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6 18:53:16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财务与会计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二、企业在使用中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主要运用在企业当中,处于企业的特殊情况,加上对会计电算化制度了解不够详细,所以在人员分配上出现纰漏,也没有相应的岗位制度,甚至出现管理、维护量职位加到一人身上的情况,档案管理也存在数据收集不及时,没有严格的档案调用规定。会计部门对会计电算化认可度很高,但是由于缺乏复合型人才,所以在运行会计电算化系统时,常出现一些困难,比如对会计软件系统掌握熟练的人,不懂得会计专业知识,而另一些工作人员虽然对会计专业知识很熟练,但是无法很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这就导致在会计软件遇到问题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能随着提高。会计电算化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会计电算化资源是企业综合系统,但由于企业普及程度不够深入,倒是人事、仓库以及生产等部门不能得到财务以及会计部门的照顾,无法做到资源共享。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
1.加快推广普及,实现网络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工作模式以及管理方式都有很好的帮助,不经可以使工作更佳科学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网络办公,进而集移动办公、动态查询、远程监控以及电子商务等多方面于一身。2.电算化与管理会计紧密结合为了适应企业发展,会计电算化和其他业务部门的电算化工作将走相结合,会计电算化能够跨越财务会计以及管理亏阿基,为企业提供预测、决策、规划与分析,为企业做经济效益评估,推动企业管理系统,使其更加完善。3.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适应商务发展要求电子商务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在互联网日益精进、完善的时代,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将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4.电算化更规范更安全当前会计电算化安全性不高,为了切实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会计电算化的制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账表文件格式将趋向统一,方便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也将逐步完善,保证电算化信息的安全可用性。5.财务会计电算化人员的专业化通过培养大量在电算化系统实施、构建等方面的人才,提升会计电算化软实力。通过培养精通财务软件的人才,进而加快软件的开发和更新,实现全面会计电算化。
医院会计与企业会计是不同的主体,他们的工作活动也不一样,因此,他们的收入也有本质上的区别。对于企业会计制度来说,收入主要是企业在商品的售出,提供劳力以及让渡资金的使用权等活动中所获得的经济效益的总收入,它主要包括主要的业务收入和除业务以外的其它收入。而医院会计的核算收入主要是医疗收入、国家或者是地方财政给予的补助、科教研究收入、以及其它项目的收入。为了为医院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把医疗收入、科教研究收入等进行了分类管理,科教研究也进行了收入和支出管理。
企业会计设置了资金减值科目核算资金可能出现的减值。这种方法规定企业应该制定一个时间表或者是在年末的时候,要全面的核查企业中各项的资金,在进行核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慎重,对各项资本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是损失要进行合理的推测,要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的损失进行资产减值准备。各个企业要对计提各项资金减值的准备,虽然好做好资金减值准备,但是进行计提秘密准备。如果发现企业存在计提秘密准备的,就把计提秘密准备当成是重大的会计错误,并还要采取的一定的方法改正这种差错,在会计报表标注中还要说明出现事项的性质、调整的资金数,以及对企业财务的影响,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这是企业会计的规定,而医院会计制度,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对资金可能出现的损失规定计提减值的准备。
我国企业会计现在执行的会计制度主要是《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鞋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是我国会计的基本法,其它法律规定的内容不得与它相抵抗。《企业会计准则》是对会计工作内容的规定,会计工作的内容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准绳,这一准则有利于会计目标的实现。对于我国而言,企业会计准则主要是对于会计核算的规定。《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用来衡量和指导特定行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规定和便准。明确规定了各个行业应用的会计科目以及报表。只能选择一种使用,不能对其交叉使用。对于医院会计的制度主要采用的权责发生制基础。
医院规定了在一年结束的时候,要全面的检查医院的医疗款项,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时间过长的,无法收回的医疗款,依照有关规定批准后,确认无法收回的医疗款项,记为“坏账准备”。对于已经转销的以后又收回的,按照实际收回的资金额计入该账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借记“人行存款”等。它们属于直接转销发。企业会计也规定了计提坏账准备,但企业会计对其采用的是备抵法。备抵法是指把可能收到的款项坏账考虑在内,按照一定的时期,估计坏账可能出项的损失,把它计入所用费用,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应收款项的准备账户“坏账准备”科目,突出应收款项的可变化的净产值。备抵法的有点是能够把不能回收的资金及时当成坏账损失处理计入费用,防止企业出现虚假利润;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上显示应收资金的净产值,能够使报表使用者了解真实的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情况;也有利于企业资本的周转,提升资金额的使用率以及经济效益。虽然医院会计与企业会计都有解决计提坏账的准备,但是它们的核算方法是不同的,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中级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作为先导课程,对企业活动中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它是一门理论性、业务性、方法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方法,结合实际业务,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熟悉具体经济业务,模拟情景,才能更好地把理论方法用于实践,提升自己的实务处理技能。另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的内容较为抽象和枯燥,教学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会计学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应用性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给决策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课,学生学习知识、作业练习都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使得学生缺乏自己的思考,导致学用分离。另外,由于中级财务会计专业性比较强,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若能使学生模拟情景参与探索,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简称PBGS),就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不同的是,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PBGS教学模式的实现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引入PBGS教学模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案例先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实践环境中,逐步引导学生进入本次项目的学习中。通过合理分组,进行组内合作探究、组间竞争解决问题,熟悉相关的会计科目和处理程序、方法,最后通过小组总结、教师评价总结完成该项目的最终学习。
