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2:4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大学生宿舍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大学生宿舍论文

篇1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真正深入到学生宿舍园区。对于那些由社会资金建设的校外大学生宿舍园区,许多高校认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由宿舍承包管理方来负责,实行社会化。部分学校开始不向这些宿舍园区派驻学生辅导员,学校政工干部也很少深入学生宿舍了解情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不多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当宿舍发生事件时或者上级有关部门检查工作时,学生才能看见久违的辅导员和政工干部出现在宿舍园区。随着高校扩招,许多高校大学生数量激增,学生辅导员与政工干部人数明显不足。有的学校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年级的学生,少则二三百人。多则七八百人,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辅导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又害怕辛苦,不愿意与学生同吃同住。还有部分辅导员工作方法不对头、工作形式落后,不善于利用QQ等现代工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取得很好的实效。所有以上这些因素都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真正深入大学生宿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也难以在宿舍园区顺利进行。第二,管理、教育、服务三环节相脱离,过于强调管理、轻视教育,未能实现三者有机结合。长期以来,多数高校在宿舍管理上都是遵循“管理为主”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一整套严密健全的管理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大学生在宿舍园区内的言行举止。部分宿舍管理员自身素质较低、又缺乏工作责任感,平时对宿舍管理制度的执行往往是流于形式,做做表面文章。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宿舍的检查监督工作常常如走马观花、草草了事,没有真正落实下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及时予以解决和上报;对大学生住宿方面的困难不做仔细调查等。但是一旦学生违反管理制度时,他们就纯粹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不对学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是拿出规章制度严加训斥和处罚。这样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造成学生与部分管理员之间的关系紧张,相关工作无法开展下去,也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失去制度保障。学校在加强管理与服务的同时,要正确地认识宿舍管理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和自身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必须把育人贯穿于管理与服务之中,真正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发挥大学生主力军作用

住宿大学生不仅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要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只有广大住宿学生都来参加宿舍文化建设,才能达到提高他们素质的目的。第一,健全各类宿舍学生组织。据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诸如楼栋委员会、学生党团组织等宿舍学生组织不够健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宿舍管理部门应该在宿舍区建立和健全楼管会等宿舍学生组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赋予他们适当的权利,并从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以便发挥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第二,要提高学生的“三自”能力。宿舍管理部门要建立激励机制,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中心的宿舍文化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增长知识和接受教育,如组织学生心理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与服务活动等;要扶植、引导和支持学生参加宿舍管理,建立学生正常利益的表达渠道,定期和不定期召开解决各类问题的听证会,征求学生对宿舍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考虑让学生代表直接参加宿舍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具体的宿舍管理工作,从而实现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的目的。第三,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要在宿舍区设置专门的学生党团组织,对每栋宿舍楼的学生干部、团员和党员实行统一的管理与教育。学生党团组织应将每栋宿舍楼的学生干部、党员的照片公布上墙,公开亮相,接受学生的广泛监督。对学生干部、党员实行分区负责制。也就是说一名干部和一名党员负责一个宿舍区域,并持证上岗,主要负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的规章制度,监督公共卫生和维护公共设施,熟悉、了解责任区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协助管理人员和辅导员做好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使其成为联系普通学生和学校的重要纽带,成为展示大学生良好精神面貌的窗口,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篇2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37-01 

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引发的。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朝夕相处的近距离接触容易使学生产生复杂的内部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影响着大学生宿舍生活的质量。调查显示,我院大学生心理咨询中有70%是人际问题,而宿舍人际交往困惑和障碍占据了非常大的比例。因此,探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类型 

第一,亲密友好型。此类型中,学生之间能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宿舍关系融洽,在学习和生活上出现问题时能够相互帮助。宿舍活动丰富,参与程度高,宿舍整体氛围良好,宿舍成员有一定的信任感,并对宿舍有一定的归属感。 

第二,独立松散型。此类型中,宿舍里的同学自主性和独立性强,宿舍同学之间交流较少,虽不会经常吵架与产生纠纷,但很少以集体形式参加活动,对舍友的依赖程度比较低,很难形成宿舍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三,对立冲突型。这种类型的宿舍中,宿舍同学之间互相不信任,经常会因为生活习惯或琐事出现一些矛盾,而且往往互相不能迁就和理解,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引起纷争,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很可能引发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等事件。 

二 宿舍人际交往的主要问题 

第一,生活琐事引发宿舍人际冲突。现在大学生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相互间不能容忍,使得宿舍矛盾更加频繁和尖锐。在宿舍日常生活中,平常不打扫卫生、管理欲望强、作息时间不统一、性格脾气不合等小矛盾大多宿舍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对宿舍人际关系的维护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引发宿舍矛盾。目前,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至少有25%以上,他们比普通家庭学生更加自卑,更加急切地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在一个宿舍中,因为贫富差距,导致生活习惯、价值观差异而引发学生之间的非和谐关系,有时在某些宿舍甚至出现排挤和孤立的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第三,小团体使宿舍存在隔阂。大学生在宿舍交往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亲近的朋友,这就会形成一些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的小团体。小团体的产生使得他们不再迫切希望与其他人友好相处,小团体间因为利益、兴趣等不同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隔阂,这种隔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当小团体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往往后果更加严重。 

