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建设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3:00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城乡建设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城乡建设论文

篇1

电网项目工程施工具有工作量较大、工作涉及面广、人员复杂等特点,也为电网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这也是当今电网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无法保障的主要因素。

1.2项目工程验收阶段存在一定的困难

电网项目工程竣工验收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关乎到电网工程是否能够正常投入使用并为企业创造出一定的效能[3]。就现阶段项目验收工作来看,由于电网建设施工的每个环节衔接性较强,如果验收阶段发现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势必会影响到下一个环节,这也为电网工程验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如何做好电网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工作

2.1积极做好电网项目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通过以上对电网项目工程质量控制和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得知,初步设计阶段如果考虑不周全的话,势必会造成后面环节出现施工问题,极为麻烦,对电网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要积极做好电网项目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和管理[4]。首先,在设计阶段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电网项目工程建设地点进行实际考察,分析各项数据对电网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做好相关的设计概算,要对每个环节的概算进行审核,确保每个环节概算的准确性、合理性,避免因计算过程的误差而导致整个电网工程的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其次,设计工作人员要对电网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电网建设项目的线路以及站址进行规划,同时,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还要做好建设场地的清理,做好后续的保障工作,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网项目工程初步的设计质量。另外,在电网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管理,一旦发现设计环节存在不足之处,要及时指正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电网建设项目工程设计的质量。

2.2加强电网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网项目施工环节,需要结合设计方案进行,每个施工细节都要严格按照预先设计的要求进行,当然,在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因为临时事件的发生,会造成施工计划的临时更改,而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与设计部门、施工部门、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做好相互的沟通,确保方案更改后的顺利施工[5]。另外,由于电网工程施工环节较多,为了提高电网项目建设的质量,必须要加强电网项目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现场的监理、业主、承包商等负责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并结合工程的质量标准,认真做好电网工程建设施工的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其次,施工阶段要综合考虑电网工程的质量、工期、安全以及造价等多方面因素,不能过于单纯的考虑一方面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否则将会对电网工程造成永久性的缺陷,后期的维护会消耗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例如,在2013年8月份,某市一项电网项目工程施工,负责人员为了压缩工期的时间,把混凝土的养护环节缩短,没能按照规范标准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造成工程投入使用后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致使该电网工程至今返修数次,产生的资金远远超过初建时的资金,而且还给工程带来了永久性的缺陷,不利于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在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工作。

2.3积极做好工程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对电网项目工程的验收工作与其他工程的验收工作有着一定的差别,电网建设项目工程的验收主要分为过程验收、整体验收等两部分[6]。由于电网工程的施工环节较为复杂,而且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也比较多,相互还伴有一定的衔接性,过程验收主要就是确保每个施工环节都能够按照标准的质量验收,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避免最后竣工验收过程中,中间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影响。另外,就是整体工程的验收,从某个角度来讲,两者验收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验收工作也是为保障整体验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进一步保障整体工程验收的质量。另外,在验收的过程中,不仅要把好每个环节的质量关,更要注重对每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全面提高电网工程的质量。

2.4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控制

施工图纸设计是确保电网建设项目工程施工合理性的关键,施工图纸设计的质量控制主要是结合实际的工程情况,对施工阶段使用的设备、线路等型号和尺寸进行控制,避免出现设备型号的变更对整个电网工程造成质量问题。另外,施工图的设计要将实际地形的情况详细的标注在图纸上,同时还要对施工图纸进行相应的审核,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图纸的设计质量。例如,某市在进行电网线路选择以及设备选择之前,先对该电网工程区域可能发生的最大用电情况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设计,该工程在运行之后,不仅满足该地区的用电要求,同时还有效的避免了资源浪费的现象。

篇2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资金的使用需要根据其建设性质应用到指定的工程建设中,而且建设资金的来源均不相同,那么对资金使用的条件要求也不同。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使用,拨付施工单位的每一项资金都应该按照来源的不同,给专项资金建立一个分类管理的程序,并给审计部门提供有效的监管方式。如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项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金融机构会对建设单位进行监管,监管内容包括资金的提取和支出情况。因此专项资金的分类管理程序应要求建设单位收到每一项资金都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登记,从而提高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项目结束后,方便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金融机构的审计部门开展资金使用监督工作[2]。

2.保证专项资金应用指定的建设上

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使用的资金不管是政府的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建设单位独自筹备的资金都要求应用在指定的工程建设中去,其中对政府财政资金的应用特别需要引起注意,每级政府财政资金在拨付时,都会说明资金使用在建设什么样的工程建筑、工程的哪个阶段,如由中央补助建设的公租房和廉租住房资金,主要用于工程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省级和市级的专项补贴资金及政府债券资金等,分别在哪人阶段投入。每级政府都要对各个项目投资的资金进行有效的规划、严格的财务绩效管理等,建设单位要承担起建设资金管理的责任,设立固定的账户对资金进行分类存储,并保证专项资金应用在指定的建设工程上,禁止任何政府、个人以单位名义对资金进行挪用或虚报,所谓的专项资金,指的不只是工程在投入建设的过程的资金,还包括资金项目的投资和使用,资金应该被应用到指定的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同时还要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因此财务部门的资金核算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3]。

二、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

(1)不同资金来源的分类管理为保证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资金在使用方面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需要随时了解不同来源的资金投入的工程建设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具体的投资和结余都进行统计和规划,当管理上由于监管不当,出现所有资金都汇入同一个银行账户,应区分资金的来源,及时按建设性质划转至专用账户,达到有效管理专项资金的目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单位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应包括资金的核算、资金收入与支出和项目的投资成本等内容,而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比较特殊的建设项目,为其建立财务管理体系,除具备以上三个内容之外,还要对资金的来源设立不同的资金管理项目,对资金进行有效管理,按建设项目分类、再根据分类设置账户,如政府的财政资金——xx银行账户、金融机构贷款的资金——xx银行账户、建设单位独自筹备的资金——xx银行账户,设立不同的账户后,还要根据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详细的记录。(2)记录资金投入与支出的详细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具有多种类型,包含着各种不同性质的房屋建设要求,主要的工程项目类型有廉租住房、公租房还有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对于不同的项目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来源也不同,为了方便建设单位能对来往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在设立不同资金来源管理项目及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加上资金投入与支出的详细项目的记录,能为项目建设资金的核算带来极大的便利[4]。详细项目的记录可以利用财务软件来完成,将不同来源的资金项目、收入与支出项目和成本项目归为成本的综合核算,同时把建设工程作为主要的核算项目,不同性质的房屋作为项目记录。

