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安全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2:23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行车安全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行车安全论文

篇1

一是要从思想上进行深度教育,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自我警示,将“安全生产大如天”、“三个重中之重”“、三点共识”等安全理念植根于乘务员脑海深处,从候班-出勤-上车-运行-下车-退勤,整个流程都要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二是要从日常发生的违章违纪方面问题着手,进行汇总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风险研判,制定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三是要切实抓好乘务员标准化作业。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任务,也是铁路“三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因此保证乘务员认真落实好标准化作业和执行好规章制度则是确保行车安全的重中之重。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一些乘务员经常把自己工作中不好的习惯当成了标准,这也是为什么行管干部天天抓安全,天天有问题的原因,也是行车事故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因此,在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中,应该不断要求乘务员学习标准化,作业过程标准化,把乘务员日常的一些习惯性作业转变为标准化作业,有效杜绝惯性违章违纪。

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就是天气不良或行车线路状况因素。铁路行车过程全天候暴露于自然环境之下,暴风、雨、雪、霜冻、线路塌方、滑坡等风险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或埋下安全隐患。因此,作为铁路机务部门,要建立机车乘务员出勤预想系统。一是出勤前要做好预想,开好小组会,预想包括当时当地的天气因素和具体线路状况因素,每一项都要认真分析其风险因素,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二是出勤调度员要及时传达天气不良情况下的安全行车措施和应急处置办法。这样乘务员在实际运行中,才能灵活自如的应对变化多端的环境因素,从而达到超前防范,确保行车安全。

1.3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主要是对规章制度执行和上级指示精神方面。首先,要从制度和管理上将安全风险管理与传统安全管理区分开,更快更好的去适应这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值得机车乘务员积极思考和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安全风险管理主要是针对未知的不安全因素提前进行预测和控制,强调问题的超前防范。这就要求机车乘务员必须对执乘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通过不断探索和反思,找出风险点,进行研判,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做到提早预防、提前防范。其次,要对管理者或上级安排和工作要求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不能“左耳进,右耳出”,事情发生了才知道“不听上级言,吃亏在眼前”,追悔莫及。

1.4素质和能力因素

如何全面掌控和消除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于机车乘务员来说,实际上就是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的问题。为此,要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分掌握基础规章制度、安全卡控措施、LKJ操作、非正常行车办法、机车故障处理等专业知识,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消除工作过程中人员、设备、环境三大要素带来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在平时学习不能敷衍了事、参加培训不能走过场、班前休息不能“偷工减料”、执乘过程不能“开小差”,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运输生产,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2设备安全方面

设备安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质量良好的设备,既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又是行车的重要保障。风险重点包括机车走行部裂损脱落、制动系统故障、车顶高压电器设备失效、直供电装置故障、监控装置故障、其他电器线路及安全装备故障。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行车安全。因此,首先要从设备质量源头进行控制,规避设备安全风险,提升设备质量;其次,通过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不断完善对行车设备、列车运行、现场作业、外部环境等关键作业过程的动态实时检测,来确保行车安全。目前无论是电力还是内燃机车,都不同程度的安装了一些新技术设备,如机车防火视频、6A系统、CIR、LBJ、STP装置等。对于机车乘务员保证设备安全来说,要做到在出库前确认安全装备和其他设备的状态良好,并且有检测部门出具的合格证后,方可出库。

篇2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铁路运输线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要枢纽,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里程的延长,交通运输总量也在增加。繁忙的铁路交通运输量增加的同时,铁路行车安全风险也逐渐提高,导致铁路行车安全受到影响。近些年多发的铁路安全事故,用血的教训证明了行车安全的重要性。在日常安全运输教育中,必须要深刻分析影响行车安全因素,提前采取预防措施,提高行车安全性。

二.行车作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人与安全

对于现阶段的铁路行车来说,所有的设备都需要人来操作。因此,多数发生问题和事故的时候,都是人为方面的原因。在任何一个方面,人都存在一定的弱点。从操作方面来说,由于现阶段的铁路行车设备还有待完善,工作人员在操作的时候,难免会疏漏一些环节或者在某些操作方面出现失误,这就造成了铁路行车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在铁路行车安全中,工作人员在指挥方面,也需要加强。现阶段的人口增长,对铁路交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而国家目前在铁路行车配备方面,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加强工作人员的指挥,就成为现阶段改善铁路行车的有效措施,工作人员在指挥的时候由于工作压力大,工作强度高,有时会出现一些失误,造成了铁路行车的安全隐患。

2.设备与安全

在铁路行车方面,设备是根本。只有将设备的安全进行有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铁路行车安全。铁路行车所包含的设备非常复杂,除了基本的行车设备以外,还有指挥设备以及车站内的设备。这些设备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对铁路行车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一个有效措施。铁路运输设备不仅影响着铁路运输生产的效率,而且对行车安全起着直接的作用,质量良好的设备是行车安全的物质基础。这些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行车安全。由此可见,铁路行车设备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3.环境与安全

在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方面,环境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方面,就现阶段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来说,虽然在环境方面有很好的措施,但在将来的时日中,必须不断的研究出新的措施,才能应对环境的多变和复杂。在自然环境方面,铁路行车必须提高自身的性能,在一些恶劣的天气下仍然能够正常的运行。对于地理环境而言,铁路行车应该尽量避免一些不良的地理环境,同时加大科研力度,努力克服不同的地理环境,将铁路行车的范围不断扩大,减小现阶段的行车压力。在人文环境方面,主要指的是铁路内部环境。由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铁路内部的一些制度和政策有所改变,在人员配备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改动,这就触及到了某些工作人员的利益,有效的进行改革,是稳定铁路行车内部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将铁路行车的内部做好,才能保证外部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能够顺利进行。总之,在环境方面,要从内部和外部双方面来考虑。

4.管理与安全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最重要的还是在管理上。因此,将管理作为铁路行车安全的首要方面,是有一定根据的。从工作人员方面来讲,制定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从铁路行车设备上来讲,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以及规范设备的使用方式,能够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可以说,正确的、符合实际的管理方式,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和设备上的不足,同时对铁路行车安全也是一重强有力的保障。现阶段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有一定的不足,着力改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是最快、最有效的措施。

