes)、黄背栎(Q.pannosa)、高山栎(Q.semicarpifolia)、白桦(Betulaplatyphyla)、山杨(Populusdavidiana)、昌都杨(P.qumdoensis)等。珍稀树种有澜沧黄杉(Pseudotsugaforrestii)、乔松、红豆杉等,其中澜沧黄杉树干高大通直,最径172cm,树高最高超50m。林下灌木和草本等种类也较丰富。总之,本区的森林具有丰富的物种、遗传及生态系统多样性。

2.3资源可及率低,林龄结构不合理,资源质量一般,但生态效益显著

据遥感和实地调查资料,本区的森林绝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便的高山峡谷地段,可及率仅为22%左右;从林龄结构来看,成、过熟林的活立木蓄积量达

9889.72万m3,占全区总蓄积量的73%,而中、幼龄林的蓄积量为3639.44万m3,仅占27%左右。森林资源的自然枯损率为0.9%,年枯损量达134万m3(按总蓄积1.4898亿m3算),这样的林龄结构不利于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表3可看出,单位面积的蓄积量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本区位于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中上游,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生态效益是很显著的。

表3森林蓄积量资源与其它地区比较

Table3Comparisonofforeststorageresourceswiththoseoftheotherareas

项目本区四川云南全国

蓄积量(m3/hm215622215411983.6

2.4森林资源消耗现状分析

根据资料及典型调查分析,全区近年来的森林资源年均总消耗量为39.99万m3。其中薪材耗量为22.646万m3,占56.6%;民用建筑用材为7.4274万m3,占18.6%;内销和外销木材为9.9139万m3,占24.8%(表4)。全区森林资源的年总生长量为186.719万m3,由于可及率为22%左右,故年可采量为46.5万m3。可见,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年生长量基本保持平衡,略有盈余。但昌都县和察雅县的资源年赤字已分别为31560m3和8685m3。

表4森林资源年消耗量与生长量概况

Table4Situationofannualconsumptionandincrementofforestresources

(单位:m3)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总耗量(%)

薪村消耗量24242914052380532183425331229122645956.60

民用建筑用材7230780005040143243496049207427418.60

内销及外销材3198600003720186521236012099913924.80

年均总消耗量3467015920532565651598988618420399905100.00

年均净生长量7320012764538086882671282779735465210--

3林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生产现状

据有关资料,全区1995年的林业总产值为1606.33万元(不含松茸的产值),占昌都地区林业总产值的72%,处于绝对优势。因此,本区的林业经济效益在昌都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柱作用。

全区仅昌都林场为国有企业,成立于60年代,除采伐森林外从事少量的育苗与造林,80年代末以来,各县普遍开采森林,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但是,由于重采轻造,加上苗圃育苗面积太小(仅9hm2),营林生产效果甚微,迹地与宜林荒山荒地更新造林欠帐已达29万hm2(含迹地3.85万hm2),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森工生产主要是昌都林场的木材采伐生产,该场木材年产量1.5万m3,产值600~800万元,为66家骨干企业之一,其它均为县办林场和伐木场,以原木、锯材(很少)为主要产品,销往四川、青海等地。随着近几年改革开放程度的扩大,昌都县兴办了一家地板厂和一家胶合板厂,家具和木器制造等深加工企业正在逐年兴起。

本区经济(果树)林的发展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因其效益好,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全区已栽有果树5904hm2,占昌都地区经济林总面积的97%多

(表2)。1995年的大宗经林产品产量为1722.68t,占昌都地区当年总产量的93.6%。

林副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属初始阶段,具有当地特色及潜力的“松茸”等深受日本等客商青睐,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已逐步形成拳头产品,1995年松茸和木耳的产量达到了136.8t和15t,分别占昌都地区的95%与100%(表5)。但原料贸易经济效益不高。

表51995年大宗林副特产产量

Table5Outputoflargequantityofforestproductsby-productsandspecialproductsin1995

项目洛隆昌都八宿左贡芒康察雅合计占昌都地区%

松茸(t)----1.0213.541)122.241)--2)136.82)95.70

木耳(t)--------15.2--15.20100.00

虫草(kg)371.17534.00186.154.311.227.401104.2515.20

贝母(kg)2784.52179.601268.2011.847.292.584254.0340.60

3.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采不育,苗圃建设落后,更新造林任务艰巨由于森林经营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竭泽而鱼”、只采不育的经营方式,累计采伐迹地已达3.85万hm2,但全区累计完成的成片造林(1500hm2)仅为迹地(3.85万hm2)的3.9%,绝大多数迹地靠天然更新,因天然更新效果不良,有的迹地已沦为牧地。另外,苗圃建设落后,苗木5年左右才出圃,仅9hm2的苗圃根本不能满足更新造林对苗木的需要。若利用30年将迹地更新欠帐还清,每年需造林2580hm2(1161万株),加上2005年前规划每年种经济林114万株,则年需苗木1275万株。故今后造林任务很艰巨。

