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2:4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审计方法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审计方法论文

篇1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目前国有企业依然存在着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财务信息失真、企业行为失控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必须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而推动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正确认识国有企业改革与内部审计的形势,健全国企内部审计制度,是当前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与问题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审计法》规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进行审计监督。企业内部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及下属全资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下属单位及部门领导重大经济决策责任、企业和个人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情况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的内部审计产生于公司多层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多是行政干预的结果,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烙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审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当前,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能够抓住企业改革的机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企业中有地位、有威信;而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机构被撤并,人员被分流,还有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偏少,没地位、没作为,虽有若无,不起作用。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两极”分化严重。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从内部审计的理论、组织、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适应深化国企改革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内部审计理论滞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内部审计实践也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理论滞后问题较为突出。在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方面,如,内审的目标、职能、原则等尚未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理论体系;而实务理论方面,如,经济效益审计、企业集团审计、比价审计的有关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也不够,以致理论落后于实践,指导意义被淡化。此外,国家对内部审计的立法也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也陆续颁布一些与内部审计有关的政策法规,如《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但独立的法律还是空白。同时这些政策法规内容不完善,如,对其他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没有作出明确要求,没有惩罚性措施,形不成足够的威慑力等。

(二)我国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属强制性制度变迁,受行政干预严重。成熟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由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其建立的初衷是把内部审计作为加强国家对企业审计监督的补充手段,旨在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济利益,而不是出于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完善的需要。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在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政府对其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而作为非完全独立主体的国有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能被动地接受。

(三)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在通讯、计算机技术等高科技的帮助下,企业管理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工作在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上也必须不断完善。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事后审计、静态审计和现场审计单一的落后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在发达国家,内部审计是一种很专业的职业,有专门的职业团体,推行注册内部审计师考试和授证制度。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是经过严格的选拔后任用的,提供培训的机会,建立业绩评价制度,同时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内部审计师外,还包括了为数不少的其他领域的专家,如,电子计算机专家、律师等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现有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基本上都是财会专业,在经营管理方面有所欠缺。有调查显示,我国内部审计人员中71%以上是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法律、统计、金融及企业管理专业的占14%,机械制造和建筑专业的各占4%。

二、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具有与以往改革不同的时代特点:国有企业改革是出资人主导的改革,是“共担成本”的改革,是总体性改革,是大规模的重组改革,是规范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应是完善激励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加快国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企业内部审计必定要顺应这一趋势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并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业务经营大规模、复杂化。当前,国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加大,审计人员承担的审计风险就相应地增大。有时候虽然能搜集到很多有力的审计证据,但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实质。在此种情形下,往往要冒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日益频繁。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越来越多,有剥离、收购或两者混合等多种形式。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有可能产生很多问题。如,股权变更的标志,如何确定重组购买日,重组相关公司的有效资产与不良资产的计价标准是否一致,资产置换、注入有效资产、剥离不良资产、剥离非经营性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合法、合规和公允,被购并方的债权债务是否真实等。最关键的是,国有资产在重组过程中是否实现了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三)国有企业股权转让活跃。国企改革过程中,股权转让事宜也是值得审计人员予以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有的企业或个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进行股权转让时不按规定执行或采用各种貌似合规的手段,将国有股权低价转让或以高价接受非国有股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损失。

(四)竞争导致国有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市场经济的发展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加大,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审计风险。企业内部审计将不能只是对过去的既定事项进行审查,而要借助于各种信息预测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等。

三、健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加强内部审计则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无法发挥应有作用的根源在于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内部审计制度运行的首要条件,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必须是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在独立的法人财产的基础上营运。二是产权界定清晰,即要明确投资者对企业的法人财产的股权。对国有企业而言,产权改革的目标是由单一的国家所有逐渐向多元投资主体共同所有演进,这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情况和性质逐步进行。三是在产权界定清晰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即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三者之间形成一种制衡关系,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此外,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还需要有发达的资本市场支持。我国目前主要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制尚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约束,因此应发展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机制,包括规范和完善股票债券市场,培育分层次的市场交易体系,允许国有股和法人股上市流通等,促进企业行为的规范化。同时还要培育相应的经理人市场、企业并购市场、中介服务市场等市场体系。

篇2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日常工作

(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方法。

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工作方法有:查询法、核算法、分析法、调节法等等。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审计内容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财务审计的工作方法,有时候会在一项审计工作中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财务审计方法。普遍而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最常用的方法是查询法,查询法又可以分为顺查、逆差、详查、抽查等;顺查适用于现阶段的财务审计;倒查适用于已结算的财务审计;详查适合时间跨度小,会计信息相对简单的财务审计;抽查法则适合账目复杂、时间跨度大、整体审计难以实现的财务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审计方法的选择不是绝对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财务的审计方法。这些审计方法为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效率。

(二)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的影响因素。

1、内外环境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该调查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的人员素质、企业的阶段性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核心技术、企业文化氛围、企业内部管理运行系统等。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相关的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前景、市场竞争等。

2、经营因素。

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中,有关人员要充分重视资金的周转和使用情况;认识到客户的流动性和更新性;分析技术性投资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及时了解政策变化、行业整顿等情况。

3、风险因素。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风险,因此,风险因素要贯穿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人员首先要对企业运营中的种种风险进行评估,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财务工作的影响;要提高风险评估的工作水平,尽量使评估结果贴近实际生活;关注我国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进行经济态势分析,为企业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4、人为因素。

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相关从业资格和工作经验,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耐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在进行财务审计工作前,一定要全方位的收集资料,对各种影响财务数据的信息综合考虑,细致分析,及时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

三、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水平的几点建议

其一,完善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企业管理者要重视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审计部门的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提高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地位,促进审计工作的发展;其二,不断更新完善财务审计的工作方法。有关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际工作发展财务审计方法。把总结归纳财务设计方法作为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只有科学、高效的审计方法,才能促进企业内部财务审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纠正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漏洞,促进企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其三,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专业的会计审计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企业管理者应该注重审计人才的培养,适当提高设计人员的薪资待遇,以便吸引更多的专业审计人才。