三.提升铁路行车安全策略

1.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铁路交通的技术设备是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硬件基础。铁路线路及沿线的车站及通信信号和机车故障、破损、性能不良都是导致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铁路线路信号故障及钢轨损伤、机车车辆车轴和车钩、转向架及制动装置破损都容易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要不断提高铁路交通中相关技术设备的强度、性能及可靠性,尽量采用具有故障自动报警,能够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有利于进行远程维护的技术设备,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安全。

2.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法制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保障。通过制定关于铁路运输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促使各级政府及铁路企业以及广大社会群众能够共同维护铁路行车安全。目前,针对铁路行车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数量及质量相对较少,为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加强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必须要通过健全法制建设,促进铁路行车安全性提升。

3.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约束基础上,严格贯彻落实,加强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作为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监督机构,要做好以下方面:对于新建、改建的信号、土建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要进行检查;针对上报的事故要及时进行调查,并编写好铁路事故报告进行公开。铁路行车安全监察单位要代表政府部门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对铁路行车安全运输进行有力监督;对监察工作处理结果进行审核,监督单位自身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并协助各级单位建立完善的事故预防措施,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4.落实设备检查制度

必须要做好设备检查制度,依据铁路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落实制度,做好铁路沿线专用设备、设施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按照规定项目,逐条进行检查确认。对铁路道口、道岔、线路及信号、通信、电力等与行车安全相关的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检查内容进行明确。采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模式,在加强日常检查的同时,深入开展督促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为确保检查质量,在开展联合检查时,要对各个单位进行详细分工、统一协调,做到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依据检查流程开展全面、细致、深入的检查工作。各单位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整理成书面报告后及时上报危及行车安全问题。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做好整改处理,加强后期监督。

四.结束语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因素较多,既包括人、设备、环境,同时也包括管理的因素,针对具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逐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技术设备、提高监管力度,切实提高铁路行车安全管理水平,确保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董宝利.试论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C].//中国煤炭学会煤矿运输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36-37.

[2]罗新剑.浅谈我国铁路行车安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5).

[3]强璐.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J].甘肃科技,2014,30(6):67-68,135.

篇3

中图分类号:F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铁路行车安全定义

铁路行车安全是指在运输过程中,维护铁路正常运行秩序、保证旅客和铁路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运输设备和货物的完整性的全部生产活动的集合体。

铁路行车工作是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因素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行车过程受到路内、路外以及各种环境条件的影响,所处情况十分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威胁行车工作的安全。

2. 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

2.1 人员素质因素分析

人是安全的中心,而人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的高低。人的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理素质 :年龄、性别、记忆力、体力、耐力、血型、视力、视觉、听觉、动作反应时间、疲劳和饮酒等;

(2)心理素质 :气质和性格、能力、情绪、需要和动机、态度、爱好、兴趣、意志等;

(3)业务素质:文化修养、业务水平、法律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处理各种非正常情况的作业能力等;

(4)思想素质:事业心、责任感、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意识等;

(5)群体素质:群体目标、群体人际关系、群体凝聚力、群体信息沟通等。

2.2 设备质量因素分析

近年来,铁路运输能力越来越紧张,任务负荷越来越重。设备长期失修带病运转,潜伏着不安全因素。此外,目前还存在线路维修养护不好,车辆厂修或检修质量差,漏检漏修等现象。从对过去发生的事故分析中可以看出,各种运输设备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在:

(1)线路:钢轨或鱼尾板折断,轨道几何尺寸(轨距、水平)超限,胀轨跑道,道岔病害,路基损毁等;

(2)车辆:断轴,制动梁或下拉杆脱落,制动装置失灵等;

(3)机车:制动系统故障,自动停车装置失灵,蒸汽机车摇连杆裂损、烧漏易熔塞,内燃机车柴油机、传动装置、电机、电器破损,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绝缘被击穿,电器设备短路着火,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故障等;

(4)信号及通信设备、机械部分故障,电气接点接触不良,信号灯熄灭,电线短路、断路、混线、虚接等。

2.3 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1)自然环境

高温和高寒都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高温使人容易疲劳,高寒情况下人要多穿衣服使得行动迟缓。温和高寒同时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高温时人会变得烦躁,高寒时人会变得懒惰。嘈杂的噪声使人难以发现异常声响和报警信号;照明不够和大雾天气使人不易识别物体;有害气体和粉尘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等。

(2)社会环境

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和岗位工作安排会对工作人员的心理造成影响。一些不法之徒也对行车安全构成危害。

3.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建议

3.1 提高人员素质的建议

(1)在任用人员时,应该对其进行职工适应性测试,以便于为工作挑选最合适的人,减少潜在的不安全隐患。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运输淡季、旺季的变化,及时调整不同工作岗位的人数,工作量大时,应该增加人员;反之,应该精简人员。

(3)对工作人员尤其是调度员等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

3.2 设备因素的改善办法

防止和排除人为错误的设备:如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列车无线调度电话、车站办理进路的监督设备、列车运行速度的测录设备等。

对各种固定和移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监测诊断的设备:如热轴探测和报警设备、电磁探伤设备、超限界报警装置、各种自然灾害的报警设备等。兼有扩能和安全作用的设备 如自动闭塞、电气集中、调度集中、列车自动控制设备等。

3.3环境因素的解决措施

(1)社会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铁路运输系统各次管理部门要落实铁路企业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制和奖罚激励制度;加大安全技术设备的投入,依靠科技加强安全监控及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职工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职工生活,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内部团结,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自然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铁路选线,应做好地质、水文和气象等勘察工作;做好自然灾害的预、确报工作及设备技术状态的监测诊断工作。

(3)作业环境因素安全保障措施

在改善作业环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有效防止人员疾病、中毒现象发生,避免过早疲劳和不舒适感、使作业人员在繁忙的工作中,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把行车安全建立在良好的作业环境条件基础上。

参考文献:

[1] 施其洲.运输安全系统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佳玲,胡安洲等.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构成及其运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篇4

中图分类号:U292文献标识码: A

一、高铁调度指挥特点

随着我国高铁的陆续开通运营,高铁速度快、密度大、要求严以及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给调度指挥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

1、调度设备技术先进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TSR、GSM-R、CTC、防灾系统等新技术、新装备的大量使用,对列车调度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认识、驾驭先进技术设备,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是难点。

