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物理教师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2:2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德物理教师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德物理教师育论文

篇1

现行的语文教育理论把三个性质不同的“语文”混为一谈,从而机械地由“语文”有“工具性”、“人文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等非本质属性得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的学科”、“人文性的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的结论。这就违背了最一般、最基本的逻辑思维规律,因而显得不够准确。在语文教育界,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论争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事实上,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说法也是站不住脚的,哪一门课程不是“工具”,哪一门课程又没有“人文性”呢?如果因为“语文”是交际工具或者说有工具性,语文学科就成了工具性的学科,那么,历史学科岂不是要定性为“镜子性的学科”(因为历史是现实的镜子)?计算机学科岂不就成了“办公助手性的学科”?如果因为“语文”是人文精神或者说有人文性,就必须把语文学科说成是人文性的学科,那么,历史、政治、美术、音乐等许多学科的性质同语文学科的性质不就完全相同了吗?如果因为“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把语文学科说成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那么就把人们约略明白的东西说得叫人一点也不明白了。这种不能完全表明语文教育本质的含混晦涩、自相矛盾的诠释。就难免使其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极大的怀疑。众所周知,概念的清晰明确是任何理论思考的必要条件,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概念的含糊混乱或者没有意义则是什么也说不清道不明的。要使语文教育的理论大厦具有坚实的基石,就必须在理论思维的逻辑起点上辨明“语文”所表示的不同概念。弄清了“语文”的不同概念之后,再去审视现行的语文教育理论,我们就会发现,充当理论枢纽的“语文”一词所表示的概念在现行的语文教育理论那里常常是含混不清或游移不定的:它一会儿指语言学科的“语文”,一会儿指文艺学科的“语文”,一会儿指教育学科的“语文”……进而试图把它们合成一个自认为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语文教育本质是什么,然后又幻想用一个定义来求得对它的圆满诠释。这当然是上帝也不可能办得到的事情。试问:谁能够用一个定义圆满地诠释三个不同的概念呢?以这样的违背逻辑思维规律而界定的语文教育本质将会产生一个怎样的混乱状态呢?

二.语文教育本质理论诠释不太慎重

现行的语文教育理论把三个性质不同的“语文”混为~谈,从而简单地把“语文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偷换成“语文是什么属性的学科”。这就违反了反映客观事物的关键属性的逻辑思维形式,因而显得不太慎重。倪文锦指出,这种划定不能准确地揭示语文教育的本质属性,不能解释语文教育中的许多现象,“与其把它看成对学科性质的一锤定音,还不如把它视为对上世纪末语文教育大讨论的总结。”何况人类社会充满着不可知的发展变化,我们对“语文”这个事物的认识总不能老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这样,语文教育便会失去稳定性,使语文教育成为不可认知和捉摸的千变女郎。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概念和思想当然也不例外。人们常说语词是概念的表达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意义内容,但没有说语词的形式和概念的内容各是什么。好像语词和概念是两个不同的东西,其中语词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而概念则只有内容而没有形式。实际上,语词的读音和书写形体就是概念的读音和书写形体,或者说语词就是概念,语词的形式就是概念的形式;语词的意义内容就是概念的意义内容,就是对事物的指称或者说反映。说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就是指相同的概念形式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内容,或者说一个语词会有几个不同的含义。说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就是指一个概念可以用另一个或另几个概念来诠释,或者说一个语词可以用另一个或另几个语词来诠释。说“语文”是语言,进而说语言是工具或交际工具,这不是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非常蹩脚的比喻,它丝毫不能说明“语文”之所以为“语文”的关键属性,就像说“电脑是助手或工作助手”,丝毫也不能说明电脑究竟是什么东西一样。说“语文”是文化或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不能叫人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因为天下任何一种学问、任何一门学科的内容都是文化或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究竟是哪一种文化或人类文化的哪一部分呢?这岂不是如同仅仅说“基因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能叫人明白基因究竟是什么一样没有意义吗?说“语文既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是不能叫人明白“语文”究竟是什么。这岂不是好比“把发光体的光环误认为发光体本身”吗?以这样的违反逻辑思维形式而昭示的语文教育本质究竟是渊博和高明呢,还是浅薄和愚昧呢?

三.语文教育本质的理论诠释不甚严谨

篇2

一、引言

我们生活在言语的世界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制造“言语行为”.实施的言语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很难想象没有言语行为我们的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语言的调查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的言语行为理论是以句子为中心的。言语行为会凶文化模式,地域,价值观,传统,以及思维方式有所差异.而这为交际带来困难意识到这些差异之处对于我们认识交际活动和改善交际状况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与英语国家人民进行交际时总会无意识地用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准则,社会规范,社会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别人的言语行为.因而语用失误在所难免。