(一)提出项目。
在PBGS中,项目的分解和设计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项目时,要注意符合教学目标,不能与知识体系脱节,又要做到灵活取舍和归类,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和连贯性。项目的大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学习时间的限制等。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应结合实际业务及知识的前后联系,合理选择项目。中级财务会计以《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讲授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各项目的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我们在设置教学项目的时候,可以按《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各条设置,也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时间顺序如“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期末计量”来设置,还可以按照计量的不同属性如“历史成本计量、重置成本计量、可变现净值计量、现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来分解项目。由于按计量属性分解项目需要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可以在复习整个知识体系的时候用。建议在初次学习的时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为主线,以会计核算时间为辅线,设置学习项目。如存货项目,按照其初始取得的计量、后续发出计量、期末盘点及减值测试的处理组织学习和教学。
(二)学生分组学习。
教师在组建学习团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人格品德和交往能力,要保证组内各成员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学生进行团队分组,分组人员不宜过多,因为过多会导致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不能有效参与进来,其能力得不到提高;也不宜过少,过少会造成个人任务重,影响学习进度,也不利于课堂气氛活跃度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引导、指导和控制全局的作用,所以从会计专业班级的大小考虑,每组5~8人较为合理。分组学习中,大家就会计核算的时间节点先提出来,然后讨论实务中出现的经常性业务,再考虑涉及的会计科目,然后就计量金额等通过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进行掌握。如“存货”项目,会计核算时间节点为取得存货、存货发出、盘点清查及期末计量(减值测试),从增减变化上来说,涉及到存货增加(取得、盘盈)、存货减少(正常发出、盘亏)及存货减值。引导学生思考用到的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登记其增加和减少,“待处理财产损溢”核算盘点过程中发生的盘盈盘亏额,“资产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核算减值;通过对会计账户的结构掌握,辨明记入什么方向;难点还有引导学生思考计量的金额,如不同方式下取得的成本是多少,因为取得的批次不同导致单位成本不同,那么发出的时候实际成本怎么计量,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什么会取消“后进先出法”?若是按计划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哪些会计科目,“材料成本差异”怎么设置,较实际成本核算的优缺点及适用情形等等。还有,盘亏存货的增值税怎么处理,怎么判断发生了减值,如何确认减值,当期提取的“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计算等等。这些问题随着该项目的团队学习,会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他们根据以往学习到的会计学知识和税法知识,结合《中级财务会计》里出现的新知识,完成自学、讨论、总结等,适当的时候找老师答疑。通过给学生一定课时的分组学习讨论,教师再一一抛出这些问题,要求每组学生派出代表解答,来判断学生们学习的效果,正确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有问题的统一讲解分析。这样一轮下来,由于学生有自己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方法这一过程,这些会计核算问题便不再是教材上抽象的文字符号,而成为铭刻在学生记忆深处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法。
(三)指导方法和考核方式。
在PBGS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中心,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消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松弛有度”,既不能放任不理,也不能全盘指挥,这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还是应该作为课堂的轴心,对整个项目团队学习进行监管。教师要对团队学习进行全程巡视,鼓励学生坚持完成学习项目。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主动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并且注意指导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答疑,有的时候是一种提示、启发、点拨和引导。对于不参与或者不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关注,通过有效沟通消除他们学习的障碍,以保障教学有序地进行。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每次PBGS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可以计入平时成绩,也可以作为会计技能比赛选手选拔的参考标准。
三、PBGS教学模式评价
通过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实践PBGS教学模式,我们发现较之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PBGS教学模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
传统课堂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聆听者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而在PBGS教学模式下,需要学生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一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有情景模拟,有问题讨论,有查阅资料,有汇报成果,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的积极性,通过团队学习的形式还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增强了学习效果。
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PBGS教学模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品质。学生通过全程参与项目的学习,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发挥自己的思考,加深了印象,不再出现“听得懂,不会做”的局面。而基于项目的学习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好地去应对会计实务工作及各种会计考证。
