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3:3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语文教师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语文教师教育论文

篇1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技能的提升策略

(一)采取自我导向学习,促进彼此专业素养

自我导向学习是一种历程,个体能够采取主动态度、分析自己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鉴定学习资源与发展学习策略,这种学习方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要。自我导向的学习是学习者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风格,选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鉴的过程。例如,可以采用阅读模式,阅读与语文教学工作有关的知识、论文、期刊、报道、网络资源等。其次,书写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以及事实、推论等书写下来,与同事讨论、分享后,加以反省。这种活动不仅可以使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察觉隐含于其中的信念、假定、理论、甚或是偏见,而且可将理念加以试验,由此发展并深化语文教学知识。因此,教师的成长与学习可以是自我导向的学习。语文教师要自己引发学习动机,并独立持续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而且能够运用基本的学习技巧,安排适当的学习步骤,并有效运用时间进行学习。

(二)利用网络学习,建立网络学习社群

就语文教师而言,网络学习是教师的另类空间,网络学习是多样化的,例如虚拟学校、远距教学、网络教室等等,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的学习型态及终身教育的机会。计算机网络上学习的具体途径相当多,首先要发展科技信念,如相信网络沟通便利、能善用科技搜集信息等等。其次,可用视频会议方式,进行同步学习,如开会或学习,让网络上的使用者,可以同时看到画面,听到声音。另外,要提供不同主题的讨论,让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思考,并以学生为中心,设置课堂脉络情境,这有助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将不同讨论主题应用在教学实务上。

(三)运用行动研究,落实课程与教学革新

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行动研究是语文教师改进教学与辅导、课程发展、促进专业发展、及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行动研究包括由语文教师个人独立完成的“个别行动研究”和与其它教师合作的“协同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核心即是反省,反省是促进专业的手段,甚至是专业的本质。专业人员就是运用反省来构思问题,设计与评鉴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师主体思考下,教师可以发出声音,与同事相互讨论教育议题,澄清自己信念与价值。

篇2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过程。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带有很大的差异。如就语文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语文反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违纪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种种创造性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学生学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其间,教师仍起主导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步调一致,听从指导,不得自行其是。这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所必须的。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因此,它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中心”主宰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如果我们再教学计划的制订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上,都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彻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那么何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科学?另外,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序列性差,见效慢,所以特别强调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

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1、自我管理

当语文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语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听说读写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更加适合时代要求。

2、隐性管理、以情唤情。

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笑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小学生年龄段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四位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学生。另外,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心他,绝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他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

3、轻敲响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4、目光暗示。

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冷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义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双扶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后进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5、动作指引。

篇3

2、从学生角度出发

教学改革需要根据实际,走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主学习力。努力鼓励其积极的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具备了很好的文化知识,很容易的去理解教师所教的知识内容,学校应该努力的去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从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努力的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硬件设施

在体育教学的时候,要使得体育场馆能够充分的利用,场馆的设施等布局都要恩能够很好的兼顾到,如若遇到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最大限度的扩大运动器材使用范围。学校应该简历相应的运动设施,已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课余时间的体育活动的需要,在学校应该努力的尽量使用体育标语、口号等等,使得学校的体育氛围比较浓厚,这个对于学校的体育教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教学方式

走课程的设置方面来看,我们要很好的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知识能够在课外能够很好的实践,以能够很好的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制定一个合适的锻炼计划,在课堂上,要能够使其具有娱乐性,从而使得学生的教学氛围能够很好的融合。作为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其不仅仅只是教学,还需要做到理论和实践能够更好的统一,例如:在遇到恶劣天气而不能进行课外活动的时候,则可以充分的利用课程来进行教学,走理论上来来教学生在健身的时候的一些防御措施和锻炼技巧,从而使得学生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5、改革考试方式

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以教学为目的,而不应该是以考核为目的的,对现在应试教育进修改革,把平时的运动能力、锻炼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运动的技巧等作为教学的目的,而不应该仅仅知识对其进行考核来评定,把现在的考试制度分成2部分,一个是学期末的成绩考试,一个是平时的定期审核,把平时的成绩也归纳到最后考试的结果。

6、抓好辅助教学

学校不仅仅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方法,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得学生养成一个锻炼的好习惯,同事,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定期进行各种体育项目比赛,以便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进行体育知识的科普工作,以使得其能够很好的起到宣传的作用。

