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2 13:56:2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园林实训总结,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园林实训总结

篇1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技术专业的骨干课程,学好园林规划设计也是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设计手法的基础上,注重园林艺术基本知识的介绍和学生审美艺术的培养;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中小型园林绿地进行规划设计。笔者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对实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现将此次实训教学内容、方法、实施及成果进行分析总结,阐述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介绍

以前在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时,实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该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收集对自己设计有帮助的资料和素材。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让学生多参观、多调查、多感受、多总结,即“参观―调查―总结”模式。

具体教学设计过程是:参观,带领学生多出去看一些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等不同绿地类型的设计作品(这些设计作品有的是成功的、有的是失败的),要求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使用过程中,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在其中的地位及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说明。调查,学生在进行参观游览时,以小组的形式对常用的造园要素在设计中的运用及表现方法进行调查、记录,记录时有相关的实训表格。总结,是通过对现场的参观、调查,对该处园林绿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提出大家的看法与认识。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体会

(1)为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小组的形式来完成有关实训任务,就是为了增加每个小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家可以各抒己见,共同探讨,最后来完成实训成果。这也加强了学生间的合作。

(2)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有机结合

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调查与记录,要求学生必需学会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去总结说明调查结果,这样可以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

(3)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收集设计素材的机会

通过参观、调查、记录,学生可以收集一些设计优秀的作品,作为今后方案设计的素材,为设计思想的表现奠定基础。

(4)学生对课程实训教学认识不到位

在我们的实训教学设计中首先就是外出参观,多数学生认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训教学就是去逛公园、去玩耍。学生只把自己当成一个参观者的角色,没有把自己作为一个设计参与者的角色,这种认识是非常不可取的。

(5)课程实训的成果质量不高

实训成果就是以小组的形式交1-2份实训报告、总结以及一些主要景点的效果图。从报告、总结及图纸的表现上可以看出,实训成果不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而是某个人的观点;有些学生作为小组成员,但实际并未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

(6)学生缺乏参与实训教学的主动性

从实训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看出,实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实训的全部资料都是由教师来准备,学生只是辅助教师来完成一些资料的收集与统计。而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教学应是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学生缺乏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这一点值得思考。

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1.改革背景

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变化,学生总体知识水平的差异性,相关专业学制的设置、人才培养计划的修改,结合学生对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情况,针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运用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案。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设计

参加此次实训教学活动的为2009级园林技术专业一、二、三班,参加实训的人数为116人,学制两年,实训的时间为每班2.5天。现以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

(1)《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题目

根据教学的进度及实训时间的安排,这次实训教学题目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拙政园的欣赏与表现。

(2)《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目的

实训目的是为了告诉学生通过这次实训要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立意、造园手法等方面有所了解与认识,提高徒手绘图的表现能力。从园林技术一班的实训目的(见表1)中可以看出:要求学生先去查阅、收集与拙政园有关的资料,从资料中整理出我们需要的几个方面。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解决,一是网络,二是图书馆资料。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学生最后通过图纸的表现来说明自己对拙政园的了解和认识。

(3)《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内容

实训内容是在实训目的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查阅、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实训内容(见表2)的要求,学生对自己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而不是无从下手。让学生从被动、机械的学习转向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生在本次实习中的位置由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这次实训内容的设计非常概括,没有给学生进行详细列出,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要求

实训要求是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要遵守的规范(见表3)。同时,也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各项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

(5)《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作业

实训作业也是实训教学的最后成果或作品,这次实训教学的成果既有文字材料,也有相关的图纸表现(见表4)。能够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情况。

(6)《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答辩考核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是参与教师对学生成果作品的评价,这次实训教学侧重的是对学生图纸表现、资料整理、实训总结三个方面的评价(见表5)。

这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从知识和技能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把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所有的工作由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完成,教师仅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三、《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

该实训教学方案把教师定位在一个“观赏者”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的实训成果。参与实训评价的教师为3人,参考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具体实施分以下几个步骤:

1.自我介绍

每位参加答辩考核的学生都必须携带图纸和相关的资料,向参与评价的教师进行自我介绍,包括班级、姓名、学号等内容。

2.图纸介绍

向参与评价的教师展示自己所绘制的平面图,并对图纸进行相关的说明解释。这个过程体现了学生自己对某个古典园林的认识程度,其中包括功能分区、主要景点、著名景点、建园的目的、立意等。介绍学生自己所选择的景点并进行相应的说明,要求言简意赅。

