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4:05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建筑机械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建筑机械论文

篇1

1.1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在制度方面不完善。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正处于改革期、快速发展期,有些企业便取消了应有的、专门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机构,这使得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职责非常不明确,最终导致无法对建筑机械设备开展高效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也没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也不尽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发挥很大的效果,再加之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最终便会使建筑机械设备的质量及工作性能都无法得到保障,影响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现今,从事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都比较差。一般体现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技术能力低,甚至还有部分的管理者未经专业的岗前培训便开始工作的现象。此外,机械现场施工工作时,还可能产生施工者随意变更操作机械设备的现象。可是操作人员可能也没有掌握较专业的技能,这便使得操作过程与规定不符,无法真正发挥设备的技术优势,甚至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无法正常进行工作,这无疑又使得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加大了。

1.3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在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建筑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工作的,所以要受到施工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较大影响。此外,机械设备在工作时需多次开展组装、拆卸工作,所以也会呈现较大的磨损。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一定要在平时做好机械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万一机械设备在工作开始前没有实行认真的检查,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制约了整体施工进度,还可能影响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也会受到恶劣影响。

2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出现问题的处理措施

2.1不断完善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相关管理制度。必须不断完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各种制度,这样才能使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有据可依。管理制度的设立,不仅能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还可以提高工作的严谨性及可行性。设立制度时要本着公平公开、定机定人的原则,并指派专业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开展管理工作。另外,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者还要经常性的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其工作效率,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避免建筑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等现象,使建筑工程能够准时完工。

2.2提升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工作意识。施工现场中发生的安全事故部分是因为操作不标准产生的,比如管理者未完全依照机械设备的操作要求开展工作,这可能会使整个工程进度都受到影响,并使企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大大降低。所以,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管理者本身必须有很高的安全意识,并在工作中有高度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规范作业。还要对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养护工作,结合机械设备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机油或者使用液压油,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在完成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后,要将建筑机械设备搬运至平坦的空地,并做好防火、防风、防潮等工作。此外,企业还应根据设备在施工现场的实际工作状态,认真检查其各项配件,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维修,使设备能够一直拥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2.3对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实施优化配置。进行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来进行,并结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实施科学合理的配置,这样才能使施工现场的建筑机械设备和施工工作更加协调,在保证整体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将工程的施工耗时缩减到最短,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可是,各个类型的建筑机械设备本身的性能及结构都是有着非常大的区别的,万一某个工作步骤出现失误则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在使用建筑机械设备时,一定要根据设备的操作规定来进行,这样不仅能尽可能的避免对建筑机械设备的磨损,还能使其使用寿命有所增加。另外,进行建筑机械设备的调配工作时,专业的技术工作者及施工者一定要以实际的工程状况为依据,对工程现场的各种信息都有严格整体的了解并深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机械设备实际工作情况记录的准确性,并防止施工现场因此而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等。

篇2

一些设备相对先进,对质量的零件和燃料的油、液压油、高品质、个人购买服务缺乏知识,责任力不强,购买零件低和油的质量低劣,以便一些相对先进的机械设备,利用油料配件和低质量差通过早期设备机械恶化,减少机械使用的有效性。或因为网站常常是偏远的沙漠,运输机械工程备件设施会带来一些困难,周期长允许延长导致巨大损失的设备的停机时间的连接顺序。

1.2未建立有效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各种各样的机器和设备建筑工程公司有较大的数字。机械设备从国外,这些机器的高成本,使用率较高的速度和复杂性技术在市场上的进口和快速更新。仍然使用这些机器绝大多数建筑公司管理是维修的一种管理模式旧,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系统,购买设备,从使用、维护、管理和处置、同步和转售业务登记缺勤的特征方法更新维护机械设备缺乏保养和维修配件,如购买认识信息、混沌、机械废物可能管理文书和其他现象的技术指标。

1.3缺乏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上的创新

对管理的大部分的建筑行业机用于体积小、允许取得效果,在很多场合使用维护。然而在实践中,机械施工过程中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环境中,导致机械损失,这种现象工作的有效性。这样的建设实践的机器更适合国情的改造和创新,工程机械所需的时间。这就是管理维修的机器在我们缺乏创新的精神。

