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8 11:47:59

导言:作为写作爱好者,不可错过为您精心挑选的10篇基础会计教学论文,它们将为您的写作提供全新的视角,我们衷心期待您的阅读,并希望这些内容能为您提供灵感和参考。

基础会计教学论文

篇1

二、微课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学生们越来越习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灵活便捷,学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实时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性的学习。自由的掌控,实现反复学习或有针对性的学习,因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导、新颖的学习方式。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课程微课教学内容开展学习,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魅力并开拓自己学习的宽度和广度。

2、实现教师资源共享教师的交流与学多是通过研讨与观摩实现的,微课教学模式的出现打破了对于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不同高校的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实现在线的观摩与探讨。相关课程也可以借鉴其他教师的微课内容帮助学生简单的回顾以前的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开展教学。实现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的目的,真正的实现“微共享”。此外,相关课程的教师还可以将各自的微课内容共享后,形成一个具有大量视频信息的数据库,教师根据自己需要了解的相应知识点或想与之交流的教师,即可以搜索查找实现在线交流与观摩,既方便快捷又节约了相互的时间和成本。

3、更好的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微课的课时一般比较短,教学材料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但是微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设计的活动可以很好的与现实相关。例如联系具体会计核算流程,还原知识点到具体会计业务情景中,模拟实际经济业务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触,设身处地的思考。不是将知识孤立起来,而是让知识回归到现实的情境之中;不是简单的将多媒体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而是将学习回归到生活中,让情境激发感染学生积极的思考,努力应对去解决问题。

4、优化教学效果微课虽然短小,但是每一次课程都会集中一个知识点细致的讲解,重点突出、没有冗余信息。教师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将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微课教学,也可以配合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对这一知识点充分的掌握。即使课堂中学生没有理解该知识点,也可以随时根据自己需要反复观看,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很好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微课教学内容中,也会包含其他学生对教师提出问题的回答,以及同学们个人观点的陈述,这些信息也会有助于观看微课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实现稳中求进,在积累中增长自己的知识,起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基础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也可以通过播放微课内容辅助教学,将教师从单纯的讲解中解放出来。学生可以跟随视频开展操作,而教师则可以在从事实践活动的学生周围为他们答疑解惑,具体指导。

篇2

某些知识是否具体化和通俗化是相对和辩证的,并没有一处绝对的标准。由于知识水平的不同,同样的知识,一些人认为是很具体通俗的,而另一些人可能觉得很抽象很深奥。但对于学习基础接近的中专生而言,从有利于全体学生学习、较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内容角度出发,教学中力求使知识具体化、通俗化是值得重视,也是很有必要的。我在教学中对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内容,尽量把它具体化,使之通俗易懂。如:“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这两个会计科目时,我就给学生讲了两个事例(1)同学家里订阅的报纸,大多在下半年或年底。而报纸将在下年度才发放,即从1月1日到12月31日通过这件事得出结论你付款在先而享受报纸在后。“待摊费用”就是款项先支付,在以后期间摊销。(2)父母发完工资,总是拿出一部分单独提出后以备支出。如支付一些基本支出,如:水费、电费等。这就是“预提费用”预先要在以后会计期间摊销。这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例子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会计概念,使学生感到它不是抽象和难于理解的,是可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2、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突出其中的部分,重点分析,理解深刻。便于学生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运用会计等式进行复式记账,学生对于经济业务发生时,会计科目用哪个,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总是混淆。我就采取针对性的讲解:先讲“银行存款”这个科目,学生能理解。这时就可以把其相近的其他资产类科目进行替换:“现金”、“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待摊费用”等。当学生掌握其要领后,就可以把规律相同的成本、费用类科目掌握,从而把经济业务中所涉及到会计分录的处理迎刃而解。这种方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接受知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针对知识点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启发式谈话法”。我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每个大问题里含有许许多多的小问题,小问题里面又含有许多更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借用学生已有知识,一步步学习新知识,问题的逻辑性很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大部分问题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范围内,学生有可能回答出来,但必须动动脑筋,努力思考。这样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不断地问问题,学生不停的思考。回答问题时,有时学生齐回答,有时找个走神的学生回答。整个教学过程,好像是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谈话式教学方法。另外教师要注意总结,一节课结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每一章讲完,总结本章的内容;一本书讲完,总结全书的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体系化,很难忘记,这样做也符合遗忘的规律。

