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2:5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先学后教美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美术教学论文成果是衡量个人、团体乃至地区、国家的美术教育学术水平,是学术地位的重要标志。具体他说,论文的撰写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意义:
1.1取得社会效益
通过美术论文的撰写,得到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社会的鉴定,评价和承认。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推广成果,以达到转变美术教育思想与观念,提高美术教学水平等目的。
1.2成果共享,促进交流
在论文表述中,提供了研究过程的实际资料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其他研究者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深入进行美术教育的研究,也有利于美术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3提高研究水平
在论文表述过程中,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回顾、总结以及把某些美术教育现象上升为规律或理论,既促使了研究的深化,又有助于进一步发现新的问题或新的事实,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1.4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论文表述的过程也是提高美术教师和美术教育研究者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的过程。
2 美术教学论文的要求
2.1科学性
这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美术教学论文的价值就在于正确地剖析美术教育现象、发表美术教育教学坟革意见、揭示美术教育、美术教学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有开阔的视野、系统的理沦基础、扎实的实践经验、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这样才能使论文的理论对美术教学实践具有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和指导性的意义,才能真正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2客观性
论文的客观性的要求是与科学性紧密相关的。论文的客观性要求研究者能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周密地考察研究对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和资料,因为往往会有某些调研材料与原先的设想、主观的愿望并不一样。但作为研究者必须避免一切主观臆断、以偏概全以及个人的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研究结论。
2.3创造性
论文的创造性要求也是由论文的性质决定的。论文的价值在于揭示美术教育领域中的种种本质和规律,所谓“揭示……本质和规律”就是要发现别人尚未发现的规律,揭示前人尚未承认的本质。所以,论文的本质就在于突破和创造。也就是说,写论文是要有勇气和服识的,不能迷信书本和权威,要敢于向传统和习惯势力提出姚战,要能提出自己的美术教育新思想、新理论、美术教学的新方法,开辟新的研究空间,不断推动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要在美术教学的某个方面提出一个新的见解,实属不易,至于要在美术教学领域中有重大发现或提出带有全局意义的新观点、新理论,就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有创造性的教学研究光有勇气和胆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实践基础。
3美术教学论文的写作步骤
3.1拟定提纲
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文章应有的逻辑顺序初步拟定一个提纲,并把各部分材料根据提纲进行分类,做好写作的准备工作。但是提纲并非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在写作过程中发生改变。
3.2撰写成文
根据现有的材料和业已形成的思路,先一气呵成地写下去,将论文的整体框架写出。为了保证思路的流畅性、连贯性,暂时可以不考虑措词、用语、修辞等细节。在稿纸的实用方法方面请注意,在写作时可空出一小半纸留作添加和修改用;反面不要写,便于剪贴、修改。
3.3修改定稿
论文的修改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艰苦的工作,要用很多的时间来反复推敲,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3.3.1调整结构
检查中心论点是否正确,各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是否一致,还有什么没有想到纳、遗漏的问题。看文章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逻辑关系,顺序是否通畅,对不合适的段落进行前后调整。相关的段落可以合并,说不清的部分可以重新分段。
3.3.2则蟹就简
看文章的行文顺序是否很有条理,套话、重复、多余、无关的文字要删除,前后矛盾的观点要选择有用的留下,将矛盾的文字删除.使文章重点突出,文字精练。
3.3.3充实加强
经调整和删除后,看文章是否出现一些薄弱环节、不到之处,对事例不典型、论证不足之处再找材料加以补充,使之丰满起来。
3.3.4斟酌修辞
文章的顺序和论证基本确定之后,然后可以开始对文字、语言、修辞等方面逐字逐句地加以推敲、斟酌,使之主题鲜明、材料详实、文字精练、行文通畅,方可定稿。要注意文字规范化,切忌错字、别字、不规范简化字、繁体字等。
如采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就会方便得多,它不需要一遍遍地剪贴、誊写,无论是增加或删除都很方便,最后打印出来的效果更是手工抄写无法比拟的。