(2)经济(果树)林生产管理粗放,技术力量薄弱经济(果树)林的发展还存在着盲目引进、技术力量薄弱和生产管理粗放等问题,造成果树产量低、品质差。此外,经济林苗圃不足,苗木短缺,也直接影响发展规模。

(3)木材生产技术水平差,薪材耗量大,资源浪费严重目前全区绝大多数采用斧头砍伐林木(芒康县正在推广油锯),造成伐根高达50cm以上(浪费木材5%~8%)。若按年砍伐森林17万m3(表4)、原木出材率按1/3、斧头砍伐浪费按5%计算,每年至少浪费原木2600m3,减少经济收入78万元(300元/m3)以上。另从表4中可看出,薪材年耗量为22.65万m3,占56.6%,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是被烧掉的,并且绝大多数烧的是云杉、冷杉、柏木、高山栎等好材,可见,资源浪费严重。

(4)林副产品开发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差林副产品(松茸、虫草、贝母等)以出卖原料为主,产值不高,这与资源潜力不相称。另外,全民动手无保护性地掠夺式乱采松茸,影响松茸资源的产量与持续利用。同时,各县普遍以高山栎为薪材,导致其产量不稳。若在松茸收获季节,当地有关部门能变多环节的分散经营为统一的集约化经营,并进行深加工,其产值至少可增2倍以上。

4林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方向与发展目标

4.1指导思想

林业的发展应以营林为本,充分依托科学技术,贯彻保护性开发的方针,适应市场需求,调整林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谋求协调、平衡和有序的发展,保持林业作为本区支柱产业的地位。

4.2原则

(1)三大效益并重的原则森林资源不仅有经济价值,还有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多功能性,森林的防护作用还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关系紧密,则相辅相承与促进。本区地处深切割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特殊,生态环境脆弱,森林的生态效益尤为突出,其影响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领域,故林业发展要处理好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发展生态型林业。

(2)永续利用的原则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的可能与速度取决于利用程度,强调三大效益并重,一般应掌握采伐量要少于生长量,还必须及时更新和扩大森林资源,才可避免森林的逆向演替,才能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

(3)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及科技兴林的原则森林资源为包罗广泛的生物资源,在横断山区,林下(内)资源的经济价值超过木材本身,而且其防护作用和生态作用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森林资源的生长周期长,见效慢。为此,在经营森林资源的同时,要充分开发林副产品,经营好周期短、效益好的经济林,对资源充分利用,才能获得长、短结合的成效。同时,应积极推广先进的实用林业科技新成果,增加林产品的科技新含量,才能推动林业第一、二、三产业的同步发展,扩大效益,增强发展后劲。

4.3合理开发利用方向与发展目标

森林的生态效益在当地和金沙江、澜沧江及怒江中下游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国务院去年关于“天然林一棵都不能采”的指示,杜绝商业性采伐,才能使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将来要逐步纳入生态系统合理管理的轨道。因此,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以营林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济林和开发见效快的林副特产品,节约挖潜,将本区建设成为藏东南的木材、林副特产和果品生产基地。拟发展目标如下:

(1)在昌都、洛隆、芒康、左贡、八宿等县扩大发展经济(果树)林种植面积,重点发展核桃、苹果、梨、柑桔和葡萄等906hm2,实行科学种植与管理,能较快获得经济效益。

(2)在察雅的麦曲河、八宿的冷曲河、左贡的玉曲河,昌都的澜沧江干流河谷和芒康的嗄托河及洛隆的多加通、俄西、康沙等地,营造和培育以薪炭林为主的多功能防护林16935hm2,解决烧柴和保护生态环境。

(3)为缓解各种造林对苗木需求的紧张局面,在洛隆县和八宿县各新建苗圃

3hm2;芒康县、昌都县、左贡县和察雅县分别扩建苗圃3hm2,全区苗圃建设和扩建为50hm2,可保证年产苗木600万株以上。

(4)利用芒康、左贡、八宿等县的天然食用菌类松茸(青冈菌)、木耳、虫草等土特产品为原料,建立芒康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如果这项投资生效,预计年产值比现在的林副产品产值增加两倍(3000万元)以上。

