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3:2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人本管理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人本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中还仅存在初级阶段。虽然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喊着“人本管理”的口号,但是大部分企业还仅仅存在管理员工的行为,而并没有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的心理和职业发展方面。从企业制度的内容上来看,企业过多地采用偏重于严格纪律、硬性制度、强制手段、采用严格的理念来管理员工,而且缺乏一定的平等性。在这些企业中所坚持的人本管理还仅仅局限注重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层面,而且激励的方式也仅仅是货币的一次性分配,对员工真正需要的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提供的比较少,而且根本不会涉及到期权、股权等真正能够将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者自认为已经给了员工在同行业内最优厚的工作报酬,而员工还是频繁跳槽,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离职,给企业造成了不理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理解员工离职的理由,反而认为员工背叛了企业。
2.人本管理系统性不强导致管理效力减弱
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对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而且对人本管理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以及管理运行情况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如何与人本管理结合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有些企业采用了人本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成就就开始淡化了。还有些企业所采取的人本管理措施非但没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反而出现一些弊端,例如,企业对外勤工作人员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允许员工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自由安排时间,但企业有些员工并不能严格遵守自己的工作计划,因为职业倦怠和自身的私事而拖延工作、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上述情况皆是由于人本管理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不存在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且整个管理理念也缺乏科学的转化,导致所有计划、措施都只能是暂时的,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理念之间衔接不良,不能互为助力,反而使企业管理松懈,使人本管理成为员工工作松懈的“理由”,直接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力,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3.个别员工自主性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存在冲突
“人本化”企业管理重视利用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达成企业管理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中对员工主动性的依赖比较强,有些员工能够充分理解人本管理对自身发展的帮助,在企业的良好环境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有些员工介由“人本化”企业管理提供给员工的优势,将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意愿凌驾于企业发展之上,导致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冲突。例如,在企业与合作公司的项目谈判过程中,个别技术型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技术开发目的,不惜拖延项目时间,导致企业项目失利,使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受阻。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在实施过程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人本管理的“尊重人”、“依靠人”的管理思想,使个别员工过分重视个人发展,在工作中不能完全以企业利益为重,企业赋予员工的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员工对工作的主动责任,使得企业员工对工作态度的出发点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冲突,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失效的后果。
二、造成“人本化”企业管理弊端的原因
1.对“人本化”管理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
大多数企业的“人本化”管理发展不足,实际上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或企业领导对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造成的。人本管理真正能够发挥效用的关键在于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自身发展的重视,其中即包括员工的职业成就的获得,还包括员工职业心理的发展和职业满足感的体验。而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将员工发展视为员工的“升职”和“加薪”这种理解固然是比较符合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基本情况的,但这违背了个人职业发展的科学规律,基于这种理解视角的“人本化”企业管理,必然不能展示出其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2.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人本化”企业管理容易造成员工职业行为松懈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导致的。我国企业从传统企业管理向人本管理的模式转化过程中,势必要面对员工从“被动工作”到“主动工作”的过程。企业管理者相信员工有主动发展的医院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忽视了员工的惰性,使企业管理制度只体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要求而对员工的约束力不足,那么就会表现为员工工作的惰怠和管理效力的丧失。
3.企业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不稳定
“人本化”企业管理强调企业对员工发展的责任,同时也介由员工对企业负责任的态度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但员工对工作态度是随着员工个人的情感和价值观变化而变化的,员工在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观不统一,就表现为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失衡,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冲突。要处理员工自主性发挥与企业规划之间的冲突,就必须从员工工作态度建立入手。
三、规避“人本化”企业管理弊端的途径
1.细化人本管理的内容,体现人本管理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本意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员工的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在满足员工需要的基础上,使员工通过自主的贡献企业的行为达到企业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发展规划。但是,企业管理者对“人本化”管理理念理解的偏差使人本管理的优势削弱,很多企业管理者虽然有实行人本管理的决定,但认为人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大规模变动,甚至会引起企业组织建构的变动,因此在人本管理过程中并不能完全展现其优势;还有些企业管理者因长期受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把握不好人本管理的“度”。本文建议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对人本管理的内容进行细化,在保持企业基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展现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细化企业人本管理内容的方式有以下两种:其一,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对企业员工需要的充分理解,去细化员工福利当中能够体现出人文关怀的部分,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将员工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层级划分,针对每个层级的员工给予不同的福利待遇,如,年终奖的发放可以选择三种形式:发放13个月的工资、在年假之外提供15天的带薪休假、提供给员工职业发展课程。员工可以按照个人需要选择福利形式,企业也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福利政策改革;其二,企业可以请各部门的员工将个人发展要求和愿景写入工作计划,提倡员工在工作中进行自我监督和检查,发现自己的哪些行为是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并将这些内容呈现在工作总结当中,企业管理者再按照员工工作总结的内容去调整管理行为,使企业管理与员工发展需要更加匹配。
