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2: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电子信息与技术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2建立可行性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四个部分,第一,学生的实践诉求较强;第二,学校的实践教师队伍充实;第三,学校的退休办公设备和教学设备的数量足够用;第四,扶贫教学实践。学生应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熟悉电子设备的基本能力的分析和设计;掌握获取、处理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基本的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能力。
2实践教学过程
通过在模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大学的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在实践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查阅相关书籍的相关资料和网络,涉及到结构、功能和原理自学的原则控制肢体行为调查为基础的学习,掌握原理为目标的原则。②对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自己熟悉的设备,熟悉操作规程,控制过程的各种功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服务,其不单单提高了学生的实用技能,使得课堂知识得到了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视野也得到了拓展,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学生通过在农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贫困支教过程,了解目前的人才在实践技术方面的不足,积极在农村中实施和应用技术实践,教导不仅支持教育实践,同时也为学生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检验测试的机遇。
3评测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五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并且这种评定要有可操作性,主要是定量分析。有些活动是要一定的记录的,如规章制度和各种实践活动报告书以及活动记录;实践技能则需要进行检测,一是可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设置、处理问题,定量考核记分。二是利用第二阶段的实践-服务,对于前期实践的效果采用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来检验记录安排任务量和完成任务量的百分比,再加上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点。
1.2我国学校中的校园网中的多媒体能够很好的学习,也能够很好的个别化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的多媒体课件一般包括:介绍部分、教学控制、激发动机、教学信息的呈现、问题的应答、应答的诊断、应答反馈及补救、结束/控制等。我们要确定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探索学习、反馈、学习效果评价,才能加快发展。在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中协作化教学模式和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学模式,在硬件上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演示教室,网络教室等加强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通过信息文本向学生展示一定的教育教学信息,在学生用多媒体信息进行自主学习遇到因难时也能够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让老师指导信息,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下去,在一些功能齐备的教学软件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兴趣进行培养和从学生获得一定的反馈信息条件向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评价信息和相应指导信息。在贯彻落实“以为为本的原则”中才能很好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构建。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和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帮助我们学习加深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和理论。
2多媒体中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信息构建和实践
多媒体信心的加工与表达上需求分析,规划,设计,作品评价,和人员安排等。实践的信息,电子教案中的工作培养中,人员上的教育等,信息构建的方式上才能很好的建设发展科学主义,补缺好好教育制度上的不足。教学活动中的电子表格有表格制作及数据输入统计与计算减少工作量的方法电子教案的制作这些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事必须学习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数字化网络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针对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用于构建体系帮助。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图片加工等能帮助我们学习和工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已经广泛应用于广告、音乐、艺术,教育体系,娱乐生活,工程建筑,医药,商业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多媒体还可以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用于学习和帮助我们学习,在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多媒体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应用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中,广泛用于我们生活工作之中,这些应用说明多媒体技术是一种综合性电子信息技术,能给计算机系统、音频和视屏带来了方向性的变革,将对大众传媒产生深远的影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外语电子资料库的音频处理技术,音频采集、语音编码/解码、文一-语转换等,由模拟声音经抽样(即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量化和编码,在多媒体计算机中语音的放出有录音,文一-语转换,音乐合成。而这种音乐合成方法,曾相继产生了应用调频(FM)音乐合成技术和波形表(wavetable)音乐合成技术。在信息外语电子资料库中有一定的基本地位(如下图2)。
多媒体手机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已经到处可以看的到,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手机的构造原理,应用了物理化学的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类和多媒体的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到了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行业和信息技术上的设计、应用开发,设计开发一些电子产品、通信器件;设计和开发与硬件相关的各种软件不同设备;在做项目主管,策划一些大的系统,这对经验、知识要求很高,还要有很有经验;还可以继续进修成为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等。手机的多媒体技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要懂,有机会学习和研究。多媒体信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分析和设计,在实践中很有价值和利用,实现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鸡舍我国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师外语电子资料库中的地基。
1.1电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近年来,我国的电子技术发展的非常快速,但是,和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技术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电子信息工程相对落后,导致产业发展也存在的基础落后的情况,对信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整体水平不高。为了能够将国内的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进行缩小,我国在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但是这对于信息产业来说比较不利,在创新方面会出现比较缺失的情况,制约信息产业的发展。
1.2各种专业应用软件水平低电子信息工程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软件作为支持,但是,我国的软件编写水平却存在比较低的情况,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系统在进行集成之前,要在每台工作的电脑上安装好专业的应用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加载,这样能够将用户、数据以及机器绑定在一起,但是,这样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就是一些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满负荷工作,但是有些机器会出现闲置的问题。
1.3缺乏高科技人才电子信息产业是比较前沿的科技技术,其将技术和知识进行了很好的融合,高素质的信息技术人才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比较晚,发展水平比较低,人才培养机制也不是非常的成熟,因此,出现了很多的企业和科技园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1.4缺乏自主创新意识我国信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比较高,很多的高端芯片的制造出现了被国外全部垄断的情况,人才的创新能力差,知识产权专利比较少,这样也成为了行业发展的主要绊脚石。
1.5市场氛围水分较多在我国的市场中出现了很多的假冒伪劣、侵权以及盗版的现象,在市场竞争中也出现了比较病态的情况,慢慢也成为了产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2加强电子信息化工程中的现代化技术措施
2.1加强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大力支持电子信息化的发展,政府对电子信息工程加强投资力度,扶持良好信息建设项目,更好发展信息工程里的现代化技术,政府要不断融资,建立与信息相关的工程基金,促进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大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加强电影推广数字电视软件信息服务及互联网应用等相关工程研发,有效促进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