(5)建议在昌都县的达马拉山和左贡县的梅里雪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高山森林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

如果以上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本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5对策与措施

5.1健全林业行政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以科技兴林

全区从行署到县林业局仍属农牧局管理,与目前中央和自治区林业部门的建制不衔接,建议理顺关系,适当增加林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林业的振兴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当从内地吸引一些科技人员,引进与大力推广科技成果,使林业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达到以科技兴林的目的。

5.2加强林产品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使资源增值

加大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如松茸、虫草、贝母等)二次加工和深加工产品的比重,提高林业资源利用效益和力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使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向贸易、效益型转变,才能使资源增值。

5.3节省薪材,扩大经济收益

全区薪材的消耗量(22.65万m3)占资源总耗量的56.6%,不解决能源性森林资源消耗问题,保护森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就难以实现。故当务之急和最有效的措施是推广可节柴15%~20%的“省柴灶”,如按15%算,每年至少可节材3万m3,收益900万元;其次是培育速生丰产的薪炭林增加薪柴;三是以电和太阳能代柴。总之,节材可增收。

5.4选择优良林分,建立母树林及种子基地

育苗的种子与造林苗木大多数从内地运进,不仅容易带来病虫害,也难以满足林业发展的需要。建议各县都选择一些优良树种(地理种源)及其林分,建立一定面积的母树林或种子园以及采穗圃,采集(收)种子和满足苗木繁育以及造林更新对苗木的需要。

5.5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兴办林业的积极性

发展林业需要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大力发展造林、护林等林业户,林业村,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也可推行股份制,多渠道筹集发展林业的必需资金,在争取国家投资的同时,努力挖掘林业行业内部的潜力,鼓励与推行全民办林业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北京林学院.森林经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2李文华.森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3李文华,李飞.中国森林资源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4陈昌笃.持续发展与生态学.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1993

5中国树木志编委会.中国树木志(第一卷).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篇3

②林业企业产权关系不顺,政企职责不分。由于林业企业制度适应计划紧急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导致林业企业基本没有经营的自,成了各级行政机构的附属物。在所有制形式上企业资产归全民所有国家经营,国家对企业负有无限连带责任,企业既无权也无责,致使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不顺,企业的财产经营权也不顺。由于国家是财产所有权为宜主体,尽管资产所有权分散于各个行政机构,但他们都不是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在这种制度下,谁都是财产的支配者,而谁都不对国有资产负责,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③企业经营方式单一,创新能力偏低。大多数林业企业采取的是单一的经营方式,即国有的经营方式,对许多生产活动无法实现充分调动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林业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多样行的特征,各种生产活动的性质有明显的差异,既有直接从事土地经营的应林业和种植业,有养殖业,还有各种林产品采集业和加工业。这种多样行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要求有多种经营方式与之相适应。同时,由于多样性的林业生产其劳动强苏和分散性不一,管理的幅度和资金循环方式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也要求林业企业的经营方式不能采取一种模式。

2对林业经济创新管理的构建

林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因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资源的量、生态环境、经济状况、市场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想要确定林业资源的多功能作用的发展道路,就需要对现存的林业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善。由以往的靠资源发展逐渐转变为林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充分的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林业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生物系统的稳定及生物的多样性等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真正的做到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创新工作较为复杂,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林业经济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实现林业经济管理有法可依。其次还要加强林业环保监测。在进行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做好环保监测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保证资源利用或者是开发不会出现过度的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证在具体的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会出现边开发边污染的状况。对于一些对林业资源产生威胁的因素要进行及时处理,例如: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火灾隐患都要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以确保事故隐患零存在。此外,加大林业经济税的征收力度,加快林业经济亏损的恢复度。

2.2加强林业经济产业的优化从云南林业经济管理的长期发展来看,对与林业经济相关的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将是未来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支点。但是想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就不得不做到技术的革新,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现有技术的改善将是林业经济发展中工作人员所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必须要政府部门做到对林业资源整合,发展核心技术以保障林业经济产业化水平的上升。至于林业经济产业化管理的实现需要将市场作为其发展的导向,将科学技术作为主导的模式。以市场效益获得为中心实现以实现林业经济生产化和生态化。同时不仅要做到林业经济在国内的良好发展,还要保障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实现林业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大力推行林业经济的进出口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