篇4

2应对措施

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2.1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中明确实习目标,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拟定实习计划。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理论与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改进当前的课堂结构,提高技能类课程所占比重。在实习中,教师的体态表达、沟通、语言表达、教学游戏化、基本技能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需要优化高校学前教育,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目的,加强学习专业化教学,也需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除了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之外,还需要设置教师礼仪、音乐、手工等课程。

2.2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完善实习基地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实习时间的分配问题,延长实习时间,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工作与生活的时间需要4周,若是实习时间安排为4~6周,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讲课的,因此需要将实习时间延长到12周以上,保证学生能够全方面的接触整个实习过程。在实习形式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强化实习功能,依照学生的能力合理选择实习方式。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高校需要与实习基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关注实习幼儿园的指导工作,共同研究教育课题。在实习基地的人际关系建设中,实习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指导教师需要为实习生上好示范课以及观摩课,保证实习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教育经验。

2.3健全实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需要保证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强调实习特殊化;强调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教学以及管理水平。基于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师、家长以及实习生自评的方式,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指导,避免单方面的因素出现成绩偏差,影响评定工作。

篇5

二、解决开放教育考试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考试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的教育

考试管理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在整个考试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密不可分。首先应从强化管理人员教育入手。在人类社会众多的考评中,考试被认为是相对最公平、公正的,这就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素质。作为每次考试工作的组织者和执法者,考试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执法公正,必须制止考试中一切不良作弊行为,以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保证电大教育的声誉。考试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要避免出现报考、订卷的遗漏,避免因试卷保管不严而失密或丢失等。考试的每个环节一旦出现错误,后果往往难以挽回,因而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广大监考教师作为每场考试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只有在良好职业道德的引领下,监考教师才能在考场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懈怠,不会因为担心与学生起冲突而明哲保身,对考试违纪现象睁一眼闭一眼。

(二)提高考试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适应开放教育考试新趋势

开放教育考试工作由领导负责,考务人员具体组织安排考试,监考人员实施每场考试具体过程。考务人员是指负责考试报名、组织安排学生考试的教师。为提高综合素质,应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对这两类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如考务人员在熟悉教务系统的同时应侧重其对教学计划的熟悉、课程性质的分类、考试方式的准确分类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负责机考的考务人员还必须对报名系统、考试系统的操作流程与要求做到全面了解,能妥善、及时地解决机考中的突况。而对于广大监考教师,也要分两类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是纸质考试考场的监考工作,要强调的是监考工作的流程步骤、考生信息的核对和查证、试卷分发的时间点、门类的核对、人数的清点、缺考统计、试卷的安全回收等项目;二是针对采用计算机进行机考的课程,除常规的考生信息核查外,还要求监考教师必须善于处理计算机及考试系统的一般故障,以解决机考中出现的死机、系统错误、电脑故障等现象,保证考生正常完成考试。

(三)根据成人学生特点,改革考试方式和题型

有研究表明,15岁以前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15~25岁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25岁以后是思维力最佳的阶段。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对象都是成人,已过了记忆的黄金年龄。对湖州电大2013秋和2014春的1631名学生入学年龄的统计显示:小于25周岁的650人,25~30周岁的473人,31~40周岁的400人,大于40周岁的108人,处于记忆力较好年龄的仅占39.8%。成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记忆力日渐下降,而且他们还需要面对社会、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无法用大量的时间记忆所学知识,但他们有着较好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及实际工作经验,为适应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开放教育不仅在开设课程上要与时俱进,偏重实用型,更应在考试方式和考试题型方面进行有效改革,适应学生需求。

1.增加开卷考试数量。开卷考试形式是最适合成人考试的一种,增加开卷考试的比例,增加主观题量的比例,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升级半开卷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多数学生的支持,但相对来说这种方式能提供的信息量还是不够的,如果能从一张A4纸变成几张,对学生来说整理半开卷纸的过程蕴含了更多复习知识的意义。

3.适当采取研讨论文形式作为课程评估手段,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加强学与用的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课程特色、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一些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调研报告及论文形式作为考试形式。

4.加大机考和网络考试形式的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搭建更完善的远距离教育平台已成为成人教育的热点,教育手段实现网络化的同时对于适宜网络考试的课程,应建立完善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全面实现考试的无纸化和网络化。