2.采用双轨管理制度,强化人本管理的管理效力
针对“人本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管理效力降低或管理失效的弊端,建议企业管理者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人本管理制度的共同实施进行解决。人本管理可能发生管理效力降低或失效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制度中缺乏对员工主动行为的制约,那么,只要企业管理制度全面,就能够使“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效力有所提高。双轨管理制度即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制度共同实施,首先,企业应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从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写开始进行精细化的责任确定。企业应将企业发展规划细化成为每个部门的发展规划,再细化成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应该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在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根据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制绩效考评制度和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将各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综合起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并执行,这个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规划的实施而不断变动的。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存在为企业的人本管理制度提供了强有力的补充和奖惩依据,在人本管理制度无法全面涉及和控制的员工主动行为方面,精细化管理制度给予了妥善的解释,这能够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在自主的情况下有所约束,提高人本管理的效力。
3.提高管理者自身能力,加强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
人本管理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创造条件使人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那么在管理企业过程中制度性的决策的科学与否便至关重要。科学决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输入、处理到输出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决策的每一环节和步骤都离不开信息,信息是发现问题的桥梁,是确定目标的基础,是制定方案的原材料,是评估和选择方案的依据,是控制决策实施的链条,是检验决策的手段。对任何一项决策方案作选择时,都要考虑主客体物质变换的现实可行性,因此说,正确决策是人本管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企业管理者要想规避“人本化”管理的弊端,使人本管理在充分展现对员工的尊重基础上表达出企业决策的重要性,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使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有所增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影响员工行为的要素包括员工个人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以及员工的工作态度三方面,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决定员工行为的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通过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来提高企业决策的执行力度。管理者需要与重要的员工建立好个人关系,抓住员工的心理特征,通过不断的沟通去影响员工对企业决策的态度,使员工的工作态度与企业需要拟合。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调大局和个体的主次关系
“人本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员工个人思想、行为与企业发展规划方向不符的问题,需要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来解决。如果说管理者自身能力提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能从外部改变员工工作态度,使员工的工作重心从自身发展转移到自身与企业协同发展上来,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是直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使员工主动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调整到与企业发展目标一致的方向上。企业文化的建设,是实现“人本化”企业管理的最佳途径。企业文化主要是指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一套被企业所认可的价值观、思维模式、作风以及行为准则等。其所包含的价值观、道德伦理、行为规范、精神风貌、习俗礼仪等价值观起到了核心作用,是企业建设和发展的灵魂。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实现员工行动的一致,思想的统一,促使企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企业的价值观在员工的内心不断被强化,并且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将会逐渐形成一套牢固的、稳定的企业文化。要想建设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认清楚企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建立一套健全的价值标准,通过信仰、语言以及仪式等来充实文化底蕴。成功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够表达出企业的发展意愿和企业精神,而且会使企业全员有心而发地接受和认同企业发展意愿和精神,在工作的过程中以企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这样一来,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冲突也就迎刃而解。
二、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人本管理中“本”可以理解为“根本”、“本位”,即将人本身视作生产和管理的关键要素。就目前而言,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科研机构设置空缺,学校通常设置校长办公室、教导处、总务处等机构,却不设立教研处,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自然缺乏专人的管理;二是教育科研管理不接地气,教育科研重点往往体现在撰写论文,上报创新成果上,与实际教学关系不大;三是教科研活动“含金量”低,教研活动多局限于制订计划、统一进度、优化教学设计,缺乏科研的理论和实践,缺少专业性的课题研究;四是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师绩效不能挂钩,导致教师课题研究积极性不高。纵观当前学校科研暴露出的这些问题,不难发现学校对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抑制了教师的参与热情,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的持久性都得不到开发。因此,引进人本管理理念,将教育科研的地盘还给教师自己,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内施展拳脚,是未来教育科研发展的唯一出路。
三、人本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科研管理中必须遵循一定的管理准则。
人本管理以人自身为管理核心,以促进个性发展为趋势,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因此,矫正以往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学校科研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准则:一是遵循个性化发展准则,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培训、资源配备、岗位调换过程中,必须以教师本人的意愿、能力及长远的发展作为管理的依据,应当允许教师在合理的范围内对自己的工作提出个性化的要求;二是遵循引导性管理原则,要求管理者放下“架子”,和所有的科研成员构建平等、友好的关系,用有效的引导代替死板的命令,协调并帮助教师完成研究目标;三是遵循环境创设准则,以人作为科研管理的主体的管理模式中,必须为科研人员配备设备、空间、设施等优良的物质条件,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顺利进展;四是遵循高素质管理准则,为了实现高水平的人本管理,管理者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挖掘科研人员内在潜力,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
四、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中的人本管理可以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