(三)提升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PBGS在项目提出后,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决,组长负责团队活动的组织和各成员任务的分配,类似于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主管,组内成员各负其责,通力合作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取得好的成绩,就需要学生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有很好地沟通能力。
(四)培养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应变力。
PBGS教学模式将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主导者,由表演者变为导演,这就要求老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仅对整个课程要有清晰、系统的思路,还要有创新的思维,随时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发展个性和全面平衡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方案。另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会引发课本上没有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思考,或是在组织PBGS教学的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现一些暂时的困难如冷场,这也需要教师有极强的应变力。
财务会计属于核算型的,而管理型会计是利用会计信息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其次是两者的着重点不同,财务会计的重点就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进行解释和反映,而管理型会计是将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作为重点。第三,两者的工作特征有着很大的不同,财务会计是需要严格遵循会计的准则;管理型会计要求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灵活性较高。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
一方面,管理型会计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其内容是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的深化。另一方面,管理型会计的职能在某一方面也是对财务会计职能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管理会计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一个积累和分化的漫长过程,它摆脱了传统的只关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精确性的特征,将主要精力放在通过数据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上。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一)是不断满足企业发展信息需求的需要
企业面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必须加快对自身信息传达和获取功能的实现水平,信息的准确度和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的成败紧密相关。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毫无疑问需要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并及时地做出相应的措施,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不断完善企业会计信息体制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如今的信息技术为两者的融合提供的技术支撑,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进而不断建立并完善会计信息体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具有的互补性
财务会计的主要功能是对数据信息进行总结和归纳,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精确性,但是也缺乏灵活性,而管理型会计的着重点是通过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意见和科学的预测,但是如果单一运行的话需要进行结构和系统的有效整合。两者所具有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两者的有机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之逐渐发展为较为完美的企业会计运营模式。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有的目标一致性
传统的企业相关人员认为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是制作出管理会计所需要的财务报表,而管理型会计的主要任务,是为了根据财务会计制作出的报表参与到企业的决策制定中来,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价值。但是,企业要想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赢取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就要转变这样一种观念,即财务型会计和管理型会计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服务于现代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要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异同点及相互关系
在企业会计领域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作为两个不同的分支,在实践过程中,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第一,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内部决策管理层,提供企业者所需的信息;财务会计主要对外部信息需求者,向外提供报告信息。但是,两者都是以提高企业经济为目的,正确记录、分析企业的经营活动,对企业中的价值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第二,财务会计的对象是企业已发生的、过去的生产经营情况,反映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状况,是一种“报账型会计”;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反映的状况进行再加工,反映出现在和未来的经济活动的预期状况,具有前瞻性,属于“经营型会计”;但两者都是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进行信息的采集,体现企业社会生产关系的生产过程。第三,财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有着固定的原则和标准,企业必须遵守特定主体的规定,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如《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等,向有关部门提交财务报告;管理会计则作为企业内部的活动反映,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法律法规的限制,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有助于企业的改进管理,提高企业效率为宗旨的方式,灵活地应用预测学、控制论等管理理论,进行随时调整,提交适应的报告格式和标准。但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现代企业会计服务,共同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满足外部及各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必然性