篇3

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屋面、墙身、地下室渗漏现象。渗漏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设计、施工、构造、材料等方面的原因,本文提出地下室、外墙防渗措施及补漏技术,以供参考。

一、地下室

地下室的渗漏是地下水沿着施工冷接缝,墙体蜂窝通道、墙体预埋件、结构伸缩缝等缝隙渗淌。

1.1防漏措施

1.1.1严格按配合比拌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地下室度板、四壁砼的浇注,避免出现冷接缝;浇捣过程,注意不漏振、不过振,避免墙体出现蜂窝、漏浆、泛浆等质量缺陷。

1.1.2底板底面、四壁外侧增设防水层。

1.1.3墙体预埋件(模板拉杆、预埋套管等)须满焊止水环片。

1.1.4没有后浇带的,后浇带应设地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其砼浇灌两个月后进行,并最好用膨胀水泥配制,以防止新老砼之间出现裂缝。

1.2补漏技术

地下室常见的渗漏现象一般为慢渗、快渗、急流、高压急流等。修堵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无论是孔洞漏水、裂缝漏水、还是大面积渗漏水,修堵时要把渗漏面积尽量缩小,使漏水集中于一点或数点,为最后堵塞漏水点创造条件。

1.2.1孔洞漏水堵补

1.2.1.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不大(水压制N以下)孔洞较小的漏水点,以漏水点为圆心剔凹槽,槽壁尽量与基层面垂直,用水将凹槽洗干净,用配合比为1:0.6的水泥胶浆捻成凹槽直径相近的圆锥体,待胶浆开始凝固时,迅速将胶浆填塞凹槽并四周挤压严密,等胶浆与凹槽壁紧密丫合并凝固即可。

1.2.1.2木楔子堵塞法适用于水压大,漏水孔不大的情况,用胶浆把一铁管牢稳埋设于漏水处凿成的孔洞内,铁管顶端比基层面低2cm,让水从管子流出,管子四周用水泥砂浆抹平,等有强度后,把一浸过沥青的木楔打入管内止水,管顶处再抹砂浆等即可。

1.2.2裂缝漏水堵补

1.2.2.1直接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小的裂缝慢渗、快渗等。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把水泥胶浆捻成条形,等胶浆快要凝固时,迅速压进沟槽中,并挤压密实,待胶浆与沟壁紧密结合并凝固后即可。若裂缝过长可分段堵塞。

1.2.2.2下线堵塞法,适用于水压较大的慢渗或快渗的裂缝漏水处理。先把裂缝凿成八字形沟槽并清洗干净,在沟槽底部沿缝隙放置一根小绳,长度约20-30cm,将胶浆于开始凝固时和绳子填塞于沟槽中,并迅速向两侧挤压密实。填塞后迅速把小绳抽出,让水沿绳孔流出,最后再对绳孔作孔洞补漏法或下钉法堵塞即可。

1.2.2.3蜂窝麻面漏水处理,适用于蜂窝孔洞及水压较小的漏水处理,先把漏水处清洗干净,在砼表均匀涂抹厚2cm左右的胶浆一层(水泥:促凝剂=1:1),随即在胶浆上薄薄地撒一层干水泥粉,干水泥上出现湿点即为漏水点,立即用拇指压信漏水点到胶浆凝固,按此办法堵塞完成其他各漏水点即可。

二、外墙

2.1面砖及马赛克贴面外墙

外墙面上的雨水是通过面砖勾缝进入空鼓面砖的空鼓囊或进入打底砂浆的裂缝,连通砌体不饱满灰缝形成渗水毛细通道,或因面砖粘贴不牢脱落而渗水。

2.1.1防治措施

2.1.1.1严格按照铺贴工序施工,尤其须作好墙体处理、抹底层灰、粘贴及勾缝工序。砖墙基体需用水湿透后冷糙5-7mm,隔天浇水养护,砼基体表面需凿毛后用水湿透,刷一道聚合物水泥浆,搓平后浇水养护;或用1:1聚合物水泥细砂浆喷到砼基体上作毛化处理,凝固后用水泥砂浆找底,搓平后浇水养护。为防止批挡层存在渗水毛细通道,批挡层分两层施工,每层厚度1cm左右,另在批挡灰中适当掺一些防水粉,致底灰密实不起壳,不易裂,即使有裂缝,因上下层裂缝错位而不贯通。面砖粘贴时须先将面砖在清水中浸泡2-3h,然后阴干,达到内湿外干待用。面砖背面需抹满灰。凡遇到檐口、腰线、窗台、雨篷及女儿墙压顶处,须作流水坡度、滴水线或滴水槽,面砖压向应顶面砖压立面砖,以免向内渗水。勾缝时需彻底清除内残渣,洒水湿润后先勾横缝,后勾竖缝。缝深应凹进面砖2-3mm。勾缝后浇水养护,以防开裂。

2.1.2改变传统的批挡及粘贴材料

现常用水泥砂浆粘贴面砖,或在砂浆中掺107胶。随着高层建筑出现,107胶不能根本解决面砖粘贴的安全性、防渗性。在施工中建议采用新的粘贴材料,可大大提高粘贴效果。传统的批挡层多采用1:3水泥砂浆,容易产生裂缝,并与基层粘贴不牢;建议采用水泥:砂:JS改性剂即水泥100(100-200):(20-25):(30-60)的比例配制括糙砂浆、勾缝砂浆、底层灰或粘贴砂浆,以提高施工质量。

2.1.3在建筑墙面增设“一喷灵”有机硅防水保护层。

2.2补漏技术

2.2.1挖补法,适用于冻融开裂的面砖损坏或脱壳面砖,具体作法如下:

2.2.1.1用钢凿凿去起壳面砖及括糙层,然后清理修补基层。

2.2.1.2聚合物砂浆括糙,用木抹压实槎平,划毛,浇水养护1-2d后可镶贴面砖。

2.2.1.3按原墙分格,弹线,做灰饼,贴面砖。

2.2.2环氧树脂灌浆修理法,适用于面砖与括糙层已脱落,但表面完好的墙面。先用小锤轻轻敲击面砖,确定起壳修补范围,然后确定钻孔位置(一般16-18孔/m2),注入孔均布于勾缝上,孔径8-10mm,孔深钻进基层1cm左右。用气泵清除孔中粉尘,待孔眼干燥后,用环氧树脂凝固后用1:1水泥砂浆封闭注入口。

2.2框架轻质砌块填充墙

框架轻质砌块填充墙渗漏既有装饰面层渗漏的共性,又有其基层渗漏的特殊性。因砌块几何尺寸不规格,吸水率大,渗漏往往因抹灰砂浆自坠裂缝、立缝砂浆不饱满、界面不易粘结砂浆或因饰面层砂浆失水等造成。

2.2.1防渗措施

2.2.1.1选择标准砌块,提高墙面平整度,对不平整的墙面应预先找平,然后洒水充分湿润墙面,统一抹灰,以免产生砂浆自坠裂缝。

2.2.1.2砌筑前,砌块应提前浇水(水浸入块体内15-20mm为宜)并采用“护浆皎”等工具精心施工,以提高立缝砂浆饱满度。

2.2.1.3墙面抹灰或贴面砖括糙前,先用30%浓度的聚合物乳液向砌体表面喷洒2-3遍,待全部吸入后方可抹灰。

2.2.1.4面砖饰面建议用掺5%防水剂的防水砂浆勾缝。

2.2.1.5脚手架孔洞堵塞前应充分湿润孔壁,孔底铺满砂浆,然后将水浸泡过的砌块砌入孔内,两侧立缝及上缝隙均需填满砂浆并插振密实。

2.3补漏技术

参见以上有关有补漏技术

参考文献:

篇4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在1998——2000年度利用职权自行设立多种项目进行收费,截止审计日,共取得违规收入30余万元。

手段之二:瞒天过海一一利用银行委托收款,将预算外资金转至账外

审计组在对某行政执法监督部门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时,发现有一种收费在总账、明细账上均无记载,于是对该项收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审查,终于在另一单位发现了这项收费的原始票据。此项收费是以银行委托收款的方式收取的,且没有给缴费单位开具行政事业收费单据。并将收取的此项费用在银行开设“其他活期存款”户。

手段之三:暗渡陈仓一一将预算外资金暗藏在往来款项中收支

具体手段有:一是将已实际形成的收入和支出不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列入相关的收支科目,纳入单位的预算管理,而是将收入列入“暂存款”,将支出列入“暂付款”或冲减“暂存款”等,隐瞒真实的收支情况。二是将应列入单位收支的内容故意混在往来款项的账户中收支,从而达到截留收入,掩盖支出的目的。

手段之四:偷梁换柱一一使用不合规单据收费,将预算外收入账外收支

审计组在对某公路系统审计时发现,该单位2000年度收取的路赔费较之以往年度有较大幅度的减少,经过突击检查收费单位,发现该单位除用行政事业性收费单据外,还使用了部分不合规收据收费,从而将部分预算外收入转到账外,将应上缴的预算外收入用于了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

手段之五:混水摸鱼一一私设账户,截留预算外收入

审计组在对某单位审计时发现,该单位擅自设立检疫事业发展基金和社会保障基金,截留收取系统内各单位应纳入预算外管理的资金190多万元。此外,该单位还要求机关各处、室搞创收,致使各处、室和直属单位纷纷以各种名目向系统内收费。所收取的基金以及创收的收入存入3个银行账户和5个活期存折内,形成“小金库”。

手段之六:金蝉脱壳一一公房出租未纳入预算外收入管理,漏缴税金

机关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出租获得的收入应纳入预算收入管理,并缴纳税金。由于过去办公用房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散管理的模式,办公房随意出租、转让,获得的收入搞账外账,且漏缴税金的现象较为严重。

手段之七:顺手牵羊一一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坐支挪用预算外收入

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违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主要手段:一是“收支两条线”规定落实不到位,征收的费款不及时足额上缴,坐收坐支。二是“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落实,自收自支。如某乡2000年共征收社会抚养费和其它费用4.97万元没有上缴,全部用于本乡开支。

手段之八:趁火打劫——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收据

审计中发现,有些执法部门收费的弹性较大,特别是利用被缴费人迫于既得利益不敢申诉的心理,随意收费不开票。如有的乡镇制定“土政策”,有些收费不开票不上缴,直接进入账外账。二、预算外资金审计的重点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应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是审查资金来源。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有无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随意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的问题;有无将应上缴的预算收入擅自转作预算外资金的问题;有无采取侵蚀税基的方式,设立预算外资金或基金,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

二是审查资金使用。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安排和使用预算外资金,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安排的基本建设投资是否经财政部门审查,并报计划部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乡(镇)自筹和统筹资金在使用时,是否按规定专款专用,并报经乡(镇)政府审批。

三是审查资金管理。首先要审查各级财政和其他征收机关预算收入缴库方式、程序是否合规,收入是否按规定管理。有无擅自动用预算外专项资金平衡预算或搞有偿使用的问题,有无违规进入过渡户,截留、挪用收入等违规违纪情况。其次要监督预算外资金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不按程序支付;或本单位随意支出、营私舞弊等问题。

四是审查预算外收支计划编制。重点检查财政部门是否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管理制度;部门和单位是否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在编制支出计划时是否以收入为基础,有无收支脱节、少收多支或套取资金的问题。

