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10:33: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图书馆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l数字图书馆概述
1.1什么是数字图书馆
传统的图书馆、资料馆、博物馆、档案馆收集了人类大量的随着时间的进程而遗留下来的文化、历史、文字的痕迹。对于传统的这些资源集藏地只能通过目录的方式和物理介质借阅的方式供给公众和学者使用。同时,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在本身的发展过程中也随着时间的变化从小到大,随着产品的不断变化与升级而遗留下来大量的产品资料、客户信息资料、研发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及大量的实验数据等,对于大部分的传统企业,这些资料的一部分进入了企业的技术档案,但是大部分被认为没有用处而长期搁置,在一定的时间后在进行集中销毁。
同时,大量的专家学者在传统的资源集藏地和各个实验室寻找很多数据,并在这些数据与资料中找到那些规律性的东西或被忽略的但被证明是有价值的东西,形成新的知识与理论。这些资源集藏地和单位遗留下来的资料是形成新的知识与理论的基础。新的理论与知识是在对于前人的大量的成果基础上量化后进行总结提高的结果。
计算机和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随着玎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人类创造及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呈爆炸性的增长态势。面对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怎样高效的利用这些信息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作为人类信息文明进步的象征,己出现了几个世纪。在这些时间里,图书馆一直承担着信息的收集、整理及将有组织的资源提供给用户的功能。但在新的形势下,图书馆怎样发挥为人类信息有序组织的功能,怎样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去尽快发现、查找到用户所关心的资源,怎样打破原来传统的服务模式,适应新的要求,己成为图书馆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内容。在此背景下,美国提出了mgitallibrary的概念,在国内直译为“数字图书馆”。对于这个翻译的准确性,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论,但目前其含义已逐渐明确。
数字图书馆,是面向未来互联网发展的信息管理模式。以数字资源的制作、存储、管理、传输和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图书馆技术,是2l世纪国际科技文化竞争的焦点之一。数字图书馆涵盖多个分布式、其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异构多媒体资源库群,可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知识服务。可以说,数字图书馆将实现对人类知识的普遍存取,并最终消除人们在信息获取方面的不平等。它既是知识网络,又是知识中心,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知识定位系统。数字图书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和个性化服务代表了一种先进文化。
1.2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数字图书馆是利用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保存信息并高效率的提取存储信息的技术载体。数字图书馆绝不是图书馆的数字化,数字图书馆己大大地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概念和范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支撑点和前提性条件。而相对图书馆的常规服务内容而言,数字图书馆将使图书馆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数字图书馆要求以新的方式执行图书馆的功能。包括新型信息资源、新的采访和馆藏发展方向与方式,尤其是有更多的资源共享和电子订购服务,新的存储与保存方法、新的分类和标引方式与用户新的交互模式,对计算机网络更多的依赖以及图书馆在人员智力构成、组织和经济等方面的显著变化,都与传统图书馆大相径庭。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主要业务的比较如表l所示。
数字图书馆和传统图书馆主要业务比较表l
业务范围
传统圈书馆
数字圈书馆
馆藏的发展与管理
选择书刊、加入馆藏、典藏、书架维护、装订与保护
选择适于电子转换的资料或已数字化的加入馆藏版本的管理与控制系统维护
采访
了解需求、资料具体采购、资料送达、费用支付
了解需求、用EDI方式订购电子资料、将现有的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版权管理、费用支付
编目
手工编目
自动编目
标引
人工标引
自动编目
目录
卡片目录
元数据
借阅
预约、流通、催还、定题资料服务
提供暂时性资料、传递资料、自动传递有关信息、互联的图书馆问交换资料、通向传统图书馆界面
读者服务
帮助用户查找和检索资料,指导用户利用图书馆,并对读者使用资料的情况汇总
组织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引导联机帮助建立读者使用情况文档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处理、检索、传递、管理等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今后衡量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主要标志将是能否拥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资源,以及能否为用户提供全、新、快、准的信息服务。
数字图书馆需要建立起选择和采集文献的新标准。电子资料的选择和采访对于长期以来熟悉纸制资料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现在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是信息专家和信息工程师,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也是使用者的向导和顾问,为了适应新的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的素质:
(1)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很好的诗算机、网络、通信等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4)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
(5)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在读者服务方面,数字图书馆也将是一种全新的服务。用户们所提出的咨询问题不再仅局限于文献检索,更多地关心有关数据库的内容,如何选择数据库和使用检索系统,操作机器和使用远程通信软件等方面的内容。
1.3数字图书馆意义与功能
可以预见,数字图书馆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到底应怎样去理解它,笔者认为:
(1)数字图书馆应该是一个数字文化平台,其中应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如网上图书馆、网上书店、网上文化中心等;
(2)数字图书馆还应该是一个数字教育平台。人们通常在图书馆里进行自学和继续学习,数字图书馆同样应提供这样的教育功能,可包含网上业余教育中心,在职教育中心等;
(3)数字图书馆也应是数字资源中心。目前我们的各种资料(如网上资料,自己产生的电子数字资源)都是分散保存在各个部门及部门内的各个中心,不能统一的进行调度和处理,使这些资源的使用效益大大降低,不能客观发挥作用,利用数字图书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绝不仅仅是数字化的图书馆,它应该是文化的传播媒体,是文化产品的网络商务平台,是数字资源组织、开发和利用的基础,是网络文化中心和网络文化的聚集地。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一个网络应用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基础数据库,这个库存有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是分布式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跨库查询,它的信息组织是按统一标准组织有序的电子信息,它是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将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推进等高新技术,为读者提供方便、快速、全面的服务。要检索一份资料,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能提供相应的资料。文化事业既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基础的重要支持,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以此提高收集和使用知识的效率,并带动以大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快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数字图书馆与知识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数字图书馆所藏的各类信息对于知识经济的整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化馆藏凭借高新技术可以方便地被人们利用,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人们使用知识和信息的效率,为知识创新提供了条件。知识和信息的消费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如同读者来到图书馆阅读文学作品,欣赏多媒体出版物一样,可以起到增长知识和陶冶情操的作用。
2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综述
2.1该学院图书馆概况
这是一座综合性图书馆,是该大学最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库。
该大学图书馆新馆总建筑面积2万多m2。建成后无论是藏书量还是建筑规模,都在省内名列前茅。新馆还适应信息化、开放型图书馆的要求,把图书馆建成具有一流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管理水平的现代化图书馆,充分地发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参与学术研究和保存文化遗产的功能,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全面实现业务工作及办公自动化,对图书采访、编目、流通、文献检索、参考咨询实行计算机管理,逐步建立起内容丰富、精确高效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二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充分利用因特网共享信息资源的优势,开展网络信息服务。在新的信息化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业务整合,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服务,结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建设,在新馆信息化建设中,在保持原有服务职能的基础上,建立功能完善的局域网络,依托网络通讯技术,担负起图书馆自动化网络中心的重任,同时,通过多渠道的电子化数字资源的建设,真正将图书馆建成该大学的信息中心,为其信息港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2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目标
2.2.1数字图书馆定位
该图书馆在图书馆界的定位:新馆网络支撑环境应达到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系统建设应达到国际90年代中后期水平。新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应立足国内,放眼未来,在该大学地区图书馆群体中起到龙头和主导作用,并达到国内同类图书馆的先进水平。