2.3转变林业经济管理方式,实现林业科技管理的创新想要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将推动生产的规范化以提高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目标。林业经济要想突破当前发展状况较差的局面就必须要加强企业核心形象的树立,不断的带动相关林户的发展,为其提供合适的生产计划,实现产业化生产,从而不断的拓展林业增效的途径。

3林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形式

3.1重视林业管理知识的创新在科学技术急需发展的今天,知识巨大的生产力和创造性日益凸现出来,有知识本身所演变出的附加产物的价值也在日渐上升,成为产业经营的重要战略。由此可知,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林业经济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林业经济的管理者需要加强自我管理,提升管理理念,改变管理的方法、方式,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为林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创新做出应用的贡献。

3.2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林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应调整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狭隘性,从广义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将其作为主体。这种思想和实际操作的转变对于人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这要求人们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去挖掘优秀的人才,实现人才的有效汲取。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实战经验,在应用中不断的优化理论知识结构。对队伍进行不断的优化,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不断的完善,充分发挥高技术人才和知识生产力的作用,提升全体林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林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3.3强化制度创新在管理创新中的基础位置林业经济想要在管理和发展上实现创新和超越就需要强化其制度的创新。制度是经济发展的保证,只有在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下,人们才有可能实现其他职能的创新,制度创新和完善是基础,是客观的保证。林业经济制度要创新就要现在生产权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因为林业经济承担着经济效益、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故而,实现制度的现代化,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多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制度创新的必然趋势。

篇4

1.2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分类为了更好地研究和阐释乡镇林业管理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对“乡镇林业管理”的外延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这样说,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乡镇林业管理按照管理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资源管理和林业技术管理、林业处罚管理;按照具体林业管理的类别,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协助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的管理和独立行使管理权限的独立管理两类;按照管理对象,即具体林业所属权的不同,乡镇林业管理可以分为国家(集体)林业的管理和个体(私有)林业的管理;按照管理对象,即被管理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林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按照林业资源现在状况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林业资源的管理和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等等。

2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

在明确了乡镇林业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本次研究的需要,结合当前乡镇林业管理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乡镇林业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

2.1乡镇林业资源管理所谓的林业资源可以这样理解:林业资源就是指在某一个乡镇管辖区内的林地和管辖区内林地上生长着的森林以及所有森林产品的总称。在传统林业中,林业资源主要指林木资源,但现在的林业资源比其内涵较大,它还应该包括林间生长着的各种动植物。在传统的林业管理中,特别是乡镇林业管理中,有许多人误解林业站只对管辖区内的树木进行相应的管理,而对森林中的其他资源,特别是那些林木间野生的动植物都不归乡镇林业站进行管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次,随着山地承包、退耕还林等政策的实施,乡镇林业站管辖区内的林木所有权正在发生着变化,有一部分林地已被个人所承包经营。在普通承包人的心目中,仿佛自己经营的林地,只有承包者说了算,不必接受乡镇林业站的管理。因此,在乡镇林业资源管理上,普通民众的心中存在一定的误区,这种误区不仅增大了乡镇林业管理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林业违规、违法行为滋生的土壤。

2.2林业专业人才的管理乡镇林业站作为基层的林业管理部门,它不仅要对自己管辖区内的林业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而且,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林业管理人员和林业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换句话说,对林业相关人员的管理也是其林业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乡镇林业人才管理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管理方面是对林业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林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指导,为了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的正常发展,乡镇林业站需要对其所管辖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所谓科学的管理既包括对其专业技术知识的更新,又包括对其工作积极性的调动。只有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相关的林业实践,才能保障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正常发展。第二个管理方面是对管辖区内林业管理人员的管理。作为基层的管理部门,乡镇林业站不仅需要对其专业人才管理,而且还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使其行使管理权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才能从制度上保障管辖区内林业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3林业违规、违法行为的管理作为乡镇林业管理部门的乡镇林业站,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且也是棘手的问题就是对管辖区内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如果对这些林业上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罚,不仅事关自身的执法威信,而且也事关管辖区内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无论是协助上级林业管理部门行使林业管理权,还是针对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行为,独立行使林业管理权,都不能以罚代管。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到既有惩罚,又有教育。在教育的基础上处罚,在处罚的基础上教育。只有把对违法人员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才能使管理权限发挥到极致。

2.4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林业资源的管理者,不仅要对目前的林业资源管理好,而且还要在管理好目前林业资源的基础上,为管辖区的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的努力。针对林业资源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不仅要从技术上对其提供对口的专业支持,而且还要从林业发展的高度,从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认识到林业资源给带来的好处。因此,林业管理者,一定要根据管辖区内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引导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开发新林业的产品,在增加林业所有者收入的基础上,扩大管辖区的林地面积。不要因为林业资源增收慢等客观的原因,产生新毁林现象,不要因为一时的需要就发生大面积地毁林事件等。