2、列车调度直接面对行车安全

高铁调度指挥采用调度集中系统(CTC),车站只设应急值守人员,在中心控制方式下不参与行车工作。列车调度由原来的指挥行车变成集指挥者与执行者于一身,除担当列车调度职责外,还兼有车站值班员、信号员职责,负责CTC控制区域内所有的行车设备操作、调度命令及交付、设备故障登销记、行车闭塞办理和进路排列等工作,并直接向司机等行车人员发出指令,直接面对行车安全。

3、应急处置要求高

正常情况下高铁CTC系统使调度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列车按计划自动运行。但是,不良气候、设备故障、地质灾害等会对高铁正常运营产生巨大的影响。高铁严格的行车条件和旅客维权意识的迅速提高,迫切要求在非正常情况下实现调度安全万无一失和列车运输秩序快速恢复的双重目标,对调度的应急处置有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铁调度应急处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全路高铁CTC区段调度应急处置方面的案例分析总结,本人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

部分CTC区段调度员对调度安全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对安全信息缺乏必要的敏感性,主要表现在没有严格执行各项岗位作业标准,存在盲目蛮干和侥幸思想,没有意识到可能造成的后果。如X年CTC区段“5.27”事故,列车调度与助理调度安全责任意识差,简化作业程序是主要原因。

2、调度命令不规范

在高铁CTC区段,调度命令直接通过无线传送系统发给司机,缺少车站值班员卡控这一环节,对调度命令的正确性要求极为严格。但在应急处置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紧迫、责任心不强等原因,调度命令错误、错传漏传调度命令等仍时有发生,给调度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3、高铁团队协同作战能力不强

遇突况,各岗位间会出现职责界定不清、信息通报传递不畅、现场处理较为忙乱等现象,调度应急处置缺乏统一的指挥、决策、协调、组织。特别是列车大面积晚点后对现场车站通报和协调组织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4、高铁调度员业务素质不过硬

高铁CTC系统对列车调度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过硬的业务素质是保证调度安全的前提。目前高铁调度大多是从既有线调度中选的,由于调度人员流动性差、培训时间短等因素,部分调度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接受能力较差,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对管辖区段线路、设备和人员情况不熟悉,在应急处置中分析处理问题方面受到一定的局限,难以准确把握设备故障后的放行列车条件,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瞬间就会发生事故。如列车调度不清楚“进路、凭证(信号)”先后顺序的重要关系,在未准备相关进路的情况下盲目用作允许列车运行行车凭证的调度命令,是造成“6.27”事故的主要原因。

5、规章制度冗余繁杂

铁总、路局以及调度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卡控措施的不断出台,且各项制度变化更新较为频繁,在遇有设备故障查找相关规定时费时费力,需要对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及时更新,进一步优化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应急处置标准,防止非正常情况下发生因错误执行相关标准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三、强化高速铁路调度安全的对策和措施

目前,高铁人员、设备等情况总体趋于稳定,列车运行安全态势良好。但是各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隐患仍然不断暴露,突出表现在调度员盲目乐观情绪抬头,安全意识、业务素质下滑。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管控,确保高铁的长治久安需要深入思考。

1、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推行安全文化建设

如何解决列车调度惯性违章违纪、安全意识起伏不定等问题是安全管理、控制的难点。急需在列车调度作业中推行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管理者要摒弃人盯人的安全管理控制模式,把精力放在规章制度、处置措施的细化完善及宏观安全形势的预判上,努力为处于操作执行层面的列车调度营造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安全氛围。

2、规范调度命令的工作

在高铁应急处置中,调度命令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指挥的安全。调度部门要加强调度命令的管理工作,并经常检查监督,考核命令的质量,及时纠正错误与漏洞。为此要组织演练在各种模拟情况下处理问题和调度命令的技能,特别是要锻炼在各种紧急情况下判断情况、采取对策、正确调度命令的能力,达到熟练、果断、准确、迅速的程度,使调度命令的切实做到正确、完整、清晰,保证行车安全。

3、进一步强化作业的自控与互控

进一步强化调度在应急处置方面的组织协调,落实应急处置分工和专业管理责任,认真落实逐级负责制和非正常行车干部盯控制度。并通过深入全面地开展自控型班组建设,提高班组、岗位的自控能力;加强班组、岗位之间的互控,营造“个体自控、群体互控”的良好环境;强化监控手段,落实干部巡查制度,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控,形成自控、互控、监控三位一体的卡控机制。对关键时间、关键地点、关键作业实行重点卡控,筑起牢不可破的安全屏障,实现整个高速铁路网的安全。

4、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注重多样化培训

古板、命令式的课堂讲授,陈旧内容的反复灌输已不适应当前列车调度员的学习需求。突破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培训方式。尝试菜单式培训、互动式教学、演练式考核等多样化培训,调动列车调度员对教育培训的激情,激发学习热情,提升业务素质。

5、优化高速铁路调度指挥规章制度体系

进一步规范高速铁路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保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整顿规章下发部门的权限,禁止非主管部门随意下发文电,及时清理、汇总、完善各项规章,废止过期及不适用的规章,消灭规章不统一、杂乱、相互矛盾等现象,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科学实用的规章制度。制作列车调度应急处置指导书,使列车调度在遇到突况时能有的放矢,以有力的措施、最快的速度,提高应急效率。

6、构建调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提高安全预警能力

积极引入并构建调度安全信息管理系统。运用控制论方法和故障诊断模型来分析安全信息,提高安全预警能力,找出倾向性、关键性、前瞻性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扭转安全控制事后灭火的窘态。

四、结束语

高铁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从基础做起,理论联系实际,长期坚持。随着国家高铁网逐步建成,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分析CTC列车调度作业中的问题,及时制定对策、采取措施,确保高铁列车运行绝对安全。

篇5

1 引言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控制就是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措施,消除或控制企业存在的安全生产方面的危险因素,从而预防事故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目的。目前,影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危险因素尽管有人(主要是驾驶员)、车、道路环境和安全管理四大因素,但车、道路环境因素实际上可以通过企业的安全管理加以控制。因此,改善道路运输企业生产安全状况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一个科学的交通运输事故控制与预防体系,采取一系列有力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和消除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驾驶员方面存在的不安全行为,而这一切决定于道路运输企业对安全管理的态度和安全管理水平。

2 建立科学的道路运输事故控制与预防体系

尽管通过运管部门的不断努力,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相当一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不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不知道企业安全管理应该管什么?怎么管?