第四,竞争使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都渴望得到认可,宿舍同学之间在奖学金、入党、班干部选举、助学金等方面自然存在竞争,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往往会同自己的好友等开始形成小团体,明争暗斗,形成紧张局面。另外,成功者洋洋自得,失败者不甘示弱,背地里各种议论,从而使舍友之间关系恶化,这些都不利于宿舍的团结。 

三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适方法探索 

第一,大学生应加强抗挫折、抗压能力。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因为个性、地域、家庭环境等差异,必然会在某些场合或事件中产生分歧,从而引发人际矛盾。在宿舍中,因为要朝夕相处,即使是人际关系恶劣的双方都必须面临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需要适当容忍,正确面对问题,并能在挫折和压力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篇3

(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

(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

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要放松方式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

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

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篇4

“宿舍文化是指在大学生宿舍内展开的一切活动及其全部存在方式的总和,是赋予宿舍集体具有生命活力并反映其群体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它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于校园之中并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1]

作为校园文化的微缩景观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价值。笔者把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部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以卫生状况为代表的表层宿舍文化、蕴含各种规章制度的中层宿舍文化和以政治信念等为内容的深层宿舍文化。“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这三个层次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互为转换,从而构成一个特殊而相对完整的文化体系。”[2]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指向性

宿舍文化的内容、方式及宿舍文化形成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大学生起到直接的导向作用。它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联结着每一个宿舍成员,引导着个体把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置于学校的统一目标之下,在这其中又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行、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由于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祖国的公民。宿舍文化的目的指向正是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宿舍文化是宿舍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旨在创建一种育人环境,使宿舍成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综合素质养成和提升及健康文化生活环境形成的前沿阵地。

2.共融性

宿舍成员大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等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差异。这些差异在同一环境中之所以仍然可以得到发展和延续,是由于宿舍文化具有共融性。宿舍也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智力得到碰撞,感情得到升华。从而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可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

“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多成份,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3]一般来讲,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校园中的学习生活、各种人生观点见解等,都可以在宿舍中得到广泛的讨论。我国社会的发展动向、国家政策的调整,都会在学生中激起层层波澜。这也表现了大学生群体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宿舍文化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不应该通过硬性灌输、外力强制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应该通过它所创造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环境辐射来感染人的情绪、规范人的行为、塑造人的心灵,从而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共鸣。这种渗透性所孕育出的共融性,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之妙。

3.相对独立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向大学生生活区域延伸与扩展的一部分,既反映和体现了校园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特有而明显的文化个性色彩。即使是同一所院校内,由于学校、院系、班级等各层次的管理要求不同,各个院系的宿舍作为独立的单元集体也就具有了一定个性特色的单元文化。“文科专业性质的寝室氛围之所以和理工科专业性质的寝室文化氛围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专业的不同,所受文化教育的影响不同。”[4]尤其是一个个学生宿舍,由于大学生群体内性别、爱好、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也会由此形成色彩斑斓的宿舍文化。所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往往各有特色,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特征。从宿舍文化的发展趋势上来看,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独特性越突出,个性就越鲜明,其生命力也就越强。

二、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

学生宿舍虽然是学校最小的单位,但却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宿舍文化活动是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人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成才的有效途径。为了增强大学生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笔者根据多年学生工作的经历,对大学生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的思考与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建设高素质的宿舍管理队伍和服务人员队伍

加强宿舍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是宿舍文化建设的重点。作为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的执行者和落实者,这两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宿舍的管理和使用,影响到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因此要选派优秀人员参与到学生宿舍管理队伍,并加强管理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培训,宿舍管理人员也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业务上,要熟悉精通本职岗位业务,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同时要严格管理,一视同仁。在落实制度上,要从新生抓起,从老生着手,自始至终一点一滴地抓,使落实制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在处理问题上要严格依照制度执行。同时,宿舍管理与建设应将学生干部推向基层管理的实践平台,积极探索并推进宿舍大管理的工作模式,提高自身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推进宿舍文化建设及管理工作。

2.加强制度建设,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公约规则不仅有利于维护大学生宿舍正常的秩序,而且可强化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还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起到重要的制约作用,使其生活在各种有益的规范当中。为了使大学生有一个文明、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不断调整思路,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的制定实行量化考核,应着重从卫生与纪律两方面入手,量化评比,对系、年级、班级、宿舍直至学生个人的层层考核,日日有检查,月月有评比,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公布,从而充分调动各系、班级、学生参与宿舍管理的积极性。并纳入大学生综合考评体系之中,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积极烘托氛围,加快宿舍文化建设