在地域信息网络建设中的定位:图书馆是地域性信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大学图书馆作为本地较大的文献信息资源库,应当成为地域信息服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的信息集藏地。并成为未来该大学乃至全市信息港中主要的信息集散地和信息出纳口。
在地域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定位:在全市数字图书馆各个中心中,该大学图书馆将是重要的数字图书馆的分中心之一。数字图书馆技术集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系统和正在建设的信息服务系统为一体,对信息基础中的图书馆资源、档案馆资源、情报系统资源、博物馆资源进行资源重组,使其在网络上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各个地域和各种人群。
2.2.2数字图书馆目标
该大学图书馆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全面实现资料采、编、检、流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充分采用先进、成熟的网络支撑和信息处理技术,构建整体有序、可靠实用、结构开放和信息高度共享的系统信息网络。
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能够处理多文种、多种载体文的,数据格式与检索协议与国内国际主流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处理系统全面接轨的集成化业务管理系统;立足于读者服务这个中心,实现读者服务质的飞跃。拓展服务空间,实现远程检索浏览;扩大服务深度,不仅能够利用本馆的数据资源,而且通过网上信导航建立虚拟图书馆,为读者检索利用因特网海量信息资源提供方便;通过网上自动应答、智能检索等手段实现读者服务工作的智能化,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建立一个拥有宽带多媒体传输能力、信息资源蔼度共享、与外部网络联接通畅的局域网系统,充分移植Internet技术,组建自己的Intranet内部网;
建立地域图书馆信息协作网络。包括本地区的联合采编系统、数据库共享体制和馆际互借系统,并发展数字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协作网络;
建立完善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同时立足本馆实际,逐步建立系统的二次文献数据库和包括馆藏善本、该大学历史文化等在内的各种全文数据库,建立品种齐全的电子文献数据库。馆内日常办公系统实现自动化和无纸化。
为了达到以上的目标,此次系统建设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跨库、跨媒体的联合检索。目前国内的数字信息组织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无论资源库数量多少,各库构成如何复杂,必须能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在同一界面上必须同时显示各类资源并能够在线浏览和播放,还能支持足够大的并发量;
(2)资源的无障碍组织。数字资源,都必须能够按使用需求进行组织,可以无障碍地提供组织好的信息给用户;
(3)多样的特色数据库建立。各种各样特色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该大学图书馆满足重点用户主要需求要做的基本工作之一。按相关需求自动生成所需的特色资源库,是提高资源服务效率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系统一定要能够从各个信息源中按一定规则自动生成数据库的功能,并且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让用户本身参与特色资源库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系统也应该提供这些功能;
(4)充分的个性化服务。根据读者的阅读情况自动记录阅读速度、传递相关信息,真正实现网上借阅、提供代检代查服务,将使读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息服务;
(5)实现跨馆检索。怎样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的共享成为唯一手段。同样地,在传统模式下,馆际互借只是一种愿望,但在新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上,在网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变得现实起来。因此在系统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馆与馆之间的跨馆检索,特别是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及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中心的联结成为我们此次平台建设必须要实现的功能。
2.3某大学基础业务工作上要实现的功能
2.3.1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的自动化网络化
现化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是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其动能特点包括: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都应基于Internet/Intranet网络环境进行设计;具有先进稳定的体系结构;全面实现图书馆传统业务工作自动化、网络化,支持网上书刊文献电子商务系统;和国际先进系统相接轨,支持相应的各种标准和协议,实现读者的个性化服务。
要实现馆藏数据库合并,实现书目数据与馆藏电子全文数据库的挂接。
2.3.2数字资源建设上要实现的功能
根据该馆的建设需求,电子资源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引进成熟的数字资源数据库产品;一种为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
2.3.3引进电子资源
引进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镜像资源、联机数据库等,同时要实现这些电子资源的图书馆服务。
2.3.4自建特色数据库
自建特色数据库包括学位论文'''');">论文数据库、古籍善本数据库、其他特色数据库等。实现部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需建立小型数字加工系统。
2.3.5资料的初始数字化加工
资料的初始数字化加工主要包括纸质文件的扫描、缩微平面的数字转换、音视频的压缩等;需要相关的软件及硬件。本建设项目中要根据需要和加工成本核算决定引进数字化加工设备的形式和规模。
2.3.6元数据的加工整理
元数据的加工及整理,需要一套元数据的标引系统,将相关数据进行分类、定义,按规律存人数据库,然后将加工后的元数据进行,也就是将此元数据库加入到全文检索数据库内。
2.4该大学用户信息服务上要实现的功能
2.4.1Web信息服务
建立方便、友好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简单而有效的宣传图书馆,图书馆信息,实现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和多样化,在原信息服务中心基础上实现:
各种电子资源的整合,实现跨媒体跨数据库资源的全文检索;将图书馆不同架构下的数字资源实施整合,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管理,实现跨平台、跨数据库检索,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如数据库检索、网上读书、馆藏目录查询(不是简单的oPAc)等,实现检索结果显示于同一界面,将信息的关联性显示的全面、智能、简捷;建立完整的网络数据库检索指南和学科信息资源导航系统。
2.4.2传递服务系统(ILL)
该系统要实现用户原文传递服务的网络服务,实现用户注册管理功能;除用户信息管理外要将电子会议和收费标准返回到用户登记的电子信箱;用户申请管理功能。
2.4.3信息检索服务系统
该系统主要实现文献代查代检服务的网络化管理,包括文献检索服务,即开题立项、研究中期、直到成果验收的文献查询检索服务(文献收录及被引用检索服务)。该系统应实现:用户注册管理、用户提交检索申请、用户咨询。
2.4.4网上读书
首先满足读者的在线搜索需要的图书,包括书目关键词等以及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在线阅读各种文献,其次,可以任意翻页、放大、缩小、查找等操作,获得最新的图书方面的信息,在线发表自己的作品与评论。
2.4.5多媒体视频音频点播服务
建立一套支持多人点播节目的视听系统。该资料可以购买已经制作好的,存储在服务器硬盘里,内容包括括多媒体外语教学影片、教学课件实习演示系统、古典音乐欣赏、历史文化、世界经典影片等,该系统对网络设备及机器性能要求较高。包括视频点播VOD栏目各学术演讲、经典影片、科技、英语教学片等。音频点播栏目包括外语系音频资料的网上、古典音乐欣赏教室、语音教学教室等。
2.4.6网上学科导航数据库
建立重点学科信息网站,根据该大学图书馆支持的重点学科发展需求收集网络信息资源重新组织、整合为有序整体。
此系统要具有以下的功能:
(1)自动监控互联网网页;
(2)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及预先设置在互联网上抓取相关信息;
(3)能自动对所抓取的信息进行分类;
(4)能自动进行资源的整理,生成元数据库;
(5)具有各种检索功能(自动)。
2.4.7电子阅览室
建立完备的电子阅览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管理系统,提供馆藏目录系统查询、光盘镜像服务器检索、馆内多媒体资源服务、Intenet信息检索服务、网上读书、情报检索教学服务。
2.5该某大学管理上要实现的功能
2.5.1图书馆一卡通服务
在馆内实现一卡通管理,就要实现在基础信息上的统一,即要实现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业务系统和一卡通系统基础数据的统一,实现整个馆的读者服务和管理的统一。
2.5.2办公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办公自动化系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建设要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集图书馆的业务、人事、财务、档案、设备等系统功能为一体,又与图书馆业务自动化系统紧密相联,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办公效率的综合管理。
2.5.3网络管理应用监控功能
该功能应实现网络设备、UP5电源的自动监测和管理。随着数据应用服务的增加,图书馆的服务器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这些服务器上都承载着重要的应用系统,及时监控这些服务器的正常运行是维护人员的重要职责。该功能可以对应用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监控。
5.4远程教育功能
作为近年来发展较快的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之__网络教育已逐渐成为广大用户接受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网络教育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利用信息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海量的信息资源;掌握并熟练运用先进信息工具的教育机构。
在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网络教育,可以实现不同地点交互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更好地为广大社会人士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满足他们学习知识与提高技能的要求,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加速人才的培养。网络教育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拥有虚拟的课堂及校园,可以使教育得到面向全社会,面向读者的个体需求。
