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3 10:02:42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汽车技术与营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配备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加强自主研发性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教学设备也随之更新换代,各种先进设备也开始进入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实践技能,学校应该积极引进各种先进设备供教学使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自主研发教学设备,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而学生在此过程,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如何学以致用,其自主研发能力也会取得显著的进步。
三、引进实践经验,打造校外教学模式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付诸实践,把所学知识都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对此,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是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实践岗位,建立学校专用的、为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的实践基地。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一支雄厚的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师资队伍。最后要求具备符合客观实际的教学环境,结合学生的自身实践水平,设计出一条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每个学生的客观能力为出发点,为他们设计不同的教学培养方案,而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制定缺乏实用性的教学计划,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极为不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70-02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细分和确定目标市场的方法,掌握汽车的产品、定价、销售渠道、促销等策略,培养汽车营销策划的能力,其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一、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轻视实训教学
很多学校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的重点定位在汽车维修等技术服务方面,将汽车营销作为专业培养的附加部分,课程设置也偏重汽车拆装、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修等课程的实训,汽车营销类课程尤其是《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课时比例较少。
2.缺少必要的实训条件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技术服务和汽车营销两大岗位群。对于没有形成一定专业规模的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训条件时,主要将资金投入到与汽车技术服务相关的汽车构造、汽车故障检测、汽车维修等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忽视了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
3.缺乏专业教师
《汽车营销实务》课程任课教师大部分是汽车专业出身,另一部分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还有少部分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员。汽车专业教师缺乏系统的市场营销知识,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缺乏汽车专业知识,企业的专业人员实战经验丰富但欠缺教学基本能力。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实训教师由于自身不足会导致实训项目设计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
4.教学理念落后
在现有的汽车营销实训教学中,部分教师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进行独角戏式的演示,学生简单地模仿,缺少与客户互动。
5.缺少专用实训教材
现有《汽车营销实务》教材主要是将营销专业的相关教材进行整合,理论内容较多,实训项目设计缺乏针对性。
6.考核形式单一
部分教师为节省时间,实训考核时采用闭卷考试或某个项目演示的方法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方式理论性太强,无法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更不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高职《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对策
1.提高对《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行业和企业调研,认识汽车营销人才对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定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体系,强化《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教学。
2.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汽车营销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之一,而且是一项对实战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要重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的实训条件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模拟的汽车营销实训室,为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使学生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还应加强与汽车销售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力度,扩大校企合作宽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
2.强化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从事《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多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完善、实践能力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很难胜任实训教学。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通过自学、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具有汽车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而且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3.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和案例实训教学
情景模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情景实训教学特别适用于汽车营销的策略、方法等具体教学内容。例如,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销售店的形式,由学生模拟汽车销售顾问和顾客,训练在针对不同销售对象时如何分析其心理、如何解答疑问。情景模拟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并在这种欲望的鼓励下自觉参与到情境教学中来,以特定的情境角色来体验汽车营销的工作过程。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及时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而在思路上走向“死胡同”。
案例实训教学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直观具体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讨论或辩论,把传统学习中以教师为主体变为学生唱主角,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性、研究性学习方式。要进行成功的案例实训教学,首先要收集合适的案例,做好讨论方案,讨论的素材也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关注最新的汽车营销信息;其次要能有效地把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4.编写实战性教材
大部分现有的《汽车营销实务》教材都是理论有余而实战不足,实训项目与社会脱节,因而要组织教师到企业深入调研,与企业专业人员联合编写实训教材。这样既能体现专业教师理论性强的特点,又能发挥企业专业人员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保证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丰富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支持,举办规模较大的校园新车车展、学生汽车模特大赛、汽车文化节、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参与活动组织、比赛,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开展岗位见习
岗位见习在企业完成,实训内容与汽车销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致。在此过程中,学生对不同顾客开展营销服务,有助于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7.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