二言语行为理论框架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研究的发展可以说有杰出的贡献。根据奥斯汀的解释,一个话语的言语行为是同时由三个次行为来实施的:言内行为illocutionm’yact)、言外行为(iUocutionaryact)~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ac0。言内行为泛指一切用声音说出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涉及说话者的意图,为断定、疑问、命令、描写、解释、致歉、感谢、祝贺等;言后行为涉及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所达到的效果为使之高兴、振奋、发怒、恐惧、信服。促使对方做某件事或放弃原来的打算等。达到了说话的效果,这是言后行为。也就是说.言内行为是通过说话表达字面意义。言外行为是通过字面意义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如果说话人的意图能适当地被听话人所领会。便可能带来结果或变化,这便是言后行为。但是,说话人的意图未必一定被听话人领会.因而说话人希望出现的结果并未发生.这时候就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三、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的研究始于JennyThomas她在1983年发表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语用失误这个术语,专门指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对语用意义做出不到位的理解或不恰当的反应。它不是指一般遣词造句中出现的语言运用错误,而是指说话不合时宜、说话方式不妥、表达不合习惯等导致的交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失误。这种语用失误是语用规则迁移所造成的.即不同文化的们在相互交际时直接把自己语言的话语翻译成目的语.而不考虑这些话语应该遵循的交际规范.其结果是一种言语行为的施为之力在不同文化中失去作用。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不能完满地被听话人所正确理解.形成多义、歧义。言后行为不能圆满完成。使言语行为的表达意图与效果之间出现矛盾。

四、几类具体言语行为中由文化的差异产生的语用失误

人们在实际交往时所实施的言语行为会因为文化、区域、地区、职业、性别、乃至个人不同,为交际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在那些较为程式化的言语行为中,如问候.请求、恭维等等文化差异就更加突出了。

(一)招呼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

招呼语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言语交际的开始.其使用恰当与否有时会直接影响到交际过程能否圆满完成,一句不合时宜的招呼语有时会直接导致交际的失败。不同文化背景下.招呼语的使用及其功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问候他人,内容并不一定就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你吃了吗?”并不表示说话人真的关心你是饿还是饱,言外行为不过是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对方。在中国人看来.对他人表示关心和热情是礼貌的行为.甚至初次见面也会相互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情况、职业、收入等等。他们认为.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之问的社会距离。我们看下面一段对话:

我:你多大了?

同乡:十九。

我:参加革命几年了?

同乡:一年。

我:你是怎样参加革命的?

同乡:大军北撤时我自己跟来的。

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呢?

同乡:娘,爹,弟弟妹妹,还有一个姑姑也住在我家里。

(茹志鹃《百合花》)

这似乎不是在谈话.倒有些像是在审讯.或查户口。但在汉文化里,这却是关心、亲热的表示,不是不礼貌的言语行为。但对操英语的人来说.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人向他们以这样的方式询问这样一些问题.他们就会感到对方在粗暴地干涉他们的privacy。因为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时不会涉及到实质性的内容.一般总是说一些纯属客套的问候语。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诏.“问候”这一原有的“言外之力”就会失去比如问对方:“Haveyoueaten、,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误认为你在发出对他的邀请当一个中国人见到他或她所认识的美国人时.也许会脱口而出“Whereareyougoing?”如果美国人不懂中国人的语用习惯.误以为是在探究他的行踪和去向.语用失误就发生了,以至于所以他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Honeofyourbusiness”。

(二恭维言语行为中的话用失误

恭维也是一种礼貌言语行为.是说话人对听话人所具有的某种双方认可的优势或长处积极言语评价的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被频繁地使用。

根据赫伯特、尔姆斯和沃尔夫森等的调查,英语中恭维语的主要功能一是表示欣赏.二是协调交往中双方关系的“一致性”.即恭维者把它作为一种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或交情的手段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恭维语却似乎不是一个有力的协调“一致性”的行为.贾玉新的调查显示.只有占5%的人认为恭维语主要是用于完成此日的汉语中恭维话的功能主要集中在:(1)使对方感觉良好;(2)欣赏;(3)利用他人。因此要确定一句恭维语的功能.必须要依据文化语境和现实交际中双方的关系来分析其次恭维的话题也不同在西方文化中,男性称赞女性的容貌、身段、穿戴打扮等,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基本上是个禁忌。现在情况虽然有了一些变化.类似对女性外貌方面的恭维逐渐多了起来.但依然要受具体情境中各种因素的限制如果学了汉语的美国男子用“你是个挺性感的(sexy)姑娘”这种话来恭维他见到的中围女孩.特别是第一次见面.这个女孩恐怕因此对这个男孩子产生反感.起不到恭维的效果。然而对美国人来说,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恭维”之力被减弱。美国比较喜欢“变化”、“差异”,因此凡是某种变化、某种新意都有可能受到恭维:而中固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是“趋同”.因此某些变化和差异受到恭维的程度就远远低于美国文化。

(三)请求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失误

请求这一言语行为是各社会、各群体所共有的普遍交际行为,其特点是听话人有接受或拒绝请求的选择自由。但是由于英汉民族在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礼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说请求言语行为也会随着语言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社会规范向英语国家人士实施自己的请求行为和解释他人的请求.很有可能请求语会失去请求之力.或者不能正确理解他人的请求意图从而产生语用失误。