3.回答教师提问

针对不同的学生在对作品进行汇报时的情况,参与评价的教师一般提出1-2个问题要求其进行现场解答。提问主要是针对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或独到之处进行。

4.实训总结

这一步是学生在进行汇报结束后要完成的内容。也是实训成果的内容之一。通过这样一次课程实训教学,每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要求学生会总结。

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成果分析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教学的成果评价主要依据参与评价的教师评分、学生提交的实训作业两方面汇总产生。通过对三个班级的分析(见表6)可以看出,这样的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五、《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实训改革体会

1.提高了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每位学生的现场展示时间在13分钟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该如何来讲述内容、回答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现在学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收集材料,但对于这么大的信息量,如何进行整理汇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思考与摸索的一个问题。通过这次实训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学生在这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提高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

现场的提问与回答,对学生随机应变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许多学生平时在这个方面没有锻炼过,而通过这次实训他们知道了自己该如何进行答辩前的准备。这是学生在答辩结束时说过的话。从知识运用的角度看,学生学会了如何将相关知识进行组织、联系,从以前的被动、机械的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了。

3.为学生自我展示提供了一个平台

许多学生很少有机会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这次实训教学,他们在教师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这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4.时间短、教师资源不足

这次实训教学把学生进行现场答辩的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天的时间,学生完成自己实训作业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每次参加评价的教师尽量是3位,涉及到教师工作量等诸多问题,所以人数不能多。今后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一种能够几者兼顾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园林专业 实训基地 实训教材 链接

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是承担在校生的实训教学任务,开展企业行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承担“双师型”教师培养任务,进行专业技术研究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作为学校教师们的科研以及与企业的产学合作平台,实训基地建设需要紧密联系行业技术、技能发展需求,实训课题设置应符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其配套实训教材的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体例要符合教改要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不同的培训教材。因此,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材建设应形成有效对接,以实训教材配套实训基地设备,以实训设备实践实训教材,从而促进课程改革、提高实训基地绩效、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形成对接

职业教育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观念,特别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这一课程改革思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以职业岗位群所需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发新课程,实行“项目课程模式”,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的项目式实训课题,设计系列的、递进的专业技术与技能项目,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趋势和方向。

实训基地在环境建设时,要借鉴和烘托企业文化,着力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按照岗位典型任务划分技能区块,建设基础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实训、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提高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设备先进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例如基础实习实训区划分出园林植物实验室、园林植物环境实验室、园林标本室、园林制图室、园林美术室、园林植保实训室等区域,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区划分出园林植物繁育实训室、组织培养实验室、栽培养护实训场、设施栽培实训场、花艺陈设实训室、花卉应用实训场、园林工程实训场、假山盆景实训场等区域,根据园林专业的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不同实训项目的训练,从而达到与企业工作环境、工作任务无缝对接的目标。

实训教材在教学内容整合、体例编排时,也应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企业调研,紧贴一线岗位,对接职业资格标准,按岗位工作过程序化学习内容,以典型的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不同工作情境,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形式进行编写,与实训基地通过工作任务相对接。

二、以实训设施设备为硬件基础形成对接

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是实训基地的硬件基础,应坚持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方针,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配置先进的技术设备。设备或模拟、仿真的技术水平要保持与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相一致,并且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例如,在设施栽培实训场中,设置了现代化的温室,配备了全智能控制系统、滴灌设施、无土栽培槽、发芽室等,在园林工程实训场配备了雕刻机、绘图仪、3D打印机等。这样既保证了先进性,也有一定超前性。

在实训过程中,训练项目与产业一一对应,有利于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形成。因此实训项目的设置应依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的技能需求,并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设施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实训项目的设置形成了制约,而国家通用版本的实训教材不可能根据当地实际设备状况来编写,因此需要适合实训基地设备实际的实训教材,从而以实训基地的设备为硬件基础形成实训项目、课题与实训教材的对接。

三、以教师团队建设为技术支撑形成对接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随着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改革的推行,原来直接从企业聘请能工巧匠、实践专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做法成为补充形式,而提高学校实训教师团队的技能水平和实操能力成为主流。通过教师下企业顶岗锻炼、带课题下企业实训等形式,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