采用多元化综合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论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相结合,开卷、闭卷相结合,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校内教师评价与企业、社会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谭克诚(1974-),男,广西象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教育教学管理等。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LX232),主持人:谭克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48-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力构建五个方面的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实施与落地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2010年正式成为广西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围绕柳州是“广西汽车城”,柳州职教园区就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汽车城”的核心龙头企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来,正式拉开了“城校企”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说明“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所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力求在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上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开创“城校企”模式,提高合作育人工作系统化程度,解决合作育人不落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依托柳州职教园区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的优势,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五菱”)共建、共管和共享“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建成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形成合作育人工作体系,整体推进合作育人,惠及所有汽车专业学生。
(一)创新平台的建设理念
根据柳州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在建设思路上,把柳东新区建成广西汽车城和柳州职教园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入驻柳东新区,市政府对整个州职教园区实现金钥匙工程,搭建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上根据广西汽车城企业对人才需求转化为教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育人服务[2]。
(二)城校企平台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培训中心的管理上,按照“一个模式,两个中心”,即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按照企业要求建设全国样板“培训中心”,学校结合教学要求构建与企业培训中心一模一样的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制度,全部由学校对培训中心进行管理,对汽车技术和销售服务培训、实训教学安排、企业文化建设、库房管理、实训场地建设等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长期存在的问题[3]。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引入企业新车型、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文化,与企业共建和共享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教学基地,解决工学结合相关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核心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设计能力、校企合作科研课题能力、汽车技术服务水平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
(一)以“建城引企、企校融合”的建设理念,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按照“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汽车技术学院依托“广西汽车城”,引入一家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重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
(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综合运作机制,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困扰学校的“一缺五难”问题
1.解决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缺乏有效载体的问题。按照学校“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即一个骨干专业配套一个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带动其他相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化发展,建成一个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我院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基本实现实训室建设上三个标准化模式: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准员工”合一,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
2.解决了专业教师开发课程遇到困难、教学设计提升难、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难、兼职教师聘请难和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汽车技术学院常年有15名专任教师通过上汽通用五菱的专业认证,被聘为企业的培训讲师,汽车技术服务水经验丰富。上汽通用五菱常年有5名工程技术人员被学校聘为专业建设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4]。学校与企业共建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团队,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管理与技术服务开发,有效解决了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同时与企业合作申报相关课题。
三、“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推动汽车专业群的优化与发展
校企双方建成“培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培训中心”、信息、设备、师资等资源,紧紧围绕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为上汽通用五菱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利用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和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开创学校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汽车技术学院从2007年建系开设1个专业(汽车运用技术)2个教学班级69人开始创业之路,通过平台建设,目前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技术服务方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含方向),共22班级856人,推动汽车技术学院专业群的建设、优化与发展。
(二)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三个标准化建设
学校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引进企业文化,对接职业环境,建设成全国样板“实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特有的环境为参照,建设“真实性、先进性、综合性”的校内实训中心[5],真实的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技术服务培训要求和学生对汽车技术服务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诉求。通过合作育人平台,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实训项目标准化建设、实训行为标准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实训室标准化建设是指按照汽车企业6S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实训项目标准化按照校企共建实训室的设备开展相关的实训项目以目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实训室;实训行为标准化按照企业员工着装要求学生进入到实训室统一实训着装,并且手机入袋。
(三)推动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相关联
依托广西汽车城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对接行业企业用人和技术标准,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汽车技术服务对人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专业培训教材。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为依据,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工作任务,重置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企业岗位要求[6]。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中设计相关教学项目。校企共同编写教材,新教材以实践整合知识和技能,从实践过程着手,由实践整合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教材编写体现学生的成长成材规律,按照初级维修技师课程、中级维修技师课程和高级维修技师课程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编写。
