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经济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2:57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发经济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发经济论文

篇1

求学网为您提供“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解决您在写中国经济论文中的难题

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农村改革与发展”,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2

2农村经济发展转变存在的问题

农村经济发展转变过程当中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总结下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含量低.农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竞争力不够,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低,从而效率低下,无法形成规模.第三产业比重低,产业链短,产业关联度不够,依然沉溺在传统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从而无法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虽然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引导,但是因为容易资金断链、技术断链等一系列问题,往往没有展现应有的活力,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人力资源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够.鉴于农村经济落后的产业效应,导致农村中的知识分子会更倾向于外出打工,这样以来出现高效益农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小,长此以往,由于缺乏可靠的人力资源,农村经济发展将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而且,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农村经济建设当中严重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这主要体现在:农产品技术含量低,高科技术产品少;农产品成本高,竞争力低.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农业技术的落后,所以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农产品自主创新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已经迫在眉睫.第三,存在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农村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厂污染的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农业生成手段对资源的不合理的过度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自己调节的能力;第二,对工厂位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第三,污染治理远远不够导致的污染.第四,农村干部素质偏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少有效的引导.只有高素质的领导班子才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然而更为普遍的是,农村干部威信低,能力弱,凝聚力差,而且高龄化严重,这样农村经济缺乏有效的引导,快速发展很难实现.

篇3

求学网小编为你提供论文范文:“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大家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写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

以上就是我们为您准备的“中国经济论文我国经济发展的与时俱进”,更多内容请点击求学网论文频道。

篇4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很多企业在跟外资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竞争时陷入困境,逐渐突显出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弊端,政府对此出台了一些管理增效、减员增效等举措,但这些措施难见成效。虽然企业跟公路经济管理各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及特色,但企业的改革教训并没有引起公路经济管理的重视,造成公路的产权制度没有改变,路产核算体系不完善,严重制约着公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G320线保山境内2013年度中修工程路段为K3384-K3389全长5公里,320线贯穿保山全境,承载着保山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是该工程路段的产权并不明晰,没有建立完善的路产核算体系,导致公路经济成本居高不下,公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

(二)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偏低

随着目前我国公路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新的发展措施的持续深入,要求公路管理人员要积极寻求新的突破、转变,创新的服务思想及服务观念是首要内容。但是,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公路系统工作依旧制约着公路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给管理人员带来很大的思想束缚,很难形成旧的服务思想及观念的突破,严重制约着管理人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负面影响着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阻碍公路经济取得整体性发展。

(三)发展公路经济的行政保护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新制度、新技术等持续发展,促使我国公路经济的行政保护制度有更进一步的完善空间。然而,目前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制度还处于不成熟的发展阶段,如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视,公路经济的发展在开展建设养护工作时不具备规范的制度、程序等,缺乏主动性、机动性,无法跟当下及以后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相符。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重要举措制约

公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因素有很多,严重影响着公路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针对上述制约成因,笔者提出以下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科学构建

公路经济的路产核算体系路产核算是一个过程,它具体是指利用会计学的相关方法,统一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对公路路产的减少、增加以及修建工程的产权变动、新旧程度以及公路的使用情况等实施全面的核算反映。公路经济管理应当利用会计明细账跟总账的原理,以公路工程修建的技术标准以及公路路产经济发展的级别作为会计科目实施明细核算,争取为每一条公路都设置出具体的明细账目。在一个地区设置公路经济管理的总账,然后分门别类实施核算,最终形成一个路产的会计报表。这样一来,路产的修建工程及价值存量等就能够通过会计核算报表得到全面及时的反映,有效转变公路的经济发展方式,成功将公路经济发展纳入到国有资产的管理范畴。针对公路路产实施分类核算能够对公路的路政管理及经济发展等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首先,技术等级各不相同的公路建设成本通过核算能够得出不一样的路产价值;其次,已经使用数年的公路跟新修建的公路拥有不同的路产价值,这就为公路经济发展中设施赔偿费的收取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很多污染或损坏公路设施的肇事者通常在事发之后都逃之夭夭,造成路产流失严重,在得不到相应赔偿的情况下公路的营运效率十分低下,这对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极为不利,也严重阻碍着公路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公路经济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损坏资产就要赔偿的原则,并根据公路的修建工程及使用期限,通过核算路产数据得出相应的赔偿额度,对公路路产的投资成本做出一个动态的反映,力争指导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有效推动公路经济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提高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