篇3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盝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3.改革考试模式

传统考试模式是以主观题和客观题为主的考试,占总成绩的70%,平时和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实践强的课来说,传统考试并不适宜,因此,我校进行大胆的尝试,在园林建筑设计理论课中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A”课交课程设计作业并结合学生方案汇报表达能力综合打分,可采用同学打分与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占总成绩的30%;“园林建筑设计B”课做4~6个小时快题设计,占总成绩的40%。

篇4

一、园林测量教学改革的意义

园林测量是一门应用学科,是园林工程专业的学科必修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后续课程打下基础,是园林工程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先行性工作。

二、园林测量的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

一些学校的老师仍旧将教学重点侧重在理论掌握的阶段。理论课时偏多、学生动手较少,这与新时期的园林人才培养方向有着不小的偏差。

2.教材内容更新缓慢

目前,大多数高职园林测量课程的教材体系仍沿用普教的教材体系,测绘行业岗位所需的高新技术知识含量比重较少,给教师授课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教师业务能力局限

现如今高职高专院校不少教师缺乏对行业现状的了解,进而缺乏对课程重点的把握,授课效果自然不能符合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4.教学方法传统

当下有些学校园林测量课程仍然以理论讲授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5.设备匮乏、老旧

由于近几年报考园林专业的学生较多,而教学设备的配备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学生的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三、教学改革与设想

1.教学观念的改革

教师要根据社会对园林人才的岗位需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遵守行业标准和法规的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生产第一线的需求。

2.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实训项目,分配教学时间、确定考评方式和评价标准。理论课程是为实训任务服务,要以适度为原则。删除过时的内容,精简陈旧的内容,补充应用广泛的新内容。实际教学中降低理论深度,加大应用性知识,特别是新技术应用的比重。具体整合如下图:

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

(1)课程内容的删减

测绘不是重要任务,因此,控制测量中的测角交会及地形图的拼接、检查、整饰、清绘不在课堂讲授;现代化园林规划对园林测量中的测距、测角和测高差的精度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将误差理论这一章节作适当的删减;而大比例尺地形测图方法中,对于白纸测图的方法,随着数字化测图方法的普及应用,可以把重点放到数字化测图方法上。

(2)项目任务中引进新技术

教学内容改革应加强数字化测量的概念,增加电子水准仪、全站仪、GPS等数字化仪器的介绍。应适当增加识图、用图等实用性内容。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不单独设立任务或项目,根据与任务的相关性适时引入。

3.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引领者,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在教学中体现的地位尤其重要。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深入行业一线参加生产实践。带着教学中的疑问深入企业培训、考核,积攒更多书本上没有的实际经验,将其标准化、流程化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培养出行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4.教学方法与评定机制优化

(1)项目化教学显奇效

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不少老师甚至以为会用PPT上课就是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可以将实践环节录制成视频,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

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把园林测量课程的内容渗透到每一个项目中去。例如:“平面控制测量”项目,首先,教师可以将学生4~5人进行分组。接着,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设备和工具。待学生对仪器有了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再讲解所涉及仪器的正确的使用方法。这个环节教师就可借助视频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更加直观地去演示规范操作。然后,由教师布置具体实验项目,详述任务的要求、所需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完成他们各自的任务。这样既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让他们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教师则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重点在于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解答他们遇到的疑惑,换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最后,每个小组完成一张平面测绘图,由老师组织学生互评成绩,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

(2)完善的考评机制

教师可将考核方式由原来的实训考核加理论笔试考核,调整为三个部分:平时、仪器操作和期末。评分标准由平时∶期末=4∶6,调整为平时∶仪器操作∶期末=3∶3∶4,重点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

同时,实训项目都是分组进行,那么,最后的实训作业就由各组学生先在自己组内展开自评:回顾当日实训仪器设备使用情况;测量方法正确与否;团队工作任务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有明显错误或失误等。各小组之间再将实训成果展示,分析其他组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教师汇总各组的作业情况并结合实训中的表现给出总结性的评定,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

园林行业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渗透快,尤其测绘科技的发展更是导致目前测绘生产已完全被数字化测图系统、全站仪和GPS接收机所代替。