1.4未建立详细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档案

系统类型、批次、模型、时间采集,数目工程机械的使用,获得数据维护时间,等等维修企业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有效力学。然而,大多数的公司未能建立维修机器的文件系统管理体系结构来管理此信息供后来机械修理、配件及工艺带来了很多维修困难、没有证据的选择。

1.5设备维修人才建设不全

建设市场经济时期的公司是追求效率经济,致力于建设的机器和设备的可用性和利用不唯一合理的建筑结构、各类人才除了有自己的优点。建筑公司在管理中设备必须配备的维护、建设、运营和维修机械工程、机器和材料管理设备,等等的工作人员机的管理。和单位为了降低成本,尽管个人能力,往往一个人同时多职位,设备材料和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维修等。因为缺乏技术能力和能源缺乏,这类兼职佣工也往往不用对机器的维修工作的需要作出反应。操作机器的维修工程员工的技术水平有直接影响施工机械的先进的、对经济和可用性。目前,大部分的机械施工业务高管不是诞生,相信工作的维修技术人员只需填写窗体中,这台机器是破碎改变一些组件等。这些简单的工作,因此,服务技术人员的重要性是不够的。

2增强建筑机械维修管理质量的几点建议

2.1建立专业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团队

建筑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保养的机器高专业素质的管理团队是非常重要管理未来的实际维护,保养,技术管理人员直接相关的机械及设备,维修质量程度公司的管理的维护成本等等。在人才储备,应该吸收由专业工程师经验丰富的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职业训练,利用手段修复机和最新设备的培训、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创新,用来发挥其潜在作用的工作,评估业绩的一整套的机器维修人员管理、责任、质量的机械维修管理系统。

2.2建立完善的建筑机械维修管理体制

取决于建筑项目,以建立一个相应的施工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实际情况。该机制是根据管理养护机械部、维修专业职位的位置和挑选人才的管理编写的。建设的机器来面试的管理,新员工的职业培训,注重员工培训,以创建一个系统管理模式的分工明确,责任质量部署位置管理经验丰富采购的机械维修和管理的三权分立的权利。

2.3保证建筑机械维修管理过程规范化

进行施工机械管理维修要求维修现有设施,维修公司,足够的资金等的技术人员,过程是复杂的。要执行维护机器到更好的管理,应该是,建立明确的规则运行的机械维修管理技术系统的标准化进程。后具体制度、维护和修理机械,符合业务要求、旧废旧设备和工作流的二手机械设备转售等等。为进口价格的设备,它应该是配置的特定,机械维修管理人员,以照顾其维护、维修、检查的行和更新组件和其他问题,以确保维持最佳状态。负责管理,严格控制的验收,确保维持的有效性。