该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同时也应该是该大学重要的网络教育的基地之一,通过与国内外各教育单位的联合,利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提供的较高条件平台,为馆内读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服务,是我们此次数字图书馆项目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此次的系统平台的软硬件建设中,我们必将统筹考虑网络教育分布性、多媒体特性、对各种应用软件的需求,并将结合该大学数字图书馆平台网络教育的发展,做好规划,积极组织相关的资源建设,使该平台能真正发挥作用。
2.5.5辅助功能
图书馆网站的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教研辅助功能、联系读者功能以及教育辅导功能。图书馆网站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图书馆网站是良好的信息平台,通过网站,读者可以快速查阅关于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将规章制度快速出去,这样就为读者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图书馆网站的教研辅助功能主要体现在网站工作的上。通过建设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可以加快向数字化转变的速度[1]。通过网站的查询、预定功能,读者可以得到最大的便捷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图书馆工作方式的。联系读者功能,图书馆网站的留言板、邮箱等工具都是图书馆与读者相沟通的桥梁,可以帮助图书馆技术收集相关的工作反馈,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除上述功能外,图书馆网站还具有教育辅导功能。图书馆网站上有详细的数据库使用说明以及操作技巧,从而扩大图书馆网站的影响力,增强使用效果。
1.2图书馆网站建设的原则
图书馆网站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基于网上平台的广大读者,方便用户的使用是图书馆网站建设的主要原则,因此在进行图书馆网站建设时要考虑内容的关联性,还要兼顾用户的使用性。在进行图书馆网站的首页设计时,要尽可能的使首页简单化,主题思想要明确,布局要合理,这样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就可以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1]。
2图书馆网站栏目的设定
图书馆网站在建设时需要以网站的功能为理论基础,划分图书馆网站的模块,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栏目设定,栏目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以及扩展内容。
2.1图书馆概况及入馆指南
图书馆网站的组成必然包括图书馆概况及入馆指南,在网站中还需要对图书馆发展历史进行介绍,包括结构布局、机构设置以及位置交通。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网站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读者访问最多的栏目,因此为了使读者能够更为便捷的了解到图书馆馆藏资源,方便读者的实地借还书。另一方面,图书馆的入馆指南也应该给予重视,这其中包括了入馆须知、办证指南、服务布局、特色服务、常见问题等,对于一些大型图书馆,图书馆网站还需要设置馆舍平面示意图[2]。
2.2公告信息
公告信息是读者及时了解馆内服务信息的重要来源,包括图书馆开放时间的变更、服务范围以及图书馆开展的各项活动都通过这一个栏目传达给读者,因此对于公告信息,网站的管理人员需要做到及时公告与修改。
2.3馆藏信息的查询系统
图书馆网站的最大功能就是为读者提供馆藏信息的查询系统,这既包括了书籍的查阅,也包括个人借阅情况的查询等等,馆藏信息的查询系统可以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借还书流程,为读者提供新书浏览、预约借书、图书续借等功能,而这些功能都为读者提供了巨大的便捷[3]。
2.4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文献资源是目前读者利用频率最高的资源之一,图书馆网络的信息服务也趋向于电子文献资源的检索[2]。图书馆网站的设计也需要以电子文献资源的建设为主,就我国当前的电子文献资源来源来看,主要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等。当然,图书馆也可以在网站上自建数据库、随书光盘数据库等,建设电子文献资源,这样便可以进一步丰富图书馆图书资源[2]。
2.5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网站设计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各地图书馆都应该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的资源库,这样图书馆的资源便更具唯一性、特色性和地域性,对读者更具有吸引力[1]。
2.6文化传承和娱乐项目
图书馆主要承担的是文化的存储与传播,因此在图书馆的网站上也应该设立文化传承和娱乐项目,可以设立音乐欣赏、名著导读、影视观摩等栏目,这样就可以为读者创造一个相对轻松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3服务型网站建设
图书馆网站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优良的网上服务,而图书馆网站的服务功能是衡量图书馆网站服务能力的关键,与图书馆特色网上服务的效率、效益都有直接关系。
3.1在线参考咨询
服务在线参考咨询服务是一种交互式的网上交流方式,尤其是点对点的服务为读者提供了及时、方便的服务,这也是当前图书馆网站中最为主流的在线解答读者问题的一种工具。
3.2专题情报服务
专题情报服务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系统性,在图书馆的网站设计中需要通过定向跟踪,将技术信息及时传达给特定的读者[3]。
3.3图书推荐服
务图书馆网站有义务为广大读者介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品书籍,同时有责任为这些图书做一些书评介绍,这对读者的图书选择是极为有利的。
4图书馆网站建设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1设定合理的网站风格
图书馆网站建设时需要设定合理的网站风格,所有的网站栏目都需要设计成相同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进行版面布局,尽可能地保证网站风格的一致性,同时也要在设计时树立图书馆网站的特色,并根据网站的特色来选择网页色彩,并根据图书馆的特点来安排网站的栏目[1]。
4.2优化网页
图书馆网站建设需要以网页为基础,因此在进行网站设计时需要进行网页设计的优化。首先是技术优化,主要针对的是代码、目录结构等技术方面,切实提高图书馆网站的性能。技术优化的模式和优化内容相对固定,主要是网页排版方式、优化软件的使用等方面。网页设计还包括非技术优化,这类优化主要是针对读者的心理和使用习惯的交互性和网站表现等方面的优化,比如网页的布局方面,建设人员需要尽可能地使网页界面布局清晰明了,并设置合理的网页链接,这样便可以将本馆的信息资源与其他图书馆网站的信息资源相链接,丰富图书馆资源的内容,为读者的图书馆使用提供方便,实现资源共享[1]。
5图书馆网站的日常维护
5.1加强咨询服务,改进工作
图书馆网站需要加强咨询服务,通过读者的反馈信息,对图书馆网站进行改进。图书馆网站的主页上可以增添“读者留言”、“实时在线咨询”等板块,引导读者对网站的工作提出意见,并指派相关的负责人对这些读者反馈信息进行处理,对于读者提出的有利改进意见应及时整理,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
5.2定期进行读者培训
图书馆的网站设计人员需要发挥教育与指导功能,组织读者学习相关的图书馆网站使用技能,同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这样更加有助于读者提高上网水平和信息素养,使他们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站进行文献检索、使用各种数字资源[3]。
5.3对读者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研究
为了给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图书馆的网站设计人员需要对读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和研究,这样设计人员便可以充分了解读者对网站服务质量的评价,这样设计人员就可以及时发现在网站服务中的薄弱环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3]。
5.4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的网站设计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服务补救工作更是需要网站设计人员具备高素质和较高的服务水平,因此图书馆网站设计需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站设计的培训工作,从而真正地提高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使这些人才能够更好地为网站设计和维护服务[1]。
1以读者为本,构建服务与需求间的和谐关系
1.1营造平等阅读的和谐氛围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岗纳赞在《图书馆学五原则》中明确提出了“书是为一切人而存在的”第二法则,美国图书馆协会1995年发表了《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其中强调“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人提供资料”,“图书馆要尊重个人价值,图书馆要向每一个人,每一种思维方式大开方便之门”,由此可见,图书馆平等阅读是国家民主制度在文化建设中的一种反映,是每位读者应有的平等利用文献资源的民利,是读者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图书馆以人为本的反映,是创造和谐气氛的前提。坚持平等阅读是图书馆营造和谐气氛的保障,这就要求图书馆在公共服务实践中,根据不同阶层读者群体的需要,特别是占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农民工、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如残疾人、服刑人员、劳教人员)的需要,制订相应措施,开展相关服务,使广大读者能够拥有平等地利用图书馆的权利,营造平等和谐的图书馆阅读氛围。
1.2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和谐的阅读环境是形成良好阅读氛围,吸引读者的重要条件。图书馆创造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包括:在图书馆的环境布置与装饰上应符合美学原理,做到布置典雅清爽,布局设计大器,色彩搭配合理。走廊墙壁上适当装饰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过道上随季节变化放置花卉,使读者步入图书馆后立即被浓厚的文化气息、幽雅的陈设所感染,产生渴望知识的激情,心情舒畅地进行阅读;在制度建设上,应变更那些损害读者利益的条文,使图书馆各项管理条款人性化、科学化;在服务上,图书馆员应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渗透落实到服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面带微笑、礼貌热情地接待好每一位读者,通过耐心周到的服务感染每位读者,创建和谐的人文阅读环境。
1.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
馆员是连接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建立馆员与读者的和谐关系,对于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图书馆要在全体馆员中树立以人为中心、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方便读者为出发点,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已任,尊重读者、理解读者、关心读者,主动热情为读者服务。其次,设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方便读者随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问题,消除矛盾,把不和谐的因素降到最低。第三、树立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在做好传统的借阅服务之外,图书馆应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服务,提倡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