如果将写好的文章搁置一段时间(如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后再作修改,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原有的思惟定势已有所改变,或有了新的材料、新的想法,此时再重新修改,文章的质量会更高,甚至会有新的突破。我们的思路和理论水平往往会在文章的修改中得到提高。
一、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发展困境分析
1.高师美术教育与地方基础教育缺乏有效衔接
目前,部分高师院校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新课改的研究不够,在美术教育学、中学美术教学法等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部分师范生的知识结构与当代学校美术教育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以致毕业生从教后传授老内容沿袭旧方法,缺乏引领新课改的意识和能力。
2.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对工作室制的尝试较少
从现有文献梳理情况看,目前国内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并取得实质成效的院校大多处于东南沿海地区,应用的专业以艺术设计、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维修等为主。在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设计、绘画、陶艺等专业均有所尝试。其中,设计专业的工作室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但在美术教育专业少有涉及。究其原因,是缺少同时适应美术专业和教师教育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3.高师美术教师教育缺乏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
高师美术教师教育长期依靠高师内部教师,没有找到合适路径引入基础教育中的优秀师资。近年来,地方各级教研室鼓励中小学教师建立“名师工作室”,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优质教师资源均衡化。从某种程度上看,“名师工作室”代表了区域学科教学的最高水平,如何将“名师工作室”中的地方名师资源引入高校,让师范教育从源头就接触到优质的教师资源,通过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与社会“名师工作室”对接,邀请名师直接进驻高校工作室,成为实践型导师,以提高师范教育的实效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二、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美术教育专业工作室的基本模式
(1)评价体系的弹性构建
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专业课程学习与其他专业工作室交叉组织进行(如果未成立专业工作室,则由专业选修课程形式组织进行);工作室的日常教学和活动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组织,由学生自我管理,如读书会、网站内容更新、校外教学活动、交流会、项目汇报会等,均由学生主持并负责跟踪记录。学生进入工作室之后,从日常教学到毕业论文和创作的指导,都由其所在工作室的导师负责完成。工作室制的学分绩点,除必修课程外,以学生阅读、参赛、科研、教学创新、社会活动等灵活换算,考核评价依据工作室的培养目标,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考核上。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尽量突出工作室制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最终能力的评价,设立个人和团队自由形式参与的评优评先,有效形成相互激励、互相竞争的机制。
(2)教学方式的灵活构建
学生入校后通过一到两年美术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根据自身的兴趣取向和未来教师职业需求,结合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学术专长、研究领域等进行双向选择。学生选择工作室,要根据大一、大二期间在专业工作室修得的学分绩点排序,从高到低自愿选择,后由工作室举行面试。双项选拔的模式有助于保证学生的积极性和专业程度。同时,工作室的导师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兴趣爱好有深入的认识,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层次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手段,运用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需求。
(3)教学专题模块化构建
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工作室负责指导学生在专业方向工作室两年的核心专业课程学习和专项训练,包括教学管理与组织专题、教师微观教学技能专题、教师职后发展专题、考研与就业选择专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基本能力与专业团队合作精神等。学生经过教师教育工作室两年的学习后,学分绩点考核合格者可选择导师辅导毕业论文和创作。对于学生毕业求职期间和就职后的专业化成长,工作室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并提供学术支持。