篇3

2解决方案

笔者近年来多次到南宁劲频机电有限公司学习调研,有幸参与该公司建筑机械专用监控系统技术开发。该系统采用先进的GPS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SM全球移动通讯技术、3G网络、GIS地理信息处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通信与数据处理技术,可以准确定位建机设备的地理位置并进行远程监控,管理已销售或租赁给用户的产品,避免因为用户可能的不当使用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对贷款购买的建机设备进行还贷监控,有效避免购货客户拖欠应分期支付的货款、承租客户拖欠租赁公司租金,从机器租赁、安装、使用、维护等各个方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该监控系统用于升降机和塔吊的监控管理,因此升降机和塔吊的工作环境、工作运行情况以及公司对售出机械的管理经营模式都是本监控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根据以上因素设计的GPS监控系统在功能上要满足客户的使用需要如下:(1)随时监控定位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2)公司可根据经营管理模式设定设备的有效使用期限。(3)监控中心可查看设备当前运行状况,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监控中心报警。(4)监控中心可查询设备的历史运行状况记录,辅助定位故障,实现精细化维护。(5)当设备遭不当使用或人为破坏时,监控系统可限制设备运行并向监控中心报警。该监控系统主要理念是“实用、稳定、可靠、可扩展”。它提供GPS定位服务,同时提供有GSM基站定位数据,即使设备在基础设施较弱的地区,也可通过双重定位方式,实现实时的、准确的、可靠的定位。该监控系统提供GPRS通讯和短信应答双重通讯功能。在正常情况下由GPRS网络为监控器和监控中心提供无线通讯服务。当GPRS网络出现问题时,由SMS短信应答方式提供通讯。保证了通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监控器通过工业通讯总线连接变频器,实现对变频器的可靠稳定控制,可扩展读写变频器参数、挂接各种传感器、运行数据黑匣子等功能。同时设有交流电源和后备锂电池,即使在设备没有外接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监控系统正常工作数月。系统组成架构。建筑机械设备远程管理系统主要由机载监控器、地面监控中心、GPS卫星和无线通信网络(GSM基站定位、3G网络、互联网GIS地理信息系统)4大部分组成,系统概念如图1所示。GPS是全球定位系统(GlobalPositioningSystem)的简称,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卫星定位导航方式。其定位原理是:高速运动的卫星不间断的向地面提供已知的瞬间位置起算数据,包括卫星自身的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当用户接收到这些信息后,进行空间距离后方交会,从而计算出接收机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具有定位精度高、可提供三维坐标、24h连续实时、成本较低等优点。虽然通过GPS系统进行定位可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但是它的不足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GPS系统进行定位需要接收多个卫星信号,需要在相对空旷、高层建筑不密集的地方才能直接观测到所需数目的卫星,若有高楼、树木等的遮挡,有时会接收不到卫星信号。(2)受城市环境中无线电波散射、反射以及非视线路径传播等影响,很难获得理论上的定位精度。(3)GPS接收机开始定位往往需要几分钟的时间。(4)室内无法使用。这对于紧急事件等需要实时处理的场合来说是无法满足要求的。因此,本文将论述采用GPS定位技术与GSM基站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即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由若干个六边形蜂窝区紧密结合成了最基本的蜂窝网(微蜂窝网),每区中心各有一个无线电站,它就是基站,其作用是覆盖该地区以内的所有“移动终端”。GSM系统在国内已成为覆盖最广、用户拥有量最大、系统运行可靠性最高数字移动通讯系统。近年来,随着用户对不同业务的定位需求,手机用户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定位方式—GSM基站定位来克服GPS定位技术在室内的局限性。GSM蜂窝网络无线定位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GSM移动基站定位的精度也得到了相当大大的进步和提高,如今其定位精度可达40m,已经完全可以满足GSM用户的定位要求。GSM定位方式优势在于:①只需现有手机、现有移动网络即可实现定位功能,不需要用户投入昂贵的设备。②只要找到和手机通信的基站,查找出其代码(CellTowerID),就可以大概知道当前通信手机的位置。因为只要有GSM手机信号,在附近就一定存在GSM基站,而手机都具备跟基站沟通的能力。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是获取、整理、分析和管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可将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储存到计算机中,实现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等功能,系统具有支持空间数据的获取、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的功能,并可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问题。把Internet技术与GPS,GIS以及GSM技术相结合,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公共监控平台。借助覆盖广泛的GSM网络传送的GPS定位信息以及GIS采集的建筑机械运行状况的相关信息,在基于GIS的可视化系统中加以体现,实现对建筑机械的远程管理。建筑机械设备远程管理系统系统是在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全球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MS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用于对建筑机械目标进行实时监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安装在塔机上的监控器通过GPS模块接收三颗以上不同卫星每秒钟发来的定位数据,计算出自身所处的地理坐标,坐标数据通过按规定的协议利用短信的形式将车辆的位置、状态等信息按规定的协议发送至GMS网络,GMS网络将接收到的信息传送至监控中心的通信网关进行处理,将处理结果转发到GIS监控终端。系统运行时,受控升降机和塔吊上装载的机载控制器将按照设定要求,采集升降机和塔吊上各种运行状态和地理信息,发送至监控中心服务器或用户手机,监控中心将收到的升降机和塔吊上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处理,实理远距离准备定位和实时监控。在升降机和塔吊发生意外故障时,机载控制器会把受控升降机和塔吊所在位置、报警类型等数据发送至控制中心,及时将事发升降机和塔吊精确位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供监控中心统筹处理。根据对百度、谷歌、天地图,三种网络地图实际测试对比,发现谷歌有时会打不开,天地图目前功能做得不很完善,相比之下,公司用户主要是在国内,百度地图系统稳定性好,而且完全免费,所以本控制系统选择用百度地图。