1.4完善读者服务制度,尊重读者的权益
“法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图书馆在处理与读者的关系中要融入尊重、理解、信任,避免挫伤读者使用图书馆的热情。在制订制度时,充分考虑到读者的权益,科学合理地进行规范,制度措辞上应减少限制性的语言和措施;在执行时,要做到宣传在先,警示在前,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违章行为。尊重读者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关照他们在图书馆的内心体验和感受。
2以馆员为本,构建和谐的内部管理体系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广大图书馆员作为文献信息的加工整理者和传递者,是知识信息与读者间传递的桥梁纽带,是图书馆内部发展的动力,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完成,图书馆的和谐发展与繁荣,都必须依靠广大图书馆员。牢固树立以馆员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提升图书馆自身建设的目的,这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推动图书馆和谐发展的关键。2.1构建和谐的馆员管理关系
马克思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构建图书馆和谐的内部管理关系,首先要建立和谐的领导与馆员管理关系。图书馆领导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宏观策划者,馆员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有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同心协力,才能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图书馆的管理者应遵从以馆员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开发馆员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主要管理任务,以尊敬人、重视员工的合理需求为管理宗旨,以公平、公正、合理的激励机制作为管理的基本手段,引导馆员树立正确的图书馆价值观、道德观,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实现图书馆的管理目标。
2.2建立和谐的同事协作、部门协作关系
图书馆各部门虽然分工不同,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图书馆要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在馆员中形成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保证图书馆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在明确各部门责、权、利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协作,强化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注意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工作关系、利益关系;加强信息交流,疏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图书馆的管理者要及时协调馆员之间、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和冲突,使馆员之间、部门之间和睦相处,共同维护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增强图书馆的内部凝聚力。
2.3健全人才资源管理机制,构建稳定和谐的馆员队伍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层次多,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较低,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图书馆员工作状态的低落,馆员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很难发挥出来,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流失,这终将影响整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留住人才,稳定队伍,就要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一是要大力宣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培养和造就一流的馆员队伍作为管理的中心任务来抓。通过宣传和引导,使各级领导机关和图书馆的管理者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能力建设问题,形成重视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的共识。二是建立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认真研究和制定培养人才、激励人才、开发人才、使用人才、服务人才的一系列政策制度,通过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切实把人才能力建设纳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创造良好的事业发展环境。图书馆要为馆员的培养和开发提供便利条件,搭建一个图书馆员施展才华的事业平台。为图书馆人才提供必要的物质待遇,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研究中去,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四是强化继续教育,建立人才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员补充能量,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支持和鼓励图书馆员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提高图书馆员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创建一个管理民主、公平阅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图书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才能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制定藏书补充计划,要充分体现藏书补充的原则,即藏书的针对性、系统性、特色化和资源共享原则。计划要有充分的前瞻性,在认真总结过去和现在的藏书内容和藏书利用倾向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藏书的利用率。
广泛运用现代化手段整合开发图书馆信息资源,完善、制作自己的网页。由于各种信息系统纷繁复杂,不同载体形态的信息资源之间缺乏联系,各种信息系统缺乏内容共享与传送要求的界面。用户为了查全信息,不得不在许多系统中寻找,如:外语书经常附带的听力光盘或磁带,常常找到了书找不到光盘或磁带,大大降低了信息查询的效率。整合信息资源就会使复杂的检索方式,检索界面达到统一,相关的信息排列在一起,无用的信息被剔除,这样不断地更新,也就避免了盲目地查找,提高了查全率和查准率。
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学科收藏、特色服务、特色氛围。我馆应根据其发展需要,做好调研,适时地调整馆藏方向,构建与之相匹配的馆藏体系。随着我校的学科专业不断增多,综合性越来越强,读者需要的文献呈现出专业性、深入性、全面性的趋势。应有重点,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建设具有专业特色的馆藏文献体系。在满足教学要求上下功夫,开展馆际互借、代查、代借的同时,也要兼顾相关的边缘科学、交叉科学、及一些新兴学科的收藏,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全”的馆藏原则。
二、拓宽服务领域,深化服务内容,开展特色服务
随着科技文献量的激增和文献载体的多样化,科研人员时常感叹查找文献的费时费力,因此,图书馆要主动与科研部门联系,开展专题咨询服务,使科研人员集中精力搞研发,加快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建立跟踪同行的研究动态,了解国内外竞争对手在研究工作中使用什么样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应经常通过电子信箱、电话等手段开展参与服务和互动服务,在学校的各院、系委任一位或几位专家负责院、系的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收集工作,及时反馈给图书馆。同时,图书馆按主要的科研方向培养几位优秀的馆员,加强图书馆与院、系的联系沟通研究馆员要定期向科研院、系介绍图书馆的新资源、新服务、新动向。
目前,我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开展个性化服务的手段比较单一,服务的深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要想改变现状,提高服务质量,图书馆必须拓展服务方式,发展有深度的定制式服务,即个性化服务,就是向用户推送期刊目次的一种个性化信息服务,它采用过滤技术解决了信息过载、信息垃圾等问题。这也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进而提高了推荐质量。
同时,可以借助电子邮件,由人工参与信息推送,由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检索推送,一般由用户向系统输入自己的个人档案信息+需要的信息+信息主题,由人工智能软件进行针对性的信息检索,最后系统定期将信息推送到用户终端。其最大特点是实现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定期不断地接收到最新的信息,充分体现了信息服务的主动性。
三、强化自身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多种服务技能
搜集读者反馈信息,有利于购书经费的合理使用,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在此基础上应充分认识图书馆是为读者服务的社会组织,是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公共场所。同时,开展对读者的培训工作,使他们了解和掌握文献检索的知识与技巧,检索语言和检索策略的使用、检索途径的确定。使读者学会用多种途径索取自己所需文献资料,特别是对每届入校新生的培训,根据我馆的实际情况“一站式服务”介绍流通部、信息部等部门时,应由各部门具体操作人员讲解,通过部门实际操作规程总结出有利于我馆建设发展的规章制度及如何利用图书馆。
四、牢固树立读者至上、读者第一的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促进了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向多样化发展,馆员服务创新的知识和提供服务的能力,取决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图书馆服务方式,应树立服务到家思想,转变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应利用现代网络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库服务以及多种在线服务或离线服务,如信息推送、网络呼叫、智能、适时咨询、个性化链接这些服务方式和方法极大的丰富了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强化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服务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服务创新之路,善于捕捉图书馆变化的新形式、新动向。勇于创新,把图书馆建设成集教育、科研、学习、成长为一体的理想殿堂。
参考文献:
[1]杨玛萍.论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
[2]张建文.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思考.文教论坛,2007.
