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健康教育模板(10篇)

时间:2022-07-21 16:30:1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卫生室健康教育,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卫生室健康教育

篇1

完善的健康教育网络是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和有效措施,今年我们将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调整充实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健康教育组织机构;明确健康教导员的工作职责,组织人员积极参加市、区、街道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教导员自身健康教育能力和理论水平;加强健康教育管理基础工作,定期召开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会议,进一步完善健康教育资料和工作台帐;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社区工作计划,加强各类人员健康教育;进一步建立健全集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等为一体的社区卫生体系,把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二、 突出防病重点,开展健教活动

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组织网络员、重点人群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结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型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同时广泛普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卫生科普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结合实际,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预案与实施计划,对公众开展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增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普及科学健康知识,提高居民群众“两率”

利用本社区设立的健康教育基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健教方式,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健康教育活动。

一是利用“爱卫月”、“科普宣传周”、“学习日”进行卫生法规、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正确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引导居民把被动的“为疾病花钱”转变为主动的“为健康投资”,从根本上提高居民自身的健康知识水平和保健能力。

二是充分发挥社区的标语、专栏、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卫生常识、“慢四病”的防治等知识,普及与健康相关知识。

三是抓好社区健身队伍的健身活动。利用活动室等健身场地,定期开展老年健身赛等活动,组织开展秧歌表演、健身晨练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对居民广泛开展控烟教育,做到办公室、会议室有明显的禁烟标志,努力落实禁烟制度,工作计划《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五是以老年人、妇女、青少年、流动人口四种人群为重点,广泛开展老年保健、老年病防治与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测量血压和健康咨询;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组织妇女病体检,为她们提供优质服务,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做好青少年的健康教育,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寒暑假公益活动、法制教育工作计划、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保健教育等活动。

同时把重点人群教育与普及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群众的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努力使我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上一个新台阶。

1.卫生教学,传授知识。

(1)课堂健康教育,做到“五个有”:即有教材、教师、教案、教时、评价。各年级使用的教材是由教育部规定《健康教育》教材,教材人手一册,教师按课本授课,备好教案,周课时0。5节。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在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础上,还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遗传性疾病、地方病等非传染性疾病的起因和预防措施。

(4)控烟知识教育。在办公室、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明显的控烟、劝阻吸烟的标志、标识。加强教职工及家属行为规范管理,教职工不得在校园公共场所、学生面前吸烟。大力营造吸烟有害健康的舆论。

(5)食品卫生。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严把食品进货关和加工操作关。掌握和应用营养知识,了解食物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的构成,懂得学习、劳动、生活过程中对饮食营养卫生的要求,能设置简单的营养配餐处方。

2.卫生环境,有益健康。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用水、安全、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治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理解可持续发展观。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新的学期即将到来,为了在能够更好的为全校师生服务,在此新学期来临之际,制定好20xx年第一学期的卫生工作计划,以明确新学期的工作任务,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一、主要工作:

1、 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学之前制定各项卫生,划分包干场地,督促各班责任到位。

2、 建立学校卫生检查小组,对各班教室、包干区、学生个人卫生进行突击检查,并且记入班级星级考核之中。

3、 对学生进行卫生习惯的规范教育,找好材料、备好课,利用校园板报、广播、等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宣传阵地。同时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和当前形势以及不同季节等变化,针对性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工作计划《小学卫生室工作计划》。

4、 抓好学生眼保健操,尤其是抓好新版眼保健操的教学,开学初一个月作为爱眼月,对学生重点进行指导,并进行眼保健操比赛。

5、 抓好卫生员队伍,对学校的各项卫生检查要及时反馈,做好星级评比工作

6、 利用各班卫生角,学校黑板报开展常见病传染病等防治宣传。

7.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二、常见病的防治:

1、 加强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结合传统卫生月、卫生周、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对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2、 开学初对一年级新生进行一次慢性病的普检工作。对于查出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告家长书。

3、 做好每日晨检,及时网报,重点抓好学生传染病防治工作,发现病情及时上报。

三、卫生监督、其它工作

1、重视学生的饮食饮水的管理,每天对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检查,经常提醒他们保持食堂内外环境卫生,要求从业人员上班时应穿戴工作衣帽,并保持个人清洁卫生。凡没有健康证一律不能进入食堂工作。以及做好验收、验发并做好记录,杜绝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做好新生的凭证入学工作。

3、关心学生健康,做好学生伤害事故、病情统计。

4、每月做好常规业务报表等及时上报工作。

5、配合工会搞好妇女工作。

6、认真贯彻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精神,对上级下达的任务认真执行,做好每年的少儿基金、学生的平安保险以及少儿居保工作。

7、整理好学生健康档案,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突击性工作,积极参加区组织的业务培训工作。

学校卫生工作任务多,责任大。为了学校的声誉,为了全校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能使全校师生能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工作、学习,在新学期里,我一定努力工作,争取获得更大的成绩。

20xx年卫生室健康教育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为指针,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抓好学校的卫生工作,创设洁净美丽的校园环境,加强健康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健康水平,卫生室工作计划。

二、主要工作

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3、划分好班级卫生包管区,实行卫生包管责任制。

4、认真搞好室内外卫生,加强检查督促。

具体要求:

教室要求:

(1)课桌椅离黑板两米排放整齐。

(2)讲台上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讲台内无杂物。

(3)国旗、班牌、班风牌擦拭干净,不积尘。

(4)门窗保持干净。

(5)清洁工具排放在教室右前角或右下角,排放整齐,保持干净。

(6)教室内墙上、窗台上无球印、鞋印,无积尘。

(7)电教用品及摆放的箱、柜保持干净,无积尘。

(8)各班教室外走廊地面保持干净,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表面洁净,阳台栏杆及侧表面无鞋印、球印,无积尘。

包管区要求:

(1)包管区域为水泥路面的班级应保证全天整洁干净,无纸屑果壳及其他废弃物(雨天不例外)。

(2)包管区域为花坛、草坪的班级,应保证花坛内无杂物,基本无杂草,花坛四周瓷砖表面保持干净,工作计划《卫生室工作计划》。

(3)包管区为室内及走廊、楼梯等的班级,标准同教室卫生要求。走廊包括墙顶、墙面及宣传字画、阳台栏杆,楼梯包括台阶、扶手及楼梯墙面。

(4)包管区内有宣传栏或橱窗的,应保证其干净无灰尘。

办公室要求:

(1)地面干净,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无烟头。

(2)墙壁、天花板、日光灯管、标语牌等无灰尘、蜘蛛网。

(3)门窗无积尘,玻璃明亮干净。

(4)办公室内桌椅整齐,桌面上无杂乱堆放的书本。

(5)作业架上的作业本摆放整齐,无杂物。

(6)清洁卫生工具摆放有序,保持水池清洁,垃圾桶天天清理。

5、注意个人卫生和用眼卫生。

(1)坐立、读写姿势要正确。

(2)认真做好每天两次的眼保健操。

(3)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坚持按时作息,注意劳逸结合。

(5)讲究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使用他人茶杯或毛巾等用具。

6、教师要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备课、有考核、有分析、有记载。

三、主要措施

1、强化学校教师参与卫生管理,并把参与管理的情况列入考核内容。

2、结合学生的行为管理,杜绝学生吃零食,确保校园内全天候整洁。

3、建立卫生包管责任制,各年级、各班切实做好室内外包管区的卫生工作,并纳入班级积分评比的考核内容。

4、各办公室要有卫生轮值表,教师应做好办公室内外的卫生工作。

5、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要多关心、多辅导,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设立学生会“卫生监督岗”,做好环境卫生的检查督促工作。

7、学校统一供应纯净水,各班一只饮水机,凭票饮水,学生自带饮水杯。节约用水。

篇2

1 方法

1.1 产前健康教育 采取孕妇集中授课、看录像、赠书面资料、开设咨询热线等形式,对每一位就诊的孕妇,从孕期保健及自我监护,胎动及卧位等异常情况识别与预防,临产先兆及就诊时机,母乳喂养,乙型肝炎、艾滋病预防检测等几方面进行宣教,并做好登记。

产妇入院后进行必要的环境、制度、人际介绍后,应用护理程序对其产前认识进行评估,针对评估情况制定护理教育计划实施,做好分娩的准备。

1.2 产程中的正确护理 为减轻产妇的痛苦,从思想到行为上给予指导,让产妇树立分娩信心,进食清淡有营养流食,以补充产妇体力上的消耗,不能进食的产妇给予补液治疗,教会产妇呼吸,使其正确使用

腹压,正常分娩。

1.3 产后宣教 帮助产妇充分休息,对产妇的创口及新生儿脐部细心护理。我们将产褥期一般知识、卫生指导、母乳喂养等知识编成内容丰富、条理清楚、携带方便的小册子,发放给产妇及家属;通过示范,让产妇掌握正确哺乳姿势及方法;母婴同室,早吸吮、早开奶,按需哺乳。

篇3

一、微博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网络文化浪潮冲击下越发显得力不从心,落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挥发展的社会节奏和文化潮流,局限性越来越多。面对当前这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心理健康教育的弱势发展,微博的介人应用成功为其拓展沟通渠道、提升心理教育效果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微博作为近年来新兴网络载体平台,已经被众多学者论证其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多重积极作用和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说,微博的出现和微博文化的流行为教育改革、探索提供了新角度、新理念和新方式。对于当前稍显落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积极应用微博这种平台工具进行教育探索与改革,已经成为必然。应用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当前教育事业发展高目标、多元化趋势的必然。这种新型教育辅助工具的出现与传统单一的、平面的、封闭的教育模式形成对比,通过将当前微博平台上所能调动的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形成立体化的教育网络,从多个角度、多个途径实现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施加全方位影响。这也是未来很长时间内教育领域所可能应用的最主要、最典型的教育模式之一[]l。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当前的中国社会处于经济、社会、文化的激烈转型与动荡时期,无论从近些年来国内外国际环境变化还是国内政经社探索、改革来看,我们国家无疑都经历着异常剧烈的思想动荡,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在这块土地上碰撞,大学生作为处在学校与社会思想碰撞最为频繁领域的重要群体,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承受了越来越巨大的压力[2]。纵观近些年有关新闻报道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因为思想偏激、心理健康问题等走上了错误的道路,这些状况的出现无疑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正确的思考引导,是确保他们正确看待各种问题、处理各种事件的保障,是他们重要人生阶段的启明星,所以,应用微博这种当前最贴近大学生实际生活、拥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交工具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也是必然。大学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带有不少弊端,与学生心理脱节、与社会现实契合度低,学生不感兴趣充满抗拒,都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所以,改革当前教学模式,引人微博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改革,以一种更加优秀、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深人到学生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有助于更好的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思想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也是微博介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与重要价值。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在当前多元文化价值观冲击的情况下,抵御各种消极网络文化和信息对学生们思想的消极影响,让他们在充满困惑、矛盾的时候不至于走上偏激的道路。高校通过经营微博账号对关注学生推送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料的共享,通过介绍相关的心理论坛、网站或优秀电视电影作品等提升学生接受度,让学生自主动手寻找和应用,通过总结学生们时常在微博上发表的各类心情、牢骚和压力来源等组织相关心理专题,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并给予专业化的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微博作为大学生表达自己观念的新载体,越来越多的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挂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能够自由发挥,在内心出现问题时有可供发泄的途径、可供求助的渠道,对于高校来说也能够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交流,更好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都是很好的尝试途径3]。