4、运用会计模拟提高动手能力

在系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侧重实践课程。它集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更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基本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以“我是一名会计人员”的身份按照规范的会计实务处理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仿真的操作演练,在建帐、填票、制证、登帐、编制报表等操作,大大缩短了从理论到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在“实践”演练中应注重规范训练,编号要连续,签名要齐全,摘要简明扼要,会计分录准确。账簿的设置、登记、结算、核对要符合制度要求。按规定的方法更正错帐,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分类装订和保管等相关内容,符合会计循环业务的流程。通过学习学生们的相互协作,一本本整齐规范的凭证、账簿、报表的完成,提高了学生写、算、报、用的能力,更为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扩大学生学习领域,得以开拓思路和眼界。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5、教师应树立“终生学习”观点

会计学科,知识更新很快,市场经济下,新的会计事项不断出现,国家几乎每年都出台一些与财务有关的制度、法规、规章。作为教师,即使在大学里学会计专业,那时所学的知识,已经落后,也需要更新,因此任何教师都必须不断的学习,别无他路。

篇3

2项目教学法

2.1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3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引入项目教学,可以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这样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3.1角色转变

项目教学的运用首先需要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角色,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讲授者”,学生是“听众”,这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示范、指导、共同学习。而学生角色由听众到主动参与则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首先要求教师完成角色转变,再去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最终达到共同学习。

3.2设计与企业接轨的教学项目

项目教学的基础在于教学项目的设计,教学项目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故而必须全盘考虑,既要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以《基础会计》为例,项目教学的应用可以先从教材上改革,结合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材模块化、项目化。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基础会计》知识模块化七个部分:模块一:期初建账;模块二:会计原始凭证识别与填制;模块三,编写会计分录与填制记账凭证;模块四:登记明细账、总账和日记账;模块五: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模块六:编制财务报表,模块七:装订凭证及档案保管。模块化分后,再将每个模块项目化,步步细化,由难到易,这样更利于教学,利于与企业接轨。

3.3项目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以项目设计的要求来安排项目教学,以《基础会计》为例,可将项目教学过程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引导阶段。教师根据项目设计确定任务。第二阶段:学生操作应用阶段。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以5-6人为宜),每小组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所学完成任务,通过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这个阶段对学生能力提升很关键。第三阶段:项目展示阶段。当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既能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又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四阶段:项目评价阶段。先由学生相互评价,再由老师评价总结。通过学生相互评价,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能力;通过教师的评价总结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长处,来改进和提高自己,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评价是学生的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第五阶段:总结归纳,强化理论。在教学中,教师先要将教材上枯燥的理论转换为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实践知识,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但任务完成后,教师必须得评价总结理论,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理解理论、掌握理论。

篇4

2.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完全遵照现实会计岗位的会计账务处理,实现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分类账同步进行,使学生有一个整体账务处理感观,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技能集成系统”,有效防止零星记忆。

3.成果验证与强化。通过PPT展示正确的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结果。要求学生不仅要验证会计科目、金额等的正确性,而且要注意日期(尤其是票据和结算凭证中需用中文大写的日期)、摘要等其他内容的对错,以及会计数码、汉字书写的规范性。验证后,再提供若干类似的经济业务,进行强化训练。

二、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模式的特点

技能导向型基础会计教学,与依托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相比,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特点是:

1.实物资料成为教学主要载体。课堂上,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会计的概念、基本职能、特点等一大堆会计理论和知识的讲授,而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实物形式的原始票据,以及空白的记账凭证、日记账、总账、明细账、报表,也就是在会计岗位中直接应对的实物和任务。通过精心设计的经济业务的依次展开和多次重复,实现任务驱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2.教材成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书”。在课堂上,可充分发挥PPT的教学辅助功能,以一个个“知识小贴士”的形式,将所需的必要知识点、实物影像、账证填制关键点等快捷地展示出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学生处理经济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以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获取相应知识点的时候,教材才成为学生翻阅的“工具书”。