在会计体系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组成了一个耦合的开放系统,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财务会计是基础,会计质量是管理会计分析的重要保证。财务会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要管理会计进行提升,只有准确和广泛的财务会计数据,才能使管理会计所采用的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加工的数据信息得以全面、高质地反馈企业的经营过程。因此,将企业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整合为体系,两者相互渗透,对财务会计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等管理会计手段,在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组织中的管理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都有着积极的帮助。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总体要求,内外配合、互相反馈,共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实现会计最原始和终极的目标,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大融合,是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的要求,是会计活动向外延展的结果,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和重点。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融措施分析
为了使财务会计制度更加完善和管理会计的发展,建立一种全能的企业管理控制系统,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的真实完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步伐已经加快,无法割裂地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一)构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模型,保证信息输入的融合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原始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采集,并把这些数据传递到相关部门进行合并、加工、整理,有效地、及时地满足各方的需求,具体可以通过建立原始信息目录清单、设置共用的会计凭证模板,将财务会计方面的各类报表,诸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计算公式及相应提示设计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便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会计数据库中自由取数,建立各自对应的处理报表。目前,我国在软件设计中,ERP管理系统实现了会计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操作,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得到了加强。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在企业供、产、销过程中的具体运用,体现生产控制过程的融合
1.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企业运用的各类会计工具的沟通作用来实现融合。从供应链开始,到产品的销售资金回笼,直到出示财务报表,体现财务会计的过程,为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提供了明确、具体的依据,便于管理会计为企业未来的经济预算、经营绩效进行规划和考核。形成两种会计活动回路循环的路线:计划-控制-反馈-考核。
2.值得强调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在成本控制核算方面,两者的成本考虑因素不尽相同。财务会计是据实反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材料、制造费用和人工费用等在产品中的分配,以此确认产品的成本价值。管理会计的成本计算则采用作业成本计算法。(1)建立产品品种编码表和成本动因编码表。这种编码制,可以有效地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数据对应起来。在数据库中,对各类产品品种进行规律性的编码,根据成本动因态势,勾勒出产品与作业的对应关系。(2)分部门、分项目地与成本库的成本核算数据产生对应关系,形成一个成本库编码表。财务会计成本类科目必须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设置,在辅助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下设的明细与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间必须建立相应的联系,可以通过作业成本下设一级、二级科目、或者过渡科目的设置,形成对应关系。
3.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都生成了一系列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交叉构成了企业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显示出的企业经营成果效益,不仅供内部人员使用,而且向外部人员传递的会计信息,包含交叉了许多的内部资料,比如:现在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以及企业的治理结构等信息,本质上应属于企业的内部管理性的信息,现在也被外部人员所获取。内部的两张报表也扩大了内容,利润表也向综合收益表方向转化,原有的单纯财务报表,增加了非财务信息的项目,丰富了财务报表的内容,使财务会计的标准上了一个台阶。
4.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实施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数据,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地防范,这些都与财务数据相关。管理层、投资者对企业进行评估及估值的参考资料,企业员工也需要从会计信息中了解其薪酬受影响的情况。因此,财务信息的重要性被管理者等相关人员的关注度都是有增无减的。这促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交叉,两者的界限不会那么绝对明显,相互融合的程度越来越高。
(三)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抓好预算编制与控制的各个环节,扩大两者的融合度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相互结合在一起,混合使用的,具有较强的内在契合性,管理会计也贯穿了企业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为企业的目标战略执行情况起着监督、调整业务活动的作用。全面地预算管理,渗透了企业的销售、生产、成本等各个预算模块,与收入、费用、资产与财务需要合为一体,是一种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推动现代企业贯彻落实经营战略的一种管理工具,将各种关键问题在一个体系中进行评价、控制和解决的有力手段,最大限度地保持横向、纵向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信息更加的准确及时。
1.预算编制中的融合。在财务预算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对企业制订生产产量、各项成本以及现金收支等方面的预算,归集数据的逻辑与编制实际的财务报表的流程相一致,按统一的计量标准,经济事项的确认,由财务人员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归纳,并综合考虑企业利润目标及销售预计方案的编制,形成预期的企业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最终编制预计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使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心中有数,并对经营过程中的目标控制加以有效管理。