二、微博应用价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

微博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突破了传统教育空间与时间上的局限性,不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局限,通过分析这些问题与局限从多种途径强化微博积极作用的发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当前主要实践方向。微博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还较短,从目前实践实践情况来看,其具体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分别是内容狭窄、互动交流频率低、更新速度缓慢。以内容来说,不少高校的微博平台直接被作为学校官方网站的延伸,在运作模式上还偏向新闻化、固定化,缺乏吸引力,显得僵化落后,内容上也较为狭窄,多数为一些专业的心理测试,学生们简单看过就算,很少能够保持长期兴趣进行关注,可以说得不偿失,并未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功用。互动交流频繁带来的乐趣是微博文化之所以深人人心吸引众多用户群的一大优势特点,微博平台沟通中各种图文并茂充满乐趣的语言是高校的融化剂,对于高校经营微博来说,以风趣生动充满幽默的语言来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需要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营技巧,目前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尝试成绩还是不太理想的。微博作为信息更新节奏更快的平台来说,对信息的更新有着非一般的要求,不少高校微博心理教育无论内容还是与时下新鲜新闻的契合度都十分低,因而无法吸引眼球,使得学生失去兴趣,这些不和谐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甚至限制微博能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发挥4。针对当前微博在大学生心理教育中应用的局限性,应该多策并举以应对微时代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搭建专门展开心理教育的微博服务平台,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与时俱进,应用高超的微博管理、运行技巧,打造充满趣味、吸引人的微博心理文化,吸引大学生们的关注度和参与兴趣。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和心里特点,在内容上进行精选,比如自我认知方面的知识、情绪的调控、人际关系的经营、心理健康测试等,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贴近大学生生活,渗透他们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通过微博上学生们反馈的心理健康测试信息来完成学生资料的收集,以此为基础展开相应专题教育指导。针对多数大学生不喜欢面对面心理沟通交流的情况提供微博私信沟通渠道,让他们敢于积极抒发内心问题,针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且不断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通稿,借由虚拟案例形式完成推送和教育,在解决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共同问题过程中减少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消耗,对于特殊个案展开特殊帮扶。微博作为特殊的运营服务平台,经营团队工作人员的选拔也要具有微时代意识,能够做到对微博资源的物尽其用,配合微博经营需求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在校师生展开趣味互动,提升辨识度和亲和力,强化对这一新型媒介的高校运用,并配合校内心理健康讲座、课程与专业咨询中心服务共同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校方要积极重视微博上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在做好日常维护的基础上,避免出现误导性信息或者不当信息引发学生反感或抗议等,以一种成熟的方式做好心理教育的推广与专业化服务阎。针对学生们的留言与反馈及时在微博经营方面进行灵活调整,满足学生们心理需求的同时针对互联网上大量流行信息进行针对性鉴别和普及,在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兼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负面信息严禁传播的同时也可参与辟谣等活动,充分体现高校文化的包容性与进步性,以获得学生认同与喜爱。总之,微博作为当前流行的网络交流服务工具与平台已经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应用微博的这种影响力介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更好地展开各项工作,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以一种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作者:王小宁工作单位:平顶山学院

篇4

人际敏感指的是个体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特别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心神不安,社交回避,带有自卑、害羞、苦恼、焦虑等消极体验,伴有“我不如别人”、“别人都瞧不起我”等懊丧的消极暗示,严重影响中职生的健康发展。卫生学校的中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通过研究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问题,促进卫校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为卫生系列中职生进行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一、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现状调查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采用整群抽样,以**市卫生学校在校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共发问卷800余份,收回有效问卷779份,占发送问卷的98%。学生年龄15-17岁,平均16.06?0.73岁。

(二)研究工具。

采用SCL-90【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是由美国derogatis.l.r.在1975年编制的。量表共包括10个因子,90项,分别反映受检者思维、情感、行为、人际敏感及生活习惯等等,其中F3为人际敏感因子。根据我国正常成人slz-90统计常模结果,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三)研究实施及结果。

随机抽取三个年级参加测验班组,进行集体调查。要求被查者在正式回答问题前认真阅读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全部内容。并全部统计工作采用excel2003统计包括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管理和进行相关分析。可看出卫校有54.3%的中职生存在人际敏感问题。卫校中职生和全国青年常模的平均水平相比,卫校的未成年在人际敏感因子项目得分大大高于常模,并且超出2分,属于阳性范畴,说明卫校中职生的人际敏感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二、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心理问题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调查发现人际敏感问题占**市卫生学校中职生心理问题的54.3%。可见人际交往问题在**市卫生学校中职生心理问题中占据很大比例,那么,哪些因素易引起卫校中职生出现人际敏感问题呢?