在我国工程质量管理中,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而采取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即“三控制”(即3C)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有效地预防和避免了工程质量事故地发生。借用工程质量“三控制”的这种全过程控制的思想,根据企业生产事故发生三个阶段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和应急救援对策”(即4E对策),便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

从横向讲,整个事故控制和预防体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事故前的控制预防工作,即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控制事故发生。第二部分是事故中的控制预防工作,即通过建立企业事故应急救援机制尽可能减少事故所带来的损失。第三部分是事故发生后,通过总结教训、提高认识、完善措施,通过对事故的处理达到预防控制事故的效果。纵向来讲,每个部分分别从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以及安全技术措施入手。

3 建立和健全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3.1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企业没有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就无从谈企业安全管理。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颁发的《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已明确将道路运输列为高危行业。因此,作为高危行业的道路运输企业,一定要根据《交通汽车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的要求,设置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如安全处、科、股),并配备相对稳定,责任心强,并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管理经验,能运用专业知识和规章制度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人员。

3.2 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根据国家对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其他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经验,道路运输企业不仅有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而且每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作用。

(1)进一步完善驾驶员管理制度。

应当包括驾驶员聘用制度、驾驶员行车安全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健全道路运输企业驾驶员档案建设,建立驾驶员电子信息库。

(2)行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运输企业应重点对安全管理人员、驾驶人员、维修人员、乘务人员、车辆安全技术检查人员等进行以业务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行车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行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对企业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时间、具体内容、形式及方法、要达到的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3)严格车辆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要加强车辆管理,建立车辆技术管理制度,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严格车辆维修、检测,规定车辆维修、检测时间、机构、程序、内容等。强化车辆风险保障能力的管理和建立健全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4)完善落实安全交底制度。

借鉴矿山、建筑危险行业成功经验建立安全生产交底制度。主要是在出车前和交接班,对行车途中恶劣天气、道路环境、危险路段、经营线路交通状况等影响行车安全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通过安全交代卡、提示牌、召开出车前班组会议或者通过电话、短信提醒等形式告知驾驶员。

(5)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安全奖惩制度。

目前,道路运输企业都制定了奖惩制度,但大多数存在奖惩不够合理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案,征集驾驶员的意见,根据自身企业的承受程度,确定最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奖金比例。例如可以施行

“721”工资,“7”即生产任务或管理任务工资,“2”为安全生产工资,“1”为安全教育培训工资。还可以实行安全积分奖金,通过设立各种考核指标转换为安全积分,用积分乘以单位积分奖金数,使其能够直观算出所得的奖金数额,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个人的安全目标都和安全生产的总目标相结合。

(6)建立科学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以道路运输企业总的安全管理目标为基础,逐级向下分解,使各级安全目标明确、具体,各方面关系协调、融洽,把企业的全体职工都科学地组织在目标体系内,使每个人(尤其是驾驶员)都明确自己在目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每个人的积极努力来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

(7)强化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运输企业行车安全监督、检查应包括日常常规检查、安全重点检查、安全综合检查、节假日前检查等。

(8)安全工作例会制度。

道路运输企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遇有特殊情况和发生重大、特大行车事故时应及时开会处理。

安全工作例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指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总结本单位近期内行车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措施,布置开展安全活动。

(9)建立完善安全活动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组织安全活动(“安全活动日”、“安全活动月”)是企业进行全员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形式。同时,通过组织安全活动还可以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10)企业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运输企业应建立行车安全档案制度,包括基础资料档案、行车事故档案。目前,道路运输企业普遍存在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没有对安全档案管理的内容、人员、要求等作出规定,档案资料零散。

(11)事故应急管理和统计报告制度。

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能在安全事故发生时,有效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是控制事故的重要措施。

(12)安全经费管理制度。

篇6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几年来,地铁系统因信号故障而引发的事故时常都有发生。2009年6月22日,美国首都华盛顿发生地铁列车相撞事故,造成9死亡75人受伤。2009年12月,我国上海地铁1号线发生两车侧撞事故,引起地铁全线瘫痪。事故中所有的地铁都由随车装载的电脑控制运行,来实现列车的行驶速度控制和刹车,同时另一个电子装置检测列车间的安全距离,一旦距离太近就自动刹车,让列车及时止步。即便如此,还是发生了严重的列车相撞事故。较多的事故调查结果均出现信号故障,或者是因为信号系统出现延误导致系统故障。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经类似事故之后,地铁运输企业开始着手改善,开始研究提高地铁信号稳定的方法,地铁信号系统的稳定成为地铁系统安全的保证,信号运营的维护管理成为地铁运输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地铁信号系统危险因素。

1.设备受到干扰、系统失灵影响行车安全。

通常在以下情况下,容易造成信号系统失灵:(1)系统设备受电机牵引所产生的谐波电流、静电、外界电磁波、杂散电流腐蚀等破坏和干扰,造成系统损坏或故障,导致信息丢失或破坏。(2)列车在运行中,形成的震动容易造成弱点设备的元件接点脱落、出现接触不良、接插件松动、部件损坏等问题,造成系统无法正常通信,影响行车安全。(3)在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沿海城市的梅雨季节、台风暴雨季节,地铁内湿度较高,容易引起电子设备受潮、浸水,造成设备失灵。同时,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导致电气元件电气参数变化,在某些电子元件上还容易形成水汽凝结,造成电气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硬件设施缺乏稳定性,导致影响系统安全运行。

地铁信号系统设备质量低下、元器件的使用寿命短、性能不稳定、设备抗干扰能力差等问题,都容易造成设备发生故障。设备故障轻则造成站点和控制中心失去联系,严重情况下会造成整个地铁线路瘫痪。在地铁信号系统中,是由电子计算机系统和电子设备组成的综合系统,而电子设备和元件极易因为设备散热不良、电气线路老化、短路、设备故障或认为损坏等,造成设备破坏,甚至有可能引发火灾;在计算机系统中,系统设备可能由于接地不当,受到外界原因或自身设备、元件的损坏,造成信号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3.人为因素造成系统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在地铁信号系统中,由于系统电源故障造成断电、运营操作人员操作失误或违章操作,导致系统设备故障;信号系统中敷设在控制中心、正线地下区段的电缆受到老鼠啃咬、明火、拉扯等造成短路,引发火灾危险;系统未经安全检测或者是检测不合格就开始投入使用,导致运行无法保证稳定性,容易发生事故;信号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遭受木马、恶意软件、病毒的破坏或者是受到黑客的共计,造成数据丢失、运行错乱、系统故障,进而造成整个系统瘫痪。

