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期刊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职称高级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3:3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职称高级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职称高级论文

篇1

一、要把产业升级作为新世纪初的主要任务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之一,是全面买方市场开始出现。从生产资料到消费资料,从城镇市场到农村市场,99%以上的产品都处于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状态。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加工工业开工率一般只有6%左右。技术和资金密集性产品大量依赖进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农村市场适销对路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品种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特别是近一两年来,市场需求不振,物价连续数月出现负增长,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实质上是产业升级滞后于消费和生产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这一新阶段的特征之二是,我国初级产品产量虽已居于世界前列,但由于产业技术落后,造成生产过程中能源、原材料消耗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如一次能源、水泥、钢铁、粮食、棉花、油料、肉类产品等产量已居于世界前列,发电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但国内生产总值只有近1万亿美元,排在世界第7位。我们用同样的能源、原材料消耗,生产出来的价值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我国吨钢耗是164公斤标准煤,而世界先进水平只需要80公斤;我国每吨氧化铝综合能耗为1700公斤标准煤,而国外先进水平只需要650公;我国每生产1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相当于187公斤石油,而日本只需要13公斤,德国18公斤;我国12种主要原料的物耗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只有12.7%,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以上的水平。产业低度化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认真贯彻十五大提出的加速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的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战略性任务,也是中国经济师肩头的重任。

二、要有与知识经济相适应的新经济理念

据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估计,在2010年左右信息科学中的软件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将全面超过传统产业。知识经济正在叩击我们的大门,它将对经济建设方式和理念产生重大影响。有关研究预见,将主要体现以下十五个方面:

1、知识生产要素的相对作用最大。知识经济正在使生产力结构由物质要素主导型向智力要素主导型转变,知识已经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等更重要的生产要素。

2、第四产业将成为社会支柱产业。知识经济社会的产业结构类型四、三、二、一型,第四产业主要包括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保的高新技术和管理科学(软科学)技术所形成的产业群是支柱产业。

3、第四产业部门的利润率高。工业经济时代使第一产业的利润大大降低,而知识经济的来临,又使利润正在向体现知识经济时代主导技术的第四产业部门转移。

4、基础设施的构成变化。现在我们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能源和通信三个部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要把知识的生产、传播、运用各个环节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

5、知识创新和运用将是经济优势。工业经济时代,资源、交通、资本、劳动力价格是竞争力的关键。而在知识时代,知识创新与运用能力的强弱、知识总量的多少和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则成为经济实体综合经营力强弱以及是否有经济优势的关键。

6、知识经济时代的垄断概念不同。知识经济中的垄断一般不会带来生产和技术的停滞,也不会阻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影响消费者的利益。

7、经济增长点将发生新变化。知识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全球经济由总量问题变成结构问题的重要原因;未来经济增长点将主要出现在反映人类消费热点转化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

8、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主要依靠的是智力资源,具有丰富性、可再生性,存在收益递增趋势,这会大大缓解经济运行的周期波动,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所以能够实

现可持续发展。

9、知识经营成为制胜之道。知识经济是企业由资本经营转向知识经营的一大飞跃。知识经营是创造、使用、保存、提升并转让知识和智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10、中小企业受青睐。随着知识经济出现,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靠的不是自然资源,而是人力资本。在这个技术背景下,一改企业规模越大越好的概念,企业规模小同样也有优势,一是灵活,易发挥积极性;二是企业综合效益与每个员工利益关系更密切,有利经营。

11、电子商务成为发展方向。继PC之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一场崭新的信息技术革命,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代表未来商务的发展方向,跟不上这一潮流,就会失去参与竞争的机会。

12、科教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工业社会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由潜在生产力变成现实生产力,科技、教育由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变为经济发展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

13、社会财富分配要素变化。知识经济社会分配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识要素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占最大比例,而不再是资本、资源等要素,掌握和运用知识的人是这个社会最富裕的人。1997年美国前六位富豪中的五位信息业人士,就是预示。

14、将面对结构性的失业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将面临结构性失业问题,即一方面新的第四产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智力型劳动力,供需缺口日益拉大;但另一方面传统经济部门不可能吸纳更多的体力型劳动力。

15、将创立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经济生产的主要是知识产品,其生产存在分散化、非标准化的趋势,主要是小批量、多品种、多样化的生产,这样,我们的管理就应该着眼于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索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柔性管理模式。知识经营把体现人的素质和智力等人力资源的主要环节即信息、技术、市场、预测、经营策略和战略等,敏捷、快速地统一起来,使企业得以在激烈竞争中保持和发展竞争优势。常言道,天气变了要增减衣服,对象变了要改变方式。面对知识经济将对经济建设方式和观念产业的重大影响,我们中国经济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经济理念。