人本管理理念下的教育科研人员主要是教师,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具有极强的职业特点,在保证他们必要的物质生活基础上,他们更需要精神的满足。教师这个职业被社会赋予了太多的光环,在这些光环的笼罩下,他们更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而教育科研工作可以说是一种能力的展示,是超越日常工作,更高层次工作能力的展示。以人为本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教师的研究成果,在研究中互相探讨,彼此欣赏,在满足教师精神需求的同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从而迸发出更强大的科研动力。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模式,也是增强管理效率,提高医院核心凝聚力,使得医院中每一项工作都能得以正常进行的保障。因此,医院要想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一直占据有利的地位,就要让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意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医院中的每一位病人都需要医务人员的贴心照顾和周到的服务,这就使得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医院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人作为医院管理中的核心,就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病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二)激励机制是医院人本管理的动力。
人总要有目标、有理想才能够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前进;要有一定的激励条件,才能够有不断奋斗的动力;医院中的每一位员工,也需要一定的激励机制来进行刺激,才能够发挥自己更大的能力,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激励机制,医院管理者以满足员工的某一方面的愿望,来引导他们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机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奖励,比如颁发奖金、荣誉证书等;另一种是精神上的奖励,比如某项荣誉称号、公开表扬等等。这些激励机制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医院员工的需求,让他们获得更大的动力,来为医院、为病人、为社会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人本管理的基础。
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维护医院内部员工之间的和谐与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维护人与人直观关系的和谐,减少矛盾的发展,有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进行,有利于贯彻落实医院管理的人本理念。而相对来说,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又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使得医院中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工作,而良好的医患关系有助于医务人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待遇。
(四)积极开发人力资源是人本管理的关键。
所谓的人本理念,就是要注重人的发展,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开发人的内在潜力,将人的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从而使得人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医院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实践,就是要注重每一位员工的兴趣与特长,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从而使其能力不断地提高,同时使用恰当的考核制度,激励员工自觉地发挥自身更大的能力,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五)培育和发挥团队精神是医院人本管理的目的。
要想增强医院内部各位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就必须要培养和发挥医院内部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够将医院建造成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团体。而团队精神的培养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医院内部团队精神的培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具体可以是:明确医院未来发展的目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建立强有力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者的影响力、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等,从而在医院的每一位员工心中都形成自觉维护团体利益的意识。
二、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实践
(一)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
现如今众多的医院中,只有那些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机制的医院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医院的管理者给予员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对他们的工作持有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将员工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热情激发出来,让员工把医院作为自己的第二个家,这样,员工才能够自愿的为医院的发展付出自己的努力。医院管理者在遵守医院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在感情上亲近员工,工作上信任员工,生活上关心员工,让员工能够充分的感受到管理者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充分信任还可以大大地减少医院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让每个人奋斗的目标保持一致,管理者对员工工作方面的信任,有利于员工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极大地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让医院能够不断地发展并增强自身的实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建立强大的激励机制。
有关人员通过医院管理经验的总结,得出了这样的一种规律:强大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医院内部员工的工作热情,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来提高员工创造社会价值的效率。现代医院的主要任务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要为病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病患的需求,也就是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满足医院内部员工的需求。现如今,大多数医院对员工采取的激励机制都是为员工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住房、保险等,却很少针对员工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制定有效的激励手段,这就使得医院的激励机制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对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作用不大。因此,医院必须建立起一种针对不同员工而灵活变动的激励机制,让每一位员工能够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取自己真正所需求的东西。通过对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加强管理者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更好。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如今,在大多数的医院中,沟通机制的建立并不完善,医院管理者与医院内部员工的沟通难以顺利进行。大多数所谓的沟通,都是领导在讲话,而员工在听。然而,员工是否能将领导的讲话真的听到心里去?这一点却不敢保证。因此,领导的指导方案和策略难以对员工发挥作用。另外,这种沟通方式的一大弊端就是员工很少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见解,领导无法通过沟通来明白员工最需要的是什么,也无法得知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就导致了领导在对医院进行管理的时候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管理效果不明显。因此,要想加强对医院的管理,必须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让管理者与员工能够顺利地沟通,从而明确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员工可以根据领导的指示做出正确的工作,而领导则能懂得员工真正的意愿,从而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本理念,员工的工作被认可,需求被满足,就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进一步促进医院的长久发展。