三.地铁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和信号运营维护管理。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将地体信号的维护支持系统即MSS(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引入,并作为整个信号系统在进行状态监测、日常维护的辅工具,在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TP)、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和计算机联锁(CBI)、信号通信等系统故障的情况下,能帮助信号维护人员将故障设备进行定位,对维修作业进行管理,并能提供维护项目相对应的指导文档,制定维护计划,完成维护管理。

1.目前我国国内地铁信号维护系统现状。

在目前,我国国内地铁信号维护系统及其配套设备,一般都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子系统分立模式。在列车运行系统和信号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设置了能独立进行故障诊断的系统。采用分立模式优点是能提供子系统内进行专业故障诊断,并具有分析功能,缺点是容易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信息孤岛,在维护中缺乏统一故障检测和运营维护管理,没有建立一致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不大利于设备维护的统一管理工作。

(2)ATS集中管理所有报警信息。

列车的自动监控系统(ATS)主要功能就是进行运营调度,系统只能提供有限的设备报警信息,而无法给信号维护人员提高较为完善的维护支持,导致无法系统的安排、计划维护管理工作。

(3)采用单独设置的信号维护检测子系统,管理维护工作。

目前,我国采用的CBTC系统核心设备部件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由信号供货商提供ATP、ATS、ATO、和计算机联锁等核心设备的维护支持系统;一般在国内采购轨旁基础信号设备,并根据国家铁道部制定的标准微机监测系统进行监测,此种方式在没有实现国产化的信号系统中被广泛采用。该系统缺点是,在维护时,维护人员需要通过两套独立的系统,才能够实现对维护工作的完整支持,同时这两套独立系统之间无法进行通信,更不利于信号系统的统一管理。

2.地铁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应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在线路维修中心或是车辆段设置独立的地铁信号维护支持系统,对列车的运行进行监视,对整个信号系统的所有设备进行集中报警、集中控制,并能够对在线的信号设备进行远程维护和管理。在信号维护支持系统中,维护中心设置系统配置工作站、维护工作站、维护支持服务器;控制中心设置维护工作站和信息打印机;在主干网上设置信号工区维护终端、车站维护终端、车辆段维护终端、停车场维护终端、便携维护终端;由网络设备、轨旁设备、车载设备、计算机设备和基础信号设备、微机监测系统组成信号设备。

维护支持系统的中心级子系统中,包括位于维修中心的数据库服务器和中央应用,其主要功能是用于采集ATO、ATO、ATS、CBI等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并记录运行时间和设备报警情况,将报警的历史记录保存在数据库中,并由系统管理全线路维护支持系统的相关参数、维护计划和维护工单。在维修中心和控制中心的维护调度工作站上,主要是用来提供全线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实时显示报警内容,可进行报警确认,完成维护工单的下达,跟踪维护工单的执行情况,制定维护计划。

在车站级子系统中,信号工区维护终端用来接收中心维护调度所下达的维护指令,在查阅维护相关文档后,将设备维护结果上报给中心维护调度。设置在设备集中站的车站维护终端,既有信号工区维护终端的基本功能,同时也可以作为信号微机监测站机,对基础信号设备的状态信息进行收集;在停车场或车辆断的维护终端,主要功能要和信号工区维护终端功能一样,是对工区信号的补充。

3.维护管理。

根据不同类型的报警信息,地铁信号维护支持系统提供了不同类型的维护管理,其中包括预防修、计划修和状态修三种。预防修是指在故障发生之前进行报警,在车辆运行一定公里数、设备运行了一段时间周期时,根据维护程序提示进行设备的预防性检查。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技术参数出现频繁超出预设限值时,维护支持系统则发出“设备可能发生故障,需要检修”的警告,提升维护人员进行检修。计划修是维护支持系统提供较为完整的设备基础信息,将报警记录、维护历史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辅助维护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在设备的监测过程中,发现设备出于异常状态,根据设备维护程序,对故障设备或是故障的部件进行更换,替换完成后进行调试,完成状态修。当前的地铁信号技术较为成熟,系统设备较大部分都使用了模块化设计,状态修可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完成故障设备的更换,优化了维护管理。

四.结束语

我国的城市交通轨道发展正迎来一个新的建设高峰,信号系统的安全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进行信号系统运营维护管理时,通过维护支持系统的应用,实现信号报警和信息的集中管理,有利于提高信号安全性能,保障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红光 浅谈地铁信号运营维护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风》2010年15期

[2] 吴国兴 Wu Guoxing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技术在地铁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ISTIC PKU2007年9期

[3] 周庭梁 张兵建 Zhou TingliangZhang Bingjian 地铁的信号维护支持系统

[期刊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ISTIC PKU2010年8期

[4] 王昆 地铁信号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研究 [会议论文] 2006首届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第十七届地铁学术交流会)

[5] 朱杰 浅谈地铁信号的维护管理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5期

篇7

Keywords: greening, function,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公路绿化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路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搞好公路绿化工作对于国家绿色大通道建设战略决策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公路绿化主要有两大目的:一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二是改善视觉质量,保障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不仅可以美化路容、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改善环境条件,而且有利于行车安全,为司乘人员诱导视线、减轻眼睛疲劳,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绿化还可以养护公路,稳固路基,保护路面,延长公路寿命。因此,公路绿化工作是公路规划、建设、养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公路绿化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公路绿化的作用