宿舍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休息的地方,是同学们自由的聚居地。让文明、文化进宿舍,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宿舍建设工作的龙头,在宿舍成员中渗透新的知识和理念,加强同学们的生活内涵建设,培养同学们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是推进宿舍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文化建设要落到实处,要有好的环境和氛围才能够保持下去。可在宿舍区张贴“走路走出节奏,着装着出品味,讲话讲出文明,做人做出高尚”等一批旨在提高学生精神文明素质,促进学生宿舍良好舍风形成的警示标语,通过一目了然的勉励牌来督促同学们不断成长。可在每个宿舍建立“学习与分享:手香与书香文化分享园地”。为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可带头制作学习心得小纸板,让同学们记录自己读书看报的心得体会并进行宿舍之间的定期学习交流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宿舍文化,提升宿舍软环境,有助于真正实现学生内涵与素质的双提高。

4.党建带团建,推进思想政治建设

新时期要求大学生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经得住风浪的考验,才能够面对严峻的竞争和挑战。面对新形势,应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入手,大力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宿舍开辟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施“以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思路推进思想政治建设,着力把宿舍打造成快乐成长、提升自身修养的温馨家园,可在男女宿舍区各开辟新的思想教育阵地――学生党建活动室。并配备专用电话,由值班的学生党员为咨询和寻求帮助的同学提供服务,配备党建书籍,使学生党员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水平。可以以党建活动室为工作中心开展工作,通过定期召开学生党支部会议、辅导员和值班学生走进学生宿舍与学生深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的需求,促进以宿舍为单位的团小组建设,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此外,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专题研讨。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进行调查和研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探索学生宿舍管理、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同时积极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星级宿舍(或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寝室美化设计大赛,举办“我爱我家”“我的寝室生活”等宿舍文化征文比赛。此外,还可以举办宿舍名片征集大赛,楼铭、楼标征集活动,宿舍楼联谊活动,寝室口号征集活动,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等主题文化活动,为推动和谐宿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连清.谈大学生的宿舍文化[J].中国高校后勤研究,1999(2).

篇5

一、高校图书馆的基本文化职能

人类文明传承的首要前提是高校图书馆。这个汇聚人才的地方,不仅有利于加强优秀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全社会思想道德的进步。尤其在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图书馆事业在大学生素质建设方面居于主导地位。

1.高校图书馆有利于传递优秀文化 高校图书馆是知识汇聚的圣地,是人才积蓄知识的场所。在传递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同时,高校图书馆也是不同类别的书籍和资料的交流中心。科技的不断发达,网络技术的迅速传播也改善了文化的传递方式,同时也丰富了图书馆里的文献。不仅有限量版的中外科学著作,还出现了电子出版的资料、网络数据库、机读文献等大量的资源。

2.高校图书馆代表先进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 图书馆文化具有多样性。多种文化的聚集能够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图书馆文化整体处于超前状态。正是这种超前文化的性质才推动了学生方方面面的进步。不论是性情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培育,还是人格的塑造,甚至是思想上的共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自觉的学习的动力,完美融入到图书馆的文化气氛中。

3.高校图书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来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学习的内容,自愿参加学校图书馆举办的各种文化交流会,或者自由地加入各个领域学习的团体,达到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大学生通过亲身在文化活动中的表现和成就,可以更深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精神。

二、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作用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为学校内部的教学研究做出贡献,同时还要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负责。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求,各大高校具有一整套完备的教学计划和环境训练,促使大学生的优秀品质达到长久和稳定的发展。

1.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非常重要。文化建设的内涵建设既需要提高人员服务能力,也需要馆藏资源建设的完善,更需要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图书馆储藏丰富多样的图书和文献资料,这为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图书馆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图书馆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文化阵地,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大学生利用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教育,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良好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他们在无意识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发挥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受益终生。

3.图书馆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了信息服务 高校是人才的储藏库、知识的信息源,创新的发源地,每个图书馆都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库。怎样使图书馆成为真正的信息源,值得我们思考。为使我们的图书馆真正发挥“信息源”的作用,在依靠本身具有的文献资源、设施和师资优势的基础上,能及时更好地为大学生素质教育提供更优的服务。

三、大力建设高校图书馆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健全图书馆团队建设 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拥有高素质人才,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质量。高校图书馆应该不断丰富学习资源,发挥自身强大的优势,在最大的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为社会主义社会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然而,为了跟上当今时代的潮流,从事图书馆事业的员工应该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生的教育事业服务。比如,校方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或者鼓励大家自学或者组织考试等方式,力求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的图书馆指,提高工作中的实践能力,对于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耐心解决,热心的引导,在工作中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为读者们营造一种温馨的学习氛围。