在西方社会.即使上对下、长对幼实施请求行为.也通常使用婉转词“Please”以示礼貌;同级或下对上的请求表达更是婉转相比而言.中国人实施“请求”行为之语句在西方人看来或者过于“直接”.或者过于“间接”。对于中国人“直接式请求”的方略,英美人可能会感到过于突兀,视之为缺乏礼貌;而对于中国人“暗示”式的“问接式请求”方略.西方人可能又会感到茫然不解.认为其迂回的说法或冗长的解释会使话语失去“请求”之力。我们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思考一下为何谈话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ChinesePoliceman(A)goestohisBirtishsupeiror(B)andasksforaleavetotakehisgirfriendtohospim1.)

A:Sir?

B:Yes.whatisit?

A:Mygirlfirendisnotverywel1.sir.

B:So?

A:Shehastogointo hospita1.sir.

B:Wel1.getOilwithit.Whatdoyouwant?

A:OnThursday.sir.

B:Bloodyhel1.,man,whatdoyouwant?

A:Nothing,sir.

篇3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1、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注重物理史教学

物理发展史是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物理发展的历史,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典型事迹,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技意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强化物理学史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物理学史材料,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和高科技领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可使学生更加了解科学家们对科学的态度,研究科学的方法以及他们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给社会发展和四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动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

3、加强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识教育。根据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实验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⑴改革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把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上台演示或边讲边实验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机会。⑵注重学生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的教学,教师要求学生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形式进行,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认真讨论,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写出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⑶加强实验习题的教学。对实验习题的教学,主要采取“自设方案─讨论方案─选择方案─实验验证─总结报告”的程序进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设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积极组织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也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知识和科技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1、趣味外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飞机投弹”、“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能帮助学生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科技小制作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电铃。自制平行光源。制作针孔照相机。制作潜望镜。自制量筒。楼梯电灯开关电路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教学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

3、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科普读物,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增加学生的科技知识,并定期组织“实用物理知识竞赛”,以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

篇4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管理论文,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龙源期刊。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论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论文,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龙源期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龙源期刊。无论是从教育系统内部,还是从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管理论文,乃至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和保障义务教

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论文,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教育管理论文,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龙源期刊。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教育管理论文,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龙源期刊。当前教育管理论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措施

1、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教育管理论文,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龙源期刊。2、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教育管理论文,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教育管理论文,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3、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教育管理论文,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龙源期刊。4、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四、努力缩小、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龙源期刊。

1、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经过60年的努力教育管理论文,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有1600万人的教师队伍龙源期刊。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硬件差距也有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2、这几年来教育管理论文,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龙源期刊。我们正在继续努力教育管理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周济还说:在很多措施当中,最根本的一条教育管理论文, 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龙源期刊。第一,要求义务教育的老师教育管理论文,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老师的工资收入要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当然,绩效工资制度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教育管理论文,同时也是一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进行绩效考核教育管理论文,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龙源期刊。这项措施是根本性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当老师教育管理论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长期从教教育管理论文,终身从教龙源期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去从教教育管理论文,同时我们还动员了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援,还有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我们就组织了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下一步要把它制度化,要让老师都能够到农村接受锻炼,同时为农村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老师。

3、大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农村现在有几百万老师,我们要大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使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大大改进我们自身的质量,能够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篇5

并购是企业进化的重要途径,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绝大部分跨国集团依靠并购重组的方式实现了跨跃式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并购重组活动也日趋活跃起来,但在众多的企业并购活动中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妥善处理好并购重组中的财务安排问题。本文在分析企业并购财务动因的基础上,梳理并购环节中的相关财务问题,以期对解决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问题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

企业并购的动因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实施多元化战略,有的是为了调整产品结构,还有的是为了谋求管理的协同效应。财务动因是企业并购动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并购中其他问题的重要前提。通常,财务动因是指企业并购对财务方面所产生的有利影响,即财务协同效应,主要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减少交易成本、自用现金交易的充分利用、财务预期效应、合理避税等。

(一)规模经济效应

从横向并购的角度来看,企业并购的主要动因在于追求规模经济效应,这里的规模经济效应主要来源于成本下降、市场支配力的增强及垄断等。新古典经济学厂商理论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可以通过劳动专业化、管理专业化以及资本设备的专业化来实现,规模扩大可以降低长期成本。实证结果显示,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会随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因此企业的规模不可能无限制地扩大。通常,企业规模应该扩张到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规模,一旦达到该点,并购行为就应停止。

(二)减少交易成本

从企业纵向并购来看,主要是为了产生节约交易费用的效应。企业通过实施并购来减少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借助并购可以扩大资产规模,如果充分利用所获得的资产资源,会形成产品的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最终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企业在选择交易伙伴时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成本,而企业实施并购后,无论是对上游企业还是对下游企业实施并购都会减少交易环节,节约生产要素的配置费用和产品销售费用等支出。三是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需要大量投入,如果借助并购再与其已有的系统进行优化组合,可以充分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网络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竞争优势,以减少进入新领域的风险成本。