3系统的开发

3.1硬件设计(1)监控器外壳。(2)主控板

3.2软件设计

在系统软件设计上,本系统采用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提供数据,前台应用软件访问的模式,保障可靠性的同时提供较强的可扩展性,为应用需要提供开放性的接口。系统平台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图形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及通信技术(如图3~4)。采用双模式通讯(SMS+GPRS),来保障数据的稳定性。使用双软件系统体系结构(C/S+C/B),保障数据的安全及操作的可靠性。实现实时监视设备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具有“三全二性”(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及实时性)。系统可实时监控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遥控限速锁机,天线信号强度,通信状态,报警状态、电池剩余电量、休眠等级、外电状态等信3.3产品功能

(1)监控器集成RS485总线通讯功能,可以连接各种建机常用的传感器,并能扩展读写变频器参数等新的功能。(2)GPS定位功能。监控定位设备所处的地理位置。(3)GPRS通讯功能。实现监控器和监控中心的数据交换,监测设备地理位置和工作状态。(4)SMS短信通讯功能。当遇到GPRS连接失效时,会自动切换到短信应答方式,保证通讯的畅通,同时系统会不断尝试重建恢复GPRS连接。(5)故障自动检测功能。(6)主控板内置交流电源,并设有后备锂电池。当监控器没有外接电源时,监控器自动转到待机状态,节能省电。根据设定时间,自动唤醒并与监控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在此工作状态下,电池的续航时间可达3个月。(7)开机保护功能。由主控板决定是否允许正常开机,与使用的变频器无关,防止设备被私自跳线开机。(8)锁机限速功能。监控器一小时发一次“心跳”数据给变频器。如果监控器或通讯天线被破坏,使得变频器在规定时限内一直收不到合法“心跳”数据,变频器就会进入自动锁机限速。监控中心也可以直接向某个监控器下达锁机指令,使设备进入锁机限速状态。进入锁机限速状态后,变频器只能限于低速档12Hz及以下频率运行。

4系统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曾遇到地图定位精度不够、网络信号不好或中断等问题,经过多次改进,现已解决。(1)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地图定位精度不够的问题,可利用百度网络地图提供的专用数据接口来做地图纠偏校正,提高地图定位精度;(2)建机设备所处地段手机信号不好网络不通时(例如设备在山区工地信号时断地续、监控中心服务器专线宽带故障无法访问网络),监控中断时间过长,控制中心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加锁、解锁操作,用户就会意见很大。改进后可通过短信方式来保证遥控锁机、解锁等基础功能操作,提高可靠性;(3)当建机设备在运输路途或无外电供应时靠锂电池间歇工作,休眠省电;以保证无外电供应情况下不会失去对设备的监控。

篇4

1.管理方面的原因①机械使用单位不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机械安全检查和验收走过场,流于形式,对起重机械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②设备产权及安装、维护单位管理能力低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履行,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主要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等安全意识淡薄,起重机械安装不规范、维护不到位。③监理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对起重机械安全监理不到位,不履责。④建设单位不关心现场使用设备的安全性能,不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5)安全监管单位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监督不得力。

2.操作方面的原因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技能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操作人员没有接受专业培训,不具备特种设备操作资格,对机械性能不熟悉,不能及时发现机械异常,对机械带病运行视而不见,不清楚操作规程,经常性误操作,有的甚至违规野蛮操作,这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3.机械安全性能方面原因目前,建筑施工起重机械安全性能都不太高。机械设备上很少有应用现代高科技技术保证设备使用安全的装置,机械设备出现异常和故障不能自动报警提示,有些机械设备工艺老化落后。起重设备流通领域也存在一些问题,市场上供应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安全性能没有保障。一些质量低劣的起重机械由于价格便宜被不法商人带入建筑施工现场,为建筑施工安全埋下隐患。

二、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每年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应该加以防范。要减少建筑起重机械安全事故,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1.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现阶段,我国建筑起重机械管理还比较混乱。各地、各企业管理模式不一,有的是建筑施工企业自有设备,有的是租赁设备,安装拆卸单位又是独立资质,设备管理的责任不清,管理缺失。要将起重设备管理到位,必须彻底改变当前这种乱象,严格落实各个责任单位安全生产职责。推行起重机械租赁、安装、拆卸、维护保养由一家单位总负责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体化”管理可以比较清晰划定单位责任,有利于提高起重机械管理专业化程度。同时,要加强起重机械安装、使用、拆卸过程管理,严格审查安装、拆卸专项方案,按照相关规范认真做好机械设备的检查验收,不让设备带病运行。