五是审查预算外资金决算编制。重点检查部门和单位是否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编制会计决算;会计决算是否符合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内容是否完整,数字是否准确,报送是否及时;是否存在少报或代编等问题。

三、预算外资金审计的方法审计机关应按职能分工,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五查五看”的方法进行审计。

一是审查收费文件及收费许可证。查看预算外资金收费项目、标准、范围是否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查有无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甚至自立收费项目的乱收费行为。

二是审查收费票据。查看是否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已使用过的票据是否完整无缺,有无将收入不记账或收多记少,以及私分、借支公款等问题。

篇5

(1)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任意抽取个体单位作为样本,总体中的个体被抽中的概率相等,其特点是比较简便,适用于总体特征较简单的情况,不适合总体复杂的情况。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是在简单随机抽样的基础上将样本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排序,根据所选样本的数量,按照样本总容量与所要选取样本的比例确定合适的间隔进行取样,样本间距通过总体单位数与样本数量的比值确定;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应用普遍,但是可能抽到与总体特征差别较大的样本。

(3)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不同特征分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每个部分中按一定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的方法,适用于总体是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总体各单位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组,分组的标志与关注的总体特征相关;分层抽样过程较复杂,但是总体的抽样误差会变小,可信度增大。

(4)整群抽样也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一定的性质特征分为互不交叉、相互独立的几个不同的群体,然后以群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要求群内各样本差异大,群间差异小;整群抽样实施较方便,但不同群之间往往差异较大,抽样误差较大。

二、抽样方法在工程审计中的应用

(一)抽样总体的确定

根据企业要求需要对其某一年度工程项目的订单进行抽样审计,目的是监测订单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抽样总体是该企业一个年度内涉及工程项目的订单1218份。

(二)确定抽样样本数量

根据企业要求按年度订单总数10%的概率进行抽取,即在1218份订单中抽取120份进行审计,要求通过抽取的120份样本来客观真实地反映该生产企业内部工程管理的现状。

(三)确定抽样方法及样本选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采取了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抽样。抽样之前,审计人员先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走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有效的沟通,针对各部门质疑程度较大的订单,采用非统计抽样的方法,即将该类订单直接抽取作为审计样本的个体;其他的订单采用整群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统计抽样方法。非统计抽样和统计抽样的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应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取样本时,首先采用了整群抽样方式,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工程性质、特征分为不同类别,即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将每个群体作为一个小集合或者分总体,在这个分总体中采用分层进行抽样,即根据样本的金额进行分层;最后采用统计抽样方法进行抽样。3。

(四)样本审核

将抽取的样本按照审计流程和标准进行审计,审核结果经过三方(订货方、供货方、审计公司)确认。

篇6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突出“风险”二字,要求内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要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在审计项目计划制定阶段对被审计机构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在审计项目实施阶段,以降低风险为导向实施各类审计程序,对企业各类业务和控制实施独立评价,并针对发现的重大风险和内控缺陷提出审计建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相伴相生,它以风险管理为基本理念,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了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是企业总体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而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1)风险导向审计的首要目标是评估与改善风险,不仅关注风险管理,同时也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图通过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等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提高组织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2)风险导向审计的视野较为宽阔,从被审计机构经营风险分析入手,全面剖析被审计对象的风险水平、经营环境和诚信程度等,审计范围、深度和广度都大大扩展。

(3)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重心前移,把审计起点设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作为重心工作,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经营环境。

(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更高的审计技术,引入风险管理工具和最先进的审计技术,并要求在审计程序和方法上与特定审计环境相适应,针对不同的风险领域和业务环节以及特定的审计目标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

(二)企业风险管理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关系

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千变万化,业务流程和经营管理错综复杂,任何偏离预期的变化都会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失败。而企业风险管理,正是根据决策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结合风险承受度及风险预警能力,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和控制,以最大限度为企业提供安全保障的一种管理方法。那么,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如何呢?这就需要专业的监督、评价与改进。现代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承担了这一职责,其实质就是在企业风险管理基础之上的再监督,其目的是强化并促进企业风险管理更加规范有效。可以说,风险导向审计与企业风险管理是相辅相成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评价和发现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促其有效整改,进一步促进风险管理的规范和发展;反之,风险管理内容的不断丰富和风险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也推动着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和手段的提升与发展。根据英国与爱尔兰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立场公告(PositionStatement),在风险管理水平的较低级别,如未采取任何正式风险管理方法的风险暴露阶段,内部审计只能以协助采用风险管理方法为目标,并在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开展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融合的较高阶段,内部审计完全可以将风险管理过程作为审计对象,在管理层对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内部审计。可见,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应该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合理确定具体的审计目标和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

二、实证分析: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审计中的应用

(一)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特点与分析

1.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进行内部审计,首先就是要确定其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并逐一进行评价与分析。从保险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看,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行业政策风险及信用风险等;从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内部环境来看,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资产风险、战略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等。

2.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风险的具体评估在分析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后,还应对其业务运行与管理过程的潜在控制点和风险点进行识别与分析,并考虑风险的重大性和可能性。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面临的最重要、最具有投资业务典型性的重要风险领域及其主要风险因素。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分析判断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发生的条件、对实现工作目标的影响程度等,以综合确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价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方法如可对风险程度进行1、2、3之类的评分,定性方法一般指文字描述。

(二)以风险为导向实施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审计的关键点

近年来,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机关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及保险投资业务的具体操作要求进行了规范。这标志着保险企业进入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阶段,保险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在外部合规监管部门的要求以及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下,搭建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设置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投资风险控制制度、业务管理规则等,逐步形成了事前风险控制、事中风险控制防线与事后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内部审计也具备了充分发挥第三道防线作用的必要条件。具体而言,以风险为导向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实施内部审计重点应关注以下内容:

1.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项目和审计范围。审计部门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围绕保险投资发展战略,结合监管要点,重点关注董事会和公司管理层关注的流程和控制点,并对保险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行初步识别和综合评估,充分考虑组织风险、管理需要和审计资源等因素,在此基础上制定证券投资业务审计规划和计划。

2.以风险为导向编制审计方案,明确审计方向和审计内容。在制定证券投资审计方案时,应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的相关风险要素进行全面系统评估,了解证券投资的业务流程及其内外部环境,评估各流程、各环节风险点,据此确定重点审计内容。

3.以风险为导向执行审计程序。在执行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将风险导向理念渗透于审计实施的全过程,增强风险审计意识,把风险管理意识和方法融入到审计实施全过程中。在审计方案的引领下,审计人员可以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证券投资领域,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以风险识别为基础,通过风险评估、分析性复核、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方法,发现证券投资过程中的风险控制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以便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既定范围内。

4.以风险为导向编制审计报告。应对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和分析,指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

三、审计实务探讨: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内部审计实施要点

根据保险公司证券投资业务重要风险领域及其风险特征,与前文第三部分风险分析所列五大内容相对应,内部审计应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财务会计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并实施规范的会计核算流程,及时、准确、完整编制财务报表,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对外披露的准确性。

2.是否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和预算控制制度,明确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控制费用支出,确保预算的执行。

3.是否妥善保管公司各类资产,及时登记,定期盘点,及时对帐,确保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是否对资金运用专户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专户的设立符合资产委托方的要求,及时掌握资金头寸的变化,资金划拨是否符合专户资金运用的要求和具体投资业务的要求。

(二)投资决策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组织架构,制定透明、规范的投资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投资决策流程是否包括研究、论证、决策、实施和报告等内容。

2.是否建立健全相对集中、分级管理、权责统一的投资决策授权制度,对授权情况进行检查和逐级问责。

3.投资决策是否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章制度,符合保险资金运用的投资范围、投资限制等要求。公司投资决策是否有充分的依据及书面记录,有关责任人是否在记录上签字,重要投资决策是否有详细的研究报告;投资品种的选择标准是否合理并定期评估调整。

4.是否兼顾资产与负债的匹配。

5.是否建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保证投资的安全性与投资渠道、投资比例的合法合规性。

(三)投资操作控制目标与审计重点

1.是否建立独立的交易部门和规范的投资操作流程。所有投资指令是否都经交易部门审核,确认其合法合规后予以执行。

2.是否对业务经办人员建立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谈判、询价应与交易执行相分离,密切监控交易过程中的谈判、询价和签订等关键环节。

3.是否建立交易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和反馈系统,严格控制投资过程中各种交易风险,确保投资交易的顺利进行。

4.是否建立并有效执行严格的公平交易制度,确保不同性质或来源的保险资金的利益能够得到公平对待。

5.是否建立完善的交易记录制度,每日的交易记录应及时核对并存档。

篇7

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模式是采用“双重领导模式”,既受本企业主要领导的管理,又接受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但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无论是在业务安排上,还是在审计结论上都完全依附于国家审计。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公司管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转向对董事会和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负责这一形式。该形式能减少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使股东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的要求,使得内部审计既能作为企业自我钓来的机构又能代表包括政府在内的所有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对企业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审计。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将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

“监督导向型”内部审计适应内审建立初期,其作为国家审计的基础,服从于国家审计,受国家审计的监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时代的要求,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并与国际接轨是其根本出路。“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侧重于“服务”,即“经济评价”,内审人员除了及时、准确地向组织管理当局报告有关差错防弊和资产保护信息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针对管理和控制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各项措施,合理使用房间,以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导向型过前本质并非排除放弃监督,相反,其目的正是通过对分”职能的有效发挥,促使其监督职能的到位,从而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内部审计的工作在点转向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

当前,经济效益低下和亏损的国有企业的比重较大,而且,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为了加以识别和控制,迫切需要开展经济效益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个部门,要服从于企业的总目标。因此;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促使实现企业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而风险管理是识别风险共设计控制风险的方法,其核心是将没有预期到的未来事项的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另外,国外审计实践也表明,现代内部审计的重点是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并且风险管理也越来越多地纳入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内。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最新定义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内容。

四、内部审计技术将向计算机网络审计的信息化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的经营环境与经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内部审计带来了巨大冲击。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中,经营业务要由系统处理与控制,绝大部分的会计记录要由计算机自动编制。计算机系统是否合法、安全、正确与高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与效益。内部审计人员必须认识到新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方式的特点和风险,掌握降低这些风险的控制和对这些控制进行审计的方法。另外,内部审计部门也要适应企业的信息化要求,抓好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软件开发,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促进我国内部审计向信息化方向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内部审计将逐步向规范化轨道发展

目前,我国还缺少完整的内审法律保障、法律级次明显偏低,内部审计的准则和工作规范等尚未制定。近几年来,我国已认识到《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在内部审计规范化和提高审计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其积极了解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制定我国的内部审计准则。另外,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一直是内部审计职业规范的积极探索者和倡导者,至今已陆续了13条关于审计标准的说明,被世界上的许多组织采用或作为其制定执业标准的基础,并被证明是具有综合性和适用性的。随着审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内部审计也将逐步采用适合其自身发展的国际审计惯例,再加上国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中国内部审计必将走向规范化道路。

六、环境审计成为内部审计必不可少的内容

近几年来,由企业经营活动的扩张所引起的环境灾难和污染,越来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企业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赔偿代价。投资者认为有污染的公司会有更高的风险和成本。因此,在评估企业的业绩时,有关环境利用方面的经济信息正变得日益重要。WTO组织四项宗旨之一就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环境维护,并依据不同组织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相应的措施。而目前我们的企业内部审计在审计环境方面还几乎是“零的记录”。要想在国际经济团中站住脚,创造效益,持续发展,环境审计就必须纳入我们企业内部审计的正常议事日程。