2.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要重构课程体系,开发项目课程。工作室将社会相关学术机构和教学单位的研发项目引入教学,按照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布置项目,通过完成项目的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根据社会上对美术教育的需求,把实际的教学案例和开发项目引入课堂教学,逐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转变,力求做到面向基础教育挑选并引入课堂教学项目、课题、案例,展开以项目、课题、案例为中心的专业教学,与基础教育接轨,培养满足校内校外教育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工作室制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实训任务模块。第一,教学训练模块。负责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教材教案编写、教学改革研究以及校外美术课程的开发等。第二,科研训练模块。负责教师教育相关学科领域的比赛和科研创作任务,如各级教学比赛、作品比赛展览、撰写论文、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等。第三,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模块。负责与地方各级美术教研室、中小学校、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等一起,开展有关学科领域或专业方向的横向性合作项目。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方法
高师美术教育应秉持艺术多元化的基本原则,承认艺术在形态、方法、观念与审美层次上都呈现出差异状态。不同的艺术形态对应的是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工作室的教学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过渡,教师由单纯讲授向实践和讲解结合过渡。工作室指导教师将尊重教育的理念运用于教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工作室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且可以针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教学方式,避免学生长时间学习单一内容产生倦怠。工作室将学生分成若干团队,以项目实操为形式实施教学,模拟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在项目化管理的过程当中,以更加灵活、多元的方式自主参与某项项目内容,在相互借鉴、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成为教育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如案例教学法、实地考察法、小组无领导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同时,工作室建设有数字化教学平台,如美术教育学习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和教师群,用以资料学习、工作室活动展示、学生个人展示和交流,为学生提供考试、比赛、求职等资讯,为毕业生和从业教师提供科研服务。
4.建设衔接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平台
审美教育与基本技能的学习本应是中小学美术教育中两个不可偏废的组成部分,犹如人们两条腿不能偏废才能平衡地走好路一样。然而,这些年来由于教育应试化倾向越来越突出,美术教育中“重技轻艺”的现象也愈来愈严重,与当代美育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素质,陶治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距甚远。
首先,中小学招聘美术教师过程中存在“重技轻艺”现象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老师,笔者2001年从北方到南方,先后在江苏、广东等地的一些学校(包括公办、私立中学)参加过几次美术教师的应聘,近几年也几次参与过现任学校美术教师的招聘录用工作,就我看到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应聘者还是学校都存在着严重的“重技轻艺”的现象。从应聘者这方面来看,应聘者往上递给学校的材料很简单,无非是本人精选精制的作品集,以及作品或论文的获奖证书(至于作品的真伪无人知晓,但可以赢得校方提供考核选聘的机会),其呈现的概念似乎只有一条:我是来教学生画画的。就学校而言,校方先审阅应聘者的材料,然后组织该校美术教师参与安排考试事宜,限时画一张四开纸规格的素描(偶尔有的学校会加试色彩绘画),最后再由学校美术教师及校方个别领导将应聘者的画放在一起,从专业技能及画面表现方面来敲定谁可录用。这时候,校方呈现的概念也很简单:我是选教学生画画的。至于应聘的美术教师艺术修养怎样,美术理论知识、人文底蕴如何,教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都不予考查,全凭一幅画来定乾坤,哪怕应聘者大字不识几斗,只要能从技术层面辅导学生画画就可以了。这种单纯的认定和选拔方法与国家《美术课教程标准》和《艺术课标准》是相偏离的。《课标》中,“审美”一词被反复强调,美术课不只是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格。在美术教师的招聘问题上,仅凭一幅画的好坏来定夺教师的录用,一俊遮百丑,又如何能保证《课标》的贯彻实施呢?
其次,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上存在“重技轻艺”现象
这些年来,由于招聘美术教师时重技轻艺,导致许多美术欣赏课“缺质”现象已司空见惯。据了解,现在有些美术教师看到教科书上有欣赏课,往往就跳过去不上;即使上了,也是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如:这幅画是谁画的,画面上画的是什么,用的是哪些画法,画家有什么样的故事等。或者,干脆按照教材的文字照本宣科,根本不考虑教学的环节,没有课题的导入,展开,深化与总结,更没有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分析、感受、表达,没有教师的切实感受,使得欣赏教学呈现一种浮浅的表面化倾向。作品深层次的东西,如作品传达的思想感情,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所反映的审美特征,以及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等要素则往往很少涉及。这不仅反映出教师对美术欣赏课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教育理念滞后,没有认真备课;同时也说明许多美术教师在大学期间重技术轻理论,致使自身专业水平不足,艺术素养及艺术理论知识匮乏。