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8 11:47:38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能力教育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一)开设口语课
我们可以开设英语口语课,英语口语课根据老师的教学时间设计安排课时,可以是一节讲授课一节口语课,也可以是每周一节口语课,更长的时间就不建议设置了。
(二)集体阅读
正常的讲授课如果有空白时间建议学生集体阅读,这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每一个学生都有张嘴的机会,如果你自己不把握,就无形中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机会。
(三)分组教学
合作型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成功的口语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加以精心组织和指导。为了更好的利用学生的有限的课堂时间,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每个小组五个到六个人,给小组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讨论,可以读或者背,或者自己已经完成的英语段子,在小组成员中分享,最后小组推选一个或者两个代表在全班发表演讲,争取每次选的代表都不同,这样每个学期每名都学都会有四五次的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
(四)加强背诵
学好英语,适当的积累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适当的阅读量和背诵量。我会选择经典短小的对话,或者自编一些本节课或者本单元重点学习的句型或短语组成的小短文或者小对话让学生背诵,这样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或者英语演说的时候,心里就有底了,也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写什么了。不要盲目让学生背诵课文,有的课文很长,让学生产生很重的压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就会少很多。
(五)适当奖励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给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设立阶梯目标,完成目标可以给适当积分,一定积分可以兑换实物、在英语课上有一定特权,比如坐自己想做的某个位置或者参加竞赛的机会,并且创造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水平。
二、课堂外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一)设立英语角
让学生自觉形成英语学习的习惯和氛围。英语角每天设立组织者和主持人,要求每名学生每周或者每学期必须参与英语角交流一定次数,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老师要求和学生主动相结合,让学生找到学习英语口语在交流中的乐趣。
(二)日常交流
在学校要求学生之间,学生和英语老师之间见面用英语打招呼,有事情有问题用英汉结合的方式交流,就是在你们的交流过程中至少要有英语单词出现,否则认为是无效的交流,或者不满足学生不是很着急或者不是很必要的要求。
(三)实践机会
每学期给学生创设校内或者校外的实习机会,让他们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直接对话交流,体会英语的语音语调,体会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差别,体会口语和书面语言的差别,体会繁琐的英语语法只有在正式的语境场合中才会出现,体会英语口语简单的表达,体会不同语境下,相同含义的英语单词的应用差别。也可以在商场、超市、大学生校园等场所,让学生体会英语口语和国人的交流情况。
二、后续能力给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增加活力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迅速,直接导致工作岗位技术含量的增加和责任范围的扩大。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清楚明白考大学读大学不是终点。要能够更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终生教育理念。每个人必须终生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要想使学生能够终生学习必须使学生具备后续能力,后续能力就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的继续发展能力,包括继续学习能力和继续工作能力。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曾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是在9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也就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因此,高中教育的育人目标,是人格健全有智慧,全面发展有特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尽管对以塑造人性为核心还是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两种教育目标的争论尚难分难解,但是打破唯分数论的传统学生评价标准已日渐成为共识。然而,让人尴尬的是从实践看来,打着素质教育旗号仍走传统路线的案例不在少数。分数、升学率还在继续束缚老师、学生的身心。对此,我们学校认识到现代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内涵,教育应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短期教育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促进个人专长的发挥等,应是学校教育学生的主要标准。我校除了狠抓高考成绩这一大众普遍关注的业绩之外,在通用技术课程中,依托学校现有通用技术教室,学生基本能使用金工、木工、电工工具,制作简单技术作品。如:简单相框的设计制作、常见桥梁模型的制作、简单建筑物模型制作、航模制作、简单机器人的拼装等作品。现代农业技术模块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接触和学习一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的机会,如淡水鱼,生态鱼,冷水鱼养殖;汽车驾驶与保养模块的开设初步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主要构造和主要系统的作用;熟悉汽车驾驶的有关法规和驾驶员行为规定,知道汽车的主要操纵机件、仪表与开关的名称,熟悉其位置,了解其作用,并掌握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汽车例行保养项目,初步学会汽车例行保养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形成保养和管理汽车的意识。这一系列课程的开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了学生学习范围,使学生在以后有较大的选择范围。教育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学生从高中毕业后有很多不同的人生选择,还有很多新知识、新技术需要不断的学习。没有较厚的知识基础,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就难以完成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难以得到生存和发展。后续能力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奠定学生继续学习和工作的基础,以引导其“学会生存和发展”。所以,后续能力的培养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一环。
三、创业能力是能使学生得以发展的关键