(三)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

自由现金流量是企业营业现金流量扣除所有内部可行投资机会后剩余的现金流量。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可以实现企业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通常,产品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往往具有丰富的自由现金流量,但却缺乏合适的投资机会。而处于发展阶段的一些企业,虽然具有较多的投资机会,却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如果将低增长且有多余现金流量的企业与高增长但缺乏现金流量的企业实施并购,自由现金流量就可以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四)财务预期效应

在财务预期效应的作用下,企业并购会伴随着强烈的股价波动,这就带来极好的投资机会。可以说财务预期效应是股东投机的基础,而股票投机又促使并购行为的发生。我们说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而股东收益的大小又决定着股价的高低。股价与企业获利能力、企业风险、资本结构多种因素有关,它反映投资者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股价可以通过市盈率与每股收益的乘积计算出来,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那些市盈率较低但每股收益较高的企业,使并购的市盈率不断上升,股价也随之上升,从而产生财务预期效应。

(五)合理避税因素

企业通过并购可以实现合理避税。如果收购企业每年在生产经营中产生大量的利润,而被收购企业又存在未抵补的亏损,收购企业可以低价获得被收购企业的控制权,利用被收购企业亏损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如果并购公司不是将被并购公司的股票直接转换为本公司的股票,而是转换为可转换债券,一段时间后再将其转换成普通股票,这样会因企业支付债券利息计入成本而冲减应税利润,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二、并购操作流程中需关注的财务问题

(一)财务尽职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并购对象各方面的情况,尽量减少和避免并购风险,并购方应当开展前期财务尽职调查。在对目标企业进行财务调查与分析时,除了全面了解企业状况、人员配置、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外,还要全面分析被并购企业的资本结构和或有事项,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客观评价。此外,要重点分析被并购企业所处的税收环境,关注被并购企业已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否可以继承,如何通过企业并购享受到并购前没有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这些都是企业并购前进行财务尽职调查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

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是决定整个并购投资的关键环节。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有:折现现金流法、市盈率法、清算价格法、重置成本法等。目前我国通常采用重置成本加和法对企业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虽然规定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时,除采用这种方法以外,还要运用收益现值法进行验证,但是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使用收益现值法。采用重置成本加和法评估出的结果实际是企业的所有资产的价值,而不是企业的价值,极易造成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漏评,导致企业价值与价值评估产生重大差异。所以,我国企业在选择价值评估方法时,应结合实际,不应只选择一种方法,应选择若干种适当的方法分别进行评估,在相互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确定最终结果。

(三)并购资金的筹措及支付

并购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到资金是并购完成的先决条件。通常,筹措资金的来源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使用企业的内部留存资金,因企业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一般较大,而内部资金又有限,因而一般不作为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外部融资方式主要有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对应于债务支付和杠杆收购,权益融资对应于股票支付或换股。如果企业选择发行债券为融资方式,因债券利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所以可以减轻所得税负,但是债券发行过多,会增加融资成本,从而影响资产负债的结构。如果企业采用股票支付方式筹措资金,此种方式可以避免现金大量流出,并且并购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但会稀释企业原有的股权控制结构和每股收益水平。

(四)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企业并购行为是一项复杂的投资,在1+1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一体化整合。如果并购后的整合和管理不到位,不但不能给企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还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并购后必须加强整合与管理,特别是加强对财务的整合与管理。企业进行财务整合前,需制订完整的财务整合计划。在实施财务整合操作时,应以财务整合的基本内容为核心,即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整合,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的整合,会计核算体系的整合,存量资产的整合,评估考核体系的整合,现金流转内部控制的整合,做好这六个核心内容的衔接与配合,顺利完成并购后的财务整合工作。

三、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一)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

并购双方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被并购企业价值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未来收益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如果目标企业的估价远远高于企业的实际价值,会导致并购活动成本的虚假上升,并将风险继续向后传递,导致筹资、支付等后续环节出现资本结构、债务结果等方面的重大不确定性。如果目标企业的估价远远低于企业的实际价值,会使并购企业丧失并购的有利机会。企业在估价时应明确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内容,采用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估算被并购企业的价值。

(二)融资与支付的风险

企业为了防范融资与支付的财务风险,首先要对并购企业和自身进行财务客观评价。在选择并购融资方式时,要遵循成本最小化原则,保持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的适当比例关系,合理搭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在提高融资使用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将融资风险降到最低。在选择融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2

一、引言

文化因素在当今的外语教学中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文化教育在外语学习中的具体实施并没有充分的讨论,文化教育的有效性也得不到较好的体现。本文试以图式理论为基础,探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文化导入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些方法。

二、现代图式理论

关于图式(Schema)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康德对其哲学意义的论述,康德认为图式是连接感知和概念的纽带(a bridge between percepts and concepts),是建立概念与物体之间联系的手段,也是建构想象、创造意义的必要程序,是个体共有的想象结构。心理学中的“图式”最早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的完型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到了30-40年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再次运用“图式观“强调认识主要来源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可通过自我调节使得客体被同化到主体的图式之中,或主体调节图式或创立新图式来适应新客体。