(四)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受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经理的高度评价;在顶岗实习和参加工作期间,70%的同学走上班组长、管理员和技术服务主管岗位。
四、“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
(一)建成了“一个模式,两个中心”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
目前,校企双方统筹建成6500多平方米“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具体包括:“1个汽车营销中心;10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整车实训室3间,发动机实训室2间,电气实训室3间,底盘实训室2间;配件室2间;资料室1间;多功能会议室2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汽通用五菱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汽车技术学院已建成与培训中心零距离对接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形成标志性“上汽通用五菱培训中心”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成果。如表1所示为汽车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标志性建设成果。
(二)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广西汽车城“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构建了“以岗导学、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本项目的实施,2011年以来,该成果先后应用于本校汽检、汽运、汽电3专业,惠及1500多名学生,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国家级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自治区特色专业1个(汽车运用技术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出版教材近10部,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教材38部,项目教学案例64个。
(三)“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培训中心”成为专业教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摇篮,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心”通过上汽通用五菱认证的培训讲师达到15人,提高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80%以上,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得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教师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4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教师,教师发表核心论文4篇,一般论文40多篇。“培训中心”连续三年成为柳州市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比赛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的举办场地。
(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间(2011-2015),学校利用“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和“汽车营销”赛项两个项目中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9项;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1金8银8铜的广西最好成绩。
(五)服务社会功能得以强化,服务区域经济成效明显,校企合作成果显现
“培训中心”构建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培训平台的社会服务综合体系,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平台,又可提升教师的科研综合能力。2011年以来,汽车技术学院教师获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12项;获专利受理25;立项区级课题13项,开展职业技能服务和培训达2.5万人次,连续5年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汽车4S店员工技术服务技能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作为技能大赛裁判人数为206人次。
五、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政协相关代表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代表团、广西教育厅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政府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教育局代表团及其他、广西职业技术院校等20多批次国内代表团共2658人次来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在2014年11月汽车产教对话活动暨第十一届全国汽车职教年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广西汽车城”作为区域经济优势特点,校企合作建成“培训中心”育人平台作为载体,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2]邓志良.职业教育(园校企)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3]产教园+工作站: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作者简介]薄志霞(1961-),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技术服务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汽车机电技术;张彤(1964-),女,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经营管理。(北京10002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63-02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据统计,2003年汽车的保有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辆,2006年汽车保有量突破3500万辆,200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5000万辆,2011年将突破2亿辆。北京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目前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00万辆,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所以,对汽车商务人才的需求也显得更为迫切。而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还不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汽车服务类人才的需求,一些企业、公司特别缺乏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熟练技术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借此,本文就汽车商务专业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探讨。
一、汽车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要求分析
经调查发现,目前各个汽车服务企业、4s店等急需掌握现代各种类型汽车工作原理,且能够从事汽车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但是,这种高级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比较滞后,已经出现人才短缺现象。因此,培养有较高文化知识理论水平、掌握先进的汽车技术,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当务之急。汽车产业经济、汽车服务运作、汽车服务新技术、汽车故障诊断虚拟系统等服务形式与内容的不断创新,对汽车商务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社会对汽车服务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素质要求。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去用人单位调研,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并走访高等院校汽车系,召开了毕业生代表进行座谈会。根据调研的观点,大家一致认为汽车商务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先行。首先要思想品德好,能吃苦耐劳,具有敬业精神。(2)熟悉汽车构造、制造和维修理论等专业知识。(3)熟练使用计算机及汽车服务软件技术,同时用人单位尤其强调了对学生应重视汽车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院在汽车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强化技能,真正体现“懂产品、善经营、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本文通过汽车商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意旨强调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性。
