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53:0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网络科技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1因特网的基本特点
国际互联网是目前世界上覆盖面最广、信息资源最丰富、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因特网的雏形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建设的名为ARPANET的网络,由于采用了TCP/IP协议,并用公开了TCP/IP协议的核心技术,使得因特网得到了迅猛发展。因特网具有开放、自由、交互性强的特点,所以其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入网方式多样、信息服务灵活以及多种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教育、行政、企业等各行各业之中,是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重要基础设施。
2网络软件的应用
2.1网页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MacromediaDreamweaver、MicrosoftFront-page、网页作坊等等。通过这些软件使得网页制作简单易行,我们用教学素材制作出精美的网页.在网页中可以添加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使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动感十足,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好的网页既可以用于多媒体教学,又可以上传至互联网便于学生进行自学。
2.2电子书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AdobeAcrobat、QuickCHM、E书伴侣、电子文档处理器、e书工场等等。通过把教学素材制作成不同的电子书,便于打包携带及检索。并可以在不同的载体上阅读,方便学生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利用电子文档处理器制作出药典让学生下载到掌上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等载体,使学生能够随身携带、快速查阅,并从机械的记忆中解脱出来。
2.3动画制作软件
常用软件有FlashMX、Authorware等。利用这些软件与网页制作软件相结合,使网页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亦可制作生动的教学动画,使教学摆脱枯燥无味的格调,寓教于乐,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易于掌握。如利用FlashMX是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的动画、细胞周期动画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
3网络搜索引擎的应用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然后供查询的系统,它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和用户查询三部分,是一个为人们提供信息“检索”服务的网站,它使用某些程序把因特网上的所有信息归类以帮助人们在茫茫网海中搜寻到所需要的信息。通过关键词及一些必要的技巧,我们很容易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极大地方便了医学教学。
目前比较有名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有MedicalMatrix,HeahhWeb,HealthAtoZ,Medscape,MedicalWorldSearch等。这些搜索引擎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利用它们可以免费进入因特网临床医学数据库,查阅到许多医学资料,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料,使教学活动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其他非医学搜索引擎还有Google、Yahoo、百度、新浪等,利用它们我们同样可以查到许多有用的资料。例如:以“SARS”作为关键词用百度引擎搜索,在0.001s内即可找到相关网页约2600000篇;再以“防治”作为关键词进一步搜索,许多SARS防治的相关资料立刻呈现在眼前,使我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获得了许多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4BBS论坛的应用
BBS是BulletinBoardSystem的英文缩写,即电子公告牌系统,它通过在服务器上运行服务软件,允许用户使用终端程序通过网络来进行连接,执行下载数据(或程序)、上传数据、阅读新闻、交换消息等功能。BBS已经日益普及,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扩充。通过BBS系统可随时取得国际最新的专业信息,也可以通过BBS系统来和别人讨论方方面面的话题,更可以利用BBS系统来刊登一些“征文”、“求助”及“提问”等启事,极大方便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利用BBS来组织疑难病例讨论、通知、布置作业、组织英语沙龙及各种爱好者协会等多种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网络的点击率大大提高。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5远程教学系统的应用
远程教学是指学的过程和教的过程不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地点下进行的教学,但使整个或部分学习过程得到了教师的计划、导引、辅导和评估。参加远程教学的学生只需在家里登录相应的网站,就可以享受到多种形式的教学,还可以提供网上交流和讨论。
5.1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学校通过网络招生信息,学生通过网上报名,教师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接收信息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教师和同学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也可以在网上考试的日程表,在网络上完成考试,而考试分数则会以E-mail和信件的形式通知学生。这样既方便学生,也方便教师,同时还可以节约教学成本,非常适合中国国情。超级秘书网
5.2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
我校与多个医学专业网站(如好医生网站)合作,利用其网站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要求每位教师自由上网,选择本专业教育课程进行学习,每年获取一定的学分作为继续教育培训的依据。
5.3在对外交流中的应用
2)让协议动起来,侧重协议动态交互过程分析。网络协议是动态交互的过程,现有协议分析实验科目的静态性有余、动态性不足,如让学生对FTP服务器进行安装和配置,虽然能够提高学生的服务器配置能力,但是难以对应地提高学生对FTP协议的认识。针对该问题,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协议分析实验时,利用数据包捕获工具(如Wireshark、Sniffer等)抓取协议交互过程的典型数据包,对协议的动态交互过程进行详细分析。让协议动起来,对学生理解协议的真实运行有很大帮助。
3)增设综合型和扩展型实验,助力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网络协议为解决现实问题而提出,在解决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创新性,而当协议设计完成之后,很多师生觉得协议分析只要按照协议规程一步一步解析即可,无创新性可言。对于该问题,我们认为还存在相当多的创新点,如协议的新应用和更优实现等。另外,协议在使用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类新问题,解决这些新问题同样需要创新。实验科目的设置也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助力创新素质和能力培养。
4)模块化设计实验科目,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培养需求。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的培养需求,学校应构建模块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实践科目按模块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利用不同的实践课程模块组织实践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可针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综合型和扩展型实验科目,而针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适当增加基础型和验证型的实验科目。教师应承认不同培养对象的不同知识结构和基础,使不同的培养对象都能有所收获,不采取不顾学生能力的一刀切培养模式。
2实验课程设计概况
经过探索和实践,网络协议分析实验课程共设4种实验类型(基础型、验证型、综合型、扩展型)和26个实验科目,可根据不同培养对象的不同培养需求,模块化组织实验教学内容。
2.1基础型实验科目
基础型实验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后继实验所必需的实验工具基本使用方法,主要是CiscoPacketTracer、Wireshark和Sniffer等工具的安装与基本用法,具体见表1。该类实验科目由学生课下自学掌握,不占用课堂学时。
2.2验证型实验科目
验证型实验主要使用模拟器或工具软件等对协议的服务提供者(服务器)进行配置,验证协议的交互运行过程是否与协议规范一致,利于学生掌握协议的运行流程和各字段的真实含义,对协议交互过程有一个真实的体会和了解,具体见表2。该部分实验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时数。
2.3综合型实验科目
综合型实验主要在基础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侧重协议的具体应用和复合运用、协议相关的基本编程实现[8]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具体见表3。该部分实验也可由学生自己选择学时数。