七、内部审计从业方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1990年对内部审计的修订定义中明确内审通过向机构成员“提供分析、评估、介绍、建议和有关被审查活动的信息”来达到内部审计目标。而1999年的新定义对内部审计的从业方式仅仅做了“系统的”和“合规的”两方面的规定。任何从业方式,只要符合这两个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均可采取。新的审计方式并不防碍内部审计人员的有效从业,他们可以借助最新技术,将其运用于审计过程中,更为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内部审计将由原来的一种考察、评价的职业转变为通过监督机构的整个价值流程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职业,取消从业方式的限制,以有利于拓宽内部审计的范围。

八、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1世纪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其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毫无疑问,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的小规模企业中,会由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需要借助于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二是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不仅有财务会计人员,还要有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专家、企业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专家等;三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审计人员除具有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以外,还需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九、内部审计管理将走向职业化管理的道路

篇8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由于审计风险来源广泛,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涉及面广,并涉及到审计项目全过程的每个阶段的几乎所有内容.也涉及到参加审计项目的全体人员和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旦作出错误的审计判断,就会导致某种不良后果,导致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由经济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审计手段的局限性所决定的。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还可以与审计程序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将风险控制环节置于具体审计工作之中。并在审计准备、实施和报告阶段的全过程采取各种风险管理和控制对策。以减少审计风险,避免风险损失。我们兵团审计具有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双重职能,以国家审计为例审计人员法律责任风险的控制可采取如下措施:

一、审计准备阶段风险控制

1.严格遵循法定审计程序和审计管辖范围的规范,从严依法审计、依法行政。审计监督属于行政执法范畴,审计监督行为必须遵守法定的方式、方法、步骤、时限和顺序,违反了审计程序或超过管辖范围。无疑会招致审计风险。

2.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强化分工负责制。并选择适量并能胜任工作的审计人员组成小组。审计小组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基本素质要求。要有充分的考虑,并且对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审计任务的简繁程度也要做到充分考虑。

3.做好审前准备和调查。作好法律法规准备、技术准备、资料准备、物资准备、认真备战,争取审计工作开局的主动。做好审前调查,重点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明确审计的范围、内容,重点和方法.使审计工作更具针对性,减少审计不必要的资料浪费和工作失误。

4.实施审计方案控制。审计方案是实施审计的总体安排,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有效措施,也是审计机关据以检查、控制审计工作质量、进度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审计方案能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实施阶段审计风险控制

1.召开见面会、公开办公地点与沟通渠道。以争取被审计单位的合作。可以采用座谈会、个别访问、设置意见箱、公开结果作出最后把关.减少审计风险。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应对审计事项做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审计事项的评价应以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为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以偏概全、以点概面。

2.严格按法律法规规定作出审计决定。审计决定是审计风险产生的重要环节,是引发被审计单位复议风险和诉讼风险的关键部位。审计人员应注意正确选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违法违纪问题处理处罚要宽严适度,既不可对违法违纪单位和行为人有恻隐之心,网开一面,也不能超越《审计法》规定的处理、处罚权限,宽严无度,显失公平、公正。

在实施处理、处罚时,应告知并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当事人所拥有的合法权利,一旦发现审计决定或审计行为有误,应及时纠正,而且不能包容护短,以错掩错。对于审计人员与审计单位发生矛盾或分歧。应依法公开处理和解决。不能“私了”或暗箱操作,同时也要善于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维护审计机关的尊严。

3.重视后续审计。视审计项目效果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开展后续审计.加强和巩固审计成果,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避免审计决定“虚化”的现象,及时发现和控制审计结果落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审计风险,我师审计局领导特别重视后续审计.于2o07年对已审计项目进行全面追踪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审计决定得到落实。有效控制了审计风险。

4.强化项目管理。建立项目资料库和企业风险评价模型,同时加强审计报告的复核力度。并不定期与企业沟通交流,使企业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利于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针对新会计准则给国家审计带来风险增加的影响,强化和改进风险管理尤为重要。

三、审计风险控制的其他措施

1.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增强审计风险防范能力。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持续不断地加强审计风险教育,改变传统审计教育的弊端,增强审计人员风险责任感,提高识别能力,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作到自觉预防审计风险和正确加以处理。

2.开展审计理论研究.健全完善审计准则体系。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且审计实践中新技术新问题层出不穷、要求不断升华审计理论研究。不断建立健全、修订、完善审计准则体系,使得审计人员有章可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减少由审计人员失误而引起的风险

3.建立审计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强化责任。对审计小组、审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给予全面考核;如设立审计项目计划完成率、违纪金额检出率、审计工作底稿合格率、审计建议采纳率、复议差错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主要包括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还要认真执行“三级复核”制度,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

篇9

一 概况

20世纪70 、80年代,随着地质找矿工作的不断深入,露头矿和近地表矿已基本查明。特别是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露头矿、易识别矿越来越少,找矿难度越来越大,地质找矿逐渐转向已知矿区的周边以及深部隐伏矿的勘查;在中西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一方面继续寻找浅表矿,另一方面采用新技术进行隐伏矿的勘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和深入,在矿产资源勘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与国际交流迅速增加,尤其是物探、化探新方法新技术的引进,有效地提取深部多种找矿信息,成为寻找隐伏

矿的主要手段。我国物、化探工作者,在引进新方法、新技术和消化吸收的同时,也自主研发了一些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新方法、新仪器等。

二 物探勘查方法技术

物探是地球物理勘查的简称,包括重力、磁法、电法、地震、放射性和地温等六大类方法。据统计,物探方法在寻找和扩大能源矿产、黑色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地下水等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2.1地震勘察技术

其主要原理是基于地震反射技术,现已经成为油气勘探中使用的主要工具手段,但其在一段实践内该种方法在金属找矿中受到制约,直至上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对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的深入研究才为其在找矿中应用创造了条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地震反射技术来探测到潜在反射体并对其加以成像,其形成取决于矿床或反射界面与周围介质间存在的声阻抗差异和该反射体的几何特征,二者综合为岩石的声阻抗并将其作为反射技术能否成功利用的先决条件。