三、加大资金预算的管理力度

加大资金预算的管理力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保证建设单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筹备到足够的资金;②为帮助工程建设控制成本。同时还要对工程建设过程可能会出现不可预见的风险进行防御,如果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资金的使用就要严格按照资金支出的步骤要求进行,经过财务管理部门的审批、检验等正规程序,并将资金总数和办理手续过程出具证明,以利于工程正式完成之后由建设单位向财政部门支取增加的款项,避免因资金流动的环节出现问题,导致财务管理出现窘境,增大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财务投资成本,进而增加工程建设过程出现的财务风险可能性。

篇3

二、我国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以及其管理上的问题

我国电网建设项目管理在近几年来的发展还是较为显著的。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项目具有一些特点。第一,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区域较为广泛。其施工项目的地域可以广泛达到整一个市区,甚至更广。第二,电网建设工程项目所涉及的企业单位众多。从而导致涉及的工作人员众多,使电网建设项目变得更加复杂。第三,电网建设发展的越来越快。随着电力技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要求的提高,电网建设的规模持续扩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上,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实际施工结果都不是很尽如人意。当今我国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还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1工程征地以及拆迁等前期投入资金过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征地以及拆迁所需要的费用越来越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网建设的投资成本。2在电网建设工程施工中造成的环境问题。最为常见的就是电网建设用地以及路径与城市的建设发展产生矛盾。电网建设所涉及的地域广泛,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问题,从而导致建设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另一方面。电网建设也会与其他城市建设产生冲突。然后这些情况出现后,就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精力以及资金去更改计划方案。同时,也会增长工程施工时间,增加工程成本。3电网建设工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所产生的风险。其主要风险包括技能技术、质量标准、管理监督以及项目组织风险。同时,电网建设工程也会受政治、环境以及经济变化的影响。然而,这些影响都会拖慢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

三、对电网建设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

完善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可以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建设发展。因此,对于电网建设工程实施项目管理的分析思考是必不可少的任务。1计划的策划是认识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工程项目的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将计划作为基础,工程项目的计划是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关键性要点。工程项目计划就是将工程项目的全部过程、预期目标以及工程活动统一的加入计划。并且用一个可以分解的计划来协调整个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这个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依照尊重客观的规律,适度的原则,为整个工程项目打好良好的根基。2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是了解电网建设项目管理的前提条件。每一个工程项目并不可能由单独一个部门完成,它需要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让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以及不同层次通过协调使它们的目标相同,在资源、资金、人员配备上达到一致。3施工过程的调控是加强电网建设管理的重点。施工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最重要的部分,包括对施工、设计、监督单位以及供货商的检查管理。其需要对工程各部分所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整改。另一方面,控制投资的关键手段是成本管理。通过避免设备资源采购的过多、质量低劣以及错误购买,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4完善监督体制是提高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保障。任何一个环节项目的实施都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首先,需要充分发挥监督责任人在各个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全面的监督以及协调项目中的各个过程。坚决杜绝暗中操作等腐败现象的发生。依据工程项目的规章制度、工资标准以及质量标准,监督工程的全过程,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质量。

篇4

二、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指的是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运用到建设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中,把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建设项目工程的造价管理信息的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然后对积累的工程造价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可以预测项目工程在不久的将来会发生怎样的造价变化及发展趋势,达到对数据进行准确、有效控制的目的。构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主要包括估算外界投资,进行设计概算,预算招投标,预算施工图,最后的竣工结算和进行审计这几个主要步骤。因此构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块。

1采集信息。工程造价所要管理的信息主要包含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资质信息、施工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指数、建筑市场人力资源的价格信息、招投标项目工程的基本信息、以及各种国家所规定的建筑标准规范以及安全施工规范等。信息采集是工程造价统计工作的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工作量非常大,因此一定要完善项目工程的信息收集渠道,以便对信息进行有效的收集,筛选。另外,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地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然后向社会。此外,充分利用工程造价的信息网络平台定期地各类工程造价指标,形成所有网络会员共享数据的景象,从而建立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信息的循环运行机制。

2建立工程管理、工程招投标系统。构建该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构建该系统;第二个步骤是建立一个工程造价的信息筛分系统,通过它来满足符合招投标和建设企业的需求,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服务。

3建立工程量计算系统。在工程造价中经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对工程量进行精确地计算,从而为工程造价提供精确的数据。第一种是基于施工图CAD文件的基础,抽取其中各个构件的特征参数,通过人工智能的处理方式来完成工程量的计算。第二种方法是将图纸包括的构件、尺寸详细地输入到作图软件中,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自动地为我们计算出工程量。

4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相当繁杂,不仅要将甲方、施工方和造价咨询机构的资质进行单独地分类管理,而且还要详细地监管工程造价全过程,所以,要在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中构建其基本的功能模块。

(1)造价资质管理模块。如施工方、甲方、造价咨询机构资质的审批、登记、更改;造价工作人员的注册、登记、培训等,应该及时与网络形成对接。

(2)造价过程管理模块。造价过程主要分为设计控制、管理招投标和具体的实施控制,对应地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中就应该包括招投标功能、造价指数管理功能、投资评审功能等。

(3)工程造价的文件管理系统。项目工程不是一个短期间就能完成的工作,它要有大量的文件和资料需要进行处理。所以,造价工程的文件管理系统应该包括最基本数据输入,造价处理系统,结果输出系统以及数据库管理。从项目开始一步步地对期间的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整,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三、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运用的注意事项

1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培养。对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进行培养,不仅仅是要提高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素质,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得到顺利的推广。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培养机制,不断地加强对现有的工程造价从业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争取培养出一批既可以进行工程造价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促进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2转变政府职能,鼓励支社会各界积极提供信息,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资源。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不是各个模块简单串联、原始数据集中堆积,应该是对有效信息进行深加工。因此,在工程造价原始信息的采集方面,我国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当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整体的管理和监督上,鼓励相关的行业及单位积极提供信息,不断地更新工程造价领域中信息资源,丰富和充实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

篇5

导线测量方式在线状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根据测量对象在线状工程地图中占据的小比例尺特征进行确定的;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白、红两侧的旗帜表面测量区域中的工程走向,在进行插旗的时候应当合理选择插旗点,插旗点的选择具有以下几点要求:1、插旗点的位置要与大旗线路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在实际测量中能够便于使用。2、施工位置若是处于穿河桥梁或建设隧道,那么就需要对桥梁或者隧道两端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在对一些地质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的区域,对于点位的选择应当尽量在越岭垭口位置,应当保证两端之间不存任何的障碍物,保持前后视野的开阔,以便于测量。3、施工位置若是处于高低起伏的山区,那么对于点位的选择就应当取高处位置,地势较高的位置,视野也比较开阔,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应当防止障碍物从测量区域中穿越。4、在对导线进行连接的时候,导线两端的长度应当处于400m范围,控制距离主要是为了防止导线过长导致测量数据出现误差状况,相邻两边的距离应当将其保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二)测量导线点