2.健全图书资源体系 为了保证大学生拥有足够的知识量,健康的心理素养和不拘泥于课本的创造力,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健全图书资源库,不断地补充各领域的书籍资料。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我国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学校要完善藏书体系,根据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教学任务来安排书籍的分布。另外,图书馆应该大力鼓励大学生阅读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书籍,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为大学生的进步而服务。

3.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 全球化的时代注定了人类步入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是考察大学生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熟练地处理信息,获取有用的信息反映了大学生运用网络进行搜索的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快推进网络化建设,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学校可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搜索信息方法的培训,教授他们掌握获取最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有效的提高浏览和使用速度,全面地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加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工作需要提上日程。首先,应该健全图书馆的团队建设,将图书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同时利用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宣讲会,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其次,应该健全图书资源体系,丰富学生们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最后,还要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搜素有用信息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

篇6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概述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才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文化概念内涵丰富,我国学者郑金洲收集的文化定义就达310余种。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到的一切能力和习惯。匀而我国《辞海》

则采用了这样的界定方式:文化,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由于文化定义众多,不同的文化观必然影响着对什么是校园文化这一问题的理解。王邦虎主编的《校园文化论》综合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校园文化观,将它们分为两类。其一,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又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另外还有教师、干部、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其二,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

随着校园文化研究者的增多和思路的开阔,校园文化研究的内容也逐步拓展开来,甚至有学者所使用的“校园文化”概念几乎就是我们今天所谓“学校文化”的同义语。从“校园”与“学校”的词义来讲,“校园”一词中包含的内容更多的是指一种空间维度内的区域或者说是一种场所,而“学校”更多指向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组织机构。两者相比较,“校园”只能说是“学校”的组成部分之一,①因此,有研究者主张用“学校文化”代替“校园文化”,主张从“校园文化”研究走向“学校文化”研究。同样,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研究也走向了对大学文化的研究。

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娱乐、交流的多功能场所,是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校风建设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方兴未艾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宿舍文化又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文化,是个新课题、新概念、新理论,其内容与形式都会受社会、学校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宿舍文化以自己的特殊地位对大学文化、对校风学风、对大学生个人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个亚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的发展也息息相关,因此,其内涵十分丰富。目前,关于什么是宿舍文化,有许多不同的提法,然而理论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都没有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高校校园环境中,在长期的宿舍活动中形成的,以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为主体,以宿舍及其周围场所为主要载体,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师生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宿舍区的室内设施、整体布局、卫生状况、规章制度,宿舍成员的人际关系、道德水准、学识智能、审美情趣、思想意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风格、生活习俗等,都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宿舍风气则是其综合表现。由于以宿舍为参加单位的各种活动的开展等原因,宿舍生活己由室内延伸到了户外,宿舍文化也不仅局限于宿舍之内了,它更注重于宿舍成员本身所共同创造的文化氛围。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结构

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以宿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群体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文化,是一个多成分、多层次、多内容的复合体。①大学生宿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宿舍文化。

(一)宿舍物质文化

宿舍物质文化也有人称之为载体文化,主要是指宿舍区的建筑、整体布局、装修配置、卫生状况、休闲空间、活动场所、文体设施、文化环境、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是宿舍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它是宿舍文化的自然需要,也是宿舍文化的条件和基础,是宿舍文化的表层文化。宿舍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同时包含了设计者、建造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其他社会寓意。这种积淀着文化观念的社会价值存在,具有相当的持久性。一座寓意深刻、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雕塑,一幢别具艺术风格的建筑,一个布局合理、优雅别致的花坛,一方面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宿舍物质文化没有建设好,必然会影响到宿舍管理的顺利进行。比如,宿舍拥挤就保证不了学生很好地休息;宿舍的整体环境脏乱差就难于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宿舍供水供电不足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没有学生的活动场所就不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等等。如果离开了宿舍的物质文化,宿舍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宿舍制度文化

宿舍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宿舍组织结构与宿舍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或条例,它主要包括宿舍区的管理模式、管理机构和各种规章制度。它是宿舍文化的准则,又是整个宿舍文化建设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宿舍文化的浅层文化。大学生宿舍如果仅有优越的环境,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宿舍成员的行为,宿舍纪律涣散、秩序混乱,就可能引发学生滋长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与自由主义的错误思想。这便要求学校在抓好宿舍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宿舍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宿舍管理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宿舍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体现。宿舍的制度文化是用制定的条例或要求来规范和约束大学生主体的行为,对大学生具有教育导向、控制约束的功能。大学生每天有2/3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宿舍的制度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具有时间长、教育面广的优势,起到第一课堂教育所起不到的教育导向、控制约束作用。