2.4扩展型实验科目
扩展型实验主要针对学有余力、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其设计更复杂、更实用的实验科目,也可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引进一些技术小课题作为实验科目,需要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资料、寻求解决方案,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7],具体见表4。该部分不做硬性要求,由感兴趣的学生选做,既可抵消前面的学时,又可额外完成。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与学习的实践研究。
网络课程一般指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我国国内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展开了网络课程教学或学习,但由于网络教学与学习刚刚起步,所以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
1、教育观念上网络远程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搬家、教案搬家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机会较少,并未发挥网络的优势。
2、教学与学习系统缺乏智能性,在教学策略与教学评价中,对于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
3、资源的共享性未体现。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优势,而在现实中,各个学校各自独立,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在网络课程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各种网络教学-学习平台林立,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校、即便是同一学校内部不同学科课程间,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教学平台往往与学科内容相互绑定,缺乏相对独立性。这不仅在平台的开发制作和更新维护中,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的浪费。单是对教师掌握使用教学,学生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当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利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而现有的教学平台多是以支持教师教学而设计,面向学生学习的平台很少。所以制定网络课程平台的标准,开发与具体的课程相对独立、有一定的兼容性的面向学生学习平台(网络学习支撑环境),应是网络课程开发制作中的一个重点。
一、网络学习支撑平台的构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往往处于异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点与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与学习步骤。教师处于辅导、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远程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一)、管理系统
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如:鉴定学生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把相应的管理信息、教学要求(如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等信息通知给学生,即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方便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学习引导模块)是进行一门课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的主要课程要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阶段、步骤,教学安排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构造出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二)、学习工具模块
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笔记本功能,可以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所感兴趣的内容,以后再看。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智能型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对话"。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与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学习环境中。以前的远程学习往往因为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的交互而影响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以其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与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求助解疑。这些交互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有。
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争论激烈,脱离主题的现象。当然集体讨论可以通过邀请教师在线对讨论的内容、问题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解疑。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离线状态,优秀的学习平台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应该有智能性的(Agent)系统进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帮助。新加坡肯特岗数码研究院现正在研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性的学习帮助系统,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与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四)、网上答疑模块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如通过电子公告板、或通过E-MAIL发信给老师、同学请求指导。但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还都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可行答疑系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提交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关键词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如果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问题,将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但别的同学在问到相似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常常反映提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或得不到满意的解答。教师也往往由于问题太多和不知提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智能性的答疑系统常常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模型的基础之上。在有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档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模型以及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答复。(五)、面向过程的个性化智能评价子系统
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学评价。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服从与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作用,所以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要真正摆脱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真正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是远程学习环境的建设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有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能随机出题,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能够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在测试完成后,能够根据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有些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许多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有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