(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监考教师队伍

近年来,电大的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传统单一的书面考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陆续推出了无纸化考试、基于网络考试;为适应成人教育自学能力强、记忆力相对较差的特点,推出开卷、半开卷、100%形考等多种形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实践报告、小论文等多种开放的形式。随着电大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增加明显,就湖州电大来说,近年来,在校生人数达4500余人,每学期各种考试考次达三万余人次,每次考试工作人员多达130余人。随着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考生对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人教育考试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学员年龄相差较大,从事工作行业复杂,思想社会化、复杂化,要处理工学矛盾,等等,势必影响到电大开放教育在教学、考试方面的管理。其中监考工作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事物。组建一支稳定性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全面的监考教师队伍,很有必要。在监考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建议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队伍年龄结构宜保持在2∶5∶3的比例,男女比例保持在1∶1,以便在监考安排时做到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搭配,更好地实施监考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湖州电大近年来对监考教师的遴选就努力遵循这一原则,除了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外,还结合学校实际对参加期末监考的教师作了如下规定: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在本校工作时间一年以上;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有较好的亲和力和处事能力;身体健康,能保证期末考试期间4~5天的监考工作时间等。对湖州电大2013年秋100名和2014年春94名参加期末考试工作的监考教师年龄统计分析显示:30岁以下分别是19和24人、30~40岁的有53和44人、40岁以上的有28和26人;年龄比例2013年秋约为2∶5∶3,2014春为2.5∶4.7∶2.8。其中,男女比例分别是49∶51和49∶45,基本能实现考场人员配置合理化。由于我校与高职院合署共建,师资队伍充裕,学历层次也较高,参加考试工作的人员中仅3人是专科学历,且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79人均参加了二次监考,稳定率在84%。此举较好地消除了人员频繁变动对电大监考工作带来的隐患;对于新加入人员在安排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更好地避免了监考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

篇6

二、英语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

针对师范院校和外语学院对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实践调查发现,英语课堂上,教师基本上实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但是在教育见习方面,多数学校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目的。师范院校中80%的学生只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约在1-2个月,外语院校中教育见习现象更少见,只有50%的学生进行过一次教育实习,实习时间大多控制在1个月范围。由于见习时间短,相应的教学能力得不到很大的提升,不能实现教育见习的根本目的。

三、英语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实践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学校针对教育专业的学生安排的教育实践课程虽然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并没有很高的重视程度。主要的问题在于教育实践次数少、时间短,随意程度高,不能形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校安排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次数大多数是1次或2次,时间控制在1个月左右,在短时间内学生不能完成听课、试讲、班级管理等多项教育工作,使学生在进行教育实习时只是形式主义。而在实践课程上也出现了一定问题,教育实践课程单一,学生通常只进行听课内容,对于班级的管理、学校教研等活动都不能参与,导致学生不能对教学情境有真正的理解和反思,使教育实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不能实现教育实习的效果。

2.学校的顾虑和困境

(1)中小学校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中小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对于高校推行的新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存在怀疑态度,担心实习教师影响学校学生的学习状况,造成实习教师走后,原本的教师不能进行正常的授课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实习学校担心自己没有能力承担实习教师的指导工作,而且实习教师的实习经费并不能完全解决他们的支出,学校需要自己担负这部分费用,增加学校的经济开销。因此,很多实习学校对实习教师进入学校持抵触心理。

(2)高等院校的问题。高等院校的教师本身已经远离基础教育多年,教育方法已经形成一种定势,具有一定的系统化、学术化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教育经验时不适用于中小学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同时,由于近几年高等院校扩招现象的普遍发生,学校学生的数量骤多,学校在进行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时经济压力大,加大了学生进行教育实践的难度。

四、英语实践教学模式的改变策略

1.重视教育实践的作用。我国传统的高校教育模式存在着重学术轻教育的现象,导致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学校出来只拥有英语专业知识而没有英语教学能力。学校应该提升教育实践的地位,充分认识到教育实践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还是对学生教育能力的职前培养,对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教育素养有关键性作用。学校加大教育实践的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就会更用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整体提升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

2.加强高等院校与中小学校的合作。由于教育实践活动是两个学校进行合作的项目,只有两个学校都能积极的进行配合,才能将教育实践活动正常运行下去。因此,应该改变两所学校的合作模式,形成一种共生状态,高等院校为中小学校从知识理论层面培养学生,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中小学主要培养新教师的教学能力,接受新教师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双赢,使新教师完成理论与实践全面融合的能力要求。