(一)尊重职业院校学生的利益和需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以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利益为前提。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我们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利益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所需。
(二)高度重视以人为主体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和意识到学生的实际地位,并且应该保护和认可他们的这种地位。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和谐、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双方应平等友爱地交流,教师要时时刻刻关心学生,关注学生的各种变化,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
(三)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职业院校教育是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级阶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培养道德素质方面。
二、运用人本理念的具体方法
(一)尊重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和管理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教育环境,还有差异性强的成长方式和个性因素,特别是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们来说,这样的差距更为突出。由于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差,观念较为多元,管理起来也比较难。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在探讨人类情感和实践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使其在学生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把构建意识转变为学生自动去做的行为。“人”是实施管理制度的重中之重、聚焦之点,得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做到“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创新,现如今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较强,那么学校应当积极鼓励并通过创业计划和企业比赛等平台去引导他们,为他们指明方向,创造更多与企业进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有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学生人数众多,有些学生比较内向,有些学生比较开朗,有些学生比较细心,也有些学生容易粗心大意,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必须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和管理。
(二)聚焦于学生的细节,尊重学生内心,注重交流和传递爱心
在制定学校的规章制度过程中,我们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在职业院校的很多学生心目中,职业院校不如某些重点院校有发展前途,大部分学生心理会有芥蒂,很不自信,导致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该高度重视,要努力构造一个专业导师制度,塑造一个高层次、高知识、贴近实际的专业教师为主的导师队伍,对学生跟踪训练、引导,理解学生的叛逆张扬,把握学生动态,细心观察,帮助学生处理各种问题,真正做学生良师益友,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导师。对于学生出现的反叛心理,教师应该理性对待,要静下心来劝导学生。在整个学生管理过程中,班干部是我们开展课堂工作的主要枢纽。
(三)平等民主的师生沟通,科学发展新型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在学生管理制度中,教师给的自比较少。要加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地位,发挥其自我教育、科学管理作用。在学校、班级中,学生才是主角。但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很多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学生变成了木偶,成了教师控制的玩具。这样一来,学生的自由空间和决定权就很少,这种情况对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很不利的。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学工作思路,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总之,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把人本理念全面贯彻到校园建设中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推进产业文化进入校园,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
(四)构建全面的育人机制
人文关怀,就体现在以人为本上,要想以人为本,就必须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这个育人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在全员育人中,职业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一切资源,要大力开发校内资源,同时,还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全过程育人中,要注重“过程”二字,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而在全方位育人中,则要把握一个重要的目标,即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工作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高校教师绩效管理人本选择的价值内涵
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面临着价值取向的问题。对于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价值取向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绩效目标的确立、绩效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绩效的考核与改进都有着明确的导向性与本质的规定,它指明了高校在开展绩效评估与管理中所确立的价值活动方向,并从根本上影响着教师的活动与行为表现。教师的绩效是衡量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成绩与效果的重要尺度,是其工作水准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坚持人本价值取向,就是要坚持以人的生命与价值为本,以人的权利与平等为本,以人的尊严与幸福为本,以人为主体,全面地发展人。这种理念深入到教师的绩效管理中,就要求高校在教师内部更加注重激励并形成机制,在绩效管理目标的选择上、在评估的主体上、在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变革与发展。绩效管理的目标应更加注重教师潜力的发挥,教师的发展;评估主体上注重教师的自我评价,学生、学校的外在评价;管理模式上更加强调自我管理,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促使教师真正成为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人。另外,高校行政部门要更加人性化地为教师服务,更加注重其精神需要,并不断满足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与发展。
3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人本模式
促进高校教师绩效水平不断提升,关键是要以人本的理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体,构建教师绩效管理的人本模式。
3.1坚持管理理念的人本选择
目前,以人为本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理念的新诉求,高校教师的绩效管理也渐显人本化的特性,在管理范式上面临着人本选择。具体来说,要充分肯定教师在绩效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绩效计划与评估体系的制定立足于教师的发展,从教师的利益出发,搭建教师与学生、学校绩效沟通的良性互动平台;在绩效管理中,应尊重教师的社会与个人价值,把绩效管理的目的、落脚点放在人的解放与发展上,并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更大的价值与成果提供条件;要把教师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着眼于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潜力的开发;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进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从而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3.2坚持管理方式的人本选择