现在,高中毕业以及大学毕业的学生都清清楚楚的明白:没有谁能给自己分配现成职业,工作应该由自己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去谋取。这需要学生从高中起就树立全新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创业能力。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创业教育,采取措施鼓励自主创业”。因此,我校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目的就是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树立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具有较高综合性的能力,是一种具有突出的创造性的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事某种事业、商业、企业活动的能力。对高中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的说就是培养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或大学期间(毕业后)自我谋职能力,这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需要、动力、兴趣、思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我校通用技术课程中淡水鱼,冷水鱼,精品鱼养殖,富硒大米种植,酿酒和竹编教学,汽车维修等板块的开设,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的创业信息,让学生高中毕业后在自主创业意识上领先别的学校学生。创业精神是指学生的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四有”精神。我们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开展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及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培养创业能力是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重要内容,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敢于创业的精神,避免了学生“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也避免了学生考不起大学后无事可做、人生迷茫现象的出现。
二、解决的方法
1.明确实践能力的概念
面对上述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实践能力的概念有一个明确认识。实践能力作为一个范围极广泛的词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但是目前而言,很少有人能把实践能力的含义交代清楚。至今为止,学术界对实践能力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相对于学术界对实践能力的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赞同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傅维利教授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他认为实践能力是:“保证个体顺利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所必需具备的那些生理和心理特征”。实践能力的主体是人,是人合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种过程是人生理和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出:实践能力是人在具备必需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之后,形成实践观念,继而达到最终目的的过程。
2.教育模式的更新
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和现实社会中的实际工作存在脱节现象。传统的教育模式走的是“重理论,轻实践”的路线,这就导致多数高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够满足理论课程的需求,片面地将理论知识的识记等同于专业实践知识的掌握,无法展开实践教学;即使展开实践教学,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缺乏也无法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专业学生自身善于创造、思维活跃的特点。因此,高职教师应从认识和观念上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专业实践能力,可以积极参与社会中艺术专业的实践活动,例如参加专业的艺术实践培训、到艺术设计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等。
3.授课方式的改变
中国传统的授课方式是1位专业教师对应30-60位学生。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在于教师很难全面、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能力。高职艺术专业的课程大多需要具体的实践操作。对于这类课程,如果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不明确,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把握不到位,那么教师在实践授课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方式上应做出相应改变,例如采取集体授课和逐一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把理论基础知识讲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每一位学生自己确立具体的实践课题,再进行逐一辅导。而且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除了面授以外,还可以利用现有的科技例如创建QQ群、微信的方式进行灵活授课。
4.建立工作室制度
学生专项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并未得到学校教育的足够重视。对此问题,在学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校内建立专业的专业工作室,例如木工工作室、陶瓷工作室、摄影工作室、印刷实验室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设立的实际课题进行实践操作,进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工作室建立之后还需要配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便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梳理实践环节的思路,解决遇到的困难,也便于工作室日常的顺利运行;同时,可以邀请处于一线的设计师或专业技师担任工作室的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艺术专业领域的最近动向和发展趋势。
5.建立校企合作模式
加大实践课比重在建立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可以联系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加大实践课比重,使学生走出教室,到企业中参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接触和了解企业的工作制度、运营模式和设计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还可以将学到的实践能力应用于课堂的理论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设计的基础理论。
6.建立毕业生追踪体系
毕业生追踪体系的建立可以使学校保持与毕业生的联系,及时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近阶段的最新动向。对于毕业后在艺术专业领域表现突出的毕业生可以返聘到学校担任专业工作室的指导工作。另外,可以通过毕业生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确立更多、更丰富的校企合作方案。
1.教学理论和方法不能跟上时代潮流
大学里基本没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进行教学理论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的教学理论中引进、学习和借鉴,但引进的教学理论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外语学习者。我国的英语教育还属于单纯的语言学习,忽视了“学以致用”,忽视了社会和就业市场对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实践证明,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对于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十分重要。缺乏中国特色的英语学习理论,导致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只能学到语言的皮毛,而不是具有文化载体功能的语言。