在对导线点进行测量的时候,应当在测量之前校正测量仪器的精准度,使每一项测量指标都能够符合刻度标准。在对定向区域的边长进行测量的时候,应当使用全站仪对导线边长以及水平距离进行测量,在进行多次的距离差度测量之后,水平值的测量取值应当取平均值。

(三)导线联测

采用平差软件对已经测量确定的数据测量记录与地点坐标进行计算,根据需要的测量标准对平差参数进行参数设定,对平差值进行计算,平差值应当符合线状测量等级中的精度标准,如果出现平差值存在计算误差,那么就应当重新进行测量,必须确保平差值符合线状测量等级中的精度标准。在一些大型线状工程项目的线状测量中,由于测量线路的长度过长,在进行跨度取值的时候,应当重视起点与重点之间的距离,将其保持在30km范围内,还要在地图中的大型地理位置坐标之间形成一种关联性,与其他定位区域中的关联性应当高于四大等地点联测。

(四)高程测量

线状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与三角高程测量。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实质上就是在线状测量直线周围建立相应的水准点,地图中水准点之间的距离应当保持在2km范围内,在一些地势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中,可以适当缩短水准点之间的距离。在隧道线状工程或者大桥线状工程建设中,跨度若是超过300m,那么就需要在工程区域周围建立相应的水准点,水准点的位置应当与线路中路的位置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在非障碍地形的区域中,水准点与线路中路之间应当保持在50m至100m之间,以避免施工中损坏线路。2、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可以与导线水平角观测同时进行,在记录垂直角的时候,要保证仪器望远镜的对照目标与十字中心处于一个重合状态,可以通过盘右、盘左的读数计算棱镜中的盘心位置,核算指标差,修整指标差之后,两次回测垂直角数据,取回测数据的平均值,将其作为垂直角的记录数据。在对测量对象进行回测的时候,回测的指标数值要处于测量仪器刻度取值的范围内。使用平差软件计算参数系统已测的数据,平差软件能够通过已经测得的数据对测点位置的高程、地理坐标进行计算,对于计算结果能够进行精准的评定;测量数据的误差在超过规定范围的时候,应当分析与探究出现误差的原因,然后进行重新计算。

二、线状工程项目建设中GPS控制测量方式的应用

GPS控制测量方式,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测量定位非常精准,GPS定位方式呈现多样化,例如:红外GPS外放信号、双频GPS等;GPS控制测量方式具有十分优越的性能,尤其在长距离测量中。②测量站之间不需要建立通视,使用简便,操作简单,确保测量区域上空的开阔,稳定接收GPS卫星信号即可。③三维坐标的建立十分简便,GPS定位能够直接在坐标网络上对数据进行绘制,还能够满足高程测定的需求。④只要能够接收到无线信号,在任何时间,都能够准确确定测量区域的坐标,不会受到天气等一系列不良因素的影响。GPS控制测量方式,主要包括快速静态定位作业模式与静态定位作业模式。

(一)快速静态定位作业模式

在测定区域内,选取一台移动式基站,通过卫星对基站进行跟踪定位,对于基站的位置设定,应当尽量设置在地势比较高的位置,保证上空的开阔,便于基站接收卫星信号;然后使用卫星信号接收机,按照合理的顺序对每一个待定点的位置进行确定。快速解算整周末知数方法的运用,缩短了每一个点位的观测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但是,要控制基准点与待定点之间的距离,将其控制在20km范围内。

(二)静态定位作业模式

静态定位作业模式,实质上就是使用GPS接收机(两台以上),对控制点不相同的基站进行基线构成,在使用四颗以上的卫星同步观测定位目标区域的时候,按照时段长短周期性计算相应的载波结构,根据定位图形将全部的基线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多边形结构,这个定位图形主要在外业检核中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基线定位的精准性。

篇6

1)确定责任成本目标值。项目的目标成本,是项目部与企业签订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耗费的成本值,这个成本值就是我们所考虑的责任目标成本值,即项目责任成本为项目的目标成本。这是进行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是项目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责任目标成本值,可以保证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效果,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2)工作分解,成立责任成本管理中心。当确定了项目总的责任成本目标值后,需要按照项目的经济责任制要求,在项目组织系统内部划分不同层次的责任中心,分解项目的全面目标成本,形成各项目组织、各层次责任中心的目标成本,按照该分解的目标实施相应的管理,及时主动检查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偏差,采取措施减小偏差,从而实现对成本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这是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责任成本中心的划分一定要全面考虑项目发生费用的各项工作,将项目的责任成本目标值按照可控性的原则分配给各责任中心。

3)编制责任预算。科学的责任成本预算,是责任中心计算收入的标准和目标,是责任成本支出的最高限额,是考核、评价责任中心的依据,也是兑现经济利益的依据。一般由各个责任中心编制责任成本预算表,成本考核中心制定相应考核标准。项目部责任预算编制完成后,项目部按照“谁负责,谁承担”的原则,建立一个责任分配横向到边、指标分解纵向到底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将成本控制指标和责任量化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并签署责任书。每个责任中心有明确的预算指标,层层负责,避免脱节,保证正确划分责任过错界线和确定分享责任利益范围,使责任管理人员能理清思路,控制重点,避免责任交叉与推委责任,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千斤重担大家挑”。

4)实施动态成本控制。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是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当确定各责任中心的成本预算值后,就要借助一定的成本管理方法对责任成本中心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一般来讲,项目成本的控制按照控制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是指责任中心对本中心责任预算执行过程所进行的控制,外部控制是指上一责任层次对所属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过程所进行的控制。通常以内部控制为主,外部控制为辅,责任中心对施工生产活动的自我控制是责任成本管理的最重要、最基础的职能。

5)跟踪记录信息,核算责任成本。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对各责任中心完成的任务量进行跟踪、记录,便于项目结束时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对各责任中心所完成工作量进行统计的时候,要遵循分阶段、按期验收、计量精确以及责任分明的原则,对各责任中心所完成工程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验收。工程质量的验收,按照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进行;工程数量的验收,按照责任中心实际完成的合格工程项目的数量进行验收。任务量的验收采用验工计价单的方式进行。计量、验收各责任中心所完成的工程数量,是责任中心编制业绩报告,上一责任层次考核、评价所属责任中心责任成果、兑现各责任中心经济利益的重要依据。

6)评价考核工作业绩,编制责任报告。上一级责任中心要以计量、验收的工程数量和质量情况及业绩报告为依据,对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果进行考核、评价,找出责任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功的经验,并且按照合同和有关的管理规定兑现相关责任中心经济利益。

二、工程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概况

某机场扩建配套交通中心工程为机场交通枢纽地铁配套工程,地下两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约34000m2,基坑最深26.5m,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加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地下连续墙115幅,混凝土灌注桩121根(含临时桩31根)。合同总价52271.7万元,合同工期2011年12月1日~2013年12月25日。截止到2012年4月25日该项目地下连续墙全部完成,累计浇筑混凝土30778m3,钢筋制安完成5880t,型钢接头997t;工程桩完成55根,钻孔桩成孔3190m,钢管柱制作安装完成1014t;项目部完成投资9242万元,完成投资占合同价52271.7万元的17.68%。