进入中小学任教后,在需要大量理论知识的美术鉴赏教学中就显得促襟见肘,先天不足,对美术鉴赏和美术史缺乏一种全盘的把握和深入的理解、体验。因此,学生常常无法获得将美术欣赏的内容与自身生活体验相融合的共鸣与启迪。学生本应通过作品的欣赏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深入浅出的讲解中得到思想情感的升华与精神的愉悦。然而,教师空洞机械地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学习中变得索然无味。甚至,有些美术教师对美术史的概念和理解存在着错误和主观倾向。如在讲授中国山水画时,错误地提出“山水画起源于唐代”,讲明清文人画时,主观上把文人画定义为“是地主阶级没落的腐朽的艺术”的定论。因此,学生在欣赏课上不仅得不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反而还会使学生的审美取向产生误导。这些年来,一些美术教师长于绘画技术,短于美术理论及美术史的素养;长于技能的辅导,却短于讲课语言的表达及教学环节的驾驭,这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致使美术教育中的欣赏内容在许多学校形同虚设。
1. 场馆联系
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到美术馆上美术欣赏课,需与馆方沟通,争取得到安全保护、参观教育、现场体验、与画家互动等方面的帮助。另外,也需要向馆方了解展讯、画家信息和作品信息。
2. 交通费用
校外教育活动所需的交通费用,一般由学校公用经费支付,或者由班上的家委会来承担,即由家长负责。我校争取了家委会的支持,由他们来组织发动家长,筹集交通费用,安排接送车辆。
3. 安全措施
我们做好了充足的安全措施,将活动的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制定了《组织学生到美术馆上美术欣赏课的安全措施》;争取班主任的支持,让班主任共同组织参与;争取家委会的支持,邀请几名家长义工共同做好安全工作;争取馆方合作,由他们做好馆内的安全工作;分组跟踪,责任到人;做好参观前、中、后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提示。
二、教学方法
1. 参观前:引导学生主动搜集、了解展览信息
搜集展览信息。参观前,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展览的信息,如画家个人展览,则需了解画家的基本信息、风格、创作历程、代表作品等。我组织学生参观“山月丹青――纪念关山月诞辰100周年展”,参观前,布置学生搜集关山月的简介、人物评价、代表作品评述等方面的信息。
交流展览信息。我组织学生参观了“广东省第六届版画展”,参观前举行了展览信息交流会,刘文迪同学介绍了版画的种类,朱子鹏同学介绍了木刻版画的制作过程,刘晓欣同学介绍了版画作品下方的信息,等等。
讨论文明事项。我与学生达成如下参加美术馆的文明六要素:一是脚步轻,不追逐打闹;二是声音低,不大声喧哗;三是手勿触,不用手触摸;四是礼相让,不影响他人:五是爱卫生,不随地丢垃圾;六是爱公物,不损坏物品。
2. 参观中:引导学生文明感受、交流艺术作品
明确文明欣赏的要素。学生到了美术馆,先集中合影留念,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简短的安全事项和文明行为进行教育。
讲授美术欣赏的方法。我先引导学生阅读展览前言,分析前言中所表达的各层意义,从中获取的信息,这也是启发学生如何撰写展览前言的直观教法。其次,引导学生自由欣赏几幅作品,从整体上有个大概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欣赏一幅美术作品,启发学生从八方面进行欣赏:观察画中的内容;观察作品的构图;观察作品所用材料;观察作品所用的色彩,若是黑白,感受黑、白、灰三者的关系;思考作品想表达什么;试着给作品取名字,看看作品卡中的信息;观察作品中的局部表现手法;结合所收集材料和现场提供的信息,了解作品的创作活动和创作过程。
感受、交流美术作品。学生分成4人小组,按上述欣赏方法,自由感受、交流、比较艺术作品。教师分别到各小组了解他们的欣赏情况,引导他们积极观察和认真分析,以及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增加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提高了欣赏能力和评述能力。
观察、临摹大师作品。这对加深学生的认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以及提高绘画技能都有积极的帮助。
安全、文明行为检测。参观即将结束时,教师组织学生对安全和文明行为进行检测,并作简要的参观小结,及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怎么解决这个教学重点呢?笔者想用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都很喜欢画画,经过两年的美术课学习都有一定的绘画知识,所以笔者决定用画小兔子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堂教学过程如下:
问题导入:
1.你们会画小兔子吗?请一位同学到黑板这来画给大家。(同学们踊跃举手,选一生前来画画。学生先画了兔子的头,然后画眼睛、鼻子、嘴和耳朵,接着画身体,画四条腿,最后画上了一个短尾巴。)
2.接着,老师也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小兔子。(我先画兔子的身体,然后画尾巴,接着画头部,最后又回来画尾巴。)
3.师问:“同学们,你们说我和**谁画兔子的方法好?”(齐声回答:**)
4.师问:“为什么?”
5.生答:“老师画得有些乱。”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画画要按一定的顺序画,画出来的兔子才美观。你们知道吗,写作文和刚才画画一样,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去写,只不过,我们不是使用线条,而是用文字来“画”。
1.“刚才画小兔子,是按什么顺序画的?”
2.生答:“头(眼睛、鼻子、嘴巴、耳朵)、身体、四条腿和尾巴。”
3.“那我们写小兔子的样子时也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写。写其它小动物也是这样。”
4.“写小动物的时候还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写。说说兔子样子的特点是什么?”