3.技能掌握程度成为教学评价的主要衡量标准。对学生的评价,以专业技能考查为主,即能不能正确、快速、规范地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文字、数字的书写,如文字的清晰度、大小写数字的规范性,列入评价考查范围。凭证、账簿、报表的整洁度,作为会计基本技能,也列入考查。对学科知识点的考查,侧重正确理解和实际运用辨析,不再要求死记硬背。

篇5

会计教师是教学系统的核心成员,但不是辅助学生学习的唯一元素。在教学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构建多元素的辅教学系统,其也是辅助学生学习的重要元素。辅教学系统的构建可为日常教学提供一个有机、开放的辅教学平台,各内部元素相互作用,充分体现了会计基础教学的高效性。有序地建立起多种辅助教学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性平台

在会计教学有效教学平台的构建中,要注重学生自主性学习原则,教学平台的构建其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要注重给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选择机会,让学生能充分应用有限时间学习,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等进行选择。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自身学习特点等要素,并创造条件适应这些要素,发展学生自主学习价值,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和兴趣爱好,启发学生学习思维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综合提升其各方面的素质和专业知识,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二、会计基础有效性教学辅教学平台构建

1.构建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教学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在会计基础教学平台的构建中,搭建具有现代特色的网络辅教学平台非常必要。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并自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制订学习计划,加快学习进度。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立后,教师可借助这个平善会计基础课程的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授课计划、课程简介、教学讲义等,通过网络平台设置有意义的作业,在作业完成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修改。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对作业进行提交,并及时更正自己的错误。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让教学富有了现代色彩,改变了传统纸质作业交流的方式,学生可合理安排自主学习时间,在作业提交规定时间内自由地完成练习。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突出优点是,学生遇到困难时可直接在线向教师提问,且作业不会丢失,可供学生随时复习和参考。有效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规避了纯理论式课堂教学的枯燥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2.构建模拟实践平台

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理论的学习并不能达到预期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都是不能少的。在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构建模拟实践教学平台,将课堂理论教学进行延伸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模拟实践平台的主要实践内容是提供某公司实际经济业务资料,要求学生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填制报表全面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掌握会计专业核算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会计实务的理解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在模拟实践平台的构建过程中,要求结合实际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结构,反复修改和订正实验教材,不能使实践内容脱离教学大纲,实验教材中应该包括从原始凭证识别,到会计报表形成的整个会计操作程序,形成会计信息系统性实验过程。让学生在模拟实践平台进行会计专业知识的实战演练,平台的构建中还要注重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两种实践模式。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书写实践体会,回忆操作流程,切实提高学生会计学习的各方面知识。

篇6

(一)从原始凭证到填制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形式有如收据、发货票、借款单、车票、收料单等。记账凭证需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进行填制。这一过程需要学习第一章会计对象要素具体分类的项目;第二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的内容;第三章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学习的相关内容;第四章借贷记账法的运用是对前三章内容深刻领会的过程。

(二)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每张会计凭证有其局限性因此需将分散在会计凭证中的大量核算资料加以整理,得到最好的结果。

(三)为了保证其准确性可靠性根据会计账簿记录定期或不定期地与财产物资进行检查?,面对错误及时纠正。

(四)为充分利用会计信息会计账簿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从而更好地为其服务。

二、基础会计的教学示例

(一)基础会计的理论。把握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工作方法,实际不完全同于理论,会计的学习和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下面给出一个案例,以便大家更好地明白。

(二)基础会计的示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一万元现金,这笔经济业务为例,详细阐述基础会计的相关理论。

1、原始凭证的不同:实际工作中,此笔业务的原始凭证为现金支票的存根。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语言文字表述:原始凭证现金支票的内容,即从银行提取现金一万元。

2、记账凭证的不同:实际工作中这笔经济业务需通过填制付款凭证来记录;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会计分录替代记账凭证,借出库存现金一万,贷出银行存款一万。

3、会计账簿的不同:实际工作中需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等账簿,下面以现金日记账为例说明;教学中采用的手段是用“T”型账。