2.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要达到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的效果,不仅要编制合理的财务预测,而且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完整的预算控制制度,形成一个多环节的联合体系,实施“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持续改进循环,建立各项指标的勾稽关系,对各项预算考评指标进行量化,倘若计划数与实际数据偏差较大,要及时关注并调整。必须保证预算与战略、预算与奖惩制度、预算与预算动因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真正实现预算对企业前进的推动作用。
通常情况下管理会计又被称之为对内报告会计,和外部会计具有相反性,也就是考察企业未来和现阶段的经济活动,以此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提供科学客观的依据。并且成本会计和管理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该项工作的时候,必须将眼光放眼未来,并对各个管理阶段的发展进行审视,对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虑,进而从中获得启示。
(二)财务会计的内涵
财务会计通常情况下又被称之为对外报告会计或者是传统会计,主要是负责监督和核算企业已产生的经济活动,核算目标主要是向政府部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进行相关财务管理活动的提供。并且财务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属于一项基础性工作,该工作有助于企业领导者信心的完善,并将正确的经营裁决作出,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异同点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相同之处。1、两者均属于管理活动的一种在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于重要的内容,均是对企业的经济信息进行处理、加工、整理和收集,进而以相关数据为企业决策者的相关决策作出支撑。并且两者均是企业会计分支,在关系上相互制约、促进、依靠和独立。并且财务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基础,是企业经营者为了满足发展需求而诞生的。而财务会计则是遵循企业规章制度和会计法规产生的,并且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以上两者均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密切相关性,是企业经营管理方向及其财务动向的代表。2、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两者在企业的企业管理中工作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在终极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也就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对象具有相同性,也就是经济活动中的价值运动。同时企业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主要通过报告、监督控制、核算和记录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并且这也是决策者进行裁决的主要依据。(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不同之处。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核算要求差异,其中外部报告需求是财务会计尤为关注的,也就是及时性和准确性,计量采用历史成本法;而内部报告需求则是管理会计核算时尤为关注的,同时在其中融入了管理学内容,将预测系统构成,它的前提是会计成本,而计量则是通过成本法的变动,全面分析和预决算的企业经管活动。二是服务对象的差异,管理会计工作的主体对象是企业内部的不同层次部门,而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对象则是整个企业。三是工作目的的差异,会计准则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参考依据,主要反映和核算的是企业内部利润形成、费用归属、支出费用和收益等各项经管事宜;而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管理者决策的重要依据。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结合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是它的两个重要分支,并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在以上做了详细的探讨,然而有效的整合两者,来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则是我们当下思考的主要问题。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合,具体如下:
(一)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设置于企业机构的同一部门
目前在我国的各个企业部门设置中往往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在应用水平上,财务会计也要明显的高于管理会计,然而财务会计产生于管理会计之后,因此,若没有管理会计,自然也就没有财务会计。并且两者均属于现代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关系上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财务会计系统还是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的主要来源,因此为了实现信息兼容和交换处理能力的提升,将两者进行结合,则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将管理成本减少,将重复浪费降低和避免。
(二)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控制与核算
在财务核算和企业管理过程中,对于成本的核算和管理属于重要的工作内容,因此重视和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在企业的核算和成本管理中,将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功能充分的发挥,并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成本控制方法、理论及其成本性态分析。并且以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对企业产品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在革新和改造技术的情况下,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在固定成本投入不增加的前提下,将产品产量提高,将产品的固定成本降低。并且将管理会计中的成本控制方法运用,同时综合考虑原辅材料消耗、员工技术水平、生产工艺及其产品设计等情况,将产品的标准成本制定,进而对成本实施规范化控制和规划。并对比财务会计的标准成本和成本核算资料,将成本差异找出,将差异性质分清,将有利差异合理利用,将不利差异努力克服,加强管理可控差异,将客观条件改善,将不可控差异的影响尽量减少,将产品变动成本减少,将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成本管理和核算作用充分发挥。
(三)结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经营目标
随着这两年国内形势的日新月异,国家法制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管力度空前且日益加大,预算公开、决算公开、项目细化、三公经费公开、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严控,规范津贴补贴、公车改革、压缩公用支出;国库集中支付,提高支付比例;使用公务卡结算;资产管理系统;非税收入系统;会计制度改革、会计电算化系统更新升级换代越来越多的政策性、技术性要求在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洗脑,必须在要求的时间内快速接受消化,然后快速贯彻落实。面临突如其来的专项检查、专项审计,诸如地方债务审计、公务卡使用检查、、三公经费审计等,时间紧、任务重、唯有加班加点、熬夜奔波,不敢有半点懈怠,工作强度和压力只有在检查、审计结束;报表审核通过后,自己的四肢乏力,长舒气息后感受的真真切切;正所谓工作时在拼命向前跑,再回首身后已留下长长的足迹。