1.我们应深化教育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服务理念

作为公路经济管理的行政主体,经济管理人员代表着公路经济行政的价值发展取向,因而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于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影响。公路经济管理人员应当深化自身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准确定位人民公仆这一角色。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跟服务理念相关的研讨会,改变以往填鸭式的培训说教模式,让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能够主动发表自身的看法,跟同事一起交流探讨,促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榜样的树立对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产生积极影响,从其对他们起到激励和感染的作用;为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公路经济管理的基层工作,多跟基层的百姓沟通接触,将两者之间的矛盾消除,以提高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亲民意识,推动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

2.我们应当积极改善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

为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依据。大部分公路经济管理人员依旧采用传统的工作方式,普遍存在简单、粗暴等现象。针对这样的实情,我们应想方设法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和文化水平,督促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持续反思自我,努力改进自己的服务方式

3.公路经济管理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加快,公路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做出相应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要持续提升自己的经济管理专业水平,定期参加培训活动并测评培训的成效。

4.公路经济管理人员应当重视自身道德素养的提升

我们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一些道德理念教育的培训活动,促使工作人员积极改变自己简单且粗暴的服务方式,确保公路经济管理人员的服务工作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从而为我国公路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三)完善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制度

现代公路经济行政保护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管理机构和手段,还涉及到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且各个内容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然而,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制度的依据和基础,因而公路经济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应当以制度的完善为着眼点,在完善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公路经济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公路经济发展的最优化。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制度的构建和完善需要从不同的层面开展。对于立法机构来说,需要对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及经济管理特征进行专项立法;对于公路管理机构来说,需要有效把握法律的精髓,并将其贯彻落实,交通主管部门也是一样;对于公路经济管理人员来说,应当知法懂法,并严格按照法律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推动公路经济向前发展。首先,我们应当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原则,科学实施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争取由点到面实现各个突破,促使公路经济管理实现整体创新。在我国政府的全面领导之下,我们应当针对个别地区实施试点,并科学论证试点地区公路经济管理的改革方案,在取得一定的经济发展经验之后再进行推广工作,促使公路经济管理改革畅通无阻。其次,我国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体制还处在转型阶段,于是政府担任的角色较模糊,因此,公路经济发展的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需要政府有效转变自身职能,在改革管理方式的同时实现公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第三,公路经济管理需要加强建设执法队伍。目前,我国公路经济管理的行政体制是条块分割形式的,需要及时建立起拥有综合职能的执法机构,对公路经济管理和发展提供保障,从而真正体现公路经济发展中法律的权威性、严肃性,为公路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5

2研究方法

2.1脆弱性评价模型基于石油资源优势而形成的单一石油型产业结构对石油城市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众多影响石油城市经济发展的扰动因素中,石油资源供应能力的变化对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扰动较为突出。依据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定义,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评价将从城市经济系统应对可采石油资源储量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可采石油资源储量逐渐枯竭的应对能力两方面进行。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系统不利扰动的敏感程度成正比,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应对能力成反比。石油城市经济系统对可采石油资源储量变化的敏感性越低,且面临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时经济系统表现出的应对能力越强则其脆弱性越低,据此构建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模型为ESV=f(S,R),其中,ESV表示经济系统脆弱性,S表示为经济系统敏感性,R表示经济系统应对能力。

2.2评价指标体系石油城市作为依托石油资源开采而兴起的典型资源型城市,其经济发展对可采石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可采石油资源储量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扰动因子[20]。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典型性、可获取性和动态性等原则及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的理解,依据脆弱性评判的2个层面,选取反映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的两个指标及外贸依存度予以衡量敏感性;应对能力的衡量要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3方面综合考虑,主要是对可续发展能力的测度,因此选取10个指标作为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的指标体系(表1)。

2.3数据来源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1997~2013年《大庆统计年鉴》[18]、6个典型石油城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2013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1]。

2.4指标权重的确定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时,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对评价结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各样本数据收集完整,本文选取客观赋权法中常用的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22]。熵值法是利用评价指标的固有信息来判别指标的效用价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偏差。

2.5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来测度评价指标与经济系统脆弱性之间的关系,找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23]。

2.6BP神经网络模型经济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与脆弱性构成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关系,这也是传统评价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考虑模型构建时,选择了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未来年份数据进行预测[24]。采用3层BP神经网络,利用输入输出样本集对其进行训练,让网络对其隐层与节点进行学习和调整,以使网络实现给定的输入输出映射关系,最后把数据代入脆弱性评价模型,预测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的BP神经网络结构是由10个输入,10个输出,1个隐层,隐层由3个节点所构成。

2.7脆弱性等级划分目前,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研究成果不多,脆弱性等级划分可供参考的成果也较少,借鉴现有研究成果[25~29],采用等间隔分级法在(0,1)范围内将脆弱性评价指数值等间隔划分为5组(表2)。