对“图式”含义的理解各家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图式是大脑为了便于信息储存和处理,而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历有机的组织起来的一种知识表征形式,是相互关联的知识构成的完整的信息系统。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大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赵艳芳,2001:189)

图式具有以下特征:1、结构性:大脑中所有知识的图式互相连接,构成知识系统或知识网络;2、抽象性:图式是人的经验的一个个具体实例基本共性的集合,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模式;3、灵活性:图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情形,而每次应用又改变着图式本身,新形成的图式又为下一次信息处理提供了框架。(李福印,2008:190)

综上所述,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大脑中储存的概念和认知网络为其理解新事物提供了基础,而且大脑中已存的图式与新摄入信息的吻合程度越高,人们理解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就越快。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ESP),它受到语言学和若干其它学科的综合影响,可以说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其它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性学科。商务结合了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与商务等方面知识。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的专业性更强,这就要求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的基础知识,而且要熟悉商务文化知识并且能把他们自如地运用到商务活动中。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后,可以达到阅读或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的水平,并且可以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或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关于交际能力,美国语言学家Hymes(1972)首次提出了此概念,指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语言知识和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进行有关交际的能力的多种因素。Cantle&Swain(1980)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此概念,提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方面:

(一)语法能力,即广义的语言法则,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语法规则和书写规则。

(二)社会语言能力,包括语言运用的规范和语言的得体性。

(三)语篇能力,即组句成段、组段成篇、口头和书面语言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涉及语言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应对能力,比如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生词或谈话中讲不下去的时候,应采取怎样的策略以达到目的。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当中,至少有两个方面――社会语言能力和应对能力,与文化意识的养有密切的关系。对中国的商务英语学习者而言,他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的文化意识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文化导入理论的探讨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图式理论与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包括礼仪习俗、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语言教学与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或者广泛的接触,那么在学习或者真实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因文化差异引起的困难或误解就能够避免。本文试在图示理论的指导下,对如何优化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提出以下看法:

(一)设置真实场景,激活学习者已有的图式

接触真实的商务文化的渠道多种多样,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等,或者参加国外教育展览会、参观观摩跨国公司等。教师可以在教授单元文章之前,设置这些学生已接触过、但不是充分了解的商务交际场景,然后将整个班分成几个小组进行brainstorming,讨论他们可能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激活了学习者头脑中的背景图式,只是这些图式可能是不完整的或甚至是错位的。值得注意的是,场景的设置要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并且与该单元的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关于机场接待外商的情节,可以让学生讨论如何与首次接待的外商交谈。答案可能是简单的“Nice to meet you. How are you doing?”之类简单的寒暄,也可能是边热情的握手边说“You must have a tough joumey.Please let me help you with the luggage.”(您一路辛苦了,请让我来帮您拿行李。)这些答案是学习者已有的背景图式,前者是基于其摄入的外语知识,后者则是基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背景。学习者已有的图式与目的语的规范是有冲突,教师可以留作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

(二)入文化知识,建立新的图式

教师不可能将课文讲解过程变成一节文化课,只能在词汇和课文讲解中穿商务文化的讲解,比如词汇的如词汇的讲解侧重该词的语义、语域、文化内涵及其联系意义,而课文讲解则做到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结合。这样也可以巩固学习者已有的背景图式,同时帮助构建新的图式。例如,关于“Friday”一词,因为英美人大多信奉基督教,而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有了“Friday Face”(愁眉苦脸)、“Black Friday”(灾难的一天)等习语,所以一个词的内涵是综合了该地区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历史背景和心理特征等文化意识。同样,“Sunday"与耶稣复活、做礼拜、过节等联系密切,因此,常常有神圣或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是“Sunday"或“Sunday best”。这些新的图式是在一定文化背景基础上形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种角度采用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文化图式。

(三)加强商务英语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大部分学习者,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缺乏商务英语实践的经历,因此,他们的知识框架大多是由其教师帮助其建立起来的。所以,承担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除了英语功底扎实外,还要掌握系统的商务基础知识,并且了解一定的行业知识背景。此外,教师可以多参加外贸商务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提高操作技能,从而搜集更多的真实素材以供课堂教学之用。

五、结语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和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对外贸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不仅是着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商务交际与应用能力。教师要在语言知识技能的教授过程中,渗透商务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所以,有效地实施文化教育成为了商务英语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

篇7

试论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中国教育政策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界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在今天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里尽管人们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但舞蹈仍以其独特的美的表现传达着人类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为我们展现的人类心灵深处的情感不仅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类心的共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通地艺术这一窗口领略到世界各国的文化,共同体验对人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学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动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审美的态度对于自己和他人,以审美的态度对于社会和生活,从而有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互动和团结,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曾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的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把舞蹈课列入课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面向21世纪的时常经济和技术革命的挑战,学校不但要重视素质教育,更要从学校的教学内容的课程体系,以及观念上加以改革,让舞蹈教育彻底溶入心理素质教育中,且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舞蹈、心理素质的含义。

2、舞蹈教育对中小学生的作用。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目前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2、如何通过舞蹈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陈文红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选题,写开题报告;

3、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修改论文阶段;

6、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马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艺术教育对少儿素质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浅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洁.素质教育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作用[J].音乐天地,2019,05.7-9.