2.5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管理乡镇林业管理还必须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问题。传统林业资源以林木为主,新兴林业资源在传统林木的基础上,充分地利用林地空间,通过饲养各种珍贵的动植物来增加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收入,并带动新兴的林业资源开发。为了做到传统林业资源与新兴林业资源的发展,应及时地向林地所有者通报相关的林业生产信息。在做到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技术支撑,促进管辖区内的林业经济的发展。

3对策研究

3.1结合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违法案例,向林业资源的所有者宣传相应的林业管理法规。管辖区的案例不仅具有针对性、新闻性,而且也还具有说服力。因此,结合管辖区内的违规案例,宣传林业管理法规,宣传林业站的管理权限,对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提升乡镇林业管理的权威性都有极大的帮助。

3.2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无论是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还是林业的管理者,都需要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不仅可以加强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其相关的管理工作更加公平、有说服力;通过培训还可以更新林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知识。因此,在这些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各个林地的所有者就会充分地认识到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就可以使这些林业所有者在利用传统林业资源发家致富的同时,又能享受到新兴林业资源带来的好处。因此,相关的管理培训和技术培训是解决林业一切问题的基础。

篇5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二、林业财务管理需要注意的内容

第、外部方面。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企业面临着巨大经营风险,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极大影响。在实践过程中,企业长远发展主要受现金流入量和金融市场的影响,使林业财务管理出现各种危机。第、自身方面。在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自身生产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如果林业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得不到落实,各部门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使职责,有可能使林业财务管理出现很大管理危机。

三、加强林业财务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认识,完善财务管理机制,落实考核制度

我国对林业财务管理进行了大量改革,现代化经济建设中,想要促进林业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对财务管理的认识,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财务管理机制,确保财务核算监督工作有效开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推动公林业企业持续发展。根据林业工程建设需求,加强林业财务管理,建立考核制度,讲责任制度化,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增强企业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公司要定期进行财务人员的培训,提升财务各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素质修养,增强工作的热情,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引起财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奖惩有度,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贯彻落实,激发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加强实践工作的操作能力,自觉维护公司利益,推动林业公司向前发展。

(二)加强管理,注重全面参与,编制合理预算

公司是一个集体组织,想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企业管理,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氛围,让全体人员都参与进来,自觉遵守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行为和端正工作态度。财务管理的不断加强,需要对资金流动进行提前计划,所以,编制合理预算对于促进林业工程建设有效开展非常关键。在开展各种活动之前必须编制合理的预算,采纳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最后整理出可实施的、最有效的预算方案,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三)推进网络化管理,提高监督作用,促进现代化发展

信息高科技时代,林业财务管理一定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财务工作水平,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财务核算中心的管理水平,让财务核算监督工作更完善、更有效。网络技术的运用可以使财务管理更智能化、自动化,方便又快捷,提高财务核算中心的工作效率,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信息高科技时代,林业财务管理必须运用先进的技术进行风险预测,建立有效预警机制,不断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才能降低防范风险,从而促进林业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

篇7

1.种植技术的变化

(1)选种技术的变化通过调查和访谈3位老人得知,以前当地苗族人在选树种子时的经验是要选粗大的种子,这样的种子出芽率才高,长出来的树也高而茂。落在地下的野种子一般不用,因为这样的种子出芽率很低,即使长出树苗来,移栽后树长得也不好,如果是果树,有可能不结果或者结果了果子不甜,如杨梅、柚子、白果。现在当地苗族人很少自己去买树苗,几乎都是直接从政府那里得到树苗,或者自己在春天去市场上购买果类树苗,选择的余地较少。很多中年人及老年人都知道如何选种,但是很少再有人去选种培育树苗,年轻人更是几乎没有了这种选种的知识。

(2)育苗技术的变化据村里白岩山禁林守护员介绍,以前他们在育苗时一般选择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地势较平缓的荒山草坡上,且都是在自家地上,也有很少一部分是几户一起育苗。在育苗过程中要刨土,有的还平整土地,施足农家肥和草木灰后,才均匀撒上树种,一般还要拿杂草盖在上面遮荫,等树苗长出来后要注意除草,在施肥时不可过多,这样树苗一般都长得好。现在村里在育苗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大多数青壮年都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守护这几亩田地或树林,自己育苗种树的越来越少。