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系统在基于传统的试题库的评价形式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学生参与程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六)、立体、开放的超媒体资源库系统
在当今时代,信息量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知识的互联。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网上索取信息的一个致命的特点是资源太多,而陷入"迷航"之中。除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资源库是网上教学的重要之重。
但纵观国内的现有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往往把课程教学平台与资源连在一起,"如果教师和资源管理者与最初创建课程的教师或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无法更新和使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难以实现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与人力的浪费。所以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与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与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与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资料(尤其是网上资料)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机与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与共享。
(七)、支持和维护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网上学习环境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二、学习支撑环境中人力资源的组成与培养
现代的网校能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协作化、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优势。除了有功能强大的面向学生学习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外,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意识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首先是教学设计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具有对最新的有关教育科技的媒体、资源和工具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实验的能力。能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和学科特色设计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资源库结构、资料结构和教学安排。是教学、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存放地点、更新速度)的剧增,教学对象(年龄、职业、地域差异)的拓展,教学媒体(种类、交互性、综合性)的丰富,教学模式(单项传输向多项交互式教学、异步小组讨论、实时视频会议、多学科、多论点组织教学)的转变,所以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多媒体一体化的教材的总体设计能力。
其次是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提供专业的教学与学习资源;与教学设计人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研究课题、教学活动安排;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与管理。
三是教育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精通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现代化的学习理念,拥有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网络建构的基本知识,能够参与视听类学习资源脚本编写、摄制和后期制作等工作,能对网站进行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以上只是对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些设想。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在我国还处于新兴事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会逐步趋向于完善。基于网络的学习也必将成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现状分析》,汪琼,网上资料
2、《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武法提,网上资料
二、课改的具体措施
(一)选择工控组态软件
目前,国内外的组态软件种类较多,虽然不同类型的组态软件在设计界面各有特色,但是在软件编写、调试运行等原理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能和常见的、不同厂家的控制设备进行通信。MCGS是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全新组态软件,具有安装速度快、稳定性高、通用性好、易于掌握等特点,自投入市场以来一直受到用户好评。加之目前全国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大多采用MCGS(或MCGSE)组态软件,因此,我们选用MCGS组态软件作为讲授对象。
(二)改革课程内容
我院对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为期5年的跟踪和调研,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的职业能力,与多家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了工控网络技术的课程标准,实现了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我们将工控网络技术课程内容划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就是一个典型的项目任务,教学活动则围绕完成该任务而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实践为核心,理论作支撑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也顺利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改革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工控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目标,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以下改革。
1.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它主要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进行探究式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每位学生都能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任务驱动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工控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表1中4个模块中的某一任务为教学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成就感,激起求知的欲望,进而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勤于思考、开拓进取的职业素养。
2.现场教学我们与相关工厂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亲自感受和体验工厂的真实环境,教师则结合工厂的工艺和设备开展现场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到平常教师传授的知识不是空洞的说教和无用的东西,而是能够实实在在解决工厂实际问题的,是有用的。这样可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本课程也可以在校办工厂和模拟工厂生产的车间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同样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系统仿真表1中的4个模块所涉及的系统较为复杂,学校本身的实验实训条件有限,还受到学时的限制,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系统仿真的教学方法。仿真实训既可以在课内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由学生独立开展。工控网实训室安装了MCGS运行环境仿真软件,平时的理论课安排在工控网实训室上,对以上模块中的内容简单介绍后可紧接着进行仿真,通过直观的仿真结果,能帮助学生理解项目的控制要求和工作工程,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以赛促改工控网络技术课程改革还得益于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和电气工程系的领导对职业技能大赛的高度重视。我院在几年前就成立了PLC协会,该协会为院系参加各类比赛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学生选手;同时,学院定期举办电子设计制作大赛和各种其他比赛,形成了以赛促教的大好局面;还积极组织优秀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全国、省内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些大赛都有力地促进了工控网络技术课程的改革。