2.工程的责任成本管理工作

1)成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中心。按照项目的组织机构划分出各责任中心,成立了以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为组长,项目总经济师为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参与的项目部责任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同时明确各责任成本管理中心的责任。2)健全责任成本中心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障责任成本管理的效果。3)制定责任成本考核、兑现体系。确定各责任中心的预算值,将责任预算分解到单项工程或劳务队;对项目实行年度考核和竣工考核,科学评价项目管理成果。4)实施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对项目的投标阶段、施工组织设计评审、经济技术论证、合同管理、工程量、工程设备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3.案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成果

通过分析项目的经济活动及责任成本考核的结果可知:截止到2012年4月25日,未出现超拨款现象,并且根据项目部与公司签订《责任成本承包协议》计算责任成本为8091万元,实际成本支出为7866万元,为公司节约成本225万元,增加了项目的收益,收益额达1490万元;同时材料费用和管理费用上也有结余。上述数据表明,实行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有效的控制了项目的成本支出,节约了企业成本。

篇7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包括投资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决算等阶段,每个阶段对建设项目造价影响程度各不相同。据统计,投资决策阶段占75%~95%;设计阶段占35%~75%;施工阶段占5%~35%;竣工决算阶段占0~5%,由此可见,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投资影响最大的前期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在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在于设计。下面谈谈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和主要措施。

1加强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1)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键性环节,是具体实现技术与经济对立统一的过程,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据国外分析,项目的设计费一般只占相当于建设工程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在决策正确的情况下,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占75%。由此可见,设计阶段对控制工程造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设计阶段控制造价能充分体现事前控制的思想。由于设计阶段毕竟是项目要实施而未实施阶段,调整、改动都比较容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该把设计做细、做深入,尤其是施工图设计。因为设计的每一笔都需要投资来实现,所以在没有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尤为重要。

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主要措施

(1)提高标准设计意识,推广标准设计。工程建设标准和规范设计来源于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是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科学依据。推广标准设计有利于较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节约设计费用,大大加快提供设计图纸的速度,缩短设计周期。构件预制厂生产的标准件能使工艺定型,容易提高工人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及统一配件、节约材料,有利于降低构配件成本。据统计,采用标准构件的建筑工程可降低10%~25%的费用。标准设计有较强的通用性,可大量重复使用,较为经济。

(2)推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标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标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阶段审定的投资额作为下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总体目标。在设计中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以控制工程量为主要内容,严格控制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额不突破,克服“三超”,使设计与概预算形成有机的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现象。在设计过程中要本着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强化设计人员的工程造价意识,树立设计人员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对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参数匹配、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最优化的设计控制。真正使限额设计落到实处。

(3)控制设计变更。设计单位认真做好图纸的审查工作,可以减少图纸中的错漏现象,使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图纸本身不完善或设计深度不够,将导致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增加。设计单位要提高设计深度,完善设计图纸应注意:在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的最终方案,避免在施工阶段提出更改;加强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勘察、钻探等;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合理的设计费用;对因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设计变更而产生的投资失控,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

(4)价值工程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使之以较低的总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的技术经济方法。它是处理工程造价和功能矛盾的一种现代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通过功能细化,把多余的功能去掉,对造价高的功能实施重点控制,从而最终降低工程造价,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结合。

篇8

1.2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简析近年我国城镇化发展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3年的53.7%,年均每年增加1%左右。简新华(2010)认为这种较快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今后将会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继续推进,并在2020年达到60%左右。按城镇化率同比增加值的大小可划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78年~1995年),这一时期除1979年(1.1%)和1984年(1.4%)外,城镇化率同比增长均低于一个百分点,属于初始发展阶段;第2阶段(1996年~2005年),前8年内,城镇化率增长值保持在1.5%和1.4%之间,较为稳定,2004年和2005年则有所放缓,分别为1.3%和1.2%,但总体处于较高的增长阶段;第3阶段(2006年~至今),城镇化率增长处于波动较大的状态,2010年同比增加3.1%,创历年最高。我国城镇化的较快发展是由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共同推进的。人口城镇化是显性的动力,土地城镇化则起辅作用。土地城镇化推动着人口城镇化的发展,间接性地体现在城镇化率波动中。陈凤桂(2010)通过对城镇化率的分解,分析得出在2002年以后我国土地城镇化速度大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并在2007年土地城镇化指数超过人口城镇化指数[7],这种超前的土地城镇化并不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有悖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发展宗旨。但随着我国对城镇化发展质量要求的提升,内涵、高效、绿色的城镇化必将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旋律。

2关于土地城镇化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思考

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归结为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而土地是客体,同时土地与人又都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之前,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主要以土地城镇化为主,即以城市扩张、农民进城为主要特征,强调的是量,追求是的高城镇化率.属于粗放型城镇化发展。在土地城镇化的过程中,村庄被整体规划、农户集体迁居新住所,有些地方出现“千城一面”、“规划混乱”、“好大喜功”、“伪造古董”等四大怪现状[8],即所谓的“统一规划”局面。不同地区、民族通过城镇化最终走向了大一统,却失去了象征区域特点的精神文脉。土地城镇化的推进不应是简单地造城运动,城镇化不仅要有具体形态,还要有文化内涵。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民族风情等打造具有地方比较优势的特色城镇品牌。尤其是古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要在充分保留乡土文化载体的基础上进行优秀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并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嵌入旅游、商业化的思想。但商业化的深度要吻合地区文化的真实性,避免过度地商业化而导致乡土文化传承走向相反的方向。总之,土地城镇化要秉承“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原则,有保留的推进村庄整治,用科学的文化观指引新型城镇化建设。

3关于人口城镇化与乡土文化传承的思考

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人的城镇化,而不仅仅是土地城镇化。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由农村走向城市。2013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6955和8896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9.7%和12.4%,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不断推进。在2030年之前,我国城镇化率将要达到70%,再次增加2亿农村人口的转移,实现更多的农民市民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存在不可逆转的趋势,但被市民化的人口是否真正融入到市民群体中,市民化的质量究竟如何,是否存在“伪城市化”等问题都值得商榷。人的城市化本质就是文化重构,长期形成的价值观、财富观、职业观和生产、生活方式,往往使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更大的阻力与障碍[2],尤其是少数民族或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受本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部分农民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后可能会面临本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冲突。一方面这种冲突会带来生活上的不适与心理上的落差,阻碍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出现,引发民族或城乡冲突。这会使城镇化的质量大打折扣。即使乡土文化能够融入到现代文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脱离农村土壤的乡土文化仍然面临着被主流文化同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消失等危机。因此,在乡土文化融入到现代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搭建两种文化融合的平台,促进农民市民化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乡土文化特有的载体,使二者既有交叉又各具特色,避免彼重此轻。