(1)电子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项目管理软件P3等软件被应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运用主要包括了施工管理中的投标、施工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建筑工程投标书到项目图纸,从项目开展及项目进度到施工结束中关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子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应用。(2)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施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加快了施工进行的速度,而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监控人员可以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调整以控制超额支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逐渐为信息技术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所取代。我国加强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加速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工程作图无纸化。在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期间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都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让建设工程的进程变的更加的顺利,这也让众多企业明确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才可以便于更好的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将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原理来进行,以此实现对于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调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工作与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工作环境。
(三)电子信息技术于现实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在现实生活的高速发展,建立依托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和办公软件的种类变的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并且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涉及到国内外设备的使用,这些往往充满了巨大的电子信息量,而且它牵涉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这样就造成纸质文件的传输对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步奏,很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遗失,而且其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营方式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纸质文件传输的方法就渐渐变的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我们就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项目工作。此外我们可以扩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能,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完成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一)寻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通过在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上相应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可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解决因为资金到位缓慢而导致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的问题。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护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的发展。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中,通常要考虑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问题,并且在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让传统的产业模式向着新兴集群产业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向信息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其次要将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它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因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保证和时代接轨。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扩展,单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无法良好的处理建设工程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了。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信息、参与人员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等,通过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以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管理服务。
(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要加深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就离不开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用计算机来辅助项目工程的进行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会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这对于调高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五)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全能型的人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证书方面,还体现在其掌握的各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现实应用上面,需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人才。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却不是很多,所以全能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1 引言
陕西理工学院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扎根秦巴山区,把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神圣的使命,形成了“扎根秦巴,艰苦创业,服务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成为支撑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新成立的专业,在专业方向、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设置以及实践环节和考试环节等诸多方面存在不足,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为了适应现在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克服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贯彻我校有关创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专业教学模式发展进行探索。
2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校目前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活动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理论课内容陈旧,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严重脱节。2)各门课授课内容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课程开设先后存在问题。3)实践环节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4)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对新技术应用、开发设计能力有待提高。5)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比较单一,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并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我校是地方院校,我们有责任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培养有较厚基础、较宽口径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模式,制定的培养目标应跟上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不能一成不变,应该时刻关注人才市场对应聘者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等的需求变化,同时也应考虑到部分学生想要进一步探索、深造的需求,为它们敞开发展空间和留出可自行支配的时间。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拟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研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在扎实的学科理论基础上,设定了多个专业方向,并且切实加强了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实现了“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4 2010版教学培养计划
我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2010版教学计划计划课内总学时(含必修课和选修课)2350学时。论文参考。公共平台课程比例35%(其中素质教育选修课程比例约占5%),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比例30%,专业平台课程比例22%,专业方向平台课程比例13%,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为7:3,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对2010版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中做到以下几点:
1)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论文参考。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间的逻辑性,结构上的科学性,开发综合性课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控制课内总学时,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增加选修课程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搭建平台。
2)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原则。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建立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类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人才培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注重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建立培养计划的年度审核制度,根据经济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4)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大类培养及复合应用型培养,以强化通识教育、大类学科基础教育。相近专业应实施分段培养模式,实行较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教育;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开设专业方向;同时,辅之以辅修专业及第二专业培养,拓宽专业口径。
5)将理论和实验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分层次培养各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
5 课程设置
在2010版的专业培养计划中,根据现有实验设备、师资及目前人才市场需求情况,设定专业培养方向:信息与通信和信息技术与应用方向,每个方向设立专业方向必修课与方向选修课。方向的设置充分考虑到了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的专业理论、科学素养、技术和研究能力的要求。删除了原有计划中知识较陈旧的课程,新增《虚拟仪器技术》、《Matlab及系统仿真》、《嵌入式系统及应用》、《锁相技术》等课程。课程设置还做到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
2010版中加强的实践性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40-45周,总学分25-30学分。包括社会实践、计算机技能强化训练、高级语言编程实训、生产见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课程设计ⅠⅡ、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作为一门专门的实践环节课程开设,要求学生自己组队,选择教师开发电子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锻炼,其设计作品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展示。为了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将第八学期课程全部提前,第八学期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6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1)鼓励教师搞科研,丰富教师实践经验,在科研同时带动学生中骨干分子参与科研项目开发,提高学生科研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发表科研论文。
2)自主式学习教学网络建设。教师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及课程相关资源上传到校内教学资源网,供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并提供相应的师生互动平台。
3)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并建设和完善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为实践活动提供支持, 给优秀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设计和研究环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挑战杯”科技竞赛、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等。
4)动态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教师在上课之前备课充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进度和最新科技发展及时补充调整内容,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材料。
5)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索“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可以为企业培养需要的人才,解决企业招人难,学校就业难的难题。
7 结语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我们会继续不断学习改善现有教学模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应深入到相关专业领域中去,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只有针对社会需要,紧随现代电子技术发展,按照“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才会是最受社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明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发展[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3):68.
2、包永强,王青云,刘化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65.
3、林钧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93.
4、蒋海涛,尚晓星.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07(17):23.
5、李敏君,王荣芝,杨昕卉,王淑玉,张梅恒.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咨询导报,2007(04):123.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毕业生多从事电子制造业,通讯行业等,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外,对其专业英语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尽管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开展多年,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从事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的经验,就教学现状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1.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主要包括了电子学、计算机和通信等方面的内容。本课程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英语词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本专业简单的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本专业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增强其实际工作的能力。
2.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已经开展多年,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但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2.1教材方面
教材的选择对于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众所周知,大学英语通常包括了精读、泛读和听力等系统教材。相比之下,专业英语的教材选用上则显得不够规范和系统。各大高校的每个专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教材,教材内容通常是对英文专业文献的节选或是英文科普性文章,无论在规范性和系统性方面都无法和大学英语相比。同时,由于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常常严重滞后于现实发展,与实际严重脱节。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英语教材中,在介绍操作系统时,仍以Windows 2000为例,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已在使用Windows XP或Vista系统。
2.2师资方面
考虑到专业英语自身的特点,除了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外,同时还要求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这一要求引来了大量的矛盾,首先,老教师虽然专业知识丰富,但英语水平未必达标,而青年教师虽然英语水平较高,但专业领域的知识不够全面;其次,专业教师通常都承担大量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及科研工作,再要从事专业英语教学,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最后,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与专业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有较大区别,这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
2.3学生方面
作为教学的受众,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大学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无论是基本素质、英语基础和学习积极性方面都有较多问题。如何能让高职学生对专业英语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高职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高职教育通常采用三年制教学方式,而专业英语课程通常都在第三学年开出,势
必与学生就业和升学发生冲突,如何安排学时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4教学方法方面
专业英语教学属于语言教学范畴,与专业知识教学在方法和手段上都有较大的差异。而当前高职专业英语教学通常还是采用传统口头讲授和黑板板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教学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词汇的学习和文章的翻译方面,对口语表达和听力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使得原本就晦涩难懂的专业英语变得越发的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3.1教材选择方面
教材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选择一本好的教材,对提高教学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当前市面上可以找到的高职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材数不胜数,如何挑选一本合适的教材,应遵循如下几个原则:首先,教材内容应涵盖多个专业领域,提高教材的适用范围。通常情况下应涵盖电子学、计算机学和通信等电子信息专业领域。其次,考虑到教材必然滞后于现实技术的发展,因此与其选择当时的先进技术为主题,不如选择较为经典的内容,如电子学方面可以选择欧姆定律等,而将新兴技术的介绍留到课堂授课时作为补充内容讲授。最后,教材的难度应适度,同一章节中应尽量做到难易结合。考虑到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如选用过于繁琐和晦涩的内容,则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讲授。