2.2大地电磁测深(MT )

大地电磁测深对于地下低阻层(良导电体)相当敏感,这是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能够在(隐伏)金属矿勘探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地球物理依据。就金属矿床而言,矿体与围岩之间,蚀变围岩与未蚀变岩石间,一般均存在较大的电性差异。矿体中金属硫化物的富集会使其电阻率明显降低。而控矿脆性断裂、韧性剪切带、蚀变破碎带的出现,均可导致矿体与周围岩层(体)问明显的电性差异。这使大地电磁测深方法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手段。

2.3瞬变电磁法(TEM )

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称TEM)是电磁测深法的一种,但它是有别于大地电磁测深(MT法)的以脉冲电流讯号为场源的主动场源时间域电磁勘探技术。TEM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探测目标物感生出的涡流场在其周围空间形成的二次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响应特征,推测目标物的空问形态,从而达到探测目的。基于此,TEM对于寻找高导电性的较大矿体的效能突出。另外,TEM还具有探测深度较大,受地形影响较小,施工环境宽松,作业方便等优点。这使得该方法在一些地理景观复杂的矿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找矿效果明显。

2.4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ontrolled Source Au-dio一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简称CSAMT),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基于大地电磁法(MT)和音频大地电磁法(AMT)而发展起来一种主动场源频率域电磁勘探技术。它用一个发射偶极AB供电,电极距离为1~ 2km,测量工作布置在供电偶极中垂线±30?的扇形面积内,测线与供电AB极连线平行。这时的场源可以认为是平面波,通过不断变换供电频率便可达到电阻率测深的目的。在山区可根据地形灵活选择发射机位置。测量时只移动接收机便可进行面积性测深工作,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CSAMT法勘探深度大(可达2km以上),同时由于其可以通过“变频”改变探测深度的不同,而兼有测深和剖面研究的双重特点,是研究深部地质构造和探寻隐伏矿的有效勘查手段。对于地面甚低频电磁法( VIF)难以发挥作用的厚层覆盖区,可以选用CSAMT法。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进行了CSAMT的应用研究工作毛,他们的研究中涉及CSAMT的成果都大致体现了其上述优点。

2.5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系统(EH4)

E H4连续电导率成像系统是由美国Geometrics公司和EM1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联合生产的一种混合源频率域电磁测深系统。结合了CSAMT和MT的部分优点,利用人工发射信号补偿天然信号某些频段的不足,以获得高分辨率的电阻率成像。其核心仍是被动源电磁法,主动发射的人工信号源探测深度很浅,用来探测浅部构造;深部构造通过天然背景场源成像(MT)。有地质专家等在砂岩型油矿床上应用研究指出; EH4在高阻覆盖区具独到的优越

性,可以穿透高阻盖层;而当基底为高阻时,且基底与上覆砂岩有明显电性差异时,EH4能准确而清晰地探测出基底的埋深和起伏。申萍、沈远超等采用EH4对横跨中国东西的9种不同成因类型的25个矿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H4连续电导率成像结果能够直观地反映矿化异常在剖面的形态、规模、矿化强度等,是隐伏矿定位预测的方法之一。同时应注意各种方法的综合使用以对异常进行相互印证,仅用单一的方法对隐伏矿进行成矿预测是很困难的,也不符合当前隐伏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势。

三 深部找矿存在问题及对策

3.1因地制宜的技术使用

目前国内在深部找矿工作上存在着不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工业布局以及其迫切程度,而是全面开花,实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由于国内资源分部、工业布局以及经济发达程度非常不均衡,因此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深部找矿的适宜区域,如在东北及东中部由于该区域范围为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布局相对集中,在近几十年则已经对区域内矿藏进行开采,其浅部资源已经几近耗尽,因而急需接替资源,因此在该类区域应尽快开展深部找矿;而在西部地区则正好相反,虽该区域范围内也有诸多危机矿山亟待接替资源,但也有相当大的部分资源等待开发,如三江、秦岭以及新疆、地区内的矿产资源则开发甚少,因此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采矿一则宜先开采浅部矿藏。而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应由政府从上而下统一部署,绝不能全面开花,以免对矿产资源保有量甚多的地区过早进行深部勘察而对浅层矿藏造成浪费现象。

3 .2技术落后

在深部找矿工作中应对于深部找矿和危机矿山找矿的成矿重点区域作出足够的基础性地质工作,以便于对区域内深部成矿地质特征及矿产形成、赋存的地质条件进行充分了解,在实施过程中除了要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还要参考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圈定的异常,只有从地、物、化、遥等多方面同时开展,联合攻关,才能更有效的识别、发现以及提取新型的、深层次的找矿信息以及如何在不同地区与不同成矿背景下选择最佳勘测技术方法组合等问题总结出系列的勘测准则。

由于浅层矿日趋紧张导致深部矿成为主要找矿对象,因此找矿思维及策略及技术方法的变化都应随之改变,目前有关针对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大多尚处于探索试验阶段,随着深部矿勘察的持续进行新的探侧方法必将应运而生,以便为深部找矿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

四 应用与问题

4.1当前矿产勘查的发展趋向是应用综合勘查技术进行找矿预测,这需要各种勘查手段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以减少多解性,而仅用一种物探或化探的手段去进行隐伏矿的找矿预测是不现实的。

4.2物化探方法的运用必须以工作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为基础,物化探信息必须结合工作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来解释。在进行物化探勘查过程中始终坚持地质一物化探(结合地质理论进行合理分析、解释)一地质的思路,而不能脱离成矿地质条件,孤立使用某种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地质与找矿的实际问题。

篇10

 