二、真实环境的校外实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从汽车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适应未来市场需要的汽车技术服务人员,一方面必须对现代的汽车服务模式有一个相对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对汽车结构、技术参数、汽车的性能指标等有较深入的了解。这都要求在组织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贴近现实市场的实习环境,使他们能将所学知识得以运用。
在汽车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在培养计划中开设如电子商务、服务礼仪、汽车营销技术、保险经济学、汽车金融信贷与保险、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车辆定损与理赔等课程,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汽车商务的知识结构体系外,还安排了学生到校外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发现所学知识存在与实际相脱节的地方。这样就会不断地激励学生学习,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以符合岗位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院还通过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但是,在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1)由于企业经营任务和效益原因,在一些技术服务的关键岗位上,学生往往难以得到系统的操作实践机会;(2)由于实习单位各岗位员工能力不一,很多情况下无法向实习学生系统介绍操作标准、运营规范等;(3)由于一些岗位的工作是有阶段性的,实习时间集中安排,使得学生无法全面了解这些岗位的实际情况,校外实习对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模拟实验室的情景教学,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为了克服校外实习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进行了汽车商务模拟实验室建设。如汽车保险实训室、汽车营销实训室,通过机动车保险承保模拟实训教学系统、图形化车险理赔估损模拟教学系统、汽车营销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汽车服务接待情景仿真实训教学系统仿真软件使用,使得实验室成为学生进行模拟企业业务的实践场所。例如:汽车保险业务实训、汽车销售流程实训和汽车售后服务实训都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让学生进行仿真模拟训练,使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贴近实际的市场运作经验,模拟真实的汽车市场营销工作,使得学生对前期所学知识得到综合运用,是培养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四、“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支持学生“工学交替”式的学习
我院汽车工程分院依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发展之契机,积极开展“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模式中,以行动导向课程为主体,建设“汽车4s店”校内实训基地。在“汽车4s店”实训基地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商讨出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实训装备和实训项目。企业派人任兼职教师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改革,依据汽车服务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探索以就业为根本,到学校讲课,把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汽车“4s店”教学平台载体,使得实训基地变为车间,教师变为师傅,学生变为员工,打造出符合汽车服务行业需要的操作技能型人才。
五、顶岗实习,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对接
学生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岗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接受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基本训练,从而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企业实际,认识社会,养成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树立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的就业、择业竞
争力。
顶岗实习安排在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一阶段的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点:(1)学生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是企业的准员工(或实习员工),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共同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任务由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或师傅)安排,并进行业务指导。学校负责实习前与实习单位的联络、学生的工作安排,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巡回指导与检查,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提供技术理论方面的支持与指导。考核成绩分两部分: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业务考核;指导教师(含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表现进行评价。(2)顶岗实习的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行业、企业实际,不是解决企业或行业中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的,不能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学生到行业、企业实践中去选题,有行业、企业参与。在教师和实践专家共同指导下,学生完成毕业论文。(3)顶岗实习给学生一个真正的应用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锻炼机会和锻炼场合,使学生体验职业、体验岗位,通过完成毕业选题,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养成。
顶岗实习,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及预测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实习就是预备就业,即实习后优先使用毕业生留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负责反馈毕业生工作信息,毕业生在企业表现出的优点和暴露出的缺点,企业及时反馈到学校,可以有效地指导学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好地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六、丰富课外实践活动,提升汽车职业人的素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239
21世纪,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高新技术产品在行业中实现广泛应用,如汽车应用中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传统汽车维修方式难以适应当下机电一体化的需求,现代汽车需求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运用技术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使各个高职院校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以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的高技术专业人才。
1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因为绝大多数的汽车专业都是由中专校升级而来,由此在教学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一,近年来,新课改的实施之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虽然几经改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保留着传统专业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亟待提高,汽车行业要求从业人员适应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不系统的特性,课程设置过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或者是对教育意义的理解过于片面,没有从根本上重视汽车运用技术的重要性[1]。
第二,高职院校中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多是沿袭传统教学“三段式”模式,也就是说这个教学模式表现为从《汽车构造》到《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再到《汽车维修》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如何培养学生,适合当前教学的发展,这些问题值得相关单位的商量考虑。
第三,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中,教材建设的发展很难适应和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汽车是一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快的一机电产品,并且发展速度也随之不断加快,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汽车运用技术教材也不断出现在市场中,不过当前汽车技术的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发展。