(一)家庭因素

许多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早期生活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塑造人的个性,影响人格成长、人际关系、管理情绪的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句谚语“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缺少爱与温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人格会有缺陷。成长背景对中职生的影响非常大。现今卫校中职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并有不少的中职生为单亲家庭的孩子。自我中心强,与他人相处时不能很好地相容;依赖心理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缺乏积极主动适应新环境,常采取退缩、逃避等应对方式,使得卫校中职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敏感、忧郁、恐怖等症状。另外,相当一部分的卫校中职生来着县镇家庭,家庭生活困难。面对高额的费用、刚刚离开家的陌生的环境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失落感、自卑感突出,表现为交往行为退缩、远离集体,出现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

(二)自身因素

卫校的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已经可以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较恰当的判断、推理和论证,但由于知识和经验不足,加上情感上容易波动,意志上容易动摇,容易遭遇挫折。他们热情活泼,富有活力,他们往往情绪高昂,激情满怀,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如唱歌、跳舞、体育运动、辩论等等,但是情绪往往是“暴风骤雨”式的,遇事易冲动、盲目,易动感情,也容易激怒,有时容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这种大幅波动也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较为紧张,也更为敏感。卫校中职生大部分是以女生为主,女生的感情相对男生来说更外露些,她们更在意自身的面容和打扮,并且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审美观点选择朋友。所以面容和着装对她们也产生较大的心理敏感:如“别人对自己怎么看?”“别人是不是在嘲笑我”等。

(三)社会因素

现今的中职生生源主要为城市及周边县镇的毕业初中生或少数往届毕业初中生,特别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进职校就读大多是学生无奈的选择,社会的就读高中父母成才标准的导向往往使中职生形成“我不如别人”、“别人都瞧不起我”等敏感心理。另外城镇之间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语言等差异也会形成部分县镇来的学生与城市来的学生发生交往行为冲突,特别是中职生大部分都是住宿生,宿舍间的亲密频繁接触,这种交往关系冲突更为明显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如宿舍中常有分帮派、孤立某个同学等现象。当今社会处于信息时代高度发达,卫校中职生除了学习外经常与电脑打交道,经常使用手机短信交流,人机对话取代了过去的人际交往,如在同一个宿舍从未进行过交谈等,使得中职生趋向孤立、自私、冷漠,造成心理的畸形发展。

三、改善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的对策

消除自卑心理、减轻心理防卫是克服卫校中职生人际敏感的关键。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由于自我评价低,往往敏感多疑,常把别人一些无关的言行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视,与人相处感到不自在,缺乏安全感,心理防卫过强。可见,自卑心理过重、防卫心理过强是人际敏感的主要原因。我校对此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工作:

(一)建立中职生自信心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管理班级和教学过程给学生建立自信心。当中职生在学业、生活管理等方面有所进步时,及时给予表扬这些都激励学生能给中职生增强自信,减轻自卑。如:我校平时对班级进行十项评比每周都对前3名的班级和表现佳的宿舍在周一早会上进行表扬。又如学校开展小能手比赛,内容涉及各个相关专业科目,既能提起中职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比赛还给学生建立的信心。:

(二)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和谐的班风

每个人的成长、发展、成功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完成的。心理学家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的人都乐于与人交往。加强学生班级团级活动,有利于打破学生之间的孤立、冷淡、沉默关系。如我校运会的集体项目的增加趣味性10人绑架脚齐步走等、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不定期每学期对各个班级同学进行心理辅导的集体活动让卫校中职生通过运动、锻炼、游戏中的相互协作获得积极的体验,并且也增加学生相互交流的资本,让班级具有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

(三)个别心理辅导

成立学校心理辅导室,对检查因子阳性的同学进行适当必要的心理干预。对于这些同学我校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能倾听他们的故事和情绪,给他们布置心理作业,每周检查,细心开导他们以积极、乐观、宽容的心态与他人平等相处。

参考文献: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下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篇5

在《精神卫生法》正式颁布实施之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一直是靠政策性的文件进行驱动和指引,缺乏国家层面的正式立法支撑,该法的出台实质性地改善了这一困境。《精神卫生法》第16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条款实质性地赋予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该工作相关从业人员相应的法律地位。同时,该条款将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提升到法律义务层面,督促各高校切实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积极配备相应的场所、设备和经费,招聘和培养专业师资以及开设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

1.2有利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队伍专业化建设

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学生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开展心理卫生知识宣传、组织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以及培养学生朋辈辅导队伍等,其中大部分对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极高的要求。20世纪末在各高校刚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初,由于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学科背景师资的缺乏,曾广泛采取的方法是由思政课老师教授心理健康课程、由政治辅导员兼任心理咨询老师等,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往往会使工作效果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心理学专业的普及,再加上相关从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规范化,近年来这一现象出现明显的转变,但仍然有高校因为重视不够而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化建设与时俱进。《精神卫生法》中第67条第2款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应当有精神卫生的内容,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第23条第1款明确规定“心理咨询人员应当提高业务素质,遵守执业规范,为社会公众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服务”。这两款条目在法律层面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业人员的准入和自身成长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将督促各高校聘请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专职老师,并为他们的专业技能成长提供相应的保障,如鼓励和资助考取专业资格进阶证书、参加各类心理咨询技术学习班等,这无疑会促进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1.3为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各方权责划分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框架