2.教学内容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大学中的英语教育课程内容呈现出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忽视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及对学生进行就业英语方面的指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大学英语人才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在授课内容上,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忽略了英语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工具和文化载体,而单纯将英语作为一种学科知识传授,在注重语法、词汇学习的同时,忽视了大学生听说能力培养,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高,进而影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获得成功。
3.教材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大学英语的学习在教材和课程设置上缺乏整体布局和谋划,大学英语教材以综合英语学习和听力英语为主,而忽视了本身作为重要交际工具的英语的运用能力培养,教材单一;无论教材内容多么丰富,也无法弥补教材自身缺乏规范的缺陷。课程的单一性体现在教师注重读和写的能力培养,忽视了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以及英语文化的培养。这就导致大学生只能成为“考试机器”,而难以成为具有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人才。
4.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大学英语教育的评价方式主要是期末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这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极为不利。这种评价方式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表现。期末测试的内容以听力、阅读、词汇和写作为主,无法对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进行测试;评价方式拘泥于闭卷书面测试,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评价方式过于强调阶段学习的结果,忽视了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发展和进步,极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为“高分”学习,而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忽视了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反省,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坚持大学英语教育改革,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时代和社会对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应成为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当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几个方面着手,采取相应对策。
1.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保障。大学应努力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课程有机结合,对学生的英语知识、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素质等综合培养,课程改革和建设围绕这些方面实施。课程设置要根据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进行统筹安排,确保课程跟上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课程体系要科学合理,确保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障。
2.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理论应尽快在教育改革中应用。教学模式的先进与否是影响英语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教育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大学毕业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条件,是大学生英语知识、英语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大学英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创造较好的学习环境,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由“演员”转变为“导演”。教师应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进大学英语课堂,从而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转变授课方式
语言的学习不仅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语言的应用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枯燥、缺乏活力,因此,高效的第二课堂学习等非传统课堂学习应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助力。多媒体、网络等新型学习手段可以被运用到授课之中,这样既会使得课堂丰富多彩、活泼真实,又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原声电影、原版小说等教学材料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话剧、演讲、辩论、英文歌曲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合作精神和竞争精神,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英语、运用英语。这样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一定会为英语课堂带来活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鼓励大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改变大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英语教育改革成功的必由之路。鼓励大学生独立地学习知识,转变传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状况,培养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并在学习中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是学生可以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学会有效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激发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5.改变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