公路绿化对保持生态平衡, 保护、美化环境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公路交通安全而言,道路绿化既能稳固路基,美化环境,诱导视线,增加乘客的安全感,减少司机的疲劳。在北方、西北地区,还可以起到防风沙、防雪的作用。公路绿化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沿线环境。公路绿化能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使的岩石边坡披上绿装,使新建公路对周围环境景观的负面影响降低,使公路两侧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景观有机结合、协调,使公路构造物巧妙地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之中,给公路的使用者提供优美宜人、舒适和谐的行车环境,同时防止公路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提高道路行车安全性。公路绿化在改善公路沿线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公路的交通安全性,大大降低行车肇事的发生频率,减轻了事故的危害。在此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对道路行车安全的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线诱导功能。可以通过视线诱导来指示驾驶员道路前进的方向。尤其是在竖曲线顶部等路线走向不明了地段,可以使路线走向变得十分明显,有利于驾驶员的安全行车。

2、防眩作用。白天,树荫可以遮挡阳光,减少阳光对司机产生的眩光,而最重要的是位于中央分隔带上的树木、矮篱等,可以有效地防止夜间对向来车所产生的眩光,防止由于眩目所产生的交通危险。

3、调节明暗变化。尤其是在车辆驶入光线很差的隧道中时,由于人的眼睛不能立即适应明暗地变化,往往会产生短暂的视觉障碍,因此,在隧道两侧种植一些树木,利用树荫来调节隧道内外的明暗强度,对行车安全十分有利。

4、缓冲功能。可以对车辆及驾驶员产生保护。车辆与路外物体发生碰撞时,道路两侧的树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辆及驾驶员受损害地程度,尤其是在山区等地形险要地段,行道树更成为保护生命财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5、遮蔽功能。用于遮蔽不利于行车的不协调的构造物,从而改善公路景观,提高行车安全。遮蔽的对象一般有墓地、垃圾焚烧场、公路外刺眼的建筑物、广告、构造物等。

对公路进行绿化,也是美化路容、舒适旅途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公路沿线有四季常青的树木以及点缀其间的各种花草时,可以产生与自然交融、气势壮观的感觉,给人们以优美、舒适地享受,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二、公路绿化的养护管理

要科学管理和养护:一是建立一套公路绿化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软件。其内容包括:绿化档案,数据汇总,分析图示,即结合多媒体技术,实现动态浏览,直观表现道路绿化实景及数据,绿化决策,即树种方案选择、资金预算、气候、土壤分析、种植与维护等五个方面,建立绿化效果样本库、树种适应环境参数库、绿化资金套价库、树种种植、维护与病虫害防治信息库等,数据传输几系统维护。二是实行机械化养护和科学管理。在此重点探讨公路绿化养护的日常管理和公路绿化树木的采伐,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日常养护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养”,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公路绿化养护工作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1、保持水分最关键

北方地区,一年四季分明,春季温和,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年份分布不均。春季气温回升很快,风多雨少,气候干燥;夏季高温,雨水较多,雨季多集中在7-9月份;秋冬季,风多干燥,雨雪较少。因此,争取各种措施,保持水分是关键。 1.1 适时进行人工浇水 要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及时进行人工浇水,一般在每年 2月底至3月初春融期间浇一次返青水,在11月至12月初封冻前要浇一次封冻水。期间要根据雨量情况及时浇水,特别是春秋季风干气燥,更要保证每隔20天左右浇一遍水。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以利于苗木的生长和发育,天气特别干燥时不但要根部浇水,而且要直接喷洒苗木,防止苗木因水分大量散失而干枯。 1.2 采取措施保证水分 及时对树穴进行松土和除草,不但能防止草争水夺肥,而且可以切断土壤的毛细微管作用,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 土壤的通气性。松土扩穴一般在春季进行,树穴大小应不小于80×80cm,松土深度要随植物种类、大小而定,通常以5至6厘米 为宜。除草要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要除掉杂草根系,但不能损伤苗木根系,特别是中央分隔带绿化,地面一般都满铺了中华结缕草、马尼拉草等草皮,一般用耙子在冬季刨出,防止其再生。 对观赏性而又不耐旱苗木,可采用覆盖地膜方式,既可防止杂草又可保持水分。一般在春季返青水浇后,且对树穴松土后,用90×90cm大小农用地膜,对树穴进行覆盖,四周用土压牢。另加保水剂20g/m2。一起深翻15cm左右,耙匀、整平后,浇适量水,等待种植。 1.3 合理规划水源 公路线长面广,而北方水源地又相对较少,因此合理规 划建设水源地,不但方便浇水,而且能大量节约费用。公路浇水一般使用水车,所以,两水源地间距一般不要超过10公里,最大不能超过20公里。水源可利用沿线已有河流、塘坝,也可在合适的地方建造大口井、深水井或蓄水池。

2、适当施肥不可少 树木在生长发育中,需从土壤中汲取大量养分,在不能满足生长需要时,应根据树木生长的不同阶段,适时、适量、有针对性的追肥,有利于树木茁壮成长。 2.1 有针对性正确追加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主要包括碳酸氢氨、尿素、磷酸二氨、复合肥等肥料,肥料成分(磷、酸、钾含量)差别较大。氮肥可促进植物生长 发育,能使树木枝叶茂盛;如树木缺氮肥,则树叶细小,生长缓慢。磷肥可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和种子成熟,加速树木养分的积累转化;如树木缺少磷肥,则根系弱小,抗旱能力差。钾肥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树木的新陈代谢;如树木缺少钾肥,则树株矮小,茎枝较弱,生长缓慢。施肥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土壤、不同树种不同发育阶段和树木长势的需要施加相应的肥料,一般在春季树木返青期间在树木一侧10厘米左右挖坑追使磷 钾含量较高的磷酸二氨、复合肥等肥料,促进根系发育,而在夏季阴雨天,可撒扬含氮量较高的碳酸氢氨、尿素等化肥,以促进树木生长发育。 2.2 加大推广使用土杂肥 如果在丘陵地区,土壤大多较贫瘠,肥力不足,土杂肥可补充树木生长的各种养分,且不会造成土壤板结,是上好的追施肥料。常用的土杂肥有鸡鸭猪牛等牲畜的粪便以及人工用青草麦秸沤制的杂肥。土杂肥一般在冬春季施用,施肥前要晾晒、破碎、过筛,然后均匀的撒在树墩周围。