[6] 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荫培,徐尔充. 舞蹈艺术概论[C].上海音乐出版社.2019-03.

[8] 刘沛译.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舞蹈,2019,(4):36.

[9] 武霞.浅谈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S].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篇8

【关键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理论构想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立项批准号:ZD15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岗教师,而对教师队伍的后备队――师范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朝鲜族师范生的研究尚属空白。目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教育承担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小学及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状况,不仅对认识其职业认同现状和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能为促进朝鲜族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角色学习理论

社会角色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角色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它要遵循角色学习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生作为教师职业的预备角色,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担任一定教师职位的人的期望。事实上,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院校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师范生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尽量去完成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以便今后能顺利进入教师工作岗位。角色理论涉及众多相关的内容,诸如角色认知、角色规范、角色职责等。由此可见,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职责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

(二)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兰德先生于1959年提出的。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分为现实人、智慧人、艺术人、社会人、事业人和常规人六种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分为实际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各种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因此,从职业角度来分析,相应的职业兴趣匹配相应的职业类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理论十分重视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和职业类型的匹配以及相互适应契合,强调其相互适应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青年主要的学习方式便是模仿,他们通过对榜样的仿效,习得了新的行为。该理论重视观察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个体某种新的行为的形成离不开观察者观察学习的内在过程。由此可见,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这就需要考虑到一线幼儿园及小学教师的行为会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的途径来实现的。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成套问卷的框架构想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借鉴薄艳玲(2009)有关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将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定义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综合。这是从静态上考察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水平。而动态的教师职业认同则强调师范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思想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内化教师职业社会期望,行为上对教师角色同化的过程。因此,结合本研究的出发点及目的,构建如下框架:

三、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初步构想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1.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维度

“职业认知是指劳动者获取、储存和使用职业知识的个性心理准备状态和进行职业价值判断的认知过程。”在本问卷中,职业认知维度包括对教师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正确认知,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认知,对自身素质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角色是否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认知四个指标。

2.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维度

所谓教师职业情感是指“师范生、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本问卷中,职业情感维度包括对师范生角色产生的自豪感,对当前师范生学习生活感到快乐的满意感,对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感以及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深厚情感四个指标。

3.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是指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具备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勇气。在本问卷中,职业意志维度包括毕业是否愿意成为教师,目前是否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今后即使有转行的机会也要坚持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在教师岗位上从事教育教学的意志四个指标。

4.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维度

教师职业期望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和要求。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是影响其职业选择中的关键因素,是其职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本问卷中,职业期望维度包括对将来教师角色的期望,对职业薪酬的期望,对将来有能力从事教师职业的期望以及对将来教师职业生活的期望四个指标。

5.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维度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综合看法。在本问卷中,职业价值观维度包括对目前师范生活意义的看法,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看法,对教师在社会各类职业中地位的看法以及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四个指标。

6.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中学教师、大学教授进行交流,提升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适应,做到不仅从思想上认同教师职业而且在行动上同化教师的社会期望。在本问卷中,职业行为倾向维度包括师范生为教师角色努力学习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练习教师基本功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行为倾向和师范生热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行为倾向四个指标。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含个性特征和入学动机两个指标。个体特征主要指师范生在先天遗传素质的作用下,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下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性格特质。按照霍兰德的职业匹配理论,人格特质与兴趣是影响个体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入学动机主要指师范生在选择专业前的入学动力及原因。能够自愿选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含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经济支持主要指家庭经济收入程度及家庭在社会群体中的经济地位。这是师范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基本保证。心理支持主要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亲和母亲)对师范生在心理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行为,并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包含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是师范生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来源,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实习,即师范生的见习、实习阶段不仅是师范生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由师范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化的必要阶段,并通过观察和模仿,进一步习得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行为。

另外,在问卷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实际状况,在语言的设计上要注意简洁易懂,项目涵盖全面等问题,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篇9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bstract 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a popularity development stage, with the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s increased every year, the university's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to adapt to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trengthe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specialization, and establish student-centered, and promote common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globalization;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student affairs management

多元文化教育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影响遍及整个西方世界,不少国家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从今天来看,多元文化教育已摆脱纯粹的理论探究形态,深入到教育各个方面,尤其是学生事务管理。同时,一个专业的学生事务管理是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正向和谐发展。

1 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

在20世纪50~ 6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几乎是多元民族教育的代名词,主要是从消除种族歧视、为不同种族或民族的人提供同等教育机会的角度来说的。20 世纪6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教育的含义扩展到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不再仅限于消除种族歧视上。概要而言,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促使学生了解并认同自己所属的文化,并尊重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进而掌握文化接触的知识与技能、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的教育活动。①