变终结性评估为形成性评估,最大限度地利用评价机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效应,促进英语教育改革的成功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在一起,将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力争建立多元化、立体式、交叉式评价体系。在形成性评估操作过程中,将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和活动中的表现、知识运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和评价依据,并参考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合作学习情况和英语水平提高情况等。这种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评价为主线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美国田纳西州实施的STAR计划涉及80多个学校的近400个班级,包含城区、贫民区和农村地区,研究发现小班教学后破坏行为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增加,留级现象和辍学现象明显降低,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日本三重大学实施小班教学后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上海小班教学的试行发现小班教学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的频率与密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能力、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以上世界各地教育学者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实施小班教学确实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的教学热情,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积极性方面有所帮助;对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课堂纪律以及道德水平有显著成效。有助于改善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二、小班教学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实施可行性的深入分析
政策方面: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主席做出重要指示:“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总理也强调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应大有可为。这无疑把职业教育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会议还决定全面发展本科职业教育,让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学历问题得到解决。政策方面的利好,无疑会增加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信心,对职业教育的经济支持和帮助会加大,为小班教学的实施铺好了道路。社会方面:现代企业更加注重的是专业性,甚至岗位性。拥有一技之长的技工和高级技工成为了他们的迫切需求,传统的大班教学在实施分岗位教学上很困难,然而小班教学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方面问题。小班教学可以做到:与企业合作培养定向型人才,着重培养岗位技能,做到所学必精、所学必用。
师资方面: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减少,导致师资资源富余,并且随着小班教学观念的普及,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教师都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且已经产生了很多小班教学具体实施的想法和建议。
学生方面: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心理素质、学习素质、行为素质普遍不高,导致中职毕业生的社会接受度不高。但是在小班教学的环境下他们却可能成为优秀的中职毕业生。笔者针对以下几类学生做出分析。第一类: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缺乏自信,但是思想活跃,头脑灵活。这类学生由于成绩上的暂时失利,并缺少老师的鼓励以及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信心,学习成绩下滑,形成恶性循环,从而被打上“差等生”的标签。这类学生能力并不差,只是容易受到打击,心理脆弱,只要能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他们一样可以很优秀。小班教学班级人数的减少,意味着每位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关注、指导以及其他各种资源相对增多,此类学生会有更好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类:调皮捣乱,纪律性不高,但是动手能力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能力多样化。这类学生很适合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比普高教育更加注重实际操作和发明创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大班教学由于教育资源、教育时间以及专业不够细化的限制,不能很好地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竞争力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小班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多的师生交流时间,更多的新奇想法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机会,可以使职业教育更加专业化,甚至根据学生特点施行定向教育,使职业教育更加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第三类:自卑、自闭、焦虑、性格孤僻、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对社会存在偏见。这类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属于家长管不了或者没有时间管,于是放到学校,渴望孩子能在学校的环境中得到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疲于备课和传授知识,无暇分心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即便班级纪律差,也只是采取强制性措施,压制住孩子们的负面心理和行为,这无疑是“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小班教学由于生师比的降低,老师可以从繁重的教务中解脱,投入更多的精力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得到改善,行为问题也会相应减少,教学环境也会随之提高,教师的管理也会更加轻松,形成良性循环。
第四类: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乏一些各方面素质都很高的学生。小班教学的实施可以给他们提供更便捷、更广阔、更合理的学习空间,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达成他们的理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出,“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因此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或学习知识,或掌握技能,或勇于创新,或品德高尚,小班教学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素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应当达到他力所能及的成就。
2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0世纪80年代,国外的会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像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对本国的计算机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及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素质及素养,培养学生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习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程设计及课程安排,旨在以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全方位发展及训练智力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知识包括会计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一般性知识。专业认同指的是会计毕业生要认同其专业、乐于学习其专业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AEECC认为,学校是学者掌握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最重要的场所。在美国,会计学校教学的宗旨在于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形成坚实的基础知识素养。