5.“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说说小兔子的样子。”(自己试着说,然后找同学示范说,教师帮助修改。)
2010年获“全国第三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一等奖。2011年入选“首届世界华人运动大会书画大展”。2011年获“全国第四届‘梁披云杯’书法大赛”提名奖。2012年篆刻作品发表于《书画世界》总第153期;2012年书法作品参加“第六届深圳水墨论坛暨80后书法邀请展;2015年论文《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发表于《文物天地》总281期;2015年作品参加北京邕江湾美术馆举办的“书画本来同”四人书画作品展;2016年在山东招远元亨美术馆举办“元亨利贞――焦东华书法个展”。2016年参加北京天大云华美术馆举办的“南北相照”系列巡展。2017年参加日照天大美术馆举办“南北相照”系列巡展。
余有同契焦君名东华,号敬堂,生于鲁郡菏泽牡丹之乡。少年才俊,光仪华表,笃行忠厚,德才并茂。其幼天资即显,尝涂壁为乡人所赞,双亲爱之,送乡里擅书者导以持聿书楷,始以颜柳发蒙。及入学初中,寒暑假期,严慈必遣赴古汴梁艺校,随拜师名家习书法、国画及篆刻。书始上溯魏碑“郑文公、张猛龙”,以索唐楷之源流;国画主山水,遍临《画谱》以求技法之传统;篆刻以汉印为宗,力追典雅方正。由是眼界愈宽,学艺大进。
兹后,闻见愈广,求知若渴,识学无止境,眼手相应,勤奋钻研,负笈鲁迅美术学院。因得窥堂奥之玄妙,浅尝百味,徜徉艺海,书以“二王”为轨范,探“碑学”之涵蕴;循魏书“上窥秦汉旧范,下察隋唐习风”之旨;探宋四家法书之玄机,求“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意境。乐此以忘疲,会古于毫素间。
东华不以此自牖,再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刘彦湖先生。刘公德艺双馨,学养深厚,门第既高,才艺愈展。名师高徒,驰骋艺坛,斩获颇丰,获硕士学位。迄毕业,故宫博物院青眼识才,引凤来归,此精诚所至,勤奋耕耘之所得。君寒窗苦读,以专业专修,完琢美璧。今日一入宫门,内府秘殿,鼎彝契刻,悉为之洞开,诚可遇而不可求者。观其近作喜见临金文,摹殷契之书,此摩挲会古之成就。真譬如鲤跃于龙门,鹏抟怒而飞,他日锦程未可限量也。
论文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修养;美术创作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一、美术欣赏的特性
(一)差异性与多样性
并不是每个艺术品都能被人们所接受,也并非所有的受教者都能获得相同的感受。受教者的生活经历、家庭背景、文化程度不同,接受能力、审美情趣、受教层面就不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它祥和、谐美的意境,神秘莫测的微笑,使人们静心自省,激发人们对真、善、美的热爱和追求。然而,性格禀赋的不同也会导致艺术接受的差异性。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受教者的欣赏过程中,流连险山奇峰的是性格雄奇勇敢者;驻足高山流水的是清纯天真者;畅怀大河广漠的是苍凉雄浑者。不同的艺术风格的作品使不同性格的受教者产生共鸣,受教者的接受出现不同的层次、差异性和多样性正是提升个性化的审美修养的内因,进而才会有不同的美术创新。
(二)不确定性和含糊性
艺术品不是客观世界的精确对应物,它的形象体系和意义结构中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空白点可以激发、召唤受教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去补充、确定,进行想象性的再创造。因此,导致艺术教育的施教者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会以不同的方式在艺术接受过程中被解读,形成对同一艺术作品的不同审美结果。因为艺术作品所传达的不确定性和含糊性,即没有一个标准去欣赏某艺术品,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解读艺术品,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不同的共鸣点。
(三)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
审美教育接受的发生需要欣赏者和艺术品的相互作用,意境丰富的艺术作品只是为审美创造提供可能性,而审美教育接受的实现,还有待于欣赏者参与和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
(四)共同性和一致性
上述三个特性设计的都是艺术欣赏的差异现象,但实际上艺术教育的接受也具有某种程度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受教者在接受相同的审美对象时,必然会产生对这部艺术作品以及其中相对确定的艺术形象或相似的观点、思考、启示。所以,欣赏艺术作品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审美修养是有共同作用的。
二、美术欣赏课的具体实施
(一)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就是围绕某个欣赏课题进行整堂欣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在美术专题欣赏课欣赏中,教师往往让学生看着作品图片,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可想而知,学习效率很低。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不可忽视,让学生学会自己造型。学生画画,开始往往是画小孩,他们总是先画一个圆圈,这是一个头,再画上嘴巴,嘴巴很重要,它能吃糖、唱歌、讲故事。又点上两小点是眼睛,它不象嘴巴那样重要。再刷刷几根头发。这就是他脑子里有的印象。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首先要夸奖画得好,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画下去。学生的幼小心灵总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和支持。而学生认识形象,不会超出自己的理解能力。学生不能理解的东西,教育者不能操之过急,强迫接受,这样学生会感到画画是一种压力,减退画画的兴趣。
欣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为此,可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1、课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预习,引导学生收集与欣赏内容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有备而“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直接兴趣。
2、在出示欣赏作品后,让学生仔细地“读画”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初步的感觉。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创新的心理 启发创新智慧
美术不但着重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着用于人格的完善。因此,美术学习处于一种特殊的心态。当人还在幼儿时期,就会用涂鸦来吐露着自己的心曲,宣泄着自己的感情,这些心理因素并存的儿童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也以一种潜在的形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随着不断增加的外部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自信自重,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是创新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对儿歌和故事都是很感兴趣。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法只会让幼儿感觉学画的枯燥无趣。而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编成儿歌,幼儿会惑兴趣的多。例如:水墨画《小猪》小猪身体象冬瓜,淡墨画上胆要大,浓墨添上鼻耳嘴,还加后面小尾巴。故事的使用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先围绕一个小动物讲故事,再让幼儿学画,他们就会对被画物产生惑情。也可将绘画过程编成故事,老师边画边讲,故事讲完画也完成。幼儿会至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故事的指导下看完老师的范画过程。大班阶段,还可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再创造作品。如:动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假想可以表现出来,如动物不会说话,但人类希望与动物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无限的想象。幼儿只有通过大胆的思考,大胆的设想,才会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不受任何科学事实所限制。