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执行、绩效考核与评估、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化过程,通过组织与个人持续开放的沟通,推动绩效目标的达成。随着人本理念的兴起与发展,高校管理更加突显人的重要性,体现人文关怀,因此,将人本的理念及管理范式应用到教师绩效管理的各个运作环节中成为必然。这就要求在绩效计划的制定上,将教师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的战略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通过强化自我管理、目标管理、责任管理,形成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促使教师成为不断追求卓越的新人。学校党政机关更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转变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真正从教师的利益出发,加强与教师的沟通,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使绩效目标更好地体现教师需求与发展的意愿。在绩效执行的过程中,为教师参与绩效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同时,要加强行政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发展电子政务,使教师及时了解学校的工作动态,为教师表达意愿提供良好的沟通渠道。在绩效反馈与改进上,人本模式注重绩效的评估实效,强调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这也是绩效管理制度重视“软体型”的重要体现。
3.3坚持绩效评价的人本选择
绩效管理发展的人本化,不断改变着传统模式下单一的上级对下级的评价方式,绩效评价的主体渐显多元化。为此,应构建“360度”的绩效评价主体,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要突出教师在绩效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只有教师广泛深入地参与到绩效管理中,才能在心理上、行动上支持组织的绩效管理活动,才能更好地诊断绩效差距,以此不断改善自身的绩效水准,才能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促进自我绩效管理的人文环境的培育,并驱动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绩效管理水平的提升。
1.2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强烈的求学意识,可是由于大多数的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就业工作者,而且大多数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困惑,很多感觉到自已本身的知识不充足,就会形成强烈的求学意识。其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可是文化理论知识匮乏,这些学生来自各个行业,很难保证上课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成婚,为生活所困,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最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比普通的学生强,相反他们记忆力却较差,尽管他们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大多偏大,记忆力又比普通的学生差,学到的知识内容也会很快忘记。
2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人本管理一些普通高校不注重人本管理,现实教育工作中还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一些普通高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大多数的高校都是只注重普通的高校学生而忽略了成人教育学生,对成人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非常少,只是简单地敷衍日常的教育教学。
2.2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大部分担任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多数是普通的专业教师,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琢磨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征,而且也不会创新地参加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特征和个性。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会伤害到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很难满足,使得教学模式倾向于僵化。
3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新模式,让学生最后能取得学历是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和学校的最终目标,在某些程度上成人教育模式已经远离了教育自身的宗旨。因而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应当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使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学为主要核心,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课程应当确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传统教育定义“教育是有组织和接连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正为“教育被认为是造就学习有组织的和接连不断的交流活动”。依据这个定义,教职工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交流者逐步替代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这个角色的转化体现了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变化。
3.2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满足考试要求是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工作的基本准则,延伸学生的学习周期,并学习国外的“进去容易,出来难”的教学模式,给予想要寻求深层面学习的学生鼓励。此外依据社会市场的就业要求来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在各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对那些求学欲望较强的青少年,成人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教育部门要恰当地放宽学习制度,改变教育政策和模式。比如招生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以及废除年龄的限制。通过灵活变换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来促使高校成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成人学生的最基本的权利;经过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体系的改善使得教育模式更具开放性与综合性,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随意选择适合自已的成人教育模式。灵活设立专业课程和招生体系,可以增加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活力和动力。
3.3增强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管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校要生成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营造师生之间的平等、共同发展和完善的教育氛围,加强学生必要的知情权、决定权以及参与权。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管理体系和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以此扩展教育模式和学习的范围,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民主化,进一步促使师生之间相互学习、自由探讨、平等对话、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构建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体系。根据国家和学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不管是哪一类教育管理模式,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尤其要加强创造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方面的培育,将学生培育成复合应用型的人才。