篇9

2核工程合同管理

核工程建设项目合同是指建设单位与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单位等,为完成一定的建设工程任务而签订的有法律效应的合同,是经济合同的一种。甲、乙方的工程合同涉及多元化和可变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如建设单位一些施工管理是委托监理单位进行,而总承包单位则涉及专业分包、材料供应、设备加工以及银行、保险等众多单位,这些关系都要通过经济合同来体现。因此,从工程管理角度一定要明确合同管理事项。

2.1合同管理的要求和履行合同的保证措施

核工程合同签字、盖章、公证后,就是严格履行的过程,因此,从工程管理角度出发,工程合同在正式生效前,就要检查签订的合同是否符合合同法及核工业有关法规,从合同源头上尽量做到避免和减少来日发生合同纠纷的现象出现;合同生效后,双方必须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分析,研究贯彻、执行合同条款的具体措施;要把合同责任具体落实到各责任人,并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要求程序化、规范化,避免遗漏内容而分不清责任;平时要定期召开合同执行情况的会议,检查合同执行效果,建立必要的工作程序,如建立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包括图纸审核程序,工程变更程序,设备材料及已完工工程验收程序等,同时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对合同履行的各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合同归口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账及归档制度,用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对合同进行管理;要对项目经理、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法及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合同管理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2严格控制合同变更和科学协调变更事项

在核工程项目管理期间,合同变更时有发生,有甲方的原因,也有乙方的原因,还有原合同遗漏事项和不可预见的因素,但无论是哪方的原因,均要用会议形式进行客观地协调、分析、评价,分清是哪一方的责任,并将会议决议记录在案,纳入合同管理文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对责任达成共识后,要补签变更事项的合同,并完备法律手续;对于违背合同条款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要通过会议形式,本着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以理服人,使违背合同条款方在事实面前自愿赔偿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索赔现象发生,在合同执行中,要经常检查各方在工程建设中是否按合同管理条款贯彻和履行,如发现有违背合同条款现象,及时指出,把发生在萌芽期间的违背合同现象尽快处理掉。

3核工程技术管理

核工程技术与核工程管理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是紧密相连的。在自然界任何一项工程中,技术是基础,只有在使用先进技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各种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等的效率,因此必须强调核工程技术是核工程管理的重大基石,而核工程管理是发挥核工程技术应用到最大化的基本手段。再先进的工程技术没有严密的组织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也难以发挥先进技术高效率的作用,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使核工程建设项目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核工程技术管理大致包括对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的配置和使用,图件绘制、工程检测检验、新工艺、新产品研发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其管理是在完全掌握工程项目设计资料的前提下,严格遵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核工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使核工程进度、质量、经济等达到统一。

3.1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设计技术交底的全部资料

人们常说,图纸是工程师的眼睛。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和主要操作人员通过设计人员的技术交底,必须完整的掌握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资料的内容,为制定工程管理措施服务。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应要求设计人员对以下内容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工程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水文、气象及自然条件,设计依据、设计规范,核安全防护和环境规划等;设计意图、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较,基础处理方案、结构设计;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进度安排等,对材料的要求,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要求,保证措施等。技术交底后,现场人员对图纸中的问题和疑点,由设计人员进行耐心解释,直到全部了解设计的资料内容。

3.2工程管理人员应根据技术交底资料制定管理环节和管理措施

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在全面了解设计意图、看懂所有的设计图纸和熟悉设计资料说明事项后,应根据工艺过程和主要节点制定各主要生产环节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场地组织机构设置;主要技术、管理人员和劳力的安排;设备、材料、工器具的配置;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核安全生产、生产成本、放射性防护和环保节能、竣工验收、试运行等控制措施;参与建设各方关系的协调、管理等。

3.3跟踪管理

核工程技术管理从设计到竣工、运营一直不间断。图纸设计和文字说明作了技术交底后不能万事大吉,因为设计不一定完全符合现场客观实际,有些地方需要变更。另外即使设计无问题,现场不按设计施工和生产,违规作业,需要及时在现场更正、指导。有些技术数据还需要通过施工和生产,进行检测与检验,以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一些设备操作和材料的使用是否按设计和规范操作,也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在现场循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工程竣工后,要将竣工图和竣工资料与初步设计的图纸、资料进行对照,选取经过变更而可行的技术参数,为今后设计同类型的工程和产品的生产提供前车之鉴[3]。

4工程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是建设单位的生命线,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的兴衰,关系到在国内外的信誉、形象、地位[4]。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单位而言,如果整个工程质量不保,对整个工程就全盘否决,无论是返工或是重建,都会给社会、国家和自身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的工程质量事故还会危及人类生存空间的安危。尤其是核工程质量,涉及防止放射性物质的泄露和扩散,是关系到世界公众广泛关注的大事,因此,对核工程质量强化管理措施是整个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

4.1三个质量环节的管理

核工程质量管理有三个重要环节,即:制定工程质量管理目标,对实施目标进行策划,对实施目标进行控制和保证。

4.1.1制定核工程质量管理目标

核工程质量管理目标是工程管理最终追求的标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起始,也是质量管理工作最基本的出发点。制定时应结合核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和特点,以政府和行业的质量管理规定为依据,如国家和上级有关质量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核工业行业颁布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在制定目标过程中,既要考虑工程总体质量目标,也要考虑工程各环节质量目标,甚至要细化到每一个小的环节目标的制定,做到有章可循,为平时和阶段性的质量检查及工程总体竣工验收提供详细的质量对照资料。

4.1.2对实施目标进行策划

质量策划是贯穿核工程质量管理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整个质量管理工作的分析、预计和把握,其实质是确定核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目标,并通过资源配置和相应管理措施来实现既定目标。大体内容是:制定质量方针,根据质量方针设定质量目标;明确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领导成员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确定核工程建设项目对质量总体管理和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中没有明确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等。

4.1.3对实施目标进行控制和保证

控制和保证是为了使核工程固有的特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就是说符合法律、法规等方面所提出的质量要求。目的在于及时发现质量瑕疵,避免质量事故,保证质量目标的完成。核工程质量管理涉及管理工程质量的人,涉及材料、设备、进度、成本和环境因素的控制。如何提高核工程质量,应将单纯工程质量管理拓宽到工程管理层面。单纯的工程质量管理多是强调工序渐进过程的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但工程管理层面,质量管理包含着工作人员质量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两方面的管理,而且工作人员质量管理首推重要,因为所有工程质量的好坏都是通过人的行为所致,其结果直接关系人类生存空间的安危。