2.沟通不可能如愿,理解万岁是梦想。
社会的发展,每个人的思想、价值观、世界观,对待规则的意识都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人际关系的复杂多变,追求金钱、待遇、获利想法越来越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因长年与数字报表打交道,一是一、二是二在心中根深蒂固,说好听是一丝不苟,说不好听是较真。领导从单位全局考虑问题,大家从自身利益出发,而财务会计人员必须从财务角度合法合规考虑问题,必然造成矛盾;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想出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底线思维必须牢不可破,“球”的做法依然是要经得起时间和政策的考验。比如,有些名目的补助去年发了,今年就不能发,因为政策在变化在完善,时代不同了,必须换思想了,因为不换思想就要换人的。在其位,谋其政;干啥吆喝啥;财务人员站在财务角度,本着沟通无限的想法,却往往是沟通受限受挫;渴望得到大家的理解,但是理解万岁只是口号,难以实现。
3.行业的变化,心理压力重重。
财务会计行业是个更新飞快的行业,处于财务会计的大行业,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是少数一方;处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是弱势群体。这世界,千变万化,财务理论、会计制度、软件升级等等,层出不穷,与财务会计人员息息相关,年年干年年变,年年变年年干。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越干越精通,自然对企业会计、商业会计、上市公司财务越来越一窍不通。试想,国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实行聘任制,如果某一天,原有的单位被整合,财务会计人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型从事其他岗位;或者已经工作近20年,重新寻找工作,如何才能找到新工作呢?这些都不是骇人听闻,杞人忧天;更不是庸人自扰,没事找事,赶上变革的时代,谁能在工作上从一而终呢?除了财务和会计,还能干什么,还有什么竞争力,还能如何养家糊口,赖以生存呢?相信每个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脑海里都会时不时的闪出这些忧虑。
4.职业病缠身,身心俱疲。
财务会计人员因为工作的性质,长期与电脑约会,长期与数字死磕,久坐、熬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颈椎病、腰椎病、肘腕综合症、眼睛干涩近视、内分泌失调、神经衰弱等等,不分年龄,早早的开始与财务会计人员朝夕相伴,身体的不适,造成心情的低落,心理压力和身体的亚健康状况相互作用,久而久之,身心俱疲。尤其,每到岁末年初,各项报表铺天盖地,财务会计人员已成为年末国人公认压力最大的人群。种种压力之下,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一旦在财务会计岗位干的时间久了,一般都成为了一颗看似重要却总被忽视的螺丝钉,若遇晋升机会,领导首先会考虑是否有合适人选来接任他。因此,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若要晋升,就必须努力锤炼自己的同时,着力培养同事。可是,财务人员短缺:财务工作准入门槛日益提高,必须拥有会计证才能从事;财务工作涵盖内容日益扩大细化,甚至无人愿意来从事此类工作;最要命的是,财务会计工作已成为一种高风险行业,因为她已越来越成为一种对自己高度自律、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结果力求完美的自苛行业;一种对别人监督审核,照章办事,以合法合规为准则的放大镜、探照灯行业;一种时效性强,准确度高的技术型行业。
二、化解压力的最佳途径还是自我减压。
财务会计人员工作压力巨大,作为财务会计人员,早已接受监督别人,同时受审计或检查监督的制度模式,所以,都能洁身自好。但是,置身单位,仅是一员,诸如编制批不下来,领导不重视,同事不理解等等,只能从调整自身,自我减压做起,唯有做到尽职尽责才能问心无愧,唯有内心强大才能来日方长。面对繁杂琐碎的日常工作,要把会计工作的两大职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发挥到位。一个单位所有的管理状况,通过财务的窗口,可以看到全貌。就是说,管理的好坏,最终都会反映在会计资料上。因此,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不单单是财务,更多的是了解单位的各项,尤其是主要业务,以发散的眼光辐射到单位的各个层面,就是在业务工作上,要把自己的立足点放的高一些。财务会计是一项执行力要求非常高的工作,因此,按照时间管理的原则,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花在重要又紧迫、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上,就是重要的事情多干赶紧干。一句话,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视重视再重视,花多大精力都值得,这是个有付出必有回报的环节,通过证、账、表,细微之处看得到财务会计人员的辛苦,工作态度,耐心和细心,就是在业务工作上,要让自己的时间倾斜一些、基础打得牢固一些、会计资料精致讲究一些。还有一些具体的想法做法,写出来,在今后的日子里,也为自己指一个方向。
1.与领导沟通,解铃还需系铃人,借力于领导,以端正的工作态度,以合法合规的底线思维,以为单位服务的大局意识,达成共识;与同事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意方式,学会说话,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尽可能好言好语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提交给领导解决。
2.提高工作效率,大家分工协作,尽可能工作时间解决问题,不把工作带回家中;需要加班,就从心理上安慰自己早干完早省心,尽心尽力就好了。
3.寻求良师益友,上级、同行、财务、审计岗位的,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在同行中培养知心朋友、大家都处在水深火热中,相互鼓励,从心理上求得平衡。
4.在一些会计论坛吐槽,每个人都有从众心理,发现大家都一样,甚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5.转变精力,倾注于家庭和孩子的教育,认识到家庭对自己的重大意义,孩子教育的成功能带来想象不到的喜悦和幸福。
6.重视饮食健康、营养搭配、加强体育锻炼、适度运动,生活平衡。
(二)通过预算会计改革支持集中化方向的财政管理改革目前,旨在通过建立合理的集中财政管理框架,促进单位预算会计改革,对国内外提出的财政管理实践要求进行了统一反馈和分析。近期进行了几项重要改革有集中政府采购的制度、集中收付制国库体系以及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等,虽然这些改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但是从实质上看,都是为了促进集中性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而改革。这也就是说明,这些改革的实质都是一样的,并且其遵循的基本方向都只有一个:就是从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迈进。集中化财政公共管理从根本上要求要有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并以此来明确各个阶段和时间点资金的使用状况,这就必然要对目前我国现行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进行大范围内的整合与改革,尤其要突破体系的局限性,构造全新型的预算会计框架,改革的重点应是对总预算会计的预算范围进行扩展,保证其能够对各个时间段的交易信息进行实时了解。这项改革的实施,将会充分扩展总预算会计的能力,改革的核心是保证总预算会计能够对各个阶段的财务信息进行实施交易,包括承诺阶段和付款阶段的各个阶段。一般状况下,支出方面的交易应当由相关支出机构和核心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监制和管理,并进行相应的同步记录。如果预算会计不进行相关的改革,那么集中财务管理方面的各种改革就会面临极大的障碍和局限。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推行集中性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中,如果采购机构无法及时得到承诺阶段、核实阶段和付款阶段的交易信息,就无法制定良好的采购预算,也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采购。国库如果不能及时获得这类交易信息,就无法办理审核和付款事宜,更无法制定实施预算所必不可少的月度现金(用款)计划,向支出机构分配和下达支出限额也找不到客观依据。