三、要适应新世纪企业管理目标的新特点

本世纪以来西方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并形成了现代管理的六大学派。这些管理科学的理论是需要认真去学习并且在实践中运用的,而现在有人认为,谁当了厂长(经理)或车间主任,他就自然懂管理了。其实,管理者的知识结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业的深度,还要有知识的广度。单懂你那一行专业,搞化工的就只懂化工,那就不一定能搞好管理。要了解有关各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全面了解,能够站在社会、经济等等各个方面看问题,不能只埋头看你这一个企业。另外,还要有远见。成思危教授说,管理者的知识结构是四维结构三维空间,再加一维,就是时间维。所以,面向21世纪的管理者,学习任务很重。在我们国家来说,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的管理者,面临着一个必须重新学习的过程,不仅要认真树立一种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管理思想,还需要认真地学习管理科学。新世纪的到来,从个人电脑到因特网的广泛使用,怎么样才能够对知识进行更好更有效地搜集、过滤、提炼和传播。这是21世纪企业管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面临的,往往是大量的没有过滤的信息,这样,我们的管理者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了。订了很多报纸、杂志,实际上一天看不了多少。如果再上网的话,在网上随便一呆,就是两三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能够有一套对知识信息的精炼和过滤的办法,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把最需要的知识拿到手。另外,还需要知道你可以到什么地方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非常重要。从国内屡屡爆发的价格大战看,不少企业管理者以为价格就是竞争力。其实这个理解是远远不够的。竞争力应该包含价格竞争力和非价格竞争力。而非价格竞争力,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竞争力,是指质量、交货期和售后服务。广义的竞争力,还应该包括根据用户的需要灵活调整产品的能力和研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概称为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培训,管理的创新靠实践,这几个环节缺一不可。成思危教授指出:一个高中毕业生如果直接学管理,他是学不懂的,容易走火入魔,以为他学的那套管理理论能用之四海而皆准。一旦真正到了企业里工作,他就会碰许多钉子。

美国有许多MBA就是这样。我本人也是MBA。拿到MBA,只能说明他对于管理学理论知识懂得了,但是真正的到了企业里行不行,还很难说。所以学管理的学生不仅一定要高素质。最好事前还要有两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效果才有可能比较好一些。由于管理面对的不是一次又一次可以设定完全相同条件的实验环境。而是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化着的组织的内外环境。因而没有可以一次又一次重复验证的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所以它又含有特定的艺术成份。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不是因为自身的缺陷,而是不存在一次又一次完全相同的实验环境条件可以证明存在,因而似乎是决策因人而异,显出艺术性;第二,管理对同一决策对象而言,决策本身既包含有实验意义,又具有实施价值,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可以重新再来的机会,因而显现出决策者对机遇的把握;第三,管理者的三项重要资源:决策能力、用人和运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均是因决策者个人而异的,更多的体现为一种艺术;第四,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非优秀的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一定能管好一个企业,因而,不仅要求科学严谨而且要求艺术。在21世纪科学技术、社会和各种思想都有了很大进步的情况下,企业管理的目标,除了强调企业本身利益的最大化以外,还要强调用户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这是21世纪管理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社会效益三者有机联系、紧密结合为一个系统工程。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从体制、结构、管理等各个方面推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这是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21世纪的管理,在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和内容上,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和管理精神上,都会有新的变化。因此,面对新世纪的中国经济师,有必要很好地研究探讨和尽快适应这些新变化。

高级经济师职称论文范文二: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

一、加强语气的前后呼应,使上下文衔接

句子之间,除了内容的连贯以外,还要注意语气的呼应。语句之间缺乏条理性,主要是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语气的前后呼应,则主要在于语言技巧。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加强语气的呼应,使上下文衔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恰当运用衔接性的语言。衔接性的语言,以连词为主,还包括某些代词(这里、这样、那样等)、副词(显然、诚然、其实、同时等)和某些固定词组(实践证明、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此外,还有一些承接性的习惯用语,如在这里、所谓是指、这就是说之类。这些词语许多就是复句中所用的关联词语,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间的。衔接性语言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是使语句前后衔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衔接性语言,语气就不连贯。例如下面这段话:作为经营和运用货币信用杠杆的职能机构,①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灵活运用信用,人民银行应在这两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纽带作用。③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货币信用的高度统一集中,已成为当代一切国家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信用活动都已为该国中央银行加以有效的驾驭。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当然更应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顺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却不大通畅,总觉得疙里疙瘩。如果我们在①、②和③处分别添上既、又和事实上,读起来就通畅多了。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关联词语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而让读者去体会这种关系的叫做意合。在口头表达中,意合的现象比较多,书面表达就比较少,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却过多地使用了关联词,也会影响语气的通畅。第二,利用代词称呼。为了在语气上呼应,除了运用衔接性词语外,还可以利用代词作呼应。因为代词和它先前所代的词语有一种自然呼应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读到代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称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气衔接,上下贯通。请看下面这段话:在银根放松时,由于贷款利率偏低,加之软约束又没有得到硬化,企业进入资金市场的热情往往并不高,它们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常常能得到贷款。这显然不利于资金市场的发展。这段话里用了它们、这等代词。通过这些代词的前后呼应,使我们读起来觉得既流畅又简捷,连贯感也非常强。如果把这些代词统统换成它们所指代的词语,行文会显得口罗嗦,自然语气的连贯就更谈不上了。代词除了称代的作用外,还起着关联词语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词中,那么、这样的衔接作用更为明显,写作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我们行文的助手。

二、应避免语言穿插过多,回复过大的现象

篇2

[日期:2010-02-04] 来源:职称 作

者:

职称 zhichenglw.com 整理

教育论文.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建筑.施工技术论文,工程技术,社科类,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论文,农业论文,金融论文)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大学学报征稿,教师职称,医生职称,护理职称,经济职称,经济师职称,计算机工程职称,政工职称,会计职称论文写作指导,职称论文写作发表服务快速发表!