(三)宿舍行为文化

宿舍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宿舍成员在宿舍中的各种生活方式和各种宿舍文化活动运行、发展的整个过程存在的方式。它是宿舍风气、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宿舍精神、宿舍价值观的折射。宿舍行为文化是宿舍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宿舍文化的中层文化。宿舍行为文化是青年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娱乐、人际交往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动态地反映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学生共同生活的动态文化。它具有积极的激励功能,通过目标激励、强化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集体激励、危机激励等方法,来促进大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增强和谐的人际关系,自觉地维护体利益,主动地放弃偏见、消除隔阂、克服不良行为,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积极健康地向上发展。同时,由于高校人才济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行为方式具有高层次性,使他们对于形形的社会文化具有一定的鉴别力和批判精神,对低级、庸俗的文化传播进行抵制,从而形成了高格调的审美情趣、鉴赏方式和比较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为宿舍行为文化的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结束语

篇7

宿舍文化作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高校校园环境中,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宿舍及其周边场所作为主要活动区域,把积极向上、健康的课外活动作为主要活动内容,把校园精神作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学生共同创造和享受各种文化形态的群体文化。良好的宿舍文化对优良学风的养成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也在宿舍文化的构建和完善中不断地得以促进和发展。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的逐渐深入,学生公寓制与社会化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施行,学生宿舍越来越成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高校大学生管理和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势必要向学生宿舍转移。

二、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

集体主义本身是对社会主义社会集体和个人之间关系的伦理关系、经济关系的概括,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它不但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个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导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集体行为的道德价值导向。在大学生群体中,每个个体来自不同的地域,受到过不同的教育和文化熏陶,因此,每个人在处理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就会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当前多元价值观开放的年代,大学生对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处理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认识和表达方式。大部分的思想认识和表达方式都是符合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但任然有少部分大学生对待集体和社会的态度已经超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所倡导的范围,甚至已经滑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的深渊。这就要求高校应该及时地对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做好积极的引导,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学生个人利益至上的不良习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在实际生活中养成集体主义至上的观念。

(二)帮助大学生提高现实交际能力的需要

新一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从小几乎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较为习惯“唯一”的生活状态。进入大学之后,卧室由在家时的一人间变为了四人间或六人间,以前的属于自己的私人区域变为四个人或六个人的私人区域。环境的突然改变没有立即带来大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当代独身子女身上普遍存在的沟通障碍和个人主义思想在大学宿舍里面有所蔓延。其中,缺乏有效沟通更是成为了阻碍宿舍里、室友间深厚友谊养成和寝室良好学风形成最主要的因素。特别是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善于运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来学习和生活。同时,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宁可选择不相信寝室的室友,反而将这种情感的宣泄和释放通过网络来实现,从而使得本来应该属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往,严重淡化了学生的现实感,忽略了构建现实良好人际关系的生存守则,导致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缺乏现实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最基本的自我表达能力,进而导致不少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长时间适应不了现实社会生活,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和社会融合力。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群居生活,帮助大学生在集体中重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的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三、新时期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逐渐淡化着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成长意识不断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正是由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从而导致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部分大学生过度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他人利益、集体利益的实现,在很多大学中都存在着大学生为得奖学金、评先进资格、入党资格等进行明争暗斗、撕破脸皮的现象,对学校的校风、学风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这值得引起社会和学校的广泛重视。

(二)理论与现实的脱节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目前,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认为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非常困难。其原因就在于书本上的内容和现实的发展有时并不能做到完全同步,只要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书本上阐释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是脱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的所有努力都会白费。同时,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往往仅限于课堂,走出课堂后,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成了巩固课堂教育成果最主要的人员。但是,一个辅导员往往要带几百个学生,不可能对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都掌握得滴水不漏,而且现实状况是大部分的辅导员常常忙于日常的工作琐事,往往忽视掉对学生至关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也仅体现在每年定期举行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并没有将这项工作细化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造成学生在形成集体主义意识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中途淡化、甚至完全丧失了这种思想认识。

四、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

一般来说,大学里的各个学院(系)相对比较独立,学生群体主要有学生宿舍、班级、年级、学院(系)等四种群体组织。其中,宿舍是大学生四年中呆的时间最多的场所和活动区域,生活里的琐事闲聊、学习中的奋进拼搏、情感中的欢乐悲伤,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同寝室的人。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就成为了当前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充分利用寝室文化的构建,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树立集体主义的意识,努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例如,举办寝室美化大赛、寝室才艺大比拼等活动,充分释放和挖掘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打造完美寝室的过程中,认识到集体的力量、感悟到集体的温暖,让大学生明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只有这样寓教育于活动中,把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与自身的实践统一起来,才能使集体主义教育更加形象化、具体化,才能更好地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二)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是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试金石