第四,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存在不足,在高职院校中,虽然加大力度培养师资队伍,但是培养出来的教师,很难满足和适应汽车运用技术的需求。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个高等院校的努力,建立起了一支“双师型”特色的师资队伍,不过他们在实践能力方面相对匮乏,有着薄弱的实践能力。
第五,实践教学力量薄弱,虽然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教学中,实践教学的力量相对我若,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实验设备落后,或者数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公司不断完善实训计划,以此用来指导教师中的缺乏经验的教师人员,或者加强投入力度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室外活动中[2]。
2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2.1 教学改革目标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将行业构建成一个以发展需求为指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的,采用一岗多能与多岗适应能力模式为主的培养人才的模式,这也为今后汽车市场需求培养出具备高素质、强动手能力、创新力的复合型综合技术人人才,特别表现为对汽车营销、运用、维修、管理以及机电合一等技术的应用[3]。
2.2 教学指导思想
今后高职汽车运用技术对人才的需求,主要以素质与能力为重点,并以此确定培养学生的目标,通过现代化汽车科技的发展作为教学方向,确定汽车专业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最根本的就是良好的教学秩序与教学质量,以最终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成功实现改革。
3 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途径及解决对策
3.1 探索研究新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从当前现状分析来看,汽车专业并非窄口径专业,该专业符合一岗多能或者相近职业群岗位的需求,属于一个款专业。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课程的设计中,应当开发出既培养基本专业能力,又拓宽专业能力的两种专业教学磨坏,通过基本专业能力的学习,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汽车维修技术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岗位所需的最基本的技术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还应当设置相应的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板块,通过多种专业课程的不同组合,让学生通过每一个组合的学习,都可以学习和掌握相应的专项技能,满足多个职业岗位的需求[4]。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在制定过程中,应当具备相应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从而培训计划能够随着行业的变化方便的调整整个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在教学课程模块设置中,处于不变的是基本的专业能力教学,而拓宽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则可以根据行业发展和变化,及时的调整课程,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及时更新,不断适应和满足行业的需求。最终也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增加了机会,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与成长。
3.2 在教学中将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践实训教师的界限与分工逐渐淡化
当前,在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现在施行的专业教学方法有着明确的分工,专业理论教师只负责课堂中教学,实践实训教师则只负责实验实训的教学。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这种方式方法导致一些实践性强的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衔接不当,或者说出现重复教学的情况。由此,对于教师培养来看,应当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理论能力,而且也有着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中,实行理论知识与实训能力教学的综合教学,没有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的分别。课堂中,将独立章节的理论与实训教学融合一起,由一个老师担任教学,在现场将专业理论知识贯穿到实验、实训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声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一个省时又省力的教学方法,并且能够取得优质的教学效果[5]。
3.3 建立新的考核体系,以不断是以满足新教学方法的需求。
在过去的考核体系中,过多的是对理论课的考核,相对来说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没有给予重视,这种考核体系就导致了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失去监控,从而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这也成了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所在。因此,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一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综合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安排在专业教学任务完成后,对同时考核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保证其知识与技能均能合格。
3.4 不断改革专业课程教材,以满足汽车新技术的发展需求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紧密结合市场的变化需求,及时的向学生讲授最新的知识。但是传统的教材因为出版周期长等原因,内容落后老化,难以满足当下汽车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与专业教学改革特点相机和,对一些技术变化快的专业模块,以独立的章节作为单位,对理论专业知识通过单行本讲义的形式进行更新,这种教学方法一方面节省时间,更具方便性,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最具前瞻性的汽车技术知识,从而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6]。
3.5 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不断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应当注意的几个原则分别是:首先,教学中遵循理论与时间结合的原则,保证学生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而且具备相应的技术维修能力,在智能与技艺两个方面都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其次,重视以能力为本、一项多能的原则,学生除了具备现代汽车维修的能力,还具备汽车驾驶、销售、计算机应用、维修技术管理等多项能力,很快的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岗位的需求;最后,适应现状发展满足企业需求二者兼顾的原则,学校积极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同时积极探索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离开学校后能够很快的适应岗位需求。
4 结论
本篇论文通过当前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才能够建设独具特色的高职教育,对此,从多个方面给出解决对策,以保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为汽车行业市场实际需求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建英.浅谈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学之友:上旬,2007(03B).
[2]梁俊峰.浅析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
[3]陶金忠.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的背景下,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将学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以服务地方为己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走以“应用化、特色化、地方化”为特点的发展道路。作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核心任务,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服务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发展空间和潜力且要求越来越高的技术服务性行业,但高素质、高层次汽车服务人才的严重缺乏已成为制约国内汽车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出于培养广西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汽车服务人才的目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在首批申报的6个本科专业中申请设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经教育部批准,从2012年开始招生,由此成为广西第二所举办该专业的高等院校。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明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确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以举办该专业的宗旨及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同时也要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及地方性高校生源构成情况等诸多因素来决定。