电子邮件:zhichenglw@vip.163.com

联系QQ:714068774

咨询热线:021-50933851

昨天上午,我收到瑞安市教育局发来的短信,通知我于今天下午到温州二十一中参加申报中学高级教师职称论文答辩。我正想做准备呢。我提交答辩的论文是我的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简缩版。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肯定比这次论文答辩要正式得多,而且向我提问的是四位大学教授和一位中学特级教师,那次我都顺利通过了。虽然我要对自己充满信心,但是我的心里还是没底,尽管我对论文的内容已经相当熟悉,我还是把论文从头到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N遍。为了给向我提问的评委留下良好的印象,我把必答的五百多字的论文摘要背了下来。不过,还好,看了两遍,基本上就记住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可是心里就是没底。

今天下午13点30分,我和萍搭载安的轿车去温州。今天的车开得不是很顺,本来预计40多分钟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可是一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还在路上。14点46分,离目的地还有几分钟车程时,坚给萍打来电话,已经轮到萍了。通知上说,不按时到者按自动放弃论处。这个紧急电话顿时使车内的空气变得紧张起来,尤其是萍特别紧张。仔细一想,不对啊,通知上说,论文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我和萍是同组,她是13号,我是14号。按每人答辩用时10分钟来算,论文答辩从13点30分开始,轮到萍应该是15点30分左右。我安慰萍,也自我安慰,如果取消我们的资格,我们就投诉,我们绝对是有道理的。屋漏偏逢连天雨,紧急电话来的时候,汽车不幸遇上了红灯。红灯一过,向左拐100多米处就是温州二十一中。我和萍不等安把车停好,就先跑着进二十一中了。刚进校门,我们迎头碰上同事进、财等几个,他们已经答辩结束要“打道回府”了。他们一句“你们怎么才来?”更加剧了我们心中的不安和紧张。跑不了几步,我们又碰上我们的大学同学芳,她好像也知道已经轮到萍了,赶紧给我们指路。我们小跑着跑进阶梯教室,萍小心翼翼地连声向接待我们报到的老师陪不是,签了名,领到了一张写有序号的纸。我们连忙拿着号码纸,又是一路小跑,碰到同事鑫,他好像也知道轮到萍了,急忙给我们指路。我们狂奔到五楼,却发现我们A组才轮到8号。Oh,my god!吓死我们了!走廊上已经聚集着十几个人,都等待着轮到自己。虽然今天没有太阳,但也没有风,走廊上的气氛让我感到有点燥热。我在答辩的教室外观察了一下,参加A组答辩的有三位评委,一男两女,我只认出男的是温州市政治教研员林老师,两位女评委我从来没有见过。

今天的天气够闷热的,我不想在五楼呆着,于是下去走走,散散心。下去走了一圈,害怕错过了,又跑到五楼看看是不是快要轮到自己了。这样反复了几次,最终确定下来,答辩一般需要15分钟,评委

在每人答辩结束后还要做一些记录,中间还要休息一下。于是我放心地到操场上溜达。在操场上,我很无聊,于是决定背一背论文摘要。刚背了不久,我突然发现脑子一片空白,看来我是比较紧张的,虽然手和腿还没发抖。幸好我还没上场。我就在跑道上踱来踱去,反反复复地背了N次。OK!这时,萍打来电话说,快要轮到她了。我到洗手间放松了一下,镇定自若地向五楼走去。

我到五楼后不久,萍就进答辩室了。这时我的心态已经调整得差不多了,一点儿也不紧张,也没有了先前的焦躁不安。在等待萍出来的时间,感觉一下子就过去了。萍出来后,她跟我说:“刚才评委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篇论文对同行要有什么借鉴意义?这个问题问得很意外!”

篇3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万州区1所三级医院、8所二级医院的136名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45岁41人,46~50岁79人,>50岁16人;学历:大专5人,本科131人;婚姻:已婚/同居132人,离异/分居4人;职称:副主任护师122人,主任护师14人;职称年限:1~5年37人,6~10年71人,≥11年28人;职务:护士21人,护士长106人,护理部主任9人;工作年限:≤25年17人,26~30年96人,>30年23人;医院级别:三级医院85人,二级医院51人。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①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一般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称、职务、职称年限、学历、工作年限、医院级别等。②职业生涯高原问卷:该问卷由谢宝国等[2]编制,问卷有层级高原、内容高原、中心化高原3个维度16个条目,其中12个正性条目,4个负性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正性条目“完全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完全不同意”分别赋值1~5分,负性条目反向计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得分越高,说明职业高原越严重。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为0.887。

1.2.2调查方法

利用召开护理学术会议以及各医院护士集体学习或开会的机会进行调查,问卷采取匿名方式,调查前告诉研究对象调查结果仅用于科学研究。问卷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86.62%。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输入和纠错,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方差分析、t检验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情况

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为(3.21±0.26)分,其中层级高原得分为(3.72±0.73)分,内容高原得分为(2.94±0.33)分,中心化高原得分为(3.16±0.74)分。

2.2不同人口学特征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得分比较

不同性别、学历和婚姻、医院等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他项目得分比较。

2.3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职业高原得分为应变量,以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人口学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年龄和职务。