篇7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位教育学家认为,学校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3R”(读写算)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他又新增了“2R”(尊严与负责)教育———善行教育、人格教育。由此可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先教会学生做人(如何尊重别人,爱护集体和行为规范),再教会学生做事(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应是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思路,也是教师应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只有教师认清了心理教育对学生健康发展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把握了正确的教学工作模式,才能真正理解心理教育角色的内涵。

2.体育教师心理教育的角色行为

篇8

高校体育教师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完美结合者。但是由于受到当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一些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水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之处。

1.1高校体育教师文化水平滞后

如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方面:知识、智力及专业教育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构成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去追求达标率。而忽视了终身体育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少数体育教师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而学习、进修、继续教育机会又不多。久而久之,形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同时体育教师教学多重教轻研,理论水平、业务水平相对停滞。

1.2高校体育教师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积极

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方面:“有的教师被钱所迷,一切向钱看;也有人为权惑,千方百计改行,有的怨天尤人,教学不积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和开拓精神,失去了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热爱”。近两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虽然有所加强,但由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众所周知,高等学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殿堂,而体质又是构成人才的重要因素,没有健康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即使专业水平出众也会“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矛盾上,高校体育教师往往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往往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使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融于课堂,才能尽快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因此,高等体育教育的着眼点和主要精力除了要放在提高学生的体质上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大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意识,加强终身体育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自我锻炼成为其自主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将对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二、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全面影响

1.体育教师人际行为对学生的影响

“在体育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教育性的。师生交往本身就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人格精神在教育中的相遇,教师人格精神必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启迪和影响”。体育教师作为教育者和组织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将直接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身心成长。从人的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作为一个体育教师,喜欢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而不太喜欢体育运动能力差的学生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老师所有的学生都是你的学生,就必须做到一视同仁。对能力差的学生还要更加关心和鼓励,这也是关系到教师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人际交往是一种双边活动。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都具有相互交往的需求。学生希望体育教师能了解他、关心他,体育教师更希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信任。体育教师人际行为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基础上的,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转变成学生的内驱力来起作用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地了解每个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在交往过程中,体育教师的高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学生是会感受到的。当学生认识到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质的增强及今后的成长需要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疾苦的好体育教师时,他们自然会对教师产生尊敬的感情,欢迎他、接受他。在正确的动机下,学生愿意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并努力的完成他布置的教学任务。

2.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态度对学生的影响

交往态度在体育教师与学生整个人际交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决定着交往的内容和效果。态度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尊重、信任、同情、理解、热爱等积极的交往态度,能促进人际交往的发展,是建立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基础;歧视、蔑视、厌恶、猜疑、冷淡等消极的交往态度,则严重影响着交往的形成和发展,甚至造成师生人际关系的对立。同时严重地损害教师的个人形象。在体育教学过程无论何种基础的学生,没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是常见的现象。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对学生进行过分指责,更不能讽刺或羞辱他们,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体育教师表扬和鼓励的效果比简单的批评要好。特别是对体育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和失误,体育教师应帮助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使他们从中积累练习的经验。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确定人物和要求,在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让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3.体育教师的人际交往情感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体育教师带着厌烦的表情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马上就会产生疑惧戒备心理。学生把这种消极情绪状态反馈给老师,就形成一种不良的气氛,影响交往的效果。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体育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前提,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对表现好的、基础好的学生,要看到他的弱点严格要求;对后进或体育基础差的学生要循循善诱,热情辅导;对身体有病的学生要关怀照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理解爱护的基础上,既严格又亲密做到动之以情。

三、改进高校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全面影响建议

3.1运用吸引效应,塑造仪表美与心灵美的美好形象

体育教师的仪表美是学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形象美。能长久地留在学生的心中,体育教师重视自己的仪表风度、衣着服饰、动作示范,以形成形象吸引力。体育教师服饰端庄、大方整洁、活泼的运动服装,能给学生端庄高雅之感,并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心灵美蕴含在深层的因素中,它对体育教师美的形象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最终赢得学生尊敬、爱戴的决定性因素。

3.2以爱之情,期待学生,完善自我

“在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向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和蔼可亲的语言、严肃认真的教态、热情耐心的指导、准确优美的示范,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爱,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时,教师在完成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以语言、神态、行为等激励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不断完善自我,在学生心中树立起良好的教师形象。

3.3不断提高威信,扩大影响力

篇9

学校要保证运动场地、运动器材的安全,每个学期初要对所有的场地、器材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每个月也要例行检查,对不合乎安全标准的、超期使用的、老化的器材及时维修、更换或报废处理。体育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检查体育器械,严禁不合格的、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进入体育课堂。体育活动的所有环节尽可能考虑周全,做好积极预防工作。