(3)树苗移植技术的变化以前群众在移栽树苗时非常讲究,不仅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天气,对于不同树种在选择移植季节和天气方面也是不同的。如果在树苗种植时没有选择正确的季节和天气,就会导致树苗死亡或者成活后长得缓慢和不茂盛,且地形、土壤和水分等对其也有重要影响。现在的人们开始熟悉一些科技知识,懂得了不同的树种在种植的时候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去种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不懂传统的种植技术。直到2002年村里开始退耕还林,因为退耕还林的补助款与树苗成活率挂钩,促使青壮年开始学习种植技术。退耕还林的实施教会了很多青年人如何在不同的土地种植不同的树种和种植密度及挖坑的深浅等等。在退耕还林实施过程中,有乡里林业站技术人员到场指导和帮助。现代种植技术(退耕还林的主要树种)主要是由凯棠乡林业站技术人员现场传教,而传统种植技术(非退耕还林树种)主要是村里五六十岁的人教,主要方式是家庭亲授式及交流式。现在村里的青壮年大多数都懂得一定的现代种植技术,传统种植技术和现代种植技术得到有效的传承。

2.林木用途的变化

在当地林木的使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林木时有苗族自己的经验和需求,这些都与苗族的传统文化知识和信仰相关,且树崇拜在村里依旧盛行。以前的杉树多,经常砍伐用于烧柴,现在一般用于建造房屋,舍不得乱砍伐,很少对外出售。洋槐树一直都主要用作薪柴,洋槐树生长速度很快,它的质地也不符合建筑用途。村里的竹子一般用来编箩筐等,以前都是群众自用,会编的人比较多。由于受外出务工潮的影响,现在会篾编技术的人很少,且大多数是60多岁的人,青壮年中会篾编技术的也就只有一位35岁的男性,他是村里唯一靠该技术获得部分经济收入的群众。篾编产品主要用于喜事及走亲时装糯米、红鸡蛋和衣物等的礼篮;去田里捉鱼时装鱼用的竹篓;蒸饭时用的蒸笼;防晒防雨淋的斗笠;挑肥的箩筐等等。在当地的红、白喜事或一些其他法事如占卦等时都需要青竹,据村里鬼师说是神灵祖宗选择了竹子,村民只有尊敬和服从才能消灾获福,才能驱除妖魔鬼怪。以前一般用桑叶来养蚕,现在村里几乎没有人养蚕了。老杏子树的树干在从前经常被用作村里妇女苗族服饰的染色原料,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有人这样用了。在建造木屋时,从古至今枫树是村民必须要有的木材,至少要有一个卯或者一条?,因为他们不能忘记祖先“蝴蝶妈妈”是从枫树里出来的,他们的子孙要永远尊敬和崇拜枫树。

3.集体林地和家庭承包林地的管理知识及变化

芦笙村在1982年林业“三定”时大部分集体林地都承包到户进行管理,现在集体林主要包括白岩山岭上的林地和“守寨树”及“祖宗树”。

(1)“守寨树”及“祖宗树”

当地人称寨子周围或者村口的百年老树为守寨树,其归全体村民所有,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借口和理由买卖村里的守寨树。当地的村民都对守寨树充满着敬畏,有的守寨树由于年代久远,掉下来的枯枝树干都没有人敢去捡来做柴。据当地人解释,因为守寨树在守护全寨安全的时候身上难免会吸收了一些想入侵本寨的邪气蛊毒,正是那些吸了邪气蛊毒的树枝或者树干才枯死掉下来,如果谁捡那些来烧柴或者作为其他用途都会给他自己或者家人带来不利,小则身体不好,家畜不旺,大则有生命危险甚至灭门之灾。通过与村里一位95岁的奶奶交流得知,村子在两百多年前从贵州省天柱县搬迁过来,以前的老人说他们是从江西省那边一路迁徙过来的。据她介绍,迁来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有十多棵几百年的枫树,在古枫树下边还有清泉、绿竹,枫树上有白鹤成群,当时的风水师告诉他们此地是人杰地灵,因此他们就迁来此地居住了。之后村里的人把寨子上的百年枫树称为祖宗树,这在其他苗族地区十分普遍。村里一直有不成文的村规民约管理“祖宗树”,全村一直有这样的共识:对于偷砍伐祖宗树或者破坏祖宗树者罚“3个120”即120斤肉、120斤酒、120斤鱼,从以前到现在从来没有人违反过。枫树上的白鹤每年的4月份都会飞回来在上面筑巢繁殖,冬季又飞去暖和的地方去,老人们说是飞回江西老家去了,所以对祖宗树上的白鹤也是不允许去扑捉的。枫树下的绿竹是允许砍伐利用的,由于没有人去祖宗树下种竹子,祖宗树下的竹子渐渐变少了。2008年枯死的老枫树倒在地下至今一直都在,村里没有任何人去捡来烧柴,即使缺乏木柴的人家也不例外。另外,祖宗树是不会外卖的,2006年时有木材加工商想来购买村里的一株枫树,出价80万元,但是村里不卖,全村的人都不同意,村委会也不敢卖。村里人们的信仰和传统意识观念在保护祖宗树中起了主导作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村里的人都会用糯米、肉、酒等祭拜其中的一株祖宗树,这样的传统管理知识一直未变,即使现在的人们知道那是信仰,但还是一直像对待祖宗一样尊敬和保护祖宗树。以前在祖宗树的保护上没有明文规定,现在村里制定了明文规定禁止砍伐或者倒卖祖宗树。