3.4推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根据相关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调查中发现,造成学生上课出勤率降低的根本成因是传统的教育题材和课程模式。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变革是学习者以及学习化社会需求的重要准则。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变革要以全力培育整体发展的终身学习者为目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课程不需要再继续遵循以知识和能力为本位的陈旧思想模式,要重新建设学生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其次,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课堂变革的内容应当重视教学方式的综合性和开放性。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知识内容应该与社会相适应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因素的变化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目知识的现代化气息,不断扩大学生在学习上的范畴和视野,并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取舍撇开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专业知识外,还要让成人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不同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相结合,以建设学习方式为基础模式,提升成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能够随时随地满足成人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要求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活动要进一步网络化、立体化,具备持续性和开放性的教学特点。促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成为一个能够接受所有人的并且具有弹性的、可以自由进入的学习系统。为了使普通高校成人教育迈向更高的阶梯,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付出不懈的努力。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目前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因此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创建者,首先要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不要一味地重视创收,而不尽力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只会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缺乏实用性。同样也要号召国家对这些不足加以关注,监督每个地区的普通成人高校进行教育变革,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不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应用型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的就业技能和思维能力。
二、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在人本管理思想认为,人是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的根本。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就是让广大的员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提高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让员工参与日常管理能够得到心理认同,产生归属感,将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干,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其次让员工参与日常管理能够完成自我实现,充分体现员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帮助企业带来效益。最后员工参加日常管理,企业可以从各个层面收集想法、建议和策略,避免了某个人或者某小部分人的“一言堂”,能够提高企业决策的方向性和正确性。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企业的激励机制是保证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根本保障。采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让员工充满激情,发挥特长,激发潜力,而且还能实现自我价值,使其自身得到充分发展。激励机制主要包含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目标激励。首先物质激励是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它能够快速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物质激励必须和制度相结合,企业应该建议一套完善的制度,保证物质激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激励原则。其次精神激励是物质激励的有效补充,能够满足员工内心被尊重、被认可的强烈愿望。通过赞扬、表彰以及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使得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拥有幸福感。最后目标激励强调员工既是目标的制定者,又是目标的执行者,通过考核和激励制度,激励员工为完成企业目标的努力奋斗。上述激励方式是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表现,企业应该将其组合起来进行使用,从而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最终营造一个激励的氛围,使得员工之间能够相互竞争,相互帮助,相互提高,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落实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而这两种观念通常是建立在广大员工认同的基础之上。因此,企业除了自身发展以外,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关念、价值观念的建设,把企业文化同员工招聘、效绩考核、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从一开始就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慢慢地渗透并引导其认同企业文化,让企业文化深入人心,提升企业整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五年制学生刚从初中毕业,心理正发生着重大变化,自尊心不断增强,强烈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但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缺乏主见和是非观念,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心强与自制力差的矛盾。同时,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五年制学生认为自己在人生重要的第一次转折中经历了滑铁卢,大部分学生持着失败者的心态踏入高职校园,再加上这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其行为表现往往得不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的认可。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刺激下,学生的潜意识中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较大,导致了他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不明确。
1.2对学习主体转变的适应较慢
五年制高职学生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初等中学学习生活直接过渡到相对开放的大学生活,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而又新奇的环境。知识、能力及心理准备不足,良好有序的学习习惯的欠缺,使他们难以掌握基本的专业学习策略,更谈不上形成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五年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习惯缺乏必要的反思,不懂得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学习的认知内驱力不足,对大学学习方式适应较慢,对学习力不从心,无形之中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出现焦虑现象,闻“学”色变。
1.3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五年制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普遍存在厌学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并不是因为自身渴望学习,多是无可奈何或仅仅应付家长。而学生家长为孩子选择五年制高职也是为了能使孩子学到一技之长,对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太了解,学生到校后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不感兴趣,责任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很少能明确自己到学校里来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再加上对学习主体转变的适应较慢,基本上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更谈不上学习积极性。
2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班主任老师对管理五年制班级具有抵触情绪,对学生缺失应有的热情和关心,在日常管理中存在过分依赖制度,过于注重常规管理,管理模式有待改善及管理理念僵化等问题。
2.1过分依赖制度管理,人本化缺失
五年制高职学生长期以来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一直在家长的陪同下成长,生活自理能力不佳,主要表现为上课迟到、纪律差、宿舍卫生不好等。为了应付学校对班级学习情况和宿舍卫生检查,很多班主任采用了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来管理学生,苛刻地要求学生按学校的统一模式和标准来解决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简单粗暴的制度化方式管理,忽视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