在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经常需要和学生个案的家长(监护人)进行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偏见等原因,精神和心理障碍个体及其家属在强烈病耻感的驱动下往往不愿意正视问题。具体到高校心理干预情境中,由于担心子女的精神/心理问题会给他们贴上“标签”,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就业、婚娶等人生发展轨迹,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已经确诊的精神或心理障碍采取隐瞒的应对方式,对子女在校发生的疑似精神/心理障碍发作采取回避、否认甚至责难的应对方式,这样不但不利于个案(疑似个案)学生自身问题的及时妥善干预,也会给校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之前面对这样的家长,校方往往只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让家长理解支持。《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此类工作的被动和尴尬。该法第16条第4款“学校和教师应当与学生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近亲属沟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表明了在发现学生出现精神/心理障碍(疑似障碍)时校方所需承担的告知义务,也赋予了校方就个案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相关权力。而该法第28条第2款“疑似精神障碍患者发生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或者有伤害自身、危害他人安全的危险的,其近亲属、所在单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将其送往医疗机构进行精神障碍诊断”,既强调了监护人对于个案学生需承担的送治义务,也赋予了校方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采取相关措施的权力。第49条“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患者,按照医嘱督促其按时服药,接受随访或者治疗”则明确规定了已确诊个案学生的家长在其子女在校期间所需承担的看护义务,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个案学生在校期间因精神/心理障碍导致的各类意外发生后校方所需承担的损失风险。

2《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2.1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权限界定模糊

《精神卫生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第51条规定“心理治疗活动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这些条目明确限制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范围。一般而言,我国高校心理健康中心配备的专职心理教师大多都具备国家(二级或三级)心理咨询师(员)从业资格认证,仅极少数具备心理治疗师从业资格认证。加上法律对心理治疗的场所有明确的规定(应当在医疗机构内开展),因此在学校情境下的心理干预只能为心理咨询,不能涉及心理治疗。而在大多数心理干预的实践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界限并不明晰,这将使得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心理干预时需要更加谨慎地规避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不但不利于学校情境下的心理干预的开展,更会将原本可以在学校情境下进行的干预全部转介到医疗机构。这样既增加了社会不必要的医疗负担,也会使那些原本问题轻微的学生因为病耻感而不去医疗机构,反而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2.2对学生个案问题的判断和处理受限制

《精神卫生法》第29条规定“精神障碍的诊断应当由精神科执业医师作出”;第三十条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这两条法律条款主要是致力于减少“被精神病”这一社会不公现象的,体现的是对人最基本权利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但在某些校园心理危机干预情境下,这两条法律会在一定程度下限制问题的处理,即在权衡如何保障问题个案正当权益和确保其人身安全以及校园环境安全时面临一定困惑。当有学生出现疑似精神障碍时,学校心理健康教师不能对其作出诊断,只能运用相关心理和精神卫生知识做预判,然后建议学生自己或者家长陪同学生去医疗机构进行诊断。这时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学生因为病情的影响失去自知力(或部分自知力)从而不愿意就医,家长因为担心子女被贴上“标签”也不配合学校的建议,这往往导致学生个案的问题被拖延,不利于其及时得到妥善诊治并导致问题恶化,也给校园的安定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3《精神卫生法》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调整策略

《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在社会层面迎合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构建法治社会的大背景,是符合时展进步规律的;对于社会个体而言,该法也充分体现了对于公民的人权尊重以及人文关怀。反映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务中,《精神卫生法》对相关的工作即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当积极地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着力方向,抓住机遇和规避风险,以求适应形势的发展。

3.1进一步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规章制度

当前高校情境下的心理健康服务基本是按照各高校自己所定的规章制度来开展的。《精神卫生法》使得各高校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还要遵循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这些规章制度的改进落实到实际中表现为:在心理普测、心理危机干预、个体咨询等环节上,需引入知情同意环节,并形成正式书面材料;在辅导个案材料的保存和呈报等环节上,需强化保密观念和措施;在涉及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处理中,要明确规定学校心理中心的功能只能是告知监护人并建议转介,而非直接干预/治疗。

3.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主要是对心理障碍学生提供专业辅导。随着《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从业人员的工作权限作出了明确的限定,以前那种关注问题解决的工作模式将发生改变。高校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心理卫生教育、心理科普知识宣传、心理问题学生的前期预警等,而把对专业素质要求更高的严重心理障碍干预等工作移交至其他对应的社会机构,如医院等。此外,在大学生心理辅导这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工作业务范畴内,更多地推进针对普通大学生的成长辅导,如职业生涯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以及积极心理品质养成等,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这种工作重心的转移同时也迎合了当下心理学界从关注人们心理问题到关注人类积极品质的转变的大趋势。

篇6

一、“微生活”的新时代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都被冠以“微”的名称,例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旅行、博客工作群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占据了整个网络平台,因此,现代社会已悄无声息地进入了一个“微时代”。随着这些“微”事物的兴起和蔓延,中国网民俨然进入了一个“微生活”时代。“微时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可以在生活、学习,或者是工作的缝隙时间来阅读信息,可以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微”事物使人们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如今商家、媒体等使用微博、微信与消费者和观众互动已经成了一道新风景。今年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和记者也互加微信,方便沟通和做好报道。“微”事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人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浏览新闻、互动交流,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每天以“微”事物开始,也以“微”事物结束,刷微博、微信已经成了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微”事物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朋友聚会,大多数人都在忙着发微博、微信,于是完全背离了聚会的初衷。“微生活”时代使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于是很容易患上手机依赖症,影响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