二、传统教育惯性与教学随机形式的融合
创新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是对创新的追求,但是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甩掉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而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的优良的部分。
例如:我在上《可爱的恐龙》这一课时,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大朋友帮帮我”这一环节,先让幼儿尝试独立制作,碰到疑问引导其小组先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让全体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大讨论,确实找不出解决办法的就可以咨询“大朋友”老师,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一开始就不知道恐龙该怎样构图,想请老师来帮忙,我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这样告诉他,你确实有困难,应先去问问其他小朋友,让他们来帮助你……最后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在同伴之间互助的形式下解决了相应困难。确实有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幼儿没有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帮助他们解决恐龙的外形构图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要一碰到问题就依赖老师。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作画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伴之间多向交流,让幼儿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转贴于
三、尝试新材料应用,丰富幼儿创新行为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幼儿限制绘画工具和材料,统一标准,这样易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局面。如幼儿画风景,都是太阳照大树,缺乏创造,抹杀了学生个性。教师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让幼儿放开手脚,通过大胆的想像去画自己心中的世界。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而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弘扬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去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技法,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可以用铅笔、也可用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布、线、砂纸、塑料、树枝、煤渣、木片……等等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可以画、喷、剪、刻、卷、折等,体验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作能力,这样易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是通过假想来实现的。
美术课程是幼儿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
四、使用多媒体,挖掘美术多元模式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幼儿运用电脑软件练习绘画,不但可以利用其中丰富的工具来丰富画面内容,而且还可以对所绘画的内容及时进行修改,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幼儿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未来的城市》,通过电脑在让幼儿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城市后,我让幼儿自己利用《金山画王笔》软件通过电脑绘画去设计自己心中未来的城市。首先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金山画王笔》的各种图形工具进行绘画,然后用填色工具进行涂色,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对自己设计得不够理想的地方进行了删除,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还有的幼儿则利用软件中的辅助图形进行丰富画面,比如添加魔棒、蝴蝶、小仙女等,使画面更加鲜艳、生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自信,他们绘画出一幅幅想像力丰富的电脑绘画作品:有海底的环保城市、太空城市、会飞的城市等。
五、重视幼儿的成果的评价、提高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在绘画作品评价上,要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幼儿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把具体思维阶段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的桥梁的作用。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能使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总之,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彭兵,陈瑞华.幼儿园探究性游戏课程及活动设计[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06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美术教育应视幼儿为创造的主体,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技巧。那么,如何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呢?在实践教育工作中,我进行了些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一、激发创新的心理 启发创新智慧
美术不但着重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而且还着用于人格的完善。因此,美术学习处于一种特殊的心态。当人还在幼儿时期,就会用涂鸦来吐露着自己的心曲,宣泄着自己的感情,这些心理因素并存的儿童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也以一种潜在的形式,伴随着幼儿的成长。随着不断增加的外部刺激,这些潜在的心理因素也不断发展,最终表现为儿童的个性。自信自重,独立思考,勇于进取是创新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幼儿对儿歌和故事都是很感兴趣。传统的讲解和示范法只会让幼儿感觉学画的枯燥无趣。而将所要学习的内容步骤编成儿歌,幼儿会惑兴趣的多。例如:水墨画《小猪》小猪身体象冬瓜,淡墨画上胆要大,浓墨添上鼻耳嘴,还加后面小尾巴。故事的使用也有多种形式。可以先围绕一个小动物讲故事,再让幼儿学画,他们就会对被画物产生惑情。也可将绘画过程编成故事,老师边画边讲,故事讲完画也完成。幼儿会至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故事的指导下看完老师的范画过程。大班阶段,还可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再创造作品。如:动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通过假想可以表现出来,如动物不会说话,但人类希望与动物交流,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无限的想象。幼儿只有通过大胆的思考,大胆的设想,才会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不受任何科学事实所限制。