(四)改革考核方式
工控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不能再用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而应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考核,即在平时完成4个模块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对每个子项目都进行考核。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理论考核采用口试或笔试的方式,实操考核采用上机操作和实物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每一项实操的成绩评定都由教师评定和学生互评结合确定,提高实操考核的权重,重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目前,该门课程形成了以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过程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将能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建设课程网站
我院积极申报工控网络技术精品课程,将本课程的电子教案、教材、PPT、工程案例等教学资料挂在网上,组建课程网站。同时还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整合双方网络教学资源,实现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建、共享,这样做尤其能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工控网络技术的机会。
(六)优化教学团队
与工控网络技术密切相关的产业企业,其工艺、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产业企业的发展,我们把最新的工艺和设备技术融入到教学中,派遣教师下厂实践锻炼、参加国内外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使任课教师“上得讲堂,下得工厂”。同时我们还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优化教学团队。
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以就业岗位分析为导向,充分考虑课程与职业的关系、与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的关系,那么计算机网络课程就应该在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的这一基本要求之上,针对软件技术专业所需要的计算机局域网技术和网络操作系统知识设置相应内容,以够用为原则,砍去软件技术专业不需要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其他的内容。课程内容应当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第二,是局域网技术;第三,是网络操作系统。由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专业课都需要计算机网络知识,因此,《计算机网络》作为专业课是与软件技术专业的其他的基础专业课开设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
1.2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除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还应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强调综合实训和工学结合,内容更具体、更细致。据此,把课程体系中的三部分内容作了细化:第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应涵盖以下内容:计算机网路基础、广域网组网技术基础、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基础和网络安全技术等;第二,局域网技术应涵盖以下内容:TCP-IP协议、子网规划、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互连设备及应用技术;第三,是主流网络操作系统。既包括适度和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有比较详细的网络技术指导,特别是软件技术中需要用到的网络知识和网络技能要加强学习和实践。
1.3优化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采用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的三明治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方法使课堂互动,实践教学采用合作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在第一个部分的教学中,理论知识主要通过各种案例传达给学生,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理论知识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他们很快地理解,实践教学主要向学生提供相似案例情境,让他们模仿之前的案例自己去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技能。在第二部分的教学中,这部分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学生自己组织知识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授这一部分的时候应尽量避免知识点过于分散,而应注意组织一个实际应用中涉及到的几个知识点一起教授,协议、技术部分和组网部分相交融,告诉学生协议这样设置时与之匹配的组网应该是怎样的,使学生认清协议的重要性和作用,再通过案例告诉学生什么情况下应该组什么样的网、采用什么协议和网络设备,最后在实验室给出相似的案例情景,让学生自己分析和动手组网设置协议等。在第三部分的教学中,要注意讲授网络操作系统与一般的操作系统的区别,在实践的时候也应侧重操作网络设置和网络管理的部分的实践。
1.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充分发挥考核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引导功能、检测鉴定和评价功能,考核要能够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方案相一致,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考核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检验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检验,既要注重形成性考核也要重视终结性考核,考核方式中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30%,其中,平时出勤、作业、实训表现和实训报告占10%,平时实操测试占20%;终结性考核占总成绩的70%。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互联网为依托,构建现代化信息网络。以往的计算机教育以课本教材为标准,教材更新速度慢,但计算机发展迅速,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后仍知道的很少,构建网络课堂的知识库,学生可以依靠互联网,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带入,为学生适当的讲解;
(2)以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依托,构建实时交互、实时授课、实时学习。构建网络课堂突破了以往学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听课学习,另外各类通信软件的使用,可视画面、支持语音模式的软件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变的简单便捷,学生也可以通过在课程讨论区里问题,开展讨论,也能相互协作来完成课题研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机会和环境。网上交流会让师生关系变得更融洽,有助于帮助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方便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
(3)以仿真、通信技术为依托的真人在线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课堂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师在线授课,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网络课堂除了有课堂学习外,还有课下作业项目,网络课堂的课下作业系统更方便了教师的命题和学生作业的提交,计算机处理速度快也让作业的批注更加完善,对于一些协作性作业,学生可以依托通信软件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方便学生学习的效率。
2网络课堂在实践应用方面的应用
网络课堂以其特殊的教学模式,给计算机的应用带来了方便。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前一周讲述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下一周计算机实验课在进行应用操作,不仅没有效率,还会造成知识遗忘,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应用网络课堂教育模式,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授课应用一体化,提高教学效率。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导致在教学投入中很大一本分投入到了实验设备的购置上,应用网络课堂教育模式,将计算机理论教育和应用实践教育融合在一起,这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可以将知识和应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2)节约教学时间,加快教学进度,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一边接受理论知识,一边应用操作,大大降低了课堂教育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了解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2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