当前,各高校对于集体主义精神的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上,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但是,对于如何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情况,还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渠道来得出结果。目前,正值后勤改革的发展阶段,探索寝室文化建设如何促进学风建设的方向正好赋予了寝室文化建设检验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培育情况的这一重要使命。寝室文化建设的优劣直接反映着这一寝室凝聚力的高低,体现着寝室个体最基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集体荣辱观。一个寝室的文化氛围营造的特别好的话,相对来说,该寝室在寝室之间的感召力、寝室成员之间的友爱度、成员个体内心的集体主义意识就要强得多;相反,该寝室各种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各项指标都是呈负增长的趋势。同样的,如果一个寝室成员之间的友爱度、成员个体内心的集体主义意识强的话,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寝室文化的构建。

五、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作用发挥

(一)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

良好的宿舍环境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熏陶人的心灵。构建良好的宿舍环境既要靠宿管工作人员打造好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同时还需要大学生与宿管人员一起维护,将基本的物质环境尽量最优化,使得宿舍环境为学校的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提供最佳的教育环境。真正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在宿舍里边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住得安心。这就要求,宿管人员要在卫生干净整洁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宿舍布局,将不同学院和专业划定在不同的区域,这样便于开展个性化宿舍建设评比活动;同时,根据以学院和专业为单位的寝室划分,不同专业的同学根据他们的专业特色,从整体色调、墙贴内容、物品摆放、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寝室风格的设计,力争打造专业特色鲜明、格调品味高雅的宿舍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文明风气,弘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强化科学的宿舍管理

篇8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重视,致使大学生宿舍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学生自身完善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生活。现阶段,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大学生宿舍等同于“网吧”,进而促使学生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第二,90后乃至00后的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所以致使大部分大学生在宿舍中以自我为中心,进而缺乏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1]。由此可见,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鉴于此,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概况

2.1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宿舍文化主要是以大学生宿舍为场所,所有宿舍成员在进行活动(如学习、生活以及休息等)时,创造出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而狭义的宿舍文化则主要是指所有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活动,以及通过该活动所外化出来的精神面貌等[2]。具体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表层宿舍文化,即宿舍内部卫生状况和设施保管状况等等;第二,中层宿舍文化,即宿舍学习制度、生活制度以及道德行为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等;最后,深层宿舍文化,即所有宿舍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等状况[3]。总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包括环境、制度、行为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2.2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二家庭,其温馨与自在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沟通交流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温暖的第二家庭会促使大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沟通即交流氛围,进而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第二,有利于有效规范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宿舍作为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积极的精神面貌会促使宿舍成员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消极的精神状态也会导致宿舍成员走向消极。例如,宿舍6人中有3人都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整个宿舍的文化也将与网络有关。以卫生管理为例,如宿舍中每个人都注重自己的卫生且在值日过程中保持负责的态度,那么,在无形中也将规范了其他人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表层宿舍文化。最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3.1宿舍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的不协调

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各学院学生处和后勤处两大部门负责执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宿舍管理队伍素质低且管理权限受限,导致宿舍管理在育人和服务方面缺失,进而直接导致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缺失。另外,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的主要人员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这就更降低了学校对宿管员素质的要求和权限的扩大,进而使得宿舍文化建设缺乏协调和统一性。第二,生源在自我教育、管理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较弱,进而导致管理方法和效果难以促进宿舍文化的建设。例如,对生源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强制性教育为主,其不仅无效且具有反复性。

3.2宿舍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以大学生的作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为主,即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目前仅以表层宿舍文化和中层宿舍文化为主,而对于深层宿舍文化的建设是非常缺失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内容的单一直接导致宿舍文化建设形式的单一。例如,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形式主要是卫生管理为主,其所表现出来的娱乐活动也是比较单一的,其中以游戏为主。由此可见,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何等的重要。

4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

4.1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为有效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功能,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宿舍管理理念,进而将宿舍文化建设层次从中低层转为深层。第二,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明确宿舍管理人员的权责,尤其是明确其工作内容,进而促使其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及时的教育和指导。第三,扩大宿舍管理人员的权限。例如,将生活服务、思想教育以及安全保障等作为主要内容逐步下放到宿舍管理人员手中,进而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实际效用性。最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例如,学校可以以积极分子为重点培育对象,具体实施时,先让预备党员到社区内进行锻炼,然后在各个宿舍楼层分层建立党小组,楼栋则建立党支部,进而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另外,其主要的内容则是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与学生谈心、开展后进生帮扶、学生文化教育工作。

4.2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设深层宿舍文化,进而改变现有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例如,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文化建设。第二,丰富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美化设计大赛、剪纸艺术大赛以及叠被子大赛等等,除此之外,还可进行知识竞答活动或寝室空间趣味运用会等等。例如,“大学生宿舍文化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类高档次、高品味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4.3整体设计全员动员部署社区文化艺术节

为进一步建设体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宿舍文化,学校还应展开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的部署,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相关人员应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宿舍,美化宿舍,进而为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宿舍文化提供相应的支持;第二,在建设过程中,应通过人人动手、人人维护的方式来共同建设宿舍环境;最后,还应通过评比、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找差异和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所存在的宿舍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的不协调以及宿舍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即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整体设计全员动员部署社区文化艺术节。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优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希望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宁.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27):74.