硬件建设成了实验教学改革十分关键的一环。一方面,学校应加强园林测量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完善充足的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才能不受天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实训中,教师应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调配,提高其使用效率。同时也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设备的保养。

总之,目前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素质是学生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能否高质量地就业与学校的发展是高度相关的,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提高我们毕业生的竞争力,需要我们对教学环节不断改革提高。

本文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现状提出了园林测量教学的规划与建设。从教学内容的精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着手,立求使教改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最终让学生受益。测量学由于受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各相关专业学科的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作为从事园林绿化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师,应该适应新的技术发展,对园林测量教学改革进行更深入地研究,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远智.园林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

篇5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1-0110-03

Several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Bao Qiuli1 et al.

(1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aotou 01410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tatus of the 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students’practice ability.Measures such as reconstructing scientific course system,increasing quality of teachers,perfecting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exploring the scientific practice assessment methods and holding landscape design competition.In recent 3 years,along wit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d steadily,the first voluntary admission rate is 100%,and the first graduates signing rate is over 98%.

Key words:Garde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Practice ability;Measures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各个城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战略的实施,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技术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的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园林技术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以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办学思路及目标

立足园林建设主战场,以培养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房地产、现代观光农业、花卉及苗木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主要措施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3]。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多元化培养的需要,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通过走访及网上查阅区内外相关院校,分别召开由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2.1.1 修订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更新教学内容 从对新形势下学生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一是增开了园林工程概预算、把以前单独开设的AutoCAD、SketchUp、Photoshop3门课程按任务驱动教学法整合为1门“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方式;二是按照多元化培养原则,专业拓展课采用模块形式设置,把课程之间关系紧密的几门课程设置成一个模块,共设置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培育”、“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及“园林人文知识”等5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求职意向任选其中的2个模块进行学习;三是减少理论教学时间,鼓励教师采取理实一体化方式授课,增加实验和实训课内容及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注重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添加到专业课的教学中。

2.1.2 注重教材编写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承担实验、实训课的教师必须编写配套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近3a来共有6名教师副主编及参编了《AutoCAD》、《园林苗木繁育技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园林艺术》等8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多部校内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学中100%使用了高职高专教材。

2.1.3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我院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此项工作,按照成熟1门,申报1门的原则,迄今为止,园林技术专业共建成《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工程概预算》等6门院级精品课,其中《园林制图》与《园林工程》被批准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园林工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

2.2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由于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师资队伍年龄比较年轻,高水平的师资数量较少。针对高水平的教师较难引进这一现状,我们制定了“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选派专业骨干课教师前往国内重点大学及国外进修学习。近年来,有3名教师到北京林业大学、2名教师到中国农业大学、1名教师到美国、1名教师到荷兰进修学习。第二,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有1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第三,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人才。近年来先后引进日本回国博士1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2人。第四,采取挂职、兼职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园林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1人。现已初步形成了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又是保证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为此,我院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通过学生入学之初的园林认知综合实训,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模块实训,再到毕业设计的专业综合实训“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1 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园林技术专业现有园林植物标本实训室、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园林工程及模型制作等4个专业实训室。2015年学院投入30余万元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的40台电脑进行了更新,以满足最新版本实训软件的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在没有课程安排时,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室,有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电脑软件操作水平。学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20多栋日光温室和1栋占地1 000m2的多功能自控温室,以满足学生园林植物繁育、栽培等方面的实训需要。学院还建有专门的场地让学生进行测量、放线、园林施工等实训。另外,学院占地20hm2左右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均让学生参与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

2.3.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紧密联合,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有内蒙古荣大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神农园林有限公司、内蒙古绿之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呼和浩特市方德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个校外实训基地。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训。通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训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好园林技术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方式 考试和分数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4]。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我们采用了态度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实训态度、过程、结果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及分值。根据实训内容的不同,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实际操作,撰写实训报告,答辩,出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避免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蒙混过关现象的发生。

2.5 举办园林景观设计大赛 自从2010年开始,结合我系“园林文化艺术节”学生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组参赛学生2人。2名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合作,选用提供的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以及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并最终以图片格式的展板形式提交比赛作品。由来自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裁判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及给予物质奖励。通过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核心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 实施效果

随着上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的实施,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2014和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赛项中,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多人获得金、银、铜奖。近3a来,该专业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参考文献

[1]杨建民,王广友,聂庆娟,等.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3):14-17.