3结果与分析

3.1经济系统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权重系数确定之后,根据公式(1)运用指标的权重值与该指标的标准化值的乘积作为该项指标的评价值,通过加权求和求出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评价数值。通过计算,得出大庆市1996~2012年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由此可得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特征(图1)。可以看出,17a来大庆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研究期内长时间处于中等脆弱水平,目前脆弱性有明显降低趋势。1996~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敏感性由0.145增至0.280,表明大庆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可以分为2个阶段:①1996~2002年敏感性波动下降阶段,敏感性指数由1996年的0.145下降至2002年的0.008。这一时期属于大庆石油高产稳产时期,年产原油均在5000×104t以上,且石油开采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由1996年的61.96%下降至2002年的54.78%,石油开采业从业人员占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由42.70%下降至21.54%。这一时期是大庆城市发展的中期阶段,城市经济总量较高,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较强且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因此经济系统敏感性处于下降态势。②2003~2012年敏感性快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是大庆在连续27a年产原油5000×104t之后,原油可采储量减少,开采难度加大,主力油田的综合含水率高达90%,开采成本不断攀升,2003年产量为4840×104t,首次低于5000×104t以下,2012年产油量为4000×104t,年均减产93×104t。这一时期石油开采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21%左右,对经济系统的扰动较小。外贸依存度由2003年的0.55%升至2012年的2.8%,经济系统在石油产业衰退及对外贸易依存度上升的双重扰动下,经济系统敏感性指数呈快速上升态势。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导因素是系统的应对能力。1996~2012年,大庆市经济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不断增强,虽然在此期间敏感性指数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但由于评价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使石油开采业产值比重不断增加,弥补了原油战略减产对经济总量及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系统应对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大庆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石化工业、延伸产业链条,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高端服务等接替产业,地方工业快速增长,服务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刚性产业结构问题初步改观,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逐渐增强。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由1996年的0.686降至2012年的0.283,表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整体上呈现不断下降态势,但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可分为2个阶段:①1996~2004年波动下降阶段,1996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最高,至2004年脆弱性指数降至0.440,这一时期经济系统应对不利扰动的能力虽不断增强,但整体较弱,导致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程度下降缓慢,仍处于中等脆弱水平。②2005~2012年小幅上升后快速下降阶段,这一时期虽然大庆市应对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石油资源的不断减产及近年来国内外石油市场价格变动、国家政策调整等,对大庆市经济系统的不利扰动不断增加,经济系统敏感性快速上升,敏感性程度较高,导致这一时期经济系统脆弱性出现小幅上升趋势。随着原油价格不断走高,城市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非油经济比重不断增加,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城市的投资,经济系统脆弱性又呈快速下降趋势。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属于高敏感性、高应对能力型,脆弱性总体处于波动下降态势,目前处于较低脆弱水平时期。

3.2大庆市与其他石油城市对比分析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现状及发展程度,基于可比性原则,选择国内5个典型地级石油城市,运用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进行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对比分析(表3)。根据评价结果可知,2012年,大庆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克拉玛依市,高于其他4个石油城市,排在第2位。目前大庆市石油产业发展已处于成熟期后期阶段,石油产量逐渐减少,经济系统对石油产业衰退这一扰动因素具有较强的敏感性,石油资源行将枯竭对大庆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但大庆原油产量仍保持在4000×104t左右,总量仍然很高,对城市经济系统的支撑力仍然很大,城市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较强。因此,目前大庆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是潜在的,没有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而这一时期也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和经济系统脆弱性的降低提供了契机,以石油产业为支柱,同时培育和发展其他相关产业和社会事业,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16]。大庆与克拉玛依、东营同处于石油产业发展的成熟期,城市经济基础雄厚,对石油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所面临的问题也高度一致,均处于潜在脆弱性较强阶段。克拉玛依由于对石油产业依赖程度最高,因此经济系统脆弱性也表现的最为明显。盘锦、濮阳、松原的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大庆市,均属于较低脆弱水平,虽然这3个城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与大庆相比石油产业规模都较小、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较低,尤其是盘锦,经济转型初见成效,目前已进入城市发展的再生期,大庆可以借鉴盘锦经济转型的相关经验,抑制经济系统潜在脆弱性的爆发。可见,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石油产业的发展阶段、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及经济系统应对能力高度相关。