2.2过于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技术,还要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五年制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普遍欠缺,因而通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培养他们的这些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的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中,过于重视班级常规管理,如对学生进行上课考勤、学习态度和成绩等,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2.3班级管理模式有待改善,班级管理理念僵化
目前高职院校五年制班级管理上有的采用开放式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强调学生的自觉性;而有的院校沿用了初中生封闭式管理方式,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导致了五年制班级秩序的紊乱,问题频繁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更不利于他们与社会的无缝衔接。除此之外,班主任管理理念僵化是当前高校班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班主任爱用讽刺、惩罚等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缺乏热情和爱心;有些班主任对班级放任,疏于管理,在班级中没有建立基本的行为规范和条例,以至于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纪律性较差的学生没有集体感;更有班主任老师工作中不负责任,缺乏耐心,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3五年制班级人本化管理思想构建
鉴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目标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根本,在五年制高职班级管理中大力提倡人本化管理。
3.1创新人本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心理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应该全面实施人本化管理,把教育目标缩小到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着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创造力,同时,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过程中,要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交往者。此外,五年制学生个性差异较大,因而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能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人本化班级管理更注重关心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等细节,追求以巧妙攻心,以新奇制胜,创造性地管理。
3.2建立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人类以群居的状态生存,因此需要有“游戏规则”规范和约束个体,以平衡个体或群体的生存与发展,所以人本化的班级管理同样需要制度的存在。首先,在班级管理制度制订上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把制订班级制度的权利交给班级全体师生,尊重学生的需求,进而使制度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学生参与了班级管理制度的制订,在情感上对制度更容易接受和认可,内容上更容易理解,在行动上就会自觉遵守。其次,制度的内容设计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僵化死板的制度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使学生产生抵触,也就使学生个体无法形成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需要,可以用温馨的提示性用语代替“命令性”等伤情感的字眼。再次,要人本化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对违反班级管理制度的学生进行处分的做法容易让发展中的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执行制度的过程不能以杜绝学生犯错为目的,而是要以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为目的。
3.3树立人本化的班级管理理念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的逐步提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应与时俱进,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管理理念,管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成长。同时,要对学生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班主任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教师的良好形象。其次,以情感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五年制学生大多抱着失败者的心态走进大学校园,缺乏自信,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再次,五年制高职班主任要主动拓展视野、不断学习,加强与本校及其他兄弟学校班主任的定期交流学习,不断促进五年制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3.4形成人本化的评价机制
人本化的教育理念因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价值的认同而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在学生评价方面也应充分体现这一理念,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成为评价活动的参与者,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学生评价的内容要多元化,除了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对象外,还要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体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评价的方法要多样化,除了进行考试等传统的量化评价,还要在学习生活和实践过程中实施诸如自我报告等多种简单易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方式。再次,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能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不仅能够增强医院核心竞争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效率,进而不断提升医院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医院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1-2]。医院内部广大医护人员要充分意识到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为患者提供最佳服务。“人”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要发挥自身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完善奖励机制是医院开展人本管理的主要动力
要想促进医院职工努力完成既定目标,需要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对奖励机制进行完善。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以满足职工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为主,例如通过奖金、荣誉证书、公开表扬等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职工不同程度需求,使其能够获得更多动力,进而为医院、患者贡献更多力量。
(三)构建良好人际关系是人本理念的基础
在开展医院管理时,要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里所说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医院内部广大职工之间良好关系,二是和谐的医患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进一步减少矛盾和争执,能够营造融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医院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二、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的实践
我院认真贯彻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在开展医院管理过程中将“人”作为重点管理内容,遵循“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管理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努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实现医疗公平。
(一)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实现医院管理目标