篇5

标准层平面设计

1.标准层平面形状及规模

根据基地高层退界要求,布置主楼在场地上最大和有效使用率最高的雏形平面,尺寸为35mx56m的矩形。结合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控制标准层面积在1800m2左右,该面积处在主流甲级写字楼标准层面积1500~2000m2的范围内。标准层由办公空间及核心筒公共空间(交通、设备机房及管道、使用房间)两个区域组成。

2.核心筒位置及面积

核心筒的布置方式根据平面形式和面积尺度等因素采用了中央核心筒类型,该类型具有办公空间完整开敞、灵活可变性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景观条件、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特点。核心筒的面积对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影响很大,为了在经济效益及使用系数上得到高值,核心筒部分需要简洁紧凑的布置,同时应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带来功能上的不适合进而影响舒适性。设计初始阶段,核心筒需要初步摆出容纳设备机房及管道垂直系统的空间,完善建筑和结构布局并尽早予以协调,落实核心筒的尺寸后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写字楼的等级标准、标准层面积、层数等因素结合电梯组群布置原则,提出所需电梯体系和梯井数量:客梯分为高低区分区运行,共设置有八台双侧排列电梯(载重量1350kg),其中高区电梯速度4米/秒,低区电梯速度3米/秒。电梯系统的两个效率控制指标:“平均间隔时间”小于30秒、“五分钟载客率”16%都满足甲级写字楼多租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影响使用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优化了核心筒内的交通空间和机电设备用房,核心筒尺寸减少为27.4mx11.8m(不含联系办公空间的公共走道),标准层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接近80%,平面效率高。公共走道宽度通常在1.5~1.8米,根据设备管线在走道中的布置宽度及办公需求确定为1.6米。

3.办公空间进深

开发商从商业租赁角度出发,要求办公空间效率高、适应性好,并对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从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提出了大于10m的控制指标。对于以上需求,标准层平面设计着重考虑灵活可变性和模块化,开间尺寸以8.5m为模数单位,进深尺寸为10~14.2m,楼层沿外墙周边设置单排柱,无柱的办公空间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在保证较高的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的前提下,需兼顾整层出租及分块出租,因此充分考量办公部分和公共服务部分的平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层净高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及相关规范,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净高一般要求在2.6m以上。本项目综合考虑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所占空间等因素,设计标准层层高3.85m,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最终落实标准层净高2.7m。

1.优化结构尺寸

设计中对结构平板体系与梁板体系进行比较,通过结构整体性能、经济因素及设备管道布置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了梁板体系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综合其他专业的设计进行调整:主楼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及核心筒体结构体系,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宽扁梁(1000mm宽x550mm高),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形式控制其挠度和裂缝。这种结构形式既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又节省了板的折算厚度(梁板式为180mm,厚板式为300mm)。

2.合理布置设备管道

标准层机电管线根据管道体积通常以风管为主,其次为电母线槽、水管等。机电专业提出管线的大致走向及标高,在深化阶段把主要管线的平面及标高汇总在平面中,以“次管让主管”、“小管让大管”的原则,针对空间瓶颈的节点给予重点考虑并解决问题。空调按内外区分别设变风量空调系统,办公区靠公共走道及外墙两侧分别设置两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回风管,中间一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新风管。由于空调机房的主风管需通往办公区,机房分设在核心筒的两端,并利用机房一侧的辅助房间分散风管数量,有效降低风管高度缩短管线长度。剖面设计中把空调机房靠走道一侧的框架梁局部做翻梁处理,提高了风管的布置高度。

立面设计

项目地处浦东新区,周围标新立异之作比比皆是,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此碰撞融合。基地北面、西面为已建写字楼,东侧隔福山路为已建酒店式公寓,南侧隔浦电路为竹园公园。主楼共25层楼面,建筑屋面高度99.7m,玻璃幕墙最高点120m,建筑体量采用简洁、规则的长方体。