二、传统教育惯性与教学随机形式的融合
创新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是对创新的追求,但是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甩掉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而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的优良的部分。
例如:我在上《可爱的恐龙》这一课时,我在活动中设计了“大朋友帮帮我”这一环节,先让幼儿尝试独立制作,碰到疑问引导其小组先讨论交流,还不能解决问题的,可以让全体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再次展开大讨论,确实找不出解决办法的就可以咨询“大朋友”老师,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一开始就不知道恐龙该怎样构图,想请老师来帮忙,我没有马上答应,而是这样告诉他,你确实有困难,应先去问问其他小朋友,让他们来帮助你……最后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在同伴之间互助的形式下解决了相应困难。确实有部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的幼儿没有解决困难,教师可以在巡视中帮助他们解决恐龙的外形构图过程,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不怕失败,不要一碰到问题就依赖老师。
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作画方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伴之间多向交流,让幼儿在智力上互相激荡,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评价上互相检查,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作能力。
三、尝试新材料应用,丰富幼儿创新行为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幼儿限制绘画工具和材料,统一标准,这样易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局面。如幼儿画风景,都是太阳照大树,缺乏创造,抹杀了学生个性。教师应尽量减少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和约束,让幼儿放开手脚,通过大胆的想像去画自己心中的世界。要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了解和沟通学生的心灵,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从而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要弘扬学生的不同个性和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去选择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技法,大胆表现,自由创作,可以用铅笔、也可用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布、线、砂纸、塑料、树枝、煤渣、木片……等等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可以画、喷、剪、刻、卷、折等,体验各种材料制作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作能力,这样易发挥学生的想像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世界上许多美好的事物是通过假想来实现的。
美术课程是幼儿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为总目标。
四、使用多媒体,挖掘美术多元模式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让幼儿运用电脑软件练习绘画,不但可以利用其中丰富的工具来丰富画面内容,而且还可以对所绘画的内容及时进行修改,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提高幼儿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幼儿的绘画创造能力。
例如:大班美术活动《未来的城市》,通过电脑在让幼儿欣赏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城市后,我让幼儿自己利用《金山画王笔》软件通过电脑绘画去设计自己心中未来的城市。首先幼儿在想象的基础上,通过运用《金山画王笔》的各种图形工具进行绘画,然后用填色工具进行涂色,在此过程中,有的幼儿对自己设计得不够理想的地方进行了删除,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重新设计;还有的幼儿则利用软件中的辅助图形进行丰富画面,比如添加魔棒、蝴蝶、小仙女等,使画面更加鲜艳、生动。整个活动过程幼儿积极、主动、自信,他们绘画出一幅幅想像力丰富的电脑绘画作品:有海底的环保城市、太空城市、会飞的城市等。
五、重视幼儿的成果的评价、提高幼儿创造的自信心
在绘画作品评价上,要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具有个性的表达方式,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幼儿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改革教学方法,把学习策略让幼儿自己掌握,能促进独创性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把具体思维阶段过渡到形象思维阶段的桥梁的作用。多角度,多渠道的综合训练,能使独创性思维进一步升华。手脑并用,动手操作是创新思维的具体表现。总之,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在教育观念上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就是我们的孩子!
参考文献
[1] 梁志焱.学前教育学[m].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彭兵,陈瑞华.幼儿园探究性游戏课程及活动设计[m].武汉:长江出版社, 2006
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也要始终以主题为本,以完善图书的整体形态为要旨,自觉把装帧作为从属性的客体来定位、来做文章;倘若在创作中能不时提醒自己:他人会怎么认识这个主题,认识这件作品,假如美术编辑换一个角度、退一步思考问题呢,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才能为创作主动性的坚持提供更大的空间,从而在创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听一位做书的朋友说起,现在卖书,50%卖书皮。这话虽不十分贴切,但现在书商做书,对书装要求的苛刻是很难想象的。“虽说不是货卖一张皮,但是如果图书没有好品相,就一定不会畅销。”一些图书策划工作室,美术编辑的位置是举足轻重的。很多图书策划人不约而同地把美术编辑的作用放大到了几乎和文字作者“等量齐观”的重要程度,在接待图书作者、探讨稿件、策划出版时让美术编辑全程参与。装帧设计者要把手中的活做精做细,做得富有生命和个性,就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唯有主动,想象的空间才能自由、活跃、不拘一格。设计艺术是主观、能动、积极、活跃的行为,是从无到有的一种艺术体验,装帧设计若失去了装帧艺术家的创作主动性,作品将失去鲜活的生命力及观赏的价值。吕敬人先生的装帧作品《朱熹榜书千字文》之所以脍炙人口,除了他对装帧艺术独特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外,与外界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因某些相左意见而对该作品进行“修正”,那这件作品能如此完美吗?