3讨论

3.1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处于中等水平,层级高原得分最高,高于中等临界值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目前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这可能与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有关,此种管理模式使向上的职位越少[4-5],护士的管理岗位是有限的,能成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的毕竟是少数。就目前情况而言,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由副高晋升为正高职称,名额往往有限,对晋升所要达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使其向上的职业发展受到更多限制。内容高原得分最低为(2.94±0.33)分,表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在护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保持良好态势,没有停滞。原因可能与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的不断丰富以及工作职能的不断扩展有关。特别是随着我国护理事业的迅猛发展,医院管理年、医疗质量年、优质护理服务、等级医院评审等活动的开展,专科护理、康复护理、社区护理等护理工作内涵的延伸,要求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其工作,从而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领头羊作用。

3.2人口学因素对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影响

3.2.1年龄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职业高原现象越严重。年龄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相比于年轻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年龄较大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在慢慢减退,学习积极性和动力不够,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6];比较容易安于现状,缺乏进一步晋升的动机,其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

3.2.2职务

本研究显示,护理管理者较护士的职业高原现象更严重,职务是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的主要预测因素(P<0.01)。长期以来,医院主流文化认同晋升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成功标志[7]。护士成功的唯一标志就是是否走上管理岗位,成为护士长或护理部主任,这使很多护理人员期望在职位上得以晋升,使自身价值得以体现,所以无职务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有向上的动力和职位晋升的空间,愿意积极进取,自我激励,追求更高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已达到职位晋升的高峰,升迁的可能性很小,看不到未来职业发展的希望,时间过长,就会丧失主动进取的精神;现行的以医疗为主导的卫生体制使护士长的自受到一定的限制[5],无法展示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因而会产生强烈的职业挫败感和工作无成就感。

篇4

1.缺乏切合实际的标准和定量指标,人为因素影响严重

目前关于高校教师晋升职务的条件,缺乏切合实际的标准和科学的定量指标,在具体操作中人为因素影响严重。比如规定晋升某职务应公开发表的论文多少篇,其中权威学术期刊多少篇。譬如某省的人事主管部门规定,专业课教师晋升教授职务要在本专业的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6篇以上论文,而该部门认定的某些学科门类的权威刊物只有1-2种,就算这1-2种期刊全部刊载该省高校教师的文章,也是不能满足该学科教师晋升教授职务的需要。这充分说明这种规定本身就是不切实际的。这种规定导致在具体的评审过程中大多只能降低标准,最后变成实际上没有了严格标准,导致不少明显不够条件者被通过,这使得职称大大贬值。

2.观念落后,宽严失当

由于思想观念问题,在职称评议中,往往对不少明显不够条件者或条件不过硬者,考虑某种原因而评议通过,而对破格申报且条件出类拨萃者往往特别苛刻,千方百计"挑毛病",认为他们在资历、学历某方面这也不够那也欠缺,将这些破格申报且条件出类拨萃者"打入冷宫",某单位的职称评议,几年来,淘汰的多是破格申报且条件出类拨萃者,造成好几年都无一个破格申报高级职称被评审通过的现象。

3.评审过程草率,亵渎了职称工作的严肃性

申报职称的高校教师花费很多时间严肃认真地准备材料,结果到了评审组却是如此草率。学科评议组用短短半天时间将少者上十位多者几十位教师的材料评议完成;职称评审委员会也仅用半天时间将少者上百位多者几百位教师的材料评议完成,可以说有的评委根本就没认真也没有时间来(认真)看每一个申报职称者的材料,仅凭学科评议组的得票高低匆匆(随意)投下自已的一票。评审过程十分草率,亵渎了职称工作的严肃性。

4.单位利益博弈,公平公正丧失

职称评审委员的成员是由各单位选派的,在投票时难免考虑自己单位的利益,对本单位的职称申报者"手下留情",对外单位的职称申报者苛刻相待(有淘汰率规定时更是如此)。在局外人看来,神圣的职称评审会议变成了小集团利益的博弈场所。

二、当前高校的职称评议工作的改革对策

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职称评议工作应该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鼓励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这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职称破格晋升上应该打破陈规旧矩,条条框框。既然是破格晋升,肯定是职称申报者在某方面(如资历、学历等)不够正常晋升条件,就可以用突出的科研、教学条件来弥补,只要他们符合文件规定的条件就可以考虑通过了。为什么非要在这些人身上吹毛求疵、横挑鼻子竖挑眼,以他们的资历、学历某方面的不足来否定呢?一个单位,如果不能创造破格晋升职称、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激励机制,是很难聚集也很难留住优秀人才干出一番事业的。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压抑人才脱颖而出,只能恶化人才成长的环境。

2.建立科学的评议标准和定量指标

我们现在的许多方面都在搞量化指标,包括一些很难定量的工作(如教学工作的考核)都已经量化,在职称评议(审)上,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规定不同职称的总分,达到了多少分就进行申报,在此基础上由校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审查评定(议),改变目前这种复杂而又很不科学的方式操作。某大学在实施“151人才工程”选拨人才和年度考核时,制定有比较科学的量化指标和总分规定,评上者、考核合格者理直气壮,未评上者、考核不合格者心服口服。职称评审工作效仿这种做法,设有客观的量化指标和总分规定,则不出现不公正不公平甚至荒唐的结果。