4.2影响核工程质量因素分析

影响核工程质量好坏主要有人、机械设备、材料、技术方案、环境等因素。

4.2.1人的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端人才、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地出现,对管理的水平要求更高,人的工作质量主要指管理者和作业者的素质,核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管理层、技术人员素质高,就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系统的质量规划,明确的管理目标,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术指导和质量检查能力。操作人员素质高,就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能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服务人员素质高,就能全心全意地为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操作人员搞好后勤服务,以出色的工作质量,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这就要求用人要结合人的特长,做到人尽其才,本着按劳分配的原则,让他们(她们)自觉根据自身岗位职责发挥聪明才智,去挖掘材料、设备的潜力,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最大效益。要提高人的质量意识,要在加强质量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核工业质量技术管理培训,进行岗位技术练兵,并将精神奖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出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人的因素,要特别防止有些单位搞挂靠施工,一些被挂靠者将本单位的施工资质给无施工资质单位进行挂靠,让挂靠者打着被挂靠者的名义,参与核工业工程招标,一旦中标,被挂靠者就向挂靠者收取管理费,在工程施工中,以包代管,对偷工减料、只顾进度不顾质量的行为视而不见,最终严重损害了核工程质量。有些施工单位在工程质量上做表面文章,在工程外观上虽然装修得富丽堂皇,但在隐蔽工程上得过且过,蒙混过关,不从百年大计考虑基底的牢固,等到基底塌陷,建筑物倒塌或产生核泄露就是特大事故,因此这些严重损害核工程质量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

4.2.2机械设备因素

对核工程建设项目合理地选择、使用、维修保养设备是提高效率的关键。设备管理重在选型、招标、采购、运输、安装、使用、维修、保养这八个环节,科学地做好这八个环节,势必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在这八个环节中,选型、使用和维修保养又特别重要。对于设备选型,设计时就要根据工程性质和使用年限,收集国内外信息,瞄准当代高新技术设备,使施工运转效率高,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采购某些核工业专用设备要考虑工程的性质和期限,不可贪大求洋,它不同于通用设备,一旦工程结束,就难发挥作用,再卖掉它,二手设备价值低下,因此在核工程设计时,选择专用设备就要考虑工程工期和利用价值。在设备使用中,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操作技术规程,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发生事故。平时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该大修时一定要按规定大修,防止超期、超负荷运行。

4.2.3材料因素

材料,主要指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这些材料是保证核工程质量的物质条件,是基础。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标准,所以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核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控制材料的手段有:挑选有一定专业知识、材料鉴定水平较高、政治思想好的采购人员;掌握材料市场信息,在货比三家的基础上优选供货厂家;对采购的材料按标准检查验收,关键材料要配合技术人员做好监测、试验,严把质量关。作好材料的库存、发放和现场管理,使之合理使用。如何使用材料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在设计和施工中,均要量材使用,特别是对于贵重的高新材料,不能大材小用,又不能小材大用,杜绝浪费现象。在材料招标、采购、入库和发放中,均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在核工业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用约占总投资的70%或更多,是影响工程成本的关键,尤其是不能在核工程中以包代管而发生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的恶劣行为,因此在核工程管理中要把材料按设计配置当做大事来抓。

4.2.4技术方案因素

技术方案包含整个工程建设周期内所采取的工艺、操作流程、检测手段、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等。技术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核工程质量控制,往往由于技术方案考虑不周而拖延进度,影响质量,增加投资。为此,制定和审核技术方案时,必须结合核工程实际,对技术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达到工艺先进、操作方便、组织措施得力、经济合理,有利于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

4.2.5环境因素

现场的工程地质、水文条件,气象、噪音、振动、光线、污染等均影响工程质量。如气象变化无常,严寒酷暑,刮风、下雨下雪,冰冻、干旱,温度、湿度升降都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根据工程特点和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比如在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水下等工程施工时,要拟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以免工程质量受到冻害、干裂、冲刷等的危害,尤其是核电站底部重混凝土,要选择无冻季节浇灌。同时,要不断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尽可能减少施工所产生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健全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实行文明施工。

5核工程的安全管理

核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有核燃料循环、两弹一艇制造、核电站建造等地上、地下、水下、空中工程,而且很多核工程属于高危作业,保证这些工程的安全建设是重中之重,不可有稍微的粗心大意。具体讲,核工程管理人员应对以下三点进行严格管理与认真监督。

5.1大力宣传增强安全意识

工程建设单位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国家颁布的安全法律、法规及核工业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在现场作业人员,特别是对从事高危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使作业人员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对违章作业者要加大处罚力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对安全事故要做到预防在先,把事故处理在萌芽状态中,不能老是等待出了事故再“死后验尸”,尽量把人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降至最低限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身伤亡。

5.2为安全创造先决条件

核工程建设项目多为露天作业或地下作业。对于露天作业,工程管理人员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施工单位的生活区与作业区要分开设置,两者要求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放射性场地作业,要按国家放射性防护规定设计生活区与工作场地的距离。作业现场,不同的区域要有明显标志牌标记,在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等都要设置不同的安全警示标志。对爆破作业、挖掘作业、混凝土作业、钢筋绑扎作业、高危作业、起重作业和从事粉尘作业等必须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制定严密安全措施。对于地下作业,工程管理人员要随时检查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配带了劳保用品;特别是在矿山井巷和采矿场的空间,四面被围岩包围,其顶部和壁帮的裂缝、裂隙间,常有活动石块掉落,故要经常告诫作业人员养成“敲帮问顶”的安全习惯,将活动石块撬下,以防止石块伤人;尤其在煤型铀矿井下作业,要将防瓦斯爆炸、防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溢出、防水、防火、防尘和通风保障条件当做大事来抓。对于放射性矿井,要按规定把氡和氡子体降到规定的限值以内。要定期检查井下安全通道是否畅通。要监督有关技术人员定期检查主、辅井各种设施是否处于完好状态,特别要防备提升绞车和提升钢丝绳出现问题,一旦发现钢丝绳破损,立即更换,防止发生跑车的恶性事故[5]。

5.3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制度

安全保障制度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安全保障制度管理安全,靠人管人很难做到有效管理。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操练。建立安全责任制,要对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管理和施工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制定有关人员集中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制度。而且要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6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进度管理是指与计划进度对照、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偏差,对产生偏差的各种因素及影响工程目标的程度进行分析与评估,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工程进度计划,直至按设定的工期目标如期完成,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不增加工程造价的条件下提前完成工作量。但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投资是相互联系的,加快进度往往要增加投资,而工程及早竣工,又能尽快取得工程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进度与质量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应该适度均衡,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计划工期内的工作量得到合理的提前。投资、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这三者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如何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做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是施工进度控制的依据。进度计划涉及建设工程各阶段的投入、材料设备供应、场地布置、劳动组合、施工力量部署,各施工环节的衔接,各单位的配合及项目投产的时间要求等。对这些综合因素要统筹兼顾考虑、科学地组织安排,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二要加强协调。对各施工单位、总包单位、分包等单位之间的交叉作业要进行协调,使各项工作衔接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造成工程施工秩序混乱,从而增大投资、影响工程质量和推迟工程竣工的现象发生。三是对计划要实行动态控制。在执行进度计划过程中,运用动态控制原理,不断进行检查,将实际情况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找出与计划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并及时纠偏。纠偏措施的确定有两个前提:一是通过采取措施可以维持原进度计划,使之正常实施;二是采取措施后仍不能按原进度计划执行,就要对原进度计划进行调整或修正,再按新的进度计划执行。