(2)白岩山集体林管理知识的变化

在1982年芦笙村也实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和确定山林管理责任制,这明确了当地农民营林的责任、权利及义务。但是,当地的森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乱砍滥伐现象十分严重,加之缺少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到1992年集体林中的白岩山岭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因此,为了保护白岩山的林木,保护当地村民集体利益,芦笙村制定了《芦笙村守护白岩山禁岭决议(草案)》的村规民约。其中,第十条规定:禁岭区春游学生、旅游人员要求进山丛中观山玩水,可让其进去;第十六条规定:禁岭区几十年后,繁荣茂盛,在有利的条件下,谁有能力谁向群众申请在内办旅游事业,即旅游区,可让他自费收益,这都体现出集体林是允许村民共享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芦笙村在集体林管理知识上经过了纯粹依靠当地苗族民俗习惯和信仰管理到村规民约及现代林业管理制度相结合的变化过程。当地苗族的传统信仰对于保护百232农业考古2015•1年老树有着很大的贡献,但是在充分利用资源方面难免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具有一定的负面性。而在集体林的保护上已经看到现代林业管理知识的身影,如对白岩山进行的封山育林,这说明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与苗族林业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息息相关。

(3)家庭承包责任林地管理知识的变化

自1982年实行“林业三定”政策之后,村里的林地比较稳定,林地的产权明晰,每户的责任林地都有政府颁发的林权证。村里99%的林木都是自用,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是松树林和杉树林。杉树林是在2003年时才种的,树苗是政府发放的退耕还林杉树树苗用不完剩下的,大概有80亩。林地也非常稳定,全村只有一户因为要建造房屋而私下用林地换其他农户的宅基地。由于现在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为老人和小孩,加之现在村里经济条件都比以前好,所以大部分人家在煮饭煮菜时都是用电器,只有煮猪食才烧柴。在私有林里,会看到农户为引天然雨水灌溉而在荒山野岭挖有沟渠,由于和林权改革等其他原因造成农户承包责任林地的沟渠灌溉的不是自家田,但是村里习俗和传统都是允许这样的现象一直延续。当然在挖沟渠的时候所挖的沟渠宽度和深度不能过大,原有的自然沟渠一般不允许再进一步挖大,这一方面很好地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他人林地不受损,目前这样的管理方式依旧保持。退耕还林的前5年,人们在退耕还林地上依旧可以种植玉米和花生,这期间由于人们为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而进行刨土、施肥、浇水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活动,这对新栽种的小杉树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村里的这一传统林业管理知识也得到了乡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在外出务工潮流的影响下,现在很少有人在退耕还林地种植庄稼了。

二、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变化带来的影响

人们在空间资源禀赋下所采取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态度是对空间资源的选择和适应。由于空间资源的差异,生存在特定空间中的民族或族群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凭借创造的文化维系民族的延续和发展。在国家的变化和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芦笙村的传统林业管理知识也发生了类似变化,并且对林业生产管理和当地的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1.对当地林业发展的影响