三、基础会计的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对这门可应较为重视,由于这门可理论性较强,知识点较为零散,而且偏向于实践,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何帮助学习较好的掌握这门可的主要内容,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总结了前辈老师的教学经验,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呢?特给出几种建议。

(一)生活入手。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引导学生应该从身边小事出发?,与学生密切话题来讲。生活是我们在教学和学习中最忠实的老师,他教会给我的是最朴实的道理和最绵长的回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合理的把这些生活点滴放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教学内容上结合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更好的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学以致用的思想观念。这也是丰富课堂内容较好的方式方法。

(二)授课灵活,化抽象为具体。理论知识总是避免不了抽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简单的把抽象的概念直述一边,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就没有办法理解那些较生涩的理论知识。如果把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灵活的讲授,把抽象的理论较具体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思考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多想有经验的老教师、老专家请教理论知识的具体化问题,只有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的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实践工作的理解,才能较好的把抽象的理论具体的讲授给学生,已达到传道的目的。

(三)趣味教学。课本的内容往往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如果念课本,学生上课就会跑神。枯燥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应该为老师所掌握的教学倾向。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应该去着重思考的问题,就基础会计教学来说,老师应该在掌握了基础会计的内在知识点的情况下,注意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可以使用一些较为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把较为枯燥的专业知识叙讲出来。这样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也能够较深刻的理解生涩的理论知识。

(四)总结规律,灵活致用。基础会计学虽然在内容上较为繁杂,但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寻,在逐步细致分析的后,可以从较为容易确定的账户开始,然后进行会计分录编制,这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比较容易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经过分录编辑的教学后,应该让学生学会使用已有的模板,以此来提高编制分录的速度。这是因为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能够遇到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但由于不少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变化、所运用的账户及其对应关系是固定的,由此我们可以较固定的编制会计分录格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这种固定的模版格式可以大大提高速度。

篇7

二、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几点对策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创设轻松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首先,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营造需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教师要和蔼可亲。每堂课都能从愉快的氛围中开始,这在中职学校,尤其是在较为枯燥的基础会计课上尤为重要。有这样一个传导现象:当教师走进课堂,露出灿烂的笑容,在黑板上工整地写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时,转过身来看到的也是学生阳光的笑脸———教师此时心情好极了,学生们心理受到暗示。这样,一堂课就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开始了,学生的积极心理就会发生作用,他们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就更容易了。二是教师注意课堂语言,要多运用诙谐幽默、生活化的语言或例子。因为幽默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助燃剂,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情绪,令学生轻松愉快,消除紧张,淡化焦虑。如在讲固定资产概念时,其中一句是“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形态的物质,讲解时可举例:汽车开着、开着会不会变成飞机?楼房住着、住着会不会变成球场……”。学生会在开怀大笑中理解这一概念。其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往往很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有时甚至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因此,对学困生来说,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调整学习和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几道简单的习题,树立他们的信心;上课时教师针对学困生能回答的问题进行提问,给他们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告诫他们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天资不聪明,应从学习态度、方法、意志力等方面去寻因。教师平时多用激励和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感觉自己被欣赏。

(二)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本着“易教易学”的原则,以教材为纲,以人为本,精心备课,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认真研读讲解内容。研读讲解内容前,应先看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及内容概述,理解每一节的基本要点,掌握每一节的梗概,弄清每一节的重点、难点。对于某些重要的知识点反复点拨阅读,使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完成复习题、自测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是运用“三步法”进行教学的。首先,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来源于经济生活,又服务于经济生活,要用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此,在学习“资产负债表”时,给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根据某公司2012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我们把明细账的数据录入总账中,然后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登记总账,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数据反映出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入本节课的思考状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展。其次,鼓励质疑。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问题,还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清楚、或表现出不耐烦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所以,即使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时,教师也要尽力找出所提问题的合理部分,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表扬和鼓励。最后,实践体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实践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体验等。比如学“资产负债表的格式和内容”时,我们应提供给学生账户式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特点等。