[2]郭奇斌,樊文斌,郭海清,等.构建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课程结构[C].高职高专教育研究会论文集,2007:91-93.

篇6

中职导游专业教育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建筑、饮食、宗教及旅游诗词,有些和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看似简单,但一旦知识点深入,则与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如地理中山岳旅游资源中的地质如何分类、宗教知识中的特殊观念、建筑知识中的各种建筑构件等,学生理解领会教材内容感到十分抽象和困难,上课也因此常常提不起学习兴趣,即使是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反映学过的知识无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那么,怎样才能将分散的知识点理出体系,怎样才能将难点讲深讲透并熟练运用呢?我在课堂实施中引入了“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

一、能力本位教育的概念

所谓能力本位教育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二、能力本位教育法进《导游基础》课堂的原因分析

大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此“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一直被中国历代教师所接受和遵循,形成了传统的教师角色观。其主要表现在:

首先,传统教师观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这种教师观十分强调师道尊严,强调课堂的纪律性、严肃性。教师对学生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传统课堂模式中教师进行灌输式教学,不讲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和各种素质的提高。

传统的课堂模式也许能造就一批死记硬背的学生,他们可以成功得到了导游证,可是一旦进入工作岗位,局限性就会暴露出来,有证却不会带团,带了团也无法进行有效的工作等,所以这样的课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即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我们要将提升学生的最终能力作为教学目标,那么,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势在必行。

三、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在《导游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在《导游基础》课程的能力本位教育教学中,专业教师首先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好符合学生实际的项目,并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

如在中国《中国古园林》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形成古园林的正确审美能力,并有独立讲解的能力,我设计了“古园林文化导游词”实训任务——考察绍兴沈园。

实训目的:

1.了解中国古园林相关知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融合;主要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2.能够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知识,分析旅游园林景点的组成要素、构景手段。

实训地点:绍兴沈园

实训原理:

1.古园林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古园林主要造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障景

实训内容:

1.绍兴沈园主要组成要素:理山、理水、动物、植物、建筑、匾额和楹联。

2.绍兴沈园的主要造景手段。

实训步骤:

1.课前准备:

(1)提前要求学生复习好与此次实训相关的古建筑、古园林知识,明确此次实训的要求。

(2)可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事先收集有关绍兴沈园的有关资料。

2.实地参观考察:

(1)绍兴沈园大门。

①哪位同学能讲一下沈园命名的由来?

②沈园一入门,见到的“断缘”是什么石?这种石头产地哪里?在园林中有什么特色?园林中除了此石,还有其他什么石可以叠假山?

(2)孤鹤轩。

请同学们环顾四周,仔细看看、找找:此处组成园林用了哪些要素?什么样的园林建筑是轩?轩和榭的区别是什么?

(3)放翁堂。

①此处用了哪些园林的组成要素?

②请大家仔细找找里面构景手段有哪些?

(4)教师归纳、总结、评价。

①回校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实地参观感受,派代表口头汇报。

②每人提交书面实训报告,附沈园导游词一份。

四、能力本位教育教学法的优势

渗透了能力本位教育之后的《导游基础》课堂,显示出了与传统的课堂教育教学模式相比的独特魅力,根据实际,总结能力本位教育在《导游基础》课堂中具有以下优势: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且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在教师的实训计划中如鱼得水,确确实实提高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课程内容以职业分析为基础,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重视学习者个别化学习,以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注重“学”而非注重“教”,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完全确立;反馈及时,评价客观。

每次实训项目结束之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大幅度上升,学生实际能力的强弱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

五、能力本位教育教学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首先专业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与学生发展的理念,不断学习与开拓创新,用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发展自己。其次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与教学实践要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教育,获得最大的发展。教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做一个发展的人。只有如此,学生才会佩服你,才会按照你的教学设计去完成各个任务。

总之,专业教学在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注重全面的质量意识是责无旁贷的。尤其是导游专业的学生,在其最基本的专业课《导游基础》课堂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潜移默化的努力和独巨匠心的栽培下,把学生们培养成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让专业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指导者,提高其综合能力,而且要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不同的专业课教学中不断研究教学情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77-02