3.3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探明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主导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经过计算,求得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表4),与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关联度最高的3项指标分别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R3)、采掘业产值比重(S1)以及三废综合利用产值(R5),这说明经济系统脆弱性与大庆市刚性产业结构高度相关,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以采掘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刚性的产业结构本身就具有脆弱性,在发展初期,石油开采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极高,导致刚性产业结构现象突出,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较高。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及战略性减产,城市积极实施经济转型,刚性产业结构问题有望改观,经济系统脆弱性也逐渐降低。实际利用外资能力(R6)、人均GDP(R1)、固定资产投资密度(R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R7)和地方财政自给率(R2)是影响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次关键因素,属于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层面的因素,大庆市作为典型石油资源型城市,投资结构不合理、财政自给率逐年降低也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造成扰动。外贸依存度(S3)及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重(S2)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最小,主要是因为研究期内大庆的外贸依存度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小,经济系统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及汇率变化的影响也较小,同时采掘业从业人员比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因此对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扰动也较低。

3.4经济系统脆弱性演变趋势度预测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1996~2012年的指标数据进行测算,预测出2014~2023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各项评价指标值,并进行脆弱性评价,得出2014~2023年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展趋势(图2)。预测结果表明,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整体上显现出先上升后期平稳下降的态势。由较低脆弱性向中等脆弱演变后逐步回归较低脆弱水平。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石油产业发展周期高度相关。石油产业发达时期,产业结构单一性强,敏感性增大,但是对城市经济系统的支持力也增大,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增强。随着石油产业的衰退及经济转型的实施,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也将会有所增加。目前大庆原油产量稳产4000×104t已经11a,在探明储量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开采成本剧增,经济效益下滑,势必影响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大庆市经济增速放缓,潜在脆弱性会有所释放,导致脆弱性进一步增加。但随着国家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大力扶植及新一轮东北振兴规划的实施,大庆势必会抓住机遇进行城市经济系统的更新与重组,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形成多元化的产业体系,因此经济系统脆弱性也将会呈现下降的趋势,并处于较低脆弱水平。

4经济系统脆弱性调控途径分析

4.1经济系统脆弱性规避途径把握石油产业生命周期,准确掌握经济转型时机。城市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是造成大庆市经济系统敏感性的重要内在因素,尽早实现城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可以降低城市经济系统对石油开采业衰退的敏感性。大庆市应在石油资源衰退之前,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主动考虑优化产业结构,着手进行经济转型,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度,这是规避“油竭城衰”,降低城市经济系统对石油开采业衰退不利响应的最佳时机。

4.2经济系统脆弱性拮抗途径首先,应依靠科技创新,加强石油资源勘探,减缓资源衰竭速度,为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赢取充裕时间和资金支持。其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转化收益率。依托油气资源,大力发展下游石化产业,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同时,合理使用天然气资源,把天然气利用作为拉动大庆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由“油经济”变成“油化经济”,增强产业资金积累能力和发展后劲,降低原油产量下降对城市经济造成的影响。

4.3经济系统脆弱性适应途径大力培育替代产业,提高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石油资源不断减少已无法回避的情况下,应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支柱产业,改变城市对石油资源依存度过高的局面,实现单体石油资源优势向多元整体经济优势的转变。同时,完善城市功能,大力培植石油开采业以外的其他产业部门,积极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加快完善城市经济功能,促进城市向综合型城市转变。

篇6

文中对于农村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研究的过程中相应的变量包括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将农村的相应投资作为控制变量,使用对于传统金融环境评析的函数模式进行计算,通过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关系可以得出相应的方程,并可以表示为:Y=(fK,F),其公式当中Y主要的表示农村经济的发展的现状,K表示为农村的资本投入,F则是代表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通过这个模型进行响应变量的实际调整能够有效的减少误差的产生,确保在衡量实际的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出现偏差。

(二)指标选择

在进行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当中,实际涉及到农村金融和经济增长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农村金融指标的选择方面,包含两个方面的指标内容,其中农村经融发展规模指标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在衡量农村发展规模指标时涉及到一个相关的公式FIR=DL/RGDP,这个公式表示的是农村的存款金额和农村的信贷总余额之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指标指的是农村金融中介将农村的金融存款进行转移,转化成信贷行业的支持,促进农村的经济的增长效率。因此,指标的正确选择能够有效地减少实际在进行计算当中的差值。

二、实证分析与检验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在20世纪末期以及21世纪初期进行实际的选择和控制,对于相应的农村资本投入、存款余额以及贷款余额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通过这样的资源的和数据的收集,在实际计算当中的准确性是对于社会发展当中农村金融的真实性有着重要的保证。因此,在模型RGDP=(fK,FIR,RLD)中,其中RGDP代表的是自然数值K代表的是在农业经济当中的固定投资额自然对数值,以及RLD贷款比的自然对数值。