(三)善用信息技术,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虽然新教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阐述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语言精炼,图文并茂,版式明晰,举例简单明了,但教师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如采用单一注入式教学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使课堂显得沉闷。因此,教师还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观看会计相关内容视频、PPT演示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学习与理解基础会计知识的内容,以便解决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不仅具有听觉效应,还具有视觉效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课堂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它不仅具有直观、生动、形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而且可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把理论知识变成实际感受,从而启发学生联想、思索、判断、创造,最后得出结论,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其知识面,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第一,在导入新课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可渲染气氛,设置情景,衬托主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新内容;讲授某些概念或职能、要素、方法、原始凭证种类、记账凭证内容、账页格式、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环节等问题时由于问题繁多抽象,教师难讲清,学生难理解,而此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可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讲、易懂、易记。第二,可以在讲教材难点时运用多媒体。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不易突破,此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启迪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有助于教学。第三,在讲某些问题的比较说明时可运用多媒体。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增强直观性,这样印象鲜明,容易理解,便于记忆。另外,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等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实际演练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地加以演示。通过演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的好习惯。其次,利用多媒体建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知识具体化,整体内容分解化,特别是掌握宏观和微观知识体系和知识点时,通过文字与图示相结合的方式把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巧妙直观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感知、理解、掌握、拓展所学知识。例如,在讲授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会计”模块八———会计核算程序任务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观看FLASH短片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操作,还可以运用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归纳总结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来编制汇总原始凭证。

(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等。

(3)逐笔序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根据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

(4)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5)逐笔登记总分类账(根据记账凭证)。

(6)期末,按照对账的要求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以及各种明细分类账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账中有关科目的余额核对相符。

(7)期末,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另外,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拓展学习。网络以其畅通的信息渠道,集光、影、信息处理、传递、文字输送等功能于一身,为教与学开拓了更广阔的时空。因此,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让学生到网络“海洋”中去遨游,如解疑释难、观读案例、查找资料、交流学习方法体会等,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突出主体地位,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习

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思维能力的提高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其职业素质和技术技能就很难提高。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把学习的过程变为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现代认知结构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单纯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提供充足、典型、完整的直观感性的资料,让学生在尝试操作、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如教材中给出了会计主体含义,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笔者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胆猜想,尝试着论证为什么先提出会计主体这个基本假设。企业如何被确定为会计主体?确立会计主体的意义?通过几个问题的分析、归纳、猜想、论证,会计主体这个看似简单而理解又有些困难的问题,就可以被学生解决了。其次,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赋予了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学生通过独立、深入地思考,从而提出属于自己的观点。如在讲授“账户分类与结构”时,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结论是“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账户同属资产类账户,因此学生提出质疑:资产类账户结构借增贷减,而累计折旧既然属于资产类账户,那么,第一,它为什么贷增借减?第二,它的结构显然与负债类账户结构相同,为什么不把它列为负债类账户?笔者并没有简单地为学生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第一,负债含义是什么?第二,资产类账户结构是如何表达的?第三,累计折旧账户按用途结构划分又可称为什么账户?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归纳、综合等一系列自主探究过程得出结论:累计折旧是具有资产类和调整账户双重身份的账户,它是固定资产的备抵账户,它与被调整账户“固定资产”的记账方向正好相反,所以从资产账户结构与负债含义来分析,累计折旧是属于资产类账户是毫无疑问的。以问题为导向,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再次提出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这样就使整个学习过程通过探索而获得发展。另外,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中职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受到思维水平的限制,在认知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发现他人行为上的一些问题,而缺乏对自己行为正确的自我判断。因此,在教学上注意加强了学生的合作式学习方式,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主地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的思维碰撞、组织交流能很有效地解决问题。比如,在教授“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时,学生对此公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提出质疑,原因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各种各样的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会计基本要素在数量上发生增减变化后,它会不会打破这个平衡关系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讨论氛围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增加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增加,仍然保持了平衡关系;有的列举了资产与权益同时减少的经济业务,双方以等额减少,平衡关系仍然保持;还有的列举了资产之间有增有减,权益之间有增有减的经济业务,总额不变,显而易见平衡关系仍然成立。学生间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互相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