主楼以突出玻璃的竖向金属肋条划分墙面,肋条在顶层收分增强仰视透视效果,从而在北面、西面及局部的东面、南面形成竖向线条为主的金属质感立面。建筑以高耸纯净的玻璃幕墙体量作为东南转角焦点,强化竖直体量,既映射周边建筑,又与金属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向外挑出的玻璃面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景观面,既提升办公空间的品位和商业价值,又形成建筑对城市风景的迎合,明亮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远近众人瞩目的地域标志。为强化视觉挺拔感,玻璃体直通底层,突出三层挑高大堂空间的敞亮和流动性,结合室外的广场绿化,在开放与封闭、自然与人文、公务与休闲之间营造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高尚品位和舒适宜人的特征。为强化福山路街景,塔楼东立面在金属质感和玻璃体的表面外增加第三个层次:艺术装饰玻璃面,在不影响室内视线的条件下,在幕墙内表面附加固定透光装饰膜,通过巨幅彩像活跃街道气氛。

篇6

2施工机械、材料质量不合格

一些建筑商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在原料的采购上随意的降低采购标准,完全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应用到建筑项目中去。同时,在整个施工的过程中,一些合格的原材料也不能够合理的使用,很大程度地影响到了工程质量。很多建筑企业在对建筑机械的使用上不能够严格把关,引进了一些陈旧和淘汰的施工机械,甚至一些新的先进的施工机械都不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更做不到及时的检查和维修,严重的影响了施工进度和质量。

3建筑管理的相关措施

3.1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安全工作一直受到国家和企事业单位高度重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直接与国家的经济命脉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相挂钩。但是如何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内容。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基础抓起,每个施工环节都要监督到位,施工前,一定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包括劳动保护用品的佩戴、安全教育工作的培训一定要落实到位,安全员或者是安全工程师一定要亲临现场。

3.2制定合同管理制度

建筑企业的要有自己的法律专员、合同专职管理者,在进行某一项目的施工前,建筑企业要与项目使用者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合同所规定的内容一定要体现双方的合法权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行签订,施工方一定要派专人进行合同的管理工作,并严格按照合同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施工。同时要将项目所签订的事项报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

3.3培养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

工程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我国工程建设人员多为普通农民工,缺乏基本的知识培训。多数的工程建设单位没有对新招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职业培训,导致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不懂得施工现场的基本常识,这给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了许多的麻烦。倘若要提高施工的质量,就要严格的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做好工程职业素质培养,才能让现场施工人员基本了解施工中的状况,快速处理,杜绝隐患。

3.4开展环保施工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的严重,一定要按照国家环保法的规定进行施工,尽管选择环保型材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5严控施工机械、材料的质量

施工时做好材料的选择、进场验收、保管和周转材料方面的工作。材料根据自身的品种、型号分区的堆放,设置标识和编号,建立台账。根据施工的流水段,划分好材料的计划用量,实施分批进场,避免积压周转材料造成经济损失。及时清理用完的材料,并加以归类,去除多余的材料。根据施工工艺选定施工机械,并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布设。购买的机械要选择经济实用型,注重运行的质量。使用大型机械,要注意安排操作人员定期检查并填写资料表。

篇7

对我国高层建筑设计的若干探讨:由于受人口压力的不断增大,以及城市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影响,促使现代建筑形式转。向高层空间发展,随之高层建筑工程便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建筑风格形式的一个主要潮流趋势。随着高层建筑工程施工建设数量与规模的不断加大,高层建筑技术与工艺也逐步向复杂性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上面的一些不足之处就逐步的暴露出来。如何更好的提升高层建筑的设计便成为当今建筑行业发展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

深度解读殡葬建筑设计中的生态自然元素:本文围绕殡葬建筑与生态自然元素的契合展开,试解读当下殡葬建筑设计中自然元素在城市生态化发展中发挥出的重要作用,让自然元素在殡葬建筑空间上的痕迹通过一系列的手法得以体现,也使人在其中体会到当融入了各种自然介质时,殡葬建筑作为一个主体变化的独立性,及这种变化给人以丰富的感受,契合了主题。同时去深层次的挖掘变化的内涵,展示动态的过程,使建筑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具有特色。