(二)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分析之前,应该对于相应的监测系统VAR进行单位根的检验工作,确定数据在实际计算当中的准确性和运行的平稳性。因此,在进行单位根的检验当中应该重视农村金融当中包含的各个项目,并对于其中的平稳变量和不平稳变量进行相关的控制工作,并报相关数据的稳定性,在对于单位根的检测当中。

(三)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对于标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检验工具,这个因果检验的结果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中进行提出并实用的,其实际的操作过程对于X和Y之间的研究进行实际英国关系的评测,并且在X变量能够对于Y进行精度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预测Y的精准度,则确定X是Y的Granger原因,如果不能预测Y的精准程度则认为其不是Y的Granger原因。农村的金融环境长期的影响着经济增长,并且二者之间具备一定程度的协调关系。

三、实证分析结果评述

通过上述的研究结果,并且通过相应的数据进行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相关性的实际结论,下面对相关结论进行叙述。

(一)农村经济货币化的正向相关性

在实际的农村货币的现金流通和实际的贷款金额的增加,以及农村的GDP的比重的增加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进程当中真有重要的比重,同时也是货币现象的重要形式。并且相应的货币现象的增加,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经济交易的环节和交易的速度,使得相应成本有效地节约,同时金融环境的提升使得农村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地加快,为经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农村经济增长使得货币大量的增加,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支撑,符合经济增长与货币化的基本规律。

(二)农村的金融贷款对经济增长的负相关性

对于农村的金融贷款呈现出以下的特点:一是农村的金融贷款具有表面化的特点,其中的贷款仅仅是形式上的信贷模式。在农业当中的实际应用并不是很多,非农业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二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对于金融的实际运用存在相应的弊端,没有重视到农业的发展规律,其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将农资发展作为重点。三是金融制度的问题,金融是维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金融制度的正确实施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水平的提升。

(三)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不明显

在实际的农村经济当中,投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会产生显著的成效。这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相悖。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国家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的经济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进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农村经济现状不能够良好地利用投资。并且在实际投资时造成农村金融环境和投资脱节,造成无效投资和投资浪费等深层次的原因。

篇7

【关键词】消费;以人为本;培育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我国提出了扩大国内需求战略举措。目的在于弥补外需萎缩、解决生产过剩、扭转经济下滑、避免经济危机。因此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好似为了生产、为了发展,扩大的是以物为本的消费需求,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应该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增加居民福址,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1背景:外需萎缩不得不扩大内需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三驾马车。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以出口为主要力量来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种模式。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国际市场对中国的产品需求开始萎缩。我国企业特别是大量的沿海出口导向型企业,因为没有国际市场、国外需求不足,纷纷收缩经营,甚至关门倒闭。造成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特别是大量的农民工从沿海工厂回到了内地农村无业可就,经济增长快速下滑。我国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问题,不得不选择扩大国内需求的方针,采取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来弥补国外需求不足、消化国内生产过剩、保持国民经济增长。这也是一种倒逼机制,外需萎缩不得不采取扩大内需的方针。

2目标:满足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国内需求有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扩大内需关键是要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我国的实践证明,计划经济是短缺经济,是供不应求的经济、政府配置资源、企业进行生产、农民进行种养,都是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可谓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虽然,消费需求目标、目的是以人为本的,但是没有实现目标、目的的体制动力,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不可能生产、提供足够、足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在满足以人为本消费需求中,计划经济是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经济体制。我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产品和服务逐步丰富,从供不应求的短缺经济转变为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我国在当今供过于求的过剩经济条件下,总是扩大消费、增加需求,来消化生产过剩、实现供需平衡、促进经济发展。这样就变成了消费是为了生产,消费的目的是生产,我生产什么你就得消费什么,我生产多少你就得消费多少。现在生产多了,消费少了,就要求扩大消费。我国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解决了计划经济无力满足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但同时冲淡、模糊了满足以人为本消费需求的目标,强化、彰显实现以物为本消费需求的目标。

消费是人类生产的目的。在社会再生产中,生产必须围绕消费需求来进行,消费对生产起引导作用。生产与消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也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只是手段,消费才是目的。消费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决定生产的数量、规模、档次、速度;消费能否顺畅实现,决定生产的循环能否顺利完成。可以说,产品能否被消费者接受、接受数量大小,决定着生产者的兴衰。所以说,宏观调控者政府、生产投资者企业、生活消费者居民三者在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上,目的要协调一致,要以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为中心目标,才能获得三赢的效果。