【2】李丽琴.浅谈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11(24):46.

篇9

1引言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并没有得到重视,致使大学生宿舍无论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学生自身完善方面都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生活。现阶段,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大学生宿舍等同于“网吧”,进而促使学生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第二,90后乃至00后的大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所以致使大部分大学生在宿舍中以自我为中心,进而缺乏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1]。由此可见,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鉴于此,本研究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2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概况

2.1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大学生宿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来说,宿舍文化主要是以大学生宿舍为场所,所有宿舍成员在进行活动(如学习、生活以及休息等)时,创造出物质和精神的总和。而狭义的宿舍文化则主要是指所有宿舍成员共同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活动,以及通过该活动所外化出来的精神面貌等[2]。具体来说,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表层宿舍文化,即宿舍内部卫生状况和设施保管状况等等;第二,中层宿舍文化,即宿舍学习制度、生活制度以及道德行为制度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等;最后,深层宿舍文化,即所有宿舍成员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等状况[3]。总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应包括环境、制度、行为以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2.2宿舍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生宿舍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宿舍作为大学生的第二家庭,其温馨与自在程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实际沟通交流情况,这主要是由于温暖的第二家庭会促使大学生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良好沟通即交流氛围,进而为有效沟通奠定基础。第二,有利于有效规范大学生的各种行为。宿舍作为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其积极的精神面貌会促使宿舍成员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消极的精神状态也会导致宿舍成员走向消极。例如,宿舍6人中有3人都沉迷于网络游戏,那么整个宿舍的文化也将与网络有关。以卫生管理为例,如宿舍中每个人都注重自己的卫生且在值日过程中保持负责的态度,那么,在无形中也将规范了其他人的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表层宿舍文化。最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增强学生人文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底蕴。

3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3.1宿舍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的不协调

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管理模式主要是由各学院学生处和后勤处两大部门负责执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宿舍管理队伍素质低且管理权限受限,导致宿舍管理在育人和服务方面缺失,进而直接导致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缺失。另外,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等工作的主要人员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这就更降低了学校对宿管员素质的要求和权限的扩大,进而使得宿舍文化建设缺乏协调和统一性。第二,生源在自我教育、管理以及服务能力等方面都较弱,进而导致管理方法和效果难以促进宿舍文化的建设。例如,对生源所采用的管理方法主要是强制性教育为主,其不仅无效且具有反复性。

3.2宿舍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

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以大学生的作息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为主,即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目前仅以表层宿舍文化和中层宿舍文化为主,而对于深层宿舍文化的建设是非常缺失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内容的单一直接导致宿舍文化建设形式的单一。例如,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形式主要是卫生管理为主,其所表现出来的娱乐活动也是比较单一的,其中以游戏为主。由此可见,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何等的重要。

4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路

4.1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

为有效发挥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功能,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的建设,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转变宿舍管理理念,进而将宿舍文化建设层次从中低层转为深层。第二,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例如,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明确宿舍管理人员的权责,尤其是明确其工作内容,进而促使其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进行及时的教育和指导。第三,扩大宿舍管理人员的权限。例如,将生活服务、思想教育以及安全保障等作为主要内容逐步下放到宿舍管理人员手中,进而发挥宿舍文化建设的实际效用性。最后,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例如,学校可以以积极分子为重点培育对象,具体实施时,先让预备党员到社区内进行锻炼,然后在各个宿舍楼层分层建立党小组,楼栋则建立党支部,进而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学生促进社区文化的建设。另外,其主要的内容则是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与学生谈心、开展后进生帮扶、学生文化教育工作。

4.2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

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是促进大学生成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设深层宿舍文化,进而改变现有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例如,宿舍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尤其是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进行文化建设。第二,丰富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美化设计大赛、剪纸艺术大赛以及叠被子大赛等等,除此之外,还可进行知识竞答活动或寝室空间趣味运用会等等。例如,“大学生宿舍文化月”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类高档次、高品味活动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4.3整体设计全员动员部署社区文化艺术节

为进一步建设体现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建设体现人文关怀的宿舍文化,学校还应展开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的部署,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三方面:第一,相关人员应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宿舍,美化宿舍,进而为建设具有时代气息的宿舍文化提供相应的支持;第二,在建设过程中,应通过人人动手、人人维护的方式来共同建设宿舍环境;最后,还应通过评比、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相互找差异和不足,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5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还能够促进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更能提升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从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出发,针对目前我国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所存在的宿舍管理模式与文化建设的不协调以及宿舍文化建设内容与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即转变宿管模式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整体设计全员动员部署社区文化艺术节。通过以上三种方式,来优化大学生宿舍文化,希望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宁.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改进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5,19(27):74.