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科技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深受网络科技的影响,“微时代”的到来更是极大地挑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心理素质。

(一)“微时代”满足了大学生的需要

当代“90后”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总是希望被关注和尊重。微博、微信等平台使他们能够自由地展示自我,“关注”“朋友圈”等功能更是满足了他们希望被关注的需要。大学生可以随意地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共享自己的照片,记录一段生活感悟,宣泄一下糟糕的心情,这能使他们放松心情,排解压力。微博、微信的“关注”“转发”“评论”“摇一摇”“附近的人”等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大学生通过这些功能与微博、微信中的好友互动、交流,结识新的朋友,而且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满足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

(二)“微时代”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微博、微信受到当代大学生的热捧,“微博控”“微信控”更是当下的热点名词。部分大学生过度使用微博、微信,他们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微博、微信的更新,吃饭、走路、上厕所、睡觉前,甚至上课都在刷微博,聊微信。如果某天手机丢了或者是断网了,他们就会浑身不自在甚至莫名的烦躁。大学生如果过度使用微博、微信,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还可能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大学生如果整日沉浸在微博、微信的虚拟网络世界,不参加学校的社交活动,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恐惧、自闭等不良心理。“微时代”使大学生习惯了简短快速的阅读,因此,去图书馆看书的大学生越来越来少,大学图书馆也成了部分大学生休闲上网的场所。

三、“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如今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微博、微信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也更愿意通过这些“微”网络平台来沟通交流、接受各种信息。因此,“微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借用这些“微”网络平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实施心理干预。

(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微信平台

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微博、微信平台将更有利于学生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信息。微博、微信信息非常方便快捷,而且字数一般不多,所以学生更愿意浏览和阅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该建立微博、微信平台,并通过学校网站、宣传橱窗、广播站等途径来宣传和推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在微博、微信一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一些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来给学生推荐一些心理学书籍、心理影片等等。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微博、微信这一平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大学生正确的指引。

(二)通过微博、微信平台,掌握学生心理动向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他们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且他们还承受着很多方面的压力,他们不愿跟父母沟通,有时又羞于跟朋友表达,于是网络就成了他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一个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毫无保留地发表意见,表达愤怒,宣泄不满,心理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平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实施心理干预。微博、微信平台的开放功能为心理工作者提供了监控学生心理动态的窗口,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在微博、微信平台上直接与学生交流,及时解答问题

微博、微信使用的便捷性使我们能随时随地操作,大学生更是热衷于刷微博、微信,心理健康工作者应该借助这个平台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心理健康工作者要标注好明确的在线时间,这样学生有问题就可以来与教师直接进行交流,寻求教师的帮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定期建立讨论群组,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自愿参与讨论,讲述自己最近的烦恼和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他人问题的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时对学生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和解答。

参考文献:

[1]欧阳文芳.“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J].学术研究,2013(12).

[2]陈丽雯,王家成.“微时代”对高校心理工作者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4(9).

[3]张丽芬.微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GH14665)。

篇7

【中图分类号】G710

一、中职生目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中职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与生理逐渐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里,他们敏感叛逆,充满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想法,并且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各方面压力的增大,给予中职生的冲击更是双倍的。据调查显示,他们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问题。中职生普遍成绩相较普高生而言,学习成绩较低,具体体现出来就是成绩上的吃力。成绩虽然不是判断优劣的唯一标准,但作为学生,大家首先会想到的都是学习成绩,学习上的不自信极易造成中职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情节严重的将出现极大的行为偏差。

(二)对于未来感到渺茫。中职生恰好是一个心理成熟的过渡阶段,对于未来并没有比较切实可行的计划,如果在这一过渡的过程中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学生将会由于压抑或者是压力过大造成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三)家庭方面的压力。中职生普遍以初高中生为主,年龄较小,但是中职生的教学内容却是针对性较强的职业技能培训。中职生在这个年龄阶段的承压能力一般都很有限,家庭本来是动力的来源之一,如果这种动力变成压力的话,极易造成中职生心理的扭曲或者变形,对其价值观将发生严重的改变。

(四)社会方面的压力。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在许多重点院校本科毕业生都认为就业难的社会形势下,中职生所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

(五)对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肯定不充分。正处于青春期,中职生容易对自己的定位通常比较模糊,无法正确的看待自己,自我肯定的不充分,会让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产生安全感的缺失,且易出现盲目攀比的现象,虚荣心的膨胀。

二、"三位一体"模式的特点

"三位一体"指的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的配合下,多方位多渠道的对中职生的心理进行疏理与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基于传统的仅在学校通过公开心理课程的心理疏导模式上,"三位一体"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且在试点中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效果,它的特点总结来说有如下几点:

(一)心理知识普及的速度快。在"三位一体"模式中,对于知识的快速普及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进而对自我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在自我调试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会自动的寻求帮助。

(二)渗透性强。"三位一体"模式采用多角度渗透,多渠道实施的方式,在不同层次发生作用,不仅在横向拓展,也不断的进行纵向的深入,对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及预防,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三)有效性强。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都是时间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传统的心理教育知识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三位一体"模式是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密切合作下,对学生进行疏导与过程态势的掌控过程中,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三、三位一体模式的具体内容