二、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外语水平
伴随着网络化的到来,大量的信息,特别是各种科研课题立项、科研成果鉴定等咨询活动都以外文的形式出现。如果图书馆员不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不能读懂信息内容,就不能及时获得和收集国外的信息,从而就不能准确地为读者提供国际间的信息交流服务。
三、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图书馆工作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一个铁饭碗,没有太多的压力,也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这种意识致使图书馆员工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的懈怠,觉得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只要不出大错就可以,没有工作进取心。因此图书馆要根据本单位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竞争激励机制,合理安排岗位。可以实行技术岗位双向选择制,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使图书馆工作人员时刻有一种紧迫感、责任感、危机感,从而激发竞争意识,促进其主动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创新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无形之中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图书馆员的自身素质。
电子图书室是指一个特定组织范围内用电子方式存贮图书、期刊的全文内容,为用户提供访问、检索、查询和全文提供服务的信息系统。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电子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人们越来越青睐于在网上查阅资料、搜索信息、阅读文章。电子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知天下事,读天下文章。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相比,电子图书室有着方便、快捷、容量大等等优点。而传统意义上的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基层图书馆,受到发展规模、场地、环境、服务等要素的制约,已不能吸引多数读者的需求,导致图书馆日益门庭冷落,业务逐渐萎缩。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县级基层图书馆每天来阅览室看书的人寥寥无几,每天来借书的人更是少而又少,有的图书馆年借书量甚至只有百人。作为基层图书馆,基层人民群众精神食粮的汲取之处,其发展现状实是令人担忧。
(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弥补了图书馆场地不足的缺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商品房、商业区的大规模开发,城市中心土地面积正在急剧缩小。而传统意义上以印刷型书刊、文献为主的藏书方式对图书馆的面积、规模有很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有大面积的藏书室、借书室、阅览室等等,还要有采编室、收发室等相关办公科室。作为基层图书馆,既无权,又无钱,加上很多地方政府对图书馆的发展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很难会在城市中心地段建设正规化、规模化的图书馆。而图书馆如果建在郊区,则又给读者带来很多不便。有些地方的老图书馆,地理位置虽在城市中心,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规模、面积都较小,也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图书室表现出了它特有的优点,基本上只要求有一个大规模的空间,装上相应的电脑设备,就能满足读者读书、看报、查资料等各项要求了。电子网络藏书容量大,对场地大小无特殊要求,无疑是现代图书馆发展的首选。
(三)、电子图书室弥补了基层图书馆藏书量在逐年减少的问题。
传统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每年都要投入相当一部分的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随着物价的上涨,书籍、报刊、杂志的价格涨幅也很大,原来只需几元甚至几角钱一本的书现在要卖十几元甚至几十元,而政府对图书馆经费的增加远跟不上书本的涨幅,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的购书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以印刷版为主的书籍破损快、折旧率高,每年都在大量减少。旧书毁损,新书购买量下降,导致很多基层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减少。而网络化、信息化的电子图书室,不用纸张实物,不存在破损、虫蛀、火烧、雨淋等折旧,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四)、电子图书室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都追求高效、快速,这是电子图书室的又一大明显特征。要查自己想要的资料,传统的图书馆藏书,要花大量的时间在成堆的书刊中找到相应的书本,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翻看整本书,找到的还只是个别观点或资料,而在电子图书室中,读者只要在电脑的搜索栏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电脑中便会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内容,大大节省了读者搜索查找的时间,同时,各种相关观点、信息、资料给了读者更多选择的空间,从而迎合了更多读者的需求。
二、建立电子图书室存在的困难。
(一)、财政对基层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发展基金短缺。由于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它的运营经费统一由基层财政拨款,而稍有财力的地方政府往往把钱投在了工业项目、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教育等事业,又因图书文化事业一直未被列入关系民计民生的问题之列,所以基层政府对此的投入相当有限,所拨之款只够维持图书馆的基本运营,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空间。而电子图书室的建立,前期必须要有一笔大的资金投入用以购买电脑设备、安装网络设施,这对资金问题是一个挑战。
(三)、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
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能完全胜任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作需求的主要原因有:1、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较大,基础学历较低的特点,导致他们接受现代化的电子设备的能力相对较弱。2、传统的借阅方式都是简单的手工操作,编个号、登个记,简单机械,易懂易学易做,与现代化、高科技的电脑操作截然不同。3、因工作性质、资金不足等原因,基层图书馆工作人员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业务培训,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还未在基层图书馆开设的电子图书室的专业电脑培训了。
三、建立电子图书室的对策分析。
(一)、争取政府的首期资金投入。
建立电子图书室要购买一批电脑设备,相应的配件设施,网络布局,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首期投入需要的资金较多。但从长远角度出发,电子图书室的设立在资金投入方面要比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少很多,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每年都要花相当一部分资金去购买新书、报刊、杂志等,而电子图书室节约出了购书的资金,只需投入少量的基本维护费用。基层公共图书馆是非营利性组织,是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汲取之处,应向相关部门反映建设好基层图书馆的重要性,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时,向有关部门说明设立电子图书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从长远上看对资金投入的节约度,争取政府财政的资金支持。
(二)、加强对工作人员相关业务的培训。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工作人中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是建立电子图书室,对工作人员所具备的能力要求更高,计算机作为现代电子图书室中的一个基本工具,必须人人懂,个个精,而这些现代化的电脑知识不是依靠工作人员自身的学习就能够掌握的,要通过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培训才能完成。作为单位,应该为工作人员的电脑业务培训提供资金、师资、场地等各方面的支持,为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提供各种保障,主观配合客观,提升基层图书馆的档次,更好地为基层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霞: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继续教育,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6)。
2、王培风,邓清屹:对21世纪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思考,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1(4)。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中,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彻底改变观念,体现和谐社会精神,对此图书馆要有清醒的认识,本文拟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求教于同行。
1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1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图书馆在体现自身价值、寻求政府支持,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看到了图书馆在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大限度降低了图书馆社会效益的非直接性,凸显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图书馆在调整职能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做贡献,更好地为地方领导的“政绩”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图书馆尽量贴近国家政治重心,紧密联系当前实际,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围绕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和社会教育、知识传播者的作用,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社会大众深造、进修、终身教育的“没有围墙大学”的功用;二是抵御文化侵略,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明显,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人类许多文明瑰宝、精神财富正受到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文化、拜金享乐主义的无情侵蚀,许多优秀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的遭到损害,有的甚至已被湮灭、同化,有的危在旦夕,对人类文明安全、各国文化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文化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条件,一旦一个民族的文化消失了,这个民族也就从世界民族之林中消失了。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财富保存者能够担当起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侵略的责任和义务,起到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战斗堡垒作用,因为图书馆有识之士深知,一旦文化消亡了,图书馆也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皮之不存,毛将附焉。
1.2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人们业余精神娱乐生活
最根本的目的是确实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贴近国家政治重心,发挥社会功能,密切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文化教育工作和活动。比如福建省图书馆邀请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易中天到福州开题为《城市个性与城市文化》的讲座,近千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受到了福州市民的热烈欢迎,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也使得公共图书馆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得到提高和加强。又如,最近易中天、于丹、纪连海深受老百姓喜欢,其书《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颇得大众喜爱,正处热销之中,尤其是易中天的《品三国》,引起了广大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公共图书馆抓住机遇,多购入这些书及相关图书,加强宣传,让更多的读者到馆借书,扩大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体现价值。