一.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意义

1.通信业务收入是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是盈利,最终实现资产增值和扩大再生产。通信业务收入作为电信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是形成利润的主要源泉。取得更多的通信业务收入是电信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任务,是电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对电信企业来说通信业务收入审计至关重要。

2.通信业务收入按照业务性质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通信业务收入的确认方法和确认时间不尽相同。根据业务性质不同通信业务收入分为: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卡类业务收入、公话业务收入、数据业务收入、网元出租及代维业务收入和网间结算收入等。上述不同类型的收入,有的按计费数据确认收入,有的按服务期限确认收入,有的按合同约定确认收入,有的收款即做收入等等。多种类型的收入确认方法给电信企业提供更多的收入调节空间。电信企业在任务指标和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在团体利益的驱动下,会产生多种多样错弊类型毕业论文格式,从而给审计工作带来更多的挑战。

3.通信业务收入依据的基础数据涉及环节多,政策性、专业性强,包括计费系统、智能网平台、网间结算和资费政策等许多方面。不掌握一定的电信业务知识和监管政策,不了解一定的电信业务流程,不从基础业务数据入手,单从会计账面很难发现通信业务收入方面的舞弊行为,因此,通信业务收入审计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通信业务收入审计,首先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开始,然后进行符合性测试,再进行实质性测试。具体审计内容如下:

1.评价有关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电信企业是否制定了通信业务收入确认办法、通信业务收入核算办法、营业款管理办法和资费政策的授权与审批等内部控制制度。确认这些制度是否一贯得到遵守。对被审计单位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

2.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真实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通信业务收入依据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虚构经济业务,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完整性。审计的目标是确认所有取得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存在截留挪用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4.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及时性。审计的目标主要是确认各类通信业务收入是否按规定的期限及时确认收入,是否存在提前或迟后确认收入的情况。

三.通信业务收入审计的主要方法

(一) 通信业务收入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有关通信业务收入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定有关通信业务收入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完整性。通过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确定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守情况。

(二)不同类型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计费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主要包括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和部分增值业务收入,对这两种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如下:

(1)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核对财务部门每月确认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与计费系统统计的网内普通电话业务收入,确认两种数据是否一致,若有差异分析原因,从中发现问题;

② 查阅被审计单位有关的资费政策,按照资费政策审查被审计单位计费记录,确认有无将优惠减免费用、空滚月租虚增当期收入的情况;

③ 结合应收账款、预收账款会计科目,核对计费系统记录的应收、预收款余额与财务部门有关的会计科目余额,确认两者余额是否一致,其差异额是否合理。

(2)根据其他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根据智能平台数据确认通信业务收入的业务包括彩铃业务和来电显示业务等毕业论文格式,其审计方法基本相同,具体如下:

① 审核财务部门确认的有关业务收入与智能平台上每月统计数据是否一致;

② 如按合同单价计费的,核对计费单价,是否和合同单价一致。

2.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宽带业务和其他数据业务客户多采用预付费的形式支付费用。电信企业收到客户预付的款项应做预收账款进行核算,然后根据约定的服务期限分期确认通信业务收入。因此,对此类通信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确定预收账款分期确认的通信业务收入是否和约定的期限一致,是否存在多(少)分摊当期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3.各种电信卡类业务收入的审计方法

(1)确定卡品管理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① 各类卡品是否由省分公司统一制做,统一入帐;

② 各地市分公司向省分公司领取电信卡时,省分公司是否按各地市分公司分别建立卡品领用台帐;

③ 月末,各地市分公司卡品台账与省分公司卡品领用台账是否核对相符;

④ 各营业厅向地市分公司领卡时,各地市分公司是否建立各营业厅卡品领用台帐;

⑤ 卡品实物是否由财务人员按规定保管;

⑥ 卡品实物保管和卡品台账的登记的职务是否分离;

⑦ 卡品激活是否经授权,并分批激活;

⑧ 月末是否对卡品进行盘点,实物数量和台账是否一致;

⑨ 销售卡品是否有销售单,销售单是否登记卡号,是否有领卡人签字;

⑩ 财务部对废卡是否单独管理,废卡处理时有无审批程序,有无三方人员监督等。

(2)电信卡类收入的具体审计方法

① 盘点审计日卡品库存数量,经调整后和卡品台账结存量是否相符;

② 抽查其卡品入库数量和厂家发料单、或上级单位的调拨单,确认有无截留电信卡,少入库的的情况;

③ 抽取已销售的卡品,根据卡号或批号查看计费平台上各类卡的开通情况及相应的流量、余额,并关注卡品的余额及沉淀,若卡品无流量,应追查分析原因;

④ 抽查大额售卡收入的实际来源,审核售卡收入凭证所附的原始单据,确定付款单位和购卡单位是否一致;

⑤ 结合有关成本科目毕业论文格式,审查是否存在将卡品折扣列支费的情况。

4.按实缴款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1)通过开具手工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核实财务部门是否对各营业厅领用的手工发票建立了领用、使用、结存台帐;

② 财务部门是否每月核对各营业厅开具的手工发票,其确认的收入和开出的发票金额是否一致。

(2)开具机打发票取得收入的审计方法,主要是核对当月实缴收入与计费系统记录的实缴数是否一致。

5.其他按合同确认收入的审计方法

① 审查所签合同文本,确认合同是否合法、真实和有效。结合有关业务流量情况,确认是否存在内外勾结通过签订虚假合同虚增通信业务收入的情况。

② 审查核对是否按合同约定的单价、业务量确认收入,是否存在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确认收入的情况。

③ 审查确定业务部门记录的业务量和收入确认依据的业务量是否相符。

④ 现场抽查核实业务部门提供的业务量,确认其是否真实发生,是否存在业务部门编造虚假业务量的情况。

⑤ 实际交款单位和合同签订单位是否一致,重点关注有无直接现金交款,并分析其原因。

6.查阅有关成本科目,确认在成本中有无和收入业务发生金额、单位和时间相同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