(一)对于教师进行的相关的心理教育培训。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中,教师在这个网络体系中起着串联的作用,教师对于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应得到相应的更新,通过培训活动,不仅是为学生以后的心理健康提供相关的支持与帮助,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也是一种提升,在培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出发点或者其教学意图,净化思想。

(二)心理教育环节环境及条件的创设。软件的具备需要具体硬件设施建设的配合,否则软文化在某些情况下是难以完全发挥作用的,校方应该和教师一起,携手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在学校中感受到一种安全且舒适的环境氛围。同时,建立健全学校相关的心理教育中心,创造有效的渠道和捷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提供全方面的资源支持。

(三)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对于学生的生命教育。

2、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3、对于家长相关心理知识的普及以及培训。

4、和社会相关部门进行的合作。

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构建的相关建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就能顺利到位的,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况与问题,就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对于"三位一体"的构建,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学生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学校进行,就学校方面来讲,在"三位一体"模式中,应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首先,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很关键,应该让领导明确认识到"三位一体"模式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其次是心理师资力量的建设。最后是对于心理教育的调研科研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并不意味中职生"三位一体"模式的成熟与完善,应该及时的进行样本采集,对于个性和规律的探寻以及进行相关的评估,是教研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

(二)家庭心理辅导。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以及后天习惯的养成是具有重大影响的,可见家庭是教育的第二课堂,心理教育也是同样。中职生的"三位一体"模式中,居于中间环节的家庭心理教育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多强调的是家长和校方的沟通与合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心理正处于叛逆期,在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性格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否则将会事倍功半的局面。

(三)社会心理工作的配合与加强。社会相关的心理教育机构或者部门应给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支持,作为中职生心理教育工作取得有效成果的保障,社会有关部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性的加强,当部分中职生作为成年人的身份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超出学校控制范围的,社会相关心理教育部门应积极配合工作,使得"三位一体"模式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五、总结

总的来说,中职高校对于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实施,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合作,争取做到方向明确,持之以恒,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对于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们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郭淑芹.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J].学苑教育,2013(3):20-20.

[2]王芹.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课外阅读:中下,2012(23):277-277.

[3]师苗伟.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广东教育:职教,2012(10):85-86.

篇8

营养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的幼儿正是建立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但在幼儿园中,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的幼儿均占一定比例。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是导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根本原因。可见,在幼儿园开展早期营养教育,全面改善幼儿营养状况已经刻不容缓了。那么,如何将营养知识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来呈现,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的教育和生活,养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呢?

一、在社会“活环境”中感知体验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一)充分利用社会“活环境”,引导幼儿感知食物的丰富,激发兴趣

皮亚杰的相互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在其不断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的。正如陶先生指出的:“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要运用环境里的活势力,去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努力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并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教育所期望的经验。让幼儿参与各种家庭生活实践活动,如和爸爸妈妈一起商定午餐计划,一起采购、清洗、烹饪与品尝,进餐时引导幼儿观察一日三餐的食物及搭配,通过真实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感知食物的多样化,并在一日活动中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幼儿交流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使幼儿能主动关注食物。我们还设置“食物大家族”展示台,按五大类食品如粮食类、豆类、蔬菜水果类、肉鱼禽蛋类、奶类提供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认识,尝试分类,感受食物的丰富。我们还重视把环境创设与材料收集过程作为幼儿学习的过程,让幼儿一起收集更多的食物或食物图片。幼儿通过想、问、看、查获得了丰富的信息,在此过程当中,幼儿不仅获得食物的相关知识经验,还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资料的能力。

(二)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系列亲子活动

如在“食物的本领”健康快报活动中,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资料制作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利用接送时间一起读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和家长共同丰富了均衡饮食的知识经验。又如,在“欢乐大舞台”上,家长和孩子自编自演的亲子节目——“营养生活健康多”快板比赛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一系列游戏如“膳食宝塔棋”“食物红绿灯”等棋类游戏中,幼儿形象地理解了每天食物的合理摄入,学习给不同的食物贴上红灯、绿灯等标志。在角色游戏中,“超市服务员”为各类食品制作宣传卡,向顾客介绍食物对人们健康的好处。“超市广告策划员”创设“健康快报宣传窗”,为顾客进行购物宣传,各食品柜的“健康提示牌”上以红绿灯标志设立“温馨提醒箱”,倡议顾客购买健康食品。这些游戏为幼儿经验的整合和表征提供了丰富的形式和手段,有助于幼儿建构具有个体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教学做”中实践探究,感知科学配餐的健康与快乐

(一)创设以生活实践为根基的实景探究环境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营养教育要取得成效,必须要让幼儿投入到真实情境中去实践,必须要让幼儿接触到真实的食物,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才能有利于幼儿获得生动的经验体系。正如陶先生所指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的一个整体过程。我们要在做中教,做中学。我们要注重创设真实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景探索中积累生活经验。如在“快乐厨房”“营养配餐员”“小厨师”“小吃街”“美食节”等活动中,幼儿身临教师创设的生活场景中,通过对真实食物的操作,亲身体验如何设计营养餐点,尝试从营养、健康、美味等方面为自己科学配餐,进而在家长的协助下尝试烹饪,从健康、营养的角度去品尝、从食物的外形、色彩、营养等方面去全面评价、去宣传美食,从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体验健康美食文化带给人们生活的快乐与享受。这种“做中学”的方式避免了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接受,给予幼儿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幼儿走近生活,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生活即学习”的观念。