多元文化教育的总体目的,体现在学生个人、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学生而言,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可以使其正确认识民族、社会群体间的文化差异,正确判断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间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影响,养成处理不同文化的得当的行为模式,促进个人的自我发展。就社会而言,通过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并适应多元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各族群的和谐发展。就文化而言,通过学生的文化化,掌握所属社会群体的文化,进而接受不同文化的陶冶,适应不同文化的需要,在传承各文化体系遗产的同时,促进所属文化的变革。②

2 我国多元文化学生事务管理的现状

2.1 我国高校多元文化现状和背景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人口构成极为复杂,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不同的生活习惯。因此,高校的学生也有着不同的少数民族学生和南北学生生活习惯差异化。同时随着国家之间的联合办学和学校之间的合作项目增多,我国现阶段的高校学生中有一部分留学生,随着我国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我国留学生从曾经以亚非拉地区学生为主发展到来自欧美地区以及世界各地的学生。这提高了我国高校多元文化教育难度和学生事务管理的复杂性。

2.2 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尊重多元文化教育的具体问题体现

(1)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不够专业化,机构结构设置不合理。我国从事学生事务管理的老师从文凭上统计,大部分还是本科毕业,而具有硕士文凭的老师人数少,同时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文凭的老师人数比例较少。在结业指导、心理咨询、学生发展指导方面的老师,呈现的是个兼职的状态,不是研究这个专业领域的老师,也不是能全天为学生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专职人员。在招聘学生事务管理老师的时候没有兼顾到工作人员之间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搭配问题。

(2)没有考虑到多元文化差异,对学生统一要求不尊重学生的发展。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地发展阶段,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和跨省份的学习,我国现阶段的高校没有采取措施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生活习惯、生活需要和发展方向不同。另一方面,由于来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会给留学生的学习造成许多困难,由于留学生语言上的差异、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学习方法上的差异、学习勤奋程度上的差异都会给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不适从而影响其留学效果。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四条的规定,教育必须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此而论, 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和制度的需要, 在生活和学习上没有给学生需要留下个人空间。而且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过分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坚持了以儒家教育思想为核心的教育传统,强调学生对教师的绝对尊重,学生要服从学术权威和权力权威,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需求要服从组织、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

(3)没有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学生事务管理对学生的服务不仅着眼于学生当前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但要服务学生个人,而且要促进学生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善;不仅要服务学生的主观要求,而且要服务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④

(4)为留学生提供的服务停留在表面上,是简单的、单方面的文化传播。我国高校设立了留学生服务中心或配有专门的老师、机构和服务,但是这部分的留学生是被圈限在为他们设置的服务区域里,使得他们不能进入我国真正的大学生人群中生活和学习,虽然为他们提供过中国节日和集体参加有中国特色的活动机会,只是让留学生单方面的在课余时间学习我国文化,参加简单的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活动和节日,没有深入完全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和中国的家庭特征等。让他们只是停留在表面体验中国文化,没有让这部分的留学生完全领会中国文化的内涵。

(5)忽视人的社会化,使得学生适应多元文化社会较慢。学生事务管理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存在,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学校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⑤我国现阶段的学生事务管理在将学生社会化这方面是一个空缺,在就业指导和管理方面做的不到位,使得学生陷入两难境界,没有帮助对学生自我评价和职业定向,传授求职和择业的技能,增加了学生在社会上的危机感、危险性,加大了大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过程中的成本。

3 全球化和多元文化下的学生事务管理建议

3.1 加强学生事务管理机构的建设

我国应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内涵,建立专业化的标准、明确统一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工作绩效考核,从制度上进一步对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地位、作用、实施、考核评估进行政策上的规定。同时,根据从事学生事务管理者的工作情况制定详细点的工作细则,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加以细化,要求工作人员学校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在针对教师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根据学生事务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规划和个人兴趣,鼓励工作人员向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形势政策师等多个方面发展,为有能力和有意向的教师提供学习和培养机会,使之成为专业人才。

3.2 尊重学生的多元文化,大学文化丰富多彩

高校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文化源泉,校园文化就是国家文化的继承和繁荣,他也是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学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大学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把具有强制性的教育外化为虽带有教育意图但却以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完成的大学环境,它是一种以文化的形态或潜性课程参与教育全过程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是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行为养成的方式实现教育目的并影响教育。⑥

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让来自于不同种族族群团体的学生理解文化差异,减少校园里人际关系方面的不良现象。如举办民族聚会或某个团体的特殊庆祝活动,主要目的是联络感情,消除成见,以利于学生对本民族及其他民族和社团所作出的贡献产生良好印象和感觉。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大学生个人品质,增强对自己的文化和与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文化的尊重。

3.3 目标管理,回归服务和促进“学生学习”