3、科学修剪很重要 树木长大郁闭后,为促其生长和定型,需对其进行修剪抚育。修剪时应将树木的枯枝、病枝、畸形枝、过密枝及时剪除,同时为保证行车安全,对侵入公路建筑界限,遮盖交通标志,影响视距的枝条更要及时剪除。 俗话说“冬剪强,夏剪弱”,修剪一般应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发芽前进行。 树枝修剪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对于新载植的幼树,三年之间可不修剪或尽量少修剪,而处在衰老期的树木,应在冬季强剪,促其大量生长新枝,以更新复壮。 对于顶端优势强,具有明显树干的树种,如其位置距行车道较远,不影响行车安全,可保留其主树枝,使其形成塔形树冠,如杨树、法桐等;而顶端优势弱,无明显树干的树种,或顶端优势强,具有明显树干的树种,但其位置距行车道较近,应控制其树枝长势,发展侧枝,使其形成球形或伞形树冠,如柳树、梧桐等。 中央分隔带内绿化主要功能是防止夜间对向车辆灯光眩目,保证行车安全,其树种大多为常绿型树种,如蜀桧、松柏等。其高度应控制在二米左右,不要使其长的太高,以促使树冠长大,遮挡眩光。 修枝的切口必须平滑,并与树干表面齐平,防止树干损伤、高枝突起和树冠大小不一。

4、要重视防止病虫害 公路绿化因树木品种比较单一,往往一个路段只有一、二个品种,甚至只有一个品种,因此极易发生各种病害和虫害,且病虫害发生后扩散速度快,不宜控制。因此在日常养护工作中,要注意调查各种树木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一旦发生病虫害,立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确保树木照常生长。 防治树木病虫害要以预防为主,开展生物、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发现病虫害应贯彻“治早、治小、治本”的原则,严 格苗木检疫制度,保持绿化地面卫生。冬季以消灭越冬虫卵、蛹为主,对修剪下的病枝要运出现场,并清理落叶枯枝,运出现场焚烧。春季防治幼虫,夏季防治成虫,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虫害采取不同的化学药剂。为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每年晚秋及早春应在树干涂白灰二次,每年春季及初夏喷洒波尔多液二次。

5、补植工作应做好 虽然采取了各项保证措施,但难免有树木死亡。为保证绿化美化效果,应及时清除死株,加以补植。 补植苗木一定要与原来栽植树苗种类一致,规格要比已成活树苗稍大,以保证高度的统一和防止形成树下之树。 补植工作一定要早准备、早动手。最好在初冬即挖好树坑,在树坑内洒一些白灰,以杀死虫卵,栽植时一定要保证土质好,浇水足,特别干旱地区可考虑加保水剂,以保证成活率。

(二)公路绿化树木的采伐

公路树木过密或衰老时,应进行采伐,防止老树倒伏损伤行人、车辆,影响交通,此时需要对高龄树木进行有计划的采伐。1、抚育采伐:风景林防护林封闭度在0.9以上时,应进行透光抚育。伐出生长过密、生长不良树木,其原则是密间留匀、伐劣留优、伐小留大和伐密留稀,以促进树木生长。2、更新树木采伐:公路改建或加宽时,要先经审批再采伐;工程完毕后要及时更新。成段的衰老树木的更新采伐,要按照批准的计划办理,未经批准,不得采伐。

结语公路绿化工作在公路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美化公路沿线环境,又能提高道路行车安全,公路绿化作用显著。在进行公路绿化设计时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的原则,坚持人工造景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方针,以展示其原野自然风光,达到绿化美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1、《道路绿化》,赵德龙,刘万共,赵凤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中、德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研讨会论文报告集,1994年8月。3、《怎样绿化公路》,赵宏生,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年8月。

4、《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周余明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Discusses and analyses the role of highway landscap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bstract: highway landscaping to facilitate the protection environment along the

highway, improve the security of driv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ole of the

highway landscaping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篇8

 

前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服务等都可以被看做商品,而铁路运输作为一种商品,并不生产有形的产品,而只是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由于铁路是以独特的列车方式进行运输,旅客和货物依附并伴随着列车运行而共同移动,完成位置的改变。对于铁路运输本身而言,运输安全不仅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铁路运输产品质量的第一个重要特性。因此,以列车运行的方式对旅客和货物进行位移,是铁路运输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同样,列车运行安全,即行车安全,也就成为铁路运输安全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所有旅客运输安全、行李包裹运输安全以及货物运输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行车安全。旅客和货物在全部运输过程中,除了由于不可抗拒的天灾和由于旅客本身的机能或货物本身的性质而无法防止的以外,铁路必须保证不使旅客造成心理和生理机能的损伤,保证不改变货物的物理性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货物破损、设备破坏等任何事故,都必然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同时,降低铁路运输在公众中的信誉和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一、铁路运输安全的现状 

1 缺乏路外事故监管 

一般来说,铁路部门对路外伤亡事故的监管缺乏科学性,严格细致措施不够。由于历史原因,还存在一些铁路沿线穿越生活区的情况,而且这些铁路眼线没有设立安全防御设施,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这些问题的解决的时效性也比较差。但相关法规的立法调研已基本结束,这也将有助于减少铁路道口和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2 欠缺惩罚欠缺力度 

 由于法律对危害铁道安全行为制裁力度的不足,虽然这种行为潜藏着对铁路公共交通设施的巨大危害,甚至有些地区形成了针对铁路设施的犯罪产业链,而且按照现行的法律,公安机关在处理盗窃设施犯罪时,对屡犯者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制裁手段,法院在审理盗窃铁路设施的案件中,应考虑犯罪嫌疑人对铁路设施造成的危害后果,应以危害程度决定刑罚,而不是盗窃物数量,从刑罚上震慑铤而走险者。 

 3 创建平安铁路困难 

到近年来,危及行车安全的案件时有发生,惯性治安问题没有得到根治,个别路段安全防范基础薄弱,存在治安隐患,而相关主管问题对示范路段创建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没有真正纳入平安创建和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工作之中,对示范路段人力以及相关的资源投入不够,部署要求太笼统,缺乏检查指导,尤其是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中,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同时,对如何建立长效机制研究和探讨不够。不知道应怎样防止铁路治安重点区段发生反复、护路联防工作如何更加深入地扎根群众等。 