3把握开端,发展过程,掌握结果
中职会计教育方面的改进旨在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及学校应该对学生在会计专业方面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重视,对于中职会计教育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第一,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模式,塑造新型教学观念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决定了其能力的发展、知识的获得与品德的形成。改变传统教学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学生积极进取的空间及时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意恰当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出发点,注意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参差不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习成为学生终身运用的模式及自身的能力。
第二,恰当地处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及空间系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促使其共同探讨、取长补短,也可助师生相互促进。只有教师对学生采取相对理解、鼓励的态度,学生才会畅所欲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
第三,改革教学内容要使课程具有时代新意和自身特性,精简课程内容,删除交叉,清理课程间的关系。如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在在很多方面存在反复的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际的操作实践模式,避免会计专业知识与实践相分离,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索问题、发行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地对旧有的会计理论进行更新,恰当地运用外国的先进的会计思想理论,拓展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方面的广度及深度,让学生了解到外国会计方面的发展形势及具体政策。
二、故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表现力,提升其模仿能力
在故事教学中,当幼儿能够完整地复述故事的时候,就要引导和培养幼儿学习如何通过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来形象地表现故事。儿童的言行举止一多半都来源于模仿,而幼儿模仿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教师或家长。幼儿园的教师在给孩子讲故事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手势和动作。教师丰富的语音语调,得体到位的肢体语言,再加上夸张的动作表现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幼儿做出好榜样,让幼儿在倾听故事书中犹如身临其境,同时,也给了幼儿模仿的对象。一般的幼儿园都开设有语言课,鼓励幼儿运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欲望。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幼儿进行表演,并对幼儿不断生动形象的表演加以模仿,培养幼儿的语言表现力和模仿能力,为将来淋漓尽致地表情达意做好铺垫。
三、听故事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
幼儿的年龄导致他们具有丰富、天真的思想。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在故事教学过程中遇到适当的情节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思考问题,追寻答案,从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例如笔者在给幼儿讲故事《狼和小羊》的时候,由于故事没有完整的结尾,就给幼儿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当笔者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问幼儿:后面会怎么样呢?幼儿会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出许多的答案,不但由于幼儿的参与提高了他们对故事教学的兴趣,还充分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达到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把握专业特点,提升化学教育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特点,学院对教学计划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真才实学,内容组织必须贴近化学教育专业特点,并充分融合化学知识与计算机知识。
1.系统开设课程、厚基础、重实用
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对于不同的学科形态,强调不同的专业基本能力。一方面,学院召开教研会,讨论对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注重化学与计算机学科的融合,选择与化学教育专业学生最实用的课程,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VisualFoxPro程序设计、CorelDraw与Origin、化学信息学。另一方面,根据学院、学校师资情况列出可开设的课程表,加以课程描述,供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包括AutoCAD、Web程序设计。该教学计划注重基础,突出引用,强调实践。
2.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注重效率
首先,认真准备电子教案。出于经费的考虑,学生通常只选购一本基础教材,而这本教材往往是为多个专业的学生编写,内容没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备课时需更多专业特点,了解课程知识在化学教育专业中的典型应用,从而制作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课件。其次,注重课堂提问、练习检查等反馈形式,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最后,改善上机实践。机房安装红蜘蛛多媒体教室软件,投影仪。上机环节,先教师同步示范,学生再练习。同时在教师FTP服务器上提供练习题目,实验步骤及详细的解答视频供学生下载。另外,下机前,对每位同学的上机作业做一个简单的考核,作为平时成绩。
3.丰富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学院定期组织课件制作比赛、装机比赛,并给予奖励。为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提供活动场地、提供服务器,教师适当给予指导。
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措施包括增加计算机化学方向、化学教育技术方向师资队伍人员编制,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参加计算机课程教学,对这些教师,工作量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化学方向的中青年教师跨学科报考计算机方向、教育技术方向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在师资紧张的情况下,可聘请外院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二、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幼儿教育阶段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是有着良好的基础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论怎样的幼儿教育都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提升,相反,如果我们不注意增强这种培养意识,或者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培养的技能,那幼儿有可能经历了三年的幼儿园成长阶段之后,创造性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甚至会因为有意无意的阻碍而停滞不前。因此在笔者看来,要想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少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与实施。