3.2教学方法选择方面
多年来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基本均采用传统课堂讲授的授课方式,考核方式也以传统卷面考试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首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在课件中加入大量动画内容,形象展示所讲授内容,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加深印象。如果课时允许也可以播放较短的原版纪录片,一方面可以向学生展现专业领域最新的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听力。其次,可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完成基本课程的讲授之后,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个人的见解。最后,考核方式可采用卷面考试与论文、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将闭卷考试作为对学生的一种督促手段,而论文报告则能综合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3.3师资方面
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师的选择和培养对本课程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应选择英语水平较高,同时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考虑到专业英语是专业技术与英语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只有英语基础,而没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是无法向学生解释清楚文章中的技术问题;同样没有较好的英语水平更是没法上好这门课。其次,应加强对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除了授课方法和授课技巧的培养之外。同时也应加强教师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改变专业英语是门副科的观念。最后,应形成一批稳定的专业英语教师队伍,专门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工作。
4.结语
本文结合笔者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对电子信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和改革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为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燕斌等.电子专业英语的特点及教学要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6.
[2]徐静等.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电路设计、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实物制作与调试、撰写论文以及答辩等多个环节,是对电子信息类毕业生工程实践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下降,以及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的影响,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出现明显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 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缺乏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工程实践教育中始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倾向,忽视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有的不会做方案设计;有的缺乏研究思路和方法;有的仪器操作不熟练,不会排除在实物制作与调试中遇到的故障和问题,导致实物没调试成功;这些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2 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严重不足
我校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的1~16周,正是企事业单位招聘的高峰时刻,由于如今经济转型,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寻找一个好单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如果面试成功,用人单位希望学生马上顶岗实习,使得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当然还有极少数学生忙于补考等遗留问题的解决也牵扯了大量的精力,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3 学生对毕业设计认识上有误区
我校大多数学生认为毕设对寻找工作单位没有影响,同时认为毕业设计总是可以通过的,没有将毕业设计看成是大学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综合实习,是对自己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自己清晰了解设计过程的学习,是自己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对自己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尽快适应社会,影响巨大。
2 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措施和建议
2.1 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对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了修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有进行系统设计、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课程体系改革中进行了如下修改:(1)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2)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建设,对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教学内容优化,主要强调电路理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电子器件的外部特性,突出实践运用,加强实验教学,在实验性教学中增加设计性实验。(3)对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单片机,将其由专业基础课调整为选修课,考核方式为项目设计,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4)针对应用型本科的特点,调整专业选修课程内容,突出实践运用,将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选修课进行调整,如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调整为射频电路及CAD技术、FPGA通信设计基础、ARM原理与应用等。(5)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更加合理有序,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二年级注重专业基础训练,培养学生的仪器操作能力和建立基本的系统概念,掌握基本的设计流程和动手制作实物的能力;三、四年级则是专业工程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独立设计一个完整电子系统的能力。(6)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验室开放机制,电子工艺实验室全天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其他专业实验室由学生申请,系部批准后对申请学生开放,尽可能提供实验室给学生使用,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7)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工具和软件,如MATLAB,MULTISIM,PROTELL等。尤其是单片机教学采用CDIO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8)校企合作,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如与TI公司合建单片机实验室,将最新的电子技术引入教学中;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鼓励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开展科研活动。(9)开设科技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兴趣。
2.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模式进行调整
(1)由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有责任心的中青年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小组和指导小组,对选题的综合性、实用性、创新性和时效性进行评价和筛选,强调选题以设计类题目为主,要求软硬件相结合。(2)学生的选题时间可灵活调整,我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做毕业设计时可选取与学科竞赛相近的题目;参加飞思卡尔的可选取智能车的题目;还有一些学生可在第6学期单片机实践时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选题,如有学生在单片机实习时做的是电子抢答器,毕设时做的是无线抢答器,学生完成得非常好。(3)对学生加强教育,认真开好毕业设计动员大会,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毕业设计是一个自主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的过程,是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的一个预演,对学生很重要,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4)严格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制度,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中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如在毕业设计中确实不合格的要求二次答辩,二次答辩还不合格的则毕业设计判定不合格。
3 总结
近年来我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调研,借鉴其他学校的一些经验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体系,优化突出应用型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毕设时间和组织机构,整合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已初步扭转质量下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杨英桂.浅谈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学高等教育,2006:89(3):65-67.