二、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选择
(一)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目标选择就目前状况来看,截止到现在为止,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各种规范体系的层次也比较清楚明确。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虽然会计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给社会和我国经济都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有完善的会计规范,而且更要有这些规范的执行机制。否则即使制定了较好的会计规范标准,但是执行力度不够,或者执行不到位,那么也会变成一张废纸。鉴于此,我国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相应标准,不仅要适应于大多数单位和企业发展,而且还要建立足够的执行标准,管理改革与执行同时实施,才能保证改革的有效性。
(二)会计改革开展的形式选择就目前我国现有的管理体系来看,最高管理体系是法律,接下来是行政法规,然后是部门规章。我国会计规范体系中,这几个层次的规章基本够已经具备,一般来说,层次越高其中的约束力也会越大,并且相关规定的内容范围也在逐渐加大,但是一旦规范内容加多,范围较宽,则其规范的内容便不会具体,所以对其执行效果会有一定的影响。从整体上看,国际改革的通行标准是对会计改革以准则的形式,而我国则不适宜运营制度的形式,采用会计规则这一形式则更加合理和规范。会计预算管理和财政管理改革所涉及到的区域比较广泛,其中最为明显的改革有以下几个方面:集中收付体系、政府集中采购制度、部门内部建立合理的预算制度。对这些方面的改革,不仅把会计管理中的预算功能充分体现出来,而且也对预算管理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合理分析,明确提出其中的缺点和优点。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强,新形势下要求更大的改革,尤其是需要大大加强总预算会计实时追踪“机构层交易”信息的能力。
(三)会计规范体系改革与完善的内容选择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会计管理的体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健全和完整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优化的问题。(1)从基本法律这个方面来看,包含的法律主要有《注册会计师法》和《会计法》。(2)从行政法规这一方面来看,为了促进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提高会计报告的编制效果,国务院颁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3)从单位部门内部规章这一方面看的话,其规范还是比较详细的,并且其规范也是最多的。这一方面的改革应该作为最基本的,并且也是最重要的,比如,基本会计准则的修订与完善,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与制度的制定与完善等。(4)对其单位内部会计管理方面的制度。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都进行了具体的要求,但是企业内部员工如果执行,如果沟通交流以及开展工作就成为了相关部门监督检查的重点,也是目前我国会计规范项目的重要完善项目之一。
三、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的对策
(一)集中性的政府采购与预算会计改革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集中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中,财政部门不再单单是依据相关的预算要求给相关单位拨款,而是依据国家批准的预算要求和单位采购合同的实行状况进行资金支付,直接将相关款项支付给供应方。因为供应商和政府采购的中间机构不属于财务拨款的对应单位,所以针对这种直接钱款拨付的方式,目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不能进行报告和记录。由此也可以看出来,要对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更大的改革。(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政府整体)。依据国际上的惯例,要对会计实体进行特定的管理和界定,集中政府采购政策也对机构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了客观要求。因为相关单位对服务或者商品的采购采用了直接集中支付拨款的形式,而总预算会计对这一方面具备相应的直接记录,并且支出机构也可以依据相关财政部门的规定提供相应的付款证据,并进行合理的会计记录,这笔业务实际上是不同层次(政府整体和支出机构)的会计主体(政府)获取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因此客观上要求由核心部门和支出机构分别进行实时和同步式记录,由此将促成在集中和分散的基础上对同一笔采购交易同时进行记录的新型预算会计系统。在该系统中,作为子系统的支出机构层次的会计的功能是完成总预算会计框架下的明细记录。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政府采购的资金来源较多,不仅有财政预算资金,也有其他资金如预算外资金等。这种情况下,如果一笔政府采购业务有两个以上的资金来源,其会计核算就变得较为复杂,对这笔政府采购业务信息的反映在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下是不完整的。同时,由于政府采购的实施会造成预算单位收支过程中的价值流转和资金及实物流转的脱节,对这种情况下的预算会计处理需要进行专门的规定。
(二)部门预算与预算会计改革从2000年开始试点的部门预算制度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普遍推广,这是近期在预算方向上推出的最为重要的几项改革之一。除了部门预算外,其他几项预算改革包括试编中期预算、改进预算分类系统和建立旨在支持预算准备的技术平台。以部门预算为主导的预算改革旨在细化预算编制、强化受托责任和增进预算透明度。预算会计信息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基础。在传统的、大一统的(政府整体)预算模式下,各个单位、部门的支出指标是按照基期的支出基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来确定的,因而在决策时不需要过多的预算会计信息。相比之下,部门预算有着巨大的信息需求,包括在核定编制、制定标准定额、摸清各个部门的“家底”、充分了解各部门资源占用和使用情况等方面。然而,现行预算会计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预算资金、进行公共支出中形成了大量的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许多事业单位如科研、高校、医院等还拥有相当数量的股权投资。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主要侧重于预算资金的收支核算,未能整合为政府会计,因而对各单位的大量资产包括长期资产的会计核算既不完整也不及时,成为实践中对固定资产缺乏妥善管理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规定不计提折旧,因而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占用的经济资源及使用情况,难以为编制部门预算提供有关各个部门的“家底”资料信息。
1.所有者权益和净资产。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本身属于一种资产净值,具有预算会计持有、非营利性组织和政府所拥有、产权相对单一等特征。而在企业财务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与事业单位内部净资产相对应。所有者权益即把企业资产中的负债扣除之后,由所有者所享有的部分剩余权益。
2.利润。在某会计期间之内,企业所获得的所有经营成果都可视作其利润。利润属于企业所有会计要素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以企业自身的基本盈利性质为基础进行设置。与企业不用,事业单位在本质上是非营利性机构,因此事业单位内部并不具备利润这个会计要素。