芦笙村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村里发展空间小,人口持续增长,大量青壮年为了谋生和发展都纷纷外出务工,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继承和发展出现了断层,但是由于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受现代林业管理知识的影响,从而有利于现代和传统林业管理的融合。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既是该村人们对社会发展的选择和适应,也是现代林业管理知识和苗族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相结合的结果。苗族人的风俗、习惯等要素组成的苗族文化对森林资源产权安排具有重要影响;苗族文化对林地产权的占有及部分树木产权占有具有重要作用。村规民约是依照法治精神,适应村民自治要求,由共居同一村落的村民在生产、生活中根据习俗和现实共同制定、共信共行的自我约束规范的总和。一方面该村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村里的风俗习惯制定了一些村规民约。这一变化有利于保护森林产权的稳定,使得当地在解决林业纠纷时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变化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为日后发展林业提供基础,有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村里的传统林业管理知识在传承上缺少继承人,很多人都不愿留在当地,这不利于该村传统林业管理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对该村的林业管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与现代林业管理知识融合的变化提高了村民对现代林业法制法规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在林业方面的法律意识观念。如以前村里有的人放火烧山烧草从事农业生产,当时他们只知道放火烧草后有草灰具有很高的肥力,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且种植后的农作物不需要再次除草,省事省力。现如今在乡政府和村委会大力宣传相关森林防火和保护政策条件下,村民已知晓这是违法行为,放火烧山烧草从事农业生产的现象已经不存在。

篇8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道生万物”是《老子》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其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在这里,老子以万物相互联系的宇宙观来审视自然生态。他并不将人的行为独立于自然之外,而是把人与万物同视,认为自然只是一张有秩序的网,人类是这张秩序之网中的一环。

当然,这并不是要把人降低到生物学意义上的动物。《老子》指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道生万物”表明,老子反对把贵贱观念应用于自然界,反对人类妄自尊大、以自己为中心、把大自然当成自己的征服对象的态度,反对人类仅为自己需要而掠夺自然的做法。而是主张以道观物,以达到天人和谐。

通过历史反思,面向21世纪的人类已认识到了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而老子哲学中所表达的宇宙生命统一论,显然是对这种激进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对人高于万物、优越于万物价值范式的颠覆,对于消解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律。宇宙万物的生成根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的演化动力来源于自然,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统一于自然,人类社会始终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自然本体意识的基本内容。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老子的“道”是一种尊重生命和自然的伦理观,它要求人们的活动尊重天地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观念、反等级态度以及“自我实现”的理想境界是十分吻合的。

再次,要对自然存一份爱惜之心。老子认为对待万物应采取“俭啬慈善”的态度,唯有如此行事,每个人才能修炼自身,使“德”不断积累,体认“道”,达到“玄德”,从而保持平衡和谐的状态。

“自然无为”: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

“自然无为”是由“道”推演出来的老子生态智慧的基本立场。其中所具有的生态价值意蕴,在于要求人们的行为要与“道”一致,要与天地万物一致,尊“道”贵“德”,顺应自然,体现在实践上、行为上就是“自然无为”,从而构建一种和谐的生存环境。

篇10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林业行政许可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仍然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和不足,限制着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发展。这些问题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就是许可证的实施范围不能够满足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要。例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活动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许多林区等场地被开发为旅游地,虽然这种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会为森林资源带来一定的破坏,并且这种行为本身就属于超出林业行政许可实施范围的行为。与此同时,许可证的发放程序缺少规范性,也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许多林区的行政管理机关对于许可证的发放程序没有做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致使发放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不仅降低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也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并且部分申请人的许可证属于非法所得,通过一些非法的行为去获得的许可证,这类现象不仅对于我国行政机关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更是对我国林业资源的一种不负责任。

2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针对我国生态林业经济补偿机制的革新和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纲要,但在整治的背后仍然潜藏着相应的问题。首先,我国当前的补偿标准普遍不高,低于合理的标准,并且补偿资金只是部分成本补偿和补助。补偿资金的不足使得林业资源的管护工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不利于生态环境质量的维护和改善。此外,我国的生态林业经济补偿的资金来源渠道还较为单一,几乎绝大多数都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的下拨,其中中央划拨比例占了约6%,而地方划拨比例有4%。这种单一的资金来源形式不仅不利于林业生态效益走向市场化、多元化,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难以持续有效地满足我国庞大的林业资源需要。并且一旦政府财政上出现困难时,就会影响到补偿资金的具体落实,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公益林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乡镇林业管理的对策探究

1更好的遵循林业行政许可制度

为了切实强化乡镇林业管理质量首先就要做到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地进行相关事项的许可审批。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强化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控制和管理,完善相应的审批事项。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考虑森林环境的自身承载力,避免破坏生态的平衡。此外要想加强森力资源的保护,还要扩大对可能造成森林资源破坏行为的审批监管。在相关审批手续的审查上要做到认真对待,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