篇5

邀请企业专家、管理者及本院统计学教师,共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经小组讨论和专家咨询法拟定条目后,再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修订。内容包括康复工程技术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专业教育现状与趋势,专业岗位情况、人才现状与需求情况以及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发展等问题。

1.2 调研对象

本研究选取国内开展康复辅具服务5年以上的医院、公司,行业协会及同类院校的专家学者、负责人,从事假肢矫形器工作的一线技师,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及同类院校本专业的带头人等为调研对象。

1.3 调研方法

1.3.1 问卷调查

2014 年 1~2 月,请江苏省内 7 家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技师及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对问卷作答。同时,请参加全国假肢矫形器第二期理论培训班的学员对问卷作答。1.3.2 访谈调查访谈行业职能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高级技师、专业带头人及相关骨干教师,采集专业人才需求信息、岗位能力需求状况及专业发展趋势等。

1.3.3 电话访谈、文献检索及网络信息查阅

对一些在问卷调研和座谈中未能调研到的信息我们采用了电话访谈、文献检索及网络信息查阅等形式作为补充。

2 结果

2.1 被调研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20份,剔除问卷填写不完整、调研单位不清晰、未按问卷要求填写的无效问卷37 份,回收有效问卷 83 份,回收率为 69%。与相关专家学者座谈9人次;团体访谈4次;调研同类院校4家,康复辅具服务企事业单位63家。见表1~表3。

2.2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2.1 我国康复工程行业现状与趋势

目前,我国有1.85亿老年人,8500多万残疾人,每年另增上亿人次的伤病者。在8500多万的残疾人中,39%的残疾人有配置康复辅具的需求,但实际配置率只有7.31%,城镇为12%,农村仅为2%[2]。目前我国各类假肢矫形器装配机构有800余家,多分布在省(市)一级地区,平均1个机构要为1万多名残疾对象服务;从业人员约有1万多人,其中假肢、矫形器制作师仅有1089名,平均每2.6万名肢体残疾人仅拥有1 名制作师。

2.2.2 人才需求状况与职业岗位要求

通过对26个省市63家假肢矫形康复机构调研,结果表明,78%的单位3年内需要高职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由于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多为一线技师,后通过补充调研,这个数据约达90%。需求岗位83%集中于复合型人才岗,即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假肢矫形器适配能力,又初步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和康复治疗技能;40%集中于矫形器师岗,16%集中于假肢师岗,技术支持及其他诸如营销人员的需求数量仅占2%。见表4。目前,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对应的资格证书主要有假肢师、矫形器师职业证书,学生在毕业时通过考试可以获取四级假肢师和/或矫形器师证书,毕业后通过培训,还可以考取假肢制作师和/或矫形器制作师执业证书。此次调研发现,有48家单位认为,在招聘康复工程专业毕业生时,四级假肢师和/或矫形器师证书为必需,占76%。用人单位在招聘本专业毕业生时,均高度重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2.3 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康复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的目标,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提出“加强老年康复辅具产品研发”。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要实现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规模显著扩大的目标。2012年3月20日卫生部在关于印发《康复医院基本标准(2012 年版)》 的通知(卫医政发 〔2012〕 17 号)中提出,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置能够制作临床常用假肢、矫形器和康复辅助器具的康复工程室,配备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在康复医师组织下,由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等专业人员实施康复专业技术服务。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这些政策法规均为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2.3 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2.3.1 我国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

我国康复工程技术起步较晚,整体上落后于国外20 多年。专业教育始于1987年~1993年,民政部武汉假肢技校隔年招收三届学生,学制2年;2003年~2004 年、2008 年~2009 年及 2012 年首都医科大学开始“假肢矫形工程”本科教育;2007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成立,开始“假肢技术”和“矫形器技术”2个专业方向的高职教育;2008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康复治疗学专业设立“假肢矫形器专业方向”;上海理工大学的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康复工程专业方向、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的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将假肢矫形器专业人才作为其培养目标之一;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开始进行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教育,截至目前,每年本专业本、专科毕业生约有100余人。

2.3.2 康复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情况

通过对各院校毕业生近3年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高职类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但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比率不高。就业岗位大多为假肢师、矫形器师、技术支持等,多数就业于综合性医院的康复科、省市级康复辅具技术中心、大型假肢矫形器生产装配公司等企事业单位。

3 讨论

3.1 行业快速发展,专业前景广阔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假肢与矫形器学会(WHO/ISPO)2008 年的《发展中国家假肢与矫形器专业人员培训指南》中对发展中国家假肢和矫形器专业人员需求的预测,我国至少需要假肢师和矫形器师(Ⅰ、Ⅱ级专业人员)8190 人,而目前我国相关人员仅有1000余人,约占从业人员的10%[4]。本次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康复工程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出现非常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30~50岁之间的从业人员仅占本次调研人数的22%。而现在从事本专业的年轻人中,有许多人都流露出转行或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绪,这可能与本行业的待遇不高、就业单位大多为私人企业、稳定性不高、归属感较低有关。多数本科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本行业,这可能与本科生具有较高的期望值、本行业受重视程度小、工作强度高等因素有关。同时,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估计仅有1000余人,绝大多数假肢、矫形器制作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工作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无法有效应对和解决复杂问题,难以为残障人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系统化的服务。随着党和政府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的重视,人才需求量将愈来愈高,如果不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储备,那康复工程行业的发展必将遭受巨大的阻力,人才的缺乏必将成为制约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3.2 坚持标准与规范,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用人单位急需复合型人才,这与当前在岗的许多假肢师、矫形器师一方面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另一方面长期从事单一岗位,分工较细,导致康复辅具服务质量难以提高,无法应对辅具适配的临床要求有关。矫形器师的需求量也较大,这与目前老年人口、伤病人数量的增长,经济发展、康复意识的提高导致矫形器需求量的增长有关。假肢师岗位的需求量相对较小,这与肢残患者的数量远小于老年人口及伤病人的数量,致使假肢需求基数较小有关。鉴此,我们必须参照国际假肢矫形器学会的培训指南中对Ⅱ级专业人员培训要求,按照我国假肢师、矫形器师国家职业标准和执业资格制度要求构建课程体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外康复工程技术专业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本次调研对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采用“工学结合”的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目前严重阻碍康复工程技术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系统性设计知识体系、全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多维化设计评价体系,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力争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能人才。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市场需求