图书馆在提高我国公民国民素质,抵御西方文化侵略,保护传统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占领文化阵地,丰富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等社会建设中体现了巨大价值,图书馆在扶助社会弱势群体、缩小信息鸿沟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上述的图书馆功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
1.3为地区实现文化战略添砖加瓦
图书馆改变观念,改善自己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形象,贴近国家政治重心,体现自身社会文化价值,进而改善自己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当前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建设中确实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作出应有的贡献,从而让政府看到公共图书馆存在并发展的重要意义,争取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实现地区文化战略添砖加瓦,尤其是处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图书馆,如广东、上海、北京、深圳、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省、市,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强市的战略目标,图书馆抓住机遇,调整好职能和目标,努力开展工作,在省市实现文化战略的过程中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并且达到自身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2图书馆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2.1改变观念,积极参与
长期以来,图书馆工作人员意识上形成一种错误观念,认为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岗位属于事业单位编制性质,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不会下岗,二不会少拿一分钱工资,一旦捧上了这个饭碗就不怕失业下岗,具有浓重的“吃皇粮”、“铁饭碗”思想。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改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2.2建立相关制度,优化管理
当前,图书馆没有建立有效的人员“出口”和人员激励机制、工作考核制度。因此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被动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等着读者上门借书,观念保守,甚至有的馆员素质低下,常与读者大众发生纠纷。且不论国内发生的“国图事件”和“苏图事件”,馆方和读者谁对谁错,他们已使公共图书馆甚至其馆员在社会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加上图书馆与大众媒体沟通不足、有的馆员又与读者沟通不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公众形象已在某些程度上陷入困境,这不利于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故图书馆应建立人员分流机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并制定相关处罚措施,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先予以教育,对屡教不改或是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或轮换岗位,再不合格者直至分流,取消“铁饭碗”制度。此外,还应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公共图书馆“进人关”,逐步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
2.3加强图书馆职业精神教育
部分公共图书馆员缺乏较强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对图书馆工作这一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图书馆员敬业精神淡化。因此,应加强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馆员素质,在对馆员的教育和考察方面,要业务技术和人文素养并重,使馆员对图书馆职业价值的认识上升到哲学高度,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得使者的巨大价值,意识到自身作为社会文化、知识传播和保存使者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尤其是在保障社会底层民众信息公平获取权方面,更是不可替代。
2.4加强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
一是加强馆员教育,使其形成节约意识,制止铺张浪费,节省办公费用,并且建立监督机制,把节约纳入馆员考核范围,与馆员的职称评定和职务提拔相挂钩,有效制止浪费;二是要做好基础工作,强化规范化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设置独立的财会机构,配备称职的财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三是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加强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财务管理水平,争取实现图书馆财务管理的良好运转,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四是要优化资金的配置,有的馆领导宁愿买大部头书以充当“镇馆之宝”,而对群众喜欢阅读的图书购之甚少,应当改变这种状况,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购买读者喜欢的图书上面,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促进社会公众信息公平获取,构建和谐社会。
2.5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
馆员待遇差,比如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员,在学习进修、职称评聘、职务提拔及科研条件等方面,都比高校系统的其他知识分子群体来得差。待遇差又造成社会地位低下,馆员一有机会就“跳槽”从政或另谋高就,把图书馆工作当成“副业”,另外再搞一个“正业”,做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有改善图书馆工作人员待遇,才能够稳定“军心”,保证图书馆从业人员队伍的稳定性,促进和谐。
2.6积极开展公关活动,促进图书馆事业与社会文化事业的和谐发展
当前,图书馆应为保障社会公民信息自由获取权利以及社会弱势群体信息平等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公关活动,并体现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同时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图书馆事业与整个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和谐共同发展。比如广东省佛山市石湾区图书馆在促进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同时争取到作为社会公众一员的苏李秀英女士150万元捐款,图书馆在获得社会支持后既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又回馈社会,投入到社会文化事业中,从而实现图书馆事业和社会文化事业的良性循环发展,这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总之,图书馆工作人员应从思想上意识到“吃皇粮”思想的错误性以及图书馆职业精神的欠缺,彻底改变观念,确实为社会大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强化图书馆工作职业荣誉感,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沟通,力图改善并提高图书馆及馆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事业建设。
参考文献
[1]韩楠.新时期图书馆与和谐社会的文化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
[2]张思辉.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思考[J].图书馆学研究,2005,(4).
[3]陈伟.对我国公共图书馆“低谷”现象的信息政治经济学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论坛,2004,(8).
[4]孙德宏.对我国图书馆公众形象的思考[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9).
[5]吴慰慈.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图书馆,2006,(1).
[6]陈超.国内外研究型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J].图书馆杂志,2002,(2).
1.2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联合开展互借服务公共图书馆近年来参与了国家的“知识工程”“送书下乡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在为农村、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高校图书馆应与公共图书馆密切合作,形成合作机制,联合开展互借服务。建立以公共图书馆为主、高校图书馆参与建设的乡镇图书馆分馆或村图书室,为农村读者提供文献借阅服务。高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合作,要注意优势互补,将最新的、农村读者急需的有关养殖业、畜牧业、农林技术方面的书籍及时送到农村读者手中。
2信息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模式是目前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主要的服务模式。
2.1与地方政府同步规划,共建农村信息网络平台
2.1.1与当地政府协调,共同建设农村信息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高校图书馆和农村科技工作者相距较远,为了能更好地随时随地地为农村科技工作者服务,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为农村读者开设一条信息资源专线,可以通过有线电话、移动电话、或互联网、QQ视频、QQ邮箱等联系方式,保持和农民朋友时时沟通,事事联系,针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技术等问题,及时联系学院及相关专家予以解答,从而防止他们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导致农业生产遭受损失的情况发生。为农村读者提供经过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加工的信息资源,主动提供专题服务、参考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服务。2.1.2建立虚拟参考咨询系统,解答农民咨询问题虚拟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利用现有的网络平台推出的一种参考咨询服务形式,是图书馆的咨询服务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在网上实时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从而使读者能够及时得到问题的答案。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开展,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将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解答农民咨询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建设适合农民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或建立涉农专题数据库,让农民能通过登录图书馆网站查阅相关数据库资源。同时,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微博、微信平台,为农村读者开展一对一的咨询服务。随着“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等工程的持续深入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农村信息化业务逐渐繁荣。在越来越多农村读者利用手机获取信息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应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利用微博、微信多功能特点,开展农业信息咨询服务,让农村手机用户尤其是青年农民通过移动网络学习新技术、获取新信息。
2.2开展信息咨询服务,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2.2.1增强成本低但实用性强的信息产品开发针对农民文化层次低、网络使用率低的特点,开发一些成本低廉但实用性强的信息产品。比如,组织专人对纸质文献中涉及当地农民急需的农技信息进行提炼,选出其中的关键信息编辑形成农业科技知识汇编,尤其要对农民难以读懂的专业词汇做出通俗化解释,方便群众阅读;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由专人负责从农业信息网站及时下载农民关注的农村热点问题和急需的涉农信息,准确及时地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快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提高生产经营效益。2.2.2进行信息跟踪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对农作物生长的前期、中期、后期分别收集相关的生产指导信息以及作物病虫害防治信息。针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准确及时地为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加快农产品供求的有效对接,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