优秀的装帧设计就是一个路标,引导读者如何尽快找到图书的主题;就是一座桥梁,搭建了作者与读者的通途;它也是一种诱惑,引诱读者购买的欲望。有缜密思维的装帧设计的视觉引导,从一开始就能先声夺人,与读者展开一场读书定位的谈话。
2006年是国内市场大众健康类图书风行天下的一年,然则这些图书的命运却不尽相同。除了选题策划、营销策划、出版品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外,装帧设计,甚至是封面设计,就已经在健康类图书销售的阵地上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
要坚持装帧设计的创作主动性,坚持装帧设计的审美引导功能。现在不少出版社撤销了美术编辑室,请一些设计工作室、广告公司来设计。其视觉效果是不容置疑的,但细品味,大部分作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也许是书文化的底蕴,也许是对书的感觉,似乎明确的告白多一些,给人于启迪、于联想、于精神情感尚欠缺了些。
二、从“设计”到“做书”
做书,是选题的后策划,是在作者的原稿确立以后,文字编辑的加工和美术编辑的包装、制作行为。
目前,普遍的加工模式是文字编辑先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后交美术编辑设计,如养路工的各分一段,责任分明。也因此,美术编辑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也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设计作品。
美术编辑应改变被动的状态,甚至把自己的触角伸向文字编辑的领域。而不只是停留在书籍装帧的表皮打扮或简单的内文装饰这一层面。在选题策划时就应与文字编辑一起熟悉文稿的内容,探讨书的开本,策划书的形态和装帧方式,从抽象思维逐渐转变到生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来,尽可能多地采取合适的编排手段(如增加图表、插图,变动字号等),尽量将书稿做新、做活、做通俗。
美术编辑要完整一本书的策划意念,不应是单一的封面或版式的片面行为,在遵循该书策划者的初衷时,逐渐逐级发散自己的创作思维,成熟创作思路,时刻反省自己的加工行为,弥补文字加工的单一和欠缺,深入浅出,亦可相得益彰。《朱熹榜书千字文》是吕敬人先生的力作,无论从书的开本、形态,还是装帧材料的使用和三维与二维空间的连贯处理,都不难看出做书者为强化做书意识所尽的心力。其木板、羊皮、纸等传统书装材料,其激光嵌刻的汉字和古朴、实用的锁扣,经现代设计观念的结构和组合,令人叹为观止,而内文的散页装订,可挂贴、可描摹、可复印、可制版,对喜书者言,从收藏、从观赏、从教学均为佳选。我国出版的各类书法艺术书籍颇多,类中不乏精品出众之作,但《朱熹手书千字文》的出版,无疑从气魄上、外观上都力压群芳,为精品中之精品。
同样内容的一本书,同样的发行渠道,仅仅因为换了一张皮儿,把“面子”(封面)乃至“里子”(版式)做了一下改换,就有可能变滞销为畅销——这就是图书装帧的力量。那么,怎样才能让装帧设计更好地“拉动”销售力呢?这就需要美术编辑一定要“多管闲事”,不断地向文字编辑追问:“读者群体如何定位?大约什么定价?销售渠道都有哪些?……”这其实也就是美术编辑角色转变,从单纯的设计到有意识地做书。
笔者最近参与了社里一套孕产保健类图书的策划过程。孕产保健类图书在市场上可谓琳琅满目,同样选题的图书不计其数。很多的同题材畅销书也已深入人心。那我们的图书如何取胜?笔者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形式高于内容。
是“内容高于形式”,还是“形式高于内容”,永远是装帧设计人员苦苦寻求的问题。笔者个人认为,“形式高于内容”也是图书设计的突破之处。而且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在对很多图书的装帧设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孕产保健类图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将为人父母的年轻读者,为了孩子舍得投资,同时他们也需要丰富实用的信息指导育儿过程。在装帧设计上,首先选用轻松活泼的暖色调,增加和读者之间的亲和力。开本选用大24开本,这样内文可以穿插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加轻松。设计上更贴心地增加了照片粘贴处、“每周感言”等。阅读结束后,此书也可以成为一本孩子成长的纪念珍藏书。选用厚度较厚、手感舒适的轻型纸,100多页的内容可以达到普通纸张200多页的厚度,从直观上给人一种视觉丰富的信息。该书现正在开发和制作阶段,这也是笔者有意识地参与做书,有意识地以装帧设计来引导文字加工的一种尝试。
美术编辑在图书的大出版空间中,不是不可为,而是大有可为。美术编辑需要转变观念,变被动的等、靠为主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