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按照学院“产学融合、异科融合、工学融合”的教学方针,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遵循以现代汽车服务技术为主线,坚持实施融汽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的宽口径、厚基础教育, 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基础扎实、工程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面向汽车服务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其规格为:培养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知识及技术基础, 掌握必要的工商管理方面的理论、汽车市场营销、汽车维修服务、国际汽车贸易和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懂技术、擅经营、会服务”的综合素质, 能够从事汽车产品设计服务、汽车生产服务、汽车销售服务、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运输服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人才。
(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领域所必需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汽车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阅读外文专业资料,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具有本专业前沿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先进的科学知识。
2.素质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汽车服务职业道德;具备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
3.能力要求
作为应用型人才,学生的能力体现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个方面。基本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沟通能力以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以及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应具备汽车市场调查和营销管理能力;具有汽车电气、电子控制技术分析能力;具有汽车技术状况测试与评估,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及排除等工程技术能力;具有汽车运用管理、汽车服务企业管理能力。综合能力是指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综合性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具备获取新知识、不断开发自身潜能和适应知识经济、技术进步及岗位要求变更的能力。
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用人单位普遍注重应聘者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接受专业技能的培训,毕业时具备汽车维修工(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师、汽车营销师、汽车碰撞估损师、汽车保险公估师等职业技能素质,我们鼓励学生考取一个或多个与本专业相近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是指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能否形成特色,关键在于其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能否培养出适应地方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人才。笔者所在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针对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提出了“本科教育+职业技能素养,3.5+0.5”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将4年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压缩为三年半完成,最后一学期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围绕培养汽车服务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坚持专业改革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一致,教学计划与职业生涯相结合,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的原则。以培养和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工作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以全方位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平台,课程改革为根本,职业考证为入口,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用人要求课程设置专业理论教育实践环节教育师资建设”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逻辑建设主线,重实践建设强师资队伍,促进资源保障条件建设。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为本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通过校内环境下的实习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具体实践,获得最为直接、有效的职业岗位经验,完成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从模拟岗位到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三 构建模块化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动态特征和极大的柔性特征, 能在保证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和专业理论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加以引导, 提高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根据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课程体系划分为通识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三大模块,本专业毕业要求达到的最低总学分为20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32学分(必修27学分,选修5学分),占总学分数的16%,包括《基本原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体育》《航天概论》《文学欣赏》等主要课程;理论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5学分(必修66学分,选修1分)占总学分数的42.5%,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营销与策划》《汽车服务工程》等主要课程;实践教育模块的学分数为83学分(课内实践36学分,集中实践47学分),占总学分数的41.5%,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拆装实习》《汽车故障检测诊断实训》《汽车营销实训》《驾驶实习》《汽车维修工培训及考证》《汽车营销师培训及考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主要实践教学内容。该课程体系完全突破了高校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学术化课程结构,充分的体现了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厚基础,多方向,重实践,强能力”的课程结构特点。
四、结语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汽车服务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 开拓创新。只有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积极探寻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才能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市场需求。
二、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汽车营销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群之一,而且汽车营销是一项对实战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要重视汽车营销实务课程实训条件的建设,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设模拟的汽车营销实训室,为课程的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保证。为使学生能够尽快地从学生角色转换到员工角色,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需要加强与汽车销售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的力度,扩大校企合作的宽度,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弥补校内实训条件的不足。
三、加强专业教师培养
目前,从事汽车营销实务课程教学的教师多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实践能力的缺乏,难以胜任实训教学的工作。因此,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措施,通过自学、进修、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方式,培养具有汽车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而且具有一定实战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四、加强情景模拟和案例实训教学