3知识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模式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具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的服务模式。
3.1开展科技定向服务,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3.1.1为高校科研项目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依托高校科研项目搭建高校科研部门与农业生产者间的沟通平台,积极下基层了解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和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学校科研负责人,帮助其科研立项,进行技术攻关,增强高校科研项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为节省科研工作者查询、检索所需文献信息的时间,便于科研工作者随时跟踪本研究领域或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高校图书馆要利用馆内外传统文献资源、电子网络资源等,开展针对科研工作者提出的特定课题的定题文献资源服务,使所研究的课题顺利结题,早日转换为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3.1.2为热点产业投资咨询服务项目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时,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热点产业投资咨询服务项目,为所有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信息服务。为了更好地服务“三农”,可开展为小型商业户、超市等专题文献代查传递服务项目,如读者在选择产业投资时,往往他们只了解所需文献的某些信息而找不到原始文献全文,图书馆按其要求提供帮助查找复印(复制)或打印原始文传递给读者等服务。3.1.3为政府等部门提供专题咨询服务项目为了有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高校图书馆可为政府等部门提供专题咨询服务,如根据政府部门读者需求,为其提供相关的文摘、期刊论文、专题文献、标准文献的原文等信息服务。3.1.4为企业服务的管理咨询项目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为企业创效益服务项目,要本着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展为企业提供各类信息的服务活动。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积极开展代检工作,为地方提供形式多样、有质有量的市场的调研分析等信息产品,使企业通过学习提供的其他企业的现成管理经验,提高其经济效益。3.1.5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地方高校是科研的主力军,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高校图书馆可通过自己的网站本校的科研成果,使农村科研人员将最新的科技信息、最实用的科技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甚至,高校馆可与农村科研人员合作研究,使大量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产学研的结合,形成农民增收、企业盈利、学校学科发展的多赢局面。
3.2开展业务培训,大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
3.2.1对“村官”进行培训中央已经决定,从2008年开始,连续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同时要求高校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培训。高校馆理应积极配合,提供政治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图书;开办有关农村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农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讲座,确保大学生“村官”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力量,能够带领广大农民群众摆脱贫困,科学致富,直奔小康。同时还要对他们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历教育,例如把他们请进学校,脱产培训,或者送书上门,在岗培训。3.2.2对农民进行培训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图书馆应挖掘人力资源,针对农村实际需要,举办各种培训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可以将公益性讲座开办到农村的田间、地头,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鼓励返乡的农民勇于创业,因此制宜地发展本地经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着力解决农村供水、交通、就医、通讯、教育、环保等突出问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规模种植和养殖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激励农民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情,激发内在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最佳业绩。3.2.3对农村图书馆管理员培训高校图书馆具有人才优势,可以让具有丰富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的馆员对农村图书馆管理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阅读需要。农村图书馆管理员与广大农民群众直接接触,他们的素质提高了,受益的是广大的农民。
数字图书馆除了收藏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扩大了读者的范围,解除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基本实现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展了若干数字图书馆项目,促进了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文献的整理和利用。自1996年国家图书馆提出了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并成为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以来,“数字图书馆工程”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等学校图书馆作为我国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拉开了数字化发展的序幕。
北京清华大学图书馆与IBM合作,正在创建“中国职业技术学院学位论文联机服务系统”,用户可在国内15所联网学校和国外互联网上进行透明的、无国界的信息寻检。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创建一个数字化图书馆的现实模型,将其拥有的300GB数字化馆藏(包括联机目录,电子参考书如索引和摘要、辞典、百科全书、电子全文杂志和会议录,多媒体有声读物,影视片、动画片和计算机软件等,约占实际使用馆藏文献的25~30%)提供网络服务,在交大校园网内甚至可以提供VOD服务。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将与许多著名的大学图书馆共同联合建设中国数字化图书馆示范系统。
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对较快,整体水平也较高,不少图书馆基本实现了业务管理功能由传统手工操作向计算机管理过渡,开始步入校园网络建设时期,为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向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我国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高校在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上已经起步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还存在许多需要克服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是基础理论建设问题。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我国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西方,包括概念、模式、框架、发展方向等都直接从西方引进。在理论准备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开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直接导致高校图书馆在建设之初就存在着先天不足的缺陷。在各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多种理论并存、多种模式并生,显然制约我国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其次,是信息资源数字化问题。资源数字化的手段,有传统的手工操作、键盘输入、数码成像技术、图片扫描数字化保存等几种形式。在我国,一般高校图书馆都购进了光盘数据库,这便于教学和科研,但对于本校图书馆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以及文献资源数字化上却发展缓慢,因而不能满足读者需求。
第三,是信息资源的统一标准问题。目前,由于我国的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缺乏统一标准,各高校所建的网络信息资源不仅在数据库结构上不兼容,并且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建设一批高质量的、大规模的、易用的中文数字资源库,积极研制并引进国外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和规范,使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第四,是信息资源重复建设问题。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宏观规划,重复建设问题非常严重。这样不仅浪费了存储空间,而且还浪费了信息资源建设者的时间,且没有给网络用户带来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
第五,是知识产权问题。建设的核心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问题,诸如馆藏数字化所引发的复制权问题,开发数据库所涉及的著作权问题等等。
三、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路径选择
1.加强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理论研究
要对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化理论框架加以全面的评估,尽快建立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较为权威的理论系统。在此过程中,除了一些研究机构、权威部门外,还应广泛吸收一些有代表性的、有丰富的数字化发展经验的、有一定的数字化发展基础的高校图书馆参与讨论和共建,并充分考虑现阶段数字化发展实情、我国国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独有特点,前瞻性地考虑未来的图书馆的建设发展,使所建立的理论系统对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能起到理论指导和规范发展的作用。
2.加强高校数据库建设
数据库建设是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高校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
但是,如果上网打开某馆的一个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文献线索,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的读者决不会满足所需文献在何处的信息,而是想直接获取所需文献的内容。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方面抓紧做好按类回溯建库工作,实现馆藏书目数字化;另一方面建设各种专题数据库,根据各种专题类型分门别类,制作全文数据库,让信息资源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实际工作服务。
3.加强协调合作以实现资源共享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传统的图书馆主要目的是收藏,并为一定范围内的读者服务;而数字图书馆必须实现资源共享,这是由它的特点所决定的。高校数字图书馆必须在与其他图书馆联网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馆际交流与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由核心高校牵头的、覆盖全国的、有专业特色的核心数字平台,并形成资源库的跨库无缝链接,而不是全国高校图书馆群雄割据。
4.加强人才培养以适应数字图书馆要求
传统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图书馆员与书结合,图书馆员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这是传统图书馆工作的两种基本形式。因此,图书馆员被看成是藏书保管员、加工整理员、流通阅览管理员。而在数字图书馆中,由于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它的工作方式变成为图书馆员与计算机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去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完成图书馆的任务。“人与机”结合,将产生数字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并要求所有图书馆员都成为“信息向导”,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承鉴,刘明.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国家图书馆学刊,2000,(3).
[2]俞菲,徐敏刚.美国数字图书馆启动计划概述.情报科学,2000,(2).
[3]孟凡强.美国数字图书馆首倡计划第二阶段研究述评.图书馆杂志,2000,(5).