基础会计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而理论比较抽象的特点,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从未参加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理解了会计核算基本方法后,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和会计知识,让学生直接参加各种会计模拟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会计实践。这种实践可以是在学校模拟会计工作,也可以直接到社会上见习会计工作。如笔者在讲授“资产负债表”时,就运用了“实际模拟法”进行教学。根据公司提供的一套2007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在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制作资产负债表。通过学习操作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使学生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从理性认识又回到了感性认识,提高了他们对学习基础会计的兴趣。在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后笔者又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培训课程的学习,通过“基础会计学模拟实验”,对凭证、账簿、报表等账务处理程序有了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所以,笔者认为在学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时,指导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登记,编制报表的具体操作方法,更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既能通过实践去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又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反复的学习与实践,更有助于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从而对会计这一职业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大家,通过学生间相互点评,让他们都有展示自我,获得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收获的喜悦,有助于他们重新获得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勇气。

篇8

2学生助教的选拔和分配

2.1选拔依据

学生助教的选择遵循自愿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即既要鼓励学生的热情又要兼顾辅导的效果。首先由学生自愿报名,之后通过考试进行选拔,考试由授课教师以口试形式进行,随机选择主要知识点由学生当场作答来判断其知识掌握程度,口试的好处在于,不是简单知道学生答案的对错,通过学生口述,可以看出其考虑问题是否思路清晰,表达问题是否清楚明了,这两点在作辅导工作时非常重要。另外,在选拔时,还可参考学生在大一年级学习此门课程时的表现,如学习态度,考试成绩等。学生助教的人数通常设定在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结合学生的报名情况最后确定。

2.2组织形式

本门课程的课后作业因为有合作形式,学生已事先分成若干作业小组,每组2-3人,考虑到学生助教水平的差异性,为避免其能力不足或责任心不强对所辅导的学生没有帮助甚至反向作用的风险,不采用一个助教对应一组学生的方式,而是使用助教组—学习小组模式,即2-3名助教组成一个助教组,一年级学生每3个作业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一个助教组对应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分设组长一名,负责小组学习的联系和组织工作。这样,既降低了前述风险,还可以起到优化资源的作用,如当小组辅导时,每个问题都可由理解最好的助教来负责,自然可以提升辅导效果。

2.3助教组的分配与调整

助教小组在开课之初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后,根据学生与助教各自的优势与不足进行调整。

2.4对助教的要求与评价

认真负责是对助教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关注每一名助教的工作态度,结合同学的反映,对不称职的助教会取消其资格。从培养助教综合能力的角度,教师会要求每个助教作日常工作记录,学期结束时,教师会对每名助教的工作情况做出评价,考虑到助教经历可以看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评价可成为学生毕业找工作时的辅助材料。

3学生助教的工作内容

3.1批改作业

为保证《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本门课程布置了大量作业,助教的基本工作之一就是批改作业。但是,最初的几次作业由教师自己批改,以便尽快了解学生的总体学习程度,之后教师每次随机抽取三分之一的作业自行批改,其他作业则按照助教组—学习小组的对应关系由助教完成,批改后要汇总本学习小组存在的主要问题反馈给老师。由于作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每章的决策问题、阶段学习情况问卷及中期测评由教师一人批改,以便直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3.2日常答疑

如前所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既可以向教师质疑,也可以向对应助教组的任何成员询问。助教组每周安排一次固定的辅导时间,完成对应学习小组的辅导答疑工作。

3.3负责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工作主要包括作业辅导和阶段辅导。作业辅导安排在每章作业批改之后,教师和助教根据每章作业的完成情况,汇总问题由助教负责实施,当然若某章内容比较复杂,课时长,或某次作业后问题较大,也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增加辅导次数。阶段辅导是将整个课程按照内容的关联度分成几个阶段,在阶段测试后结合存在的问题实施的小组辅导工作。为保证辅导质量,每次辅导前助教需要与教师讨论确定辅导题纲。