情景模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情景实训教学特别适用于汽车营销的策略、方法等具体教学内容。如在讲授促销策略的推销技巧时,可以模拟汽车销售店的形式,由学生模拟汽车销售顾问和顾客,训练在针对不同的销售对象时如何分析其心理、如何解答疑问、如何处理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会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并在这种欲望的鼓励下,自觉地参与到情景教学中来,以特定的情景角色来体验汽车营销的工作过程。教师在实训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拓宽学生思路,帮助和启发学生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并给予及时的点拨,避免学生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纠缠过多。案例实训教学也是较容易在课堂开展的实训活动。直观具体的案例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具体问题中去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把传统学习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唱主角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记笔记的消极型学习方式变为参与分析决策的主动型、研究型学习方式。要进行成功的案例实训教学,首先要做好实训案例的收集和讨论工作,讨论的素材应尽可能贴近实际,关注最新的汽车营销信息,其次要能有效地把案例教学组织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编写或采用实战性教材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汽车营销实务教材都是理论有余而实战不足,实训项目与社会脱节,因此要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深入调研,与企业专业人员联合编写实训教材。这样既能发挥专业教师理论性强的特点,又能发挥企业专业人员实战经验丰富的优势,可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活动
通过校企合作单位的支持,举办规模较大的校园新车展示、学生汽车模特大赛、汽车文化节、汽车营销技能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开展岗位见习
岗位见习在企业完成,实训内容与汽车销售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一致,而且让学生对不同顾客进行营销服务,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的汽车企业开始选择价格竞争的手段,只能依据低价格手段的来实现汽车的销售,从而击败竞争对手。但是这种低价格的竞争手段还是难以有利于汽车的长久和高效的发展,乃至影响到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为此,这种情况下,汽车企业的营销工作开始寻找一种摆脱恶性的价格竞争的手段,可以真正地实现了汽车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差异性。
一、体验式营销涵义
所谓的体验式则是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从情绪、体力,还是精神方面都是达到一定的阶段的生活,个人将会产生非常好的感觉,而当个人停止享受到相应的展示内容的时候,这种感觉到将会直接消失。而结合体验的概念,体验营销则是指依据组织的消费群体的心理的特色,以有形产品为依托,服务为载体,运用情感手段来实现组织营销获得体验内容,从而满足消费者群体的个性化的需要,并在他们内心中留下美好的体验的一种组织和消费者的互动营销方式。
二、汽车营销中应用体验式营销的可行性
(一)我国汽车市场所具有的特征为体验式营销创造的有力的条件
我国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开始不断地发展,汽车企业在我国市场上大量的出现,并且其市场竞争不断地激烈。又由于我国所具有消费者群体具有自己独特的行为,这些都为我国汽车企业实现体验式营销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一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全球很多国家开始到我国投资建厂,并把自己的汽车产品卖到了我国汽车,从而在我国汽车市场上形成了具有非常强的和顾客认知程度的汽车市场,这也为促进我国汽车企业竞争局面的加剧。特别是伴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汽车企业开始运用各种营销手段来进行竞争,如营销推广、营销传播以及营销公关等等。二是现阶段我国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行为不断地趋于理性,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形成对汽车的品牌、技术等方面专业化的认知程度。这样汽车企业就可以运用体验式营销方式来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之间的有效联系的方式,且还可以让汽车产品的性能、质量以及品牌进行有效的展示。为此,汽车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群体进行亲密的接触,促进了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形式、品牌以及信任等方面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某一定方面上,体验式营销则是汽车企业营销进步的一种重要体现方面,其将会成为我国汽车企业营销活动的关键手段之一。
(二)汽车体验式营销是其营销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汽车企业竞争只是依靠简单地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品牌等方面维持竞争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从体验式营销方式来着手。现阶段体验式营销的方式可以提高汽车企业营销活动的层次,这样才可以决定汽车营销活动的趋势掌控和营销策略的应用等。在汽车营销活动中,汽车体验式营销需要注重对于汽车消费群体的心理和营销内容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运用,从而可以从真正意义方面来促进汽车体验式营销活动。特别是在汽车同质化的状况下,消费群体对汽车产品的注重更加感兴趣的不仅仅是产品质量、性能,还需要注重汽车产品给消费者群体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另外,对于汽车企业来说,汽车企业需要注重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的需要,并运用各种体验式营销方式将汽车企业和消费者群体之间情感交流,并在情感之中可以促进汽车品牌精神、信息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加有效地传递给笑着群体,促进消费者群体对汽车产品的有效选择。特别是对于汽车营销来说,汽车体验式营销方式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方式,还是与消费者群体沟通的重要手段。其重点是需要明确地汽车企业应与消费者群体之间更加有效地感性的认识,从而让消费群体可以从心理上更加认同汽车产品、服务。
三、汽车体验式营销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体验营销工具利用不充分
体验式营销工具则是可以运用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汽车企业营销工作内容。其也被认为是体验式营销媒介手段,它主要包括电子媒体、网站、视屏手段、品牌以及沟通技巧等。现阶段,我国汽车企业对营销工具了解并不多,且利用也不足。目前,我国汽车企业往往运用广告媒介的方式来实现汽车体验式营销的内容,对于其他的手段则应用的并不足。汽车企业就算应用广告来进行体验式营销,广告的内容也不新颖、缺乏新意,也极少地应用公共关系方式来对汽车企业和消费群体之间的进行沟通。另外,虽然汽车企业比较汽车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内在方面,但这些企业更加缺少公共关系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对于汽车企业体验式营销中网络媒介的使用方面也是非常的不足,且从事汽车体验式营销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具有个性化服务的内容。
(二)体验营销战略制定不足
高职《汽车销售》课程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技能抽查,逐步推行过程考核的考核方式改革与探索,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为进一步研究探索高职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一、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之处
(一)传统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考核方式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传统考核方式造成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思考,缺少参与,投机思想严重,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追求课程的及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技能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锻炼和提高。
(二)传统考核方式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职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本科教学,更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传统汽车销售考核方式偏重于学习结果的检验,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忽略了汽车销售能力和过程的考核。高职教育对学生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汽车销售》这门课程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要求培养学生动手做的能力,开口说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传统考核方式的量化指标不明确