3举措: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要扩大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必须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消费本是一个稳定递进甚至长期处于稳态的经济行为。消费水平主要受收入水平、生产供给、消费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消费与投资相比,其变动率尤其是扩大性的变动理应更小,指望消费水平一夜之间“大幅扩大”,要么根本不可能,要么就是拔苗助长。只能通过循序渐进地提高收入水平、调整生产供给、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来培育以人为本的消费需求

3.1从收入方面培育: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十分紧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收入。高收入高消费,中收入中消费、低收入低消费、没有收入不消费。这说明,收入增长是拉动消费的基础,是决定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因素。

3.2从供给方面培育:优化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大力提升服务性消费水平是实现消费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生产企业既要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能力,以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又要合理引导消费结构的升级,积极拓展和培育消费热点,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高居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质量。

3.3从环境方面培育:目前,我国的消费环境虽然有了一些改善,但是消费环境问题是产业政策、消费体制和消费政策的集中表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现在的改善只是初步的,消费环境仍然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瓶颈。政府扩大居民需求政策目标与消费政策仍然不配套,城市建设和相关消费政策相对滞后,与居民消费升级要求不相适应,造成政策不衔接的断层现象。

3.4从保障方面培育:国内消费市场低弥的原因不是居民没有消费的需求和愿望,主要是由于相应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够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一种“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制度,社会福利由政府统筹统包,使居民在工资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够感受到社会福利方面收入带来的安全感,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反而较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对旧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改革,老百姓过多的承担了这个社会改革的成本。过度市场化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负担让老百姓不得不进行积蓄。在传统的福利体制被打破,新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有待完善的情况下,社会保障制度大大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扩大。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还需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更加乐观的未来预期,增强其消费意向;使居民从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找回消费信心,敢于消费,满足其必要的基本生活需求和获得相应的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艳芝,杨宏茹.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和对策.中国市场,2004年1月

[2]许善达.内扩居民最终消费外推“马歇尔计划”.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5月19日

篇8

二、浙江海洋经济人才的需求预测

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达到1000亿元。按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到2015年,浙江省将实现海洋生产总值7000亿元。可以看出,到2015年,舟山的海洋生产总值将是浙江省海洋生产总值的1/7,也即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将是舟山海洋生产总值的7倍。相应地,我们可以分别对2015年和2020年舟山海洋经济各重点产业人才的需求乘以7预测2015年和2020年浙江省各相关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

三、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为有效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省制定并实施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822”行动计划》,明确提出重点扶持发展8大现代海洋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与现代海洋渔业。8大现代海洋产业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石,基于它们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充实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制造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钻井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LNG船、深水作业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辅助船、远洋捕捞船、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及运动船艇等的研发、制造与维护的专业人才,以及深海运载和通用技术、深水探查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人才。

(二)充实港航物流服务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支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体系、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人才,加大力度培养能够推进大宗商品交易、现代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信息服务发展以及增强港航物流服务业综合竞争力的专业人才。

(三)充实临港先进制造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充实以下人才:能够支持发展绿色石化及化工新材料、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人才;能够推进临港重大成台套、智能化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人才;能够推进宁波、杭州、台州临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人才;能够加快新能源汽车研制,形成特色、品牌优势的人才,以及能够提升发展船舶配套产品制造产业的人才。

(四)充实滨海旅游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推进邮轮旅游、游艇旅游、人造海滩、高端度假岛等四大高端门类,以及慢生活休闲体验、滨海运动休闲、养生养老休闲度假、旅游营地休闲、海钓休闲、人造碧海金沙、旅游演艺、低空旅游、游轮巡游、海洋主题公园休闲等十大产品发展的人才。

(五)充实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围绕海水淡化、海水直接利用、海水资源利用、海水利用集成研发、海水利用共性技术,积极开展关键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的专业人才,突破核心技术国产化,形成健全的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

(六)充实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能够创新海洋医药发展路径,加快从原料药向专利药转型升级,提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的人才;充实能够聚力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形成海洋药物新兴产业的人才,以及能够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人才。

(七)充实海洋清洁能源产业人才队伍

重点充实海洋清洁能源研究开发、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建设的人才,积极推动海上风能、海洋能、海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海洋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人才开发,集聚一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科研团队。

(八)充实现代海洋渔业人才队伍

具体地说,就是要重点充实:能够拓展远洋渔业和远洋渔场,建设现代远洋渔业基地的人才;能够发展高效生态海水养殖,加快渔港渔村建设改造,发展多元化、精品化休闲渔业的人才;能够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区,加强水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的人才。