篇9

二、摘抄错题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次试卷发下,学生的普遍动作是:先看看自己得了几分,再看别人得了几分。很少有人关心自己为什么分数会低,别人的分数又高在哪里?即使有些人得了高分,其中有些题目的答案也是靠猜的,但是在那个时候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是猜的了。大部分学生往往只在意分数,而忽略反思分数背后的个人学习方式;只在意将错题认真地纠正,而忽略分析错题背后自己知识或思维的漏洞;只在意将出错原因归结为“马虎”、“心慌”等简单的理由,而忽略出错背后的其他非智力因素。总之,只满足对答案“知其然”,却未及解“其所以然”,只追求题目的对与错,而不探究这道题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这个时候错题本就需要充分发挥作用了。我对同学们的要求是基础会计每个人必须准备一本错题本,前面一页写错题,后边一页写正确答案以及所涉及的知识点还有自己是哪一方面的思维出现的问题。这样这本错题本就可以重复利用。下次可以把这些错题重新做一边而不受正确答案的干扰。如果连着几次都做对了,那么就可以放掉,如果还是会做错,那么就需要做上加强记号,对这部分知识点抓紧落实。错题本需要定期检查,这样还能确保老师在试题分析时学生会带着任务仔仔细细去听,提高听课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错题教学的环节

1.作业讲评、试卷分析。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典型的错题。这些错题的背后,其实代表的不仅仅是一部分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如果我们老师简单地认为学生没有掌握所学知识,而不对该类题目的解题思路进行及时指导,那么即使这类错题一次会做了也不代表以后都会了。所以老师在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的时候要善于捕捉这类错误信息,并加以利用。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拿到这道题目时是得不了满分的,不是说知识点的欠缺,而是解题思路的限制。这一道题目包含了基础会计第三章、第六章中的几个关键公式:1.1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1.2产品的销售成本=产品销售数量*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期完工入库产品成本-期末库存商品成本1.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单一产品下)。1.4上一期的期末余额=下一期的期初余额。而我们的学生在解题时,往往只看表面,四个公式一部分学生能想全,但是把第一个公式和第二个公式串起来就只有个别中的个别了。这个时候,老师需要指导的就是让学生把这几个公式串起来的思路。这点掌握了,那么这道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2.个别情况个别辅导,以下面两题为例:例五:总账余额方向与明细账余额方向一致()例六:总账余额为零,所属明细账余额为零()这两道错题一开始错误的学生会比较多,但是一次分析之后错误率就会大大减少。当然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还是不理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就可以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不需要在课堂上让所有的学生都一起再来听上几遍,有效维护课堂的效率。3.发挥错题本的作用。错题本的作用前面已经提到过,就是在课后它的作用不容小觑。(1)教师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2)学生在翻看错题本时会发现自己明明会做的题目做错了,完全是由于考试时不正常的心里因素造成的,所以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解决心理问题。(3)提醒学生每一次试卷做完之后不能沾沾自喜,而是应该认真检查,让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错题教学。

篇10

中等职业教师在讲解基础会计知识时,首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念和主要经济业务核算方法,同时还要系统了解基础会计知识结构,加深他们对会计的认识,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空间,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明确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比如要让学生掌握账户分类、借贷记账方法及其应用;让学生能够正确填制会计凭证,能够结合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学生还要学会如何查找错账,掌握相应的更正方法,从而提升会计处理的准确性。

1.2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

第一,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该种教学方法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会计实践当中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会计知识,及时解决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降低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难度。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探讨,认识到自身学习上的不足,相互取长补短,增强他们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参与会计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讲解会计分录时,许多学生会感觉学习吃力,同各国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提问记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记忆规律,最大限度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质量。第二,开放式教学方法。该种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将会计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建更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提问,从而拓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感受到基础会计课堂的趣味性,最终达到会计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会计借贷记账方法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预习,然后再相互之间交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讲解,加深学生对该种记账方法的认识,提升他们的会计处理能力。

1.3激发学生基础会计学习兴趣

基础会计作为中职院校学生会计知识学习的重要课程,教师应该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满足他们今后的会计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提高他们会计业务处理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些企业,了解企业会计部门的一些职责,然后再开展一些模拟性的企业会计处理课堂,为学生设置一些情景,从而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提高他们学习会计的效率。其次,教师要制定比较完善的教学方案,搜集一些会计处理案例,提升学生会计问题应对能力,为他们以后工作提供有效帮助。