《汽车销售》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实训报告和实训完成情况为标准作为成绩判定的依据,没有对实训项目和实训过程形成完善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体系,无法按照量化指标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因此考核结果不能体现真实性,同时还存在“同学之间替做”和部分同学“懒得动口”等现象。
二、基于过程考核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课程考核
(一)《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设计
《汽车销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按小组完成任务。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自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得到学生的评价成绩。在自评和互评阶段,学生要根据自己负责的子任务完成情况做汇报和总结,提出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实际销售实训操作,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出勤考核和课堂表现成绩应保证一定比例。
(二)《汽车销售》课程过程考核试卷分析
在考核过程中我们结合技能抽测和我系实际情况设定该模块主要包含“电话与展厅接待”、“需求分析与洽谈”、“车辆展示与介绍”等三个项目。在抽考方式上做到“三个随机”,即:系部随机抽取学生、学生随机抽取项目、学生随机抽取题号。在随机确定学生后,参考学生须在三个项目中各随机抽取一个项目进行测试,并从每个项目的 30个题库中随机抽取项目题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企业操作规范独立完成,并体现良好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如表1所示)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核心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标准之一。通过对《汽车销售》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实行过程考核,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考核方式的弊端,变被动学习为积极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方法和效果,得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巩固,这应是高职教学的发展和改革的探索方向。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与技能抽查相结合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与实践》( 项目编号:13C27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罗双(198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营销,管理,汽车销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208-02
一、课程特点及学情介绍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面向技术服务的技术类课程,包括汽车构造类和汽车故障类的课程;另一类是面向营销类的课程,包括汽车营销策划、汽车消费者分析等,而汽车营销策划是面向营销类课程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因此,本专业必须学好汽车营销策划课程。本专业同学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喜好挑战和成就动机强烈,缺点是理论知识基础差、学习主动性不够(很少预习和复习)、上课不专注。
二、教学模式探讨
根据课程特点及具体学情,本课程在教学实施和教学组织过程中做了一些探索,整个教学模式主要突出“抓住优势,转换劣势,课堂内外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成员互动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成就感,同时克服不复习不预习等缺点,以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的改革实践过程可归纳为:
1.下派任务。首先给同学们下达一学期要完成的任务,题目一般是“某汽车公司进入某细分市场的产品方案策划书”,针对分组的多少确定“某公司”的数量及具体的公司名称,“某细分市场”一定是这家公司还未涉猎的细分市场。给定的任务需要工作方法相同而工作对象不同,防止学生敷衍作业,出现网络抄袭和组间抄袭等问题。例如,2011级本专业某班有30个同学,被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分别是重庆力帆、东风渝安、北汽、广汽乘用车、南汽、华晨宝马几个汽车公司进入MPV市场的新产品上市方案策划书,但这几家公司目前还没有MPV产品。为了完成任务,老师会根据授课计划将此任务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在特定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子任务,通过任务的进度控制把学习的知识点和任务进度有机集合起来,学以致用。
2.班级分组。一般组长由自荐(推荐)和老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自荐和推荐,这样尽可能让积极的学生当组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种确定组长的方式,尽可能突出学生“成就动机强烈”的特点。
3.教师讲解知识点。教师精心备课,对基本理论、方法进行讲解,并突出重点和难点,并为学生完成子任务提供前期方向指导。
4.课外完成作业。每组同学在课后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应的子任务,在此阶段学生主要通过人员分工、进度控制、自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进行,通过任务驱动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还通过组内自我协调、自我管理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活动能力。
5.小组竞赛及教师点评。大家课后完成好作业,由每组调遣组员代表本组在课堂上进行PPT展示研究成果,并接受来自老师和其他组同学的质疑,最终由老师点评并给出比赛的成绩。通过本环节可以在小组间形成竞争,抓住学生的成就动机,激发他们下一次把作业做得更好。
6.课后修正作业。学生根据比赛情况及老师点评,再次修改作业,并形成最终作业,以此激励学生完善作业的积极主动性。
三、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
整个教学模式为师生互动和学生互动提供了舞台,而且体现了“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教学特点。同时,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注重教学相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强调老师—学生互动、小组—小组互动、学生—学生互动,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互动性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参与性。
1.学习主动性及教学参与性的培养。在讲解每个主题之前,确定学生应该预习的相关课程内容,以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加深对讲解内容的理解。当每个小组讲解演示完本小组的PPT任务后,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就PPT演示的内容再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讨论点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中完善和捍卫自己的观点,达到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独立思考、严密分析、不断创新的能力。
2.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围绕教学内容布置演讲题目,在完成相关题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顺利获取相关资料,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综合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教学中,学生花费大量课余时间,共同完成作业,并在有限的上课时间中展示作业成果,这对同学们综合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找到了契合点。另外,还要提前确定答疑的同学及答疑的要点等。通过这些工作,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助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也为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推销自我、选择理想的就业岗位以及以后的职业生涯都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实践效果
通过三届教学实践,发现该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主要体现在: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得到有效衔接,并以课外学习为主;第二,为学生模拟了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较为接近,为学生从学习过程向工作过程的转变提供了一个缓冲地带;第三,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个尝试,并且效果明显;第四,通过提问发现凡是学生做过的演讲题目他们都记忆深刻,说明该方法对学生效果明显。但是,该教学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老师精力不够导致对同学们的辅导深度不够;第二,组内存在个别学生消极怠工现象。在一个组内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同学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不听从组长安排等问题,而这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改实践中予以解决。
参考文献:
[1]闫舒静,张兴会,李辉,等.“教学改革,科技创新,学科竞赛”互动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