1 黑龙江省园林行业现状

近年在黑龙江省扎实推进国土绿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建设的带动下,园林行业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链不断扩大。黑龙江省具有1级资质的园林企业4家,2级资质的园林企业350家,3级资质的700多家。由于行业发展过快,我省园林企业技术人员在专业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在设计、施工、园林植物培育及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等方面较为薄弱。企业严重缺少专业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扎实肯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设计、研发等方面投入少,缺少与教育及研究部门沟通合作,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

我省有高职高专类院校64所,其中开设园林及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0所,10所院校的园林专业大多数是在2005年以后开始设置的,且多数是由林业、农学、园艺等专业衍生而来,在师资、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教学经验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设晚、发展较慢更不能很好的行业接轨,人才培养水平较为粗糙。这些也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我省园林行业的发展。

2 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我省高职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培养与园林植物培育、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等岗位相适应,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践技能,可在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管理等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意义和前景

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是高职学院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其初衷是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行业企业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4 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机制

使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更深层次更长远的发展下去,必需在“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原则下进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良好的合作机制是前提。在建立合作组织机构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合作管理机制、合作保障机制、合作反馈机制,最终实现建立完善的校企深度合作保障激励机制,使校企合作顺利开展。

4.1 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校企合作,合作主体是学校,合作者是企业,合作管理者是政府,合作媒介是行业协会。

学校主动联系企业,争取政府的支持,在行业协会和市场管理者的共同支持下,联合建立合作机构。使校企合作有成员、有项目、有媒介、有管理,保证校企合作长期稳定的进行。

4.2 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教学参观模式;顶岗实习模式;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厂中校”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中厂”情境式培养模式等。找准合作契机,抓住合作的切入点,灵活的运用这些运行模式,才可以是校企合作有深度的发展。

4.3 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机制主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合作关系的保障;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处理;“学生”与“学徒”的关系处理。合同和制度是实现校企长期合作的有力保障,只有平等协商、有约在先,合作才能持久,双赢的局面也才能稳固。校企双双权利与义务落实到位,在学校和企业都要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比如学生顶岗实习,就要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之间的三方合同。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面的付出和收益,约定是企业因接受学生实习而从学校取得补贴,还是由企业付给学生工作报酬。校企双方尤其重视对实习学生的依法保护。并要由学校和企业协商办理实习学生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的具体事宜。

4.4 建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第一学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校企合作保障。资金投入方向,师资培训、现场考察、工程项目合作前期投入、师生健康、安全保障、基础实训材料、差旅费等方面。第二建立校企利益保障机制。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优秀的高职人才加入企业员工队伍,利用学校资源进行产品研发和工程项目合作。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进行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使之满足企业的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的教师要懂理论,更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培养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5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评估反馈机制

校企双方定期建立项目评估和反馈体系,对于每次学生实训、工程项目合作、毕业生就业、企业员工培训等项目,要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合作计划,通过政府监管部门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合作顺利进行。在合作后要全面总结及时反馈,从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以便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健康的进行下去。

5 创建高等职业教育园林专业校企深度合作办学形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表现是合作的形式,有合作机制作为保障,就要研究合作的具体形式。校企合作可以有多种形式,总结起来主要有:校中厂形式、厂中校形式、项目合作形式、学校委托顶岗实训形式、企业委托订单培养形式、企业委托设计、研发、生产、培训等形式。合作形式如下:

5.1 吸引企业投资,发挥学校优势建设校内生产、设计、研发、培训基地

依托学校的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场所设备等资源,吸引企业投资,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能力的实训场所,为学生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程设计、苗木生产等提供便利条件。也可以采取融资等办法,在校内创办了独立经营的园林企业。采取对外承揽业务参与社会服务,构建接轨社会的平台,构建学生实训的平台。

5.2 加强科研投入,依托企业资源创建校外实训、就业基地

学校积极介入到行业中去,广泛与企事业单位接触,加大科研、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的投资力度,利用企业的场所设备、技术经验等资源,在合作企业内建立实验室或实训场所,扩大专业办学的视野,加快专业课程改革的步伐,使专业教学快速适应社会需求,减轻学院专业实训场所建设的资金负担,扩充学生实训内容,提高企业的科研能力,开发工程项目的能力,提高员工素质,促使学院和企业相得益处。