本次调研显示,81%的受访者最看中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71%的受访者更加重视人文素养,40%的受访者认为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高质量完成工作是必备的,高达83%的受访者认为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态度极为重要,这表明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专业建设中不容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成才与成人必须兼顾。同时还提示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假肢矫形器技术与临床结合的能力[6]。让学生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并适配个性化的假肢矫形器,以改变目前医工结合不足、创新能力及假肢矫形器康复训练能力严重缺乏的困境[7]。为此,必须深化校企合作,充分调动行企业参与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不同岗位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借鉴国际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篇6

二、课程设计

通过对课程知识点及技能点的分析梳理,结合秘书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课程组设置了8项秘书职业活动项目,细分为19个具体任务,使教学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具体化。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学习任务的完成来展开。具体做法是:一是教学中设立伊立浦电器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我校校企合作单位),将教学活动与内容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作,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仿真模拟角色与场景进行教学,实现项目化教学模式。二是设计一条教学活动主线为伊立浦有限公司与日本东芝电器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围绕这一主线,两个公司秘书做好洽谈前、洽谈中和洽谈后的工作,两条实训任务线同步开展工作任务,将秘书岗位工作的任务全部涵盖。模块一:走进伊立浦公司电器有限公司行政办公室。通过播放视频展示伊立浦公司前台、文员、助理和行政主管四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让学生解秘书工作的范畴和职责。模块二:伊立浦公司洽谈合作之前上班伊始工作。分为伊立浦公司办公环境维护与管理、伊立浦有限公司用品管理、秘书的日志管理三个任务。模块三:伊立浦公司与日本东芝洽谈合作意愿。分为电话沟通洽谈意向、邮件沟通、收发合作意向文件三项任务。模块四:伊立浦公司前往日本东芝公司考察。分为到合作单位日本东芝考察,为考察团安排考察行程、为领导报销考察费用两个任务。模块五:东芝公司前来伊立浦公司洽谈。分为日本东芝公司前往伊立浦洽公司谈接待筹备、伊立浦公司内部洽谈筹备会议、准备和组织洽谈会、组织参观活动四项任务。模块六: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分为组织签字仪式、宴请接待东芝公司、送行三个任务。模块七:合作任务完成后的总结工作。学会整理活动中的各类文件资料、音像图片和文字资料的归类和归档。模块八:伊立浦公司综合实训。分为到伊立浦公司观摩行政部门办公与座谈、参加伊立浦公司行政岗位招聘面试。

三、教学实施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被分成不同小组,指定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任务开展前,老师先给小组布置任务,讲解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知识,然后探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始终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动脑动手去完成任务,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如“接待方案拟定”,先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围绕“日本东芝公司前来伊立浦公司洽谈”拟定一份接待方案,通过老师讲解接准备的基本程序、拟定方案的要素等知识点后,让小组成员分组合作,完成一份接待方案的撰写。培养了学生沟通合作、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些知识点老师先不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解决任务。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现、提出和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点评并总结知识点。如“组织签字仪式”,教师先告诉学生查询签字仪式相关视频,记录关键步骤,并组织实施。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协作分析签字仪式的知识要点和关键步骤,并在模拟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运用知识。最后老师通过点评关键点,理解和强化知识和技能。课程教学可以在校内商务综合实训室进行。商务综合实训室配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谈判桌椅等,学生能够体验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模拟接待、谈判、办公事务处理等能力训练。我们还将学生分组安排到学校各处室进行实训,利用课余时间协助老师处理一些办公事务,这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事务处理能力。此外,课程初始会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综合实习,感受企业环境,参与办公事务处理,锻炼秘书职业技能。相关单位的一些重大活动,也邀请学生参加,既解决了企业单位人员少任务重的压力,也使学生参与了项目,能力得到训练提高。

四、教学考核

考核方式一改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由于学习的重点在过程,在于实践和展示,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更注重过程评价,占总考核70%,强调技能操作,体现综合应用能力,包括考勤、平时表现、实训现场表现、实践作业等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注重学习过程的监管和考核。终结考核为期末闭卷考试,包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案例分析,占总考核的30%。从评价的主体来看,以老师评价为主,在成果展示部分小组互评占40%。这种考核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篇7

2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园林工程》课程重点训练学生“能识图、会作图、懂施工”的能力。经过多年探索,课程组针对高职学生爱动手、喜欢参与的特点,设计出了比较适合高职学生的四步教学模式,即:分析任务、发散思维、动手操作、分级评价。