在医院管理中深化人本理念,首先要重视医院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渗透,突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医院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会逐渐形成鲜明的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总体发展目标,并不断被广大职工所认同。作为医院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医院管理制度,并在相关制度中突出人本理念,在突出医院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对医疗服务行为、医院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加强情感联系,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情感因素能够影响人的认知,也能够协调人际关系,进而帮助人更好的适应环境[3]。为此,将情感态度视为关键性因素,利用情感联系不断规范管理目标,进而促进医院管理效率的提升及内部环境的优化,成为医院实现自我管理目标的内在动力。另外,医院管理者要对各个部门、科室的工作流程进行科学指导,使人本理念在医院管理制度中不断渗透,进而从思想、观念、意识等方面对医院管理进行优化。
(二)强化医院信任机制,兼顾职工情感需求
各级医院在开展诊疗工作时,只有不断对自身信任机制进行完善,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此,作为医院管理者,要对广大医护人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对其日常工作提供物质支持,并理解医护人员在诊疗工作中的尴尬处境。其次,激发广大职工的内在工作潜力和工作积极性,在严格执行医院管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在情感上亲近广大职工,做到在工作上理解职工,在生活上关心职工。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医院内部之间的矛盾,也能使每个职工的个人奋斗目标与医院发展理念保持同步,同时也能促进职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监督,进而降低医院管理成本。将“人”作为主要管理要素,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兼顾广大医院职工的情感需要,不断为其改善工作条件,进而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医院内部组织中产生信任感,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广大职工人尽其才,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医院管理目标[4]。
(三)重视医院内部文化建设,增加内部凝聚力
1有助于激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医疗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岗位设置和绩效管理等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卫生管理面临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管理环境。一方面,医务人员的诉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有的对工资待遇更看重,有的则对个人职业发展更重视,不一样的诉求,要求人事工作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尊重和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进而为他们的需求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医疗机构留住人才。另一方面,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使人事工作更具挑战性。医院工作与病人打交道,诊断或手术,都要求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而尊重、理解、关心医务人员,为其创造轻松的环境,使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最佳的工作状态。
2有助于医务人员队伍素质提升
当今社会是充分竞争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医疗卫生的技术实力与服务水平,决定了其发展的高度与长远。在这种背景下,卫生单位人事工作应将人才的培养、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作为工作重点,不断为医疗卫生单位积累人才。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使人们的追求日益多元化,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人事工作只有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才,增强他们的归属感与使命感,发挥人才的潜能,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体现提供更好的平台与机会,才能吸引到卫生单位所需要的各种人才,进而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发展壮大。
3有助于提高人事工作的服务水平和凝聚力
人事工作所涉及的招聘、考核、绩效等多个管理内容,对职工的行为规范做出了明确表示,以人为本管理主张尊重人,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力。如此一来,这就要求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创新机制,提高服务水平,采取为职工所接受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职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让职工在更加有序的工作环境中舒心地工作。与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不同,以人为本管理活动围绕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开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人事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人事工作更好地为卫生工作服务。
二探索建立以人为本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传统的人事工作和人事工作者给人的印象是把“人”当事来管理,执行政策僵化,管理方式较死板。在事业单位发展的新时期,人事管理要淡化管理者身份,在人事工作中要摒弃传统将人作为成本的思想,树立人力就是资本的理念,更多地关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开发工作,变“人事管理”为人才服务,将为医务工作者服务作为卫生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事管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的同时,应彻底抛弃官僚形象和僵化的工作作风,热情服务,把关系职工利益的工作做实、做细、做严,细心周到为职工服务。以医务人员的需求为中心,减少管理和规制,加强人才服务,让每一个职工都能工作热情高涨,积极工作,发挥更大的力量。
2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促进稳定和谐在卫生人事管理制度中充分尊重医务人员在卫生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在政策制定中体现人本思想,在政策执行中体现人文关怀,注重了解掌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保障医务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政务公开的管理理念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具体化,使职工意愿表达途径和自我价值实现途径通畅。创新管理理念,注重沟通交流。人事工作内容更多是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容易影响工作实效。医务工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群体,民主意识和自尊心较强,善于思考,敏于言行。每个人客观上存在差异,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动态,以人为本,换位思考,关心和解决个人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从而争取他们对人事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注重情感管理,形成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在更高层面上做到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
3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激发卫生事业活力激励是以人为本管理的重要表现手段,加强激励创新,有助于卫生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职工有很多不同类别需求,如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等都有需求。人事管理应积极关注医务人员的思想,尊重医务人员的意愿,了解他们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激励来满足其合理需求。建立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和双向选择为核心的新型岗位聘任机制,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改变传统职称工资单一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薪酬体系,逐步形成体现岗酬、技酬、和劳酬“三结合”,适合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特点,以岗位工资为主的绩效工资制度,调动各类岗位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引入现代人力资源评价和考核方法,建立高效准确的择优用人制度和目标明确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参与卫生事业发展的活力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