(二)在实景探究中帮助幼儿运用经验、解决问题、内化体验

实景探究的环境中隐含了许多幼儿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真正自我建构的过程。在实景探究中,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由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式的,需要靠幼儿不断积累经验、运用已有经验来探索解决生活实景中的问题。如在“小小营养师”活动中,幼儿初步掌握配餐的经验。在“自助餐厅”中,幼儿能较好地调动配餐经验,尝试运用平衡膳食的道理解决自己的配餐问题。在“小吃街”中,小组需要一起协商合作,制定烹饪计划,一起采购清洗制作品尝,积累了均衡饮食对身体有益的生活经验。在“美食节”中,幼儿需要进一步调动和迁移科学配餐的生活经验,熟练地运用平衡膳食的概念,调整、完善原定的计划,将食物粗细、荤素合理搭配的均衡饮食观念运用到配餐活动中。在实景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所体验到的经验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式提高,每一个环节都变成幼儿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无论是材料的准备、菜谱的设计、饮料的调配,都离不开幼儿的亲身实践。虽然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时产生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有冲突的情境,但幼儿都能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幼儿能想、能干、能谈,不仅积累了新的生活经验,而且增强了成就感,获得了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

篇9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71-01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健康教育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措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人们经历了SARS、禽流感等一系列变故后获得的共识。如何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作用,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 强调健康教育的先导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要害在于“突发性”,人们事先不知道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样的公共卫生事件。例如,2003年在我国爆发的SARS病流行,就是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发生的。起初的防治对策十分被动,健康教育也显得苍白无力。经过这一次的经验教训,人们更加懂得“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健康教育的先导性也凸显出来。先导性就是在突发事件尚未出现时,就进行健康教育的措施。比如,“有病早治、无病预防”,“发现疫情要立即报告”,以及一些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都应该在平时就不断地加强宣传。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特大地震,党和政府意识到“大灾之后”有可能发生“大疫”,提前采取了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在内的一系列预防措施,使整个灾区没有发生疫病流行,没有心理障碍产生后果的现象发生,这充分显示了强调健康教育先导性的成果。

2 注意健康教育的及时性

平时开展的健康教育是在没有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进行的,多少总有点按部就班、从容不迫的性质。而一旦突发事件发生,就应当立即开展各项防治措施,健康教育又是首当其冲。这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决不能迟疑不决,观望不前。我国在SARS病的防治之初,健康教育多少有点“马后炮”,失去了最佳的防控时机。而对于禽流感,就大不一样。由于健康教育及时,防控措施到位,最大限度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减少了损失。

3 把握健康教育的科学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人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对防控措施漠然处之。有的人则容易惊慌害怕,不知所措,丧失信心,甚至寄希望于一些迷信活动,求神拜佛。健康教育要不偏不倚,把握好科学性,做到全面、完整。既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又要树立防治的信心。在宣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时,不要造成大家的恐慌,而是要引导民众投入正确的防控行动。“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地开展了婴幼儿肾结石的筛查行动。少数地方存在片面和夸大的宣传,引起部分群众的恐慌。有些医院筛查、做B超的地方人满为患,有些群众连合格的奶粉都不敢食用,这都是忽视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造成了不该发生的现象。

4 追求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内容千差万别,防控措施也是千头万绪,但只有针对突发事件性质的防控措施才能奏效。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健康教育行动,也应当有严格的针对性,这是每一名健康教育工作者所应当追求的。不能用防治食物中毒的措施去作防治SARS病的宣教,也不能用防治SARS病的要求去防治食物中毒。然而,许多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发生之初常常是原因不明,扑朔迷离,追求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就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密切结合防控措施的实践,关注防控措施的进展,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这样才能把最有针对性的防控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

5 提高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是让人民群众行动起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健康教育所提出的措施,都应当是切实可行的,群众能够做得到的。比如,在发生禽流感的疫区,健康教育提出“不要接触病死的家禽”,“发现病死的家禽要立即报告”,就比“不要接触禽流感的家禽”和“发现禽流感要立即报告”明确得多,因为一般群众并不清楚禽流感是什么样子。又如,在防治流行性感冒时,提出“开窗户、晒太阳、流通空气”要比提出“大力加强空气消毒”简便易行得多。关于加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篇10

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多年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根据相关政策,我镇通过广泛动员群众,以卫生村镇创建为载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加大了对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带动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了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逐步顺应了农民不断提升的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需求。

我镇建立了专门的环境卫生队伍,具体负责整治、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等日常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占道经营、无证摊点、沿街叫卖行为进行整治,并组织宣传车巡回播放,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和文明卫生意识。同时着力在保洁机制和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上下功夫。在建成区范围实行大环卫管理,加强环卫作业质量,提高环卫保洁时间,主要街道达16小时,一般街道10小时。

在健康教育方面,我镇充分利用LED显示屏滚动播放以及13个村居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六期,制作大型宣传画、悬挂宣传横幅、张贴标语80张,大力宣传巩卫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群众参与巩卫及健康城市建设的积极性。今年以来,为做好红旗镇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进一步普及登革热以及寨卡、疟疾等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群众对登革热的认识,红旗镇爱卫办分别在各村居举办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