5.3 优势互补,积极开展项目合作

共同开发工程项目是校企合作的桥梁纽带,可以很大程度的拉近校企关系,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这种合作形式既保障了教师能够参与生产实践,又弥补了企业在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不足。虽然是一种短期的合作,但可以为长期的合作奠定基础。在进行项目的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

5.4 互惠双赢,创建校企资源共享平台

篇8

一、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对城市园林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完成相关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植物景观设计相关知识、素质和技能,据此设计课程体系;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科学设计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以增强教学的真实性和体验性为主导,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过程考核和现场考核为主,改进考核方法。

二、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1.确立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的课程体系。开设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城市园林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作岗位是景观设计(制图)员、园林施工管(监)理员、园林预(决)算员、园林企业管理(营销)员、园林种植(养护)员、种植设计员、花艺环境设计员。该“七大员”是园林产业中把握关键技术的几个主要岗位,亦是高职城市园林毕业生核心的就业方向。种植设计员是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

通过对园林产业岗位群职业核心能力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化重置。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基础模块、植物与景观要素的配置模块、城市小环境绿地植物造景模块、城市绿地植物造景模块。每一模块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每个任务都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并以具体实例为载体,按照“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①内容编排脉落清晰。在进行课程体系制定时要打破传统课程体系章、节和前后顺序,将教材中某些相关内容从纵向和横向结合起来,按照认识规律把课程分成四个模块。实训课程的安排按照渐进方式,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②明确教学内容与重点。植物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与园林规划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学科内容密切相关。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与重点的设置上应该涵盖植物景观设计的美学原则、自然环境与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景观设计等相关内容。③充实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并尽量与园林设计紧密联系。植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植物造景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要把植物景观应用和园林设计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应尽量突出植物景观设计与总体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借景、引景等空间感的设计,使之成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植物景观设计原理和植物配置方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广泛联系实际,将植物景观设计知识与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结合起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⑤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充实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新概念、新理论、国内外植物景观发展的新动态、植物研究的新热点。有效进行知识的拓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⑥突出地方特色。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特点,因此,以植物为主体的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该立足于当地植物造景的相关内容,而其他地域植物造景的一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和网络教学等形式向学生进行传授,并结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实习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独立完成植物景观设计的能力。

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当前农林院校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1 建筑设计相关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缺乏建筑基础课程

我国的园林专业主要由工科、农林、艺术三类院校承担办学,其人才培养因办学主体的优势不同而略有差异,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园林建筑设计课程由于不是其专业培养目标的优势学科,重视不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园林建筑设计所需要的前期的基础课程缺乏系统考虑,忽视建筑基础知识的整体构架。先开辅助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后续园林建筑设计课严重脱节。如园林制图课对建筑制图相关知识训练较少,使学生在后期园林建筑设计课绘制图纸时总是“图不达意”。

1.2 教材和参考书陈旧,缺乏应用型教材支撑

在教材选用上,大多数院校仍以1984年杜汝俭先生等主编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园林建筑设计》为主。还有一些辅助教材等等;教材内容和现在的市场需求不太相符,师生普遍反映应该编写与现行教学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材。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对园林专业学生进行将来岗位分析,园林建筑不在单纯以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亭、台、楼、榭、花架、园林建筑小品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同时,园林建筑还包括了传统建筑,另外,随时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应运而生许多新型的园林建筑类型,如娱乐型建筑、文化宣传类以及一些膜结构的建筑等等。可以说,中国现代园林建筑是脱胎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而又有所超越,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一种新形式,所以在课程的定位、教学内容的深浅、课程体系的设置、采取何种实用的教学方法、新教材的编撰等,是该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1.3 实验课学时少,缺乏信息反馈,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全面

农林类院校传统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实验课学时安排少,实验课内容多和学生人数多,并且农林院校园林建筑基础课薄弱,加之专业基础课前后衔接不好,导致学生绘制出的图纸只停留在二维思维图纸的表达上,缺乏对方案空间理解、方案的讲解和训练。最终也不知道作品的优缺点、不知道怎么加以改正得到更大的提高,更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从整个实验课程来看,教学过程中存在缺乏信息反馈和能力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1.4 传统考试模式相对滞后

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课学生往往采取的是“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应试对策与做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即使是实训课,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取相应设计图纸进行抄绘,没有认真思考和创作。这样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难以适应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2 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2.1 理论教学