中图分类号:G250.76
TalkingAbou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brary
TianZhong-yu
(LibraryofLiaoningTechnologyUniversity,Fuxin123000China)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libraryisthedevelopingdirectionoflibrary
construction,itisanexistenceformofthelibraryinfuture.thispaperintroduced
emphaticallythedefinitionofdigitallibrary﹑Setupthemeaningofdigitallibrary﹑Characteristicofdigitallibrary﹑ModuleofdigitallibraryAndthesubjectmatterthattheconstructionofdigital
libraryshouldbesolved。
KEYWORDS:DigitalLibrary;meaning;Construction
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是21世纪图书馆迎接网络时代的重要战略,这项工作关系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虽然21世纪传统图书馆和自动化图书馆暂不会消失,但随着电子出版物的盛行,数字图书馆将居首位。未来的图书馆将以服务特色和技术手段论高低,能否迅速占有信息资源并向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的标准。21世纪信息产业将为GPN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主要方向,它的研究与建设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图书馆在未来信息时代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在新世纪数字图书建设这一重要课题。
1.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DL),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产生的一个全新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网络技术﹑数码存储与传输技术等的全面普及,使得人们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等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因此,数字图书馆也就应运而生。它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在图书馆界甚至整个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被广为接受有定义。从众多的定义表述中其中认为数字图书馆是:以组织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进入图书馆并提供有效服务。几乎图书馆的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包括所有联机采购﹑编目﹑公共查询;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检索,通过网络组织读者访问外界数字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数据库系统,如电子杂志﹑电子图书﹑声像资料﹑动画片﹑影视片﹑多媒体资料等: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图书﹑期刊等的读者服务;图书馆利用网络连接到全球各个角落,让人们很方便地共享资源。这一概念尚较为大多数人接受。
2.建立数字图书馆的意义
传统图书馆担负着信息采集、存储、传播及版权控制的重任,DL也同样要完成这些任务,只是各项任务的内容、采取的手段及服务方式发生变化。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主要意义:
2.1由于数字图书馆是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存贮在无数个磁盘存储器中,通过计算机网络联接形成的一个联机系统。因此,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它占用的物理空间相对很小。
2.2数字图书馆收藏数字形式的信息,除了纸介质的书刊资料外,还收录其它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信息,如视频、音频资料、计算机程序等等,可以满足读者的多种需求。
2.3数字图书馆建设对于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以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这将迅速扭转互联网上中文信息缺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数字图书馆还是保存和延续发展民族文献遗产的最佳手段,所有的珍贵资料都可以经数字化处理后,将原件保存在更适宜的环境中,而数字化的资料由于实现原件的复制,并不影响一般意义上的查阅。
2.4利用数字化图书馆的用户可以不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直接见面,而只通过网络与图书馆联系,图书馆专业人员通过电子邮件及电子咨询台与用户联系。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取决于软件设计、图书馆专业人员对用户回应的速度和质量、数字化信息的制作、网络的传播速度及人性化界面的设计等;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登录至数字图书馆的主页,随意浏览、查询、下载、打印有用的信息。
2.5数字图书馆扩大了读者的范围,普通图书馆因为读者对象与地理位置的限制只能为少数人服务,数字图书馆则允许人们在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进入图书馆自由查询。
3数字图书馆的特征:
3.1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分布式的图书馆群体。数字图书馆通过宽带高速互连的计算机网络,把大量分布在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众多图书馆或信息资源单位组成联合体,把不同地理位置上及不同类型的信息按统一标准加以有效存储、管理并通过易于使用的方式提供给读者,超越空间和时间的约束,使读者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在网上远程跨库获取任何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高度的资源共享。
3.2数字图书馆是面向对象的数字化多媒体信息库。数字图书馆的存储介质已不限于印刷体,它具有文本、声、光、图像、影视等多种媒体,其存储的载体也相应的有光盘、录音带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化、电子化装置,它通过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等技术,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手段,向读者展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信息。
3.3数字图书馆是与平台无关的数字化资源集合。数字图书馆可实现异种数据库之间、服务之间、工作站之间的可互操作性,并正在探索深层语义上的可互操作性。它采用一种联合式或协调性软件,从类型相似的数据对象和服务中,取得一致性和连贯性检索内容。目前在网上查资料,需逐个站点地查询,实现数字图书馆以后,读者只要提供某个检索点,计算机就会按统一的用户界面提供所需的全部资料。
3.4数字图书馆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与功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传统图书馆有着重大的差别,它变传统图书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服务。它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传播各种文献资源的信息,对读者进行“引导”或“导航”,向读者提供多种语言兼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信息服务。
4。数字图书馆的基本模块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通过对技术和产品的集成,把大量的各种文献载体数字化,将它们组织起来在网上服务。它由五大模块组成:各种载体数字化,数据储存和管理,组成有效的访问和查询,数字化资料的传递和接收,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4.1各种载体的数字化
将书刊、古籍、善本等各种文字、图像(包括地图),缩微制品包括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等,利用计算机和相关设备,将这些资料数字化。
关于录音、录像、电影胶卷、唱片等可采用各个公司提供的产品,将音频、视频信息资料数字化,各公司往往提供压缩技术的先进工具来处理。
4.2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数字图书馆大多数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的模式。客户、图书馆服务器和对象服务器构成信息传递的核心结构。图书馆服务器主要管理数据的目录、索引和查询,而对象服务器用于管理数字化的对象(即各种类型载体的原文献),当对象数据直接到达客户的时候,就实现了图书馆对象数据的传送。它存储和管理的数据量是巨大的。
4.3组织有效的访问和查询
文本类型的文件检索,实现在网上的快速全文检索软件:如何为多媒体信息建立索引,让用户进行有效的查询,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直接针对图像建立索引,可以按照颜色,图案来索引纺织品的图案;用边缘轮廓结合其它图像处理技术索引人脸照片等;用同样的方法,对数字化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内容进行查找,这是访问DL的关键技术。
4.4数字化资料的传递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目前已成为多媒体通讯的基本传输网络。ISDN分为窄带(N-IDFN)和宽带(B-ISDN),前者美国、欧洲、日本已投入使用,它可以传输声音等连续媒体和低质量的视频信号。有线电视(CATV)广播网络,可以说是DL最有前途的传输环境。美国一些专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我国只要对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作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正反向传输功能之后,就可以用它实现高品质的计算机联网、信息终端和交互式电视等功能,就可以作为DL的传输环境。
4.5权限管理和版权保护
数字图书馆的安全性显得很重要,它要有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功能,要重视各种类型用户的权限管理;更重要的是,必须用适当的技术确保版权人的资源不被滥用。
5数字图书馆建设应解决的问题
5.1关键技术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采用现代高新技术所支持的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集成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具体的来说,数字图书馆涉及数字化技术﹑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与分析处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基于内容的检索技术﹑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等等。我们必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应用背景,综合运用有关原理和方法,重点突破关键技术,才能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5.2标准与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在进行数字图书馆研究和建设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应借鉴发达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经验教训,尽早制定统一的适合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的标准规范及法规;尽量地使用国际标准,对那些不是按标准格式进行组织伯资源库,也必须考虑数字项的充分描述,并要有灵活的接口,以保证日后对数据的转换与衔接;同时在进行资源库的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对版权问题和处理,以做到充分的尊重知识﹑尊重智慧。使我国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伊始,便遵循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发展道路。
5.3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以建立丰富的数字资源库为基础,否则要实现数字图书馆就是一句空话。各类型图书馆应针对本馆实际情况,将本馆馆藏资源数据化,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数据资源库。数字资源库中包括中文数字资源群﹑引进国外的专题数据库。通过相接的网络系统实现大部分地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联机采编和馆际间互借。5.4人才培养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离不高素质人才。数字图书馆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素质,需要掌握多方面知识结构的人才,如计算机﹑网络信息加工与管理﹑知识产权与保护﹑数字图书馆运营与管理等方面人才。图书馆只有培养出这样的高素质的人才方能保证数字图书馆持续不断地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卫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