四、促进浙江海洋经济人才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推动立体多样化的海洋人才教育

纵观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形成涵盖普及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样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在普及教育方面,以全国性卓越海洋科学教育网为主,每年面向国民推出系列海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高等教育方面,高等院校积极健全海洋学科与专业,深化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与海洋科技项目研究。借鉴美国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浙江也应建立立体多样化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小学基础海洋科技通识教育;开展海洋知识普及宣传,举办海洋主题科普活动,鼓励海洋科技人才从事海洋科普,提高全民海洋意识;鼓励更多有能力的高等院校设置海洋学科和专业,建立健全海洋课程体系,促进海洋经济教学与实践需求对接;建设海洋经济知识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制定海洋行业继续教育规划和实施办法;鼓励海洋经济相关专业毕业生到一线地区和艰苦岗位实习与工作;为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发展潜力的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提供独立负责项目、承担重要课题、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快青年海洋经济人才成长。

(二)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

日本、美国等世界海洋经济强国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在这些国家的海洋经济创新体系中,除政府外,大学、科研机构、产业企业都是重要的组成主体,共同承担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且它们之间经常跨越组织边界进行深入合作,一起培养高层次、紧缺的创新型人才。因此,为推进海洋经济创新型人才培养,浙江应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环境;鼓励涉海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制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任职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对重大海洋科技项目明确产学研合作要求,推行共同实施、管理项目,实行“人才+项目”的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和集聚海洋科技人才。

(三)积极加强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引进

山东省是国内积极引进高层次海洋经济人才的先行区,其主要特点是加强政策引导,强力布局领军人才团队,为此实施了《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简称《计划》)。该《计划》以企业为主体,通过给予每个团队500万-800万元经费资助,重点支持企业创新类领军人才团队与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④对于浙江而言,在利用教育资源充分培养海洋经济人才的基础上,也要大力引进海洋经济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海洋经济人才,具体地说: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需求目录,制定实施海洋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团队引进实施方案;对引进人才及团队在住房、津贴、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予以适当照顾,给予课题申请、研发支持和政府奖励方面的特殊政策;参照山东省的做法,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领军人才团队、鼓励领军人才团队在浙江创业创新;实行“海外工程师”制度,鼓励和支持各地引进外籍工程技术专家。

(四)积极引导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

美国十分重视、鼓励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例如,美国优化金融政策,通过发展风险投资、创业基金、信贷担保,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又如,美国设立海洋科技园为海洋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平台。[7]美国的经验对浙江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对于浙江而言,要加大财税优惠力度,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民营企业、金融机构参与海洋创新创业项目;建设一批海洋创业孵化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海洋人才提供优质创业服务;改进海洋经济人才的考核评价模式,强化创新和应用导向,把获取创新成果、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项目立项和验收、资助和奖励的重要标准。此外,还要进一步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五)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

福建省积极建立健全海洋经济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确保海洋经济人才能引进、留住、并用好。如泉州市出台《泉州市高端海洋人才引进培养暂行规定》,确保资金投入用于补助海洋核心人才、海洋骨干人才、平台建设、海洋课题研究、创业创新、海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对于浙江而言,要落实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政政策,各涉海地区、部门要增加对海洋人才开发的投入力度;在涉海重大工程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中,明确一定比例的人力资本投入,并作为项目验收(结题)的重要依据;重视欠发达地区及海岛等艰苦边远地区海洋人才培养,在人才投入中适当倾斜;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涉海人才发展专项基金,促进社会化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

篇9

2水运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问题

2.1船舶种类多,型号复杂

因为分类方式不同,同一条船舶会有不同的称呼。按用途的不同,可分为:客货船、普通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散粮船、煤船、兼用船、特种货船、油船、液化气体船、液体化学品船等。船舶的种类多了,相应地需要加工的零部件就多了,对它们的加工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碳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

2.2船舶老化严重

目前大部分船舶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化船舶,有一些船舶甚至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从国外购进来的。老化的船舶增加了安全隐患,也使得能源利用率低下,加重环境污染程度。

2.3企业没有燃油能耗统计,忽视低碳减排技术

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燃油能耗统计,大多是因为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同时,因为船舶买卖的频繁性,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一部分。不管是效益好还是效益不好的时候,忽视低碳减排技术都难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4船舶空载率较高

较高的船舶空载率一直是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不外乎是运量供求信息的缺乏、航运信息的不对称、来源不及时。