7工程成本管理

工程管理必须做好工程成本的管理。成本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是衡量建设单位生产耗费和供给的尺度,是决定价格的基础。加强工程成本管理是建设单位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工程成本体现了建设单位综合管理水平,是提高竞争力、应变力、开拓力的关键。

7.1工程成本分析

工程成本管理方法有成本分析、成本对比、成本纠偏和成本检查等几种。成本分析法分析内容较多,需作重点说明[6]:一是综合工程成本分析,它是将工程实际成本同预算成本、目标成本进行对照检查,计算出绝对数、相对数,以反映工程的实际成本降低率和目标成本降低额完成率;二是人工费用的分析,它将人工费的实际成本同预算成本相比较,从中找出人工费超支或降低因素;三是材料费用分析,主要对材料定额变动的分析,废旧料利用的分析,施工工艺的变动对材料费的影响等分析;四是机械设备使用费的分析,将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相对照,求出差额数字,进行类型、数量、价格分析,找出施工企业自有及租赁机械使用上的节约或浪费情况;五是间接费分析,其他直接费分析等。对以上分析资料,平时要建立详细台账,年终再将各项资料汇总分析。

7.2降低工程成本应掌握的原则

降低工程成本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而偷工减料、只求进度地降低成本是绝对禁止的。降低成本要树立全员成本意识,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提高职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工程成本进行前馈控制;加强施工过程管理,降低消耗,加强质量安全监督,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注意施工工期控制,争取提前完工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正确途径。

8工程节能环保管理

在核工程建设中要把节能环保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绝不能只管施工管理而忽视节能环保管理。在环境持续恶化、自然资源逐渐枯竭的今天,节能环保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在工程建设项目的构建过程中,有很多项目是高耗能、高污染的,因此我们应当将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环保优先作为前提,追求更为高效的节能环保措施,以实现社会经济及环境生态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参加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人员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环保的战略要求,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建设环保节能的和谐社会履行以下义务。

8.1加强施工工地绿化建设

在核工程项目设计中,设计院的工程管理人员就应当和设计人员一起,构思施工工地的绿色建设方案。方案包括栽花、植树、浇水以及工程竣工后的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措施,同时有节地、节能、节电、节水、节材等措施,避免因工程施工而忽视绿色工地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承包方均应严格按设计进行绿化。最重要的是,从工程管理角度要打造规划、设计、咨询、施工、运营、物业、认证、计量及绿色建材的有关产业链。

8.2节约施工材料、控制资源消耗

在施工中使用的钢材、木材、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原材料,要量材使用,而且还要合理使用边角料,防止浪费,尽量使用环保材料;在工地要建立蓄水设施,回收施工用过的废水进行净化,存储雨水;工地照明应使用节能灯具,多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同时禁止长明灯;要尽量节省用地,在规划设计时就应考虑不能浪费土地。

8.3回收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

在施工中尽量少形成垃圾,已形成的垃圾均要分类集中堆放,而且要尽量回收还能使用的钢材、木材、塑料制品等,能循环利用的一定要回收或经再加工、综合利用。要最大限度的限制砂、石、土、砖、瓦、砂浆、混凝土形成的垃圾,减少污染发生,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8.4采取有效的防尘和降尘措施

对于砂、石、土、砖、瓦、砂浆、混凝土等固体建筑材料的施工,要在现场设置喷雾洒水装置,要求作业人员佩戴防尘口罩,减少细微颗粒物危害人体。施工场地与外界要设置隔离屏障,实施封闭式施工,以减少对施工区周围环境的污染。

8.5推进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为使节能环保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单位要积极参与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认证,推行《绿色施工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目前,我国建筑业节能领域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建材技术研究、资源回收利用研究、防治污染等研究还须深化和创新,节能环保的法律法规也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形成以主管部门为督导核心、企业为主体、社会各阶层共同参与的节能环保创建体系。

9工程信息化管理

在核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者要利用科学方法进行信息收集、储存、加工、处理,并辅助决策。工程建设项目要依据工程性质,应用、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规范工程工艺标准、管理标准、基础代码标准及控制标准,建立必要的模型和标准数据库,实现三维模型四维可视化管理技术,指导工程项目在投资、技术、质量、进度、安全、环境等六大控制指标上争创当代管理的先进水平。

9.1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方向

信息化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在核工程建设中已基本普及,如将信息化用于工程项目总体规划、工程质量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技术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环节,通过国内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践,提升了核工程管理水平。但目前全球步入了新经济时代,作为新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之一的“信息网络化”,核工程建设单位必须与时俱进,加大应用力度,才能更适应现代化工程管理的需要。何况信息化技术发展空间巨大,实质上,信息化是一场信息技术与管理的革命,要完成这一思想上的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工作方法。在信息化应用于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全员参与、整体策划、系统推进,要培养骨干技术队伍和高精尖人才,不仅会使用已有的软件,而且要针对核工程性质开发新软件,加速信息化应用、开发进程,以提高信息化技术在核工程管理上的水平,提升核建设工程的核心竞争能力。

9.2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9.2.1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

核工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模式确定、项目管理组织设置、职能分解、项目具体工作流程、信息管理流程和管理规章,具体管理面非常广泛,涉及机构、合同、施工、进度、质量、安全、材料设备、概预算、财务、成本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因此,要建立一个涵盖多层次的管理系统和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整合、信息交换的标准化管理系统,并做到随时快捷应用,促进各个管理环节效率的提高。

9.2.2广泛应用因特网、局域网系统,使信息共享[7]

应用因特网为平台的信息查询,是核工程管理收集信息极为方便的途径,而且通过网络联系将信息进行整理、分类,按不同的工程性质增添新的内容,进行数据参数处理,建立基本数据库,可为来日相关工程的使用奠定数据基础。如在核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利用网络公布招、投标有关数据,既方便招标单位,又方便投标单位。在项目建设中,根据需要,可通过网络进行监控管理、指令,使管理层指挥条令及时传达到现场;网上会议、报告、讲座、教学等活动是促进人们互相交流、极为快捷的现代化手段;网上购置设备、材料和所有建设工程所需的商品可节省大量人财物的消耗;工程管理涉及信函、通知、合同、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进度报告、采购订单、各种记录等,信息量很大,传统的施工管理是以纸介质为载体,其传输方式是与传统的金字塔式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经向沟通方式,这种方式层次多,效率低,消耗纸张多,费用高,极易因信息交流失误而造成损失;而应用各种信息平台处理以上资料,操作方便,消耗材料少,省工省时,成本低,效率高,最大的优点是数据精确,不易出差错。因特网或局域网这一纵向信息交流的媒体转化为平行交流的科学方式,是提高办事效率、提高办事准确程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进沟通与合作,提高人们决策能力的最先进的科学手段。