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事务管理的本质也是应该为服务学生和促进学生学习。现在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全人发展是站在管理者的高度去衡量学生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感到大学生活动不能够自主,让他们在完成学术学习后有过重的负担。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应该减少对学生的管理,要促进学生在教室外的学习、生活层面而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高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管理不仅要整体服务学生,同时要使促进学生学习的专家,个体权益的捍卫者、个性化环境的倡导者。

3.4 针对留学生建立相互交流平台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1991年在华外国留学生首次超过万人,2000年增加到5万到如今2010年全年在华学习的外国留学人员总数首次突破26万人。⑦外国留学生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一种宝贵资源,他是打开在校大学生眼界和开放性思维最便宜高效的途径之一。我国学生事务管理不仅要提供国际化的服务,同时更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尺来衡量,在为留学生提供优异的住宿条件或可选择住宿环境,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在中国家庭里的生活机会,以使来华留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中国文化。

在全球化和高校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学生的结构不再单一化,学生对自己的多元文化发展和需求多样化与日俱增。因此,我国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要以国际化的标准,加快学生事务管理的师资队伍和设置的专业化建设,在符合中国的国情、特色和人口结构的多元文化下,建立适合多元文化下的各国学生的平等、自由、多元发展下,促进学生发展和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学生事务管理。

注释

①②郑金洲.多元文化教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20-28.

③ 王恩林.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研究.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学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236-237.

篇10

问题定向是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使问题能明朗化。探究教学是将科学领域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能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深刻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本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中生物理论探究教W主要针对实验探究教学,在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分析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高中生物理论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运用实验教学一直以来都备受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实验教学不仅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全方面地促进学生发展。然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通过经验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1)许多生物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时未对实验教学结构有正确的认知,且意识不到实验教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们大部分观念落后,以为实验教学会浪费教学时间,还影响着教学进度,因此多数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等,出现实践操作不如背、看和讲实验有效的情况;(2)安排的实验课时少,由于大部分的高中生主要以语、数、外以及物理、化学等课程为主,而生物课程作为副科,安排的课程太少,大部分一周只有两到三节课时,以致无法正常安排实验操作的课程;(3)许多高中学校生物实验室少,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或者与化学物理等共用一个实验室,而且大部分有生物实验室的学校存在药品不足,指导教师非专业实验教师、实验室简陋等情况;(4)由于学校实验经费不足、实验药品缺少、学校未足够重视生物实验教学的发展等因素的存在,导致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无法根据教材来进行实验,只能选择性的根据所具有的药品进行实验,局限性强,很多简单的实验也无法完成,因此学生无法充分的体验和感受;(5)由于班级人数太多,有的甚至达到50人一个班,如果进行生物实验教学,对生物实验药品的需求量大,每个班级进行实验消耗太多,学校难以维持和供应;(6)因为考虑安全方面的因素而不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这种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限制学生全方面发展需求的情况也在许多学校中出现。

二、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理论探究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理论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学习阶段中,每个学生的生物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来创设理论探究教学情境,以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多组织生物教学方面的活动能更好地结合实际教学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当然,教师设置活动时需把握好分寸,将生物学习目标融入教学情境的创设中,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成果。比如在讲呼吸作用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水果储存太久后就没有甜美的滋味了;萝卜放久后会空心;过了冬的蒜瓣会变轻,把手伸进潮湿的种子堆里,会有烫手的感觉。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给这些现象进行解释。这样的情境问题一抛出,学生会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一定的反应,学习的热情高涨,会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并积极深入研究和探讨相关内容,那么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教学模式尤为重要,教师在传授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理论探究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观察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教师应多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再引导其使问题明朗化,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在讲解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可将实验原理先和学生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仔细观察蔗糖溶液和水溶液状态下的液泡大小的变化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让学生自己得出相关的结论。教师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做探究葡萄糖溶液、KNO3溶液状态下的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对出现了不同结果的原因进行大讨论。

(三)小组讨论教学模式

许多教学研究表明,小组讨论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相互合作、探讨和竞争的意识,还能提高课堂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因此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理论探究教学模式中采用小组讨论模式也是积极有效的。比如在讲解“DNA的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DNA组成模型,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拼装、观察和讨论,教师设置一些有关DNA结构的问题:比如“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发生连接的?DNA的两条链方向怎样?两条链之间怎么发生联系?DNA的基本骨架如何构建?DNA是如何储存遗传信息?”让小组学生进行讨论。不同小组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问题,不同层次、多方面地进行讨论, 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实验配套设施

高中学校应重视教师对学生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方式,积极配合且提供完善的设施以及足够的实验药品。无实验室或者实验设备的学校可向各级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提供帮助,以此来完善学校的实验配套设施,设立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等,确保理论教学能结合实践操作来进行教学。因此学校、教育部以及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是基于问题定向的高中生物理论探究教学模式开展的前提。

三、结语

在过去的高中生物教学中, 科学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科学史的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历史及科学本质,有利于学生从科学发现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通常科学探究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是探究活动的重要内容,但是课堂教学条件往往限制了实验的开展。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的关键,是把握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创造科学探究的情景,调查、模拟和讨论等科学探究过程,都可成为生物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