[2] 彭熙伟,郑戌华,王向南.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45-47.
[3] 刘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4):49-51.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1.1电子信息工程
所谓电子信息工程,是指通过电子设备信息系统的完整化建立,来对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便于各项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移动终端和笔记本电脑就是典型的代表。电子信息工程实际价值的发挥,促进了社会生产生活的便捷化和高效化,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实现了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等的有机融合,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等为支持,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显着提升。
1.2计算机网络技术
就计算机网络技术来看,其实现了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协议加以遵守,对分布式计算机进行规范连接,促进一个整体的形成,以满足资源传递与共享需求。计算机网络中有着强大的软件和硬件共享,以网络技术为支持,能够对图像和文本等进行准确有效的组织,保证资源传输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功能,实质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双绞线、光纤、电缆以及通信卫星等方面,能够以集中化的方式来利用数据资源,更好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促进数据信息管理成效的改善。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种类划分来看,以涉及范围、联通距离长短、网络拓扑构架以及网络系统和网络数据传输等作为划分指标,基于应用网络范围来进行划分,包括局域互联网、城域互联网和广域互联网。局域互联网的地域性范围普遍在10公里以内,属于一个机构或者是一个组织的小范围网络。城域互联网覆盖范围相对局域互联网更加广阔,但普遍均在百公里以内。在广域互联网方面,涉及范围及其广阔,也是现代全球多个领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基础,是现实超大范围资源共同分享的基础工具。在网络交换方式方面,可分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以及报文交换。首先,电路交换与老式电话交换方式类似,使用者在通信开始之前,必须构建一条从起始到终结的物理连接设备,并在双方通信阶段始终独立占用该条线路。其次,报文交换较为特殊,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发送完整报文,完成交换,简单的说报文交换类似与古代通信方式,信息发送途中在每一个中转站储存并转发。最后,分组交换是上时期六十年代末期发明的,是全新网络时代标志性产物。使用者在利用分组交换方式前,输出端先将数据合理划分为多个距离长度相同的分组。并有每一个中间节点完成从储存到转发的工作。
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
2.1信息传递
信息时代下,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诸多信息,并且信息是随时产生的,是无处不在的。为保证数据信息传递的时效性,必须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对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确保准确可靠且效率较高。以科学技术为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也将逐步提升,其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作用也逐渐凸显出来,能够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2网络安全
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能够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工作效率,数据准确性更高,但与此同时,也使得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一定风险。在实际通信过程中,若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进行监听,对密码进行修改,极易对数据信息进行窃取,这就会对电子信息工程造成安全威胁,对于企业发展也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加以应用时,要科学应用保护技术,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为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降低信息被截获和窃取的几率,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可将防火墙安装于计算机内部,保证其预防性,有效防治黑客攻击,对于所设定的密码,要定期进行更换,密码设置方式上,可以选择数字、字母与标点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
2.3技术应用
就电子信息工程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广域网技术为支持,通过技术应用价值的发挥,能够将多个国家、地区和城市紧密联系起来,远程通信得以实现,远程网络也更具国际化特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广域网得以快速发展,数量也明显增加,使用范围明显扩大,为保证广域网的使用质量,必须要注重其通信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对宽频技术加以不断改进,以提升技术水平,更好的为电子信息工程而服务。就广域网来看,其通信传输过程中,以光纤介质为支持,能够对外界干扰进行有效抵抗,信息传输更具稳定性,免受噪声的干扰,此种情况下就保证了信息传输质量。若信息传输的距离较长,则需要应用光纤介质宽带,要发挥广域网中光缆的作用,以确保信息传输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对于电子信息工程来说,卫星通信技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优势在于,安装与拆卸的难度较小,操作便捷,因而应用范围较广,在边缘地区电缆未通过的情况下,可应用卫星通信技术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此种方式下,能够对广域通信进行有效扩展,更好的应对自然灾害,这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良好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4设备开发
在电子信息工程中,各项设备的使用性能都直接关系着整体工程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这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设备之间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下,以电子信息为对象,其社会化以及网络化进程都会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要加大研究力度,积极推进设备开发,对电子信息知识加以科学应用,对数字信号仿真和运算机制进行熟练操作,不受类型限制,以维护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为其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内设备开发的推进,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在通信干线、媒体应用以及浏览器中应用程序方面都有着鲜明的影响。具体来说,在通信干线网络,广域网通信主干中,无论是企业、用户界面还是接入线路,都需要以电子信息工程为支持,这就必须要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有效性,更好的对电子信息工程设备进行开发。就媒体中的应用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为信息资源查询和发送提供有效支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也能够得到有效保证。在浏览器中的应用程序方面,能够对Internet超文本文件进行准确读取,便于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且这种共享进程是全球化的。