9.2.3建立战略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战略信息化管理平台是核工程管理领域头等大事,只有信息战略部署一体化,才能系统地更好地发挥信息管理作用。要通过信息管理自动化、信息交换网络化、信息检索工具化、信息存储自动化、信息技术集成化、信息利用科学化等手段制定战略信息化管理平台,为核工程管理提供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手段。

9.2.4大力推进进度、质量、成本控制过程相关软件的应用[8]

对于一项核工程建设项目,虽然有多项技术经济指标要进行控制,但“进度、质量、成本”这三大控制指标尤为重要,所以开发这三大控制指标的信息管理技术无疑是重中之重。使用网络进度管理软件来控制进度,要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行资源调整和时间优化,要围绕施工现场相关因素多变的情况进行设计。在质量控制方面,质量管理软件系统应适用于施工过程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和评定,包括各种质量评定报表的生成,各种质量评定曲线的绘制,质量等级的评定,要实现为核工程质量实施动态控制提供可靠的保证。利用成本管理软件,可将核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进度计划、合同、材料、机具、人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费用控制、财务监控等各项管理资源集成起来有机地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对施工项目的成本进行全过程的及时核算与控制,使施工项目成本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施工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项目的成本信息,对于需要调整的可及时进行调整,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9.2.5积极打造数字化技术[8]

数字化技术就是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将核工程建设现场的实况通过远程视频反映到计算机上,使工程管理层能及时直观地了解、监控和指挥现场施工进度、安全、工程质量、设备运转、材料使用、燃料供给等真实情况。可见,数字化技术是现代工程管理提高效率的先进手段,必须加大力度研发。

9.2.6信息软件应用与研发应考虑某些特殊因素[9]

有些信息软件很难完全概括诸多变量参数对于信息系统的影响,如在工程施工中遇到的恶劣的施工环境,特定的天气变化,特殊的施工地点,特殊的时间限制,独特的地质条件等,这些特殊因素和限制将影响工程的总体部署,影响资金、进度、质量、成本等计划的实施,因此对于有些软件,可针对上述特殊工程的变量参数进行引进、消化、改进,再创新,以满足核工程建设的应用。另外在应用和研发信息化软件中,对参数的调整,要考虑可操作性,使之既不复杂又易于使用。

篇10

2.环境工程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探究

2.1环境工程建设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环境工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关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总的来说,造成环境工程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对环保的认识还不强,部分的地区政府对环境工程的建设重要性及作用等没有充分认识。为追求发展以及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环境问题,缺乏了有效宏观调控及政策的引导,所以就在具体的政策上得不到有效落实,从而就造成了各方面工作的不完善以及松懈。在执法的力度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对实际的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形成了很大阻力。在城市的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能充分的考虑生态变化问题,将生态平衡要能得到有效维持,但在实际中由于只重视经济建设,所以在生态因素层面就缺少考虑。在资金上的不足以及技术水平的缺陷等,也是影响环境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就造成了环境工程建设在进展上相对比较缓慢。环境保护需要依靠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见到成效,由于宣传力度的欠缺,使得每个公民的环保意识相对较低,这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还有就是由于管理机制的滞后以及部门的配合还不是很协调,也会影响环境工程的建设,从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工程建设的管理体制及机制都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人力资源的结构上有着不合理状况的发生,这样对规范化的管理就非常不利。加上相关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也使得各方的主体力量得不到发挥。部门间存在着各自为政,在工作关系上还不够顺畅,这就使得责任得不到明确以及措施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对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推动中就存在着诸多的困难。

2.2环境工程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通过对环境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笔者综合性的对相关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要想将环境工程建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就要多样化的应对。

第一,最为基础的就是要能将人们对环境工程建设的认识以及重要性得到意识上的提高加强,由于环境工程建设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一定要先从认识上得到加强。而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要在环境工程建设上得到重视,然后要树立坚定的决心进行执行相关政策,将可持续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到政策的执行当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二,要将环境工程建设的宣传工作和监督工作要得到有效加强,将其责任感以及工作的紧迫感也要得到强化,狠抓环境工程建设工作的落实情况,并及时的向社会公布环境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将相关的政策措施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同时针对公民群众而言,要能积极的参与到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来,只有和公众力量相结合才能够最大化的促进环境工程建设。

第三,环境工程建设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工程建设以及自身管理的不足是对环境污染问题造成的重要原因。政府的相关部门要能在开展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过度的追求GDP这一做法进行纠正,要能将环境和经济得到兼顾,不断的将环境工程建设的地位得到突显出来。并要对环境工程建设的监督以及管理力度得到有效强化,对工程建设的质量要得到确保,将工程运行管理的水平得到充分提高,还有就是要能够在公众以及舆论的监督基础上做好环境工程建设工作,将社会力量得到凝聚,以此促进环境工程建设的步伐。

第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把新的清洁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推进,从而来减少污染物的产出量,环境工程建设的总量得以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污染物的处理量得到提高,但不能有效的从源头上来减少污染物的产出。所以要能够将新技术得到应用,这样就能有效的将资源得到科学化的应用,解决污染物产量持续增加的现状。另外对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减少污染物的产出,同时也能够对水资源等起到节约的作用,能有效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第五,将环保工程建设的相关机制进行有效创新,并将政府的职能得到充分发挥,机制的创新还是需要以技术为先导,通过高科技能促进环境工程建设,也是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在具体的措施上主要就是要能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进行鼓励,从而让企业可以积极主动采取先进技术进行开发生产等;同时政府也要对环保企业实施保护措施,以此来树立榜样,促使其它的相关企业能将环境意识在实施中得到体现。政府的职能要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在环境工程建设中,各部门的职能都有着差别,有的会存在一些利益上的争斗,所以政府要在此时转变职能,对环境工程建设进行积极优化,将其作为本地经济建设的一个重点,把协调工作积极做好,从政策法规以及环境保护上作为出发点,避免城市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不协调情况的再次发生。

第六,将城市规划有环境工程建设两者得到有机结合,将城市的绿化力度进行加强,并在资金的支持上加大力度,积极完善多元化的投资建设机制。鼓励社会资金以及外来资金的积极参与,将城市的污水以及垃圾等相关问题逐次得到解决。并要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职能,把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积极做好,并逐步的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将新闻监督功能得到充分应用,大篇章的报道环境保护典型的实例,对于阻碍环境工程建设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