2.健全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安全措施严格落实到位,形成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体育安全的管理要落实到每一个人,健全安全监督机制,让每一个体育教师都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利用体育理论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学生对体育课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体育课就是室外课,就是蹦蹦跳跳,忽视了有关体育的理论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理论课,让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急救处理方法、运动处方等理论知识,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掌握应急自救、紧急处理、救人方法等。学校也应通过橱窗展示、校园广播、校报展览等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

2.让学生学会应急救人和应急逃生技能

应急救人必须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盲目,否则会导致不必要的损伤。例如,在实践课上要让学生熟练、正确地掌握脱臼和骨折的处理办法、心肺复苏方法、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休克处理、大出血的紧急处理等。另外,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做逃生练习,既可以锻炼身体又能让学生掌握逃生的技能。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学楼演练火灾逃生;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锻炼上肢力量,提高攀爬能力,掌握攀爬逃生自救技能;在进行武术教学时,让学生掌握防身格斗技巧,为正当防卫提供必要的技能;在游泳课上,指导学生掌握游泳技能等。这些都是应急逃生必需的技能,掌握这些技能将使学生终身受用。

三、教师要注意教学中的安全

1.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教授一些有危险性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教学内容,但是也不能因为潜在的危险性而舍弃这些教学内容。另外,为了教学安全,可适当改变教学方法。比如,掷铅球时,可以用实心球代替铅球,大大降低了危险系数;越野跑可以在操场上进行,不必到校外,以消除校外道路交通带来的安全隐患。

2.体育教学中做好分组练习

学生的身体素质千差万别,运动技术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器材,这样可以降低运动危险系数。比如,在“跳山羊”教学中,高个子的、弹跳性好的学生可以选择高一点的“山羊”,反之选择矮一点的“山羊”,避免学生出现恐惧心理和摔倒的危险。

3.严格体育教学

首先,体育教师要认真准备好每节课,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认真检查器材、场地,排除安全隐患,认真了解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其次,高度重视准备活动,不走过场,在运动中做好对学生的保护与帮助。再次,杜绝“放羊式”教学,杜绝教师擅自离开课堂的情况。教师要熟练掌握运动伤害的应急处理,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做出紧急正确处理。最后,课堂教学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放松活动,这样可以有效缓解疲劳、平缓心率,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篇10

人文精神不能靠强行说教传给学生,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人文精神传输重在熏陶,感染。我们语文教师不能只懂一些汉语知识或修辞等语文理论知识就行,我们要加强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渗透到学生身上。

教师要做好艺术感染的天使,需要在这几方面加强修养。第一,情感上要丰富而真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教师与作者及学生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上,通过交流来感受对方情感上的美,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第二,在言行上要有风度。言的风度即指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这主要包括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上要有艺术性。行有风度主要一点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学生,做学生作为的表率。最后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修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发现教材、生活中的美,才能引导其感受,创造这些美。

其次,打开学生视野,加强课外阅读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学生只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在语文教学上就是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不断发展课外阅读,开拓阅读视野。

语文教师要做好打开学生阅读视野大门的钥匙,不能整天围着课本转,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学习走向课外学习。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课堂学习,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阅读活动呈开放学习态势,渗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家庭,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处处留心皆学问”。也正因为这种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开放性的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社会化生活化的活动将成为阅读活动空间的新内容。学生一旦冲破空间的桎梏,就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会焕发出满腔热情,用他们拓宽的大视野去审视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去光顾琳琅满目的“开放生活大书橱”,去体验复杂而有序的生活真谛。这样逼真的、多元的、开放的阅读环境,使学生在特定的阅读情境、角色、任务中展开学习,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场所,使阅读不再是孤立绝缘的操作,而变成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从而培养能力,提升素养。

语文教师做好学生课外阅读工作,不仅对课堂教学有帮助,而且对学生自身发展也是个促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的这项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其三、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桥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我们的任务就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和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理解教材。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承认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的差异性,总之,教师要扮演好“桥”的角色,不要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代替作者言论。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提起学生对教材的兴趣,否则就是桥搭了学生也不愿意通过。这一点我认为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学时不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和做“条块”式的分析,而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并和谐地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成倍提高,也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了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心灵,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做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和思想教育双丰收。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