2.5资源共享
就电子信息工程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于,能够促进电子信息中资源共享的顺利实现,基于此相关人员需达成协议,于网络中接入电子信息,以电子设备为载体,能够对资源数据进行稳定传输,从而保证电子信息工程中资源得到有效共享,这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显着提升,为电子信息工程发展提供了支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持,电子信息工程的功能和功效得到有效发挥,因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社会生产力提升以及社会各行业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要科学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增长,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计算机硕士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4?0027?02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人才是关键。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育,创新性的教育需要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没有固定的模式,山西师范大学对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通过开展“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开放性实验教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以实验为主导,努力把学生锻炼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性人才[1]。现将我们基本作法简介如下。
一、基础性实验教学
基础性实验教学就是开好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高频电路、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等专业课的实验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其次学好本专业的选修课,如传感器技术、EDA技术、测试技术、电子产品设计等,只有在学好基础课加选修课的同时,才能实现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轨,从“传统教育”转型为“创新教育”[2-3]。
二、开放性实验教学
开放性实验教学就是在做好基础实验的前提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设计、安装、测试完成相关内容的一些实验(包括计算机仿真和实际动手操作),学生利用实验室的开放,一方面在实验箱插接完成了每门课规定的必做实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将实验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动手安装、测试,从而举一反三开发新的实验内容,通过开放性实验训练,学生可以制作出非常有特色的各种演示实验电路板及各种创新作品,如以下两个图片是我院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的三极管电流分配关系演示仪、单双向可控硅导通性能演示实验装置(见图1、图2)。
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老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例如我校学生2010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以模糊滤波算法及单片机应用为基础的新型烟雾报警器》,2011年申报了省级项目《中学物理电学演示实验箱的设计与制作》,2012年又申报了10多项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
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专业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2010年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第四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项目,其中有五项分别是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的研发、可控硅导通特性演示仪的设计与安装、掌上数字IC电路演示器、新型的烟雾报警器、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作品分别获校级的一、二、三等奖,用电子技术开发中学物理演示实验、矿灯瓦斯报警装置等分别获省级奖项。2012年又有多名学生申报了校级、省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和大学生课外制作项目,这充分说明了我校学生的实验创作水平正在大幅度的提高[5-6]。
五、毕业论文设计实践
毕业论文的设计实践是学生经过几年来的实验训练,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实践证明,凡是参加过各种项目竞赛的同学,毕业设计的能力与其他同学相比,就明显的占有优势,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一般都为优秀,比如2012年毕业生的论文用数字集成芯片设计制作声光控彩灯控制电路、传感器特性演示仪的仿真设计与制作、LED光电特性测试器的设计与制作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优秀的毕业论文,很有创新性[7]。
六、结语
总之,通过这一创新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笔者深刻体会到,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验课、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项目是紧密相连的,绝不是简单地把实验仅仅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而是要实现多方的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方法得力,措施得当,培养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性的大学生一定能取得成效[8]。
参考文献:
[1] 成协社,刘薇,王立全.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实现理论到创新的有效对接[J].实验室科学,2011,14(1):200-202.
[2] 张娴,王士芬,徐竟成.建设精品实验项目 深化创新人才教育[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87-89.
[3] 赵玉华,王红.实验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实验室科学与技术,2010,8(2):181-183.
[4] 张万奎.大学生科技竞赛与实验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145-146.
[5] 梁艳.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信息系统工程,2010(5):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