建筑设计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分析探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设计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逐渐成为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技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着较大的影响,建筑设计也不例外。本文将对数字化技术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数字化技术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应用。     建筑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分析     1)可持续发展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已经宣传了很多年,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很多情况下可持续发展只是一声响亮的口号。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仍然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线,造成华而不实的建筑工程数不胜数,导致建筑物的毒性逐步吞噬了居住者的健康,也加重了自然环境的压力。我国建筑缺乏生态因素的重要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口号响亮,光说不练,因此,通过建筑设计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落实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课题。     2)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有待加强。建筑物既是单独个体,也与其他建筑物之间存在整体性联系,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能够全方位评价建筑物的周围环境和能源。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对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关联缺乏重视。建筑物的整体性意识薄弱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建筑物孤立,评价单一,导致人与自然很难连接,建立综合的生态观念也存在很大的困难,由此可见,将生态策略是计划的重要方法就是建筑物的整体意识。     3)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建筑设计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建筑设计过于形式化,建筑物华而不实。目前国际上的建筑风格都趋向于简约风格,而中国建筑背道而驰。生态策略对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重视建筑的实际功能是尤为重要的,我国对建筑物的实际功能意识还有待加强。对建筑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功能考察我国实现生态建筑的重要因素,需要得到高度重视。

篇8

2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现代化的策略

2.1加大对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使用状况,通过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系统管理方法等,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检查、维护等跟踪管理,以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信息化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备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运转、使用效果,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2.2优化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故障事先预防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固定机械的事先预防管理模式,对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低故障,正常运转的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预防维修是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生产空闲时段,对机械设备进行计划性的维修,预防维修能够有效降低机械设备的在线故障率。流动机械设备的维修模式,为了有效降低维修的成本,建筑工程项目流动机械维修模式,使用状态监测、主动养护等方式,主动维护能够及时查找导致故障的成因,提升预防的效果。

2.3构建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效果的基础。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时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按照机械设备现场使用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相应的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高效运转。因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大部分都是露天作业的,这种恶劣环境下的作业,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需要按照建筑工程项目作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机械设备管理的制度,提升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制度的落实,提升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2.4提升建筑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信息化水平

加大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水平,需要做好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过程中,传统做法是按照一定的修理周期,对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制定修理计划,通过系统对机械设备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机械设备无故障的间隔周期,为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维修提供了参考依据。另外,因为使用了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故障的控制力度,改变传统的故障处理方法,提升机械设备故障的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

2.5加大建筑工程机械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安排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维修管理专业性强等特征。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要加大引入专业维修和管理人员。并加强对管理和维修人员的在职在岗培训工作,提升他们的专业维修和管理水平,为保障建筑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转,提供人力支持。

篇9

建筑是环境的一部分,只有与整体环境形成一定的生态联系,才有一种共生关系。所以,建筑必须与外部空间相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因此,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结合、呼应,不仅完善了建筑空间,也使空间得以延伸、扩展。建筑空间与景观空间的结合,可以大大丰富建筑本身的空间。苏州拙政园中的“借景”手法非常经典地阐释了这种设计理念。例如:在市中心复杂地段建筑,由于道路不规则等问题对建筑产生了很大的制约,如果设计者采用圆形建筑风格,映衬周边的弧形道路,再用环形的步行道穿插于之中,能够形成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和谐在于共同元素的发掘

在建筑设计中我们经常见到:一是关注建筑本身,后去考虑环境的美化;另一种是在环境中去添加建筑,建筑难以融入环境之中。这两种设计环境都难以实现空间的和谐统一。事实上,我们不能单纯考虑建筑,也不能单纯关注景观,单方面追求和谐统一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如何在具体是设计过程中贯穿景观与建筑和谐统一的理念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寻找建筑与景观的最佳结合点,不能在设计中顾此失彼。只有去寻求景观与建筑的结合点,从这个地方切入,才能够寻找到建筑的灵魂。

为此,我们在进行单体建筑设计的同时,预先提出整体环境框架与要求,在分析基址环境、周边环境、视域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系统的设计指导原则。尊重建筑周围景观对建筑风格、色调、设施的各种要求,在这些要素中去寻找景观与建筑相通的地方,抓住这个点来贯穿建筑与景观,让建筑风格与环境风格相符、相称,让建筑成为景观生态中的一个部分,融入到环境当中去。对于一些后加入进去的建筑,或者是一些改造的建筑,也要在环境允许的条件下进行调整,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整体性。