【2】李丽琴.浅谈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11(24):46.

篇10

一、高校宿舍文化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高校学生宿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逐渐兴起和发展起来。所谓宿舍文化,是以高校校园环境、校园精神为依托且为学生主导创建并集体享受多种文化形态的一种群体文化①。宿舍文化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学生宿舍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宿舍文化的基础。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现状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相对的分离性和独特性。就我国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总体现状而言,其与改革开放后迅猛发展的校园文化相比明显滞后,与人们对它的要求相比,存在一些差距。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旧有的高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以及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群体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目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大致上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积极向上型,二是一般状态型,三是消极散漫型(见图1:大学生宿舍文化三种表现类型)。

三、大学生寝室现状调查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实际状况,明确具体问题,寻求相应对策,笔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设计,并发放问卷119份,基本信息包括几下两点:(1)回收有效问卷119份,其中性别为男性的大学生53人,女性的大学生为66人;(2)各年龄段中以大二(45.38%)、大三(31.09%)为主,以大一(7.56%)、大四(15.97%)为辅。

根据问卷反映的问题可从两方面具体研究: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寝室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宿舍氛围不和谐,室友关系难处理。据数据统计,在119位受调者中63.03%的人认为寝室不合理的作息习惯(如睡懒觉)是寝室文化建设中最大的阻碍因素,而多数人同样认为卫生纪律不过关、沉溺上网、使用违章电器仍会影响寝室良好文化氛围的建设(见图2:大学生宿舍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而相对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43.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寝室的学习氛围较一般,花费于看书学习上的时间较少,55.46%的大学生表示平日较多的时间用于上网。

公寓集体活动的开展对寝室关系的建立有重大意义,但调查中发现50.42%的受调者表示只有部分寝室成员对公寓、班级等集体活动表现的积极,而不积极或没兴趣仍占据大部分人数(见图3:宿舍成员参与公寓、班级、学院和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的积极程度)。而此不利条件进而成为促进室友关系的障碍,62.18%的受调者认为室友关系较为融洽,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认为室友关系不太融洽。

寝室生活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聊天消遣、看书娱乐成为寝室轻松娱乐的方式,但调查数据显示,77.31%的受调者在上网中度过,58.82%的受调者在聊天或串门中度过(见图4:宿舍成员的主要放松方式),而寝室聊天中校园八卦占大部分内容,学习时事等较之较少(见图5:宿舍聊天的主要内容)。

(二)寝室文化建设利弊分析。建设目标明晰,处理问题方式积极。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能够积极调整心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50.42%的受调者认为因做某事影响室友的休息时会立即停止。面对矛盾时,绝大多数受调者会选择相互沟通或借助机会道歉并和好。

数据显示,受调者认为寝室文化建设对增进感情、拓展知识面、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气质、提高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普遍认为寝室文化建设有助于寝室成员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理念的形成,帮助个人满足自尊心、调节情绪、增进身心健康,更具有对个人模式标准化的作用(见图6:大学生寝室文化对大学生的成材的作用调查)。

四、大学生寝室文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个体特征的影响。作为群体文化一部分的宿舍文化,其创建的文化形态为师生共享,而高校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及思想理念转变的重要过渡期,其所处的环境成为主要影响因素,而宿舍是多数高校生生活及接触最多的地方。宿舍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主观因素的发展成为文化创建的决定性因素。

性别不同导致文化建设过程中个体表现的不同。相较于男生寝室,女生寝室明显比男生寝室爱学习,但一般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常常高于女生寝室;大一学生寝室成员因为刚认识,寝室成员之间会尽量克制自己,避免矛盾;大四阶段,就业和准备毕业论文是寝室成员最重要的事情,在寝室的时间变得很少,经常不能全部成员聚在一起,个体因此变得更珍惜最后一年的相聚时间,矛盾反而减少。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宿舍分配、基本设施配置、维修等都与宿舍管理工作直接或间接挂钩。一般来说,寝室管理制度不仅直接影响寝室的物质文化,如寝室管理规定,如每个寝室的水电费,还直接影响寝室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氛围,如作息时间等、每天卫生大检查。宿舍文化则是高校管理制度的细化与拓展,高校宿舍规范管理依托高校文化创建的管理制度,而高校文化创建制度则以宿舍文化为切入点,深层次地挖掘高校管理特色,创建优良校风学风,其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多方决策的重要体现。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所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同时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同时依托政治、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2】6号)中明确指出:“学生公寓式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文件的颁布为宿舍文化的创建提供良好客观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