3.收入。事业单位基本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其收入主要指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从其他事业单位、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单位所取得的资金,且该资金具有非偿还性特征。与事业单位不同,企业的资金来源是企业提供劳务、销售产品等环节所获得。而其收入则是在日常经营活动当中形成的一种资金流入,并且和所有者的资本投入并无任何关系,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所有者的基本权益。
4.支出。事业单位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是耗费,其支出属于资金消耗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常发生于建设基础设施、业务开展等环节。企业在支出环节的主要目标则是取得更多收入,力求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因此属于资金流出的一种表现形式,往往在开展经营活动时产生。
二、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
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及核算方法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核算部分会计业务时,其核算方法还存在着明显差异。除了核算固定资产时两者的方法不同之外,在核算无形资产时同样存在着差异。②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存在着差异。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方面较为简单,且整体数量相对较少;企业财务会计基本科目的设计环节则较为细化和全面化。③事业单位与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核算内容也存在着区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核算工作时,其工作内容不包括成本核算,而且针对盈利性业务,只需要核算其内部成本;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以成本和算法作为基本方法,旨在对企业内部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宏观管理。
三、会计等式存在着区别
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支出+资产=收入+净资产+负债,该等式是一种动态型等式,是对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时的收支结余、净资产实际增值情况的客观反映。由于事业单位开展活动时的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所以严格管理其资金使用状况显得十分重要,以此方式防止出现资金滥用等情况。因此,针对事业单位而言,其会计等式必须采取动态体系。同时,事业单位在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该基本等式就成为其重点参考依据。
2.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是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该等式则是一种静态型等式,主要反映了个会计要素间实际数量关系、企业具体资产归属等。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等式表明企业拥有者与企业之间属于独立存在的关系,而且该等式同样可以成为企业编制内部资产负债表时的重点参考依据。
四、核算基础存在着区别
1.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包括两种,分别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其中,收付实现制又被称作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收付实现制将实收实付作为其标准,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若该费用为本期支出款项,而该收入为本期收进款项,则在任何条件之下,都必须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收入为期末所支出或收进,尽管其产生时间在本期,但却不能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2.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又被称作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则把应收应付视作其标准,并以此方式确认本期所产生的费用和实际支出。如果该收入能够反映本期的实际经营成果,而该支出能够反映本期的具体生产消耗,则在款项未实际付出或者收进的前提下,都需要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而如果该费用与支出不能够归属于本期,则即使其款项的付出时间或受到时间在本期,同样禁止将其视作本期费用与本期收入。
(一)数据采集流程
数据采集流程是会计流程的第一步,是通过最初的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数据信息的采集,这些数据是需要对其加工的流程服务。其中数据采集流程中对所有业务流程的数据全部包括,主要包括的是原始凭证。
(二)数据加工和存储流程
数据加工和存储流程主要是通过数据采集流程采集到的原始凭证进行分类、凭证录入、信息重组等程序,并保存重组完整的信息结果,通常是在各类账薄中将其保存。
(三)报告信息流程
报告信息流程的内部报表以及外部报表,所采用的编制方式均是账薄和记账凭证,同时已经编制好的逐次递交到投资人、债权人以及管理者等人手中。基于数据处理角度,在其财务会计流程中所实施的各项活动,全部都能够将其认为是对信息的某种作用,以此形成的有序数据处理和信息生成过程。也能够将其过程分解成若干个部分,在其各个部分之中全部都有自己的处理任务,其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和配合,均是在统一目标的统一下,所形成的一个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
二、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策略
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进行重组主要体现在流程的简便,有两种方法可以进行重组:系统化改造法和全新设计法。其中系统改造法是在现代化发展趋势下,对其财务会计流程实施创新再造后,不同的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信息不同的需要,直接从系统报告生成器中提供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在提供的过程中,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使决策者满足,可以对系统重新发出命令,重新选择数据信息的流程;如果提供的信息使决策者比较满意,那么会计业务流程结束。系统有智能程序,智能程序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对一些使用者不满意的信息,程序会开启记忆模式,自动对其修改,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系统化改造法的好处是,能够通过现实业务逐步对流程进行调整和改变,在一定时间内收到优化流程后的效益,很好的降低业务中的风险,使企业运行最大程度上正常化,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在业务流程过程中能够省去很多浪费资源和人力的工作环节。全新设计法指的是从根源上对产品进行重新设计,提供不同的满足客户的服务方式,从基础对业务流程方式进行设计。全新设计法和原有的业务流程有很大的不同,全新设计法丢掉了原有业务流程中所有环节中隐藏的假设,从新的角度重新对企业业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业务流程的设计。在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各个环节中,前期业务流程中财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可以全部参与,在其他部门设置一些会计部门的子系统,这样可以由非财务人员对供、销、存各环节的业务进行操作。两种方案的具体选择需要各企业考虑业务流程优化后非企业带来的经济业务的风险,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全面评估优化后业务流程的可运行性和改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