教师作为进行教学最直接的工作者,如果没有较为强大的专业技能素养作为相关教学的基础,那么就很难帮助学生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这也就会使得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堂很难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从而耽误了相关学生的学习与提高。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既要求相关老师要具备极高的计算力理论知识素养,又要求老师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操作知识,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要求的老师才能够帮助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加强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要想加强对于相关专业老师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定时定期组织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的老师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养,让老师能够明白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最新的理论发展潮流,从而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传授给学生。二是要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师组织考试,让老师不断的有教学上的压力,从而能够不断的进行自身教学技能的培养。
3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的能力
现行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培养大多数都是围绕着学生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很少会重视对于相关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模式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所能够学习到的大多数都是技能而不是思维,这样一来当学生离开老师以后就很难再有专业技能上的提高,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如果不能够建立起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被时代抛弃是注定的,所以一定要加强对于相关专业技能的培养。老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首先,是要在课堂之外注重引导学生对相关计算机网络的书籍进行阅读,使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的习惯。其次,则是要让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不断的处于一种思考的状态,形成一种习惯。通过这两种方法,学生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不断的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自身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从而养成属于自身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专业思维能力。
2实验文件
实现通过PacketTracer模拟软件,学生可以完成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网络设备互联等模拟操作;教师可以使用该软件活动向导(ActivityWizard)功能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利用其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时需要通过PacketActivity创建测试文件。创建pka文件之前准备好两份pkt文件:一个是为教师提供正确答案的pkt文件,即答案网络(AnswerNetwork);另一个为供测试者进行配置的pkt文件,即初始网络(InitialNetwork),往往是空配置,也可以只有部分配置甚至是故意错误的配置。首先,使用活动向导导入答案网络文件,PacketTracer提取答案网络中的测试点,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这些测试点,再导入初始网络;最后,将使用活动向导完成的设置保存为pka文件。评分时,PacketTracer会自动比较答案网络与初始网络的不同点(包括初始网络中不存在的配置,或初始网络与答案网络不同的配置)。如果其中的不同点已被选为测试点且被正确配置,PacketTracer会根据这些正确配置的测试点进行分值累加并给出最后分数。武凌、徐巧枝等给出了详细的测试文件制作步骤。
3实验项目设计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原理,培养学生使用主流网络设备来进行局域网络组建与调试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既要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也要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因此,实验项目设计至关重要,要求具有一定体现创新性和连贯性。
4实验考核方式
实验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实验教学考核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的引导,注重学生素养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实验考核由考勤、实验过程、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组成,总评实验成绩=考勤(20%)+实验过程(20%)+期中考核(25%)+期末考核(35%)。实验过程成绩是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实验过程给出,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通过PacketTracer软件pka测试文件进行,考核时间由教师设定,测试者打开试卷考试即开始,软件自动计时。同时,考核完成状态百分比会显示在测试文件窗口上。
2研究内容、目标
2.1研究内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现行的教学内容;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反馈探索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授课模式的立体化形式;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测试;网络课程的应用与推广;网络课程的后续服务。
2.2目标
研发方便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帮助学生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掌握关于计算机基础的知识,并能在实际生活中熟练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具体包括:网络课程中包含着大量的专业知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和困惑,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查漏补缺。
2.3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现在高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现在的教学模式并总结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结合学校现行师资力量和新媒体制作工具,设计出适合教学的软件。
2.4主要特色
(1)资源共享的教学新模式。《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网络课程的研发与推行必须体现计算机技术的最新发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的使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学习效率普遍得到提高。网络课程中的教学内容会与现在流行的计算机知识相结合,几乎所有的知识都会包含在网络课程中。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站设计,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所有相关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把握学习方向和速度。通过疑难点解答,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学习能力。
(3)指导能力强。在网络课程页面设计上采用了典型的下拉菜单,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会完整的呈现在界面上,而且各个章节之间都会设置超链接进行跳转,方便学生查阅。这样学生可以完全成为自己的指导者,学到哪里就停在哪里,下次继续学习。
(4)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操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动手能力很强,网络课程的设计要穿插各种生动的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操作各个环节体现逼真性和易懂性,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5)随堂测试功能。这个功能主要针对每门课程课后测试、单元测试、综合测试,方便学生在课后及时查漏补缺,针对不懂的问题继续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