2.1分析任务

每完成一个新任务前,教师要先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对任务进行分析,每个学生(或每组代表)讲解自己对任务实施的一些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一个工程设计任务,并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2发散思维

让学生看一些与所做任务相近的图纸、施工现场或施工视频,培养学生对园林工程的识图能力,并积累一些素材。明白一个优秀的园林工程作品所具备的效果。特别是通过观看施工视频,让学生了解工程内部的构造做法,掌握园林隐蔽工程的教学设计。

2.3动手操作

根据之前的任务分析和观摩相近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施工过程或工程成品,学生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形成图纸表达出来,比如地形设计、喷泉施工图设计等任务;或通过现场操作,把实物做出来,比如模型制作,地形放线等任务。工作量小的任务学生单独完成,工作量大的或重复性的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2.4分级评价

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成果,采用“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分级评价法进行评价。首先,学生根据考核标准自评,找出不足进行修改;然后把整个小组的成果放到一起,小组成员互评,把其他同学没有考虑到的情况指出,由完成人修改;最后教师总结点评,评出优秀作品,并指出不完善方案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建议。

3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方式设计

篇8

(1)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之前,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先让学生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标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主答辩老师提问。老师提问完后,有的学校规定,可以让学生独立准备15-20分钟后,再来当场回答。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主答辩老师一次性提出三个问题,学生在听清楚记下来后,按顺序逐一作出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主答辩老师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

(4)学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委员会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

(5)召回学生,由主答辩老师当面向学生就论文和答辩过程中的情况加以小结,肯定其优点和长处,指出其错误或不足之处,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和指点,同时当面向学生宣布通过或不通过。至于论文的成绩,一般不当场宣布。

2.学生答辩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要顺利通过答辩,并在答辩时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辩前充分作好准备外,还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答辩的技巧。

2.1携带必要的资料和用品

首先,学生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如前所述,携带论文底稿和主要参考资料的必要性是不言自明的。但在回答过程中,也是允许翻看自己的论文和有关参考资料的,答辩时虽然不能依赖这些资料,但带上这些资料,当遇到一时记不起来时,稍微翻阅一下有关资料,就可以避免出现答不上来的尴尬和慌乱。其次,还应带上笔和笔记本,以便把主答辩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见解记录下来。通过记录,不仅可以减缓紧张心理,而且还可以更好地吃透老师所提问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同时还可以边记边思考,使思考的过程变得很自然。

2.2要有自信心,不要紧张

在作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大可不必紧张,要有自信心。树立信心,消除紧张慌乱心理很重要,因为过度的紧张会使本来可以回答出来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只有充满自信,沉着冷静,才会在答辩时有良好的表现。而自信心主要来自事先的充分准备。

2.3听清问题后经过思考再作回答

主答辩老师在提问题时,学生要集中注意力认真聆听,并将问题回答略记在本子上,仔细推敲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要害和本质是什么?切忌未弄清题意就匆忙作答。如果对问题中有些概念不太理解,可以请提问老师做些解释,或者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说出来,并问清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再作回答。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答所非问。答到点子上。

2.4回答问题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

在弄清了主答辩老师所提问题的确切涵义后,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讲述出来,不要犹犹豫豫。回答问题,一要抓住要害,简明扼要,不要东拉西扯,使人听后不得要领;二要力求客观、全面、辩证,留有余地,切忌把话说“死”;三要条分缕析,层次分明。此外还要注意吐词清晰,声音适中等等。

2.5对回答不出的问题,不可强辩

有时答辩委员会的老师对答辩人所作的回答不太满意,还会进一步提出问题,以求了解论文作者是否切实搞清和掌握了这个问题。遇到这种情况,答辩人如果有把握讲清,就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如果不太有把握,可以审慎地试着回答,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即使讲得不很确切也不要紧,只要是同问题有所关联,老师会引导和启发你切入正题;如果确是自己没有搞清的问题,就应该实事求是地讲明自己对这个问题还没有搞清楚,表示今后一定认真研宄这个问题,切不可强词夺理,进行狡辩。

2.6当论文中的主要观点与主答辩老师的观点相左时,可以与之展开辩论

答辩中,有时主答辩老师会提出与你的论文中基本观点不同的观点,然后请你谈谈看法,此时就应全力为自己观点辩护,反驳与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思想。主答辩老师在提问的问题中,有的是基础知识性的问题,有的是学术探讨性的问题,对于前一类问题,是要你作出正确、全面地回答,不具有商讨性。而后一类问题,是非正误并未定论,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可以互相切磋商讨。要知道,有的答辩老师提出的与你论文相左的观点,并不是他本人的观点,他提出来无非是想听听你对这种观点的评价和看法,或者是考考你的答辩能力或你对自己观点的坚定程度。退一步说,即使是提问老师自己的观点,你也应该抱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据理力争,与之展开辩论。不过,与答辩老师展开辩论要注意分寸,运用适当的辩术。一般说,应以维护自己的观点为主,反驳对方的论点要尽可能采用委婉的语言,请教的口气,用旁说、暗说、绕着说的办法,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观点输入对方,让他们明理而诚服或暗服。

2.7要讲文明礼貌

篇9

课程的教学应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并据此评价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要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