3实施水运低碳经济运作的措施

3.1加强船舶设计人员的低碳意识

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仅要从能源角度去考虑,同时也要抓住生产用料的环节,制造工艺的改进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加强设计人员的低碳意识,在生产过程中,多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充分考虑材料在其寿命终止后的利用率问题并提高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效率,使能耗降至最低。这些都是降低碳排放量的重要手段。

3.2加强对老龄船的监管

目前仍然存在一部分的老龄船只,我们不能放松对老龄船的监管,老龄船在碳排放、能源利用率上仍是不理想的。注重老龄化船舶的管理,系统地制定老龄船的使用要求,是促进低碳运行的一种方式。

3.3建立低碳经济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推行低碳经济的同时要融入科技的力量。科学合理地运用低碳科技,使我们的船舶拥有更高利用率的船舶发动机。在船的外形上也要进行科学的改进,降低风阻,利用空气动力技术,正反馈调节船舶的运行。同时我国企业也应该与世界航运企业密切联系,建立良好的运营体系。

3.4降低船舶空载率

确保船舶来往过程中都存在稳定的货源,从而降低船舶空载率,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同时还要发展出一套更加科学、带有科技力量的信息系统与运营理念。大力发展机械自动化,使电脑、卫星、实时航运信息连成一个整体,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篇10

1.1.1全市经济总量增长较快。

2010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0亿元,比上年增长7.1%,是“十一五”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其中,农业产值366.6亿元,增长7.9%;牧业产值364.2亿元,增长6.5%;林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为23.0亿元、15.7亿元和15.5亿元,分别增长4.6%、4.8%和6.3%。

1.1.2粮食生产能力快速提升。

从“十一五”时期的情况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连续三年突破100亿公斤,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25.9亿公斤,比2005年增长35.4%。

1.1.3畜牧业生产增势加快。

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达到203.4万头、397.7万头、5914.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1%、7.7%、6.2%,分别高于“十一五”。肉类、禽蛋和奶类产量分别达到75.0万吨、34.5万吨、143.1万吨,奶类低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1.1.4县域经济贡献率提高。

我市10县(市)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4.7亿元,10县(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到2.9%,比“十五”末期提高0.7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3%,比“十五”末期提高4.6个百分点。

1.1.5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较快。

我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0年达到8020元,同比增长18.4%,增幅高于“十一五”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1.1.6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及副省级城市中位居前列。

全市农业经济总量占全省份额的1/3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多居全省前列。2010年我市肉类、奶类产量居全省十三地(市)和农垦之首,粮食产量、禽蛋产量位居农垦之后。在有资料的14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粮食产量、牛奶产量始终居首位,牧业中肉类总产量位于长春、成都和沈阳之后排在第4位,禽蛋产量位于沈阳、长春和济南之后排第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高于西安和长春排在第12位。

1.2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2.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2010年初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实施“两改”工程,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上半年,县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8.7亿元,同比增长7.9%,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3%,拉动县域经济增长1.3个百分点。

1.2.2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各县(市)抢抓“强县”发展机遇,不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县域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6.1亿元,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5.6个百分点,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0%,拉动县域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1.2.3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

今年以来,各县(市)加快实施民生工程,以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了第三产业稳步发展。上半年,县域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9.7亿元,同比增长10.8%,对县域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拉动县域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

1.2.4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上半年,我市县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额124.2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市固定资产总额的23.5%。投资额超10亿元的县(市)有六个,分别为宾县、五常、尚志、双城、巴彦、通河,其中宾县、五常投资额超20亿元。

1.2.5消费市场繁荣兴旺。

全市消费品市场受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及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拉动,全市县域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3.1亿元,同比增长17.1%。从绝对值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前三位的是尚志、双城和五常,分别实现零售额33.3亿元、31亿元、29.6亿元。从增速看,零售额增速高于县域平均水平的分别是依兰、五常和尚志,增速分别为20.6%、18.8%、18.7%。

2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从水利基础设施情况看,我市属于缺水较重城市,全市水资源中3/4以上为地表水且多为过境水。二是土地流转规模不大,形式单一,流转规模是以中小型为主,流转的土地主要集中在种植业。

2.2畜牧业生产规模不高

一是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市畜牧业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但与省外部分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缺少牵动力较强龙头企业。

2.3农业产业化规模小,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一是龙头企业规模较小。辐射牵动作用不够。二是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多以粗加工为主,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品种少,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率低。三是利益联结不够紧密。

2.4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偏弱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二是结构调整滞后。三是强县地位弱化。

3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意见

3.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水利发展为契机,加强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围绕50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良田、改造中低产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对农机装备和深松整地补贴力度,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施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工程,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强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最大限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3.2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引进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培育扶持本土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打造“哈尔滨食品”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