首先,在教材选用上,根据农林院校园林专业“课时少、内容多”特点,把建筑学专业教材重新整合撰写,分为三个板块:

板块1:建筑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基础知识、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对于农林院校园林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园林建筑设计之前,必须构建建筑基础知识理论平台。通过建筑基础知识和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在设计中能恰当划分功能、掌握人体尺寸和人体活动所需要的空间尺寸、道路宽度的确定、无障碍合理设计等等,树立正确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板块2:建筑史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丰富多样,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五种基本类型。后期又演变成为十字脊、盔顶、顶等不同形式的顶。这在园林建筑仿古设计中最为常用。并且现代园林建筑设计可以借鉴中国古代建筑的符号抽象变形等设计手法广泛运用到园林建筑实践中,使现代园林建筑保持“中而新”的现代韵味。现在欧式居住区规划比较多见,那么对外国古代建筑史、中外近现代建筑史的学习越显重要,了解主要建筑流派的基本理论和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的艺术特色,对提高学生创作水平和专业素质起重要作用。

板块3:园林建筑基本知识(亭、台、楼、榭等、及其建筑小品)

本篇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对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并且结合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案例,使学生拓宽眼界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2 实训教学

在实训教学中,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在原有少量实训课基础上,又增设园林建筑设计A、园林建筑设计B两门实训课,分别循序渐进、逐渐加深实训难度。笔者将整个实训课程分成几个阶段:任务书讲解与场地分析阶段,方案构思与初稿阶段,方案深入与推敲提升阶段,方案讨论与定稿阶段,方案讨论与汇报总结修改阶段。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模型推敲方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理解和想象能力,把二维平面图纸转化为三维的真实空间,从而提高学生对比例目测和缩放能力。增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

2.3 改革考试模式

篇10

目前高职园林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没抓准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喜欢照搬工程测量专业的测量技术课程,内容多而全;教学中喜欢照搬本科的教学模式,即理论部分完全讲完再去做对应的实训;每个实训项目相互间无任何关联;实训时以小组为单位上交实训成果等。其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的内容全但皆不精;教师的专业理论虽讲完,但课堂上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完全吸收,绝大部分学生是坐在教室等着去实训,但真正实训时又不会操作;完全独立的实训项目与实际园林工程建设相差很大,学生前期的控制成果测算出来后在施工实训中用不上,即使认真完成全部实训项目的学生对测量工作的整个流程也仍无法理顺,造成学生对测量知识的掌握不连贯;以小组为单位上交课堂实训成果,造成原本就学习自律性差的同学放弃实训教学这个重要的学习环节,经常出现小组里由一个同学从头测到尾的现象。最终表现为总体上教学效果较差,绝大多数同学都不能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园林工程建设要求园林测量实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围绕测量的三要素进行的,即高程测量、距离测量、角度测量.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仅以这样的基础内容为教学的重点,学生虽能牢固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但综合运用能力欠佳,使得学生在现实的工程实践中遇到问题时常不知所措.实验内容较单一,没有与园林工程建设的三个阶段(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管理阶段)的测量工作基本理论和具体的工作方法相结合.

仪器数量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由于近几年园林专业越来越被更多人认识,现已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报考的学生也较多,而测量仪器设备数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实验条件较为简陋,教学仪器种类和数量比较少,有时8~9人才能用一台仪器进行教学实习,从而常常使得学生实习效果不够理想。

二、园林测量教学规划与建设的改革

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测量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讲述园林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测量工作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是将园林工程施工放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中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等,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必须修订与完善《园林测量》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进程安排,编写课程电子教案.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不断将学科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围绕课程内容,增加全站仪、GPS及绘图软件的教学内容,兼顾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删去与专业要求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并将部分学生可能自学的内容交由学生自学,教师负责答疑。

2.教学方法的改革。良好的实验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学习非常重要.由于以往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常常使学生对该门课程没有充分的认识,因而导致其丧失对该门课程学习的兴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实践环节录制成录像片,清晰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可以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听课者感觉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刻苦学习变成了愉快学习,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受益.同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让学生自己先摸索,与同学相互讨论,然后与教师交流,自己总结实验操作技巧,而不是教师一味填鸭式地去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