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载体设计任务模块,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入行业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通过各种“做学一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将具体工作过程所涉及的技能组合成工作任务模块,由简至繁,由浅至深,将教与学完成在工作过程系统化之中。

(3)课程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应以满足行业要求为宗旨,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式,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应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课程开发,决定教学方式。

2课程设计的思路

《值机实务》课程以值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值机服务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分析值机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的目标及内容。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化,根据实际工作情境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一般到特殊分别设计四个学习情境:乘机手续的办理、行李运输、特殊旅客服务、不正常情况的处理。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并依照值机服务实际工作流程,采用“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四种形式组织和实施教学,使学生学以致用,获得知识的过程与真实的岗位实践相对应。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统一,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意义,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要求。

3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1)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根据航空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值机服务的各类业务规定和工作流程,明确值机服务人员岗位职责和应该达到的服务质量;掌握娴熟的实际操作技能,正确地提供值机服务。了解航空服务业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航空服务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富有爱心等品质。

(2)课程内容设计。

按照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民航客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进行课程内容体系的框架设计。本课程依据民航值机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创设学习情境,安排学习单元。

(3)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课堂教学过程突显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因此,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课程实行“校企合作、两堂交替”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指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建设课程,深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行业企业的标准,把握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两堂交替是指实现校内“课堂”和企业“店堂”的双向融通,通过“两堂交替”将知名航空企业专家请进学院在课堂开设讲座或进行授课工作,还将部分实训课程授课地点拓展到航空企业。通过校内课堂学习,仿真实训基地练习,岗位见习强化,再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实践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统一。

(4)课程教学的评价。

为适应民航服务市场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岗位技能的实际操作能力,本课程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评价分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40%,实操考核占40%,理论考核占20%。其中过程考核评价中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评价占60%,学生互评、自评各占20%。

篇10

二、高职院校广告专业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教育模式主流为“2+1”模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校外毕业实习,校内学习时间短任务重,而校外实习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又难以控制,很多同学在实习期间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效果较差。同时,广告行业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这也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对课程设计进行调整。广告专业的学习,不是理论灌输就能解决问题的,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必然需要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学生实战操作能力。但目前高职教师输入渠道传统,教师大多从“院校”到“院校”,教师自身脱离社会实践,也不了解广告行业的社会人才需求,实践教学内容空洞,实践课最终流于形式。此外,不少高职院校一方面由于受到实训场地、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真正及时了解市场实际人才需求,信息资源滞后,虽客观上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仍纸上谈兵,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实战设计经验,实践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教学方法滞后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多以课堂讲授为主,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效果,但大多学生仍只是机械式的学习,缺乏思考。同时,学生自身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授课时,大多数学生都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习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这也使教学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教师无法及时意识到问题并调整。

(三)课程结构的不合理

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基本沿用了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有所忽略,并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自身的优势,专业课程多,教学时间短,课程设计参考本科院校,成为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对课程的安排有一定误区,认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对学科理论进行精简,理论和实践课的课时安排不合理,使学生不能掌握整个广告行业的运作流程。课程安排只强调了课程安排的整体统一性,没有考虑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职院校同样也要因材施教,争取培养更多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对广告专业课程设置的新探索

(一)与赛事结合的课程设计

将课程设计与相关专业赛事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知识理论教学和软件实训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学生在完成专业竞赛任务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在改革课程设计的探索中,尝试选择国内有代表性的、赛事周期性稳定的专业大赛为实践对象,以争夺赛事奖项为目标开展突破性教学实践,强化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平面类项目可结合《招贴设计》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广告设计流程以及创意思维能力的拓展。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求专业教师结合广告行业现状和赛事主题,前期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详细解读赛事主题。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同步的强化指导,该阶段通常要进行大量的反复修改,以最大限度将作品做到极致。这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

(二)教学过程的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深化“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社会竞赛活动直接引入教学内容中。教师的授课模式要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代替理论的机械式灌输,使学生对广告行业的行业发展现状有及时的了解,避免所教知识与行业的社会发展脱节。在课程的培养计划中,将产学研一体化,使学生能够及时通过实践活动消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在考核评价体系中,以行业标准为准则,课程考核通过大作业集体评分等模式,建立新的考核制度。改变现代教育中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的“个体学习”状态,可尝试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教学,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工作室,教师负责为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轨的实践平台,发挥教学相长,以点带面教学辐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在工作室的实践锻炼,掌握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提升专业技能水平。针对一些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入职,没有真正意义上从事设计实践工作的经历,对于广告行业的流程以及行业标准仅参考资料与书本知识,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目标无法达到职业岗位的需求标准,专业师资力量培养上,可利用假期对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进行提高。例如:与广告公司或相关企业建立业务联系,为在职教师安排暑期挂职锻炼等,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

(三)课程设计的创新

高职院校的培养时间比本科短,课堂中的课时也非常有限,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所不同。在课程设计中为避免成为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根据广告市场人才需求以及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广告专业的课程设计进行创新。一方面将课程设计的与行业岗位结合,调整课程的应用性,削减基础理论课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另一方面提高实践课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规范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控制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课程设计中对实践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将竞赛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教学内容结合在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设计中。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项目中的广告策划案、平面类可与《企业形象设计》、《招贴设计》、《文案与策划》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相结合,并编写进实践教学大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