1.给幼儿营造一个敢想、敢说和敢做的生活环境。
这一点很基础也很重要,看起来简单但想做到且做好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知道幼儿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且缺少规则意识的,放手让幼儿活动往往意味着实际的物品或精心布置的环境被破坏,有可能意味着幼儿之间容易出现更多的矛盾而影响了幼儿园的常规管理。但从长远的角度讲,我们要思考我们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表面上的整齐有序,也不是为了眼前的管理方便,而是为了幼儿长远的发展。且不说什么大道理,就从人们常说的“从小一看,到老一半”所隐含的儿童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也应该本着为儿童终身发展的目标,尽量地让幼儿大胆表达、大胆表现。事实证明,只有幼儿在不害怕、不恐惧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将自己的创造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如在一次教学观摩中就看到这样的情形,可当时上课教师害怕孩子弄脏了衣服,就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后来在交流时,有专家指出其实当时可以大胆一点让幼儿表现,因为幼儿在表现过程中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一些行为或者语言出来,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而我们制止了幼儿的这一行为,其实就是打断了他的思维,看起来衣服是干净了,是讲了卫生了,但很重要的一个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因此,这一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2.将一些活动进行到底。
真正落实起来也不容易,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日常的课堂上,幼儿教师对活动的规划痕迹往往都非常明显,一个活动进行到什么时候,进行多长时间,到什么时候应该有什么教学环节,往往都设计得比较精确,这种精确固然能够保证活动的整体性和可观赏性,但对于幼儿思维的发展却往往不是好事。因为成人是很难触摸到幼儿的思维的,有可能出现我们认为一个活动可以结束时,幼儿的思维才刚刚展开,因此教师对活动的中止往往也就意味着幼儿思维的戛然而止。注意到这一点,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就应该给孩子们多一点时间,问问他们:你们还有什么要做的吗?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某某某(一般是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有了这些问题,那些隐藏在儿童内心的想法就有可能外显出来,而我们的活动也就有了预设外的生成。这样,幼儿教育的精彩也就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有了发展的时间与空间。
在幼儿教育中,正是由于幼儿学龄前语言和行为能力成长迅速的特征,导致幼儿思维方式异常活跃,从对日常和学生的接触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对待学习和教育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学习心理,这种心理的外部表现形式虽然是因人而异、千奇百怪,但所反映的学生心理特征归纳起来无非以下几点:一是盲目被动型。这一类型的学生往往是深受家庭溺爱,家长对其行为过于关注。由于幼儿时时刻刻都在家长的监视下,事无巨细全部都由家长或监护人代为完成,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就直接导致了孩子对外界事物在判断和认知上缺乏思考和处理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形成了盲目跟从的心理特性,对待新接触的事物多半等待别人给予解答或提示,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这样的孩子虽然能够对老师的话做到言听计从,但被动的接受心理导致创新能力非常欠缺,学习上就有了很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应变能力不足,学习方法和接受能力过于教条和呆板,长此以往将会成为常说的“书呆子”,可见,幼儿的这种心理状态不是学习教育的良好状态。二是玲珑乖巧型。这类学生往往是由于跟随家庭参与的各类社会社交活动较多或其他生长环境影响,在家庭小氛围或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中逐渐养成处事圆滑的行为习惯,对事物甄别判断上具备一定的能力,能够主动迎合教师的安排或听从教师的说教等,尽量以服从的乖巧行为搏取教师的欢心,但往往存在阳奉阴违的学习心理。在学习上缺乏韧劲和耐力,多注重于表面而忽略了实质,尤其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多停留在表层或表象上,所以导致知识要点掌握不扎实,在课堂学习中尽管表现积极,但考评测试的成绩与其平时表现产生了一定的差距,甚至有很大反差。这一类型的学生具备很大的创新潜力,如果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则会发挥巨大的创新潜能,反之则会养成敷衍趋势或被动应付的不良学习习惯。三是固执己见型。这类学生在对待事物上有一定的主见,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独立的判断,在多数时候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当自己的判断与老师的意见产生分歧的时候,多会尽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并一直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即便是争论结果明显趋于劣势或被动时,表面上或口头上会屈从于老师的强势,但内心的不服从也会表现在行动上,行动上仍然多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实施。这种学习心理虽然在某种角度上分析,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对的优势和条件,但在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由于学生固执的心理而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同时,这一类型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对别人的批评在内心会有很大的抵触,并会在很长时间记忆在心。外部表现多为行动孤僻、不太融入集体,在语言和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与学生的相处不是十分融洽。四是顽皮逆反型。这类学生的思维和行动多数都非常活跃,常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解答问题时也经常不按照正常思路,常常会给人很多意外,对老师或家长安排多数都是反其道而行之。性格特征表现为表面上粗犷,但对事情的处理条理性很强。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有时会刻意违背老师和家长的意愿而特立独行,能够很好地处理自己与玩伴间的相互关系,在是非面前敢于担当。做事非常果断近乎于莽撞,对后果多数考虑不足,我行我素的性格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但这一类型的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很强,尤其是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尤为突出,容易形成两种极端,一种是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成长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或者团队中的骨干中坚力量。但如果放任自流,则会养成其无组织无纪律的性格特征,影响其健康成长。
二、幼儿教育学习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