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对策 

 作为现代化运输方式之一,铁路运输在世界许多国家中,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起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联接城市,深入乡村,密切联系着亿万旅客和货主,不仅对于社会经济生活,而且对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都具有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当某一干线铁路发生运输堵塞、中断,或当某一次旅客列车发生列车冲突、脱轨事故时,必然直接妨碍千百个企业的生产或引起千家万户的焦虑。正因为如此,铁路运输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生活是具有重要意义和重大影响的。 铁路运输安全的状况反映了铁路运输的设备质量、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以及社会秩序的状况。世界各国铁路企业和政府当局历来都十分重视铁路运输安全,把防止铁路运输事故放在重要位置,并为此而进行持久不懈的努力。各国铁路和政府通过改善技术设备、加强管理和健全法制三个途径来不断改善铁路运输安全状况。 

   1 有效改善技术设备 

 改善技术设备是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线路、车站、通信信号以及机车车辆的破损、故障和性能不良是发生运输事故,首先是行车事故的重要原因。线路上钢轨的损伤、信号的故障以及机车车辆的车钩、车轴、转向架、制动装置的破损往往导致严重的事故。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必须不断提高各种技术设备的性能、强度和可靠性,并努力采用设备故障防护报警和自动检测、自动控制、远程控制等先进手段,切实保证运输安全。 

2 努力健全安全法制 

 健全铁路安全的法制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制定和实施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法规、法令,有助于使保证铁路运输安全成为各级政府、铁路企业、各有关行业以及广大社会公众共同承担的义务。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以及其它关于保安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等。 

3 完善安全监察体制 

 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的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对新建和改建的土建、信号及电气化等工程项目进行检查,为部长依法批准使用作好准备;对上报事故进行调查,编写铁路事故报告以备公开发表;向国务大臣提供有关铁路事宜的技术咨询意见。铁路安全监察机构代表政府依据法律执行任务,能够对铁路的安全运输实行有力的监督;在部内设立安全总监察室,根据部令和铁路有关规程进行工作,代表部长检查、监察铁路的安全工作调查处理事故,帮助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并具体帮助各级单位研究采取防止事故的有效措施,以确保运输安全。 

4 切实加强运输管理 

 加强运输管理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大多数的事故都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违反劳动纪律以及职工技术业务素质不良而引起,因此必须反复不断地健全规章制度,严格劳动纪律、并加强技术业务培训。许多国家铁路还为此而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和各种形式的安全竞赛活动。 

结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铁路运输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这就需要相关的管理单位采取有效地措施,为铁路运输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9

1.引言

重载运输因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重载运输已被国际公认为铁路货运发展的方向。铁路重载运输由于货车轴重大,列车编组数量多,载重高等特点,其运输组织特点远比普通的货物列车要复杂,承担的安全风险也大。因此,重载列车的开行对运输组织、行车安全和设备安全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文献[1]对重载列车运输安全问题深入研究,探究了列车制动安全问题和线路桥梁设备安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文献[2]分析了机车、线路等因素对重载铁路行车安全影响[2]。文献[3]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因素,并构建了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文献[4]构建了重载列车安全评价指标体系[4]。本文在已有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对铁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展开研究,以期为重载铁路运输安全评价提供科学的评价标准。

2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通过分析铁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易操作性以及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建立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8-11],见表1。

3 铁路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综合评判物元模型

重载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涉及28个二级指标,其中有定量指标,也有难以定量表述的定性指标,选择一种适于定性定量指标混合、规模大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的关键。物元理论评价方法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事物多指标性能参数的评定模型,通过关联函数和关联度来判断评价事物属于某集合的程度,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事物质量的综合水平。具体步骤如下:

3.1 确定待评物元

3.2 经典域及节域物元

3.3 关联函数

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由待评物元与各等级物元的关联度确定,关联度计算式为:

3.4 确定指标权重

表1中28个指标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的影响程度不同,应根据各指标作用大小分别赋不同的权重。考虑到重载运输安全等级影响因素较多,本文采用专家咨询法和模糊统计法,通过每位专家的指标权重,用加权平均法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权重见表3。

3.5 计算综合关联度,确定重在运输安全等级

综合关联度是权系数与关联度的乘积,即:

4 实例

本文以某一重载运输线为例,具体量化数据见表4。利用本文构造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物元模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根据MATLAB编程求解可得各指标的关联度:

因此,该线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属于安全等级。与实际情况是相符合的。

结论

(1)本论文对重载运输安全评估分析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重载运输的特性建立了重载运输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理论对重载运输安全等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实例对其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符合重载运输实际情况。

(2)本文构建的重载运输安全评价物元模型,有些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比如,如何更合理的划分评价等级,如何合理构造经典域、节域物元及关联函数,使得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

参考文献

[1] 朱耀武.重载运输安全问题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15(3)

[2] 黄凯.呼铁局重载列车运营下线路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

[3] 王寄存,刘英伟,严川.铁路运输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货运安全,2006,(12):21-24

[4] 宋剑. 重载列车重量与开行密度组配问题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0

[5] 陈佳玲,胡安州,肖贵平.铁路行车安全保障系统构成及其运作[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6

[6]蔡文,杨春燕,林伟初.可拓工程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7]徐蔼婷. 德尔菲法的应用及其难点[J]. 中国统计.2006,9:57-59

[8] 邹稳根. 国内外机车车辆用车钩缓冲器发展综述[J]. 国外机车车辆工艺.2006,3:1-15

[9] 赵铁民. 轨道超高与粘着系数取值的探讨[J]. 铁道建筑.2007,6:96-98

篇10

本文将道路交通安全的概念应用到互通式立交方案分析中,结合榆林—陕蒙界高速公路小壕兔立交实例,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互通式立交的定位、间距、选型、匝道线形、匝道端部、标志标线、景观设计、照明设施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车辆行驶安全性做出较全面的分析,尽可能达到降低立交范围内交通事故率,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目的,使高速公路转线设施的运营服务水平得到最好的发挥,最终提高整条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关键词

安全

匝道

互通式立交

高速公路

1、绪论 1

略……

2、高速公路立交前期规划安全分析 9

略……

3、匝道行车安全性分析 14

略……

4、附属设施安全性分析 36

略……

结论 47

致谢 48

主要参考文献 49

:40000多字

有中英文摘要、目录、大量图表、参考文献

400元

另有:开题报告表(1000字)

论文简本(1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