三、用建筑思想反照景观设计

建筑不仅仅从属于景观,也是景观的一部分,当建筑融入景观后,其本身也是对景观的一种改造。所以,建筑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与景观的融合,也要考虑对景观的创造性塑造。让景观衬托建筑、用建筑改造景观。

在实践中,我们要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具体设计中,我们可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同时,用建筑思维解决景观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很多制约因素,比如,在城市建筑密集地区,以彩色喷涂地面的方式划分出进出的道路以及人行与车行的路线,既满足道路的功能要求,也为高层居民提供了视觉对象。

四、关注自然与文化双重生态

篇10

随着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越来越高,对施工和安装活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不同的专业岗位既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岗位职责和空间位置,又要与其他专业岗位形成协调配合的关系。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各种要求,如果一些交叉性部位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一些工作上的矛盾和冲突。每个建筑项目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是同一施工工序,但施工内容不同,这就增加了技术操作的难度。此外,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人员需要时刻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最新的技术技能,这些都是施工协调性管理困难的因素。

1.2施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多数项目都由分包商来完成,有时一个工程项目需要多个分包商来共同完成,发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会通过签订协议来约束分包单位的职责范围,但受利益的驱动,分包单位会逃避一些规定不明确的职责,再加上多个分包商之间协调关系的复杂性,工序上难免会出现一些遗漏。另外,施工企业缺少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施工技术人员和管理领导自身的专业素质不足也会给管理协调工作带来困难。

1.3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

在很多施工项目中,不同的施工单位、不同的作业工程之间需要进行交叉作业。各个单位虽然都有自己的协调员,但项目整体没有统一的协调专员,往往由项目经理兼职担任,但项目经理平日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到这些协调管理问题,直至问题发生后才会去处理。

1.4施工人员素质的影响

在施工项目中,一些工序要靠大家共同来完成,但不同施工单位、不同部门的员工只服从各自的上级管理体系,施工活动中无法协调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导致工程中的协调机制不畅通。

2改善协调管理工作的应对措施

2.1提高施工协调管理意识

一个工程项目涉及到多方参与者,分别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各个单位都要本着对业主和使用者负责的态度,明确认识自己在整个项目施工活动中的角色,认真履行合同中的职责,发挥好在整个协调关系管理中的作用。施工技术负责人应该意识到协调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协调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加强协调管理有利于提高整个施工管理水平,构建科学的施工管理模式,通过对一些关键的施工工序加强管理,从管理、技术和人事方面完善管理制度,构建以责任制为导向的科学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每个专业都是为项目整体服务的。只有做好局部工作,工程项目整体才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协调、管理不当,会对工程造成难以挽救的损失。施工企业的领导者应该提高协调、管理意识,组织安排好各个分包商之间的任务和进度,并及时与分包商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合同中详细规范各个施工单位的职责。此外,还应该加强对施工管理层、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专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形成以大局为重的工作作风和对本职岗位认真负责的态度。

2.2加强管理及组织协调

为了提高协调管理水平,应该建立和完善协调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应由建设方、施工方为主,构建统一协调管理领导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指挥。协调管理领导小组应该熟悉各专业的施工特点、施工工序和设计要求等,这样才能统筹兼顾,分配和管理好各个施工队伍,将每个施工环节安排得井井有条。此外,还要建立责任追溯制,建立起上至管理层下至基础员工的责任制,并建立配套的绩效考核和奖罚制度。要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保证每个员工都能形成协调管理意识。为了提高组织协调管理水平,应该建立协调管理定期会议制度,由建设方和施工方领导参加,主要目的是解决施工活动中协调方面的问题。在对复杂的部位、关键的工序进行施工之前,要组织技术领导开专门协调会议,并形成一个指导性方案或文件,将不同专业队伍的责任、施工顺序等都进行明确规定。当施工协调中发现问题时,应该及时总结,并在下次会议上分享经验,提高各专业队伍的专业素质。

2.3加强技术协调管理

设计图纸对协调管理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图纸会签需要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图纸会审环节应该重视专业协调管理工作,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施工后发现新问题。做好技术交底,可以减少施工方信息的不对称,从而能够充分理解设计方案的意图,掌握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减少协调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